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5985B -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5985B
CN108535985B CN201710543114.4A CN201710543114A CN108535985B CN 108535985 B CN108535985 B CN 108535985B CN 201710543114 A CN201710543114 A CN 201710543114A CN 108535985 B CN108535985 B CN 108535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force receiving
rotational force
process cartridge
recei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31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5985A (zh
Inventor
罗琴
吴连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35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5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5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5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处理盒的一端部设有盖板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力接收部件和轮毂,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将所接收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并带动所述轮毂转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端部设有一对动力接收部和一对动力接收部之间的空缺部,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多个磁体部件,通过磁体部件的作用使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转动并回复至初始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较复杂,并且需要借助外部作用力才能实现处理盒的安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盒的驱动组件以及包括所述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应用于一种基于静电印刷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激光图像形成装置、LED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传真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的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个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包括用于接受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激光束照射形成静电潜像的具有感光图层的感光元件,还包括用于给感光元件表面充电从而使感光元件表面形成均匀电荷的充电元件,还包括用于将处理盒内的显影剂转印到感光元件的静电潜像区域形成可视的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元件,当然也包括设置在处理盒内用于传递动力的轮毂或者齿轮等元件。上述各个旋转部件在处理盒工作时,需要产生相对转动,而需要从图像形成装置中获取旋转驱动力。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在处理盒轴向端部设置驱动组件可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旋转机构啮合接收动力。一种方式是在处理盒的轴向端部设置一具有啮合部的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应的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驱动机构与电机连接,并在处理盒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啮合传递动力。而处理盒上旋转力接收部件被设置成可直接与处理盒内的某一旋转部件连接,并通过该旋转部件将旋转动力传递至其他旋转部件,或者是通过旋转力接收部件将旋转动力传递至处理盒纵向端部上的一个齿轮,再通过该齿轮将动力传递至处理盒内的旋转部件;同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具有自身回转轴线,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机构啮合传递动力时,处于同轴的状态。
中国专利CN201010585490.8公开的一种技术方案,处理盒上设置有控制机构,并且需要借助外力控制所述的控制部件,从而控制动力受口(相当于旋转力接收部件)沿其回转轴线方向伸缩,从而实现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驱动件(相当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啮合。该在先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结构较复杂,除了需要设计控制机构控制动力受口的伸缩,所述的控制机构还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实现,例如该专利中提供的推杆需要借助成像装置的门盖的推力才能使驱动机构实现啮合,但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机器门盖的开合方式是多种的,如果门盖的开合方式被改变,就很容易影响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处理盒的一端部设有盖板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力接收部件和轮毂,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将所接收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并带动所述轮毂转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端部设有一对动力接收部和位于一对动力接收部之间的空缺部,
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第一磁体部件、第二磁体部件、第三磁体部件、第四磁体部件;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相对固定在盖板上,所述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相对固定在旋转力接收部件上;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相对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更接近动力接收部;
通过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铁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之间的相吸作用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空缺部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处于基本平行的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相互排斥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回缩;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相互吸引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伸出。
优选地,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对于所述轮毂处于回缩状态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转动而不传递旋转动力至所述轮毂;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对于所述轮毂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在扭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轮毂转动回复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部件与第二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反,所述第三磁体部件与第四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部件与第二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三磁体部件与第四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第五磁体部件与第六磁体部件,所述第五磁体部件和第六磁体部件相对固定在旋转力接收部件上;所述第五磁体部件和第六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同,且两者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与所述轮毂之间;当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对于所述轮毂回缩时,所述弹性元件给予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轴向上的回弹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固定设置,所述第三磁体部件与第四磁体部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优选地,还设有迫压件;所述迫压件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上,所述迫压件的前端设有受压凸起,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所述受压凸起比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更靠前设置。
优选地,所述受压凸起的一侧设有第一受压面,所述受压凸起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受压面,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所述第一受压面设置在前,所述第二受压面设置在后。
