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5073A -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5073A
CN108365073A CN201711462989.8A CN201711462989A CN108365073A CN 108365073 A CN108365073 A CN 108365073A CN 201711462989 A CN201711462989 A CN 201711462989A CN 108365073 A CN108365073 A CN 108365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reflecting layer
reflecting
gan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29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酉良
曹丹丹
王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raytek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raytek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raytek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raytek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629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50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5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25Processes relating to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于倒装结构或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在高反射率的银层上方增加钛金属层,防止银扩散同时增加后续膜层的黏附性,使反射层薄膜具有高稳定性,高粘附力,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LED行业主流的芯片结构常见的有正装、倒装、垂直三类,其中倒装、垂直因相较于正装产品的高性能而受到更多得关注。
传统的正装结构LED芯片,P型GaN掺杂困难导致空穴载流子浓度低下和不易长厚而导致电流不易扩散,当前普遍采用在P型GaN表面制备超薄金属薄膜或ITO薄膜的方法达到电流得均匀扩散。但是金属薄膜电极层要吸收部分光降低出光效率,如果厚度减薄反过来又限制电流扩散层在P型GaN层表面实现均匀和可靠的电流扩散。ITO透光率虽然高达90%,但电导率却不及金属,电流的扩散效果亦有限。而且这种结构的电极和引线做到出光面,工作时会挡住部分光线。因此,这种P型接触结构制约了LED芯片的工作电流大小。另一方面,这种结构的PN结热量通过蓝宝石衬底导出,鉴于蓝宝石的导热系数很低,对大尺寸的功率型芯片来说导热路径较长,这种LED芯片的热阻较大,工作电流也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正装LED芯片的这些不足,业界提出一种倒装结构的LED芯片(Flipchip)。如图1所示,包括蓝宝石衬底31、外延层32和焊接层33。在进行封装时首先制备具有适合共晶焊接的大尺寸倒装LED芯片,同时制备相应尺寸的散热载基板35,并在其上制作共晶焊接电极的金导电层和引出导电层,例如超声波金丝球焊点34。然后,利用共晶焊接设备将大尺寸倒装LED芯片与散热载基板35通过超声波金丝球焊点34焊接在一起。在这种结构中,光从蓝宝石衬底31取出。由于光不从电流扩散层出射,这样不透光的电流扩散层可以加厚,可以均匀倒装LED芯片的电流密度分布。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将PN结的热量直接通过金导电层或金属凸点导给热导系数比蓝宝石高3~5倍的硅衬底,散热效果更优;而且在PN结与P电极之间增加了一个反射层,又消除了电极和引线的挡光,因此这种结构具有电、光、热等方面较优的特性。
正装、倒装的LED芯片均为横向结构,其中的两个电极位于LED芯片的同一侧,电流在n-和p-类型限制层中横向流动不等的距离。而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剥离衬底,其中的两个电极位于LED外延层的两侧,由于图形化电极和全部的p-类型限制层作为第二电极,使得电流几乎全部垂直流过LED外延层,减少了横向流动的电流,可以改善横向结构的电流分布问题,提高发光效率,也可以解决P极的遮光问题,提升LED的发光面积。如图2所示,是典型的垂直结构LED晶片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典型的垂直结构LED晶片的示意图,包含阻挡层(Barrier)46、反射层45、欧姆接触层44、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含P-GaN(P型氮化镓)层43,多量子阱(MQW)层42,N-GaN(N型氮化镓)层41。N-GaN层41设置N型电极(N-Pad)48,整个P-GaN层24则作为P型电极。
在倒装、垂直结构的LED芯片中都使用到的反射层,依赖Ag等金属的高反射率,对量子阱层发射到芯片底部的光进行定向性的反射,增加出光量;Ag层再依次以TiW(钛钨)层及Pt(铂金)层包覆,防止Ag扩散,但使用Pt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反射层中使用Ag-Ti(银-钛),具有高稳定性,高粘附力及降低成本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适用于倒装结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包含:
衬底,及依次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欧姆接触层、反射层;
贯穿所述反射层、欧姆接触层、P-GaN层及量子阱层的第一电极接触孔;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孔并与所述N-GaN层相连接的第一电极;
与所述反射层相连接的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反射层包含形成在所述欧姆接触层上的银层,以及形成在银层上的钛层。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中银层的厚度为1200~2500埃,钛层的厚度为800~1500埃。
