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122A -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0122A
CN104570122A CN201510018573.1A CN201510018573A CN104570122A CN 104570122 A CN104570122 A CN 104570122A CN 201510018573 A CN201510018573 A CN 201510018573A CN 104570122 A CN104570122 A CN 104570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 time
shot
point
reflected wave
ele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85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0122B (zh
Inventor
孔凡勇
王利业
张秀丽
苏卫民
李献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P Inc filed Critical BGP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185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0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0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首先将拾取到的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然后通过统计物理点高差与旅行时时差的关系将反射波旅行时分离为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再利用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将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转换为低降速带厚度,最后根据低降速带的厚度和对应的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进行静校正,从而避开了初至不好对静校正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本发明可适用于陆上近地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

Description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针对陆上地震勘探数据的一种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寻找和勘探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方法。主要工作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步骤。地震数据处理主要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资料成果,地震数据处理的内容很多,主要有静校正、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和偏移等。基础地震理论中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内常存在地震波传播速度比它下面地层(称为高速层)低很多的低降速带,在许多地区低降速带的厚度非常厚且在平面上厚度和速度存在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震资料成果的质量。因此,在地震数据处理时必须先消除近地表低降速带对地震数据的影响,这个过程称为静校正。静校正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其后地震数据的处理。
现有的静校正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法、层析法等。其中,模型法是利用近地表调查点(包括微测井、小折射等)获得的低降速带资料内插整个近地表的结构,控制点之间的表层结构是由内插而来,因此精度较低,分辨率不高,在实际生产中只用来计算近地表结构简单区的静校正。层析法是通过初至旅行时直接反演近地表层结构,与模型法类似,层析法的细节不足,尤其对初至的精度敏感性较高,需要更加准确的初至拾取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从地震数据上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
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
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所述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
根据所述静校正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还包括:
在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之前,先将各检波点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进行相位及井深校正。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时深关系曲线v0=mti 5+nti 4+oti 3+pti 2+qti+r计算出反射波平均速度v0
b、根据公式获得一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当前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t'0i
c、令ti=t'0i
d、重复以上步骤a-c,直至当前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与所述当前次的上一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之差小于预设值为止,并将所述当前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作为该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t0i
e、重复以上步骤a-d,直至计算出该炮中每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f、重复以上步骤a-e,直至计算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其中,ti为每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反射波旅行时,m、n、o、p、q、r分别为ti各次多项式的系数,且r为常数,x为炮检距。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所述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包括以下步骤:
将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平均分离到炮点和检波点;
计算每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并计算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
对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进行线性拟合,获得慢度曲线;
计算每个炮点高程Zs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S,并计算该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ZRi与所述平均高程之差ΔZRi
将所述每个炮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S代入所述慢度曲线,对应得到每炮炮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s;并将所述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代入所述慢度曲线,对应得到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Ri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每炮炮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TS,并根据公式每炮中每个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TRi
其中,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检波点的平均旅行时,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炮点的平均旅行时,ΔTs为每炮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Ri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通过公式将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平均分离到炮点和检波点,其中,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检波点的平均旅行时,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炮点的平均旅行时,n为每炮计算所用的地震道数,t0i为每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所述对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进行线性拟合,具体包括: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Δt0i和所述ΔZ'Ri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慢度曲线ΔT=k(ΔZ)+b,其中,ΔT为炮点高程或检波点高程与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k为斜率、b为常数、ΔZ为炮点高程或检波点高程与平均高程之差。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具体包括:
将每炮炮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代入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H=ati 5+bti 4+cti 3+dti 2+eti+f得到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的低降速带的厚度H,其中a、b、c、d、e、f、分别为ti各次多项式的系数,且f为常数。
本发明的静校正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St,其中,HD为静校正最终基本面,Z为物理点高程,H为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VC为所述低降速带的底界面校正到基准面的填充速度,T为所述炮点和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装置,包括:
零炮检距校正模块,用于将从地震数据上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
旅行时分离模块,用于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低降速带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
静校正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所述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
静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静校正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
