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6680A - 冷藏销售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冷藏销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6680A
CN108366680A CN201580085499.3A CN201580085499A CN108366680A CN 108366680 A CN108366680 A CN 108366680A CN 201580085499 A CN201580085499 A CN 201580085499A CN 108366680 A CN108366680 A CN 108366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shell
spa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4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6680B (zh
Inventor
C.瓦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66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6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6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FSPECIAL FURNITUR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FOR SHOPS, STOREHOUSES, BARS, RESTAURANTS OR THE LIKE; PAYING COUNTERS
    • A47F3/00Show cases or show cabinets
    • A47F3/04Show cases or show cabinets air-conditioned, refrigerated
    • A47F3/0439Cases or cabinets of the open type
    • A47F3/0443Cases or cabinets of the open type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Abstract

一种冷藏销售器具(2)包括:器具主体(3),其提供冷藏销售空间(4)以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并且在其中提供器具底部空间(6)。器具底部空间(6)位于冷藏销售空间(4)的下方并与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并且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返回空气流的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用于冷却返回空气流的至少一个换热器(10)和用于将冷却的排放空气流引导回冷藏销售空间(4)中的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7)。换热器(10)布置在壳体(14)中,壳体(14)在其上侧且在其横向侧封闭。壳体(14)在其下侧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16a、16b),该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允许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10)并且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10)。

Description

冷藏销售器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销售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冷藏销售器具,该冷藏销售器具包括冷却换热器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对所述冷却换热器进行有效地除霜。
冷藏销售器具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该换热器连接到用于冷却冷藏销售器具的冷藏销售空间的制冷回路。所述换热器可以直接连接到制冷回路,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称为蒸发器。可替代地,换热器可以间接连接到制冷回路,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称为盐水冷却器。制冷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和膨胀装置。
在制冷回路操作时,经过换热器的空气中包含的湿气冷凝并冻结,从而在换热器的表面上形成冰层。所述冰层使换热器的效率退化并且降低流过换热器的空气流率。因此,为了使冷藏销售器具有效操作,换热器需要定期除霜。
因此,提供一种改进的冷藏销售器具将是有益的,该改进的冷藏销售器具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该换热器允许对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有效地除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冷藏销售器具包括:器具主体,该器具主体提供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的冷藏销售空间以及器具底部空间,该器具底部空间位于冷藏销售空间的下方并与冷藏销售空间分隔开,并且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冷藏销售空间的返回空气流的至少一个空气开口和用于将冷却的排放空气流引导回冷藏销售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该冷藏销售器具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该换热器被配置成用于冷却返回空气流并且布置在返回空气入口与排放空气出口之间的空气流方向上。换热器布置在壳体中,该壳体在其上侧和其横向侧封闭。