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0778B - 印版张紧轨 - Google Patents

印版张紧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0778B
CN108430778B CN201680076826.3A CN201680076826A CN108430778B CN 108430778 B CN108430778 B CN 108430778B CN 201680076826 A CN201680076826 A CN 201680076826A CN 108430778 B CN108430778 B CN 108430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pressure
toggle
clamp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68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0778A (zh
Inventor
H-G.艾特尔
M.罗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roland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roland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roland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roland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0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6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without tensio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用于夹紧柔性的印版的装置借助轴平行布置的以及构造成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杠杆元件39、40作用到下轨43上。为了改善夹紧作用,所述下轨43布置成能限定地以及径向于印版滚筒1运动以及能相对上轨44移动。为了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9、40到工作位置中的移动使所述下轨运动进入夹紧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作用到所述杠杆元件39、40上的弹簧元件47。为了通过所述杠杆元件39、40从工作位置运动出来而使所述下轨43运动进入打开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能扩张的气动或液压元件50。

Description

印版张紧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在卷筒纸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夹紧柔性的印版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OS 26 26 503已知一种印版夹紧装置,在该印版夹紧装置中,印版端部被夹紧在与壳体固定的印版支架的平行的夹紧面和垂直于此导引的夹紧板之间。夹紧板的运动通过多个轴平行布置的肘杆式机构实现,偏心轮分别在肘杆铰链的区域中作用到这些肘杆式机构
上。所述偏心轮布置在共同的轴上并且在轴转动时被共同地操纵。肘杆式机构的运动通过越过伸展位置进入稳定的上止点位置抵靠到各一个构造成第二偏心轮的止挡上完成。为了将肘杆铰链从其稳定的上止点位置带出来,第二偏心轮借助第二共同的轴逆着第一偏心轮的作用方向枢转。
在DE-OS 26 26 503中所示的装置的缺陷在于,印版夹紧装置必须用手或用工具操纵,这导致调试时间延长。此外无法实现自动操纵。
由DE 37 31 039 A1已知一种用于在卷筒纸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夹紧柔性的印版的装置。在该装置中,为了操纵夹紧板而轴平行地布置着多个肘杆连杆。这些肘杆连杆借助多个弹簧被带到伸展位置中以及借助能气动地操纵的装置带出这个伸展位置。
此外也由DE 10 2007 002 785 B4和DE 20 2007 002 299 U1已知在单张纸胶印机中用于自动化地张紧和夹紧印版或漆印版托架(Lackformträger)的印版张紧轨和漆印版托架张紧轨,它们用至少各一个软管区段工作,软管区段布置在产生张紧轨的夹紧运动的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每一侧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用于卷筒纸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的柔性的印版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得不用工具就能操纵该夹紧装置。
该任务按照本发明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解决。
能用本发明达到的优点尤其在于,可以在改装印刷机时取消工具。因此也不需要在印版滚筒处为工具设置介入部位。通过按本发明的装置尤其能设置远程操作或脚踏操作,因而操作者在改装机器时能空出双手。
压力软管为了打开轨道不再直接压到肘杆上。压力软管的力集中地直接经由压力件导引到弹簧上。压力件延伸穿过杠杆区段,杠杆区段因此同时沿轴向在它们的位置中被导引。因此压力软管到压力弹簧上的力作用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由杠杆传动比给定。这实现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
