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4405A -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4405A
CN114114405A CN202010869005.3A CN202010869005A CN114114405A CN 114114405 A CN114114405 A CN 114114405A CN 202010869005 A CN202010869005 A CN 202010869005A CN 114114405 A CN114114405 A CN 114114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atum
thickness
formation
dip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9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亚东
马峰
杨巍
李翔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690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44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4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4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Description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油气勘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原始沉积地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接受风化、剥蚀及构造等作用影响形成现今残留地层;结合区域地质,通过残留地层厚度的计算,可以开展残留地层分布特征研究及盆地沉积演化过程恢复,此举为区域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有利支撑。目前,地层厚度计算已广泛应用于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等分布特征及古地貌、古构造特征描述中,在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常来说,地层厚度的计算主要依托于钻井、测井分层及二、三维地震资料的层位解释成果,即对获得的深度域层位解释成果进行减法计算,由此得到地层厚度。这种方法较直接、简单,通常应用在构造简单、地层倾角较小的地区。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忽略其适用条件,取计算出来的地层视厚度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导致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目前的地层厚度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地层倾角较小的地区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包括:
从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地层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深度值;
对深度值进行减法计算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并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包括:
如有倾角测井数据,从倾角测井数据中获取该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如没有倾角测井数据,通过预先获取的地震解释剖面计算地层倾角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包括:
在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中计算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
根据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及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得到地层真厚度数据;
对地层真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包括:
地层视厚度区域网格划分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地层倾角网格数据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包括:
地层深度值获取模块,用于从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地层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深度值;
视厚度获取模块,用于对深度值进行减法计算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包括:
直接获取模块,用于当有倾角测井数据时,从倾角测井数据中获取该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计算获取模块,用于当没有倾角测井数据时,通过预先获取的地震解释剖面计算地层倾角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包括:
倾角余弦值计算模块,用于在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中计算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
地层真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及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得到地层真厚度数据;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地层真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层倾角与地层真厚度、视厚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层视厚度区域网格划分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实际案例。
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际案例。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3为本申请中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路乐河组E1+2地层真厚度计算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包括:
S201:从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地层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深度值。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基于二、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第一是对研究区已钻井的分层数据开展地层对比并建立区域地层格架,落实目标地层顶、底界面在区域上的连续性、一致性,第二是基于井震结合明确目标地层顶、底界面的地震反射响应特征,开展断层及层位追踪解释,然后即可获取原始层位数据,即基于精细构造解释成果直接获取目标地层顶的深度值和底界面的深度值。
然后利用现有地震解释软件的成图模块进行目标地层视厚度的离散数据网格化处理:
首先将获取的目标地层视厚度数据加载进地震解释软件的成图模块中,然后,根据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的精度选取适当的网格步长及网格数,将目标地层视厚度值作为离散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获取目标地层视厚度网格。
S202:对深度值进行减法计算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将目标地层顶的深度值和底界面的深度值相减,即可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的数据。
S102: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在获取地层倾角数据时,应尽可能多应用已钻井的测井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并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如图3所示,包括:
S301:如有倾角测井数据,从倾角测井数据中获取该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搜集研究区已钻井的倾角测井资料,统计并整理各井点的目标地层倾角,将该地层倾角数据应用为已钻井点的地层倾角。
S302:如没有倾角测井数据,通过预先获取的地震解释剖面计算地层倾角数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以S201中选取的网格步长及网格数为参考标准,在区域上依据深度域地震解释剖面按照网格计算目标地层倾角,将计算得到的地层倾角数据应用为无钻井地区的地层倾角。
其中,针对无井地区利用深度域地震解释剖面计算地层倾角数据,可以忽视其地层倾向问题,只需根据地层倾角开展目标层真厚度计算。该步骤中需要在深度域地震剖面上建立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5中,直角边h’为视厚度垂向线至水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直角边L为目标层真厚度延长线、视厚度垂向线分别与水平线交点之间的距离,α为地层倾角;其中h’依据深度域地震剖面读取,L根据线(道)数量(直接在地震剖面读取)与线(道)步长(分析地震资料道头获取)进行乘法运算获取。由此,计算地层倾角α=arctan(L/h’)。
S103: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利用现有地震解释软件的成图模块将获取的地层倾角数据作为离散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首先,将上一步骤中获取的目标地层倾角数据整合并加载进地震解释软件的成图模块中,然后以第二步骤中相同网格步长和网格数,将地层倾角作为离散数据进行网格处理,获取目标地层倾角网格。