壳体在其下侧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该至少一个空气开口允许暖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并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还包括一种操作冷藏销售器具的方法,该冷藏销售器具包括器具主体,该器具主体提供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的冷藏销售空间并且提供器具底部空间,该器具底部空间位于冷藏销售空间的下方且与冷藏销售空间分隔开;其中器具底部空间包括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至少一个风扇、至少一个换热器和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其中换热器布置在壳体中,壳体在其上侧且在横向侧封闭;其中壳体在其下侧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该至少一个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允许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并且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并且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该至少一个空气开口接收来自冷藏销售空间的由至少一个风扇驱动的暖返回空气流,通过使该返回空气流穿过换热器来冷却返回空气流,以及引导冷却的排放空气流通过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回到冷藏销售空间。返回空气流通过至少一个空气开口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并且冷却的排放空气流通过至少一个空气开口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配置的冷藏销售器具的换热器的除霜方法如之前所述,包括以下步骤:停止制冷循环的操作以及风扇的操作并且激活除霜热源以产生热量,其中大量的热量保留在换热器壳体内并且换热器通过所述热量被除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冷藏销售器具的换热器的除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传热流体流翻转(invert)以使热的传热流体流过换热器,其中该冷藏销售器具的换热器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配置且该冷藏销售器具的换热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允许热的传热流体流过换热器。由于换热器壳体的配置,由热的传热流体提供的大量热量保留在换热器壳体内,并且换热器通过所述热量被有效地除霜。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冷藏器具中,容纳换热器并且在其上侧且在横向侧封闭的壳体保持所提供的热量用于在换热器附近对换热器除霜。这防止了通过加热包括冷藏销售空间的部分和其中呈现的货物的环境而浪费大量的热量。因此,对换热器除霜所需的时间和能量大大减少。结果,换热器可以被有效地除霜,并且冷藏销售器具的能量效率得以提高。
通过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实现的浪费热量的减少也减少了在冷藏销售空间中呈现的货物的脱水。这样可以更频繁地对换热器除霜而不会损坏货物。
由于所期望的效果是通过完全被动的机构实现的,该机构不引入任何附加的移动部件,所以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易于以低成本实现并且非常坚固。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冷藏销售器具的横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冷藏销售器具的横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冷藏销售器具的横截面图。
图1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冷藏销售器具2的示例的垂直冷藏销售器具2a的横截面图。冷藏销售器具2具有包括侧壁3a、3b和下底板3c的器具主体3。
器具主体3容纳冷藏销售空间4,冷藏销售空间4被配置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冷藏产品。冷藏销售空间4的至少一侧(通常在图1的左侧上示出的其前侧)通过至少一个前门9关闭。前门9可以打开以提供从外面进入冷藏销售空间4的途径。前门9可以是绝热的和/或至少部分透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还包括敞开的冷藏销售器具2,即冷藏销售器具2包括冷藏销售空间4,冷藏销售空间4具有既不由侧壁也不由门9限定的至少一个敞开侧。
冷藏销售空间4通常包括用于支撑在冷藏销售空间4内呈现的冷藏货物的多个搁物架或架子5。图1中仅显示了这些搁物架或架子5中的最下面的搁物架或架子。
图1所示的最下面的底板或架子5构成冷藏销售空间4的底部。器具底部空间6设置在将器具底部空间6与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的所述最下面的底板或架子5的下方。
器具底部空间6设置有返回空气入口8,其在图1的左侧示出,用于接收来自冷藏销售空间4的相对暖的返回空气流。返回空气入口8特别是可以设置在冷藏销售空间4的靠近前门9的前面区域4a中。返回空气入口8可以被格栅15覆盖以防止物品落入返回空气入口8中。
器具底部空间6还包括换热器10,换热器10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制冷回路并且被配置用于冷却返回空气流。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换热器10直接连接到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部分的制冷回路。在替代实施方案中,可以被称为盐水冷却器的换热器10间接连接到制冷回路。在后一种间接连接的情况下,换热器10通过例如使用盐水或乙二醇/水溶液作为传热流体的附加连接回路连接到制冷回路的蒸发器(未示出)。
制冷回路还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和膨胀装置,其在图1中未示出并且可以设置在冷藏销售器具2内,特别是在器具底部空间6内或下方、或在冷藏销售器具2的外部,例如在冷藏销售器具2所安装在的建筑物的机房中或外部/顶部上。
换热器10包括至少一个管状线圈(未示出),其被配置用于使传热流体例如制冷剂或盐水或乙二醇/水溶液流过换热器10。换热器10还可以包括多个翅片(未示出),其被配置用于引导空气穿过换热器10的流动并且用于增强穿过换热器10的空气与流过至少一个管状线圈的传热流体之间的热传递。
在换热器10的下游,特别是在与返回空气入口8相对的一侧上,在器具底部空间6中形成提供排放空气出口7的基本上垂直延伸的空气出口通道13。基本上垂直的空气出口通道13被配置用于将已经通过经过换热器10而被冷却的排放空气流引导回冷藏销售空间4。排放空气流可以通过设置在将空气出口通道13与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的穿孔后壁23中的孔25和/或通过出口开口27流入冷藏销售空间4,该出口开口27设置为在冷藏销售空间4的上部前侧区域4b处靠近前门9。在其他类型的冷藏销售器具2中,例如在图中未示出的半立式橱柜中,出口开口27可以设置在后壁23上。附加地或可替代地,排放空气流可以通过至少一些架子5被引导。
出口开口27可以通过沿着冷藏销售空间4的顶部延伸的水平连接通道12与基本上垂直的空气出口通道13流体地连接。出口开口27特别是被配置用于产生“冷空气幕”F5,该“冷空气幕”F5沿着冷藏销售空间4的前侧平行于前门9基本上垂直地流动。出口开口27可以包括用于沿所期望的方向引导排放空气流的蜂窝结构、薄片或喷嘴11,特别是用于产生“冷空气幕”F5
在所描述的配置中,形成“冷空气幕”F5的冷空气流沿基本上垂直向下的方向进入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
