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4790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4790A
CN108574790A CN201710135261.8A CN201710135261A CN108574790A CN 108574790 A CN108574790 A CN 108574790A CN 201710135261 A CN201710135261 A CN 201710135261A CN 108574790 A CN108574790 A CN 108574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pressing mechanism
image
image reading
image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52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4790B (zh
Inventor
严东明
周佳莹
张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352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4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4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4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4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47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the photodetectors having a one-to-one and optically positiv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e.g. linear contact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图像读取装置包含:原稿台,其用于载置原稿;和图像读取部,其通过沿着原稿台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原稿盖板,其覆盖原稿台;原稿按压机构,其设置于原稿盖板与原稿台之间,并将原稿直接按压在原稿台上;驱动部,其驱动原稿按压机构;以及控制部,其控制驱动部,使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与图像读取部的移动同步。由此,能够保持原稿与原稿台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能够保持CIS和原稿之间的距离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含:原稿台,其用于载置原稿;和作为图像读取部的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其通过沿着原稿台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此外,为了使得原稿平整,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用于按压原稿的辊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手动使辊子移动,按压原稿,以使得原稿平整,而在专利文献2中,辊子自动移动,按压原稿,以使得原稿平整。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因为是手动使辊子移动,所以其速度不能保持均一性,不能与CIS同步作业,这样一来,不能充分保证读取时原稿与CIS之间的距离相同,会导致图像形成不良。
在专利文献2中,图像读取装置的动作顺序为:原稿台抬升,辊子按压原稿的同时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CIS随后读取原稿图像。根据该动作顺序可知,虽在受到辊子按压的瞬间原稿是平整的,但辊子滚过之后原稿会发生翘起,因而不能充分保证读取时原稿与CIS之间的距离相同,仍然存在图像形成不良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6362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219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含:原稿台,其用于载置原稿;和图像读取部,其通过沿着上述原稿台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原稿盖板,其覆盖上述原稿台;原稿按压机构,其设置于上述原稿盖板与上述原稿台之间,并将原稿直接按压在上述原稿台上;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原稿按压机构;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移动同步。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使上述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移动同步,能够保持原稿与原稿台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2)在上述(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原稿按压机构能够以按压原稿的状态、并且以与上述图像读取部移动同步的方式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同步移动,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3)在上述(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原稿按压机构与上述图像读取部以隔着原稿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移动。
应予说明,虽然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同步移动,但是二者的速度可以不同。例如,原稿按压机构的外形通常比图像读取部大,原稿按压机构在移动方向上比图像读取部更靠前,换句话说,更朝向移动方向下游侧突出,因而,即便原稿按压机构的速度小于图像读取部的速度,只要调整二者的速度关系,以使得直至图像读取结束为止图像读取部都不会超越原稿按压机构,便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换句话说,无论是否将原稿按压机构的速度与图像读取部的速度控制为相同,即便是产生速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
(4)在上述(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原稿按压机构与上述图像读取部的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速度相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准确地保持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不仅如此,通过将二者的速度统一,还能够例如简化机械结构和控制内容。
