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177B -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177B
CN108370177B CN201580085153.3A CN201580085153A CN108370177B CN 108370177 B CN108370177 B CN 108370177B CN 201580085153 A CN201580085153 A CN 201580085153A CN 108370177 B CN108370177 B CN 108370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tator
molding
stator cor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1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177A (zh
Inventor
麻生洋树
及川智明
山本峰雄
石井博幸
尾屋隼一郎
浦边优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70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5Annular coils, e.g. for cores of the claw-po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F25B31/026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alient poles or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02K15/105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to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2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windings on salient poles, such as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Abstract

定子(1)具备:具有相邻的第一齿(221)和第二齿(222)的定子铁芯(2)、具有卷绕于第一齿(221)的第一绕线部(121)和卷绕于第二齿(222)的第二绕线部(122)的线圈(12)、配置在第一绕线部(121)与第二绕线部(122)的间隙中的树脂小片(8)以及覆盖定子铁芯(2)、线圈(12)及树脂小片(8)的模制树脂(13)。

Description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动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电动机以及使用电动机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模制电动机的定子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线圈并用模制树脂一体成形来制造。近年来,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要求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
因此,提出了如下技术:将在之前的成形时在模具的流道内热固化的树脂在下次成形时配置于模具的型腔内,并使之与注入到型腔的模制树脂一体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也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定子的轴向端面设置环状的槽,从而使模制树脂的使用量降低与槽的容积对应的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6195号公报(参照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71720号公报(参照0028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要求进一步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线圈,其具有卷绕于第一齿的第一绕线部和卷绕于第二齿的第二绕线部;树脂小片,其配置在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以及模制树脂,其覆盖定子铁芯、线圈及树脂小片。
本发明的电动机具备定子和配置在定子的内侧的转子。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线圈,其具有卷绕于第一齿的第一绕线部和卷绕于第二齿的第二绕线部;树脂小片,其配置在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以及模制树脂,其覆盖定子铁芯、线圈及树脂小片。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外机,其具备第一风扇和驱动第一风扇的第一电动机;室内机,其具备第二风扇和驱动第二风扇的第二电动机;以及制冷剂配管,其将室外机和室内机连结。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定子和配置在定子的内侧的转子。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线圈,其具有卷绕于第一齿的第一绕线部和卷绕于第二齿的第二绕线部;树脂小片,其配置在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以及模制树脂,其覆盖定子铁芯、线圈及树脂小片。
本发明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的定子铁芯的工序;将线圈的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卷绕于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工序;向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供给树脂小片的工序;以及用模制树脂将定子铁芯、线圈及树脂小片一体成形的模制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线圈的第一绕线部与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配置有树脂小片,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由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子总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引线布线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与定子总成相反的一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引线布线部件的环状板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定子总成的一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引线布线部件的环状板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引线布线部件的引出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源引线保持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包括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空调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向定子总成供给树脂边角料(树脂小片)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模制模具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向定子总成供给树脂边角料的工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子总成(日文:固定子組立)10的结构的立体图。定子总成10构成后述的电动机100(图10)的定子1(图9)。如图1所示,定子总成10具有定子铁芯2、设置于定子铁芯2的绝缘部(绝缘体)11及经由绝缘部11卷绕于定子铁芯2的线圈12。
