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1712A - 装置及卡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置及卡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1712A
CN108351712A CN201680067062.1A CN201680067062A CN108351712A CN 108351712 A CN108351712 A CN 108351712A CN 201680067062 A CN201680067062 A CN 201680067062A CN 108351712 A CN108351712 A CN 108351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quantity
information
code
panel
var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0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1712B (zh
Inventor
吉田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P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P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251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11995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P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IP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51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1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a selected wavelength, e.g. to sense red marks and ignore blue ma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06Q20/145Payments according to the detected use or quant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22Payment schemes or models
    • G06Q20/28Pre-payment schemes, e.g. "pay bef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6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read by the M-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即使使代码依次变化,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识别。一种装置,具有:到来量检测部,其检测从外部到来的外部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到来量;信息取得电路,其以所述每单位时间的到来量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作用面,其排列有产生能够从相向面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1个以上元件;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及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从所述1个以上元件,向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既定形式的输出信息。

Description

装置及卡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置及卡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技术,将记录有基于导体及非导体配置图案的认证代码的预付卡,靠近搭载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从而导体及非导体的配置图案被触控面板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认证代码被电子设备识别(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5-035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虽然有想使代码依次变化并利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识别的愿望,但作为包括专利文献1在内的以往技术,无法顺应相应愿望。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而研发的,目的是使得即使使代码依次变化,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识别。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形态的装置包括:
到来量检测部,其检测外部到来的外部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到来量;
信息取得电路,其以所述每单位时间的到来量的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
作用面,其排列有产生能在相向面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1个以上元件;
物理量控制部,其为1个以上,分别引起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所述物理量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从所述1个以上元件,向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既定形式的输出信息。
另外,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另一形态的装置包括:
识别信息记忆部,其记忆对例如所述本发明一种形态的装置与其他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及
编码信息发生电路,其以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取得的输入信息为基础,发生编码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编码信息的输出信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使代码依次变化,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等的电子设备识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与本发明一种实施形态相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是显示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中,读取既定信息直到发生与相应既定信息相关的代码的一系列处理的概略的图。
图3是显示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中,直到识别输出的代码的一系列处理的概略的图。
图4是显示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代码发生装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5是显示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代码识别装置的硬件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6是显示在触控面板只能检测1点的情况下的圆点的配置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7是显示在触控面板能检测多点的情况下的圆点的配置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8是显示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9是显示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的构成的另一示例的模式图。
图10是显示按符号的输出时间间隔而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1是显示按符号的间隙时间间隔而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2是显示按符号的输出时间及间隙时间的间隔而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3是显示按符号的输出强度而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4是显示可变地控制符号的形态并采用矩形分割导电体控制的代码输出部的示例的图。
图15是显示可变地控制符号的形态并采用圆形分割导电体控制的代码输出部的示例的图。
图16是显示以符号的形态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7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取得显示装置显示的圆点代码(信息)的样子的模式图。
图18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取得代码识别装置的触控面板中显示的圆点代码(信息)的样子的模式图。
图19是显示静电容量控制系统的构成示例的模式图。
图20A是显示图19的静电容量控制系统能够采用的各种半导体开关的构成示例的图。
图20B是关于使图20A的半导体开关Off时的静电容量极小化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1是不设置电源而以晶体管构成开关的电路的示例。
图22是显示具有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23是显示具有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24是显示无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25是显示无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26是显示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的情况下的符号配置图案(以下称为“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27是显示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的情况下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28是显示非旋转对称地配置圆点(13-1至13-5)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29是显示在非旋转对称地配置圆点(13-1至13-5)的基础上,将信息判读装置配置于端部以便使用者容易识别判读位置的符号图案具体示例的图。
图30是显示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的情况下的无符号代码判读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31是针对输入介质符号图案的位置识别而显示的图。
图32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个人认证服务的实施例的图。
图33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票购买/奖券获得服务的实施例的图。
图34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票购买/获得奖券服务(圆点标识)的图。
图35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票/奖券印刷输出服务的图。
图36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奖券/积分揽客服务的图。
图37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电子积分卡服务的图。
图38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基于印刷媒体的信息服务的图。
图39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基于印刷媒体的通信销售服务的图。
图40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娱乐服务的图。
图41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信息传输服务的图。
图42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圆点代码形成介质信息链接的图。
图43用于说明信息圆点的实施形态,其图(A)显示了第一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例,其图(C)显示了第三例,其图(D)显示了第四例,其图(E)显示了第五例。
图44用于说明圆点代码分配格式的实施形态,其图(A)显示了第一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例,其图(C)显示了第三例。
图45用于说明圆点图案的第一例(“GRID0”)的实施形态,其图(A)显示了第一通用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通用例,其图(C)显示了第三例。
图46用于与图45对应说明圆点图案(GRID0)的变形例,其图(A)显示了第一变形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变形例,其图(C)显示了第三变形例。
图47用于说明圆点图案(GRID0)的变形例,其图(A)显示了第四变形例,同时,用于说明圆点图案的第二例(‘GRID1’)的实施形态,其图(B)显示了第五变形例,其图(C)显示了第六变形例。
图48用于说明圆点图案(GRID0、1)的连结例乃至连接例,其图(A)显示了圆点图案(GRID0、1)的连接例,其图(B)显示了圆点图案(GRID0)的第一连续例。
图49接续图28,该图显示了圆点图案(GRID0)的第二连续例。
图50用于说明圆点图案的第二例(“GRID5”)的实施形态,其图(A)显示了第一通用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通用例,其图(C)显示了第三通用例。
图51用于说明圆点图案(GRID5)的变形例,其图(A)显示了第一变形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变形例。
图52用于对圆点图案(GRID5)的基准圆点或虚拟点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53用于说明圆点图案读取,其图(A)显示了第一判读例,其图(B)显示了第二判读例。
图54接续图52,用于说明圆点图案读取,该图显示了第三判读例。
图55是显示卡型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56是显示装置里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57是显示装置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58是显示装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59是显示在表面具有导电性膜的装置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0是显示在表面具有导电性膜的装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1A是显示装置的与信息设备的接触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1B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
图61C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
图62是装置向信息设备输出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3是信息设备向装置输出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4是显示借助于光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5是显示借助于电磁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6是显示借助于压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7A是显示借助于热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7B是发送根据时刻而加密的识别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7C是发送根据来自信息设备的输入信息而加密的识别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8A是显示以多色光的到来量的变化为基础而取得输入信息的装置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8B是根据检测信息而开始与信息设备的通信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8C是根据来自信息设备的输入信息而执行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9A是显示卡型装置里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9B是显示卡型装置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69C是显示卡型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0A是显示基于图69A的卡型装置的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
图70B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变形例的图。
图71A是显示具有触摸输入板的卡型装置里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1B是显示具有触摸输入板的卡型装置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1C是显示具有触摸输入板的卡型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1D是显示具有低功率显示装置的卡型装置里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1E是显示具有低功率显示装置的卡型装置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1F是显示具有低功率显示装置的卡型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1G是示例性图示按RGB的3个波长实施光电变换的光电变换元件的排列、由检测光电变换元件排列的光量变化的时间变化决定的输入信息的图。
图71H是示例性图示由3通道输入的输入信息的信息代码的图。
图72A是示例性图示光代码的发光区域的图。
图72B是显示在元件内加装RGB光电二极管的示例的图。
图72C是示例性图示利用RGB光电二极管检测的光代码的图。
图72D是示例性图示光代码的发光区域的变形例的图。
图72E是信息设备对装置的RGB光电二极管的位置进行特定并进行光代码发光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72F是装置按RGB光电二极管接收来自信息设备的光代码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72G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
图72H是显示卡型装置的受光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2I是示例性图示输入RGB光电二极管的光代码的图。
图72J是装置里面的构成要素的另一配置例、根据该配置例而输出的图案代码的示例。
图72K是示例性图示元件和信息输入装置(光传感器)包括的光电二极管的另一构成的图。
图72L是装置里面的构成要素的另一配置例、根据该配置例而输出的图案代码的示例。
图72M是示例性图示安装于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底面或卡型装置里面(接触触控面板的一侧)的前方按钮、后方按钮的图。
图72N是示例性图示特殊图案的图。
图72O是示例性图示变形例的装置、检测装置的物理量变化的触控面板的图。
图72P是示例性图示针对触控面板的检测用交流信号源,发生倒像的交流信号的交流信号源(B)构成的图。
图73A是显示图像判读装置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73B是图像判读装置(110J)的图像传感器(160)侧的平面图。
图74是示例性图示图像判读装置(110J)的硬件构成的图。
图75是示例性图示图像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76是示例性图示图75的A-A间的剖面图及不包括开口的B-B间的剖面图的图。
图77是示例性图示导光层的上面和光反射层之间的皱褶的图。
图78是示例性图示与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79是示例性图示与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80是示例性图示与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81是示例性图示与第三变形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的构成的图。
图82是从实施形态10的图像传感器的拍摄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83是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84是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85是从实施形态11的图像传感器的拍摄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86是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87是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88是从实施形态12的图像传感器的拍摄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89是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90是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91是实施形态13的图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92是示例性图示圆点图案包含的1个圆点的图。
图93是示例性图示圆点与CMOS传感器元件的关系的图。
图94是示例性图示像素值的输出的图。
图95是从光传感器的受光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96是从具有6个光电二极管的光传感器的受光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97是光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98是光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99是光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100是显示数字印章与信息设备的接触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图101是显示借助于数字印章的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
图102是显示借助于数字印章的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
图103是示例性图示现行信用卡的图。
图104A是显示卡型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104B是显示卡型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105是显示针对实施个人认证的平板电脑的G-Card使用例的图。
图106是显示针对实施个人认证的智能手机的G-Card使用例的图。
图107是显示制品保证中利用的G-Card的使用例的图。
图108是显示借助于G-Card的真伪判定的示例的图。
图109是显示借助于G-Card及安全代码输入的真伪判定的示例的图。
图110是显示G-Card模块的使用例的图。
图111是显示借助于G-Card的结算例的图。
图112是显示借助于G-Card的票/奖券使用时的示例的图。
图113是对显示G-Card使用历史的示例进行显示的图。
图114是显示借助于G-Card的积分等提供服务示例的图。
图115是对显示借助于G-Card的积分服务的状态的示例进行显示的图。
图116是对显示借助于G-Card的奖券等服务内容的示例进行显示的图。
图117是显示将G-Card用作特定店铺的专用积分卡的示例的图。
图118是显示将G-Card在多个店铺用作共同的积分卡的示例的图。
图119是显示对G-Card中记录的印章或积分进行加算/核算的示例的图。
图120是显示根据G-Card加载的方向而执行不同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121是说明基于卡型装置的游戏例的图。
图122是说明基于卡型装置的游戏例的图。
图123是说明基于卡型装置的游戏例的图。
图124是说明基于不同形状的装置的游戏例的图。
图125是示例性图示游戏用卡里面的构成的图。
图126是示例性图示游戏用卡表面的构成的图。
图127是显示平板电脑终端中的卡使用例的图。
图128A是游戏用卡的剖面图。
图128B是游戏用卡的剖面图。
图129是游戏用卡的仰视图。
图130是游戏用卡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31是游戏用卡的示例。
图132是游戏用卡的示例。
图133是游戏用卡的剖面图。
图134是游戏用卡的剖面图。
图135是与变形例相关的另一游戏用卡的剖面图。
图136是与变形例相关的另一游戏用卡的剖面图。
图137中游戏用卡的示例。
图138是利用游戏用卡执行绘图应用程序处理的示例。
图139是游戏程序的处理例。
图140是示例性图示信息传递处理的图。
图141是示例性图示信息传递处理的图。
图142是示例性图示信息传递处理的图。
图143是与实施形态18相关的光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44是与实施形态18相关的光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45是与实施形态18相关的光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146是借助于与实施形态18相关的光传感器而取得颜色代码的处理例。
图147是显示与实施形态19相关的图案代码的配置例的图。
图148是显示与实施形态19相关的图案代码的配置例的图。
图149是从与实施形态20相关的装置的里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150是从与实施形态20相关的装置的里面观察的平面图。
图151是示例性图示电气机构区域构成的图。
图152是示例性图示与实施形态21相关的装置的电路构成详情的图。
图153是实施形态21的光电二极管和元件的配置例。
图154是示例性图示装置及信息设备间的通信步骤的图。
图155是示例性图示同步用光代码与图案代码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156是实施形态21的错误核查方法的一个示例。
图157是图案代码重新输出的另一示例。
图158是示例性图示同步用光代码与图案代码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159是示例性图示装置里面的另一构成的图。
图160是示例性图示图案代码的图。
图161是示例性图示图案代码的图。
图162是对触摸移动进行错误检测的示例。
图163是示例性图示用于降低触摸移动错误检测的处理的图。
图164A是示例性图示图案代码输出处理(装置侧同步通信)的图。
图164B是示例性图示取代信息设备输出同步用光代码而由装置输出同步用图案代码的处理的图。
图164C示例性图示了与同步图案代码同步,装置向信息设备输入信息图案的处理。
图165是示例性图示信息图案同步输出处理详情的图。
图166是显示信息图案同步输出处理详情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67是示例性图示装置继同步用图案代码之后输出信息图案的处理的图。
图168是错误核查在图案代码列输出后运行的处理例。
图169是错误核查比1次图案代码输出时延迟运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0A是示例性图示信息设备侧的同步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70B是显示与有无基准图案检测无关地输入图案代码的信息设备(200)的处理的图。
图171是示例性图示信息图案同步输入处理详情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2是信息设备输入装置同步用图案代码时的信息设备的处理例。
图173是信息设备根据来自装置的图案代码输出而发送触控面板上的位置坐标的处理例。
图174是位置坐标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75是示例性图示在信息设备之间调整装置输出的物理量输出值的处理的图。
图176是示例性图示根据试验图案检测而决定适当事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7是示例性图示与实施形态22相关的装置的接触触控面板的里面构成的图。
图178是示例性图示与实施形态22相关的装置的接触触控面板的里面构成的变形例。
图179示例性图示与实施形态23相关的信息设备的接触触控面板的装置里面的外观。
图180是装置的A剖面的剖面图。
图181是装置的B剖面的剖面图。
图182是装置的C剖面的剖面图。
图183是装置的A剖面的变形例。
图184是装置的B剖面的变形例。
图185是示例性图示被称为蜂巢结构的剖面为六边形的情形的图。
图186A是与实施形态23相关的装置的变形例。
图186B是与实施形态23相关的装置的变形例。
图187是示例性图示实验夹具的构成和实验顺序的图。
图188是元件直径为7mm时的实验结果。
图189是元件直径为7.5mm时的实验结果。
图190是元件直径为7.5mm时的实验结果。
图191是示例性图示对SW的ON阻抗的界限值的实验夹具的构成和实验顺序的图。
图192是对SW的ON阻抗的界限值的实验结果。
图193是示例性图示装置接触触控面板的里面元件构成和从元件输出的图案代码的图。
图194A是示例性图示图案组合所定义的信息的构成的图。
图194B示例性图示奇偶校验图案设置的图。
图195A是示例性图示从元件输出的图案中发生错误时的信号接收步骤的图。
图195B是示例性图示发送的图案代码的图。
图196是信息设备取得从装置输出的图案代码的处理例。
图197是示例性图示检测事件的取得处理详情的图。
图198是示例性图示不进行奇偶校验的面板输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99是示例性图示基于装置物理量变化的图案输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200是示例性图示面板输入处理的变形的图。
图201是显示信息设备与装置间的通信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202是示例性图示装置与信息设备的信号接收关系的图。
图203是示例性图示装置的变形的图。
图204A是元件(111)的平面图、示例性图示元件(111)平面图中各部与接触导体及半导体开关的连接的图。
图204B是元件的剖面图。
图205是示例性图示执行校准的信息设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6是显示与变形例相关的信息设备的处理的图。
图207是示例性图示元件构成的图。
图208是示例性图示元件构成的图。
图209是示例性图示元件构成的图。
图210是装置的剖面图。
图211是装置的平面图。
图212是从装置的上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213是装置的剖面图。
图214是从装置的上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215中装置的剖面图。
图216是示例性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17是装置的变形例。
图218是示例性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19是从将装置应用于触控面板的作用面侧观察的平面剖面图。
图220是装置的剖面图。
图221是从装置的上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222是卡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223是卡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224是示例性图示实验时的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225是变更ON时间的测量结果。
图226是使导线长度为10cm的测量结果。
图227是利用2个元件(111)测量的结果。
图228是变更导线长度并测量的结果。
图229是变更导线长度并测量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0>
[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要]
图1是显示与本发明一种实施形态相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发生代码的代码发生装置(1)、赋予关于相应代码的既定信息的卡等的介质(2)、识别相应代码的代码识别装置(3)及执行关于相应代码的既定处理的服务器(4)。
代码识别装置(3)与服务器(4)通过互联网等的既定网络(N)连接。
图2是显示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中,读取既定信息直到发生与相应指定信息相关的代码的一系列处理的概略的图。
如图2(A)所示,卡等的介质(2)被赋予与代码相关的既定信息(C)。
其中,既定信息(C)只要是代码发生装置(1)可读的信息、可在相应代码发生装置(1)中发生代码的信息即可,其形态等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QR代码(注册商标)或条形码、色码等作为既定信息(C)。
不过,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既定信息(C),采用圆点代码,显示相应圆点代码的圆点图案在介质(2)上形成。
其中,“圆点图案”是指根据多个圆点的配置算法对信息代码进行编码的图案。
另外,读取所述圆点图案而求出的数值信息(代码)为圆点代码,总的来说,包括以圆点代码进行标记的图案。后同。
对于基于圆点图案的信息代码编码算法,可以利用格睿码克公司的Grid Onput(注册商标)、安诺拓公司的Anoto Pattern等周知的算法。
另外,对于圆点图案中格睿码克公司的Grid Onput(注册商标),后面将详细说明。
圆点图案编码算法本身在借助于可见光而读取的情形和借助于红外线而读取的情形下通用,因而不特别限定。
除此之外,圆点图案肉眼不可见或即使肉眼可见也仅识别为单纯的纹样的程度即可,任何圆点图案均可采用。
另外,圆点图案通过定义坐标值,可以对因其读取的位置而不同的信息代码进行编码。进而,在圆点图案中,具有成为用于对信息代码进行编码及解码所需的基准的方向,通过读取该方向,可以取得代码发生装置(1)相对于圆点图案的旋转角。另一方面,如果使代码发生装置(1)相对于圆点图案形成介质倾斜,则还可以根据拍摄图像的亮度变化,取得是使发生装置(1)向哪个方向、以何种程度倾斜。
如图2(B)所示,代码发生装置(1)具有信息判读部(11)。
信息判读部(11)拍摄在介质(2)上形成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其结果,基于获得的圆点图案的图像数据,识别圆点代码。
另外,信息判读部(11)具有读取赋予介质(2)的既定信息(C)的功能,如上所述,可以根据既定信息(C)的形态,采用各样各色的形态。
如图2(C)所示,代码发生装置(1)在信息判读部(11)基础上,还具有代码发生部(12)、代码输出部(13)。
代码发生部(12)发生图案代码,所述图案代码是关于既定信息(C)的代码,是以1个以上符号的空间方向和时间方向中至少一侧的配置图案显示的代码。其中,符号是文字、图形、纹样或他们的组合,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了圆点。
即,代码发生部(12)在每当借助于信息判读部(11)而判读新的既定信息(C)时,分别发生图案代码。
代码输出部(13)在每当发生图案代码时,根据显示相应图案代码的配置图案,使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触控面板)针对各个1个以上圆点的反应与否进行变化,从而输出相应图案代码。
另外,对于图案代码或其输出的具体示例,后面将参照图6、图7及图10至图13进行叙述。
图3是显示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中,直到识别输出的代码的一系列处理的概略的图。
如图3(A)所示,代码识别装置(3)由具有触控面板(31)的智能手机等构成。触控面板(31)由显示部(后述的图5的显示部(57))和层叠于相应显示部的显示面的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后述的图5的触摸操作输入部(56))构成。在触控面板(31)中,显示有检测圆点群的区域(SP)区域(SP)(以下称为“代码检测区域(SP)”),所述圆点群代表借助于代码发生装置(1)而输出的图案代码。
如图3(B)所示,代码识别装置(3)作为功能块,具有检测部(32)及识别部(33)。
另外,功能块也可以由硬件单体构成,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借助于软件和硬件(后述的图5的CPU(51))而构成。即,检测部(32)和识别部(33)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从而发挥如下功能。
检测部(32)针对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借助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代码输出部(13),位置输入传感器的反应与否发生变化的1个以上圆点接触或接近时,以位置输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基础,检测相应1个以上圆点的配置图案。
识别部(33)基于检测的1个以上圆点的配置图案,识别借助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代码发生部(12)而发生的图案代码。
该图案代码根据需要发送给服务器(4)。
服务器(4)以相应图案代码为基础执行各种处理,将该执行结果发送给代码识别装置(3)。代码识别装置(3)将代表相应执行结果的图像显示于触控面板(31)。
图4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4(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4(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4(C)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4(D)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里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另外,将图4示例的代码发生装置(1)特别地称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以便能够与后述图8或图9的示例相区别。
另外,下面将图4中的下方,即,将相对于介质(2)或代码识别装置(3)而相向放置的方向说明为“下面”。
如图4所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在所述的信息判读部(11)、代码发生部(12)及代码输出部(13)基础上,还具有操作按钮(14)、电源按钮(15)、图章部(16)、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7、内部存储器(18)、PCBA(19)、USB端子(20)、扬声器(21)、按钮开关(22)、自重开关(23)、无线装置(24)及电源部(25)。
在图4(A)中,操作按钮(14)配备于代码发生装置(1)上端,用于操作既定信息(C)的判读指示、图案代码输出ON/OFF的指示等对代码发生装置(1)各种控制的指示的按钮。具体而言,如果按下操作按钮(14),则如图4(C)所示,内置于代码发生装置(1)内部的按钮开关(22)在ON或OFF状态中从一侧切换为另一侧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操作按钮(14)的内部设置LED,以相应LED发光的颜色或发光图案表现各种状态。另外,操作按钮(1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另外,操作按钮(14)也可以设置于侧面。
电源按钮(15)配置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侧面,是用于切换代码发生装置(1)的电源ON/OFF的按钮。
图章部(16)如图4(A)所示,配备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下端。图章部(16)如图4(B)所示,配备有由多个圆点配置成既定图案而构成的代码输出部(13),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孔。该孔部分成为借助于信息判读装置(11)而判读既定信息(C)的信息判读区域(IA)。
在多个圆点周边,可以设置橡胶或硅胶等保护构件,以便不使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等显示装置受到伤害。另外,如果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图章部(16)的底面(如果有保护构件,则也包括相应保护构件)适合采用摩擦系数低的硅胶等材料。但是,如果不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适合采用摩擦系数高的橡胶等材料。
在既定信息(C)的判读时,如图2(B)所示,图章部(16)配置于介质(2)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上。由此,如图4(C)所示,既定信息(C)通过判读区域(IA)而被信息判读部(11)判读。
另外,当输出图案代码时,如图3(B)所示,图章部(16)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更准确而言,图章部(16)配备的代码输出部(13)的多个圆点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其中,多个圆点由导电体等构成,根据图案代码,控制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通电与否)。即,触控面板(31)只检测多个圆点中有反应的圆点(其位置坐标)。基于如此检测的圆点的配置图案等,识别图案代码。
另外,后面将参照图6及图7,对基于多个圆点的图案代码的识别具体示例进行叙述。
在图4(C)中,CPU(17)执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整体控制处理,例如,执行关于既定信息(C)判读、图案代码输出、程序更新、输入输出装置控制等的各种处理。通过CPU(17)与既定软件协同,从而图2(C)的代码发生部(12)等各种功能块发挥功能。
内置存储器(18)记忆借助于CPU(17)而运行的程序或CPU(17)使用的各种数据等。
PCBA(19)是加装有代码发生装置(1)为了执行图2所示的各种处理所需的各种电路的基础。
USB端子(20)在进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程序更新、数据输入输出、充电等时,与未图示的其他装置以USB方式连接。另外,USB端子(20)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扬声器(21)在既定信息(C)(圆点图案)被读取时、进行各种操作指示时、播放包括声音的内容时等,输出各种声音。
按钮开关(22)是如上所述根据操作按钮(14)的按压操作而在ON和OFF状态中从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的开关。
自重开关(23)是利用自重而使图案代码输出部(16)启动的开关。其中,所谓启动,是按构成图案代码输出部(16)的多个圆点,根据图案代码,确立对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导通/非导通)的状态。另外,如图2(B)所示,图章部(16)在配置于介质(2)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上时,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既定信息(C)通过判读区域(IA)而被信息判读部(11)读取。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的机构,使需要电力的图案代码输出或圆点图案判读只有在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触控面板(31)及/或介质(2)的情况下才启动,从而可以谋求较大的电力节约。另外,自重开关(23)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在图4(D)中,无线装置(24)是与服务器(4)进行无线通信,针对判读的既定信息(C),接收在诸如与服务器(4)等进行对照处理的输出等控制处理中利用的各种信息的装置。
电源部(25)是干电池等针对代码发生装置(1)供应电力的部分。因此,电源部(25)没有必要必须是干电池,也可以是充电电池。此时,充电方法不特别限定,既可以采用USB端子(20)中的基于USB连接的充电方法,也可以采用此外的方法。
图5是提示代码识别装置(3)的硬件构成示例的框图。
代码识别装置(3)具有CPU(5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5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53、总线(54)、输入输出接口(55)、触摸操作输入部(56)、显示部(57)、输入部(58)、记忆部(59)、通信部(60)及驱动器(61)。
CPU(51)根据ROM(52)中记录的程序或从记忆部(59)加载到RAM(53)的程序而执行各种处理。
在RAM(53)中,也适当地记忆CPU(51)执行各种处理所需的数据等。
CPU(51)、ROM(52)及RAM(53)通过总线(54)而相互连接。在该总线(54)还连接有输入输出接口(55)。在输入输出接口(55)连接有触摸操作输入部(56)、显示部(57)、输入部(58)、记忆部(59)、通信部(60)及驱动器(61)。
触摸操作输入部(56)例如由层叠于显示部(57)的显示面的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构成,检测进行触摸操作的位置的坐标。
其中,所谓触摸操作,是指物体对触摸操作输入部(56)的接触或接近的操作。相对于触摸操作输入部(56)进行接触或接近的物体,一般是使用者的手指或触摸笔等,在本实施形态中,是构成代码发生装置(1)的代码输出部(13)的多个圆点。另外,下面将进行触摸操作的位置称为“触摸位置”,将触摸位置坐标称为“触摸坐标”。
显示部(57)借助于液晶等显示装置构成,显示图2或图3所示的图像等各种图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借助于触摸操作输入部(56)和显示部(57)而构成所述的触控面板(31)。
输入部(58)由各种硬件按钮等构成,根据游戏者的指示操作,输入各种信息。
记忆部(59)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等构成,记忆各种数据。
通信部(60)通过包括互联网的网络(N),控制与其他装置(在图1的示例中是服务器(4))间通信。
驱动器(61)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中,适宜地加装由磁盘、光盘、光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可移动媒体(71)。借助于驱动器(61)而从可移动媒体(71)读取的程序,根据需要安装于记忆部(59)。另外,可移动媒体(71)也可以与记忆部(59)一样地记忆记忆部(59)中记忆的各种数据。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的输出形态(圆点的配置图案)的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图6是显示触控面板(31)可以只检测1点的情形下的圆点配置图案(以下称为“单圆点图案”)的具体示例。
在图6的示例中,如其图(A)所示,代码输出部(13)由10个圆点按等间隔配置成圆周形状而构成。其中,利用13和图中圆圈内数字代表各圆点的符号。例如,图6中存在于最上侧的圆点,圆圈内数字为1,因而称为圆点(13-1)。
如上所述,在决定圆点的配置图案方面,圆点(13-1至13-10)的配置于沿各个空间方向预先规定的位置的图案成为基本。以下将成为这种基本的圆点配置图案称为“基本图案”。即,在图6的示例中,图6(A)所示的图案是基本图案。
另外,基本图案不特别局限于使圆点(13-1至13-10)配置成图6(A)的圆形状的图案,例如可以采用使圆点(13-1至13-10)配置成矩形纹样等任意形状的图案。另外,圆点的个数也不特别限定为图6(A)的示例,可以任意确定。
另外,如图6(B)所示,针对图6(A)的基本图案包含的各个圆点(13-1至13-10),在相对时刻(t1至t21)中的既定时刻(既定时间定时),定义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
其中,将触控面板(31)进行反应的状态,即,将导通状态称为“ON”或“输出”。相反,将触控面板(31)未反应的状态,即,将非导通状态称为“OFF”。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圆点(13-1至13-10)各自的ON/OFF切换,借助于图4(C)的CPU(17)的控制而实现。依次切换圆点(13-1至13-10)中既定的圆点并输出(ON)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既可以采用反复进行图4(A)的操作按钮(14)按压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利用在加载面借助于图章部(16)自重而运转的自重按钮(23)的输出的方法。
在图6的示例中,触控面板(31)只能检测1点,因此,无论在时刻(t1及t21)的哪个定时,“输出(ON)”只允许圆点(13-1至13-10)中既定的1个。
其中,在图6(C)中,在时刻(t1及t21)各自的定时方面,在图6(A)的基本图案中,绘制了只有“输出(ON)”的圆点涂黑的图案。将这种图案称为“单位图案”。例如,所谓时刻(t2)的单位图案,是指基本图案中只有圆点(13-1)为“输出(ON)”的图案。
准备多个种类的这种单位图案(在图6(C)的示例中,准备21个种类),在时间方向的各位置(时刻(t1至t21)的各定时),各种单位图案各配置1个,从而定义发生对象的图案代码。
把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接触或接近(以下和称为“加载”)触控面板(31)面的时刻(相对的时刻)称为时刻(t1)。时刻(t1)的单位图案如图6(B)及图6(C)所示,是圆点(13-1至13-10)全部OFF的图案。
其中,在时刻(t1),时间(t2)的间隔可以任意确定。即,代码发生装置(1)读取既定信息(C)而发生图案代码后,当加载于触控面板(31)时,既可以将既定的圆点(图6的示例中为圆点(13-1))即刻进行“输出(ON)”,也可以设置既定时间进行“输出(ON)”。
其中,在图6的示例中,将圆点(13-1至13-10)中成为基准的圆点(以下称为“基准圆点”)定义2个以上,将此外者定义为“信息圆点”。
如上所述,通过依次“输出(ON)”2个以上基准圆点,即,通过将只“输出(ON)”互不相同位置的基准圆点的单位图案沿2个以上时间方向连续配置,从而能够识别圆点(13-1至13-10)相对于触控面板(31)的方向、其他信息符号相对于基准符号的位置。
当如上依次“输出(ON)”各圆点时,可以根据代码识别装置(3)侧的性能,任意确定至下个圆点输出的间隙时间,即,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间隔。另外,如果可以在代码识别装置(3)侧识别,则在以前的圆点输出中输出下个圆点,即,也可以在既定的时间段,重复配置2个以上的单位图案。
在图6的示例中,触控面板(31)只能识别1个圆点,可以想象为在以前圆点的输出结束后识别下个圆点的情形,或者,也可以想象为即使是以前圆点输出中而新的下个圆点已输出时进行识别的情形。
更具体而言,在存在10个圆点(13-1至13-10)的图6的示例中,首先,基准圆点(13-1,13-6)按其顺序进行“输出(ON)”。换句话说,基准圆点(13-1)“输出(ON)”的单位图案配置于时刻(t2),在下个时刻(t3)基准圆点(13-6)进行“输出(ON)”。
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从2个基准圆点(13-1,13-6)的位置起,相对地识别不同信息圆点的位置和圆点的配置图案(单位符号的组合)的空间方向,记忆该信息。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如果识别时间有充分的富余,则依次“输出(ON)”所有圆点(13-1至13-10),借助于此,可以识别触控面板(31)正常检测各圆点(13-1至13-10)。由此,可以确认代码识别装置(3)是否可以正常运转。
其中,如上所述,配置以第一圆点为“输出(ON)”的单位图案后,沿时间方向在下个位置(下个时刻)配置以第二圆点为“输出(ON)”的单位图案,这意味着在以第一圆点为“输出(ON)”后,以第二圆点为“输出(ON)”。
因此,下面出于说明的便利,只要未特别限制,只按圆点的“输出(ON)”时间关系进行说明。不过,该说明与按时间方向配置单位图案的说明等价。
于是,当“输出(ON)”2个基准圆点(13-1,13-6),剩余为8个信息圆点(13-2至13-5、13-7至13-10)。“输出(ON)”这8个信息圆点(13-2至13-5、13-7至13-10)中某1个信息圆点的组合为8种。因此,作为1次“输出(ON)”,可以输出3bit代码。换句话说,在既定的1个定时(1个时刻),可以配置8种单位图案,因而在既定的1个定时(1个时刻),可以输出3bit代码。
因此,如图6所示,在时刻(t4至t9)的各个定时,依次“输出(ON)”信息圆点,换句话说,通过配置6次单位图案,从而可以输出6次×3bit/次=18bit(26144代码)。
其中,信息圆点的输出次数(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次数)可以增加。否则,在触控面板(31)中,存在因图章部(16)滑动而误认的可能性,因而优选尽可能减少信息圆点的输出次数。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6(B)所示,将2个基准符号的输出(2次输出)用作信息的索引,将1个信息(代码)区分为多个信息,以区分的信息作为1个区段,按区段单位输出,从而实现大容量信息(代码)的输出。
具体而言,在本示例中,在最初信息的索引中,基准符号(13-1,13-6)按其顺序“输出(ON)”,之后,后续的6个信息符号“输出(ON)”,从而输出由他们的组合代表的18bit的第一区段(第一信息)。
在下个信息的索引中,基准符号(13-1,13-6,13-6)按其顺序“输出(ON)”,然后,后续的6个信息符号“输出(ON)”,从而输出由他们的组合代表的18bit的第二区段(第二信息)。
借助于此,可以输出36bit(约600亿代码)。
为了在代码识别装置(3)侧确实识别如此输出的大量信息(代码),最好在圆点(导电体)周边使用摩擦系数高的橡胶等,以便使触控面板(31)的表面与图章部(16)的底面(图4(B)图示的面)不滑动。
这种橡胶就如本实施形态所示的触控面板(31)的显示面(显示装置)而言,还可以缓冲图章部(16)按压时的冲击。另外,使得不滑动的这种设计,不适合于使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的表面移动或旋转。此时,最好使用摩擦系数低的硅胶等。
图6的示例的单圆点图案是以在触控面板(31)侧同时只能识别1个圆点为前提。因此,多点触摸识别(圆点间距离10~15mm左右)的限制小,因此,可以缩短基准图案内的各圆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其结果,可以减小图章部(16)的底面(图4(B)中提示的面)的面积。
其中,在本实施形态中,无法将取得从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代码的事实,从代码识别装置(3)向代码发生装置(1)发送。因此,代码发生装置(1)反复执行图案代码的输出(多个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从而可以确实发送图案代码。