优选地,所述LED芯片进一步包含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所述反射层及第一电极接触孔的侧壁,所述第二电极与从所述隔离层的开口处暴露出的反射层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接触孔底部暴露出的N-GaN层相连接。
提供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适用于垂直结构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包含:
键合衬底,及依次位于所述键合衬底上的金属键合层、反射层、欧姆接触层、P-GaN层、量子阱层、N-GaN层;
与所述N-GaN层相连接的第一电极;
其中,所述反射层包含形成在欧姆接触层表面的银层,以及形成在银层表面的钛层。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中银层的厚度为1200~2500埃,钛层的厚度为800~1500埃。
提供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的制造方法,在LED芯片的欧姆接触层上形成反射层的过程,包含:采用溅射方式,在所述欧姆接触层上形成银层,并在银层上形成钛层。
优选地,倒装结构的LED芯片,其制造过程包含:
提供前端结构,所述前端结构包括衬底,及依次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
在所述前端结构上形成欧姆接触层,并进行图案化,暴露出P-GaN层;
在所述欧姆接触层上形成所述反射层,并进行图案化,将所述欧姆接触层开口处的P-GaN层暴露出来;
刻蚀暴露出的P-GaN层、量子阱层形成第一电极接触孔,并延伸到N-GaN层;
在第一电极接触孔中形成第一电极;
在所述反射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优选地,倒装结构的LED芯片中,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孔后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所述反射层及第一电极接触孔的侧壁;
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隔离层上,并与从所述隔离层的开口处暴露出的反射层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隔离层上,并与第一电极接触孔底部暴露出的N-GaN层相连接。
优选地,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其制造过程包含:
提供前端结构,所述前端结构包含生长衬底,及依次形成在所述生长衬底上的UID-GaN缓冲层、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
在所述前端结构上依次形成欧姆接触层、反射层、金属键合层;
在所述金属键合层上形成键合衬底,并将其与金属键合层进行键合;
去除所述生长衬底;
刻蚀所述UID-GaN缓冲层,暴露出N-GaN层;
在所述N-GaN层表面形成第一电极。
现有技术中使用Pt对金属银包裹及用于后续金属连接,其作为贵金属,理论上更稳定,但成本高。与之相比,本发明的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高反射率的银层上方增加钛金属层,防止银扩散同时增加后续膜层的黏附性,使反射层薄膜具有高稳定性,高粘附力。本发明只需简单地将作业机台所使用的金属靶材进行替换,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倒装结构LED芯片的示意图;
图2是典型的垂直结构的LED芯片的示意图;
图3-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倒装结构LED芯片对应制造过程的示意图;
图7-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垂直结构LED芯片对应制造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LED芯片的反射层中使用Ag-Ti(银-钛)的结构,由钛金属实现对银层的保护防止银析出和流动,并且高粘附金属实现对后续薄膜的粘附。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层金属结构,适用于倒装结构或垂直结构的LED芯片。
如图3~图6所示,倒装结构的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如图3所示,提供前端结构,包括蓝宝石衬底10,以及采用MOCVD/MBE分子束外延等生长方法,依次形成于所述蓝宝石衬底10正面上的N-GaN层11、量子阱层12和P-GaN层13。
在所述前端结构表面上形成欧姆接触层14,并进行图案化,暴露出所述P-GaN层13;所述欧姆接触层14的材料可以是ITO(掺锡氧化铟)和/或AZO(掺铝氧化锌)。可以通过溅射(Sputter)方式或者等离子辅助沉积(RPD)方式形成。
在所述欧姆接触层14上形成反射层15,并进行图案化,对应于欧姆接触层14的开口,将所述P-GaN层13暴露出来。所述反射层15进一步包含分别采用溅射方式,形成在所述欧姆接触层14上的银层151,形成在银层151上的钛层153。可以使银层151的边缘略向内缩,使上方的钛层153能够将银层151的边缘都包裹起来;钛层153可以有效防止银析出和流动,防止银迁移异常导致的漏电,起到金属连接层的作用,并实现对后续薄膜的粘附。
银层151的厚度设计,需要考虑到光学能力:最薄是考虑光线反射和膜层制备均匀性的问题;同时,由于Ag金属具备容易聚集的特性,厚度过厚时则会聚集成块造成反射率下降。钛层153的厚度设计,主要在于对金属Ag包裹能力的考量,故需要一定厚度,但过厚的时候膜层的应力会恶化造成脱落。本实施例中,银层151的厚度为1200~2500埃钛层153的厚度为800~1500埃上述示例不作为对反射层薄膜的厚度范围的限制。
如图4所示,采用干法刻蚀等工艺,暴露出的P-GaN层13、量子阱层12形成第一电极接触孔16,其底部延伸至N-GaN层11。
如图5所示,形成隔离层17,所述隔离层17覆盖所述反射层15的大部分及第一电极接触孔16的侧壁,所述隔离层17还形成有开口将反射层15暴露出来。所述隔离层17的材料例如可以是氧化硅,经过PECVD,并结合光刻、BOE刻蚀技术形成,从而达到保护刻蚀边框的作用。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孔16中形成第一电极18;在隔离层17的开口处形成与反射层15相连接的第二电极19;所述第一电极18和第二电极19可以采用电子束/溅射的方式,使用负胶去除技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18和第二电极19用作与封装基板(未图示)的键合。
获得本发明的倒装LED芯片,包括:
