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2794A -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2794A
CN108512794A CN201810215465.7A CN201810215465A CN108512794A CN 108512794 A CN108512794 A CN 108512794A CN 201810215465 A CN201810215465 A CN 201810215465A CN 108512794 A CN108512794 A CN 108512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force ratio
average force
coding matrix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54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2794B (zh
Inventor
钱骅
方舟
裴旭明
康凯
朱正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2154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2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2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2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2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应用于多MIMO系统;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包括:基于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本发明可降低了2dB左右的PAPR,提升系统功率效率。并且在接收端不增加任何额外开销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发送端发送额外相关信息,不改变系统结构,无损的降低PAPR。

Description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降低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备多根天线,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满足高数据传输的要求。如果MIMO系统用于增加多个用户的速率,即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发给不同用户或不同用户采用相同时频资源发送数据给基站,则称之为多用户MIMO(MU-MIMO)。多用户MIMO由于用户间距离较大,更容易采用多流并行传输,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用户速率。通过使用预编码技术,可以消除用户间干扰,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升了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资源。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其把数字信号分别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与传统的单载波调制技术相比,OFDM技术通过多载波调制把宽带信道分成了多个窄带子信道,有很强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OFDM调制的子载波相互正交,其相邻子载波的频谱相互交叠,因此有效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各个子信道相互独立,可以根据信道衰落情况给每个子载波分配不同的用户、调制方式或者发射能量。OFDM调制采用了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符号间干扰。因而OFDM成为了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然而,由于OFDM符号是由多个独立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的,当各个子载波相位相同或者相近时,叠加信号便会受到相同初始相位信号的调制,从而产生较大的瞬时功率峰值,由此进一步带来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使得发射端必须配备一个高分辨率DAC和线性功率放大器,这显然会增加射频链路的成本。因此,需要研究PAPR降低技术来降低成本和提高通信系统的功率效率。
第l根发射天线上的PAPR的具体定义为
其中,为第l根发射天线上的发射信号,N是OFDM信号中子载波的总数量,E(·)表示期望。
MIMO系统中由于有多根天线,系统PAPR定义为:
其中,L是发射天线的数量。
针对高PAPR问题,有众多抑制PAPR的技术方案,主要分为两类:
1、有损的PAPR抑制技术。主要包括削波,滤波削波技术,用于限制信号幅度,但这会导致信号失真,损失系统性能;
2、无损的PAPR抑制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映射(Selected Mapping,SLM)、星座图扩展(Active Constellation Extension,ACE)和部分传输序列(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等技术,这些技术中有些需要发送端传递额外信息,需要改造现有通信系统,而另一些则与传统的OFDM相比有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所有这些方法都需要额外的计算资源来执行。
一种现有降低PAPR的方法将天线两两分组,对每组天线数据进行空域的自由度扩展,得到相对较优的待传输序列,再在频域中应用SLM技术,得到当前性能最优的数据序列进行传输,由一条天线上的相位序列映射出和它配对的天线上满足正交关系的相位序列,降低了传统算法的计算量和边带信息量。另一种现有降低PAPR的方法在发射端处需要进行一次IFFT运算和时域信号的循环移位和加减操作,计算复杂度大幅度降低;接收端处理过程利用发射信号的时域循环移位对应于接收信号的频域反向相位旋转,并通过比较反向旋转序列与其最近的信号星座点的距离大小来恢复调制信号,同时发送所选择的传输信号在某个集合中的选择情况作为边带信息,边带信息一定,实现了半盲检测。上述两种方法仍需将边带信息量传递给接收端,在信道传输过程中面临信息丢失和传输成本增大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需将边带信息量传递给接收端,在信道传输过程中面临信息丢失和传输成本增大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需将边带信息量传递给接收端,在信道传输过程中面临信息丢失和传输成本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包括: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之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还包括:对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以使得发射信号能量单位化。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还包括:将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比较频域变换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用于处理发射信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步骤包括: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以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非零空间矩阵和零空间矩阵;从所述零空间矩阵中任意选取若干列作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附加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附加矩阵,构成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附加矩阵的乘积等于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MIMO系统中设置有M个用户,基站侧有L根发射天线,每个用户有Nm根接收天线,且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包括:编码矩阵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模块,用于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选取模块,用于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还包括:频域变换模块,用于将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再通过所述选取模块比较频域变换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还包括:归一化模块,用于对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
本发明最后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设备执行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降低了2dB左右的PAPR,提升系统功率效率。并且在接收端不增加任何额外开销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发送端发送额外相关信息,不改变系统结构,无损的降低PAPR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中S13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为采用BD预编码技术的CCDF曲线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CCDF曲线比对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峰均比的降低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4 峰均比的降低系统
