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1327B - 清洗机 - Google Patents

清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1327B
CN108431327B CN201780005497.8A CN201780005497A CN108431327B CN 108431327 B CN108431327 B CN 108431327B CN 201780005497 A CN201780005497 A CN 201780005497A CN 108431327 B CN108431327 B CN 108431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ttom wall
cleaning
peripheral wall
internal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54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1327A (zh
Inventor
西浦直人
田中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1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1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1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1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Abstract

一种清洗机,其能在使水以流过收容有清洗对象的内桶的方式循环并对清洗对象进行清洗的结构中,使水循环持续。清洗机(1)包括:外桶(3)、内桶(4)、旋转构件(8)、供给路(25)以及流出路(15)。在外桶(3)中,被第一底壁(3A)和第一周壁(3B)围起的第一内部空间(11)可蓄水。在内桶(4)中,在由配置于第一底壁(3A)的上侧(Z1)的第二底壁(4A)和被第一周壁(3B)包围的第二周壁(4B)围起的第二内部空间(12)收容有清洗对象(Q)。旋转构件(8)配置于第二底壁(4A)的上侧(Z1)。当旋转构件(8)旋转时,周围的水会流向远离旋转构件(8)的旋转轴线(J)的方向,并通过供给路(25)供给至旋转构件(8)的上侧(Z1)的清洗区域(16)。流出路(15)使清洗区域(16)的水向旋转构件(8)侧流出。

Description

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包括:作为贮水桶的外桶、配置于外桶内的内桶、设置于内桶的侧部的抽水路、以及配置于内桶内的下部的抽水叶片。内桶的周侧部的几乎整个区域形成有许多脱水孔,内桶的底部的中央处形成有吸水口。抽水路的下端部具有入水口,上部具有出水口。抽水叶片在其下表面具有许多泵叶。吸水口从下侧面向泵叶,入水口从侧面面向泵叶。当抽水叶片被旋转驱动时,抽水叶片通过泵叶,从吸水口抽取外桶与内桶的间隙处的洗涤水,并使其从入水口在抽水路内上升,从出水口排出到内桶内。通过使大量的洗涤水被淋到内桶内的洗涤物上,从而能实现洗涤物的清洗力的提高。
在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中,从抽水路的出水口排出到内桶内的水通过内桶的脱水孔流出到外桶与内桶的间隙。因此,在泵叶被旋转驱动期间,水在该间隙与内桶内之间循环。在该结构中,当通过泵叶从抽水路排出到内桶内的水的排出量超过从内桶的脱水孔流出到该间隙的水的流出量时,水循环因该间隙的水被排空而难以持续。当水循环不持续时,通过循环淋到内桶内的洗涤物上的水量就会减少,导致清洗力降低或因水的循环路进气而产生大的噪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3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该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机,其能在使水以流过收容有清洗对象的内桶的方式循环并对清洗对象进行清洗的结构中,使水循环持续。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清洗机,包括:外桶,具有:第一底壁、从所述第一底壁立起的环状的第一周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周壁围起的第一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能蓄水;内桶,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上侧的第二底壁、从所述第二底壁立起并被所述第一周壁包围的环状的第二周壁、以及由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周壁围起的第二内部空间,在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周壁,形成有用于使水在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之间来回的贯通孔,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收容有清洗对象;旋转构件,其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配置于所述第二底壁的上侧,通过进行旋转而使周围的水流向远离