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5721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45721A CN108445721A CN201810150422.5A CN201810150422A CN108445721A CN 108445721 A CN108445721 A CN 108445721A CN 201810150422 A CN201810150422 A CN 201810150422A CN 108445721 A CN108445721 A CN 108445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image forming
- image data
- valu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halftone scre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9—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production of an electrostatic intermediate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2—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对带电的感光构件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小于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上夹在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网屏处理来生成网屏图像数据,并且,针对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的像素中的各个,输出网屏图像数据的调整后的浓度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正包括细线的图像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打印目标的图像数据包括诸如细线和小点字符的小图像对象(以下简称为对象)。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打印引擎的特性,这样的小对象有时难以被用户视觉辨识。因此,存在用于校正对象的图像数据以使用户容易看见该对象的技术。日本特开2016-167777号公报描述了如下技术:识别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细线,并通过校正与识别出的白色细线相邻的像素的浓度值来增加识别出的白色细线的宽度。
在基于图像数据中的各个像素的浓度值对感光构件曝光并通过在曝光部分上施加显影剂(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法中,在曝光时,相邻两个像素的曝光直径通常包括彼此交叠的部分。因此,相邻两个像素各自的浓度值影响最终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电位的峰值的位置和幅度。结果,调色剂对感光构件的附着位置和附着量根据相邻两个像素各自的浓度值而变化。因此,仅通过校正与白色细线相邻的像素的浓度值,很难精细地调整白色细线的轮廓部分的位置和浓度。
发明内容
一种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对带电的感光构件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电路,其使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并充当:识别单元,其被构造为,在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小于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上夹在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网屏处理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网屏处理来生成网屏图像数据;以及输出单元,其被构造为接收网屏图像数据并将各个像素的浓度值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其中,输出单元基于所述识别,针对所述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的像素中的各个,输出网屏图像数据的调整后的浓度值。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框图。
图4示出网屏处理。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确定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边缘确定单元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边缘确定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示出3×3像素窗口图像中的目标像素与周边像素之间的关系的示例。
图9A至图9D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像素确定处理。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数据生成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选择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和图13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数据生成单元的处理。
图14A和图14B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数据生成单元使用的校正表的示例。
图1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数据生成单元使用的校正表的示例。
图16A至图16F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的处理。
图17A至图17F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的处理。
图18A至图18F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的处理。
图19A至图19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构件的电位。
图2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数据生成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A至图21F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的处理。
图22A至图22D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构件的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包括本公开的上位概念、中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各种概念。本公开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确定,而不受以下描述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识别图像中的边缘像素和细线边缘像素,并且通过校正边缘像素和围绕细线边缘像素的像素的浓度值来进行锯齿减少处理。尤其是,关于细线边缘像素,参考与距细线边缘像素的距离相对应的校正表来校正周边像素的浓度值,以减少细线中的锯齿并改变细线的宽度。因此,在控制细线的宽度的同时减少了边缘部分的锯齿。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包括构成字符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部分。
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构造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系统由主机计算机1和图像形成装置2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并且包括控制器21和打印引擎22。
主机计算机1是诸如个人计算机(PC)和工作站(WS)的通用计算机。在主机计算机1上由诸如打印机驱动器(未示出)的软件应用生成的图像和文档,作为页面描述语言(PDL)数据经由诸如局域网(LAN)的网络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控制器21接收发送的PDL数据。
连接到打印引擎22的控制器21从主机计算机1接收PDL数据,将PDL数据转换成打印引擎22可以处理的打印数据,并将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引擎22。
打印引擎22基于从控制器21输出的打印数据打印图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引擎22是下面描述的电子照相方法型打印引擎。
接下来,详细描述控制器21。控制器21包括主机接口(I/F)单元101、中央处理单元(CPU)1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只读存储器(ROM)104、图像处理单元105、引擎I/F单元106和内部总线107。
主机I/F单元101是用于接收从主机计算机1发送的PDL数据的接口。主机I/F单元101由例如以太网(注册商标)、串行接口或并行接口构成。
CPU 102使用存储在RAM 103和ROM 104中的程序和数据来整体上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并且还执行下述的控制器21的处理。
RAM 103包括CPU 102用于执行各种类型处理的工作区域。
ROM 104存储用于使CPU 102执行下述的各种类型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控制器21的设置数据等。
图像处理单元105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以及使用该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此外,图像处理单元105可以包括执行一个或更多个程序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图像处理单元105响应于来自CPU 102的设置,对由主机I/F单元101接收到的PDL数据进行用于打印的图像处理,并且生成可由打印引擎22处理的打印数据。特别是,图像处理单元105对所接收的PDL数据进行光栅化,以生成每个像素包括多个颜色分量的图像数据。多个颜色分量是诸如红-绿-蓝(RGB)颜色空间的颜色空间中的独立颜色分量。图像数据对于各个像素中的一个颜色分量具有8位(256灰度)值。换句话说,图像数据是包括多值像素的多值位图数据。在上述光栅化中,除了图像数据之外,还针对各个像素生成指示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属性的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指示像素属于哪种类型的对象,并且是指示对象类型(诸如字符、线、图形和图像)的值。图像处理单元105通过使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诸如从RGB颜色空间到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转换和半色调处理等的图像处理,来生成打印数据。下面详细描述图像处理。
引擎I/F单元106是用于将由图像处理单元105生成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打印引擎22的接口。
内部总线107是连接上述各单元的系统总线。
