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88917A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88917A CN108488917A CN201810359583.5A CN201810359583A CN108488917A CN 108488917 A CN108488917 A CN 108488917A CN 201810359583 A CN201810359583 A CN 201810359583A CN 108488917 A CN108488917 A CN 1084889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bypass
- handling units
- air
- air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其中,新风机组包括:壳体、热交换芯体以及活动门,壳体内部形成有旁通风道,热交换芯体设置在壳体内且相对于旁通风道独立设置,活动门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打开和盖合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切换。活动门的设置代替了多组风阀结构,减少了机组占用空间,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本发明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除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除霾装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交通枢纽和教育医疗等民用舒适性场合。市场上对新风机组的新、回风旁通、双旁通、内循环、比例混风调节等功能需求日趋强烈。但目前市场上新风机组采用的侧部风阀结构虽能实现旁通或内循环功能等部分功能,但此种结构因为风道小且风道需要经过一个“几”字的通道,存在风阻大,能耗高的问题,同时旁通和内循环需要多组风阀结构实现,考虑到自由转动空间,机组需求空间大,因而目前市场上应用得较少。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能够减少占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旁通风道;
热交换芯体,设置在壳体内且相对于旁通风道独立设置;以及
活动门,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打开和盖合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活动门在运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盖合旁通风道并敞开热交换芯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活动门在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盖合热交换芯体并打开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处于旁通模式。
进一步地,活动门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活动门相对于壳体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条、主动齿轮以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条来驱动活动门相对于壳体滑动。
进一步地,旁通风道为直线型风道。
进一步地,旁通风道包括新风旁通风道和回风旁通风道,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相对的两侧,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活动门为四个并用于对应地打开和盖合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
进一步地,壳体呈四边形,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各侧边上。
进一步地,新风旁通风道与回风旁通风道在壳体内相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打开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
盖合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
进一步地,旁通风道包括新风旁通风道和回风旁通风道,新风机组还具有内循环模式和/或混风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打开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出口和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盖合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和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出口,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内循环模式;和/或
全部打开或按混风比例部分地打开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以及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盖合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出口,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混风模式。
进一步地,新风机组为至少两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一组新风机组工作于新风旁通模式,另一组新风机组工作于排风旁通模式,以实现双旁通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上述的新风机组构成的单元。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组新风机组并排设置,相邻的两组新风机组的旁通风道相邻或者相邻的两组新风机组的热交换芯体相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风除霾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新风机组,或上述的集成装置。
由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新风机组通过在壳体内部形成旁通风道并将热交换芯体设计成相对于旁通风道独立设置的形式,且在壳体上设置可运动的活动门,通过活动门打开和盖合旁通风道,实现了新风机组在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的切换,活动门的设置代替了多组风阀结构,减少了机组占用空间,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本发明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方便快捷。本发明提供的集成装置和新风除霾装置也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新风机组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机组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风除霾装置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风除霾装置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新风机组;1-1、第一新风机组;1-2、第二新风机组;2、回风风机;3、过滤器;4、新风风机;11、从动齿条;12、主动齿轮;13、驱动电机;14、活动门;14-1、第一活动门;14-2、第二活动门;15、滑槽;16、新风入口;17、回风出口;18、新风出口;19、回风入口;20、热交换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新风机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新风机组1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旁通风道;
热交换芯体20,设置在壳体内且相对于旁通风道独立设置;以及
活动门14,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打开和盖合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切换。
在该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内部形成相对于热交换芯体20独立设置的旁通风道且在壳体上设置可运动的活动门14,通过活动门14打开和盖合旁通风道,实现了新风机组在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的切换,活动门14的设置代替了多组风阀结构,减少了机组占用空间,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在一些改进的实施例中,活动门14在运动至如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盖合旁通风道并敞开热交换芯体20,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活动门14在运动至如图2中剪头所指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盖合热交换芯体20并打开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处于旁通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门14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上,滑动设置的方式相较于将活动门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占用空间,控制方便,而且滑动设置还可以实现旁通风道按混风比例部分地打开,从而实现可比例控制的混风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门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来实现打开和盖合功能。
