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8659B -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8659B
CN108468659B CN201810495758.5A CN201810495758A CN108468659B CN 108468659 B CN108468659 B CN 108468659B CN 201810495758 A CN201810495758 A CN 201810495758A CN 108468659 B CN108468659 B CN 108468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sub
extending
connecting por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57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8659A (zh
Inventor
谷勇
黄笛
李艳荣
李跃飞
李健锋
潘柏江
赵海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957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8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8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8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8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8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蜗壳包括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第二子蜗壳与第一子蜗壳配合,第二子蜗壳与第一子蜗壳的连接处具有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接合面。根据本发明的蜗壳,有效避免了漏风现象,保证了蜗壳的风量。

Description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蜗壳分型不合理,导致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出模困难,不便于生产物料的组织;同时,在蜗壳的分型面处存在漏风现象,降低了蜗壳的风量;而且,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在分型处不能完全对齐,容易导致蜗壳风道异音,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蜗壳,所述蜗壳有效避免了漏风现象,保证了蜗壳的风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蜗壳的离心风机。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离心风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包括:第一子蜗壳;第二子蜗壳,所述第二子蜗壳与所述第一子蜗壳配合,所述第二子蜗壳与所述第一子蜗壳的连接处具有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接合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蜗壳,通过将蜗壳设置为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从而简化了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的结构,方便了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的加工;通过在第二子蜗壳与第一子蜗壳的连接处设有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接合面,使得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配合后、多个接合面可以对风道空间进行有效密封,提升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了蜗壳在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的连接处的漏风,有效保证了蜗壳的风量,同时降低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第一子蜗壳和第二子蜗壳配合的可靠性,进而提升了蜗壳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接合面包括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所述第一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二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一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彼此接触以构成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偏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表面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平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蜗壳包括周向延伸的第一蜗壳半壳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半壳的周向上的一侧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内部与所述第一蜗壳半壳内部连通,且所述出风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蜗壳半壳的一端限定出出风口,所述第二子蜗壳为沿周向延伸的第二蜗壳半壳,所述第二蜗壳半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半壳相连且在侧面共同限定出至少一个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所述第二接合面位于所述第一子蜗壳和所述第二子蜗壳的连接处的邻近所述出风部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蜗壳的壁厚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x,所述x满足:0mm<x≤b/2,b=min{b1,b2},其中所述b1为所述第一子蜗壳的壁厚,所述b2为所述第二子蜗壳的壁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半壳包括第一围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设在所述第一围板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蜗壳半壳包括第二围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设在所述第二围板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围板的周向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弯折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所述周向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的内壁面、所述第二端板的内壁面相止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二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一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周向另一端,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偏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面扣合,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内壁面相止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具有偏离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扣合凸起,所述第三延伸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四连接部敞开的开口,所述扣合凸起配合在所述开口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