接下来,参照图2详细描述打印引擎22。打印引擎22采用电子照相方法,并且具有如图2所示的构造。更具体地,利用每单位面积的曝光强度被调制的激光束来照射带电的感光构件(感光鼓),由此将显影剂(调色剂)附着到曝光部分,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可见图像)。作为曝光强度的调制方法,有脉冲宽度调制(PWM)等的常规方法。这里的重点在于如下。(1)激光束对于一个像素的曝光强度在像素的中心处是最大的,并且随着距离像素的中心的距离而衰减。(2)激光束对于一个像素的曝光范围(曝光点直径)与相邻像素的曝光范围部分交叠,使得对于特定像素的最终曝光强度取决于对于相邻像素的累积曝光强度。(3)调色剂的附着状况根据最终的曝光强度而变化。例如,当对于一个像素的最终曝光强度在像素的整个范围内强时,包括密集又大的像素的图像被可视化,并且,当对于一个像素的最终曝光强度仅在像素的中心强时,包括密集又小的像素的图像被可视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考虑上述性质来进行图像处理,以便能够打印密集又粗的线和字符。接下来,描述根据打印数据打印图像的处理。
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2、203、204和205在各自的中心处由轴可旋转地支撑,并被驱动而沿箭头方向旋转。各个感光鼓202至205承载由各个处理颜色(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一次静电充电器210、211、212和213,曝光控制单元201以及显影设备206、207、208和209被布置成沿着其旋转方向面对感光鼓202至205的外周表面。一次静电充电器210至213将感光鼓202至205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至负电位(例如,-500V)。随后,曝光控制单元201响应于从控制器21发送的打印数据来调制激光束的曝光强度,并用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曝光)感光鼓202至205。感光鼓表面上的曝光部分的电位降低到例如-100V,并且电位下降的部分在感光鼓上形成为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设备206至209的显影偏压(例如,-300V),将被充电至负电位并存储在各个显影设备206至209中的调色剂施加至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并因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各个感光鼓202至205面对中间转印带214的位置处,调色剂图像从各个感光鼓202至205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4。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进一步从中间转印带214转印到传送到中间转印带214面对转印带215的位置的诸如纸张的片材。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由定影单元216进行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并从排出口217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2的外部。
[图像处理单元]
接下来,详细描述图像处理单元105。图像处理单元105包括如图3所示的颜色转换单元301、边缘确定单元302、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伽马校正单元304、网屏处理单元305和边缘校正单元306。如上所述,图像处理单元105对由主机I/F单元101接收的PDL数据进行光栅化处理,并且生成多值图像数据。这里详细描述对所生成的多值图像数据进行的用于打印的图像处理。
颜色转换单元301对多值图像数据进行从灰度颜色空间或RGB颜色空间到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转换处理。通过颜色转换处理,生成具有多值浓度值(也称为灰度值和信号值)的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图像数据,该多值浓度值对于各个像素中的一个颜色分量具有8位(256灰度)值。CMYK图像数据被存储在颜色转换单元301中的未示出的缓冲器(临时存储器)中。例如,一页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中。
边缘确定单元302获得存储在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的像素数据(目标像素和周边像素),确定目标像素是否是边缘像素,并且将确定信号输出到边缘校正单元306。通过由边缘校正单元306对边缘像素进行边缘校正处理,来进行处理以便减少锯齿。下面参照图5详细描述由边缘确定单元302进行的边缘像素的确定处理(边缘确定处理)。
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获得存储在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的像素数据(目标像素和周边像素),确定目标像素是否是细线边缘像素,并且将确定信号输出到边缘校正单元306。下面参照图6至图9A至图9D详细描述由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进行的细线边缘像素的确定处理(细线边缘确定处理)。
伽玛校正单元304获得存储在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的像素数据,并且对获得的像素数据进行伽马校正。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伽马校正:使用一维查找表来校正像素数据的浓度值,以便在经过下述的网屏处理单元305的网屏处理的图像数据被转印到记录片材时使浓度特性成为期望的特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用线性的一维查找表作为示例。查找表是按原样输出输入的查找表。然而,CPU 102可以响应于打印引擎22的状态的变化来重写一维查找表。将伽马校正之后的像素数据输入到网屏处理单元305。
网屏处理单元305对从伽玛校正单元304输入的像素数据进行网屏处理,并将处理的像素数据输出到边缘校正单元306。
边缘校正单元306根据来自边缘确定单元302和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的确定信号,对从伽马校正单元304输入的像素数据进行边缘校正处理。随后,边缘校正单元306将边缘校正处理之后的像素数据或者从网屏处理单元305输入的像素数据中的任一者作为打印数据输出到引擎I/F单元106。
[网屏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4详细描述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网屏处理单元305进行的网屏处理。
在网屏处理中,每个像素具有8位(256个灰度)的图像数据被转换为可由打印引擎22处理的每个像素具有4位(16个灰度)的图像数据。在该转换中,包括15个阈值矩阵的阈值矩阵组被用于向16个灰度的图像数据的转换。
在各个阈值矩阵中,具有宽度M和高度N的M×N个阈值以矩阵形式布置。在网屏处理中使用的阈值矩阵的数目是根据要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灰度(在L位(L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的情况下,2的L次幂(2L)个灰度)确定的,并且,矩阵的数目是(2L-1)。在网屏处理中,从阈值矩阵的各个表面读取与图像数据中的各个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并且将像素值与表面数目的阈值进行比较。
在到16个灰度的网屏处理的情况下,对于各个阈值矩阵,设置第1级到第15级(级1到级15)。此外,在网屏处理中,将像素值与各个阈值矩阵中的相应阈值进行比较,并且输出包括小于像素值的阈值的矩阵级中的最大值。输出级值对应于网屏处理之后的4位灰度值。因此,图像数据中的各个像素的浓度值被转换成4位值。按图像数据的水平方向的M个像素和垂直方向的N个像素的周期,以瓦片状重复应用阈值矩阵。
网屏处理单元305中使用的阈值矩阵是图4中例示的阈值矩阵。
[边缘确定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5详细描述边缘确定单元302的边缘确定处理。当具有预定尺寸并包括目标像素的参考区域中的像素的信号值(浓度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超过阈值时,边缘确定单元302将目标像素确定为边缘像素。换句话说,边缘确定单元302用作用于至少识别图像数据中的诸如图形(包括彩色背景)和线(包括细线)的对象的边缘的单元。例如,当彩色背景包括轮廓字符时,背景的像素以及与背景和轮廓字符的边界接触的轮廓字符的像素被确定为边缘像素。在对象之间的边界部分(即边缘像素)处产生网屏处理的锯齿,使得校正所确定的边缘像素,由此可以减少锯齿。
图5是示出由边缘确定单元302进行的边缘确定处理的流程图。(由边缘确定单元302根据来自图1所示的CPU 102的指令执行在下面描述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
在步骤S501中,对于由颜色转换单元301生成的图像数据,边缘确定单元302计算参考区域中的以目标像素为中心的三个像素的宽度和三个像素的高度的总共九个像素中的最大像素值(最大值[MAX])。
接下来,在步骤S502中,对于由颜色转换单元301生成的图像数据,边缘确定单元302计算参考区域中的以目标像素为中心的三个像素的宽度和三个像素的高度的总共九个像素中的最小像素值(最小值[MIN])。在步骤S501和S502中计算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被用于计算参考区域的信号值之间的阶差(step)。
在步骤S503中,边缘确定单元302通过从在步骤S501中计算的最大值[MAX]中减去在步骤S502中计算的最小值[MIN]来计算对比度值[CONT]。对比度值被计算为参考区域的信号值之间的差。
在步骤S504中,边缘确定单元302将预先确定的边缘确定值[Sub]与在步骤S503中计算出的对比度值[CONT]进行比较,并确定对比度值[CONT]是否较大。作为确定结果,当对比度值[CONT]大于边缘确定值[Sub]时(步骤S504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505。预先确定的边缘确定值[Sub]是用于确定对象的边缘部分的阈值,并且例如是用于确定是否为字符和线的边缘部分的阈值。
另一方面,当对比度值[CONT]小于或等于边缘确定值[Sub]时(步骤S504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506。
在步骤S505中,边缘确定单元302针对目标像素输出“1”作为边缘确定信号。
在步骤S506中,边缘确定单元302针对目标像素输出“0”作为边缘确定信号。
在这一方面,边缘确定信号是“1”的像素是被确定为边缘像素的像素,并且边缘确定信号是“0”的像素是被确定为不是边缘像素的像素。
在步骤S507中,边缘确定单元302确定是否对包括在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的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当对所有像素的处理没有完成时(步骤S507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501。当对所有像素完成处理时(步骤S507中为“是”),本处理结束。
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确定单元302的边缘确定处理,以通过三乘三像素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来确定是否为边缘部分,但是边缘确定处理不限于上述处理。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关于周边像素的一阶导数来对图像数据中的各个像素进行是否为边缘部分的确定。
[细线边缘确定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9A至图9D详细描述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进行的细线边缘确定处理。