蓝宝石衬底11,依次形成于所述蓝宝石衬底11正面上的N-GaN层11、量子阱层12和P-GaN层13;形成于所述P-GaN层13上的欧姆接触层14;形成于所述欧姆接触层14上的反射层15;所述反射层15进一步包含银层151、钛层153;贯穿所述反射层15、欧姆接触层14、P-GaN层13及量子阱层12的第一电极接触孔16;第一电极18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孔16中,并与N-GaN层11相连接;第二电极19与所述反射层15相连接。
如图7~图9所示,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如图7所示,提供前端结构,所述前端结构包含生长衬底20-1,通常为蓝宝石衬底、Si(硅)衬底、SiC(碳化硅)衬底或图形化衬底;在所述生长衬底20-1上形成UID(非故意掺杂)-GaN缓冲层20。
在UID-GaN缓冲层20上形成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形成的N-GaN层21、量子阱层22和P-GaN层23。
在所述P-GaN层23上形成欧姆接触层24,所述欧姆接触层24为透明导电薄膜,其材质为AZO、ITO或ZnO(氧化锌)。
在所述欧姆接触层24上形成反射层25,所述反射层25进一步包含采用溅射方式依次形成的银层251、钛层253。可以使银层251的边缘略向内缩,使上方的钛层253能够将银层251的边缘都包裹起来;钛层253可以有效防止银析出和流动,实现对后续薄膜的粘附。
本实施例中,银层251的厚度为1200~2500埃钛层253的厚度为800~1500埃上述示例不作为对反射层薄膜的厚度范围的限制。
在所述放射层25上形成金属键合层26,其材质为Au-Au(金-金)或Au-Sn(金-锡)。
在所述金属键合层26上形成键合衬底27;所述键合衬底27的材质为Si、WCu(钨铜合金)或MoCu(钼铜合金),所述金属键合层26和键合衬底27之间采用高温键合法进行键合。
如图8所示,采用激光剥离去除所述生长衬底20-1,暴露出UID-GaN缓冲层20。
如图9所示,对UID-GaN缓冲层20进行整面刻蚀或者图形化刻蚀,暴露出N-GaN层21。采用蒸镀工艺在所述N-GaN层21表面形成第一电极28,其与所述N-GaN层21欧姆接触,用于导电。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8的材质为Ni(镍)、Au、Al(铝)、Ti、Pt、Cr(铬)、Ni/Au合金、Al/Ti/Pt/Au合金或Cr/Pt/Au合金。
获得本发明的垂直结构LED芯片,包括:
键合衬底27、金属键合层26、反射层25、欧姆接触层24、P-GaN层23、量子阱层22、N-GaN层21。所述反射层25包含有银层251、钛层253。第一电极28与所述N-GaN层21相连接。
本发明对倒装结构及垂直结构LED芯片的现有处理工艺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与本发明结合。例如,对出光面进行表面粗化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出光效率。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适用于倒装结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包含:
衬底,及依次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欧姆接触层、反射层;
贯穿所述反射层、欧姆接触层、P-GaN层及量子阱层的第一电极接触孔;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孔并与所述N-GaN层相连接的第一电极;
与所述反射层相连接的第二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含形成在所述欧姆接触层上的银层,以及形成在银层上的钛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层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中银层的厚度为1200~2500埃,钛层的厚度为800~1500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层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芯片进一步包含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所述反射层及第一电极接触孔的侧壁,所述第二电极与从所述隔离层的开口处暴露出的反射层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接触孔底部暴露出的N-GaN层相连接。
4.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适用于垂直结构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包含:
键合衬底,及依次位于所述键合衬底上的金属键合层、反射层、欧姆接触层、P-GaN层、量子阱层、N-GaN层;
与所述N-GaN层相连接的第一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含形成在欧姆接触层表面的银层,以及形成在银层表面的钛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层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中银层的厚度为1200~2500埃,钛层的厚度为800~1500埃。
6.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LED芯片的欧姆接触层上形成反射层的过程,包含:采用溅射方式,在所述欧姆接触层上形成银层,并在银层上形成钛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反射层金属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倒装结构的LED芯片,其制造过程包含:
提供前端结构,所述前端结构包括衬底,及依次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
在所述前端结构上形成欧姆接触层,并进行图案化,暴露出P-GaN层;
在所述欧姆接触层上形成所述反射层,并进行图案化,将所述欧姆接触层开口处的P-GaN层暴露出来;
刻蚀暴露出的P-GaN层、量子阱层形成第一电极接触孔,并延伸到N-GaN层;
在第一电极接触孔中形成第一电极;
在所述反射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反射层金属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倒装结构的LED芯片中,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孔后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所述反射层及第一电极接触孔的侧壁;
