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747B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747B
CN108352747B CN201580084422.4A CN201580084422A CN108352747B CN 108352747 B CN108352747 B CN 108352747B CN 201580084422 A CN201580084422 A CN 201580084422A CN 108352747 B CN108352747 B CN 108352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winding
concentrated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4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747A (zh
Inventor
菊池奈绪美
西村慎二
井上正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2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旋转电机,即使向两组三相绕组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产生差异,也能抑制噪音的产生。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包括:磁极数为8n(n是1以上的整数)的转子;配置有12n根分别从圆环状的磁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以等角间距配置的齿部的定子铁心;具备对安装于所述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进行交流接线而构成的第1及第2三相绕组的定子绕组;以及分别向所述第1及第2三相绕组供电的第1及第2三相交流电路,构成所述第1三相绕组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和构成所述第2三相绕组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交替排列在周向上,安装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齿部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的相不同,安装于夹住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所述齿部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的相相同。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构成为具备独立的两个三相交流电路,由两组三相绕组来构成定子绕组,并利用专用的三相交流电路分别向两组三相绕组供电。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旋转电机中,按周向排列的顺序,设分别卷绕于12根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为U1相、U1相、V1相、V1相、W1相、W1相、U2相、U2相、V2相、V2相、W2相、W2相,利用U1相、U1相、W1相、W1相、V1相及V1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1三相绕组,并利用U2相、U2相、W2相、W2相、V2相及V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2三相绕组。
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旋转电机中,按周向排列的顺序,设分别卷绕于6根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为U1相、W2相、V1相、U2相、W1相、V2相,利用U1相、W1相及V1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1三相绕组,并利用W2相、U2相及V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2三相绕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36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234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旋转电机中,构成第1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卷绕在存在于周向的一半区域的齿组上,构成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卷绕在存在于周向的剩余一半区域的齿组上。因此,若向第1及第2三相绕组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产生差异,则在卷绕有构成第1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的周向的一半区域上存在的齿组中产生的磁吸引力、与卷绕有构成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的周向的剩余一半区域上存在的齿组中产生的磁吸引力之间将产生差异。由此,存在转子发生偏心、产生噪音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旋转电机中,在夹住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齿部上卷绕有构成不同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因此,若向第1及第2三相绕组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产生差异,则在夹住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齿部中产生的磁吸引力将产生差异。由此,存在转子发生偏心、产生噪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旋转电机,即使向两组三相绕组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产生差异,也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的磁极数为8n(n是1以上的整数);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具备圆环状的磁轭、以及分别从所述圆环状的磁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以等角间距配置的12n根齿部,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转子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隙,并同轴地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具备对分别安装于所述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中的一半集中绕组线圈进行交流接线而构成的第1三相绕组、以及对所述集中绕组线圈中的剩余集中绕组线圈进行交流接线而构成的第2三相绕组;第1三相交流电路,该第1三相交流电路向所述第1三相绕组供电;以及第2三相交流电路,该第2三相交流电路向所述第2三相绕组供电。构成所述第1三相绕组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和构成所述第2三相绕组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安装于所述齿部并交替排列在周向上,安装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齿部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的相不同,安装于夹住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所述齿部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的相相同。