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4472A -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4472A
CN108374472A CN201810153880.4A CN201810153880A CN108374472A CN 108374472 A CN108374472 A CN 108374472A CN 201810153880 A CN201810153880 A CN 201810153880A CN 108374472 A CN108374472 A CN 108374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pection shaft
tgxg
parts
earth
a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38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国强
张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38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74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4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44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2Manhole shafts or other inspection chambers; Snow-filling openings; accesso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Road Repair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涉及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本发明缓解了检查井周围回填由于压实度的降低、检查井开挖深度的过深和施工工期不能等待基坑回填后的自然沉降等原因,使施工完成一到二年后检查井周围极易发生沉降,影响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回填时增加土工格栅网,提高检查井周围地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从而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提高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城市市政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和雨天排水的需要,在城市的市政道路中就必须设置排除雨水和污水的管道,对管道日常维护就需要设置雨污水的检查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路面排水的需要,雨污水的检查井常设置在路道的路中。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检查井周围路面下沉,使行驶的车辆在经过检查井时出现颠簸,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
检查井周围路面下沉的原因主要是检查井周围回填土沉陷,道路检查井周围回填不密实和施工工期无法满足回填后自然下沉、稳定的时间。现阶段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主要是采用小型夯机人工回填,较大基坑可以使用大型压实设备,但基坑中由于有已砌筑好的检查井,所以检查井周围仍有1米范围内还是需要进行人工回填压实,回填材料一般采用素土进行回填压实,而井周围1米范围内用灰土回填压实。
因为检查井周围空间小,回填面积小,并有已砌筑好的检查井井筒,所以回填时只能使用小型夯机人工回填,这样的回填难以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检查井回填压实度标准,并且一般的市政道路检查井深度在4米以上,有的施工项目能达到10米以上,更无法达到压实度标准。因此,压实度的降低、检查井开挖深度的过深和施工工期不能等待基坑回填后的自然沉降等原因,使施工完成一到二年后,极易使检查井周围发生沉降,影响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通过在回填时增加土工格栅网,提高检查井周围地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从而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提高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回填40-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优选地,每回填50-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井砌筑完成后进行检查井周围回填,在检查井周围底部先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时,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还包括先对基底进行清洗、整平和压实,再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底层土工格栅的步骤。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回填材料包括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土工格栅的网格形状为圆形、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还包括每道土工格栅设置后,在土工格栅表面涂覆一层浆料,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的步骤;
所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50份、聚酯乳液15-30份、环糊精聚合物5-10份和水20-40份;
优选地,所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50份、聚酯乳液20-30份、环糊精聚合物5-10份和水30-40份;
优选地,所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45份、聚酯乳液25-30份、环糊精聚合物5-8份和水30-40份。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土工格栅的材质包括塑料、钢塑、钛合金、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
优选地,土工格栅的材质为钛合金。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通过在回填时增加土工格栅网,由于土工格栅网格有防止拉裂、防下沉的作用,且在回填过程中每40-70cm设置一道,使得回填土更具有整体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增加了回填土的稳定性和抗剪力,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由于施工空间的狭小和道路施工完成后道路行驶荷载的作用以及自然沉降的作用导致的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情况,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了道路的平整度,减少了后期道路的养护成本,使得行驶荷载在经过检查井时行驶更加安全和更加舒适,消除或降低了城市道路中检查井周围下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土工格栅实物图;
图2为现有技术检查井周围回填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查井周围回填结构图。
图标:1-回填材料回填部;2-检查井;3-土工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检查井为雨水或污水管道检查井等。
目前雨水或污水管道检查井周围空间较小,回填面积小,并有已砌筑好的检查井井筒,回填时不好进行压实,只能使用小型夯机人工回填,从而难以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检查井回填压实度标准,并且一般的市政道路检查井深度在4米以上,有的施工项目能达到10米以上,更无法达到压实度标准。即使在道路结构层压实时大部分部位采用机械压实,但检查井周围只能采取人工配合进行压实打夯,使该处与别处的压实度容易出现差异。压实度的降低、检查井开挖深度的过深、施工工期不能等待基坑回填后的自然沉降和自身沉降及荷载等原因,使施工完成后一到二年,检查井周围极易发生沉降,严重影响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或井筒周围路基沉降要比道路正常沉降大得多的情况出现,使井圈周围沥青层剥离,路面出现破损。
现有技术中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主要是采用小型夯机人工回填,较大基坑可以使用大型压实设备,但基坑中由于有已砌筑好的检查井,所以检查井周围仍有一米范围内还是需要进行人工回填压实,回填材料一般采用素土进行回填压实,而井周围一米范围内用灰土回填压实,回填后结构如图2所示,检查井2周围为回填材料回填部1。
本发明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在传统的检查井回填方式的基础上,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例如每回填4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或,每回填5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或,每回填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或,每回填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