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隔离层上,并与从所述隔离层的开口处暴露出的反射层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隔离层上,并与第一电极接触孔底部暴露出的N-GaN层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反射层金属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其制造过程包含:
提供前端结构,所述前端结构包含生长衬底,及依次形成在所述生长衬底上的UID-GaN缓冲层、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
在所述前端结构上依次形成欧姆接触层、反射层、金属键合层;
在所述金属键合层上形成键合衬底,并将其与金属键合层进行键合;
去除所述生长衬底;
刻蚀所述UID-GaN缓冲层,暴露出N-GaN层;
在所述N-GaN层表面形成第一电极。
CN201711462989.8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83650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2989.8A CN108365073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2989.8A CN108365073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5073A true CN108365073A (zh) 2018-08-03

Family

ID=63010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2989.8A Pending CN108365073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50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4197A (zh) * 2018-08-29 2019-01-18 武汉大学 一种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4197A (zh) * 2018-08-29 2019-01-18 武汉大学 一种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4197B (zh) * 2018-08-29 2020-04-10 武汉大学 一种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4784B1 (ko) 다층 코팅으로 형성한 플립칩 전극 발광 소자
US9397266B2 (en) Lateral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having large area contacts
KR102494108B1 (ko) 발광 디바이스
CN100483755C (zh) 大功率led倒装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82004B (zh) 一种改善出光率的发光二极管倒装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TWI300277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allium nitride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CN105308765A (zh) 具有通过焊膏粘结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发光二极管
WO2011018942A1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半導体発光装置、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発光装置を用いた照明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537171A (ja) サブマウントボンディングのための修正を含む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法
GB2542542A (en) Vertical LED chip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8218878A (ja) GaN系LED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CN102332521A (zh) 具有点状分布n电极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TW201547053A (zh) 形成發光裝置的方法
KR20090079122A (ko) 반사 구조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발광 장치
JP2012529170A (ja) 発光半導体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8969907B2 (en) Flip-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5226140B (zh) 倒装led芯片制备方法
CN108365073A (zh)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104413A1 (en) Light 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N108365072A (zh)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228540A (ja) 発光素子
JP2008226866A (ja) GaN系LED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CN114093988A (zh) 一种倒装Mini 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TWM460413U (zh) 半導體發光元件結構
CN113380940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