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3925B -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3925B
CN108663925B CN201810414826.0A CN201810414826A CN108663925B CN 108663925 B CN108663925 B CN 108663925B CN 201810414826 A CN201810414826 A CN 201810414826A CN 108663925 B CN108663925 B CN 108663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iving
control mechanism
rod
power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4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3925A (zh
Inventor
周欣
闻艺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uoji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63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3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3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3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显影盒的一个纵向末端,包括用于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收件,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离动力接收件最近;当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离动力接收件最远。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显影盒以及位于该显影盒中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安装在显影盒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中的动力接收件伸出与缩回。
背景技术
常用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均是利用加载有目标信息的激光束扫描光敏元件表面,在光敏元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表面涂覆有显影剂的显影件靠近光敏元件表面,并利用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然后显影剂被转印至成像介质。
从降低终端用户使用成本的角度考虑,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所述光敏元件和显影件分体设置的显影盒,即光敏元件被设置在叫做鼓单元的组件中,显影件被设置在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盒中,所述鼓单元可以被永久安装在设备中,显影盒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鼓单元结合,且显影盒盒鼓单元分别从设备中接收旋转驱动力。
在需要工作时,所述显影盒被设备中的施力件推动至显影件与光敏元件相对的位置,工作完成后,所述显影盒被设备中的施力件拉回至显影件与光敏元件分离的位置。此种设置的好处在于,在不需要工作时,可确保显影件与光敏元件完全分离,二者之间不会因为长期接触,而在二者的表面形成压接凹陷,最终影响成像质量。
现有的,所述显影盒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的部件是一种被称为万向节的动力接收件,该动力接收件的一端被安装在显影盒上,另一端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输出的驱动力,动力接收件被安装在显影盒中的一端可绕其旋转轴线自由旋转,也就是说该动力接收件与显影盒的结合不是紧配合,在显影盒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该动力接收件需要与动力输出件不断的结合和脱离结合,在此种大幅运动过程中,动力接收件有从显影盒中脱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安装在显影盒中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控制位于显影盒中的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通过此种控制机构的设置,所述动力接收件与显影盒之间可以是紧配合,因而,可有效防止动力接收件的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显影盒的一个纵向末端,包括用于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收件;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离动力接收件最近;当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离动力接收件最远。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基本垂直。
连接部和第二运动杆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椭圆孔,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椭圆孔结合的突出部,突出部被椭圆孔导引;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突出部位于椭圆孔长轴两个末端点连线的中间。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显影盒的一个纵向末端,包括用于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收件;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在动力接收件从缩回状态到达伸出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逐渐远离动力接收件;在动力接收件从伸出状态到达缩回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逐渐靠近动力接收件。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基本垂直。
连接部和第二运动杆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椭圆孔,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椭圆孔结合的突出部,突出部被椭圆孔导引;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突出部位于椭圆孔长轴两个末端点连线的中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中的显影盒,包括显影盒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壳体中的旋转件、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控制机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用于与动力输出件结合的动力接收件,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在显影盒安装方向所在的直线上,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与动力接收件之间的距离比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与动力接收件之间的距离大。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为α1;当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为α2;满足:α1>α2。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基本为90°。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之前的夹角在45°-135°范围。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因而,动力接收件与显影盒之间为紧配合,在动力接收件随着施力件施加作用力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显影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中隐藏第三端盖后显影盒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本发明涉及的显影盒驱动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中隐藏掉驱动齿轮后的动力传递装置与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结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显影盒第二端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第二运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缩回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缩回时的局部R1的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在受力前的俯视图。
