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0840A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0840A
CN108470840A CN201810552680.6A CN201810552680A CN108470840A CN 108470840 A CN108470840 A CN 108470840A CN 201810552680 A CN201810552680 A CN 201810552680A CN 108470840 A CN108470840 A CN 108470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transfer
transfer layer
electron
laye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26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0840B (zh
Inventor
程爽
王湘成
牛晶华
朱晴
张治�
王建云
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26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70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0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0840A/zh
Priority to US16/136,711 priority patent/US1061535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0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0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5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40Interrelati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multiple constituent active layers or sublayers, e.g. HOMO values in adja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其中,有机功能层包括有机发光层,和位于阴极与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包括第一掺杂剂,第一掺杂剂中包含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还包括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传输层位于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有机发光层之间,第二电子传输层中不含第一掺杂剂,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显示装置应运而生,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已经成为时下显示行业的主流产品,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更以轻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宽视角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而成为显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当前显示领域争相研究的热点。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施加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场驱动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而发出光线,在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因空穴迁移率通常会大于电子迁移率,从而会造成空穴和电子的复合中心偏离发光层,而导致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下降,因此,如何在不影响OLED的出光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电子迁移速率,进一步平衡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使得二者的复合中心不发生偏离,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驱动元件;
与所述驱动元件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包括第一掺杂剂,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不含所述第一掺杂剂,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
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且在至少一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0.2eV。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本发明前一方面涉及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在阴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设置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包括第一掺杂剂,第一掺杂剂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因此可提升阴极产生的电子迁移至有机发光层的迁移速率,并且在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有机发光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子传输层,由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不含有第一掺杂剂,因此可有效的阻挡第一掺杂剂扩散至有机发光层中,进而避免了其吸收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保证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进一步的,当向阴极施加负偏压之后,电子克服势垒,向着低能阶迁移直至迁移至有机发光层,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二者之间最低未占据轨道的能级差较小,利于电子载流子的迁移至有机发光层,进而提高了电子的迁移速率;此时,空穴也会克服势垒,向着高能阶迁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且在至少一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0.2eV,从而限制有机发光器件中空穴从发光层向空穴阻挡层移动,以及发光层中激子向空穴传输层的转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电子传输层,但这些电子传输层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电子传输层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电子传输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电子传输层,类似地,第三电子传输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电子传输层。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在详细的介绍本实施例之前,对涉及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脉络进行简单介绍: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包括阵列基板10,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驱动元件(图中未示出),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还包括与驱动元件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器件11,每个有机发光器件11包括阳极12、阴极14和设置在阳极12和阴极14之间的有机功能层13。
可以理解的是,该阳极12与阵列基板10的一侧表面相接触,阴极14位于有机功能层13背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表面。本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10可为柔性基板,相应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可为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低功耗和可弯曲等特效,适用于各种显示设备,尤其适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中。可选的,柔性基板的材质为聚酯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树脂。另外,阵列基板10还可为刚性基板,相应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为刚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事实上,本实施例并不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材质做特别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向阳极12施加正电压。本实施例中的阳极12的材质可为氧化铟锡。具体的,阳极12至少包括反射性膜,反射性膜可位于阳极12背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反射性膜的材料可为银。阳极12还可包括透明导电薄膜,位于反射性膜背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表面,透明导电薄膜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
本实施例中,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可向阴极14施加负电压。为了提升电子载流子从阴极14注入有机功能层13的能力,可将阴极14的材料设置为Ag,Al,Ca,In,Li,Mg等低功函数金属材料或者低功函数复合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电子的注入势垒,提升电子载流子的迁移速率,可在阴极14靠近有机功能层13的一侧设置包含稀土元素或者碱土金属元素。
但是,在加入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元素之后,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元素局部含量较高,使其容易扩散到有机功能层中的有机发光层;并且部分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元素的消光系数较高,会吸收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因此降低了OLED的出光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不在阴极靠近有机功能层侧掺杂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元素,但是这样最初提高OLED显示面板电子迁移速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为了达到既能够提高电子迁移速率,又能够不影响OLED的出光效率的目的,发明人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如图2和3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包括阵列基板10,阵列基板10包括多个驱动元件101,为了示例性的示出驱动元件与有机发光器件的关系,图2中将有机发光器件11设置为60%的透明度,从而可看到其覆盖的驱动元件101。
