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4937B -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4937B
CN110924937B CN201911021728.1A CN201911021728A CN110924937B CN 110924937 B CN110924937 B CN 110924937B CN 201911021728 A CN201911021728 A CN 201911021728A CN 110924937 B CN110924937 B CN 110924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
porosity
capture interface
layer
flo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17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4937A (zh
Inventor
田中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17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4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4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4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4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4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M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首先利用目标井的射孔井段和生产动态等基础信息,并检查常规测井资料和脉冲中子测井曲线质量;之后利用合格的常规测井曲线中的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按理论推导公式计算原始储层的俘获界面SIGMA_CON;在此基础上,将SIGMA_CON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SIGMA曲线以相同的比例放入同一曲线道中,水层和致密层两条曲线重合,水淹层两条曲线分离,实现了水淹层段的自动快速识别,进而提高了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自动化识别程度识别精度,为国内外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优化射孔、剩余油分布以及挖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的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目前研制了很多监测套管井井饱和度的测井方法,如中子寿命测井(TDT)、碳氧比测井(C/O)、脉冲中子测井(Baker Atlas的RPM、哈里伯顿的RMT、康普乐的PND、霍特威尔的PNL和PNN、Schlumberger的RST)、过套管电阻率测井(BakerAtlas的TCR、Schlumberger的CHFR、俄罗斯的过套管电阻率仪器ECOS仪器)等,其中中子寿命测井(TDT)和脉冲中子测井(Baker Atlas的RPM、哈里伯顿的RMT、康普乐的PND、霍特威尔的PNL和PNN、Schlumberger的RST)测井方法测量的重要参数均是地层的热中子俘获界面SIGMA值,利用该值可以定量计算储层的目前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11
上式中:So、Sw分别为储层的目前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f;∑为脉冲中子测井测量的俘获界面,c.u.;φ为储层的孔隙度,f;Vsh为储层的泥质含量,f;∑ma、∑sh、∑h、∑w分别为储层岩石骨架、泥质、烃和地层水的俘获界面,c.u.。
储层岩石骨架矿物和孔隙流体的俘获界面值见表1。可以看出,俘获界面∑f随矿化度Cw的变化较大,二者的关系见图3,∑随矿化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大,这也是利用这些方法研究水淹层的基础。
表1不同岩石矿物和孔隙流体俘获界面值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12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21
在利用上市式定量计算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时,关键的难题是如何有效选择地层水俘获界面∑f值,因为它随地层水矿化度而变化,尤其是对高矿化度地层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油藏。∑f值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因为∑f值既是饱和度的函数,更是地层水矿化度的函数。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目前确定∑f值的方法主要是:(1)Ruiying Liu和刘应分别利用脉冲中子测量的俘获界面与LWD和电阻率测井进行迭代同时可估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和地层水电阻率,这些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它们都需要同时进行电阻率(包括LWD和侧向/感应)和脉冲中子测井,目前大部分开发井只能进行脉冲中子测井,所以这种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2)根据目前局部区域生产井取水样分析的地层水矿化度,根据此矿化度Cw查询图3得到相应的∑f值,将该值直接代入上式计算饱和度即可。这是目前最通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是深入仔细考虑发现,如果笼统地使用该值计算饱和度,势必会导致将没有水淹的层段也错误地解释成水淹层段,因为含油饱和度So随着∑f的降低而减小。为了合理使用好∑f值,关键是如何首先有效识别出那些层段水淹,那些层段未水淹,将水淹层段用目前的∑f值,而将未水淹层段使用原始的∑f值,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饱和度的计算精度。目前的难题即为如何有效识别水淹层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包括:
计算储层段孔隙度;所述储层段包括水层、水淹层以及致密层;
根据所述储层段孔隙度和通过侧向或感应测井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储层段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储层段的孔隙度,包括:
将密度曲线与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处理,计算得到地层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根据所述地层孔隙度、所述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值、孔隙流体密度值以及岩石骨架密度值计算生成所述储层段孔隙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包括:
将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放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获取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未重叠的曲线段,该未重叠的曲线段所对应的地震道为所述水淹层段。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
计算未重叠曲线段的两个曲线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水淹程度的强弱。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通过脉冲中子测井测量得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进行区域性分析,得到各层位的矿化度;
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计算得到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包括:
储层段孔隙度计算模块,计算储层段孔隙度;所述储层段包括水层、水淹层以及致密层;
第一俘获界面曲线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储层段孔隙度和通过侧向或感应测井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储层段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水淹层段识别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储层段孔隙度计算模块,包括:
交会处理单元,将密度曲线与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处理,计算得到地层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根据所述地层孔隙度、所述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值、孔隙流体密度值以及岩石骨架密度值计算生成所述储层段孔隙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淹层段识别模块,包括:
曲线重叠单元,将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放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未重叠曲线段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未重叠的曲线段,该未重叠的曲线段所对应的地震道为所述水淹层段。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装置进一步包括:
