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9784A -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9784A
CN108359784A CN201810459099.XA CN201810459099A CN108359784A CN 108359784 A CN108359784 A CN 108359784A CN 201810459099 A CN201810459099 A CN 201810459099A CN 108359784 A CN108359784 A CN 108359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ve
seat
heat
mobile device
clos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90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卓瑜
苏越青
何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590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59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5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978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8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tubular bodies or pip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包括导套,把手,波纹管,支撑腿,阀门,万向球脚轮,旋转平台,轴承,支撑柱和套筒;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在其顶面开设有一圈环形槽结构的滑槽,通过此滑槽结构,使底座的内圈形成一个圆盘形结构的支撑台;收管座内安装有一排用于导向的滚筒组件,利用铸管的收纳,且在收管座底部开设有漏渣孔,在漏渣孔底侧配合安装有收容座,使得铸管表面脱落的氧化铁皮同步被收集,并且还在收管座一侧安装有吸气作用的风机,使得铸管在收管座内产生的烟气被吸风排出,减少工作环境的烟雾,利于人工肉眼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管外协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管类产品由铸造炉内移出后都需要移动到专业的热处理装置内进行热处理,通过热处理工艺,使铸管的金属性能得到提高,例如我们常用的退火炉,利用退火热处理炉,使铸造好的铸管硬度降低,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为后续机械再加工提供前提条件。
而经观察发现,现有的一些铸管类铸造设备附近都安装有起吊航车,用于起吊由铸造机出料后的铸管,这些装置在起吊时,必须要用隔热吊具对铸管起吊,不但会涉及航车的安装支架及电性组件,还会涉及一些隔热吊具的一些安装结构,并且铸管起吊时所释放出的烟雾影响工作环境,因此本设计针对上述不足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的,且具有排烟功能的转移装置,提高其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滑槽,支撑台,收管座,滚筒,漏渣孔,顶杆,导向条,限位突台,导套,把手,导座,作动板,顶板,收容座,滴落孔,吸风机,波纹管,支撑腿,阀门,万向球脚轮,旋转平台,轴承,支撑柱和套筒;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在其顶面开设有一圈环形槽结构的滑槽,通过此滑槽结构,使底座的内圈形成一个圆盘形结构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一侧安装有一处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吸风机与一处套装结构的旋转平台,且在旋转平台的顶面又支撑安装有一处长方形托斗状结构的收管座,并且在收管座的顶面通过两排螺钉安装有一处长方形板结构的顶板;所述收管座与吸风机之间还连接有一根柔性性能的波纹管,且波纹管的长度设定尺寸满足收管座的旋转范围;所述收管座的左侧贯穿有一根管状结构的导套,且通过这处导套又向收管座的内腔中贯穿有一根顶杆;所述旋转平台由轴承、支撑柱和套筒配合构成,且轴承为两处配合在套筒的内腔中,使得支撑柱又配合在这两处轴承的内圈中,形成一个旋转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收管座底面安装有一处收容座,且收容座为底面倾斜式腔体结构,并且在其最底端位置开设有滴落孔,且在滴落孔的底侧又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为弯曲状结构,且其内侧弯管段焊接有一处把手,并且还在顶杆的杆壁上开设有一条导向条,并且导向条的右端设有突起的限位突台。
进一步的,所述收管座的前端面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有一处导座,且此导座上开设有与导向条相匹配的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收管座的底面还安装有前后两处支撑腿,且在支撑腿的底面均还安装有万向球脚轮,并且万向球脚轮与滑槽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收管座的托斗式腔室中通过轴承穿轴的方式配合安装有一排滚筒。