所述装置适用于夹紧不同的印版厚度/漆印版托架厚度。接下来仅提及印版。夹紧力根据有待夹紧的材料厚度仅有很小的变化。用于产生夹紧力的构件的收缩性或磨损被自动化地补偿并且仅造成可以忽略不计的夹紧力变化,特别是也仅造成夹紧力的轻微提高。
基于所述方案,参与夹紧过程的部件首先设计带有标准公差值。夹紧力可以视构造上设计的不同也以最简单的方式作个性化的调整。
若没有印版夹紧在印版张紧轨中,那么所述系统仍可以根据设计完全关闭,因而张紧轨也能在没有夹紧印版时保留在印刷机中,因为所述机构被预紧并且在运动时不会不受控地运动。备选可以为基本位置设置用于固定轨道元件的止挡。
关闭过程不产生任何噪音。肘杆式传动机构不翻转,因而在活动的下轨内部不进行力方向反转。也不必补偿夹紧损失,因为肘杆式传动机构在运行穿过上止点后又缩短且夹紧力因此撤去。
力变化缓慢地形成且缓慢地消失。这保护了设计结构。下轨在肘杆上方运动。视肘杆处在哪个位置中而定,印版张紧轨被关闭(印版被夹紧)或印版张紧轨被打开。
如下达到肘杆的位置:
- 弹簧在侧向压向肘杆铰链(这在此占据相对弹簧凸出的位置),由此将固定在壳体处的一侧上和活动的下轨的另一侧上的肘杆压离彼此。轨道被闭合且印版被夹紧。
- 为了打开印版张紧轨,例如用压缩空气加载压力软管。所述压力软管相对肘杆凹陷地定位在弹簧的对立侧上。所述压力软管克服弹簧力工作,肘杆端部缩短且下轨向下运动。集成的止挡可以限制打开行程。也可以使用另一种力量源来取代所述压力软管。
- 若压力软管被排气,那么施加的弹簧力又产生了一种力剩余且印版张紧轨关闭。
肘杆在此从不翻倒。夹紧力由力的三角形法则得出,弹簧借助肘杆的角位置将该夹紧力沿关闭方向施加到下轨上。
若有待夹紧的印版的材料变厚,那么力的三角形法则变糟糕,即,产生较少的合力用于关闭印版张紧轨,但弹簧力却上升,因为弹簧在这个位置中被强烈地预紧。在0.2至0.4mm的常见的印版厚度张紧范围中以及在直至约2 mm的漆印版托架厚度下(在漆印版托架中),根据几何形状设计获得了几乎一致的合成的夹紧力。
通过相对肘杆调整弹簧位置,可以产生夹紧力。若例如夹紧杆长度或者夹紧杆端点的位置基于所参与的构件的磨损或制造公差的利用发生改变,那么最后如在用于张紧不同的材料厚度的力的建立中那样,产生了这种作为结果发生的行为。对夹紧力的影响很小,或者最多导致夹紧力提高,因为肘杆会由于磨损而继续展开。
根据所述设计方案,理论上可以将下轨过度压入到上轨中,因此所述系统即使在没有印版被夹紧时也夹紧。肘杆、弹簧和下轨可以通过规格宽度被划分成不同的区段。由此可以更好地补偿构件的制造公差。达到了在整个夹紧区域上的尽可能均匀的夹紧力。
通过改良措施避免了横向力的影响,所述横向力在按图1的现有技术中以及在使用压力软管时在与肘杆直接接触时产生。横向力将两个肘杆区段在它们共同的转动点中彼此拉开。制造公差被压入其端部位置,该端部位置减小了开口间隙,但对在接下来的张紧过程之前的夹紧过程的精度和可重复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但现在在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不再出现任何横向力。因此下夹紧轨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以及用很小的力例如借助拉力弹簧或压力弹簧、杠杆等朝着功能“轨道-打开”的方向向下压。因此肘杆包始终处在避免了足够的间隙的压力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持久地在内部处于无间隙的连接。但肘杆区段在此自由地处在印版张紧轨中并且不需要与下夹紧轨、与壳体或在肘杆区段彼此间的连接元件。
因此所述张紧系统是成本低廉且便于安装的。
压力件被设计成由两部分组成。较小的第二压力件沿轴向移动地设计在第一压力件中。因此各个弹簧可以通过在第一压力件中的螺纹借助螺钉以支撑在轨体处的方式被挤压(安装/拆卸/维修),而无需对压力软管充气。
较小的能轴向移动的第二压力件保留在其位置中并且因此不会造成轨道打开。当至少两个压力件导引通过肘杆包时,就需要这种轴向的可移动性,因为所述系统否则的话会受损。若没有设定这种轴向的可移动性,那么第二弹簧在肘杆包上方克服第一弹簧工作并且导致了轨道内的张力和损伤。
所述肘杆包在实施技术上包含三个弹簧。多个肘杆包使用在印版张紧轨内部。
附图说明
除了由现有技术公开的解决方案之外,下文中也借助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并在说明书中加以详细阐述。附图中:
图1是已知的印版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印版固定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2a/2b是针对印版固定装置的两个力示意图;
图3是印版固定装置的细节图;
图4是印版固定装置的促成夹紧的肘杆轨道的局部视图;
图5是来自印版固定装置的一个细节视图;以及
图6在局部剖面图中示出了印版固定装置的一个局部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装置。印版滚筒1配设有用于容纳两个印版张紧轨3的滚筒通道2,仅示出了两个印版夹紧滑轨的其中一个。印版张紧轨3在底部5处配设有延伸经过印版滚筒1的长度的轨体4。轨体4在滚筒通道2中能沿着左边和右边的侧向限界部6、7的方向移动。沿轴平行的方向布置着多个用于能枢转运动地容纳肘杆式传动机构的下方的轨道连杆9的相应地下端部11的支点8,肘杆式传动机构的下方的轨道连杆的上端部12然后铰接地与上方的轨道连杆10的下端部13连接,其中,上方的轨道连杆10的上端部14以能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支点15中。支点15布置在为了夹紧印版而能相对轨体4枢转的上轨16处。所述上轨具有T形的形状并且用构造成轴承17的经修圆的底脚布置在轨体4的配属于左边的侧向限界部6的凹槽18中。上轨16的左端部形成了夹紧板19并且朝着印版支架20在轨体4的上侧处工作,因而在那里夹紧印版21的端部。在轨体4的右边的侧向限界部7处的上侧上固定着导轨22,所述导轨在夹紧运动时支撑上轨16。
