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绿茶的炒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炒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绿茶的炒制装置。
背景技术
绿茶(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茶叶的手工炒制过程一般分为青锅、回潮和回锅三道工序。青锅,即对新鲜茶叶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新鲜茶叶,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待散发一定量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分钟~15分钟。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和筛面茶分别进行回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分钟~60分钟。回锅目的是对茶叶进一步整形和炒干,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需炒制20分钟~25分钟,锅温需要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但传统的手工炒制绿茶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手工炒作绿茶的锅通常采用锅底呈现圆弧状的锅,这将导致绿茶炒作过程中受热不均匀,使得部分绿茶含水量达到起锅条件,但部分绿茶还需炒制;
2、人工炒制绿茶消耗劳动力大,炒制效率低,对进行炒制绿茶的炒制人员经验要求高,需要炒制人员自己判断茸毛脱落等情况。
3、在翻炒过程中,茶叶将有部分被粉碎,和炒制好的茶叶放置到一起将影响其使用茶叶后期制作和制作茶叶的品质,所以还需要将碎掉的茶叶分离出来,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绿茶的炒制装置,以解决传统手工炒制绿茶容易受热不均、碎叶需人工分离以及茸毛脱落状况需人工观察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用于绿茶的炒制装置,包括用于炒制绿茶的锅体以及用于加热和放置锅体的加热台,所述加热台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位于锅体之上,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碾压轴,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还套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上固定连接有中空转轴,所述中空转轴套在碾压轴外,所述减速机构用于使中空转轴和碾压轴之间有速度差;所述中空转轴底部密封,所述中空转轴底端位于锅体中心位置,所述锅体为圆形的平底锅;所述中空转轴上设置有能随中空转轴转动的翻炒片,所述翻炒片沿着中空转轴顺时针转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翻炒片和锅体侧壁之间可相互接触且可相对运动,所述锅体和翻炒片所采用的材质为可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的材质所述翻炒片内设置有中空室,所述翻炒片上还设置有和中空室连通的网孔,所述中空室和中空转轴内部连通,所述中空室底壁一端设置位置高,中空室底壁另一端设置位置低,中空室位置高一端和锅体接触,中空室位置低端和中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中空转轴中部固定连接有两块平行设置的电容极板,所述电容极板上连接有电源和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和电机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可根据电流传感器传递的电信号控制电机开始或停止转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在需要进行炒茶时,将需要进行炒制的茶叶倒入锅体内,使得锅体在加热台上进行加热(可选用明火进行加热),然后微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使得中空转轴和碾压轴顺时针转动,由于中空转轴和电机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所以中空转轴转动速率低于碾压轴转动速度;
中空转轴转动时将使得中空转轴上固定连接的翻炒片转动,翻炒片转动对锅体内的茶叶进行翻炒,在翻炒片对茶叶进行翻炒过程中,茶叶将产生碎叶,这些碎叶通过翻炒片上的网孔进入到中空室内,由于中空室位置高的一端和锅体侧壁接触,所以进入到中空室内的碎叶将进入到中空转轴内,由于中空转轴转动速度低于碾压轴的转动速度,所以碾压轴能将进入到中空转轴内的碎叶进一步碾碎,碾碎后的碎叶可取出用于制作茶粉;
在茶叶翻炒过程中,茶叶叶片表面的茸毛将逐渐开始脱落,而茶叶内携带的水分将被蒸发,产生热气,这些热气将炒落的茸毛携带着向上运动,而翻炒片将和锅体之间产生摩擦,由于锅体和翻炒片之间采用不同的材质,所以锅体和翻炒片摩擦生电,使得茸毛上携带上电荷,这些携带有电荷的茸毛和电容极板接触时,将和电容极板上的电荷进行中和(比如,若茸毛上携带的是正电荷,那么这些电荷将和电源负极上的电荷进行中和),而为了保证两块电容极板上所携带的电荷量相同,电源将对电容极板上中和掉的部分电荷进行补偿,这时电流传感器将感应到电流,并发送对应的电信号给微控制器;当电流传感器感应到的电流量减少,说明茶叶上茸毛基本掉光,这时,微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完成炒茶。
