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0970A -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 Google Patents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0970A
CN108470970A CN201810100457.8A CN201810100457A CN108470970A CN 108470970 A CN108470970 A CN 108470970A CN 201810100457 A CN201810100457 A CN 201810100457A CN 108470970 A CN108470970 A CN 108470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cavity
platform
cover board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04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0970B (zh
Inventor
戚洪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uxshare R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uxshare R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uxshare R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uxshare R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04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70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0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0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0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0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7Manufacturing 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滤波器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包括工作支架,均设置于工作支架上的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腔体合并模组,盖板组装模组;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用于将腔体密封圈铆压于第一滤波器腔体或第二滤波器腔体上;腔体合并模组用于合并第一滤波器腔体与第二滤波器腔体;盖板组装模组,用于将合并后的滤波器腔体与滤波器盖板组装;输送模组,用于将完成腔体密封圈铆压的第一滤波器腔体或第二滤波器腔体输送至腔体合并模组,并将合并后的滤波器腔体输送至所述盖板组装模组。本发明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组装模式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也在微波、毫米波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滤波器是一种典型的频率选择装置,它能够有效的抑制无用信号,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只有有用信号顺利通过滤波器。
由于滤波器的产品结构特殊性,尤其是在装配过程中谐振频率调试的复杂程度,国内的滤波器生产模式几乎都为传统的人工组装、调试,通过大量人力来完成,然而近年来国家对工人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监管日益严格,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并且劳动力流动率高,员工的技术能力难以保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组装模式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能够实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通过机械工装线装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组装模式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包括
工作支架;
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用于将腔体密封圈铆压于第一滤波器腔体或第二滤波器腔体上,实现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与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之间的密封;
腔体合并模组,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用于合并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与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
盖板组装模组,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用于将合并后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与滤波器盖板组装;
输送模组,用于将完成腔体密封圈铆压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输送至所述腔体合并模组,并将合并后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输送至所述盖板组装模组。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支架上还设置有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用于将盖板密封圈铆压于所述滤波器盖板上,实现所述滤波器盖板与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之间的密封;
且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所述腔体合并模组、所述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及所述盖板组装模组依次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调试平台,所述调试平台位于所述腔体合并模组和所述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之间。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模组包括输送滑轨和输送装置,所述输送滑轨位于所述工作支架上方,且沿所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工序进行方向设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滑动部,其与所述输送滑轨滑动连接;
载物部,其能够承载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
提升部,其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载物部连接,且能够使所述载物部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滑轨。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合并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分别连接有所述滤波器腔体的定位部件、平台翻转驱动部件,以及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驱动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平台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的一侧,所述平台翻转驱动部件和所述移动驱动部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背离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平台背离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的一侧。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器,和能够读取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上的标识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定位部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翻转驱动部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且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平台或所述第二平台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接的第一丝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丝杆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