本发明的静校正装置中,还包括:
相位及井深校正模块,用于在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之前,先将各检波点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进行相位及井深校正。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将拾取到的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然后通过统计物理点高差与旅行时时差的关系将反射波旅行时分离为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再利用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将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转换为低降速带厚度,最后根据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旅行时计算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进行静校正,从而避开了初至不好对静校正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本发明可适用于陆上近地表复杂地区(例如沙漠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野外采集的单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波点高程与检波点平均高程之差,以及反射波旅行时与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的统计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得到的低降速带厚度示意图;
图5a为未校正的地震剖面图;
图5b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静校正后得到的地震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通常地震资料处理中假设地表和地层为水平层状均匀介质,在此条件下,来自地下界面的反射波为双曲线形态,经动校正后呈一水平直线,从而实现地下反射波的同相叠加。但实际地表(即低降速带)并非水平,低降速带平面上速度变化也较大,因此当来地震波穿过低降速带后,来地下的双曲线线状的反射波被扭曲,动校正后无法实现同相叠加,使地震资料的成像变差甚至不成像或不能反映真实地下地质情况。因此在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时需要首先对低降速带进行校正。而本发明以下实施例的静校正的实质是对地震资料中低降速带的影响进行校正。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仍统称为地震数据静校正。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从地震数据上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从工区内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上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实际上是在不同炮检距情况下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因此必须消除炮检距的影响,将其校正到零炮检距才能与静校正所需的垂直旅行时相对应。例如图2所示的单炮记录,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初至初至波随炮检距的增加而变弱的现象。图中可以清晰看到来自高速层顶界面的反射波。图中横坐标为道号;纵坐标为时间,单位为毫秒。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可采用如下方:
a、根据时深关系曲线v0=mti 5+nti 4+oti 3+pti 2+qti+r计算出反射波平均速度v0
b、根据公式获得一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当前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t'0i
c、令ti=t'0i
d、重复以上步骤a-c,直至当前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与所述当前次的上一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之差小于预设值为止,并将所述当前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作为该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t0i,其中,预设值的确定方式为:一般地震勘探时采样间隔为1ms或2ms,当相邻两次计算出的t'0i误差小于采样间隔时就可以忽略,即对于采样间隔为1ms的地震勘探,其预设值为不大于1ms。
e、重复以上步骤a-d,直至计算出该炮中每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f、重复以上步骤a-e,直至计算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其中,ti为每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反射波旅行时,m、n、o、p、q、r分别为ti各次多项式的系数,且r为常数,x为炮检距。在常规处理中动校正可以完成将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但在针对低降速带反射时动校正会有两个问题:一是低降速带反射的有效炮检距很小,因此动校正速度的精度较低;二是没有进行静校正,生成速度谱能量分散,无法准确拾取速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避开了常规动校正所需的两个条件,利用时深规律,通过迭代法将拾取的发射波旅行校正到零炮检距。
此外,在将工区内地震数据中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之前,还可以先将各检波点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进行相位及井深校正以进一步提交静校正的精度。
步骤S2、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具体如下:
首先,将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平均分离到炮点和检波点。具体可通过公式将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平均分离到炮点和检波点,其中,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检波点的平均旅行时,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炮点的平均旅行时,n为每炮计算所用的地震道数,t0i为每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其次,根据公式及公式计算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并根据公式及公式计算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上述其中,n为地震道数,ZRi为一炮中第i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一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t0i为一炮中第i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为一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
然后,对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进行线性拟合,可采用最小二乘法对(Δt0i、ΔZ'Ri)进行线性拟合,获得慢度曲线ΔT=k(ΔZ)+b,例如图3中的y=0.8692x+0.0006。其中,ΔT为炮点高程或检波点高程与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k为斜率、b为常数、ΔZ为炮点高程或检波点高程与平均高程之差。Δt0i和ΔZ'Ri统计如图3中所示点的分布。
其次,根据公式计算每个炮点高程Zs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S,并根据公式计算该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ZRi与所述平均高程之差ΔZRi,其中,一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可通过公式 Z ‾ = ( Σ i = 1 n Z Ri + Z S × n ) / n / 2 求得。
再次,将所述每个炮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S代入所述慢度曲线(即ΔTS=k(ΔZS)+b),对应得到每炮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s;并将所述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代入所述慢度曲线(即ΔTRi=k(ΔZRi)+b),对应得到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Ri
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炮炮点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Ts,并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炮中每个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TRi,其中,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检波点的平均旅行时,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炮点的平均旅行时,ΔTs为每炮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Ri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由于实际地震数据中炮点和检波点的高程不同,因此其单程旅行时也不同,无法简单的分开,而本发明实施例则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分离方法。
步骤S3、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将每炮炮点、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代入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H=at5+bt4+ct3+dt2+et+f得到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H,其中a、b、c、d、e、f、分别为ti各次多项式的系数,且f为常数。例如图4所示,上面一条横向延伸的曲线为地形线,下面一条横向延伸的曲线为低降速带底界线,地形线和低降速带底界线之间为低降速带的厚度。
步骤S4、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所述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具体的,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St,其中,HD为静校正基本面,Z为物理点(包括炮点和检波点)高程,H为所述物理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VC为所述低降速带的底界面校正到基准面的填充速度,T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反射波旅行时。其中,静校正量计算所用的参考面,做静校正后相当于把炮、检点校正到该面上,它是为了处理和解释方便而定义的一个面;一般基准面和填充速度由资料最终用户提供。