为了将返回空气流输送通过换热器10,至少一个风扇22设置在换热器10的下游,即在换热器10和空气出口通道13之间。附加地或可替代地,至少一个风扇(未示出)可以设置在换热器10的上游,即在返回空气入口8和换热器10之间。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风扇22以偏斜取向布置,即,风扇22的旋转轴线既不垂直也不水平地取向,而是相对于水平面以小于90°的倾斜角取向。这种偏斜取向减少了风扇22占据的垂直空间。特别地,以这种偏斜取向布置的风扇22可以具有比器具底部空间6的高度更大的直径D。
在操作时,风扇22使空气在冷藏销售空间4和换热器10之间循环,从而导致冷藏销售空间4和其中呈现的货物的连续制冷。
当包括换热器10的制冷回路操作时,穿过换热器10的空气中包含的湿气冷凝并冻结,从而在换热器10的表面上形成冰层。这种冰层使换热器10的效率退化并且降低由风扇22输送的空气流率。因此,为了允许冷冻销售空间4以足以使冷藏销售空间4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维持在所期望的温度下的空气流率进行有效操作,换热器10需要定期除霜。
换热器10可通过使热的传热流体(例如热的制冷剂气体或热盐水)流过换热器10的管状线圈而除霜。可替代地,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18可以布置在换热器10处或附近,特别是在换热器10的底部处。换热器10可以通过操作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18而被选择性地除霜。该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1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管,该管被配置用于使暖流体沿着/通过换热器10流动,以用于熔化已经形成在换热器10的表面上的冰。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该至少一个除霜加热元件18可以是电除霜加热元件,其借助于电能被加热。
为了有效地使用由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18或由热的传热流体提供的热量,换热器10布置在壳体14内,壳体14在其上侧且在其横向侧封闭。由于暖空气的密度低于冷空气,所以当壳体14在其顶部封闭时,所述暖空气在其被限制的壳体14内上升。
结果,使用由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18或热的传热流体提供的热量,换热器10被有效地除霜。另外,与其中不存在这种壳体14的配置相比,对环境且特别是冷藏销售空间4和其中呈现的货物的任何不期望的加热大大减少。
壳体14可以由多个挡板14a、14b、14c形成,所述挡板14a、14b、14c包括布置在换热器10的顶部上的上挡板14a以及横向包围换热器10的多个侧挡板14b、14c。
壳体14和挡板14a、14b、14c可以由金属片和/或合适的合成材料制成。特别地,挡板14a、14b、14c可以具有层压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绝热层/材料,以便更有效地最小化壳体14外部的环境的任何不期望的加热。
壳体14的上侧(特别是形成壳体14的上侧的上挡板14a)布置为靠近将冷藏销售空间4与器具底部空间6分隔开的底部底板或架子5的下侧。结果,没有空气能够经过壳体14上方。
为了允许空气流流过换热器10,壳体14在其面向器具底部空间6的下底板3c的下侧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允许已经经由返回空气入口8进入器具底部空间6的暖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流入壳体14和/或换热器10中;它还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从壳体14和/或换热器10排出。
壳体14特别是可以设置有单个开口16,该开口16基本上在壳体14的下侧的整个区域上延伸,从而允许返回空气流经由开口16的第一部分16a进入壳体14,并且允许排放空气流经由开口16的第二部分16b从壳体14排出。可替代地,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单独的开口16a、16b,特别是第一开口16a和第二开口16b,第一开口16a被配置为允许返回空气流进入壳体14,第二开口16b被配置为允许排放空气流流出壳体14。
分隔挡板20在器具底部空间6的下底板3c和换热器10的下侧之间延伸。分隔挡板20将器具底部空间6分成换热器10上游的空气入口部分6a和换热器10下游的空气出口部分6b。分隔挡板20还引导返回空气流进入壳体14。分隔挡板20可以垂直取向,如图1所示,或倾斜。
结果,当在横向截面图中看时,如其在图1中所示,空气流基本上沿器具底部空间6中的“W”路线运行,“W”包括四个支段(leg)F1、F2、F3和F4
第一支段F1在返回空气流已经通过返回空气入口8进入器具底部空间6之后沿向下的方向基本上垂直地取向。
在返回空气流已经被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6的空气入口部分6a的底部处的第一偏斜转向表面17a转向之后,第二支段F2沿倾斜向上的方向取向。第二支段F2的空气流由第一偏斜转向表面17a和分隔挡板20引导到壳体14和设置在其中的换热器10中。
然后,空气流在离开换热器10作为第三支段F3之前以基本上横向的方向经过换热器10,第三支段F3基本上沿倾斜向下的方向取向。
在以下的第四支段F4中,空气流由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6的空气出口部分6b的底部处的第二偏斜转向表面17b引导并且由至少一个风扇22经由基本上垂直的空气出口通道13和/或通过如前所述的穿孔后壁23的孔25和/或出口开口27输送回冷藏销售空间4中。
所描述的配置允许换热器10在制冷操作中有效地冷却空气流。在除霜操作期间,由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18或由循环通过换热器10的热的传热流体产生的暖空气被牢固地限制在壳体14内。结果,换热器10可以非常有效地操作和除霜。
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6的底部处的偏斜转向表面17a、17b允许将存在于器具底部空间6中的所有水(尤其是除霜水)排出到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6的底部的最低点处(优选在换热器10下方)的排水口(未示出)。
图2示出了以冷藏柜(chest)2b的形式提供的水平冷藏销售器具2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
冷藏柜2b包括在其顶部敞开的冷藏销售空间4。当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可选的滑动门30覆盖冷藏销售空间4,并且当移动到图中未示出的打开位置时提供进入冷藏销售空间4的途径。
通过空气出口通道13和空气排放空气出口7与器具底部空间6流体连通的出口开口27布置在冷藏销售空间4的顶部处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出口开口27可以设置有蜂窝结构、薄片或喷嘴11,以用于将从出口开口27排出的空气流引导到期望的方向。