采用平底的锅体,与现有的锅底为半圆状的底锅相比,能够使得锅体内的茶叶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得锅体内茶叶受热更加均匀;通过翻炒片对茶叶进行翻炒,翻炒速度均匀,进一步使得所有茶叶受热均匀;通过翻炒片和锅体之间的摩擦使得脱落的茸毛上带上电荷,通过电容极板上的电荷对茸毛上的电荷进行中和,实现检测茶叶叶片上的茸毛脱落情况,根据茸毛脱落情况来判定茶叶炒制情况,无需人工对茸毛脱落情况进行判断,无需要求炒茶工作人员的炒茶经验;将翻炒片沿着中空转轴顺时针转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使得锅底的茶叶能够在翻炒片转动时被翻炒,通过在翻炒片上设置网孔使得翻炒片在对茶叶进行翻炒过程中实现茶叶以及炒制茶叶过程中产生的碎叶进行分离,分离后碎叶将被碾压轴碾压成粉末,可取出用作茶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减少了炒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自动的检测茶叶是否炒制完成,能够在茶叶炒制过程中使得茶叶和炒制产生的碎叶分离,通过翻炒片使得炒制的茶叶受热均匀。
进一步,所述加热台内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和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能控制电加热器开始和停止工作。
在开始炒茶时,微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器开始工作,开始茶叶的炒制,在茶叶炒制可起锅时,微控制器根据电流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控制电加热器停止加热,即停止炒茶。
进一步,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安装架上转动连接的传动齿轮,电机输出轴上和传动齿轮啮合的转动齿轮以及套在传动齿轮和转动齿轮外和传动齿轮啮合的内齿轮,所述中空转轴套接在内齿轮外圆上。
通过减速机构使得中空转轴和碾压轴之间存在速度差,使得碾压轴能够将进入到中空转轴内的碎叶碾碎成粉末。
进一步,所述翻炒片共有两片,所述翻炒片和中空转轴可拆卸连接,两片翻炒片沿中空转轴对称设置,其中一片翻炒片上设置有网孔。
将翻炒片和中空转轴可拆卸连接,在茶叶炒制完成以后将设置有网孔的翻炒片一侧锅体抬起,使得中空转轴内的碎叶碾压成的粉末进入到没有设置网孔的翻炒片内,然后将翻炒片从中空转轴上取下将粉末倒出制作茶粉即可;两片翻炒片中的一片没有设置网孔,避免在需要取出碎叶粉末时粉末从网孔进入到锅体内。
进一步,在靠近没有设置网孔的翻转片处的加热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炒制后茶叶的收纳箱。
通过收纳箱的设置,方便及时的将炒制好的茶叶起锅摊放。
进一步,所述中空转轴在靠近设置有网孔的翻转片一侧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和中空转轴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和锅体边缘铰接;所述安装架包括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之间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气缸,所述上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气缸的活塞上,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阀,所述充气口上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和放气阀皆和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能够控制充气泵和放气阀工作。
在需要炒制茶叶时,微控制器控制放气阀开启使得气缸内的气体在上安装架的重力作用下排除,这时中空转轴抵靠锅底中心位置,然后在锅体内放置茶叶,微控制器再控制电机转动开始炒茶;当炒茶基本完成以后,微控制器控制放气阀关闭,然后控制充气泵自动对气缸进行充气,使得上安装架向上运动,中空转轴也向上移动,中空转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将使得连杆向上运动,连杆向上运动使得和连杆连接的锅体想着收纳箱一侧倾斜,使得锅体内炒制好的茶叶自动被倒入到收纳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用于绿茶的炒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热台1、安装架2、中空转轴3、碾压轴4、电容极板5、锅体6、翻炒片7、收纳箱8。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绿茶的炒制装置,包括加热台1,加热台1上放置有用于炒茶的锅体6,为了使锅体6内的茶叶能够均匀的受热,锅体6的锅底设置为平板;锅体6右侧的加热台1上铰接有用于放置茶叶的收纳箱8,锅体6左侧的加热台1上焊接有悬于锅体6之上的安装架2,安装架2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碾压轴4,电机输出轴外套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包括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安装架2转动连接有两个和转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套在两个传动齿轮外的内齿轮,内齿轮的外固定连接有中空转轴3,中空转轴3套接在碾压轴4外,减速机构的使用,使得电机转动时中空转轴3转动的速率低于碾压轴4转动的速率;中空转轴3底端密封且和锅体6中心位置转动连接,碾压轴4和中空转轴的底端抵靠;