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构成第1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和构成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安装于齿部并交替排列在周向上,且安装于周向上相邻的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的相不同,因此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中产生的磁吸引力将产生差异。于是,由于产生大小不同的磁吸引力的齿部无偏颇地分散在周向上,因此,因磁吸引力而导致在定子铁心中产生的圆环振动的阶数变高,变得不容易产生振动,抑制了噪音的产生。此外,因磁吸引力而产生的力都从周向无遗漏地作用于转子的轴心,因此抑制了转子产生偏心,并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此外,由于安装于夹住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为同一三相绕组的同一相,因此在夹住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齿部中,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同样大小的磁吸引力。由此,因夹住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齿部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作用于转子的轴心的力将互相抵消,从而抑制了转子产生偏心,并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横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1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图。
图4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第1具体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第2具体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第3具体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流过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时齿部13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图。
图8是示出在第1现有旋转电机中流过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时齿部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图。
图9是示出在第2现有旋转电机中流过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时齿部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电路图。另外,横向剖视图是指与旋转电机的转轴轴心正交的平面处的剖视图。此外,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剖面线。
图1中,旋转电机100包括:配置在外壳(未图示)内的转子1;以及与转子1之间确保一定的空隙、并以围绕转子1的方式同轴地保持于外壳的定子10。
转子1包括:固定于插入轴心位置的转轴2的转子铁心3;以及收纳在磁体收纳孔4内的磁体5,该磁体收纳孔4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心3的外周侧。此处,在转子铁心3的外周侧,在周向上以等角间距配置有8个磁体5。
定子10包括:定子铁心11,该定子铁心11中,配置有12个分别从构成为圆环状的磁轭1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以等角间距配置的齿部13;定子绕组15,该定子绕组15由分别通过将导体线多次卷绕于各齿部13而制成的集中绕组线圈16构成;以及绝缘体(未图示),该绝缘体介于定子铁心11与集中绕组线圈16之间。
这里,按齿部13的周向上的排列顺序,将集中绕组线圈16设为U11相、V21相、W11相、U21相、V11相、W21相、U12相、V22相、W12相、U22相、V12相、W22相。然后,串联连接U11相和U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U1相线圈,串联连接V11相和V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V1相线圈,串联连接W11相和W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W1相线圈。对U1相线圈、V1相线圈及W1相线圈进行交流接线即星形接线,从而构成第1三相绕组151。
串联连接U21相和U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U2相线圈,串联连接V21相和V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V2相线圈,串联连接W21相和W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W2相线圈。然后,对U2相线圈、V2相线圈及W2相线圈进行星形接线,从而构成第2三相绕组152。
由此,定子绕组15由第1三相绕组151和第2三相绕组152构成。
旋转电机100如图2所示,包括三相交流电路17以及控制电路20。
三相交流电路17包括对第1三相绕组151进行供电的第1三相交流电路171以及对第2三相绕组152进行供电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172。第1三相交流电路171及第2三相交流电路172分别是按下述方式构成的逆变器电路,即:将两组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18和二极管19的组串联连接、并且将由此得到的电路结构并联地配置3个来构成。
对两组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18和二极管19进行串联连接的连接点分别经由供电线23连接至U1相线圈、V1相线圈及W1相线圈的供电部。配置电流传感器21,以对从第1三相交流电路171连接至U1相线圈和W1相线圈的供电部的供电线23中分别流过的电流值进行检测。
对两组并联连接的开关元件18和二极管19进行串联连接的连接点还分别经由供电线23连接至U2相线圈、V2相线圈及W2相线圈的供电部。配置电流传感器21,以对从第2三相交流电路172连接至U2相线圈和W2相线圈的供电部的供电线23中分别流过的电流值进行检测。
控制电路20基于从电流传感器21得到的电流值、从旋转传感器22得到的转子1的旋转角度,对第1三相交流电路171和第2三相交流电路172的驱动进行控制。利用控制电路20对第1及第2三相交流电路171、172的开关元件18进行通/断控制,并将电源24的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经由供电线23将该三相交流电提供给第1及第2三相绕组151、152。然后,向转子1的磁体5的周围提供旋转磁场,来对转子1进行旋转驱动。
由此构成的旋转电机100中,分别由独立的第1三相交流电路171和第2三相交流电路172向第1三相绕组151和第2三相绕组152提供交流电。因此,若电流传感器21产生检测误差,或者在第1三相交流电路171和第2三相交流电路172之间,开关元件18的开关特性、导通电阻产生偏差,则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和第2三相绕组152的电流将产生不平衡。
这里,参照图3至图6,对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和第2三相绕组152的电流波形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1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图,图4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第1具体示例的图,图5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第2具体示例的图,图6是示出流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第2三相交流电路的电流波形的第3具体示例的图。
第1电流波形模式是图3所示的电流波形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图4所示的电流波形流过第2三相绕组152的情况。该第1电流波形模式是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的电流波形和流过第2三相绕组152的电流波形的振幅相等的理想的模式。
