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6793U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6793U
CN207146793U CN201720853578.0U CN201720853578U CN207146793U CN 207146793 U CN207146793 U CN 207146793U CN 201720853578 U CN201720853578 U CN 201720853578U CN 207146793 U CN207146793 U CN 207146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heat exchanger
fresh
retur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535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波
向长松
孙博
常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Securit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ecurit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ecurit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ecurit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535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6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6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6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送风口、回风进风口、回风排风口以及热交换芯,热交换芯中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相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回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相连通,第一旁通风道两端分别与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相连通,第二旁通风道的两端分别与回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旁通风道实现新风的输送,或者通过第二旁通风道实现回风的输送,如此可以让新风、回风不经过热交换芯,自然也就消除了热交换芯对空气流通的负面阻力影响,提升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居住建筑执行的是65%的节能标准,那么按照超低能耗的定义方法,在此基础上节能50%,即达到了83%的节能标准,公共建筑执行的是50%的节能标准,按照超低能耗的定义方法,在此基础上节能50%,即达到了75%的节能标准。空气调节装置如新风机、空调等作为公共建筑的乃至居住建筑中的重要建筑设备,在节能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为降低能耗,新风设备上大多设置有热交换芯,热交换芯用于在新风和回风间进行热交换,以此降低对新风进行加热或者降温的耗能,由于热交换芯能够降低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间的温差,因此无论对于降温还是升温,热交换芯都是必要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芯是常态化开启的,但是在部分状况下,如春秋之际,室内侧温度和室外侧温度基本相等或者温差不大,此时热交换芯换热效果不大或者基本无换热效果,但是热交换芯却会增大风阻,导致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送风口、回风进风口、回风排风口以及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中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相连通,还包括第一旁通风道和第二旁通风道,所述第一旁通风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相连通。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旁通风道和第二旁通风道中的一者为另一者的内嵌式风道。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内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为所述回风进风口,所述内循环风道的送风口为新风送风口,所述内循环风道上设置有除尘机构。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内循环风道位于所述热交换芯外设置有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的一侧。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回风进风口包括第一回风进风口和第二回风进风口,所述第一回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风进风口与所述旁通风道相连通。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回风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相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旁通风道在与回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并列相邻布置。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一新风室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一回风室与所述回风排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新风室和第一回风室。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二新风室与所述新风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二回风室与所述回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二新风室和第二回风室。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回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送风口的内侧均设置有空气传感装置。
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旁通风道上设置有过滤机构。
一种空气调节方法,其基于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和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
1021、当所述|T1-T2|≤T0时,启动新风旁通模式:依次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新风送风口将新风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标的空 间,依次通过回风进风口、旁通风道以及回风排风口将所述标的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新风空间;
1022、当所述|T1-T2|>T0时,启动换热工作模式:依次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新风送风口将新风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标的空间,依次通过回风进风口、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回风排风口将所述标的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新风空间;