图2是表示定子铁芯2的结构的俯视图。定子铁芯2的整体构成为环状。定子铁芯2具有构成外周部的磁轭21和从磁轭2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22。在相邻的齿22之间形成槽。在此,9个齿22在定子铁芯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但齿22的个数不特别限定。例如,将定子铁芯2的多个齿22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任意两个齿22称为第一齿221及第二齿222。
以下,将环状的定子铁芯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定子铁芯2的轴向(或定子总成10的轴向)。另外,将沿着定子铁芯2的外周(圆周)的方向称为定子铁芯2的周向(或定子总成10的周向)。
齿22在与磁轭21相反的一侧具有内周端22a。另外,齿22具有供线圈12(图1)卷绕的线圈保持面22b。定子铁芯2除了齿22的内周端22a及磁轭21的外周面之外,由绝缘部11(图1)覆盖。利用该绝缘部11将定子铁芯2和线圈12绝缘。
定子铁芯2是将冲裁加工为带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层叠并通过铆接(日文:かしめ)、焊接或粘接相互固定而成的部件。在此,定子铁芯2具有分割为与齿22相同数量(在此为9)的多个块的结构。
定子铁芯2在装配为环状前,构成9个块连成一列的带状的连结体。通过在该带状的连结体上一体成形或组装绝缘部11,并在各齿22上卷绕线圈12(磁线)后,将带状的连结体的端部彼此焊接,从而形成图2所示的环状的定子铁芯2。此外,定子铁芯2不限定于具有按这种方式分割为多个块的结构。
返回图1,绝缘部11例如通过将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与定子铁芯2一体成形、或将预先成形的热塑性树脂的成形体组装于定子铁芯2而形成。
绝缘部11具有:覆盖齿22的线圈保持面22b(图2)的部分、支承线圈12以防止线圈12向外周侧倒塌的外壁部11a、以及支承线圈12以防止线圈12向内周侧倒塌的内壁部11b。绝缘部11的外壁部11a及内壁部11b形成为:在定子总成10的轴向的两侧(图1中的上下两侧)比线圈12突出。
线圈12例如通过将磁线卷绕于齿22而形成。将线圈12中的卷绕于各齿22的各个部分称为绕线部12a。例如,将卷绕于图2所示的第一齿221的绕线部12a称为第一绕线部121,将卷绕于第二齿222的绕线部12a称为第二绕线部122。
线圈12是三相的绕组。在绝缘部11的外壁部11a,安装有与各相(U相、V相及W相)的线圈12连接的三个电源端子23及两个中性点端子24、25。
各相(U相、V相及W相)的线圈12分别通过熔合(热铆接)或钎焊等与各电源端子23及中性点端子24、25接合。此外,关于各相的线圈12与各电源端子23及中性点端子24、25的连接的详细情况,省略说明。
此外,在定子铁芯2的轴向上,将设置有电源端子23及中性点端子24的一侧(图1中的上侧)称为接线侧,将其相反侧(图1中的下侧)称为反接线侧。
在绝缘部11的外壁部11a,突出形成有用于固定引线布线部件3(图3)的多个(在此为4个)销26。另外,在内壁部11b的反接线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相对于后述的模制模具对定子总成10进行定位的多个突起11c(图10)。
接着,说明作为布线部件的引线布线部件3。在定子总成10(将绝缘部11和线圈12安装于定子铁芯2得到的结构)的接线侧安装有引线布线部件3。图3是从与定子总成10相反的一侧观察引线布线部件3的立体图。
在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有电源引线14及传感器引线15。在此,3条电源引线14和5条传感器引线15汇集成一束并构成引线组16。在传感器引线15的前端部(引线布线部件3侧的端部)安装有板上连接器(board-in connector)17。
引线布线部件3具有由PBT等热塑性树脂形成并安装于定子总成10的环状板部30。环状板部30具有在将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于定子总成10时与外壁部11a(图1)的上表面抵接的多个(在此为4个)脚部31。脚部31形成为从环状板部30的外周部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该脚部31形成有与定子总成10的销26(图1)卡合的孔32。
脚部31与外壁部11a的上表面抵接,从而确定引线布线部件3相对于定子总成10的轴向位置。另外,定子总成10的销26与脚部31的孔32卡合,从而确定引线布线部件3的周向位置。
图4是从与定子总成10相反的一侧观察环状板部30的立体图。图5是从定子总成10的一侧观察环状板部30的立体图。环状板部30是形成为环状的板状构件,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具有多个开口部30a。能够经由该开口部30a将后述的树脂边角料(日文:树脂端材)8(树脂小片)供给到定子总成10。
在环状板部30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以向环状板部3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引出部40。沿着环状板部30的内周缘,设置有布置电源引线14的内周壁33。在内周壁33的多个部位,形成有用于防止电源引线14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防止销33a(图5)。
在环状板部30的外周缘,在与电源引线14的数量对应的多个部位(在此为三个部位)设置有保持电源引线14的终端部分的包覆终端保持部34。另外,相对于各个包覆终端保持部34在环状板部3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芯线保持部35。
电源引线14(图3)的终端部分由包覆终端保持部34保持,剥除了包覆层的芯线由芯线保持部35保持。当如后所述将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于定子总成10时,定子总成10的电源端子23(图1)位于包覆终端保持部34与芯线保持部35之间。保持在包覆终端保持部34与芯线保持部35之间的电源引线14的芯线通过点焊或钎焊与电源端子23接合。因此,在环状板部30的包覆终端保持部34与芯线保持部35之间,设置有用于确保对电源端子23和芯线进行点焊的电极的空间的凹部36。
在引线布线部件3的引出部40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保持传感器基板4(图3)的传感器基板保持部37。传感器基板保持部37是从环状板部30向径向内侧伸出的部分,在图5中的上表面(定子总成10一侧的面)保持传感器基板4。