返回空气入口8设置在冷藏销售空间4的顶部处的相对侧(图2中的左侧)。返回空气入口8与返回空气入口通道32流体连接,该返回空气入口通道32沿着冷藏销售器具2的侧壁3a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以用于将返回空气从返回空气入口8传送到器具底部空间6。返回空气入口8可以被格栅15覆盖以防止物品落入返回空气入口通道32中。
从出口开口27排出的冷空气产生基本水平的冷气幕F5,该冷气幕F5从出口开口27延伸到返回空气入口8。
水平冷藏柜2b的底部空间6内部的配置与图1所示的垂直冷藏销售器具2a的底部空间6内的配置基本上相同。因此将不再详细讨论。
在返回空气已经经过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6内的换热器10之后,如之前参考图1所述,其作为冷却的排放空气经由空气出口通道13和出口开口27传送回冷藏销售空间4中。可选地,冷排放空气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将所述空气出口通道13与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的壁23中的穿孔(未示出)排出空气出口通道13。
图3示出了还以冷藏柜2c的形式提供的水平冷藏销售器具2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分隔挡板20形成为器具主体3的下底板3c上的台阶和/或与器具主体3的下底板3c集成。
第二支段F2的空气流通过壳体16第一开口16a沿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16。然后在第三支段F3的空气流通过第二开口16b沿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16之前,空气流沿基本上横向的方向经过换热器10。
第三实施方案的其他特征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特征。因此,它们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不再详细讨论。
如前所提到的,所有附图描绘了冷藏销售器具2的相应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示的所有部件都是三维部件,其也在以垂直于横截面取向的方向(即附图的平面)上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特别理解,分隔挡板20沿所述垂直的方向(即,垂直于附图的平面的方向)基本上在换热器10的整个延伸部上或至少其开口16、16a、16b的延伸部上延伸,以便完成其将第二支段F2的空气流引导到壳体14中并将流入壳体14中的第二支段F2的空气流与流出壳体14的第三支段F3的空气流分隔开的指定功能。
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单个换热器10布置在单个壳体14的内部。
在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2可以设置有多个换热器10,该多个换热器10在器具底部空间6中彼此靠近地布置。
多个换热器10可以布置在共同的壳体14中。可替代地,多个壳体14可以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6中,使得每个换热器10可以布置在其自己的壳体14中。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个任选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与任何其他特征的组合实现在特定实施方案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换热器和壳体被布置和配置成使得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沿基本上横向的方向经过换热器并且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这提供了将返回空气流传送通过换热器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还包括分隔挡板,该分隔挡板在器具底部空间的底板和换热器的下侧之间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使得分隔挡板将器具底部空间分成换热器上游的空气入口部分和换热器下游的空气出口部分。这种分隔挡板为器具底部空间内的空气流提供有效的引导,以便引导空气流通过换热器,从而对传送到器具底部空间中的返回空气进行有效的制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偏斜转向表面分别在返回空气入口下方和/或排放空气出口下方布置在器具底部空间的下底板中,以便将存在于器具底部空间中的所有水(尤其是除霜水)排出至设置在最低点处(优选在换热器下方)的出水口(排水口)。此外,这种偏斜表面提供了返回空气流在器具底部空间内的有效引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被配置成使得当在横向截面图中看时,返回空气流沿“W”路线运行:从沿向下的方向基本上垂直地进入返回空气入口,通过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的空气入口部分的底部处的偏斜转向表面和/或通过分隔挡板被转向以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沿基本上横向的方向经过换热器,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并且最后由设置在器具底部空间的空气入口部分的底部处的倾斜转向表面引导至排放空气出口,特别是引导至基本上垂直的空气出口通道中。这种基本上具有“W”的形式的流动路径提供了将返回空气流传送通过换热器的有效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壳体的上侧或壳体的上挡板布置在将冷藏销售空间与器具底部空间分开的底板或架子的下侧处。这样的布置防止了任何不希望的空气经过壳体上方,从而提高了制冷操作的效率以及除霜操作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被配置用于通过使热的传热流体循环通过换热器来对换热器除霜。这允许在不提供额外热源的情况下对换热器除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包括至少一个热源(除霜加热元件),其被布置在换热器处或附近并且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提供热能以对换热器除霜。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换热器除霜,并且避免了用于将热的传热流体循环通过换热器所需的附加管道或阀的需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个热源以电加热元件的形式提供。电加热元件非常简单并且易于以低成本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壳体包括围绕其上侧和/或其横向侧包围换热器的至少一个挡板。