子蜗壳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子蜗壳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壁面、所述第二端板的外壁面相止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板邻近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侧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风轮,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蜗壳内;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风轮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风机,通过采用上述的蜗壳,实现了风道空间的有效密封,降低了离心风机的运行异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离心风机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和所述空调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离心风机,降低了空调器的运行异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空调器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为厨房空调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蜗壳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蜗壳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蜗壳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7是图5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蜗壳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蜗壳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蜗壳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300、进口300a、出口300b、
机壳201、中间横梁201a、换热器201b、
离心风机200、风轮101、
蜗壳100、进风口100a、出风口100b、
第一子蜗壳1、第一连接部10a、第一延伸部10b、第三连接部10c、第三延伸部10d、开口10e、
第一蜗壳半壳11、第一围板111、第一端板112、第二端板113、出风部12、
第二子蜗壳2、第二连接部20a、第二延伸部20b、第四连接部20c、扣合凸起20d、限位板20e、
第二围板21、弯折部211、筋板211a、第三端板22、
第一连接件3、第一子连接件31、第二子连接件32、
第二连接件4、第三子连接件41、第四子连接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蜗壳100,包括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第二子蜗壳2与第一子蜗壳1配合,第二子蜗壳2与第一子蜗壳1的连接处具有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接合面。
例如,如图1-图10所示,蜗壳100内限定出风道空间,蜗壳100上形成有与风道空间连通的进风口100a和出风口100b,气流可以从进风口100a流入蜗壳100内、并在风道空间内流动,最终可以通过出风口100b流出。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可以扣合相连以共同限定出上述风道空间,此时在第二子蜗壳2和第一子蜗壳1的连接处形成多个接合面,从而第二子蜗壳2和第一子蜗壳1的连接处可以形成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密封面,使得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后、多个密封面可以对风道空间进行有效密封,避免在风道空间内流动的气流通过多个接合面而流至风道空间外,提升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了蜗壳100在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连接处的漏风,降低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的可靠性,进而提升了蜗壳100的使用可靠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是指远离蜗壳100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蜗壳2和第一子蜗壳1的整个连接处可以均具有多个接合面,或者,第二子蜗壳2和第一子蜗壳1的连接处的一部分具有多个接合面(例如,如图1-图10所示),只需保证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后可以形成多个接合面即可。其中,接合面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接合面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多个接合面中任意两个接合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不等于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蜗壳100,通过将蜗壳100设置为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从而简化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结构,方便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加工;通过在第二子蜗壳2与第一子蜗壳1的连接处设有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接合面,使得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后、多个接合面可以对风道空间进行有效密封,提升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了蜗壳100在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连接处的漏风,有效保证了蜗壳100的风量,同时降低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的可靠性,进而提升了蜗壳100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图10所示,多个接合面包括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第一子蜗壳1的与第二子蜗壳2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一连接部10a,第二子蜗壳2的与第一子蜗壳1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二连接部20a,第一连接部10a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20a的端面彼此接触以构成第一接合面,第一连接部10a的外表面上设有偏离第一连接部10a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0b,第二连接部20a的外表面上设有朝向第一延伸部10b的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0b,第二延伸部20b的端面与第一延伸部10b的外表面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
