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7640B - 金属线拧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金属线拧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7640B
CN108377640B CN201780001712.7A CN201780001712A CN108377640B CN 108377640 B CN108377640 B CN 108377640B CN 201780001712 A CN201780001712 A CN 201780001712A CN 108377640 B CN108377640 B CN 108377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eel
coupling
lif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7640A (zh
Inventor
河琪镐
河旼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View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w View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View Corp filed Critical New View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77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7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7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7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6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 A43C11/165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a spool, reel or pulley for winding up cables, laces or straps by ro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0036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shape or design
    • A43B3/0078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shape or design provided with logos, letters, signatures or the like deco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20Fastenings with tighten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tong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7/00Holding-devices for lac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组装性及耐久性,本发明提供如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即,上述金属线拧紧装置包括:底座主体部,在上部面设置有收容隔板部;卷轴部,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收容隔板部的内部,当旋转时,选择性地卷绕金属线;外罩部,包括结合隔板部和划分板,上述结合隔板部的下端部与上述收容隔板部相结合,在内周上端部突出设置有棘轮齿轮,上述划分板在以限制上述卷轴部的上端的方式沿着上述棘轮齿轮的下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设置且在中央部形成升降孔;升降齿轮部,包括齿轮本体部、弹性叶片部及升降固定延伸部,上述齿轮本体部沿着上述升降孔升降,以在下降时与上述卷轴部一同旋转的方式结合,在外周部突出设置有放置台阶,上述弹性叶片部设置于上述放置台阶的外周,以一方向旋转受到限制的方式与上述棘轮齿轮相结合,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在上述放置台阶的下部面突出设置,被上述升降孔边缘的上下面选择性地弹性支撑;以及盖部,与上述升降齿轮部的上部相结合来一同升降及旋转。

Description

金属线拧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线拧紧装置,更详细地,涉及组装性及耐久性得到提高的金属线拧紧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运动鞋等鞋中,为适合于使用人员的脚尺寸,鞋带以之字形连接,通过拉拽这种鞋带来拧紧,从而提高使用人员的贴脚性,由此可进行舒适的步行。
但是,在小学低年级、上小学前的儿童或者老年人的情况下,不易松开再拧紧鞋带。
进而,在登山、赛车等运动过程中,未被固定的鞋带的两端部或结扣因激烈的移动或因被外部物体卡止等而会松开。在上述情况下,不仅使成绩下降,而且增加因安全事故而引起的受损隐患,因此,必须绝对防止鞋带被松开。
并且,在休息过程中,只有松开拧紧的鞋带才能进行充分的休息,因此,最优选地,需要可简单地拧紧鞋带,并坚固地维持拧紧的状态且可根据需要轻松地松开鞋带。
为此,开发了用于灵活地进行拧紧和松开鞋带的相反动作的多种装置。
图1为安装有以往的鞋带拧紧装置的鞋子的立体图,图2为以往的鞋带拧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以往的鞋带拧紧装置10设置于鞋舌T,若使旋转盖51旋转,则中间部件53和卷绕部件55相结合并一同旋转。此时,鞋带L卷绕在上述卷绕部件,中间部件的型合限制部53z受到外罩57的一方向棘轮齿轮57c的约束,从而不向逆方向旋转,而是被约束。
之后,若向上侧拉动上述旋转盖51,则旋转轴61的卡定部62弹性地对弹性单元施加压力来使上述弹性单元被张开并向上侧移动,从而使中间部件53上升。由此,解除上述中间部件53和卷绕部件55之间的结合状态,使上述卷绕部件55自由旋转,因此,通过拉动来松开鞋带L。
为此,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通过薄金属来单独制造“U”字形的弹性单元59,并通过复杂的组装过程来组装在上述鞋带拧紧装置10。
并且,在这种鞋带拧紧器10中,在重新松开鞋带的过程中向上侧拉动上述旋转盖51的情况下,若上述弹性单元59从原位置脱离,则会引起产品的故障,从而存在产品的耐久性及可靠度下降的问题。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复杂地变更与上述弹性单元59相结合的外罩57下部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结构复杂,且部件数量增加,从而存在降低产品生产性的问题。
进而,上述旋转盖51和旋转轴61通过螺栓部件相互结合,因此,在螺栓部件并未完全结合的情况下,会发生动作的误差。而且,当强制操作上述旋转盖51时,存在作为树脂注塑物的旋转轴61因金属材质的螺栓部件而容易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组装性及耐久性得到提高的金属线拧紧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即,上述金属线拧紧装置包括:底座主体部,在上部面设置有收容隔板部;卷轴部,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收容隔板部的内部,当旋转时,选择性地卷绕金属线;外罩部,包括结合隔板部和划分板,上述结合隔板部的下端部与上述收容隔板部相结合,在内周上端部突出设置有棘轮齿轮,上述划分板在以限制上述卷轴部的上端的方式沿着上述棘轮齿轮的下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设置且在中央部形成升降孔;升降齿轮部,包括齿轮本体部、弹性叶片部及升降固定延伸部,上述齿轮本体部沿着上述升降孔升降,以在下降时与上述卷轴部一同旋转的方式结合,在外周部突出设置有放置台阶,上述弹性叶片部设置于上述放置台阶的外周,以一方向旋转受到限制的方式与上述棘轮齿轮相结合,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在上述放置台阶的下部面突出设置,被上述升降孔边缘的上下面选择性地弹性支撑;以及盖部,与上述升降齿轮部的上部相结合来一同升降及旋转。