挡板对于提供非常适合于限制由除霜加热元件产生的暖空气的壳体非常有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该空气开口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空气开口,该第一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返回空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开口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空气开口,该第二空气开口被配置使得冷却的排放空气流通过第二空气开口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壳体和/或换热器。空气开口的这种组合提供了对通过换热器的空气流的非常有效的引导,从而导致非常有效的制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分隔挡板附接到换热器的在至少一个第一空气开口与至少一个第二空气开口之间的下侧,从而将至少一个第一空气开口与至少一个第二空气开口分隔开并且迫使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壳体和/或换热器。这提供了返回空气流在器具底部空间内的有效引导,从而导致传送到器具底部空间中的返回空气的有效制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该至少一个风扇被配置用于将返回空气流输送通过换热器并且返回到冷藏销售空间以对冷藏销售空间进行制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个风扇布置在换热器的下游,并且该至少一个风扇被配置用于抽吸返回空气流通过换热器并且用于将排放空气流引导到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特别是引导到从器具底部空间的后部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基本上垂直延伸的空气出口通道。这种配置提供了一种输送返回空气流通过器具底部空间并且特别是通过换热器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个风扇布置在换热器的上游并且被配置用于抽吸返回空气流并将其引导到换热器入口中。这种配置提供了一种输送返回空气流通过器具底部空间并且特别是通过换热器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个风扇以偏斜取向布置,即,在该布置中风扇旋转轴线的取向既不垂直也不水平地取向,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取向。这种偏斜取向允许减小风扇占据的垂直空间;特别是以这种偏斜取向布置的风扇的直径可以大于器具底部空间的(最大)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所述换热器被除霜时,被配置用于使返回空气流穿过至少一个换热器的任何风扇停止,以便避免由该至少一个除霜加热元件或由流过换热器的暖的传热流体所产生的暖空气被分配通过冷藏销售器具并且特别是分配到冷藏销售空间和其中呈现的货物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格栅设置在返回空气入口和/或排放空气出口处,以便防止物品分别落入返回空气入口和/或排放空气出口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被配置用于在冷藏销售空间的前部(“冷空气幕”)中(特别是在至少一个门的后面)提供沿向下的方向基本上垂直地流动的冷空气流,使得冷空气流作为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垂直向下的方向进入返回空气入口中,其中该至少一个门可以设置在冷藏销售空间的前面。这种冷空气流在冷藏销售空间的前部处提供有效的隔热。当冷藏销售空间的前面打开并且不存在门时,这是特别有利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的顶部是敞开的,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冷藏销售空间的顶部上在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开口和至少一个相对的返回空气入口之间提供基本上水平流动的冷空气流。所述冷藏销售器具包括返回空气入口通道,该返回空气入口通道沿着冷藏销售器具的侧壁从冷藏销售空间的顶部处的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基本上垂直地延伸至器具底部空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除霜加热元件布置在换热器的下侧处。由于暖空气的密度低于冷空气的密度,因此将至少一个除霜加热元件布置在换热器的下侧处导致换热器的有效除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冷藏销售器具包括多个换热器。这允许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和停用多个换热器中的一些来灵活地调整制冷性能以满足实际需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多个换热器布置在共同的壳体中。这导致了可以以低成本容易地制造的简单配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换热器布置在多个壳体中,特别是每个换热器布置在其自己的壳体中。这允许分别地对每个换热器停用和除霜。结果,即使当多个换热器中的一些被除霜时,也可以继续制冷。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改变并可用等效物来替代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要素。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许多修改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于本发明的教示。因此,不旨在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而是本发明包括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案。
参考数字
2 冷藏销售器具
2a 垂直冷藏销售器具
2b、2c 水平冷藏销售器具(柜)
3 器具主体
3a、3c 器具主体的侧壁
3c 下底板
4 冷藏销售空间
4a 冷藏销售空间的前面区域
4b 冷藏销售空间的上部前侧区域
5 底板/架子
6 器具底部空间
6a 器具底部空间的(返回)空气入口部分
6b 器具底部空间的(排放)空气出口部分
7 排放空气出口
8 返回空气入口
9 前门
10 换热器
11 蜂窝结构、薄片或喷嘴
12 连接通道
13 空气出口通道
14 换热器壳体
14a 上挡板
14b 侧挡板
14c 侧挡板
15 返回空气格栅
16 壳体的空气开口
16a 空气开口的第一(部分)(返回空气入口)
16b 空气开口的第二(部分)(排放空气出口)
17a 第一偏斜转向表面
17b 第二偏斜转向表面
18 热源/(电)除霜加热元件
20 分隔挡板
22 风扇
23 (后)壁
25 穿孔壁中的孔
27 空气排放出口开口
30 滑动门
32 返回空气入口通道
D 风扇的直径
F1 空气流的第一支段
F2 空气流的第二支段
F3 空气流的第三支段
F4 空气流的第四支段
F5 冷空气幕

Claims (20)

1.冷藏销售器具(2),其包括:
器具主体(3),其提供冷藏销售空间(4)以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并且在其中提供器具底部空间(6);并且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位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下方并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返回空气流的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用于冷却所述返回空气流的至少一个换热器(10)和用于将冷却的排放空气流引导回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中的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7);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0)布置在壳体(14)中,所述壳体(14)在其上侧且在其横向侧封闭,
其中所述壳体(14)在其下侧处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16a、16b),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允许所述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并且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换热器(10)和所述壳体(14)被布置和配置成使得所述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沿基本上横向的方向经过所述换热器(10)以便被冷却、并且作为所述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还包括在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的底板(3c)和所述换热器(10)的下侧之间延伸的分隔挡板(20),所述分隔挡板(20)将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分成所述换热器(10)上游的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部分(6a)和所述换热器(10)下游的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部分(6b)并且引导所述返回空气流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16a)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第一偏斜转向表面(17a)在所述返回空气入口(8)下方布置在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的所述下底板(3c)中和/或第二偏斜转向表面(17b)在所述排放空气出口(7)下方布置在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的下底板(3c)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被配置成使得在制冷期间,当在横向截面图中看时,所述空气流沿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中的“W”路线运行:从沿向下的方向基本上垂直地进入所述返回空气入口(8),到通过设置在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的所述空气入口部分(6a)的底部处的所述第一偏斜转向表面(17a)和/或通过所述分隔挡板(20)被转向以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沿基本上横向的方向经过所述换热器(10),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到通过设置在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的所述空气入口部分(6a)的底部处的所述第二偏斜转向表面(17b)被转向以被引导到所述排放空气出口(7),特别是引导到基本上垂直的空气出口通道(13)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壳体(14)包括围绕其上侧和/或其横向侧包围所述换热器(10)的至少一个挡板(14a、14b、14c)。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壳体(14)的所述上侧或所述壳体(14)的上挡板(14a)布置在底板或架子(5)的下侧处,所述底板或架子将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与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分开,从而防止所述壳体(14)与所述底板或架子(5)之间的任何空气流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16a、16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空气开口(16a),所述第一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返回空气流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开口(16a)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和至少一个第二空气开口(16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冷却的排放空气流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开口(16b)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22),所述至少一个风扇被配置成用于输送返回空气流通过所述换热器(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2)特别是被布置在所述换热器(10)的上游或下游,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将所述返回空气流输送通过所述换热器(10)并用于将所述排放空气流引导到所述排放空气出口(7)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在其前面敞开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前面、特别是在设置在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前面处的至少一个可选的前门(9)后面提供沿向下的方向基本上垂直地流动的冷空气流,使得这种冷空气流作为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垂直向下的方向进入所述返回空气入口(8)。