所述第一平台背离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二平台背离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一基座或所述第二基座连接。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组装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工作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用以卡放合并后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所述第三底板与所述工作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底板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四底板,用以卡放未合并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还包括能够压合位于所述第三底板和所述第四底板上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的密封圈压合装置,所述密封圈压合装置与所述工作支架连接。
作为上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压合装置的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通过设置腔体合并模组和盖板组装模组实现了滤波器腔体及盖板的自动化组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组装模式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腔体合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盖板组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送装置的又一种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01、第一滤波器腔体;02、第二滤波器腔体;
1、工作支架;
2、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1、压板治具;22、第一导向杆;23、第二丝杆;24、限位装置;25、密封圈压合装置;251、压合板;252、第二导向杆;253、固定板;254、压合驱动装置;26、第三底板;27、第四底板;28、第五底板;
3、腔体合并模组;31、第一平台;32、第二平台;33、第一定位装置;34、卡位件;35、第二定位装置;36、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1、第一齿轮;362、第二齿轮;363、连接轴;37、移动驱动部件;38、翻转缓冲器;39、第一基座;310、第二基座;
4、调试平台;
5、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
6、盖板组装模组;61、第一底板;62、第二底板;
7、输送模组;71、输送滑轨;72、输送装置;721、滑动部;7211、滑动滑轮;722、提升部;7221、定滑轮;7222、动滑轮;723、吸盘;724、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用于实现第一滤波器腔体01与第二滤波器腔体02合并,以及将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与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与滤波器盖板进行组装。
如图1所示,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包括工作支架1,在工作支架1上沿工装顺序依次设置有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腔体合并模组3、调试平台4、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和盖板组装模组6,并且,还设置有将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输送至盖板组装模组6的输送模组7。
如图2所示,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设置于工作支架1上,用于将腔体密封圈铆压于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上,实现第一滤波器腔体01与第二滤波器腔体02之间的密封。该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于工作支架1上的第四底板27、第五底板28,以及位于第四底板27和第五底板28之间的第三底板26,第四底板27和第五底板28均固定于工作支架1上,第三底板26与能够驱动第三底板26靠近或远离第四底板27的腔体卡放驱动装置连接。其中,第三底板26和第四底板27用于卡放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具体的,腔体卡放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杆23、与第二丝杆23配合的第二丝杆23螺母、以及驱动第二丝杆23运动的腔体卡放驱动件,第二丝杆23螺母设置于第三底板26上。第二丝杆23的一端与第四底板27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底板28转动连接。并且,第四底板27和第五底板28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杆22,第一导向杆22与第二丝杆23平行,这样可以保证第三底板26沿着预设的方向远离或靠近第四底板27。通过设置第三底板26能够远离或靠近第四底板27,实现第三底板26和第四底板27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从而能够卡放不同尺寸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
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还包括密封圈压合装置25,密封圈压合装置25包括固定架和压合板251,固定架为n形结构,包括固定板253、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板253的两侧连接,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四底板27垂直连接,且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五底板28垂直连接,压合板251与固定架滑动连接。密封圈压合装置25还包括与固定板253连接的压合驱动装置254,压合驱动装置254的伸缩部与压合板251连接,压合板251能靠近放置于第三底板26和第四底板27上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实现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腔体密封圈铆压操作。
另外,密封圈压合装置25还包括四个第二导向杆252,四个第二导向杆252分别设置于压合板251靠近四个角的位置,相应的固定板253上还设置有用于第二导向杆252穿设的四个导向孔,这样可以使压合板251按照预定的方向运动。于其他实施例中,压合板251可以平行且间隔的设置若干个第二导向杆252。
密封圈压合装置25还包括压合压力检测装置,压合压力检测装置与压合板251连接,用于检测压合板251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压合力,从而可以精确的掌握对腔体密封圈铆压状况,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还包括限位装置24,限位装置24设置于密封圈压合装置25靠近腔体合并模组3的一侧,用于对待铆压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进行限位,当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放置于第三底板26和第四底板27上时,限位装置24的限位块升起,防止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移动超出压合板251的操作范围;当腔体密封圈铆压工序完成,限位装置24的限位块下降,不影响滤波器腔体向下一个工位移动。
此外,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还包括第一识别装置和控制器,第一识别装置能够读取待铆压滤波器腔体上设置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二维码;第一识别装置与腔体卡放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识别装置通过识别设置于滤波器腔体上设置的标识,并将读取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寻找并匹配资料库里预先存储的产品资料,发送指令给腔体卡放驱动装置,第三底板26在腔体卡放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自动切换到待铆压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所需要的宽度。并且,压力检测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254也可以与控制器连接,从而实现铆压的自动控制。并且,限位装置24也与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3所示,腔体合并模组3包括设置于工作支架1上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连接有滤波器腔体的定位部件、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以及使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驱动部件37,定位部件连接于第一平台31放置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和第二平台02放置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和移动驱动部件37均设置于第一平台01背离放置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和第二平台02背离放置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