发明的效果
通过上述解决方案,本发明的金属线拧紧装置提供如下效果。
第一,从上述升降齿轮部的上端向下延伸的固定延伸部弹性卡止于外罩部的升降孔边缘。由此,即使没有以往的旋转轴、弹性部件等的追加部件,也可维持用于限制卷轴部的自由旋转及一方向旋转的升降状态,因此,可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来改善产品的生产性及组装性。
第二,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以与以约束上述卷轴部的上端部的方式突出设置的划分板的内侧端相向地延伸。由此,无需用于卡定突起的弹性卡止的额外的突出或凹陷结构,因而使外罩部的结构变得简单,从而可通过降低部件的成型及制造难度来改善产品的生产性。
第三,突出设置于上述卷轴部的上部面的轨道结合部被划分板的轨道引导部引导,因而即使没有以往的旋转轴等追加部件,也可使卷轴部稳定地旋转,从而可改善产品的生产性。并且,去除旋转轴对卷轴部内侧的金属线之间结合部分的干扰,从而可改善金属线的设置及更换的便利性。
第四,上述金属线的两端部受到以朝向上下方向交错配置的一对金属线结合孔的约束,从而以上下分离的方式被卷绕。由此,使金属线之间的缠绕最小化,从而,当卷轴部反复地朝向一方向及其他方向进行旋转时,也可以稳定地拧紧及松开,因此,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有以往的鞋带拧紧装置的鞋子的立体图。
图2为以往的鞋带拧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金属线拧紧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3a至图4b所示,上述金属线拧紧装置200包括底座主体部210、卷轴部220、外罩部230、升降齿轮部240及盖部250。
其中,上述底座主体部210作为固定于鞋子等拧紧对象物的支撑结构体,优选地,具有规定以上的强度并由作为弹性材质的增强塑料等的树脂材质形成。
并且,在上述外罩部230的内部与上述卷轴部220相结合,且上部与上述升降齿轮240及上述盖部250相结合的状态下,上述外罩部230可拆装于上述底座主体部210的上部。
即,上述外罩部230、上述卷轴部220、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及上述盖部250的组装体与上述底座主体部210的上部相结合。并且,当上述卷轴部220与上述外罩部230及上述底座主体部210相结合时,可收容于形成的收容空间来进行旋转。
其中,上述升降齿轮部240以一方向旋转受到约束的方式组装在上述外罩部230,当下降时,能够以朝向另一方向CR与上述卷轴部220旋转为一体的方式结合。
而且,上述盖部250以可从通过上述底座主体部210固定于拧紧对象物的上述外罩部230独立地进行旋转及升降的方式与上述外罩部230的上端部相结合。
此时,上述盖部250以旋转及升降为一体的方式与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相结合,从而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可根据上述盖部250的操作来进行升降及向另一方向CR旋转。
而且,在升降齿轮部240下降并与上述卷轴部220结合为一体的状态下,若上述盖部250向另一方向CR旋转,则可使与上述拧紧对象物相连接的金属线L卷绕于上述卷轴部220。
此时,上述卷轴部220的一方向R旋转受到升降齿轮部240限制,从而可维持金属线L的卷绕状态。
并且,若向上侧拉动上述盖部250,则上述升降齿轮部240上升,并从上述卷轴部220分离,上述卷轴部220切换为可自由旋转的状态,从而可使被卷绕的金属线L松开。
当然,用于卷绕并松开上述金属线L的卷轴部220、升降齿轮部240、盖部250的旋转方向可通过反转以下说明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形状来简单地变更设计。
另一方面,参照图3a至图3b,上述底座主体部210包括鞋舌支撑部212和收容隔板部215。其中,上述鞋舌支撑部212的下面部呈圆弧形状,以紧贴于鞋舌等并得到支撑,在上部面中央部向上突出设置有收容隔板部215。
而且,在上述收容隔板部215的圆周一侧形成有预设的插入角度的开口部215c。即,上述收容隔板部215呈从作为圆的中心角度的360度中除上述插入角度之外的角度的圆弧形状。
并且,在上述收容隔板部215中,在与上述开口部215c相向的圆周另一侧的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约束槽部215b。
而且,在上述鞋舌支撑部212的上部面中,在与上述开口部215c相对应的一侧以朝向半径方向弹性变形的方式向上突出设置有结合弹性片214,在上述结合弹性片214的内周突出设置有外罩组装突起(未图示)。
另一方面,参照图3a至图4a,优选地,上述卷轴部220由增强塑料等的树脂材质形成,具有小于上述收容隔板部215内径的外径,从而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收容隔板部215的内部。
此时,在上述卷轴部220的侧壁部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并呈与上述卷轴部220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圆周形的金属线卷绕槽227,在上述金属线卷绕槽227以贯通的方式形成有一对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
其中,上述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以使在上述金属线卷绕槽227和上述卷轴部220的内部形成的结扣收容槽228相互连通的方式沿着半径方向贯通而成。
此时,随着经过上述各个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的上述金属线L的两端部在上述结扣收容槽228通过结扣或其他固定单元相互连接,上述金属线L可在各个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的金属线卷绕槽227侧边缘受到约束。
由此,当上述卷轴部220旋转时,上述金筛选L沿着上述金属线卷绕槽227卷绕,从而可拧紧上述拧紧对象物。
其中,优选地,上述各个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形成于不同的高度范围,并以向上下方向交错的方式配置。即,上述金属线结合孔中的一个227b可形成于金属线卷绕槽227的上部侧,另一个227a可形成于金属线卷绕槽227的下部侧。
此时,若上述卷轴部220旋转,则固定于上部侧金属线结合孔227b的金属线L的一端部和固定于下部侧金属线结合孔227a的金属线L的另一端部可在金属线卷绕槽227内以上下分离的方式卷绕。
因此,当上述卷轴部220反复向一方向R及另一方向CR旋转时,金属线L以受到各个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约束的方式被卷绕。由此,金属线L的两端部之间的缠绕最小化,因此,通过稳定的拧紧及松开驱动来提高产品的工作可靠性及耐久性。
而且,在上述卷轴部220的上部面中中央部以在上述升降齿轮部240下降时旋转为一体的方式设置有齿轮结合部224,在上述齿轮结合部224的外围区域设置有轨道结合部226。
另一方面,上述外罩部230包括结合隔板部230a和划分板230b,可由增强塑料等的树脂材料形成。
其中,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高度大于上述卷轴部22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具有大于上述卷轴部220的最大外径部以上的内径的连续的圆周面。由此,上述卷轴部2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内部。
而且,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具有与上述收容隔板部215的内径相对应的外径,在外周一侧突出设置有向上述开口部215c插入的型合盖突起234。