另外,本实施形态只不过是示例而已,因而也可以以未图示的无线、声音、光线等多样方法,从代码识别装置(3)向代码发生装置(1)通知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由此,不需要在代码发生装置(1)侧反复输出。
作为通知这种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普通方法,有在触控面板(31)或独立准备的显示装置中,显示代表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图像的方法。而且,另一方面,代码识别装置(3)也可以显示代表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圆点图案等二维代码及色码,通过图章部(16)的判读区域(IA),由信息判读部(11)读取。
另外,在图6的示例的单圆点图案中,多个种类的单位图案沿时间方向配置(依次“输出(ON)”圆点),从而构成图案代码。即,通过增加圆点的ON/OFF的反复次数,从而增加图案代码(信息)的信息量。
其中,进一步而言,如果组合圆点的ON/OFF时间间隔的长短(如果组合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距离),则可以输出更加庞大量的图案代码(信息)。
另外,在图6示例中,虽然利用圆点进行了说明,但采用圆点之外的任意符号当然也一样。
另外,可识别的符号大小、符号与符号的空间配置间隔、符号的输出时间、符号输出结束与下个符号输出开始时间的间隙时间(根据触控面板(31)的性能,可以不配备间隙时间,重复下个符号的输出。),可以考虑代码识别装置(3)的性能或处理程序的速度等而任意设置。
另外,通过采用图6的示例的单圆点图案,从而即使是以既定方法新输出独立于最初输入的既定信息(C)的信息的相关图案代码的情形,或从代码输出装置(1)输出的图案代码因无线等而随时变化的情形,也可以容易地应对。即,代码输出装置(1)也可以可变地输出信息。
图7图示了在触控面板(31)可检测多点的情况下,圆点的配置图案(以下称为“多圆点图案”)的具体示例。
在图7的示例中,如其图(A)所示,5个圆点(13-1至13-5)按等间隔配置成圆周形状的图案被采用为基本图案。
另外,基本图案不特别局限于将圆点(13-1至13-5)配置成图7(A)的圆形形状的图案,例如,可以采用使圆点(13-1至13-5)配置成矩形纹样等任意形状的图案。另外,圆点的个数也不特别限定于图7(A)的示例,可以任意确定。
另外,如图7(B)所示,针对图7(A)的基本图案中包含的各个圆点(13-1至13-5),在相对的时刻(t1及t25)中的既定时刻(既定时间定时),定义有“输出(ON)”或“OFF”。
在图7的示例中,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个点,因而在无论在时刻(t1及t25)中的哪个定时,“输出(ON)”均允许圆点(13-1至13-5)中任意个数的任意组合。
其中,在图7(C)中,在时刻(t1及t25)的各个定时,描绘了图7(A)的基本图案中只有“输出(ON)”的圆点被涂黑的单位图案。如果与图6(C)的单位图案比较,图7(C)的单位图案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个圆点,因而可知多个圆点为“输出(ON)”。
准备多个种类的这种单位图案(在图7(C)的示例中,准备25个种类),在时间方向的各位置(时刻(t1及t25)的各定时),各种单位图案各配置1个,从而定义发生对象图案代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圆点(13-1至13-15)各自的ON/OFF切换,借助于图4(C)的CPU(17)的控制而实现。依次切换图7(C)的各单位图案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既可以采用反复进行图4(A)的操作按钮(14)按压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利用在加载面借助于图章部(16)自重而运转的自重按钮(23)输出的方法。
将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加载于触控面板(31)的时刻(相对的时间)称为时刻(t1)。时刻(t1)的单位图案如图7(B)及图7(C)所示,是圆点(13-1至13-5)全部OFF的图案。
其中,在时刻(t1)至时间(t2)的间隔可以任意确定。即,代码发生装置(1)读取既定信息(C),发生图案代码后,当加载于触控面板(31)时,既可以将既定的1个以上圆点(图7的示例中为圆点(13-1至13-7))即刻“输出(ON)”,也可以设置既定时间进行“输出(ON)”。
在存在5个圆点(13-1至13-5)的图7的示例中,在时刻(t2),圆点(13-1至13-5)全部“输出(ON)”。换句话说,基准圆点(13-1至13-5)全部“输出(ON)”的单位图案配置于时刻(t2)。
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识别这些圆点位置,记忆基准图案。另外,所有圆点(13-1至13-5)“输出(ON)”,从而可以识别触控面板(31)正常检测各圆点(13-1至13-5)。由此,可以确认代码识别装置(3)是否能够正常启动。
在下个时刻(t3),圆点(13-1至13-5)全部OFF。
在时刻(t4),圆点(13-1,13-3,13-5)“输出(ON)”。
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利用这3个圆点(13-1,13-3,13-5),识别单位图案的方向。其中,圆点(13-1)为最高点,从圆点(13-1至13-5)的中心,识别部(33)将圆点(13-1)识别为正向。
在下个时刻(t5),最高点的圆点(13-1)之外的圆点(13-2至13-5)OFF。
然后,只以最高点的圆点(13-1)为基准,继续“输出(ON)”,利用圆点(13-2至13-5)的ON/OFF而输出信息(图案代码的一部分信息)。
在加载了图章部(16)的触控面板(31)中,存在图章部(16)在加载表面滑动并直线移动的情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识别部(33)也可以根据顶点的圆点(13-1)的移动,识别各单位图案的其他哪个圆点正在“输出(ON)”。
通常,只要不有意识地施加旋转动作,则在加载的瞬间图章部(16)进行旋转被认为是极少的,因而确保识别精密度即可,以便不发生直线移动的错误识别。该单位图案的方向当然也可以识别图章部(16)相对于触控面板(31)面以何种旋转角加载。
借助于圆点(13-2至13-4)的ON/OFF,用1个圆点定义1bit,用在空间上设置既定距离配置的4个圆点定义信息,从而可以用1个单位图案定义4bit。因此,如果沿时间方向配置8个单位图案(单位图案ON/OFF8次),则可以输出32bit(约40亿代码)的信息。
其中,在本实施形态中,无法将取得从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代码的事实,从代码识别装置(3)向代码发生装置(1)发送。因此,代码发生装置(1)反复执行图案代码的输出(多个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从而可以确实发送图案代码。
另外,本实施形态只不过是示例而已,因而也可以以未图示的无线、声音、光线等多样方法,从代码识别装置(3)向代码发生装置(1)通知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由此,不需要在代码发生装置(1)侧反复输出。
作为通知这种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普通方法,有在触控面板(31)或独立准备的显示装置中,显示代表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图像的方法。而且,另一方面,代码识别装置(3)也可以显示代表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圆点图案等二维代码或色码,通过图章部(16)的判读区域(IA),由信息判读部(11)读取。
另外,如果组合单位图案的ON/OFF时间间隔的长短(如果组合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距离),则可以输出更加庞大量的图案代码(信息)。
借助于代码识别装置(3)而读取图案代码后,存在想使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上移动并实施操作的情形。此时,图案代码的输出完成后,以圆点(13-1,13-3,13-4)为“输出(ON)”,从而,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可以识别图章部(16)的位置(中心位置或图章部(16)的外形等)和图章部(16)的旋转角。由此,可以根据触控面板(31)中显示的图像进行操作。
其中,在反复输出基于单位图案的信息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想任意结束时,按下代码发生装置(1)配备的操作按钮(14)。由此,只有圆点(13-1,13-3,13-4)“输出(ON)”。使用者使图章部(16)移动到既定的位置,按下操作按钮(14),从而可以选择配置于相应位置的指示。由此,可以从游戏轻松地进行培训、购物、通常的智能手机或PC的操作。
另外,在图7的示例中,虽然利用圆点进行了说明,但采用圆点之外的任意符号当然也一样。
另外,可同时识别的符号数、可识别的符号的大小、符号与符号的空间配置间隔、符号的输出时间、符号输出结束至下个符号输出开始时间的间隙时间(根据触控面板(31)的性能,既可以不设置间隙时间,也可以重复下个符号的输出。),可以鉴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性能或处理程序的速度等而任意设置。
例如,利用7个以上符号,以3个以上符号为基准符号,持续始终“输出(ON)”,从而即使是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上滑动或旋转的情形,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也可以准确地识别正在“输出(ON)”的不同信息符号。其结果,代码发生装置(1)可以输出与图7的示例相同的32bit(约40亿代码)。
另外,通过采用图7的示例和多圆点图案,从而,即使以既定的方法新输出关于独立于最初输入的既定信息(C)的信息的图案代码时,或从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图案代码借助于无线等而随时变换时,也可以轻松应对。即,代码发生装置(1)也可以可变地输出信息。
以上针对图4的图章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不特别限定于此。
因此,下面对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进行说明。
图8是显示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8(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8(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8(C)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8(D)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里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是显示不同于图8的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9(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9(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9(C)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9(D)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里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另外,下面将图8及图9中的下方,即,将与介质(2)或代码识别装置(3)相向的方向说明为“下面”。
如图8所示,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具有信息判读部(11)、代码发生部(12)、代码输出部(13)、操作按钮(14)、电源按钮(15)、CPU(17)、内部存储器(18)、PCBA(19)、USB端子(20)、扬声器(21)、无线装置(24)及电源部(25)。虽然这些构成要素存在配置的差异,但具有与图4的同一标记相同的功能和构成。因此,在此省略这些构成要素的说明。
在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下端安装有代码输出部(13)。
在图8的示例中,如同覆盖圆形的信息判读区域(IA)一样,作为代码输出部(13),安装有同心圆形状的1个符号。
在图9的示例中,与圆形的信息判读区域(IA)设置距离,作为代码输出部(13),安装有圆点形状的1个符号。该符号发挥圆珠笔或触控笔的笔尖部的功能。即,图9的示例和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具有手写功能。
在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中,还安装有笔尖开关(81)。
笔尖开关(81)是如果代码输出部(31)按压则成为ON状态,如果按压解除,则成为OFF状态的开关。
例如,如果代码输出部(31)相对于介质(2)按压,则笔尖开关(81)成为ON状态,开始基于信息判读装置(11)的既定信息(C)的读取。
例如,如果代码输出部(13)相对于触控面板(31)按压,则笔尖开关(81)成为ON状态,代码输出部(13)开始图案代码的输出。
另外,笔尖开关(81)并非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必需的构成。
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代码输出部(31)具有1个符号,因而借助于相应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输出图案代码。
其中,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不仅是单纯的“输出(ON)”时间方向的配置有无的组合,而且可以采用以“输出(ON)”的时间(以下称为“输出时间”)为可变量的基于相应输出时间的组合,或以“输出(ON)”与“输出(ON)”之间的时间间隔(以下称为“间隙时间”)为可变量的基于相应间隙时间的组合,或以“输出(ON)”的强度(以下称为“输出强度”)为可变量的基于相应强度的组合。
下面对这种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的输出形态(符号的配置图案)的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图10是按符号的输出时间间隔输出图案代码(信息)时的具体示例。
如图10(A)所示,设置多个种类的输出时间间隔。具体而言,例如以50m秒、100m秒、150m秒、200m秒的T1~T4为输出时间的4种(2bit),输出8次,从而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1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通过与符号的间隙时间/输出强度或符号的形状/大小/配置图案等组合,可以输出庞大的图案代码(信息)。
如果所述输出时间可以分别判别,则任意的时间间隔即可,种类/输出次数也任意,可以自由地设置图案代码数。另外,在图10(A)的示例中,符号输出之间的间隙时间保持既定。
另外,当每次输出的符号的大小或配置、强度不同时,也可以没有符号输出间的间隙。
再例如,如图10(B)所示,在成为基准的输出时间(以下称为“基准输出时间”)中,在先头进行“输出(ON)”,而从该基准输出时间起,也可以识别其他符号的输出时间。
其中,将基准输出时间设为250m秒,以其1/5(50m秒)、2/5(100m秒)、3/5(150m秒)、4/5(200m秒)的T1~T4为输出时间的4种(2bit),输出符号8次,从而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为了防止符号的识别遗漏或误认,可以将基准输出时间250m秒之后的信息输出反复多次。
再例如,如图10(C)所示,也可以将基准输出时间中的“输出(ON)”在先头实施1次以上,以该基准输出时间中的“输出(ON)”的个数为索引,对图案代码进行区段化并输出。其中,利用2个不同图案代码的索引,在基准输出时间(T1)中,将符号输出1次及2次后,输出2个区段化的图案代码。由此,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4294967296个(32bit)信息。索引无需按升序进行,可以任意设置,以图案代码输出符号的次数也可以任意设置。
图11显示了以符号的间隙时间间隔来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
如图11(A)所示,设置多个种类的间隙时间间隔。具体而言,例如,以50m秒、100m秒、150m秒、200m秒的T1~T4为间隙时间的4种(2bit),输出8次,从而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通过与符号的输出时间/输出强度或符号的形状/大小/配置图案等组合,可以输出庞大的图案代码(信息)。
如果所述间隙时间可以分别判别,则任意的时间间隔均可,种类/输出次数也任意,可以自由地设置图案代码数。另外,在图11(A)的示例中,符号的输出时间保持既定。
再例如,如图11(B)所示,在成为基准的间隙时间(以下称为“基准间隙时间”)中,在先头进行“输出(ON)”,从该基准间隙时间起,可以识别其他符号的间隙时间。
其中,将基准间隙时间设为250m秒,以其1/5(50m秒)、2/5(100m秒)、3/5(150m秒)、4/5(200m秒)的T1~T4为间隙时间的4种(2bit),输出符号8次,从而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为了防止符号的识别遗漏或误认,可以将间隙时间250m秒之后的信息输出反复多次。
再例如,如图11(C)所示,也可以将基准间隙时间中的“输出(ON)”在先头实施1次以上,以该基准输出时间中的“输出(ON)”的个数为索引,对图案代码进行区段化并输出。其中,利用2个不同图案代码的索引,在基准输出时间(T1)中,将符号输出1次及2次后,输出2个区段化的图案代码。由此,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4294967296个(32bit)信息。索引无需按升序进行,可以任意设置,以图案代码输出符号的次数也可以任意设置。
图12显示了按符号的输出时间和间隙时间间隔来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
如图12(A)所示,设置多个种类的输出时间和间隙时间间隔。具体而言,例如以50m秒、100m秒、150m秒、200m秒的T1~T4为输出时间和间隙时间的4种(2bit),输出8次,从而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通过与符号的输出强度或符号的形状/大小/配置图案等组合,从而可以输出庞大的图案代码(信息)。
如果所述输出时间和间隙时间可以分别判别,则任意的时间间隔即可,种类/输出次数也任意,可以自由地设置图案代码数。
再例如,如图12(B)所示,在基准输出时间中,在先头进行“输出(ON)”,从该基准间隙时间起,可以识别其他符号的输出时间和间隙时间。
其中,将基准输出时间设为250m秒,以其1/5(50m秒)、2/5(100m秒)、3/5(150m秒)、4/5(200m秒)的T1~T4为输出时间和间隙时间的4种(2bit),输出符号8次,从而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为了防止符号的识别遗漏或误认,可以将基准输出时间250m秒之后的信息输出反复多次。
再例如,如图12(C)所示,也可以将基准输出时间中的“输出(ON)”在先头实施1次以上,以该基准输出时间中的“输出(ON)”的个数为索引,对图案代码进行区段化并输出。其中,利用2个不同图案代码的索引,在基准输出时间(T1)中,将符号输出1次及2次后,输出2个区段化的图案代码。由此,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4294967296个(32bit)信息。索引无需按升序进行,可以任意设置,以图案代码输出符号的次数也可以任意设置。
图13显示以符号的输出强度来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
如图13(A)所示,设置多个种类的输出强度。具体而言,例如,将静电容量的5皮可、10皮可、15皮可、20皮可的P1~P4为符号输出强度水平的4种(2bit),输出8次,从而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通过与符号的输出时间/输出强度或符号的形状/大小/配置图案等组合,可以输出庞大的图案代码(信息)。
如果所述强度水平可以分别判别,则任意的强度均可,种类/输出次数也任意,可以自由地设置图案代码数。
另外,当每次输出的符号的大小和配置、强度不同时,可以没有符号输出间的空隙。
再例如,如图13(B)所示,在成为基准的输出强度(以下称为“基准输出强度”)中,在先头进行“输出(ON)”,从该基准输出强度起,可以识别其他符号的输出强度。
其中,将基准输出强度设为25皮可,以其1/5(5皮可)、2/5(10皮可)、3/5(15皮可)、4/5(20皮可)的P1~P4为输出强度的4种(2bit),输出符号8次,从而可以输出65536个(16bit)图案代码。
为了防止符号的识别遗漏或误认,可以将基准输出强度25之后的信息输出反复多次。
再例如,如图13(C)所示,可以将基准输出强度中的“输出(ON)”在先头实施1次以上,以该基准输出强度中的“输出(ON)”的个数为索引,对图案代码区段化并输出。其中,利用2个不同图案代码的索引,在基准输出强度P1下,将符号输出1次及2次后,输出2个区段化的图案代码。由此,象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只以一个符号输出的时间变化,便可以输出4294967296个(32bit)信息。索引无需按升序进行,可以任意设置,以图案代码输出符号的次数也可以任意设置。
另外,并非本发明限定于所述的实施形态,能够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用于发生代码的符号的大小或形状等形态,虽然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已固定,但也可以可变。
即,也可以使符号的形态可变,以相应形态的组合来定义图案代码。
图14是显示可变地控制符号的形态并采用矩形分割导电体控制的代码输出部示例的图。
图15是显示可变地控制符号的形态并采用圆形分割导电体控制的代码输出部示例的图。
在图14所示的格子状或图15所示的拍摄孔(信息判读区域(IA))周边的半球形凸起形态中,多个5mm左右大小的导电单元相互相邻地配置,控制使得可以以任意个数的任意组合“输出(ON)”这些导电单元,从而实现符号形态可变。其结果,可以基于符号的形态,输出图案代码。
图16是显示以符号的形态输出图案代码(信息)的情形的具体示例的图。
如图16(A)所示,在邻接配置多个导电单元的状态下,使各导电单元的输出的ON/OFF图案可变,从而可以独特地控制从ON的导电单元形成的符号的大小或形状等形态。而且,可以借助于该控制而输出图案代码。
例如,如图16(A)所示,可以将配置5×5=25的导电单元想象为示例。
例如,如图16(B)所示,在4个角中,既定的3个导电单元始终为ON,1个始终为OFF(其中,也可以不配置导电单元),控制其他25-4=21个导电单元各自的ON/OFF,从而借助于1次符号输出,可以输出21bit(209715个)代码。此时为斑点纹样。
其中,也可以稍稍减少信息量,使得在ON的导电单元集合中,不包含OFF的导电单元。
在图16(A)、(B)的示例中,虽然采用将正方形的导电单元配置成正方形,但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6(C)所示,导电单元的形状为任意形状,配置成何种形状均可。
另外,在图16的示例中,虽然采用了成为基准的导电单元中3个始终ON的符号,但也可以采用使导电体ON的符号,以便形成特异形态,并基于该符号输出图案代码。
进而,也可以配置多个使这种形态变化的符号,增大信息量。而且,也可以沿时间方向输出多次,从而进一步增大信息量。
可是,虽然关于代码的既定信息(C)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被赋予了卡等介质(2),但不特别限定于此,可以赋予任意的场所。
例如,包括发挥代码识别装置(3)功能的情形在内,可以在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电视机等显示装置中显示代码相关的既定信息(C)。
图17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取得显示装置显示的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样子的模式图。
如图17(A)所示,在显示装置(100)的既定的显示区域,显示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
如图17(B)所示,如果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所显示的显示区域),则相应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判读部(11)判读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
其中,显示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显示装置不特别限定,可以为发挥代码识别装置(3)功能的智能手机触控面板(31)。
图18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取得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中显示的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样子的模式图。
如图18(A)所示,在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既定显示区域,显示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
如图18(B)所示,如果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显示面(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所显示的显示区域),则相应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判读部(11)判读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
就图18的示例而言,通过进行如下一系列处理,从而可以确认数据输出和接收。
首先,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判读部(11),从形成有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的介质(2)判读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
代码发生装置(1)的代码输出部(13)以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为既定的图案代码,输出到发挥代码识别装置(3)功能的智能手机的触控面板(31)。
相应智能手机触控面板(31)显示代表所识别的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
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判读部(11)拍摄从智能手机触控面板(31)射出的光线,从而判读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由此,从代码发生装置(1)的代码输出部(13)输出的图案代码,显示代表识别的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判读部(11)进行读取,如果是相同的既定信息(C),则可以完全排除误认,可以实现安全性极高的认证系统。
作为另一实施例,无需从形成有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的介质(2)读取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使用者选择在发挥代码识别装置(3)功能的智能手机的触控面板(31)中与图形或文本一同显示的既定的圆点图案,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该处,信息判读部(11)进行读取,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读取信息。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不使用形成有代表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的圆点图案的介质(2),选择在智能手机的触控面板(31)上与圆点图案一同显示的图标或图形及文本,可以相互操作购物、游戏、学习等多样内容。他们与手指的触摸比较,可以识别从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图案代码,确认谁进行操作。借助于此,在购物中,可以确认进行购买的使用者,识别购买了什么,在游戏中,当多人参加时,可以确认谁进行了操作,轻松实现对战游戏等。进而,通过操作操作按钮或使代码发生装置(1)移动/旋转,代码识别装置(3)也可以识别这种信息,实现可相互娱乐的无限内容。
通过进行这种一系列处理,从而可以确认数据的输出和接收。
另外,相应代码发生装置(1)可以取得智能手机的触控面板(31)上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加载位置,进而还可以输出与此对应的图案代码。
此时,就介质(2)而言,当在印刷品上利用红外线吸收墨水重叠印刷圆点,信息判读部(11)在红外线区域只提取圆点时,需要利用红外线LED照射介质(2)。如果代码发生装置(1)为笔型,则会从周边进入太阳光,因而需要红外线透过滤镜。另一方面,如果代码发生装置(1)为笔图章型,则没有从周边进入太阳光的忧虑,因此,可以只拍摄利用对红外线反应的墨水印刷的圆点,所以,不需要红外线透过滤镜。另外,照射的红外线也可以为紫外线,利用与紫外线反应的墨水印刷圆点即可。
另外,当信息判读部(11)读取智能手机触控面板(31)等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圆点图案时,在可见光线区域读取。
红外线LED照射的红外线无法从显示装置反射并返回,因而信息判读部(11)不拍摄反射的红外线。
另一方面,如果是图章型的代码发生装置(1),则如上所述,不设置红外线透过滤镜,信息判读部(11)可以拍摄来自显示装置的可见光。即,信息判读部(11)可以从显示装置显示的圆点图案读取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
如此,即使是利用显示装置红外线吸收墨水印刷的圆点图案,信息判读部(11)也可以拍摄显示装置中显示的(以可见光线发光的)圆点图案,读取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无论是在哪种介质上形成的圆点图案,均可以准确地读取圆点代码。而且,如果代码发生装置(1)在2个或3个以上导电体中连续输出,则无论在显示装置上如何移动/旋转代码发生装置(1),均可识别他们的位置及操作情况,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识别远超难以识别旋转的使用者手指操作的信息。以往,通过手指操作,无法认识是谁的手指、哪个手指。
不过,当是2个导电体的输出时,就代码识别装置(3)而言,为了识别方向和配置,需要追踪来自2个导电体的输出是起点还是终点,在移动/旋转中始终继续识别。当为3个以上时,如果是独特的配置(该配置如果不进行360度旋转,则不成为相同的配置),则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唯一地识别代码发生装置(1)如何摆放。
换句话说,信息判读部(11)不局限于所述实施形态,只要只读取既定信息(C)的设备,则均可采用。
例如,可以采用读取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既定信息(C))的光学判读传感器、电磁波判读装置等作为信息判读部(11)。
当采用光学判读传感器作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判读装置(11)时,如上所述,利用IRLED进行照射,从而在印刷介质中,可以在红外线区域读取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既定信息(C)),在显示装置中,可以在可见光线区域读取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既定信息(C))。
例如,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的大小或形状等形态,不特别限定于所述实施形态。
例如,图章部(16)大到覆盖外壳,可以提高圆点(导电体)的配置自由度。于是,加载时可以谋求代码发生装置(1)的稳定。
再例如,可以使得代码发生装置(1)不仅向智能手机等的代码识别装置(3)发送图案代码,而且可以接收来自相应代码识别装置(3)的信息。此时的通信方式不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无线通信、声音感知、光线感知等。
另例如,借助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代码输出部(11)的符号“输出(ON)”检测方式,不局限于所述实施形态的方式,即,不局限于利用电容式触控面板(31)的方式,也可以是利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任意传感器的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应用的代码发生装置及代码识别装置具有如下构成即可,包括所述实施形态在内,可以具有各样各色的实施形态。
即,本发明应用的代码发生装置具有:
信息判读部,其判读既定信息;
代码发生部,其将关于所述既定信息的代码,以1个以上符号的空间方向和时间方向的至少一方的配置图案代表的代码,发生为图案代码;及
图案代码输出部,每当所述图案代码发生时,其根据代表所述图案代码的所述配置图案,针对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符号,使根据传感器反应与否的输出与否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相应图案代码。
所述传感器是触控面板包含的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
所述图案代码输出部
每当所述图案代码发生时,可以针对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符号,根据代表所述图案代码的所述配置图案,使根据所述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的反应与否的输出有无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输出相应图案代码。
所述图案代码
可以将沿多个符号各自的空间方向配置于预先规定的位置的图案当作基本图案,
将针对所述基本图案包含的所述多个符号而分别定义了所述传感器反应与否的图案当作单位图案,
基于所述单位图案进行定义。
所述图案代码
可以基于多个种类的所述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而定义。
所述图案代码可以基于所述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而定义。
所述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可以成为以所述符号的输出时间为可变量的情况下的基于相应输出时间的组合。
所述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可以成为以所述符号的输出之间的间隙时间为可变量的情况下的基于相应间隙时间的组合。
所述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可以成为以所述符号的输出时间及间隙时间为可变量的情况下的基于相应输出时间及相应间隙时间的组合。
所述符号的时间方向的配置组合也可以成为以所述符号的输出强度为可变量的情况下的基于相应输出强度的组合。
所述图案代码在所述符号的形态为可变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相应形态而定义。
可以还具有操作部,其在所述代码发生装置加载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的状态下,配置于与所述检测面相反侧,由使用者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至少可以包括使所述信息判读部或所述图案代码发生部启动的操作。
还可以包括启动部,其以所述代码发生装置加载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为条件,至少使所述信息判读部或所述图案代码发生部启动。
所述启动部可以包括开关,所述开关在所述代码发生装置加载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的情况下成为ON状态,当解除相应加载时成为OFF状态。
还可以具有生物体认证部,其检测操作所述代码发生装置的使用者的生物体信息,利用该检测结果来认证相应使用者。
还可以具有提示部,其向使用者提示与发生的所述图案代码相关的信息。
还可以具有代码删除部,当所述代码发生装置指示删除所述图案代码时,其使所述多个符号全部变化,使得所述传感器不反应。
借助于所述信息判读部而读取的所述既定信息可以为二维代码。
所述二维代码可以为圆点代码。
借助于所述信息判读部而读取的所述既定信息可以是既定的显示装置显示的信息。
借助于所述信息判读部而读取的所述既定信息是对既定波长的光线反应的信息,
可以还具有:照射部,其针对所述既定信息照射所述既定波长的光线;及
切断部,其在所述代码发生装置加载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状态下,切断外光。
本发明应用的代码识别装置是识别从所述记载的代码发生装置发生的所述图案代码的代码识别装置,
具有:
显示所述既定信息的所述显示装置;
所述既定的传感器;
检测部,其以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基础,检测相应1个以上符号的所述配置图案,其中,所述检测结果是关于借助于所述代码发生装置的所述图案代码输出部而使所述传感器反应与否发生变化的所述1个以上符号的检测结果;及
识别部,其基于检测的所述1个以上符号的所述配置图案,识别借助于所述代码发生装置的所述代码发生部而发生的所述图案代码。
可以具有触控面板,其包括所述显示装置及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所述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作为所述传感器而层叠于相应显示装置的显示面。
所述识别部在所述图案代码的基础上,还可以识别所述代码发生装置相对于所述触控面板进行接触或接近的方向、移动的轨迹,或使所述代码发生装置相对于所述触控面板进行接触或接近的次数,或他们中2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一系列处理可以借助于硬件而实施,也可以借助于软件而实施。
在借助于软件而执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可以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于计算机等。
计算机可以是内置于专用硬件的计算机。另外,计算机可以是通过安装各种程序而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的计算机,例如,通用个人计算机。
包括这种程序的记录介质为了向使用者提供程序,不仅由与装置本体独立配备的可移动媒体构成,还可以由以预先内置于装置本体的状态提供给使用者的记录介质等构成。可移动媒体例如由磁盘(包括软盘)、Blu-ray Disc(蓝光盘,注册商标)、光盘或光磁盘等构成。光盘例如由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DVD(Digital VersatileDisk)等构成。光磁盘由MD(Mini-Disk)等构成。另外,以预先内置于装置本体的状态提供给使用者的记录介质例如由记录有程序的ROM或硬盘等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记述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按其顺序按顺序实施的处理,还包括即使不是必须按时序处理,也并列或个别地执行的处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术语意味着由多个装置或多个设备等构成的整体装置。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应用的代码发生装置,具有基于代码识别装置侧的传感器的构成即可,不特别限定。
例如,当代码发生装置为图章型,代码识别装置侧的传感器为触控面板包括的电容式位置输入传感器时,图案代码输出部可以如图19至图21所示实现。
另外,以下将图案代码输出部和触控面板合称为“静电容量控制系统”。
另外,图案代码输出部根据代表所述图案代码的所述配置图案,针对既定符号,使根据传感器反应与否的输出有无发生变化,实现触控面板(位置输入传感器)检测输出的符号,以下将这种控制称为“印章导电体的触控面板静电容量检测控制”。
换句话说,图19至图21是说明印章导电体的触控面板静电容量检测控制的原理的图。
图19是显示静电容量控制系统的构成示例的模式图。
代码识别装置由具有静电容量检测型触控面板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构成。
此时,静电容量检测型触控面板将因具有既定量静电容量的导电体接近而导致的静电容量检测为触摸操作。触控面板检测数皮可(pF)以下的微小静电容量,取得触摸位置。
其中,在图19的静电容量控制系统中,如果使静电容量小到触控面板无法检测程度的导电体接近触控面板,以既定的方法,使具有大静电容量的导电体电气连接,那么,小静电容量的导电体成为具有大静电容量的导电体,可以检测触控面板。利用该原理,在将1个以上的静电容量小的导电体作为符号中至少一部分而配置于下部的代码发生装置的图案代码输出部,控制导电体的大静电容量的配置或时间方向的静电容量变化中至少某一者,从而代码识别装置侧的触控面板检测相应静电容量,相应代码识别装置的识别部识别图案代码。
图20A是图19的静电容量控制系统能够采用的各种半导体开关的构成示例。
另外,除半导体开关外,也可以利用多样的开关。
接着,参照图20B,对图20A的半导体开关OFF时的静电容量极小化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20B是用于说明图20A的半导体开关Off时的电流减低系统的模式图。
半导体开关即使在OFF情况下,也有若干电流流动,因此,其结果,存在导电体持续保有触控面板进行检测的程度的静电容量的情形。
在将代码发生装置加载于触控面板的状态下使静电容量沿时间方向变化并输出图案代码时,或在加载代码发生装置的状态下以既定方法(操作操作按钮或取得显示装置中显示的二维代码、程序的自动控制)输出新图案代码时,无法继续检测此前曾检测导电的导电体。为此,为了将电流量减小到极小,达到检测不到静电容量的程度,需要利用各开关,确保充分高的阻抗。作为一种方案,可以如图20B所示,将半导体(晶体管,FET)串联配置成2段,减低电流量,使静电容量达到触控面板的检测量以下,使得触控面板检测不到导电体。当以2段串联也无法满足时,可以进一步增加段数。进一步地,制作成高频用的晶体管、FET、MOS FET等,可以极大降低电流,可以使静电容量达到极小。
按照以上记述的构成图案代码输出部(16)的多个圆点,与图案代码对应的对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说明为导通/非导通,但导电体等的导通/非导通还包括因静电容量变化而导致的情形。另外,构成图案代码输出部(16)的多个圆点,并非没有面积的点,而是触控面板(31)能够反应与否的具有既定面积的符号。该符号为任意形状的符号。也没有必要是相同形状、相同面积。另外,所述圆点是所述信息判读部读取的圆点图案,或与圆点代码的圆点完全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圆点图案是由在介质(包括所有造型物)上形成(包括印刷或刻印、显示装置显示等以光学方式形成)的多个圆点构成的二维代码。该二维代码是作为读取圆点图案(包括摄像或摄像)而求出的数值信息(代码)的圆点代码。既定信息(C)包括条形码或QR代码(注册商标)、圆点代码、色码等二维代码或记载于无线信息记录介质的数值信息(代码)。上述内容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代表相同意义。
在图20A(A)的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路、图20A(B)、(C)的MOS晶体管(FET)的漏极电路中连接电源。但是,在将他们用作开关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电源。在图21(A)中示例性图示了省略电源而将双极型晶体管用作开关的电路构成。另外,在21(B)中示例性图示了省略电源而将MOS晶体管(FET)用作开关的电路构成。另外,按照已在图20B中叙述的内容,如图21(A)、(B)所示,使晶体管2段从属连接,从而可以减低集电极/基极之间的结电容、射极/基极间的结电容、漏极电容、源极电容等的容量。另外,从属连接晶体管的段数并非限定为2段。
下面,参照图22之后的附图,对不同于代码发生装置(1)所述构成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22是显示具有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22(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2(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22(C)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2(D)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里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2(E)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放大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2(F)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放大的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22所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在所述信息判读部(11)、代码发生部(12)及代码输出部(13)基础上,还具有操作按钮(14)、电源按钮(15)、图章部(16)、CPU(17)、内部存储器(18)、PCBA(19)、USB端子(20)、扬声器(21)、按钮开关(22)、自重开关(23)、无线装置(24)及电源部(25)。
在图22(A)中,操作按钮(14)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上端,是用于操作对代码发生装置(1)各种控制的指示的按钮,如既定信息(C)的判读指示、图案代码的输出ON/OFF指示等。具体而言,如果按下操作按钮(14),则如图22(C)所示,配置于该代码发生装置(1)内部的按钮开关(22)从ON或OFF状态中的一侧变换为另一侧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操作按钮(14)内部安装LED,以相应LED的发光色或发光图案表现各种状态。另外,操作按钮(1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另外,操作按钮(14)也可以设置于侧面。
电源按钮(15)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侧面,是用于切换对代码发生装置(1)的电源ON/OFF的按钮。
图章部(16)如图22(A)及(E)所示,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下端。图章部(16)如图22(B)所示,安装有由多个圆点配置成既定图案而构成的代码输出部(13),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孔。该孔部分成为借助于信息判读装置(11)而判读既定信息(C)的信息判读区域(IA)。信息判读装置(11)既可以接触形成有既定信息(C)的介质面并读取既定信息(C),也可以离开相应介质面既定距离读取。
在多个符号周边或符号加载侧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作为非导体的橡胶或硅胶、PET等保护构件,以便不使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等显示装置发生损伤。另外,如果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图章部(16)的底面(如果有保护构件,则也包括相应保护构件)适合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但是,如果不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适合采用摩擦系数高的材料。这是为了使得在代码识别装置(3)加载时不滑动,瞬间确实地识别符号。
在既定信息(C)判读时,如图2(B)所示,图章部(16)配置于介质(2)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上面或上方。由此,如图22(C)所示,既定信息(C)通过判读区域(IA)而被信息判读部(11)判读。
另外,当输出图案代码时,如图3(B)所示,图章部(16)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更准确而言,图章部(16)配备的代码输出部(13)的多个符号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其中,多个符号由导电体等构成,与图案代码相应,控制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通电与否)。即,触控面板(31)只检测多个符号中有反应的符号(其位置坐标)。基于如此检测的符号配置图案等,识别图案代码。
另外,对于基于多个符号的图案代码的识别的具体示例,由于已参照图6及图7进行了说明,因而省略。
在图22(C)中,CPU(17)执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全体控制处理,例如,执行关于既定信息(C)的判读、图案代码的输出、程序更新、输入输出设备控制等的各种处理。通过CPU(17)与既定软件协同,从而使图2(C)的代码发生部(12)等各种功能块发挥功能。
内置存储器(18)记忆借助于CPU(17)而运行的程序或CPU(17)使用的各种数据等。
PCBA(19)是加装有代码发生装置(1)为了执行图2所示各种处理所需的各种电路的基础。
USB端子(20)在执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程序更新、数据输入输出、充电等时,与未图示的其他装置以USB方式连接。另外,USB端子(20)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扬声器(21)在既定信息(C)被读取时、实施各种操作指示时、播放包括声音的内容时等,输出各种声音。
按钮开关(22)是与如上所述操作按钮(14)的按压操作相应,从ON和OFF状态中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的开关。按钮开关(22)作为反相按钮,也可以使某一个独立,为了指示不同操作而独立地发挥功能。
自重开关(23)是利用自重而使图案代码输出部(16)启动的开关。其中,所谓启动,是按照构成图案代码输出部(16)的多个圆点,与图案代码相应,确立对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的状态。另外,如图2(B)所示,在图章部(16)配置于介质(2)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上面或上方时,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既定信息(C)通过判读区域(IA)而被信息判读部(11)读取。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的机构,使需要电力的图案代码的输出或圆点图案等的判读,只有在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触控面板(31)及/或介质(2)的情况下才启动,从而可以谋求极大节省电力。进一步地,也可以使得不利用自动而启动,而是按压代码发生装置(1)而启动。另外,自重开关(23)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在图22(D)中,无线装置(24)是与服务器(4)进行无线通信,并针对判读的既定信息(C),接收诸如与服务器(4)等进行对照处理的输出等控制处理中利用的各种信息的装置。无线装置(24)也可以无线取得图案代码。另外,无线装置(2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电源部(25)是干电池等针对代码发生装置(1)供应电力的部分。因此,电源部(25)没有必要必须是干电池,也可以是充电电池。此时,充电方法不特别限定,既可以采用USB端子(20)中的基于USB连接的充电方法,也可以采用此外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从外部的电力供应装置供应电力。电力供应也可以组合所述几种。
如图22(F)所示,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上方内部安装橡胶或环形状的弹簧。这是为了即使稍稍倾斜地加载代码发生装置(1),也能够使导电体配置面与介质输入装置面能够恰好接触。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离开时,所有导电体也同时离开,从而能够抑制图案代码的误认。
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上方的内部安装橡胶或环形状的弹簧,这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另外,代码发生装置(1)大到如同用外壳覆盖代码发生装置(1)本身一样,可以提高导电体的配置自由度。另外,通过加大代码发生装置(1)本身的大小,从而还可以谋求加载时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稳定。
图23是显示具有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23(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3(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23(C)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23所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在所述信息判读部(11)、代码发生部(12)及代码输出部(13)基础上,还具有操作按钮(14)、电源按钮(15)、图章部(16)、CPU(17)、内部存储器(18)、PCBA(19)、USB端子(20)、扬声器(21)、按钮开关(22)、自重开关(23)、无线装置(24)、电源部(25)、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6)及软性基板(27)。
在图23(A)中,操作按钮(14)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上端,是用于操作对代码发生装置(1)的各种控制的指示的按钮,如既定信息(C)的判读指示、图案代码的输出ON/OFF指示等。具体而言,如果按下操作按钮(14),则如图23(C)所示,配置于代码发生装置(1)内部的按钮开关(22)从ON或OFF状态中的一侧变换为另一侧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操作按钮(14)内部设置LED,以相应LED的发光色或发光图案表现各种状态。另外,操作按钮(14)作为反按钮,也可以独立地分配2种操作功能。另外,操作按钮(1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另外,操作按钮(14)也可以设置于侧面。
电源按钮(15)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侧面,是用于切换对代码发生装置(1)的电源ON/OFF的按钮。
图章部(16)如图23(A)所示,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下端。图章部(16)如图23(B)所示,安装有由多个符号配置成既定图案而构成的代码输出部(13),在比其中央部更上方形成有孔。该孔部分成为借助于信息判读装置(11)而判读既定信息(C)的信息判读区域(IA)。既可以面接触于形成有既定信息(C)的介质面并判读,也可以从相应介质离开既定距离并读取。
在多个符号周边或符号加载侧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作为非导体的橡胶或硅胶、PET等保护构件,以便不使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等显示装置发生损伤。另外,如果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图章部(16)的底面(如果有保护构件,则也包括相应保护构件)适合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但是,如果不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适合采用摩擦系数高的材料。这是为了使得在代码识别装置(3)加载时不滑动,瞬间确实地识别符号。
在既定信息(C)的判读时,如图2(B)所示,图章部(16)配置于介质(2)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上面或上方。由此,如图23(C)所示,既定信息(C)通过判读区域(IA)而被信息判读部(11)判读。
另外,当输出图案代码时,如图3(B)所示,图章部(16)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更准确而言,图章部(16)上安装的代码输出部(13)的多个符号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其中,多个符号由导电体等构成,与图案代码相应,控制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即,触控面板(31)只检测多个符号中有反应的符号(其位置坐标)。基于如此检测的符号配置图案等,识别图案代码。