具体地,定位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平台31两侧的第一定位装置33和第二定位装置35,以及设置于第二平台32两侧的第一定位装置33和第二定位装置35。第一定位装置33和第二定位装置35用于夹持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两侧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两侧,一方面可以为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定位,使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在合并时不会错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在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翻转时窜动。并且还可以包括卡位件34,卡位件34设置于第一平台31放置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或第二平台32放置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靠近的一端。这样可以防止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翻转过程中从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滑落的现象发生。
并且,腔体合并模组3还包括第二识别装置,第一定位装置33和第二定位装置35,以及第二识别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二识别装置识别不同型号滤波器腔体,并将识别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寻找匹配资料库里预先存储的产品资料,并发送指令给定位部件,使得定位部件在夹持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对不同型号滤波器腔体进行夹紧定位,实现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夹持的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且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61和第二齿轮362,第一齿轮361与第一驱动部件连接,第二齿轮362的中心孔中穿设有连接轴363,连接轴363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平台31或第二平台32固定连接的连接件。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齿轮362在第一齿轮361的驱动作用下,带动穿设于其中心孔中的连接轴363转动,进而实现连接件带动第一平台31或第二平台32翻转。采用这种结构后,通过将常规的齿轮传动进行特定的机械结构加工设置,以及与相应的机械结构连接,实现了将普通的齿轮传动部件转换为翻转机构,从而实现滤波器腔体合并中必要的翻转步骤,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于其他实施例中,翻转部件可以包括驱动气缸,以及与驱动气缸铰接的滑块,滑块连接于与第一平台31或第二平台32,并直接驱动第一平台31或第二平台32翻转。通过驱动气缸的伸缩部与第一平台31或第二平台32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带动滤波器腔体的翻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另外,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均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角度传感器。通过设置角度传感器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运动位置,从而判断是否应该进入下一步操作。并且第一驱动部件或驱动气缸也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可以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送给其的信号对第一驱动部件或驱动气缸做出相应指令,从而实现第一平台31或第二平台32进行翻转或归位动作。
移动驱动部件37包括伺服马达、与伺服马达连接的第一丝杆,以及与第一丝杆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第一平台31背离放置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基座39,第二平台32背离放置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基座310,丝杆螺母与第一基座39或第二基座310连接。从而使完成翻转后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实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相互靠近,完成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合并操作,同时,还可以实现完成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合并后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远离。并且,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运动位置,从而判断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合并操作是否完成。另外,伺服马达也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可以根据位移传感器传送给其的信号对伺服马达做出相应指令,从而实现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靠近或远离。
腔体合并模组3中还设置有缓冲器,缓冲器包括翻转缓冲器38和归位缓冲器,且均设置于第一平台31背离放置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平台32背离放置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翻转缓冲器38用于对进行翻转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起到缓冲作用,归位缓冲器用于对归位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起到缓冲作用。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还包括调试平台4,调试平台4位于所述腔体合并模组3和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之间。调试平台4附近还设置有用于调试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调试柜,规范调试标准。
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用于将盖板密封圈铆压于滤波器盖板上,实现滤波器盖板与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之间的密封;且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的结构与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盖板合并,如图5所示,盖板组装模组6包括设置于工作支架1上用于卡放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第一底板61和第二底板62,具体的,第一底板61和第二底板62的顶端内侧均开设有用于卡放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卡槽。并且,第二底板62与工作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底板61连接有盖板卡放驱动装置,并且第一底板61能够在盖板卡放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第二底板62。具体地,盖板卡放驱动装置包括第三丝杆,与第三丝杆配合的第三丝杆螺母,以及驱动第三丝杆运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三丝杆螺母设置于第一底板61。并且,第一底板61远离第二底板62的一侧平行设置有第三底板26,丝杆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丝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底板62与设置有第一底板61上的丝杆螺母连接,同时丝杆的另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三底板26的通孔中,使得第三底板26为丝杆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另外,第二底板62和第三底板26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与第三丝杆平行,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底板61沿着预设的方向远离或靠近第二底板62。
盖板组装模组6还包括腔体翻转装置,当完成上盖板/下盖板的安装后,翻转装置可以使得安装完上盖的滤波器进行翻转,使得带安装面朝上,完成下盖板/上盖板的安装。