即,上述型合盖突起234形成有一对,以与通过结合弹性片214分割的开口部215c的一侧空间及另一侧空间相对应,可向上述开口部215c的一侧及另一侧空间型合插入。
此时,在与上述型合盖突起234之间相对应的结合隔板部230a的一侧外周下端以与上述外罩组装突起(未图示)卡止结合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卡定突起235c。
并且,在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另一侧外周可突出设置有向上述约束槽部215b插入的底座组装突起235a。
详细地,若上述型合盖突起234以相向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开口部215c的一侧空间及另一侧空间,则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可向上述收容隔板部215内部插入。
此时,在上述结合弹性片214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上述底座组装突起235a沿着上述收容隔板部215的内部面滑动,从而可向上述约束槽部215b侧移动。
而且,若上述底座组装突起235a插入于上述约束槽部215b,上述收容隔板部215的内周与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外周相结合,并使上述结合弹性片214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弹性恢复。
此时,上述底座组装突起235a在上述约束槽部215b的上端受到约束,上述外罩组装突起(未图示)和卡定突起235c相互啮合,从而可组装上述底座主体部210及上述外罩部230。
其中,若组装上述底座主体部210及上述外罩部230,则通过上述型合盖突起234覆盖上述开口部215c。而且,可通过上述收容隔板部215及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鞋舌支撑部212形成收容卷轴部220的收容空间。
并且,在上述外罩部230及上述底座主体部210相结合的状态下,若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对上述结合弹性片214施加压力,并向上侧对角线方向拉动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则上述外罩部230可从上述底座主体部210分离。
另一方面,优选地,在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内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设置卷轴组装突起235b,使得上述卷轴部220的下端部被弹性卡止。其中,优选地,上述卷轴组装突起235b沿着相同的高度范围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
详细地,在上述第二隔板部234以贯通的方式形成有一对金属线贯通孔234a、234b,与上述拧紧对象物相连接的金属线L可经过上述金属线贯通孔234a、234b来受到卷轴部220的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的约束。
而且,若通过上述金属线贯通孔234a、234b的金属线L受到上述金属线结合孔227a、227b的约束,则上述卷轴部220通过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下部开口插入于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内部。
即,上述卷轴部220在上述外罩部230及上述底座主体部210分离的状态下插入于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下端部被上述卷轴组装突起235b弹性卡止,从而可组装于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
此时,可在上述盖部250及升降齿轮部240组装于上述外罩部230之后,后续组装上述卷轴部220,也可在组装上述盖部250及升降齿轮部240之前预先组装。
由此,上述外罩部230、上述卷轴部220、上述升降齿轮部240、上述盖部250可通过组装来形成模块化,经过模块化的上部组装体可拆装于上述底座主体部210。
由此,将与上述拧紧对象物相连接的金属线L连接在卷轴部220的作业和通过缝纫或粘结剂等来在上述拧紧对象固定底座主体部210的作业可以分离,因此,可提高产品的组装便利性。
并且,从上述底座主体部210简单分离包括上述卷轴部220的上部组装体,来更换老化的金属线或部件,从而,可显著改善产品的维护及使用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上端内周突出设置有棘轮齿轮233,上述划分版230b沿着上述棘轮齿轮233的下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形成,使得上述卷轴部220的上端受到约束。
而且,在上述划分板230b的中央部以贯通的方式形成有面积小于上述卷轴部220的剖面积且大于上述齿轮结合部224的大小的升降孔231。优选地,从上述卷轴组装突起235b至上述划分板230b的下面部的间隔大于上述卷轴部220的上下方向高度。
其中,优选地,上述划分板230b约束上述卷轴部220的上端的含义应理解为收容空间的卷轴部220以不向棘轮齿轮233侧流动的方式限制卷轴部220的上侧方向移动。
并且,优选地,在上述划分板230b的下部面设置轨道引导部236,上述轨道引导部236及上述轨道结合部226以引导上述卷轴部220的旋转的方式相互啮合。
为此,上述轨道引导部236及轨道结合部226可以为相互型合的环形剖面的槽/突起,即,如图所示,可以为以一个内周旋转支撑另个一外周且结合的方式相向突出设置的一对环形突起。
即,上述轨道结合部226由沿着上述卷轴部220的上部边缘向上突出设置的环形突起形成,上述轨道引导部236可由沿着上述划分板230b的下部面向下突出设置的环形突起形成。
其中,优选地,在上述轨道引导部236及上述轨道结合部226中,在上述卷轴部220的下端部通过上述卷轴组装突起235b卡住的状态下,优选地,相互间的重叠间隔大于从上述卷轴部220的上部面至上述轨道引导部236下端的间隔及从上述划分板230b的下部面至上述轨道结合部226上端的间隔中的小的间隔。
此时,上述卷轴部220插入于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从而可使上述卷轴部220的下端边缘卡止于上述卷轴组装突起235b。并且,上述轨道结合部226可插入于上述轨道引导部236及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内周来被旋转支撑。
由此,上述金属线L可沿着卷绕及松开的圆周方向使上述卷轴部220准确地进行旋转。
即,随着上述轨道结合部226被上述轨道引导部236引导并旋转,即使没有额外的旋转轴(参照图2的61),上述卷轴部220也可稳定地进行旋转,因此,减少结构部件,从而可改善产品生产性及组装性。
进而,去除旋转轴对配置于上述卷轴部220的内侧,即,配置于结扣收容槽228的金属线L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干扰,因此,可改善金属线L的设置及更换便利性。
另一方面,参照图3b及图4a,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包括齿轮本体部240a、弹性叶片部240c及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此时,优选地,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具有规定以上的强度,并由作为弹性材料的增强塑料等的树脂材料形成。
其中,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呈具有小于上述升降孔231的内径的外径的圆柱形,以沿着上述升降孔231升降,在下部设置有齿轮型合部244,以在下降时与上述卷轴部220旋转为一体。
详细地,上述齿轮结合部224及上述齿轮型合部244可以由相互型合插入的齿轮槽和齿轮突起形成或由相互齿形啮合的齿轮突起和齿轮突起形成。