在导轨22下方在轨体4的壁、连杆9和10之间构造有一个延伸经过滚筒长度的压力室23,在该压力室中容纳着一根或多根可充气的、弹性的软管24。在轨体4的左边的侧向限界部6中,在每个凹槽25中为每个肘杆式传动机构9、10布置加载该肘杆式传动机构的压力弹簧26。压力弹簧26支撑在凹槽25的底部上并且将肘杆式传动机构9、10至少压入一个展开的位置。软管24反作用压力弹簧26地布置并且将肘杆连杆9、10从展开的位置中转出,以便打开上轨16以解除印版相对印版支架20的夹紧。
在滚筒通道2的左边的壁上在轨体4中设有多个凹槽27,各一根可充气的、弹性的波纹管28支承在这些凹槽中并且支撑在通道壁上。在对置的通道壁上为了移动轨体4而在该轨体4的各一个凹槽30中布置多个压力弹簧29。所述压力弹簧29水平地在轨体4和通道侧壁之间克服波纹管28的力作用以使轨体4接近圆周方向地朝着印版滚筒1在滚筒通道2中移动。
在图2中示出了一种新型的印版张紧装置3的按本发明的基本形状,该印版张紧装置包含印版夹紧部并且被视作是下文中详细说明的针对恰当的印版夹紧部的普遍前提。
包含印版夹紧装置的印版张紧轨,必须适合夹紧有不同的印版厚度的印版或漆印版托架。对此在下文中仅提到印版。夹紧力应当根据有待夹紧的材料厚度尽量小地变化。但可以观察到,首先应当将不那么可压缩的材料、如铝印版、塑料凸版或高强度的橡胶布或印刷用毡设置用于夹紧在这种印版张紧轨中。
用于产生夹紧力的构件的收缩性或磨损应当被自动补偿并且在此应当仅造成可以忽视的、不会让夹紧效果变糟的夹紧力变化。
基于按本发明的方案,参与夹紧过程的部件首先可以设计有标准公差值。
需要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结构性设计方案额外还能以简单的方式个性化地调整夹紧力本身或夹紧力的基本设定。
夹紧过程本身的功能流程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气动阀控制。
若不夹紧印版,那么系统尽管如此仍根据在此所包含的肘杆式传动机构的设计完全关闭,因而印版张紧轨也能在印版没有夹紧的情况下保留在印刷机中。所述机构因此被预紧并且在印版滚筒运动时不会不受控地运动。
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也通过系统内部的止挡来确保未张紧的系统印版张紧轨的预紧。这种止挡直接在肘杆元件处或在中间连接压力软管的情况下,或
关闭过程不产生噪音。所使用的肘杆式传动机构被设计成,使其在印版夹紧时没有超过其止点翻倒,因而也不导致力方向反转伴随在活动的下轨上夹紧力的不期望的减小。
此外不必相对那些将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止点压入止挡处的端部位置的系统对夹紧力损失进行补偿。这是必要的,因为肘杆式传动机构的作用长度在穿过上止点后再次缩短以及夹紧力因此变小。此外,力变化缓慢地形成且缓慢地消失,这保护了所述装置的运动的部分和支承部位。
在图2中表明,使用带有下导杆39和上导杆40的肘杆式传动机构来夹紧印版,所述下导杆和所述上导杆通过肘杆铰链42相互连接。肘杆式传动机构(元件39、40、42)支撑在轨体41中并且布置在为了压紧印版的目的而能垂直活动的下轨43和轨体41之间。所述肘杆铰链42将下导杆39和上导杆40连接起来。上导杆40向上支靠在能垂直活动的下轨43上,所述下轨则通过肘杆式传动机构(元件39、40、42)的枢转运动线性地朝着上轨44的方向运动。上轨44是在轨体41上的一个固定的或者刚性安装的部分。视肘杆式传动机构(元件39、40、42)处在当前哪个位置中(伸展或弯折)而定,关闭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功能并且将印版45夹紧在下轨43和上轨44之间,或者由上轨44和下轨43开启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功能。
此外,在轨体41中能纵向运动地布置着套筒状构造的压力件46,该压力件通过压力弹簧47被加负并且用一个和压力弹簧47对置的作用面配设给肘杆铰链42。压力弹簧47支撑在轨体41处用于导引弹簧的环形槽47a中。
当在包括环形槽47a的情况下由分别用于导引压力弹簧47的底部区域48构成了一个例如能通过在轨体41中的螺纹进行调整的插入元件时,每个这样形成的元件都可以在环形槽47a的区域中被用来相对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预调整或后调整分别在那里作用的压力弹簧47的弹簧力。
轨体41借助盖51关闭,所述盖因此相对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形成了一个压力室49。此外,轨体41和盖51在上部的空间中形成了用于下轨43的垂直运动的平行导引部。
在压力室49中布置着压力软管50,该压力软管通过阀控制装置与至少一条气动管路联接。借助所述阀控制装置可以向压力软管50供应压缩空气,因而该压力软管50被充气并且在支撑在盖51上时朝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施加一个力。由压力软管51施加的力在此在肘杆式传动机构上克服弹簧47的力。
如下达到肘杆式传动机构的位置:
- 在轨体41中能纵向运动地布置的套筒状的压力件46通过压力弹簧47加负,该压力弹簧在环形槽47a中支撑地布置在轨体41处并且在肘杆铰链42的区域中被压向上导杆40和下导杆39(相对压力弹簧47的凸出的基本位置)。上方的和下方的肘杆端点39a、40a因此被压离彼此,所述肘杆端点可枢转地固定在或铰接地支撑在印版滚筒1的滚筒通道2中轨体41处的下侧上以及活动的下轨43处的上侧上。以如下方式闭合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缝隙,即,下轨43相对轨体41向上运动,因而印版45被夹紧在活动的下轨43和固定不动的上轨44之间。在上轨44和下轨43处的夹紧面为了改善传力而被弄粗糙或结构化。