另外,对于基于多个符号的图案代码的识别的具体示例,由于已参照图6及图7进行了说明,因而省略。
另外,如图23(A)所示,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的上方外周,设置橡胶或环形状的硅胶或橡胶等缓冲材料。为了使得即使强力将代码发生装置(1)安装于显示装置面,即使减小冲击而始终稍稍倾斜地加载,导电体配置面与介质输入装置面也可以恰好接触。另外,这是因为在代码发生装置(1)离开时,所有导电体也同时离开,从而能够抑制图案代码的误认。
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上方的外周设置橡胶或环形状的硅胶或橡胶等缓冲材料,这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另外,代码发生装置(1)大到用外壳覆盖代码发生装置(1)本身,可以提高导电体的配置自由度。另外,通过加大代码发生装置(1)本身的大小,从而还可以谋求加载时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稳定。
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7)如图23(B)所示,安装于图章部(16)的外周上。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7)在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显示装置,选择小的图标或文字、图形等对象图像的情况下,准确地指示对象图像的指示点,判读既定信息(C)。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7)既可以用光学指示(例如激光指示器等)替代,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组合。另外,对于具体的指示点核算方法,后面将在图32中叙述。
在图23(C)中,CPU(17)执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全体控制处理,例如执行关于既定信息(C)的判读、图案代码的输出、程序更新、输入输出设备控制等的各种处理。通过CPU(17)与既定软件协同,从而使图2(C)的代码发生部(12)等的各种功能块发挥功能。
内置存储器(18)记忆借助于CPU(17)而运行的程序或CPU(17)使用的各种数据等。
PCBA(19)是加装有代码发生装置(1)为了执行图2所示各种处理所需的各种电路的基础。
USB端子(20)在实施代码发生装置(1)的程序更新、数据输入输出、充电等时,与未图示的其他装置以USB方式连接。另外,USB端子(20)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扬声器(21)在既定信息(C)被读取时、实现各种操作指示时、播放包括声音的内容时等,输出各种声音。
按钮开关(22)是根据如上所述操作按钮(14)的按压操作而从ON和OFF状态中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的开关。按钮开关(22)作为反相按钮,也可以使某一个独立,为了指示不同操作而独立地发挥功能。
自重开关(23)是利用自重而使图案代码输出部(13)启动的开关。其中,所谓启动,是按照构成图案代码输出部(16)的多个圆点,与图案代码相应,确立对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的状态。另外,如图2(B)所示,在图章部(16)配置于介质(2)的圆点图案(既定信息(C))上面或上方时,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既定信息(C)通过判读区域(IA)而被信息判读部(11)读取。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的机构,使需要电力的图案代码的输出或圆点图案的判读,只有在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触控面板(31)及/或介质(2)的情况下才启动,从而可以谋求极大节省电力。进一步地,也可以使得不利用自重而启动,而是推动代码发生装置(1)而启动。另外,自重开关(23)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图23(C)的无线装置(24)是与服务器(4)进行无线通信,并针对判读的既定信息(C),接收诸如与服务器(4)等进行对照处理的输出等控制处理中利用的各种信息的装置。无线装置(24)也可以无线取得图案代码。另外,无线装置(2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电源部(25)是干电池等针对代码发生装置(1)供应电力的部分。因此,电源部(25)没有必要必须是干电池,也可以是充电电池。此时,充电方法不特别限定,既可以采用USB端子(20)中的基于USB连接的充电方法,也可以采用此外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从外部的电力供应装置供应电力。电力供应也可以组合所述几种。
软性基板(27)以PCBA(19)和软性基板进行配线,以便即使倾斜地加载代码发生装置(1),安装信息判读部(11)的PCBA(19)也发挥功能。
图24是显示不具有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24(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4(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24(C)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4(D)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里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4(E)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放大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4(F)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放大的表面的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24所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在所述代码发生部(12)及代码输出部(13)基础上,还具有操作按钮(14)、电源按钮(15)、图章部(16)、CPU(17)、内部存储器(18)、PCBA(19)、USB端子(20)、扬声器(21)、按钮开关(22)、自重开关(23)、无线装置(24)、电源部(25)、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扬声器通道(302)、图案代码显示装置(303)、图案代码识别装置(304)及电源开关(305)。
在图24(A)中,操作按钮(14)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上端,是用于操作对代码发生装置(1)的各种控制的指示的按钮,如既定信息(C)的判读指示、图案代码的输出ON/OFF指示等。具体而言,如果按下操作按钮(14),则如图24(C)所示,配置于代码发生装置(1)内部的按钮开关(22)从ON或OFF状态中的一侧变换为另一侧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操作按钮(14)内部安装LED,以相应LED的发光色或发光图案表现各种状态。另外,操作按钮(14)也可以设置遮挡罩,以便第三者无法设置图案代码。操作按钮(1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另外,操作按钮(14)也可以设置于侧面。
电源按钮(15)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侧面,是用于切换对代码发生装置(1)的电源ON/OFF的按钮。
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表面上方,是用于设置图案代码的装置。具体而言,旋转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的绘制有数字的环,使数字对准既定位置,设置图案代码。开始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的设置时,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以通常不使用的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组合,多次实施数字设置并记忆,输出图案代码。在此虽然不图示,但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也可以象旋转绘制有数字的环一样,配置多段。另外,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也可以配置多个数字按钮。而且,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也可以按下操作按钮所需次数而进行设置。
扬声器通道(302)送出扬声器(21)输出的各种声音。
图案代码显示装置(303)是用于确认借助于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而设置的图案代码的显示装置。图案代码显示装置(303)例如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另外,可以将触控面板安装于图案代码显示装置(303),使得显示数字,触摸图案代码进行设置。
图章部(16)如图24(A)及(E)所示,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下端。图章部(16)如图24(B)所示,安装有由多个符号配置成既定图案而构成的代码输出部(13)。
在多个符号周边或符号加载侧的表面,也可能安装作为非导体的橡胶或硅胶、PET等保护构件,以便不使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等显示装置发生损伤。另外,如果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图章部(16)的底面(如果有保护构件,则也包括相应保护构件)适合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但是,如果不使图章部(16)在显示装置上移动,则适合采用摩擦系数高的材料。这是为了使得在代码识别装置(3)加载时不滑动,瞬间确实地识别符号。
在输出图案代码时,如图3(B)所示,图章部(16)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更准确而言,安装于图章部(16)的代码输出部(13)的多个符号接触或接近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控面板(31)的代码检测区域(SP)。其中,多个符号由导电体等构成,与图案代码相应,控制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即,触控面板(31)只检测多个符号中有反应的符号(其位置坐标)。基于如此检测的符号配置图案等,识别图案代码。
另外,对于基于多个符号的图案代码的识别的具体示例,由于已参照图6及图7进行了说明,因而省略。
在图24(C)中,CPU(17)执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全体控制处理,例如,执行关于既定信息(C)的判读、图案代码的输出、程序更新、输入输出设备控制等的各种处理。通过CPU(17)与既定软件协同,从而使图2(C)的代码发生部(12)等各种功能块发挥功能。
内置存储器(18)记忆借助于CPU(17)而运行的程序或CPU(17)使用的各种数据等。
PCBA(19)是加装有代码发生装置(1)为了实施图2所示各种处理所需的各种电路的基础。
USB端子(20)在实现代码发生装置(1)的程序更新、数据输入输出、充电等时,与未图示的其他装置以USB方式连接。另外,USB端子(20)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扬声器(21)在进行各种操作指示时、播放包含声音的内容时等,输出各种声音。
按钮开关(22)是与如上所述操作按钮(14)的按压操作相应,从ON和OFF状态中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的开关。按钮开关(22)作为反相按钮,也可以使某一个独立,为了指示不同操作而独立地发挥功能。
自重开关(23)是利用自重而使图案代码输出部(13)启动的开关。其中,所谓启动,是每构成图案代码输出部(13)的多个符号,与图案代码相应,确立对触控面板(31)的反应与否的状态。自重开关(23)利用自重而启动的机构,使需要电力的图案代码的输出或圆点图案的判读,只有在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触控面板(31)及/或介质(2)的情况下才启动,从而可以谋求极大节省电力。进一步地,也可以使得不利用自重而启动,而是推动代码发生装置(1)而启动开关。另外,自重开关(23)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图案代码识别装置(304)是识别图案代码输入装置(301)设置的图案代码的装置。具体而言,在绘制有数字的环的里侧,配置能够识别数字的材料或阻抗等来识别数字。另外,图案代码识别装置(304)无论利用其他何种方法,只要能够识别数字即可。
在图24(D)中,无线装置(24)是与服务器(4)进行无线通信,并针对判读的既定信息(C),接收诸如与服务器(4)等进行对照处理的输出等控制处理中利用的各种信息的装置。无线装置(24)也可以无线取得图案代码。另外,无线装置(24)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电源部(25)是干电池等针对代码发生装置(1)供应电力的部分。因此,电源部(25)没有必要必须是干电池,也可以是充电电池。此时,充电方法不特别限定,既可以采用USB端子(20)中的基于USB连接的充电方法,也可以采用此外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从外部的电力供应装置供应电力。电力供应也可以组合所述几种。
如图24(F)所示,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上方内部安装橡胶或环形状的弹簧。这是为了即使稍稍倾斜地加载代码发生装置(1),也能够使导电体配置面与介质输入装置面能够恰好接触。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离开时,所有导电体也同时离开,从而能够抑制图案代码的误认。
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上方的内部安装橡胶或环形状的弹簧,这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并非必需的构成。
另外,代码发生装置(1)大到用代码发生装置(1)本身的外壳覆盖,可以提高导电体的配置自由度。另外,通过加大代码发生装置(1)本身的大小,从而还可以谋求加载时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稳定。
图25是显示不具有信息判读装置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而言,图25(A)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5(B)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图25(C)是显示在代码发生装置(1)上方加盖了造型物罩的外观构成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5(D)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设置环的上面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5(E)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设置环的下面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5(F)是显示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上面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5(G)是显示不同于图25(D)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设置环的上面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5(H)及(I)是显示不同于图25(E)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案代码设置环的下面的一个示例(以紧下方为基准圆点,沿顺时针方向设置图案代码的情形)的图。
如图25所示,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具有代码输出部(13)、电源按钮(401)、图案代码设置环(402)、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403)及触点开关(404)。另外,图案代码设置环(402)由图案代码设置环上面(402a)及图案代码设置环下面(402b)构成。
在图25(A)中,电源按钮(401)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侧面,是用于切换对代码发生装置(1)的电源ON/OFF的按钮。
另外,图案代码设置环上面(402a)如图25(D)所示,配备有设置号码。旋转绘制有该数字的环,使数字对准既定位置(例如,标志或刻印),设置图案代码。代码发生装置(1)开始设置时,以通常不使用的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组合开始设置,多次实施数字设置并记忆,输出图案代码。另外,代码发生装置(1)也可以配置图案代码设置用专用按钮。
进一步而言,图案代码设置环下面(402b)如图25(E)所示,安装有导电体。
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403)如图25(B)所示,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下端。
在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403)的上面,如图25(F)所示,2个1组的触点开关(404)形成有8个。
在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403)的下面,如图25(B)所示,安装有由多个符号配置成既定图案而构成的代码输出部(13)。
另外,在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403)的下面,在至少1个(即使是连续邻接的多个,可以是7个以内)上安装有导电体,使环进行旋转,从而接触既定的8个触点开关中的一个,使相应触点开关ON,可以定义构成图案代码的一个数值。例如,如果实施4次旋转操作,则可以设置12bit(4096代码)的图案代码。开关的个数是任意的。如果初次悬挂环,则直接实施旋转操作,在将数字对准既定位置时,经过了既定的时间(例如1.0秒左右),如果实施下个旋转操作,则即使不进行其他按钮操作来进行设置(开始/结束),也可以轻松设置号码。当相同的号码连续时,一旦旋转后,重新使同一数字对准既定位置,经过既定期间即可。设置所需个数的号码,自动结束。
在图25(C)中,可以在公仔或造型物的下部固定图案代码设置环,以覆盖于印章既定位置的方式安装(能够拆卸),输出图案代码。由此,通过将多样的公仔或造型物加载于输入介质面,从而可以操作/阅览对应的内容。进一步地,也可以旋转公仔或造型物,输出新的图案代码。或者,可以更换图案代码设置环。另外,触点开关(404)使用光学开关等何种开关均没有关系。
如图25(G)所示,为了在图案代码设置后,使第三者无法设置图案代码,既可以从上面加装遮挡环,也可以去除图案代码设置环(402)后再加装遮挡环。或者,仅通过加装图案代码设置环(402)而设置图案代码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8个触点开关,设置8bit(256代码)的图案代码。即,在图案代码设置环下面(402b),在多样位置安装有导电体(通电体),借助于该导电体,可以利用8个触点开关,设置基于ON/OFF的图案代码。不过,需要在图案代码设置环上面(402a)安装三角标志或刻印,并对准他们。此时,不需要在图案代码设置环上面(402a)安装设置号码。
以上说明了4个种类的图章型,但也可以适宜地组合他们所包括的机构、功能而进行产品化,这是不言而喻的。
图26及图27显示了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的情况下的符号配置图案,即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
在图26及图27的示例中,如其图(A)所示,采用5个符号(13-1至13-5)按等间隔配置成圆周形状的图案作为基本图案。
另外,基本图案不特别局限于图26及图27(A)的使圆点(13-1至13-5)配置成圆形形状的图案,例如,可以采用使符号(13-1至13-5)配置成矩形纹样等任意形状的图案,符号的大小或形状即使不同也没有关系。另外,符号的个数也不特别限定于图26及图27(A)的示例,任意个数均可。
另外,如图26及图27(B)所示,针对图26及图27(A)的基本图案中包含的各个符号(13-1至13-5),在相对的时刻(t1及t18)中的既定时刻(既定时间定时),定义有“输出(ON)”或“OFF”。
在图26及图27的示例中,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因而即使在时刻(t1及t18的某个定时,“输出(ON)”允许符号(13-1至13-5)中任意个数的任意组合。
其中,在图26及图27(C)中,描绘了在时刻(t1及t18)的各个定时,只描绘了图26及图27(A)的基本图案中的“输出(ON)”符号涂黑的单位图案。如果与图6(C)的单位图案比较,则可知,图26(C)的单位图案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进行多符号检测,因而多个符号成为“输出(ON)”。
准备多个种类的这种单位图案(在图26及图27(C)的示例中,准备25种),在时间方向的各位置(时刻(t1及t18)的各定时),将各种单位图案各配置1个,从而定义发生对象的图案代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符号(13-1至13-5)各自的ON/OFF切换,根据图4(C)的CPU(17)的控制而实现。输出图26及图27(C)的一个图案代码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既可以采用反复进行图4(A)的操作按钮(14)按压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在加载面安装借助于图章部(16)自重而运转的自重按钮(23),当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时自动输出的方法。也可以设置反复输出相同的图案代码既定次数。
代码发生装置(1)的图章部(16)将加载于触控面板(31)的时刻(相对的时刻)当作时刻(t1)。时刻(t1)的单位图案如图26及图27(B)或26及图27(C)所示,是符号(13-1至13-5)全部OFF的图案。
其中,在时刻(t1)至时间(t2)的间隔可以为任意间隔。即,在代码发生装置(1)读取既定信息(C)而发生图案代码后,当加载于触控面板(31)时,既可以即刻“输出(ON)”既定的1个以上的符号(图7的示例中为符号(13-1至13-7)),也可以设置既定时间并“输出(ON)”。
在存在5个符号(13-1至13-5)的图26及图27的示例中,在时刻(t2),符号(13-1至13-5)全部“输出(ON)”。换句话说,基准符号(13-1至13-5)全部“输出(ON)”的单位图案配置于时刻(t2)。
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识别这些符号位置,记忆基准图案。另外,所有符号(13-1至13-5)成为“输出(ON)”,从而可以识别触控面板(31)正常检查各符号(13-1至13-5)。借助于此,可以确认代码识别装置(3)是否可以正常运转。
在下个时刻(t3),符号(13-1至13-5)全部OFF。
或者,也可以在时刻(t3),只有符号(13-2及13-5)OFF。
在时刻(t4),符号(13-1,13-3,13-4)“输出(ON)”。
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利用这3个符号(13-1,13-3,13-4),识别单位图案的方向。其中,符号(13-1)为顶点,识别部(33)从符号(13-1至13-5)的中心,将符号(13-1)识别为符号图案的正向。
在下个时刻(t5),只有顶点的符号(13-1)ON,符号(13-2至13-5)OFF。
然后,只以顶点的符号(13-1)为基准继续“输出(ON)”,在符号(13-2至13-5)的ON/OFF下输出信息(图案代码的一部分信息)。
另外,当符号(13-2至13-5)的输出全部OFF,只有符号(13-1)继续ON时,在识别是否有几个信息输出方面,需要输出时间的识别。
因此,在图27中,从符号(13-2至13-5)的ON/OFF中输出信息,符号(13-1)为OFF。然后,只有符号(13-1)为ON,反复进行符号(13-1)的信息与符号(13-2至13-5)的信息的ON/OFF,从而符号(13-1)的信息起到时间方向信息输出的时间印章作用,可以确实地取得沿时间方向变化的信息。
在加载了图章部(16)的触控面板(31)中,存在图章部(16)在加载表面滑动并直线移动的情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识别部(33)也可以与顶点的圆点(13-1)的移动相应,识别各单位图案的其他哪个圆点正在“输出(ON)”。
通常,只要不有意识地施加旋转动作,图章部(16)在加载瞬间进行旋转被认为是极少的,因而确保识别精密度即可,以便不发生因直线移动导致的错误识别。该单位图案的方向当然也可以识别图章部(16)相对于触控面板(31)面以何种旋转角加载。
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使用方面,在不执行代码发生装置(1)的旋转或移动的情形下,如果将摩擦系数高的材料配置于导电体周边,则在已加载时不滑动,可以确保识别精密度。
进而,如果能够准确识别时间方向的各位置,那么,顶点的符号(13-1)的ON只有识别方向的最初一次,之后,使顶点的符号(13-1)变为OFF,可以连续实施图案代码的输出。
而且,顶点的符号(13-1)也可以通过ON/OFF而输出信息(图案代码的一部分信息)。
借助于符号(13-2至13-4)的ON/OFF,以1个符号定义1bit,以在空间上设置既定距离而配置的4个符号来定义信息,从而可以以一个单位图案定义4bit。因此,如果沿时间方向配置8个单位图案(单位图案ON/OFF 8次),则可以输出32bit(约40亿代码)信息。
另外,如果象图27一样,以最后时刻(t18)为奇偶校验(4bit),则识别精密度显著提高,但信息量减少为28bit(2.7亿代码)。
其中,在本实施形态中,无法从代码识别装置(3)向代码发生装置(1)发送已取得了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代码。因此,代码发生装置(1)反复实施图案代码的输出(多个单位图案的时间方向的配置),从而可以确实发送图案代码。
另外,本实施形态只不过是示例而已,因而也可以以未图示的无线、声音、光线等多样方法,从代码识别装置(3)向代码发生装置(1)通报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由此,在代码发生装置(1)侧不需要反复输出。
作为通知这种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普通方法,有在触控面板(31)或独立地准备的显示装置中,显示代表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图像,或输出声音和振动而向使用者传递的方法。而且,另一方面,代码识别装置(3)也可以显示代表图案代码(信息)取得完成的圆点图案等二维代码及色码,通过图章部(16)的判读区域(IA),由信息判读部(11)读取。
另外,象如图6所示的1个符号一样,如果组合单位图案的ON/OFF的时间间隔长短(如果组合单位图案时间方向的配置距离),则可以输出远远更庞大量的图案代码(信息)。
借助于代码识别装置(3)而读取图案代码后,存在想使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上移动并实施操作的情形。此时,图案代码的输出完成后,以符号(13-1,13-3,13-4)为“输出(ON)”,从而,无论如何滑动/旋转图章部(16),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均可以识别图章部(16)的位置(中心位置或图章部(16)的外形等)和图章部(16)的旋转角。由此,可以进行基于触控面板(31)中显示的图像的操作。
其中,在图26及图27中,在反复输出基于单位图案的信息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想任意结束时,按下代码发生装置(1)配备的操作按钮(14)。由此,只有符号(13-1,13-3,13-4)“输出(ON)”。
另外,如果具有二维代码判读装置,则图章部(16)判读信息取得完成,且只有符号(13-1,13-3,13-4)自动变为“输出(ON)”。
进而,使用者使图章部(16)移动到信息判读装置(3)的既定显示所指示的位置,按下操作按钮(14),从而可以选择配置于相应位置的指示。由此,可以轻松进行从游戏到培训、购物、通常的智能手机或PC的操作。
另外,可同时识别的符号数、可识别的符号的大小、符号与符号的空间配置间隔、符号的输出时间、符号输出结束至下个符号输出开始时间的间隙时间(根据触控面板(31)的性能,既可以不设置间隙时间,也可以重复下个符号的输出。),可以鉴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性能或处理程序的速度等而任意设置。
例如,利用7个以上符号,以3个以上符号为基准符号,继续始终“输出(ON)”,从而即使是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上滑动或旋转的情形,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也可以准确地识别正在“输出(ON)”的不同信息符号。其结果,代码发生装置(1)可以输出与图7的示例相同的32bit(约40亿代码)。
另外,通过采用图7的示例和多符号图案,从而,即使以既定的方法新输出关于独立于最初输入的既定信息(C)的信息的图案代码时,或从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图案代码借助于无线等而随时变换时,也可以轻松应对。即,代码发生装置(1)也可以可变地输出信息。
另外,在图27中,在时刻(t1及t18)输出信息的印章代码反复2次。
其中,即使代码发生装置(1)在印章适当地加载之前便开始图案代码的输出,或应用程序启动迟滞,或因其他理由而从时刻(t1及t18)中途起识别,如果可以从时间方向为何种方向中识别时刻(t1)至时刻(t3),则可以记忆包括其前后的18个时刻(t),准确识别印章代码。
图28是显示非旋转对称地配置符号(13-1至13-5)的符号图案的图。
图28图示了非旋转对称地配置符号(13-1至13-5)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
图28(A)显示出基本图案。如图28(B)所示,针对图28(A)的基本图案中包含的各个符号(13-1至13-5),在相对的时刻(t1及t18)中的既定时刻(既定时间定时),定义有“输出(ON)”或“OFF”。
在图28的示例中,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个点,因而无论在时刻(t1及t25)的哪个定时,“输出(ON)”均允许符号(13-1至13-5)中任意个数的任意组合。
其中,在图28(C)中,在时刻(t1及t25)的各个定时,描绘了图28(A)的基本图案中只有“输出(ON)”的符号被涂黑的单位图案。如果与图6(C)的单位图案比较,图28(C)的单位图案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个符号,因而可知多个符号为“输出(ON)”。
准备多个种类的这种单位图案(在图28(C)的示例中,准备25个种类),在时间方向的各位置(时刻(t1及t25)的各定时),各种单位图案各配置1个,从而定义发生对象的图案代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符号(13-1至13-15)各自的ON/OFF切换,借助于图4(C)的CPU(17)的控制而实现。输出图28(C)的一个图案代码的方法不特别局限,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既可以采用反复进行图4(A)的操作按钮(14)按压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在加载面设置借助于图章部(16)自重而运转的自重按钮(23),当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时自动输出的方法。也可以设置反复输出相同图案代码既定次数。
图28中显示的基本构成与图26及图27的符号图案一样,只有以下点不同。
如图28所示,非旋转对称地配置符号(13-1至13-5),从而如图7、图26、图27所示,在符号(13-1至13-5)ON后,即使只有符号(13-1)不ON,也可以识别符号图案的正向。
其中,非旋转对称在使符号(13-1至13-5)旋转除360度之外的旋转角时,无法成为在几何学上相同的图案,因而可以识别符号(13-1至13-5)的方向。
因此,能够识别取得的符号(13-1至13-5)的方向。虽然代表信息的导电体位置因图章部(16)的移动或旋转而变化,但代码识别装置(3)高速识别导电体的位置,追踪其轨迹,从而可以取得时刻(t1及t18)。
进而,借助于符号(13-1)的连续输出,可以相对地掌握符号(13-2至13-5)的配置的变化,提高识别精密度。
另外,借助于该非旋转对称的几何学配置,可以掌握代表已变化的信息的所述导电体位置及旋转。其中,在信息输出时,也可以使符号(13-1)持续ON,但与图27一样,在符号(13-1)输出时,通过符号(13-2至13-5)的ON/OFF来输出信息,符号(13-1)变为OFF。然后,只使符号(13-1)变为ON,反复符号(13-1)和符号(13-2至13-5)的ON/OFF,从而符号(13-1)起到时间方向的信息输出的时间印章作用,可以确实取得沿时间方向变化的信息。
图29是显示在图28的非旋转对称配置的基础上,将信息判读装置配置于端部,以便使用者可以容易识别判读位置,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底面安装凹口部,从而可以易于指示信息判读区域(IA)的符号图案具体示例的图。
图29显示了在非旋转对称地配置符号(13-1至13-5)的基础上,为了使用者容易识别判读位置,将信息判读装置配置于端部,在代码发生装置(1)的底面安装凹口部,从而使得易于指示信息判读区域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
图29(A)显示出基本图案。另外,如图29(B)所示,针对图29(A)的基本图案中包含的各个符号(13-1至13-5),在相对的时刻(t1及t18)中的既定时刻(既定时间定时),定义“输出(ON)”或“OFF”。
在图29的示例中,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因而即使在时刻(t1及t18的某个定时,“输出(ON)”也允许符号(13-1至13-5)中任意个数的任意组合。
其中,在图29(C)中,描绘了在时刻(t1及t18)的各个定时,只描绘了图29(A)的基本图案中的“输出(ON)”符号涂黑的单位图案。如果与图6(C)的单位图案比较,则可知,图29(C)的单位图案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进行符号检测,因而多个符号成为“输出(ON)”。另外,符号(13-1)和其他符号的至少1个为ON,在因符号处于近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况下,触控面板(31)不能使符号(13-1)和其他符号同时ON。
准备多个种类的这种单位图案(在图29(C)的示例中,准备22个种类),在时间方向的各位置(时刻(t1及t18)的各定时),各种单位图案各配置1个,从而定义发生对象图案代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符号(13-1至13-15)各自的ON/OFF切换,借助于图4(C)的CPU(17)的控制而实现。输出图29(C)的一个图案代码的方法不特别局限,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既可以采用反复进行图4(A)的操作按钮(14)按压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在加载面设置借助于图章部(16)自重而运转的自重按钮(23),当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时自动输出的方法。也可以设置反复输出相同图案代码既定次数。
图29的基本构成与图26及图27的符号图案一样,只有以下点不同。
如果使符号(13-2至13-5)ON,则可以识别符号图案的正向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符号(13-1至13-5)中,使3个符号为ON,以便成为非轴旋转对称。另外,符号(13-1)和其他符号的至少1个为ON,在因符号处于近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况下,触控面板(31)应使符号(13-2至13-5)中的3个符号为ON,以便成为非轴旋转对称
因此,使得可以利用取得的符号图案来识别方向,可以识别导电体的位置及旋转。
利用确认正向方向的方法,使符号(13-2至13-5)为ON后,只使符号(13-1)为ON。就该符号(13-1)的作用而言,作为代表图章部(16)的符号(13-2至13-4)的中央或附近的基准符号,易于直接识别图章部(16)的符号(13-2至13-4)的中央或附近的位置,即使图章部(16)移动,也可以准确地识别图章部(16)的位置。
在时刻(t1)至时刻(t18)的输出时,组合符号(13-2至13-5)的ON/OFF而输出信息,在此期间,符号(13-1)为OFF。然后,只将符号(13-1)变为ON,反复符号(13-1)与符号(13-2至13-5)ON/OFF,从而符号(13-1)起到时间方向信息输出的时间印章作用,可以确实取得沿时间方向变化的信息。另外,为了减小印章的底面面积,也可以缩短符号(13-1)与其他符号的距离。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符号(13-1)和其他符号不能同时为ON,因而不发生触控面板(31)因符号处于近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形。当然,符号(13-2至13-6)配置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的位置,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实施例中,通过输出信息符号8次,从而可以输出32bit的印章代码。另外,如果将最后时刻(t18)当作奇偶校验(4bit),则识别精密度显著提高,但信息量减小为28bit(2.7亿代码)。
借助于代码识别装置(3)而判读图案代码后,存在想使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上移动并实施操作的情形。此时,图案代码的输出完成后,以符号(13-2至13-5,或符号(13-2至13-5)的某3个)为“输出(ON)”,从而,无论如何滑动/旋转图章部(16),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可以识别图章部(16)的位置(中心位置或图章部(16)的外形等)和图章部(16)的旋转角。由此,可以进行基于触控面板(31)中显示的图像的操作。
其中,符号(13-1)接近符号(13-2至13-5),即使是由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符号配置间隔限制而无法同时识别的情形,符号(13-1)和符号(13-2至13-5)也不同时为ON,从而能够识别双方。另外,使符号(13-2至13-5)的至少1个为ON后,即使将相应符号变为OFF,代码输出部(13)也留有富余容量,当代码识别装置(3)在ON状态下继续识别时,在符号(13-1)变为ON后,如果使代码识别装置(3)正在识别的符号变为无效,则在符号(13-1)变为OFF后,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确实地识别ON的符号(13-2至13-5)。符号(13-1)也可以减小静电容量,以便不留有富余容量。如要减小静电容量,则有在电气上减小、或缩小导电体面积、或缩短输出时间等多种方法。
图30是显示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点的情况下的无符号代码判读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30显示了将符号(13-1)配置为中心、按等间隔配置符号(13-2至13-6)的符号图案的具体示例。
图30(A)显示了基本图案。另外,如图30(B)所示,针对图30(A)的基本图案中包含的各个符号(13-1至13-6),在相对的时刻(t1及t18)中的既定时刻(既定时间定时),定义“输出(ON)”或“OFF”。
在图30的示例中,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多个点,因而无论在时刻(t1及t25)的哪个定时,“输出(ON)”均允许符号(13-1至13-6)中任意个数的任意组合。
其中,在图30(C)中,在时刻(t1及t18)的各个定时,描绘了图30(A)的基本图案中只有“输出(ON)”的符号被涂黑的单位图案。如果与图6(C)的单位图案比较,图30(C)的单位图案由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符号,因而可知多个符号为“输出(ON)”。另外,符号(13-1)和其他符号的至少1个为ON,在因符号处于近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况下,触控面板(31)不能使符号(13-1)和其他符号同时为ON。
准备多个种类的这种单位图案(在图30(C)的示例中,准备23个种类),在时间方向的各位置(时刻(t1及t18)的各定时),各种单位图案各配置1个,从而定义发生对象图案代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符号(13-1至13-6)各自的ON/OFF切换,借助于图4(C)的CPU(17)的控制而实现。输出图30(C)的1个图案代码的方法不特别局限,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既可以采用反复进行图4(A)的操作按钮(14)按压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在加载面设置借助于图章部(16)自重而运转的自重按钮(23),当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时自动输出的方法。也可以设置反复输出相同图案代码既定次数。
图30的基本构成与图29的符号图案一样,只有以下点不同。
如果使符号(13-3至13-6)为ON,则可以识别符号图案的正向方向,其他符号的配置也可以推定、识别。不仅如此,也可以在符号(13-1至13-6)中,使3个符号为ON,以便成为非轴旋转对称。另外,符号(13-1)和其他符号的至少1个为ON,在因符号处于近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况下,触控面板(31)应使符号(13-2至13-6)的3个符号为ON,以便成为非轴旋转对。
因此,使得可以利用取得的符号图案来识别方向,可以识别导电体的位置及旋转。
通过确认正向方向的方法,使符号(13-3至13-6)为ON后,只使符号(13-1)为ON。就该符号(13-1)的作用而言,作为代表图章部(16)的符号(13-2至13-4)的中央或附近的基准符号,易于直接识别图章部(16)的符号(13-2至13-6)的中央位置,即使图章部(16)移动,也可以准确地识别图章部(16)的位置。
在时刻(t1)至时刻(t18)的输出时,通过符号(13-2至13-6)的ON/OFF组合而输出信息,在此期间,符号(13-1)为OFF。然后,只将符号(13-1)变为ON,反复符号(13-1)与符号(13-2至13-6)ON/OFF,从而符号(13-1)起到时间方向信息输出的时间印章作用,可以确实取得沿时间方向变化的信息。另外,为了减小印章的底面面积,也可以缩短符号(13-1)与其他符号的距离。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符号(13-1)和其他符号不能同时为ON,因而不发生触控面板(31)因符号处于近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形。当然,符号(13-2至13-6)配置于触控面板(31)能够检测的位置,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实施例中,通过输出信息符号8次,从而可以输出40bit的印章代码。另外,如果以最后时刻(t18)为奇偶校验(5bit),则识别精密度显著提高,但信息量减小为35bit(343.6亿代码)。
借助于代码识别装置(3)而判读图案代码后,存在想使图章部(16)在触控面板(31)上移动并实施操作的情形。此时,图案代码的输出完成后,以符号(13-2、13-4、13-5,或符号(13-2至13-5)的某3个)为“输出(ON)”,从而,无论如何滑动/旋转图章部(16),代码识别装置(3)的识别部(33)可以识别图章部(16)的位置(中心位置或图章部(16)的外形等)和图章部(16)的旋转角。由此,可以进行基于触控面板(31)中显示的图像的操作。
其中,符号(13-1)接近符号(13-2至13-6),即使由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符号配置间隔限制而无法同时识别,符号(13-1)和符号(13-2至13-6)也不能同时为ON,从而能够识别双方。另外,使符号(13-2至13-6)的至少1个为ON后,即使将相应符号变为OFF,代码输出部(13)也留有富余容量,当代码识别装置(3)在ON状态下继续识别时,符号(13-1)变为ON后,如果将代码识别装置(3)正在识别的符号变为无效,则在符号(13-1)变为OFF后,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确实地识别ON的符号(13-2至13-6)。符号(13-1)也可以减小静电容量,以便不留有富余容量。如要减小静电容量,则有在电气上减小、或缩小导电体面积、或缩短输出时间等多种方法。
以上图28、图29、图30虽然以不同于图7、图26、图27的符号图案进行了说明,但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图7、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也可以利用选择性地采用各个特征的组合,输出符号图案。
另外,加载面为何种外形均可。
图31是针对输入介质符号图案的位置识别而显示的图。
图31(A)显示出代码识别装置(3)。另外,在图31(B)中,显示出代码发生装置(1)及代码识别装置(3)。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代码识别装置(3),当选择小的图标或文字、图形等对象图像时,代码发生装置(1)由于需要既定的底面面积,因而难以指示。
因此,如图31(C)所示,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借助于指示标志或凸起、安装于代码发生装置(1)底面的凹口、光学指示(例如激光指示器等),准确地指示对象图像的指示区域。下面显示代码识别装置(3)位置信息中的代码发生装置(1)端部的指示点P0(X0、Y0)的核算方法。
如果将正在导电的导电体的中心坐标值设为P1(X1、Y1)、P3(X3、Y3)、P4(X4、Y4),则以顺时针方向为正的印章的旋转角θ可以通过θ=-ARK tan((Y3-Y4)/(X3-X4))求出。如果将导电体(13-1)的中心坐标值P1(X1、Y1)至指示点P0(X0、Y0)的距离称为L,则
X0=X1+Lsinθ
可以通过Y0=Y1+Lcosθ而求出指示点P0(X0、Y0)。另外,如果以既定方法决定了指示点,则此后通过连续追踪将移动的坐标值而识别的导电体也可以为2个。如此确定了指示点(参照图31(D)及(E))。
下面参照图32~图37,说明基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认证系统的各示例。
然后,参照图38~图42,说明基于代码发生装置(1)的信息平台系统的各示例。
在这种系统中,在代码识别装置(3)中运行既定的应用程序。既定的应用程序可以一并进行利用了从代码发生装置(1)发生的代码的各样各色的服务或处理。即,图32~图37的实施例也可以实现一种系统,即,只借助于一个既定的应用程序(印章代码处理应用程序),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多样的印章代码(所述的图案代码),使代码识别装置(3)中设置的应用程序启动,或运行服务器或云盘中设置的与印章代码对应的应用程序。
图32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个人认证服务的实施例的图。其中,以下称为本发明的情形,意味着说明书中记载的所述各种发明。
在货款支付及互联网上的签约、取得本人及家属个人信息时等,需要提示身份证明书或本人将所需的信息记载于专用印刷品并签字。
但是,在图32(A)中,通过将代码发生装置(1)用作本人的数字印鉴,从而能够极大提高便利性和安全。另外,为了证明代码发生装置(1)的使用者是本人,也可以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安装指纹认证传感器。另外,也可以取代指纹认证传感器,安装静脉认证传感器、视网膜认证传感器、虹膜认证传感器等。
在图32(B)中,当在多样的场合实施本人确认或批准/签约时,利用自身保有的代码发生装置(1)触碰启动了既定应用程序的代码识别装置(3),输出对本人进行特定的印章代码,实施本人确认。此时,借助于本人的密码输入或指纹认证,可以提高安全性。另外,指纹认证是通过既定方法,将本人的指纹信息登记到代码发生装置(1),用登记的手指触碰代码发生装置(1)的指纹认证传感器后,或在触碰的同时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从而输出对应的印章代码而实施。如果不是本人,则既可以输出表示不是本人的印章代码,也可以使得一律不输出印章代码。指纹信息的登记方法,既可以触摸形成有显示登记步骤的圆点代码的介质或显示圆点代码的代码识别装置(3),从而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从而进行登记,也可以通过代码发生装置(1)配备的操作按钮来登记。另外,还可以登记家属等多个使用者的指纹信息,使多个使用者能够使用。也可以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设置时钟功能,记录(日志)谁在何时使用。其他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USB或无线取得这些信息。另外,也可以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输出与日志对应的印章代码。作为另一种方法,用手指触碰代码发生装置(1)的指纹认证传感器后,或在触碰的同时取得指纹信息,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从而也可以输出与取得的指纹信息对应的印章代码。根据印章代码而输出的指纹信息也可以与代码识别装置(3)或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到代码识别装置(3)的记忆介质(也包括服务器等)中登记的指纹信息进行对照。
在图32(C)中,为了排除伪造的代码发生装置(1)或超过有效期的代码发生装置(1),将对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印章代码进行加密处理的圆点代码显示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显示装置,代码发生装置(1)进行判读,输出与该圆点代码对应的加密印章代码,重新进行高度的批准。代码发生装置(1)设置时钟功能,输出基于该时间的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也实施基于盖章时间的印章代码的认证,可以提高安全性。
在图32(B)及(C)中,虽然是代码识别装置(3)先判读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印章代码,但如图32(D)及(E)所示,也可以是代码识别装置(3)先显示圆点代码,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输出密码认证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实施认证。也可以与图32(C)一样,利用基于盖章时间的印章代码认证来提高安全性。另外,如果每个代码发生装置(1),以独特的方法输出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密码认证印章代码,则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图33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票购买/奖券获得服务的实施例的图。
在图33(A)中,利用既定的应用程序购票或获得奖券。分配对应的印章代码。
在图33(B)中,在入场时或使用奖券时启动既定应用程序,显示批准画面。
在图33(C)中,在入场时或使用奖券时,负责人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代码发生装置(1)预先设置成输出与相应票或奖券对应的印章代码。
在图33(D)中,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代码发生装置(1)输出的印章代码,批准入场或使用奖券。再次入场时,展示该画面即可。
图34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票购买/奖券获得服务(显示圆点)的图。
在图34(A)中,利用既定应用程序购票或获得奖券。分配对应的圆点代码。
在图34(B)中,在入场时或使用奖券时,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在批准画面中显示与相应票或奖券对应的圆点代码。
在图34(C)中,在入场时或使用奖券时,负责人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圆点代码。在代码发生装置(1)内预先登记了票或奖券对应圆点代码,进行认证。另外,也可以在代码发生装置(1)中搭载无线功能,在服务器(4)中批准圆点代码。
在图34(D)中,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后,输出对应的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进行判读,批准入场或使用奖券。当无线搭载时,也可以每次从服务器(4)发送批准用印章代码。
图35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票/奖券印刷输出服务的图。
在图35(A)中,利用既定应用程序购票或获得奖券。分配对应的圆点代码。
在图35(B)中,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在打印输出画面中显示与相应票或奖券对应的圆点代码。
在图35(C)中,利用搭载无线功能的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服务器(4)进行认证,进而,在无线连接(例如BT或WIFI等)的打印机中输出票或奖券。另外,也可以在代码发生装置(1)内预先登记票或奖券对应圆点代码,并进行认证。
在图35(D)中,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后,输出对应的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进行判读,在打印完成后无法再打印。
图36是显示利用本发明的奖券/积分揽客服务的图。
在图36(A)中,使用者取得提供奖券或积分服务的传单或DM、报纸、杂志等多样印刷品。
在图36(B)中,使用者持奖券或提供积分的印刷品来到服务台。奖券或积分提供方在需要揽客处设置服务台,募集访客。
在图36(C)中,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持有的奖券或提供积分的圆点印刷品后,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的盖章标志区域。在代码发生装置(1)内预先设置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如果代码发生装置(1)已搭载有无线功能,则可以依次更新印章代码等信息,或向服务器(4)发送信息。使用者及提供者中任何人均可盖印章。如果使既定应用程序启动,触摸印刷品,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则显示出与印刷品对应的奖券或积分画面。
在图36(D)中,输出与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的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进行判读,获得相应奖券或积分。也可以在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印章代码后,在代码识别装置(3)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定义了既定信息的圆点代码,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已盖章的信息或个人信息等信息。相应信息也可以使用无线等进行发送。如果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盖章区域,则在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与印刷品对应的积分卡或印章赛(Stamp Rally)的图像,赋予积分或印章。进而,也可以将与积分、印章的获得信息或个人信息对应的圆点代码显示于代码识别装置(3)的画面,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进行判读。相应信息也可以使用无线等进行发送。
图37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电子积分卡服务的图。
以往,如图37(A)所示,当在店铺支付费用时,在纸积分卡上加盖积分图章,或在塑料积分卡中积累积分。但是,对使用者而言,积分卡增加,管理费力,作为塑料卡,不知道积分积累了何种程度,有效至何时。
因此,如图37(B)~(D)所示,提供利用了本发明的电子积分卡服务。如图37(B)所示,如果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在店铺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则显示相应店铺的积分卡。