例如,在上述卷轴部220的齿轮结合部224中,一方向R侧端部可呈垂直高度差,另一方向CR侧端部倾斜形成的齿轮突起可沿着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
而且,在上述齿轮型合部244中,一方向R侧端部呈倾斜形,在另一方向CR侧端部,呈垂直高度差的齿轮突起可沿着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
由此,当上述升降齿轮部240下降时,各个齿轮突起的倾斜部相互接触,从而可顺畅地相啮合,当向另一方向CR旋转时,各个齿轮突起的高度差面相互接触,从而可使升降齿轮部240的旋转力准确地向卷轴部220传递。
并且,在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外周突出设置有放置台阶247,沿着上述放置台阶247的外周设置于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沿着上述放置台阶247的下部面设置有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
其中,参照图3a至图3b,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呈以从与上述放置台阶247的外周相连接的另一方向CR侧端部向一方向R呈圆弧状的方式延伸的圆弧形状,从而可使一方向R侧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弹性变形。
此时,在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的一方向R侧端部设置有以一方向R旋转受到上述棘轮齿轮233约束的方式结合的棘轮结合部243。
即,上述棘轮结合部243实现为一方向R侧端部呈垂直高度差形状且另一方向CR侧端部包括呈倾斜形状的一个以上的齿轮齿。并且,上述棘轮齿轮233实现为一方向R侧端部呈倾斜形状且另一方向CR侧端部包括呈垂直高度差形状的多个齿轮齿。
其中,上述棘轮结合部243通过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的弹力向半径方向外侧弹性支撑,从而与上述棘轮齿轮233相啮合。
详细地,若向上述棘轮结合部243施加一方向R旋转力,则上述棘轮结合部243及上述棘轮齿轮233的垂直剖面相互接触并啮合,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一方向R旋转可受到约束。
而且,若向上述棘轮结合部243施加另一方向CR旋转力,则上述棘轮结合部243及上述棘轮齿轮233的倾斜面相互接触并滑动。并且,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沿着半径方向内侧及外侧弹性变形,从而,在赋予点击感的状态下,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可向另一侧方向CR旋转。
此时,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可沿着上述放置台阶247的外周设置于多个位置。
当然,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及上述放置台阶247之间设置有辅助弹性板(未图示)或变形限制突起(未图示)。由此,防止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的过度的变形,可以维持上述棘轮结合部243及上述棘轮齿轮233之间的稳定的啮合。
详细地,参照图3a至图4b,若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通过外力下降,则上述齿轮结合部224及上述齿轮型合部244相结合并啮合,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及上述卷轴部220可旋转为一体。
而且,若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向其他方向CR旋转,则上述卷轴部220与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一同向另一方向CR旋转,从而可以卷绕金属线L。
此时,若因使用人员佩戴拧紧对象物的状态下移动而向金属线L施加外力,则向上述卷轴部220施加一方向R旋转力。
其中,上述卷轴部220处于与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相结合的状态,因此,上述卷轴部220的旋转力通过上述齿轮结合部224的垂直高度差面来向齿轮型合部244及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传递。
此时,由于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处于一方向旋转受到上述弹性叶片部240c的约束的状态,因此,卷轴部220的一方向R旋转受到限制,从而可使已卷绕的金属线L不会松开,而是维持卷绕的状态。
相反,若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通过外力上升,则上述齿轮结合部224及上述齿轮型合部244分离,上述卷轴部220从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独立地自由旋转。此时,若拉动金属线L,则可以松开卷绕于卷轴部220的金属线L。
另一方面,当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升降时,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可选择性地被上述升降孔231边缘的上下面弹性支撑。
其中,优选地,上述升降孔231边缘应理解为具有与上述划分板230b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相同的含义。而且,优选地,上述升降孔231边缘的上下面应理解为表示与上述划分板230b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相连接的划分板230b的上下面部。
详细地,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呈半径方向厚度窄且圆周方向宽度大的圆弧形,从而可向半径方向内侧及外侧发生弹性变形。此时,优选地,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优选地以相同的角度间隔隔开配置多个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
并且,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与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接触,内部面以从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外周面隔开配置的方式在上述放置台阶247的下部面向下突出设置。
而且,优选地,在升降齿轮部240上升的状态下,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下端部以从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延伸。由此,使上述齿轮结合部224及上述齿轮型合部244分离,从而可使上述卷轴部220自由地旋转。
其中,优选地,应当理解为外部面表示半径方向外侧面,而内部面表示半径方向内侧面。
此时,在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中,在与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相向的外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设置卡定突起241,以在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升降时与上述升降孔231边缘的上下面相向。
即,当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升降时,上述卡定突起241被上述升降孔231边缘的上部面弹性支撑,可通过上述卡定突起241来维持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升降状态。
