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5476B -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5476B
CN113325476B CN202010127834.4A CN202010127834A CN113325476B CN 113325476 B CN113325476 B CN 113325476B CN 202010127834 A CN202010127834 A CN 202010127834A CN 113325476 B CN113325476 B CN 113325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data
static correction
correction
static
re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78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5476A (zh
Inventor
张才
高银波
徐右平
王春明
李萌
胡英
首皓
崔兴福
崔栋
侯思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78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5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5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5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本申请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经常使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寻找地下油气藏位置并对油气藏进行评价。地震探测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其基本原理为利用一个能量源激发人工地震信号,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地下反射界面后发生反射,在地面布置若干检波器接收地下的反射信号,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进行处理恢复地下反射界面位置和形态,并预测地下储层参数及流体性质。
在地震勘探中,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静校正的目的是补偿由于高程、风化层厚度及风化层速度产生的影响,把地震资料校正到一个指定的基准面上,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在平面上进行采集,并且没有风化层或低速介质影响的反射数据。
在黄土塬地区,地表覆盖有巨厚的黄土层,黄土层厚度相对稳定,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折射层,折射静校正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但是由于黄土塬地区的地表沟壑纵横,高程横向变化剧烈,导致射线路径不满足折射静校正假设,地震资料清晰度和可靠性较低,进而导致无法准确对地下储层参数及流体性质进行检测和预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和效率,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包括: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并根据该层析静校正量将所述原始地震资料校正到所述中间面;对校正到所述中间面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静校正,以确定该地震资料对应的折射静校正量。
进一步地,在所述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获取对应的地震波初至时间;基于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反演建立表层物理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包括:判断所述层析静校正量中的中间面高程是否存在超出炮检点高程,若是,则将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炮检点和中间面部分分别应用预设的速度替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静校正模块,用于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进一步地,所述静校正模块包括:
层析静校正单元,用于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并根据该层析静校正量将所述原始地震资料校正到所述中间面;
折射静校正单元,用于对校正到所述中间面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静校正,以确定该地震资料对应的折射静校正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还包括:
获取初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获取对应的地震波初至时间;
建立模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反演建立表层物理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层析静校正单元,包括:
替换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层析静校正量中的中间面高程是否存在超出炮检点高程,若是,则将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炮检点和中间面部分分别应用预设的速度替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本申请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具体地,能够消除高程剧烈变化影响,过程简单可靠,能够提高黄土塬地区静校正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步骤201和步骤202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一举例应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地震资料的叠加剖面图;
图5是一举例应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地震资料的叠加剖面图;
图6是一举例中应用本申请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地震资料的叠加剖面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静校正模块20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地震勘探领域,静校正通常以微测井、初至波走时或者同相轴平滑为基础。
微测井方法是直接测量来自埋置震源的垂直旅行时间,由于钻探过程中改变了靠近井孔的岩层,因此测量的速度只是一个估计值,并且从单独的微测井勘探中获得的信息只能用于靠近井孔的一个小范围,对于更远的距离只能进行内插或者外推获得地表模型。
基于折射波初至走时的静校正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多年来,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折射波解释方法。常见的有截距时间法、延迟时方法、以及反演和层析技术。截距时间是零炮检距的折射波到达时间,可以利用视速度将时距曲线外推估计,这个时间可以用来计算折射层的深度,通常截距时间法只用于地表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地区。延迟时方法是将截距时间进行分解,获得炮点和检波点的折射层深度,该方法假设折射波进入和离开折射层处的折射层是平的,实际应用中只限于折射层倾角小于10度的地区。反演及层析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静校正方法,反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与观测到的折射波到达时间拟合最好的近地表模型,这就需要在观测到的折射波时间和近地表模型的正演模拟时间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利用得到的时差对近地表模型进行更新,反复迭代这个过程,直到两者时差足够小或者迭代结果不再更新为止。对于模型的修改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依据的原理就是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广义线性反演技术,但是由于解的非唯一性,即使模型正演模拟时间与观测值之间匹配的很好,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解。
在速度更新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平滑速度剖面和层厚度方法来改善反演的稳定性。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大量的炮检点观测结果求取速度分布的方法,在处理的过程中,地下空间被划分为多个面元,层析目的是为了求取各个面元的速度。从炮点到检波点的射线路径由位于不同面元的射线线段组成,根据各个面元中的射线段长度及面元速度计算折射波的模拟时间,模型正演所需要的射线路径通常由射线追踪方法确定。对于多次覆盖地震数据,建立的方程组一般是超定的,方程的数目远远大于未知数的数目,可以采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共轭梯度法、最小二乘QR分解方法和联合迭代法等进行求解。
基于此,为了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一服务器或客户端设备,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网络机顶盒、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和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
