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27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8275A
CN108448275A CN201810123004.7A CN201810123004A CN108448275A CN 108448275 A CN108448275 A CN 108448275A CN 201810123004 A CN201810123004 A CN 201810123004A CN 108448275 A CN108448275 A CN 108448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part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nector
hol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30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8275B (zh
Inventor
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30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8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8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64Press fi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第一连接器和压合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一连接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件和第二压合件,所述第一压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盖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压合件扣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压紧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减少材料及人工成本的投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功能类器件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而功能类器件往往需要采用压合件将其压合固定,例如主板上的电连接器通常需要压板压紧。然而,由于压板需要通过额外的压板扣扣合在主板上,从而增加了电子设备的人工及材料成本的投入,导致电子设备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第一连接器和压合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一连接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件和第二压合件,所述第一压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盖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压合件扣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压紧在所述电路板上。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压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盖设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将所述第二压合件扣合于所述第一压合件,以使所述第二压合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压紧在所述电路板上。这样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压合件扣合于所述第一压合件可以实现减少压板扣的使用,从而减少压板扣材料及人工成本的投入。所述第二压合件通过所述第一压合件将压应力(即第一连接器被压紧时对所述第二压合件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传递到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能够稳定地承载所述压应力,由此得以避免因压板扣对电路板产生拉应力而破坏电路板结构(例如电路板上的走线、电路板基材等)的问题,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在A-A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提供的电子设备A-A线截面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的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压合组件在B-B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提供的压合组件在矩形位置的放大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提供的压合组件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压合组件的第一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压合组件的第二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压合件设有第一凹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第一抵持部设有第二凸部,第一压合件设有第二凹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压合组件关于第一尺寸、第二尺寸、第三尺寸、第四尺寸和第五尺寸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第二抵持部设有第三凸部,第一压合件设有第三凹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6中压合组件的接触第一连接器的表面设有缓冲垫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4中压合组件的第三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9中第二压合件上形成条形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申请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电子设备,又称之为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限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机、个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的智能设备。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300、电路板400、第一连接器1和压合组件100。所述电路板400和第一连接器1收容于所述壳体300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设于所述电路板400上。所述压合组件100包括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所述第一压合件10固定于所述壳体300,以盖设在所述电路板400上,所述第二压合件20扣合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1压紧在所述电路板40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200通过第二压合件20扣合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上以减少压板扣的使用,进而减少压板扣材料及人工成本的投入。所述第二压合件20通过所述第一压合件10将压应力传递到所述壳体300上,且由于所述壳体300能够稳定地承载所述压应力,使得可以避免因压板扣对电路板400产生拉应力而破坏电路板400结构的问题,从而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可靠性较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用于将电池电连接至电路板400。所述第二压合件20压合第一连接器1,以保证第一连接器1电连接稳定,进而保证所述电池与电路板400连接稳定。所述第二压合件20还可以用于压合第三连接器3,所述第三连接器3用于将指纹模组连接至电路板400。这样通过第二压合件20压合第三连接器3,以保证第三连接器3电连接稳定,进而保证所述指纹模组与电路板400连接稳定。所述第一压合件10用于将电路板400固定在壳体300内,以保证所述电路板400不会发生晃动。所述第一压合件10还可以用于将第二连接器2固定在电路板400上,所述第二连接器2用于将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 l Ser ia l Bus,简称USB)和电路板400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压合件10压合第二连接器2,以保证第二连接器2电连接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用途不作出具体的限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请查阅图4至图6,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的材料为铝合金。且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都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形成,可以显著地提高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的强度,避免在压合过程中发生断裂。当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形成后,对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包括清洗、去毛刺和去污渍等工艺。这样可以消除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表面形成的污渍及毛刺等,以获得干净的表面,从而实现美化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的表面效果。进一步地,可在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的表面均匀地喷涂一层绝缘层,以使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与电路板400绝缘连接。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油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的材料也可以为不锈钢或者电镀锌钢等材料,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件10包括第一压合部11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部11的第二压合部12。所述第一压合部11和所述第二压合部12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将第二连接器2压紧在所述电路板400上。具体的,在第二压合部12对应的壳体300位置上设有第二连接器2。