此时,优选地,在上述卡定突起241中,从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外部面至最大外径部的间隔等于或小于从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内部面至齿轮本体部240a外周的间隔。
由此,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弹性变形,上述卡定突起241可经过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来上下移动。
而且,若上述卡定突起241经过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则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沿着半径方向内侧弹性恢复,从而可使上述卡定突起241被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上部面或下部面弹性支撑。
此时,优选地,在上述齿轮结合部224及上述齿轮型合部244相互啮合的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下降位置,上述卡定突起241的上端部以被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下部面弹性支撑的方式突出设置。
详细地,在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下降位置中,通过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弹力向半径方向内侧弹性支撑上述卡定突起241,上述卡定突起241的上端部卡在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下部面。
此时,在向上述升降齿轮部240施加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弹力以下的上侧方向外力的情况下,维持上述卡定突起241的弹性卡定状态,从而防止升降齿轮部20升降。即,仅在向上述升降齿轮部240施加大于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弹力的上侧方向外力的情况下,才使上述升降齿轮部240上升。
由此,稳定地维持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下降状态,并可使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齿轮型合部244及上述卷轴部220的齿轮结合部224稳定地啮合。
由此,通过另一方向CR旋转来卷绕金属线L,一方向R旋转被限制,从而可稳定地维持防止被卷绕的金属线L松开的卷轴部220及升降齿轮部240的旋转为一体的状态。
即,可防止因并非基于使用人员的直接操作的运动冲击等而使升降齿轮部240升降的错误动作。由此,防止因升降齿轮部240的错误动作而引起的金属线L的突然松开及由此引起的安全事故,从而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并且,优选地,上述卡定突起241及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即,划分板230b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上下方向厚度之和大于上述升降齿轮部240至齿轮本体部240a的升降间隔。
其中,上述升降间隔表示为了使卷轴部220及升降齿轮部240旋转为一体而从齿轮结合部224及齿轮型合部244结合的升降齿轮部240的位置至卷轴部220从升降齿轮部240独立并自由旋转地分离结合部224及齿轮型合部244的升降齿轮部240的位置为止的间隔。
此时,若上述神将齿轮部240以分离齿轮结合部224及齿轮型合部244的方式上升,则上述卡定突起241经过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来向上侧移动。并且,上述卡定突起241的下端部可被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上部面弹性支撑。
详细地,在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上升位置,通过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弹力沿着半径方向内侧弹性支撑上述卡定突起241,上述卡定突起241的下端部被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上部面弹性支撑。
由此,可以维持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升降状态,即,上述卷轴部220的自由旋转状态。由此,只要向上侧拉动一次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则无需额外的操作就可以拉动并松开金属线L,从而可以改善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而且,当上述金属线L完成解除时,若对上述升降齿轮部240施加下侧压力,则齿轮结合部224及齿轮型合部244可简单地切换为结合的状态。
如上所述,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上端部,即,从放置台阶247向下延伸的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被外罩部230的升降孔231边缘弹性卡定,从而可维持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升降状态。
由此,去除以往用于维持升降齿轮部240的升降状态的旋转轴(参照图2的61)、弹性部件(参照图2的59)等追加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减少至5个以内,从而可以改善产品的生产性及组装性。
并且,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以与约束上述卷轴部220的上端部的方式突出设置的划分板230b的内侧端,即,与升降孔231的边缘相向的方式延伸,从而,在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突出设置的卡定突起241被升降孔231边缘弹性支撑。
由此,无需突起、台阶、槽等用于弹性卡止卡定突起241的额外的突出或凹陷结构,从而,可简化外罩部230的结构。由此,降低上述外罩部230的成型及制造难度,从而可以改善产品的生产性。
其中,优选地,在上在述卡定突起24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形成有通过与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相接触来引导上述升降固定叶片部240b的弹性变形的倾斜面241b、241c。
详细地,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优选被理解为包括上述划分板230b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即,上述划分板230b的半径方向内侧剖面及与其相连接的上下端边缘部分的概念。
此时,优选地,上述卡定突起241的上端部侧倾斜面241b越朝向外侧向下形成梯度,上述卡定突起241的下端部侧倾斜面241c越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向下形成梯度。当然,可用沿着上述倾斜面241b、241c的相同倾斜方向形成的倾斜面代替。
由此,上述各个倾斜面241b、241c与上述升降孔231的边缘相接来顺畅地滑动,从而可诱导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的半径方向外侧弹性变形。
由此,用于上述卷轴部220的自由旋转及一方向R旋转约束状态切换的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升降动作变得更加顺畅,从而可以改善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另一方面,优选地,上述盖部250由增强塑料等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与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上部相结合,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借助通过上述盖部250传递的外力升降及旋转。