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地震资料静校正的部分可以在如上述内容所述的服务器侧执行,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客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所述客户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包括在本申请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协议例如可以包括TCP/IP协议、UDP/IP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等。当然,所述网络协议例如还可以包括在上述协议之上使用的RPC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EST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协议)等。
具体通过下述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主体是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步骤200: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对应的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其中,所述等速面可以是从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选择的一个等速度的面。
步骤300: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参见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静校正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0包含有:
步骤201: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并根据该层析静校正量将所述原始地震资料校正到所述中间面。
步骤202:对校正到所述中间面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静校正,以确定该地震资料对应的折射静校正量。
参见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静校正的准确性,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00之前还包含有:
步骤001:根据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获取对应的地震波初至时间。
步骤002:基于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反演建立表层物理模型。
具体地,将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和表层物理模型的正演模拟时间进行比较,应用得到的时差对表层物理模型进行更新,反复迭代这个过程,直到两者时差足够小或者迭代结果不再更新为止,以获得与折射波到达时间拟合最好的表层物理模型。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1还包含有:
步骤021:判断所述层析静校正量中的中间面高程是否存在超出炮检点高程,若是,则将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炮检点和中间面部分分别应用预设的速度替换。
具体地,所述预设的速度预设速度为一个常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作为优选,可以取为表层物理模型中间面处速度的平均值。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适应的静校正过程,垂向上联合,先层析剥离部分低降速带,再折射剥离剩下的低降速带;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分析和预测地下储层参数及流体性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举例来说,参见图4至图6分别为同一黄土塬地区应用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地震资料的叠加剖面,剖面上部黑色线为地形线,可以看到黄土塬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图4为黄土塬地区应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地震资料的叠加剖面,由于地形起伏剧烈,会破坏正常折射波沿层传播路径,导致反演模型不准确,叠加剖面同相轴严重扭曲,能量不能聚焦。图5为应用层析反演静校正得到的地震资料的叠加剖面,静校正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地震剖面同相轴比较连续,但是还同时存在长波长静校正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图6为应用本申请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叠加剖面,剖面同相轴连续,能量更聚焦,长波长静校正和短波长静校正都得到较好解决。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从软件层面来说,为了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7,所述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采集模块10,用于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静校正模块20,用于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确定模块30,用于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参见图8,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校正模块20包括:
层析静校正单元21,用于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并根据该层析静校正量将所述原始地震资料校正到所述中间面;
折射静校正单元22,用于对校正到所述中间面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静校正,以确定该地震资料对应的折射静校正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还包括:
获取初至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获取对应的地震波初至时间。
建立模型模块50,用于基于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反演建立表层物理模型。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静校正单元21包括:
替换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层析静校正量中的中间面高程是否存在超出炮检点高程,若是,则将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炮检点和中间面部分分别应用预设的速度替换。
本说明书提供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的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S1:拾取地震波初至时间信息。
S2:拾取的初至时间进行旅行时层析反演方法建立表层模型。
S3:利用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构建一个中间面,或自动拾取一个等速面进行平滑构建中间面。
S4:根据层析反演得到的近地表模型计算炮检点到中间面的静校正量,中间高程超出炮检点高程位速度用固定速度填充。
S5:将S4计算的静校正量应用到原始数据,将数据校正到中间面。
S6:利用校正到中间面的地震数据进行折射波层析静校正计算,得到层析静校正量。
S7:将S4和S6计算的静校正量求和得到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通过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建立高精度表层模型;选择一个中间面,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将数据校正到中间面,校正后的数据能够消除高程剧烈变化影响,对校正后的数据再进行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量和折射静校正量求和得到最终静校正量,能够提高黄土塬地区静校正精度。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所述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以及用户终端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参照实施例用于实现所述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的实施例及用于实现所述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9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地震资料静校正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9100中。其中,中央处理器910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100: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步骤200: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步骤300: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地震资料静校正功能。
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9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9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9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效率和灵活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步骤200: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步骤300: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地震资料静校正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本申请中上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所述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包括:
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并根据该层析静校正量将所述原始地震资料校正到所述中间面;
对校正到所述中间面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静校正,以确定该地震资料对应的折射静校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获取对应的地震波初至时间;
基于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反演建立表层物理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还包括:
判断所述层析静校正量中的中间面高程是否存在超出炮检点高程,若是,则将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炮检点和中间面部分分别应用预设的速度替换。
4.一种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黄土塬区域的原始地震资料;
静校正模块,用于应用预设的中间面依次对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进行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其中,该预设的中间面是通过炮检点高程进行插值平滑平移或者通过任一等速面进行平滑得到的目标黄土塬区域的表层物理模型的中间面;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结果进行求和,以确定所述原始地震资料对应的最终基准面静校正量;
所述静校正模块包括:
层析静校正单元,用于应用所述表层物理模型获取炮检点到所述中间面的层析静校正量并根据该层析静校正量将所述原始地震资料校正到所述中间面;
折射静校正单元,用于对校正到所述中间面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静校正,以确定该地震资料对应的折射静校正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初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地震资料获取对应的地震波初至时间;
建立模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波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反演建立表层物理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析静校正单元,还包括:
替换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层析静校正量中的中间面高程是否存在超出炮检点高程,若是,则将所述表层物理模型中炮检点和中间面部分分别应用预设的速度替换。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
CN202010127834.4A 2020-02-28 2020-02-28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325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7834.4A CN113325476B (zh) 2020-02-28 2020-02-28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7834.4A CN113325476B (zh) 2020-02-28 2020-02-28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476A CN113325476A (zh) 2021-08-31
CN113325476B true CN113325476B (zh) 2024-01-30

Family

ID=7741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7834.4A Active CN113325476B (zh) 2020-02-28 2020-02-28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547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1382A (zh) * 2012-08-20 2012-12-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模型约束静校正法的校正量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1382A (zh) * 2012-08-20 2012-12-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模型约束静校正法的校正量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E地区低信噪比复杂地表资料的静校正处理技术;肖盈 等;山东国土资源;第33卷(第11期);第72-77页 *
山西黄土塬区静校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钱春华 等;《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第35卷(第03期);第2、277-281页 *
综合静校正技术及其在川东高陡构造区应用效果;胡自多 等;《天然气地球科学》;第21卷(第06期);第1046-105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476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petzler et al. Hypocentre estimation of induced earthquakes in Groningen
Lehmann et al. Topographic migration of georadar data: Implications for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CN105277978B (zh)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67882B (zh) 地层的层速度模型的建模方法
Scherwath et al.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cross oblique continental collision in New Zealand from wide‐angle P wave modeling
Rodgers et al. Regional‐scale 3D ground‐motion simulations of Mw 7 earthquakes on the Hayward fault, northern California resolving frequencies 0–10 Hz and including site‐response corrections
WO2017035104A1 (en) Velocity model seismic static correction
CN104375188A (zh) 一种地震波透射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9188520A (zh) 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607119B (zh) 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与静校正量求取方法
CN108957539B (zh) 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及装置
Hirakawa et al. Evaluation and updates for the USGS San Francisco bay region 3d seismic velocity model in the east and North Bay portions
CN107179553A (zh) 基于双压实规律的沙漠区表层静校正方法
CN113325476B (zh) 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7238859A (zh) 计算虚拟井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08558B (zh) 超深低幅度三维地质构造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3077074A (zh) 基于储层预测因子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Behrens et al. Incorporating seismic data of intermediate vertical resolution into 3D reservoir models
CN112764107B (zh) 地表高速覆盖地区的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1751879A (zh) 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Behrens et al. Incorporating seismic data of intermediate vertical resolution into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models: a new method
Lee et 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rupture, central Taiwan: Implications for seismic-hazard assessment
Auger et al. Locating and quantifying the seismic discontinuities in a complex medium through the migration and AVA analysis of reflected and converted waves: an application to the Mt Vesuvius volcano
CN112782755B (zh) 构建近地表结构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14417B (zh) 地震成像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