优选地,所述第一受压面和第二受压面朝向相反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受压面和第二受压面带有倾斜或弧度。
优选地,所述受压凸起未受到外力下压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外伸出;所述受压凸起受到外力下压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
优选地,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为设有啮合部分和传递部分的分体结构;所述啮合部分可相对于传递部分滑动。
优选地,在所述啮合部分相对于传递部分滑动时,所述啮合部分的旋转轴与传递部分的旋转轴保持平行。
一种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为上述任意一种处理盒的驱动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的结构,可以提供不需要借助外部作用力的较稳定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处理盒沿X方向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与成像装置中的驱动部件啮合传递动力的视图;
图3为当处理盒沿X方向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当处理盒沿X方向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6a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磁体部件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示意图;
图6b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磁体部件处于相互排斥的状态示意图;
图7a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7b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磁体部件的装配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磁体部件的另一种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磁体部件的装配视图;
图12为实施例二提供的部分磁体部件的装配视图;
图13a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磁体部件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示意图;
图13b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磁体部件处于相互排斥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1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盖板的立体视图;
图16为实施例三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三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拆分图;
图18为实施例三提供的旋转力接收部件和迫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20为实施例三提供的迫压件使旋转力接收部件轴向伸缩的示意图;
图21、22为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组件及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24、25为实施例三提供的旋转力接收部件与驱动组件啮合过程的示意图;
图26、27、28为实施例三提供的旋转力接收部件与驱动组件脱离啮合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提供一种设置在处理盒上的,用于从电子成像装置内接收驱动力并传递至处理盒内的旋转部件的驱动组件,所提供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并且不需要通过接触外部作用力便能使处理盒顺利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处理盒20的立体视图,可以沿图示X方向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在图中未示出。所述的X方向大致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垂直,所处的处理盒上沿其纵向方向设置有驱动组件,并且设置有旋转部件,所述的旋转部件用以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接收旋转驱动力,并驱动设置在处理盒20内的旋转部件转动。具体地,驱动组件2设置在处理盒纵向端部,并且为了方便驱动组件从设置于机器内的驱动部件100处接收动力,所述的驱动组件2至少有一部分曝露在所述处理盒的主体201之外。
参见图2,所述的驱动组件2包含有旋转力接收部件21,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所述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00处接收动力。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可以直接地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接收动力为例,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设置有动力接收部211,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驱动部件100上设置有传递部分101,当所述的处理盒20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安装到位之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上的动力接收部211能够与所述驱动部件100上的传递部分101啮合传递动力;所述的驱动组件2还包含有轮毂22,所述的轮毂22能够绕自身回转轴线旋转,为所述的旋转部件之一,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所述的轮毂22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轮毂中,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能将所接收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22并带动所述轮毂22转动。
所述的动力接收部211为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沿轴线方向伸出的突起部分,所述动力接收部211处于与所述驱动部件100啮合的状态时,在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0必然具有过盈量;因而当所处的处理盒20沿X方向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时,所述的驱动组件的啮合端部,即动力接收部211就很容易处于图3所示的,所述的动力接收部211会与所述驱动部件100的端部触碰,而导致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无法与所述驱动部件100进行啮合,所述的处理盒也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出现。
因而,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的驱动组件2在所述处理盒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前,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初始位置,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参见图4,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端部设置有一对动力接收部211,所述的动力接收部211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轴线方向伸出,并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端部的周向方向上设置;进一步地,动力接收部211为一对,并且在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端部的周向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的动力接收部211之间组成空缺部212,便于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0啮合时,可以容纳所述的驱动部件100的端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驱动组件2进行设计,使所述驱动组件2组装在所述的处理盒20的主体201上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能够与所述处理盒20的主体201处于一个初始位置,所述的初始位置,能够使所述的处理盒在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图3所示的,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动力接收部与所述驱动部件100的端部相抵触,而导致所述处理盒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即所述的初始位置需要避免所述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11的连线与所述的处理盒安装方向X方向的相对位置处于平行或大致平行的状态;而本实施方式能提供的理想的初始位置是,即是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位置,所述的贯穿方向与所述一对动力接收部211的连线大致垂直并垂直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回转轴线方向;当然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也能实现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不与所述的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垂直,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都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达到的效果。