此时,上述盖部250呈反转的容器形状,侧壁部250a具有大于上述外罩部230的上端部的内径。由此,上述外罩部230的上端部及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弹性叶片部240c可插入于上述侧壁部250a的内部。
详细地,优选地,在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上部面形成盖结合部242,在上述盖部250的上板250b下部面突出设置有齿轮组装弹性板252。
其中,在上述齿轮组装弹性板252的外部面,沿着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设置齿轮组装突起252a,上述盖结合部242可以为具有与上述齿轮组装弹性板252的圆周方向宽度相对应的圆周方向宽度的槽或孔。
此时,在上述盖结合部242的上端部具有卡住上述齿轮组装突起252a的台阶。其中,从上述齿轮组装突起252a的上端部至上述盖部250的上板250b下部面的间隔与从上述台阶的下端至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上部面之间间隔相对应。
由此,若上述齿轮组装突起252a卡在上述台阶,则上述盖部250的上板250b和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上部面可紧贴结合。由此,上述齿轮组装弹性板252的圆周方向两端部被上述盖结合部242的两端受到约束,因此,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及上述盖部250可以一同旋转及升降。
当然,在上述盖部250的上板250b下部面可以形成上述盖结合部,在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上部面可以突出设置齿轮组装弹性板。
而且,优选地,在上述盖部250的侧壁部250a内周突出设置与在上述结合隔板部230a的外部面突出设置的结合台阶232相结合的卡止突起251。
即,上述盖部250的侧壁部250a的内径与上述结合台阶232的外径相对应,从而从上述侧壁部250a的内周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卡止突起251能够卡在上述结合台阶232的下端。
此时,上述卡止突起251的下端部越向半径方向内侧越向上倾斜,而上端部平坦地形成,上述结合台阶232的上端部越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越向下倾斜,而下端部平坦地形成。
由此,上述卡止突起251的倾斜的下端部沿着结合台阶232的倾斜的上端部滑动,卡止突起251向结合台阶232的下部顺畅地移动。而且,上述卡止突起251的平坦的上端部卡在上述结合台阶232的平坦的下端部,从而,上述盖部250及上述外罩部230稳定地卡止结合。
如上所述,上述外罩部230、升降齿轮部240、盖部250等的结构部件可通过向相邻的两个部件简单施加压力的过程结合,因此,产品的组装性及生产性提高。
另一方面,参照图4a及图4b,优选地,上述卡止突起251在于上述结合台阶232卡止结合的状态下,具有与上述齿轮本体部240a的升降间隔相对应的游隙间隔b。
其中,游隙间隔b是指在上述卡止突起251位于上述结合台阶232的下部的卡止结合状态下,上述盖部250的上下方向最大升降范围。
为此,优选地,上述盖部250的侧壁部250a长度及卡止突起251的位置在与齿轮结合部224的齿轮型合部244相结合的升降齿轮部240的下降位置中,从上述卡止突起251的上端至上述结合台阶232的下端的间隔与上述升降间隔相对应。
即,在上述卡止突起251的上端部从上述结合台阶232隔开的状态下,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及上述卷轴部220可以相结合。并且,在上述卡止突起251的上端部与上述结合台阶232的下端部结合的位置,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和上述卷轴部220可分离。
由此,在维持上述外罩部230及上述盖部250的结合的状态下,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可从与上述卷轴部220相结合的下降位置至从上述卷轴部220分离的上升位置顺畅地升降。
而且,优选地,上述游隙间隔b等于或大于上述齿轮结合部224及上述齿轮型合部244的啮合间隔。由此,当基于上述游隙间隔b的盖部250升降时,上述升降齿轮部240及上述卷轴部220的结合及分离状态可准确地转换。
此时,当盖部250最大上升时,上述棘轮齿轮233及上述棘轮结合部243分离,当上述盖部250下降时再次结合。
当然,上述棘轮齿轮233及上述棘轮结合部243之间的啮合高度a可以为上述游隙间隔b以上。此时,在上述棘轮齿轮233及棘轮结合部243维持结合的状态下,盖部250升降,卷轴部220及升降齿轮部240的结合及分离状态可以转换。
如上所述,构成上述金属线拧紧装置200的外罩部230、升降齿轮部240、盖部250、底座本体部210可以通过对相邻的两个部件施加上下方向的压力的卡止结合方式组装。由此,各个结构部件即使没有额外的固定单元也可简单组装。
并且,上述产品的组装性得到改善,当通过外力的操作时,可根本上防止因被用为固定单元的金属部件的破损,从而可改善产品的耐久性。
而且,为了卷轴部220的自由旋转及一方向旋转状态转换而升降的升降齿轮部240通过升降固定延伸部240b被升降孔231的边缘弹性支撑,从而维持升降状态。
由此,在下降状态下,防止因振动及冲击的错误动作,在升降齿轮部240的升降状态下,可简单解除金属线,因此,产品的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得到提高。
并且,上述生阿静固定延伸部240b与升降齿轮部240形成为一体,因此,如用于维持上述升降齿轮部240的下降状态的弹性部件(参照图2的59)的结构部件数减少,从而产品的生产性及组装性得到改善。
当然,本发明的金属线拧紧装置200并不局限于鞋。即,本发明的金属线拧紧装置200也可适用于如帽子、头盔、腰带、手套、包等饰品、单人滑雪板、滑水等运动机构、此外的拧紧金属线或绳子来适用的多个装置。另外,对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其他装置的适用也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如上所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变形实施,这种变形实施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金属线拧紧装置,由此,可适用于利用金属线或绳子来拧紧的多个装置的制造产业。

Claims (3)

1.一种金属线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主体部,在上部面设置有收容隔板部;
卷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收容隔板部的内部,当旋转时,选择性地卷绕金属线;
外罩部,包括结合隔板部、划分板及卷轴组装突起,上述结合隔板部的下端部与上述收容隔板部相结合,在内周上端部突出设置有棘轮齿轮,上述划分板在以限制上述卷轴部的上端的方式沿着上述棘轮齿轮的下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设置且在中央部形成升降孔,上述卷轴组装突起在上述结合隔板部的内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设置,以弹性卡止上述卷轴部的下端部边缘;
升降齿轮部,包括齿轮本体部、弹性叶片部及升降固定延伸部,上述齿轮本体部能够沿着上述升降孔升降,设置有以在下降时与上述卷轴部一同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卷轴部的齿轮结合部相结合的齿轮型合部,且在外周部突出设置有放置台阶,上述弹性叶片部设置于上述放置台阶的外周,具备在下降时以一方向旋转受限于上述棘轮齿轮的方式与上述棘轮齿轮相结合的棘轮结合部,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在上述放置台阶的下部面突出设置,被上述升降孔边缘的上下面选择性地弹性支撑;以及
