CN112379407A -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9407A
CN112379407A CN202011193649.1A CN202011193649A CN112379407A CN 112379407 A CN112379407 A CN 112379407A CN 202011193649 A CN202011193649 A CN 202011193649A CN 112379407 A CN112379407 A CN 112379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itation
coverage
data
combinations
vibrose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36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岩
陈学强
段孟川
周小伟
朱运红
陈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1936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94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9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9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组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基于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本申请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

Description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控震源因其安全、环保、高效、激发参数可控性,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激发方式。其中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直接影响地震数据质量、效率与勘探成本。在相同观测系统参数条件下,地震数据品质随可控震源组合台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施工成本会同时会成线性增长,同时影响施工效率;当可控震源组合台数相同时,只改变观测系统参数中的覆盖次数,地震数据品质随覆盖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覆盖次数的提高同样会增加勘探成本。因此,通常在地震数据采集技术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匹配可控震源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参数中覆盖次数,达到获得高性价比地震采集数据的目的。
目前,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两者一般是独立论证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论证一般采用试验点或试验线方式论证,一般获得论证结论均是是随组合台数的增加,数据品质逐步提高,综合考虑地震采集数据成本与质量,一般采用折中的组合台数。覆盖次数论证一般是通过对以往地震数据不同覆盖次数剖面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满足本次地震采集地质任务的覆盖次数值,该方法相对科学客观。
然而,上述方法主要存在参数独立论证缺乏相互联系性的问题。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论证结论兼顾勘探成本与数据质量,科学性不足;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论证缺乏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关联性。当两者取值在满足地质任务门槛值附近时,可能得到的地震数据质量不能满足地质任务的需求,但是,当两者均取比较稳妥的数值时,将会大幅的提高地震采集工作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读取所述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中的试验线地震数据;
对所述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应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设置采集参数论证表,且该采集参数论证表中的每一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组试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包括: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包括:
获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
确定各个所述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在所述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公式如下述公式(1)所示: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在公式(1)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的信噪比;10a为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Nnum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b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包括: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建立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
根据所述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求解得到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包括:
试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读取所述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中的试验线地震数据;
对所述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应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设置采集参数论证表,且该采集参数论证表中的每一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组试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进一步地,所述信噪比确定模块还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
确定各个所述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在所述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公式如下述公式(1)所示: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在公式(1)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的信噪比;10a为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Nnum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b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建立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
根据所述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求解得到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并能够有效提高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过程的处理效率、自动化程度及准确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结果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步骤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步骤3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Z区可控震源不同组合台数信噪比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Z区可控震源激发不同覆盖次数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数据体信噪比实际值与公式拟合值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16个剖面数据体及选择的时窗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相同位置炸药震源激发与可控震源激发叠前偏移剖面中的井炮激发叠前偏移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相同位置炸药震源激发与可控震源激发叠前偏移剖面中的可控震源激发叠前偏移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两者一般是独立论证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论证一般采用试验点或试验线方式论证,一般获得论证结论均是是随组合台数的增加,数据品质逐步提高,综合考虑地震采集数据成本与质量,一般采用折中的组合台数。覆盖次数论证一般是通过对以往地震数据不同覆盖次数剖面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满足本次地震采集地质任务的覆盖次数值,该方法相对科学客观。
上述方法主要存在参数独立论证缺乏相互联系性的问题。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论证结论兼顾勘探成本与数据质量,科学性不足;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论证缺乏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关联性。当两者取值在满足地质任务门槛值附近时,可能得到的地震数据质量不能满足地质任务的需求,但是,当两者均取比较稳妥的数值时,将会大幅的提高地震采集工作成本。
因此,在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中,必须把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供一种科学、客观、合理的匹配计算方法。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解决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中影响地震资料品质两个关键因素: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科学、客观、合理的匹配计算方法。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匹配论证计算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采集设计中建立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给出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计算值。
计算原理:当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相同时,地震剖面信噪比随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而增加,两者呈幂指数关系;同样,当可控震源组合相同时,地震剖面信噪比随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幂指数关系。即:剖面信噪比与可控震源组合台数及覆盖次数呈幂指数关系。因各个工区不同,在此增加一项工区系数。提出了三者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G=10aNnum bMfold c
其中,
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信噪比;
10a:为工区系数;
Nnum:为可控震源组合台数;
b:为可控震源组合台数系数;
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系数。
通过二维或三维可控震源激发地震采集试验获得相同可控震源组合台数条件下不同覆盖次数、相同覆盖次数不同组合台数的地震剖面,并计算地震剖面相同时窗位置的信噪比,通过三者多数组计算,可求取出工区系数(10a)、可控震源组合台数系数(b)、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系数(c)。参与计算数组越多,求取的各系数精度越高,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越高。根据地质任务需求,确定地震剖面目的层段信噪比预期值或范围,当确定可控震源组合台数或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取值范围后,根据上述公式可求解出对应参数的数值。
计算步骤:一、获得采集设计区域或临近类似区块可控震源激发二维或三维试验资料,试验资料需要包括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线试验内容。二、对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相同覆盖次数下不同可控震源组合台数、相同组合台数不同覆盖次数的地震剖面。三、选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读取不同剖面在该视窗内的信噪比值,建立G对应Nnum、Mfold的数组,并求解出10a、b、c。四、根据地质任务需求求解Nnum、Mfold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1,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可控震源是一种机械震源,它是靠安装在特种汽车上的振动器连续冲击地面而产生地震波动,又称为连续振动震源,因为振动的连续时间和频率的变化范围可以人为控制,又称它为可控震源。