以下通过图5至图10具体说明本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5,所述驱动组件2还设置有多个磁体部件,具体地,所述的磁体部件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轴线方向设置,并围绕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周向设置;进一步地,设置有第一磁体部件A1与第二磁体部件A2绕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周向设置,并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都分别具有两个磁极,即N极和S极;另外还设置有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绕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周向设置,并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第二磁体部件A2处于更靠近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一侧,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处于较远离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一侧。
参见图6a和图6b,所述的磁极分布可以设置为,当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较靠近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一侧的磁极为N极时,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较靠近动力接收部211的一侧的磁极为S极,因而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上远离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磁极为S极,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远离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磁极为N极;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在轴向上较靠近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磁极为N极,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在轴向上较靠近所述动力接收部211的磁极为S极;因而,当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在所述轴向上相对时,同时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与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也在所述的轴向上相对时,所述的磁体部件A1与A3因异性极而相互吸引,所述的磁体部件A2与A4亦因异性极而相互吸引(参见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与所述的处理盒的主体201相对固定设置,而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能沿所述轮毂22的轴线方向活动,并能随着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绕所述轮毂22的回转轴线转动;当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绕所述的轴线转动,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相互错开,当处于相同的磁极相对时,就能够在同性相斥的作用下使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因排斥力的作用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H的距离(参见图6b所示)。
具体地,将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第二磁体部件A2设置为与所述处理盒20的主体201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与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与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可在所述轮毂22内随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绕轴线转动,并且能够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在所述的轮毂的回转轴线方向上滑动。为了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其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初始位置或处于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不与所述的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垂直的初始位置,在所述的驱动组件2装配到所述处理盒的主体上之后,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第三磁体部件A3的磁极处于异性相吸的位置,并且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与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也处于异性相吸的位置;此时,由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又由于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和二磁体部件A2与所述处理盒的主体201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因而可以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所述的处理盒的主体201也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因而可以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初始位置,或处于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不与所述的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垂直的初始位置。
具体地,参见图7a和图7b,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所述的轮毂22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设置在第二支架26上,所述处理盒的主体201的纵向端部还设置有盖板202,所述盖板202与所述处理盒的主体201相对固定安装,并且在安装后,在所述轮毂22的轴线方向上对所述轮毂22进行轴向限位,并且与所述第二支架26配合,使所述的第二支架26与所述盖板202相对固定,而所述的轮毂22可以相对于所述的盖板202转动;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设置于第一支架25上;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轴向穿过所述的第一支架25以及第二支架26,所述的第一支架25还通过一销钉27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固定设置,因而当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分别与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因异性极相吸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能够随所述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沿所述轮毂22的回转轴线方向Z方向滑动,即朝处理盒20的主体201外部伸出;所述的轮毂22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啮合部221,所述的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传递部件23,所述的传递部件23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部231,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啮合部221与所述的第二啮合部231相互啮合,同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轴向贯穿所述的传递部件23,并通过键和槽的方式配合从而进行旋转动力的传递;因而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接收旋转动力时,可通过所述传递部件23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22,并带动所述的轮毂22旋转;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端部还设置有一个轴向限位部件28,用于防止所述的传递部件23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中脱出。