上述步骤中,T0为预设的温度阈值,T0≤10℃。
上述的空气调节方法,所述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和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的步骤中还包括:
101’、获取所述新风空间的空气污染数值W;
所述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和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的步骤之后包括:
1021、当所述W≤W0,且|T1-T2|≤T0时,启动所述新风旁通模式;
1022、当所述W≤W0,且|T1-T2|>T0时,启动所述换热工作模式;
1023、当所述W≥W0时,启动空气净化模式:断开所述新风空间与所述标的空间的空气输送,其通过上述的内循环风道从所述标的空间吸收空气,并经由所述除尘机构除尘后输回至所述标的空间;
上述步骤中,W0为预设的空气污染阈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旁通风道实现新风的输送,或者通过第二旁通风道实现回风的输送,如此可以让新风、回风不经过热交换芯,自然也就消除了热交换芯对空气流通的负面阻力影响,提升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工作方式下的示意 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另一种工作方式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再一种工作方式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新风进风口;2、新风送风口;3、回风进风口;3.1、第一回风进风口;3.2、第二回风进风口;4、回风排风口;5、热交换芯;6、第一旁通风道;7、内循环风道;8、除尘机构;9、连通阀门;10、空气传感装置;11、第二旁通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新风进风口1、新风送风口2、回风进风口3、回风排风口4以及热交换芯5,所述热交换芯5中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进风口1和新风送风口2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进风口3和回风排风口4相连通,还包括第一旁通风道6和第二旁通风道11,所述第一旁通风道6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进风口1和新风送风口2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风道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进风口3和回风排风口4相连通。
具体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用途之一在于在两个空间之间进行空气交换,如在室内侧和室外侧间进行空气交换,本实施例一个较为常见的工作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在A、B两个空间间进行空气交换,新风进风口1用于从A空间吸收空气,输出至热交换芯5的第一换热通道,再 由第一换热通道输送至新风送风口2,最后由新风送风口2输出至B空间;回风则相反,回风由B空间依次经由回风进风口3、热交换芯5的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回风排风口4进入A空间,新风和回风在热交换芯5内由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间进行换热这也是现有技术中新风机的常见的换热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热交换芯5功能并列的第一旁通风道6和第二旁通风道11,第一旁通风道6用于输送新风,第二旁通风道11用于输送回风,通过第一旁通风道6和第二旁通风道11,本实施例的第二和第三个工作方式如下:
第二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空气调节装置在A、B两个空间间进行空气交换,新风进风口1用于从A空间吸收空气,输出至热交换芯5的第一换热通道,再由第一换热通道输送至新风送风口2,最后由新风送风口2输出至B空间;回风由B空间依次经由回风进风口3、第二旁通风道11、以及回风排风口4进入A空间。
第三工作方式,空气调节装置在A、B两个空间间进行空气交换,新风进风口1用于从A空间吸收空气,输出至第一旁通风道6,再由第一旁通风道6输送至新风送风口2,最后由新风送风口2输出至B空间;回风由B空间依次经由回风进风口3、第二旁通风道11(热交换芯5的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回风排风口4进入A空间,
上述交换中,新风和回风不同时经由热交换芯5,两者中的一者经过第二旁通风道11,此为旁通工作模式,此时,新风和回风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热交换芯5,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经过旁通风道6,从而降低消除热交换芯5的风阻,提升工作效率。在实际应用中,优选智能控制上述功能,如当A、B两个空间的温度相等,或者温差低于设定值,如1度、3度乃至5度等等时使用这一旁通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旁通风道6、第二旁通风道11、热交换芯5以及与之连通的其它风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机构,流量控制机构为阀门或者类似的能够启闭以及进行气体流量调节的机构,如此实现在上述各个工作模式间进行切换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作为可选的,与第一旁通风道6和第二旁通风道11相连通连接的任一管道,回风进风口3、回风排风口4、新风进风口1以及新风送风口2中任一风口,可以是一个,此时一个管道通过三通或者类似结构同时连通第二旁通风道11和热交换芯5,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并列的进风口或排风口分别连接旁通风道6和热交换芯5,如所述回风进风口3包括第一回风进风口3.1和第二回风进风口3.2,所述第一回风进风口3.1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风进风口3.2与所述第一旁通风道6相连通。很显然的,无论一个还是两个,各进风口或排风口间需要设置阀门类流量控制机构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便于在不同工作模式间实现切换,此为现有技术中公知常识和惯用技术手段,本实施例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回风进风口3.1通过进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相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旁通风道6在与回风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并列相邻布置,如回风在水平方向上运行,则进风管道和旁通风道在竖直方向上并列设置,且两者有部分壁板为公用壁板,如此使得第一回风进风口3.1和第二回风进风口3.2、以及旁通风道和进风管道连接较为紧凑,占据空间较小。
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旁通风道和进风管道间设置有连通阀门9,如此两个回风进风口3间可以互相切换,互为备用,提升整个装置的容错率。
本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可以集成于一个壳体内部,如此便于制造和安装。对于大型建筑或者空气调节较为复杂的装置,也可以各管道单独设置,各管道分置于建筑的不同部分等等,相互之间仅端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旁通风道6实现新风的输送,或者通过第二旁通风道11实现回风的输送,如此可以让新风、回风不经过热交换芯5,自然也就消除了热交换芯5对空气流通的负面阻力影响,提升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内循环风道7,内循环风道7的进风口为所述回风进风口3,内循环风道7的送风口为新风送风口2,所述内循环风道上设置有除尘机构,所述内循环风道7上设置有第 二流量调节机构,所述新风送风口2上设置有除尘机构,内循环风道7用于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三个工作方式(空气净化模式)如下:
空气调节装置为B空间提供空气净化作用,回风进风口3由B空间吸入空气,由内循环风道7送入新风送风口2,由新风送风口2再次输入B空间,其中空气在内循环风道7中通过除尘机构进行除尘以实现净化,如此实现对B空间的空气净化。此模式适用于A空间如室外的污染较为严重,如PM2.5浓度高于550PPM,持续从A空间引入新风会快速的降低滤芯的使用寿命且能耗过大,此时仅对A空间进行空气净化即可。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式的前提应该为B空间(如室内侧)的氧气浓度不影响正常呼吸,如当氧气体积占比小于19.5%时,此时由于影响正常呼吸,即使室外PM2.5浓度高于550PPM,也应进行新风旁通模式或者换热工作模式,而不启动空气净化模式,必须引进新风以提升氧气浓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一新风室与所述新风进风口1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一回风室与所述回风排风口4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新风室和第一回风室,此时,新风的通道(第一新风室)和回风的通道(第一回风室)在热交换芯的一侧相邻布置,两者上下布置或者左右布置,如此布置的结构极为紧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二新风室与所述新风送风口2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二回风室与所述回风进风口3相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二新风室和第二回风室,此时,新风的通道(第二新风室)和回风的通道(第二回风室)在热交换芯的另一侧相邻布置,两者上下布置或者左右布置,如此布置的结构极为紧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旁通风道上设置有过滤机构,第一旁通风道用于输入新风,当热交换芯5上过滤机构无法使用是,第一旁通风道可以作为备用起到过滤的作用。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和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
具体的,标的空间为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如室内侧,新风空间为获取新风的空间,如室外侧,通过传感器分别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和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传感器可以分别设置于标的空间和新风空间中以获取对应空间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新风管道中以获取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设置于回风管道中以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
1021、当所述|T1-T2|≤T0时,启动新风旁通模式:依次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1、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新风送风口2将新风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标的空间,依次通过回风进风口3、旁通风道6以及回风排风口4将所述标的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新风空间。
1022、当所述|T1-T2|>T0时,启动换热工作模式:依次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新风送风口将新风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标的空间,依次通过回风进风口、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回风排风口将所述标的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新风空间。
具体的,新风旁通模式依次通过前述空气调节装置的新风进风口1、第一换热通道以及新风送风口2这一气体通道实现新风的输送,回风依次通过回风进风口3、者旁通风道6以及回风排风口4这一通道,T0为预先设置的温度值,如1度、3度乃至5度等等,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时回风不经过热交换芯,从而降低风阻提升工作效率,当标的空间和新风空间间的温差低于该预设的温度阈值T0时,此时,由于上述新风的通道和回风管道间不通过热交换芯5进行换热,自然也就消除了热交换芯对空气流通的负面阻力影响,提升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效率,此为新风旁通模式。而当标的空间和新风空间间的温差高于该预设的温度阈值T0时,回风依次通过回风进风口、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回风排风口将所述标的空间内的气体输送至新风空间,回风和新风通过热交换芯进行换热,此为现有技术中新风机的日常工作模式,即为换热工作模式。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方法,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以及所述 新风空间的空气污染数值W;
具体的,除标的空间的温度值T1、新风空间的温度值T2外,还获取新风空间的空气污染数值W,这里空气污染数值W可以是单个参数,如pm2.5的浓度数值,pm10的浓度数值,二氧化硫的浓度数值,也可以一揽子的综合参数,如不同污染物的多个浓度数值。
1021、当所述W≤W0,且|T1-T2|≤T0时,启动所述新风旁通模式;
1022、当所述W≤W0,且|T1-T2|>T0时,启动所述换热工作模式;
1023、当所述W≥W0时,启动空气净化模式:断开所述新风空间与所述标的空间的空气输送,其通过上述的内循环风道从所述标的空间吸收空气,并经由所述除尘机构除尘后输回至所述标的空间。
具体的,先行判断新风空间的污染程度,污染严重即启动空气净化模式,具体判定方法为:当空气污染数值为一个数值(如PM2.5数值)时,该数值大于W0,W0预设的污染限制值,如PM2.5预设的浓度数值为200μg/m3,W大于等于200μg/m3即判定为污染严重;当空气污染数值为一揽子的多个数值时,每个数值均具有一个对应的预设污染阈值,如包括PM2.5数值和PM10数值,两个数值的预设阈值分别为200μg/m3和300μg/m3,此时判定污染严重的标准为多个数值中的一个超过预设阈值,或者多个同时超过预设阈值,即启动空气净化模式,此时不在标的空间和新风空间间进行空气交换,仅在标的空间内部进行空气净化过滤,即为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第三个工作方式。而当新风空间的污染程度较低时,即空气污染数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再行判断新风空间和标的空间的温度值,进行步骤102中新风旁通模式和换热工作模式的判断和切换。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空气净化模式尚有一前提,即标的空间内氧气的体积占比大于19.5%,低于19.5%会导致人员的呼吸受限,此时即使外部的空气污染严重而超过阈值,也必须开启新风旁通模式或换热工作模式以使高氧气含量的新风进入。