对回填材料不作限定,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回填材料。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回填材料例如为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等。天然级配砂砾是指连砂砾。
本发明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通过利用土工格栅防拉裂、防下沉作用,在回填过程中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提高了回填土的稳定性和抗剪力,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提升检查井周围地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两道土工格栅之间垂直距离长,增加的土工格栅层数少,提升作用不明显,两道土工格栅之间垂直距离短,增加的土工格栅层数多,虽对深井的回填更具有稳定性和抗剪力,但会影响检查井周围土体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使用的土工格栅的数量,增加使用成本。通过采用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降低后期道路的养护成本,提高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回填40-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进一步优选地,每回填50-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通过调整两道土工格栅之间的垂直距离,能够进一步有效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井砌筑完成后进行检查井周围回填,在检查井周围底部先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回填后结构如图3所示,检查井2周围为回填材料回填部1。
通过先在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3,然后分层回填压实,至50-60cm后,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3,然后分层回填压实,如此反复,能够显著提高检查井周围地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有效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提高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时,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分层回填压实是指分层填土、分层夯压,以达到足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填土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分层回填压实时,每层回填后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例如10cm、15cm、18cm或20c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还包括先对基底进行清洗、整平和压实,再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底层土工格栅的步骤。
通过对基底进行清洗、整平和压实,保证基底更加稳固,便于开始设置底层土工格栅以及进行回填压实。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回填材料包括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土工格栅的网格形状为圆形、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一种典型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查井砌筑、实验、验收完成;
(b)清理基底、整平、压实;
(c)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
通过采用该典型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检查井周围地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有效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提高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还包括每道土工格栅设置后,在土工格栅表面涂覆一层浆料,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的步骤;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50份、聚酯乳液15-30份、环糊精聚合物5-10份和水20-40份。
苯丙乳液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40份、42份、44份、45份、46份、48份或50份。
聚酯乳液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15份、18份、20份、22份、24份、25份、26份、28份或30份。
环糊精聚合物是由多个环糊精单元存在于高分子链上即构成了环糊精聚合物(高聚物,CDP),典型的环糊精聚合物为环糊精交联聚合物,是主体环糊精通过适当的交联剂交联后得到的,对环糊精交联聚合物的来源不作限定,可采用市售的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如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或其他修饰的环糊精交联聚合物,或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环糊精聚合物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
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20份、22份、24份、26份、28份、30份、32份、34份、36份、38份或40份。
环糊精聚合物因具有亲水性的高极性基团羟基,可作为水性粘结剂与苯丙乳液、聚酯乳液相互配合得到的涂料涂覆于土工格栅表面能够进一步增强土工格栅的强度、抗拉裂、防下沉作用,提高土工格栅使用寿命,避免长时间土壤中物质对其腐蚀而降低其作用,从而防土体下沉作用更加、效果更持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50份、聚酯乳液20-30份、环糊精聚合物5-10份和水30-40份。
进一步优选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45份、聚酯乳液25-30份、环糊精聚合物5-8份和水30-40份。
通过进一步优化各成分配比,能够进一步提升涂料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工格栅的强度和韧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土工格栅的材质包括塑料、钢塑、钛合金、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
优选地,土工格栅的材质为钛合金。
钛合金强度高、重量轻,且耐蚀性好、耐热性高,使用钛合金制成的土工格栅用于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中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保证土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降低后期道路的养护成本,提高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而且该方法原料来源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推广,能大规模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中。
下文中,将根据下面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提供下面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仅用于例示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本发明涉及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商购获取。
实施例1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井砌筑、实验和验收;
(2)清理基底、整平和压实;
(3)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20cm,回填50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20cm,回填50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2m。
实施例2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井砌筑、实验和验收;
(2)清理基底、整平和压实;
(3)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18cm,回填60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18cm,回填60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2.5m。