步骤200: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地震剖面也叫地震记录剖面。是一张标示某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图。根据纵坐标所用物理量纲的不同,地震记录剖面可分为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两种。
步骤300: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并能够有效提高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过程的处理效率、自动化程度及准确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结果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的步骤1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10:获取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步骤120:读取所述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中的试验线地震数据。
步骤130:对所述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步骤140:应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设置采集参数论证表,且该采集参数论证表中的每一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组试验数据。
具体来说,收集该区块以往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其中试验内容包括了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试验。制定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对应的采集参数论证表。根据试验线观测系统特征,制定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对应的采集参数论证表。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的步骤200可以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210: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的步骤200还可以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220:获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
步骤230:确定各个所述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在所述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具体来说,对不同数据体进行地震资料处理,生成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计算相同时窗位置信噪比数值。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公式如下述公式(1)所示: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在公式(1)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的信噪比;10a为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Nnum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b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的步骤3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310: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建立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
步骤320:根据所述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求解得到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步骤330: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联合计算方法,实现了两者的匹配关系,达到客观、科学、准确计算出地震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目的。该方法的最大特征是实现了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两个无直接联系的但同时对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成本起至关重要的两个参数相互匹配计算的目的。通过在国内TZ区的实际应用和验证,该方法计算的数值科学准确,获得的地震剖面品质与预期吻合度高。其中,TZ区可控震源不同组合台数信噪比曲线参见图5,四条曲线从下至上分别对应覆盖次数100、200、400、600次的不同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信噪比曲线;TZ区可控震源激发不同覆盖次数曲线参见图6,四条曲线从下至上分别对应组合台数1、2、3、4台的不同覆盖次数信噪比曲线;不同数据体信噪比实际值与公式拟合值示意图参见图7。
从软件层面来说,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8,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试验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信噪比确定模块20,用于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匹配模块30,用于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并能够有效提高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过程的处理效率、自动化程度及准确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结果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中的试验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读取所述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中的试验线地震数据。
对所述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应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设置采集参数论证表,且该采集参数论证表中的每一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组试验数据。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中信噪比确定模块20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获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
确定各个所述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在所述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公式如下述公式(1)所示: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在公式(1)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的信噪比;10a为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Nnum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b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在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中的所述匹配模块30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建立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
根据所述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求解得到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为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实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
本申请首次在塔里木盆地TZ地区实施低频可控震源激发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项目试验,具体实施步骤及效果如下。
实施步骤:
1)收集该区块以往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该区2012年实施了一条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其中试验内容包括了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试验,组合台数分别为1台、2台、3台、4台。
2)制定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对应的采集参数论证表。
根据试验线观测系统特征,制定了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对应的采集参数论证表。见表1。
表1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对应的数据体参数表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31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41
3)对不同数据体进行地震资料处理,生成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
根据数据体参数表,将试验线数据抽取为16个数据体,每一个数据体按相同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及参数处理,生成16个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4)计算相同时窗位置信噪比数值
对上述16个剖面数据体在主要勘探目的层段选择一个相同位置的时窗,参见图9,计算每个数据体在该视窗位置的信噪比数据。见表2。
表2不同数据体在相同时窗位置处的信噪比数值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42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51
5)求取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匹配关系式中常数项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信噪比
10a:为工区系数
Nnum:为可控震源组合台数
b:为可控震源组合台数系数
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系数
为便于计算,对公式1等式两侧取以10为底的对数,
logG=a+blogNmun+clogMfold 公式2
根据表2中的16组数据,利用Execl中的LINEST函数,计算公式2中的常数项a、b、c。
LINEST函数计算的附加回归统计值参见表3。
表3LINEST函数计算的附加回归统计值
0.4481 0.3899 -0.6769
0.0491 0.0644 0.1218
0.9022 0.0583
59.9315 13.0000
0.4070 0.0441
附加回归统计值解释参见表4。
表4附加回归统计值解释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52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61
将常数项代入公式1
G=10-0.6769Nnum 0.3899Mfold 0.4481 公式3
6)回归方程检验
判定系数
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0,1],R2越接近1,表明信噪比与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相关性越高。从表3中读取的R2值为0.9022,较为接近1,表明三者的相关性较高。说明公式1计算原理正确及计算方法准确。
误差分析
将表2中的16组数据代入公式3,得到可控震源不同组合台数不同覆盖次数对应的信噪比预测值,将实际计算值与预测值对比,见表5。
计算信噪比实际计算值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及平均误差。最大绝对误差为0.9,平均误差为0.3,误差较小,在可接受范围以内。
以上检验数据证明:公式1计算原理正确及计算方法准确,可以根据剖面预期信噪比数值,科学合理的匹配可控震源组合台数及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表5 16组数据剖面信噪比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表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62
Figure BDA0002753435920000171