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被驱动旋转之后,因所述的驱动部件100停止而停止转动时,若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与第四磁体部件A4,分别处于能够因异性极而相互吸引的位置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处理盒装机前的状态,因而可以轻易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而当停止转动时,若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与第四磁体部件A4,处于同性极,在排斥力的作用下,或处于同性相斥的作用力大于异性相吸的作用力下,通过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带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图7b所示-Z的方向回缩,此时,所述的传递部件23也随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Z方向滑动,并与所述轮毂22脱离啮合;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在所述的轮毂22内沿轴线方向处于回缩的状态时,所述的传递部件23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也处于脱离啮合的状态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是可以绕所述的轮毂22的轴线相对于所述轮毂22进行自由转动的;同时,在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和第四磁体部件A4与所述的轮毂22内底部之间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轴向设置有弹性元件29,所述的弹性元件29进一步设置为一弹簧部件,套设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元件2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5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轮毂22的内底面抵接,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回缩状态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沿-Z方向对所述弹性元件29具有压力并使弹性元件29受到压缩;因而,此时所述的弹性元件对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在轴向上具有回弹作用力,同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可以相对于所述轮毂自由转动的状态,因而此时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并不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当异性相吸的作用力大于同性相斥的作用力时,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会在扭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轮毂转动,并且回复到所述的初始位置,便于所述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
图8为所述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视图,所述的传递部件23通过啮合部231与所述轮毂22的第一啮合部221啮合传递动力,所述的第二支架26通过与所述的处理盒的主体201相对固定装配的盖板202配合,所述的第二支架26通过侧面261与所述盖板202的内侧面2021相配合,从而防止所述第二支架26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主体201进行转动,同时由于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与所述的第二支架26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也被限制了周向转动;同时也通过所述盖板202与所述第二支架26紧配合,防止所述第二支架26沿轮毂22的轴向运动;同时也可以通过所述的第二支架26限制所述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在轴线方向的活动;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所述的第二支架26之间为间隙配合。
图9至图10所示的是,当所述的磁体部件处于同性相斥的状态下,所述第三磁体部件A3和第四磁体部件A4能够相对于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和第二磁体部件A2转动。
由于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N1以及N2,当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如图10所示绕所述轮毂22的轴线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之后,所述的空隙部分产生不了排斥力的作用,可能导致排斥力过小不能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回缩的位置。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中指出的有可能出现排斥力过小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又一种实施方式,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下,参见图11至图15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五磁体部件以及第六磁体部件。具体地,参见图11和图12,在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之间放置所述的第五磁体部件A5’以及第六磁体部件A6’,当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前述的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初始位置,或处于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不与所述的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垂直的初始位置时,并当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轴线方向上看时,所述的第五磁体部件A5’以及第六磁体部件A6’分别与第一磁体部件A1’和第二磁体部件A2’之间的间隙N1以及N2具有重叠量。
本实施例中的磁体部件的磁极的放置与实施例一有所不同。具体地,参见图13a以及图13b。当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较靠近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动力接收部211的一侧设置为N极时,那么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较靠近第三磁体部件A3’的一侧为S极,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与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相同放置磁极,因而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和第二磁体部件A2’较靠近所述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磁体部件的一侧为相同极性的磁极;此时,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较靠近所述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的一侧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相反的磁极,即为N极;而所述的设置在所述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第四磁体部件A4’之间的第五磁体部件A5’以及第六磁体部件A6’较靠近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的一侧的磁极为S极,而此时所述的第五磁体部件A5’以及第六磁体部件A6’与所述的间隙N1和N2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量,因而并不产生磁性相吸或相斥的作用;此时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因异性极而相互吸引,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与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也因异性极而相互吸引,因而可以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伸出状态,并且使处理盒在未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之前,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初始位置,或处于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不与所述的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垂直的初始位置。
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0啮合传递动力,而后,所述的驱动部件100停止转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也被迫停止转动,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停止转动时,若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位置,此时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的第三磁体部件A3’以及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与所述的第四磁体部件A4’也处于因异性极而相互吸引的状态,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易于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所述的处理盒也易于从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拆卸;若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停止时,并没有处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位置,此时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与所述的第六磁体部件A6’,以及所述的第二磁体部件A2’与第五磁体部件A5’因异性极相对而相互排斥,并带动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回缩的状态,又因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当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处于回缩状态,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不能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能够在扭矩的作用下产生相对于所述轮毂22进行转动,并最终带动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回复到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端部的空缺部212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处于大致平行或平行的位置,以便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驱动部件100脱离啮合。