在图37(C)中,店员根据在柜台使用的金额或奖券,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经圆点印刷的纸控制器的数字或图标,将积分数或日期临时记录于代码发生装置(1)。另外,也可以不使用纸控制器,实现赋予/核算积分。
在图37(C)中,代码发生装置(1)中记录的积分数或日期变换为印章代码,触摸使用者的代码识别装置(3),从而相应店铺的积分加算于代码识别装置(3)内。另外,按下代码发生装置(1)操作按钮所需次数,或者敲击或旋转代码发生装置(1),也可以加算积分。使用者可以利用既定应用程序,随时获知各店铺的积分并使用。如果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盖章区域,则显示相应店铺的积分卡。
如图37(D)所示,在使用积分时,将在柜台使用的积分数进行圆点印刷的数字或图标,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核算积分数。另外,也可以按下代码发生装置(1)操作按钮所需次数,或者敲击或旋转代码发生装置(1),进行积分核算。即使操作错误,通过相似的操作进行积分修正即可。各店铺加盟到提供积分或奖券的既定服务,从而可以将活动等多样的广告信息发送给代码识别装置(3),促进对店铺的利用。
在登记相应店铺的积分卡时,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后,在显示装置中显示“同意来自店铺的信息推送吗?”等,使用者自身以既定方法进行批准。作为既定方法,显示圆点代码,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相应圆点代码,达成批准的谅解。在相应圆点代码中包含代码识别装置(3)的ID或个人信息等,也可以通过无线等方式发送相应信息。
触摸代码发生装置(1),在显示的积分卡画面中,如果利用相应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加算/核算的操作,则可以进行加算/核算。以其他店铺的代码发生装置(1)则无法操作。
图38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基于印刷媒体的信息服务的图。
在图38(A)中,印刷圆点代码的报纸、会刊、杂志、商品目录、教材、画册、旅游地图等各种印刷品提供者等,将代码发生装置(1)当作平台进行发放。也可以与印刷品成套销售。在图38(B)中,使用者使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圆点印刷品,判读圆点代码。然后,如果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则输出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印章代码。如果是会员专用,则在触摸圆点印刷部之前,触摸有圆点的会员卡,使用者也可以登录。密码的输入既可以通过将代码发生装置(1)向既定方向旋转既定次数而输入,也可以用手指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而输入。G印章自身也可以发行ID。如果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多样的圆点印刷品,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则可以开始阅览内容或游戏。
在图38(C)中,如果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印章代码,则在代码识别装置(3)中执行与印章代码(与圆点代码对应)对应的内容阅览或程序的启动/操作指示。如果代码识别装置(3)内的存储器中未登记有印章代码(与圆点代码对应),则与印章代码(与圆点代码对应)对应的处理或内容从服务器(4)下载或流式传输到代码识别装置(3)。另外,根据内容,进而还可以使代码发生装置(1)在代码识别装置(3)画面上滑动,利用操作按钮决定下个动作。也可以进行游戏、购买物品、旅游路径指南等。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识别代码发生装置(1)的旋转角,由此,可以旋转代码发生装置(1),阅览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的MAP或图片/照片上的既定方向的滚动或360度全景。如果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选择或旋转或移动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的文字或图标、图形,则显示出下个内容或操作指示,进而可以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操作。
图39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基于印刷媒体的通信销售服务的图。
在图39(A)中,向会员发放印刷圆点代码的通信销售商品目录和有圆点的会员卡、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有圆点的会员卡,使用者进行登录。密码的输入既可以通过将代码发生装置(1)向既定方向放置既定次数而输入,也可以用手指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而输入。代码发生装置(1)自身也可以发行ID。
在图39(B)中,使用者触摸通信销售商品目录的商品照片或“说明图标”、“购物车图标”、“数量图标”,判读圆点代码。然后,如果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则输出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印章代码。
在图39(C)中,如果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商品目录,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则显示商品的说明。进而,如果按下操作按钮,或者敲击或旋转代码发生装置(1),则显示下单画面。如果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印章代码,则通过代码识别装置(3),显示与印章代码(与圆点代码对应)对应的商品的说明或下单内容。如果代码识别装置(3)内的存储器中未登记有印章代码(与圆点代码对应),则与印章代码(与圆点代码对应)对应的处理或内容从服务器(4)下载或流式传输到代码识别装置(3)。如果代码识别装置(3)的下单内容没有问题,则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的显示装置的“下单图标”,按下操作按钮,订购商品。在想要取消时,触摸“终止图标”,按下操作按钮,中断订购。将代码发生装置(1)移动到“下单”、“终止”中某一个,按下操作按钮进行选择。也可以不按操作按钮,而是以敲击等其他方法进行选择。
图40是显示利用本发明的娱乐服务的图。
在图40(A)中,将印刷了圆点代码的游戏卡或交易卡、图版游戏当作游戏平台,以既定应用程序展开。圆点印刷既可以是卡、图版的整个面,也可以只是一部分。
在图40(B)中,使用者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卡或图版,判读圆点代码(游戏识别代码值)。然后,使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输出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如果代码识别装置(3)判读印章代码,则开始相应游戏。仅凭借触摸卡、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便可以开始相应游戏。
在图40(C)中,利用收集的卡通、动作、道具卡上印刷的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输出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进行游戏。在图版游戏中,也印刷有XY坐标值,如果将代码发生装置(1)加载于图版,则可以判读该位置的坐标值和代码发生装置(1)的方向。将该信息变换成对应的印章代码,然后,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从而可以向代码识别装置(3)输入信息。代码识别装置(3)可以识别代码发生装置(1)的旋转角,由此,可以旋转代码发生装置(1),阅览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的游戏画面向既定方向的滚动或360度全景。另外,利用按钮操作,可以选择导弹发射或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的图标。进而,在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圆点代码,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进行判读,从而可以输出新的印章代码,畅享更高级的游戏。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选择或旋转或移动代码识别装置(3)中显示的文字或图标、图形,进行游戏。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在图版上形成的XY坐标值或既定区域的代码,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进行游戏。
图41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信息传输服务的图。
在图41(A)中,在代码识别装置(3-1)中启动既定应用程序,拍摄照片或视频,或显示多样内容。
在图41(B)中,如果在代码识别装置(3-1)中选择既定应用程序的信息传输模式,则显示对在显示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显示的内容进行特定的圆点代码。同时,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相连接的内容上传到云盘或服务器(4)。也可以事先上传。将与印章代码对应的内容上传到云盘。
在图41(C)中,在接到信息的代码识别装置(3-2)中,启动既定应用程序,如果选择信息接收模式,则显示代码识别装置(3-2)的盖章标志。在代码发生装置(1)内,判读代码识别装置(3-1)显示的圆点代码,变换成对应的印章代码。然后,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2)中显示的盖章标志区域(何种图形均可),输出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2)判读印章代码。
在图41(D)中,可以将代码识别装置(3-2)判读的印章代码发送到云盘或服务器(4),下载或流式传输与已登记的印章代码对应的内容,在代码识别装置(3-2)中记录/阅览。其最大优点是不向对方传递地址,可以轻松地传输内容。传输的内容也可以设置为不可再传输。从云盘下载与印章代码对应的内容,或实施流式传输。
图42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圆点代码形成介质信息链接的图。
在图42(A)中,利用代码识别装置(3-1),使代码发生装置(1)和既定的应用程序启动,拍摄照片或视频,或显示多样内容(也包括代码识别装置(3)拍摄的现场视频或语音等)。也可以在判读内容连接用印章代码后显示内容。
在图42(B)中,设置既定应用程序的信息链接模式,使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形成有圆点代码的印章或各种介质,判读圆点代码,变换成对应的印章代码。然后,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在代码识别装置(3-1)中显示的盖章标志区域(无论何种图形均可),输出印章代码,代码识别装置(3-1)判读印章代码。另外,也可以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圆点代码,输出印章代码后,设置信息链接模式。信息链接模式的设置既可以在代码识别装置(3-1)侧设置,也可以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读取指示专用信息链接模式的圆点代码,通过代码发生装置(1)本体的按钮操作来执行。进而,在印章或各种介质上形成的圆点代码中,也包含信息链接模式的设置指示,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相应圆点代码,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1)并判读印章代码,由此变为信息链接模式,相应印章代码与内容进行连接。将与圆点代码对应的印章代码同图42(A)中显示的内容连接,相应内容上传到云盘或服务器(4)。内容也可以事先上传。向云盘上传与印章代码对应的内容。也可以登记印章代码-内容名工作表。
在图42(C)中,然后,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触摸形成有图42(B)的内容所连接的圆点代码的印章或多样介质,判读圆点代码,变换成对应的印章代码,如果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1),则可以阅览/执行相应内容。然后,即使再启动既定应用程序,也可以相同地阅览/执行。进而,即使在代码识别装置(3-2)中也可以阅览/执行。触摸形成有内容所连接的圆点代码的介质,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2),也可以输出印章代码。
在图42(D)中,作为另一种方法,启动既定应用程序,显示与显示内容所连接的印章代码对应的第一圆点代码,利用代码发生装置(1)判读,触摸形成有第二圆点代码的介质,连接第二圆点代码与印章代码,然后触摸相应介质,触摸代码识别装置(3-2),输出印章代码,从而可以阅览/执行内容。从云盘下载或流式传输与印章代码对应的内容。
<圆点图案的说明>
下面利用图43~52,对所述言及的圆点图案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43的信息圆点的识别方法>
信息圆点的识别方法如图43(A)~(E)所示。
另外,信息圆点的识别方法不限定于图43(A)~(E)的示例。
即,如图43(A)所示,除了将信息圆点在虚拟点的上下左右倾斜地配置之外,还包括不配置信息圆点的情形、在虚拟点配置或不配置信息圆点的情形,能够增大信息量。图43(B)是在2行×2列的共4个虚拟区域内配置信息圆点,但如果在边界附近配置信息圆点,则有发生误识别的可能性,因而图43(C)是配置隔开既定间隔邻接的虚拟区域的实施例。另外,也包括在4个虚拟区域内配置多个信息圆点或不配置信息圆点的情形,可以增大信息量。
图43(D)是在3行×3列的共9个虚拟区域内配置信息圆点。另外,也包括在9个虚拟区域内配置多个信息圆点或不配置信息圆点的情形,可以增大信息量。
图43(E)是将正方形的中点及对角线全部用直线或虚拟线连接,在共8个虚拟区域内配置信息圆点。另外,也包括在8个虚拟区域内配置多个信息圆点或不配置信息圆点的情形,可以增大信息量。
图43(B)~(E)的虚拟区域虽然为矩形或三角形,但也没有必要象图43(C)那样虚拟区域相互相接,圆形或其他多边形等何种形状均可。进而,通过增加该虚拟区域的数量,可以增大信息量。另外,在虚拟区域的信息圆点配置,与从图43(A)所示的虚拟点向既定方向错开既定距离进行配置的信息圆点配置方法相同。这是因为,在制作印刷数据方面,无论配置于哪个虚拟区域,均需要利用代表某一位置的坐标数据来决定配置位置,由于从虚拟点错开配置,因而并不与核算坐标数据完全不同。另外,在判读圆点时,无论哪种配置方法,在拍摄圆点图案的图像中,以存在信息圆点配置可能性的多个配置位置为中心,设置圆形或矩形等的圆点识别判定区域,判定圆点是否处于圆点识别判定区域内并识别圆点,由此可以说是相同的信息圆点判读方法。
<图44的信息圆点的代码分配>
信息圆点的代码分配如图44(A)~(C)所示。
即,如图44(A)所示,例如,可以全部分配给企业代码等的“代码值”,也可以如其图(B)所示,作为1个代码格式,分配给“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2个数据区域,或如其图(C)所示,也可以分配给“代码值”、“X坐标值”、“Y坐标值”的3个数据区域。向矩形区域分配坐标值的情形,为了削减数据量,“X坐标值”、“Y坐标值”的数据区域也可以不同。进而,虽然未图示,但为了定义位置坐标中的高度,也可以还包括“Z坐标值”。另外,分配“X坐标值”、“Y坐标值”的情形,为了位置信息,坐标值沿X、Y坐标的+方向增加既定量,因而导致所有圆点图案不相同。另外,如图24(A)~(C)所示,与增加分配代码种类相应,圆点识别判定区域减小,难以正确识别信息圆点的配置位置。
<第一例(“GRID0”),图45~48>
圆点图案的第一例,本申请人暂称为“GRID0”。
“GRID0”的特征是利用了关键圆点,使得识别圆点图案的范围或方向中至少一者。
“GRID0”如图45~48所示,具有如下构成。
(1)信息圆点
信息圆点用于记忆信息。
另外,信息圆点的识别方法按图43(A)~(E)所示进行,另外,信息圆点的代码分配按图44(A)~(C)所示进行。
另外,还包括不配置信息圆点的情形、在虚拟点配置信息圆点或不配置的情形,可以增大信息量。
(2)基准圆点
基准圆点配置于预先设置的多个位置。
基准圆点用于对后述的虚拟点或虚拟区域的位置进行特定。
(3)关键圆点
关键圆点与基准圆点错开配置,或如图46所示,配置于从基准圆点配置位置稍稍错开的位置。即,就基准圆点错开地配置的情形而言,由于基准圆点错开,因而在原来的基准圆点的配置位置没有基准圆点。因此,优选使得关键圆点还承担原来基准圆点的作用,可以从其他基准圆点的配置,推定原来的基准圆点的位置。就配置于从基准圆点配置位置稍稍错开的位置的情形矾,基准圆点和关键圆点两者配置于近处。
关键圆点是对基准圆点和相对于虚拟点的信息圆点进行特定,或对基准圆点与虚拟区域中配置的信息圆点的成为基准的方向进行特定。通过确定成为该基准的方向,能够通过信息圆点相对于虚拟点的方向而给出信息并判读。进而,也可以对利用多个信息圆点来定义1个数据的圆点图案的范围进行特定。由此,即使圆点图案上下左右罗列,也可以对判读圆点图案范围的数据进行解码。
(4)虚拟点或虚拟区域
虚拟点或虚拟区域借助于基准圆点的配置而特定。在图47中,就以距虚拟点的距离和方向中至少某一者来定义信息的情形而言,对于方向,以前述关键圆点的圆点图案的方向为基准,定义信息即可。对于距离,以既定基准圆点间的距离为基准即可。另外,就配置虚拟区域而定义信息的情形而言,将用于赋予1个信息的多个虚拟区域的中心或代表点当作虚拟点,如上所述,利用基准圆点的配置,对虚拟点位置进行特定,进而,可以用距虚拟点的距离和方向来定义虚拟区域。或者,也可以从基准圆点的配置,直接对所有虚拟区域的配置位置进行特定。另外,虽然相互相邻的虚拟区域也可以连接,但此时,如果在边界附近配置信息圆点,则有传输误识别的可能性,因而优选设置既定间隔配置虚拟区域。
图45显示了“GRID0”的圆点图案的通用例,其图(A)显示了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大致加号形的示例,其图(B)显示了增加信息圆点的配置个数的示例,其图(C)显示了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六边形的示例。
另外,圆点图案的通用例不限定于图45(A)~(C)所示的大致加号形或大致六边形。
图46显示图45的变形例,是将关键圆点配置于从基准圆点的配置位置稍稍错开的位置,其结果,基准圆点与关键圆点两者配置在近处。
图47显示了“GRID0”的圆点图案的变形例,其图(A)显示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大致四边形的示例,其图(B)显示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大致L字形的示例,其图(C)显示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大致十字形或大致加号形的示例。
另外,圆点图案的变形例不限定于图47(A)~(C)图示的大致四边形、大致L字形或大致十字形或大致加号形。
图48~图49显示了“GRID0”的圆点图案的连接示例乃至连续示例,其图(A)是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大致四边形而形成圆点图案,以使该基准圆点具有共同一部分的方式,使所述圆点图案邻接配置多个的连接例。可连接的条件是,1个圆点图案的上下及/或左右两端的圆点的位置必须成为同一位置。另外,也可以只有上下或左右进行连接。其图(B)分别显示了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大致L字形而形成圆点图案,使所述圆点图案相互独立地配置多个的第一连续示例。图49(A)显示了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加号形而形成圆点图案,使所述圆点图案相互独立地配置多个的第二连续示例。另外,连续是将圆点图案设置既定间隔而上下左右罗列的方法。图49(B)是将基准圆点配置成六边形而形成圆点图案,以使该基准圆点具有共同一部分的方式,使所述圆点图案邻接配置多个的连接示例。
另外,圆点图案的连接例乃至连续例不限于图48(A)及(B)及图49中示例性图示的配置。
<第二例(“GRID5”)>
圆点图案的第二例,本申请人暂称为“GRID5”。
“GRID5”取代“GRID0”的关键圆点,使得借助于“基准圆点的配置方法”,识别圆点图案的范围及方向。在“基准圆点的配置方法”中,为了识别圆点图案的方向,基准圆点的配置应为非轴对称,即使以某点为中心而稍稍旋转(360°除外),也不与旋转前的配置相同。进而,即使在上下及/或左右反复罗列多个圆点图案而连续或连接的情况下,也需要识别圆点图案的范围及方向。
另外,在“GRID5”中,利用图案识别,识别圆点图案的方向。即,将借助于基准圆点而形成的圆点图案的形状记忆于记忆装置。而且,对判读的圆点图案的图像与记忆装置中记忆的形状进行对照,从而可知圆点图案的方向。
另外,作为“GRID0”,即使包含关键圆点,也可以将关键圆点识别为基准圆点,借助于“基准圆点的配置方法”,作为无关键圆点的“GRID5”的圆点图案,识别其范围或方向。
图50显示了“GRID5”的圆点图案的通用例,其图(A)显示了将基准圆点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房屋形的示例,其图(B)显示了将基准圆点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十字形的示例,其图(C)显示了将基准圆点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示例。
另外,圆点图案的通用例不限定于图50(A)~(C)示例性图示的大致房屋形、大致十字形或大致三角形。
图50显示了“GRID5”的圆点图案的通用例,其图(A)显示了将基准圆点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房屋形的示例,其图(B)显示了将基准圆点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十字形的示例,其图(C)显示了将基准圆点沿上下方向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示例。
另外,圆点图案的通用例不限定于图50(A)~(C)示例性图示的大致房屋形、大致十字形或大致三角形。
图51显示了“GRID5”的圆点图案的变形例,其图(A)显示将基准圆点上下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四边形的示例,其图(B)显示并用关键圆点、将基准圆点上下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L字形的示例,其图(C)显示并用关键圆点、将基准圆点上下配置成非对称的大致十字形的示例。
另外,圆点图案的通用例不限定于图51(A)~(C)示例性图示的上下非对称的大致四边形、大致L字形或大致十字形。另外,在图51中,虽然圆点图案描写为格子状,但如果为非轴对称,则也可以完全任意地配置基准圆点。
即,在“GRID5”中,基准圆点如何配置均可,只要是能够进行图案识别的圆点配置即可。
图52是针对在GRID5中任意配置基准圆点或虚拟点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52(A)中,基准圆点的图案是非轴对称的独特配置,可以识别虚拟点的配置图案。不过,在虚拟点的配置图案中,当基准圆点的配置图案借助于图案识别(与虚拟点的配置图案对照)而识别时,基准圆点的配置图案也可以不是非轴对称的独特配置图案。
在图52(B)中,虚拟点图案是非轴对称的独特配置,可以识别基准圆点的配置图案。不过,在基准圆点的配置图案中,当虚拟点的配置图案借助于图案识别(与基准圆点的配置图案对照)而识别时,虚拟点的配置图案也可以不是非轴对称的独特配置图案。
在图52(C)中,基准圆点的图案与虚拟点的图案关联配置。
在图52(D)中,以虚拟点为出发点,配置信息圆点。在虚拟点的配置图案中,当基准圆点的配置图案借助于图案识别而识别时,虚拟点的配置图案通过识别信息圆点的配置图案,所以虚拟点存在于近处区域,从而可以识别,通过与虚拟点的图案进行对照(图案识别),从而可以识别虚拟点的配置图案。
<圆点图案的判读>
以上“GRID0”、“GRID5”的圆点图案在既定的区域内定义相同的代码值,当上下左右反复并排配置时,如图53所示,如果在与相应圆点图案范围相同大小的范围判读任意的区域,则构成本来的圆点图案的信息圆点全部满足(1)~(16)(图中记载为)或(1)~(9)(图中记载为“①~⑨”。),定义的代码值全部可以判读。如上所述,信息圆点的配置可以利用圆点图案的方向和范围而确定,由代码值构成的信息圆点的配置法则也可以特定。进而,如图54所示,对于在任意区域进行判读的圆点图案的范围,当超过相应范围而判读左右某个信息圆点时,位于相应信息圆点相反侧端部的信息圆点,定义的数值相同,或配置于相对虚拟点沿相同的方向错开相同距离的位置。连接这2个信息圆点的线段成为水平线,通过平行移动该水平线,可以准确地识别经过虚拟点的水平线。如果存在对应的基准圆点,平行移动量则成为基准圆点在水平线上至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而,如果针对上下方向也以相同的步骤识别竖直线,则求出水平线与竖直线的交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出虚拟点。根据该方法,倾斜光学判读装置,拍摄圆点图案,即使圆点的配置大幅变形,也可以准确地求出虚拟点,可以准确识别信息圆点代表的数值。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应用的代码发生装置及代码识别装置可以用于各样各色的领域或用途。以上的说明虽然涉及本发明应用的代码发生装置及代码识别装置,但根据以下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17,重新说明本发明多个方面的实施形态。因此,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构成中包括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由以下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23全部组合。另外,以下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23中说明的构成要素可以与所述“实施形态”的构成要素组合,这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形态1>
下面说明与实施形态1相关的卡型装置(110)。本卡型装置是将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的构成制成卡型。不过,并非本发明的实施限定于卡型的装置。图55显示了卡型装置(110)的使用例。卡型装置(110)具有在塑料制板状构件内置有电子电路之外的元件的构成。
如图55所示,卡型装置(110)在便携电话、智能手机、便携信息终端、个人计算机、车载设备等信息设备(200)具有的触摸面板之间接收信息。例如,卡型装置(110)接受具有显示装置的触摸面板画面发散的光线,变换成电能。卡型装置(110)从每单位时间接受的光线的能量(发生的电能)变化,生成数字数据。因此,信息设备(200)根据数字数据(位串),使画面的光量随时间而变化,从而能够向卡型装置(110)传递数字数据。卡型装置(110)既可以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也可以隔开变换所需电能及/或取得数字数据所需的距离而与触摸面板面对面。信息设备(200)的硬件构成与在实施形态0中说明的代码识别装置(3)一样,因而省略说明(参照图5)。因此,在以下实施形态中,也按信息设备(200)具有与图3的代码识别装置(3)相同构成的情形进行说明。另外,信息设备(200)例如为智能手机、便携信息终端、平板终端等。
另一方面,卡型装置(110)针对触摸面板提供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从而可以通过触摸面板,向信息设备(20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输出信息。信息设备(200)例如在检测构成触发的特定电容变化的情况下,启动与卡型装置(110)的通信程序,开始与卡型装置(110)通过触摸面板的通信。
卡型装置(110)在与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的面上,排列有引起电容等物理量变化的多个导体端子(又称元件)。各个元件通过开关而能够与接触卡型装置(110)的人的手指连接。因此,当开关开启时,假如元件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相互电容大于基准值,触摸面板检测元件的接触或接近。对于使卡型装置(110)接近的情形,优选在卡型装置(110)接近的状态下,在卡型装置(110)与触摸面板之间,无疏漏地粘贴有玻璃或其他保护片。另外,当在卡型装置(110)与触摸面板之间有疏漏时,触摸面板难以检测卡型装置(110)的接近。
根据使哪个开关开启,触摸面板检测的元件的排列图案不同。例如,信息设备(200)的CPU检测被称为触发图案的既定的元件排列图案,从而,信息设备(200)开始与卡型装置(110)的通信。卡型装置(110)例如在通过指纹传感器检测的指纹与存储器中存储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一致的情况下,对开关进行控制即可,以便触发图案从元件被触摸面板所检测。另外,也可以取代指纹识别传感器而使用静脉认证传感器、视网膜认证传感器、虹膜认证传感器等。指纹传感器、静脉认证传感器、视网膜认证传感器、虹膜认证传感器也被称为生物体认证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本件发明举例的装置不局限于卡型的装置。不过,优选对本件发明举例的装置是具有用于对触摸面板输出信息的元件所排列的作用面的装置。因此,下面将卡型装置单纯称为装置(110)。另外,装置(110)及信息设备(200)开始通信的时机不限定于利用指纹传感器而检测的指纹与存储器中存储的使用者指纹数据一致、并从触发图案装置(110)向信息设备(200)发送的情形。例如,就信息设备(200)而言,在既定的计算机程序满足既定条件时,使得信息设备(200)通过触摸面板等向装置(110)发送触发信号即可。所谓既定的计算机程序满足既定的条件,例如是指在启动了既定计算机程序时,既定计算机程序从使用者接受既定操作时等。从信息设备(200)通过触摸面板等而向装置(110)发送的触发信号,例如可以根据触摸面板的光量变化、触摸面板上的颜色组合、触摸面板上的颜色组合的迁移、触摸面板上的既定图像、信息设备(200)辐射的电磁波能量的变化等,传递给装置(110)。即,在装置(110)检测到触摸面板的光量变化、触摸面板上的颜色组合、触摸面板上的颜色组合的迁移、触摸面板上的既定图像、信息设备(200)辐射的电磁波能量的变化等时,装置(110)也可以使得通过从所述导体端子到触摸面板的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另外,信息设备(200)可以借助于通过信息设备(200)而启动的计算机程序,启动搭载于信息设备(200)的WIFI或蓝牙等各种无线装置,或控制各种无线装置输出的电磁波能量,从而实施通信。
[装置构成]
图56至58显示实施形态1的装置的构成示例。另外,图59及图60显示在装置的上面具有透明导电性膜的装置的构成例。本实施形态的装置构成只是一个示例,并不局限于以下,可以根据实施的形态而适当地省略、置换、追加构成要素。另外,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可以根据实施的形态而适当地变更。
图56是显示装置(110)里侧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装置(110)的里侧是供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装置(110)在里面具备包括1以上元件(111)及1个以上光电变换元件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例如为太阳能板。配置有1个以上元件(111)的里面是发生能够在相向面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1个以上元件所排列的作用面的一个示例。
元件(111)为导体端子,根据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针对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输出既定形式的信息。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包括1个以上光电变换元件,接受供应电能。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是“检测来自外部的外部能量到来量的到来量检测部”的一个示例。
图57是显示装置(110)的表侧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另外,在图58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的构成。装置(110)的表侧是使用者的手指等接触或接近的一侧。装置(110)在表面具备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也称为导体垫)。指纹传感器(113)检测指纹等人体的一部分表面的凸凹形状。另一方面,通过用手指接触或接近接触导体(114),从而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被触摸面板所检测。装置(110)的表侧是检测面的一个示例。接触导体(114)是接受来自外部的接触的导电性的被接触材料部的一个示例,使用者使手指接触接触导体(114),从而通过SW(115),使用者的人体连接到元件(111)。接触导体(114)具有将使用者的人体电气连接于SW(115)的作用。例如,在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接触导体(114)的状态下,如果SW(115)进行ON/OFF,则产生可在触摸面板中充分检测的电容变化。
指纹传感器(113)通过手指接触或接近,从电容的空间分布生成指纹的图像数据,通过未图示的总线(输入输出总线等),向CPU(116)(图58)传输生成的图像数据。CPU(116)将指纹传感器(113)传输的指纹图像数据保存于存储器(117)(图58)的作业区域。而且,CPU(116)将存储器(117)的作业区域保存的来自指纹传感器(113)的指纹图像数据与原来存储器(117)的非易失性区域(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等)中存储的使用者的指纹图像数据进行对照。而且,如果来自指纹传感器(113)的指纹图像数据与存储器(117)的非易失性区域中存储的指纹图像数据一致,则CPU(116)根据来自指纹传感器(113)的指纹图像数据,判定为顺利执行了使用者的认证。CPU(116)也可以取代利用指纹的图像数据本身执行认证,而是求出来自指纹的图像数据的用于对指纹进行特定的特征点数据,利用容量小的特征点数据执行对照和认证。即,也可以在存储器(117)的非易区性区域存储用于从使用者指纹的图像数据对指纹进行特定的特征点数据。另外,指纹传感器也可以配置于卡里面。而且,CPU(116)可以根据触发图案来控制开关。借助于该开关控制,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传递给装置(110)接近或加载的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另外,指纹传感器(113)可以取代指纹,识别包括多个在绝缘性介质表面印刷导电性墨水等形成的直径不足0.5mm圆点的圆点图案、包括多个使导电性材料在绝缘性介质表面固着而形成的直径不足0.5mm圆点的圆点图案等形状。另外,如果指纹传感器(113)具有充分的精度,则也可以识别直径0.05~0.2mm左右的圆点。因此,可以取代利用指纹传感器(113)识别指纹而进行认证,执行基于圆点的认证。例如利用绝缘材料,形成与实施形态1的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的图章部的底面或呈多样形状的三维形状物等,在图章部底面或呈多样形状的三维形状物等的表面,借助于导电性墨水、导电性材料而形成使信息编码的圆点图案,从而取代基于人的手指的认证,形成信息输入装置。另外,可以在纸面上借助于导电性墨水、导电性材料而形成使信息编码的圆点图案,用作对指纹传感器(113)的信息输入装置。也可以取代圆点图案而使用条形码、二维条形码等。另外,还可以取代圆点图案、条形码、二维条形码等,利用导电性墨水、导电性材料在介质面形成字符串,用作对指纹传感器(113)的信息输入装置。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识别指纹传感器(113)读取的字符串即可。
不过,使用者的指纹认证并非限定于CPU(116)的处理。所述CPU(116)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由CPU(116)之外的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图形处理器(GPU)、数值演算处理器、矢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等专用处理器完成即可。另外,所述CPU(116)的至少一部分处理也可以借助于集成电路(IC)、其他数字电路而执行。或者,所述CPU(116)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由模块电路执行即可。集成电路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设备(PLD)。PLD例如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所述CPU(116)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与集成电路的组合而实现。组合例如称为微控制器(MCU)、单芯片系统(SoC)、系统LSI、芯片组等。
图58是显示装置(110)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图58省略图55所示塑料制板状构件,示例性模拟图示了插入于板状构件的部件的关系。装置(110)在表侧(使用者手指接触的一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指纹传感器(113)及接触导体(114)与图57所示的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或者,装置(110)在里侧(供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具有1个以上元件(111)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元件(111)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与图56所示的元件(111)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进一步地,装置(110)具有1个以上SW(开关)(115)、CPU(116)、存储器(117)、比较器(118)、驱动电路(121)、电池(122)。装置(110)的各构成要素借助于控制线(119)而连接到CPU(116)。另外,装置(110)的各构成要素通过电源线(120)而从电池(122)接受电能供应。电池(122)例如为薄膜型锂离子电池。除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之外,可以在装置(110)的表侧设置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对电池(122)进行充电。
SW(115)对通过接触导体(114)而检测的电容变化对是否从元件(111)输出到触摸面板进行切换。即,在SW(115)为ON的情况下,通过元件(111)而在与触摸面板之间形成有包括人体在内的通过接触导体(114)进行接触的电容。另一方面,在SW(115)为OFF的情况下,通过元件(111)而在与触摸面板之间形成有从元件(111)到SW(115)的配线等的电容。SW(115)是“物理量控制部”的一个示例。CPU(116)运行存储器(117)中记忆的各种程序,从而执行装置(110)的各构成要素的处理。存储器(117)提供用于载入各种程序的记忆区域及用于运行程序的作业区域。另外,存储器(117)记忆各种程序及程序运行所使用的数据。存储器(117)例如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半导体存储器。ROM包括可修改非易失性存储器。
比较器(118)是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等发电部并列安装的电路。比较器(118)判断借助于发电部检测的端子电压是否超过既定基准值,将外部能量的到来量的随时间变化变换成数字数据。在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多处光电变换元件(光传感器、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比较器(110)与多处光电变换元件等数并列安装。借助于该多个光电变换元件与多个比较器(118)的组合,形成取得多个通道的输入信号的电路。或者,也可以取代比较器而使用模拟/数字转换器(A/D转换器)。通过利用A/D转换器,可以在各通道实现一次输入3比特以上的多值信号。比较器(118)(或A/D转换器)是“以到来量的随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的信息取得电路”的一个示例。
驱动电路(121)根据向信息设备(200)发送的输出信息,切换SW(115)的ON/OFF。另外,驱动电路(121)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由CPU(116)控制。电池(122)供应用于驱动元件(111)、SW(115)、CPU(116)、驱动电路(121)等硬件电路所需的电源。不过,也可以不设置电池(122),而是借助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产生的电力,向硬件电路供应电力。驱动电路(121)是根据物理量变化而输出既定形式的输出信息的信息输出部的一个示例。
在图59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的变形例的外观。图59是显示在表侧具有导电性膜的装置(110A)表侧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装置(110A)取代图57所示装置(110)的指纹传感器(113)及导体垫(114)而具有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及透明导电性膜(114A)。即使是图59的构成,也提供与图57所示的装置(110)相同的功能。
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例如为电荷耦合元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图像传感器。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例如配置于塑料卡上。透明导电性膜(114A)层叠配置于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上。如果手指通过透明导电性膜(114A)而接触或接近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则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取得手指表面的指纹的图像数据。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将取得的指纹的图像数据通过未图示的总线(输入输出总线等)而传输给CPU(116)。CPU(116)将从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传输的指纹图像数据保存于存储器(117)的作业区域。将指纹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器(117)的作业区域后,CPU(116)的处理与图57(利用根据电容变化而检测指纹的指纹传感器的示例)的装置(110)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图60是显示在表侧具有导电性膜(114A)的装置(110A)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图60省略图59示例性图示的塑料制板状构件,示例性模拟图示了插入于板状构件的部件的关系。装置(110A)取代图58所示装置(110)的指纹传感器(113)及导体垫(114)而具有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及透明导电性膜(114A)。在图60的构成中,如果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上的透明导电性膜,则使用者的人体通过SW(115)而连接到元件(111)。因此,在使用者的手指接触透明导电性膜的状态下,CPU(116)控制驱动电路(121),使SW(115)进行ON/OFF,从而可以检查从元件(111)到触摸面板的电容等物理量变化。其他构成要素与图58所示的装置(110)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指纹传感器(113)是“传感器”的一个示例。
[图案代码输出]
图61A是显示装置(110)的与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接触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装置(110)具有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5个元件(111)(也称为图案代码输出装置)。
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是用于太阳能供电及信息输入的面板。在图61A的示例中,如果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是纵向20~30mm、横向20mm左右的大小,则可以实现启动图案代码输出装置所需的电力供应等。如要执行指纹认证或圆点代码等的判读,则优选搭载太阳能大功率的充电电池。或者,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各元件(111)之间的距离相距1~2mm即可。
5个元件(111)为导体,配置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周围。5个元件(111)例如在与触摸面板之间相互引起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向具有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输出信息。元件(111)的输出信息也称为符号。如果各元件的直径为8mm以上,那么即使在触摸面板上加装0.5~0.66mm的保护玻璃,触摸面板也可以判读来自元件(111)的输出信息。另外,如果邻接的元件(111)的端部至端部的距离为4mm以上,则可以识别。在图61A的示例中,如符号(1)~符号(5)所示,导入从各元件(111)输出的信息。在图61A中,在环状的元件(111)内,用数字示例性图示了符号(1)~符号(5)。另外,所述各种尺寸因触摸面板侧的性能或引起电容变化的电路而异,这是不言而喻的。符号(1)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上侧的元件(111)输出。符号(2)及符号(3)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右侧的2个元件(111)输出,上侧为符号(2),下侧为符号(3)。符号(4)及符号(5)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左侧的2个元件(111)输出,下侧为符号(4),上侧为符号(5)。符号为信号,也可以称为信息符号。符号是借助于元件(111)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等的能够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称为物理量传感器)的相互作用,由检测物理量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触摸面板等物理量传感器借助于与元件(111)的相互作用而检测物理量,例如,检测电容或触摸面板等的物理量传感器表面的电场强度等。将检测的物理量为阀值以上的(或超过的)情形当作ON信号,将物理量不足阀值(或以下的)情形当作OFF信号。符号称为这种ON和OFF信号串。
符号(1)为基准符号,是按既定时间间隔反复ON/OFF的信号。符号(2~5)是为了输出信息而利用的信号。装置(110)切换各信息符号的ON/OFF,配置于平面上,从具有空间扩散的多个元件(111)输出多样的排列图案(下面简称为图案),从而输出向信息设备(200)发送的信息(图案代码)。即,图案代码是指利用使从多个元件(111)输出的符号的ON与OFF的组合在时间轴上变化来表现的信息。或者,将在某时刻的多个元件(111)输出的符号的ON与OFF的组合称为图案。而且,符号的ON与OFF根据各个元件(111)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电容变化而从装置(110)传递到触摸面板。即,信息设备(200)通过检测加载或接近在外壳表面内置的触摸面板的装置(110)里面各个元件(111)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以及元件(110)的位置,从而从装置(110)取得图案代码。
图61B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图案代码输出装置通过切换各符号的ON/OFF而输出多样图案。在图61B中,在各排列图案中,从左侧开始赋予序列号。0号(序列号0)的图案是与符号(1~5)对应的元件(111)为OFF状态的情形。元件(111)为OFF的状态示例性图示为白色圆。装置(110)及装置(110)内的电路等也从电池(112)接受电力供应。不过,也可以通过装置(110)及装置(110)内的电路等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从而借助于接受来自触摸面板的光线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如同太阳能电力的半导体P/N结的排列)而接受电力供应。
装置(110)如果从触摸面板开始太阳能电力供应,则如第1号(序列号1)图案所示,使与符号(1至5)对应的元件(111)成为ON状态。将与符号(1至5)对应的元件(111)处于ON或OFF状态单纯地称为符号(1至5)处于ON或OFF状态。另外,所谓ON状态,是指例如触摸面板可以以在元件(111)中基准以上的物理量的状态,所谓OFF状态,是指例如触摸面板无法在元件(111)中感知基准以上的物理量的状态。符号(1至5)为ON状态的图案(以下也称为区分图案、基准符号图案)显示图案代码的开始或区分。区分图案起到显示时间印章的开始时刻的作用。使得基准符号和信息符号不同时输出,从而不误认地识别图案代码。
第2号(序列号2)图案是符号(3)及符号(5)为ON、其他符号为OFF的状态。第2图案是用于输出信息的图案。
第3(序列号3)图案是其他基准符号为1个的符号(1)为ON、其他符号为OFF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时间印章图案)。时间印章图案按既定时间间隔输出。在图61B的示例中,第3号之后的第奇数号(奇数序列号)输出的图案成为时间印章图案。在第偶数号的各图案中,装置(110)从符号(2)起,通过切换符号(5)的ON/OFF,从而输出由输出信息决定的图案代码。
第18号(序列号18)图案也可以从符号(2)起,利用符号(5)作为对在第2~16号之间输出的信息符号图案的奇偶校验位。在第18号图案之后,与第1号(序列号1)的图案一样,输出代表图案代码的开始或区分的区分图案。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可以通过输出区分图案而感知检测图案代码的结束。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可以通过从第1号(序列号1)到第18号(序列号18)的输出,从而输出向信息设备(200)发送的新图案代码。
另外,装置(110)也可以通过连续2次输出区分图案,从而使信息设备(200)检测图案代码的结束。装置(110)在连续2次输出区分图案,输出新图案代码即可。不过,以上说明只是示例,并非奇偶校验位的图案限定为第18号图案。另外,并非区分图案限定为第19号(之后加1的图案)。
另外,符号数不局限于5个,也可以多于5个。进而,时间印章图案中的基准符号数不局限于1个,也可以为多个。通过使基准符号为多个,信息设备(200)可以从各基准符号的位置关系,识别装置(110)相对于信息设备(200)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在装置(110)与触摸面板的相互变位限定为平行移动的情况下,即使是时间印章图案中的基准符号为1个时,信息设备(200)也可以识别装置(110)的平行移动,对移动后装置(110)的元件(111)的配置进行特定。加载于触摸面板等的卡型装置(110)容易平行移动。因此,即使在时间印章图案中的基准符号为1个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触摸面板上移动的元件(111)的配置进行特定的可能性也很高。
在图61B的示例中,时间印章图案通过与基于信息符号的图案交替输出,从而起到时间印章的作用。不限于此,基准符号也可以始终为ON状态。此时,可以不输出时间印章图案。
图61C是显示图案代码的另一输出例的图。图61C的示例与图61B所示的输出例对应,按时序显示各符号的ON/OFF。例如,如果装置(110)加载于或接近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则从信息设备(200)等接受电力供应,输出基准符号图案(区分图案),开始图案代码的输出。
在图61C中,符号(1)的元件(111)按既定间隔,反复ON/OFF的物理量变化。与符号(2)至符号(5)对应的元件(111)按每个输出的图案切换ON/OFF。符号(2)至符号(5)的ON状态以虚线表示。在图61C中,在与符号(1)至符号(5)对应的作为导体(111)的ON/OFF状态组合的各图案中,也标记有1至18的序列号。在图61C中,1至18的序列号也可以理解为代表时间经过。例如,第4号(序列号4)图案是符号(2)及符号(4)为ON状态。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在第17号输出时间印章图案,在第18号输出奇偶校验位。然后,装置(111)输出基准符号图案(序列号1的图案),开始新图案代码的输出。另外,装置(110)即使在实施形态1的符号输出中,也可以与实施形态0中叙述的图案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组合符号ON/OFF的时间间隔长短而形成符号(例如参照图10~图13、图26、图27)。另外,装置(110)也可以将符号的输出强度设置为多个等级,使得根据符号输出强度水平来输出信息(参照图13)。
[处理流程]
图62是装置(110)对信息设备(200)输出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图62所示的处理例如通过装置(110)加载于或接近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开始。其中,所谓接近,是指触摸面板靠近到能够在装置(110)各个元件(111)中检测电容等物理量变化的距离范围。另外,图62所示的处理也可以通过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的装置(110)指纹传感器(113)检测指纹及圆点代码等而开始。进一步地,图62所示的处理还可以由装置(111)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而接收来自信息设备(200)的输入信息而开始。
在OP10中,装置(110)的CPU(116)借助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而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光线。在OP11中,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将从信息设备(200)接受的光线的能量变换成电能。不过,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也可以是1个光电二极管、1个光电晶体管等光电变换元件。
在OP12中,CPU(116)借助于比较器(118),将因从信息设备(200)接受的光量变化导致的、光电变换元件(112)的端子电压变化变换成数字数据,取得为输入信息。不过,比较器(118)也可以将因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输出的电流值变化导致的、具有基准阻抗值的阻抗两端的端子电压变换成数字数据,取得为输入信息。CPU(116)如果取得输入信息,则在OP13中进行控制。CPU(116)通过将各SW(115)变成ON而将基准符号图案输出到信息设备(200)。在OP14中,CPU(116)通过切换各SW(115)的ON/OFF而将对信息设备(200)的输出信息输出为图案代码,结束处理。根据对信息设备(200)的输出信息,OP13及OP14的处理也可以反复。输出信息例如为装置(110)的存储器(117)中记忆的装置(110)的识别信息(序列号、信用卡号等)。
图63是信息设备(200)对装置(110)输出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图63所示的处理,例如借助于对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操作、来自信息设备(200)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输入要求等而开始。
在OP20中,信息设备(200)将对装置(110)发送的信息变换成代表光量的变动图案的代码。在OP21中,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的光传感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照射与代表经变换的变动图案的代码对应光量的光线。更具体而言,信息设备(200)使向触摸面板下侧的液晶显示装置供应光线的背光的光量根据经变换的变动图案而随时间变化。信息设备(200)使作为背光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值随时间变化即可。装置(110)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光线,可以开始图62所示的处理。
[实施形态1的效果]