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供给路,将通过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流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水供给至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位于所述旋转构件的上侧并配置有清洗对象的清洗区域;以及流出路,与所述贯通孔分开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壁,使所述清洗区域的水向所述旋转构件侧流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隔离部,该隔离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壁,将所述供给路与所述流出路之间隔离。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流路,该引导流路在所述清洗区域内从所述流出路向上侧延伸,在其上部具有用于摄入所述清洗区域的水的摄入口。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构件,该过滤构件设置于所述摄入口。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底壁,将流过所述流出路的水导向所述旋转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于外桶而言,由第一底壁和环状的第一周壁围起的第一内部空间可蓄水,对于内桶而言,在由配置于第一底壁的上侧的第二底壁和环状的第二周壁围起的第二内部空间,收容有清洗对象。由于水通过形成于第二底壁和第二周壁的贯通孔在内桶与外桶之间来回,因此当第一内部空间蓄有水时,第二内部空间也会蓄水,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的间隙也会蓄水,第一周壁与第二周壁的间隙也会蓄水。
当在第二内部空间内配置于第二底壁的上侧的旋转构件旋转时,旋转构件周围的水会流向远离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并通过供给路,在第二内部空间内被供给至旋转构件的上侧的清洗区域。供给至清洗区域的水例如通过第二周壁的贯通孔流出到第一周壁与第二周壁的间隙,并在向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的间隙流下后通过第二底壁的贯通孔返回旋转构件的周围。由此,在旋转构件的旋转过程中,旋转构件周围的水以上升到清洗区域之后返回旋转构件周围的方式进行循环。如此进行循环的水在通过清洗区域时被淋到清洗对象上,有助于清洗对象的清洗。
在第二底壁与贯通孔分开设置的流出路使清洗区域的水向旋转构件侧流出。由此,由于能将清洗区域的水经由流出路向旋转构件侧主动送入,因此能抑制旋转构件周围的水减少的情况。因此,由于旋转中的旋转构件能使周围的水持续流向供给路,因此供给路能向清洗区域持续供水。因此,能使水循环持续。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于第二底壁的隔离部将供给路与流出路之间隔离,因此能抑制流过供给路的水在到达清洗区域之前泄漏到流出路的情况、或流过流出路的水在向旋转构件侧流出之前泄漏到供给路的情况。由此,由于水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发生泄露地分别在供给路以及流出路中流动,因此能可靠地使水循环持续。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清洗区域从流出路向上侧延伸的引导流路从其上部的摄入口摄入清洗区域的水,因此,由引导流路摄入的水在引导流路中流下并流入流出路。这种情况下,由于能以向上侧偏离清洗区域的清洗对象的方式配置用于将清洗区域的水摄入流出路的摄入口,因此摄入口不容易被清洗对象堵塞。由此,能使清洗区域的水不间断地从摄入口经由引导流路摄入流出路,并通过流出路使水向旋转构件侧持续流出。因此,能可靠地使水循环持续。
此外,由于摄入口位于引导流路的上部,因此清洗区域内的垃圾等异物不容易进入摄入口。因此,不需要考虑异物的进入,能将摄入口、引导流路以及流出路设置得较宽。因此,由于能将来自清洗区域的大量的水从摄入口摄入引导流路以及流出路并使其循环,因此能提高水循环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于摄入口的过滤构件,能捕获清洗区域内的异物。由此,不需要考虑异物的进入,能将摄入口设置得较宽。因此,由于能将来自清洗区域的大量的水从摄入口摄入引导流路以及流出路并使其循环,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水循环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于第二底壁的引导部将流过流出路的水导向旋转构件,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旋转构件周围的水减少的情况。因此,由于旋转中的旋转构件能使周围的水可靠地持续流向供给路,因此能可靠地使水循环持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机的内部构造的纵剖图。
图2是清洗机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变形例的清洗机的内部构造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清洗机1进行具体说明。清洗机1是用于对清洗对象Q进行清洗的装置。清洗对象Q的一个例子是衣物等洗涤物,此时的清洗机1是洗衣机。清洗对象Q的其他例子是水果、蔬菜等。清洗机1也可以具有烘干清洗对象Q的功能。
