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117A -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117A
CN108401117A CN201810151290.8A CN201810151290A CN108401117A CN 108401117 A CN108401117 A CN 108401117A CN 201810151290 A CN201810151290 A CN 201810151290A CN 108401117 A CN108401117 A CN 108401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onitoring device
main body
gear
fix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12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佳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512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1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1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活动底座、支撑杆、监测设备主体、引导杆、控制面板、检测器接头、光纤电缆、监控装置、感应补光系统,监测设备主体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上端表面,检测器接头横向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中下处,感应补光系统活动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本发明在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监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被监测物体进行一定的红外感应操作并在监测物体出现时对设备的监控装置进行实时的智能补光处理,从而设备的实时监控效果可以达到预期,也保证了后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属于智能监测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行业都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与监测,普遍的做法是直接在测试设备上面观察获得相应信息,也有采用信息接收终端通过近距离通讯方式来获取测试设备所检测到的信息,如采用蓝牙通信方式,蓝牙通信能将测试设备所检测到的信息上传到手机,用户将手机蓝牙开启,就能接收到相关信息。然而,普通的测试设备不能够直接显示检测信息,蓝牙传输也会受到距离的限制,距离过远就监测不到信息。有些测试设备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传输信息,但是有线通信方式大大增大了维护成本,并且上传信息也不稳定,且无法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一定的监控操作,需要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虽然信息传输稳定、可靠,但是无法对被监测物体进行一定的红外感应操作并在监测物体出现时对设备的监控装置进行一定的智能补光处理,可能导致设备的实时监控效果不够清晰与全面,从而对后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产生影响,可靠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虽然信息传输稳定、可靠,但是无法对被监测物体进行一定的红外感应操作并在监测物体出现时对设备的监控装置进行一定的智能补光处理,可能导致设备的实时监控效果不够清晰与全面,从而对后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产生影响,可靠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活动底座、支撑杆、监测设备主体、引导杆、控制面板、检测器接头、光纤电缆、监控装置、感应补光系统,所述支撑杆垂直连接于活动底座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监测设备主体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上端表面,所述引导杆垂直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下端表面中间处且其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前端表面,所述检测器接头横向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中下处,所述光纤电缆活动贯穿于检测器接头的内侧表面,所述监控装置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最上处,所述监控装置由监控摄像装置、横向固定架、竖向固定架组成,所述横向固定架垂直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上处,所述监控摄像装置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上端表面且其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顶面相连接,所述竖向固定架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上端表面最左处,所述感应补光系统活动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感应补光系统由红外感应装置、转动连接装置、滑动连接结构、齿轮传动装置、传动控制结构、监控补光装置组成,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下处,所述转动连接装置活动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下端表面中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活动连接于滑动连接结构的左端表面,所述传动控制结构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的左端表面最左处,所述监控补光装置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最上处。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由红外传感器、信号转换控制器、控制转轴、转动连接架组成,所述红外传感器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下处且其与光纤电缆的上端表面最右处相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控制器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控制转轴活动连接于信号转换控制器的前端表面右部且其与信号转换控制器之间电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架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的左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装置由顶部固定架、侧边滑轨、连接弹簧、T型滑动架、滑动连接架、横向连接架组成,所述侧边滑轨设置有两个且其靠左一处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所述顶部固定架垂直连接于左处一侧边滑轨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顶部固定架的下端表面最右处垂直连接有靠右处一侧边滑轨,所述连接弹簧垂直连接于顶部固定架