中空转轴3上铰链连接有两片用于自动翻炒茶叶的翻炒片7,翻炒片7一端和中空转轴3固定连接,翻炒片7另一端和锅体6边缘滑动连接;翻炒片7一面为沿着中空转轴3顺时针转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翻转片内皆开设有中空室,中空室皆和中空转轴3内部连通,翻转片的中空室底壁皆从左往右向下倾斜设置,且中空转轴3左侧翻转片斜面上设置有和中空室连通的网孔,翻转片底部和锅体6的锅底接触(如图2所示);中空转轴3外相对设置有两块平行的电容极板5,电容极板5上串联连接有电源和LA25-NP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上连接有微控制器;安装架2上安装有报警装置(可以选用报警指示灯,也可选用蜂鸣器,本实施例中选用蜂鸣器),报警装置和微控制器电连接;锅体6底部的加热台1内可通过明火对锅体6进行加热来实现茶叶的翻炒,也可通过电加热器对锅体6进行加热,若使用电加热器对锅体6进行加热,可将电加热器和微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器开始和停止工作;另外,电机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微控制器控制电机开始和停止工作,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可选用AT89C51系列单片机;
其外,锅体6和翻炒片7采用不同的材质,使得锅体6和翻炒片7摩擦时能够产生电荷,比如锅体6采用不锈钢材质,而翻炒片7采用铁材质。
具体实施时,将需要进行炒制的茶叶放置到锅体6内,然后微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器开始加热,然后微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转动使得碾压轴4和中空转轴3顺时针转动,由于减速机构的存在,使得中空转轴3转动速度低于碾压轴4转动速度;中空转轴3转动使得中空转轴3上固定连接的电容极片以及铰链连接的翻炒片7转动,翻炒片7转动过程中翻炒片7的斜面和锅体6内的茶叶接触,使得锅体6内的茶叶随翻转片移动而被翻转;当翻转片斜面和锅体6内的茶叶接触,茶叶被翻炒产生的碎片将从翻转片斜面上的网孔内进入到中空室内,由于中空室底壁从左往右倾斜设置,所以进入到中空室内的茶叶碎片将进入到中空转轴3内,进入中空转轴3内的茶叶碎片将被抵靠中空转轴3底部的碾压轴4碾压成粉末;
另外,在茶叶翻炒过程中,茶叶叶片表面的茸毛将随翻炒而脱落,且茶叶中含有的水分将随着加热而蒸发,茶叶叶片上被翻炒落的茸毛将随着水汽蒸发的热气携带着向上运动,而由于翻炒片7在对茶叶进行翻炒时将和锅体6侧壁摩擦生电,使得随热气向上运动的茸毛上带上电荷,若茸毛上带上的电荷为正电荷,茸毛靠近电容极板5时,连接在电源负极上的电容极板5携带的负电荷将和茸毛上存在的电荷进行中和,这时,电容极板5间连接的电源将对电容极板5被中和的电荷进行补偿,电容极板5和电源之间便有电流流过,电流传感器将检测到电流量并发送相应的电信号给微控制器,当茶叶叶片表面的茸毛完全脱落,代表茶叶基本炒制完成,这时,便不会有点电荷的茸毛和电容极板5上的电荷中和,电流传感器将检测不到电流,然后电流传感器将发送相应的电信号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同时,微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器停止加热,然后微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声,提醒工作人员炒茶完成;等炒制好的茶叶凉了以后,便可以将茶叶放置到收纳箱8内进行存放,由于翻炒片7中空室底壁皆从左往右倾斜设置,使得中空转轴3内被碾压轴4碾碎的粉末能进入到中空转轴3右侧的翻炒片7内,然后将铰链连接的翻炒片7取下倒出里面的茶叶粉末,可用于制成茶粉。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中空转轴3和锅体6中心位置抵靠,中空转轴3中部和锅体6右侧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两端分别和中空转轴3以及锅体6铰接,安装架2为可伸缩的安装架2;具体可将安装架2被分为上安装架2和下安装架2,在下安装架2上固定安装气缸,然后将上安装架2和气缸活塞固定连接,在气缸上设置充气口和放气阀,在充气口上连接一个充气泵,将充气泵和放气阀皆和微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气缸充气或放气,充气泵可选用型号为czk3603的充气泵。
具体实施时,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当茶叶炒制好了以后,无需等待茶叶冷却,可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对气缸进行充气(放气阀关闭),使得和锅体6抵靠的中空转轴3向上运动,中空转轴3向上运动带动翻炒片7以及连杆向上运动,使得锅体6右侧被抬高,将锅体6内被炒制好的茶叶倒入到收纳箱8内。
另外,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电容极板5可安装在安装架2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