41 编码矩阵生成模块
42 归一化模块
43 转换模块
44 频域变换模块
45 选取模块
431 分解单元
432 选择单元
433 构成单元
S11~S14 步骤
S131~S13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发明所提供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的技术原理为:
在多用户MIMO中使用预编码矩阵可以消除用户间干扰,当发射端天线超过所有用户的接收天线之和时,预编码矩阵的生成有很大的自由度,通过生成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将数据流映射到发射天线上,再经过相同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比较不同预编码矩阵映射后的系统PAPR,选择其中使得系统PAPR值最小的预编码矩阵作为最终的预编码矩阵使用到多用户MIMO系统。其中,变换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得到的多组预编码矩阵,并不需要额外的边带信息发送到接收端,用户不需要知道使用了哪组预编码矩阵。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
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以下将结合图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多MIMO系统设置有M个用户,基站侧有L根发射天线,每个用户有Nm根接收天线,且则预编码矩阵的生成就有了自由度。其中,第m个用户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号为Sm(k),使用预编码矩阵Qm(k)预处理用户信号,用于消除用户间干扰。
请参阅图1,显示为峰均比的降低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本实施例中,M个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
于实际应用中,采用预定预编码技术生成第一预编码矩阵Qm(k)。例如,所述预定预编码技术为块对角化预编码矩阵技术。
在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Qm(k)预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后,发射信号表示为
S12,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用于处理发射信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请参阅图2,显示为S12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S12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21,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奇异值(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解,以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非零空间矩阵和零空间矩阵,即
H(k)=U(k)∑(k)[V(1)(k)V(0)(k)]T 公式(一)
其中,V(1)(k)是非零空间矩阵,或前列左奇异矩阵,V(0)(k)是零空间矩阵或后-列右奇异矩阵。因为,V(0)(k)组成矩阵H(k)零空间的正交基,以正交基为基础,得到备选矩阵。
S122,从所述零空间矩阵V(0)(k)中任意选取Nm列作为第m个用户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附加矩阵qm(k)。由于从V(0)(k)任意选择Nm列,就有选择的自由度。
S123,第m个用户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Qm(k)和附加矩阵qm(k),构成第m个用户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Bm(k),即Bm(k)=Qm(k)+qm(k),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Bm(k)处理发射信号。做以上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对于第m个用户,不论预编码矩阵做了什么变换,最终接收端不用做任何改变,即存在使得Hm(k)Qm(k)=Hm(k)(Qm(k)+qm(k))。不论发射端qm(k)怎么改变,第二预编码矩阵Bm(k)=Qm(k)+qm(k)怎么改变,接收端都不需要有任何额外改变,既不影响用户间干扰的消除,也不需额外开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预编码矩阵Bm(k)处理发射信号
S13,对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以使得发射信号能量单位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预编码会使得发射信号传输能量依赖于信号Sm(k)和信道状态信息,对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如下:
其中,||·||2表示2范数。对于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归一化处理规避了预编码矩阵带来的能量委托。
经过上述步骤后第m个用户的接收信号为:
从公式三可以看出,在发射端变换预编码矩阵降低PAPR,接受端没有任何额外开销。
S14,将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比较频域变换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PAPR,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频域变换指快速傅里叶(IFFT)变换。
以下为应用上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设定多用户MIMO系统中有2个用户,基站侧有10根发射天线,每个用户有2根接收天线。本实施例使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方式调制有用信号数据流和虚拟数据流。共有512个子载波的OFDM系统调制发射信号。使用块对角化(BlockDiagonalization,BD)预编码矩阵技术生成预编码矩阵Q,消除虚拟数据流的干扰。
A步骤,基于通过BD预编码技术生成第一预编码Q(k)=[Q1(k)Q2(k)]。
B步骤,对做SVD分解得到零空间任取两列q1(k)和q2(k)。预编码自由度为从6列零空间向量中任取两列,q1(k)和q2(k)各自有15种取法,从而得到15﹡15=225组预编码矩阵,则Q(k)=[Q1(k)+q(i)(k),Q2(k)+q(j)(k)],i,j=1,2,3,…,15。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只选取任意64组。
C步骤,将64种不同预编码之后的发射信号X'(k)通过IFFT模块,比较64组发射信号的PAPR,选取其中最小PAPR的作为发射信号。
请参阅图3,显示为采用BD预编码技术的CCDF曲线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CCDF曲线比对示意图。如图3是预编码矩阵为64组的情况下,CCDF曲线的对比图,其中,圆圈标记实线为采用BD预编码技术的CCDF曲线,正方形标记实线为使用峰均比的降低方法之后的发射信号的CCDF曲线。通过图3可以看出,发射天线为10根,2个用户各自配备2根接收天线,从64组预编码矩阵中寻找最小PAPR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降低了2dB左右的PAPR,提升系统功率效率。并且在接收端不增加任何额外开销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发送端发送额外相关信息,不改变系统结构,无损的降低PAPR。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包括:
编码矩阵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
转换模块,用于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用于处理发射信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
选取模块,用于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以下将结合图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峰均比的降低系统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下降低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x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下x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下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下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singnal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下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4,显示为峰均比的降低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4具体包括:编码矩阵生成模块41、转换模块42、归一化模块43、频域变换模块44及选取模块45。
所述编码矩阵生成模块41用于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本实施例中,M个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
于实际应用中,采用预定预编码技术生成第一预编码矩阵Qm(k)。例如,所述预定预编码技术为块对角化预编码矩阵技术。