图1是清洗机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图。首先,以图1中的上下方向Z为基准对清洗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在纵向即上下方向Z当中,将上侧称为上侧Z1,将下侧称为下侧Z2。清洗机1包括:机壳(未图示),形成为箱状;外桶3,配置于该机壳内;内桶4,可在外桶3内旋转;分隔构件5、抽水构件6、引导构件7和旋转构件8,配置于内桶4内;及电机9,使内桶4和旋转构件8旋转。
外桶3例如为树脂制,并形成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中心轴线的有底圆筒状。外桶3具有第一底壁3A和第一周壁3B,其中,第一底壁3A为具有与上下方向Z大致一致的板厚方向的圆板状,第一周壁3B为从第一底壁3A的外周部向上侧Z1立起的环状,详细地说为圆环状。第一底壁3A和第一周壁3B同轴状连结,在外桶3,形成有由第一底壁3A和第一周壁3B围起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一内部空间11。第一内部空间11处于从圆形的开口部3C向上侧Z1露出的状态,该开口部3C由第一周壁3B的上端划出。开口部3C由连结在第一周壁3B的上端部的罩(未图示)开闭。第一内部空间11可从第一底壁3A侧蓄积自来水、洗澡水以及溶解有洗涤剂的液体等的水。
内桶4具有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中心轴线,并形成为比外桶3小一圈的有底圆筒状。换句话说,内桶4处于纵向配置的状态。内桶4具有第二底壁4A和第二周壁4B,其中,第二底壁4A是具有与上下方向Z大致一致的板厚方向的圆板状,第二周壁4B为从第二底壁4A的外周部向上侧Z1立起的环状,详细地说为圆环状。例如,对于第二底壁4A而言,离其中心轴线近的内侧部分4C为金属制,离该中心轴线远的圆环状的外侧部分4D为树脂制,外侧部分4D的外缘部4E形成为向上侧Z1突出的圆环状。虽然第二周壁4B主要为金属制,但可以将树脂制的外侧部分4D的外缘部4E视为第二周壁4B的下端部。第二底壁4A和第二周壁4B同轴状连接。第二底壁4A和第二周壁4B的下端部构成内桶4的底部。
在内桶4,形成有由第二底壁4A和第二周壁4B围起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二内部空间12。第二内部空间12处于从圆形状的出入口4F向上侧Z1露出的状态,该出入口4F由第二周壁4B的上端划出。在第二内部空间12,收容有清洗对象Q。内桶4同轴状地收容在外桶3内。内桶4以通过其圆心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内桶4的中心轴线称为旋转轴线J。以下,将绕旋转轴线J的圆周方向称为圆周方向S,将以旋转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R。圆周方向S和径向R都是沿水平方向H的方向。径向R当中,将靠近旋转轴线J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R1,将远离旋转轴线J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R2。
在收容于外桶3内的内桶4中,第二底壁4A以与第一底壁3A不接触地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底壁3A的上侧Z1,第二周壁4B处于以与第一周壁3B不接触的状态由第一周壁3B从径向外侧R2包围的状态。出入口4F从下侧Z2与开口部3C连通,开口部3C和出入口4F通过上述的罩(未图示)一并开闭。清洗机1的使用者能经由打开的出入口4F,向内桶4的第二内部空间12投入取出清洗对象Q。在第二底壁4A和第二周壁4B分别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G,外桶3内的水能经由贯通孔4G,在外桶3与内桶4之间来回。由此,当第一内部空间11蓄有水时,第二内部空间12也蓄有与第一内部空间11相同水位L的水,第一底壁3A与第二底壁4A的间隙V也蓄有水,第一周壁3B与第二周壁4B的间隙W也蓄有水。形成于第二底壁4A的多个贯通孔4G在偏向径向内侧R1的位置,详细地说在内侧部分4C沿着圆周方向S空出间隔地配置。
在第二周壁4B,在从径向外侧R2划出第二内部空间12的内周面4H的上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平衡件13。平衡件13是降低旋转时的内桶4的振动的构件,在平衡件13的内部的空洞13A,收容了有助于减少振动的液体,例如盐水。
在第二底壁4A的上表面部,形成有向下侧Z2凹陷一截的凹状的配置区域14。配置区域14是与第二底壁4A同轴状的上下扁平的圆柱状的空间。配置区域14处于由第二周壁4B的外侧部分4D的外缘部4E从径向外侧R2包围的状态。
在第二底壁4A,在不同于贯通孔4G的其它位置,详细地说在外侧部分4D的内部,设置有流出路15。因此,外侧部分4D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中空。流出路15从外侧部分4D的径向内侧R1的端面部向径向外侧R2延伸,并以沿着外侧部分4D的外缘部4E的方式向上侧Z1弯曲,从外缘部4E向上侧Z1露出。在流出路15,从外缘部4E向上侧Z1露出的部分为入口15A,从外侧部分4D的径向内侧R1的端面部向径向内侧R1露出的部分为出口15B。出口15B以向径向外侧R2偏离第二底壁4A的内侧部分4C的贯通孔4G的方式配置,处于与配置区域14直接连通的状态。流出路15可以设置多个,这种情况下,多个流出路15沿着圆周方向S并排配置。