参见图3,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还包括与驱动元件101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器件11,有机发光器件11包括阳极12和阴极14,以及位于阳极12和阴极14之间的有机功能层13,有机功能层13包括有机发光层131,和位于阴极14与有机发光层131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第一电子传输层132包括第一掺杂剂1321,第一掺杂剂1321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
继续参见图3,有机发光器件11还包括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位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与有机发光层131之间,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不含第一掺杂剂1321,且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并且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有机发光层131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且在至少一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131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0.2eV。
本实施例中,在阴极14和有机发光层131之间设置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第一电子传输层132包括第一掺杂剂1321,第一掺杂剂1321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因此可提升阴极14产生的电子迁移至有机发光层131的迁移速率,并且在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与有机发光层13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由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不含有第一掺杂剂1321,因此可有效的阻挡第一掺杂剂1321扩散至有机发光层131中,进而避免了其吸收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保证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进一步的,当向阴极施加负偏压之后,电子克服势垒,向着低能阶迁移直至迁移至有机发光层,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二者之间最低未占据轨道的能级差较小,利于电子载流子的迁移至有机发光层,进而提高了电子的迁移速率;此时,部分空穴也会克服势垒,向着高能阶迁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有机发光层131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且在至少一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0.2eV,从而限制红光以及绿光从发光层向空穴阻挡层移动。优选的,在红光和绿光体系的有机发光器件中,|HOMO2-HOMO3|>0.2eV,从而限制红光以及绿光空穴从发光层向空穴阻挡层移动,以及减少红光,绿光和蓝光发光层中激子向空穴传输层的转移。
下面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原理示意图,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e从阴极14向有机功能层13注入,空穴h从阳极12向有机功能层13注入。注入的电子e和注入的空穴h在有机发光层131复合后产生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层131中的有机发光分子,有机发光分子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能量,最后能量通过光子的形式释放并发出光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0<|HOMO1-HOMO2|<0.8eV。对于空穴载流子而言,由于二者之间最高占据轨道能级的差较小,同时保证二者具有有效阻挡空穴的相对发光层较深的能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与有机发光层131的主体材料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3之间满足:|LUMO2-LUMO3|<0.8eV。
本实施例中,对于电子载流子而言,由于二者之间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的差较小,利于电子载流子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迁移至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内,同时起到了提高电子载流子的注入效率的作用。
并且,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跨越的能级越高,越容易在界面聚集,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1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与有机发光层131的主体材料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3之间满足上述关系之后,可以理解设置一个中间能级,使得电子容易跃迁且不会在界面聚集,一方面提高了电子的注入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响应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厚度d范围为:2nm<d<60nm。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一方面起到的阻隔第一掺杂剂1321,防止第一掺杂剂1321扩散至有机发光层131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与第一电子传输层之间最高占据轨道能级的差值较小,起到了阻挡空穴载流子迁移的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如图5所示箭头方向),其厚度d不能过小,示例性的不能小于2nm,过小则不容易阻隔第一掺杂剂1321;其厚度d也不能过大,示例性的不能大于60nm,过大则不利于电子载流子的注入,影响电子载流子的迁移速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5,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厚度h大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厚度d。由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包括第一掺杂剂1321,因此,较大厚度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与第一掺杂剂1321的扩散范围相匹配,避免第一掺杂剂1321扩散至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内,从而避免了第一掺杂剂1321对有机发光层131的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第一掺杂剂1321的掺杂体积比范围为:0.5%~7%。第一掺杂剂1321占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体积比越大,则电子载流子的迁移速率越快。但是,又考虑到第一掺杂剂1321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使得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透光率受到影响,因此平衡电子载流子的迁移率以及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透光率,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一掺杂剂1321占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体积比,当第一掺杂剂1321占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掺杂体积比小于0.5%时,会影响电子载流子的迁移率;当第一掺杂剂1321占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掺杂体积比大于7%时,会使得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透光率降低,进而影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的出光量。示例性的,当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第一掺杂剂1321的掺杂体积比范围在0.5%~7%之间时,该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透光率大于6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的电子迁移率Em与空穴迁移率Hm之间满足:Em>Hm·100。也就是说,在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内,电子迁移率远大于空穴迁移率,从而可理解为第二电子传输层133抑制了空穴载流子的迁移,提高了电子载流子从第二电子传输层向着有机发光层131注入的能力。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相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电子传输基质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电子传输基质均可为联吡啶、三嗪环或者锂喹琳等。
当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电子传输基质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电子传输基质相同,一方面电子的注入势垒相同,另一方面可节约成本。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不同。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电子传输基质可为联吡啶、三嗪环或者锂喹琳等,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电子传输基质可为咔唑类材料、噻吩类材料、笏类材料或者螺类材料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电子传输基质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电子传输基质不同,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可理解为空穴阻挡层,这样一方面可提升电子载流子的迁移效率,另一方面抑制空穴载流子的迁移,防止电子载流子和空穴载流子在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积累而发生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有机发光器件11还包括第三电子传输层134,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位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之间,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第一掺杂剂1321的掺杂浓度小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第一掺杂剂1321的掺杂浓度。
本实施例中,从阴极14至有机发光层131的方向上,由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的第一掺杂剂1321的浓度呈现递减的趋势,可有效的防止第一掺杂剂1321对有机发光层131的影响,避免第一掺杂剂1321中的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吸收有机发光层131产生的光子。
另外,由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设置有第一掺杂剂1321,使得电子载流子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注入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的势垒降低,利于电子的跃迁。并且,电子在从阴极14跃迁至有机发光层131的过程中,形成的能级梯度和掺杂梯度,能够使得电子不用跨越高能级,避免电子在界面的堆积,有利于电子的注入,同时提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响应速度。