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头端安装有一处圆台结构的作动板,且作动板位于收管座的腔室中,并且位于滚筒的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收管座的托斗腔底面开设有一排长方形结构的漏渣孔,且这些漏渣孔均位于滚筒的底侧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为圆盘形转动结构,利用旋转台支撑有一处托斗状结构的收管座,此收管座是用来存放铸造出炉的铸管的,实际使用时将此装置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铸造炉的前侧,正对于铸造炉的出料口,使得出料后的铸管进入收管座,并旋转此收管座,再使收入的铸管转移到侧面的热处理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结构简单,收管座内安装有一排用于导向的滚筒组件,利用铸管的收纳,且在收管座底部开设有漏渣孔,在漏渣孔底侧配合安装有收容座,使得铸管表面脱落的氧化铁皮同步被收集,并且还在收管座一侧安装有吸气作用的风机,使得铸管在收管座内产生的烟气被吸风排出,减少工作环境的烟雾,利于人工肉眼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另一旋转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收容座打开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收管座底部漏渣孔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顶板打开后收管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去掉底座时旋转平台所在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由图6引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旋转平台内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底座-(1),滑槽-(101),支撑台-(2),收管座-(3),滚筒-(301),漏渣孔-(301),顶杆-(4),导向条-(401),限位突台-(402),导套-(5),把手-(6),导座-(7),作动板-(8),顶板-(9),收容座-(10),滴落孔-(1001),吸风机-(11),波纹管-(12),支撑腿-(13),阀门-(14),万向球脚轮-(15),旋转平台-(16),轴承-(1601),支撑柱-(1602),套筒-(16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1,滑槽101,支撑台2,收管座3,滚筒301,漏渣孔301,顶杆4,导向条401,限位突台402,导套5,把手6,导座7,作动板8,顶板9,收容座10,滴落孔1001,吸风机11,波纹管12,支撑腿13,阀门14,万向球脚轮15,旋转平台16,轴承1601,支撑柱1602和套筒1603;所述底座1为圆盘结构,在其顶面开设有一圈环形槽结构的滑槽101,通过此滑槽101结构,使底座1的内圈形成一个圆盘形结构的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顶面一侧安装有一处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吸风机11与一处套装结构的旋转平台16,且在旋转平台16的顶面又支撑安装有一处长方形托斗状结构的收管座3,并且在收管座3的顶面通过两排螺钉安装有一处长方形板结构的顶板9;所述收管座3与吸风机11之间还连接有一根柔性性能的波纹管12,且波纹管12的长度设定尺寸满足收管座3的旋转范围;所述收管座3的左侧贯穿有一根管状结构的导套5,且通过这处导套5又向收管座3的内腔中贯穿有一根顶杆4;所述旋转平台16由轴承1601、支撑柱1602和套筒1603配合构成,且轴承1601为两处配合在套筒1603的内腔中,使得支撑柱1602又配合在这两处轴承1601的内圈中,形成一个旋转机构。
其中,所述收管座3底面安装有一处用于收纳铸管管件表面所脱落氧化皮的收容座10,且收容座10的底面为便于氧化皮向下滑落的倾斜式腔体结构,并且在其最底端位置开设有定期排出氧化皮的滴落孔1001,且在滴落孔1001的底侧又安装有打开的阀门14。
其中,所述顶杆4为弯曲状结构,且其内侧弯管段焊接有一处用于拉动顶杆4做左右移动的把手6,并且还在顶杆4的杆壁上开设有一条用于导向顶杆4滑动移动的导向条401,并且导向条401的右端设有用于限位顶杆4移劝距离的限位突台402。
其中,所述收管座3的前端面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有一处导座7,且此导座7上开设有与导向条401相匹配的导槽,利用导座7与顶杆4的滑槽式导向结构,使得顶杆4移动更加稳定,结构更加合理。
其中,所述收管座3的底面还安装有前后两处支撑腿13,且在支撑腿13的底面均还安装有万向球脚轮15,并且万向球脚轮15与滑槽101滑动接触,此滑动支撑性能的支撑腿13,可对旋转运动的收管座3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其中,所述收管座3的托斗式腔室中通过轴承穿轴的方式配合安装有一排滚筒301,这排滚筒的设置,可使铸管从铸造设备向收管座3内转移时,更加流畅,对收纳时的铸管起到导向移动的作用。
其中,所述顶杆4的头端安装有一处圆台结构的作动板8,且作动板8位于收管座3的腔室中,并且位于滚筒301的上侧,此作动板8随着顶杆4的推动动作,使铸管从收管座3向退火炉内转移时起到顶升作用,并在滚筒301的作用下,使收纳在收管座3内的铸管件,被顶升推入到退火炉装置内。
其中,所述收管座3的托斗腔底面开设有一排用于向下漏出铸管表面脱落氧化皮的长方形漏渣孔301,且这些漏渣孔301均位于滚筒301的底侧位置,使得漏出的这些氧化皮最终透过漏渣孔301掉落到底部的收容座10内。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铸管在铸造设备内铸造完毕后,进入到前侧本装置的收管座3内,在滚筒301的作用下,使铸管进入收管座3后更加流畅,铸管进入收管座3后,由于具有较多烟雾,此时,波纹管12在吸风机11的作用下将烟雾从收管座3内吸出,排放到外部除尘装置上,实现排烟,手扶把手6使本结构的收管座3在旋转平台16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并转到对应的热处理炉所在的位置,推动把手6,使顶杆4对收管座3内的铸管被顶出,并进入外部热处理装置内,进行热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1),滑槽(101),支撑台(2),收管座(3),滚筒(301),漏渣孔(301),顶杆(4),导向条(401),限位突台(402),导套(5),把手(6),导座(7),作动板(8),顶板(9),收容座(10),滴落孔(1001),吸风机(11),波纹管(12),支撑腿(13),阀门(14),万向球脚轮(15),旋转平台(16),轴承(1601),支撑柱(1602)和套筒(1603);所述底座(1)为圆盘结构,在其顶面开设有一圈环形槽结构的滑槽(101),通过此滑槽(101)结构,使底座(1)的内圈形成一个圆盘形结构的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顶面一侧安装有一处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吸风机(11)与一处套装结构的