水淹程度确定模块,计算未重叠曲线段的两个曲线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水淹程度的强弱。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获取模块,通过脉冲中子测井测量得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矿化度分析模块,根据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进行区域性分析,得到各层位的矿化度;
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计算模块,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计算得到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首先利用目标井的射孔井段和生产动态等基础信息,并检查常规测井资料和脉冲中子测井曲线质量;之后利用合格的常规测井曲线中的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按理论推导公式计算原始储层的俘获界面SIGMA_CON;在此基础上,将SIGMA_CON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SIGMA曲线以相同的比例放入同一曲线道中,水层和致密层两条曲线重合,水淹层两条曲线分离,实现了水淹层段的自动快速识别,进而提高了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自动化识别程度识别精度,为我国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优化射孔、剩余油分布以及挖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层俘获界面体积模型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层水俘获界面Σ值与矿化度关系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目前测井测量的储层俘获界面(SIGMA)与计算的原始储层俘获界面曲线(SIGMA_CON)对比图(第九道)(ADR5-7井)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目前测井测量的储层俘获界面(SIGMA)与计算的原始储层俘获界面曲线(SIGMA_CON)对比图(第九道)(ADR3-4井)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包括:
S1:计算储层段孔隙度;所述储层段包括水层、水淹层以及致密层;
S2:根据所述储层段孔隙度和通过侧向或感应测井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储层段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S3: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
本申请提供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目标井的射孔井段和生产动态等基础信息,并检查常规测井资料和脉冲中子测井曲线质量;之后利用合格的常规测井曲线中的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按理论推导公式计算原始储层的俘获界面SIGMA_CON;在此基础上,将SIGMA_CON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SIGMA曲线以相同的比例放入同一曲线道中,水层和致密层两条曲线重合,水淹层两条曲线分离,实现了水淹层段的自动快速识别,进而提高了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自动化识别程度识别精度,为我国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优化射孔、剩余油分布以及挖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将密度曲线与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处理,计算得到地层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S12:根据所述地层孔隙度、所述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值、孔隙流体密度值以及岩石骨架密度值计算生成所述储层段孔隙度。
具体的,常规测井方法计算原始储层俘获界面∑tr的理论推导
地层俘获界面体积模型见图2,其中图2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ma、∑hc、∑w分别为储层岩石骨架、烃和地层水的俘获界面,1-φ为骨架体积,φ(1-Sw)为烃体积、φSw为水体积。
可有下列公式:
Σt=Σma(1-φ)+φswΣw+φ(1-Swh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61
上式中:∑t为地层的俘获界面,c.u.;Vi为第i骨架矿物含量,f;∑mai为第i骨架矿物的俘获界面,c.u.
常规测井解释饱和度的Archie方程为: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62
上式中:Rt为储层的测井电阻率,Ω·m;φ为储层的孔隙度,f;Rw为地层水电阻率,Ω·m;m为孔隙度指数;n为饱和度指数;a、b为常数。
孔隙度可以用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法求得,即有: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71
上式中:ΦD、ΦN分别为密度曲线计算的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f;RHOB为测井密度值,g/cm3;RHOBf、RHOBma分别为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的密度值,g/cm3
通过公式带入,整理后得:
Figure BDA0002247426350000072
对于给定的原始储层来说,由于∑ma、∑h、∑w、Rw、m、n、a、b、RHOBf、RHOBma均为常数,因此原始储层的∑t仅是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值的函数,而电阻率由侧向和/或感应测井得到,所以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值即可计算出原始的俘获界面,定为∑tr,定义表示原始俘获界面的曲线即为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脉冲中子测井测量得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
进一步的,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将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放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S32:获取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未重叠的曲线段,该未重叠的曲线段所对应的地震道为所述水淹层段。
具体的,将脉冲中子测井测量的目前储层俘获界面曲线∑tc与常规测井方法计算原始的储层俘获界面曲线∑tr与之差定义为在同一曲线道按相同的刻度进行重叠,可以得出,在非储层、水层和未水淹层段,两曲线重合;在水淹层段,两曲线明显分开(曲线有重叠区或幅度差),即∑tc大于∑tr,且曲线幅度差越大,表示水淹程度越强。
该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未重叠曲线段的两个曲线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水淹程度的强弱。
具体的,可以将∑tc与∑tr之差定于为新函数∑tcr,即:
Σtcr=Σtctr
依据公式可知,非储层、水层和未水淹层段∑tcr等于0;水淹层段∑tcr大于0、且∑tcr越大,表明水淹程度越强。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S4:根据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进行区域性分析,得到各层位的矿化度;
S5: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计算得到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例如,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数据中具有矿化度与地层水俘获界面Σ值的对应关系,可以依据该对应关系,即可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生成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套管井水淹层段的快速自动识别以及地层水俘获界面的合理选取。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步骤1: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预处理,包括常规测井资料、脉冲中子俘获测井资料、射孔资料、生产动态资料,掌握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时该井的产液量、生产流体的性质和含水率等信息;
步骤2:常规资料计算目的层的有效孔隙度,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的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计算目的层段的孔隙度(图4中第7道和图5中第14道的POR),在计算之前应检查密度、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的质量,以确保孔隙度的计算结果可靠,如果有取心井,应根据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对测井解释的孔隙度进行标定。
步骤3:利用侧向和感应测井测量的电阻率和步骤2计算的孔隙度计算原始地层的SIGMA曲线((图4中第5道SIGMA_CON);
步骤4:将步骤3计算的SIGMA_CON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SIGMA曲线以相同的比例放入同一曲线道中,水层和致密层两条曲线重合,水淹层两条曲线分离,实现了水淹层段的自动快速识别;