盖部,与上述升降齿轮部的上部相结合来一同升降及旋转,且是能够与上述升降齿轮部拆卸安装的单独部件,
为了在上述卷轴部的下端部边缘被弹性卡定于上述卷轴组装突起的状态下引导上述卷轴部相对于上述外罩部的旋转,而在上述外罩的上述划分板的下部面及上述卷轴部的上部面分别形成有构成一对环形突起的轨道引导部和轨道结合部,以下方外周旋转支撑上方内周的方式彼此相向突出设置,
在上述轨道引导部及上述轨道结合部中,在上述卷轴部的下端部边缘被弹性卡定于上述卷轴组装突起的状态下,相互间的重叠间隔大于从上述卷轴部的上部面至上述轨道引导部下端部的间隔及上述外罩部的上述划分板的下部面至上述轨道结合部上端部的间隔中的小的间隔,
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以与上述升降孔边缘相向的方式延伸,并且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及外侧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呈圆弧形且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以在上述齿轮本体部升降时与上述升降孔边缘的上下面相向的方式在外部面沿着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卡定突起,
在上述卡定突起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形成有通过与上述升降孔的边缘相接触来引导上述升降固定延伸部的弹性变形的倾斜面,
上述卡定突起的上端侧的倾斜面越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越向下倾斜,上述卡定突起的下端侧的倾斜面越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越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金属线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的侧壁部内周突出设置有卡止突起,上述卡止突起与在上述结合隔板部的外部面突出设置的结合台阶卡止结合,当卡止结合时,上述卡止突起与上述结合台阶之间形成与上述齿轮本体部的升降间隔相对应的游隙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金属线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轴部的侧壁部形成沿着上下方向交错配置的一对金属线结合孔,用于使上述金属线的两端部贯通且被约束,当旋转时,被约束的金属线的两端部相互分离地卷绕。
CN201780001712.7A 2016-11-29 2017-09-18 金属线拧紧装置 Active CN108377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59822A KR101723579B1 (ko) 2016-11-29 2016-11-29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2016-0159822 2016-11-29
PCT/KR2017/010154 WO2018101588A1 (ko) 2016-11-29 2017-09-18 와이어 조임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7640A CN108377640A (zh) 2018-08-07
CN108377640B true CN108377640B (zh) 2021-04-30

Family

ID=5858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712.7A Active CN108377640B (zh) 2016-11-29 2017-09-18 金属线拧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9988B2 (zh)
EP (1) EP3549473A4 (zh)
JP (1) JP6813581B2 (zh)
KR (1) KR101723579B1 (zh)
CN (1) CN108377640B (zh)
WO (1) WO20181015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9875A1 (de) * 2015-10-07 2017-04-13 Puma SE Schuh, insbesondere sportschuh
KR101871890B1 (ko) * 2016-04-27 2018-06-27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조임 장치
US11751634B2 (en) 2016-11-11 2023-09-12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US11607014B2 (en) 2016-11-11 2023-03-21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KR101723579B1 (ko) * 2016-11-29 2017-04-06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20180062475A (ko) * 2016-11-30 2018-06-11 김진호 릴시스템의 와이어 묶는방법
KR101839798B1 (ko) 2016-11-30 2018-03-20 김진호 와이어 조임용 릴시스템
EP3551004A1 (en) * 2016-12-09 2019-10-16 Boa Technology Inc. Reel based closure system
KR101763868B1 (ko) 2017-03-13 2017-08-01 하민우 와이어 조임장치
CN207322825U (zh) * 2017-10-19 2018-05-08 晋江市恒芝鞋业有限公司 自动系鞋带旋转扣
KR101954753B1 (ko) 2017-12-13 2019-03-07 김진호 와이어 조임용 릴시스템
CN108451098B (zh) * 2018-03-09 2019-11-01 深圳市菲特奥科技有限公司 绳带调整装置及组件
KR102132999B1 (ko) * 2018-09-07 2020-07-10 하민우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11064767B2 (en) 2018-10-30 2021-07-20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USD907992S1 (en) * 2018-11-30 2021-01-19 Sug Whan Kim String fastener
KR20200126596A (ko) 2019-04-30 2020-11-09 하민우 와이어 조임장치
EP3962316A4 (en) 2019-05-01 2023-01-25 Boa Technology Inc. CLOSING SYSTEM BASED ON A COIL
KR102224456B1 (ko) * 2019-05-02 2021-03-08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권취 조절장치
EP3962315A1 (en) * 2019-05-03 2022-03-09 Pride Manufacturing Compan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rotary closure
KR102269682B1 (ko) 2019-07-03 2021-06-25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릴
EP3984405A4 (en) * 2019-06-14 2023-01-18 Shinkyung Inc. DEVICE FOR ADJUSTING A WIRE WINDING AND COIL
KR102208341B1 (ko) * 2019-06-14 2021-01-27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권취 조절장치