S104: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包括:
S401:在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中计算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
S402:根据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及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得到地层真厚度数据。
S403:对地层真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获取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cosα。将目标地层视厚度网格和目标地层倾角网格进行计算:H=h×cosα,其中H为地层真厚度,h为地层视厚度,α为地层倾角。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实施例所述。由于该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包括:
地层视厚度区域网格划分单元601,用于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602,用于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地层倾角网格数据构建单元603,用于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604,用于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地层视厚度区域网格划分单元601包括:
地层深度值获取模块701,用于从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地层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深度值;
视厚度获取模块702,用于对深度值进行减法计算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602包括:
直接获取模块801,用于当有倾角测井数据时,从倾角测井数据中获取该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计算获取模块802,用于当没有倾角测井数据时,通过预先获取的地震解释剖面计算地层倾角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604包括:
倾角余弦值计算模块901,用于在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中计算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
地层真厚度获取模块902,用于根据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及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得到地层真厚度数据;
网格划分模块903,用于对地层真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下面列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以支撑本申请中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
如图13所示,以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路乐河组E1+2地层真厚度计算为例,研究区已钻井相对较多,其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区域地质认识,现已部署完成多块三维地震和多条二维地震,且已基本完成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
步骤1:基于现有二、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对路乐河组顶、底界面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其中三维地震解释精度达到150m×150m,二维地震解释精度受二维测线分布控制基本达到2km×2km或4km×4km,并通过减法运算获取该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步骤2:利用Geoeast解释软件的Geo-mapping模块将上述获取的目标地层视厚度加载后,在研究区(近1500km2)实施步长为1km的网格化处理。
步骤3:研究区内已钻井较多,大部分实施了倾角测井资料,如东坪地区东坪10井地层倾角为60°左右,搜集研究区30余口井的倾角测井资料
在无井地区,基于1km为步长的网格在二、三维深度域解释剖面上计算地层倾角,计算示意图如图3,在东坪地区南缘Line方向深度域地震剖面上读取h’为705.8米,计算L的道数量为12.4,该地震资料的道步长为15米,故计算L为12.4×15=186米,由此计算改点地层倾角α=arctan(186/705.8)=14.8°;与邻近东坪2井的倾角测井资料对比,东坪2井地层倾角显示E1+2地层倾角15-18°,误差约小于5°。
在具体实施中,以已钻井的路乐河组E1+2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与邻近计算点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数据点误差均在0-10°,如下表1所示,证实该计算方法的可信度;据此方法计算地层倾角,在区域上获取地层倾角采样点1500余个,如图10所示。
表1路乐河组E1+2地层倾角测井数据与计算倾角误差对比表
井号 倾角测井 计算倾角 误差 井号 倾角测井 计算倾角 误差
尖探2 约10° 9.9° 0.1° 牛新1 约30° 25.4° 4.6°
尖探4 约10° 11.5° 1.5° 牛1 约20° 14.8° 5.2°
东坪7 2-6° 3.8° <3° 鄂探1 约50° 43.6° 6.4°
东坪2 15-18° 14.8° <5° 昆2 约15° 20.5° 5.5°
步骤4:利用Geoeast解释软件的Geo-mapping模块将上述获取的目标地层倾角数据加载后,实施步长为1km的网格化处理。
步骤5:利用Geoeast解释软件的Geo-mapping模块,基于下述计算公式获取目标地层真厚度,H=h×cosα,其中H为地层真厚度,h为地层视厚度,α为地层倾角。地层真厚度图(如图11)采用3D立体显示,其中暖色系(红色、黄色)表示厚度低值区,反映了路乐河组沉积前为隆起区,冷色系(蓝色、绿色)表示厚度高值区,反映了路乐河组沉积前为凹陷区,该地质分析对于研究区路乐河组下覆储层有利勘探目标的优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1201、内存12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203、总线1204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205;
其中,所述处理器1201、内存1202、通信接口1203通过所述总线12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调用所述内存1202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205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1: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S102: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S103: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S104: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1: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S102:根据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S103:根据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S104:根据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所述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根据所述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根据所述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所述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包括:
从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地层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深度值;
对所述深度值进行减法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并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包括:
如有所述倾角测井数据,从所述倾角测井数据中获取该单井点的所述地层倾角数据;
如没有所述倾角测井数据,通过预先获取的地震解释剖面计算所述地层倾角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所述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包括:
在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中计算所述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
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及所述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得到地层真厚度数据;
对所述地层真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所述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5.一种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层视厚度区域网格划分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获得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并利用网格对所述目标地层的视厚度进行划分获得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层视厚度所处的单井点是否有倾角测井数据,采用对应的方式获取单井点的地层倾角数据;
