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渐变色防伪方法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混色措施形成无法复制的自然渐变色随机特征防伪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百度百科》:渐变色的印刷是通过调幅网点再现印刷品图像浓淡层次的,其浓淡层次依赖于单位面积内的网点大小(参见图8a);或是通过调频网点再现印刷品图像浓淡层次的,其浓淡层次依赖于单位面积内的网点数目(参见图8b)。放大观察,可见印刷渐变色是由一个个稀疏的印刷网点(或墨点)排列而成的。
中国发明专利“手机识别编码锯齿防伪方法(CN104794629B)”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品控和制造小难题,例如:为了获得符合现行智能手机识别要求的较大锯齿,需要“在承印物上编码或/和图文所在位置,预先印刷一个扩散剂(印刷)涂层并干燥固化,然后,再将编码或/和图文印刷到干燥固化后的扩散剂(印刷)涂层上,促使未干油墨加速扩散,从而形成个性化锯齿”。实践中发现,因扩散剂颗粒等较大,所以只能使用柔印工艺、凹印工艺、丝印工艺等部分印刷工艺来印制,而不能使用胶印工艺、轮转印刷工艺、喷印工艺等主流印刷工艺来印制。这就使得现行锯齿的印制受到了较大的工艺和设备限制,现实中许多印刷厂都没有设备条件来印制锯齿。
长期以来,全世界的防伪技术研究者一致期盼研发一种设备零投资、制造极其简单、成本极其低廉、不可复制、易于消费者识别的理想的防伪技术与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方法,以避免工艺和设备限制,使绝大多数印刷厂都有设备条件来印制防伪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
本发明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方法,包括向承印物(1)上印设(一物一码之)编码(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首先,往承印物(1)上印设A色油墨图文(3),并且暂时勿将A色油墨图文(3)干燥固化;
②紧接着,往未干燥固化的A色油墨图文(3)上印设B色油墨图文(4),使B色油墨图文(4)与A色油墨图文(3)在交汇区(6)溶合混色(此法可称作湿法溶合混色技术措施)、发生趋向C色的扩散运动;
③再接着,将A色油墨图文(3)、B色油墨图文(4)、以及正在形成过程中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以终止趋向C色的扩散运动;
④然后,放大拍摄交汇区(6),以采集取得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信息(7);其中、放大拍摄倍率n以能够清晰记录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直径≥0.01mm的墨点为设定标准;所述的个性特征信息(7)包括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高清照片、以及提取的有关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之个性特征代码、个性特征点、色值、灰度值、矢量图等;
⑤最后,将个性特征信息(7)以编码(2)为索引码存储备案到接入移动互联网(11)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8)中,作为防伪档案以供消费者查验真伪;
⑥消费者欲鉴别真伪时,使用拍照手机(9)扫描或拍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以采集获取其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并(采用防伪查验系统/手机识别APP)将所获取的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然后将鉴别结论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若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完全与防伪档案相符,则可给出真的鉴别结论,反之,只要有个别特征与防伪档案不相符,就可给出假的或疑似假的鉴别结论。
可取的是,进一步采取下列技术措施的一种或多种。
①将消费者采集到的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轮廓特征信息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若相符,则将鉴别结论为真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若不相符,则将鉴别结论为假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述轮廓是C色区与A色区和B色区的三区交界线,是自然形成的临界线,其色彩以及与周围的混色程度十分流畅契合、严丝合缝,造假者欲100%印刷复制这一轮廓特征几乎不可能。
②将消费者采集到的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渐变色特征信息与防伪档案中记载的自然渐变色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相符,则将鉴别结论为真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若不相符,则将鉴别结论为假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
《百度百科》:渐变色是指某个物体的颜色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缓慢过渡到另一个色彩。研究显示: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里必然扩散形成有众多自然渐变色特征,这些自然渐变色特征是连贯的、无间隙的。如图13所示的天然花瓣,其上的渐变色就是连贯的、无间隙的。造假者复制假冒的印刷渐变色,放大看则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印刷渐变色与自然渐变色的区别特征十分明显,将真假渐变色交由防伪查验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可准确鉴别区分。换言之,渐变色特征若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就可让防伪查验系统直接认定其是假冒特征。