步骤S5、根据所述静校正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根据静校正量进行静校正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对比图5a图5b可知,图5a上一个箭头所指的位置在经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静校正方法处理后其相应部位地震波的连续性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图5a下一个箭头所指的位置在经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静校正方法处理后其相应部位地震波由一条模糊的同相轴变成了两条平行同相轴,分辨率得到明显改善。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将拾取到的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然后通过统计物理点高差与旅行时时差的关系将反射波旅行时分离为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再利用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将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转换为低降速带厚度,最后根据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旅行时计算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进行静校正,从而避开了初至不好对静校正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本发明可适用于陆上近地表复杂地区(例如沙漠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
与上述实施例的静校正方法对应,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装置,包括零炮检距校正模块、旅行时分离模块、低降速带厚度获取模块、静校正量获取模块和静校正模块。其中:
零炮检距校正模块,用于将从地震数据上拾取的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
旅行时分离模块,用于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低降速带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
静校正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所述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
静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静校正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
此外,为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装置还可以包括:
相位及井深校正模块,用于在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之前,先将各检波点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进行相位及井深校正。
至于上述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将拾取到的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然后通过统计物理点高差与旅行时时差的关系将反射波旅行时分离为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再利用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将炮点和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转换为低降速带厚度,最后根据低降速带的厚度计算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并以该静校正量进行静校正,从而避开了初至不好对静校正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本发明可适用于陆上近地表复杂地区(例如沙漠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至于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从地震数据上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
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
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所述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
根据所述静校正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之前,先将各检波点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进行相位及井深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时深关系曲线v0=mti 5+nti 4+oti 3+pti 2+qti+r计算出反射波平均速度v0
b、根据公式获得一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当前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t′0i
c、令ti=t′0i
d、重复以上步骤a-c,直至当前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与所述当前次的上一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之差小于预设值为止,并将所述当前次迭代计算出的t′0i作为该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t0i
e、重复以上步骤a-d,直至计算出该炮中每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f、重复以上步骤a-e,直至计算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其中,ti为每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反射波旅行时,m、n、o、p、q、r分别为ti各次多项式的系数,且r为常数,x为炮检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包括以下步骤:
将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平均分离到炮点和检波点;
计算每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并计算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
对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进行线性拟合,获得慢度曲线;
计算每个炮点高程Zs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S,并计算该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ZRi与所述平均高程之差ΔZRi
将所述每个炮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S代入所述慢度曲线,对应得到每炮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s;并将所述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代入所述慢度曲线,对应得到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Ri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每炮炮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TS,并根据公式每炮中每个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TRi
其中,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检波点的平均旅行时,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炮点的平均旅行时,ΔTs为每炮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ΔTRi为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及炮点的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公式将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平均分离到炮点和检波点,其中,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检波点的平均旅行时,为每炮中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分离到炮点的平均旅行时,n为每炮计算所用的地震道数,t0i为每炮中第i个检波点的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炮中每个检波点高程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的平均高程之差ΔZ′Ri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与该炮中所有检波点校正到零炮检距的平均反射波旅行时之差Δt0i进行线性拟合,具体包括: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Δt0i和所述ΔZ′Ri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慢度曲线ΔT=k(ΔZ)+b,其中,ΔT为炮点高程或检波点高程与平均高程之差所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k为斜率、b为常数、ΔZ为炮点高程或检波点高程与平均高程之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具体包括:
将每炮炮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该炮中每个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代入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
H=ati 5+bti 4+cti 3+dti 2+eti+f得到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H,其中,a、b、c、d、e、f、分别为ti各次多项式的系数,且f为常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St,其中,HD为静校正最终基本面,Z为物理点高程,H为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厚度,VC为所述低降速带的底界面校正到基准面的填充速度,T为所述炮点和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9.一种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零炮检距校正模块,用于将从地震数据上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
旅行时分离模块,用于从校正后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分离出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