图6是示出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的框图。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由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和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构成。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在颜色转换单元301中的缓冲器中存储的CMYK图像数据中,获得以目标像素为中心的三乘三像素窗口图像作为处理目标。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将获得的三乘三像素窗口图像通过预先确定的阈值二值化。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将浓度值大于或等于二值化阈值的像素转换为黑色像素,并将浓度值小于二值化阈值的像素转换为白色像素。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确定由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处理的三乘三像素窗口图像是否是构成细线的一部分的像素。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将确定结果作为关于目标像素的细线边缘确定信号输出到边缘校正单元306。细线边缘确定信号是“1”的像素是被确定为细线边缘像素的像素,并且细线边缘确定信号是“0”的像素是被确定为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像素。如下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从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一个像素宽度的细线,但是,可以从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预定宽度(例如,三个像素宽度)或更小宽度的细线。换句话说,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用作用于识别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具有预定宽度或更小宽度的区域(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的单元。
图7是示出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进行的细线边缘确定处理的流程图。由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和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根据来自图1所示的CPU 102的指令执行下面描述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图8示出包括要输入到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的目标像素p22和周边像素的三乘三像素窗口。图9A至图9D示出由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进行的细线像素确定处理。
根据图7中的流程图,在以下四种情况下,输出“1”作为针对目标像素的细线边缘确定信号。
(1)目标像素是黑色像素,并且,其右侧和左侧的相邻像素是白色像素(参见图9A)。
(2)目标像素是黑色像素,并且,其上方和下方的相邻像素是白色像素(参见图9B)。简而言之,在这些情况(1)和(2)中,识别CMYK图像数据中的具有大于或等于二值化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例如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夹在具有小于二值化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
(3)目标像素是白色像素,并且,其右侧和左侧的相邻像素是黑色像素(参见图9C)。
(4)目标像素是白色像素,并且,其上方和下方的相邻像素是黑色像素(参见图9D)。简而言之,在这些情况(3)和(4)中,识别CMYK图像数据中的具有小于二值化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例如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夹在具有大于或等于二值化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
在除了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的情况下,输出“0”作为针对目标像素的细线边缘确定信号。
进行上述处理以检测具有一个像素宽度的细线。尤其是,情况(1)和(2)是目标像素被检测为具有一个像素宽度的黑色细线的情况,并且,情况(3)和(4)是目标像素被检测为具有一个像素宽度的白色细线的情况。在这方面,黑色像素是具有“1”的像素值的像素,而白色像素是具有“0”的像素值的像素。
上述处理可以被修改为用于检测具有两个像素宽度或更小宽度的细线的处理以及用于检测具有三个像素宽度或更小宽度的细线的处理。例如,当处理被构造为识别具有两个像素宽度的细线时,除了上述情况(1)之外,还可以在下面的情况下输出“1”作为关于目标像素的细线边缘确定信号。即,情况是这样:目标像素和其左右像素中的任一个是黑色像素,并且,夹着这两个黑色像素的左右相邻像素是白色像素。换句话说,构成具有两个像素宽度的细线的各个像素被识别为细线边缘像素。类似的扩展可以适用于(2)到(4)的情况。在识别具有三个像素宽度的细线的情况下,可以类似地构造处理,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中心像素之外的两个边缘上的两个像素可以被视为构成细线的宽度的三个像素中的细线边缘像素。描述图7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处理。
首先,在步骤S701中,二值化处理单元601对三乘三像素窗口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作为用于进行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的确定处理的预处理。二值化处理单元601例如通过比较预定的阈值和窗口中的各个像素来进行简单的二值化处理。对于预定阈值,当像素浓度值小于阈值时,二值化处理单元601输出0的值,并且,当像素浓度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二值化处理单元601输出1的值。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值化处理是使用固定阈值的简单二值化,但是,二值化处理不限于此。例如,阈值可以是目标像素和周边像素的浓度值之间的差。二值化处理之后的窗口图像中的各个像素被输出到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
接下来,在步骤S702中,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分析二值化处理之后的窗口图像,以确定目标像素是否是细线边缘像素。
接下来,在步骤S703中,当目标像素p22被确定为细线边缘像素时(在步骤S703中为“是”),在步骤S704中,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输出1的值作为细线边缘确定信号。当目标像素p22没有被确定为细线边缘像素时(在步骤S703中为“否”),在步骤S705中,细线像素确定单元602输出0的值作为细线边缘确定信号。
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将两边缘上的相邻像素不具有浓度值的目标像素确定为细线边缘像素,但是,可以通过考虑线形状来进行确定处理。例如,为了区分垂直线,可以确定在三乘三像素(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中是否只有与中心处的目标像素垂直对齐的三个像素(p12,p22,p32)具有1的值。此外,为了区分斜线,可以确定在上述三乘三像素中是否只有与中心处的目标像素倾斜对齐的三个像素(p11,p22,p33)具有1的值。
接下来,在步骤S706中,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确定是否对包括在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的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并且,当对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时(步骤S706中为“是”),细线边缘确定处理结束。当确定没有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时(步骤S706中为“否”),将目标像素改变为未处理的像素,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701。
[边缘校正处理]
作为用于改善由网屏处理产生的锯齿的方法,存在用于向边缘部分添加像素以利用该像素边缘化的方法。该方法对应于下面在步骤S1105中描述的处理。通过将校正数据添加到由边缘确定单元302确定的边缘像素来改善锯齿。校正数据是校正后的浓度值。通常,向边缘部分的一个像素添加校正数据。在这方面,要控制细线的线宽以防止挤压和磨损,但是,利用一个像素的边缘化无法使边缘位置(曝光的峰值)移位。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向细线边缘像素的两个像素添加校正数据,以在减少锯齿的同时控制线宽。参照图13A和图13B详细描述处理。图13A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对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电位1301是由以位置1306为中心的一个像素的数据形成的电位分布。电位1302是显影设备的显影偏压电位Vdc,并且,在显影过程中,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上的、电位被降低为小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区域,并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图13B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对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位置1306和位置1308各自指示各个像素的中心位置。通过基于位置1306的曝光来形成电位1303。通过基于位置1308的曝光来形成电位1304。
另外,通过叠加(组合)电位1303和1304获得通过基于位置1306和1308处的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的曝光而形成的电位1305。从图13B可以看出,相邻像素的曝光范围(曝光点直径)交叠。
在图13A所示的电位1301中,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的中心是位置1306。
在图13B所示的电位1305中,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的中心是从位置1306移位20微米的位置1307。另外,电位1305是通过叠加(组合)电位1303和1304而获得的电位,使得电位1305中的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的中心可以通过调整电位1303和1304而自由地控制。换句话说,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的中心不能被控制在一个像素中,但是,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的中心可以被控制在两个像素中。此外,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的中心位置是细线的线宽。
[边缘校正处理的细节]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5详细描述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图像处理。