为了驱动活动门14相对于壳体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1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活动门14相对于壳体运动。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条11、主动齿轮12以及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通过主动齿轮12和从动齿条11来驱动活动门14相对于壳体滑动。当驱动电机13收到反馈信号时启动,带动主动齿轮12旋转并传递到从动齿条11上,从动齿条11如图1所示的垂直纸面向里运动,从而带动活动门14垂直纸面向里运动,即在图2中就是活动门14向左运动,通过形成活动门14的滑动来控制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切换,即,活动门14完全滑到左边即第二位置,旁通风道完全敞开,热交换芯体20的迎风面被活动门14挡住,从而实现盖合热交换芯体20,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活动门14完全滑到右边即第一位置,热交换芯体20的迎风面完全敞开,旁通风道被活动门14挡住,从而实现盖合旁通风道,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
为了降低风道的风阻来降低能耗,在一些实施例中,旁通风道为直线型风道。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旁通风道包括新风旁通风道和回风旁通风道,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相对的两侧,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相对的两侧。活动门14通过打开和盖合新风入口16、新风出口18来实现打开和盖合新风旁通风道,活动门14通过打开和盖合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来实现打开和盖合回风旁通风道。实践证明,本发明新风机组在过渡季节时能耗更低。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呈四边形,新风入口16、新风出口18、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分别设置在壳体的4个侧边上。结构紧凑简单,易于实施。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呈正方形。
为了实现更多工作模式的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门14为四个并用于对应地打开和盖合新风入口16、新风出口18、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活动门14-1用于打开和盖合新风入口16,第二活动门14-2用于打开和盖合回风出口17,第三活动门用于打开和盖合回风入口19,第四活动门用于打开和盖合新风出口18。对应地,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13也为4个,即第一驱动电机A、第二驱动电机B、第三驱动电机C以及第四驱动电机D。在一些具体或改进的实施例中,新风旁通风道与回风旁通风道在壳体内相通。
下面以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来说明本发明新风机组的工作模式如下:
当打开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并盖合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时,新风旁通风道被打开,新风机组工作于新风旁通模式;
当打开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并盖合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时,回风旁通风道被打开,新风机组工作于回风旁通模式;
当打开回风入口19和新风出口18并盖合新风入口16和回风出口17时,新风机组工作于内循环模式;
当打开新风入口16、回风入口19以及新风出口18并盖合回风出口17时,新风机组工作于混风模式;其中,新风入口16、回风入口19以及新风出口18可以根据混风比例部分地被打开,从而实现可比例控制的混风模式。
对于新风机组1为至少两组的实施例,以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例,新风机组1包括第一新风机组1-1和第二新风机组1-2,当第一新风机组1-1工作于新风旁通模式下,即第一新风机组1-1的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被打开,且第二新风机组1-2工作于回风旁通模式下,即第二新风机组1-2的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被打开,从而实现了双旁通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本发明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打开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
盖合旁通风道,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旁通风道包括新风旁通风道和回风旁通风道,新风机组还具有内循环模式和/或混风模式,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打开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出口18和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19,盖合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16和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出口17,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内循环模式;和/或
全部打开或按混风比例部分地打开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以及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19,盖合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出口17,以使新风机组工作于混风模式。
对于新风机组1为至少两组的实施例,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一组新风机组工作于新风旁通模式,另一组新风机组工作于排风旁通模式,以实现双旁通模式。
以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例,新风机组1包括第一新风机组1-1和第二新风机组1-2,当第一新风机组1-1工作于新风旁通模式下,即第一新风机组1-1的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被打开,且第二新风机组1-2工作于回风旁通模式下,即第二新风机组1-2的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被打开,从而实现了双旁通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上述的新风机组构成的单元。由于本发明新风机组能够能够减少占用空间,相应地,本发明集成装置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的两组新风机组并排设置,相邻的两组新风机组的旁通风道相邻或者相邻的两组新风机组的热交换芯体20相邻,两组新风机组布置在机组风道正中部,在旁通模式时,旁通风道流场分布均匀,同时,旁通风道直进直出,风道局部阻力最小,过渡季节时能耗低。若为多组时,热交换芯体和旁通风道交相布置,具备风场均匀、能耗低的特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风除霾装置,如图3所示,新风除霾装置包括回风风机2、过滤器3、新风风机4以及上述的新风机组或上述的集成装置。由于本发明新风机组或集成装置能够减少占用空间,相应地,本发明新风除霾装置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也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的实施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等效替换和变型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旁通风道;
热交换芯体(2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相对于所述旁通风道独立设置;以及
活动门(14),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打开和盖合所述旁通风道,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14)在运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盖合所述旁通风道并敞开所述热交换芯体(20),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所述活动门(14)在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盖合所述热交换芯体(20)并打开所述旁通风道,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处于旁通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14)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门(14)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条(11)、主动齿轮(12)以及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通过所述主动齿轮(12)和所述从动齿条(11)来驱动所述活动门(14)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风道为直线型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风道包括新风旁通风道和回风旁通风道,所述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19)和回风出口(17)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14)为四个并用于对应地打开和盖合所述新风入口(16)、所述新风出口(18)、所述回风入口(19)和所述回风出口(1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四边形,所述新风入口(16)、所述新风出口(18)、所述回风入口(19)和所述回风出口(17)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各侧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旁通风道与所述回风旁通风道在所述壳体内相通。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开所述旁通风道,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旁通模式;