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在其顶部是敞开的并且包括返回空气入口通道(32),所述返回空气入口通道沿着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的侧壁(3a)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顶部处的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到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还包括至少一个热源(18),所述至少一个热源布置在所述换热器(10)处或附近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对所述换热器(10)选择性地除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热源(18)布置在所述换热器(10)的下侧处或内部,和/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热源(18)被提供为电除霜加热元件(18)。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被配置为通过使热的传热流体循环通过所述换热器(10)而允许对所述换热器(10)除霜。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包括布置在共同的壳体(14)中的多个换热器(10)。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销售器具(2),其包括布置在多个壳体(14)中的多个换热器(10),其中每个换热器(10)特别是布置在其自己的壳体(14)中。
17.操作冷藏销售器具(2)的方法,
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包括:
器具主体(3),其提供冷藏销售空间(4)以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并且在其中提供器具底部空间(6);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位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下方并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包括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至少一个换热器(10)和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7);
其中所述换热器(10)布置在壳体(14)中,所述壳体在其上侧且在其横向侧封闭;
其中所述壳体(14)在其下侧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16a、16b),所述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允许所述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并且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操作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循环包括所述换热器(10)或经由传热流体回路间接地连接到所述换热器(10);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接收来自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由至少一个风扇(22)驱动的返回空气流,通过所述换热器(10)冷却所述返回空气流,以及引导所述冷却的排放空气流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7)回到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中;
其中由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2)驱动的所述返回空气流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a)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并且所述冷却的排放空气流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开口(16b)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18.一种对冷藏销售器具(2)的换热器(10)除霜的方法,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包括:
器具主体(3),其提供冷藏销售空间(4)以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并且在其中提供器具底部空间(6);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位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下方并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包括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至少一个换热器(10)和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7);
其中所述换热器(10)布置在壳体(14)中,所述壳体在其上侧且在其横向侧封闭;
其中所述壳体(14)在其下侧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a),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开口被配置成使得允许所述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并且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
布置在所述换热器(10)处或附近的至少一个除霜加热元件(18);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停止操作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循环包括所述换热器(10)或经由传热流体回路间接连接到所述换热器(10);和
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除霜加热元件(18),使得所述换热器(10)被除霜并且大量的热量保留在所述壳体(14)内。
19.一种对冷藏销售器具(2)的换热器(10)除霜的方法,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包括:
器具主体(3),其提供冷藏销售空间(4)以用于存储待呈现在其中的产品并且在其中提供器具底部空间(6);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位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的下方并与所述冷藏销售空间(4)分隔开;
所述器具底部空间(6)包括至少一个返回空气入口(8)、至少一个换热器(10)和至少一个排放空气出口(7);