第2电流波形模式是图3所示的电流波形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图5所示的电流波形流过第2三相绕组152的情况。该第2电流波形模式是流过第2三相绕组152的电流波形的振幅比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的电流波形的振幅要小的模式。
第3电流波形模式是图3所示的电流波形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图6所示的电流波形流过第2三相绕组152的情况。该第3电流波形模式是第1三相绕组151中有电流流过、而第2三相绕组152中没有电流流过的模式。
接着,参照图7,对旋转电机100的齿部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流过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时齿部13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图。另外,图7中,箭头表示齿部中产生的磁吸引力,箭头的长度表示磁吸引力的大小。
首先,若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100,则在时间t0,如图7中箭头所示,在旋转电机100的各齿部13中产生磁吸引力。由于构成第1三相绕组151的集中绕组线圈16和构成第2三相绕组152的集中绕组线圈16交替配置在周向上,且相邻的集中绕组线圈16中流过的电流相位不同,因此产生较大磁吸引力的齿部13和产生较小磁吸引力的齿部13无偏颇地分散在定子10的周向上。因此,因磁吸引力而在定子10中产生的圆环振动的阶数变高,变得不容易产生振动。此外,因磁吸引力而产生的力都从周向无遗漏地作用于转子1的轴心O,因此抑制了转子1产生偏心,并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此外,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安装有同一三相绕组的同一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因而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同样大小的磁吸引力。因此,因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作用于转子1的轴心O的力将互相抵消。由此,转子1不发生偏心,且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此外,若第3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100,则第2三相绕组152中不流过电流,因而卷绕有构成第2三相绕组152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不产生磁动势。然而,由于磁通通过卷绕有构成第2三相绕组152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因此在卷绕有构成第2三相绕组152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将产生与磁通的平方成比例的磁吸引力。在该卷绕有构成第2三相绕组152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比在卷绕有构成第1三相绕组151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要小。因此,产生较大磁吸引力的齿部13与产生较小磁吸引力的齿部13无偏颇地分散在定子10的周向上。由此,因磁吸引力而在定子10中产生的圆环振动的阶数变高,变得不容易产生振动。此外,因磁吸引力而产生的力都从周向无遗漏地作用于转子1的轴心O,因此抑制了转子1产生偏心,并抑制了噪音的产生。此外,在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同样大小的磁吸引力,因此转子1不发生偏心,且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此外,若第1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100,则流过第1三相绕组151的电流波形和流过第2三相绕组152的电流波形的振幅相等。于是,即使在第1电流波形模式下,产生较大磁吸引力的齿部13与产生较小磁吸引力的齿部13也无偏颇地分散在定子10的周向上,因此,因磁吸引力而在定子10中产生的圆环振动的阶数变高,变得不容易产生振动。此外,因磁吸引力而产生的力都从周向无遗漏地作用于转子1的轴心O,因此抑制了转子1产生偏心,并抑制了噪音的产生。此外,在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同样大小的磁吸引力,因此转子1不发生偏心,且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接着,对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20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在第1现有旋转电机中流过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时齿部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图。在图8中,旋转电机200包括转子1和定子201。定子201包括:定子铁心11;以及定子绕组202,该定子绕组202由分别将导体线多次卷绕于各齿部13而制成的集中绕组线圈16构成。集中绕组线圈16中,按齿部13的周向上的排列顺序,设为U11相、U12相、V11相、V12相、W11相、W12相、U21相、U22相、V21相、V22相、W21相、W22相,由U11相、U12相、V11相、V12相、W11相及W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1三相绕组,并由U21相、U22相、V21相、V22相、W21相及W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2三相绕组。该旋转电机200相当于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
若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200,则在时间t0,如图8中箭头所示,在旋转电机200的各齿部13中产生磁吸引力。由此,旋转电机200中,由于同一组的三相绕组的同一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在周向上相邻地配置于定子铁心11,因此,因磁吸引力而在定子10中产生的圆环振动的阶数变低。因此,容易在定子201中产生低阶的圆环振动,振动、噪音将变大。
此外,卷绕有流过较大电流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集中在定子铁心11的周向上一半的区域。因此,定子铁心11周向上一半区域的齿部13中的磁动势变得比定子铁心11周向上剩余一半区域的齿部13中的磁动势要大,齿部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将在定子201的周向上发生失衡。因此,偏向定子201的周向上一半区域的较大的力F作用于转子1,因而转子1发生偏心,并在旋转电机200中产生振动、噪音。
此外,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安装有不同三相绕组的同一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因此在相反方向上产生不同大小的磁吸引力。因此,因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引起的力作用于转子1的轴心O,因而转子1发生偏心,并产生噪音。
此外,在第3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200的情况下,电流不流过第2三相绕组,因此在安装有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产生因磁通通过而引起的磁吸引力。在该安装有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比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200时在安装有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要小。因此,较大的磁吸引力集中于定子铁心11周向上一半区域的齿部13。由此,与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情况相比,偏向定子201的周向上一半区域的力F进一步变大,从而使转子1发生偏心,并产生较大的振动、噪音。此外,因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作用于转子1的轴心O的力将变大,从而使转子1发生偏心,并产生较大的振动、噪音。