盖板组装模组6也包括第三识别装置,第三识别装置与盖板卡放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三识别装置通过识别设置于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上设置的标识,并将读取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寻找并匹配资料库里预先存储的产品资料,发送指令给盖板卡放驱动装置,第一底板61在盖板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自动切换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所需要的宽度。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还包括输送模组7,输送模组7能够实现待组装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在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工序之间的传输。具体的,包括输送滑轨71和输送装置72,输送滑轨71为工字型结构的滑轨,且位于工作支架1上方,且沿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工序进行方向设置;输送装置72包括与输送滑轨71滑动连接的滑动部721、载物部、以及连接滑动部721和载物部的提升部722,其中,载物部能够承载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
如图6-7所示,滑动部721通过设置与输送滑轨71连接的滑动滑轮7211,实现输送装置72在输送轨道上沿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往复移动。提升部722包括设置于滑动部721上的定滑轮7221、设置于载物部上的动滑轮7222、以及连接定滑轮7221和动滑轮7222的绳子,其中定滑轮7221连接有提升驱动装置,并在提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实现载物部的提升与下降。载物部包括吸盘723和夹持部724两种类型,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中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通过设置有吸盘723的输送装置72进行输送;腔体合并模组3中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通过设置有夹持部724的输送装置72进行输送。具体的,如图8所示,夹持部724背离设置动滑轮722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伸缩部垂直于提升部722的提升方向,夹持气缸的伸缩部均连接有夹爪,夹爪通过夹持气缸的伸缩可以实现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夹紧与放松,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夹持可靠。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具体工作流程:
1、使用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分别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进行密封圈铆压;
1.1、第一识别装置读取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上设置的标识,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1.2、控制器根据第一识别装置传输的信号,寻找匹配资料库里预先存储的产品资料,发送指令给腔体卡放驱动装置;
1.3、腔体卡放驱动装置根据控制器指令进行运动,使得第三底板26能够进行调整,达到放置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所需的宽度;
1.4、将放置好密封圈的滤波器腔体传输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的工位上,并在其上放置对应的压板治具21;
1.5、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压板治具2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和压板治具21一起进入到密封圈压合装置25的工位,此时限位装置24中的限位块处于升起状态,对滤波器腔体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压板治具2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和压板治具21超出压合工位;
1.6、压合板251在压合驱动装置254的作用下进行铆压压合;
1.7、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压合驱动装置254与压合板251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压合力,压力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1.8、控制器根据压力信号控制压合驱动装置254和压合板251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的压合力,从而精确的掌握对密封圈的压制,以提高成品的合格率;
1.9、密封圈压合装置25完成对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密封圈铆压工序后,控制器控制压合驱动装置254带动压合板251朝远离工作支架1的方向移动;
1.10、限位装置24在控制器的作用下,控制限位装置24中的限位块降低,不影响滤波器腔体向下一个工位移动。
2.使用设置有吸盘723的输送装置72将完成腔体密封圈铆压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吸附输送至腔体合并模组3。
3.使用腔体合并模组3将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进行合并;
3.1、第二识别装置读取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上设置的标识,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3.2、控制器根据第二识别装置传输的信号,寻找匹配资料库里预先存储的产品资料,发送指令给第一定位装置33和第二定位装置35;
3.3、第一定位装置33和第二定位装置35根据控制器指令进行运动,使得定位部件能够进行调整,达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宽度;
3.4、完成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定位操作后,控制器驱动第一驱动部件或驱动气缸驱动相应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进行翻转,使得放置于第一平台31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放置于第二平台32的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相对;
3.5、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进行翻转的过程中,设置于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角度传感器将其获得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判断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是否达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合并角度;
3.6、当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翻转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能够进行合并的角度,控制器向移动驱动部件37发出指令,使得伺服马达驱动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靠近;
3.7、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靠近的过程中,设置于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位移传感器将其获得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判断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是否达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合并的位置,从而控制伺服马达动作;
3.8、当放置于第一平台31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与第二平台32的第二滤波器腔体02完成合并后,夹取机构将完成合并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取走;
3.9、控制器控制移动驱动部件37实现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远离;
3.10、位移传感器将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位移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是否进入到可进行翻转归位位置;
3.11、当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相互远离可进行翻转归位位置时,控制器驱动第一驱动部件或驱动气缸,实现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翻转归位动作;
3.12、角度传感器将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的角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是否完成归位操作。