具体地,如图4-图10所示,第一延伸部10b可以由第一连接部10a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且第一延伸部10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部10a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第二延伸部20b可以由第二连接部20a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且第二延伸部20b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20a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第一连接部10a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20a的端面彼此接触以构成第一接合面,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和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可以形成风道空间的部分壁面,第二延伸部20b延伸至使得第二延伸部20b的端面与第一延伸部10b的外表面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第二接合面位于风道空间的外侧。由此,通过在第一子蜗壳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一延伸部10b、在第二子蜗壳2上设置第二连接部20a和第二延伸部20b,使得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时、第一连接部10a与第二连接部20a接触以构成第一接合面,第一延伸部10b与第二延伸部20b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从而保证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减少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连接处的漏风,降低了蜗壳100的异音,保证了蜗壳100的使用可靠性。其中,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可以为0°~90°(可以不包括0°、包括90°),例如,在图5和图6的示例中,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之间的夹角为45°。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接合面还可以由第一延伸部10b的端面与第二延伸部20b的外表面接触以形成,此时第二延伸部20b可以由第二连接部20a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且第二延伸部20b的延伸方向偏离第二连接部20a的延伸方向,第一延伸部10b可以由第一连接部10a的部分外表面朝向第二延伸部20b的自由端的方向延伸形成,同样保证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保证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接合面可以形成平面密封面、凹凸密封面或榫槽密封面等,第二接合面可以形成平面密封面、凹凸密封面或榫槽密封面等。例如,在图5和图6的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0a的端面和第二连接部20a的端面接触以形成第一接合面,第一接合面形成为平面密封面,第二延伸部20b的端面和第一延伸部10b的侧面接触以形成第二接合面,第二接合面形成为平面密封面,保证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其中第一延伸部10b的端面可以与第二延伸部20b的侧面平齐。又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0a的端面和第二连接部20a的端面接触以形成第一接合面,第一接合面形成为平面密封面,第一延伸部10b的侧面上形成有凹槽,第二延伸部20b的自由端伸入凹槽内以使第二延伸部20b的端面和凹槽的壁面接触以形成第二接合面,第二接合面可以形成为凹凸密封面,进一步提升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其中第一延伸部10b的端面可以与第二延伸部20b的侧面平齐。又例如,在图9的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0a的端面上形成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第一凸起可以由第一连接部10a的部分端面凸出形成,第一凹槽可以由第一连接部10a的其余部分端面凹入形成,第二连接部20a的端面上形成有相邻设置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第二凸起可以由第二连接部20a的部分端面凸出形成,第二凹槽可以由第二连接部20a的其余部分端面凹入形成,第一凸起伸入第二凹槽内以使第一凸起的壁面与第二凹槽接触、第二凸起伸入第一凹槽内以使第二凸起的壁面与第一凹槽接触,从而形成第一接合面,此时第一接合面可以形成为榫槽密封面,而第二接合面形成为凹凸密封面,同样提升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其中第一延伸部10b的端面可以与第二延伸部20b的侧面平齐。又例如,在图10的示例中,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均形成为榫槽密封面,也可以提升风道空间的密封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和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平齐。例如,在图5和图6的示例中,在蜗壳10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和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平齐,使得风道空间的壁面在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二连接部20a的连接处可以平滑过渡,进一步降低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异音,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蜗壳1包括周向延伸的第一蜗壳半壳11和连接在第一蜗壳半壳11的周向上的一侧的出风部12,出风部12内部与第一蜗壳半壳11内部连通,且出风部12的远离第一蜗壳半壳11的一端限定出出风口100b,第二子蜗壳2为沿周向延伸的第二蜗壳100半壳,第二蜗壳100半壳与第一蜗壳半壳11相连且在侧面共同限定出至少一个进风口100a,其中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位于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连接处的邻近出风部12的位置处。
例如,如图1-图10所示,出风部12可以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出风部12的轴向一端与第一蜗壳半壳11的周向一侧相连以使出风部12内部与第一蜗壳半壳11内部连通,出风部12的轴向另一端可以限定出蜗壳100的出风口100b,也就是说,第一子蜗壳1限定出出风口100b,从而方便了生产物料组织,当蜗壳100应用于离心风机200时,离心风机200的风轮101、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可以一起供货、运输等,提高了离心风机200的生产效率;第一蜗壳半壳11与第二蜗壳100半壳可以扣合相连,第一蜗壳半壳11和第二蜗壳100半壳可以在第一蜗壳半壳11轴向上的至少一侧共同限定出进风口100a,从而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00a流入蜗壳100内、并在风道空间内流动,最终可以通过出风口100b流出。其中,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位于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连接处的邻近出风部12的位置处,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可以均形成为沿蜗壳100的轴向延伸,从而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一延伸部10b均可以均形成在出风部12上,且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一延伸部10b可以均沿蜗壳100的轴向延伸,第二连接部20a和第二延伸部20b也可以均沿蜗壳100的轴向延伸,进而在保证蜗壳100风量的前提下、方便了第一连接部10a、第一延伸部10b、第二连接部20a和第二延伸部20b的设置,简化了蜗壳100的结构。