③可取的是,A色油墨是能够溶解B色油墨的油墨溶剂;或者,B色油墨是能够溶解A色油墨的油墨溶剂;或者,A色油墨与B色油墨是互溶油墨。
④将消费者采集到的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扩散纹理特征信息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若相符,则将鉴别结论为真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若不相符,则将鉴别结论为假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
⑤于B色油墨图文(4)印设到A色油墨图文(3)上后20毫秒内、或10毫秒内、或5毫秒内,完成对A色油墨图文(3)、B色油墨图文(4)、以及正在形成过程中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干燥固化,以迅速终止趋向C色的扩散运动。换言之,于扩散和混色尚未完成时,将正在形成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可使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具有明显的扩散运动痕迹——扩散纹理特征。再换言之,本发明故意使混色不彻底、扩散不均匀,将正在形成过程中的自然渐变色、自然过度色、自然扩散纹理等动态个性特征瞬间固化,可使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具有明显的扩散痕迹等个性化特征。反之,如果不及时干燥固化,时间稍长,混色完全彻底完成后,所形成的随机图案中将不会有渐变色,只有单纯的C色。
⑥将消费者采集到的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待检渐变色特征信息进行解析鉴定,若待检渐变色特征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包括由网点组成的网线、网格线、布纹等印刷特征),则将鉴别结论为假的信息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
本发明所述油墨溶剂,泛指能够溶解A色油墨或B色油墨的油墨溶剂及稀释剂。不同种类的油墨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油墨溶剂,例如许多油墨的溶剂就可以是酒精。
更可取的是,A色油墨是透明油墨溶剂;或者,B色油墨是透明油墨溶剂。这样一来,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的渐变色就可以是逐渐变深或逐渐变浅的单色。
本发明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包括印刷在承印物(1)上的编码(2),其特征在于包括:
①A色油墨图文(3)与B色油墨图文(4)在交汇区(6)形成有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实践中发现:某些A色油墨被干燥固化后的涂层具有很强的浸润性,B色油墨图文(4)印设到其干燥的涂层上后,能够形成渐变色较弱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因此,这里所述的A色油墨图文(3)包括干燥固化后具有很强浸润性的涂层;所不同的是渐变色较弱时防伪查验系统较难识别;因此,实施中建议采用优选方案——湿法溶合混色技术措施;
②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信息(7)被采集下来、以编码(2)为索引码存储备案在接入移动互联网(11)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8)中,作为防伪档案以供消费者查验真伪;
③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直径为0.01-0.06mm的墨点、被清晰地记录在防伪档案里;换言之,放大拍摄交汇区(6)时,放大拍摄倍率n以能够清晰记录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直径为0.01-0.06mm的墨点(含线)为设定标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将B色油墨图文(4)直接印设到未干燥固化的A色油墨图文(3)上的做法,是违背印刷常识的。现行印刷工艺都是将油墨印刷到干燥表面的,因此,现行印刷机组的每一个印刷单元、无一例外地都要配备烘干装置,用以将每一个印刷单元印出的油墨烘干后再进入下一个印刷单元,绝不会将湿润的未干油墨送入下一印刷单元,更不会在湿润的未干油墨上面再叠加印刷新的油墨。
《百度百科》:混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成另外的颜色,也叫调色。人类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颜色有一万种以上。用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多种色彩,只要按照颜色混合方法就能够调出自己理想中的色彩。混色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加法混色,即颜色越混合越亮的混色法,电视画面就是应用加法混色这一原理制作而来的;另一种是减法混色,即用绘画工具等颜色越混合越暗的混色法。本发明所述A色、B色、C色各代表一种油墨颜色。例如A色代表红色时、B色代表蓝色时,A+B混色后的C色应为紫色。
《百度百科》:融合是指事情之间的合并;熔合是指金属高温后的混合;溶合是指液体之间相互混合。
本发明所述图文(4)是印/涂/喷/刷等各种工艺印刷出来的文字、符号、编码、线条、墨点、色块、实底、图形、图案等。
本发明所述A色油墨,既可以是无色的油墨溶剂,也可以是能够溶解B色油墨的有色油墨液体。
本发明所述印设,包括喷洒、喷淋、喷印、喷雾、喷涂等喷施工艺措施,还包括刷涂、擦涂、揩涂、滚涂、弹涂、湿抹、印刷等工艺措施。