4、使用设置有夹持部724的输送装置72将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输送至调试平台4;
5、通过借助调试柜实现对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进行调试,达到出厂标准;
6、使用设置有夹持部724的输送装置72将调试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输送至盖板组装模组6;
7、盖板组装模组6中的第一底板61根据需要卡放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宽度进行调整第一底板61和第二底板62之间的距离;
8、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对盖板进行密封圈铆压,操作步骤与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操作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9、将盖板与完成合并后的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第二滤波器腔体02进行组装,当完成上盖板或下盖板的安装后,翻转装置可以使得安装完上盖的滤波器进行翻转,使得待安装面朝上,完成下盖板或上盖板的安装。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工装线包括:
工作支架(1),
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用于将腔体密封圈铆压于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上,实现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与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之间的密封;
腔体合并模组(3),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用于合并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与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
盖板组装模组(6),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用于将合并后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与滤波器盖板组装;
输送模组(7),用于将完成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输送至所述腔体合并模组(3),并将合并后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输送至所述盖板组装模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还设置有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用于将盖板密封圈铆压于所述滤波器盖板上,实现所述滤波器盖板与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之间的密封;
且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所述腔体合并模组(3)、所述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及所述盖板组装模组(6)依次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试平台(4),所述调试平台位于所述腔体合并模组(3)和所述盖板密封圈铆压模组(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组(7)包括输送滑轨(71)和输送装置(72),所述输送滑轨(71)位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方,且沿所述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的工序进行方向设置;所述输送装置(72)包括:
滑动部(721),其与所述输送滑轨(71)滑动连接;
载物部,其能够承载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
提升部(722),其一端与所述滑动部(7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载物部(723)连接,且能够使所述载物部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滑轨(7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合并模组(3)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的第一平台(31)和第二平台(32),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分别连接有所述滤波器腔体的定位部件、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以及使所述第一平台(31)和所述第二平台(3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驱动部件(37),所述定位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31)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平台(02)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所述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和所述移动驱动部件(37)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01)背离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平台(02)背离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能够读取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上的标识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定位部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翻转驱动部件(3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且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61)和第二齿轮(362),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361)连接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齿轮(362)通过连接轴(363)与所述第一平台(31)或所述第二平台(3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部件(37)包括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接的第一丝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丝杆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
所述第一平台(31)背离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基座(39),所述第二平台(02)背离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基座(310),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一基座(39)或所述第二基座(3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装模组(6)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板(61)和第二底板(62),所述第二底板(62)与所述工作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61)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底板(62),用以卡放合并后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底板(26)和第四底板(27),所述第三底板(26)与所述工作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底板(26)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四底板(27),用以卡放未合并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还包括能够压合位于所述第三底板(26)和所述第四底板(27)上的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的密封圈压合装置(25),所述密封圈压合装置(25)与所述工作支架(1)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密封圈铆压模组(2)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滤波器腔体(01)或所述第二滤波器腔体(02)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24),所述限位装置(24)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压合装置(25)的一侧。