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凸出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例如,在图8-图10的示例中,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的上游,也就是说,气流在风道空间内流动时、气流可以先流经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再流经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在蜗壳10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凸出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使得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位于第一连接部10a内壁面的内侧,气流在流经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连接处时、避免了气流与第一连接部10a之间发生撞击,同样进一步降低了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异音,同时由于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与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并未对齐设置,降低了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二连接部20a的配合精度要求,方便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快速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蜗壳100的壁厚方向上、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x,x满足:0mm<x≤b/2,b=min{b1,b2},其中b1为第一子蜗壳1的壁厚,b2为第二子蜗壳2的壁厚,也就是说,在蜗壳100的壁厚方向上、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x不超过第一子蜗壳1的壁厚和第二子蜗壳2的壁厚的较小值的一半,其中,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可以均形成为等壁厚结构。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0a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部20a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x,避免x取值过大导致风道空间的流通面积在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二连接部20a之间发生突变而使得气流产生异音,从而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具体地,第一蜗壳半壳11包括第一围板111、第一端板112和第二端板113,第一端板112和第二端板113设在第一围板111的轴向两端,第二蜗壳100半壳包括第二围板21、第三端板22和第四端板,第三端板22和第四端板设在第二围板21的轴向两端,第二围板21的周向一端朝向出风口100b弯折延伸,第二连接部20a位于第二围板21的周向一端,第二连接部20a与第二延伸部20b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2的内壁面、第二端板113的内壁面相止抵。例如,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围板111可以沿蜗壳100的周向延伸,第一端板112设在第一围板111的轴向一端、第二端板113设在第一围板111的轴向另一端,第一围板111的周向一端、第一端板112的一端、第二端板113的一端分别与出风部12相连,使得第一围板111、第一端板112和第二端板113共同限定出的风道空间的一部分与出风部12内部连通。第二围板21可以沿蜗壳100的轴向延伸,第三端板22设在第二围板21的轴向一端、第四端板设在第二围板21的轴向另一端,第二围板21上形成为弯折部211,弯折部211邻近第二连接部20a设置,以便于第二围板21的上述周向一端与出风部12配合。其中,第二连接部20a和第二延伸部20b均设在第二围板21的上述周向一端,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一延伸部10b可以均设在出风部12的邻近第二围板21的一端,进一步方便了第一连接部10a、第一延伸部10b、第二连接部20a和第二延伸部20b的设置,简化了蜗壳100的结构;第二连接部20a和第二延伸部20b可以均沿蜗壳100的轴向延伸,第二连接部20a的长度与第二延伸部20b的长度可以相等,当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时,第二连接部20a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2的内壁面、第二端板113的内壁面相止抵,第二延伸部20b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2的内壁面、第二端板113的内壁面相止抵,利于实现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轴向定位,同时实现了第一连接部10a和第二连接部20a在轴向两端的密封,进一步保证了蜗壳100的风量。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第一子蜗壳1的与第二子蜗壳2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三连接部10c,第二子蜗壳2的与第一子蜗壳1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四连接部20c,第四连接部20c位于第二围板21的周向另一端,且第三连接部10c的外表面上设有偏离第三连接部10c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0d,第三延伸部10d可以由第三连接部10c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且第三延伸部10d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连接部10c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第四连接部20c的端面与第三连接部10c的端面扣合,第四连接部20c的外壁面与第三延伸部10d的内壁面相止抵,有利于实现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之间的定位,便于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快速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保证蜗壳100风量的前提下、第三延伸部10d的内壁面与第四连接部20c的外壁面之间还可以存在较小的间隙,此时第三延伸部10d的内壁面可以不与第四连接部20c的外壁面相止抵。
可选地,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第四连接部20c上具有偏离第四连接部20c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扣合凸起20d,扣合凸起20d可以由第四连接部20c的部分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且扣合凸起20d的延伸方向与第四连接部20c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第三延伸部10d上形成有朝向第四连接部20c敞开的开口10e,开口10e可以由第三延伸部10d的自由端的端面凹入形成,当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时,扣合凸起20d配合在开口10e内以限制第一子蜗壳1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实现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轴向定位,有利于提升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轴向定位精度,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配合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第二子蜗壳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板20e,当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配合时,两个限位板20e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端板112的外壁面相止抵、两个限位板20e中的另外一个与第二端板113的外壁面相止抵,也就是说,两个限位板20e可以卡设在第一子蜗壳1的轴向两端,进一步提升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的轴向定位精度。
可选地,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限位板20e邻近第二连接部20a设置,此时两个限位板20e可以分别设在第二围板21的轴向两端,每个限位部可以均由第二围板21的部分边缘朝向第一子蜗壳1延伸出,使得限位板20e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图10所示,第二延伸部20b的端面与第一延伸部10b的侧面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其中,第一延伸部10b的侧面可以为第一延伸部10b的邻近第一连接部10a的一侧表面,使得第二连接部20a可以大致位于第一连接部10a的内侧,保证了风道空间的密封性,第二连接部20a可以由第一连接部10a的内侧朝向第一连接部10a运动以与第一连接部10a配合,方便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快速组装。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0b的端面与第二延伸部20b的侧面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其中第二延伸部20b的侧面可以为第二延伸部20b的邻近第二连接部20a的一侧表面,同样可以提升风道空间的密封性。