传感器基板保持部37具有与环状板部30的板面平行地扩展的一对基板按压部38(图5)。一对基板按压部38在环状板部3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各基板按压部38设置有组装脚39a及组装脚39b。在环状板部30的半径方向上,组装脚39a配置在径向外侧,组装脚39b配置在径向内侧。
图3所示的传感器基板4是安装有霍尔IC(Integrated Circuit)等电子元件并形成转子7的位置检测用传感器电路的基板。在传感器基板4形成有与传感器引线15的板上连接器17接合的接合部。
传感器基板4在环状板部30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与上述组装脚39a卡合的缺口部。传感器基板4还在环状板部30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与上述组装脚39b卡合的槽部(未图示)。传感器基板4通过与基板按压部38抵接,并与组装脚39a、39b卡合,从而保持于传感器基板保持部37。另外,通过传感器基板4与基板按压部38的抵接,抑制由后述的成形时施加的压力(树脂压力)导致的传感器基板4的变形。
接着,说明引线布线部件3的引出部40的结构。引出部40是从环状板部30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在引出部40的定子总成10一侧的面,形成有保持电源引线14的3条电源引线保持槽41(图5)。
在引出部40的与定子总成10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保持传感器引线15的5条传感器引线保持槽42(图4)。在相邻的传感器引线保持槽42之间形成有四个保持突起47。
图6是从与定子总成10相反的一侧观察引线布线部件3的引出部40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在引出部40的宽度方向两侧(即环状板部30的周向的两侧),突出形成有一对第一卡定部43。第一卡定部43朝向环状板部30的径向外侧延伸。后述的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的安装脚63(图8)与第一卡定部43卡合。
在引出部40的宽度方向两侧,在比一对第一卡定部43靠内侧的位置突出形成有一对第二卡定部44。第二卡定部44朝向环状板部30的径向内侧延伸。后述的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的安装脚53(图7)与第二卡定部44卡合。
在引出部40的定子总成10一侧,安装有用于保持电源引线14的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图7)。另外,在引出部40的与定子总成10相反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保持传感器引线15的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图8)。
图7是表示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的形状的立体图。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具有:形成有保持电源引线14的3条槽52的板状的基部51、以及从基部51的宽度方向两端(即环状板部30的周向的两端)向引线布线部件3突出的一对安装脚53。在一对安装脚53分别形成有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突起53a。各安装脚53配置在基部51上的环状板部30的径向内侧的端部。
另外,在基部51,在环状板部30的径向的内侧端缘,形成有进一步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肋54和将这一对肋54的前端彼此连结的臂55。
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的安装脚53从环状板部30的径向内侧与引出部40的第二卡定部44(图6)卡合。由此,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安装于引出部40。电源引线14(图3)被保持在引出部40的电源引线保持槽41与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的槽52之间。此外,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的臂55(图7)用于防止电源引线14的脱落。
如图5所示,在环状板部30设置有三个折返销45,所述三个折返销45用于使从引出部40沿着内周壁33布置的三条电源引线14折返。三个折返销45在环状板部30的周向上排列地配置。在各折返销45的前端形成有防止电源引线14的位置偏移的突起。
保持在引出部40的三条电源引线保持槽41中的、中央的电源引线保持槽41中的电源引线14通过中央的折返销45折返,并沿着内周壁33布置,安装于包覆终端保持部34,所述包覆终端保持部34相对于引出部40配置于180度的位置。另一方面,剩余两条电源引线14分别通过对应的折返销45折返,并沿着内周壁33布置,安装于两个包覆终端保持部34,所述两个包覆终端保持部34在环状板部30的周向上配置在引出部40的两侧。
图8是表示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的形状的立体图。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具有:形成有保持传感器引线15的5条槽62的板状的基部61、以及从基部61的宽度方向(即环状板部30的周向)的两端部向引线布线部件3突出的一对安装脚63。各安装脚63具有向环状板部30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前端部。
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的安装脚63从环状板部30的径向外侧与引出部40的第一卡定部43(图6)卡合。由此,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安装于引出部40。传感器引线15(图3)被保持在引出部40的传感器引线保持槽42与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的槽62之间。传感器引线15被保持在四个保持突起47中的各自之间以及各保持突起47与安装脚53(图7)之间,并布置在环状板部30的与布设有电源引线1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
传感器引线15的前端的板上连接器17(图3)例如通过钎焊而与保持于传感器基板保持部37的传感器基板4的接合部接合。由此,搭载于传感器基板4的传感器电路经由传感器引线15与外部设备连接。
接着,说明模制树脂13。图9是表示利用模制树脂13将定子总成10及引线布线部件3成形而得到的定子1(也称为模制定子)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包括定子1的电动机100(也称为模制电动机)的局部剖视图。
模制树脂13例如是团状模塑料(BMC)等热固性树脂。模制树脂13在使定子总成10的内周面即图2所示的齿22的内周端22a露出的状态下,从径向外侧及轴向两侧覆盖定子总成10。
模制树脂13被注入到设置有定子1的模制模具的型腔内,并通过加热而固化。另外,为了降低使用的模制树脂的量,使用将在之前的成形时在模制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成的树脂边角料8(树脂小片)。关于该树脂边角料8,将在后面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定子总成10的轴向上,安装有引线布线部件3的一侧的端部18由模制树脂13覆盖。但是,使引出部40、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及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的各一部分露出。在定子总成10的轴向上,在与引线布线部件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19。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具备:用模制树脂13将定子总成10及引线布线部件3一体成形而成的定子1、以及旋转自如地插入到定子1的内侧的转子7。转子7从定子1的开口部19插入,并与定子1的齿22的内周端22a(图2)相向。