当第二压合部12压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器2上时,不但能够起到稳定地将第二连接器2固定在壳体300内,而且能够保证第二连接器2稳定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里,所述第二连接器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压合部11对应的壳体300位置,并通过第一压合部11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2也可以位于第一压合部11和第二压合部12之间,通过第一压合部11和第二压合部12共同压合所述第二连接器2,以保证第二连接器2的稳定工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一侧设有缺口,以形成避让空间16。所述缺口的形状近似于矩形。所述第二压合件20位于所述避让空间16内,并与所述第一压合件10扣合。当电路板400装配于所述壳体300上时,所述第一压合件10将所述电路板400盖住,以牢固地固定住电路板400。在所述避让空间16对应的壳体300位置且在所述电路板400上装配上第一连接器1,并将第二压合件20盖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上,以固定住第一连接器1,保证第一连接器1的电连接稳定。当将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与所述第一压合件10扣合时,所述第一连接器1对所述第二压合件20产生压应力可以通过第一压合件10传递到壳体300上,从而保证第二压合件20不易发生断裂。此外,在所述避让空间16对应的壳体300位置还可以设置第三连接器3,所述第三连接器3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间隔设置。将所述第二压合件20同时盖住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第三连接器3,以保证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第三连接器3电连接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件10扣合于壳体300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侧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图未示),所述壳体30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图未示)。当将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一一扣合以将第一压合件10固定于所述壳体300上。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一压合件10可以一体形成,以减小在第一压合件10上制备第一卡扣的工艺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压合件10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器件与壳体300连接,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压合件20包括压合板21和由所述压合板21两端延伸出的第一钩部22和第二钩部23,所述第一钩部22和所述第二钩部23分别钩设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不同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板21为条形板状。所述第一钩部22钩设于所述第一压合部11,所述第二钩部23钩设于所述第二压合部12,以将第二压合件20稳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上。所述第一钩部22和第二钩部23的形状可以朝着远离压合板21的方向折弯延伸和/或朝着靠近压合板21的方向折弯延伸。此外,第一压合件10上也可以设置环形连接部,以用于将第一钩部22和第二钩部23钩分别钩设于环形连接部上。因此,当盖设于第一连接器1上的第二压合件20受到第一连接器1的压应力时,由于第二压合件20钩设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上,使得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上的压应力传递到第一压合件10上。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扣合于壳体300上,使得传递到第一压合件10上的压应力再传递到壳体300上。这样,由于壳体300的强度高,使其足够承载所述压应力,从而保证第二压合件20不容易被所述压应力所折断。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板21包括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所述第一钩部22包括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抵持部2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1由所述压合板21的第一端211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抵持部222由所述第一连接部221朝着所述压合板21的第二端212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合件10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内,以使所述第一抵持部222位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远离所述压合板2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连接部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抵持部2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平行,这可以方便将第二压合件20扣合于第一压合件1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工艺设计以及生产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可能不是严格的互相垂直,平行也不是绝对的平行,比如第一连接部221以及和压合板21之间的夹角接近90°,但不是绝对的90°,但是第一连接部221以及和压合板21之间的夹角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夹角不应该影响本实施例目的的实现。具体的,当第一连接部22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并使所述第一抵持部222位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远离所述压合板21的一侧,使得第一抵持部222与压合板21之间形成一个夹持空间25,所述第一压合件10便部分夹持在所述夹持空间25内,从而有效地将第二压合件20固定在第一压合件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的形状也可以为类矩形,本申请不作出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21的接触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表面设有第一凸部2211,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凸部2211与所述第一凹槽111卡合。具体的,当第一连接部22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时,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周壁相互抵持。所述第一凸部2211的表面为矩形,在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周壁设置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形状与第一凸部2211的形状匹配。当所述第一连接部221抵持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周壁时,所述第一凸部221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221在垂直于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上无法运动,从而避免了第一连接部221从所述第一通孔13内滑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2211的表面也可以为曲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抵持部222的表面设有第二凸部2221。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接触所述第一抵持部222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112。所述第二凸部2221与所述第二凹槽112卡合。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抵持部222位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远离所述压合板21的一侧时,所述第一抵持部222容易沿着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在第一抵持部222形成第二凸部2221,以及在第一压合件10上形成第二凹槽112,使得当第二凸部2221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12时,所述第一抵持部222与所述第一压合件10之间摩擦力显著地增加,从而避免了第一抵持部222与第一压合件10相互脱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凸部2221的表面设置为半圆形,且所述第二凹槽112的形状与第二凸部2221的形状匹配,以保证在安装及拆卸过程中能够简便地将所述第二凸部2221和第二凹槽112实现卡合与分离,进而实现将第一抵持部222与第一压合件10的装配及拆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部2221也可为半椭球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需要保证所述第二凸部2221的表面为弧形,以便于所述第二凸部2221与第二凹槽112的卡合和分离。此外,所述第二凸部2221可以设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上,所述第二凹槽112可以设于第一抵持部222上,所述第二凸部2221与所述第二凹槽112卡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钩部23包括第二连接部231和第二抵持部232。所述第二连接部231由所述压合板21的第二端212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抵持部232由所述第二连接部231背离所述第二端212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合件10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抵持部23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4内,以使所述第二钩部23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合件10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靠近所述避让空间16的一侧设有延伸部15。所述第二通孔14设于所述延伸部15上。所述第二通孔14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连接部2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抵持部2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可以方便将第二抵持部23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4,以使所述第二抵持部232抵持于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上,从而牢固地将第二压合件20固定在第一压合件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14的形状也可以为类矩形,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在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的孔径为第一尺寸D1。