参见图14,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轮毂22,用于放置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以及前述的各个磁体部件,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磁体部件都设置在第一支架25中,并与所述第一支架25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架25通过一个销钉27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相对固定并可随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转动;本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方式,将所述的第一磁体部件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设置在一个第二支架26上,并使第二支架26与所述盖板202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所述的第二支架以及盖板202优化为一个部件,即202A,使结构简化;具体地,参见图15,在所述盖板202A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部件A1的放置槽202A1以及第二磁体部件A2的放置槽202A2,所述的盖板上还设置有通孔202A3,用于使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穿过。
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磁体部件优选为磁铁。所述的轮毂22为设置在处理盒内的旋转部件之一,通过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21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0接收旋转动力,从而驱动所述的轮毂转动。所述的轮毂可以与设置在所述处理盒内的其余旋转部件配合,并将动力传递到其他的旋转部件。如,可以使所述的轮毂设置在感光元件的端部,并与感光元件相对固定设置,当所述轮毂转动时,可以带动所述感光元件转动;另外,还可以在所述轮毂的外圆周上设置齿轮,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上的齿轮组将动力传递到其他旋转部件上。
实施例三
根据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部件以达到更好地对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体验,避免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干涉(碰撞)现象。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增设结构也可以单独适用,不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技术效果。
以下,参见图16至图28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相对位移结构(键槽滑动配合)、迫压件99。其余结构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二或三,这里不再复述。具体地,参见图16和图17,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为分体结构,即啮合部分21a和传递部分21b,啮合部分21a设有动力接收部211以及滑槽213,传递部分21b设有滑键214;迫压件99中间设有通孔,前端设有梯形状的受压凸起99a,受压凸起99a的一侧设有倾斜或带弧度的受压面99a1(第一受压面),另一侧也设有倾斜或带弧度的受压面99a2(第二受压面)。上述的结构连接关系是: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啮合部分21a与传递部分21b键槽滑动配合,其迫压件99通过中间的通孔套设其中,迫压件99处于第一支架25上,迫压件99的受压凸起99a从盖板202A的通孔202A5沿轴向向外凸出于盖板202A的侧表面,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受压凸起99a比旋转力接收部件21更靠前,在对处理盒进行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受压凸起99a相对在前,而旋转力接收部件21相对在后设置。
如图18至图20所示,从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侧面方向上观察,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受压面99a1(第一受压面)设在前侧,受压面99a2(第二受压面)设在后侧,其受压面99a1与99a2呈相反方向设置。当受压凸起99a未受到外力的下压时,弹性元件29(参考图7a、7b)推动迫压件99与旋转力接收部件21相对于盖板202A或轮毂22沿轴线方向向外伸出;而当受压凸起99a受到外力的下压时,迫压件99使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轴线方向相对于盖板202A或轮毂22向内缩进并使弹性元件29受到压缩。另外,受压凸起99a与旋转力接收部件21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距离,因此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啮合部分21a可相对于与迫压件99套接配合的传递部分21b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L,在平移的过程中,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啮合部分21a的旋转轴与传递部分21b或轮毂22的旋转轴保持平行。
参见图21至图22,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该电子成像装置的侧壁上设有导轨F11以及驱动部件100,围绕驱动部件100设置有挡块F111。挡块F111接近于驱动部件100的底端的前端处设有侧板F111a,挡块F111朝驱动部件100的轴向上设有带开口的凹槽F111b,在凹槽F111b内且为侧板F111a的背面设有抵接面F111d,该抵接面F111d优选为带弧形或倾斜的面。从驱动部件100的轴向上观察,驱动部件100的传递部分101与侧板F111a有部分结构重叠,具有一定的重叠量H2。
具体地,参见图23至图28,为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安装入该电子成像装置或从该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取出)的示意图。为更为直观地表达其安装和拆卸的过程,部分结构未出示。驱动组件2随着处理盒沿导轨F11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中,从轮毂22或迫压件99的侧面方向上观察,驱动部件100比挡块F111更接近于旋转力接收部件21的啮合部分21a,而挡块F111比驱动部件100的轴向一端(底端)更凸出。在处理盒的安装过程中,相对于啮合部分21a,处于前端受压凸起99a首先与挡块F111接触,随着处理盒的安装,驱动组件2整体移动,侧板F111a将与受压凸起99a的受压面99a1形成抵接,受压凸起99a受压后使迫压件99下移,迫压件99同时也使旋转力接收部件21沿轴向向内缩进,此时啮合部分21a的动力接收部211即可避免在继续移动的过程中与驱动部件100的传递部分101产生结构干涉。当驱动组件2整体安装到位后,啮合部分21a/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与驱动部件100基本同轴时,受压凸起99a不再受到侧板F111a的抵接下压并伸出进入凹槽F111b内,旋转力接收部件21因弹性元件29的弹性力可沿轴向伸出,啮合部分21a即与驱动部件100啮合以接收旋转的驱动力。在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时,由于啮合部分21a仍与驱动部件100处于啮合状态,在驱动组件2随着处理盒拆卸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旋转力接收部件21中的相对位移结构使啮合部分21a与传递部分21b产生一定的相对平行位移使驱动组件2仍能移动,即啮合部分21a受到啮合相对不动,传递部分21b随着驱动组件2的移动而移动,在相对平行位移时,啮合部分21a的旋转轴相对于传递部分21b或轮毂22的旋转轴基本平行。同时处于凹槽F111b内的受压凸起99a的受压面99a2因处理盒的拆卸移动(反向移动)将与抵接面F111抵接,在处理盒的拆卸移动下其抵接面F111通过滑动配合下压受压面99a2进而使迫压件99受压向内缩进,最后迫压件99也使旋转力接收部件21相对于轮毂22向内缩进,动力接收部211因向内缩进即可与传递部分101完成脱离啮合。
另外,当完成对处理盒的拆卸后,啮合部分21a仍处于与传递部分21b或轮毂22平行的状态,因此可在啮合部分21a上设有压簧、扭簧等复位件使其回复至同轴状态。当然也可不设置复位件,在处理盒再次安装时,驱动部件100也可因与啮合部分21a的提前接触(啮合部分21a平移后未复位处于相对较前的位置)将啮合部分21a推回同轴的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处理盒的一端部设有盖板和驱动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处理盒的主体相对固定安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力接收部件和轮毂,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将所接收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并带动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端部设有一对动力接收部和位于一对动力接收部之间的空缺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第一磁体部件、第二磁体部件、第三磁体部件、第四磁体部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盖板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相对固定在旋转力接收部件上;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相对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更接近动力接收部;