转子7具有:由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71、以及嵌入到转子铁芯71的内部的多个永久磁铁72。永久磁铁72在转子铁芯7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在转子铁芯71的中心,一体安装有成为旋转轴的轴73。轴73由一对轴承74支承。一方的轴承74在定子总成10的端部18由模制树脂13保持。另一方的轴承74由托架75保持,所述托架75设置在定子总成10的开口部19。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200。图1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的空调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空调装置200具备室外机201、室内机202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203。
室外机201具备第一风扇(送风机)205和驱动第一风扇205的第一电动机206。室内机202具备第二风扇207和驱动第二风扇207的第二电动机208。第一电动机206及第二电动机208中的至少一方由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0构成。此外,在图11中也示出在室外机201中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09。
接着,说明定子1的制造方法。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定子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将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定子铁芯2上一体成形热塑性树脂、或组装预先成形的热塑性树脂,从而形成绝缘部11。然后,在定子铁芯2的齿22上经由绝缘部11卷绕线圈12,制造图1所示的定子总成10(步骤S1)。例如在图2所示的第一齿221及第二齿222上分别卷绕线圈12的第一绕线部121及第二绕线部122(图1)。
与该步骤S1同时进行向引线布线部件3的电源引线14的布线(步骤S2)及传感器基板4的安装(步骤S3)。
即,在引线布线部件3的引出部40配置3条电源引线14,将各电源引线14沿着引线布线部件3的内周壁33布置,并安装于各包覆终端保持部34。然后,将各电源引线14的剥除了包覆层的终端部分安装于各芯线保持部35。其后,在引出部40安装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步骤S2)。
接着,在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传感器基板4,并且在引出部40配置传感器引线15,通过钎焊将传感器引线15的板上连接器17与传感器基板4的接合部接合。其后,在引出部40安装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步骤S3)。
此外,步骤S2~S3既可以在上述步骤S1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之后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其后,在定子总成10安装引线布线部件3(步骤S4)。图13是表示在定子总成10安装了引线布线部件3的状态的立体图。引线布线部件3的脚部31与定子总成10的外壁部11a的上表面抵接,定子总成10的销26与脚部31的孔32卡合。并且,将销26相对于脚部31热熔接。将布设于引线布线部件3的电源引线14的芯线点焊到定子总成10的电源端子23。
接着,将定子总成10设置在模制模具300(图14)的型腔305内。然后,如图13示意地示出,向定子总成10(特别是线圈12的相邻的绕线部12a的间隙)供给树脂边角料8(步骤S5)。关于模制模具300的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树脂边角料8是将在之前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制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成的,树脂边角料8由破碎的模制树脂13形成。此外,将在模制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形成为树脂边角料8的过程中,也可以添加模制树脂13以外的材料,在过程中也有可能包含非有意地添加的材料。因此,更具体而言,构成树脂边角料8的材料包含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例如BMC等热固性树脂)而形成。
如上所述,在定子铁芯2的各齿22卷绕有线圈12的绕线部12a。树脂边角料8从定子总成10的上侧向整体供给,特别是向线圈12的相邻的绕线部12a的间隙供给。例如,向图1所示的第一绕线部121与第二绕线部122的间隙供给树脂边角料8。
树脂边角料8的大小比线圈12的相邻的绕线部12a的间隙小。这样,将大小比绕线部12a的间隙小的树脂的固体称为“树脂小片”。由于按这种方式构成,所以树脂边角料8能够进入绕线部12a的间隙。
在图13中,为了便于图示,用三角形表示树脂边角料8,但树脂边角料8的形状只要是能够进入绕线部12a的间隙的形状即可,不特别限定。另外,树脂边角料8例如也可以是粉末状。如果树脂边角料8为粉末状,则即使绕线部12a的间隙的构造复杂,也能够可靠地进入绕线部12a的间隙。因此,与使用更大的树脂块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
由于安装于定子总成10的引线布线部件3在环状板部30的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具有许多开口部30a,所以能够经由开口部30a将树脂边角料8供给到定子总成10。开口部30a的大小是使树脂边角料8通过的大小。
此外,也可以在将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于定子总成10之前向定子总成10供给树脂边角料8。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引线布线部件3设置开口部30a。
在定子总成10的下侧设置边角料承接部9(承接部)。用于防止树脂边角料8通过绕线部12a的间隙而散落的位置偏移。边角料承接部9以堵塞定子总成10的下端部的方式构成为环状。边角料承接部9比定子总成10先设置在模制模具的型腔内。
此外,边角料承接部9不限定于环状。边角料承接部9只要能够防止树脂边角料8从绕线部12a的间隙散落(位置偏移)即可,具有比绕线部12a的间隙的下端部的面积大的面积即可。另外,也可以设置与绕线部12a的间隙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边角料承接部9。
边角料承接部9例如能够由树脂构成。这样,通过后述的模制工序,边角料承接部9构成定子1的树脂部分的一部分。构成边角料承接部9的树脂既可以与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在此,将定子总成10设置在模制模具300内之后向定子总成10供给树脂边角料8,但也可以在将定子总成10设置在模制模具300内之前进行树脂边角料8的供给。在该情况下,在供给树脂边角料8后,需要将定子总成10和边角料承接部9一起搬运到模制模具300。因此,优选的是,边角料承接部9具有与定子总成10卡定的卡定部。