实施形态1的装置(110)及装置(110A)可以以从信息设备(200)接受的光线的光量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另外,装置(110)及装置(110A)在手指接触导体垫(114)或透明导电性膜(114A)的状态下,通过各SW(115)在ON/OFF之间切换而使物理量发生变化。装置(110)及装置(110A)使信息设备(200)检测该物理量变化,从而可以将既定形式的输出信息输出到信息设备(200)。另外,在实施形态1中,物理量变化是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的装置(110)与各元件(111)之间的电容变化。电容变化与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坐标一同检测。另外,图58所示的装置(110)具有电池(122),从而可以执行稳定的电源供应。
[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
在实施形态1中,装置(110,110A)具有的各硬件电路等,从电池(122)接受供应电能并驱动。不过,并非装置(110,110A)的电源限定于电池(122)。即,在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中,各硬件电路等接受供应以外部能量为基础而发生的电能并驱动。将外部能量变换成电能的方法例如可以为光电变换、电磁波、压电变换、热电变换。其中,对于在信息设备(200)中发生的外部能量,可以借助于信息设备(200)中启动的计算机程序,控制信息设备(200)中搭载的WIFI或蓝牙等各种无线装置启动及输出的电磁波能量,并供应给装置(110)。
<<光电变换>>
图64是显示借助于光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110B)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对于与图58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装置(110B)在表侧(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或接近的一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不过,装置(110B)也可以变更为指纹传感器(113)及接触导体(114),与图59的装置(110A)一样,可以在表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A)及透明导电性膜(114A)。另外,装置(110B)在里侧(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具有1个以上元件(111)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与图58所示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进一步地,装置(110B)具有1个以上SW(115)、CPU(116)、存储器(117)、比较器(118)、电容器(123)。装置(110B)的各构成要素借助于控制线(119)而连接到CPU(116)。另外,装置(110B)的各构成要素通过电源线(120)接受电能供应。电容器(123)存储因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而发生的电能或释放。例如,即使是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从触摸面板接受的能量不充足的情形,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也可以接受外光、照明等的光线,向装置(110)供应充足的电力。即,可以借助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提供的电力,缩短CPU(116)等的启动时间,加快SW(115)等的驱动速度。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是“供电电路”、“光电变换部”的一个示例。光电变换元件是具有接合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结构的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是与太阳能电池元件相同的结构。电容器(123)、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是供电电路的一个示例。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是接收光线并发生电能的光电变换部的一个示例。
<<电磁波>>
图65是显示借助于电磁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110C)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对于与图58、图60、图64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装置(110C)在表侧(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或接近的一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及天线(124)。天线(124)从信息设备接收电磁波。不过,装置(110B)也可以变更为指纹传感器(113)及接触导体(114),与图59的装置(110A)一样,在表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A)及透明导电性膜(114A)。装置(110C)的里侧(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的构成与图58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进一步地,装置(110C)具有1个以上SW(115)、CPU(116)、存储器(117)、比较器(118)、电容器(123)及电力变换电路(125)。装置(110C)的各构成要素借助于控制线(119)而连接到CPU(116)。另外,装置(110C)的各构成要素通过电源线(120)接受电能供应。天线(124)借助于到来的电磁波,例如,借助于来自信息设备(200)具有的无线LAN的电磁波而发生电动势。电力变换电路(125)在天线(124)中,借助于因电磁感应而发生的电动势,对电容器(123)充电。电容器(123)将借助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电力变换电路(125)而充电的电能供应给装置(110C)的各部。天线(124)及电力变换电路(125)是“电力变换部”的一个示例。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电力变换电路(125)、电容器(123)是“供电电路”的一个示例。
<<压电变换>>
图66是显示借助于压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110D)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对于与图58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装置(110D)在表侧(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或接近一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及压电元件(126)。不过,装置(110B)也可以变更为指纹传感器(113)及接触导体(114),与图59的装置(110A)一样,在表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A)及透明导电性膜(114A)。压电元件(126)将因对装置(110D)的按压、卡型装置(110D)的弯曲而导致的压力变换成电能。压电元件(126)例如由压电性陶瓷或压电膜等构件构成。压电性陶瓷或压电膜等构件如果加压,则在材料内发生电荷,在上下面之间发生交流电压。发生的交流电压发送到整流电路(127)。装置(110D)的里侧(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的构成与图58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进一步地,装置(110D)具有1个以上SW(115)、CPU(116)、存储器(117)、比较器(118)、电容器(123)及整流电路(127)。装置(110D)的各构成要素借助于控制线(119)而连接到CPU(116)。另外,装置(110D)的各构成要素通过电源线(120)接受电能供应。
整流电路(127)将压电元件(126)发生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向电容器(123)输出直流电流。电容器(123)对借助于整流电路(127)而输出的直流电流进行蓄电。
另外,当对压电元件(126)的一次加压便获得充分的电力时,装置(110D)并非必须具备整流电路(127)。例如,将借助于一次压电而发生的电力蓄积于电容器(123),向装置(110D)的各构成要素供应电力即可。压电元件(126)是“压电变换部”的一个示例。压电元件(126)、整流电路(127)及电容器(123)是供电电路的一个示例。
<<热电变换>>
图67A是显示借助于热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的装置(110E)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对于与图58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装置(110E)在表侧(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或接近一侧)具有指纹传感器(113)、接触导体(114)及热电元件(128)。热电元件(128)将触碰信息设备触摸面板的手指等人体一部分的热变换成电能。热电元件(128)例如为塞贝克元件,如果向两端具备的高温垫电端子(128A)及低温垫电端子(128B)施加温度差,则发生电压。通过手指触碰热电元件(128)的高温垫电端子(128A),从而在与代表室温的低温垫电端子(128B)之间发生温度差。借助于该温度差异,热电元件(128)可以发生用于驱动硬件电路的电能。装置(110E)的里侧(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的构成与图58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进一步地,装置(110E)具有1个以上SW(115)、CPU(116)、存储器(117)、比较器(118)、电容器(123)。电容器(123)积蓄因热电元件(128)发生的电压而产生的电能。装置(110E)的各构成要素借助于控制线(119)而连接到CPU(116)。另外,装置(110E)的各构成要素通过电源线(120)接受电能供应。热电元件(128)是“热电变换部”的一个示例。高温垫电端子(128A)及低温垫电端子(128B)是“第一热电端子”、“第二热电端子”的一个示例。热电元件(128)、电容器(123)是“供电电路”的一个示例。
[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的效果]
图64~图67A所示的装置(110B)至装置(110E)通过将外部能量变换成电能而发生电并启动,因而可以不具备电池或充电电池。
图64的装置(110)具有2个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画面的光线而发生电能。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发生的电能不足的情况下,装置(110B)可以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接受外光并发生电能。另外,装置(110B)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而从信息设备(200)接收信息的情形,也可以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借助于因接受的外光等产生的电能而接受电源供应。
图65的装置(110C)即使为与信息设备(200)非接触状态,也可以通过将信息设备(200)接收的电磁波变换成电能而接受电源供应。图66的装置(110D)可以通过将借助于因手指按压等简单操作而获得的、来自外部的压力变换成电能,接受电源供应。图67A的装置(110E)可以通过将借助于触碰手指的简单操作而获得的热变换成电能,接受电源供应。
<实施形态2>
在实施形态2中,装置(110)的构成及作用与在图57~图67A中说明的装置(110)至装置(11E)相同。由于实施形态2中的装置构成与实施形态1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不过,在实施形态中,装置(110)拥有与其他装置相识别的识别信息。与其他装置相识别的识别信息也可以记忆于存储器(117)(可修改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等)。装置(110)以图案代码形式向信息设备(200)发送识别信息(参照图61B、图61C)。信息设备(200)可以执行根据以图案代码的形式从装置(110)接收的识别信息而对装置(110)进行认证的认证处理。存储器(117)(可修改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等)是记忆将装置与其他装置相识别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记忆部的一个示例。
因此,装置(110)可以代用信用卡、现金卡、积分卡等。在将装置(110)用作信用卡、现金卡、积分卡等的情况下,装置(110)可以根据元件(110)与信息设备(200)具有的触摸面板之间的物理量变化,例如,根据电容变化,以图案代码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信息设备(200)。因此,信息设备(200)不通过以往的信用卡、现金卡、积分卡等中安装的接触型电界面、磁判读界面,而是可以从信息设备(200)具有的触摸面板,判读装置(110)具有的卡号。
例如,信息设备(200)也可以根据触摸面板的光量变化,将输入信息传递给装置(110),从而向装置(110)发送触发,使装置(110)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另外,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使装置(110)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接受触摸面板的光线,开始电力供应,从而向装置(110)传递触发,使装置(110)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或者,在指纹传感器(113,113A)等成功进行指纹认证的情况下,装置(110)也可以根据图案代码,向信息设备(200)发送触发,开始装置(110)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
[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1]
在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1中,装置(110)生成基于与信息设备(200)的共同时刻和识别信息的编码信息,输出给信息设备(200)。装置(110)具有实施形态1的装置构成、时钟信号发生部、计数电路。另外,装置(110)具有用于使时钟信号发生部、计数电路运转的电池。
时钟信号发生部(图上未示出)为了取得与信息设备(200)共同的时刻,在既定时刻,按既定的时钟周期发生时钟信号。计数电路(图上未示出)对基于时钟信号发生部所发生的时钟信号的现在时刻进行计数。装置(110)以计数的时刻和识别信息为基础,生成编码信息(一次性密码)。装置(110)将生成的编码信息输出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基于现在时刻和信息设备(200)拥有的装置(110)的识别信息,生成编码信息,如果与从装置(110)接收的编码信息一致,则认证装置(110)。
装置(110)也可以具有检测计数电路补正信号的天线,所述计数电路补正信号用于对计数电路计数的时刻进行补正。例如,CPU(116)也可以从天线接收以铯原子钟为基础确定的标准时刻经数字化的标准电波。所述标准时刻也可以通过公共线分配。CPU(116)将接收的标准电波变换成时刻,与计数电路计数的时刻比较,对计数的时刻进行补正。CPU(116)是补正电路的一个示例。天线是检测电路的一个示例。另外,装置(110)也可以借助基于触摸面板光量变化的通信,从信息设备(200)接收标准时刻或信息设备的现在时刻,使得对时刻进行补正。
[处理流程]
图67B是发送根据时刻而加密的识别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图67B的处理例如通过从信息设备(200)接收识别信息的发送要求而开始。
在OP30中,CPU(116)基于时钟信号发生部发生的时钟信号,计数现在时刻。现在时刻例如可以是包含了使计数值0对应于过去基准时间点(1970年1月1日上午0时)的年、月、日、时、分、秒、毫秒的时刻信息。另外,计数的现在时刻也可以为借助于补正电路而补正的时刻。在OP31中,CPU(116)以现在时刻和存储器(117)中记忆的识别信息为基础,生成编码信息。或者,也可以按既定的时间间隔对经过的时间进行时间分割,将要分割的时间当作现在时刻。即,将时间的分解能力当作既定的时间间隔。如此一来,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在分解能力没有误差的前提下,使时间同步即可。
在OP32中,CPU(116)将生成的编码信息发送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利用与装置(111)相同形式(例如,所述包括年、月、日、时、分、秒、毫秒的时刻信息形式)的现在时刻,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执行从装置(110)发送的识别信息认证处理,将认证结果发送给装置(110)。在OP33中,装置(110)从信息设备(200)接收认证结果,发送识别信息的处理就此结束。
[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2]
在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2中,信息设备(200)将一次性加密密钥,例如,将随机数变换成触摸面板的光量变化、颜色的变化或各颜色的光量变化,作为输入信息而传递给装置(110)。装置(110)的CPU(116)根据以来自于信息设备(200)的光线等外部能量到来量的变化为基础而获得的输入信息和识别信息,生成编码信息,输出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根据结束向装置(110)发送的一次性加密密钥,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根据这种步骤,可以提高共同密钥方式的加密通信的安全性,从装置(110)向信息设备(200)传递装置(110)的识别信息。CPU(116)是以输入信息为基础而发生编码信息的编码信息发生电路的一个示例。另外,并非信息设备(200)与装置(110)之间的加密方式限定于共享密钥方式。
[处理流程]
图67C是发送根据信息设备(200)的输入信息而加密的识别信息的处理例的流程图。例如,图67C的处理通过从信息设备(200)接收输入信息而开始。
在OP40中,CPU(116)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等,取得来自于信息设备(200)的输入信息。输入信息例如是信息设备(200)发生的随机数等一次性值,用作加密密钥。另外,信息设备(200)发生的随机数等,作为对装置(110)的输入信息,保存于存储器等。在OP41中,CPU(116)以取得的输入信息和存储器(117)中记忆的识别信息为基础,生成编码信息。
在OP42中,CPU(116)将生成的编码信息发送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从存储器等判读结束向装置(110)发送的输入信息,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执行从装置(110)发送的识别信息的认证处理,将认证结果发送给装置(110)。在OP43中,装置(110)从信息设备(200)接收认证结果,发送识别信息的处理就此结束。另外,信息设备(200)显示认证结果,也可以省略OP43。另外,在识别信息例如为信用卡号、现金卡号、积分卡号等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可以从存储器等判读结束向装置(110)发送的输入信息,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从而取得识别信息即可。
[实施形态2的效果]
在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1中,装置(110)以信息设备(200)的共同时刻和识别信息为基础,向信息设备(200)发送编码信息。由此,提高信息设备(200)中的认证处理的安全性。
在实施形态2的变形例2中,装置(110)将来自于信息设备(200)画面的光线或电磁波等外部能量变换成电能,以外部能量的到来量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装置(110)以取得的输入信息和识别信息为基础,将编码信息发送给信息设备(200)。将与从信息设备(200)获得的输入信息联动的输出信息发送给信息设备(200),从而提高信息设备(200)中的认证处理的安全性。
<实施形态3>
在实施形态3中,装置(110)以多个颜色的光线的到来量(光量)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图68A是显示以多个颜色的光线的到来量变化为基础而取得输入信息的装置(110F)内部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对与图58、图60、图64~图67A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装置(110F)的表侧(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或接近的一侧)的构成与图64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不过,也可以取代图64的指纹传感器(113)及导体垫(114),如图60所示,使用指纹传感器(113A)和透明导电性膜(114A)。另外,装置(110F)在里侧(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的一侧)具有包括1个以上元件(111)、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及1个以上光量测量元件的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的光量测量元件例如是具有PN结的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
进一步地,装置(110F)具有1个以上SW(115)、CPU(116)、ROM(117)、电容器(123)。装置(110F)的各构成要素借助于控制线(119)而连接到CPU(116)。或者,装置(110F)的各构成要素通过电源线(120)接受电能供应。
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也可以组合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与彩色膜,测量每个光线颜色的光量,即每个波长的光量。CPU(116)针对从信息设备(200)接受的多个颜色的光线,以每个光线颜色的光量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即可。不过,在装置(110F)不测量每个光线颜色光量,即每个波长光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使用单独的光量测量元件(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是“受光部”的一个示例。光量测量元件排列(129)或单独的光量测量元件(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是检测从外部到来的外部能量的到来量的到来量检测部的一个示例。
[实施形态3的效果]
装置(110F)针对从信息设备(200)接受的多个颜色光线,以每个光线颜色的光量变化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通过检测每个光线颜色的光量变化,与利用单独的光量测量元件的情形相比,装置(110F)一次可以接收大量信息。另一方面,装置(110F)在利用单独的光量测量元件的情况下,可以以减小的结构,取得来自于信息设备(200)的输入信息。
<实施形态4>
在实施形态4中,装置(110)以借助于图60中示例性图示的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而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判读的图像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实施形态4中的装置(110)的构成与实施形态1中的装置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装置(110)在信息设备的显示装置中判读的图像,例如也可以是在显示面上形成的包括多个直径不足0.5mm的圆点的圆点图案、条形码、二维条形码等。另外,指纹传感器(113)如果有充分的精度,则也可以识别直径0.05~0.2mm左右的圆点。
[实施形态4的效果]
装置(110)以从信息设备(200)判读的图像或圆点图案为基础,取得既定形式的输入信息,因而可以实现安全性更高的信息收发。
<实施形态5>
在实施形态5中,装置(110)从指纹传感器(113)检测由人体至少一部分表面的凸凹部形成的模样,例如指纹。指纹传感器(113)基于也称为检测面的对相应凸凹部进行检测的面与检测对象之间的电容,检测人体至少一部分的凸凹。实施形态5中的装置(110)的构成,由于与实施形态1中的装置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装置(110)在检测的指纹等的模样被装置(110)认证的情况下,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收发。
[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
指纹传感器(113)除人体至少一部分表面外,也可以检测在判读对象的介质面形成的包括多个直径不足0.5mm的多个圆点的圆点图案,在检测的圆点图案被装置(110)认证的情况下,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收发。另外,如果指纹传感器(113)有充分的精度,则也可以识别直径0.05~0.2mm左右的圆点。
<<图像传感器>>
指纹传感器(113)例如也可以为CCD、CMOS等图像传感器。指纹传感器(113)在人体至少一部分表面接近检测面的情况下,取得人体至少一部分表面的凸凹部的图像即可。另外,指纹传感器(113)借助于光线的反射,当介质和形成有包括多个由可识别材料形成的圆点的圆点图案的介质接近检测面时,检测相应圆点图案的形状即可。
指纹传感器(113)也可以是具有导光介质及受光元件的背光型传感器。指纹传感器(113)从导光介质向判读对象的介质照射光线。指纹传感器(113)可以借助于受光元件而接受从介质反射的反射光,从而检测指纹或圆点图案。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指纹传感器(113),也可以应用实施形态9、10中详述的图像传感器(160)。
<<电容传感器>>
指纹传感器(113)也可以是电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113)在人体至少一部分表面接近检测面时,测量检测面与人体一部分表面的凸凹部之间的电容,从而可以检测凸凹。另外,指纹传感器(113)在形成有包括多个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圆点的圆点图案的非专电性介质接近时,测量相应圆点之间的电容,从而可以检测圆点图案的形状。
[处理流程]
图68B是根据检测信息而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的处理例的流程图。检测信息是由指纹传感器(113)检测的检测对象的图像等信息。图68B的处理例如通过检测对象的指纹或圆点图案等接近检测面而开始。
在OP50中,CPU(116)借助于指纹传感器(113),检测指纹或圆点图案等检测对象。在OP51中,CPU(116)将检测对象与存储器(117)等中记忆的认证信息进行比较。认证信息例如是已经登记的装置(110)的所有者的指纹、显示在需要认证的卡或印章等介质上形成的装置(110)识别符的圆点图案等。在判读与内容对应的印刷品上形成的圆点图案等二维代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与该二维代码对应的图案代码输出给信息设备(200),用于内容取得及信息设备(200)的操作等。
在OP52中,CPU(116)判定检测对象是否已认证。在检测对象被认证的情况下(OP52:是),处理进入OP53。在检测对象不被认证的情况下(OP52:否),处理结束。在OP53中,CPU(116)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
[实施形态5的效果]
装置(110)对借助于指纹传感器(113)而检测的指纹等或圆点图案进行认证,从而开始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收发。由此,可以实现安全性更高的装置(110)认证。
<实施形态6>
在实施形态6中,装置(110)具有处理部,所述处理部执行根据信息设备(200)取得的输入信息的信息处理。实施形态6中的装置(110)的构成与实施形态1~5中的装置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CPU(116)借助于计算机程序,执行处理部的处理。处理部的处理或其一部分也可以借助于硬件电路而执行。
[处理流程]
图68C是根据来自信息设备(200)的输入信息执行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图68C的处理例如通过从信息设备(200)接收输入信息而开始。
在OP60中,CPU(116)取得从信息设备(200)接收的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包括来自于信息设备(200)的处理要求或指令等。在OP61中,CPU(116)执行基于输入信息的信息处理。作为信息处理的示例,也可以以以下情形为例。
例如,示例性图示装置(110)用作信用卡或现金卡的情形。其中,输入信息例如是数字的输入要求,信息处理例如是数字的发送处理。例如,对于通过信息设备(200)的浏览器而来自互联网网站的信用卡号等发送要求(输入信息),信息设备(200)将信用卡号的发送要求(输入信息)根据触摸面板的光量随时间的变化而进行编码,传递给装置(110)即可。装置(110)将ROM等中记忆的信用卡号,从元件(111)等编码于图案代码中并发送即可。
例如,信息设备(200)在具有触摸面板的终端、便携电话等中,在进行互联网购物的情况下,在网站中输入信用卡号时,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从装置(110)取得信用卡号。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是以基于信息设备(200)的密码输入的认证成功为前提的处理,也可以以基于指纹传感器(113)等的认证成功为前提,借助于处理,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取得信用卡号。
同理,在进行网上银行交易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在具有触摸面板的终端、便携电话等中,在进行互联网购物的情况下,当在网站中输入帐号时,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从装置(110)取得帐号。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是以基于信息设备(200)的密码输入的认证成功为前提的处理,也可以以基于指纹传感器(113)等的认证成功为前提,借助于处理,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取得信用卡号。
另外,示例性图示装置(110)用作电子货币卡的情形。其中,输入信息例如是对电子货币卡的金额支付要求。信息设备(200)将来自于电子货币服务器的支付要求,根据触摸面板光量的随时间变化、颜色的随时间变化或各颜色光量的随时间变化进行编码,传递给装置(110)即可。装置(110)将从可修改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中记忆的电子货币的金额中扣除了要求金额后的金额,按照装置(110)的指令(输入信息),登记于可修改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即可。
在OP62中,CPU(116)将执行的信息处理结果发送给信息设备(200),根据来自信息设备(200)的输入信息执行处理,处理就此结束。
[实施形态6的效果]
装置(110)执行基于从信息设备(200)取得的输入信息的处理。另外,装置(110)将基于执行结果的输出信息输出给信息设备(200)。由此,装置(110)可以在与信息设备(200)之间实现多样信息的收发。CPU(116)是执行基于输入信息的信息处理的处理部的一个示例。
<实施形态7>
在实施形态7中,实施形态1~6中的装置(110)及装置(110A)~装置(110F)以卡型装置实现。实施形态7中的卡型装置的构成,除卡型装置的尺寸之外,与各实施形态1~6中的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即使是将卡型装置的里面的尺寸,例如确定为ISO/JIS规格规定的85.60×53.98mm,也可以实现如图61A所示的图案代码输出装置的配置。
[实施形态7的效果]
由于为卡型,因而携带便利,可以应用于在与其他信息设备(200)之间要求安全的信息收发的各种卡。
<实施形态8>
在实施形态8中,示例性图示了比实施形态7的卡型装置更具体的构成。不过,也可以将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6中叙述的装置(110)等构成,组合于实施形态8的卡型装置。另外,在实施形态8的卡型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在实施形态0中说明的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构成的一部分或控制步骤。图69A是显示卡型装置(110G)里面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在图69A的上侧图中,卡型装置(110G)具有8个元件(111)及光传感器(130)。各元件(111)以圆形配置于1个元件(111)的周围。现行的智能手机的元件(111)的识别数一般同时为5处,但也有增加的可能性。在平板电脑中,已经可以识别10处的设备很多。另外,即使在6处以上配置元件(111),如果将可同时输出的个数确定为5个以内,则也可以在现行的智能手机中使用。
光传感器(130)接受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光传感器(130)例如为光电二极管。不过,光传感器(130)也可以是能接收多路光信号的光传感器。在图69A的下侧显示了光传感器(130)的变形例。在图69A下侧的图中,卡型装置(110G)具有接受不同波长的光线(RGB)的三路光传感器(130)。三路光传感器(130)具有透过各个不同波长的光线(RGB)的彩色膜与光电二极管的组合。不过,这些三路光传感器只要是接受同一或重复波长区域的光线者即可。即,在安装于3个通道的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中,在显示装置中配备不同发光区域,使每个发光区域发出不同强度的光信号,使各通道的受光元件受光即可。另外,并非光传感器(130)的通道数限定于3个通道,2个通道以下或4通道以上均可。光传感器(130)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受光,从而从信息设备(200)到卡型装置(110G)接收的信息代码也称为光代码。
图69B是显示卡型装置(110G)表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110G)具有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及指纹传感器(113)。卡型装置(110G)可以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接受电力供应。
指纹传感器(113)例如是CMOS等图像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当卡型装置(110G)的电源为ON/OFF时,可以感知手指的触碰而使电源ON/OFF。CMOS等图像传感器已在实施形态9中详细叙述。另外,卡型装置(110G)也可以不具有指纹传感器(113)。卡型装置(110G)也可以取代指纹传感器(113),而具有判读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的传感器,还可以兼用相应传感器和指纹传感器(113)。
图69C是显示卡型装置(110G)的机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110G)具有CPU(116)、存储器(117)、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信息输入装置(132)、电力供应装置(133)、指纹认证装置(134)。
CPU(116)运行存储器(117)中展开的多样程序。CPU(116)通过运行程序,从而要求与从信息输入装置(132)获得的代码值对应的图案代码并输出,或输出既定的图案代码。既定的图案代码例如是存储器(117)中记忆的图案代码、与从指纹认证装置(134)取得的代码对应的图案代码、与内置时钟生成的时间信息(或例如,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将经过的时间按既定时间间隔进行分割,包括将分割的时间的时刻信息,即由既定时间间隔的分解能力决定的时间)对应的图案代码。CPU(116)是根据物理量变化而输出作为既定形式信息的图案代码的图案代码发生部的一个示例。
存储器(117)是记忆CPU(116)运行的各种程序、既定图案代码及各种代码值等数据的记忆装置。存储器(117)记忆的程序及数据也可以借助于信息输入装置(132)而更新。存储器(117)例如全部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及非易失性存储器。
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包括实施形态1的驱动电路(121)和元件(111)。另外,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例如具有实施形态1的SW(115),根据CPU(116)中运行的程序的指示,在元件(111)中引起物理量(电容、电场强度等)的变化,作为多路输出信息而输出ON/OFF信号(符号)。信息输入装置(132)是包括图69A的光传感器(130)的受光电路。不过,信息输入装置(12)也可以是与实施形态1的光电变换元件(112)及比较器(118)相同的构成。信息输入装置(132)识别(数字化)接受的光线的强弱或发光时间、间歇时间的等级,将代表相应等级的信息依次发送给CPU(116)。CPU(116)根据存储器(117)上的程序,将来自信息输入装置(132)的代表等级的信息解码于代码值。不过,信息输入装置(132)也可以包括能接收多路光信号的光传感器(包括多个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的传感器)。在图69C的下侧,显示了光传感器(130)的变形例。在图69C的下侧图中,当多个光传感器(130)接受不同波长的光线时,信息输入装置(132)识别(数字化)受光的光线每个波长的强弱或发光时间、间歇时间的等级,将代表相应等级的信息依次发送给CPU(116)。在本说明书中,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是指包括元件(111)和对元件进行驱动的实施形态1的SW(115)的电路。另外,信息输入装置(132)是指包括光传感器(130)和对受光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的受光电路。
电力供应装置(133)将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等获得的光能变换成电力,供应给各电路。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也可以配置于里面,对信息设备(200)发光的光线进行光电变换。另外,也可以将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变更为电池。电力供应装置(133)例如为图68A的电容器(123)。另外,电力供应装置(133也可以为可充电的构成。指纹认证装置(134)以从指纹传感器(113)获得的图像为基础,生成对指纹进行特定的代码。指纹认证装置(134)也可以判读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输出代码值(也可以包括坐标值)。指纹认证装置(134)也可以包括CPU(116)之外的其他CPU、DSP等,根据计算机程序执行图像处理。
[图案代码输出]
图70A是显示基于图69A的卡型装置(110G)的图案代码输出例的图。在卡型装置(110G)中,在上部配置有光传感器(信息输入传感器)(130)。从光传感器(130)起,沿顺进针方向配置的元件(111)分别输出符号(2)至符号(8)。配置于中央的元件(111)输出符号(1)。符号(1)至符号(8)为ON状态的图案(以下也称为区分图案、基准符号图案)显示了图案代码的开始或区分。另外,在图70A的左侧,圆形标识示例性图示元件(111)的物理配置,圆形内的数字代表从元件(111)输出的信息(符号)。图70A左侧的元件(111)配置显示中心的符号(1)和在其周围输出的符号(2)至符号(8)。另外,在图70A的右侧,将各元件(111)为ON的情形显示为黑色圆、将OFF的情形显示为白色圆,从而示例性图示基于与符号(1)至符号(8)对应的各元件(111)的ON和OFF组合的图案。在图70A中,在各图案下方,赋予了序列号0至8。
<<图案A>>
卡型装置(110G)根据CPU(116)及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等的控制,作为第1号(序列号1)的图案,输出基准符号图案,使图55中示例性图示的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等识别符号的配置。然后,卡型装置(110G)在第2号(序列号2)至第7号(序列号7)中,从符号(2)至符号(8)的元件(111)输出ON和OFF,从而输出传递信息的6个图案,在第8号(序列号8)中输出奇偶校验图案。将进入基准符号图案与奇偶校验图案之间的各个图案(在图案A中输出2次序列号2至序列号7的图案)代表的信息称为图案代码。当实施奇偶校验之外的出错检验或错误订正时,卡型装置(110G)也可以利用进入基准符号图案之间的第2号(序列号2)至第8号(序列号8)的图案,输出传递信息的图案。其中,所谓传递信息的图案,是诸如基准符号图案的区分图案、诸如奇偶校验图案的出错检验、错误订正图案之外的图案。下面将传递信息的图案单纯称为信息图案。将区分图案与信息图案的组合称为数据块。在图70A中,在带有“图案A”的字符串的图案及(图案A)的数据块中,也包括奇偶校验图案。在该图中,示例性图示了包括2次序列号1至序列号8图案的数据块。其中,序列号2至序列号7图案的组合是显示信息的图案组合。下面,本说明书将1个数据块中包含的一系列信息图案(例如图70A中序列号2至序列号7的图案组合)称为电容代码。电容代码可以称为卡型装置(110G)等装置(110)输出的信息代码。
卡型装置(110G)在基准符号图案中,将符号(1)至符号(8)全部输出为ON,但可以在此外的基于信息符号的图案中,不将符号(1)输出为ON,从而可以识别图案代码的开始或区分。在判读开始时或发生错误时,卡型装置(110G)也可以将基准符号图案反复既定数,从而使得信息设备(200)等可以切实识别正确的图案代码。如果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确认完成图案代码判读,则触摸面板输出判读完成的光信号,从而卡型装置(110G)可以识别判读与否。以上的结果,卡型装置(110G)可以在使用奇偶校验时输出7bit×6=42bit。如果将1号的输出时间定为50ms,那么,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大致可以用400ms输出42bit。不过,最近机型的智能手机可以按12ms间隔识别触摸,因而考虑到安全率,如果卡型装置(110G)每32ms输出图案代码,则最短250ms左右便可识别图案代码42bit。如果使信息图案的输出次数增加,则输出庞大量的图案代码,借助于触摸面板而识别。另外,在图70A的图案A中,识别以序列号1的号码示例性图示的区分,从而可以在区分前后,区分图案的列,识别数据块。
<<图案B>>
在图70A中,在带有“图案B”的字符串的图案及(图案B)中,示例性图示了序列号1至序列号8的图案。卡型装置(110G)作为第1号图案,将基准符号图案(符号(1)至符号(8))全部输出为ON,使得信息设备(200)识别符号的配置。然后,卡型装置(110G)在第2号至第7号中,将符号(1)、符号(3)至符号(7)当作信息符号,6次输出图案,在第8号中输出奇偶校验代码。当实施奇偶校验之外的出错检验或错误订正时,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在第2号(序列号2)至第8号(序列号8)中,也可以输出传递信息的图案。基于第2号(序列号2)至第8号(序列号8)的图案代码成为传递信息的图案代码。
在图案B的情况下,装置(110G)在基准符号图案中,将符号(2)和符号(8)输出为ON,但在此外的信息图案及奇偶校验图案(序列号2至8)中,不将符号(2)或符号(8)中某一者输出为ON。根据这种输出方法,装置(110G)使得触摸面板可以识别图案代码的开始和区分。进一步地,在图案B的情况下,当装置(110G)每隔既定的时间间隔,输出ON与OFF的组合图案时,每隔既定间隔,交替输出符号(2)和符号(8)。根据该输出方法,卡型装置(110G)使得信息设备(200)可以确实地掌握相应时间间隔。即,在图案B中,符号(2)和符号(8)起到时间印章的作用。卡型装置(110G)即使在判读开始时或发生错误时,通过将基准符号图案反复既定数,也可以使得信息设备(200)可以更确切地识别正确的图案代码。如果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确认完成图案代码判读,则触摸面板输出判读完成的光信号,从而卡型装置(110G)的CPU(116)可以识别判读与否。以上的结果,卡型装置(110G)在使用奇偶校验时可以输出6bit×6=36bit。如果将1次的输出时间定为50ms左右,则卡型装置(110G)大致可以用400ms输出36bit。不过,最近机型的智能手机可以按12ms间隔识别触摸,因而考虑到安全率,如果卡型装置(110G)每32ms输出图案代码,则最短可以用250ms左右识别图案代码36bit。如果卡型装置(110G)使图案输出次数增加,则可以输出庞大量的图案代码,可以被信息设备(200)识别。另外,信息设备(200)通过识别图案代码在图70A的图案B中以1号号码示例性图示的区分,从而可以在区分前后,区分图案的列并识别数据块。
<<图案代码的变形例>>
图70B是显示卡型装置(110G,图案代码输出装置)的图案代码输出的变形例的图。为了将图案代码用于电子结算等,优选信息设备(200)通过既定期间内的接收发送,识别128bit的图案代码(电容代码)。另一方面,作为现行智能手机,可以同时识别的触摸位置数(即,元件(111)的数)往往限制为5个。因此,同时为ON的元件(111)数为5个以下,但通过将装置(110G)中安装的元件(111)数增加到6个以上,从而可以增加代码数。在图70B的示例中,配备10个作为图案代码输出导体的元件(111)进行说明。另外,在其他应用程序中,也可以使得借助于多次接收发送而在既定时间内传输128bit左右的信息。另外,在此虽然假定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触摸位置数(即,元件(111)的数)为5个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并非限定于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触摸位置数(即,元件(111)的数)为5个的情形。即,对于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触摸位置数(即,元件(111)的数)为N(整数)个的情形,一般可以应用以下顺序。
在图70B中,包围数字1~10的圆形标识示例性图示了元件(111)的配置。在以下说明的实施形态中,图70B的带有数字1~10的元件(111)分别输出符号(1)至符号(10)。在图70B中,从配置于下部并输出符号(1)的元件(111)起,沿顺进针方向配置有分别输出符号(2)至符号(8)的元件(111)。在从输出符号(1)的元件环绕至输出符号(8)的元件的区域中央,从上面起,配置有输出符号(10)及符号(9)的2个元件(111)。
在图70B的图案代码输出的示例中,被圆形标识环绕的数字省略,但各元件(111)输出的信息与图70A的情形(符号(1)至符号(8))一样,称为符号(1)至符号(10)。或者,在与符号(1)至符号(10)对应的各个元件(111)中,将发生与OFF或ON对应的物理量变化,称为输出为符号(1)至符号(10)。或者,将与某时间点的与符号(1)至符号(10)对应的元件(111)的ON和OFF的组合称为图案。在图70B中,涂色的圆形标识示例性图示ON状态的元件(111),白色的圆形标识示例性图示OFF状态的元件(111)。在图70B中,对各个图案代码赋予了序列号0至11。因此,将这些图案称为图案0至图案11。在图70B中,在上端示例性图示了图案0~11,在下侧再次图示了图案1至图案11。在图70B中,示例性图示了随着时间的经过,卡型装置(110G)输出图案0至图案11,再输出图案1至图案11。另外,图案0~11分别显示了10比特的信息。借助于图案1至图案11而输出的一系列数据也称为数据块。数据块包括区分图案、传递信息的信息图案。借助于数据块中包含的各个信息图案而显示的信息也称为图案代码。
如果在图案1(序列号1)中,符号(4、5、6、9、10)为ON,在图案2(序列号2)中,符号(2、3、7、8、9)为ON,在图案3(序列号3)中至少符号(1)为ON,则根据配置的各符号的输出,触摸面板可以识别各元件(111)的配置位置。其中,例如卡型装置(110G)在图案1及图案2中,使符号(1)的元件(111)变为OFF,除符号(9)的元件(111)之外的其他元件(111)在图案1和图案2中呈现不同输出状态(ON或OFF)。图案1及图案2的组合在用于输出信息的图案3中,成为与图案11相区别的独特图案的输出配置,可以显示1个图案代码定义的数据块的区分。
其中,如同卡型装置(110G,图案代码输出装置)连续输出图案1与图案2组合的情形一样,如果从符号(9)的元件(111)起连续输出ON,则触摸面板对检测与符号(9)的ON相当的物理量的元件(111)位置是否为同一位置进行识别,从而可以检测加载卡时的错位或其他错误。然后,卡型装置(110G)在图案3至图案11中,同步到根据图案3至11而定义的9个信息图案的输出时间间隔,对来自各个元件(111)的输出(物理量)进行ON/OFF。于是,触摸面板可以准确地检测通过ON和OFF进行变化的图案,识别图案代码。其中,所谓使输出(物理量)ON/OFF,正如实施形态1中所述,是指对于元件(111)触及触摸面板的电场强度或电容等物理量,按既定时间间隔发生强弱。另外,即使是在图案代码判读的开始时期或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卡型装置(110G)将图案代码反复既定数,从而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可以确实地识别图案代码。如果触摸面板确认了完成图案代码判读,则控制触摸面板的CPU等控制装置从显示装置输出判读完成的光代码。于是,卡型装置(110G)可以识别判读完成。在图70B中,第一数据块借助于图案1及图案2的区分图案及图案3至图案11的信息图案而输出。信息图案数因输出的图案代码而不同,就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而言,在正在识别信息图案的输出数的情况下,应用程序在数据块的区分前后,取得信息图案的输出数份量的图案,从而可以解码图案代码。即,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不取得数据块的区分图案至下个区分图案之间的所有信息图案。信息设备(200)例如在代表开始的区分图案至下个区分图案的第一数据块中取得一部分信息图案,再在至下个区分图案的第二数据块中取得剩余信息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数据块中,在曾可以取得不足的信息图案的步骤中,结束解码即可。根据这种步骤,信息设备(200)可以缩短解码时间。
在图70B中,输出信息,即,输出图案3到11的元件(111)示例性图示了9个。其中,例如当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导体数为5个时,在符号(1)为ON的图案(图案3、5、7、9、11)中,借助于9个元件(111)中0~4个导体为ON的组合,输出9C4+9C3+9C2+9C1+1=126+84+36+9+1=256(8bit)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在符号(1)为OFF的图案(图案4、6、8、10)中,借助于9个元件(111)中0~5个导体为ON的组合,输出9C5+9C4+9C3+9C2+9C1+1=126+126+84+36+9+1=382(8.577bit)的信息量。因此,在图70B的示例中,输出8bit×5+8.577bit×4=约74bit的信息。如果1次的元件(111)信号输出时间定为50ms,则卡型装置(110G)可以在550ms中输出约74bit。在1秒间,卡型装置(110G)可以输出19个图案(2个区分图案和17个信息图案)。在17个图案中,符号(1)的元件(111)为ON的情形为9个,OFF的情形为8个。因此,在1秒期间,输出8bit×9+8.577bit×8=约140bit的信息。其中,如果将12bit用于奇偶校验等出错检验,则128bit有效,图70B所示的图案代码由于充分的传输率而可以用于电子结算。另外,在最近机型的智能手机中,可以按12ms间隔识别触摸,因而考虑到安全率,如果卡型装置(110G)每32ms输出图案代码,则也可以在0.6秒期间输出约140bit的信息。正如以上所作的叙述,在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元件(111)数(即,触摸位置)限定为5个的情况下,卡型装置(110G)在对触摸面板的信息传递方面,具有电子结算所需的最低限度以上的信息传递能力。
另外,对于实施形态8中的符号输出而言,与实施形态0所示的图案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装置(110)也可以组合符号的ON/OFF时间间隔的长短而形成符号(例如参照图10~图13、图26、图27)。另外,装置(110)也可以将符号的输出强度设置为多个等级,使得根据符号输出强度水平而输出信息(参照图13)。
[实施形态8的变形例]
如对所述图70B的说明所示,存在限定于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触摸位置数的情形。但是,并非装置(110)限定于元件(111)的配置方式或配置数。图71A是显示具有触摸输入面板(135)的卡型装置(110H)的里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在图71A的上侧图中,卡型装置(110H)具有8个元件(111)及光传感器(130)。各元件(111)(以下也称为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在1个元件(111)周围配置成矩形框架模样。
光传感器(130)接受通过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光传感器(130)例如为光电二极管。在图71A的下侧显示卡型装置(110H)的变形例。在图71A的下侧图中,卡型装置(110G)具有接受不同波长的光线(RGB)的光传感器(130)。不过,这些三路光传感器也可以接受相同或重复波长区域的光线。光传感器(130)的构成与实施形态8(图69A)的光传感器(130)相同。
图71B是显示具有触摸输入面板(135)的卡型装置(110H)的表面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110H)具有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及触摸输入面板(135)。卡型装置(110H)可以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接受电力供应。图像判读装置(110H)也单纯称为装置(110H)。
触摸输入面板(135)例如为电容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卡型装置(110H)检测使用者的手指或触控笔的触碰,也可以对电源进行ON/OFF。卡型装置(110H)在图71B中,作为触摸输入面板(135),如环绕边框的以数字0~9代表的按钮所示,可以具有因输入的每个值而不同的多个面板。另外,卡型装置(110H)作为一张面板,取得触摸时的位置信息,与显示装置上的图形客体配对,从而也可以识别输入值。进一步地,触摸输入面板(135)利用手指或触控笔写出数字或文字/符号,从而也可以识别输入信息。卡型装置(110H)可以兼用触摸输入面板(135)与判读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的传感器。
图71C是显示具有触摸输入面板(135,参照图71B)的卡型装置(110H)的机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110H)具有CPU(116)、存储器(117)、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信息输入装置(132)、电力供应装置(133)、代码变换装置(136)。不过,在图71C中,省略了触摸输入面板(135)。对于其中的CPU(116)、存储器(117)、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信息输入装置(132)、电力供应装置(133),由于与图69C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代码变换装置(136)以从图71B中示例性图示的触摸输入面板(135)输入的数值或在触摸输入面板(135)写出的数字/文字/符号的轨迹信息为基础,生成代码值。不过,也可以安装图71C变形例2中示例性图示的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1张触摸面板(135A)。代码变换装置(136)可以判读圆点代码等二维代码,输出代码值。代码变换装置(136)具有处理器、DSP等,借助于计算机程序而执行这些处理即可。
[实施形态8的变形例2]