如图1-图10所示,弯折部211的远离蜗壳100中心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沿蜗壳100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筋板211a,多个筋板211a平行设置,且每个筋板211a穿过第二延伸部20b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0a,从而增强了弯折部211的强度,保证蜗壳100的使用可靠性。
此外,蜗壳100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两个第一连接件3沿蜗壳100的轴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4沿蜗壳100的轴向相对设置,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3定位、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4相连。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包括第一子连接件31和第二子连接件32,第一子连接件31设在第一子蜗壳1上,第一子连接件31上形成有V形槽,第二连接件32设在第二子蜗壳2上,第二子连接件32可以大致形成为圆台状结构,且第二子连接件32的轴向与蜗壳100的轴向平行,当第一子蜗壳1与第二子蜗壳2配合时,第二子连接件32适于配合在上述V形槽内,实现了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之间的轴向和周向定位。第二连接件4包括第三子连接件41和第四子连接件42,第三子连接件41设在第一子蜗壳1上,第三子连接件41的自由端具有卡钩部,第四子连接件42设在第二子蜗壳2上,第四子连接件42上形成有通孔,当第一子蜗壳1与第二子蜗壳2配合时,第三子连接件41自通孔的轴向一端穿设在上述通孔内、且卡钩部钩设在通孔的轴向另一端,确保第一子蜗壳1和第二子蜗壳2之间连接可靠。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200,如图11所示,离心风机200包括蜗壳100、风轮101和电机,蜗壳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风轮101可转动地设在蜗壳100内,电机与风轮101相连以驱动风轮101转动。离心风机200运行,电机驱动风轮101高速转动,由于离心力作用在蜗壳100的进风口100a处产生负压,气流从进风口100a流入蜗壳100内、并在风道空间内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口100b流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风机200,通过采用上述的蜗壳100,实现了风道空间的有效密封,降低了离心风机200的运行异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离心风机200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3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300和空调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离心风机200,离心风机2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200。其中,空调室内机300可以为嵌入式空调室内机300,但不限于此;空调器可以为厨房空调器,但不限于此。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厨房空调器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空调器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空调器,而不限于厨房空调器。
例如,离心风机200可以仅设在空调室内机300和空调室外机中的其中一个内,也就是说,离心风机200设在空调室内机300或者空调室外机内;离心风机200还可以分别设在空调室内机300和空调室外机内。
当空调室内机300内设有离心风机200时,如图12所示,空调室内机300包括机壳201,机壳201上形成有进口300a和出口300b,机壳内201设有中间横梁201a和换热器201b,离心风机200设在机壳201内,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离心风机200可以位于进口300a和换热器201b之间,出风部12安装在中间横梁201a上,第二围板21的部分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平面,以减小蜗壳100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空调室内机300的厚度,且该平面正对进口300a设置,从而当空调室内机300需要维修时,可以将进口300a的格栅等部件拆下,此时第二子蜗壳2位于第一子蜗壳1的下方,方便了第二子蜗壳2的拆卸、安装,从而方便了维修;具体地,离心风机200可以驱动室内空气循环流动,使得从进口300a流入空调室内机300内的空气可以与空调室内机300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从空调室内机300的出口300b流至室内以调节室内温度。当空调室外机内设有离心风机200时,离心风机200同样可以驱动空气循环流动,使得从空调室外机的进口流入空调室外机内的空气可以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从空调室外机的出口流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300”可以做广义理解、而非仅指空调器的安装在室内的部分,同样,“空调室外机”也可以做广义理解、而非仅指空调器的安装在室外的部分。例如,空调器为移动空调器时,移动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300和空调室外机可以均位于室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离心风机200,降低了空调器的运行异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提升了空调器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子蜗壳;
第二子蜗壳,所述第二子蜗壳与所述第一子蜗壳配合,所述第二子蜗壳与所述第一子蜗壳的连接处具有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接合面;
所述第一子蜗壳包括周向延伸的第一蜗壳半壳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半壳的周向上的一侧的出风部,所述第二子蜗壳为沿周向延伸的第二蜗壳半壳,所述出风部为筒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合面包括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
所述第一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二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一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彼此接触以构成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偏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表面接触以构成第二接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内部与所述第一蜗壳半壳内部连通,且所述出风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蜗壳半壳的一端限定出出风口,