例如,也可以使边角料承接部9的外周端91及内周端92与绝缘部11的外壁部11a及内壁部11b嵌合。在该情况下,边角料承接部9的外周端91及内周端92成为卡定部。另外,也可以在边角料承接部9设置如挂钩那样的形状的卡定部并使之与定子铁芯2卡合。
在按这种方式进行树脂边角料8的供给后,进行利用模制树脂将定子总成10一体成形的模制工序(图12的步骤S6)。
图14是用于说明在成形中使用的模制模具300的结构的示意图。模制模具300具备能够开闭的上模具301和下模具302而构成,在两者之间形成型腔305。在上模具301与下模具302之间形成有流道306,所述流道306是将树脂注入到型腔305的流路。流道306与型腔305的上端部分相连。此外,在图14中,省略了供给到定子总成10的树脂边角料8。
在下模具302中形成有向型腔305内突出的圆柱状的中芯303。中芯303是与定子总成10的内侧卡合的部分。在中芯303形成有台阶部308,所述台阶部308比中芯30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另外,在中芯303的下端部形成有大径部307,所述大径部307比台阶部308进一步向径向外侧伸出。该大径部307是与定子1的开口部19(图10)对应的部分。
台阶部308与突起11c抵接并支承定子总成10,所述突起11c形成在定子总成10的内壁部11b(图1)的下端部。由于是按这种方式从径向内侧支承定子总成10的结构,所以不需要从径向外侧支承定子总成10。因此,能够用模制树脂13从径向外侧完全覆盖定子总成10。换句话说,能够抑制定子铁芯2(或绝缘部11)与模制树脂13的界面露出到定子1的外表面。因此,抑制水分等向定子1的内部的进入,定子1的质量提高。
在此,构成为利用台阶部308支承定子总成10的突起11c,但例如也可以以从中芯30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多个爪来代替设置台阶部308。或者,也可以在大径部307的上表面设置不与中芯303相连的多个突起。在后者的情况下(即,在大径部307的上表面设置不与中芯303相连的多个突起的情况下),由于模制树脂绕进绝缘部11的内周侧并到达中芯303的外周面,所以抑制例如绝缘部11与模制树脂的界面露出到定子1的内表面。因此,水分等向定子1的内部进入的抑制效果进一步提高。
在使上模具301向上方移动而将型腔305开放的状态下,按上述方式在型腔305内设置定子总成10,并向定子总成10(特别是线圈12的相邻的绕线部12a的间隙)供给树脂边角料8。此外,引线布线部件3的引出部40、电源引线保持部件5及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6的各一部分向型腔305的外侧突出。
其后,使上模具301向下方移动而将型腔305关闭,从流道306向型腔305注入熔融状态的模制树脂。注入到型腔305的模制树脂覆盖定子总成10及引线布线部件3。另外,模制树脂也进入线圈12的各绕线部12a及供给到定子总成10的树脂边角料8之间。
如上所述,在定子总成10的线圈12的绕线部12a的间隙中已经供给有树脂边角料8,所以从流道306注入的模制树脂的量可以变少。
在将模制树脂注入到型腔305后,加热模制模具300。由此,型腔305内的模制树脂固化。即,利用模制树脂将定子总成10、引线布线部件3一体成形,形成定子1。另外,树脂边角料8与模制树脂一体化。
模制工序完成后,从模制模具300取出定子1。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的制造完成。此时,取出在模制模具300的流道306内固化的树脂并破碎,在下次定子1的模制工序中作为树脂边角料8使用。
按以上方式制造定子1后,装配电动机100(步骤S7)。即,如图10所示,从定子1的开口部19插入在轴73上安装转子7及轴承74而成的部件。另外,将托架75安装于定子1的开口部19。并且,在托架75的外侧安装防水帽76,所述防水帽76抑制水等向轴承74的进入。由此,电动机100的制造完成。
此外,虽然最优选的是树脂边角料8由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形成,但也可以是包含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即添加其他材料)。另外,也能够由与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树脂边角料8。另外,虽然优选的是树脂边角料8使用将在之前的模制工序中从模制模具300的流道306取出的树脂破碎而成的树脂边角料,但不限定于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在卷绕于定子铁芯2的相邻的齿22(第一齿221及第二齿222)上的绕线部12a(第一绕线部121及第二绕线部122)的间隙中配置有树脂边角料8(树脂小片)。因此,能够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能够实现定子1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由于树脂边角料8包含有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所以能够使树脂边角料8与模制树脂13一体化,得到均质的模制树脂13。由此,能够实现定子的质量提高。
另外,通过使用将在之前的模制工序(换句话说,已经进行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制模具300的流道306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成的材料作为树脂边角料8,从而能够实现由树脂的再利用带来的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另外,通过在引线布线部件3设置具有使树脂边角料8通过的大小的开口部30a,从而将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于定子总成10之后的树脂边角料8的供给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经过准备具有相邻的齿22(第一齿221及第二齿222)的定子铁芯2的工序、在各齿22上卷绕线圈12的绕线部12a(第一绕线部121及第二绕线部122)的工序、向绕线部12a的间隙供给树脂边角料8的工序以及用模制树脂将定子铁芯2、线圈12及树脂边角料8一体成形的工序而制造定子1。通过在按这种方式将树脂边角料8供给到绕线部12a的间隙后进行利用模制树脂13的一体成形,从而能够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并能够实现定子1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由于能够根据绕线部12a的间隙的宽度来调节树脂边角料8的供给量,所以能够应对各种类型的定子1。
另外,通过在定子铁芯2的下侧设置边角料承接部9,从而能够抑制树脂边角料8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防止由定子1内的树脂的分布不均导致的强度降低,并实现定子1的质量提高。
另外,通过在边角料承接部9设置与定子铁芯2卡定的卡定部(例如外周端91及内周端92),从而能够在使供给了树脂边角料8的定子总成10移动时防止树脂边角料8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实现定子1的质量提高。
另外,如果在将引线布线部件3安装于定子总成10后供给树脂边角料8,则能够在例如将定子总成10设置于模制模具300的状态下进行树脂边角料8的供给,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另外,通过按上述方式降低定子1的制造成本,从而能够降低具有定子1的电动机100的制造成本。