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T型滑动架竖向滑动连接于两处侧边滑轨的内侧表面且其与连接弹簧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架活动连接于T型滑动架的前端表面中上处且其另一尽端与转动连接架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架垂直连接于T型滑动架的左端表面最下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结构由竖向滑轨、连接块、竖向传动架、啮合齿结构组成,所述竖向滑轨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下端表面中右处,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横向连接架的左端表面,所述竖向传动架竖向滑动连接于竖向滑轨的滑槽内且其与连接块的左端表面相连接,所述啮合齿结构均匀等距分布于竖向滑轨的左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由齿轮固定架、传动齿轮、轮齿结构组成,所述齿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的左端表面左部,所述传动齿轮活动连接于齿轮固定架的上端表面,所述轮齿结构均匀等距分布于传动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控制结构由压簧、L型传动架、触碰架组成,所述压簧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的左端表面最左部,所述L型传动架活动连接于压簧的上端表面且其活动连接于传动齿轮的左端表面,所述触碰架垂直连接于L型传动架的上端表面,所述L型传动架的右端表面均匀等距分布有啮合齿结构,所述竖向传动架、传动齿轮、L型传动架通过啮合齿结构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补光装置由补光装置主体、接线柱、敏感开关元件、通电金属块组成,所述补光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接线柱固定连接于补光装置主体的下端表面且其与补光装置主体之间电连接,所述敏感开关元件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的下端表面最左处且其与接线柱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通电金属块固定连接于触碰架的上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传递至信号转换控制器,所述信号转换控制器在待监控对象出现时控制转动连接架绕控制转轴向下转动,从而所述滑动连接架随之向下移动并带动T型滑动架沿侧边滑轨向下运动,所述T型滑动架带动横向连接架、连接块向下运动并使得与之连接的竖向传动架沿竖向滑轨向下滑动,所述传动齿轮在啮合齿结构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L型传动架向上传动,所述L型传动架向上拉动压簧并带动触碰架向上直至通电金属块触碰至敏感开关元件,所述敏感开关元件与通电金属块触碰且使得补光装置主体通电开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的方案,通过设有感应补光系统,在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监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被监测物体进行一定的红外感应操作并在监测物体出现时对设备的监控装置进行实时的智能补光处理,具体为红外传感器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传递至信号转换控制器,信号转换控制器在待监控对象出现时控制转动连接架绕控制转轴向下转动,从而滑动连接架随之向下移动并带动T型滑动架沿侧边滑轨向下运动,T型滑动架带动横向连接架、连接块向下运动并使得与之连接的竖向传动架沿竖向滑轨向下滑动,传动齿轮在啮合齿结构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L型传动架向上传动,L型传动架向上拉动压簧并带动触碰架向上直至通电金属块触碰至敏感开关元件,敏感开关元件与通电金属块触碰且使得补光装置主体通电开启,从而设备的实时监控效果可以达到预期,也保证了后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监测设备主体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感应补光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感应补光系统的另一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活动底座-1、支撑杆-2、监测设备主体-3、引导杆-4、控制面板-5、检测器接头-6、光纤电缆-7、监控装置-8、感应补光系统-9、监控摄像装置-81、横向固定架-82、竖向固定架-83、红外感应装置-91、转动连接装置-92、滑动连接结构-93、齿轮传动装置-94、传动控制结构-95、监控补光装置-96、红外传感器-911、信号转换控制器-912、控制转轴-913、转动连接架-914、顶部固定架-921、侧边滑轨-922、连接弹簧-923、T型滑动架-924、滑动连接架-925、横向连接架-926、竖向滑轨-931、连接块-932、竖向传动架-933、啮合齿结构-934、齿轮固定架-941、传动齿轮-942、轮齿结构-943、压簧-951、L型传动架-952、触碰架-953、补光装置主体-961、接线柱-962、敏感开关元件-963、通电金属块-9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活动底座1、支撑杆2、监测设备主体3、引导杆4、控制面板5、检测器接头6、光纤电缆7、监控装置8、感应补光系统9,所述支撑杆2垂直连接于活动底座1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监测设备主体3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的上端表面,所述引导杆4垂直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下端表面中间处且其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5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前端表面,所述检测器接头6横向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空腔中下处,所述光纤电缆7活动贯穿于检测器接头6的内侧表面,所述监控装置8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空腔最上处,所述监控装置8由监控摄像装置81、横向固定架82、竖向固定架83组成,所述横向固定架82垂直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左表面中上处,所述监控摄像装置81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上端表面且其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顶面相连接,所述竖向固定架83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上端表面最左处,所述感应补光系统9活动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感应补光系统9由红外感应装置91、转动连接装置92、滑动连接结构93、齿轮传动装置94、传动控制结构95、监控补光装置96组成,所述红外感应装置91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右表面中下处,所述转动连接装置92活动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右端表面,所述滑动连接结构93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下端表面中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