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 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新风进风口、新风送风口、回风进风口、回风排风口以及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中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通风道和第二旁通风道,所述第一旁通风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风道和第二旁通风道中的一者为另一者的内嵌式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为所述回风进风口,所述内循环风道的送风口为新风送风口,所述内循环风道上设置有除尘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道位于所述热交换芯外设置有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新风送风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进风口包括第一回风进风口和第二回风进风口,所述第一回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风进风口与所述旁通风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进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相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旁通风道在与回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并列相邻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一新风室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一回风室与所述回风排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新风室和第一回风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二新风室与所述新风送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二回风室与所述回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二新风室和第二回风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进风 口和所述新风送风口的内侧均设置有空气传感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风道上设置有过滤机构。
CN201720853578.0U 2017-07-13 2017-07-13 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207146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53578.0U CN207146793U (zh) 2017-07-13 2017-07-13 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53578.0U CN207146793U (zh) 2017-07-13 2017-07-13 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6793U true CN207146793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53578.0U Active CN207146793U (zh) 2017-07-13 2017-07-13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679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099A (zh) * 2018-04-20 2018-07-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
CN108488917A (zh) * 2018-04-20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CN109340987A (zh) * 2018-10-17 2019-02-15 张静 通风设备
WO2021159932A1 (zh) * 2020-02-12 2021-08-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风道的全热新风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099A (zh) * 2018-04-20 2018-07-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设备
CN108488917A (zh) * 2018-04-20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CN108488917B (zh) * 2018-04-20 2023-08-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集成装置以及新风除霾装置
CN109340987A (zh) * 2018-10-17 2019-02-15 张静 通风设备
WO2021159932A1 (zh) * 2020-02-12 2021-08-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风道的全热新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679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192080A (zh)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CN207146793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9084424A (zh) 一种新风机组及节能运行控制方法
CN102788389B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105042816B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07820A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KR101407888B1 (ko) 배기 열회수기를 부착하고 바이패스 기능을 갖춘 공기조화기
CN206572714U (zh) 一种多路智能室内空气调控装置
CN109451701A (zh)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101153731B (zh) 传热交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81578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及控制方法
CN206803335U (zh) 多功能空调机组
CN205783335U (zh) 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CN105135554A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205014519U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
CN111520857A (zh)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N106052016A (zh) 空调设备、风机盘管及其控制方法
CN214891407U (zh) 油烟空调一体机
CN211476147U (zh) 一种具有冷凝热回收的泳池除湿机
CN109140738A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11011801U (zh) 多功能新风换气机
CN212408969U (zh) 可切换工况的变频全热回收新风机
CN104061638A (zh) 免过滤全年运行空调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CN210801426U (zh) 四风口新风热泵除湿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