并且,通过按上述方式降低定子1的制造成本,从而能够降低使用了具有定子1的电动机100的空调装置200的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之外,实施方式2还实现制造工序的进一步简化和定子1的质量的提高。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向定子总成10供给树脂边角料8的工序的立体图。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在将定子总成10设置于模制模具300(图14)内的状态下向定子总成10(特别是线圈12的相邻的绕线部12a之间)供给树脂边角料8。但是,也可以在向定子总成10供给树脂边角料8后设置于模制模具300。在定子总成10的下方配置边角料承接部9。
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进一步利用树脂使多个树脂边角料8(树脂小片)结块而成的临时成形体81。作为使树脂边角料8结块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模制树脂13的修补材料或粘合剂树脂。临时成形体81例如优选粘土那样的块状。
通过用树脂使树脂边角料8结块而设为临时成形体81,从而能够相对于定子总成10固定树脂边角料8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由定子1内的树脂的分布不均导致的强度降低,并实现定子1的质量提高。
另外,由于能够集中处理多个树脂边角料8,所以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在图15中,示出了用树脂使三个树脂边角料8结块而设为一个临时成形体81的例子,但一个临时成形体81包含的树脂边角料8的数量不特别限定。
优选的是,临时成形体81能够因外力而变形。另外,临时成形体81的大小及形状是能够进入线圈12的相邻的绕线部12a之间的大小及形状即可。安装于定子总成10的引线布线部件3的开口部30a的大小设为比临时成形体81大。
虽然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优选的是树脂边角料8由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形成,但也可以是包含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即添加其他材料)。另外,也能够用与构成模制树脂1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树脂边角料8。另外,虽然优选树脂边角料8是将在之前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制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成的,但不限定于此。
在按这种方式将临时成形体81供给到定子总成10后,向模制模具300注入模制树脂并加热,从而利用模制树脂将定子总成10及引线布线部件3一体成形,得到图9所示的定子。该模制工序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
此时,临时成形体81包含的树脂边角料8与模制树脂13一体化。另外,在临时成形体81中使树脂边角料8结块的树脂(模制树脂的修补材料或粘合剂树脂)是可与模制树脂并存的树脂,不易发生物性的变化。此外,临时成形体81也可以不使用树脂,而是通过将多个树脂边角料8压缩而形成。
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结构除了使用用树脂使树脂边角料8结块而成的临时成形体81这一点之外,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定子1相同。另外,使用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电动机及空调装置的结构也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00及空调装置200相同。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由于向线圈12的绕线部12a的间隙供给用树脂使树脂边角料8(树脂小片)结块而成的临时成形体81,所以能够相对于定子总成10固定树脂边角料8的位置。因此,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之外,还能够防止由定子1内的树脂的分布不均导致的强度降低,并实现定子1的质量提高。
另外,由于使树脂边角料8结块的树脂是模制树脂的修补材料或粘合剂树脂,所以即使与模制树脂并存也不易发生物性的变化。因此,能够有助于定子1的质量提高。
此外,在此,说明了使用边角料承接部9,但也不是一定要使用边角料承接部9。这是因为例如在使用利用树脂等使树脂边角料8结块的临时成形体81的情况下,抑制了从绕线部12a的间隙散落。
另外,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不临时成形地向绕线部12a的间隙供给树脂边角料8的情况下,虽然与实施方式2相比树脂的分布的均匀性有可能降低,但能够充分地实现降低模制树脂的使用量的效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定子,2定子铁芯,3引线布线部件(布线部件),4传感器基板,5电源引线保持部件,6传感器引线保持部件,7转子,8树脂边角料(树脂小片),9边角料承接部(承接部),10定子总成,11绝缘部,11a外壁部,11b内壁部,12线圈,12a绕线部,121第一绕线部,122第二绕线部,13模制树脂,14电源引线,15传感器引线,21磁轭,22齿,221第一齿,222第二齿,30环状板部,30a开口部,40引出部,71转子铁芯,72永久磁铁,73轴,74轴承,81临时成形体,91外周端,92内周端,100电动机,200空调装置,201室外机,202室内机,203制冷剂配管,205第一风扇,206第一电动机,207第二风扇,208第二电动机,300模制模具,301上模具,302下模具,303中芯,305型腔,306流道。

Claims (15)

1.一种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具备:
定子铁芯,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
线圈,其具有卷绕于所述第一齿的第一绕线部和卷绕于所述第二齿的第二绕线部;
树脂小片,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
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线圈及所述树脂小片;以及
布线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并布设有引线,
所述树脂小片是将在之前进行的所述定子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得到的,
所述布线部件具备能够供所述树脂小片通过的大小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树脂小片包含构成所述模制树脂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树脂小片是利用树脂结块的多个树脂小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
使所述多个树脂小片结块的树脂是所述模制树脂的修补材料或粘合剂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与所述布线部件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承接所述树脂小片的承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承接部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卡定的卡定部。