图7D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简化示意图。
图7E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第一极限位置简化示意图。
图7F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第二极限位置简化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伸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伸出时的局部R2的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后的俯视图。
图8D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后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定义:显影盒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显影盒的安装方向为横向Y,同时垂直于所述纵向X和横向Y的方向为竖向Z。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显影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显影盒C包括壳体1、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11、安装在壳体上的端盖组件12以及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2,所述旋转件11具有旋转轴线L1,动力传递装置2具有旋转轴线L2,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轴线L1和L2始终保持相互平行。
所述旋转件11可以是显影件、送粉件和感光件中的至少一种,下文中以显影件为例进行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发明中隐藏第三端盖后显影盒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B本发明涉及的显影盒驱动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发明中隐藏掉驱动齿轮后的动力传递装置与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结合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显影盒第二端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第二运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端盖组件1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端盖121、第二端盖122和第三端盖123,所述第一端盖121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端盖122和第三端盖123固定安装在第一端盖121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包括动力接收件21、提升件22、第一弹性件23、驱动齿轮24、第一连接件25和固定件26,其中,动力接收件21具有旋转轴线L21,所述旋转轴线L21和旋转轴线L2始终共轴,因而,旋转轴线L21始终与旋转轴线L2相互平行。所述提升件22和第一弹性件23可活动地安装在动力接收件21上,第一连接件25和固定件26分别安装在动力接收件21上,且动力接收件21的一部分以及提升件22和第一弹性件23均位于驱动齿轮24内,所述第一连接件25用于限制提升件22在旋转轴线L2上的运动,固定件26用于防止动力接收件21从驱动齿轮24中脱离;所述动力接收件21的另一部分穿过第二端盖122而伸出于显影盒C之外。
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动力接收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杆211和动力接收部212,导杆211穿过提升件22、驱动齿轮24和第一弹性件23,动力接收部212用于与动力输出件6(如图3C所示)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6输出的驱动力。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为连接销,用于与驱动齿轮24的内壁结合,将动力接收件21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齿轮24;所述提升件22套接在导杆211上,并与动力接收部212抵接;所述驱动齿轮24包括齿轮部241以及与齿轮部连接的腔体部242,所述齿轮部241用于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将驱动力传递出去,腔体部242内形成有腔体2420,所述腔体242具有与齿轮部241相邻的顶表面2421;所述第一弹性件23为弹簧,弹簧23套接在导杆211上,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顶表面2421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件26抵接。
[提升件的结构]
所述提升件22包括基部220、以及与基部结合的定位突起221和导向突起222,该导向突起222与第一运动杆3结合,定位突起221用于对动力接收件21进行限位,防止动力接收件21在伸出和缩回的过程中发生偏摆;所述导向突起222可以是从基部220上突出的突起,也可以与基部220分体设置,只要能够与第一运动杆3结合,从而控制动力接收件21伸出和缩回即可;所述定位突起221作为第一被导引部,同样的,可以是从基部220上突出的突起,也可以与基部220分体设置。
[第二端盖的结构]
下面结合图5描述第二端盖122的结构,如图所示,第二端盖122包括第二端盖体1221、设置在第二端盖体1221上的通孔1222和第二导引部1223、以及位于通孔1222圆周方向上的第一导引部1224,所述动力接收件21穿过通孔1222,第一导引部1224与第一被导引部221结合,用于导引动力接收件21始终沿旋转轴线L2/L21运动;如图所示,第一导引部1224为设置在通孔1222圆周方向上的定位槽1224,第一被导引部221为从基部220上向外延伸的突起,该突起与定位槽配合,因而,提升件22在通孔1222的圆周方向被定位;其中,所述定位槽1224可以是沿旋转轴线L2/L21,从第二端盖体1221上延伸形成,也可以直接形成在通孔1222的圆周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定位槽1224设置有两个,且在通孔1222圆周方向上径向相对设置,相应的,所述第一被导引部221也设置两个。
所述第一导引部1224和第一被导引部221也可以互换,即作为第一导引部1224的定位槽可以设置在提升件22上,作为第一被导引部221的突起可以设置在第二端盖122上。
所述动力接收件21能够沿着其旋转轴线L21伸缩,当动力接收件21伸出时,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6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6输出的驱动力;当动力接收件21缩回时,与所述动力输出件6脱离结合。
[控制机构的结构]
如图3A、图3B、图3C所示,处理盒C还包括控制所述动力接收件21伸出和缩回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安装在处理盒C上,具体的是安装在端盖组件12上,通过接收设备中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控制动力接收件21伸出。具体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3和第二运动杆4以及第二弹性件44,所述第一运动杆3还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第二弹性件44被安装在第二运动杆4与端盖组件12之间。