- 为了打开印版张紧轨3,例如用压缩空气加载压力软管50。该压力软管50在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凹陷的一侧处定位在由压力弹簧47加负的压力件46的对立侧上。压力软管50在压力加载时克服压力弹簧47的弹簧力工作,因而肘杆端部39a、40a缩短它们的间距地朝着彼此运动,并且下轨43相对轨体41线性向下运动以及在此离开上轨44。借助可以作用到导杆39、40上或压力件46上的集成的止挡,可以限制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打开行程。也可以使用气动人工肌肉类型的另一种柔性的力量源来取代压力软管50。
- 若压力软管50再度被排气,那么来自压力弹簧47的弹簧力可以再度使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展开并且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功能重新关闭。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在此从不运动超过其止点以及因此不翻到释放位置。这可以通过止挡实现。
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力可以由力的三角形法则推导得出,力的三角形法则由压力弹簧47的力KF和力的方向、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元件的长度和角位置以及相应有待张紧的印版45的厚度得出。因此一个垂直的力分量被作为夹紧力KK沿着下轨43趋近上轨44的关闭方向施加到下轨43上。
在图2a和2b中示意性描述了这个作用。因此由水平作用到导杆40的下端部上的弹簧力FF有一个垂直地在导杆40的上端部上作用的夹紧力FK,该夹紧力对应上导杆40的斜度由于有待夹紧的印版45的厚度而在下轨43处形成。
若按照图2b,有待夹紧的印版的材料变厚,那么由KF和KK构成的这个力的三角形法则的作用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变糟,即,产生了更小的合力来闭合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缝隙或者夹紧印版。但同时施加一个更大的有效的弹簧力,因为压力弹簧47在这个更为强烈偏转的位置中也被更强烈地预紧。
对胶印版来说,通常使用0.2至0.4 mm的印版厚度以及对漆印版托架来说则使用直至约2 mm的印版厚度。因此根据几何形状设计获得了一个几乎一致的合成的夹紧力。随意选出两个下列实际示例来列举巨大的厚度差诱发了印版张紧轨中较小的夹紧力差:
- 印版厚度1.9mm→夹紧力1.151N
- 印版厚度0.27mm→夹紧力1.310N。
若在所示的布置中,例如夹紧杆的长度或导杆的长度或夹紧杆端点的位置基于参与的构件的磨损或制造公差的使用而可能改变,那么这不会对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作用产生任何影响,因为这种尺寸变化起到张紧有不同的材料厚度的印版的作用。对夹紧力的影响很小,并且通过肘杆系统的轻微的展开更确切地说促成了力的提高以及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致功能变糟糕。
在夹紧缝隙中没有设印版45时,根据导杆39、40的杆长的设计,理论上可以在下轨39相对上轨40支承期间将肘杆式传动机构过度压到超过其止点位置。因此印版张紧轨3的系统夹紧并且也在没有针对印刷过程使用时自动处在锁止的状态中。
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和压力弹簧47可以超过印版滚筒2的规格宽度或长度多重并排布置。当下轨43或整个轨体41划分成多个必要时长度不同的区段,以便达到更进一步的可校准性时,这样做也尤为适用。在此,可以为每个区段独立地配设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和压力弹簧47。以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补偿在不同的构件之间的制造公差。因此达到了在整个夹紧区域上都尽可能均匀的夹紧力。
这样来设计压力弹簧47的布置和尺寸设定,使得施加在下轨43上的夹紧力始终对应至少一个最小夹紧力,通过该至少一个最小夹紧力确保了印版45在上轨44和下轨43之间的夹紧缝隙中的可靠的夹紧。
在图3中示出了按图2的设计方案的扩展设计,其中,印版张紧轨3在图中的取向转动了180度。带有下导杆39和上导杆40的肘杆式传动机构与在此看不到的肘杆铰链42连接(为此参看图4)并且支撑在轨体41和垂直活动的下轨43之间。上导杆40向上用上端部40a支撑在下轨43的下侧处的支承部位43a中。下导杆39向下用下端部39a支撑在轨体41内部的支承部位41a中。
此外在轨体41中的导向孔41b中,以能纵向活动的方式布置着套筒状构造的第一压力件52,该第一压力件通过环形的挡边52a安放在压力弹簧47上并且在内部具有圆柱形的套筒开口52c。
第一压力件52在其圆柱形的外侧处构造成相对导向孔41b留有足够大的间隙,因而在压力件52纵向运动时在导向孔41a内部不会造成卷边或更大的摩擦。
压力件52处于同轴的力作用下,同轴的力作用由压力弹簧47在环形的挡边52a处施加。在环形的挡边52a的与压力弹簧47对置的一侧上,在压力件52处构造有作用面,压力弹簧47的力从该作用面起集中地导到肘杆铰链42上。
压力弹簧47在其下侧上支撑在轨体41处的一个用于导引压力弹簧47的与导向孔41b同心构造的环形槽47a中。
在此也示出了轨体41处必要时为了弹簧再调整的目的而设计成可调整的底部区域48。
第一压力件52还在导向孔41b的延长部中配设有空心圆柱形的突出部52b。该突出部52b突伸穿过开口55的区域内肘杆铰链42的区域。开口55由导杆39、40的彼此面对面的侧面中的对应的、大致半圆形的凹槽形成。