所述第一抵持部222在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二尺寸D2。所述第二抵持部232在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三尺寸D3。所述第一尺寸D1大于所述第二尺寸D2和第三尺寸D3。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尺寸D1大于所述第二尺寸D2,可以方便将第二压合件20装配在第一压合件10上,且能够保证第一钩部22的第一抵持部222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3内,并使所述第一抵持部222位于所述第一压合件10的远离所述压合板21一侧。此外,当第一尺寸D1大于所述第三尺寸D3,可以方便将第二压合件20从第一压合件10上拆卸下来,且能够保证第二钩部23的第二抵持部232从所述第二通孔14内滑出。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抵持部232的接触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的设有第三凸部2321,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设有第三凹槽151,所述第三凸部2321与所述第三凹槽151卡合。具体的,当第二抵持部23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4时,所述第二抵持部232与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相互抵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部2321的表面为弧形,且所述第三凹槽151的形状与第三凸部2321的形状匹配。当所述第二抵持部232抵持于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且所述第三凸部2321卡合于所述第三凹槽151内,使得所述第二抵持部232在平行于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无法自由移动,从而避免了第二抵持部232从所述第二通孔14内滑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部2321的表面也可以为曲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外,第三凹槽151可以设于所述第二抵持部232的接触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的表面,第三凸部2321可以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4的内周壁,所述第三凸部2321与所述第三凹槽151卡合。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压合件20还包括加强筋24,所述加强筋24设于所述压合板21侧边。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24为条形板状,且加强筋24与压合板21呈垂直状态。当所述第二压合件20盖设于第一连接器1时,所述第一连接器1对所述第二压合件20产生压应力,所述第二压合件20发生形变。由于在压合板21的侧边设有加强筋,使得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形变变小,从而保证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不易发生断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24的形状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压合组件100还包括缓冲垫40,所述缓冲垫40设于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40为泡棉。当第二压合件20盖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时,所述第一连接器1将对所述第二压合件20产生压应力,所述缓冲垫40能够有效地缓冲所述第一连接器1对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压应力,避免因第一连接器1对所述第二压合件20产生过大的压应力而导致第二压合件20发生断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40的材料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12和图15所示,所述压合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压合件30。所述第三压合件30包括限位部31。所述限位部31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3内,并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周壁相互贴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压合件30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限位部31为所述第三压合件30的靠近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表面形成的凸起。限位部31沿着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的宽度为第四尺寸D4,所述第一连接部221沿着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的宽度为第五尺寸D5。当所述第一连接部221和限位部3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内时,所述第四尺寸D4和第五尺寸D5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尺寸D1。可以理解的是,在工艺设计以及生产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四尺寸D4和第五尺寸D5之和接近等于所述第一尺寸D1,但不等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尺寸关系不应该影响本实施例目的的实现。通过限位部31抵持住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第一连接部221,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21贴合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压合件20将无法沿着所述压合板21的延伸方向自由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压合件3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本申请不作出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合件30还包括固定部32,所述固定部32连接于所述限位部31,且所述固定部32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压合件20和部分所述第一压合件10,以使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与所述第一压合件10相互固定。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固定部32粘接在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上,以避免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与所述第三压合件30相互移动,从而增加第二压合件与第三压合件的连接牢固度。在后续的元器件的装配过程中,当通过壳体300施加压应力于第三压合件30的固定部32时,所述第二压合件20便无法在垂直于压合板的延伸方向上自由移动,且在所述压应力下,所述第二压合件20便将第一连接器1牢固地固定在壳体3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32也可以通过卡扣扣合在第二压合件20的表面上,本申请不作出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组件100还包括缓冲层(图未示),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靠近所述第三压合件30的表面上,所述第三压合件30固定于所述缓冲层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聚酰亚胺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对壳体300内的电路板400和电连接器封盖过程中,由于壳体300对所述第三压合件30产生压应力,使得所述压应力容易压断所述第二压合件20。这时通过所述缓冲层可以有效地减缓所述第二压合件20上的压应力,避免所述第二压合件20发生断裂。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二压合件20表面上设有条形孔211,所述条形孔211沿着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条形孔211的数量及大小需在保证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强度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对壳体300内的电路板400和电连接器封盖过程中,由于壳体300对所述第三压合件30产生压应力,所述压应力便驱使所述第三压合件30压合所述第二压合件20,使得第二压合件20容易发生弯折。这样通过在第二压合件20上设置条形孔211可以在第二压合件20发生弯折时减缓压应力过于集中,从而减小第二压合件20表面受到的压应力,避免在第二压合件20发生断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两端设有环形通孔(图未示),所述第一压合件10对应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表面设有凸起(图未示),所述环形通孔可以与所述凸起实现卡合。具体的,为了保证凸起能够抵抗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压应力,所述凸起的宽度可以采用与所述第二压合件20的宽度一致,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通过第一压合件10上的凸起与第二压合件20上的环形通孔卡合,可以达到有效且简便地将所述第一压合件10和第二压合件20卡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200一方面通过第二压合件20扣合于第一压合件10可以实现减少压板扣的使用,从而减少压板扣材料及人工成本的投入,也可以避免设于电路板400上的压板扣由于对电路板400产生拉应力而破坏电路板400的电连接。此外,通过在第二压合件20的两端形成第一钩部22和第二钩部23,并进一步分别在第一钩部22和第二钩部23形成第一凸部2211和第二凸部2221,以进一步增加第二压合件20紧密的固定在第一压合件10上。再通过第三压合件30的限位部31将第二压合件20的第一连接部221紧密地限制在第一通孔13中,以及利用固定部32将第二压合件20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压合件10上。