如图6所示,第一运动杆3包括杆体31以及位于杆体31两端的连接部32和作用部33,所述连接部32与第二运动杆4结合,作用部33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作用部33包括与杆体31连接的提升部331,同时,为确保第一运动杆3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运动杆3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被导引部332,优选的,所述第二被导引部332设置在提升部331上,第二被导引部332与所述第二导引部1223结合。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导引部1223为设置在第二端盖122上的导引槽,第二被导引部332为设置在第一运动杆3上的被导引突起,优选的,所述被导引突起332从提升部331的侧面突出,用于与导引槽1223结合,第一运动杆3在被导引突起332与导引槽1223结合的作用下沿图中d1所示方向以及d1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运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确保第一运动杆3更稳定的运动,所述导引槽1223和被导引突起332均设置为两个,同时,所述提升部331也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导引槽1223分别设置在通孔1222径向相对的位置,所述两个提升部331分体设置,分别与杆体31连接,因而,所述作用部33整体形成为叉状部,两个提升部33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330,当导引槽1223与导引突起332结合时,所述通孔1222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空间330包围,至少一个定位槽1224位于容纳空间330内;当显影盒C组装完毕后,所述动力接收件21的至少一部分也位于容纳空间330内。
同样的,所述第二导引部1223和第二被导引部332也可以互换,即作为第二导引部1223的导引槽被设置在提升部331上,作为第二被导引部332的导引突起被设置在第二端盖12上。
继续如图6所示,所述提升部331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面3311、导引面3312和提升面3313,所述导向突起222与提升部331结合,且导向突起222可与提升部331相对运动,其中,支撑面3311和提升面3313均为平面,导引面3312为斜面,所述支撑面3311、导引面3312和提升面3313与杆体31之间的高度差逐渐变大,也就是说支撑面3311离杆体31最近,导引面3312次之,提升面3313离杆体31最远,因而,提升件22通过所述导向突起22被第一运动杆3支撑;所述连接部32设置有第三导引部320,该第三导引部320用于与第二运动杆4结合。
如图3B和图3C所示,第二运动杆4包括中间杆41、分别位于中间杆41两端的结合部42和受力部45、以及位于中间杆41上的旋转部43,所述受力部45用于接收设备中施力件的施加的作用力,结合部42与所述连接部32结合,旋转部43与端盖组件12结合,使得第二运动杆4能够绕旋转轴线L3旋转;所述结合部4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导引部320结合的第三被导引部421,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引部320为椭圆孔,第三被导引部421为被从结合部42上突出的突出部421,突出部421在椭圆孔320内被导引;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所述椭圆孔320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运动杆4上,突出部421也可以被设置在第一运动杆3上;所述第二弹性件44优选为弹簧,被设置在受力部45与端盖组件12之间。[动力接收件的伸出和缩回]
图7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缩回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缩回时的局部R1的示意图;图7C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在受力前的俯视图;图7D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简化示意图;图7E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第一极限位置简化示意图;图7F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第二极限位置简化示意图;图8A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伸出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B是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接收件伸出时的局部R2的示意图;图8C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后的俯视图;图8D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后的简化示意图。
如图7A所示,显影盒C在被安装入设备后,所述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6相对,但二者不结合,如图7B所示,导向突起222位于支撑面3311上,动力接收件21处于缩回状态,所述第一弹簧23和第二弹簧44均处于自然状态,受力部45也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当设备开始工作,位于设备中的所述施力件开始向受力部45施加作用力F,如图7A所示时,第二运动杆4将开始沿r所示方向绕旋转轴线L3旋转,同时,第二弹簧44被压缩,所述第一运动杆3在第一运动杆4的带动作用下,沿图中d1所示方向运动,所述d1所示方向与显影盒C的安装方向Y相反且平行,同时,连接部32逐渐远离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因而,导向突起222逐渐从支撑面3311运动至导引面3312,如上所述,导引面3312为斜面,提升件22随着导向突起222逐渐升高,动力接收件21随着提升件22逐渐被升高,并沿着图7A中d2所示方向伸出,同时,第一弹簧23也被压缩;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导向突起222运动至被提升面3313支撑时,导向突起222运动至最高点,相应的,动力接收件21也被提升至最高点,同时,动力接收件21完成与动力输出件6的结合,此时,连接部32离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最远。
如上所述,由于提升件22上设置有定位突起221、第二端盖12上设置有定位槽1224,定位突起221与定位槽1224结合,当动力接收件21沿其旋转轴线L21做伸缩运动时,所述定位突起221被定位槽1224导引,从而确保了动力接收件21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偏摆或旋转。
当所述外力F撤销时,被压缩的第一弹簧23和第二弹簧44将开始复位,进而推动受力部45,使得第二运动杆4沿与r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绕旋转轴线L3旋转,进而,第二运动杆4带动第一运动杆3沿与d1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第一运动杆3沿与显影盒C的安装方向Y相同的方向或者与显影盒C的安装方向Y平行的方向运动,此时,连接部32逐渐靠近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导向突起222从提升面3313经过导向面3312逐渐运动至支撑面3311;同时,动力接收件21在第一弹簧23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沿与d2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因而,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6脱离结合并逐渐缩回,此时,连接部32离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最近。