分隔构件5是形成为具有与旋转轴线J一致的中心轴线的圆板状且水平方向H上平坦的盖,以从上侧Z1覆盖配置区域14的几乎整个区域的状态安装于内桶4。通过分隔构件5,第二内部空间12处于被配置区域14和配置区域14的上侧Z1的清洗区域16上下分隔的状态。配置区域14是占据了第二内部空间12的下端部的一点点的区域,与此相对,清洗区域16是占据了第二内部空间12的绝大部分的区域,第二内部空间12的清洗对象Q配置于分隔构件5的上侧Z1的清洗区域16。
在分隔构件5,在远离旋转轴线J的外周部,多个连通口5A以沿着圆周方向S空出间隔的方式形成(参照图2)。各连通口5A处于沿着上下方向Z贯通分隔构件5的外周部而使配置区域14的外周部和清洗区域16连通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各连通口5A设置栅格5B,也可以在分隔构件5的旋转轴线J侧集中形成多个贯通孔5C(参照图2)。上述的流出路15的入口15A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上下方向Z上与连通口5A大致相同,并在从径向外侧R2与连通口5A邻接的位置,从下侧Z2面向清洗区域16。
抽水构件6形成为向径向内侧R1鼓出且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管状,并在清洗区域16内从径向内侧R1安装在内桶4的第二周壁4B的内周面4H。需要说明的是,在内周面4H,在与抽水构件6对置的部分没有贯通孔4G。抽水构件6的上端从下侧Z2与平衡件13连结。可以设置多个抽水构件6,这种情况下,多个抽水构件6沿着圆周方向S并排配置。在抽水构件6,在径向内侧R1的侧面的上端部,例如沿着圆周方向S延伸的狭缝状的排出口6A以从径向外侧R2面向旋转轴线J的方式形成。在抽水构件6与内周面4H之间,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抽水路17。抽水路17的上端部从排出口6A向径向内侧R1露出。抽水路17的下端称为吸入口17A。吸入口17A从上侧Z1与配置区域14的外周部的没有被分隔构件5覆盖的部分连接。上述的流出路15的入口15A在径向R上位于吸入口17A的外侧R2。
引导构件7与抽水构件6一样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管状,在清洗区域16内从径向内侧R1安装在内桶4的第二周壁4B的内周面4H。需要说明的是,在内周面4H,在与引导构件7对置的部分没有贯通孔4G。引导构件7与内桶4的第二底壁4A的流出路15对应地设置,在存在多个流出路15的情况下,与流出路15等数量设置并沿着圆周方向S并排配置。引导构件7的上端向下侧Z2偏离平衡件13地配置,并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的第二内部空间12的中央附近,详细地说配置于从该中央稍微向上侧Z1偏离的位置。
在引导构件7与内桶4的内周面4H之间,形成有引导流路18。引导流路18从上侧Z1与对应的流出路15的入口15A连接,在清洗区域16内从流出路15向上侧Z1延伸。因此,入口15A不会直接露出到清洗区域16。引导流路18的上部,详细地说上端部作为摄入口18A,以从引导构件7的径向内侧R1的侧面面向旋转轴线J的方式形成。摄入口18A以如下方式设定:在上下方向Z上配置于与第一内部空间11的水位L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水位L的下侧Z2。引导构件7包括配置于摄入口18A的栅格7A。
在摄入口18A,设置有过滤单元19。过滤单元19包括从径向内侧R1覆盖摄入口18A的过滤构件19A和保持过滤构件19A的保持构件19B。过滤构件19A由网、海绵等构成。保持构件19B形成为具有开口19C的框状,并以将过滤构件19A以从开口19C向径向内侧R1露出的方式保持的状态固定于引导构件7。
旋转构件8以与内桶4的第二底壁4A和分隔构件5双方不接触的状态,在配置区域14内配置于第二底壁4A的上侧Z1。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底壁4A的外侧部分4D,设置有流出路15的入口15A的外缘部4E从径向外侧R2以不接触的方式包围旋转构件8。此外,清洗区域16配置于配置区域14内的旋转构件8的上侧Z1。旋转构件8具有圆板状的顶板部20和底板部21、以及多个叶片部22,其中,顶板部20和底板部21与内桶4同轴状配置,多个叶片部22形成为以架设于顶板部20与底板部21之间的状态向径向外侧R2放射状延伸的鳍片状。在底板部21的圆心部,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Z贯通底板部21的圆形的摄入口21A。在圆周方向S上相邻的叶片部22之间,形成有从摄入口21A向径向外侧R2延伸的水路23。各水路23处于被顶板部20和底板部21上下堵塞的状态。各水路23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为向径向外侧R2露出的出口23A。需要说明的是,底板部21可以省略。
在配置区域14,在旋转构件8的径向外侧R2的外周部,存在由第二底壁4A的外侧部分4D的外缘部4E和旋转构件8从径向R包夹的外侧区域14A。分隔构件5的各连通口5A和外侧区域14A的连接有对应的连通口5A的部分构成供给路25A。抽水路17和外侧区域14A的连接有抽水路17的吸入口17A的部分构成供给路25B。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会将供给路25A和供给路25B统称为供给路25。