地层倾角网格数据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数据构建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
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及所述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生成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视厚度区域网格划分单元包括:
地层深度值获取模块,用于从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取目标地层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深度值;
视厚度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深度值进行减法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地层的视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倾角数据获取单元包括:
直接获取模块,用于当有所述倾角测井数据时,从所述倾角测井数据中获取该单井点的所述地层倾角数据;
计算获取模块,用于当没有所述倾角测井数据时,通过预先获取的地震解释剖面计算所述地层倾角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层真厚度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真厚度获取单元包括:
倾角余弦值计算模块,用于在地层倾角数据的区域网格数据及地层视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中计算所述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
地层真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数据的余弦值及所述目标地层的视厚度得到地层真厚度数据;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所述地层真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所述地层真厚度的区域网格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
CN202010869005.3A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1144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9005.3A CN114114405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9005.3A CN114114405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405A true CN114114405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9005.3A Pending CN114114405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440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934A1 (en) * 2001-12-12 2003-07-17 Technoguide As Three 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construction
CN1854762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绘制含正断层地质体构造等值线图的矩形网网格化方法
CN105184867A (zh) * 2015-09-29 2015-12-23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规则格网和角点网格技术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N105489099A (zh) * 2016-01-22 2016-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裂缝储层地震物理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2314A (zh) * 2016-12-09 2017-06-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CN108594300A (zh) * 2018-03-26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934A1 (en) * 2001-12-12 2003-07-17 Technoguide As Three 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construction
CN1854762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绘制含正断层地质体构造等值线图的矩形网网格化方法
CN105184867A (zh) * 2015-09-29 2015-12-23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规则格网和角点网格技术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N105489099A (zh) * 2016-01-22 2016-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裂缝储层地震物理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2314A (zh) * 2016-12-09 2017-06-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CN108594300A (zh) * 2018-03-26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中宏 等: "井震结合地层真厚度计算方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vol. 33, no. 3, pages 280 - 28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5923C (en) Heterogeneous earth models for a reservoir field
CA2840998C (en) Cluster 3d petrophysical uncertainty modeling
CN104884974A (zh)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3d地震数据深度转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4597494A (zh) 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装置
Mangel et al. Reflection tomography of time-lapse GPR data for studying dynamic unsaturated flow phenomena
CN107956465A (zh) 基于关联井的全区多井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及装置
Lepillier et al. From outcrop scanlines to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an integrative workflow
CN111986321B (zh)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66905B2 (en) Oilfield reservoir saturation and permeability modeling
CN114459656B (zh) 一种地下洞室围岩扰动应力演化过程立体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542056A (zh) 水平井地层解释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和装置
EP3338115A1 (en) Reservoir simulations with fracture networks
US20160377752A1 (en) Method of Digitally Identifying Structural Traps
CN114114405A (zh) 基于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Miroslav et al. Tutorial: The gravity-stripping process as applied to gravity interpretation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Špelić et al. Remapping of depth of e-log markers between Neogene basement and Lower/Upper Pannonian border in the Bjelovar Subdepression
US9213117B2 (en) Dip seismic attributes
US11385369B2 (en) Three-dimensional, stratigraphically-consistent seismic attributes
CN110924937B (zh)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RU2681250C1 (ru) Способ квазитрехмерн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эффективных газо- и нефтенасыщенных толщин залежей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CN105259577A (zh) 一种确定地层界面的角度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37690B (zh) 辫状河三角洲相三维空间分布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748461B (zh) 一种标定单炮记录层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45978A (zh) 一种深度域地震数据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2014876B (zh) 基于拟三维叠后多属性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