通过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铁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之间的相吸作用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空缺部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处于基本平行的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相互排斥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回缩;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相互吸引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对于所述轮毂处于回缩状态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转动而不传递旋转动力至所述轮毂;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对于所述轮毂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轮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体部件和第二磁体部件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在扭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轮毂转动回复至初始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件与第二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反,所述第三磁体部件与第四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件与第二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三磁体部件与第四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第五磁体部件与第六磁体部件,所述第五磁体部件和第六磁体部件相对固定在旋转力接收部件上;所述第五磁体部件和第六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同,且两者与第三磁体部件和第四磁体部件的磁极朝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与所述轮毂之间;当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相对于所述轮毂回缩时,所述弹性元件给予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轴向上的回弹作用力。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固定设置,所述第三磁体部件与第四磁体部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迫压件;所述迫压件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上,所述迫压件的前端设有受压凸起,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所述受压凸起比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更靠前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凸起的一侧设有第一受压面,所述受压凸起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受压面,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所述第一受压面设置在前,所述第二受压面设置在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压面和第二受压面朝向相反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受压面和第二受压面带有倾斜或弧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凸起未受到外力下压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外伸出;所述受压凸起受到外力下压时,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轮毂向内缩进。
1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11或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为设有啮合部分和传递部分的分体结构;所述啮合部分可相对于传递部分滑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啮合部分相对于传递部分滑动时,所述啮合部分的旋转轴与传递部分的旋转轴保持平行。
16.一种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种处理盒的驱动组件。
CN201710543114.4A 2017-03-06 2017-07-05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Active CN108535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43403 2017-03-06
CN201720214340 2017-03-06
CN2017202689516 2017-03-17
CN201720268951 2017-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5985A CN108535985A (zh) 2018-09-14
CN108535985B true CN108535985B (zh) 2023-10-27

Family

ID=63489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3114.4A Active CN108535985B (zh) 2017-03-06 2017-07-05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598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635A (zh) * 2013-03-26 2014-10-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载体
CN104516224A (zh) * 2013-09-29 2015-04-15 珠海凯威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CN205263484U (zh) * 2015-12-18 2016-05-2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6154794A (zh) * 2015-05-13 2016-11-23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5750289U (zh) * 2016-05-20 2016-11-30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207181957U (zh) * 2017-03-06 2018-04-0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635A (zh) * 2013-03-26 2014-10-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载体
CN104516224A (zh) * 2013-09-29 2015-04-15 珠海凯威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CN106154794A (zh) * 2015-05-13 2016-11-23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5263484U (zh) * 2015-12-18 2016-05-2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205750289U (zh) * 2016-05-20 2016-11-30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207181957U (zh) * 2017-03-06 2018-04-03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5985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44681B1 (en) Process cartridge
EP3176649B1 (en) Cartridge
CN107918264B (zh)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CN107402509B (zh)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108663925B (zh)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WO2017097036A1 (zh) 驱动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处理盒
US10739722B2 (en) Control mechanism and process cartridge
EP3301513B1 (en) Drive coupling and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toner cartridges
CN219392473U (zh) 处理盒
AU2017271569B2 (en) Driving force reception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box using assembly
CN109212940B (zh) 动力接收单元、旋转部件、处理盒、安装方法及拆卸方法
US10599090B2 (en) Process cartridge
CN114384778B (zh) 处理盒
CN108153128B (zh) 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处理盒
US10203656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US20200401077A1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108535985B (zh)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CN107621768B (zh) 处理盒及驱动组件
CN106325022B (zh) 一种显影盒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7181957U (zh) 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CN106383433B (zh) 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显影盒
CN107991850B (zh) 一种处理盒
KR20230069205A (ko)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10632836A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