本发明所述自然渐变色,泛指用人力难以掌控的方式所形成的、不同于调频/调幅印刷网点的渐变色,不限于天然生长的渐变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发明的印制不受工艺和设备限制,绝大多数印刷厂都有设备条件来印制本防伪产品。设备零投资、制造极其简单、成本极其低廉、不可复制、易于消费者识别,是十分理想的一种防伪技术与产品。
其二、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是自然混色、随机扩散形成的,其渐变色特征是连贯的、无间隙的、多色阶的、多灰度级的,且具有扩散痕迹,人力无法控制,具有不可复制、易于识别的特点。而造假者复制假冒的印刷渐变色,放大看则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难以呈现多色阶、多灰度级。印刷渐变色与自然渐变色的区别特征十分明显,将真假渐变色交由防伪查验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可准确鉴别区分。
其三、所述轮廓是C色区与A色区和B色区的三区交界线,是自然形成的临界线,其色彩以及与周围的混色程度十分流畅契合、严丝合缝,造假者欲100%印刷复制这一轮廓特征几乎不可能。如果造假者采用套色印刷复制轮廓线,则复制轮廓线与周围的位置关系(因为机械套印误差而)做不到严丝合缝。
其四、本发明的应用,必将提高防伪应用效果,公众主观上会积极进行防伪查询,其结果必然会大大提高防伪查询率,因此,客观上防伪查验系统收集了商品流通与销售动态等商品零售大数据,对发展我国商品大数据产业十分有益。
为了提高防伪力度,按照防伪行业惯用的做法,本发明最好组合现行各种防伪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俗称综合防伪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另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现行干法叠印效果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瓶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扩散纹理特征示意图。
图8为现行印刷渐变色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采用的自然渐变色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一种防伪查验系统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套色印刷复制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一种印刷复制品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天然渐变色的花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承印物、2-编码、3-A色油墨图文、4-B色油墨图文、5-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6-交汇区、7-个性特征信息、8-数据库、9-拍照手机(亦称智能手机)、10-云端服务器、11-移动互联网、12-缝隙、13-重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综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一个个承印物(1)上各印刷一个具有唯一性顺序性的商品溯源用(一物一码之)二维码——编码(2)。
为了实现防伪功能,可先在二维码的旁边印刷上两条UV墨红色纵向线条——A色油墨图文(3),但是暂时不要将其干燥固化。
紧接着上一步,采用UV喷码机往未干燥的UV墨红色纵向线条液体上喷印两条UV墨蓝色横向线条——B色油墨图文(4),使蓝色横向线条油墨液体与红色纵向线条油墨液体局部交汇→溶合→扩散→混色,从而在4个交汇区(6)形成趋向C色(紫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
上述交汇→溶合→扩散→混色过程, 基本上是一种物理运动过程,当然也可以设计出化学配方、将其变成化学运动过程。当A、B两色油墨液体交汇接触后,两种液体必然开始溶合,相互往对方无规则地扩散、朝着趋向于C色的方向变色,当两种液体充分扩散后,也就溶合成一体了,最终形成稳定的混色——C色。C色是另外一种颜色,它既不同于A色,也不同于B色。可形象地表示为A+B=C。
然后,将蓝色横向线条油墨液体、红色纵向线条油墨液体、以及正在形成的趋向紫色(即C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
再后,采用1000万像素工业面帧数码相机,放大拍摄(即微距拍摄)交汇区(6),以采集取得干燥固化后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信息(7);其中、放大拍摄倍率n以能够清晰记录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直径大于0.01mm的墨点为设定标准,例如用1200dpi的分辨率扫描采集交汇区(6)的图像。这里所述的个性特征信息(7)包括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高清照片、以及提取的有关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之个性特征代码、个性特征点、色值、灰度值、矢量图等。
最后,将个性特征信息(7)以编码(2)为索引码存储备案到接入移动互联网(11)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8)中、作为防伪档案以供消费者查验真伪。
消费者欲鉴别真伪时,如图10所示,可用镜头分辨率≥1000或20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9),将镜头置于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和二维码前7-15厘米(即微距拍摄距离)的位置,拍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和二维码以获取其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并将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发送至防伪查验系统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然后将鉴别结论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鉴别时,若发现待检渐变色特征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则可直接做出结论为假的结论,而无需与防伪档案中记载的个性特征信息(7)匹配比对。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一个个承印物(1)上各印刷一个具有唯一性顺序性的商品溯源用(一物一码之)二维码——编码(2)。