压力件52因此用圆柱形的突出部52b突伸穿过用作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杠杆区段的导杆39、40,因而导杆39、40同时也平行于印版滚筒轴线地在各工作位置中导引和锁止。
为第一压力件52配设另一个构造成蘑菇状的压力件53,该压力件53用螺栓形的突出部53b以能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一压力件52内导向孔52c的内部并且在对置的端部处具有作用面53a,该作用面具有比在导杆39和40之间的开口55更大的直径。
在第二压力件53和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对面又在轨体41内的一个被盖51封闭的压力室49中布置着压力软管50。
轨体41在此也与盖51在上部的区域中形成了针对下轨43的垂直运动的平行导向机构。
压力软管50又经由阀控制装置与至少一根气动管路联接,压力软管50通过该气动管路被供以压缩空气且被充气,因而该压力软管在支撑在盖51处时经由第二压力件53将一个力朝着张紧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压力弹簧47施加。由压力软管51施加的力在此经由第二压力件53作用到第一压力件52上以及因此克服弹簧47的力。
为了沿压力室49的方向限制肘杆式传动机构的行程,盖51配设有止挡面51a,该止挡面在肘杆铰链42的区域中延伸经过盖51的底部。
作为备选,这种止挡也可以这样集成在压力件53处,例如集成在作用面53a的区域中,使得所述止挡支靠在盖51的后壁上(参看图5)。
为了在给压力软管50气动地充气时将力导入到第二压力件53的作用面53a上,设置形式为薄板的导力元件56。该导力元件56可以固定在压力软管50上并且延伸经过多对布置在共同的肘杆式传动机构处的第一压力件52和第二压力件53。在图4中示出了这种导力元件56与各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配属关系。在此在所有的开口55上方以及因此也在已安装状态下布置在那里的压力件52、53上方示出了每个肘杆式传动机构一个导力元件56。
图4原则上示出了两个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其中,示出了开口55在导杆39、40的过渡区域中在肘杆铰链42两侧的布置。导杆39、40作为相应成对的组合包布置在轨体41和下轨43之间:每一个肘杆式传动机构具有各三个开口55,各一对压力件52、53配属于所述开口。
在图3和图4中也示出了各一个拉力弹簧54,该拉力弹簧作用在下轨43处并且固定在轨体41处。一个或两个这种拉力弹簧54配属于各一个肘杆式传动机构,但也可以按需配属于多个肘杆式传动机构并且用于保持在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松散地配合作用的各个零件下轨43、上导杆40和下导杆39之间在铰链或铰接点41a、42和43a处的接触。
当然也可以为了上述目的在结构上相应匹配的布置中取代所示拉力弹簧54地例如使用压力弹簧或其它传力配合的保持装置。
在图5和图6中示出了肘杆式传动机构的功能细节,这些细节再次强调了印版张紧轨的结构的简单性。
在图5中阐述肘杆式传动机构的安装的功能。与图3相比,每一个导力元件56在此借助卡锁连接装置的布置在第二压力件53的作用面53a上的保持元件57与压力件53连接。因此也可以在导力元件56处借助该保持元件挂上所有属于肘杆式传动机构的第二压力件53并且以简单的方式配设给在肘杆式传动机构的开口55中的第一压力件53。
为此与各环形槽47a对应一致地在轨体41处的压力弹簧47上配属于相应的开口55(参看图4)地使用肘杆式传动机构39、40、42的(按照实施例的)三个压力件52。
此外,每个保持元件57用作用于朝着盖51的方向限制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打开运动的止挡。在此,每个压力件53然后经由各保持元件57撞到贴靠在盖51上的经排气的压力软管50上并且肘杆式传动机构在拉力弹簧54的协同作用下处在无间隙地锁止和打开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盖51处不设单独的止挡面51a,因为这个止挡面现在由盖51本身形成。
为了安装印版张紧轨的夹紧机构:
为了能将各上导杆40和下导杆39和各下轨43一起插入轨体41,压力弹簧47必须被预紧,因为否则的话肘杆式传动机构就啮合在展开位置中并且不会被嵌入。因此每个第一压力件52借助拧入导向孔52c内部的螺纹的保持螺钉58朝着各贴靠在轨体41上的压力弹簧47张紧。保持螺钉58直至抵靠在轨体41上都可以被拉向第一压力件52的圆柱形的挡边52a处的凸台,因而压力件52达到了其在轨体41内的尽可能最深的位置。
肘杆式传动机构的这个在保持螺钉58的预应力下给定的安装初始位置按照图5用实线示出。因此上导杆40和下导杆39可以在它们的肘杆铰链42接合在一起时轻微地置入到轨体41处和同样嵌入的下轨43处的支承部位41a、43a中。
最终针对这个安装过程再次借助拉力弹簧54锁止下轨43,其中,在图5中为清楚起见并未示出拉力弹簧54。通过拉力弹簧54的弹簧力将下轨43借助其支承部位43a朝着上导杆40拉,因而上导杆40经由肘杆铰链42趋近下导杆39并且下导杆39无间隙地处在轨体41处的支承部位41a中。
之后将第二压力件53插入第一压力件52的导向孔52c。这个过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和卡锁在保持元件57处的导力元件56一起发生,属于单元的压力软管50被放入到该导力元件上。
当松散地放入或者和各压力软管50例如通过粘接连接一起装入导力元件56时,备选单独使用压力件53。
最后,在安装过程结束时,将用于封闭印版张紧轨3的盖51固定在轨体41上。在此确保了下轨43以很小的间隙在轨体41处和盖51处的相应的导引面之间导引。
为了借助压缩空气操作所述印版张紧轨,需要各一个与每个装在印版张紧轨3内部的压力软管50连接的空气输入装置。该空气输入装置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在盖51中的开口从印版张紧轨3引出。