实施例3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井砌筑、实验和验收;
(2)清理基底、整平和压实;
(3)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18cm,回填55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18cm,回填55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2.2m。
实施例4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井砌筑、实验和验收;
(2)清理基底、整平和压实;
(3)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20cm,回填55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20cm,回填55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2.2m。
实施例5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井砌筑、实验和验收;
(2)清理基底、整平和压实;
(3)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16cm,回填58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的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为16cm,回填58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2.4m。
实施例6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中步骤(3)中每回填50m后再设置下一道土工格栅,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7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中步骤(3)中每设置一道土工格栅后,在土工格栅表面涂覆一层浆料,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其中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份、聚酯乳液20份、环糊精聚合物10份和水30份,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查井周围回填,回填过程中未加设土工格栅。
对比例2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每回填80m后再设置下一道土工格栅。
对比例3
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每回填20m后再设置下一道土工格栅。
试验例
2016年3月选取50处洛阳市区新建有雨污水检查井周围回填的市政工程,分为10组,每组5处,每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3的回填方法对雨污水检查井周围进行回填,具体为:第1组采用实施例1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2组采用实施例2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3组采用实施例3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4组采用实施例4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5组采用实施例5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6组采用实施例6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7组采用实施例7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8组采用对比例1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9组采用对比例2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第10组采用对比例3的回填方法对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周围进行回填。于2017年12月对上述50处的检查井周围回填市政工程进行质量调查,统计检查井周围出现沉降的点位,出现一处沉降记录为一次不合格点。
其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中。
表1
检查井采用回填方式 不合格点
实施例1 1
实施例2 1
实施例3 0
实施例4 1
实施例5 0
实施例6 0
实施例7 0
对比例1 4
对比例2 3
对比例3 2
如表1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回填后的检查井在施工完成一年后检查井周围基本没有出现沉降现象,不合格点最多为一个点位。由此可见,通过在回填时每40-70cm加设一道土工格栅网,利用土工格栅网格的防拉裂、防下沉作用,增加了回填土的稳定性和抗剪力,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由于施工空间的狭小和道路施工完成后道路行驶荷载的作用以及自然沉降的作用导致的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情况。
对比例1采用常规回填方法,回填过程中未加设土工格栅,结果发现只有一处未发生沉降,其余点位均发生沉降现象。对比例2施工时每回填80m后再设置下一道土工格栅,结果发现有3处发生沉降,这是由于,两道土工格栅之间垂直距离较长,增加的土工格栅层数少,稳定性和强度提升作用不明显。对比例3施工时每回填20m后再设置下一道土工格栅,结果发现只有2处发生沉降,这是由于,两道土工格栅之间垂直距离较短,增加的土工格栅层数多,虽对深井的回填更具有稳定性和抗剪力,但也会影响检查井周围土体的透水性、透气性以及整体性能,同时增加了使用土工格栅数量,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施例6与实施例2相比,每回填50m后再设置下一道土工格栅,结果发现所有检查井点位均未发生沉降,由此可见,适当减小两道土工格栅之间的垂直距离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越多,增加的土工格栅层数越多对深井的回填的稳定性和抗剪力有进一步提升作用。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相比,每设置一道土工格栅后,先在土工格栅表面涂覆一层特定成分浆料,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结果发现所有检查井点位均未发生沉降,由此可见,通过在土工格栅表面涂覆涂料能够进一步增强土工格栅的强度、抗拉裂、防下沉作用,并能够提高土工格栅使用寿命,避免长时间土壤中物质对其腐蚀而降低其作用,防土体下沉作用更加、效果更持久。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对新建检查井后周围回填施工能够显著缓解检查井周围土体下沉情况,提高道路平整度,减少后期道路的养护成本,使得行驶荷载在经过检查井时行驶更加安全和更加舒适,消除或降低了城市道路中检查井周围下沉的问题。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每回填40-7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回填40-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优选地,每回填50-60cm厚回填材料,加设一道土工格栅,往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井砌筑完成后进行检查井周围回填,在检查井周围底部先设置第一道土工格栅,然后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二道土工格栅,然后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回填50-60cm后,再设置第三道土工格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回填至设计高程。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分层回填压实时,每层回填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还包括先对基底进行清洗、整平和压实,再在检查井周围底部设置底层土工格栅的步骤。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回填材料包括黄土、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砾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按照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工格栅的网格形状为圆形、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8.按照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还包括每道土工格栅设置后,在土工格栅表面涂覆一层浆料,再使用回填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的步骤;
所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50份、聚酯乳液15-30份、环糊精聚合物5-10份和水20-40份;
优选地,所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50份、聚酯乳液20-30份、环糊精聚合物5-10份和水30-40份;