另外,在第1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200的情况下,流过第1三相绕组的电流波形和流过第2三相绕组的电流波形的振幅相等。因此,在夹住转子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13中,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同样大小的磁吸引力,因而转子1不发生偏心,且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接着,对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旋转电机30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在第2现有旋转电机中流过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时齿部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图。在图9中,旋转电机300包括转子301和定子310。转子301包括:固定于插入轴心位置的转轴302的转子铁心303;以及收纳在磁体收纳孔304内的4个磁体305,该磁体收纳孔304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心303的外周侧。定子310包括:定子铁心311,该定子铁心311中分别配置有6个从构成为圆环状的磁轭31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以等角间距配置的齿部313;以及定子绕组315,该定子绕组315由分别将导体线多次卷绕于各齿部313而制成的集中绕组线圈16来构成。集中绕组线圈16中,按周向上的排列顺序,设为U1相、W2相、V1相、U2相、W1相、V2相,利用U1相、V1相及W1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1三相绕组,并利用U2相、V2相及W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构成第2三相绕组。该旋转电机300相当于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旋转电机。
若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300,则在时间t0,如图9中箭头所示,在旋转电机300的各齿部313中产生磁吸引力。旋转电机300中,由于构成第1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和构成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交替配置在周向上,且相邻的集中绕组线圈16中流过的电流相位不同,因此产生较大磁吸引力的齿部313和产生较小磁吸引力的齿部313无偏颇地分散在定子310的周向上。因此,因磁吸引力而在定子310中产生的圆环振动的阶数变高,变得不容易产生振动。此外,因磁吸引力而产生的力都从周向无遗漏地作用于转子301的轴心O,因此抑制了转子301产生偏心。
然而,由于在夹住转子30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313中安装有不同三相绕组的同一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因而在相反方向上产生不同大小的磁吸引力。因此,因磁吸引力而产生的力F有所偏颇地作用于转子301,由此,转子301发生偏心,并在旋转电机300中产生振动、噪音。
此外,在第3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300的情况下,电流不流过第2三相绕组,因此在安装有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313中,产生因磁通通过而引起的磁吸引力。在该安装有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3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比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300时在安装有第2三相绕组的集中绕组线圈16的齿部313中产生的磁吸引力要小。因此,较大的磁吸引力集中于卷绕有第1三相绕组的齿部313。由此,与第2电流波形模式的情况相比,作用于转子301的力F进一步变大,从而使转子1发生偏心,并产生较大的振动、噪音。
另外,在第1电流波形模式的电流波形流过旋转电机300的情况下,流过第1三相绕组的电流波形和流过第2三相绕组的电流波形的振幅相等。于是,在夹住转子30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313中,在相反方向上产生同样大小的磁吸引力,因此,因夹住转子301的轴心O而相对的齿部313中所产生的磁吸引力而作用于转子301的轴心O的力将互相抵消,从而转子301不发生偏心,且抑制了噪音的产生。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与专利文献1、2相比,即使向第1及第2三相绕组151、152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产生差异,也能抑制振动及噪音的产生。
此外,第1及第2三相绕组151、152通过对三相的绕组进行星形接线来构成,因此在第1及第2三相绕组151、152中不产生循环电流。于是,不会产生因循环电流而引起的制动力,能使旋转电机100的性能提高。
实施方式2.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旋转电机中的电路图。
在图10中,定子绕组15A由第1三相绕组153和第2三相绕组154构成。按齿部13的周向上的排列顺序,将集中绕组线圈16设为U11相、V21相、W11相、U21相、V11相、W21相、U12相、V22相、W12相、U22相、V12相、W22相。然后,串联连接U11相和U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U1相线圈、串联连接V11相和V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V1相线圈、串联连接W11相和W1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W1相线圈。对U1相线圈、V1相线圈及W1相线圈进行三角形接线,从而构成第1三相绕组153。
串联连接U21相和U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U2相线圈,串联连接V21相和V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V2相线圈,串联连接W21相和W22相的集中绕组线圈16并设为W2相线圈。对U2相线圈、V2相线圈及W2相线圈进行三角形接线,从而构成第2三相绕组154。
另外,由此构成的旋转电机101除了使用定子绕组15A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100具有同样的结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2,第1及第2三相绕组153、154通过对三相的绕组进行三角形接线而构成,因此无需对三相的绕组进行星形接线时所需的中性点的接线。于是,不需要用于对中性点进行接线的导体线,能削减元器件数量,因此抑制了旋转电机101的体积的增大,实现了低成本化。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关于旋转电机,对8极12槽进行了说明,但极数槽数并不限于此,是8n极12n槽(其中,n为1以上的自然数)的旋转电机即可。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相线圈通过串联连接同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来构成,然而各相线圈也可以通过并联连接同相的集中绕组线圈来构成。该情况下,相线圈的匝数不依赖于定子铁心的槽数,因此结构的自由度变高。此外,由于能使集中绕组线圈的线径减小,因此卷绕工序变得较为容易。

Claims (3)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该转子的磁极数为8n,n是1以上的整数;