在至少任一个供给路25A的径向外侧R2,存在第二底壁4A的外侧部分4D的流出路15的入口15A。外侧部分4D的从上侧Z1堵塞流出路15的部分构成隔离部4I。隔离部4I形成为向径向外侧R2大致水平延伸之后一边弯曲一边向上侧Z1延伸的板状。隔离部4I的一边弯曲一边向上侧Z1延伸的部分位于供给路25A与流出路15的入口15A侧的部分之间,处于将供给路25A与流出路15之间隔离的状态。
在第二底壁4A的外侧部分4D,形成有引导部4J。引导部4J作为外侧部分4D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下侧Z2堵塞流出路15的板状。引导部4J的面向流出路15的上表面以沿着流出路15的方式,形成为随着向径向外侧R2延伸而向上侧Z1倾斜。
电机9在清洗机1的机壳(图示)的内部配置于外桶3的第一底壁3A的下侧Z2。电机9的输出轴分支出向上侧Z1延伸的管状的第一传递轴31和具有游隙地插通第一传递轴31的第二传递轴32。电机9能通过经由公知的变速机构33等,将驱动力择一输出给第一传递轴31和第二传递轴32。
第一传递轴31向上侧Z1延伸并贯通第一底壁3A的圆心部,与内桶4的第二底壁4A的圆心部连接。第一传递轴31的上端部具有呈帽檐状突出的凸缘部31A,并通过将凸缘部31A从下侧Z2固定于第二底壁4A的内侧部分4C,从而与内桶4连结。当电机9被驱动并且驱动力被传递至第一传递轴31时,内桶4绕旋转轴线J旋转。第二传递轴32的向凸缘部31A的上侧Z1突出的上端部32A从下侧Z2插通旋转构件8的底板部21的摄入口21A,固定于顶板部20的圆心部。当电机9被驱动并且驱动力被传递至第二传递轴32时,旋转构件8绕旋转轴线J旋转。
清洗机1中执行的运转例如包括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以及脱水过程。洗涤过程以及漂洗过程可以统称为清洗过程。当洗涤过程开始时,含有洗涤剂的水被供给至内桶4的第二内部空间12,蓄积于外桶3和内桶4。在这种状态下电机9被驱动,旋转构件8旋转。在旋转构件8的旋转过程中,内桶4处于停止状态。在配置区域14内存在于旋转构件8的周围,详细地说存在于旋转构件8的下侧Z2的水如实线箭头所示,通过旋转构件8的旋转所带来的离心力,从底板部21的摄入口21A流入各水路23并向径向外侧R2流过各水路23。这样,存在于外桶3的第一底壁3A与内桶4的第二底壁4A的间隙V的水随着旋转构件8的旋转,从第二底壁4A的贯通孔4G被吸入配置区域14,并经由摄入口21A向径向外侧R2流过各水路23。这样,通过旋转构件8的旋转而向径向外侧R2流过各水路23的水在从水路23的出口23A流出之后,到达各供给路25。
到达供给路25A的水通过被伴随旋转构件8的旋转的后续的水推动,从而如实线箭头所示,以从连通口5A被强劲地向上侧Z1排出的方式供给至清洗区域16。到达供给路25B的水通过被伴随旋转构件8的旋转的后续的水推动,从而如实线箭头所示,以如下方式被供给至清洗区域16内:在供给路25内即抽水路17内上升,并从抽水构件6的排出口6A被强劲地排出,向下注入清洗区域16内。通过像这样随着旋转构件8的旋转而从连通口5A和排出口6A排出至清洗区域16的水,从而在清洗区域16内产生水流。通过该水流被淋到清洗区域16的清洗对象Q上或搅拌清洗对象Q,从而使清洗对象Q得到清洗。此外,清洗对象Q的脏污通过水中含有的洗涤剂被分解。
供给至清洗区域16的水通过第二周壁4B的贯通孔4G,流出到第一周壁3B与第二周壁4B的间隙W,并在如虚线的箭头所示向第一底壁3A与第二底壁4A的间隙V流下之后,通过被旋转的旋转构件8带动,从而通过第二底壁4A的贯通孔4G返回配置区域14的旋转构件8的周围。被摄入配置区域14的水通过旋转构件8的旋转,再次通过各水路23,从连通口5A和排出口6A排出到清洗区域16。换句话说,在旋转构件8的旋转过程中,旋转构件8周围的水以如下方式循环:在上升到清洗区域16之后,通过经由由贯通孔4G、间隙W以及间隙V构成的第一路线K1,从而返回旋转构件8的周围。循环的水在通过内桶4的清洗区域16时,如上所述被淋到清洗对象Q上,有助于清洗对象Q的清洗。
但是,由于旋转构件8的旋转速度提高或流过各水路23的水量增多,从连通口5A和排出口6A向清洗区域16排出的水量有时会超过经由第一路线K1返回旋转构件8周围的水量。这种情况下,在旋转构件8的旋转过程中第一路线K的水会减少。由此,向清洗区域16排出的水量极度减少,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水循环可能会停止。此外,还可能因第一路线K1等发生进气而产生大的噪音。虽说如此,很难为了增加从清洗区域16返回的水量而将第一路线K1确保得较宽。特别是,由于第二周壁4B的形成有贯通孔4G的内侧部分4C是固定于第一传递轴31的凸缘部31A的元件,因此在内侧部分4C将贯通孔4G确保得较大的方案存在极限。
因此,在清洗区域16的水位L位于与引导流路18的摄入口18A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摄入口18A的上侧Z1的情况下,清洗区域16的水如点划线的箭头所示,按顺序通过过滤单元19的保持构件19B的开口19C、过滤构件19A和摄入口18A被摄入引导流路18,向下流过引导流路18。向下流过引导流路18的水如点划线的箭头所示,从流出路15的入口15A流入流出路15,一边沿着流出路15落下一边向旋转构件8侧流动。此时,在第二底壁4A的外侧部分4D从下侧Z2堵塞流出路15的引导部4J通过使流过流出路15的水朝向径向内侧R1而导向旋转构件8。这样通过流出路15而以从清洗区域16向旋转构件8侧接近的方式流出的水从出口15B流出至配置区域14的位于旋转构件8下侧Z2的部分。然后,这样流出的水通过旋转构件8的旋转,再次通过各水路23从连通口5A和排出口6A排出到清洗区域16。换句话说,在旋转构件8的旋转过程中,内桶4的第二内部空间12内的水通过经由由引导流路18和流出路15构成的第二路线K2,从而在配置区域14和清洗区域16之间循环。