带有垫片59的保持螺钉58然后可以被从印版张紧轨的连接部中取出。在取出保持螺钉58后产生的装入位置用虚线示出,其中,肘杆式传动机构然后在通过压力弹簧47的负荷下经由一个或多个压力件52处在轨体41和贴靠在上轨44上的下轨43之间的几乎展开的夹紧位置中。
在顺序地取出保持螺钉58时,压力件52就依次从其压力弹簧47趋近肘杆式传动机构。所述肘杆式传动机构然后经由第二压力件53支撑在盖51处。由各压力弹簧47连续且没有多余的力地产生力,因为肘杆式传动机构可以独立于压力件52、53运动。
肘杆式传动机构的端部位置用虚线示出,其中,压力件53与卡锁装置的保持元件56支撑在压力软管50处,该压力软管贴靠在盖51的内壁上。
在图6中最后还示出了肘杆式传动机构在导杆39、40的支承和肘杆铰链42的实施方式方面的功能细节。在此为清楚起见略去了第一压力件52的圆柱形的突出部52a。
下导杆39、上导杆40以及下轨43彼此相对且与轨体41通过松散的支承部位41a、42、43a(滑动支承结构)联接。这些支承部位41a、42、43a的铰接功能通过拉力弹簧56的保持力得到保证。为此,拉力弹簧56在预定义的拉应力下固定在下轨43和轨体41之间,其中,由拉应力造成的力流包围肘杆式传动机构。因此所述构件下导杆39、上导杆40和下轨43彼此间且在轨体41处在支承部位41a、42、43a中无间隙地相互联接。
由于在打开和关闭印版张紧轨以夹紧印版时经常性的开关运动,在印刷机运行中出现了支承部位41a、42、43a中的收缩效应以及在轴承面处出现了最小的磨损。这种效应这样作用,使得导杆39、40在支承部位41a和43a之间在它们的端部位置中在夹紧印版时在一个相对彼此更确切地说展开的位置中对齐。这导致夹紧力提高,所述夹紧力进一步保持系统的可靠运行。
概括来说,新型的印版张紧轨的重要的作用的特征如下:
压力软管50为了开启印版张紧轨的夹紧不再直接压到肘杆式传动机构上。压力软管50的力被集中地直接通过压力件53导到压力弹簧47上。因此压力软管52到压力弹簧47上的力作用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由变得糟糕的杠杆传动比给定。
所使用的肘杆式传动机构被这样设计,使得该肘杆式传动机构在印版45夹紧时没有超过止点翻倒,因而在活动的下轨43内部也不可能存在力方向的反转。
此外,相对将肘杆式传动机构的止点过度压入到止挡上的端部位置中的系统,没有对夹紧力损失进行补偿。这样做是必需的,因为肘杆式传动机构的作用长度在运行经过上止点后再次缩短以及夹紧力因此变小。
压力件在开口55中被导引穿过肘杆式传动机构。压力件52因此突伸穿过杠杆区段(导杆39、40),所述杠杆区段因此同时在轴向在其位置中被导引。
因为为每个压力弹簧47设置两个能移入彼此的压力件52、53,第一压力件52在关闭时将弹簧力集中地导入到肘杆式传动机构上。第二压力件53将压力软管50的力经由第一压力件52克服压力弹簧47导向。第二压力件53设计成在轴向能在第一压力件52中移动,因而各个压力弹簧47经由在第一压力件52的内部中的螺纹可以借助保持螺钉58以支撑在轨体处的方式被预紧,以便实施安装、拆卸或维修。然后不必对压力管50充气。能沿轴向移动的第二压力件52然后保持停留在其位置中并且因此不会促使印版张紧轨3打开。
当至少两个压力件52被导引穿过肘杆式传动机构时,这种轴向的可移动性是必需的,因为否则的话相应地第二压力弹簧47经由肘杆包克服第一弹簧工作并且会导致印版张紧轨内的张力和损伤。拉力弹簧装置用于保持在松散地相互作用的元件下轨43、上轨40和下导杆39之间的接触。也可以考虑其它的装置,如压力弹簧。
调整变化本身不需要。但针对不同的印版厚度的调整的变型方案是可行的。
肘杆式传动机构、压力弹簧和下轨可以通过规格宽度划分成不同的以及必要时不一样宽的区段。由此可以更好地补偿结构件的制造公差。达到在整个夹紧区域上的尽可能均匀的夹紧力。
附图标记列表
1 印版滚筒
2 滚筒通道
3 印版夹紧装置、印版张紧轨
4 轨体
5 底部
6 左边的侧向限界部
7 右边的侧向限界部
8 支点
9 下滑轨连杆、下导杆
10 上滑轨连杆、上导杆
11 下端部
12 上端部
13 下端部
14 上端部
15 支点
16 上轨
17 轴承
18 凹槽
19 夹紧板
20 印版支架
21 印版
22 导轨
23 压力室
24 软管
25 凹槽
26 压力弹簧
27 凹槽
28 波纹管(气动)
29 压力弹簧
30 凹槽
39 下导杆
39a 下导杆端部/肘杆式传动机构在轨体中的支点
40 上导杆
40a 上导杆端部/肘杆式传动机构在下轨处的支点
41 轨体
41a 支承部位
41b 导向孔
42 肘杆铰链
43 下轨
43a 支承部位
44 上轨
45 印版、印模
46 压力件
47 压力弹簧
47a 环形槽
47b 导向孔
48 环形槽的底部
49 压力室
50 压力软管
51 盖
51a 止挡面
52 第一压力件
52a 环形的挡边
52b 套筒状的突出部
52c 钻孔/导向孔/螺纹
53 第二压力件
53a 作用面
53b 螺栓状的突出部
54 拉力弹簧
55 开口
56 导力元件
57 止挡/保持元件
58 保持螺钉
59 垫片。

Claims (10)

1.用于在单张纸胶印机的印版滚筒(1)处夹紧柔性的印版(45)的装置,该装置带有轴平行地布置在滚筒通道(2)中的印版张紧轨(3),带有用于用至少各一个上方的和下方的杠杆元件(39、40)产生夹紧运动的肘杆式传动机构,其中,所述杠杆元件(39、40)借助肘杆铰链(42)联接,并且所述装置带有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作用到所述肘杆式传动机构上地布置在所述肘杆铰链(42)的区域中,从而通过该弹簧组件在所述印版张紧轨(3)中的作用能借助所述杠杆元件(39、40)到夹紧位置中的移动实施针对印版(45)的夹紧运动,并且所述装置带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打开所述印版张紧轨(3)的能扩张的气动或液压元件(50),所述气动或液压元件为了将所述杠杆元件(39、40)从夹紧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中而配属于肘杆式传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设置一种结合所述杠杆元件(39、40)实施夹紧运动的下轨(43),