根据上述描述,第一运动杆3在第二运动杆4的作用下沿与YZ平面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更具体的,第一运动杆3沿与安装方向Y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在动力接收件21从缩回状态到达伸出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杆3沿与安装方向Y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运动杆3的连接部32逐渐远离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旋转轴线L21;在动力接收件21从伸出状态到达缩回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杆3沿与安装方向Y相同的方向运动,第一运动杆3的连接部32逐渐靠近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也就是说,在安装方向Y所在的直线上,当动力接收件21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的连接部32离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最近;当动力接收件21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的连接部32离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最远。此时,在安装方向Y所在的直线上,第一运动杆3的连接部32与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之间的距离比动力接收件21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的连接部32与动力接收件21/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之间的距离大。
[动力接收件伸缩过程中两个运动杆之间角度的变化]
定义:受力部45受力前,动力接收件21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和第二运动杆4处于第一状态或初始状态;受力部45受力后,并运动至使得动力接收件21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和第二运动杆4处于第二状态或终点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突出部421为柱状体,如图7C所示,当以俯视的角度观察第一运动杆3和第二运动杆4,第二运动杆4的旋转中心为M,突出部421的中心为N,经过中心N并沿第一运动杆3的杆体31的长度方向做一条虚线t,经过旋转中心M以及中心N做一条虚线s,因而,所述虚线s和虚线t相交于N;所述椭圆孔320的长轴具有两个末端点P和Q,优选的,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突出部421位于末端点PQ连线的中间,更优选的,在第一状态时,突出部421的中心位于交点N。
如图7D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为α1,此时,突出部421位于末端点PQ连线的中间;如图8D所示,在所述第二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为α2,此时,突出部421位于更靠近末端点Q的位置;当受力部45受力后,第一运动杆4沿r所示方向旋转,第二运动杆3沿d1所示方向运动,因而,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运动杆3和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满足:α1>α2。
受力部45在受力后,所述第二运动杆4绕旋转中心M旋转,以所述旋转中心M为圆心、旋转中心M到中心N之间的距离为半径做一个虚拟圆V1,所述突出部421的运动轨迹将与虚拟圆V1重合;如图7D所示,当第二运动杆4开始旋转时,所述突出部421对第一运动杆3施加的拉力为F1,所述拉力F1所在的直线将经过中心N且垂直于虚线s,如图所示,为确保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受到的拉力最大,优选的,所述拉力F1与虚线t平行或重叠,即拉力F1所在的直线与虚线t之间的夹角为180°或0°,而拉力F1所在的直线与虚线s垂直,因此,所述夹角α1优选的是90°,即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虚线s与虚线t相互垂直,考虑到第一运动杆3和第二运动杆4的形状以及制造误差,第二运动杆4与第一运动杆3基本相互垂直。
[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之间夹角的两个优选极限值]
如上所述,受力部45受力后,通过突出部421对第一运动杆3施加拉力,进而使得第一运动杆3沿d1所示方向运动,因而,所述拉力在与虚线t共线或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需要尽量的大。
如图7E所示,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此时,虚线s与虚线t之间的夹角为α12,即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为α12,且该夹角α12不等于90°,当第二运动杆4沿r所示方向旋转时,突出部421对第一运动杆3施加的拉力为F2,该拉力F2所在的直线将经过中心N且垂直于虚线s,将所述拉力F2可以被分解为与虚线t共线的第一分力F21以及与第一分力F21垂直的第二分力F22,拉力F2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分力F21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2,
F21=cosβ2*F2,F22=sinβ2*F2,
当β2=45°时,F21=F22;
当β2>45°时,F21<F22;
当β2<45°时,F21>F22;
因此,优选的,所述夹角β2≤45°。
如上所述,第一分力F21所在的直线与虚线t共线,第一分力F21所在的直线与第二分力F22所在的直线垂直,且拉力F2与虚线s垂直,因而,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α12与所述夹角β2互余,当夹角β2=45°时,所述夹角α12=45°;当夹角β2<45°时,所述夹角α12>45°,即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夹角α12的最小值为45°。
如图7F所示,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此时,虚线s与虚线t之间的夹角为α13,即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为α13,且该夹角α12也不等于90°,当第二运动杆4沿r所示方向旋转时,突出部421对第一运动杆3施加的拉力为F3,该拉力F2所在的直线将经过中心N且垂直于虚线s,将所述拉力F3可以被分解为与虚线t共线的第三分力F31以及与第三分力F21垂直的第四分力F32,拉力F3所在的直线与第三分力F31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3,同样的,所述夹角β3优选为:β3≤45°,所述β3的余角β31≥45°,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β13与所述夹角β31互补,因此,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β13≤135°,即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夹角α13的最大值为135°。
综上,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运动杆3与第二运动杆4之间的夹角可在45°-135°之间可选,当所述夹角处于45°-135°范围内时,所述第一运动杆3可以被第二运动杆4轻易的拉动,进而,第一运动杆3可以轻松的将动力接收件21升起,保证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6的稳定结合。
[其他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显影盒C中显影件11的旋转轴线L1与动力传递装置2的旋转轴线L2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动力接收件21接收到的驱动力不是直接传递到显影件11上,而是通过驱动齿轮24先传递至显影件齿轮,再由显影件齿轮传递至显影件。
根据显影盒C中容纳的显影剂的不同,所述显影件11所选用的材质也不同,当显影剂为磁性碳粉时,显影件11为其中安装有磁性件的磁辊,所述磁性碳粉直接被吸附在磁辊表面;当显影剂为非磁性碳粉时,显影件11为普通的显影辊,此时,为保证非磁性碳粉被顺利的输送至显影辊表面,需要在显影盒C中另外安装一个送粉件13(如图4所示),该送粉件13与显影辊紧密接触,同时,送粉件13也需要被驱动旋转,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将驱动力传递至送粉件1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还包括分别与驱动齿轮24和送粉件13连接的中间件27,该中间件27用于将驱动齿轮24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至送粉件13。