CN201810100457.8A 2018-02-01 2018-02-01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Active CN108470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0457.8A CN108470970B (zh) 2018-02-01 2018-02-01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0457.8A CN108470970B (zh) 2018-02-01 2018-02-01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0970A true CN108470970A (zh) 2018-08-31
CN108470970B CN108470970B (zh) 2023-11-07

Family

ID=63266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0457.8A Active CN108470970B (zh) 2018-02-01 2018-02-01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709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3541A (zh) * 2020-04-10 2020-07-28 姜伟 一种射频微波调试按压系统
CN114335969A (zh) * 2021-12-23 2022-04-12 扬州市宜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559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Duby Sean R. Filter plate assembly for filter
US20090002100A1 (en) * 2007-06-26 2009-01-01 Bertelli Juri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multicavity filters
CN201601376U (zh) * 2010-01-19 2010-10-06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电源端子组装测试装置
CN202282434U (zh) * 2011-09-29 2012-06-20 深圳市合泰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带带阻滤波器
CN204615135U (zh) * 2015-05-15 2015-09-02 东莞市奕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usb连接器铁壳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US20160218406A1 (en) * 2013-02-04 2016-07-28 John R. Sanford Coaxial rf dual-polarized waveguide filter and method
CN106410348A (zh) * 2016-10-21 2017-02-15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器
CN206098652U (zh) * 2016-10-08 2017-04-12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组装压合装置
CN208014882U (zh) * 2018-02-01 2018-10-26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559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Duby Sean R. Filter plate assembly for filter
US20090002100A1 (en) * 2007-06-26 2009-01-01 Bertelli Juri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multicavity filters
CN201601376U (zh) * 2010-01-19 2010-10-06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电源端子组装测试装置
CN202282434U (zh) * 2011-09-29 2012-06-20 深圳市合泰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带带阻滤波器
US20160218406A1 (en) * 2013-02-04 2016-07-28 John R. Sanford Coaxial rf dual-polarized waveguide filter and method
CN204615135U (zh) * 2015-05-15 2015-09-02 东莞市奕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usb连接器铁壳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CN206098652U (zh) * 2016-10-08 2017-04-12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组装压合装置
CN106410348A (zh) * 2016-10-21 2017-02-15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器
CN208014882U (zh) * 2018-02-01 2018-10-26 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J. ALLERTON等: "Redundant multi-mode filter for a navigation system", 《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vol. 43, no. 1, pages 371, XP011180939, DOI: 10.1109/TAES.2007.357140 *
XUGUANG YANG等: "Optimal subband filter banks for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46, no. 7, pages 2477, XP011027808 *
卑璐璐等: "多传输零点的宽带带阻滤波器设计", 《 电子元件与材料》, vol. 34, no. 2, pages 54 - 57 *
肖舫等: "一种滤波器除屑设备的研发和技术分析", 《轻工科技》, vol. 32, no. 8, pages 53 - 5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3541A (zh) * 2020-04-10 2020-07-28 姜伟 一种射频微波调试按压系统
CN114335969A (zh) * 2021-12-23 2022-04-12 扬州市宜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0970B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3209A (zh)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电芯入壳设备
CN205681267U (zh) 一种电机端盖压装装置
CN108306044A (zh) 一种电芯抓取手爪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装配机器人
CN107900245A (zh) 冲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CN207217648U (zh) 电芯治具以及转盘机构
CN108470970A (zh)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CN109910232A (zh) 全自动手机外壳装配线
CN109551228A (zh) 一种自动化感应环组装设备
CN107745056A (zh) 冲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CN106425357A (zh) 一种led洗墙灯的打胶装配一体机
CN216442006U (zh) 手机充电器自动组装设备
CN208014882U (zh) 滤波器腔体及盖板辅助工装线
CN207993976U (zh) 一种电芯抓取手爪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装配机器人
CN106945060A (zh) 一种零件搬运机械手控制装置
CN109132524A (zh) 一种扫码装配装置
CN107403936A (zh) 电芯模组翻转机
CN209289632U (zh) 全自动手机外壳装配线
CN208006281U (zh) 滤波器密封圈铆压装置
CN208496243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精确定位装配装置
CN205257410U (zh) 白车身四门两盖包边后的输送装置
CN209175746U (zh) 一种紧凑型四轴机械手
CN204338430U (zh) 一种手机马达振动子装配涂锡膏硬化生产线
CN207618049U (zh) 一种垫板自动装箱装置
CN108161405A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外壳的装配工作站
CN207233867U (zh) 电芯模组翻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5 and auxiliary buildings of Phase II standard plant, No. 99, Xubang Road,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L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58, Jinchang Road, Jinx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KUNSHAN LIXUN RF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