图71D是具有低功率显示装置的卡型装置图像判读装置(110I)里面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图像判读装置(110I)也简称为装置(110I)。卡型装置(110I)具有5个元件(111)、光传感器(130)及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在横向1列配置有3个元件(111),在各个的下侧,配置有元件(111)、光传感器(130)、元件(111)。不过,就卡型装置(110I)而言,为了将图案代码用于电子结算等,优选在既定期间内接收的信息量为128bit以上。因此,在这种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如图70B示例性图示所示,也可以安装与符号(1~10)对应的10个左右或其以上数量的元件(111),提高基于图案代码的传输率。
在图71D中,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太阳能板)(112)具有环绕元件(111)及光传感器(130)的字形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生产电力,任何形状均可。
光传感器(130)接受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输出的光线。光传感器(130)例如为光电二极管。光传感器(130)也可以是接受不同波长的光线(RGB)的光电二极管等的组合。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光传感器(130)也可以称为能够在相同定时中检测每个波长不同的光线强度或不同的颜色并解码于光代码的传感器。不过,这些三路光传感器也可以是接受相同或重复波长区域的光线。光传感器(130)的构成与实施形态8(图69A)的光传感器(130)相同。
图71E是显示具有低功率显示装置的卡型装置(110I)的表面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110I)具有显示装置(137),在表面配置有显示装置(137)的显示部。显示装置(137)是利用了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或磁性体的电子笔记本等超薄型低功率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37)在用作信用卡或会员卡时,也可以显示卡号或有效期间、姓名、安全代码。这些信息可以在只有使用者将卡型装置(110I)接触智能手机并获得既定认证时才显示。进一步地,显示装置(137)也可以显示密码等。另外,显示装置(137)作为积分卡或游戏、教育用卡,既可以显示卡内记忆的积分或道具、能力、评分结果等,还可以显示其他任何信息。如果显示装置(137)显示二维代码等,则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而判读。
图71F是显示具有低功率显示装置的卡型装置(110I)的机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卡型装置(110I)具有CPU(116)、存储器(117)、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信息输入装置(132)、电力供应装置(133)、显示装置(137)。
对于CPU(116)、存储器(117)、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信息输入装置(132)、电力供应装置(133),由于与图71C一样,因而省略其说明。显示装置(137)从CPU(116)运行的程序接受指示,生成文字或图形,显示于显示装置(137)的显示部。
<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代码>
在本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中,根据触摸面板的光量变化,向装置(110)等输入了信息。其中,将在装置(110)等中输入的信息的规则定义为信息代码。信息代码可以说是定义装置(110)等接收的能量随时间变化图案的信息格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在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中说明的装置(110)、卡型装置(110A~110H)等单纯称为装置(110)等。另外,以下的信息代码输入于包括光传感器(130)的信息输入装置(132)。因此,该信息代码也称为光代码。
另外,以下还对从包括元件(111)的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的图案代码进行规定。以下的图案代码的格式也可以应用于实施形态0的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进一步地,在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具有以下叙述的光传感器(130,信息输入装置(132))的情况下,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可以识别以下的光代码并输入。
图71G示例性图示按RGB的3个波长实施光电变换的光电变换元件的排列(以下称为RGB光电变换元件排列)、由RGB光电变换元件排列所检测的光量的随时间变化的输入信息(RGB的光量变化图案)。即,图71G示例性图示了例如在实施形态8中说明的接受不同波长光线(RGB)的光传感器(130)所接受的受光信号的格式。不过,以下说明并非限定于实施形态8,而是作为基于装置(110)接受的光量变化图案的信息输入时的格式示例进行说明。在图中,RGB光电变换元件排列相当于实施形态8的信息输入装置(132,光传感器(130))。
作为RGB光电变换元件排列,在圆形标识中添加了数字1~3,示例性图示了赋予与R、G、B三色对应的彩色膜的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在图中,1~3的圆形标识分别示例性图示与R、G、B对应的信息输入传感器(以下分别称为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2、PD3))。将这种信息输入传感器的列安装于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的面(里面),从而装置(110)等可以从具有触摸面板的信息设备(200)等接收三路输入信息。不过,在本实施形态1至8中,光线每个波长的信息输入传感器数,即通道数并非限定为3。装置(110)等利用与2通道以下或4通道以上的波长对应的彩色膜(波长甄别滤镜)进行信息输入即可。另外,装置(110)不分离波长,在分别与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2、PD3)对应的触摸面板的显示区域,接受各不相同的光量的光线,从而可以实现三路信息输入。
装置(110)等识别接受的亮度的等级。亮度的等级也可以设置1个阀值,是ON/OFF的2等级(1bit)。通过将阀值设置为多个等级,可以使1个光电二极管获得的信息量增大到2bit以上。在该图中,等级数定为ON/OFF的2等级。在图中,黑色为OFF,是不接受光线或接受的光线为既定阀值以下亮度的情形。另外,白色为ON,是接受光线或接受的光线为既定阀值以上的亮度的情形。
[图案A]
在图71G中,图案A示例性图示了从3通道输入的输入信息的信息代码。在图71G中,在图案A中,在代表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组的3个圆形标识下方赋予序列号0~14。另外,在序列号下方,示例性图示了此时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发光颜色为黑色(BK)、白色(W)、红色(R)、绿色(G)、蓝色(B)、青色(C)、洋红(M)、黄色(Y)。另外,在图中示例性图示了在信息输入传感器(D1~D3)为白色圆形的情况下,相应信息输入传感器开启,即因光线入射而产生的电流超过基准值,或因光线入射而产生的端子电压超过基准值。另一方面,示例性图示了在信息输入传感器(D1~D3)为黑色圆形的情况下,相应信息输入传感器关闭,即因光线入射而产生的电流不足基准值,或者因光线入射而产生的端子电压不足基准值。
在信息输入状态下,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面板)在序列号0中成为黑色(BK),因此,装置(110)的信息输入传感器(D1~D3)成为OFF。如果将显示装置接触或接近装置(110)的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面,例如从装置(110)等输出既定的图案代码,则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在序列号1中为白色(W),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成为ON。然后,显示装置在序列号2中成为红色(R),只有信息输入传感器(PD1)为ON。在该序列号0~2中检测的RGB组的系列代表信息代码的输出开始及区分。然后,在序列号3~13中,显示装置用信息输入传感器(PD2(G)和PD3(B))的2种颜色,11次输出信息代码,在14中实施奇偶校验。在实施奇偶校验之外的出错检验或错误订正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等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在序列号3~14的时间点输出信息代码。
其中,显示装置在序列号1、2的时间点,使信息输入传感器(D1)的检测值变为ON。然后,显示装置按既定时间间隔反复发光,使得信息输入传感器(D1)的检测值交替反复OFF和ON,从而起到时间印章的作用。借助于这种显示装置的序列号0~2的时间点的发光,使得装置(110)可以识别信息代码的开始或区分。其中,所谓信息代码,是指根据来自显示装置的光量、光线波长(颜色)等的变化而从显示装置传递到装置(110)的信息。如上所述,装置(110)根据序列号1、2而识别判读的开始时机即可。另外,在当信息传递时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显示装置也反复输出所需数的信息代码,从而装置(110)可以切实识别正确的信息代码。如果信息输入装置(132)确认信息代码判读完成,则装置(110)从元件(111)输出判读完成的图案代码。根据判读完成的图案代码,信息设备(200)可以识别判读与否。另外,作为时间印章,也可以使用信息输入传感器(D2(G)或D3(B))。
以上的结果,在使用奇偶校验时,可以输出2bit×11=22bit。1次的输出时间为1/30秒左右,大致可以在500ms中输出信息代码22bit。在性能良好的显示装置中,可以用1/60秒左右输出,因而最短可以用250ms左右识别信息代码22bit。也不能说,如果使信息代码的输出次数增加,便可以输出/识别庞大量的信息代码。另外,装置(110)识别信息代码的区分0~2,从而可以利用前后的图案来识别信息代码。因此,在信息输入状态下,显示装置反复序列号0~14的发光即可,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不判读显示装置(110)的面接触或接近的既定图案代码(例如触发图案)。即,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与装置(110)的面接触或接近无关,通过反复序列号0~14的发光而向装置(110)输入信息代码。即,装置(110)检测序列号0~14发光的反复并输入信息即可。不过,信息代码输入也可以从序列号0~14中某一者开始。例如,在从除信息代码的区分之外的序列号3~14中某一者开始信息代码输入的情况下,装置(110)也可以统合在信息代码区分前后识别的图案,对信息代码进行特定。例如在在序列号5中开始,用6、7、8、9、10、11、12、13、14、0、1、2、3、4输入的情况下,装置(110)首先识别信息代码的区分0~2前后的序列号5~14,然后识别信息代码的区分0~2,进而识别序列号3、4的图案,从而可以识别包括序列号5~14及3、4的信息代码。
[图案B]
在图71H中,图案B示例性图示了3通道输入的不同输入信息的代码。在信息输入状态下,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面板)在序列号0中使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变为OFF,成为黑色(BK)。如果将装置(110)面接触或接近显示装置,从装置(110)输出既定的图案代码,则显示装置在序列号1中使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变为ON,成为白色(W),然后开始信息代码的输出。在所述序列号0、1的时间点的发光,代表信息代码的输出开始及区分。在其后序列号2、4、6、8、10、12、14的时间点,显示装置利用信息输入传感器(PD1(R)、PD2(G)、PD3(B)、PD1+PD2(Y)、PD2+PD3(C)、PD3+PD1(M))的6种颜色,将信息代码输出7次。另一方面,在序列号1、3、5、7、9、11、13的时间点,将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变为ON,成为白色(W),从而起到时间印章的作用。另外,显示装置根据序列号0的黑色(BK),使得装置(110)可以识别信息代码的开始或区分。即使在装置(110)发生判读错误的情况下,显示装置也将信息代码反复所需数,从而装置(110)可切实识别正确的信息代码。如果装置(110)确认信息代码判读完成,则从元件(111)输出判读完成的图案代码。信息设备(200)利用触摸面板检测判读完成的图案代码,从而可以识别判读与否。另外,作为时间印章,也可以将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变为OFF,成为黑色(BK)。此时,在信息输入状态下,显示装置可以在0中将信息输入传感器(PD1~PD3)变为ON,成为白色(W)。
以上的结果,显示装置可以利用除时间印章(白色)之外的6色7次发光,输出6的7次方的信息代码。1次的输出时间为1/30秒左右,可以大致用500ms输出信息代码6的7次方。在性能良好的显示装置中,可以用1/60秒左右输出,因而最短可以用250ms左右识别信息代码6的7次方。也不能说,如果使信息代码的输出次数增加,则可以输出/识别庞大量的信息代码。另外,装置(110)通过识别信息代码的区分0,从而可以用前后的图案来识别信息代码。因此,在信息输入状态下,显示装置反复序列号0~14的发光即可,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不判读代表装置(110)的面接触或接近的既定图案代码(例如触发图案)。即,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与装置(110)的面接触或接近无关,通过反复序列号0~14的发光而向装置(110)输入信息代码。装置(110)检测序列号0~14的发光反复,输出信息即可。另外,如果装置(110)可以以既定精密度识别时间,则除时间印章外,可以输出6的14次方。
[图案C]
图72A是示例性图示光代码的发光区域的图。如果使光代码的代码量增加,则在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与装置(110)之间,在面对面的多个位置,分别安装发光区域(显示装置侧)、光传感器(装置(110)侧的光电二极管)即可。即,在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上,增加光代码的发光区域数,在装置(110)的与各发光区域面对面的位置,配置RGB光电二极管(144)即可。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可以识别各元件(111)的位置信息,因而,也可以识别安装于卡的多个光电二极管(144)的位置。因此,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在每当卡触碰时与显示装置上的RGB光电二极管(144)位置对应的显示装置上的位置设置发光区域,对光代码进行发光即可。各发光区域内的发光例如是发出1色的光线。另外,光代码的发光与导体(111)的图案输出也可以并行实施。即,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可以根据来自显示装置的发光和基于RGB光电二极管(144)的受光、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与基于触摸面板的检测,同时执行双向通信(所谓全二重通信)。另外,为了缩短认证等的时间,也可以记忆并使用在既定时间内取得的光代码。RGB光电二极管(144)相当于光传感器(130)。
图72A重叠显示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LE3)和与显示装置面对面的装置(110)的元件(111)及RGB光电二极管(144)。另外,在图中,显示装置以虚线进行示例性图示。在图72A的示例中,在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中,在与发光区域(LE3)对应的装置(110)的区域,分别具有从RGB光电二极管(144-1)至RGB光电二极管(144-3)。另外,在装置(110)的与发光区域(LE1)对应的区域,配置有输出符号(1)的元件(111,环绕数字1的圆形标识)。元件(111)也称为图案代码输出导体。在装置(110)的与发光区域(LE2)对应的区域,在右侧配置有输出符号(2)的、在左侧配置有输出符号(5)的元件(111,分别环绕数字2、5的圆形标识)。在装置(110)的与发光区域(LE3)对应的区域,在右侧配置有输出符号(3)的、在左侧配置有输出符号(4)的元件(111,分别环绕数字3、4的圆形标识)。另外,RGB光电二极管(144-1~144-3)也可以如图72B所示,包含于元件(111)。另外,将RGB光电二极管(144-1~144-3)统称为RGB光电二极管(144)。不过,图72A的构成是示例性图示,并非元件(111)与RGB光电二极管(144)的位置关系限定于图72A。
图72C是示例性模拟图示根据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发光,装置(110)的RGB光电二极管的ON/OFF状态的图。在图72C的示例中,RGB光电二极管(144)借助于从左侧起按红色(R)、绿色(G)、蓝色(B)顺序配置的光电二极管而构成。各色的光电二极管在检测对应光线的发光的情况下变为ON,在图中显示为白色。另外,各色的光电二极管在不检测对应光线的发光的情况下变为OFF,在图中显示为黑色。在图中,将与各光代码对应的RGB光电二极管(144)的ON/OFF状态的组合称为图案。在各图案中,在序列号0中赋予了8。另外,在图72C中,例如各序列号的图案在时间轴上按既定间隔输出。
在图72C中,示例性图示了RGB光电二极管(144)检测的光代码。在各图案中,在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与发光区域(LE3)对应的RGB光电二极管(144-1)至RGB光电二极管(144-3)的输出自上面起依次增加。在第0号图案(序列号0)中,各RGB光电二极管(144)的输出全部为OFF。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第n号(序列号n)的图案称为图案n。另外,在图72C中,在各个RGB光电二极管(144-1)至RGB光电二极管(144-3)中,针对RGB为ON的组合,明示为颜色代码。在图中,颜色代码除红色(R)、绿色(G)、蓝色(B)外,可以表现黑色(BK)、白色(W)、黄色(Y)、青色(C)、洋红(M)8种色彩,即,3bit。这是红色(R)、绿色(G)、蓝色(B)分别组成2层次的结果。不过,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颜色代码,是指除颜色外可以用明度、层次等表现的数字信息。如果将红色(R)、绿色(G)、蓝色(B)分别组成4层次,则1次发光可以表现6bit。
RGB光电二极管(144-1)的作用如下。RGB光电二极管(144-1)的红色(R)用光电二极管和绿色(G)用光电二极管接受用于数据块的区分及同步的光信号。另一方面,RGB光电二极管(144-1)的蓝色(B)用光电二极管接受用于奇偶校验的光信号。在图案1中,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发出黄色(Y)(只有R与G发光)或白色(W)(R、G、B全部发光)光时的图案,在图案1~8中完全独特。黄色(Y)*j白色(W)成分至少被R及G光电二极管的两侧所检测。因此,根据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发出黄色(Y)(只有R和G发光)或白色(W)(R、G、B全部发光)光时的图案来定义区分部分。该区分部分代表由一系列光代码的组合所定义的数据块的区分。即,在图案1至图案8中不存在独立的区分图案,区分图案部分与信息图案部分组合在一起。即,RGB光电二极管(144-1)的红色(R)用光电二极管与绿色(G)用光电二极管接受区分图案部分的光。另外,RGB光电二极管(144-2、144-2)接受信息图案部分的光。
另一方面,RGB光电二极管(144-2、144-3)的作用如下。在图案2~9中,发光区域(LE2,LE3)与定义光代码的信息图案的发光时间间隔同步发光。即,发光区域(LE1)使RGB光电二极管(144-1)的红色(R)用二极管和绿色(G)用二极管交替为ON。不过,根据是使奇偶校验用的蓝色(B)用二极管为ON还是为OFF,发光区域(LE1)的发光颜色如下。在奇偶校验用的蓝色(B)成分为ON时,在发光区域(LE1)的发光中,洋红(M)(R+B为ON)与青色(C)(G+B为ON)交替发光。另一方面,在奇偶校验用的蓝色(B)成分为ON时,发光区域(LE1)的发光是红色(R)与绿色(G)交替发光。
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如上所述发光,从而RGB光电二极管(144-1~144-3)检测每适当时间发光的信息图案,装置(110)可以识别光代码。作为在发光区域(LE2,LE3)发光的信息图案的奇偶校验,在发光区域(LE1)发光的蓝色(B)成分被蓝色(B)用光电二极管检测。在本实施形态中,奇偶校验称为偶数校验或奇数校验均可。另外,奇偶校验既可以是包括用于同步的光信号的校验,也可以是不包括用于同步的光信号而只有定义信息代码的光信号的校验。因此,例如在偶数校验的情况下,在只利用信息代码生成校验的情况下,如果信息代码的各发光成分的ON数为奇数,则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进行包括蓝色(B)成分的发光。另外,正如已在图72B中所作的说明,也可以在元件(111)中组合作为受光元件的光电二极管。
形成信息图案的光成分为R、G、B三种成分,根据光电二极管(144)检测与否的ON/OFF,使各光成分具有1bit。各发行区域根据由R、G、B三种成分构成的信息图案,检测3bit,可以在2个发光区域检测6bit。因此,可以定义图案光代码。如要将其用于电子结算等,则识别128bit以上的光代码。在现行智能手机中,可以以1/60s的时间间隔进行发光,因而考虑到安全率,可以按1/30s时间间隔发光,在1秒之间可以识别30个图案。由此,包括1个数据块区分图案的信息图案为22个,可以在约0.7~0.8秒左右之间,输出/识别6bit×22=132bit的光代码。在卡方面识别信息图案的输出数的情况下,卡型装置(110)在数据块的区分前后取得与信息图案输出数相应的图案,从而可以对光代码解码。即,卡型装置(110)也可以不取得数据块的分离图案至下个区分图案之间的所有信息图案。卡型装置(110)在例如只代表开始的区分图案至下个区分图案的第一数据块中,取得一部分信息图案,再在至该下个区分图案的第二数据块中取得剩余信息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数据块中取得不足的信息图案的步骤中,结束解码即可。根据这种步骤,卡型装置(110)可以缩短解码时间。
图72D是示例性图示光代码的发光区域的变形例的图。在图72D的示例中,在5个发光区域(LE11)中安装有发光区域(LE15)。各发行区域(LE11)至发光区域(LE15)分别具有RGB光电二极管(144-11)至RGB光电二极管(144-15)。1个信息图案具有12bit,包括1个数据块区分图案的信息图案为11个,可以在约0.44秒之间,输出/识别12bit×11=132bit的光代码。
[处理流程]
图72E是信息设备(200)对装置(110)的RGB光电二极管(144)位置进行特定并进行光代码发光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例中,信息设备(200)对装置(110)发送通信开始要求(OP70)。通信开始要求例如是图72H的图案B所示的序列号0的黑色(BK,未发光)与序列号1的白色(W)的组合。在黑色(BK)与白色(W)的组合中,所有RGB光电二极管(144)以相同颜色受光,因而信息设备(200)不需要掌握二极管的区域。于是,装置(110)例如变更实施形态1的SW(115)的ON/OFF状态,从而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元件(111)中的物理量变化。于是,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在检测物理量变化的位置,对元件(111)的配置位置进行特定(OP71)。然后,信息设备(200)在从各元件(111)的配置位置而特定的RGB光电二极管(144)位置,输出RGB的图案(OP72)。另外,在图中虽然省略,但在OP72中,也可以使得输出数据传输所需的多个数据块。
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基于RGB图案的输出(通信)是否完成(OP73)。所谓图案输出(通信)完成,是指例如应从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发送的一系列数据传输完成。信息设备(200)反复进行OP72的处理,直到一系列数据发送完成。而且,如果一系列数据发送完成,则信息设备(200)判定有无错误(OP74)。有错误的情形,例如是指从设备(110)通过元件(111)无法接收完成应答的情形。另外,有错误的情形,例如是指从设备(110)通过元件(111)通知发生通信错误的情形。当有错误时,信息设备(200)返回OP72,重新执行RGB图案的输出,直至达到既定的重试次数。而且,在无错误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结束处理。
另外,在图72E中,信息设备(200)针对装置(110),开始基于RGB图案的输出(通信)。但是,本发明的实施并非限定于这种步骤。例如,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来自于装置(110)的基于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从而可以开始输出(通信)。在信息设备(200)首先检测基于元件(111)的图案代码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可以识别元件(111)的配置及RGB光电二极管(144)。因此,如图72F的黑色(BK)与白色(W)的组合所示,所有RGB光电二极管(144)也可以不以相同颜色发光。因此,信息设备(200)例如如图72G所示,可以根据在序列号0~2中检测的RGB组的系列(在序列号0中为黑色(BK),在序列号1中为白色(W),在序列号2中为红色(R))等,要求开始对装置(110)的信息代码输出。
图72F是装置(110)按RGB光电二极管(144)接收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光代码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装置(110)检测信息设备(200)的通信开始要求(OP80)。发送开始要求例如在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全面,根据不限定区域而发生的光量变化,被装置(110)的多个RGB光电二极管(144)受光。如果一个RGB光电二极管(144)检测到发送开始要求,则装置(110)在元件(111)中输出图案代码(OP81)。而且,装置(110)等待RGB光电二极管(144)的受光(OP82)。装置(110)从受光的RGB图案,解码信息设备(200)的发送数据(OP83)。而且,装置(110)判定基于RGB图案的通信是否完成(OP84)。所谓基于RGB图案的通信的完成,是指例如应从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发送的一系列数据发送的完成。发送完成时,信息设备(200)例如借助于RGB的图案而向装置(110)通知发送完成。另外,信息设备(200)反复进行基于RGB图案的发送,直至一系列数据发送完成。而且,如果一系列数据发送完成,则信息设备(200)判定有无错误(OP85)。所谓有错误的情形,例如,例如是指在设备110中,在奇偶校验等中检测到错误的情形。当有错误时,设备(110)返回OP82,反复RGB图案的受光和解码,直至达到既定重试次数。而且,在有错误的情况下,设备(110)结束处理。
另外,在图72F中,从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开始基于RGB图案的通信。但是,本发明的实施并非限定于这种步骤。例如装置(110)也可以针对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通过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从而开始输出通信。
[图案代码及光代码的另一示例]
图72G~72K说明输出图案代码、接收光代码的卡型装置的不同样式。
图72G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另外,用虚线显示了图案的区分。在图72G的示例中,在6个导体(元件)(111)中,在中央配置输出符号(6)的元件(111,环绕数字6的圆形标识)。在输出符号(6)的元件(111)的上侧,配置输出符号(1)的元件(111,环绕数字1的圆形标识)。在输出符号(6)的元件(111)的右上、右下、左下、左上分别配置输出符号(2~4)的元件(111,分别环绕数字2~4的圆形标识)。另外,在各符号的下侧,分别配置光电二极管(WPD1~WPD6)。各元件(111)在大致圆形剖面的直径为7mm时,各元件(111)的中心间距离为12mm左右,但在最新机型中,如果为10mm左右,则智能手机可以确实识别各元件(111)输出的图案。大致圆形剖面的直径可以更小,但邻接元件间的距离优选相距4mm左右以上。
现行的智能手机可以识别5点多触摸。因此,在此示例性图示对可进行5点多触摸的触摸面板的基于元件(111)的输出。另外,在图72G中,各元件(111)的ON显示为黑色色,OFF显示为白色。其中,将ON元件(111)与OFF元件(111)的组合称为图案。另外,在图中,对各图案赋予0~9的序列号。就初始状态的图案0而言,各元件(111)全部为OFF状态。各元件(111)按图案1至图案9顺序切换ON/OFF,输出图案代码。
图案1的符号(6)为ON状态,以便与图案0相区别。就图案1及图案2而言,作为数据块的区分,连续使符号(1)为OFF状态。图案1的符号(2)至符号(5)与图案2逆转输出ON/OFF,以便能够与图案2相判别。图案2的符号(2)至符号(5)作为信息图案3~9的对应符号的奇偶校验位,设置为ON/OFF状态。信息图案3~9的输出为了识别图案输出的间隔,反复符号(1)的ON/OFF。符号(1)在信息图案3中为ON,在信息图案9中也以ON结束。即,使得符号(1)为ON的图案不连续2次。
在符号(1)为ON的图案3、5、7、9中,基于各图案的信息根据在符号(2)至符号(6)的5个中选择0~4个的组合而定义。因此,可定义的信息量为5C4+5C3+5C2+5C1+1=31(4.95bit)。另一方面,在符号(1)为OFF的图案4、6、8中,基于各图案的信息由在符号(2)至符号(6)的5个中选择0~5个的组合所定义。因此,可定义的信息量为5C5+5C4+5C3+5C2+5C1+1=32(5bit)。
图案9输出后,输出作为区分图案的图案1及图案2,输出信息图案3至9。
图72H是显示具有图72G的元件(111)排列的装置(110)的受光面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另外,在图72H中,由于明示了发光区域(LE1~LE6)是显示装置的区域,因而以波线虚拟绘出了显示装置。装置(110)的受光面具有6个元件(111,在图中赋予在各个圆形标识中示例性图示符号的数字1~6的等级进行示例性图示)和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及作为太阳能板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SCP1)。元件(111)的配置与图72G中示例性图示的相同。
光电二极管(WPD1~WPD6)分别配置于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光代码发光区域(LE1~LE6)分别对应的以波线环绕的位置。在该示例中,光电二极管(WPD1~WPD6)不设置滤镜,直接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显示装置的光线。根据这种构成,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可以针对从显示装置接受的光线,借助于光电变换而以充分的灵敏度发生电流(或对既定阻抗的端子电压),从光信号输入信息(光代码)。因此,对于光电二极管(WPD1~WPD6),不特别设定波长限制。光电二极管(WPD1~WPD6)例如可接受白色光。另外,装置(110)是厚度不足1mm的薄型卡形状。另一方面,显示装置以发光区域(LE1~LE6)分别独立的光量发光,使对应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受光。根据这种构成,不限制波长,通过对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进行区分,可以从显示装置向装置(110)进行多路的信息输入。
图72I示例性图示了输入于光电二极管的光代码。在该图中,正如受光信号样本中示例性图示的那样,按2行3列示例性图示了以发光区域(LE1~LE6)各自独立的光量受光的二极管(WPD1~WPD6)各个的受光元件(光电二极管(WPD1~EPD6))。而且,在2行3列中上侧的行示例性图示了光电二极管(WPD1~WPD3)的3个受光元件。另外,2行3列中下侧的行示例性图示了光电二极管(WPD4~WPD6)的3个受光元件。
在该图中,涂成白色的矩形区域代表光电二极管(WPD1~WPD6)分别包括的3个受光元件为ON,即受光中。另一方面,涂成黑色的角部为圆形的矩形区域代表光电二极管(WPD1~WPD6)分别包括的3个受光元件为OFF,即非受光中。在该图中,借助于光电二极管(WPD1~WPD6)分别包括的受光元件的ON和OFF的组合,示例性图示了光代码。另外,在各光代码中,赋予序列号1~9。
在该光代码中,作为数据块的区分,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连续2次发出白色光。将区分为数据块的一系列光代码称为信息代码。另外,电容代码有时也称为信息代码。因此,在该光代码中,对于初始状态的发光,如果显示装置的光代码的发光区域(LE1)不发光,则发光区域(LE2~LE6)既可以以某种颜色发光,也可以不发光。另外,在该光代码中,显示装置的光代码发光区域(LE1)以序列号2~9的图案,交替发出白色光,从而受光的装置(110)取得与发光侧的同步。即,显示装置的光代码发光区域(LE1)以序列号2~9的图案,交替发出白色光。进一步地,显示装置的光代码发光区域(LE2)用于奇偶校验。因此,显示装置的光代码的其他发光区域(LE3~LE6)合在一起,通过1次发光,可以传递(输出)4比特。另外,光电二极管(WPD3~WPD6)两侧合在一起,从显示装置对应区域,通过1次受光,可以接收(输入)4比特。下面,光电二极管(WPD3~WPD6)称为信息代码二极管。另外,在奇偶校验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装置(110)借助于元件(111),将再发光的指示输入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即可。
在图案1至图案9中,如果将光代码发光时间间隔确定为1/30s,则在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与装置(110)之间接收的信息量在300ms内为4bit×9=36bit。如果可以将光代码发光时间间隔设置为1/60s,则接收的信息量在550ms内为4bit×33=132bit,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与装置(110)可以接收金融结算所需的128bit。另外,如果显示装置将第32图案的发光区域(LE1)的R成分也包括在内,通过连续3次0N而输出区分,则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可以在533ms内,按4bit×32=128bit(240位/秒)左右的传输率识别光代码。在图72I示例性图示的样式中,当光代码的接收使用白色光时,装置(110)也可以分多个等级识别白色的亮度。例如,1个二极管可以识别4层次至16层次左右,因而通过1次发光,可以输出8bit至16bit的光代码,所述传输率为480~960位/秒。
图72J是装置(110)里面的构成要素的另一配置例、根据该配置例而输出的图案代码的示例。在图中,示例性图示了包括7个元件(111)的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信息输入装置(132,光传感器(130))。另外,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的各元件(111)示例性图示为环绕示例性图示各个符号(1~7)的数字的圆形标识。在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中,所有邻接元件(111)间的距离相同。在这种构成中,当装置(110)以电气方式控制作用于信息设备(200)的电容(电气强度)等物理量的ON/OFF时,电容作用于触摸面板的程度(或电场强度)无论在哪个元件(111)中均稳定。另外,触摸面板可以准确地识别元件(111)的中心位置。
另外,在图案代码的各图案中,赋予0~10的序列号。与实施形态8等一样,将序列号n的图案称为图案n。另外,在各图案中,黑色圆形代表符号的ON,白色圆形代表符号的OFF。ON和OFF正如在实施形态1中所作的说明,与SW(115)的ON和OFF对应。另外,在此也假定信息设备(200)与现行智能手机一样,只能识别5点多触摸的情形。
在图案1中,装置(110)通过将符号(1~5)变为ON,使触摸面板识别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中的元件(111)的配置方向。即,触摸面板通过在图案1中检测符号(1~5)的ON而识别元件(111)的配置方向。该识别的结果,信息设备(200)从与识别的符号(1~5)对应的元件(111)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准确推定与符号(6、7)对应的元件(111)的位置。
在图案2中,使符号(1、2)变为OFF,然后在图案3至图案10中,符号(1)、符号(2)交替反复ON和OFF。图案1~10结束后,再反复图案1~10。这种输出图案是独特的,可以识别数据块的区分。
从图案3至图案10,符号(1)和符号(2)交替反复ON和OFF,从而触摸面板识别与变化的符号(3)至符号(7)的信息图案同步的同步信号,可以准确地识别装置(110)输出的图案。进一步地,由于始终可以识别符号(1和2)的位置信息,因而在触摸面板上,即使实施形态0的印章或实施形态1~8的装置(110)等滑动/旋转,具有触摸面板的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容易地推定输出信息图案(符号(1~7))的元件(111)的位置变化,可以准确地识别图案代码。信息图案的信息量成为在符号(3)至符号(7)的5个中选择0~4个的组合。通过1次的输出,可以定义5C4+5C3+5C2+5C1+1=31(4.95bit)。在图案3中,作为对图案10的信息图案的奇偶校验位,也可以使用图案2的符号(3)至符号(7)。
在基于以上符号(1)至符号(7)的组合的图案1至图案10的数据块中,如果将符号输出时间间隔确定为50ms,则在500ms内接收4.95bit×8=39.6bit的信息量。当电子设备(200)与现行智能手机的高速触摸面板同等时,电子设备(200)识别时间间隔可以假定为12ms。不过,如果在此将来自元件(111)的符号(1)至符号(7)的识别安全率设置为3倍,将符号输出时间间隔设计为36ms,则可以在1秒内,将导体识别的安全率设置为2倍,如果将元件输出时间间隔设置为24ms,那么,在672ms内,可以定义4.95bit×26=128.7bit的信息量。无论哪种情形,在0.6秒至1秒左右的期间,可以输出金融结算所需的128bit。
图72K是示例性图示元件(111)和信息输入装置(132,光传感器(130))包括的光电二极管的另一构成的图。如图所示,也可以在同心圆上构成光电二极管和元件(111)。例如也可以在装置(110)的里面,在圆环状区域(筒状区域)形成光电二极管的受光部,在在内部的圆形(圆筒内部的圆柱状区域)形成导体元件(111)。或者相反,也可以在装置(110)里面,在圆环状区域(筒状区域)形成导体元件(111),在内部的圆形(圆筒内部的圆柱状区域)形成光电二极管的受光部。
另外,当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识别基于作为导体的元件(111)的物理量(电容、电场强度等)时,有时邻接的导体中心之间的距离或邻接的导体端部之间距离会有限制。但是,对于导体大小,如果存在基于既定电容的作用或发生电场强度,则没有问题。因此,电子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也可以以能够识别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的程度,将导体大小制作得较小。不过,无论哪种情形,当信息设备(200)运行的应用程序设置了多样限制时,并不限制于此。
图72L是装置(110)里面的构成要素的另一配置例、根据该配置例而输出的图案代码的示例。该配置例如可以应用于实施形态0中说明的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8中说明的装置(110)。在图中,示例性图示了包括6个元件(111)的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和信息输入装置(132,光传感器)。另外,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的各元件(111)示例性图示为环绕示例性图示各个符号(1~6)的数字的圆形标识。与图72J一样,在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中,所有邻接的元件(111)之间的距离相同。
另外,在图案代码的各图案中,赋予了0~10的序列号。另外,在各图案中,黑色圆形代表符号的ON,白色圆形代表符号的OFF。在图案1中,代码发生装置(1)、装置(110)使符号(1~5)变为ON,从而使触摸面板识别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中的元件(111)的配置方向。即,触摸面板在图案1中检测符号(1~5)的ON,从而识别元件(111)的配置方向。该识别的结果,信息设备(200)还可以从与识别的符号(1~5)对应的元件(111)的位置关系,准确地推定与符号(6)对应的元件(111)位置。
在图案2至图案10中,符号(1)、符号(2)交替反复ON和OFF。根据该符号的反复,触摸面板可以识别与变化的符号(3)至符号(7)的信息图案同步的同步信号,准确地识别装置(110)输出的图案。进一步地,由于可以始终识别符号(1和2)的位置信息,因而在触摸面板上,即使实施形态0的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8的装置(110)等滑动/旋转,具有触摸面板的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容易地推定输出信息图案(符号(1~6))的元件(111)的位置变化,可以准确地识别图案代码。
在基于以上符号(1)至符号(6)组合的图案1至图案10的数据块中,如果将符号输出时间间隔确定为50ms,则在500ms内接收4bit×8=32bit的信息量。最近机型的智能手机可以以12ms间隔识别触摸,由此,如果考虑到安全率,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每32ms输出图案代码,则最短在320ms内接收图案代码32bit。另外,在代码发生装置(1)、装置(110)具有可判读圆点代码的信息判读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信息判读装置判读的圆点代码直接从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到触摸面板。
<<特殊图案代码样式>>
图72M示例性图示了实施形态0中说明的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的底面或实施形态1~8中说明的装置(110)里侧面(接触触摸面板的一侧)安装的前方按钮、后方按钮。如果使用者按下印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上侧的前方和后方、装置(110)表面的前方和后方,则代码发生装置(1)的底面、装置(110)里面的按钮为ON。前方按钮和后方按钮用于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中的中断操作。作为中断操作,从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向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输出称为特殊图案的图案,从而使特殊图案被信息设备(200)上的图案代码处理程序识别,可以执行所谓中断处理。其中,所谓特殊图案,是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的所谓预约图案,是可以与图72L示例性图示的数据块的图案明确区别的图案。
运行对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进行应答的应用程序的信息设备(200)事先记忆特殊图案,当从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接受特殊图案时,比其他处理更优先地控制内容的暂停/播放或打印/印章的再发行。即使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远离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保持特殊图案的记忆。
又例如,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通过在圆点代码判读装置中判读圆点代码,从而记忆特殊图案。而且,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输出分别与前方按钮或后方按钮对应的图案代码。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在圆点代码判读装置新判读了特殊图案时,清除以前记忆的特殊图案。
特殊图案在底面的前方开关或后方开关为ON时输出。在图72N中示例性图示了特殊图案。特殊图案如图所示,根据短按前方按钮(例如按下不足1秒)、短按后方按钮、长按前方按钮(例如按下1秒以上)、长按后方按钮等按钮操作,由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下面图示性图示基于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中的前方按钮和后方按钮的操作样式。
(1)短按前方按钮(不足1秒)
如果前方按钮ON不足1秒,然后OFF,则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将符号(1、2)为ON输出2秒(图案SPEC1)。此时,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终止通过以前的操作而已执行中的符号输出。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如果检测到图案SPEC1,则接受画面上的图标选择。不过,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为了避免误认,例如使得在连续2次识别相同的特殊图案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即可。
(2)短按后方按钮(不足1秒)
如果后方按钮ON不足1秒,然后OFF,则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将符号(1、2、4)输出2秒(SPEC2)。此时,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终止通过以前操作而已执行中的符号输出。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如果检测到图案SPEC2,则在影像播放等内容中,接受暂停/播放。另外,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在打印或印章处理中执行再发行。不过,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为了避免误认,例如使得在连续2次识别相同的特殊图案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即可。
(3)长按前方按钮(1秒以上)
如果前方按钮ON达1秒以上,则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连续输出符号(1、2、6),直至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离开,前方按钮变为OFF或按下其他按钮(SPEC3)。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在用于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移动/旋转时,识别该特殊图案。不过,为了避免误认,连续2次识别相同的图案代码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使装置(110)在触摸面板上移动/旋转的情况下,保持长按前方按钮的状态。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一旦识别其他特殊图案,然后,如果2次识别SPEC3的图案,则直接继续识别SPEC3的图案的处理。借助于此,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追踪代码发生装置(1)或装置(110)的移动/旋转。
(4)长按后方按钮(1秒以上)
如果后方按钮ON达1秒以上,则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将符号(1、2、4、6)输出2秒(SPEC4)。如果实施其他操作,则SPEC4的输出终止。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结束内容,返回待机画面。不过,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为了避免误认,连续2次识别相同的特殊代码并进行处理。
不过,如上所述的信息代码的定义只是示例,并非本发明的实施限定于信息代码的定义。例如,在信息输入装置(132)为1通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图10~13中示例性图示的笔型的代码发生装置的图案代码(基于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的信息串),应用于本实施形态1~8中的光代码(基于光量变化的从触摸面板、显示装置等输入于装置(110)的信息代码)。另外,在1通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规定为以太网(注册商标)、无线LAN等的帧的前导码、帧开始识别等的位串、或对这些位串的简化、沿时间轴方向的迟延等,应用于本实施形态1~8中的信息代码。另外,对于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中的符号输出,与实施形态0中叙述的图案代码发生装置(1)一样,装置(110)可以组合符号的ON/OFF时间间隔的长短而形成符号(例如参照图10~图12、图26、图27)。另外,装置(110)也可以将符号的输出强度设置为多个等级,使得根据符号输出强度水平来输出信息(参照图13)。进一步地,信息设备(200)在对装置(110)接收基于显示装置发光的光代码方面,与基于装置(110)符号的图案代码一样,也可以组合ON/OFF时间间隔的长短而形成光代码。另外,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将光线强度按多个等级进行发光,从而组合光线的强度水平而形成光代码。
<物理量变化的变形>
就所述实施形态而言,在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中,通过SW(115)而连接元件(111)与接触导体之间,从而增大触摸面板可检测的电容。但是,也可以取代这种构成,对元件(111)赋予脉冲信号(或交流信号),从而加大触摸面板检测的元件(111)的实效电容。
图72O示例性图示了本变形例的装置(110Y)和检测装置(110Y)物理量变化的触摸面板。如图所示,触摸面板具有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交流信号源(A)及检测电路。另外,交流信号源(A)将交流信号(正弦波)或脉冲信号的电压供应给接触检测部。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具有多对,连接于交流电流源(A)者与连接于检测电路者构成一对。在成对的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之间发生电通量。即,在成对的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容器。即,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执行与所谓相互电容式触摸面板的传感器类似的对象物检测动作。检测电路检测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器对来自交流信号源(A)的信号的充电、放电电荷量,或根据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检测接触或接近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的导体、电介质等的存在。
例如,如果装置(110Y)接近或通过绝缘性膜等接触触摸面板的接触检测部,则使得连接于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的一部分电通量朝向装置(110Y)的元件(111)。结果,成对的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之间的电通量数减小,电场强度变弱。检测电路从这种电场强度的变化,检测元件(111)接近接触检测部的情形以及接近的位置。
可是,在元件(111)面积小的情况下,无法充分接收来自连接于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的电通量。即,元件(111)无法在与连接于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的之间生成充分大的电容。因此,检测电路无法检测装置(110Y)的元件(111)的存在。作为其对策,在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中,借助于SW(115)和接触导体(114),使人的手指及人体连接于元件(111),从而增加元件(111)的表观电容。
在本变形例中,取代借助于SW(115)和接触导体(114)而将人的手指及人体连接于元件(111),而是将与交流信号源(A)逆相的信号赋予元件(111)。图72O示例性图示了在某个时间点T1的接触检测部及元件(111)的电荷状态。假定在该时间点T1,在连接于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处),施加正电压(正脉冲),充电正电荷。另一方面,在元件(111)中安装有与交流信号源逆相的交流信号源(B)。因此,在该时间点T1,施加负电压(正脉冲),充电负电荷。于是,即使元件(111)面积小的情形,借助于负电荷,与没有逆相交流信号源(B)引起的电压的情形相比,可以在连接于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集中更多电通量。结果,成对的接触检测部(透明电极)之间的电通量数减小,电场强度变弱。因此,借助于由逆相交流信号源(B)引起的电压,即使在元件(111)面积减小的情况下,检测电路也能够检测元件(111)的存在。
将这种交流信号发生源(B)置于装置(110Y)上,向元件(111)施加交流信号,从而即使是比所述实施形态1~8更小的面积,例如直径4mm、3mm、2mm、1mm或不足1mm的元件,也可以使触摸面板基于电容变化,即,基于物理量变化而检测元件(111)的存在及元件(111)的接近位置,或通过绝缘膜(或玻璃等)的接触位置。
在图72P中,示例性图示针对触控面板检测用交流信号源(A),发生倒像的交流信号的交流信号源(B)构成。交流信号源(B)具有检测电通量变化(电场强度变化)的检测器、对检测器检测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AMP1)、将放大器(AMP1)的输出信号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器,以及对比较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放大器(AMP2)。
电通量从连接于触摸面板的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进入检测器。电通量的方向(正/负)及电通量的密度,即电场强度,根据来自交流信号源(A)的信号而变化为正/负的值。可是,检测器如果根据的是静电感应原理,则当连接于触摸面板的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是正时,检测器带负电。因此,在检测器中,发生与投入连接于触摸面板的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的交流信号逆相的信号。
放大器(AMP1)称为反相放大器。于是,放大器(AMP1)对检测器信号进行反转放大,输入到比较器。因此,输入到比较器的信号与连接于触摸面板的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成为同相的信号。
比较器对放大器(AMP1)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从而生成正/负脉冲。现在,假定在放大器(AMP1)的输出信号超过基准电压的情况下,比较器要发生正的输出信号。另外,放大器(AMP2)称为反相放大器。于是,放大器(AMP2)使比较器的输出反转,因而在元件(111)中,全部发生与检测器检测的信号逆相的信号。
根据如上所述的电路构件,可以将触摸面板的与交流信号源(A,脉冲信号源)逆相的信号赋予元件(111)。因此,即使元件(111)的尺寸小,也可以在触摸面板中检测。
另外,在图72O、图72P中,针对互电容式触摸面板,显示了提高对元件(111)的灵敏度的构成例。对于自电容式触摸面板,与所述一样,也可以发生与触摸面板的检测用交流信号源(或脉冲信号源)逆相的信号,赋予元件(111)。自电容式触摸面板借助于在元件(111)之间形成的电容,识别元件(111)的位置,因而将逆相的信号施加于元件(111),从而与所述一样,可以将与连接于触摸面板的交流信号源(A)的接触检测部(+处)电极相反的电荷发送给元件(111),可以在实效上提高触摸面板的灵敏度。根据图72P的构成,即使减小元件(111)的面积,也能够以充分的灵敏度,引起触摸面板检测的物理量变化,例如,引起接触检测部之间的电场强度变化等。结果,检测电路在相对于接触检测部的导体、电介质等的面积小于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的元件(111)的情况下,也可以检测导体、电介质等的接近、接触等。本装置(110Y)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实施形态1至实施形态8。
<实施形态9>