(5)在上述(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原稿按压机构与上述图像读取部借助连接部件连接,上述原稿按压机构与上述图像读取部通过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并借助连接部件以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借助例如皮带、齿轮等连接部件将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连接,所以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的彼此的移动速度的误差较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保持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6)在上述(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上述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上述原稿盖板侧。
根据该结构,即便图像读取装置的本体发生了改变,也能够借助原稿盖板进行搭载。
(7)在上述(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上述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上述图像读取部侧。
根据该结构,即便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自动原稿输送器)或原稿盖板发生了改变,也能够利用图像读取装置的本体进行搭载。
(8)在上述(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外装,在上述外装与上述原稿台之间存在段差,上述原稿按压机构配置在上述段差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设备已有的空间,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9)在上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对原稿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原稿固定机构,上述原稿固定机构相对于上述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上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
根据该结构,利用原稿固定机构固定原稿,从而在原稿按压机构一边按压原稿一边移动的过程中,原稿不会移动。
(10)在上述(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朝向离开上述原稿台的方向对上述原稿按压机构施力。
根据该结构,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原稿按压机构离开原稿台,从而不会出现原稿按压机构无法返回、或致使原稿弯曲、折叠等的情况。
(11)在上述(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被取走之后,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原稿按压机构返回初始位置。
根据该结构,按先后顺序执行图像读取部的读取和原稿按压机构的返回,因而不会对印刷后的原稿产生影响,保证原稿的品质。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带来上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原稿按压机构与CIS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速度不同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皮带和马达的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A)是立体图,(B)是仅示出了皮带部分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原稿固定机构的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C-C线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D-D线的剖视图,(C)是侧视图,(D)是主视图,(E)是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磁铁和CIS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A)是局部放大图,(B)是沿着磁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导轨的示意图,(A)是立体图,(C)是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与图12对应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动作原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CIS处的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E-E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CIS处的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卡扣避让机构的示意结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F-F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读取装置;100…原稿;101…外装;102…原稿台;103…CIS;104…原稿按压机构;105…皮带;106…马达;107…原稿固定机构;108…原稿盖板或ADF;204…薄膜;205…导管;206…泵;304…原稿按压机构;305…磁铁;306…移动导轨;401…薄膜;404…按压棒;501…旋转连接器;502…旋转槽;503…旋转球;504…磁性材料;601…固定卡扣;602…弹簧;60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启示下能够实现它们的多种替代方式,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包含:外装101,其设置于图像读取装置10的外表面,用于保护内部各机构;用于载置原稿100的原稿台102,其由外装101包围,通常为玻璃制(例如玻璃台);以及作为图像读取部的CIS103(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其设置于原稿台102的下方,通过沿着原稿台102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
如图3的(A)~(C)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除了如上所述地包含外装101、原稿台102以及CIS103之外,还包含:原稿盖板或ADF(Automatic DocumentFeeder:自动原稿输送器)108、原稿按压机构104、原稿固定机构107、作为驱动部的马达106、作为连接部件的两条皮带105、以及未图示的控制部。
其中,原稿盖板108设置于原稿台102的上方,一端与原稿台102连接,能够以连接处为支点相对于原稿台102打开或关闭,而且在关闭时覆盖原稿台102。原稿按压机构104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与原稿台102之间,而且设置于外装101与原稿台102之间的段差中,用于将原稿100直接按压在原稿台102上,并能够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原稿固定机构107同样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与原稿台102之间,并且设置于外装101与原稿台102之间的段差中,而且相对于原稿按压机构107设置在副扫描方向(如(B)、(C)中箭头所示)的上游侧(应予说明,以下有时也将“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相对应地将“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用于在放置原稿100后对原稿100的位置进行固定。马达106作为驱动部发挥作用,用于输出驱动力。两条皮带105分别设置于原稿台102的上下两侧,伴随马达106的驱动而使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同步移动。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马达106,使原稿按压机构104的按压与CIS103的移动同步。