该下轨(43)布置成能线性地并且基本上径向于所述印版滚筒(1)相对于牢固地与所述印版张紧轨(3)的轨体(41)连接的上轨(44)移动,
以及为了使所述下轨(43)相对所述上轨(44)运动进入打开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能扩张的气动或液压元件(50),所述气动或液压元件为了将所述杠杆元件(39、40)从所述夹紧位置移入打开位置而布置成作用到给肘杆式传动机构加负的弹簧组件上,其中,所述弹簧组件由单个布置的压力弹簧(47)形成,其中,所述压力弹簧(47)布置成支撑在所述印版张紧轨(3)的轨体(41)处并且作用到各一个第一压力件(52)上,其中,每个第一压力件(52)布置成在所述轨体(41)处能纵向运动地在压力弹簧(47)之间导引并且集中地作用到所述肘杆铰链(42)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或液压元件(50)布置成,支撑在为了关闭所述印版张紧轨(3)而和所述轨体(41)连接的盖(51)与各一个和每个第一压力件(52)以能移动直至抵靠到止挡上的方式联接的第二传递元件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或液压元件被实施成能气动地充气的、弹性的压力软管。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元件被构造成下导杆(39)和上导杆(40),并且实施成在传力配合或形状配合的导引下在形成所述肘杆铰链(42)的打开的支承部位中铰接地相互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簧(47)布置成支撑在所述印版张紧轨(3)的轨体(41)处并且能移动地布置在至少各一个能调整的调整元件上,使得借助该调整元件能调整所述印版张紧轨(3)的夹紧力。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软管被布置成,使在该压力软管充气时产生的力分量直接导入到构造成第二压力件(53)的第二传递元件上并且不会接触所述杠杆元件(39、40),从而这种作用仅仅克服所述压力弹簧(47)地导引所述第二压力件(53)。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压力件(52)利用和所述压力弹簧(47)对置的端部突伸穿过在所述肘杆式传动机构中的开口(55),从而所述第一压力件(52)将所述杠杆元件(39、40)的位置在轴向沿所述印版滚筒(1)的方向锁止在其位置中。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件(53)能轴向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压力件(52)中,使得每一个第一压力件(52)为了选择性地预紧与这个第一压力件共同作用的压力弹簧(47)而布置成能借助保持螺纹紧固件(58)相对所述轨体(41)预紧,并且至少两个压力件被导引通过肘杆式传动机构。
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保持在松散地共同作用的下轨(43)、上导杆(40)和下导杆(39)之间的接触,相对于与所述轨体(41)的配属,设置拉力弹簧或压力弹簧或机械的位置锁止装置。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杆式传动机构、压力弹簧(47)和所述下轨(43)布置成通过规格宽度划分成不同的区段。
CN201680076826.3A 2015-12-31 2016-12-21 印版张紧轨 Active CN108430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23011 2015-12-31
DE102015123011.9 2015-12-31
DE102016125012.0 2016-12-20
DE102016125012.0A DE102016125012A1 (de) 2015-12-31 2016-12-20 Druckplattenspannschiene
PCT/EP2016/082159 WO2017114719A2 (de) 2015-12-31 2016-12-21 Druckplattenspannschie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778A CN108430778A (zh) 2018-08-21
CN108430778B true CN108430778B (zh) 2020-12-18

Family

ID=59069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6826.3A Active CN108430778B (zh) 2015-12-31 2016-12-21 印版张紧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397492B1 (zh)
CN (1) CN108430778B (zh)
DE (1) DE102016125012A1 (zh)
WO (1) WO201711471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1236B2 (en) * 2019-01-25 2022-03-22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Alternative yaw contro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66440D1 (de) * 1986-08-02 1991-01-10 Koenig & Bauer Ag Druckplattenbefestigungs- und spannvorrichtung.