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具备圆环状的磁轭、以及分别从所述圆环状的磁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以等角间距配置的12n根齿部,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转子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隙,并同轴地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
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具备对分别安装于所述齿部的集中绕组线圈中的一半集中绕组线圈进行交流接线而构成的第1三相绕组、以及对所述集中绕组线圈中的剩余集中绕组线圈进行交流接线而构成的第2三相绕组;
第1三相交流电路,该第1三相交流电路向所述第1三相绕组供电;以及
第2三相交流电路,该第2三相交流电路向所述第2三相绕组供电,
构成所述第1三相绕组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和构成所述第2三相绕组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安装于所述齿部并交替排列在周向上,
安装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齿部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的相不同,
安装于夹住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心而相对的所述齿部的所述集中绕组线圈为同一三相绕组的同一相,
具有由所述第2三相交流电路向所述第2三相绕组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比由所述第1三相交流电路向所述第1三相绕组供电的交流电流的振幅要小的电流波形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三相绕组和所述第2三相绕组分别通过对所述集中绕组线圈进行星形接线来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三相绕组和所述第2三相绕组分别通过对所述集中绕组线圈进行三角形接线来构成。
CN201580084422.4A 2015-11-20 2015-11-20 旋转电机 Active CN108352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2687 WO2017085861A1 (ja) 2015-11-20 2015-11-20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747A CN108352747A (zh) 2018-07-31
CN108352747B true CN108352747B (zh) 2021-09-24

Family

ID=5871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422.4A Active CN108352747B (zh) 2015-11-20 2015-11-20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7085861A1 (zh)
CN (1) CN108352747B (zh)
WO (1) WO20170858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9943B (zh) * 2018-06-19 2024-03-29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及压缩机
JP7214895B2 (ja) * 2019-12-09 2023-01-30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巻線および回転電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824A (zh) * 2006-03-06 2007-09-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1272115A (zh) * 2007-03-22 2008-09-2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永磁同步电动机
JP2010115086A (ja) * 2008-11-10 2010-05-20 Toshiba Corp モータシステム及び永久磁石モータの通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1332B2 (ja) * 2000-12-20 2005-08-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車用の永久磁石回転電機及び自動車
JP3748387B2 (ja) * 2001-04-05 2006-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電システムと駆動システム
EP3121939B1 (en) * 2014-03-20 2020-05-27 NSK Ltd.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824A (zh) * 2006-03-06 2007-09-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1272115A (zh) * 2007-03-22 2008-09-2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永磁同步电动机
JP2010115086A (ja) * 2008-11-10 2010-05-20 Toshiba Corp モータシステム及び永久磁石モータの通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5861A1 (ja) 2017-05-26
CN108352747A (zh) 2018-07-31
JPWO2017085861A1 (ja) 2018-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7235B1 (ko) 회전 전기 기기
JP2010531130A (ja) 12個のステータ歯と10個のロータ極とを有する同期モータ
JP2009112091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駆動制御装置
JP2015154582A (ja) 三相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TWI647896B (zh) 大輸出高效率單相多極發電機
US20160028296A1 (en) Double-stat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14036448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2013021749A (ja)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US20140368075A1 (e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 with magnetic flux regulation
US10003222B2 (en) Dual-accumulator electrical generation apparatus
CN108352747B (zh) 旋转电机
JP2010136523A (ja) 回転電機の駆動制御装置
US10236756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3618231B1 (en) Rotating machinery
CN211321250U (zh) 交替型马达
JP2017077133A (ja) 回転電機
JP2010081670A (ja) 交流発電機
EA008613B1 (ru) Многофазна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CN211457032U (zh) 交替型马达
US20240055916A1 (en) Wound-field synchronous machines and control
JP5611094B2 (ja) 回転電機
JP5869322B2 (ja) 発電機
WO2019003678A1 (ja) モータ
WO2017017769A1 (ja) 回転電機
KR20120057489A (ko) 세그먼트형 스위치드 릴럭턴스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