图10是示出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框图。边缘校正单元306由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和数据选择单元1002构成。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使用边缘确定信号、细线边缘确定信号以及伽马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网屏处理之前的图像数据)来生成校正数据,并将所生成的校正数据输出到数据选择单元1002。数据选择单元1002输入校正数据及其网屏处理结果,并根据边缘确定信号和细线边缘确定信号选择要输出的数据。更具体地,数据选择单元1002选择是将网屏处理之后的浓度值还是将校正后的浓度值作为像素浓度值输出。换句话说,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用于将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浓度值校正为校正数据的浓度值的处理。
图11是示出由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进行的校正数据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由数据选择单元1002进行的数据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4A是用于生成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的校正数据的校正表的示例。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是在预定方向(例如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与细线边缘像素相邻的像素。校正表包括对应于目标像素的像素值(浓度值)的校正量。校正量也被称为调整后的浓度值或校正后的浓度值。横坐标轴表示查找表的输入,并且输入目标像素的像素值(浓度值)。输入图像是8位图像,因此横坐标轴可以具有从0到255的值(浓度值)。纵坐标轴是查找表的输出,并且指示与目标像素的像素值相对应的校正量。校正数据是可以从打印引擎22输出的4位图像数据,因此纵坐标轴可以具有从0到15的值(浓度值)。
图14B是用于生成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校正数据的校正表的示例。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是在预定方向上与第一像素相邻且与细线边缘像素不同的像素。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用两个像素(即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和第二像素)来实现线宽的控制和锯齿的减少。因此,图14A和图14B中的校正表被设置为使得细线具有任意的线宽。
为了获得锯齿减少效果,通过基于图14A和图14B中的两个像素的曝光而组合的电位(组合电位)的峰值,被设置为充分高于显影偏压(Vdc)。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图14A和图14B的比例来将细线调整到任意的宽度。例如,在针对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的图14A中,对于153的输入值(浓度值)获得4的输出值(浓度值)。另一方面,在针对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图14B中,对于153的输入值获得10的输出值。图14B中的输出值大于图14A中的输出值,因此通过基于这两个像素的曝光所形成的组合电位的峰值的位置比图14A中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更接近图14B中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相反,当图14A中的输出值大于图14B中的输出值时,基于这两个像素而曝光的电位的中心位于更靠近第一像素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当图14B中的输出值大于图14A中的输出值时,峰值到达远离细线边缘像素的位置,因此线宽被设置得比当图14A中的输出值大于图14B中的输出值时的宽。因此,将中间浓度值添加到与细线边缘像素相距一个像素远的像素(与细线边缘像素相邻的第一像素)和与细线边缘像素相距两个像素远的像素(跨越第一像素面对细线边缘像素的第二像素)中的各个。中间浓度值是15的最大值和0的最小值之间的中间浓度值(例如,10和4)。因此,可以在减少细线周围生成的锯齿的同时,以小于一个像素的方式精细地调整细线的宽度。
图15是用于生成边缘像素的校正数据的校正表的示例。图15中的查找表被用于设置最适合的校正量,以便减少在各个浓度区域中的对象的边缘部分处由网屏处理生成的锯齿。边缘像素的校正表被设计为,当输出比当输入值是相同的值时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的校正表和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校正表的输出值大的输出值。
[校正数据生成处理]
由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来自图1所示的CPU 102的指令来执行下面描述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
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边缘确定信号、细线边缘确定信号以及伽马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生成校正数据。详细描述由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进行的校正数据生成处理。
在步骤S1101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从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输入的细线边缘确定信号,来确定细线边缘像素是否存在于目标像素的邻近两个像素中。当确定细线边缘像素存在于目标像素的邻近两个像素中时(步骤S1101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2。当确定在目标像素的邻近两个像素中不存在细线边缘像素时(步骤S1101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5。进行处理以识别用于生成与距细线边缘像素的距离相对应的校正数据的邻近像素。
在步骤S1102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细线边缘像素距目标像素的距离。当细线边缘像素距目标像素的距离是一个像素时(步骤S1102中为“一个像素”),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3。当细线边缘像素距目标像素的距离是两个像素时(步骤S1102中为“两个像素”),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4。进行处理以生成与距细线边缘像素的距离相对应的校正数据。
在步骤S1103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图14A中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的查找表并使用目标像素的伽马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入,来确定校正数据。
在步骤S1104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图14B中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查找表并基于目标像素的伽马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步骤S1101至S1104中的上述处理对应于以下处理:基于具有预定宽度或更小宽度的对象区域被识别,校正与该区域相邻的第一像素和跨越第一像素面对该区域的第二像素的浓度值。关于细线边缘像素周围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如下所述,由数据选择单元1002选择本校正之后的像素数据。
在步骤S1105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目标像素是否是边缘像素。进行处理以生成边缘像素的校正数据。当目标像素是边缘像素时(步骤S1105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6,并且当目标像素不是边缘像素时(步骤S1105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7。
在步骤S1106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边缘像素的浓度来确定校正量,并且通过参考图15中的用于确定边缘像素的校正量的查找表来进行校正处理。
步骤S1105和S1106中的上述处理对应于如下处理:基于对象的边缘被识别,校正作为边缘的像素且不同于与具有预定宽度或更小宽度的上述对象区域相邻的第一像素的像素的浓度值。如图14A、图14B和图15所示,边缘像素的浓度值被校正为比上述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校正后的浓度值大的浓度值。对于不是第一像素的边缘像素,如下所述,由数据选择单元1002选择本校正之后的像素数据。
在步骤S1107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目标像素既不是边缘像素也不是细线边缘的邻近像素,并将校正量设置为零。对于该像素,如下所述,由数据选择单元1002选择网屏处理之后的像素数据。
在步骤S1108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将所确定的校正量输出到数据选择单元1002。
在步骤S1109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是否对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包括的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并且,当确定没有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时(步骤S1109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1。当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对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时(步骤S1109中为“是”),边缘校正处理结束。
[数据选择处理]
由数据选择单元1002根据来自图1所示的CPU 102的指令来执行下面描述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
接下来,详细描述由数据选择单元1002进行的数据选择处理。数据选择单元1002针对边缘像素和细线边缘像素的邻近像素,输出从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输入的校正数据。此外,数据选择单元1002针对除了上述像素之外的像素输出网屏处理结果,由此减少锯齿。
在步骤S1201中,数据选择单元1002参考边缘确定信号和细线边缘确定信号,并且当相关的确定信号是“1”时,确定目标像素是边缘像素或细线边缘像素。当数据选择单元1002确定目标像素是边缘像素时(步骤S1201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2以对边缘像素进行校正。当数据选择单元1002确定目标像素不是边缘像素时(步骤S1201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3。另外,当目标像素位于细线边缘像素的邻近(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或者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时(步骤S1201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2以对细线边缘像素进行校正。当目标像素不在细线边缘像素的邻近时(步骤S1201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3。
在步骤S1202中,数据选择单元1002输出校正数据以减少边缘像素和细线中的锯齿,并控制细线的线宽。换句话说,对于边缘像素、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和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输出调整后的浓度值,而不是网屏处理结果的浓度值。