根据图73A~图74,说明实施形态9相关的图像判读装置(110J)。图像判读装置(110J)也单纯称为装置(110J)。本图像判读装置(110J)在卡型封装件的一侧面具有光电变换元件排列(所谓太阳能电池)(112)和指纹传感器(113),在另一侧面具有图像传感器(160)。不过,指纹传感器(113)并非必需构成,也可以不安装。另外,也可以取代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而安装薄型按钮电池、薄膜型电池。卡型封装件例如是厚度不足5mm的薄型塑料制板材。卡型封装件例如为图55、图56、图57、图61A、图69A~图69C、图71A~图71C、图73A、图73B等所示的外观。
图73A是图像判读装置(110J)的表侧,即,供图像传感器(160)安装的面的里面的平面图。图73B是图像判读装置(110J)的图像传感器(160)侧的平面图。图74是示例性图示图像判读装置(110J)的硬件构成的图。图像判读装置(110J)具有CPU(116)、存储器(117)、图像传感器(160)、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电容器(123)。图像判读装置(110J)的CPU(116)运行存储器(117)中可运行地展开的计算机程序,从接触或接近图像传感器(160)的介质面,取得包括多个尺寸0.5mm以下圆点的圆点图案的图像,在取得的图像中取得信息。另外,如果指纹传感器(113)有充分的精度,则也可以识别直径0.05~0.2mm左右的圆点。取得的信息例如是显示介质面的位置的坐标、应用程序处理的代码信息等。CPU(116)是执行对图像的处理的处理部的一个示例。
[图像传感器]
图75是示例性图示图像传感器(160)的构成的图。在图75中,下侧是容纳图像传感器(160)的拍摄面的平面图,上侧是切断平面图的A-A之间的剖面图。另外,图76是示例性图示A-A间的剖面图及图75中不包括开口的B-B间的剖面图的图。
如A-A之间的剖面图明确所示,图像传感器(160)具有: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光反射层(151),其具有使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的受光部露出的开口,接触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而形成;导光层(150),其具有使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的受光部露出的开口,接触光反射层(151)而形成。光反射层(151)也可称为光反射板(151)。导光层(150)也可称为导光板(150)。导光层(150)是“导光介质”的一个示例。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是“受光元件”的一个示例。
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例如为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电荷耦合元件)等。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具有将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的二极管排列、在二极管排列中沿图像的水平及竖直方向读取电信号的驱动电路。另外,也可以变更二极管而利用所谓光电晶体管。另外,驱动电路包括例如放大器、数字/模拟(A/D)转换器等。另外,在二极管排列中读取的沿图像的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的电信号,例如变换为数字数据并存储于存储器。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和驱动电路借助普通MOS工艺而形成。
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也可以用未图示的绝缘性彩色膜层被覆。彩色膜层由红、绿、蓝3色构成1组而排列。也可以在彩色膜层的表面侧(在二极管排列的相反侧)形成透明保护膜或透镜层。
光反射层(151)例如为金属,具有使各个二极管P/N结部分及其前面彩色膜层露出的开口。在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与驱动电路形成后,借助于真空气相沉积、溅射等方法而形成,借助于光刻胶工序和蚀刻工序而形成开口。
导光层(150)例如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玻璃等。另外,也可以在光反射层(151)与导光层(150)的粘合部使用聚酰亚胺类材料。
在导光层(150)的侧部配备发光二极管,向导光层(150)照射光线。在照射于导光层(150)的光线中,以全反射的临界角以上入射到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和下面(拍摄对象物侧的面))的光线,反复进行全反射并在导光层(150)内扩散。另外,以不足全反射的临界角的角度入射到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与下面(拍摄对象物侧的面)的光线,从导光层(150)的下面(拍摄对象物侧的面)辐射到外部。另一方面,在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形成有光反射层(151),因而入射的光线不依赖于入射角而反射。
另外,也可以在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与光反射层(151)之间形成作为多个槽型图案的皱褶。通过形成皱褶,入射到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的光线向多个方向扩散或散射,被引导到导光层(150)的下面(拍摄对象物侧的面)。在图77中,示例性图示了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与光反射层(151)之间的皱褶。皱褶例如可以借助于光刻工序、蚀刻工序而在光反射层(151)上形成槽,在相应槽中填充导光层(150)的材料而形成。
根据图75~图77的构成,在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上层叠光反射层(151)及导光层(150),从导光层(150)向拍摄对象照射光源的光线,可以将来自拍摄对象的反射光引导到在导光层(150)及光反射层(151)配备的开口。因此,在拍摄对象的形状、特征性尺寸比半导体传感器(二极管)的排列间隔充分大的情况下,即使在使图像传感器贴紧、接触或接近拍摄对象的状态下,也可以取得拍摄对象的图像。例如,如果将半导体的传感器排列间隔,即,将像素间隔设置为1微米,那么在拍摄对象表面取得10微米左右形状的图像是完全可以的。
<<第一变形例>>
图78是示例性图示与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A)的构成的图。在图75~图77中,示例性图示了借助于导光层(150),将来自光源的光线照射到拍摄对象的图像传感器(160)的构成。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导光层(150)中利用光扩散材料而使光线扩散。例如,在导光层(150)中可以利用混入了微粒子(微粉)的丙烯酸树脂。已知这种光扩散层(150A)的光扩散特性依赖于成为基本材料的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差、微粒子的粒子直径。作为微粒子,可以使用亚微米~几十微米的球状微粒子聚合物、陶瓷粒子等。
通过从光源向光扩散层(150A)入射光线,从而入射光呈辐射状扩散。借助于光扩散层(150A),还可以高效地减小光量不均匀,向拍摄对象照射光线。结果,图78的图像传感器(160A)可以取得光量不均匀比图75~图77小的图像。
不过,如果利用光扩散层(150A),则从光扩散层(150A)出射而未在拍摄对象反射的直接光,易于从开口进入二极管排列。这种直接光相对于在拍摄对象反射的反射光,成为背景噪声。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如图78所示,在开口内壁形成光反射材料的膜(153),降低直接光进入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
<<第二变形例>>
图79及图80示例性图示了图像传感器(160)第二变形例的图像传感器(160B)的构成。图79是示例性图示本变形例的在拍摄面侧(朝向拍摄对象的开口侧)观察的平面图、将拍摄面置于下方的主视图。图80是图79的A-A之间的剖面图(截断成横穿开口的平面)及B-B之间的剖面图(截断成不横穿开口的平面)。
如图79及图80所示,本变形例的图像传感器(160B)具有: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具有使各个半导体传感器的受光部露出的开口的光反射层(151)、具有使各个半导体传感器的受光部露出的开口的导光层(150)、具有使各个半导体传感器的受光部露出的开口的光扩散层(150A),以及向导光层(150)导入光线的光源。另外,所述光反射层(151)配备于导光层与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之间,反射从导光层(150)以不足临界角的角度入射到半导体传感器排列的直接光。另一方面,光扩散层(150A)在对从导光层(150)以临界角以上入射到导光层(150)与光扩散层(150A)的界面的光进行导光的同时,使光呈辐射状扩散。另外,在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受光部前面,即在拍摄对象侧的开口内壁面,形成有光反射材料的膜(153)。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是根据各个入射的光信号而输出所述信号的像素传感器排列的一个示例。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经过光扩散层(150A)的光线中,直接入射到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的直接光被减少。即,在导光层(150)的上面(光反射层(151)侧的面)形成有光反射层(151),因而入射的光线不依赖于入射角而被反射。另外,在经过导光层(150)的光线中,以不足全反射临界角的角度入射到开口面的光线,被在开口内壁面形成的光反射材料膜(153)所反射。即,入射到开口的光线也不依赖于与开口面法线的入射角而被反射。光反射材料膜(153)是将入射到开口界面的光线反射到导光层内的光反射材料的一个示例。
另一方面,以不足全反射临界角的角度入射到导光层(150)下面(拍摄对象物侧的面)的光线,从导光层(150)的下面(拍摄对象物侧的面)入射到光扩散层(150A),呈辐射状扩散,向拍摄对象照射。其结果,本变形例的图像传感器(160B)可以不因导光层(150)而降低透过率,在引导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同时,降低不均匀,均匀地向拍摄对象照射光线。因此,本变形例的图像传感器(160B)可以高效地从拍摄对象取得图像。
<<第三变形例>>
图81是示例性图示与第三变形例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C)构成的图。图81取代图78中的在开口内壁形成光反射材料膜(153),而是形成光吸收材料膜(155)。借助于这种光吸收材料,可以减少从光扩散材料呈辐射状出射的光线中直接入射到半导体传感器排列(152)的直接光。
图像传感器(160)及各变形例中的图像传感器(160A~160C),可以用作在各实施形态1~8中使用的指纹传感器、二维代码判读用图像传感器。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的构成可以适当地组合。
<实施形态10>
参照图82~图84,说明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0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D)。与实施形态10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D)是可以用作实施形态1中的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图60)、通过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说明的图像传感器、实施形态8的指纹传感器(113)、实施形态9的图像传感器(160)、指纹传感器(113)等本实施形态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
图82是在图像传感器(160D)的拍摄面观察的平面图,图83是沿着图82的标识有“A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时的剖面图,图84是沿着图82的标识有“B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时的剖面图。
图像传感器(160D)在半导体基板上,将CMOS传感器元件(252)设置既定间隔配置成格子状。配置成格子状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是根据各个入射的光信号而输出所述信号的像素传感器排列的一个示例。图82的纸面侧、图83的相对于纸面的下侧,是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受光部。如果光线入射到受光部,则CMOS传感器元件(252)输出成为像素值的电信号。
另外,图82是示例性图示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的一部分的图。因此,在图82中,虽然示例性图示了6×6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但并非图像传感器(160D)具有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数为36个。另外,在图83、图84中,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朝向纸面的下侧,放置拍摄对象的介质面(也称为拍摄对象面)。进一步地,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上面(与拍摄对象侧相反的面)安装导光板(250)。而且,安装有与导光板(250)邻接并朝向导光板(250)内照射光线的照射装置(201)。照射装置(201)例如为发光二极管。另外,照射装置(201)是光源的一个示例。在图82~图84中示例性图示的导光板(250)是向拍摄对象面照射光线的导光层的一个示例。另外,在图82~图84中示例性图示的导光板(250)安装于像素传感器的受光部的相反面侧,是从邻接的所述像素传感器之间将光线导入所述拍摄对象面的导光层的一个示例。
如图83所示,作为导光板(250),也可以使用在成为基本材料的树脂中混合微粒子(微粉)的光扩散材料。当在导光板(250)中使用扩散反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将扩散反射材料层与光反射材料层组合,当作扩散反射板(256)。例如,在包括光扩散材料的导光板(250)的上面(与拍摄对象侧相反的面)侧,设置有光反射材料层(或膜、板)。将组合光反射材料层与光扩散材料层的复合材料的基板称为扩散反射板(256)。扩散反射板(256)是向拍摄对象面方向扩散、反射光线的光线扩散反射层的一个示例。在图82中,具有光扩散效果的微粒子(微粉)混入于导光板(250)的上面侧。因此,在图82中,从最上层起,例如,借助于作为金属膜的光反射材料层、作为混入有微粒子(微粉)的树脂的光扩散材料层,以及微粒子(微粉)的混入较少或没有微粒子(微粉)的导光层(250),形成导光通道。不过,也可以在整个导光板(250)中混入微粒子(微粉),使整个导光板(250)成为光扩散材料层。
从照射装置(201)发生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250),其一部分光线在光扩散材料层中扩散。另外,在接合于光扩散材料层的上层的金属层中,光线被全反射。全反射的光线在扩散的同时,向CMOS传感器元件(252)方向行进。因此,入射到导光板(250)的光线借助于扩散反射板(256)的作用而扩散、反射,均匀地照射拍摄对象的介质面。于是,导光板(250)通过邻接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间基板空白区域将具有既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于介质面。例如,邻接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间基板空白区域以透过光线的构件形成。另外,在空白区域,也可以形成蚀刻的间隙。另外,如上所述,在图83中,也可以只在最上层近处混入微粒子(微粉),成为光扩散材料层。但是,也可以在整个导光板(250)中混入微粒子(微粉)。例如,导光板(250)也可以是进行扩散、反射的乳白色的丙烯酸树脂材料。
进一步地,如图82~84所示,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层及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层起的下侧(拍摄对象的介质面侧)的层中,在邻接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间形成有光反射板(251)。光反射板(251)是从形成有像素传感器的基板上的像素传感器边界向所述拍摄对象面侧延伸配备的遮光部的一个示例。
因此,基本上而言,如图83的M2箭头所示,只有在以C-2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拍摄区域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才入射到C-2的元件。不过,如图83的M1箭头所示,在以C-1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拍摄区域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有时在光反射板(251)中再反射并入射到C-1元件。不过,光反射板(251)中光线的再反射只是使拍摄图像平均更亮,不对图像识别产生较大影响。
如图83所示,CMOS传感器元件(252)将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紧下方近处区域的反射光,即以与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中心相向的拍摄对象介质面上的位置为中心的矩形模样区域的反射光,在相应CMOS传感器元件(252)中受光并拍摄。即,排列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从在各个介质面无空隙地设置的、相向的矩形模样区域接受反射光,输出为像素。为此,在邻接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间的边界,将光反射板(251)配置为格子状,以便来自拍摄的矩形模样区域之外的反射光最大限度入射到相应传感器元件。来自于与CMOS传感器元件(252)相向的拍摄对象介质面上的矩形模样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反射光,入射到配置于紧上方的相应CMOS传感器元件(252)。另外,被光反射板(251)环绕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前面(拍摄对象的介质介)的空间,也可以填充以透过光线的保护膜材料。另外,在面接触介质面的层中,也可以配置供具有既定波长的光线穿过的保护片或板。光反射板(251)的层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将像素传感器的各个入射的光线,在与像素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向的拍摄对象面上,限制于与所述像素传感器相向的范围。
以图82~图84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D)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在普通的半导体工序中,形成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驱动电路、检测电路及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的层。然后,形成环绕CMOS传感器元件(252)受光面侧的光反射板(251)。例如,在形成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层后,以透过光线的保护膜材料被覆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而且,可以通过光刻和蚀刻,在形成光反射板(251)的位置形成槽,通过溅射金属,形成成为种子的膜,再次借助于镀金工序而在槽中填充金属,形成光反射板(251)的层。另外,填充金属后,既可以通过蚀刻而去除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侧的保护膜,也可以作为透过光线的保护膜而保留。进而,在光反射板(251)层的化层(在拍摄对象的介质面侧)中,可以形成供具有既定波长的光线穿过的保护片或板的层。插入光反射板(251)后,使光线透过的保护膜的层、保护片或板的层,例如可以利用与通常的CMOS传感器的彩色膜层、透镜层相同的工序形成。
<实施形态11>
参照图85~图87,说明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1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E)。与实施形态11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E)也是可以用作实施形态1中的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图60)、通过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说明的图像传感器、实施形态8的指纹传感器(113)、实施形态9的图像传感器(160)、指纹传感器(113)等本实施形态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
图85是在图像传感器(160E)的拍摄面观察的平面图,图86是沿着图85的标识有“A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时的剖面图,图86是沿着图85的标识有“B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时的剖面图。另外,图85也与图82一样,示例性图示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的一部分。
如图85所示,CMOS传感器元件(252)在拍摄面的上下左右配置成格子状。
如图86、图87所示,图像传感器(160E)具有CMOS传感器元件(252)层、作为CMOS传感器元件(252)下层(拍摄面侧的层)的光吸收板(255)层及导光板(250)层。
被光吸收板(255)环绕的空间(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紧下方)可以填充有透过光线的保护膜材料。即,光吸收板(255)也可以是填充在保护膜中形成的槽的结构。例如,在形成CMOS传感器元件(252)层后,用保护膜被覆。而且,借助于光刻和蚀刻,插入光吸收板(255)后形成槽。而且,可以通过溅射而在槽中置入石墨等,形成光吸收板(255)。而且,形成光吸收板(255)后,可以通过蚀刻而去除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紧下方的保护膜。另外,可以一同保留光吸收板(255)和保护膜。另外,光吸收板(255)也可以是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例如可以以周知的CVD法形成。
在光吸收板(255)层的下侧(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相反侧,拍摄对象的介质面侧),形成有导光板(250)层。导光板(250)与实施形态10一样,可以是上部侧用金属等光反射膜被覆的扩散反射板(256)。另外,整个导光板(250)也可以是混入微粒子(微粉)的光扩散材料。例如,导光板(250)可以为进行扩散、反射的乳白色丙烯酸树脂材料。而且,在导光板(250)形成有开口,来自介质面的反射光向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方向入射。
如图86的箭头M3所示,在以C-1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拍摄区域之外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在光吸收板(255)被吸收,不入射到以C-1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之外的元件。另外,如箭头M4所示,只有在以C-2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拍摄区域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才入射到以C-2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进一步地,在以箭头M5示例性图示的扩散反射板(256)及导光板(250)的层中,入射到导光板(250)的光线被光扩散反射板(256)所扩散、反射,均匀地照射拍摄对象的介质面。
CMOS传感器元件(252)只将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紧下方近处区域的反射光,即以与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中心相向的拍摄对象介质面上的位置为中心的矩形模样区域的反射光,利用相应CMOS传感器元件(252)进行拍摄。即,排列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从在各个介质面无空隙地设置的、相向的矩形模样区域接受反射光,输出为像素。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下方,在各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边界,呈格子状配置有光吸收板(255),以便来自与各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相向的矩形模样区域之外区域的反射光不入射到CMOS传感器元件(252)。因此,各CMOS传感器元件(255)只接受紧下方矩形模样区域的反射光并拍摄。光吸收板(255)层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将入射到各个像素传感器的光线,在与像素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向的拍摄对象面上,限制于与所述像素传感器相向的范围。光吸收板(255)层是从形成有像素传感器的基板上的像素传感器边界向所述拍摄对象面侧延伸配备的遮光部的一个示例。
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下面紧下方配备具有孔的导光板(250),从照射装置(201)将具有既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于介质面,使在介质面的反射光被CMOS传感器元件(252)拍摄。从如上所述的各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矩形模样区域,至少一部分的反射光入射到配置于紧上方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另外,也可以利用透过既定波长的光线的材料,填充如上所述配置成格子状的光吸收板(255)之间的空隙、导光板(250)孔的空隙部分的至少某一个而成为导光板。
<实施形态12>
参照图88~图90,说明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2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F)。与实施形态12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F)也是可以用作实施形态1中的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图60)、通过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说明的图像传感器、实施形态8的指纹传感器(113)、实施形态9的图像传感器(160)、指纹传感器(113)等本实施形态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
图88是在图像传感器(160F)的拍摄面观察的平面图,图89是沿着图88标识有“A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时的剖面图,图90是沿着图88标识有“B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时的剖面图。另外,图88也与图85、图82一样,示例性图示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的一部分。
如图89、图90所示,图像传感器(160F)与图85~图87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E)一样,具有CMOS传感器元件(252)层、作为CMOS传感器元件(252)下层(拍摄面侧的层)的光吸收材料(255A)层及导光板(250)层。
不过,实施形态12的光吸收材料(255A)并非如实施形态11的光吸收板(255)所示的板状,是剖面的宽度随着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层远离而增大的形状。另外,用光吸收材料(255A)环绕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前面的空间,是剖面随着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远离而变窄的碗模样的形状(空间为锥形模样)。即,光吸收材料(255A)层在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观察的情况下,是在平板上形成有多个碗状孔的盘子孔,在该盘子孔的底部具有到达拍摄对象介质面的开口的结构。另外,碗状孔的盘子孔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前面的对应位置以格子状形成。光吸收材料(255A)与实施形态11一样,为石墨、碳纳米管等。在该碗状孔的盘子孔中,可以填充透过光线的保护膜材料。光吸收材料(255A)层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的剖面尺寸随着从形成有像素传感器的基板向所述拍摄对象面侧延伸而增大。
如图89所示,空间随着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远离而变窄的光吸收材料(255A),例如可以将利用湿法蚀刻等各向同性蚀刻而形成的面,朝向CMOS传感器元件(252)层层重叠或叠合。即,在导光板(250)(及扩散反射板(256))上形成石墨层(或碳纳米管膜),在石墨层(或碳纳米管)上,借助于光刻和各向同性蚀刻,形成石墨层(或碳纳米管膜)的形状。蚀刻形成碗模样的凹部,进而在底面开口,可以去除石墨层(或碳纳米管膜),直至使导光板(250)(及扩散反射板(256))露出时为止。而且,CMOS传感器元件(252)调节位置,使得在开口露出,可以将蚀刻的石墨层(或碳纳米管膜)的面层层重叠、接合于CMOS传感器元件(252)面。
如图89的箭头M6所示,在以C-1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拍摄区域之外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被光吸收材料(255A)吸收,不入射到C-1CMOS传感器元件(252)之外的元件。另外,如箭头M7所示,只有在以C-2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拍摄区域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入射到C-2的元件。进而,在箭头M8示例性图示的扩散反射板(256)及导光板(250)层,入射到导光板(250)的光线被光扩散反射板(256)所扩散、反射,均一地照射拍摄对象的介质面。扩散反射板(256)及导光板(250)层是在遮光部与所述拍摄对象面之间形成的导光层的一个示例。
即,如图89所示,CMOS传感器元件(252)只将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近处区域的反射光,即以与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面中心相向的拍摄对象介质面上的位置为中心的矩形模样区域的反射光,利用相应CMOS传感器元件(252)拍摄。即,排列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从在各个介质面无空隙地设置的、相向的矩形模样区域接受反射光,输出为像素。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下方呈格子状配置有锥形模样穿孔的以光吸收材料(255A)形成的层(吸入板),以便来自与各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相向的矩形模样区域之外区域的反射光不入射到CMOS传感器元件(252)。因此,各CMOS传感器元件(252)只接受紧下方矩形模样区域的反射光并拍摄。光吸收材料(255A)层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将入射到各个像素传感器的光线,在与像素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向的拍摄对象面上,限制于与所述像素传感器相向的范围。光吸收材料(255A)层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从形成有像素传感器的基板上的像素传感器边界向所述拍摄对象面侧延伸配备。
在光吸收材料(255A)层的下面配备导光板(250),将具有既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于介质面,利用CMOS传感器元件(252)拍摄介质面中的反射光。借助于以上,至少一部分的反射光从相应矩形模样区域入射到配置于紧上方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另外,也可以在光吸收材料(255A)的锥形模样下部的开口部紧下方的导光板,配备同等的开口部(孔)。孔的形状可以是诸如圆筒形等的形状,但也可以为下部加宽的锥形形状,使得来自相应区块全区域的反射光通过空隙入射到传感器元件。另外,如上所述,也可能在用光吸收板环绕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前面的空间,插入透过光线的保护膜。
<实施形态13>
参照图91,说明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3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G)。与实施形态13相关的图像传感器(160G)也是可以用作实施形态0中的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图60)、通过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说明的图像传感器、实施形态8的指纹传感器(113)、实施形态9的图像传感器(160)、指纹传感器(113)等本实施形态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
图91是截断图像传感器(160G)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部分的剖面图。图像传感器(160G)用光吸收材料(255B)层环绕的空间不形成如图89所示的锥形面,代之以形成使图像传感器(160G)露出的竖直圆柱面,在这点上,与实施形态12相异。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层可以在形成石墨层(或碳纳米管层)后进一步进行光刻和各向异性干法蚀刻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在用光吸收材料(255B)层环绕的空间,插入透过光线的保护膜(透明的导光材料)。另外,在光吸收材料(255B)层,配备有导光板(250)层。导光板(250)层与实施形态10~12一样,也可以在上侧(CMOS传感器元件(252)侧)配备扩散反射板(256)层。
如图91的箭头M9所示,在以C-1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拍摄区域之外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被光吸收材料(255B)吸收,不入射到以C-1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之外的元件。另外,如箭头M10所示,只有在以C-2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拍摄区域的介质面反射的光线,才入射到以C-2示例性图示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进一步地,在以箭头M11示例性图示的扩散反射板(256)及导光板(250)的层中,入射到导光板(250)的光线被光扩散反射板(256)扩散、反射,均匀地照射拍摄对象的介质面。
另外,光吸收材料(255B)层的孔形状也可以为诸如圆筒形等的形状,但也可以为下部变宽的锥形形状,使来自相应区块所有区域的反射光通过空隙入射到传感器元件。光吸收材料(255B)层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将入射到各个像素传感器的光线,在与像素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向的拍摄对象面上,限制于与所述像素传感器相向的范围。光吸收材料(255B)层是从形成有像素传感器的基板上的像素传感器边界向所述拍摄对象面侧延伸配备的遮光部的一个示例。
<实施形态的图像传感器等拍摄的圆点图案的示例>
在图92中示例性图示了本实施形态的图像传感器等拍摄的圆点图案中包含的1个圆点。所谓本实施形态的图像传感器等,是实施形态1中的指纹检测用图像传感器(113A)(图60)、通过实施形态5的变形例说明的图像传感器、实施形态8的指纹传感器(113)、实施形态9的图像传感器(160)、指纹传感器(113)等本实施形态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等。
对于圆点印刷,当为纸面时,按600dpi(0.042mm)印刷,但由于圆点扩大或纸质、墨水特性、印刷机精度,在圆点尺寸达到0.05mm左右以上的,甚至在标签打印等中,由于精度低而按300dpi(0.085mm)印刷,但由于相同的原因,圆点尺寸为0.1mm左右。进而,在分辨率低的显示装置中,圆点显示为2mm左右。
在实施形态10至实施形态13中,(1)当判读以600dpi(实测0.05mm左右)印刷的圆点时,优选1个圆点判读为2~4×2~4pixel(4~16pixel)左右以上(参照图93)。这是因为,在印刷状态差、印刷模糊的情况下,圆点变小或圆点的一部分缺失,存在印刷成0.02mm左右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准确地识别圆点,优选用多个传感器元件拍摄1个圆点。
(2)将印刷介质面分割成矩形模样(以下称为区块化),在其紧上方配置传感器元件,但在实施形态10至实施形态13中,向印刷介质面照射光线,其反射光的至少一部分光线入射到配置于紧上方的传感器元件。因此,如果在整个相应矩形模样区域形成有圆点,则照射光全部被圆点吸收,不发生反射光。因此,来自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输出非常小(在图94中显示为SQ1的黑色)。如果只在矩形模样区域的一部分形成圆点,则在剩余介质面相应地反射,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中,只入射来自一部分区域的反射光。因此,CMOS传感器元件(252)输出与较低辉度值对应的电流(在图94中显示为SQ2的灰色(在图中用斜线及点代表))。另一方面,如果在区块内未形成有圆点,则反射光的至少一部分从相应区块(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矩形模样区域)的全部区域入射到CMOS传感器元件(252)。因此,CMOS传感器元件(252)输出与较高辉度值对应的电流(在图94中显示为SQ3的白色)。
(3)在图85~图91的实施形态11~实施形态13中,成为吸收光线的机构,以便如果向印刷介质面照射光线,则在配置于被照射区域紧上方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使来自紧下方的矩形模样区域之外的反射光不入射。但是,在其他区域,如果来自介质面的反射光是不影响识别圆点的程度,则来自紧下方区块之外的反射光入射到相应传感器元件既定量也无妨。可以根据充分的光学模拟或实验,将光吸收材料变更为光反射材料。
(4)在图82~图91的实施形态中,针对1个传感器元件,在使反射光入射的介质上的1个区块(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矩形模样区域)的边界,配置有光反射材料或光吸收材料,但如果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分辨率充分高,则也可以针对邻接的多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将对应的介质上的紧下方区块区域合并设置为1个区块,在其边界配置光反射材料或光吸收材料。即,取代在各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周围形成图82的光反射板(251)、图85的光吸收板(255)、图88的光吸收材料(255A)、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等,而可以在多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的周围形成光吸收材料(255A)。在多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排列的周围形成的图82的光反射板(251)、图85的光吸收板(255)、图88的光吸收材料(255A)、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等,是遮光部的一个示例,所述遮光部将入射到包括多个像素传感器的像素传感器部分排列的光线,在与所述像素传感器的受光部相向的拍摄对象面上,限制为来自与所述部分排列相向的范围的光线。
又例如,在与圆点尺寸相比,CMOS传感器元件(252)尺寸充分小、分辨率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配备图82的光反射板(251)、图85的光吸收板(255)、图88的光吸收材料(255A)、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等。在不配备图82的光反射板(251)、图85的光吸收板(255)、图88的光吸收材料(255A)、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等的情况下,例如在多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排列(M行×N列,3×3以上)中,也可以忽视来自周围行和列(例如,第一行与第M行、第一列与第N列)的检测值,以来自其内部排列(例如M-2行×N-2行)的输出值为基础来判定像素值。周围的行和列不限于最外侧的1行1列,也可以忽视周围近处数列的检测值。而且,也可以针对来自属于内部排列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输出,按平均或多数逻辑来判定辉度。与此同时,反射光的能量随着距拍摄对象介质面的距离而衰减,因而当在拍摄面上按充分大的圆点间隔形成尺寸比CMOS传感器元件(252)间隔充分大的圆点的情况下,确保充分的分辨率。这种图像传感器不配备图82的光反射板(251)、图85的光吸收板(255)、图88的光吸收材料(255A)、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等,例如可以应用普通的CMOS影像传感器的工序,制造实施形态10至实施形态13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是像素传感器的一个示例,所述像素传感器针对来自属于内部排列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输出,按平均或多数逻辑来判定辉度的像素传感器组合多个,并输出单一的像素数据。
(5)在图82~图91的实施形态中,针对1个传感器元件,在使反射光入射的介质上的1个区块(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矩形模样区域)的边界,配置有光反射材料或光吸收材料,成为诸如切断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拍摄区域之外入射的反射光的构成,但也可以通过在拍摄区域配置未图示的特殊结构的透镜,从而切断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拍摄区域之外入射的反射光。
所谓拍摄区域,是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矩形模样的区域。特殊结构的透镜只使从介质面相对于竖直方向以既定角度以内角度入射的光线透过,并被传感器检测。从邻接区域入射的光线,即,以超过既定角度的角度入射的光线,因折射或反射而被排除。
其中,既定角度是从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之外入射的光线即使被少许检测也没有影响的程度的角度。
另外,在CMOS传感器元件(252)分辨率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多个CMOS传感器元件(252)配置1个透镜。
(6)在图82~图91的实施形态中,全部使用导光板,配备扩散反射板,但只要是从周边借助于照射装置而入射的光线向导光板的面方向照射的方法,则任何方法均可,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在图85~图91中,虽然导光板或光吸收材料的形状不同,但无论何种形状的组合均没有关系。
(7)在图82~图91的实施形态中,原则上将印刷介质面假定为来自矩形模样区域的反射光,成为在其紧上方配置有CMOS传感器元件(252)的机构,但如果传感器的分辨率充分高,则即使反射光不从矩形模样区域的全区域入射到传感器元件也无妨,可以利用既定的多个传感器元件,识别没有来自1个圆点印刷区域的反射光。即,只要可以拍摄在各矩形模样区域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是CMOS传感器元件(252)紧下方的矩形模样区域的中心近处)的反射光,识别圆点的存在与否即可。
(8)在所述实施形态10至实施形态13中,如图82~图91所示,邻接的传感器元件设置既定间隔并配置,但为了提高传感器元件排列的灵敏度,优选最大限度减小传感器元件间的间隔。相反,也可以按照介质面上印刷的1个圆点可以被2~4×2~4pixel(4~16pixel)左右以上的传感器元件识别的程度的间隔,配置传感器元件。
(9)当使用的圆点代码定义为2×2mm区域时,如果拍摄4×4mm区域,则即使一部分圆点无法识别,也可以选择性地搜索判读的区域(圆点可识别的区域)的圆点图案,或进一步地可以借助于错误订正而准确地判读圆点代码。因此,如果利用一个方向3pixel拍摄0.05mm的1个圆点,那么在一个方向上需要3pixel×4mm/0.05mm=240pixel,CMOS传感器的分辨率在240×240pixel下可以确保充分的识别率。即,通过实测,使来自4mm/240pixel≒0.017mm的印刷介质面的区块区域的反射光被1个传感器元件拍摄。另外,如果可以确保印刷品质,则可以按160×160pixel的分辨率,拍摄3.5×3.5mm区域。此时,每1个元件,可以实测拍摄3.5mm/160pixel≒0.022mm区域。
另外,如果在实施形态10~13中说明的图像传感器中采用通常的CMOS传感器流程,例如按1微米间隔配置图像传感器,则可以判读配置了3微米左右圆点(圆点间隔例如3微米)的圆点图案。因此,根据实施形态10~13的图像传感器,所谓以往的圆点图案,可以判读2位数左右的详细圆点图案。如所述(4)中叙述的内容,不配备图82的光反射板(251)、图85的光吸收板(255)、图88的光吸收材料(255A)、图91的光吸收材料(255B)等,在以M行×N列的CMOS传感器元件(252),例如,以5行×5列至中央3行×3列的输出为基础,进行平均值或多数判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5行×5列元件排列(5微米×5微米),检测15微米左右大小的圆点。
(10)只有圆点使用与既定波长光线反应的墨水,从而将圆点图案重叠印刷于图形,照射相应既定波长并拍摄反射光,从而可以容易地识别圆点,取得TT代码。在实施形态10至实施形态13中示例性图示的接触型平板圆点代码判读装置中,导光板照射光线,介质面进行接触,因而成为外光不进入的结构。其结果,不需要至少透过特定波长而切断其他特定波长的滤镜。借助于此,拍摄在显示装置发光的可见光线区域显示的圆点图案,圆点代码也可以识别。
一般而言,对纸介质的圆点印刷使用吸收红外线的碳黑或吸收红外线的透明墨水或不为肉眼所见的有色墨水。此时,优选使用红外线,按照相应红外线波长来照射光线。当然,也可以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使用具有与可见光线等不同波长光线不同的反应的墨水来印刷圆点。
(11)该接触型平板圆点代码判读装置可以与指纹认证装置兼用。指纹认证时拍摄8×8mm左右的区域,在500×500pixel左右以上(国际规格ISO/IEC19794-2推荐的508dpi)识别即可。即,实测按0.016mm的精度来识别图像。如上所述,利用圆点代码识别所需的240pixel的2倍左右的500×500pixel,拍摄8×8mm左右的区域即可。结果,大体上与圆点判读精度同等,实现指纹认证。在实测0.016mm(500×500pixel左右以上)以下判读至少8×8mm的接触型平板圆点代码判读装置,可以兼用指纹认证。
(12)在圆点代码的判读中,虽然说只要能够在(3)中拍摄各区块的一部分(一般是中心近处)并识别圆点存在与否即可,但当拍摄诸如指纹认证等的线段时,需要识别线而非点,因而按既定精度来识别划线、识别线的连续是很重要的,优选拍摄来自既定介质面(手指)全区域的反射光。
(13)在所述实施形态10~13中,示例性图示了包括CMOS传感器元件的构成。但是,并非本发明的实施限定于CMOS传感器。即,只要是借助于接收来自拍摄对象面的光线并变换成电信号的元件排列来输出像素信号的图像传感器(也称为光电传感器),则可实施本发明。因此,例如即使是基于CCD的图像传感器,可以实施本发明。
(14)在所述实施形态10~13中,说明了接受矩形形状区域的反射光的示例,但CMOS传感器元件(252)不局限于反射光,也可以接受来自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之外的显示装置中形成像素的元件或元件排列的背光装置的光线,并输出像素信号。此时,不需要来自照射装置(201)的光线。另外,作为这种显示装置专用的像素传感器,不需要照射装置(201)、导光板(250)、扩散反射板(256)等。
<实施形态14>
参照图95~图99,说明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4相关的装置(110)的光传感器。与实施形态14相关的光传感器可以用作实施形态8中的光传感器(130)。装置(110)例如与通过实施形态1等而说明的卡型装置等相同。
与实施形态14相关的光传感器(130)具有作为发光元件的LED与作为受光元件的光电二极管的组合。即,光传感器(130)具有可以检测从智能手机的触摸面板或PC的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触摸面板等)发光的光线的波长或强度的受光元件,接受沿时间方向变化的光线并取得光代码。另一方面,光传感器(130)在从发光元件(也称为照射装置)向印刷品的彩色部分照射了光线时,也可以接受反射光并获得颜色颜色代码。此时,利用光传感器检测的反射光进行反射的印刷区域视为相同颜色。这是因为,在装置(110)为卡的情况下,当在加载装置(110)的位置,各光电二极管检测范围的印刷区域的颜色不同时,由于卡型装置的加载方法而出现颜色变化,颜色信息检测得不同,因而被遗弃。其中,相同颜色的印刷区域是指,在包括各光电二极管的光传感器(130)不移动的状态下,检测反射光的印刷品表面范围。因此,在1张印刷介质面中,也可以有构成不同配色的多个印刷区域。另外,装置(110)可以通过判定从触摸面板等发光的光线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受光,从而容易地识别是否加载于触摸面板等或印刷品之一。另外,利用基于发光元件的发送信号、基于受光元件的接收信号是否具有特定的关系,可以判定是否为来自印刷品的反射光。例如在从发光元件照射特定的脉冲信号(HI与LO的发光信号)的情况下,当受光元件接收了相同的脉冲信号时,可以判断为是来自印刷品的反射光。另一方面,在受光元件接受了与从发光元件照射的脉冲信号不一致的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不是来自印刷品的反射光的可能性高。在识别为装置(110)加载于触摸面板等的情形下,光传感器(130)停止照射即可。在从照射装置照射的光线不对触摸面板等发光的光代码识别产生影响的情形下,光传感器(130)也可以继续照射。
图95是从光传感器(130A)的受光面观察的平面图。在光传感器(130A)的中央,作为照射装置而配置有白色LED(140)。在白色LED(140)周围,按既定间隔配置带有透过各个不同波长光线(RGB)的彩色滤镜的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也可以使用具有对各色波长区域光线的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
图96是在具有6个光电二极管的光传感器(130B)的受光面观察的平面图。光传感器(130B)在中央配置有白色LED(140),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分别2个一组地按等间隔配置。在图96示例中,各光电二极管从白色LED(140)的上侧起,沿顺时针方向按R->G->B->R->G->B的顺序配置。
白色LED(140)位于距离各光电二极管几乎相同的距离。大体上相同程度的光量照射于印刷介质面,因此,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接受的光量被认为是相同的程度。但是,当各光电二极管下部的印刷状况不均一时,颜色代码存在无法准确地解码的可能性。因此,通过使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接近,受光量即使稍有颜色变化,认为这种不同不足以影响解码也无妨。如果照射装置成为可均一地照射印刷介质面的形态,则与白色LED(140)的位置无关,优选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的位置相互接近。如图95所示,在光电二极管配置3个的示例中,优选各二极管如同构成三角形一样接近,利用导光板等,均一地照射颜色代码判读对象的印刷介质面。
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分别检测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光线强度。检测的水平虽然还取决于印刷精度,但至少可实现各8等级(3色×3bit=9bit,512色)~16等级(3色×4bit=12bit,4096色)的检测。如果印刷密度高,则可以检测更多的等级。
其中,为了阻止误识别,也可以追加白色光电二极管,根据白色光电二极管检测的光线强度与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检测的光线强度的关系(等级)是否正常而实施出错检验。作为此外的方法,如图96中的光传感器(130B)所示,也可以是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分别2个一组地安装,借助于检测相同颜色光线的2个光电二极管所检测的光线是否处于同一等级而实施出错检验。此时,如图96所示,优选检测同一颜色的光电二极管不相互接近地配置。这是因为也可以判定是否加载于获得相同颜色的颜色代码的区域之外区域的印刷面。另外,由于在介质上利用青色(C)、洋红(M)、黄色(Y)的墨水印刷,因而各光电二极管也可以配备透过青色、洋红、黄色波长的光线的滤镜,使得检测各光线的强度。
图97~图99是沿着图95的写有”A剖面”字样的箭头截断的光传感器的剖面图,显示了光传感器(130A)的变形例。
图97是光传感器(130C)的剖面图。光传感器(130C)是安装了具有既定厚度的光透过板(145)的形态,以便向颜色代码的印刷区域照射来自白色LED(140)的照射光,各光电二极管可以接受既定反射光。从白色LED(140)作为点光源而照射的光线在R光电二极管(141)、G光电二极管(142)、B光电二极管(143)的各表面接受等量的反射光。就反射光的光量而言,来自白色LED(140)下部的印刷介质面的光量高,向周边降低,因而存在印刷的颜色信息无法准确地取得的情形。但是,当在卡型装置(110)中埋设有光透过板(145)时,如果周边侧面以反射材料成型,则光线在侧面反射,因而即使在周边部,光量也不相应降低。当未埋设有光线透过板时,反射板也可以配备于周边侧面。
图98是光传感器(130D)的剖面图。光传感器(130D)是为了从白色LED(140)作为面光源向多个方向扩散照射而在白色LED(140)紧下方配备光扩散滤镜(146)的形态。借助于此,就光传感器(130D)而言,白色LED(140)可以比较均一地照射印刷介质面。白色LED(140)也可以实施扩散反射加工。
图99是光传感器(130E)的剖面图。光传感器(130E)是取代光透过板而使用以使光线扩散的材料(白色丙烯酸树脂等)成型的光扩散板(147)的形态。由此,从白色LED(140)照射的光线几乎均一地照射于印刷介质面,反射光也被扩散反射。因此,受光的位置差异导致的受光量变化减小。即使在印刷状况不良、颜色代码判读印刷介质面的颜色有变化的情形下,光传感器(130E)也可以接受经平均化的反射光。
在实施形态14中,使得接受R、G、B等不同的3种波长的光线,但波长不局限于R、G、B,也可以使用其他波长的光线,借助于相同的结构来判读光代码。另外,配备只使既定波长透过的滤镜,可以接受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受光装置(光电二极管等)的数量不限定。可判读的信息量随着受光装置的数量而增加。另外,既可以是照射装置照射包括全部不同波长的光线,也可以按每个不同波长,配备照射既定波长的照射装置。
另外,具有所述光传感器(130A或130B)的代码判读装置也可以用作图章的代码判读装置。另外,作为光传感器,装置(110)可以取代接受不同波长光线的受光元件而使用接受相同颜色或一部分重复的波长区域光线的受光元件。在使用多个这种接受相同颜色或一部分重复的波长区域光线的受光元件的情况下,利用隔壁等分离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即可,以便各个受光元件受光的介质面的光反射区域分离,来自入射到各个受光元件的介质面的反射区域的反射光不混淆。
<实施形态15>
参照图100~图102,说明输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5相关的数字图章的图案代码。与实施形态15相关的数字图章可以是与实施形态0所示的代码发生装置(1)相同的构成。
[图案代码输出]