盖合所述旁通风道,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热交换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风道包括新风旁通风道和回风旁通风道,所述新风机组还具有内循环模式和/或混风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打开所述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出口(18)和所述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19),盖合所述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16)和所述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出口(17),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内循环模式;和/或
全部打开或按混风比例部分地打开所述新风旁通风道的新风入口(16)和新风出口(18)以及所述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入口(19),盖合所述回风旁通风道的回风出口(17),以使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混风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为至少两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一组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新风旁通模式,另一组所述新风机组工作于排风旁通模式,以实现双旁通模式。
14.一种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构成的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新风机组并排设置,相邻的两组所述新风机组的旁通风道相邻或者相邻的两组所述新风机组的热交换芯体(20)相邻。
16.一种新风除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组,或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集成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59583.5A CN108488917B (zh) | 2018-04-20 | 2018-04-20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59583.5A CN108488917B (zh) | 2018-04-20 | 2018-04-20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88917A true CN108488917A (zh) | 2018-09-04 |
CN108488917B CN108488917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6331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59583.5A Active CN108488917B (zh) | 2018-04-20 | 2018-04-20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8891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8864A (zh) * | 2020-12-04 | 2021-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的进出风口运动机构及其空调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23247A (ja) * | 2001-04-25 | 2002-11-08 | Kimura Kohki Co Ltd | 天井内熱回収機 |
CN203478450U (zh) * | 2013-09-09 | 2014-03-12 |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
CN204534903U (zh) * | 2015-03-23 | 2015-08-05 |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自控节能除霾新风装置 |
CN105156719A (zh) * | 2015-07-22 | 2015-1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阀及具有该风阀的空调器 |
CN105928126A (zh) * | 2016-06-15 | 2016-09-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器 |
CN205579772U (zh) * | 2016-02-26 | 2016-09-1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系统 |
CN106288125A (zh) * | 2016-10-21 | 2017-01-04 |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全热回收新风净化系统 |
CN207146793U (zh) * | 2017-07-13 | 2018-03-27 | 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 |
CN208296053U (zh) * | 2018-04-20 | 2018-12-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组、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
2018
- 2018-04-20 CN CN201810359583.5A patent/CN1084889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23247A (ja) * | 2001-04-25 | 2002-11-08 | Kimura Kohki Co Ltd | 天井内熱回収機 |
CN203478450U (zh) * | 2013-09-09 | 2014-03-12 |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
CN204534903U (zh) * | 2015-03-23 | 2015-08-05 |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自控节能除霾新风装置 |
CN105156719A (zh) * | 2015-07-22 | 2015-1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阀及具有该风阀的空调器 |
CN205579772U (zh) * | 2016-02-26 | 2016-09-1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系统 |
CN105928126A (zh) * | 2016-06-15 | 2016-09-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器 |
CN106288125A (zh) * | 2016-10-21 | 2017-01-04 |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全热回收新风净化系统 |
CN207146793U (zh) * | 2017-07-13 | 2018-03-27 | 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 |
CN208296053U (zh) * | 2018-04-20 | 2018-12-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组、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8864A (zh) * | 2020-12-04 | 2021-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的进出风口运动机构及其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88917B (zh) | 2023-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5169A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
CN20893630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32592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936412U (zh) | 新风组件和空调器 | |
CN108488917A (zh)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
CN108266800A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819795U (zh) | 一种空气调节用风机 | |
CN208296053U (zh) | 新风机组、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 |
CN107202392A (zh) | 新风机及控制方法 | |
CN20892031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154713U (zh) | 立柜式全热交换除霾新风系统 | |
CN210624834U (zh) | 可调式新风机 | |
CN209459060U (zh) | 穿墙机 | |
CN208687946U (zh)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
CN207815511U (zh) | 一种智能混合风空气净化挂壁式新风机 | |
CN207962896U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442571A (zh) | 穿墙机 | |
CN206176661U (zh) | 一种智能通风温湿调节器 | |
CN21484121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模块 | |
CN205351470U (zh) | 可进新风的双向风机及取暖器 | |
CN207065799U (zh) | 一种净化机风阀以及新风净化机 | |
CN211721510U (zh) | 空气循环合理的孵化机、孵化机组及孵化间 | |
CN208871812U (zh) | 一种送风装置 | |
CN206890740U (zh) | 新风机 | |
CN208124545U (zh) | 一种新风启闭装置及新风过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