94活动连接于滑动连接结构93的左端表面,所述传动控制结构95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6的左端表面最左处,所述监控补光装置96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83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红外感应装置91由红外传感器911、信号转换控制器912、控制转轴913、转动连接架914组成,所述红外传感器911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右表面中下处且其与光纤电缆7的上端表面最右处相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控制器912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控制转轴913活动连接于信号转换控制器912的前端表面右部且其与信号转换控制器912之间电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架914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913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913的左侧延伸,所述转动连接装置92由顶部固定架921、侧边滑轨922、连接弹簧923、T型滑动架924、滑动连接架925、横向连接架926组成,所述侧边滑轨922设置有两个且其靠左一处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右端表面,所述顶部固定架921垂直连接于左处一侧边滑轨922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顶部固定架921的下端表面最右处垂直连接有靠右处一侧边滑轨922,所述连接弹簧923垂直连接于顶部固定架921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T型滑动架924竖向滑动连接于两处侧边滑轨922的内侧表面且其与连接弹簧923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架925活动连接于T型滑动架924的前端表面中上处且其另一尽端与转动连接架914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架926垂直连接于T型滑动架924的左端表面最下处,所述滑动连接结构93由竖向滑轨931、连接块932、竖向传动架933、啮合齿结构934组成,所述竖向滑轨931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下端表面中右处,所述连接块932固定连接于横向连接架926的左端表面,所述竖向传动架933竖向滑动连接于竖向滑轨931的滑槽内且其与连接块932的左端表面相连接,所述啮合齿结构934均匀等距分布于竖向滑轨931的左端表面,所述齿轮传动装置94由齿轮固定架941、传动齿轮942、轮齿结构943组成,所述齿轮固定架941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6的左端表面左部,所述传动齿轮942活动连接于齿轮固定架941的上端表面,所述轮齿结构943均匀等距分布于传动齿轮942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传动控制结构95由压簧951、L型传动架952、触碰架953组成,所述压簧951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6的左端表面最左部,所述L型传动架952活动连接于压簧951的上端表面且其活动连接于传动齿轮942的左端表面,所述触碰架953垂直连接于L型传动架952的上端表面,所述L型传动架952的右端表面均匀等距分布有啮合齿结构934,所述竖向传动架933、传动齿轮942、L型传动架952通过啮合齿结构934与轮齿结构943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监控补光装置96由补光装置主体961、接线柱962、敏感开关元件963、通电金属块964组成,所述补光装置主体961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83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接线柱962固定连接于补光装置主体961的下端表面且其与补光装置主体961之间电连接,所述敏感开关元件963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下端表面最左处且其与接线柱962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通电金属块964固定连接于触碰架953的上端表面,所述红外传感器911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传递至信号转换控制器912,所述信号转换控制器912在待监控对象出现时控制转动连接架914绕控制转轴913向下转动,从而所述滑动连接架925随之向下移动并带动T型滑动架924沿侧边滑轨922向下运动,所述T型滑动架924带动横向连接架926、连接块932向下运动并使得与之连接的竖向传动架933沿竖向滑轨931向下滑动,所述传动齿轮942在啮合齿结构934与轮齿结构943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L型传动架952向上传动,所述L型传动架952向上拉动压簧951并带动触碰架953向上直至通电金属块964触碰至敏感开关元件963,所述敏感开关元件963与通电金属块964触碰且使得补光装置主体961通电开启。
本专利所说红外传感器的能够抵抗外界的强光干扰,将探测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并从这些信号中提取出信息。然后将此类信息转化成为所需要的格式,最后输送到控制设备或者显示器中。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电源线接入电源,将设备的支撑杆2调节至合适的工作状态,调节设备的控制面板5,开启设备的监控装置8,红外传感器911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传递至信号转换控制器912,信号转换控制器912在待监控对象出现时控制转动连接架914绕控制转轴913向下转动,从而滑动连接架925随之向下移动并带动T型滑动架924沿侧边滑轨922向下运动,T型滑动架924带动横向连接架926、连接块932向下运动并使得与之连接的竖向传动架933沿竖向滑轨931向下滑动,传动齿轮942在啮合齿结构934与轮齿结构943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L型传动架952向上传动,L型传动架952向上拉动压簧951并带动触碰架953向上直至通电金属块964触碰至敏感开关元件963,敏感开关元件963与通电金属块964触碰且使得补光装置主体961通电开启,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虽然信息传输稳定、可靠,但是无法对被监测物体进行一定的红外感应操作并在监测物体出现时对设备的监控装置进行一定的智能补光处理,可能导致设备的实时监控效果不够清晰与全面,从而对后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产生影响,可靠性能不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感应补光系统,在对被监测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与监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被监测物体进行一定的红外感应操作并在监测物体出现时对设备的监控装置进行实时的智能补光处理,具体为红外传感器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传递至信号转换控制器,信号转换控制器在待监控对象出现时控制转动连接架绕控制转轴向下转动,从而滑动连接架随之向下移动并带动T型滑动架沿侧边滑轨向下运动,T型滑动架带动横向连接架、连接块向下运动并使得与之连接的竖向传动架沿竖向滑轨向下滑动,传动齿