与所述编码矩阵生成模块41耦合的转换模块42用于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用于处理发射信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继续参阅图4,所述转换模块42包括分解单元421、选择单元422及构成单元423。
所述分解单元421用于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奇异值(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SVD)分解,以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非零空间矩阵和零空间矩阵,即H(k)=U(k)∑(k)[V(1)(k)V(0)(k)]T,其中,V(1)(k)是非零空间矩阵,或前列左奇异矩阵,V(0)(k)是零空间矩阵或后列右奇异矩阵。因为,V(0)(k)组成矩阵H(k)零空间的正交基,以正交基为基础,得到备选矩阵。
所述选择单元422用于从所述零空间矩阵V(0)(k)中任意选择Nm列作为第m个用户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附加矩阵qm(k)。由于从V(0)(k)任意选择Nm列,就有选择的自由度。
所述构成单元423用于将第m个用户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Qm(k)和附加矩阵qm(k),构成第m个用户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Bm(k),即Bm(k)=Qm(k)+qm(k),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Bm(k)处理发射信号。所述构成单元433是为了使得对于第m个用户,不论预编码矩阵做了什么变换,最终接收端不用做任何改变,即存在使得Hm(k)Qm(k)=Hm(k)(Qm(k)+qm(k))。不论发射端qm(k)怎么改变,第二预编码矩阵Bm(k)=Qm(k)+qm(k)怎么改变,接收端都不需要有任何额外改变,既不影响用户间干扰的消除,也不需额外开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预编码矩阵Bm(k)处理发射信号
与所述转换模块42耦合的归一化模块43用于对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以使得发射信号能量单位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预编码会使得发射信号传输能量依赖于信号Sm(k)和信道状态信息,对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如下:其中,||·||2表示2范数。对于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归一化处理规避了预编码矩阵带来的能量委托。
与所述归一化模块43耦合的频域变换模块44用于将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在本实施例中,频域变换指快速傅里叶(IFFT)变换。
与所述频域变换模块44耦合的选取模块45用于比较频域变换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PAPR,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和收发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使设备执行如实施例一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的各个步骤。
上述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P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降低了2dB左右的PAPR,提升系统功率效率。并且在接收端不增加任何额外开销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发送端发送额外相关信息,不改变系统结构,无损的降低PAPR。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
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之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还包括:
对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以使得发射信号能量单位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还包括:
将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比较频域变换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以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非零空间矩阵和零空间矩阵;
从所述零空间矩阵中任意选取若干列作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附加矩阵;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附加矩阵,构成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附加矩阵的乘积等于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MIMO系统中设置有M个用户,基站侧有L根发射天线,每个用户有Nm根接收天线,且
7.一种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MIMO系统;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包括:
编码矩阵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MIMO系统的用户与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用于消除干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转换模块,用于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转换成用于处理发射信号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以通过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发射信号;
选取模块,用于比较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还包括:
频域变换模块,用于将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再通过所述选取模块比较频域变换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选取峰均比最小的信号作为新的发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峰均比的降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均比的降低系统还包括:
归一化模块,用于对第二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发射信号做归一化处理,以使得发射信号能量单位化。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
1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峰均比的降低方法。
CN201810215465.7A 2018-03-15 2018-03-15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08512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5465.7A CN108512794B (zh) 2018-03-15 2018-03-15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5465.7A CN108512794B (zh) 2018-03-15 2018-03-15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2794A true CN108512794A (zh) 2018-09-07
CN108512794B CN108512794B (zh) 2021-05-07

Family

ID=63376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5465.7A Active CN108512794B (zh) 2018-03-15 2018-03-15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279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194A (zh) * 2019-09-06 202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抵消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02095A (zh) * 2020-12-28 2021-04-23 西安交通大学 Mimo-ofdm中基于建设性干扰预编码的papr抑制方法
CN113726710A (zh) * 2021-08-18 2021-11-30 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Ofdm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TWI792954B (zh) * 2022-03-23 2023-02-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峰均功率比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07A (zh) * 2007-09-25 2009-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减小发送信号的峰均功率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7536A (zh) * 2008-07-08 2011-05-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ofdm信号的papr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122440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789806A (zh) * 2016-11-24 2017-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频域预编码的wfrft混合载波系统带外功率抑制方法