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第一连接器和压合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一连接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件和第二压合件,所述第一压合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盖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压合件扣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压紧在所述电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件包括压合板和由所述压合板两端延伸出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分别钩设于所述第一压合件的不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钩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由所述压合板的所述第一端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抵持部由所述第一连接部朝着所述第二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合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压合件的远离所述压合板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接触所述第一压合件的表面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卡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表面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压合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槽卡合。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部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压合板的所述第二端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抵持部由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压合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钩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合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压合板的延伸方向上的孔径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抵持部在所述压合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抵持部在所述压合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三压合件,所述第三压合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相互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合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且所述固定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压合件和部分所述第一压合件,以使所述第二压合件与所述第一压合件相互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第二压合件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件表面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着所述第二压合件的延伸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件的两端设有环形通孔,所述第一压合件对应所述第二压合件的表面设有凸起,所述环形通孔可以与所述凸起实现卡合。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件包括第一压合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部的第二压合部,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将第二连接器压紧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钩部钩设于所述第一压合部,所述第二钩部钩设于所述第二压合部。
CN201810123004.7A 2018-02-07 2018-02-0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448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3004.7A CN108448275B (zh) 2018-02-07 2018-02-0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3004.7A CN108448275B (zh) 2018-02-07 2018-02-0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275A true CN108448275A (zh) 2018-08-24
CN108448275B CN108448275B (zh) 2020-01-14

Family

ID=6319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3004.7A Active CN108448275B (zh) 2018-02-07 2018-02-0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82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9058A (zh) * 2018-03-08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的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0277702A (zh) * 2019-07-11 2019-09-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06460A (zh) * 2019-11-27 2020-05-0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178A (zh) * 2016-08-22 2017-01-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06385472A (zh) * 2016-09-07 2017-0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6410453A (zh) * 2016-11-01 2017-0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6602367A (zh) * 2016-12-14 2017-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btb连接器于移动终端的固定件及移动终端
US20170172005A1 (en) * 2015-12-10 2017-06-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2005A1 (en) * 2015-12-10 2017-06-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6329178A (zh) * 2016-08-22 2017-01-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06385472A (zh) * 2016-09-07 2017-02-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6410453A (zh) * 2016-11-01 2017-02-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6602367A (zh) * 2016-12-14 2017-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btb连接器于移动终端的固定件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9058A (zh) * 2018-03-08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的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8429058B (zh) * 2018-03-08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的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0277702A (zh) * 2019-07-11 2019-09-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06460A (zh) * 2019-11-27 2020-05-0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275B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09133U (zh) 一种btb连接器的锁紧装置
CN108448275A (zh) 电子设备
US8408921B2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having same
EP325596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113471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5990719B (zh) 按键连接器模块与电子装置
EP3293952B1 (en) Fingerprint modul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206353647U (zh) 一种btb连接器的压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8321568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205755183U (zh) 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
CN108307585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211959184U (zh) 一种压电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093521U (zh) 扬声器箱
CN213366841U (zh) 电路板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6136440U (zh) 电子设备及其柔性电路板
CN217160122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232498B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7506074B (zh) 触摸显示屏及触控终端
CN208285537U (zh) 发声装置
CN205921827U (zh) 一种连接组件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889357A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1556756U (zh) 导电端子
CN216357734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952414B (zh) 电子设备
CN207853093U (zh) 一种连接器模组及相应的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