轮在啮合齿结构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L型传动架向上传动,L型传动架向上拉动压簧并带动触碰架向上直至通电金属块触碰至敏感开关元件,敏感开关元件与通电金属块触碰且使得补光装置主体通电开启,从而设备的实时监控效果可以达到预期,也保证了后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结构包括活动底座(1)、支撑杆(2)、监测设备主体(3)、引导杆(4)、控制面板(5)、检测器接头(6)、光纤电缆(7)、监控装置(8)、感应补光系统(9),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2)垂直连接于活动底座(1)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监测设备主体(3)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的上端表面,所述引导杆(4)垂直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下端表面中间处且其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所述控制面板(5)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前端表面,所述检测器接头(6)横向贯穿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空腔中下处,所述光纤电缆(7)活动贯穿于检测器接头(6)的内侧表面,所述监控装置(8)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空腔最上处,所述监控装置(8)由监控摄像装置(81)、横向固定架(82)、竖向固定架(83)组成,所述横向固定架(82)垂直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左表面中上处,所述监控摄像装置(81)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上端表面且其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顶面相连接,所述竖向固定架(83)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上端表面最左处,所述感应补光系统(9)活动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空腔中间处;
所述感应补光系统(9)由红外感应装置(91)、转动连接装置(92)、滑动连接结构(93)、齿轮传动装置(94)、传动控制结构(95)、监控补光装置(96)组成,所述红外感应装置(91)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右表面中下处,所述转动连接装置(92)活动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右端表面,所述滑动连接结构(93)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下端表面中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94)活动连接于滑动连接结构(93)的左端表面,所述传动控制结构(95)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6)的左端表面最左处,所述监控补光装置(96)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83)的右端表面最上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装置(91)由红外传感器(911)、信号转换控制器(912)、控制转轴(913)、转动连接架(914)组成,所述红外传感器(911)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右表面中下处且其与光纤电缆(7)的上端表面最右处相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控制器(912)固定连接于监测设备主体(3)的内部右表面中上处,所述控制转轴(913)活动连接于信号转换控制器(912)的前端表面右部且其与信号转换控制器(912)之间电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架(914)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913)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913)的左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装置(92)由顶部固定架(921)、侧边滑轨(922)、连接弹簧(923)、T型滑动架(924)、滑动连接架(925)、横向连接架(926)组成,所述侧边滑轨(922)设置有两个且其靠左一处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右端表面,所述顶部固定架(921)垂直连接于左处一侧边滑轨(922)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顶部固定架(921)的下端表面最右处垂直连接有靠右处一侧边滑轨(922),所述连接弹簧(923)垂直连接于顶部固定架(921)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T型滑动架(924)竖向滑动连接于两处侧边滑轨(922)的内侧表面且其与连接弹簧(923)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架(925)活动连接于T型滑动架(924)的前端表面中上处且其另一尽端与转动连接架(914)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架(926)垂直连接于T型滑动架(924)的左端表面最下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结构(93)由竖向滑轨(931)、连接块(932)、竖向传动架(933)、啮合齿结构(934)组成,所述竖向滑轨(931)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下端表面中右处,所述连接块(932)固定连接于横向连接架(926)的左端表面,所述竖向传动架(933)竖向滑动连接于竖向滑轨(931)的滑槽内且其与连接块(932)的左端表面相连接,所述啮合齿结构(934)均匀等距分布于竖向滑轨(931)的左端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装置(94)由齿轮固定架(941)、传动齿轮(942)、轮齿结构(943)组成,所述齿轮固定架(941)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6)的左端表面左部,所述传动齿轮(942)活动连接于齿轮固定架(941)的上端表面,所述轮齿结构(943)均匀等距分布于传动齿轮(942)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控制结构(95)由压簧(951)、L型传动架(952)、触碰架(953)组成,所述压簧(951)垂直连接于检测器接头(6)的左端表面最左部,所述L型传动架(952)活动连接于压簧(951)的上端表面且其活动连接于传动齿轮(942)的左端表面,所述触碰架(953)垂直连接于L型传动架(952)的上端表面,所述L型传动架(952)的右端表面均匀等距分布有啮合齿结构(934),所述竖向传动架(933)、传动齿轮(942)、L型传动架(952)通过啮合齿结构(934)与轮齿结构(943)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补光装置(96)由补光装置主体(961)、接线柱(962)、敏感开关元件(963)、通电金属块(964)组成,所述补光装置主体(961)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83)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接线柱(962)固定连接于补光装置主体(961)的下端表面且其与补光装置主体(961)