当这样的水循环反复进行规定时间时,旋转构件8就停止旋转,外桶3和内桶4的水从连接于外桶3的排水路(未图示)排出至机外。由此,洗涤过程结束。洗涤过程之后,接着开始漂洗过程。在漂洗过程中,不含有洗涤剂的水,例如自来水被供给至内桶4的第二内部空间12,蓄积于外桶3和内桶4。在这种状态下电机9被驱动,旋转构件8旋转。在漂洗过程中,内桶4也处于停止状态。与洗涤过程时相同,内桶4的第二内部空间12内的水通过旋转构件8的旋转,从连通口5A和排出口6A排出到清洗区域16,一边使清洗区域16产生水流,一边经由第一路线K1和第二路线K2在配置区域14与清洗区域16之间循环。通过该水流被淋到清洗区域16的清洗对象Q上或搅拌清洗对象Q,清洗对象Q得到漂洗。
当这样的水循环反复进行规定时间时,旋转构件8就停止旋转,外桶3和内桶4的水被排出。由此,漂洗过程结束。漂洗过程也可以反复多次。漂洗过程之后,接着开始脱水过程。在脱水过程中,电机9被驱动,只有内桶4高速旋转。由此,由于对内桶4内的清洗对象Q作用离心力,因此清洗对象Q被压到内桶4的内面即第二周壁4B的内周面4H从而脱水。因脱水而从清洗对象Q渗出的水被排出。脱水过程也可以作为中间脱水过程,在洗涤过程之后或各漂洗过程之后紧接着执行,这种情况下,最后的漂洗过程之后的脱水过程是最终脱水过程。随着最终脱水过程结束,清洗机1的运转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清洗机1也可以具备向最终脱水过程之后的内桶4内提供热风的烘干单元(未图示)。这种情况下,清洗机1能通过烘干单元的热风执行烘干内桶4内的清洗对象Q的烘干过程。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内桶4内的清洗对象Q通过内桶4旋转而被搅拌,因此能无死角地对清洗对象Q整体吹热风。
如上所述,对于清洗机1而言,在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中的旋转构件8的旋转过程中,流出路15使清洗区域16的水向旋转构件8侧流出。由此,由于能主动且迅速地将清洗区域16的水经由比第一路线K1短的第二路线K2送入旋转构件8侧,因此能抑制旋转构件8周围的水减少的情况。因此,由于旋转过程中的旋转构件8能使周围的水持续流向供给路25,因此供给路25能向清洗区域16持续供水。因此,能高效地使水循环持续。进而,由于能通过使用第一路线K1和第二路线K2这两条路线使大量的水循环,因此能通过使大量的水淋到清洗区域16的清洗对象上来实现清洗力的提高。
此外,由于设置于第二底壁4A的隔离部4I将供给路25与流出路15之间隔离,因此能抑制流过供给路25的水在到达清洗区域16之前泄漏到流出路15的情况或流过流出路15的水在流出到旋转构件8侧之前泄漏到供给路25的情况。由此,由于能使水分别在供给路25和流出路15中不发生泄露地流到目的地,因此能可靠地使水循环持续。
此外,由于在清洗区域16内从流出路15向上侧Z1延伸的引导流路18从其上部的摄入口18A摄入清洗区域16的水,因此被摄入引导流路18的水在引导流路18中流下并流入流出路15。这种情况下,由于能以向上侧Z1偏离清洗区域16的清洗对象Q的方式配置用于将清洗区域16的水摄入流出路15的摄入口18A,因此能防止清洗对象Q贴在摄入口18A上而堵塞摄入口18A。由此,能将清洗区域16的水不间断地从摄入口18A经由引导流路18摄入流出路15并使其通过流出路15持续向旋转构件8侧流出。因此,能可靠地使水循环持续。
此外,由于摄入口18A位于引导流路18的上部,因此清洗区域16内的垃圾、线头等异物不容易进入摄入口18A。进而,在清洗区域16的水被摄入摄入口18A时,能通过设置于摄入口18A的过滤构件19A来捕获该水中含有的垃圾、线头等异物。因此,不需要考虑异物的进入,能将摄入口18A、引导流路18以及流出路15设置得较宽。因此,由于能将来自清洗区域16的大量的水从摄入口18A摄入引导流路18以及流出路15并使其循环,因此能提高水循环效率。
此外,由于形成于第二底壁4A的引导部4J将流过流出路15的水导向旋转构件8的旋转轴线J侧,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旋转构件8周围的水减少的情况。因此,由于旋转中的旋转构件8能使周围的水可靠地持续流向供给路25,因此能可靠地使水循环持续。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底壁4A,也可以形成有使流出路15从上侧Z1连通到第一底壁3A与第二底壁4A的间隙V的贯通孔4K。从清洗区域16流过流出路15的水如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在从贯通孔4K向间隙V流出之后,随着旋转构件8的旋转,从第二底壁4A的贯通孔4G流入配置区域14,被摄入旋转构件8的摄入口21A并向径向外侧R2流过各水路23。在这种情况下,流出路15也能使清洗区域16的水经由贯通孔4K和间隙V向旋转构件8侧流出。而且,由于第二底壁4A的贯通孔4G具有主动将附近的水吸入配置区域14的倾向,因此只要通过引导部4J将流过流出路15的水优先提供给贯通孔4G,就能可靠地防止在旋转构件8的旋转过程中第一路线K1的水被排空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4K也可以在径向R上形成于流出路15的入口15A与出口15B之间的中途位置。此外,贯通孔4K在径向R上也可以位于与入口15A大致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位于入口15A的正下方,这种情况下,贯通孔4K同时是出口15B,可以省略引导部4J。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图3是变形例的清洗机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图。图3中,对与以上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关于这部分的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清洗机1的旋转构件8形成为上下扁平,并处于以与清洗对象Q不接触的方式被分隔构件5从上侧Z1覆盖的状态。如图3中示出的变形所示,旋转构件8也可以是所谓的波轮,这种情况下,顶板部20具有向清洗区域16凸起的形状。这种情况下,虽然省略了分隔构件5,但是在旋转构件8的外周部与内桶4的第二底壁4A的外侧部分4D的外缘部4E之间,形成有上述的供给路25A。供给路25A与流出路15之间处于被上述的隔离部4I隔离的状态。