CN1077418A (zh) * 1992-03-30 1993-10-2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用印版的夹持和张紧装置
CN1689803A (zh) * 2004-04-28 2005-11-0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曝光滚筒上夹紧和固定印版的装置
CN1689804A (zh) * 2004-04-27 2005-11-02 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 将一个印刷版固定在一个轮转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6503A1 (de) 1976-06-12 1977-12-22 Peter Dipl Ing Dr Ing Decker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biegsamer druckplatten auf dem formzylinder von druckmaschinen
DE3731039A1 (de) 1987-09-16 1989-03-30 Koenig & Bauer Ag Einrichtung zum klemmen biegsamer druckplatten auf dem platten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4215612C1 (de) * 1992-05-12 1993-11-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Klemmeinrichtung fuer eine druckmaschine
JPH10119245A (ja) * 1996-10-25 1998-05-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版締装置
DE102007002785B4 (de) 2007-01-18 2013-11-14 Herold Maschinenbau Gmbh Rotationssymmetrischer Körper mit einer Spann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plattenförmigen Gegenständen
DE202007002299U1 (de) 2007-02-16 2007-04-26 Herold, Helmut Rotationssymmetrischer Körper mit einer Spann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plattenförmigen Gegenständen
CN101352958A (zh) * 2008-08-26 2009-01-28 沈建平 气动印版夹持机构
DE102014214661A1 (de) * 2013-07-25 2015-01-29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Recken eines auf einem Zylinder aufgespannten Zylinderaufzug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66440D1 (de) * 1986-08-02 1991-01-10 Koenig & Bauer Ag Druckplattenbefestigungs- und spannvorrichtung.
CN1077418A (zh) * 1992-03-30 1993-10-2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用印版的夹持和张紧装置
CN1689804A (zh) * 2004-04-27 2005-11-02 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 将一个印刷版固定在一个轮转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的装置
CN1689803A (zh) * 2004-04-28 2005-11-0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曝光滚筒上夹紧和固定印版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4719A3 (de) 2017-08-31
EP3397492A2 (de) 2018-11-07
EP3397492B1 (de) 2020-11-04
DE102016125012A1 (de) 2017-07-06
CN108430778A (zh) 2018-08-21
WO2017114719A2 (de)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35494B2 (en) Clamp apparatus
CN108368753B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JPH01108045A (ja) 可撓性の版板を輪転印刷機の版胴に緊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US7806393B2 (en) Clamp apparatus
RU226358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прижим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валка, установленного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его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KR102333128B1 (ko) 피봇 가능 아암의 정확한 위치 선정을 위한 관절 레버 유형 또는 캠 유형의 작동 장치
US10302225B2 (en) Vacuum valve
KR20050012129A (ko) 작업물을 죄기 위한 자기보상 토글클램프
CN108430778B (zh) 印版张紧轨
KR100774753B1 (ko) 다차종 도어 장착설비용 2축 방향 플로팅 지그장치
US6901858B2 (en) Plate cylinder of a printing press
US6134752A (en) Loading mechanism for the upper rolls of a drafting mechanism
JPH04296559A (ja) 版板クランプ兼張設装置
US6227112B1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ctuations or operations in a printing press
AU2013304707B2 (en) Lifting apparatus having a toggle lever mechanism
AU646654B2 (en) Clamping device for an axially displaceable actuator for gripper changeover on a gripper cyclinder of a sheet-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US5967043A (en) Bearing assembly for a roller of an inking or wetting device
US20020023477A1 (en) Pneu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quick clamping of cornice brake tools
JP2013539416A (ja) 機械部品用、特に機械加工などが施される部品用のロック装置
CA2922317C (en) Pin clamp with multi-thickness clamping feature
JPH05138866A (ja) 輪転印刷機の胴における締め付け装置を遠隔操作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1037039B (zh) 用于固定轮转印刷机的滚筒上的覆盖物的装置
US7699001B2 (en) Apparatus for pressing a covering onto a printing-unit cylinder for a rotary press
CN106457452B (zh) 焊接电极单元
KR100515538B1 (ko) 타이밍체인 이완 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