7.一种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具备定子和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
所述定子具备:
定子铁芯,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
线圈,其具有卷绕于所述第一齿的第一绕线部和卷绕于所述第二齿的第二绕线部;
树脂小片,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
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线圈及所述树脂小片;以及
布线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并布设有引线,
所述树脂小片是将在之前进行的所述定子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得到的,
所述布线部件具备能够供所述树脂小片通过的大小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树脂小片包含构成所述模制树脂的材料。
9.一种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空调装置具备:
室外机,其具备第一风扇和驱动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电动机;
室内机,其具备第二风扇和驱动所述第二风扇的第二电动机;以及
制冷剂配管,其将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连结,
所述第一电动机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定子和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
所述定子具备:
定子铁芯,其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
线圈,其具有卷绕于所述第一齿的第一绕线部和卷绕于所述第二齿的第二绕线部;
树脂小片,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中;
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线圈及所述树脂小片;以及
布线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并布设有引线,
所述树脂小片是将在之前进行的所述定子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得到的,
所述布线部件具备能够供所述树脂小片通过的大小的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树脂小片包含构成所述模制树脂的材料。
11.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定子的制造方法具有:
准备具有相邻的第一齿和第二齿的定子铁芯的工序;
将线圈的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卷绕于所述第一齿及所述第二齿的工序;
将布设有引线的布线部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
向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间隙供给树脂小片的工序;以及
用模制树脂将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线圈及所述树脂小片一体成形的模制工序,
所述树脂小片是将在之前进行的所述定子的模制工序中在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得到的,
所述布线部件具备能够供所述树脂小片通过的大小的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树脂小片包含构成所述模制树脂的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树脂小片是将在之前进行的所述模制工序中在模制模具的流道内固化的树脂破碎而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下侧配置承接所述树脂小片的承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承接部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卡定的卡定部。
CN201580085153.3A 2015-12-16 2015-12-16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Active CN108370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5159 WO2017104013A1 (ja) 2015-12-16 2015-12-16 固定子、固定子の製造方法、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177A CN108370177A (zh) 2018-08-03
CN108370177B true CN108370177B (zh) 2020-07-31

Family

ID=59056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153.3A Active CN108370177B (zh) 2015-12-16 2015-12-16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4184B2 (zh)
JP (1) JP6415753B2 (zh)
CN (1) CN108370177B (zh)
WO (1) WO20171040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9972A1 (ja) 2018-06-01 2019-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298807B2 (ja) * 2018-12-19 2023-06-27 ニデック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0147897A1 (de) * 2019-01-17 2020-07-23 Hanon Systems Efp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sowie sta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6540A (ja) * 1991-10-11 1993-04-20 Isuzu Motors Ltd 熱硬化性樹脂材の再利用方法
JP2000166195A (ja) * 1998-11-20 200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用いるモールドモータ用金型、および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モールドモータ、並びに硬化樹脂ランナ部
JP2008199806A (ja) * 2007-02-14 2008-08-28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ステ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ルドモータ
CN204118892U (zh) * 2014-10-10 2015-01-21 多摩川精密电机(苏州)有限公司 卷线绝缘结构