应予说明,此处的“同步”是指:当CIS103读取原稿时,原稿按压机构104至少按压住原稿上的与CIS103的读取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例如,可以是从CIS103移动开始之前,原稿按压机构104就至少按压住原稿上的与CIS103的读取位置对应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是在CIS103移动的同时,原稿按压机构104至少按压住原稿上的与CIS103的读取位置对应的位置。此处的“同步移动”不仅包括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由共同的马达106驱动的情况,还包括除此以外的其他情况,即、也可以与原稿按压机构104和CIS103分别对应地具备两个独立的马达,并且未图示的控制部以使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步调相同的方式控制各马达。另外,虽然说是“同步移动”,但是无需一定使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同时开始运动、或者同时停止,只要至少当CIS103读取原稿时,原稿按压机构104一边按压住原稿一边移动即可。
以下,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动作流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首先,将原稿100放置在原稿台102上(步骤S101)。其次,利用原稿固定机构107对原稿100的上游侧的端部进行固定,防止原稿100移动(步骤S102),并按下原稿盖板108(步骤S103)。接下来,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在马达106的驱动下借助两条皮带105同步移动,具体而言,在CIS103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的同时,原稿按压机构104在马达106的驱动下借助两条皮带105一边按压原稿一边以隔着原稿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步骤S104)。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打开原稿盖板108(步骤S105),并朝向离开原稿台102的方向对原稿按压机构104施力,使原稿按压机构104离开原稿台102,此时取走原稿100(步骤S106)。最后,控制部使原稿按压机构104返回初始位置(步骤S107)。
根据该结构,在CIS103移动至读取图像的位置时,原稿按压机构104能够移动至相同的位置,能够保持原稿100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CIS103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应予说明,优选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速度相同,但二者也可以不同。二者速度相同的情况不难理解,对于二者速度不同的情况而言,例如图5所示,原稿按压机构104的外形通常比CIS103大,原稿按压机构104在移动方向上比CIS103更靠前,换句话说,更朝向移动方向下游侧突出,因而,即便原稿按压机构104的速度V2小于CIS103的速度V1,只要调整二者的速度关系,以使得直至图像读取结束为止CIS103都不会超越原稿按压机构104,便能够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借助作为连接部件的两条皮带105连接,而且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通过作为驱动部的马达106的驱动并借助两条皮带105而以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具体而言,例如图6所示,可以在原稿台102的上下两侧分别各设置一条皮带105,即,在原稿盖板108设置一条皮带105,在本体设置另一条皮带105,并将两条皮带105相联动地连接起来。另外,为了与马达106联动,可以例如再设置一条皮带105(或齿轮机构等)将马达106与设置在本体的皮带105连接起来。应予说明,连接部件并不现定于皮带,也可以是齿轮机构等其他连接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所示,原稿按压机构104设置在原稿盖板108侧,但原稿按压机构104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其也可以设置在CIS103侧,只要能够发挥按压原稿100的功能即可。
另外,如图3的(A)所示,原稿固定机构107例如可以为长条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7的(A)、(B)所示,原稿固定机构107也可以在两点设置两个固定块,对原稿进行两点固定。另外,原稿固定机构107的设置位置也对应图像读取装置的具体结构而相应改变即可。
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也省略标注)。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如图8的(A)、(B)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0代替原稿按压机构104、原稿固定机构107、马达106以及两条皮带105而包含:薄膜204,其覆盖原稿100的上表面;导管205,其一端被连接于薄膜204与原稿台102之间的空间;作为驱动部的泵206,其与导管205的另一端连接,在工作时经由该导管205抽取薄膜204与原稿台102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泵206的工作。控制部在CIS103开始移动之前控制泵206进行驱动,将薄膜204与原稿台102之间的空间抽成真空。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简单概括如下:首先,将原稿100放置在原稿台102上。其次,关闭原稿盖板108,此时薄膜204覆盖原稿100的上表面。接下来,控制部控制泵206产生吸力,经由导管205将薄膜204与原稿台102之间的空间抽成真空,然后CIS103移动并读取原稿图像。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打开原稿盖板108,并关闭泵206的输出,拿下薄膜204并取走原稿100。
根据该结构,在泵206的作用下,薄膜204与原稿台102之间的空间被抽成真空,使得原稿100与原稿台102紧密接触,从而能够保持原稿100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CIS103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D-D线的剖视图,(C)是侧视图,(D)是主视图,(E)是俯视图。
如图9的(A)~(E)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0代替原稿按压机构104、马达106以及两条皮带105而包含:具有磁性的原稿按压机构304、和能够调节磁极方向的用于吸引或排斥该原稿按压机构304的磁铁305。原稿按压机构304例如可以由磁铁或其他具有与磁铁性质的材料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按压机构104的设置方式相同,其同样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与原稿台102之间,并且设置于外装101与原稿台102之间的段差中。磁铁305例如由一列或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列)磁性线圈构成,并设置于CIS103的上表面。如图10的(A)、(B)所示,原稿按压机构304例如具有S极磁性,在CIS103移动并读取原稿图像时,使磁铁305带N极磁性用以吸引带S极磁性的原稿按压机构304,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使磁铁305带S极磁性用以排斥同样带S极磁性的原稿按压机构304。