必然的,由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相对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而言更加靠近有机发光层131,因此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的第一掺杂剂1321的浓度不能够高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的第一掺杂剂1321的浓度。
进一步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6,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靠近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一侧的第一掺杂剂1321的掺杂浓度大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远离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一侧的第一掺杂剂1321的掺杂浓度。换句话说,由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第一掺杂剂1321的浓度相对较大,其会向着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扩散,因此使得第三电子传输层134靠近第一电子传输层132的一侧的浓度相对较高。
进一步的,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电子传输基质材的料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相同;示例性的,第三电子传输层134的电子传输基质可为联吡啶、三嗪环或者锂喹琳等,从而可提高电子载流子的迁移效率和电子载流子的注入效率。
或者,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电子传输基质材的料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相同。示例性的,第三电子传输层134的电子传输基质可为咔唑类材料、噻吩类材料、笏类材料或者螺类材料等,从而可抑制空穴载流子的迁移速率,避免电子载流子和空穴载流子在第三电子传输层中积累复合。
进一步的,在另外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AA’位置处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剖面图,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如图7中箭头所示方向),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厚度d大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的厚度f。在满足有机发光器件11需要满足的膜层厚度之后,由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与有机发光层131接触,也就是说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相对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更加靠近有机发光层,因此当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的厚度d大于第三电子传输层134的厚度f时,可进一步的保证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的第一掺杂剂1321不对有机发光层131造成影响,进而保证出光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掺杂剂1321可包括碱土金属Mg和Ga中的至少一种,或者第一掺杂剂1321可包括稀土金属元素中的镧系金属Yb、Sm和Tm中的至少一种,或者第一掺杂剂1321可包括稀土金属Y、Gd和Lu等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第一掺杂剂1321中包含Mg、Ga、Yb、Sm、Tm、Y、Gd和Lu中的至少一种,因此包含第一掺杂剂1321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32和第三电子传输层134可有效的提升电子载流子的迁移效率和电子载流子的注入率,进而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的出光效果。
进一步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掺杂剂1321可为碱土金属单质或者稀土金属单质。也就是说,掺杂进第一电子传输层132和的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的第一掺杂剂1321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
进一步的,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掺杂剂1321可为金属化合物。也就是说,掺杂进第一电子传输层132和的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的第一掺杂剂1321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存在。示例性的,金属化合物可为金属氧化物,示例性的可为氧化镁或者氧化钙;亦或者金属化合物可为金属卤化物,示例性的可为氟化锂;亦或者金属化合物可为金属络合物,示例性的可为锂喹琳。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掺杂剂1321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32和第三电子传输层134中,其均可以提高电子载流子的迁移速率和降低电子载流子的注入势垒。
本实例中涉及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可具有m种出光颜色,m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整数,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有机发光器件11包括红色发光器件111、绿色发光器件112以及蓝色发光器件113。由于不同的出光颜色对应不同的有机发光层,使得不同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的电子传输基质之间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分别具有如下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8,红色发光器件111的红色发光层1311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0.2eV<|HOMO2-HOMO31|<1eV。
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可理解为空穴阻挡层,空穴阻挡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红色发光器件111的红色发光层1311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1之间满足上述关系之后,有利于红色有机发光分子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能量,最后释放并发出红色光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0.2eV<|HOMO2-HOMO31|<0.3eV,能够起到较好的阻挡空穴迁移和有利于电子迁移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8,绿色发光器件112的绿色发光层1312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2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HOMO2-HOMO32|<1eV。
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可理解为空穴阻挡层,空穴阻挡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红色发光器件111的绿色发光层1312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2之间满足上述关系之后,有利于绿色有机发光分子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能量,最后释放并发出绿色光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8,蓝色发光器件113的蓝色发光层1313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3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HOMO2-HOMO33|<0.95eV。
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133可理解为空穴阻挡层,空穴阻挡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红色发光器件111的蓝色发光层1313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3之间满足上述关系之后,有利于蓝色有机发光分子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能量,最后释放并发出蓝色光线。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9以手机作为示例,但是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并不限制为手机,具体的,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MP4播放器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中,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因此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实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的所有有益效果,即在阴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设置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包括第一掺杂剂,第一掺杂剂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因此可提升阴极产生的电子迁移至有机发光层的迁移速率,并且在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有机发光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子传输层,由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不含有第一掺杂剂,因此可有效的阻挡第一掺杂剂扩散至有机发光层中,进而避免了其吸收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保证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进一步的,当向阴极施加负偏压之后,电子克服势垒,向着低能阶迁移直至迁移至有机发光层,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二者之间最低未占据轨道的能级差较小,利于电子载流子的迁移至有机发光层,进而提高了电子载流子的迁移速率;此时,部分空穴也会克服势垒,向着高能阶迁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且在红光和绿光体系中|HOMO2-HOMO3|>0.2eV,从而限制红光以及绿光空穴从发光层向空穴阻挡层移动,以及减少红光,绿光和蓝光发光层中激子向空穴传输层的转移,因此可起到抑制空穴载流子从阴极向着有机发光层迁移作用,同时,避免了电子载流子未传输至有机发光层就与空穴载流子复合,影响发光效率的情况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驱动元件;
与所述驱动元件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包括第一掺杂剂,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碱土金属元素或者稀土金属元素;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不含所述第一掺杂剂,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1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之间满足:|LUMO1-LUMO2|<0.18eV;