在步骤S1203中,数据选择单元1002输出网屏处理结果。
在步骤S1204中,数据选择单元1002确定是否对颜色转换单元301的缓冲器中包括的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并且,当确定没有对所有像素进行处理时(步骤S1204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1。当数据选择单元1002确定对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时(步骤S1204中为“是”),边缘校正处理结束。
[边缘校正处理中的图像处理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16A至图16F到图18A至图18F使用如下情况作为示例详细描述边缘校正处理:其中,在由白色细线和图像边缘构成的图像中,在控制白色细线的线宽的同时,白色细线和图像边缘的锯齿被减少。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白色细线对应于构成诸如轮廓字符的白色对象并具有预定宽度或更小宽度的区域。
图16A至图16F详细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详细图像处理。
图17A至图17F详细示出了当不是校正数据而是输入的多值图像的细线在两侧各加粗0.5个像素时由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图像处理。
图18A至图18F示出当白色细线的线宽未被控制时由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详细图像处理。
图16A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伽玛校正单元304输出并输入到边缘校正单元306的图像。图中的数值是像素的浓度值,并且,没有数值的像素具有零的浓度值。图16A中的图像由一个像素的白色细线1601、图像边缘1602和图像边缘1603构成。
图16B示出当根据图5中的边缘确定处理确定边缘像素时的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在以像素1606为中心的三乘三像素的像素组1605中,最大值[MAX]是153。另外,三乘三像素的像素组1605的最小值[MIN]是0。因此,对比度值[CONT]是153。
当边缘确定值[Sub]是64时,对比度值[CONT]大于边缘确定值[Sub]。因此,边缘确定信号是“1”,并且,像素1604是“1”。
图16C示出了当根据图7中的细线边缘确定处理确定细线边缘像素时的细线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在以像素1607为中心的一乘三像素的像素组1608中,当二值化阈值是64时,目标像素1607是“0”。此外,除了目标像素之外的像素是“1”。另外,通过模式匹配将像素1607确定为与图9D中的模式匹配,使得像素1607的细线边缘确定信号为“1”。
图16D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网屏处理单元305输入的网屏处理结果的图像。网屏处理结果是通过将图16A中的各个像素值与相应的阈值进行比较而获得的。
图16E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由边缘校正单元306生成的校正图像。
关于像素1609,相邻像素1607是如图16C所示的细线边缘像素,因此在步骤S1101中,将像素1609确定为处于细线边缘像素的邻近。
像素1610位于距像素1607一个像素的位置,使得在步骤S1102中,确定距离是一个像素,并且应用步骤S1103中的处理。
在步骤S1103中,参考图14A中的校正表。像素1609的浓度是153,因此像素1610的校正数据是4。
图16F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输出结果的图像。
图16F中的像素1611与图16C中的像素1607相邻,因此在步骤S1201中,将像素1611确定为位于细线边缘像素的邻近,并且输出作为校正数据的像素1610。细线边缘像素邻近的像素和边缘像素输出图16E中的校正图像,并且,其他像素输出图16D中的网屏处理结果。
图17A至图17F是用于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校正进行比较的图。
在图17A至图17F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包括预先加粗的细线的图像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单元,并且图像处理单元确定细线被预先加粗的图像的边缘,并校正边缘像素。此时,由于细线被预先加粗,所以不进行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的细线边缘确定处理和边缘校正单元306对细线边缘像素的校正处理。在图17A至图17F中,与仅对边缘像素进行校正处理的情况进行比较。
图17A示出细线被预先加粗的图像。像素组1701是一个像素的白色细线,因此通过将像素组1702和1703的浓度值从153减少到77来加粗一个像素的白色细线。像素组1702和1703的浓度值分别被减少到其浓度值的50%,因此像素组1701在两侧各加粗了0.5个像素。
图17B示出用于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校正进行比较的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图17C示出用于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校正进行比较的细线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然而,在图17A至图17F中,细线被预先加粗,因此不进行细线确定。图17D示出从网屏处理单元305输入的网屏处理结果的图像。
图17E示出用于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校正进行比较的校正图像。图17E中的像素1704表示图17B中的像素1705(即边缘像素)的边缘确定结果,并且参考图15中的校正表。像素1704的浓度是77,因此校正数据是7。
图17F示出用于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校正进行比较的输出结果的图像。
图18A至图18F是用于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校正进行比较的图。
图18A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伽玛校正单元304输出并输入到边缘校正单元306的图像。
图18B示出当根据图5中的边缘确定处理确定边缘像素时的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
图18C示出了从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输入的图像。然而,在图18A至图18F中,不控制细线的线宽,因此不进行细线边缘确定。
图18D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网屏处理单元305输入的网屏处理结果的图像。
图18E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由边缘校正单元306生成的校正图像。
图18F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输出结果的图像。
图19A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6F中的五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612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图16F中的像素1613的中心位于图19A中的位置1903上。图16F中的像素1614的中心位于图19A中的位置1904上。图16F中的像素1615的中心位于图19A中的位置1905上。图16F中的像素1616的中心位于图19A中的位置1906上。图16F中的像素1617的中心位于图19A中的位置1907上。通过基于位置1903的曝光形成电位1908。通过基于位置1904的曝光形成电位1909。通过基于位置1906的曝光形成电位1910。通过基于位置1907的曝光形成电位1911。此外,通过叠加(组合)电位1908至1911获得电位1912。
电位1901是显影设备的显影偏压电位Vdc,并且在显影过程中,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上的、电位被降低为小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区域,并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换句话说,调色剂附着到图19A所示的电位1912中的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上。因此,白色细线的线宽为85微米。
另一方面,图19B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7F中的五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708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通过基于位置1904的曝光形成电位1913。通过基于位置1906的曝光形成电位1913。通过叠加(组合)电位1913和1914获得电位1915。
在图19B中,图17F中的白色细线的线宽是50微米。如图19B所示,电位1915中小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非常小。换句话说,这表明,使边缘像素边缘化的调色剂很少,并且难以获得充分的锯齿减少效果。
图19C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18F中的五个像素的图像数据1801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通过基于位置1906的曝光形成电位1916。通过基于位置1906的曝光形成电位1917。通过叠加(组合)电位1917和1916获得电位1918。
在图19C中,图18F中的白色细线的线宽是20微米。
在包括预先加粗的细线的图像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单元,并且,图像处理单元确定细线被预先加粗的图像的边缘并如图17A至17F所述地校正边缘像素的情况下,白色细线的宽度可以加粗。与图19C相比,图19B示出了白色细线的宽度从20微米加宽到50微米。然而,使边缘像素边缘化的调色剂很少,并且不能获得充分的锯齿减少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理解,与图19C相比,图19A中的白色细线的宽度从20微米加宽到85微米。另外,图19A中的电位1912充分包括大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部分,并且示出了可以获得充分的锯齿减少效果。
[效果]
如上所述,除了边缘像素之外还检测细线边缘像素,还使用应用于细线边缘像素的锯齿减少的校正数据来控制细线的线宽,因此,可以在实现锯齿减少的同时控制线宽。另外,可以实现细线的可视性的提高。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作为示例描述单色,但是,可以将相同的技术应用于混色。可以独立地对各颜色进行细线校正处理,或者可以对单色化之后的图像进行细线确定。在独立于颜色对轮廓细线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如果混合了被确定为细线的颜色平面和除此之外的颜色平面,则该处理不应用于未被确定为细线的颜色平面,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颜色可能保留在细线部分中。颜色的剩余部分引起模糊,使得在轮廓细线校正中至少一个颜色平面被确定为细线的情况下,校正处理被控制为应用于所有其他颜色平面。