步骤5:计算参数SIGMAtcr,利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SIGMA曲线和SIGMA_CON曲线计算得到SIGMAtcr,非储层、水层和未水淹层段SIGMAtcr等于0;水淹层段SIGMAtcr大于0、且SIGMAtcr越大,表明水淹程度越强。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中的其他字母代表的是其他参数的曲线的英文表示,因本申请不涉及其他曲线,并且这些英文是本领域公知的曲线表示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结合目前脉冲中子俘获测井资料,有效实现了对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淹层段的识别,其识别结果包含了剩余油纵向分布的有效信息,为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淹层段的定量评价、优化射孔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以及油田开发调整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包括:
储层段孔隙度计算模块1,计算储层段孔隙度;所述储层段包括水层、水淹层以及致密层;
第一俘获界面曲线生成模块2,根据所述储层段孔隙度和通过侧向或感应测井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储层段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水淹层段识别模块3,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储层段孔隙度计算模块,包括:
交会处理单元,将密度曲线与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处理,计算得到地层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根据所述地层孔隙度、所述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值、孔隙流体密度值以及岩石骨架密度值计算生成所述储层段孔隙度。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淹层段识别模块,包括:
曲线重叠单元,将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放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未重叠曲线段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未重叠的曲线段,该未重叠的曲线段所对应的地震道为所述水淹层段。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装置进一步包括:
水淹程度确定模块,计算未重叠曲线段的两个曲线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水淹程度的强弱。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获取模块,通过脉冲中子测井测量得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矿化度分析模块,根据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进行区域性分析,得到各层位的矿化度;
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计算模块,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计算得到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可以理解,本申请首先利用目标井的射孔井段和生产动态等基础信息,并检查常规测井资料和脉冲中子测井曲线质量;之后利用合格的常规测井曲线中的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按理论推导公式计算原始储层的俘获界面SIGMA_CON;在此基础上,将SIGMA_CON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SIGMA曲线以相同的比例放入同一曲线道中,水层和致密层两条曲线重合,水淹层两条曲线分离,实现了水淹层段的自动快速识别,进而提高了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自动化识别程度识别精度,为我国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优化射孔、剩余油分布以及挖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7,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601、存储器(memory)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603和总线604;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所述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全部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全部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储层段孔隙度;所述储层段包括水层、水淹层以及致密层;
根据所述储层段孔隙度和通过侧向或感应测井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储层段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
其中,所述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包括:
将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放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获取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未重叠的曲线段,该未重叠的曲线段所对应的地震道为所述水淹层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储层段的孔隙度,包括:
将密度曲线与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处理,计算得到地层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根据所述地层孔隙度、所述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值、孔隙流体密度值以及岩石骨架密度值计算生成所述储层段孔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
计算未重叠曲线段的两个曲线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水淹程度的强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通过脉冲中子测井测量得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进行区域性分析,得到各层位的矿化度;
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计算得到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6.一种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层段孔隙度计算模块,计算储层段孔隙度;所述储层段包括水层、水淹层以及致密层;
第一俘获界面曲线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储层段孔隙度和通过侧向或感应测井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储层段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
水淹层段识别模块,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俘获界面曲线与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测量的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识别所述水淹层段;
其中,所述水淹层段识别模块,包括:
曲线重叠单元,将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放置于同一坐标系下;
未重叠曲线段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俘获界面曲线和所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未重叠的曲线段,该未重叠的曲线段所对应的地震道为所述水淹层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段孔隙度计算模块,包括:
交会处理单元,将密度曲线与中子孔隙度曲线交会处理,计算得到地层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根据所述地层孔隙度、所述中子孔隙度、测井密度值、孔隙流体密度值以及岩石骨架密度值计算生成所述储层段孔隙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进一步包括:
水淹程度确定模块,计算未重叠曲线段的两个曲线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水淹程度的强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俘获界面曲线获取模块,通过脉冲中子测井测量得到第二俘获界面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矿化度分析模块,根据生产井水样分析的矿化度进行区域性分析,得到各层位的矿化度;
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计算模块,根据各层位的矿化度计算得到地层水俘获界面曲线。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21728.1A 2019-10-25 2019-10-25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924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1728.1A CN110924937B (zh) 2019-10-25 2019-10-25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1728.1A CN110924937B (zh) 2019-10-25 2019-10-25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4937A CN110924937A (zh) 2020-03-27