具体的,如图4所示,驱动齿轮24的腔体部242上开设有结合孔2422,所述中间件27与结合孔2422结合,从而接收驱动齿轮24的驱动力,并驱动送粉件13旋转。
然而,所述中间件27可以通过与驱动齿轮24结合而接收驱动力,例如还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与动力接收件21结合,当中间件27与动力接收件21间接结合时,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连接销或卡扣的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动力接收件21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因而,动力接收件21与显影盒C之间为紧配合,在动力接收件21随着施力件施加作用力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问题。

Claims (10)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显影盒的一个纵向末端,包括用于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收件;
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
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
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离动力接收件最近;当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离动力接收件最远;
作用部包括与杆体连接的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提升部上的被导引部,提升部用于将动力接收件从缩回状态提升至伸出状态;
作用部整体为叉状部,每个叉状部上均设置有作用部,两个提升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动力接收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基本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和第二运动杆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椭圆孔,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椭圆孔结合的突出部,突出部被椭圆孔导引;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突出部位于椭圆孔长轴两个末端点连线的中间。
4.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显影盒的一个纵向末端,包括用于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收件;
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
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
其特征在于,在动力接收件从缩回状态到达伸出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逐渐远离动力接收件;在动力接收件从伸出状态到达缩回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逐渐靠近动力接收件;
作用部包括与杆体连接的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提升部上的被导引部,提升部用于将动力接收件从缩回状态提升至伸出状态;
作用部整体为叉状部,每个叉状部上均设置有作用部,两个提升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动力接收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基本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和第二运动杆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椭圆孔,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椭圆孔结合的突出部,突出部被椭圆孔导引;
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突出部位于椭圆孔长轴两个末端点连线的中间。
7.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中的显影盒,包括显影盒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壳体中的旋转件、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控制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用于与动力输出件结合的动力接收件,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
控制机构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包括与动力接收件结合的作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杆结合的连接部,第二运动杆用于接收外力;
其特征在于,在显影盒安装方向所在的直线上,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与动力接收件之间的距离比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的连接部与动力接收件之间的距离大;
作用部包括与杆体连接的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提升部上的被导引部,提升部用于将动力接收件从缩回状态提升至伸出状态;
作用部整体为叉状部,每个叉状部上均设置有作用部,两个提升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动力接收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为α1;当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为α2;满足:α1>α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基本为9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之间的夹角在45°-135°范围。
CN201810414826.0A 2017-11-01 2018-05-03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Active CN108663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491544 2017-11-01
CN201721449154 2017-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3925A CN108663925A (zh) 2018-10-16
CN108663925B true CN108663925B (zh) 2020-10-09

Family