所述第二蜗壳半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半壳相连且在侧面共同限定出至少一个进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所述第二接合面位于所述第一子蜗壳和所述第二子蜗壳的连接处的邻近所述出风部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壳的壁厚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x,所述x满足:0mm<x≤b/2,b=min{b1,b2},其中所述b1为所述第一子蜗壳的壁厚,所述b2为所述第二子蜗壳的壁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半壳包括第一围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设在所述第一围板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蜗壳半壳包括第二围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设在所述第二围板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围板的周向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弯折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所述周向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的内壁面、所述第二端板的内壁面相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二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蜗壳的与所述第一子蜗壳相连的连接处具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围板的周向另一端,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偏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面扣合,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内壁面相止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具有偏离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扣合凸起,所述第三延伸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四连接部敞开的开口,所述扣合凸起配合在所述开口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子蜗壳的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蜗壳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壁面、所述第二端板的外壁面相止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邻近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侧面接触。
13.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
风轮,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蜗壳内;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风轮相连。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
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和所述空调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风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厨房空调器。
CN201810495758.5A 2018-05-22 2018-05-22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108468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5758.5A CN108468659B (zh) 2018-05-22 2018-05-22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5758.5A CN108468659B (zh) 2018-05-22 2018-05-22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8659A CN108468659A (zh) 2018-08-31
CN108468659B true CN108468659B (zh) 2024-01-26

Family

ID=6326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5758.5A Active CN108468659B (zh) 2018-05-22 2018-05-22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86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753B (zh) * 2018-10-24 2023-07-18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04846U (zh) * 2013-07-15 2014-01-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
CN205446190U (zh) * 2016-03-28 2016-08-1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蜗壳、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08294841U (zh) * 2018-05-22 2018-12-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7080B (zh) * 2014-08-29 2017-08-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04846U (zh) * 2013-07-15 2014-01-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
CN205446190U (zh) * 2016-03-28 2016-08-1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蜗壳、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08294841U (zh) * 2018-05-22 2018-12-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8659A (zh) 2018-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0768B (zh) 离心风机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8468659B (zh)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111288619A (zh)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KR20140125522A (ko) 터보팬
CN210861619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571807A (zh) 空调器的配管组件及空调器
CN110608527A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3124038A1 (zh) 电机保护结构和出风装置
CN110762640A (zh) 整体式空调
JP617981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7515177U (zh) 一种连接结构、空调壳体及空调
WO2022127362A1 (zh) 立柜式空调器
CN103134134B (zh) 送风装置
JP7097912B2 (ja) 空調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0141227U (zh) 一种进风侧蜗壳、接水盘、蜗壳接水盘组件及空调器
CN210861630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器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112432358A (zh) 消音组件和空调系统
JP3807088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211316362U (zh) 整体式空调
CN110617614A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器
CN211823031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453908U (zh) 新风管和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75307U (zh) 移动空调的进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