优选地,所述浆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苯丙乳液40-45份、聚酯乳液25-30份、环糊精聚合物5-8份和水30-40份。
9.按照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工格栅的材质包括塑料、钢塑、钛合金、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
优选地,土工格栅的材质为钛合金。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CN201810153880.4A 2018-02-22 2018-02-22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8374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880.4A CN108374472A (zh) 2018-02-22 2018-02-22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880.4A CN108374472A (zh) 2018-02-22 2018-02-22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4472A true CN108374472A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1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880.4A Pending CN108374472A (zh) 2018-02-22 2018-02-22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447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5457A (zh) * 2018-10-20 2019-01-18 刘宝华 一种道路竖井井周回填方法
CN109322678A (zh) * 2018-08-13 2019-02-12 湘潭大学 一种明挖浅埋隧道洞口回填层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10644593A (zh) * 2019-08-28 2020-01-03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嵌固式防沉降预制检修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42437A (zh) * 2022-05-31 2022-10-04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场地回填地回填土后期变形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3244A (zh) * 2008-11-17 2009-04-2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公路路基增强的土工格栅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33406A (zh) * 2013-04-25 2013-08-07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耐久稳定使用的道路堆场铺面结构层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98396A (zh) * 2013-10-21 2014-01-08 山东大学 利用废旧轮胎片体配合加筋处理路基的方法
CN205677030U (zh) * 2015-10-20 2016-11-09 江苏澳洋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检查井回填结构
CN106280808A (zh) * 2016-08-29 2017-01-04 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表面速成有机防腐保护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3244A (zh) * 2008-11-17 2009-04-2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公路路基增强的土工格栅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33406A (zh) * 2013-04-25 2013-08-07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耐久稳定使用的道路堆场铺面结构层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98396A (zh) * 2013-10-21 2014-01-08 山东大学 利用废旧轮胎片体配合加筋处理路基的方法
CN205677030U (zh) * 2015-10-20 2016-11-09 江苏澳洋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检查井回填结构
CN106280808A (zh) * 2016-08-29 2017-01-04 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表面速成有机防腐保护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江恒 等: "《新编实用化学配方手册》", 30 June 2004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2678A (zh) * 2018-08-13 2019-02-12 湘潭大学 一种明挖浅埋隧道洞口回填层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09235457A (zh) * 2018-10-20 2019-01-18 刘宝华 一种道路竖井井周回填方法
CN110644593A (zh) * 2019-08-28 2020-01-03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嵌固式防沉降预制检修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42437A (zh) * 2022-05-31 2022-10-04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场地回填地回填土后期变形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4472A (zh) 检查井周围回填方法和应用
CN107059667A (zh) 门形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及其施工方法
CN112989460B (zh) 一种软土地区路基施工、运营引起的路基沉降计算方法
CN104947560A (zh) 桩网复合路基桩顶差异沉降控制方法
CN106013086A (zh) 利用凸台型工字钢接头箱处理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的方法
CN107489164A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及方法
Frischknecht et al. Comparat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geosynthetics versus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N101638898B (zh) 顶管竖井悬挂式施工方法
CN207331740U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CN207331739U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CN104196035B (zh) 管道基坑预变形支护方法
Jones et al.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electrokinetic geosynthetic strengthened slopes
CN105975720B (zh) 一种混合式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厚度设计方法
CN102635044B (zh) 一种强夯对路床挖方路基的处理方法
CN109098058B (zh) 交通荷载减振结构及施工方法
Ciutina et al. Behaviour of wedge foundation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CN109083442A (zh) 既有建筑与新建基础对接时动荷载承载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7476354A (zh) 采用等代墩基模式预测超长群桩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CN210737260U (zh) 一种刚性路基与柔性路基交界面
Xu et al. Performance of a large-scale excavation by bottom-up technique in Hangzhou soft clay
CN107119665A (zh) 软土地区铁路车站站台沉降置换修复结构及施工方法
Avalle et al. Evaluating the improvement from impact rolling on sand
CN203144861U (zh) 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
CN112538798A (zh) 高速公路低湿水田软基区路基直填施工工艺
CN108661039B (zh) 一种大型履带吊施工平台地基的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