之间电连接,所述敏感开关元件(963)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架(82)的下端表面最左处且其与接线柱(962)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通电金属块(964)固定连接于触碰架(953)的上端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911)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传递至信号转换控制器(912),所述信号转换控制器(912)在待监控对象出现时控制转动连接架(914)绕控制转轴(913)向下转动,从而所述滑动连接架(925)随之向下移动并带动T型滑动架(924)沿侧边滑轨(922)向下运动,所述T型滑动架(924)带动横向连接架(926)、连接块(932)向下运动并使得与之连接的竖向传动架(933)沿竖向滑轨(931)向下滑动,所述传动齿轮(942)在啮合齿结构(934)与轮齿结构(943)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L型传动架(952)向上传动,所述L型传动架(952)向上拉动压簧(951)并带动触碰架(953)向上直至通电金属块(964)触碰至敏感开关元件(963),所述敏感开关元件(963)与通电金属块(964)触碰且使得补光装置主体(961)通电开启。
CN201810151290.8A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Pending CN108401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290.8A CN108401117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1290.8A CN108401117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117A true CN108401117A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9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1290.8A Pending CN108401117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11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755A (zh) * 2020-12-30 2021-03-16 李海英 一种基于智慧海绵城市的智能监控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3054791A (zh) * 2021-03-16 2021-06-29 安徽龙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实时探测型智能物流监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0285Y (zh) * 1994-03-11 1995-02-22 陆炽华 车速里程表
CN204188930U (zh) * 2014-10-23 2015-03-04 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灯及摄像系统
CN204517972U (zh) * 2015-04-15 2015-07-29 江苏中兴新泰物联网科技园有限公司 智能动态监测监控装置
CN206134579U (zh) * 2016-10-28 2017-04-26 西藏世峰高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太阳能灯手动开闭装置
CN106791644A (zh) * 2016-12-19 2017-05-31 王冰 一种轨道移动式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7669247A (zh) * 2017-11-04 2018-02-09 姚佳锋 一种体温监测智能穿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0285Y (zh) * 1994-03-11 1995-02-22 陆炽华 车速里程表
CN204188930U (zh) * 2014-10-23 2015-03-04 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灯及摄像系统
CN204517972U (zh) * 2015-04-15 2015-07-29 江苏中兴新泰物联网科技园有限公司 智能动态监测监控装置
CN206134579U (zh) * 2016-10-28 2017-04-26 西藏世峰高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太阳能灯手动开闭装置
CN106791644A (zh) * 2016-12-19 2017-05-31 王冰 一种轨道移动式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7669247A (zh) * 2017-11-04 2018-02-09 姚佳锋 一种体温监测智能穿戴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755A (zh) * 2020-12-30 2021-03-16 李海英 一种基于智慧海绵城市的智能监控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2511755B (zh) * 2020-12-30 2021-12-28 北京兴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海绵城市的智能监控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3054791A (zh) * 2021-03-16 2021-06-29 安徽龙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实时探测型智能物流监控装置
CN113054791B (zh) * 2021-03-16 2022-04-15 安徽龙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实时探测型智能物流监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2077U (zh) 高压输电线路导线断股和损伤自动检测装置
CN105790151B (zh) 一种跑位防震锤复位作业机构
CN205405702U (zh) 新型自助式智能存取装置存取小车及周转盒
CN206798559U (zh) 流水线上翻转机构
CN108401117A (zh) 一种具有实时监控效果的智能监测设备
CN209427540U (zh) 一种pcba电路板传送机构
CN104330267A (zh) 升降器自动防夹检测装置
CN208346678U (zh) 一种便携式可远程遥控路锥自动收放系统
CN202974894U (zh) 一种x光检测机
CN206263962U (zh) 一种升降式机械臂的控制系统
CN204872744U (zh) 拉杆式翻转检查装置
CN205192432U (zh) 扁平马达电刷自动检测机
CN207942411U (zh) 一种卡爪抓取载玻片装置
CN211989765U (zh) 成衣分拣系统
CN206161269U (zh) 一种电梯用缓冲器跌落测试装置
CN110013961B (zh) 一种产品规格智能化检测设备
CN208801344U (zh) 无线遥控物品辨识机器人
CN208466562U (zh) 自动伸缩接料装置
CN207610627U (zh) 一种射击训练用遥控升降靶机
CN204740129U (zh) 汽车摇窗玻璃升降器双轨防夹检测装置
CN205305267U (zh) 一种带有面板翻转铰链机构的机箱
CN208022380U (zh) 一种用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电磁吸盘式起重设备
CN208109671U (zh) 一种空调布司产品脱胶检测装置
CN208206476U (zh) 滚珠丝杠检测平台
CN207835320U (zh) 电机装配设备及电机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