7)匹配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基于本次地震采集地质任务需求,叠前时间偏移主要目的层段信噪比应大于7。依据公式3计算,当G=7时,Nnum=2时,计算出Mfold=1364;当Nnum=3时,计算出Mfold=1364。即,当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为2时,达到地质任务需求,覆盖次数应达到1364次;当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为3时,达到地质任务需求,覆盖次数应达到958次。覆盖次数分析结论与实际资料分析(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为2台,覆盖次数大于1200次)结论相当。同理,当G=7时,Mfold=1200时,计算出Nnum=2.08。同样与实际论证结果相当。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观测系统特征及地震数据采集成本分析,最终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可控震源组合台数采用2台,覆盖次数采用1560次,根据公式预测主要目的层信噪比为7.4。
试验效果:
根据公式结算结果确定的采集参数获得的三维地震数据质量较高,主要目的层处剖面信噪比达到7.7左右,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同时获得数据体整体质量与明显优于以往三维地震数据,与相同位置采集成本接近的采用井炮激发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接近,参见图10和图11。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直接影响地震数据质量、效率与勘探成本。因此,通常在地震数据采集技术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匹配可控震源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参数中覆盖次数,达到获得高性价比地震采集数据的目的。目前,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两者一般是独立论证的。参数独立论证缺乏相互联系性的问题。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论证结论兼顾勘探成本与数据质量,科学性不足;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论证缺乏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关联性。当两者取值在满足地质任务门槛值附近时,可能得到的地震数据质量不能满足地质任务的需求,但是,当两者均取比较稳妥的数值时,将会大幅的提高地震采集工作成本。因此,在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中,必须把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供一种科学、客观、合理的匹配计算方法。本申请采用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联合计算方法,实现了两者的匹配关系,达到客观、科学、准确计算出地震勘探区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目的。该方法的最大特征是实现了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两个无直接联系的但同时对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成本起至关重要的两个参数相互匹配计算的目的。通过实际应用和验证,该方法计算的数值科学准确,获得的地震剖面品质与预期吻合度高。鉴于此,本申请保护主要为地震剖面信噪比、可控震源组合台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三者之间具有物理意义的数学表达式。
从硬件层面来说,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装置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2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中。其中,中央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100: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可控震源是一种机械震源,它是靠安装在特种汽车上的振动器连续冲击地面而产生地震波动,又称为连续振动震源,因为振动的连续时间和频率的变化范围可以人为控制,又称它为可控震源。
步骤200: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地震剖面也叫地震记录剖面。是一张标示某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图。根据纵坐标所用物理量纲的不同,地震记录剖面可分为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两种。
步骤300: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并能够有效提高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过程的处理效率、自动化程度及准确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结果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功能。
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2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12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2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可控震源是一种机械震源,它是靠安装在特种汽车上的振动器连续冲击地面而产生地震波动,又称为连续振动震源,因为振动的连续时间和频率的变化范围可以人为控制,又称它为可控震源。
步骤200: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地震剖面也叫地震记录剖面。是一张标示某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图。根据纵坐标所用物理量纲的不同,地震记录剖面可分为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两种。
步骤300: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将主要影响地震数据质量的可控震源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中的覆盖次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时,降低地震采集工作成本,并能够有效提高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过程的处理效率、自动化程度及准确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结果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读取所述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中的试验线地震数据;
对所述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应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设置采集参数论证表,且该采集参数论证表中的每一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组试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包括: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包括:
获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
确定各个所述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在所述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公式如下述公式(1)所示: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在公式(1)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的信噪比;10a为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Nnum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b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包括: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建立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
根据所述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求解得到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7.一种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确定多组试验数据,其中,每组试验数据均包含有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地震剖面,并确定各个所述地震剖面在设定的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基于预设的匹配公式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其中,所述匹配公式用于表示信噪比、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目标工区的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
读取所述历史可控震源激发试验线资料中的试验线地震数据;
对所述试验线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应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以及每个所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分别对应的各个所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设置采集参数论证表,且该采集参数论证表中的每一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观测系统覆盖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一组试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噪比确定模块还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勘探目的层段时窗;
确定各个所述叠前时间域剖面数据体在所述勘探目的层段时窗内的信噪比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公式如下述公式(1)所示:
G=10aNnum bMfold c 公式(1)
其中,在公式(1)中,G为地震剖面中所选时窗处的信噪比;10a为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Nnum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b为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Mfold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c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根据各组所述试验数据分别对应的信噪比数据,建立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
根据所述信噪比分别与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数组,求解得到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
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工区系数、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的系数和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系数获取相匹配的目标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目标观测系统覆盖次数。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
CN202011193649.1A 2020-10-30 2020-10-30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379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3649.1A CN112379407A (zh) 2020-10-30 2020-10-30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3649.1A CN112379407A (zh) 2020-10-30 2020-10-30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9407A true CN112379407A (zh) 2021-02-19

Family

ID=7457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3649.1A Pending CN112379407A (zh) 2020-10-30 2020-10-30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940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904343D0 (no) * 1990-10-05 1990-10-05 Geco As Fremgangsmaate til kvantifisering av nivaaet for vaer- og sjoestoey ved marinseismiske undersoekelser.