CN104836395A (zh) * 2014-02-12 2015-08-12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树脂外壳的成型方法以及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5335A (ja) * 1985-12-09 1987-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ランナ−排出装置
JPH0966527A (ja) * 1995-06-19 1997-03-11 Ain Eng Kk 熱硬化性樹脂発泡体から成る再生樹脂及び熱硬化性樹脂発泡体の再生方法並びに前記再生樹脂から成る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US5801205A (en) 1995-06-19 1998-09-01 Ein Engineering Co., Ltd. Reprocessed resin formed of thermoset resin formed material, method for reprocessing thermoset resin foamed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olding molded article formed of the reprocessed resin
JPH10156862A (ja) * 1996-11-28 1998-06-16 Nec Kansai Ltd 樹脂モールド装置及び樹脂タブレット
JPH10271720A (ja) 1997-03-21 1998-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固定子
JP3453281B2 (ja) * 1997-07-10 2003-10-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回転電機の資源回収方法および資源回収装置
JP3560953B2 (ja) 2002-02-20 2004-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197212A (ja) * 2002-10-21 2004-07-15 Aisin Seiki Co Ltd 軟磁性成形体、軟磁性成形体の製造方法、軟磁性粉末材料
JP4471752B2 (ja) * 2004-07-06 2010-06-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JP2008174629A (ja) * 2007-01-18 2008-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ルド材およびモールド部品
JP6434254B2 (ja) * 2014-08-27 2018-12-05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6540A (ja) * 1991-10-11 1993-04-20 Isuzu Motors Ltd 熱硬化性樹脂材の再利用方法
JP2000166195A (ja) * 1998-11-20 200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用いるモールドモータ用金型、および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モールドモータ、並びに硬化樹脂ランナ部
JP2008199806A (ja) * 2007-02-14 2008-08-28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ステ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ルドモータ
CN104836395A (zh) * 2014-02-12 2015-08-12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树脂外壳的成型方法以及马达
CN204118892U (zh) * 2014-10-10 2015-01-21 多摩川精密电机(苏州)有限公司 卷线绝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04013A1 (ja) 2018-03-01
US20180254682A1 (en) 2018-09-06
CN108370177A (zh) 2018-08-03
US10594184B2 (en) 2020-03-17
WO2017104013A1 (ja) 2017-06-22
JP6415753B2 (ja)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6099B (zh) 定子及制造定子的方法
CN108370176B (zh)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JP5132632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5132631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109565210B (zh) 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US20160036279A1 (en)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mot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US10008902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11502575B2 (en)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8370177B (zh) 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及空调装置
CN203632477U (zh) 电动机和空调机
CN105637746B (zh) 模制定子、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CN107979193A (zh) 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JP6448803B2 (ja) 固定子、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4942806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WO2014103247A1 (ja) 回転機
US20140241915A1 (en) Electric fluid pump
JP2011120334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US10141811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1061937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2018178898A (ja) 送風装置、送風ユニット、及び、送風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0014366A (ja)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JPH0880002A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ー
JPH0879997A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