变形例的旋转构件8在清洗过程中通过一边旋转一边与清洗对象Q接触,从而搅拌清洗对象Q。此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旋转构件8周围的水通过旋转构件8的各水路23流向径向外侧R2,并从各供给路25淋向清洗区域16的清洗对象Q(参照实线的箭头)。供给至清洗区域16的水以如下方式循环:通过经由由贯通孔4G、间隙W以及间隙V构成的第一路线K1(参照虚线的箭头),或经由由引导流路18和流出路15构成的第二路线K2(参照点划线的箭头),从而返回旋转构件8的周围。
此外,上述的旋转轴线J既可以沿着上下方向Z垂直延伸,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Z稍微倾斜。
附图标记说明
1:清洗机;3:外桶;3A:第一底壁;3B:第一周壁;4:内桶;4A:第二底壁;4B:第二周壁;4G:贯通孔;4I:隔离壁;4J:引导部;8:旋转构件;11:第一内部空间;12:第二内部空间;15:流出路;16:清洗区域;18:引导流路;18A:摄入口;19A:过滤构件;25:供给路;J:旋转轴线;Q:清洗对象;R2:径向外侧;Z1:上侧。

Claims (4)

1.一种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桶,具有:第一底壁、从所述第一底壁立起的环状的第一周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周壁围起的第一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能蓄水;
内桶,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上侧的第二底壁、从所述第二底壁立起并被所述第一周壁包围的环状的第二周壁、以及由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周壁围起的第二内部空间,在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周壁,形成有用于使水在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之间来回的贯通孔,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收容有清洗对象;
旋转构件,其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配置于所述第二底壁的上侧,通过进行旋转而使周围的水流向远离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供给路,将通过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流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水供给至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位于所述旋转构件的上侧并配置有清洗对象的清洗区域;以及
流出路,与所述贯通孔分开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壁,使所述清洗区域的水向所述旋转构件侧流出;
引导流路,该引导流路在所述清洗区域内从所述流出路向上侧延伸,在其上部具有用于摄入所述清洗区域的水的摄入口;
供给至所述清洗区域的水经由由贯通孔、第一周壁与第二周壁的间隙W以及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的间隙V构成的第一路线K1或经由引导流路和流出路构成的第二路线K2返回所述旋转构件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部,该隔离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壁,将所述供给路与所述流出路之间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构件,该过滤构件设置于所述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底壁,将流过所述流出路的水导向所述旋转构件。
CN201780005497.8A 2016-02-18 2017-02-17 清洗机 Active CN108431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223 2016-02-18
JP2016029223A JP6826246B2 (ja) 2016-02-18 2016-02-18 洗浄機
PCT/CN2017/073910 WO2017140259A1 (zh) 2016-02-18 2017-02-17 清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1327A CN108431327A (zh) 2018-08-21