下面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确定细线边缘像素,并且还使用应用于细线边缘像素的锯齿减少的校正数据来进行细线的线宽的控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进一步考虑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来确定校正量。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当调整细线的宽度时改变边缘像素和与细线相邻的像素中的校正量来控制细线的宽度。然而,校正量在边缘像素和与细线相邻的像素中不同,并且在边缘像素和与细线相邻的像素之间的边界处产生阶差,这可能是图像劣化的原因。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边缘像素和与细线相邻的像素的校正都被满足,并且作为图像劣化的原因的阶差也被减少。
在下面的描述中,仅仅详细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接下来,参照图20到图22A至图22D详细描述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边缘校正处理。
图2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边缘校正处理的流程图。由校正数据产生单元1001根据来自图1所示的CPU102的指令来执行以下描述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图21A至图21F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边缘校正处理。图22A至图22D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边缘校正处理。
在步骤S2001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的确定信号来确定细线边缘像素是否存在于目标像素的邻近两个像素中。当细线边缘像素存在于目标像素的邻近两个像素中时(步骤S2001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2。当在目标像素的邻近两个像素中不存在细线边缘像素时(步骤S2001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9。
在步骤S2002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细线边缘像素与目标像素的距离。当细线边缘像素距目标像素的距离是一个像素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3。当细线边缘像素距目标像素的距离是两个像素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6。
在步骤S2003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图14A中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的查找表并使用目标像素的伽马校正之后的像素值作为输入来确定校正数据。
在步骤S2004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来确定是否调整校正量A。当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是一个像素或两个像素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5以调整校正量A。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2012而不调整校正量A。
在步骤S2005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来调整校正量A。调整后的校正量A'通过下式计算。距离[d]是从目标像素到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的距离。
[式1]
描述该式的含义。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两个像素的校正数据,来实现线宽的调整和锯齿的减少。另一方面,锯齿减少通过边缘像素中的一个像素来实现。因此,在本调整中,跨越两个像素延伸的数据量逐渐被一起收集到一个像素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作为示例描述了跨越三个像素延伸进行收集的情况。校正量A是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一像素的校正量。校正量B是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校正量。因此,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校正量B通过取三个像素而被移动到第一像素,使得校正数据被平滑地连接。因此,该式中的项B/3表示每个像素的校正量B相对于校正量A的调整量,并且3是从三个像素得到的数目。因此,在取5个像素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每个像素的调整量为B/5。另外,项(3-d)表示每个像素的调整量的数目。根据距离[d],使用每个像素的校正量B的调整量,通过取三个像素来将校正量移动到校正量A。
在步骤S2006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图14B中的从细线边缘像素起的第二像素的查找表并使用目标像素的伽马校正之后的像素值作为输入来确定校正数据。
在步骤S2007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来确定是否调整校正量B。当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是一个像素或两个像素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8以调整校正量B。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2012而不调整校正量B。
在步骤S2008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根据距边缘像素的距离来调整校正量B。调整后的校正量B'通过下式计算。距离[d]是从目标像素到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的距离。
[式2]
如上所述,校正量B通过取三个像素来调整。在调整后的校正量B'的式中,从校正量B中减去每个像素的校正量B的调整量的三分之一。换言之,调整后的校正量B'在第三像素处变为零,并且校正量B完全移动到校正量A。
在步骤S2009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目标像素是否是边缘像素。当目标像素是边缘像素时(步骤S2009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2010,并且当目标像素不是边缘像素时(步骤S2009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2011。
在步骤S2010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通过参考图15中的用于确定边缘像素的校正量的查找表,来根据边缘像素的浓度确定校正量。
在步骤S2011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目标像素既不是边缘像素也不是细线边缘的邻近像素,并将校正量设置为零。
在步骤S2012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将所确定的校正量输出到数据选择单元1002。
在步骤S2013中,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是否对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并且,当确定没有对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时(步骤S2013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1。当校正数据生成单元1001确定对所有像素进行了处理时(步骤S2013中为“是”),边缘校正处理结束。
[边缘校正处理的情况]
参照图21A至图21F详细描述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进行的图像处理。
图21A至图21F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处理。
图21A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伽玛校正单元304输出并输入到边缘校正单元306的图像。图21B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边缘确定单元302输入的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图21C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细线边缘确定单元303输入的细线边缘确定结果的图像。图21D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网屏处理单元305输入的网屏处理结果的图像。图21E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由边缘校正单元306生成的校正图像。图21F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校正单元306的输出结果的图像。
描述当目标像素是图21E中的像素2101时进行的边缘校正处理。如图21C所示,目标像素2101与细线边缘像素的像素2102相邻,因此,根据步骤S2001中的确定结果,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2。
此外,像素2101距像素2102一个像素距离,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3。像素2103的像素值是153,使得通过参考图14A中的查找表来获得校正量A为4。
边缘像素2104距离像素2101两个像素远,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5,并且校正量A被调整。
接下来,在步骤S2005中,根据从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到目标像素的距离来校正校正量A。关于目标像素2101,距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的距离为2,因此距离d为2。因此,如下计算像素2101的校正量A'。
A'=A+(B/3)*(3-d)
=4+(10/3)*(3-2)
=7.33
=7(小数点后舍去)
类似地,关于目标像素2105,距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的距离为1,因此距离d为1。因此,如下计算像素2105的校正量A'。
A'=A+(B/3)*(3-d)
=4+(10/3)*(3-1)
=10.66
=10(小数点后舍去)
图22A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21F中的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6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电位2201、2202和2203是图像数据2106中的相应的三个像素的中心位置。电位2208是显影设备的显影偏压电位Vdc,并且,在显影过程中,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上的、电位被降低为小于或等于显影偏压电位Vdc的区域,并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通过基于位置2202的曝光形成电位2206。通过基于位置2203的曝光形成电位2207。通过基于位置2202和2203处的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形成的电位2205,是通过叠加(组合)电位2206和2207而获得的。位置2204是电位2205的中心位置。
图22B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21F中的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7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通过基于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7的曝光形成电位2209。位置2210是电位2209的中心位置。