此外,如图11的(A)、(B)所示,为了便于原稿按压机构304的移动,在外装101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两侧并且与原稿按压机构304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两条移动导轨306。当原稿按压机构304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时,其沿着两条移动导轨306滑动,由此能够降低摩擦力,使得移动更加顺畅。
以下,参照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0的动作流程进行说明。如图12、图13所示,首先,将原稿100放置在原稿台102上(步骤S201)。其次,利用原稿固定机构107对原稿100的上游侧的端部进行固定,防止原稿100移动(步骤S202),并按下原稿盖板108(步骤S203)。接下来,CIS103移动的同时,使CIS103上的磁铁305带N极磁性,带S极磁性的原稿按压机构304被带N极磁性的磁铁305吸引而一边按压原稿一边与CIS103同步移动(步骤S204、图13的(A))。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打开原稿盖板108,并使CIS103上的磁铁305带S极磁性(步骤S205),带S极磁性的原稿按压机构304被带S极磁性磁铁305排斥而离开原稿台102,此时取走原稿100(步骤S206、图13的(B))。最后,控制部使CIS103返回初始位置,之后使原稿按压机构304返回初始位置(步骤S207、图13的(B)和(C))。
根据该结构,在CIS103移动并读取原稿图像时,使磁铁305与原稿按压机构304带相反的磁性而使二者相互吸引,由此使原稿按压机构304按压原稿100,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使磁铁305与原稿按压机构304带相同的磁性而使二者相互排斥,由此使原稿按压机构304离开原稿100。这样一来,能够带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能够保持原稿100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CIS103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不仅可以改变原稿按压机构304与磁铁305的相互位置,而且可以使原稿按压机构304带N极磁性,并与之对应地改变磁铁305的磁性。
<第四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如图14的(A)、(B)以及图15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40代替原稿按压机构104、原稿固定机构107而包含:薄膜401,其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侧,在关闭原稿盖板108后,覆盖原稿100的上表面;作为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棒404,其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与原稿台102之间,并且相对于薄膜401位于原稿盖板108侧。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简单概括如下:如图15所示,首先,将原稿100放置在原稿台102上。其次,关闭原稿盖板108,此时薄膜401覆盖原稿100的上表面。接下来,马达106经由皮带105带动按压棒404移动,在按压棒404移动之后,薄膜401紧密覆盖原稿100,将原稿100按压平整,然后CIS103移动并读取原稿图像。在读取完原稿图像后,打开原稿盖板108,取走原稿100,按压棒404复位。
根据该结构,在薄膜401与按压棒404的配合下,原稿100与原稿台102紧密接触而不会浮起,从而能够保持原稿100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CIS103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第五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CIS处的侧剖视图。
如图16的(A)、(B)所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50代替马达106以及两条皮带105而包含:旋转连接器501,其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连接处,将CIS103与原稿按压机构104连接在一起,保证CIS103与原稿按压机构104同步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按压机构104设置于原稿盖板108侧,其与CIS103构成联动机构,在原稿盖板108闭合后,原稿按压机构104对原稿100进行紧密按压。另外,原稿固定机构107设置于原稿台102侧,用于对原稿100的上游侧的端部进行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简单概括如下:首先,将原稿100放置在原稿台102上。其次,利用原稿固定机构107对原稿100的上游侧的端部进行固定,防止原稿100移动,并按下原稿盖板108,此时,原稿按压机构104对原稿100进行紧密按压。接下来,原稿按压机构104借助旋转连接器501而与CIS103同步移动。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打开原稿盖板108,原稿按压机构104随着原稿盖板108的打开而离开原稿台102,此时取走原稿100。最后,原稿按压机构104借助旋转连接器501而与CIS103同步移动并返回初始位置。
根据该结构,借助旋转连接器501使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同步移动,使得原稿100与原稿台102紧密接触,从而能够保持原稿100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CIS103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此外,如图17的(A)、(B)所示,原稿固定机构107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原稿盖板108侧,也可以设置于原稿台102侧。
<第六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结构图,(A)是立体图,(B)是沿着CIS处的侧剖视图。
如图18的(A)、(B)所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0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50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追加了固定卡扣601,而且,为了防止原稿按压机构104移动过程中原稿100歪斜的问题,优选设置两组固定卡扣601,其中,两组固定卡扣601分别设置于原稿按压机构104以及CIS103的两端。应予说明,两组只是优选,即便是设置一组固定卡扣601,也同样能够实现其功能效果。
例如图18的(B)所示,在原稿盖板108的靠近原稿100侧的表面设置一层磁性材料504,并使原稿按压机构104构成为铁质部件而与该磁性材料504相吸引,在原稿按压机构104以及CIS103的与旋转连接器501相反侧的一端设置一组固定卡扣601,通过旋转球503在旋转槽502中旋转来控制固定卡扣601的闭合和打开。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连接器501由旋转球503和旋转槽502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也可以构成为其他机构,只要能够发挥上述功能即可。