其中所述换热器(10)布置在壳体(14)中,所述壳体在其上侧且在其横向侧封闭;
其中所述壳体(14)在其下侧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开口(16;16a、16b),所述空气开口被配置使得允许所述返回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上的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并且允许冷却的排放空气流沿基本上向下的方向离开所述壳体(14)和/或所述换热器(10);并且
其中所述冷藏销售器具(2)被配置为允许热的传热流体流过所述换热器(10);且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阀以翻转传热流体流,以便使热的传热流体循环通过所述换热器(10)。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除霜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停用任何风扇,所述风扇被配置成在制冷期间使返回空气流穿过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0)。
CN201580085499.3A 2015-12-22 2015-12-22 冷藏销售器具 Active CN108366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81010 WO2017108102A1 (en) 2015-12-22 2015-12-22 Refrigerated sales furni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6680A true CN108366680A (zh) 2018-08-03
CN108366680B CN108366680B (zh) 2022-01-07

Family

ID=5493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499.3A Active CN108366680B (zh) 2015-12-22 2015-12-22 冷藏销售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93305B1 (zh)
CN (1) CN108366680B (zh)
WO (1) WO20171081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7357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展示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0650A (en) * 1952-09-23 1954-10-05 Gen Motors Corp Open top display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GB1207226A (en) * 1967-09-29 1970-09-30 Itt Refrigerated unit
CN101738054A (zh) * 2009-12-30 2010-06-16 天津大学 基于冷藏库旁通循环式除霜结构的除霜方法
CN102759243A (zh) * 2012-07-18 2012-10-3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带云功能的冷冻冷藏库/箱
CN104697276A (zh) * 2015-01-15 2015-06-10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热管型蓄热除霜机构的风冷式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81939A (zh) * 1967-09-29 1969-09-19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0650A (en) * 1952-09-23 1954-10-05 Gen Motors Corp Open top display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GB1207226A (en) * 1967-09-29 1970-09-30 Itt Refrigerated unit
CN101738054A (zh) * 2009-12-30 2010-06-16 天津大学 基于冷藏库旁通循环式除霜结构的除霜方法
CN102759243A (zh) * 2012-07-18 2012-10-3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带云功能的冷冻冷藏库/箱
CN104697276A (zh) * 2015-01-15 2015-06-10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热管型蓄热除霜机构的风冷式冰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7357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展示柜
CN112237357B (zh) * 2019-07-19 2022-12-1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展示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8102A1 (en) 2017-06-29
CN108366680B (zh) 2022-01-07
EP3393305B1 (en) 2019-12-18
EP3393305A1 (en)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8951B2 (en) Refrigerator
KR101286436B1 (ko) 자동 판매기
CN107421205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4641190A (zh) 冷藏库
TWI600867B (zh) 冰箱
TWI675173B (zh) 冰箱
JP6405526B2 (ja) 冷蔵庫
JP6023986B2 (ja) 冷蔵庫
JP2007120942A (ja) 冷蔵庫
JP2001108351A (ja) 冷蔵庫
JP6422513B2 (ja) 冷凍冷蔵庫
JP2014077615A (ja) 冷蔵庫
JP6145643B2 (ja) 冷蔵庫
CN108366680A (zh) 冷藏销售器具
JP6405525B2 (ja) 冷蔵庫
TWI722397B (zh) 冰箱
JP2001108347A (ja) 冷蔵庫
JP6940424B2 (ja) 冷蔵庫
JP6762247B2 (ja) 冷凍冷蔵装置
CN112113381A (zh) 蒸发器异形的冰箱
JP2001116425A (ja) 冷蔵庫
EP3929513B1 (en) Refrigerator with air blower located upstream of lateral side of evaporator
WO2023068023A1 (ja) 冷蔵庫
TWI658245B (zh) refrigerator
JP2002340465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