CN107181712A (zh) * 2017-04-26 2017-09-1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预编码矩阵的gfdm信号papr抑制方法
CN107222446A (zh) * 2017-06-28 2017-09-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mimo‑ofdm的峰均功率比降低系统及其方法
WO2017177899A1 (en) * 2016-04-12 2017-10-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spreading and multiplex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07A (zh) * 2007-09-25 2009-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减小发送信号的峰均功率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7536A (zh) * 2008-07-08 2011-05-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ofdm信号的papr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122440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7177899A1 (en) * 2016-04-12 2017-10-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spreading and multiplexing
CN106789806A (zh) * 2016-11-24 2017-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频域预编码的wfrft混合载波系统带外功率抑制方法
CN107181712A (zh) * 2017-04-26 2017-09-1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预编码矩阵的gfdm信号papr抑制方法
CN107222446A (zh) * 2017-06-28 2017-09-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mimo‑ofdm的峰均功率比降低系统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STUDER AND E.G.LARSSON: ""PAR-aware large-scale multi-user MIMO-OFDM downlink"",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
G.T.ZHOU ET AL: ""Power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through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and power amplifier linearization"", 《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 *
H.BAO ET AL: ""An efficient bayesian PAPR reduction method for OFDM-based massive MIMO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R.F.H.FISCHER ET AL: ""Performance of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in single- and multi-antenna OFDM via directed selected mapp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李丹萍: ""面向OFDM系统的信道参数估计与峰均比抑制技术"",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194A (zh) * 2019-09-06 202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抵消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N112468194B (zh) * 2019-09-06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抵消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02095A (zh) * 2020-12-28 2021-04-23 西安交通大学 Mimo-ofdm中基于建设性干扰预编码的papr抑制方法
CN113726710A (zh) * 2021-08-18 2021-11-30 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Ofdm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26710B (zh) * 2021-08-18 2023-06-23 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Ofdm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TWI792954B (zh) * 2022-03-23 2023-02-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峰均功率比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2794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57438B2 (ja) 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8512794A (zh) 峰均比的降低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JP2010537469A (ja) ピーク対平均電力比を減少させる方法
CN104780033B (zh) 一种用于sim‑ofdm系统的自适应子载波分配方法
CN112491774B (zh) 一种基于多维度信号索引调制的正交频分复用方法及系统
JP2022542902A (ja) 物理層安全性を有するユニタリブレイド分割多重化(ubdm)を使用する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9274629B (zh) Ofdm系统中峰值功率优化方法及发射系统
Rajasekaran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based PAPR analysis in uplink SCMA-OFDM systems
CN104917712B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20006504A1 (en) 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 (siso) physical layer key exchange
CN110932788A (zh) 一种无线光通信系统中基于im-dd的hpam-dmt调制方法
EP1897311A1 (en) Precoder matrix for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CN109462443A (zh) 一种5g多载波水声通信方法
CN104144040A (zh) 一种mimo通信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Zhou et al. Overview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various waveforms in high mobility scenarios
CN108365875B (zh) 基于预编码降低多天线papr的方法及mimo系统
CN111884980A (zh) 一种无线光通信的广义索引调制光ofdm调制方法
CN106230766A (zh) 可见光通信的综合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3326830B (zh) 一种信道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5917592A (zh) 信息处理装置、网络节点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4301748A (zh) 一种多维度多模索引调制ofdm分集阶数提高系统及方法
Jia et al.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suppression method joint orthogonal and non-orthogonal scheme
Huang et al. Novel metric-based PAPR reduction schemes for MC-CDMA systems
Ajami et al. KLT-based PAPR reduction technique for LTE-Advanced uplin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Hassan et al.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using selective mapping with unequal power distrib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