另外,由于固定卡扣601的存在,所以有时灰尘会进入其中,为此,如图19所示,可以考虑设置卡扣避让机构来防止灰尘进入。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外装101中的靠近固定卡扣601的位置设置弹簧602和滑块603。在CIS103沿图示箭头方向移动时,滑块603受到来自CIS103的压力而克服弹簧602的作用力朝向远离CIS103的方向移动,从而露出构成固定卡扣601的滑动槽。在CIS103与原稿按压机构104分离时,滑块603受到来自弹簧602的作用力朝向CIS103的方向移动,从而关闭构成固定卡扣601的滑动槽。由此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简单概括如下:首先,将原稿100放置在原稿台102上。其次,利用原稿固定机构107对原稿100的上游侧的端部进行固定,防止原稿100移动,并按下原稿盖板108,此时,原稿按压机构104对原稿100进行紧密按压,两组固定卡扣601分别成为扣合状态。接下来,原稿按压机构104借助旋转连接器501而与CIS103同步移动。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打开原稿盖板108,随着原稿盖板108的打开,两组固定卡扣601分别成为打开状态,原稿按压机构104离开原稿台102,此时取走原稿100。最后,原稿按压机构104借助旋转连接器501而与CIS103同步移动并返回初始位置。
根据该结构,借助旋转连接器501使原稿按压机构104与CIS103同步移动,使得原稿100与原稿台102紧密接触,而且,借助固定卡扣601使得原稿100与原稿台102更加紧密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保持原稿100与原稿台102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保持CIS103与原稿100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进一步保持CIS103与焦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图像品质。
此外,如图20的(A)、(B)所示,原稿固定机构107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原稿盖板108侧,也可以设置于原稿台102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含:原稿台,其用于载置原稿;和图像读取部,其通过沿着原稿台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原稿盖板,其覆盖原稿台;原稿按压机构,其设置于原稿盖板与原稿台之间,并将原稿直接按压在原稿台上;驱动部,其驱动原稿按压机构;以及控制部,其控制驱动部,使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与图像读取部的移动同步。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使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与图像读取部的移动同步,能够保持原稿与原稿台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能够以按压原稿的状态、并且以与图像读取部移动同步的方式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同步移动,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以隔着原稿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
应予说明,虽然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同步移动,但是二者的速度仍可以不同。例如,原稿按压机构的外形比图像读取部大,原稿按压机构在移动方向上比图像读取部更靠前,因而,即便原稿按压机构的速度小于图像读取部的速度,只要调整二者的速度关系,以使得直至图像读取结束为止图像读取部都不会超越原稿按压机构,便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换句话说,无论是否将原稿按压机构的速度与图像读取部的速度控制为相同,即便是产生速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速度相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准确地保持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不仅如此,通过将二者的速度统一,还能够例如简化机械结构和控制内容。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借助连接部件连接,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通过驱动部的驱动而以相互对置的状态借助连接部件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借助例如皮带、齿轮等连接部件将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连接,所以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的彼此的移动速度的误差较小,能够更准确地保持原稿按压机构与图像读取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更可靠地保持图像读取部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图像读取部与焦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图像品质。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原稿盖板侧。
根据该结构,即便图像读取装置的本体发生了改变,也能够借助原稿盖板进行搭载。
另外,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图像读取部侧。
根据该结构,即便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自动原稿输送器)或原稿盖板发生了改变,也能够利用图像读取装置的本体进行搭载。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外装,在外装与原稿台之间存在段差,原稿按压机构配置在段差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设备已有的空间,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对原稿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原稿固定机构,原稿固定机构相对于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
根据该结构,利用原稿固定机构固定原稿,从而在原稿按压机构一边按压原稿一边移动的过程中,原稿不会移动。
另外,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朝向离开原稿台的方向对原稿按压机构施力。
根据该结构,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原稿按压机构离开原稿台,从而不会出现原稿按压机构无法返回、或致使原稿弯曲、折叠等的情况。
另外,在原稿台上的原稿被取走之后,控制部使原稿按压机构返回初始位置。
根据该结构,按先后顺序执行图像读取部的读取和原稿按压机构的返回,因而不会对印刷后的原稿产生影响,保证原稿的品质。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如上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由此能够带来如上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全部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2)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含:
原稿台,其用于载置原稿;和
图像读取部,其通过沿着所述原稿台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而读取原稿图像,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含:
原稿盖板,其覆盖所述原稿台;
原稿按压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原稿盖板与所述原稿台之间,并将原稿直接按压在所述原稿台上;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原稿按压机构;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原稿按压机构的按压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移动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能够以按压原稿的状态、并且以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移动同步的方式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以隔着原稿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速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与所述图像读取部借助连接部件连接,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与所述图像读取部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并借助连接部件以相互对置的状态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原稿盖板侧。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外装,
在所述外装与所述原稿台之间存在段差,所述原稿按压机构配置在所述段差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对原稿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原稿固定机构,
所述原稿固定机构相对于所述原稿按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读取完原稿图像之后,朝向离开所述原稿台的方向对所述原稿按压机构施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稿台上的原稿被取走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原稿按压机构返回初始位置。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710135261.8A 2017-03-08 2017-03-08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74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5261.8A CN108574790B (zh) 2017-03-08 2017-03-08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5261.8A CN108574790B (zh) 2017-03-08 2017-03-08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4790A true CN108574790A (zh) 2018-09-25
CN108574790B CN108574790B (zh) 2020-05-19

Family

ID=63577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52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74790B (zh) 2017-03-08 2017-03-08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479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576A (zh) * 1995-09-13 1998-12-09 伊马康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仪
CN1527242A (zh) * 2003-03-07 2004-09-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使用这种装置的商业设备
CN106464770A (zh) * 2014-06-26 2017-02-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576A (zh) * 1995-09-13 1998-12-09 伊马康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仪
CN1527242A (zh) * 2003-03-07 2004-09-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使用这种装置的商业设备
CN106464770A (zh) * 2014-06-26 2017-02-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4790B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1178B2 (en) Biased document backing
CN110324510A (zh) 翻页装置、方法和扫描装置
CN108574790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27846B (zh) 自动适应于书籍档案的扫描辅助工装
JPH07288656A (ja) 読取装置
WO2018010301A1 (zh) 一种书籍档案扫描过程的自动对中方法及装置
KR20060098958A (ko) 화상독취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EP3519893B1 (en) A scanner, specifically for scanning antique books, and a method of scanning
JPH0646219A (ja) 画像情報読取装置
JP600330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06312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0130135B2 (zh)
JP4248775B2 (ja) 原稿読取り装置
CN109177534A (zh) 导带式数码印花机中的用于双面对花印花的图像摄录装置及摄录方法
JP290122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206620191U (zh) 图像扫描器
CN104079751B (zh) 片状物运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US8693073B2 (en) Document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3042417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KR20050056411A (ko) 책 전용 스캐너
JP3177333B2 (ja) 本原稿のめくり読み取り装置
JPH094374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80180757A1 (en) Biased document backing
JPS59194564A (ja) 原稿読取り装置
JPH0754956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