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1eV,且在至少一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之间满足:|HOMO2-HOMO3|>0.2e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1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0<|HOMO1-HOMO2|<0.8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2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3之间满足:|LUMO2-LUMO3|<0.8e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d范围为:2nm<d<6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的掺杂体积比范围为:0.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的电子迁移率Em与空穴迁移率Hm之间满足:Em>Hm·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三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之间,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的掺杂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中靠近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掺杂剂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中远离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掺杂剂的掺杂浓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相同;
或者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材料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电子传输层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Mg、Ga、Yb、Sm、Y、Tm、Gd和Lu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掺杂剂为碱土金属单质或者稀土金属单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掺杂剂为金属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以及蓝色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红色发光器件的红色发光层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1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0.2eV<|HOMO2-HOMO31|<1eV。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色发光器件的绿色发光层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2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0.2eV<|HOMO2-HOMO32|<1eV。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蓝色发光器件的蓝色发光层中主体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33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基质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2之间满足:|HOMO2-HOMO33|<0.95eV。
20.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1810552680.6A 2018-05-31 2018-05-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470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2680.6A CN108470840B (zh) 2018-05-31 2018-05-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136,711 US10615355B2 (en) 2018-05-31 2018-09-20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2680.6A CN108470840B (zh) 2018-05-31 2018-05-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0840A true CN108470840A (zh) 2018-08-31
CN108470840B CN108470840B (zh) 2020-03-17

Family

ID=6326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2680.6A Active CN108470840B (zh) 2018-05-31 2018-05-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5355B2 (zh)
CN (1) CN1084708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6905A (zh) * 2018-09-17 2019-01-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0957426A (zh) * 2018-09-27 2020-04-03 清华大学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应用
CN111430560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1146853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06126A (zh) * 2020-06-02 2021-08-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9119B (zh) * 2020-08-28 2024-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4355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4659A (zh) 2012-08-17 2014-02-1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0318074B2 (en) * 2015-01-30 2019-06-1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Touch-sensing OLED display with tilted emitters
KR102470303B1 (ko) * 2015-10-27 2022-1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755986B1 (ko) * 2016-02-23 2017-07-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6601921A (zh) 2016-12-14 2017-04-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4355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6905A (zh) * 2018-09-17 2019-01-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0957426A (zh) * 2018-09-27 2020-04-03 清华大学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应用
WO2021146853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30560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1196876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430560B (zh) * 2020-03-31 2022-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206126A (zh) * 2020-06-02 2021-08-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44121A1 (zh) * 2020-06-02 2021-12-09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15355B2 (en) 2020-04-07
CN108470840B (zh) 2020-03-17
US20190372042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0840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50614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5655495B (zh)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7522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53803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990578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CN107359268B (zh) 透明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73459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539043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3839968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7799657A (zh) 有机发光元件及具有该具有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8878491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1017627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6601783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856225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US20180183005A1 (en) Thin-film package structure and oled component
CN107275504B (zh)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CN108539034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3007755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767130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9638055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275502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0508679C (zh)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包含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KR20110027484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7195793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相应的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0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