CN110924937B true CN110924937B (zh) 2022-08-30

Family

ID=6984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1728.1A Active CN110924937B (zh) 2019-10-25 2019-10-25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4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7464A (zh) * 2021-05-11 2021-07-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步进式水淹层识别测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7873A (zh) * 2011-12-01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方法
CN103529475A (zh) * 2013-04-19 2014-01-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识别和解释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三维结构的方法
CN104500051A (zh) * 2014-11-11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水淹层混合地层水宏观俘获截面的方法
CN104847340A (zh) * 2015-03-26 2015-08-1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水淹层测井定量评价方法
CN108643890A (zh) * 2018-03-14 2018-10-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地层孔隙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47935A1 (en) * 2014-08-12 2016-02-1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hydrocarbon volumes in unconventional form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7873A (zh) * 2011-12-01 2012-07-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方法
CN103529475A (zh) * 2013-04-19 2014-01-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识别和解释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三维结构的方法
CN104500051A (zh) * 2014-11-11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水淹层混合地层水宏观俘获截面的方法
CN104847340A (zh) * 2015-03-26 2015-08-1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水淹层测井定量评价方法
CN108643890A (zh) * 2018-03-14 2018-10-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地层孔隙度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饱和度脉冲中子测井信号处理及测井综合解释方法;夏亚良;《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130331;第21-23、41-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4937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moker et al. Carbonate porosity versus depth: a predictable relation for south Florida
CN101930082B (zh) 采用电阻率资料进行储层流体类型判别的方法
Johri et al. A scaling law to characterize fault-damage zones at reservoir depths
CN105675635B (zh) 致密岩石组分相对含量及脆性指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Avseth et al. Seismic screening for hydrocarbon prospects using rock-physics attributes
CN107795320B (zh) 一种水平井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
US20030144796A1 (en)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types of geologic sedmentation
Li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lithological and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Keogh et al. Data capture for multiscale modelling of the Lourinha Formation, Lusitanian Basin, Portugal: an outcrop analogue for the Statfjord Group, Norwegian North Sea
Vincent et al. Managing structural uncertainty in a mature field for optimal well placement
Trippetta et al. Carbonate-ramp reservoirs modelling best solutions: Insights from a dense shallow well database in Central Italy
CN110924937B (zh) 套管井水淹层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aspar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racture network surrounding a hydrothermally altered shear zone from geophysical borehole logs
Orellana et al. Influence of variograms in 3D reservoir-modeling outcomes: An example
Richardson Well correlation and Petrophysical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Rickie” field onshore Niger Delta
Neves et al. Multi-attribute seismic volume facies classification for predicting fractures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Tebo et al. Use of volume-based 3-D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to characterize physical-property distribution: a case study to delineate sedimentologic heterogeneity at the Appleton field, southwestern Alabama, USA
KR101175072B1 (ko) 물리검층 자료의 통계분석을 이용한 오일샌드 저류층 공극 유체 유추방법 및 유추시스템
Koch et al. Does fluvial channel-belt clustering predict net sand to gross rock volume? Architectural metrics and point-pattern analysis of a digital outcrop model
Albarrán-Ordás et al. The D i models method: geological 3-D modeling of detrital systems consisting of varying grain fractions to predict the relative lithological variability for a multipurpose usability
Špelić et al. Remapping of depth of e-log markers between Neogene basement and Lower/Upper Pannonian border in the Bjelovar Subdepression
Pontiggia et al. New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diagen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imulation
Buddo et al. Joint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and TEM data from the Kovykta gas-condensate field, East Siberia
Walker et al. Stochastic inversion for facies: A case study on the Schiehallion field
Nandi et al. Core-Independent saturation height function from NMR logs in carbonates-A must in current oil price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