为了实现防伪功能,可先在二维码的旁边印刷一个16mm×6mm的UV墨红色色块——A色油墨图文(3),但是暂时不要将其干燥固化。
紧接着,采用UV喷码机往未干燥的UV墨红色色块上喷印两个2mm×2mm的 UV墨蓝色墨点——B色油墨图文(4),使蓝色墨点液体溶解到红色色块液体中进行混色与扩散。
紧接着(最好在5毫秒内),将红色色块液体、蓝色墨点液体、以及正在形成的趋向紫色(即C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
然后,采用1000万像素工业面帧数码相机,放大拍摄(即微距拍摄)红色色块区域,以采集取得干燥固化后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信息(7);其中、放大拍摄倍率n以能够清晰记录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直径大于0.005mm的墨点为设定标准,例如用2400dpi的分辨率扫描采集红色色块区域的图像。这里所述的个性特征信息(7)包括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高清照片、以及提取的有关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之个性特征代码、个性特征点、色值、灰度值、矢量图等。
最后,将个性特征信息(7)以编码(2)为索引码、存储备案到接入移动互联网(11)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8)中、作为防伪档案以供消费者查验真伪。
消费者欲鉴别商品真伪时,如图10所示,可用镜头分辨率≥23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9)拍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和二维码以获取其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并将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发送至防伪查验系统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然后将鉴别结论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鉴别时,若发现待检渐变色特征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则可直接做出结论为假的结论,而无需与防伪档案中记载的个性特征信息(7)匹配比对。
实施例三。
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和二,印制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如图3所示,在承印物(1)上先印刷一些1.5mm宽的UV墨红色平行线——A色油墨图文(3),但是暂时不要将红色平行线液体干燥固化。
紧接着,采用UV喷码机往未干燥的UV墨红色平行线上喷印一些与之交叉的UV墨蓝色平行线——B色油墨图文(4),使UV墨蓝色平行线液体与UV墨红色平行线液体在交汇区(6) 扩散与混色,从而形成一些趋向C色(紫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
然后,将UV墨蓝色平行线液体、UV墨红色平行线液体、以及正在形成的趋向C色(紫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其余步骤同上述实施例一和二。
本发明采用湿法混色,因此,交汇区(6)的颜色实现了A+B=C的颜色溶合转变。相反,现行干法混色只能是A+B=B的颜色覆盖。由于B色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这种覆盖必然不彻底,必然导致B色偏色。
如图4所示,在承印物(1)上先印刷一些1.5mm宽的UV墨红色平行线,马上将红色平行线液体干燥固化。
然后,采用UV喷码机往已经干燥固化了的UV墨红色平行线上喷印一些与之交叉的UV墨蓝色平行线——B色油墨图文(4),并将UV墨蓝色平行线液体干燥固化。
由于未干燥的UV墨蓝色平行线液体与干燥固化了的UV墨红色平行线,在交汇区(6)不能溶合混色,因此,只能是UV蓝色油墨覆盖交汇区(6),使交汇区(6)呈现蓝色,而不能呈现如图3所示的C色(紫色)。
其余步骤同上述实施例一和二。
实施例四。
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和二,印制一种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如图6所示,在承印物(1)上先采用UV喷码机喷印一个直径5mm的采用酒精溶剂的油墨红点——A色油墨图文(3),但是暂时不要将油墨红点液体干燥固化。
紧接着,再采用UV喷码机往未干燥的油墨红点液体上喷印一个UV墨绿点——B色油墨图文(4),使UV墨绿点液体溶解到未干燥的油墨红点液体里,在交汇区(6)扩散与混色,从而形成一些个性化的(趋向C色/黄色/铜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
然后,将油墨红点液体、UV墨绿点液体、以及正在形成的趋向黄色/铜色(即C色)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其余步骤同上述实施例一和二。
图7是本发明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里的一块扩散纹理特征示意图,可见其纹理具有随机性、具有唯一性、具有自然渐变色特征。