图22C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21F中的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8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通过基于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8的曝光形成电位2211。位置2212是电位2211的中心位置。
图22D示出当曝光控制单元201基于图21F中的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9对感光鼓进行曝光时感光鼓上的电位的情况。通过基于三个像素的图像数据2109的曝光形成电位2213。
图22A所示的电位2205的中心在位置2204上。图22B所示的电位2209的中心在位置2210上。图22C所示的电位2211的中心在位置2212上。图22D所示的电位2213的中心在位置2202上。从以上描述可以理解,校正中心可以分阶段地从位置2204移动到位置2202。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2A至图22D所示,电位的峰值的位置平滑地改变。
如上所述,考虑到距不是细线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的距离来确定校正量,使得在边缘像素和与细线相邻的像素之间的边界处的阶差可以被抑制。
其它实施例
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如下实现:一种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该系统或装置读出并执行在存储介质(其也可被更充分地称为“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记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该系统或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及由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例如,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速存储器装置,存储卡,等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对带电的感光构件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更多个电路,其使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并充当:
识别单元,其被构造为,在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小于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上夹在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
网屏处理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网屏处理来生成网屏图像数据;以及
输出单元,其被构造为接收网屏图像数据,并将网屏图像数据的像素的浓度值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
其中,输出单元针对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且不同于识别出的像素的像素中的各个,输出网屏图像数据的调整后的浓度值。
2.一种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对带电的感光构件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更多个电路,其使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并充当:
识别单元,其被构造为,在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小于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上夹在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
网屏处理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网屏处理来生成网屏图像数据;以及
调整单元,其被构造为,在网屏图像数据中,将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的像素中的各个的浓度值调整为正值,
其中,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网屏图像数据的调整后的浓度值,对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进行曝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识别出的像素不同于所述相邻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网屏图像数据中,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两个像素中的另一个像素、识别出的像素、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网屏图像数据中,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中的各个的浓度值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调整单元调整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中的各个的浓度值,使得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对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曝光而在感光构件上形成的电位的峰值到达所述一个像素与所述相邻像素之间的位置,并且电位的幅度大于预定电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调整单元基于网屏处理之前的图像数据中的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中的各个的浓度值,来确定网屏图像数据中的所述一个像素的浓度值和所述相邻像素的浓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还充当被构造为识别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对象的边缘的其他识别单元,并且
其中,调整单元基于识别出的边缘,将识别出的边缘的像素的浓度值调整为比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的被调整为正值的浓度值大的浓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调整单元通过基于识别单元和所述其他识别单元的识别,针对各像素选择并输出网屏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浓度值和调整后的浓度值中的任一者,来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网屏图像数据中的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是白色像素。
11.一种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对带电的感光构件进行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在图像数据中识别具有小于阈值的浓度值并在预定方向上夹在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浓度值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素;
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网屏处理来生成网屏图像数据;
接收网屏图像数据并将网屏图像数据的像素的浓度值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
针对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且不同于识别出的像素的像素中的各个,代替网屏图像数据的浓度值而将网屏图像数据的调整后的浓度值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
针对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所述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且不同于识别出的像素的像素中的各个,从数据表中获取调整后的浓度值,
其中,针对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所述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且不同于识别出的像素的像素中的各个,输出所获取的调整后的浓度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针对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所述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且不同于识别出的像素的像素中的各个输出的调整后的浓度值是正值,并且,基于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所述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且不同于识别出的像素的像素在图像数据中的浓度值,分别确定所述正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在网屏图像数据中,将夹着识别出的像素的所述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以及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一个像素相邻的像素中的各个的浓度值调整为正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网屏图像数据的调整后的浓度值,对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进行曝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识别出的像素不同于所述相邻像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在网屏图像数据中,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两个像素中的另一个像素、识别出的像素、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在网屏图像数据中,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中的各个的浓度值为零。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识别包括在图像数据中的对象的边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网屏图像数据中的所述一个像素和所述相邻像素是白色像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7297A JP6833552B2 (ja) | 2017-02-16 | 2017-02-16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2017-027297 | 2017-02-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45721A true CN108445721A (zh) | 2018-08-24 |