WO2007071196A1 (fr) * 2005-12-22 2007-06-28 Xinping Chen Procede d'exploration directe de gisements de petrole, de gaz naturel et de gaz de houille
CN101086532A (zh) * 2006-06-07 2007-12-1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拆分振次激发方法
CN101105536A (zh) * 2006-07-12 2008-01-1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地表区的条带状地震采集方法
CN103823238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提高储层勘探精度的拟全三维地震采集方法
CN105093296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19337A (zh) * 2018-04-11 2018-11-30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城市地下空间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RU2690089C1 (ru) * 2018-07-24 2019-05-3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Газпром геологоразведка" Способ выявления и картирования флюидонасыщенных анизотропных каверново-трещинных коллекторов в межсолевых карбонатных пластах осадочного чехл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904343D0 (no) * 1990-10-05 1990-10-05 Geco As Fremgangsmaate til kvantifisering av nivaaet for vaer- og sjoestoey ved marinseismiske undersoekelser.
WO2007071196A1 (fr) * 2005-12-22 2007-06-28 Xinping Chen Procede d'exploration directe de gisements de petrole, de gaz naturel et de gaz de houille
CN101086532A (zh) * 2006-06-07 2007-12-1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拆分振次激发方法
CN101105536A (zh) * 2006-07-12 2008-01-1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地表区的条带状地震采集方法
CN103823238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提高储层勘探精度的拟全三维地震采集方法
CN105093296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19337A (zh) * 2018-04-11 2018-11-30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城市地下空间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RU2690089C1 (ru) * 2018-07-24 2019-05-3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Газпром геологоразведка" Способ выявления и картирования флюидонасыщенных анизотропных каверново-трещинных коллекторов в межсолевых карбонатных пластах осадочного чехл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昭翰等: "《震源组合对高精度勘探成像精度的影响》", 物探与化探, vol. 40, no. 1, 29 February 2016 (2016-02-29), pages 61 - 65 *
李俊等: "《塔中沙漠区可控震源宽线采集试验》", 非常规油气, vol. 2, no. 6, 31 December 2015 (2015-12-31), pages 17 - 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6448B (zh) 一种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2415591A (zh) 绕射波的成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3587B (zh) 岩石物理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2379407A (zh) 可控震源激发组合台数与覆盖次数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2379433A (zh) 基于双井微测井数据的近地表品质因子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942373B (zh) 基于裂缝性油气储层断裂系统检测的相干算法
CN112379449B (zh) 可控源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71572B (zh) 基于室内砂箱的地震数据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2130209B (zh) 岩溶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817042B (zh) 沉积储层中油气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578428A (zh) 一种速度场高效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0824555B (zh) 地震能量均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4392A (zh) 层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3960655B (zh) 地震数据样本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3945973B (zh) 一种储层特征分析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13774A (zh) 一种浅层q模型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3672840B (zh) 斯通利波衰减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2462421A (zh) 储层信息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0041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seismic vibrations
CN116068630A (zh) 可控震源正演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731556B (zh) 一种裂缝发育区的预测方法及用于预测裂缝发育区的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25476B (zh)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6066072B (zh) 一种测井预测产能的方法和处理装置
RU2205434C1 (ru) Способ геофиз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нефтегазопродуктивных типов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разреза переменной толщины
CN113884580B (zh) 激波管实验斯通利波幅度提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