低降速带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单程垂直反射波旅行时以及所述炮点及检波点的低降速带的时深关系曲线得到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
静校正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低降速带的厚度和所述单程垂直旅行时计算所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量;
静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静校正量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位及井深校正模块,用于在所述校正到零炮检距之前,先将各检波点拾取的反射波旅行时进行相位及井深校正。
CN201510018573.1A 2015-01-14 2015-01-14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570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8573.1A CN104570122B (zh) 2015-01-14 2015-01-14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8573.1A CN104570122B (zh) 2015-01-14 2015-01-14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122A true CN104570122A (zh) 2015-04-29
CN104570122B CN104570122B (zh) 2017-06-23

Family

ID=5308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8573.1A Active CN104570122B (zh) 2015-01-14 2015-01-14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012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315A (zh) * 2015-10-20 2016-01-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质构造成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56314A (zh) * 2017-10-20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78937A1 (zh) * 2018-03-21 2019-09-26 王高成 一种利用偏移公式校正共中心点道集实现叠加成像的方法
CN111679324A (zh) * 2020-06-15 2020-09-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数据零相位化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41021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初至拾取方法及装置
CN112394410A (zh) * 2019-08-13 2021-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超浅层成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94413A (zh) * 2020-11-02 2021-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5700A (en) * 1966-12-23 1969-12-23 Mobil Oil Corp Digital Reflection Searching and Section Plotting
CN1948999A (zh) * 2005-10-10 2007-04-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近似层替换静校正方法
CN101393270A (zh) * 2007-09-21 2009-03-25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续介质地区的表层高精度静校正方法
CN102944896A (zh) * 2012-11-09 2013-02-27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表层调查数据的模型法静校正方法
CN103576200A (zh) * 2012-07-19 2014-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低信噪比区浅层波阻抗界面静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5700A (en) * 1966-12-23 1969-12-23 Mobil Oil Corp Digital Reflection Searching and Section Plotting
CN1948999A (zh) * 2005-10-10 2007-04-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近似层替换静校正方法
CN101393270A (zh) * 2007-09-21 2009-03-25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续介质地区的表层高精度静校正方法
CN103576200A (zh) * 2012-07-19 2014-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低信噪比区浅层波阻抗界面静校正方法
CN102944896A (zh) * 2012-11-09 2013-02-27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表层调查数据的模型法静校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 W. STEEPLES ET AL.: "Static corrections from shallow-reflection surveys", 《GEOPHYSICS》 *
张前,等: "提高浅层地震反射静校正精度的一种方法与数值模拟", 《地球物理学进展》 *
李喜瑞,等: "塔北地区浅层反射静校正方法探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李培明,等: "联合应用初至和浅层反射的二维可形变层析静校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315A (zh) * 2015-10-20 2016-01-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质构造成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56314A (zh) * 2017-10-20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656314B (zh) * 2017-10-20 2020-03-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78937A1 (zh) * 2018-03-21 2019-09-26 王高成 一种利用偏移公式校正共中心点道集实现叠加成像的方法
CN112241021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初至拾取方法及装置
CN112241021B (zh) * 2019-07-16 2023-05-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初至拾取方法及装置
CN112394410A (zh) * 2019-08-13 2021-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超浅层成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679324A (zh) * 2020-06-15 2020-09-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数据零相位化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79324B (zh) * 2020-06-15 2023-08-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数据零相位化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4413A (zh) * 2020-11-02 2021-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122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0122B (zh)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US90139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ismic imaging and earth modeling using beam tomography
WO2015196779A1 (zh) 利用叠加速度求取高精度地震波速度的方法
CN102841376A (zh)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1520516B (zh) 一种三维地震记录的叠前似二维变换的方法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4570102B (zh) 一种近地表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的融合方法
CN107817516B (zh) 基于初至波信息的近地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3713323A (zh) 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
CN109143366A (zh) 近地表初至层析静校正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70069A (zh) 一种从起伏地表直接成像的地震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8845350B (zh) 反演二维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51464B (zh) 一种复杂地表三维勘探初至波时间确定方法
WO2010027682A2 (en)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in common group-center gathers
CN106054252B (zh)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79553A (zh) 基于双压实规律的沙漠区表层静校正方法
US9804281B2 (en)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method for VSP data
CN111399037B (zh) 高速顶界面提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64113A (zh) 确定地下速度结构的双参数展开方法及装置
CN104570091B (zh) 一种获得初至波射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56314B (zh) 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749649B (zh) 一种优选风化层速度的确定方法
CN104142513A (zh) 一种提高地震勘探中层析反演精度的方法
CN105549075B (zh) 求取浅层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22287B (zh) 一种基于渐进数据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识别波形反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