ID=6170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4391.3U Active CN207516733U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11195819.8A Pending CN107942633A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11195821.5A Pending CN107966891A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21604318.6U Active CN207516732U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21609428.1U Active CN207516735U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11195815.XA Pending CN107861349A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810414826.0A Active CN108663925B (zh) 2017-11-01 2018-05-03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4391.3U Active CN207516733U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11195819.8A Pending CN107942633A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11195821.5A Pending CN107966891A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21604318.6U Active CN207516732U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21609428.1U Active CN207516735U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N201711195815.XA Pending CN107861349A (zh) 2017-11-01 2017-11-24 一种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7) CN20751673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16733U (zh) * 2017-11-01 2018-06-19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US10921731B2 (en) 2019-03-26 2021-02-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JP7354565B2 (ja) 2019-03-26 2023-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60223A (ja) 2019-03-26 2020-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369331B2 (ja) * 2020-01-28 2023-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60222A (ja) 2019-03-26 2020-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306009B2 (ja) 2019-03-26 2023-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EP3735615B1 (en) * 2019-03-26 2022-11-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15407629A (zh) * 2021-05-26 2022-11-29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墨粉供应容器的连杆装置和安装输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4470A1 (en) * 1996-03-05 1997-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204883160U (zh) * 2015-06-19 2015-12-16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N106325022A (zh) * 2015-06-19 2017-01-11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N206369918U (zh) * 2016-10-06 2017-08-01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1595U (zh) * 2009-10-27 2010-07-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密封件及调色剂瓶
CN202710931U (zh) * 2012-08-04 2013-01-3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JP5494876B2 (ja) * 2013-08-22 2014-05-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205787615U (zh) * 2016-02-26 2016-12-07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7132744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7153336A (zh) * 2016-03-05 2017-09-12 邓平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及处理盒
CN207516733U (zh) * 2017-11-01 2018-06-19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4470A1 (en) * 1996-03-05 1997-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204883160U (zh) * 2015-06-19 2015-12-16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N106325022A (zh) * 2015-06-19 2017-01-11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N206369918U (zh) * 2016-10-06 2017-08-01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6891A (zh) 2018-04-27
CN207516733U (zh) 2018-06-19
CN207516735U (zh) 2018-06-19
CN108663925A (zh) 2018-10-16
CN107942633A (zh) 2018-04-20
CN207516732U (zh) 2018-06-19
CN107861349A (zh) 201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3925B (zh)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RU2539724C2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11367156A (zh) 显影盒
EP3301513B1 (en) Drive coupling and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toner cartridges
CN106444321B (zh)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WO2017144022A1 (zh) 显影盒以及显影盒中的传动装置
EP3467593B1 (en) Driving force reception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box using assembly
CN108153129B (zh) 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处理盒
CN10747934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8021005B (zh) 显影盒以及具有该显影盒的处理盒
CN107678260B (zh) 一种显影盒
CN108021004B (zh) 显影盒以及具有该显影盒的处理盒
CN110488582B (zh) 计数机构和显影盒
CN107219736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113156789A (zh) 驱动力传递组件、旋转件、碳粉盒及电子成像设备
US11402797B2 (en) Process cartridge
CN208477304U (zh) 处理盒
CN213365266U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17082366A1 (ja) 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8614404B (zh) 处理盒
CN108037648B (zh) 显影盒
CN219676455U (zh) 处理盒
CN219676456U (zh) 处理盒
CN219676454U (zh) 处理盒
CN107991853B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