DE102019217036A1 (de) * 2019-11-05 2021-05-06 Fidlock Gmbh Verschlussvorrichtung mit einem Drehelement
KR102439929B1 (ko) 2020-05-26 2022-09-05 주식회사 신경 다이얼 보호 장치
CN213215665U (zh) * 2020-09-28 2021-05-18 李付德 一种旋钮装置
KR20230129005A (ko) * 2021-01-08 2023-09-05 친-추 첸 체결 디바이스 및 레이스 조립 방법
TWI809367B (zh) * 2021-03-31 2023-07-21 陳金柱 緊固裝置
KR102566328B1 (ko) * 2021-05-31 2023-08-14 소윤서 일체형 권취 핸들을 구비한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US11647813B1 (en) * 2022-06-01 2023-05-16 Chunming Rao Quick lac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9558B1 (en) * 1997-08-22 2001-09-18 Boa Technology, Inc. Footwear lacing system
EP3636097A1 (en) * 2004-10-29 2020-04-15 Boa Technology, Inc. Reel based closure system
KR100953398B1 (ko) 2009-12-31 2010-04-20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장치
KR101040372B1 (ko) * 2010-07-21 2011-06-10 소윤서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KR101053551B1 (ko) * 2010-11-04 2011-08-03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장치
US8353087B2 (en) * 2011-03-07 2013-01-15 Chin-Chu Chen Closure device
KR101249420B1 (ko) * 2012-12-17 2013-04-03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875716B1 (ko) * 2013-06-05 2018-08-02 보아 테크놀러지, 인크. 통합된 폐쇄 장치 구성요소 및 방법
DE112014003135B4 (de) * 2013-07-02 2020-12-24 Boa Technology Inc. Rolle zur verwendung mit einem verschnürungssystem zum festziehen eines gegenstandes sowie vorrichtungen hierzu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einer vorrichtung zum festziehen eines gegenstandes
KR101550444B1 (ko) * 2014-12-10 2015-09-09 구연욱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조임용 회전 릴
KR101648815B1 (ko) * 2014-12-16 2016-08-17 하영호 와이어 조임장치
CN106919220B (zh) * 2015-12-25 2018-06-05 陈金柱 紧固装置
KR101661233B1 (ko) * 2016-06-20 2016-09-29 하영호 와이어 조임장치
JP6514782B2 (ja) * 2016-02-11 2019-05-15 ハ ヨンホHA, Young Ho ワイヤ締め装置
KR101648816B1 (ko) * 2016-02-11 2016-08-17 하영호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10918165B2 (en) * 2016-11-11 2021-02-16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KR101723579B1 (ko) * 2016-11-29 2017-04-06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조임장치
EP3551004A1 (en) * 2016-12-09 2019-10-16 Boa Technology Inc. Reel based closure system
CN106723663B (zh) * 2017-01-24 2019-05-24 深圳市悠宁科技有限公司 鞋带收放装置
TWM563427U (zh) * 2017-12-07 2018-07-11 王孟淳 捲線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9473A1 (en) 2019-10-09
JP2019503738A (ja) 2019-02-14
US10609988B2 (en) 2020-04-07
JP6813581B2 (ja) 2021-01-13
CN108377640A (zh) 2018-08-07
EP3549473A4 (en) 2020-07-08
WO2018101588A1 (ko) 2018-06-07
KR101723579B1 (ko) 2017-04-06
US20190008236A1 (en) 2019-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7640B (zh) 金属线拧紧装置
US10368613B2 (en) Wire tightening apparatus
KR102576708B1 (ko) 체결 디바이스
US11607014B2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KR101438572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10413019B2 (en) Reel-based lacing system
KR101804801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607690B1 (ko) 와이어 릴
KR101648816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833680B1 (ko) 신발끈의 조임장치
EP3011856B1 (en) Shoelace winding device
KR101707484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661236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661233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20110266384A1 (en) Reel based lacing system
KR101723578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JP2021531218A (ja) 締結装置
KR101550444B1 (ko)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조임용 회전 릴
US11744329B2 (en) Wire tightening device
KR102132999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JP2018520728A (ja) 靴紐締め付け装置
KR101763868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2189249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20170010681A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891098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