旋转平台(16),且在旋转平台(16)的顶面又支撑安装有一处长方形托斗状结构的收管座(3),并且在收管座(3)的顶面通过两排螺钉安装有一处长方形板结构的顶板(9);所述收管座(3)与吸风机(11)之间还连接有一根柔性性能的波纹管(12),且波纹管(12)的长度设定尺寸满足收管座(3)的旋转范围;所述收管座(3)的左侧贯穿有一根管状结构的导套(5),且通过这处导套(5)又向收管座(3)的内腔中贯穿有一根顶杆(4);所述旋转平台(16)由轴承(1601)、支撑柱(1602)和套筒(1603)配合构成,且轴承(1601)为两处配合在套筒(1603)的内腔中,使得支撑柱(1602)又配合在这两处轴承(1601)的内圈中,形成一个旋转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管座(3)底面安装有一处收容座(10),且收容座(10)为底面倾斜式腔体结构,并且在其最底端位置开设有滴落孔(1001),且在滴落孔(1001)的底侧又安装有阀门(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为弯曲状结构,且其内侧弯管段焊接有一处把手(6),并且还在顶杆(4)的杆壁上开设有一条导向条(401),并且导向条(401)的右端设有突起的限位突台(4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管座(3)的前端面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有一处导座(7),且此导座(7)上开设有与导向条(401)相匹配的导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管座(3)的底面还安装有前后两处支撑腿(13),且在支撑腿(13)的底面均还安装有万向球脚轮(15),并且万向球脚轮(15)与滑槽(101)滑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管座(3)的托斗式腔室中通过轴承穿轴的方式配合安装有一排滚筒(30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的头端安装有一处圆台结构的作动板(8),且作动板(8)位于收管座(3)的腔室中,并且位于滚筒(301)的上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管座(3)的托斗腔底面开设有一排长方形结构的漏渣孔(301),且这些漏渣孔(301)均位于滚筒(301)的底侧位置。
CN201810459099.XA 2018-05-15 2018-05-15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Withdrawn CN108359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9099.XA CN108359784A (zh) 2018-05-15 2018-05-15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9099.XA CN108359784A (zh) 2018-05-15 2018-05-15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9784A true CN108359784A (zh) 2018-08-03

Family

ID=6301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9099.XA Withdrawn CN108359784A (zh) 2018-05-15 2018-05-15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597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1296A (zh) * 2018-10-31 2019-01-15 惠州市梦芭迪工业产品设计中心(普通合伙) 一种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填料口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1296A (zh) * 2018-10-31 2019-01-15 惠州市梦芭迪工业产品设计中心(普通合伙) 一种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填料口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86334U (zh)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CN108359784A (zh) 用于铸管出炉后向热处理炉转移的移动装置
CN204138699U (zh) 一种井式升降回火炉
CN103509913A (zh) 一种真空罩吹氩吹氧精炼钢水装置
CN204007153U (zh) 电子窑炉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匣钵盖自动移除装置
CN209558894U (zh) 一种石墨制品生产用热处理炉
CN109762972A (zh) 一种机械配件热处理生产用淬火装置
CN207845750U (zh) 一种用于轴承套圈碳氮共渗处理的装炉工装及氮化炉
CN207997021U (zh) 一种冷轧精密无缝钢管的加工平台
CN208604175U (zh) 一种用于生产耐磨钢球的自动化设备
CN213388858U (zh) 一种离子氮化炉组合底座
CN207727097U (zh) 一种顶排汽移动式钢渣热闷处理装置
CN207376091U (zh) 调节型矿山机械用齿轮热处理装置
CN105157422B (zh) 一种感应加热炉
CN210922222U (zh) 一种便于冶金设备降温的装置
CN207501685U (zh) 一种卧式横磁炉铁芯快速装炉的料架
CN207312619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机械臂装置
CN201587958U (zh) 氧枪多功能用车
CN206375960U (zh) 一种用于滚动轴承热处理的淬火装置
JP3869477B2 (ja) 高炉炉芯掘削装置
CN208395241U (zh) 一种用于齿轮处理工序之中的齿轮件放置机构
CN210974752U (zh) 一种转炉内底吹供气流量和压力调节装置
CN105436338B (zh) 一种冲压工件连续输送装置
CN217383757U (zh) 一种义齿加工烧结炉
CN211284451U (zh) 一种淬火系统中的旋转喷雾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