CN108445721B CN108445721B (zh) | 2021-11-12 |
Family
ID=63104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0422.5A Active CN108445721B (zh) | 2017-02-16 | 2018-02-13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516807B2 (zh) |
JP (1) | JP6833552B2 (zh) |
CN (1) | CN10844572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9651A (zh) * | 2021-08-11 | 2021-09-10 |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成像过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67582B2 (ja) * | 2018-07-19 | 2020-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123737B2 (ja) * | 2018-10-24 | 2022-08-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929825B2 (ja) * | 2018-12-20 | 2021-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5538A (zh) * | 2004-09-30 | 2006-04-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线形曝光头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10228037A1 (en) * | 2010-03-16 | 2011-09-22 | Ricoh Company, Ltd. | Laser driv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572202A (zh) * | 2010-12-10 | 2012-07-1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05391913A (zh) * | 2014-08-20 | 2016-03-09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JP2016097616A (ja) * | 2014-11-25 | 2016-05-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60266512A1 (en) * | 2015-03-10 | 2016-09-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rrects a width of a fine lin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46942B2 (ja) * | 1988-09-30 | 1998-05-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22183B2 (ja) * | 1992-02-19 | 2001-10-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 |
JP3463645B2 (ja) * | 2000-03-06 | 2003-11-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4063480B2 (ja) * | 2000-06-26 | 2008-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 |
JP4442481B2 (ja) * | 2005-03-17 | 2010-03-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30750B2 (ja) * | 2012-02-10 | 2016-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027851B2 (ja) * | 2012-10-26 | 2016-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681022B2 (en) * | 2014-12-25 | 2017-06-13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6673004B2 (ja) * | 2016-05-19 | 2020-03-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駆動制御装置、光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
2017
- 2017-02-16 JP JP2017027297A patent/JP68335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31 US US15/884,860 patent/US105168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3 CN CN201810150422.5A patent/CN10844572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20 US US16/689,869 patent/US1119689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5538A (zh) * | 2004-09-30 | 2006-04-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线形曝光头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10228037A1 (en) * | 2010-03-16 | 2011-09-22 | Ricoh Company, Ltd. | Laser driv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572202A (zh) * | 2010-12-10 | 2012-07-1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05391913A (zh) * | 2014-08-20 | 2016-03-09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JP2016097616A (ja) * | 2014-11-25 | 2016-05-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60266512A1 (en) * | 2015-03-10 | 2016-09-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rrects a width of a fine lin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9651A (zh) * | 2021-08-11 | 2021-09-10 | 深圳市先地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成像过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34590A1 (en) | 2018-08-16 |
US10516807B2 (en) | 2019-12-24 |
JP2018133747A (ja) | 2018-08-23 |
JP6833552B2 (ja) | 2021-02-24 |
CN108445721B (zh) | 2021-11-12 |
US20200092440A1 (en) | 2020-03-19 |
US11196896B2 (en) | 2021-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396584A (en) | Multi-bit image edge enhan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44572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5975998B (zh) | 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581637B (zh)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NL1018808C2 (nl) | Omzetting van kleurenbeelden in grijswaardenbeelden. | |
US11233921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specifies edge pixel in target image using single-component image data | |
JP4045015B2 (ja) | ラスタ画像の解像度向上方法 | |
US9571697B2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setting sharpness adjustment degrees for object regions and performing unsharp masking process | |
JP477998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5055418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
CN108337400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
JP5499981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411119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US10339636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specifies edge pixel in target image by calculating edge strength | |
JP4570534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US8565548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performs anti-aliasing on input image data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389909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specifies edge pixel in target image using minimum and maximum component values of pixel value in target image data | |
JP6303458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2016005201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696156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 |
Wang et al. | Three efficient, low-complexity algorithms for automatic color trapping | |
JP6841254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JP200619695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
EP1605684B1 (en) | Method of processing a digital imag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xt portion of said image | |
US9143654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