图9是本发明自然渐变色防伪产品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里的一段渐变色特征示意图,图中可见,自然渐变色特征是连贯的、无间隙的。相反,如果造假者复制这种渐变色特征,则复制的渐变色特征是不连贯的、有间隙的、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参见图8。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湿法混色(亦可称为溶合混色)措施,因此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里必然扩散形成有一些多层次自然渐变色特征,这些自然渐变色特征如图9所示,是连贯的、无间隙的。而复制假冒的印刷渐变色特征如图8所示,是不连贯的、有间隙的、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将这一真假区别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就可准确鉴别真伪。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预先在一个个矿泉水瓶上各印刷一个具有唯一性顺序性的商品溯源用(一物一码之)二维码——编码(2)。
将浓度85%的酒精涂刷到一个个瓶盖等承印物(1)上,最好预先将瓶盖顶部设置成锅底一样的凹坑,使“锅底”里能够盛存一些酒精液体。这里的无色透明酒精也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A色油墨。
紧接着(别等酒精蒸发完了),用大字符喷码机往瓶盖顶部“锅底”的酒精里、喷射一滴UV黑色墨水。这里的UV黑色墨水也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B色油墨。
如图5所示,待60%的UV黑色墨水溶解到酒精溶液中并扩散出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时,再用热风将“锅底”里的酒精蒸发完、并用UV灯将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
然后,采用1000万像素工业面帧数码相机,放大拍摄(即微距拍摄)瓶盖顶部,以采集取得干燥固化后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信息(7);其中、放大拍摄倍率n以能够清晰记录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直径大于0.005mm的墨点为设定标准。并扫描瓶身上的二维码——编码(2),将个性特征信息(7)与编码(2)一一对应存储备案到接入移动互联网(11)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8)中、作为防伪档案以供消费者查验真伪。
消费者欲鉴别真伪时,如图10所示,可用镜头分辨率≥20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9)拍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以获取其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并将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发送至防伪查验系统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然后将鉴别结论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
鉴别时,若发现待检渐变色特征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如图12所示),则可直接做出结论为假的结论,而无需与防伪档案中记载的个性特征信息(7)匹配比对鉴定。
本例中,因为A色油墨是酒精,挥发干燥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中的渐变色是具有浓淡层次的单色,也就是一种由黑色逐渐趋向白色的过度色,即大部分区域为灰色。
实施例六。
如果造假者冒险去套色印刷复制如图1所示的承印物(1)。如图11所示,图11a为原版,图11b为印刷复制。对比(a)、(b)两图可见,复制品图11b中,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轮廓线上边沿必然会因为机械套印误差而产生缝隙(12);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轮廓线下边沿必然会因为机械套印误差而产生重合线(13)。该缝隙(12)和重合线(13)都是原版图11a所没有的特征,这一显著复制特征,正巧可以用来认定图11b是复制品。由此可见,100%印刷复制本发明中的轮廓线几乎不可能。
实施例七。
还可参照图2,在一个个承印物(1)上各印刷一个具有唯一性顺序性的商品溯源用(一物一码之)二维码——编码(2)。
为了实现防伪功能,可先在二维码的旁边印刷一个16mm×6mm的UV墨红色色块——A色油墨图文(3),但是暂时不要将其干燥固化。
紧接着,采用滴胶机往未干燥的UV墨红色色块上滴一滴浓度为95%的酒精——B色油墨图文(4),使红色色块上的局部区域被一滴滴酒精溶解扩散而产生渐变色。
紧接着(最好在5毫秒内),将红色色块液体、酒精液滴、以及正在形成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干燥固化。
然后,采用1000万像素工业面帧数码相机,放大拍摄(即微距拍摄)红色色块区域,以采集取得干燥固化后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的个性特征信息(7)。
最后,将个性特征信息(7)以编码(2)为索引码、存储备案到接入移动互联网(11)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8)中、作为防伪档案以供消费者查验真伪。
消费者欲鉴别商品真伪时,如图10所示,可用镜头分辨率≥13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9)拍摄自然渐变色随机图案(5)和二维码以获取其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并将待检个性特征信息(7)发送至防伪查验系统与防伪档案进行匹配,然后将鉴别结论显示于拍照手机(9)屏幕上。鉴别时,若发现待检渐变色特征是不连贯的、有间隙、有稀疏的印刷网点,则可直接做出结论为假的结论,而无需与防伪档案中记载的个性特征信息(7)匹配比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