CN108431327B true CN108431327B (zh) 2020-10-02

Family

ID=5962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497.8A Active CN108431327B (zh) 2016-02-18 2017-02-17 清洗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26246B2 (zh)
CN (1) CN108431327B (zh)
WO (1) WO201714025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4696A (ja) * 2001-12-03 2003-06-10 Sharp Corp 洗濯機
CN2555274Y (zh) * 2002-06-27 2003-06-11 金羚电器有限公司 洗衣机
CN200971428Y (zh) * 2006-10-30 2007-11-07 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泵提升水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
CN201006953Y (zh) * 2005-10-26 2008-01-16 江门市洗衣机厂 一种节水型波轮式或搅拌式全自动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7160B2 (ja) * 2005-08-10 2011-04-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4696A (ja) * 2001-12-03 2003-06-10 Sharp Corp 洗濯機
CN2555274Y (zh) * 2002-06-27 2003-06-11 金羚电器有限公司 洗衣机
CN201006953Y (zh) * 2005-10-26 2008-01-16 江门市洗衣机厂 一种节水型波轮式或搅拌式全自动洗衣机
CN200971428Y (zh) * 2006-10-30 2007-11-07 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泵提升水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4108A (ja) 2017-08-24
CN108431327A (zh) 2018-08-21
WO2017140259A1 (zh) 2017-08-24
JP6826246B2 (ja) 202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16932A (ko) 세탁기
JP5625466B2 (ja) 洗濯機
JP6521603B2 (ja) 洗濯機
JP5931384B2 (ja) 洗濯機
KR101225167B1 (ko) 배수케이싱을 구비하는 세탁기
JP2011104211A (ja) 洗濯機
CN108431327B (zh) 清洗机
KR19990079426A (ko) 세탁기의 세탁수 필터 장치
CN108541281B (zh) 洗衣机
CN108474163B (zh) 清洗机
CN111511973B (zh) 洗衣机
KR101114330B1 (ko) 세탁기
WO2019120116A1 (zh) 洗衣机
WO2017144019A1 (zh) 清洗机
JP6223274B2 (ja) 洗濯機
KR101114329B1 (ko) 세탁기
KR100336127B1 (ko) 드럼세탁기
KR100598000B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백
KR20170105331A (ko) 세탁기
KR200358900Y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백
KR200358902Y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프론트
JP2001190883A (ja) 洗濯機
KR200358901Y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드럼 프론트
JP2023028878A (ja) 洗濯機
KR20220011463A (ko) 의류처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1

Address after: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AS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Road, Qingdao hi tech Zo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Applicant before: HAIER ASIA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1

Address after: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after: AQUA Corp.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before: AQUA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