图100是显示数字图章与信息设备(200)的接触面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模式图。数字图章具有信息判读装置数据输入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5个元件(111)(也称为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在外周上具有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6)。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6)与实施形态0中的代码发生装置(1)配备的信息判读指示凹口部(26)相同。
5个元件(111)为半导体,与实施形态0一样,如符号(1)至符号(5)所示,导入来自各元件(111)的输出信息。符号(1)从信息判读装置数据输入部(112)下侧的元件(111)输出。符号(2)及符号(3)从信息判读装置数据输入部(112)右侧的2个元件(111)输出,上侧为符号(2),下侧为符号(3)。符号(4)及符号(5)从信息判读装置数据输入部(112)左侧的2个元件(111)输出,下侧为符号(4),上侧为符号(5)。符号正如在实施形态1所作的说明,是根据检测元件(111)与可检测触摸面板等的物理量的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的相互作用而由触摸面板等的物理量传感器所检测的信号。
数字图章切换各符号的ON/OFF,配置于平面上,从具有空间扩张的多个元件(111)输出多样的排列图案(以下也单纯称为图案或信息图案),从而输出向信息设备(200)发送的信息(图案代码)。即,图案代码是指通过使从多个元件(111)输出的符号的ON和OFF组合在时间轴上变化而表现的信息。另外,在某一时刻的从多个元件(111)输出的符号的ON和OFF组合称为图案。而且,符号的ON和OFF的状态借助于各个元件(111)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电容或触摸面板表面的电场强度变化,从数字图章传递给触摸面板。即,信息设备(200)检测加载或接近于外壳表面内置的触摸面板的数字图章接触面中的各个元件(111)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电容变化(或触摸面板表面的电场强度变化)及元件(110)的位置,从而从数字图章取得图案代码。
数字图章使变化的信息图案沿时间方向变化,对大量的图案代码进行编码,反复输出相应图案代码,以便无遗漏地识别。因此,数字图章以一系列图案代码为数据块,使信息设备(200)识别数据块的区分。数据块的区分根据不进入其他图案的独特的1个以上图案来定义。进而,在沿时间方向进行变化的信息图案中,也存在相同的图案连续发生的情形,需要准确地识别图案发生的时间间隔。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间隔虽然每种机型有差异,但现行的智能手机的触摸面板的触摸识别间隔(电容或电场强度变化的识别)为20ms~40ms左右。但是,无论哪种机型,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的判读侧启动的应用程序,难以在检测元件(111)的时间增量(time increment)与从数字图章发生信息图案时的信息图案的发生间隔之间,准确地取得同步。因此,优选数字图章发生取得同步所需的图案,使得信息设备(200)能够识别信息图案的发生间隔。用于取得同步的图案并非根据全部符号(1~5)所定义,也可以根据一部分符号,例如根据符号(1)形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数字图章根据各个信息图案的发生,交替反复符号(1)的ON/OFF。由此,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等可以识别信息图案的发生间隔,解码从数字图章输出的信息图案。
图101是显示图案代码的输出例的图。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11)切换各符号的ON/OFF,从而输出多样的信息图案。在图101中,各信息图案从左侧起,附带有序列号。第0号(序列号0)的信息图案是符号(1~5)为OFF状态的情形。即,在图101中,以白色圆圈示例性图示的元件代表OFF,以黑色圆圈示例性图示的元件代表ON。所谓ON,例如与实施形态1的装置(110)相同,是指将元件(111)连接于其他导体或人的手指的连接开关(实施形态1的SW(115)等)为ON的情形。对于OFF的定义也与上述相同。数字图章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从而例如与实施形态1的装置(110)相同,从信息设备(200)等接受电力供应并开始运转。即,正如在第1号(序列号1)的信息图案中所示,符号(1~5)为ON状态。另外,数字图章可以借助于电池,或借助基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光电变换而接受电力供应,所述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接受来自触摸面板的光线。
在图101中,数据块的区分由第1号信息图案1和第2号信息图案2等2个信息图案所定义。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第n号信息图案称为图案n。图案1使符号(1~5)变为ON,图案2使符号(1、3、4)变为ON。在定义沿时间方向输出的信息图案的符号(1~5)中,符号(1)交替反复ON/OFF。从这点而言,在图案1和图案2中,连续输出符号(1)及符号(2~5)中3个以上(也可以是0个)的ON。因此,符号(1)连续2次为ON的图案1与图案2的组合(以下也称为基准符号图案),在数据块的连续图案组合中的符号(1)的发生方法不同。因此,基准符号图案成为与其他信息图案相区别的独特的连续图案,识别数据块的区分。
另外,当符号(1~5)的配置为轴旋转对称时,元件(111)的配置方向不确定,因而存在符号(2~5)的配置顺序无法识别的情形。此时,在图案2中,如果将符号(2~5)中至少1个和符号(1)输出为ON,则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可以识别符号的配置方向。识别图案代码的应用程序检测符号(1)和符号(2~5)的输出,实施比较评价,识别在连续的2个以上图案中符号(1)全部ON者,或者如果符号(2~5)的ON/OFF组合不同,则可以识别为是数据块的区分。另外,连续为ON状态的符号并非限定于符号(1),哪个符号均可,也可以是3个以上符号组合连续为ON的图案组。不过,连续为ON状态的符号在输出成为区分的图案组之外的信息图案时,视为交替反复ON/OFF。
另外,成为区分的图案组也可以包括连续为OFF的符号。即,交替反复ON/OFF的符号也可以通过使相应符号连续成为OFF的状态而用作数据块的区分。此时,不同元件(111)在每个信息图案中,将不同位置的符号变为ON。由于是利用限定的符号数使信息量最大化,因而优选根据1个符号的ON/OFF来检测时间间隔。如果数字图章利用数据块的区分而在图案1或图案2的某一者中使所有符号变为ON,则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可以识别加载的符号配置状况。因此,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在识别数据块的区分后,也可以容易地检测进行变化的信息图案的输出。
1个数据块包含的信息图案的个数因输出的图案代码而异,在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侧识别信息图案的输出个数的情况下,应用程序在数据块区分的前后,取得与信息图案输出数相应的图案,从而可以对图案代码进行解码。即,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不取得数据块的区分图案至下个区分图案之间的所有信息图案。信息设备(200)存在如下情形,例如从代表时刻的区分图案至下个区分图案,在第一数据块中取得一部分信息图案,进而直至其下个区分图案,在第二数据块中取得其余信息图案。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在第二数据块中可以取得不足的信息图案,在这种步骤结束解码即可。借助于这种步骤,信息设备(200)可以缩短解码时间。
在图101中,根据图案3~图案9而输出信息图案。图案9将加算了图案3~图案8的各符号ON/OFF(1bit)的2进制下的位数,分配给对应的图案9的符号ON/OFF(1bit),形成奇偶校验(出错检验)代码。为了阻止信息设备(200)侧的误检测,利用哪种出错检验或错误订正均可。如果按50ms间隔输出以上各图案,则数字图章包括初始状态的图案0的OFF状态在内,即使按0.5秒向数据块附加奇偶校验的信息图案,也可以输出4bit×6图案=24bit(不足1700代码)。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假定在0.5秒内实施奇偶校验。在数字图章侧的附加奇偶校验信息图案所需的时间(或信息设备(200)侧的处理时间)为1秒的情况下,借助于48bit(约300兆代码)而可以输出庞大的图案代码。为了将该图案代码应用于电子结算等,优选输出128bit以上的图案代码。最近机型的智能手机可以按12ms的间隔识别触摸,由此,如果每25ms输出图案代码,则在1秒内可以识别40个图案。借助于此,智能手机在1秒内可以输出、识别2个数据块的区分、32个128bit图案、6个出错检验用图案,合计40个图案代码。另外,数字图章也可以将多个图案用于出错检验。基于这种符号(1~5)的图案代码输出也可以在卡型装置中用于图案代码的输出。此时,切换符号(1~5)的ON/OFF的各元件(111)如何配置均可。
另外,数字图章反复多次基于图案1~图案9的图案代码输出后,如果信息设备(200)等运行的应用程序结束图案代码的识别,则使得数字图章可以移动、旋转,使用者可以操作应用程序。在图101的示例中,多次输出符号(1、2、5)为ON状态的图案11,从而识别为图案代码的输出结束,数字图章可以移动、旋转。不过,图案11也可以作为普通的信息图案使用,因此,作为区分图案而输出图案10。区分图案10是使符号(1~5)为ON状态的图案。区分图案10与下次输出的图案11的组合(基准符号图案)独特地与其他信息图案相区别。根据图案10和图案11的输出,识别为图案代码的输出结束,使得可以实施对数字图章的旋转、移动操作。
图102是显示图案代码的另一输出例的图。图102的示例与图101显示的输出例对应,按时序显示各符号的ON/OFF。例如,如果数字图章加载于或接近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则例如与实施形态1的装置(110)一样,从信息设备(200)等接受电力供应,输出作为基准符号图案的图案1及图案2,开始图案代码的输出。在图案1中,符号(1~5)为ON状态。在图案2中,符号(1)为ON状态,符号(2~5)为OFF状态。由于符号(1)连续2次,图案1及图案2被识别为基准符号图案。另外,图案2也可以使符号(1)之外的符号变为ON,图101的示例显示了符号(1、3、4)为ON状态。通过使符号(1)之外的符号变为ON,数字图章的方向被特定,因而图案2也称为方向图案。
符号(1)按既时序间间隔反复ON/OFF。符号(2)~符号(5)在每个输出的图案中切换ON/OFF。符号(2)~符号(5)为ON状态的,用虚线显示。例如,图案4是符号(2)及符号(4)为ON状态。作为图案代码输出装置的元件(111)借助于图案3~图案9的信息符号图案而反复进行28位的信息输出。另外,图案3~图案9的每个信息符号图案,输出基准符号图案(图案1及图案2)。另外,基于基准符号图案之前的图案9的最终4bit也可以用作奇偶校验位。
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11)输出符号(1)~符号(5)为ON状态的图案10,反复进行符号(1、2、5)为ON状态的图案11的输出,从而代表图案代码的输出结束。代表图案代码输出结束的基准符号图案是图案10或图案10与方向图案11的组合。在图案代码输出结束后,反复进行作为方向图案的图案11的输出。
以上说明的数字图章的图案代码的规格与实施形态8中说明的数字卡(卡型装置(110G)等)的图案代码规格可以相互使用。即,数字图章也可以采用与实施形态8相同的图案代码规格。另外,在实施形态1~8中,也可以采用与本实施形态一样的图案代码。另外,数字图章及数字卡具有的功能可以从对方选择性地组合某种功能,配备于数字图章或数字卡。
<此外的变形例>
在发明人进行的实验中,在所述实施形态的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卡型装置(110)等中,在使用2节AA型干电池作为电源的情况下,可知代码发生装置(1)、卡型装置(110)等的电容变化是可由便携电话等的触摸面板充分识别的程度。即,在使用2节AA型干电池的情况下,即使人的手指不接触图57中示例性图示的接触导体(114),便携电话的触摸面板等也可以充分检测SW(115)的ON和OFF引起的电容变化。因此,例如在实施形态的图1、图22等中示例性图示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中说明的装置(110)等,或卡型装置(110H)等中,将装置表面或塑料制的板材内部容纳的金属的面积调整为2节AA型干电池的程度,从而不利用接触导体(114),也可以减小触摸面板中的电容或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另外,在触摸面板上粘贴钢化玻璃或保护膜的情形很多,最大厚度不足1mm,检测SW(115)的ON/OFF引起的物理量变化所需的1个导电体的电容为1.5Pf左右以上。如上所述,当使用直径7~8mm左右的元件(111)时,如果具有相当于2节AAA干电池的导电体,则可以以非导电体制作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壳或卡型装置(110)等。另一方面,当达不到该电容时,优选可以以导电体制作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壳、或装置(110)的塑料板材的上侧(表侧面),在装置(110)的塑料板材内配置金属层,利用SW(115)等进行ON/OFF。所述条件因触摸面板侧的性能或引起电容变化的电路而异,这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在所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中,作为物理量变化,示例性图示了电容或触摸面板表面的电场强度变化。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物理量变化不限定于电容或电场强度变化。即,根据通过信息设备(200)等接受的信息输入操作而检测变化的物理量,装置(110)等发生对应的变化即可。
<实施形态16>
参照图103~图106,对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6相关的数字卡(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的装置(110、110A~110J)等)为卡型装置的情形的用途进行说明。与实施形态16相关的卡型装置也称为G-Card。与实施形态16相关的数字卡例如可以用作个人认证或流通中的安全管理等多样用途。另外,在G-Card中,可以应用实施形态0中说明的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包括的电路、传感器、导体配置、控制步骤。
[个人认证系统]
图103~图106说明将G-Card用于个人认证的示例。图103是示例性图示现行信用卡的图。在利用现行信用卡等多样的卡进行的付款中,利用了用于判读IC芯片或磁条的昂贵的读卡器。进而,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实现信息输入输出的卡存在其ID在收发过程中被盗读的可能性,特别是磁卡等存在ID容易被复制伪造的忧虑。
图104A是显示卡型装置(G-Card)的使用例的图。图104B是显示卡型装置的变形例的图。另外,在G-Card的里面配置的多个元件及传感器被非导电膜覆盖。在图104A的示例中,G-Card在表面具有指纹认证面板。不过,即使没有指纹认证面板也无妨。另外,在图104B的示例中,G-Card在表面具有密码输入触摸面板。另外,G-Card在里面具有签名输入触摸面板。不过,密码输入触摸面板及签名输入触摸面板也可以省略。
G-Card通过用作信用卡或预付卡、积分卡、各种会员卡,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便利性和安全。G-Card将卡ID存储于在实施形态8等中说明的作为存储器(117)等而示例性列举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或者,G-Card借助于使物理量发生变化的G-Card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向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输出图案代码。或者,G-Card对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而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等接受的光线光量变化、每个波长的强弱或发光时间、间歇时间等级进行识别(数字化)而输入信息。
当在多种场面下实施本人确认或批准、签约时,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专用认证器等信息设备(200)中,G-Card认证应用程序启动。而且,就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专用认证器等信息设备(200)而言,用本人持有的G-Card触摸触摸面板,接收对G-Card进行特定的图案代码,从而实施本人确认。此时,G-Card可以借助于来自图104B、图104A中示例性图示的触摸面板的密码输入或指纹认证等而提高安全性。
如图104B所示,G-Card也可以对使用者用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摸面板中书写的签名进行认证。G-Card也可以提取签名的特征点,与卡中记录的特征点进行比较、认证。G-Card将签名的轨迹当作图案代码,发送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将接收的签名轨迹传输到云等,从而也可以在云端实施认证。
为了使盗读来自触摸面板取得的G-Card的图案代码并输出与相应G-Card相同图案代码的伪造G-Card等无法使用,G-Card取得从触摸面板发光的光代码,将以取得的光代码和G-Card在存储器(117)等中记录的第一ID为基础而以既定算法计算的第二ID输出为图案代码即可。由此,信息设备(200)可以进行G-Card的认证。另外,G-Card也可以首先从G-Card向信息设备(200)输出第一ID,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对与第一ID对应的光代码进行发光。另外,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发光的光代码当作云端生成的一次性密码,同时,将以G-Card的第一ID为基础计算的第二密码用作一次性ID,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安全。
首先,使用者将G-Card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于是,G-Card将ID1当作图案代码,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对接到的图案代码进行解码,发送到云。云接收ID1,按既时序间间隔,将1个时间当作参数,将以相应时间和ID1为参数而计算的ID2发送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将ID2变换为光代码,借助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等的发光而向G-Card发送。G-Card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接收光代码,按既定算法生成ID3,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于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按如上所述的顺序,将取得的ID3发送到云,认证ID1是否正确。不过,ID1也可以省略。在不使用ID1的情况下,云将以时间为参数而计算的ID2发送给信息设备(200),实施完全相同的处理即可。
现在,当利用互联网进行货款结算时,通过输入信用卡或预付卡中记载的姓名或卡号、有效期、安全代码而可以实现结算。因此,如图105所示,在店铺等地,当递交信用卡进行结算时,复制卡中记载的信息并以该信息为基础恶意用于互联网上的付款的情形正在增多。G-Card在互联网结算时,只有通过接触G-Card使用者本人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才能进行结算,因此,只要G-Card未被盗,则不会发生因他人伪装而输入信用卡等的号码进行结算的情形。
进而,通过使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的ID与G-Card联动,可以使得即使G-Card被盗,如果不是本人的智能手机也不能使用。即使在智能手机和G-Card全部被盗的情况下,当使用G-Card时,也可以通过进行指纹认证,或如图106所示借助于密码输入进行认证,从而实现安全的本人确认。另外,图106中示例性图示的处理,例如可以按照图62、图63、图67B、图67C、图68B、图68C、图72E、图72F等流程图中示例性图示的顺序实施。
[安全系统]
发展中国家等制造的伪造品或水货正在横行。特别是对名牌产品等名贵产品或食品、药品等与人的生命相关的伪造品进行打击是一项世界性课题。图107~图110说明将G-Card用于制品保证等安全系统的示例。
图107是显示制品保证中使用的G-Card使用例的图。G-Card可以作为制品保证所需的保证卡而夹在相应制品包装中使用。或者,很薄的G-Card模块也可以内置于相应制品包装本身,或以印章状态在出货时粘贴于制品。借助于此,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真伪判定或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如在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8等中所叙述的,G-Card的里面及G-Card模块具有多个元件及用于接受光代码或电力供应的太阳能面板。另外,元件等内置于G-Card,被非导电膜覆盖。
使用者在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中,启动制品保证所需的G-Card安全应用程序,或打开相应制品的WEB站点的安全页,贴近G-Card或G-Card模块。借助于该操作,智能手机等的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通过G-Card或G-Card模块的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而取得图案代码。于是,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可以通过触摸面板,从G-Card或G-Card模块判定制品真伪或取得制造日期、有效期、制品内容等多样信息并显示给使用者,以便能够阅览。
图108是显示借助于G-Card的真伪判定处理例的图。如果将G-Card贴近智能手机,则代码号码显示于智能手机,使用者可以通过G-Card中记载的独特安全代码与显示的代码号码是否一致而容易地实施制品等的真伪判定。
图109是显示借助于G-Card及安全代码输入的真伪判定例的图。使用者将G-Card贴近智能手机前(或贴近后),将G-Card中记载的独特安全代码(在图109的示例中为45415673)输入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对对应的光代码进行发光,引导G-Card,与G-Card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记录的信息比较,或者对G-Card输出的图案代码与从使用者输入的安全代码进行比较,从而可以根据关联性是否正确而进行真伪判定。因此,存在真伪判定的判断在信息设备中实施的情形和在G-Card中实施的情形。
首先说明在信息设备(200)侧进行判定的情形。信息设备(200)借助于来自显示装置等的发光,通过G-Card的信息输入装置(132),将光代码输入于G-Card,要求发送安全代码。于是,G-Card、G-Card从存储器(117)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判读安全代码,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在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中,以图案代码形态输出。信息设备(200)对通过触摸面板而取得的图案代码进行解码,与输入的安全代码进行比较,从而实施真伪判定的判断。信息设备(200)将真伪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装置即可。
其次说明在G-Card侧进行判定的情形。信息设备(200)将输入的安全代码变换成光代码,借助于来自显示装置等的发光,通过G-Card的信息输入装置(132)而输入于G-Card。G-Card对从信息输入装置(132)接受的光代码进行解码,取得安全代码。而且,G-Card对解码的安全代码与存储器(117)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记忆的安全代码进行比较。因而实施真伪判定的判断。G-Card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将真伪判定结果输出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将接到的真伪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装置即可。
所述独特的安全代码也可以印刷于制品或包装、保证书等中某一者,或两者均印刷。安全代码也可以为当日的日期或现在的时间等。G-Card也可以以当日的日期或现在时间为一次性密码而输出图案代码,使得实施认证。当以当日的日期或现在时间为一次性密码时,也可以不印刷安全代码。在不利用安全代码的情况下,实施G-Card本身的真伪判定。例如,首先,信息设备(200)将既定的信息利用一次性密码进行加密,变换成光代码,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输入于G-Card。G-Card对接受的光代码进行解码,将解码的结果根据一次性密码重新解码。G-Card将解码的结果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以图案代码的形式发送到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对从G-Card接受的图案代码进行解码,在与最初发送的既定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G-Card为真。
如要进一步提高安全,则G-Card安全应用程序取得从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发光的光代码,从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以取得的光代码为基础按既定算法计算的图案代码。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利用对G-Card发光的光代码信息,对G-Card输出的图案代码进行解码,从而可以实施真伪判定或可追溯性。
图110是显示G-Card模块的使用例的图。在物品等的领取方面,当本人确认时,会考虑出示粘有照片的卡等,但往往不拥有相应卡等。即使没有粘有照片的卡等,G-Card模块也可以实现本人确认。在交割物品等时,如果将确认本人所需的物品等或本人提供的收据上粘贴的G-Card模块贴近交割侧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则显示已登记的本人的个人信息。借助于显示的个人信息,可以进行本人确认。G-Card模块中登记的本人的个人信息也可以不是照片,也可以包括出生日期、年龄、密码等本人之外不知道的信息。通过确认本人之外不知道的信息,或接受输入,可以实现本人确认。
在该处理中,本人提供的收据上粘贴的G-Card模块的存储器(117)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记忆有本人之外不知道的信息等。例如,如果送货员将G-Card模块贴近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则按图62、图63、图67B、图67C、图68B、图68C、图72E、图72F等中示例性图示的顺序,存储器(117)的信息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将从G-Card模块取得的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从而使得送货员可以识别本人之外不知道的信息等,进行本人确认。
[购票/获得奖券和认证]
图111~图113说明将G-Card用于购票/获得奖券及票、奖券的认证的示例。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中利用G-Card所需的应用程序也称为G-Card应用程序。当借助于G-Card应用程序而购票或获得奖券时,使用者将G-Card贴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通过该操作,对应的图案代码(票/奖券代码)从智能手机等触摸面板输出为光代码,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输入到G-Card。G-Card对光代码进行解码,记录于存储器(117)。进而,如图111所示,搭载信用卡功能的G-Card也可以实施结算。具体而言,如果将G-Card的配置有元件的面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则G-Card将G-Card将结算使用的信息输出给智能手机等。另外,G-Card也可以为与图104相同的构成。
另外,为了高精度匹配G-Card的信息输入装置(132)(光传感器(130))的光电二极管,例如图72H中示例性图示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与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1~LE6)的位置,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显示装置中显示匹配卡位置所需的标记,例如,显示边框状的图形对象。在图111的示例中,信息设备(200)与虚线边框状的图形对象一同显示了“(卡上方)”、“(卡下方)”、“请将卡左侧里面对准这里”等引导。信息设备(200)通过显示这种引导,使使用者可以高精度地将G-Card对准触摸面板并接触或接近。因此,信息设备(200)即使不识别G-Card的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元件(111))的配置位置,也可以使光线从各个发光区域(LE1~LE6)向对应的各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6)入射。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借助于信息设备(200)的G-Card位置识别,因而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例如可以只具有1个或2个元件(111)。信息设备(200)以能够识别图案代码输出装置的元件(111)是ON的符号为触发,从各个发光区域(LE1~LE6)发光即可。或者,G-Card可以从对应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接受光代码,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将确认应答输出为由图案代码输出装置(元件(111))决定的图案代码即可。
当利用购买的票入场时或使用奖券时,信息设备(200)作为票/奖券认证用平板电脑、专用判读器的终端等使用。其中,例如,信息设备(200)启动对G-Card购买的票/奖券进行确认的应用程序。如图112所示,如果将G-Card贴近,则与票或奖券对应的图案代码的输出请求在终端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以光代码形式发光,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输入于G-Card。接受光代码的G-Card从存储器(117)读取与光代码对应的票或奖券。而且,G-Card将读取的票或奖券变换成图案代码,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而输出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
终端等对G-Card输出的图案代码进行判读、解码,取得票或奖券的信息。如果与云或终端中记录的图案代码相同,则终端等批准进入会场或偿还/使用奖券。可以删除G-Card中记录的对应的图案代码,以便用过一次的票或奖券不能再使用。另外,如图113C所示,票或奖券的使用历史也可以记录于G-Card,通过将G-Card贴近使用者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而进行显示。
[内容/奖券/积分揽客服务]
图114~图116说明将G-Card用于内容的视听服务、基于奖券/积分的揽客服务的示例。使用者以既定方法,从服务提供者取得内容、奖券、积分提供用G-Card。在使用者取得G-Card的时间点,用于提供内容、奖券或积分的ID未记录于G-Card的存储器(117)。另外,作为既定的方法,使用者可以通过获得G-Card一同包装的直邮(DM)、商品目录、杂志、报纸、制品,或在店铺或设施、街道上获得发放,从而取得G-Card。
图114是显示基于G-Card的积分等提供服务的示例的图。服务提供者为了揽客而在既定的揽客场所,将G-Card用光代码发光装置(170)安装于服务台。使用者持G-Card来到服务台,将G-Card贴近光代码发光装置(170)。G-Card可以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取得光代码发光装置(170)输出的内容、奖券、积分服务用ID,记录于存储器(117)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根据通过光代码发光装置(170)输出的信息,各处的服务台可以提供各不相同的服务。另外,G-Card也可以由从使用者处拿到G-Card的服务台负责人贴近光代码发光装置(170)。或者,光代码发光装置(170)也可以是服务台负责人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
在使用者取得了G-Card时,虽然G-Card将内容或奖券/积分服务用ID记录于存储器(117),但也可以是设置了电子钥匙的状态,使得其无法使用。此时,如果将G-Card贴近光代码发光装置(170),G-Card则解除电子钥匙,成为既定内容或奖券/积分服务用ID可使用状态。当在G-Card中设置有多个电子钥匙时,使用者可以使用与相应电子钥匙对应的服务。此时,使用者可以象印章赛(Stamp Rally)一样,在多样的服务台中取得不同内容或奖券/积分。
图115是对标识借助于G-Card的积分服务的状态的示例进行显示的图。使用者通过将G-Card贴近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可以确认例如积分的有效期、积分获得数。另外,图116是对标识借助于G-Card的奖券等服务内容的示例进行显示的图。使用者通过将G-Card贴近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可以确认例如从购买音乐会票等而取得的奖券服务内容。
使用者可以在多样的店铺中使用G-Card中记录的奖券/积分。另外,使用者可以在使用者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中启动G-Card应用程序,贴近G-Card,从而在互联网服务中也使用奖券/积分。另外,使用者可以如图115及图1116所示,阅览G-Card内记录的现在的奖券或积分的服务内容或有效期等状态。进而,使用者也可以将奖券/积分移动到用于在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中使用G-Stamp(实施形态0的图4中提示的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使用。使用者在玩所取得的内容时,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中启动G-Card应用程序。而且,如果使用者将G-Card的贴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则可以将游戏或照片、视频等多样内容从G-Card传输到信息设备(200)。进而,使用者通过将G-Card加载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并移动、旋转,也可以操作游戏等内容。使用者启动G-Card应用程序并使用G-Card时,可以使得服务提供者还可以利用使用者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可接收的多样通信手段进一步提供服务。另外,G-Card不仅是卡形状,也可以具有硬币或马一样的某种形状。另外,G-Card不限定于服务台的揽客用途,也可以使得即使不经过服务台也可以使用。
[图章/积分卡发光系统]
图117~图120是将G-Card用作图章及积分卡的示例。其中,说明借助于信息设备(200)显示装置对G-Card的发光而加盖图章及加算/减除积分的示例。
当在店铺支付费用时,以往,图章加盖于纸图章卡,积分在塑料积分卡中记录累积。但是,使用者由于卡太多而难于管理。另外,利用塑料卡,无法获知积累了多少积分、有效期截止何时,使用者如果不在互联网上繁琐地登记、检索,则无法取得这种信息。
图117是显示将G-Card用作特定店铺的专用积分卡的示例的图。另外,图118是显示将G-Card在多个店铺用作通用积分卡的示例的图。
在图117的示例中,G-Card具备电子笔记本(171)。电子笔记本(171)可以显示当前状态的图章或积分状况,并使之可视化。电子笔记本(171)既可以使用磁性体和有机EL等,借助于卡内部的控制而书写文字或画画,也可以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控制,使得可以在外部记入。
图119是显示进行G-Card中记录的图章或积分的加算/减除的示例的图。使用者在店铺出示G-Card。使用者将G-Card贴近店铺拥有的业务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即,在该服务中,店铺的商户也可以不使用专用设备。通过该操作,相应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借助于与POS的联动和触摸输入,将光代码向G-Card发光,可以容易地对G-Card要求将盖章或积分加算/减除到存储器(117)。另外,如果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将要求发送存储器(117)中记忆的信息所需的光代码向G-Card发光,则G-Card将存储器(117)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信息输出为图案代码。根据这种步骤,使用者可以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业务用G-Card)等的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中识别卡的ID或现在图章或积分状况,也可以减除积分。
使用者可以借助于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下载G-Card应用程序或连接到G-Card的web站点或既定web站点,显示G-Card的识别页。如果使用者将G-Card贴近正在显示识别页的信息设备(200),则信息设备(200)借助于G-Card的接近而检测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元件(111))引起的物理量变化。于是,正在显示识别页的信息设备(200)从显示装置进行光代码发光,通过信息输入装置(132),将信息的输出请求输入到G-Card。于是,G-Card将记录的店铺ID、在相应店铺获得的积分数、有效日期等信息作为图案代码,通过图案代码输出装置(131)输出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基于输出的图案代码的信息显示于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从而使用者可以随时在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中确认各店铺积分。其中,对于智能手机,如果按既定方向加载G-Card,则可以使G-Card中记录的信息移动到智能手机。另外,如图120所示,如果将G-Card按照与既定方向,例如与图119所示方向不同的方向加载,则可以使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只显示G-Card中记录的信息。当使用智能手机中记录的图章或积分时,盖章或积分的加算/减除也可以借助于前述G-Stamp及店铺用G-Card而实施。另外,在图120的处理中,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也可以按与图111相同的顺序引导使用者。即,信息设备(200)的应用程序可以显示用于将卡位置对准显示装置的标记,例如显示边框状图形对象的引导。
当使用者使用积分时,可以触摸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输入在柜台使用的积分数,将G-Card贴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设备(200),减除积分数。使用者将卡(G-Card)贴近正在显示G-Card应用程序或既定站点的G-Card识别页的信息设备(200)。于是,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可以判读G-Card中记忆的店铺ID,接收与相应店铺ID对应的店铺发送的信息。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如果允许接收由店铺发送的信息,则借助于推送邮件等,接收店铺活动(周末提供3倍积分或○○礼物)等多样的广告信息。使用者阅览多样的广告信息,从而促进对店铺的利用。
作为另一方法,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向与判读的店铺ID对应的店铺服务器等要求发送信息。另外,G-Card可以用作通用的图章卡或积分卡。G-Card可以记录与多样店铺的ID对应的信息,作为各店铺的终端,信息设备(200)将与相应店铺ID对应的光代码向通用卡(G-Card)发光。另外,各店铺信息设备(200)不从卡(G-Card)取得其他店铺信息。
[玩具/游戏]
在图121及图122中说明基于卡型装置的游戏示例。使用者在基于G-Card的游戏卡或交易卡中,将G-Card加载于平板电脑等具有触摸面板的信息设备(200)。G-Card被触摸面板所特定,因而使用者可以在使G-Card移动、旋转的同时进行游戏。进而,获得的得分和能力、道具等可以记录于G-Card,因而使用者可以利用G-Card,以与对战游戏或游戏中心相同的游戏方法进行游戏。另外,G-Card中搭载的应用程序也可以将游戏信息记录于G-Card的存储器(117)(参照实施形态1)等。
另外,在游戏中心或购物中心等配备有能与G-Card收发信号的游戏机的情况下,G-Card成为在游戏中心或购物中心等向使用者销售的工具。使用者在安装有以G-Card进行游戏的游戏机的游戏中心或购物中心,购买G-Card进行游戏。而且,使用者回到家,也可以利用相应G-Card,在自家拥有的平板电脑等中继续玩游戏。使用者也可以将G-Card的ID或游戏信息贴近第三者的平板电脑等,提供其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121所示,在G-Card表面配备有触摸面板或基于各种开关等的操作区域。使用者可以用手指触摸G-Card的操作区域而进行游戏操作。具有触摸面板的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200)或游戏机可以准确识别G-Card的加载位置。因此,如图122所示,信息设备(200)或游戏机也可以识别G-Card中配备的操作区域的配置。如果操作区域以玻璃等非导电体(绝缘物)构成,则在使用者操作G-Card的操作区域时,信息设备(200)或游戏机的触摸面板可以越过G-Card,直接识别手指的触摸。即,使用者在操作G-Card的同时,在G-Card介于手指与触摸面板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越过G-Card而操作信息设备(200)或游戏机。也可以在非导电体表面形成代表操作的图标。此时,同时触摸的手指数包括来自G-Card元件(111)的输出在内,不得超过可同时识别的多点触摸的限制。触摸操作区域时,G-Card也可以使一部分或全部元件(111)的输出为OFF。
在图123中,示例性图示了基于具有照射装置的光电二极管(例如实施形态14、实施形态18的光传感器)的G-Card的游戏装置。可以将具有照射装置的光电二极管的G-Card加载于在图版游戏或卡上形成颜色代码的区域,取得颜色代码并进行游戏。其中,所谓颜色代码,是指可以用颜色或明度、层次等表现的数字信息。在2处具有光电二极管的G-Card可以利用左右2色的组合来增加颜色代码数。例如,R、G、B的各色的ON/OFF为3bit,2处组合为6bit,将各色分为4等级,则为12bit。进而,如果将G-Card变换为逆向并加载,则可以取得24bit的颜色代码。另外,如果具备圆点判读装置,则也可以从圆点代码取得位置信息。
图124是另一形状的装置的示例。G-Card可以为象马一样的多样形状。以多样形状构成的G-Card可以称为G-Piece。在G-Piece中也可以配备发出1色或多色光的LED或声音输出装置。如果将G-Piece加载于平板电脑等的游戏画面,则接受光代码,马发出颜色或输出声音。也可以使用按钮型电池等电源。可以在G-Piece中配备图案导体,输出马的状态或记录游戏信息。在G-Piece中,也可以没有元件(111)、光传感器(130)(或信息输入装置(132))的某一者。当游戏机的触摸面板等在可同时识别的触摸数方面没有限制时、G-Piece使用的元件(111)数超过可检测的触摸数限制以上时,例如,只有在光代码发光后,如果元件(111)向触摸面板进行ON输出,则马无论几匹,均可配置。如图所示,G-Piece例如具有3个元件(111)。3个元件(111)的配置分别具有不同尺寸,以便不形成点对称,从而加载G-Piece的触摸面板等设备可以识别G-Piece的方向。
[签名]
在G-Card的表面也可以配备利用了基于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的电子笔记本。电子笔记本例如为图104B的签名输入触摸面板、图117的电子笔记本(171)等。使用者可以利用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在卡表面配备的电子笔记本上签名。例如,使用者将G-Card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在电子笔记本上签名。电子笔记本只要是配备了触摸面板的有机EL或磁性体等能够显示笔迹并取得数据的形态,任何形态均可。也可以在卡上形成圆点图案。使用者利用专用圆点判读笔输入签名即可。
G-Card也可以从签名的轨迹中提取特征点,通过与存储器(117)中记录的签名的特征点比较而进行认证。也可以将签名的轨迹作为图案代码而发送给信息设备(200),信息设备(200)将接收的签名轨迹发送到云等,从而在云上实施认证。
[游戏用卡]
在游戏卡中,也可以形成以电气方式不使导体ON/OFF、以独特图案形成(包括印刷)元件(111)(导体)、以手指进行操作的区域。另外,以手指操作的区域是将导体贴近触摸面板,提供利用触摸面板能够检测的程度的基于电容或电场的相互作用的构成。下面将G-Card中不以电气方式使导体为ON/OFF的游戏用卡简单称为卡。
在图125、图126中示例性图示了游戏用卡的构成。图125示例性图示了卡的里面(接触触摸面板的面)构成。图126示例性图示了卡表面构成。该卡全部去除了实施形态0的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1)或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8的装置(110)等中需要电源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该卡中配备有相当于元件(111)的导体、连接导体的卡内部导体板。
与现在的智能手机等一样,假定在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中,借助于多点触摸而可同时识别的数量为5处。此时,将配置了4个元件(111)(导体)的卡放到触摸面板上,从而例如在可进行基于手指的操作的同时,可以运行利用了卡的游戏程序。例如,如果使用者将配置了4个元件(111)(导体)的卡放到触摸面板上,则元件(111)(导体)的配置图案为非对称,每张卡均是独特的,那么,无论卡如何旋转,触摸面板均识别独特的图案代码,对卡种类和触摸面板上的配置进行特定。此时,触摸面板可以识别后面1处的触摸。此时,其余的触摸识别通过翻过卡(即,从卡上侧起),在使用者用手指按压触摸面板时实现。
例如,在卡表面配备有粘贴了诸如“○○对战游戏△△角色”的卡标题以及带有角色名称和“走”、“跑”、“停”、“坐”、“睡”、“站起”、“转”、“飞”、“战斗”等标签的图标的触摸区域(TC1)。
信息设备(200)通过里面元件(111)(导体)的配置图案,识别卡的种类和配置。因此,信息设备(200)在每当触摸区域(TC1)被按下时,识别被按下的卡内的触摸区域(TC1)的位置,对标签进行特定。而且,例如,在按下“走”的情况下,运行游戏程序的信息设备(200)在显示装置上执行与卡的种类对应的“△△角色”行走的动作。
在配置3个导体的情形下,虽然可以用2个手指同时触摸,但图案代码数减少。另外,在平板电脑中,多点触摸识别可以达到10处,可以配置5个以上的导体,设置大量的图案代码,进而可以用多个手指同时触摸。在图127中显示了平板终端中的卡的使用例。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虽然将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触摸数假定为5处、10处,但这种限制只是示例。因此,本发明的实施并非受到触摸面板可同时识别的触摸数本身的限制。
图128A是经过连接图125的A1箭头、A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图(以下称为剖面A)。图128B是经过连接图125的B1箭头、B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图(以下称为剖面B)。另外,图129是从下方(卡接触触摸面板的里侧)观察图125的卡的平面图(称为仰视图)。如图所示,卡借助于表侧的保护/印刷层(CA1)、内部的导体板(CA2)以及里侧的绝缘体(CA3)(或弹性绝缘体(CA4))而大致由3层结构构成。另外,卡的周围被绝缘性的边框环绕。进而,如图128A所示,在剖面A附近,在里侧的绝缘体(CA3)中埋设有元件(111)(导体),与内部的导体板(CA2)连接。通过将这种卡放到信息设备(200)等的触摸面板上,从而触摸面板识别卡里面的元件(111)引起的物理量(电容、静电感应导致的电场强度)等,检测卡的加载。不过,信息设备(200)等的触摸面板只检测元件(111)(导体)的物理量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卡表面或卡内部配置导体板(CA2),可以使得当使用者触碰卡时,从元件(111)作用于触摸面板的物理量(电容、电场强度等)增大。另外,图128A的绝缘体(CA3)部分是借助于触摸面板检测不到物理量(电容、电场强度等)的存在或变化的部分。因此,如果使用者的手指触碰卡,则触摸面板从物理量(电容、电场强度等)的存在或变化来检测元件(111)(导体)的配置。如果元件(111)(导体)的配置为非对称的,则信息设备(200)取得触摸面板检测的元件(111)(导体)的配置坐标。因此,对于多个卡,如果每个卡的元件(111)(导体)的配置是独特的,则信息设备(200)可以识别卡的种类。
在该构成中,在可以利用导电性墨水等导电性材料形成保护/印刷层(CA1)的情况下,使用者的手指借助于触摸卡表面而通过保护/印刷层(CA1)及导体板(CA2)连接到元件(111)(导体)。另一方面,即使保护/印刷层(CA1)不是导电性材料,如果厚度为充分薄的0.5~0.6mm左右,那么,当使用者将手指接触保护/印刷层(CA1)时,在导体板(CA2)引起静电感应,可以通过导体板(CA2),识别从元件(111)(导体)到触摸面板的物理量(电容、静电感应引起的电场强度)等的存在或变化。另外,卡的规格只要是使使用者只触摸触摸区域(TC1)(例如贴有“走”、“跑”等标签的图标),则在触摸区域(TC1)配置导电性部分(例如,导电性墨水的薄膜),利用电线连接所有元件(111)(导体)与他们的触摸区域(TC1)的导电性部分即可。
如图128B所示,在触摸区域(TC1)(例如“走”的标签)紧下方,在导体板(CA2)的下层,配备有弹性绝缘体(CA4)层、绝缘体(CA6)层。另外,在弹性绝缘体(CA4)层,配备有隔片(CA5)。弹性绝缘体(CA4)也可以为空隙,即空气层。另外,弹性绝缘体(CA4)也可以为以蜂巢结构或海绵状材料形成的层。隔片(CA5)没必要是圆形,只要是能够相对于触摸面板面而支撑导电板(CA2)的结构,任何形状均可。隔片(CA5)例如也可以为半球状、使抛物线等二次曲线进行旋转的二次曲面。隔片(CA5)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如果隔片(CA5)有弹力,那么,当使用者按下触摸区域(TC1)(例如“走”的标签)时,按下位置的导电板(CA2)容易接触触摸面板,使用者的操作性提高。
如果使用者用手指或手中持有的导体接触(按压)触摸区域(TC1),则导电板(CA2)与里面侧的绝缘体(CA6)进行面接触。另外,也可以没有绝缘体(CA6)。当没有绝缘体(CA6)时,如果使用者用手指或手中持有的导体接触(按压)触摸区域(TC1),则导电板(CA2)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表面。因此,借助于手指对触摸区域(TC1)的按压,导电板(CA2)接触绝缘体(CA6)或触摸面板表面,因而触摸面板可以识别物理量(电容、静电感应引起的电场强度)等的存在或变化。
如图129所示,如果在下侧(里面)观察卡,则卡被边框(CA0)环绕,存在配备有4个元件(111)的区域、配备有多个隔片(CA5)的区域。在元件(111)周围填充有绝缘体(CA3)。另外,在隔片(CA5)的周围填充有弹性绝缘体(CA4)。不过,弹性绝缘体(CA4)也可以为空气层。弹性绝缘体(CA4)在例如为空隙的情况下,绝缘率非常高。例如由于存在0.2mm~0.3mm左右的空隙,因而触摸面板无法检测触摸。另一方面,使用者从卡上侧按压弹性绝缘体(CA4),从而如果按压位置的导电板(CA2)靠近触摸面板至不足0.2mm距离,则触摸面板检测到触摸(手指的按压)。因此,借助于图128A、128B、129的构成,触摸面板识别到卡,游戏机等信息设备(200)可以实施处理,使得执行与卡种类对应的“△△角色”行走的动作。另外,在图129中省略了绝缘体(CA6)。正如已经进行的说明,也可以不是绝缘体(CA6)。
图130是经过连接图125的B1箭头、B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B的变形例。如图130所示,在剖面B,即触摸区域(TC1)(例如“走”的标签)紧下方的部分安装有弹性绝缘体(CA4)的情况下,隔片(CA5)省略也无妨。在去除隔片(CA5)的构成中,弹性绝缘物(TC4)是有弹性的材料,例如,是海绵、有弹性的蜂巢结构等。另外,在图128中示例性图示的元件(111)(导体)周围,也可以取代绝缘体(CA3)而利用与弹性绝缘体(CA4)相同的材料一体形成。通过这种构成,当使用者按下触摸区域(TC1)(例如“走”的标签)时,被按压的导体板(CA2)部分稍稍凹陷。于是,该凹陷部位与触摸面板的距离比其他部分更近,触摸面板可以检测到触摸区域(TC1)被按压而引起的物理量(电容、静电感应引起的电场强度)等变化。如上所述,在图128A、图130的构成中,在里面侧(朝向触摸面板的一侧),借助于绝缘体(CA3)和绝缘体(CA4)而形成有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的层。
图131、图132是另一游戏用卡的示例。图131是另一卡的里面(接触触摸面板的面)的构成。如图132所示,该卡具有触摸区域(TC2)和触摸区域(TC3)。在触摸区域(TC2),例如记载有“○○语学习卡”的标题和图,在里面,如图131所示配备有5个元件(111)(导体)。因此,触摸区域(TC2)称为图案代码输出触摸区域。另一方面,在触摸区域(TC3),“英语”、“日语”、“Q1”、“Q2”、“Q3”、“YES”、“NO”等标签印刷成图标。从这种意义上而言,触摸区域(TC3)称为图标触摸区域。另外,在该卡中,触摸区域(TC2)与触摸区域(TC3)不相互电气连接。另外,在触摸区域(TC2)的下层存在导体板(CA2),但在触摸区域(TC3)的下层,不存在导体板(CA2)。
例如,如果使用者将卡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接触触摸区域(TC2),则通过导体板(CA2),使用者的人体电容增大,信息设备(200)检测元件(111)(导体)。因此,信息设备(200)判读根据元件(111)(导体)的配置决定的图案代码,对卡种类和元件(111)(导体)的配置位置进行特定。结果,信息设备(200)将触摸区域(TC2)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上的坐标位置进行对应。即,信息设备(200)在触摸面板上,对卡上印刷的图标(“英语”“Q1”)位置进行特定。
然后,使用者触摸触摸区域(TC3),下达操作指示。然后,手指从触摸区域(TC2)离开,因而元件(111)(导体)引起的物理量(电容、电场等)与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不充分,信息设备(200)无法识别元件(111)(导体)。因此,在信息设备(200)象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只能识别5点触摸的情况下,也可以识别手指的触摸。即,如果使用者用手指按下触摸区域(TC3)印刷的图标,则如图130的情形所示,信息设备(200)通过触摸面板,识别手指的触摸位置。从这一点而言,信息设备(200)可以同时识别5处触摸。即,在图131、132的卡中,在图案代码输出触摸区域和图标触摸区域中,导电性被切断,因而作为图案代码,可以配置5个导电体,独特图案代码的数量增加。
图133是经过连接图131的C1箭头、C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图(以下称为剖面C)。图134是经过连接图131的D1箭头、D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图(以下称为剖面D)。图133的剖面C是与图128的剖面A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如图134所示,在剖面D中不同于图129,不配备导体板(CA2)。即,在图132的触摸区域(TC3)紧下方没有导体板(CA2)。因此,即使使用者用手指触摸触摸区域(TC3),也无法通过触摸区域(TC2)紧下方的元件(111)(导体),在触摸面板上检测物理量(电容、电场强度等)引起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剖面D部分配备有绝缘体(CA3)。绝缘体(CA3)也可以与剖面C部分的元件(111)(导体)周围的绝缘物相同。绝缘体(CA3)具有某种程度的电容率,因而如果使用者用手指触摸保护/印刷层(CA1)的表面,则触摸面板检测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引起的相互作用,对触摸位置进行特定。另外,如果以透明材料构成保护/印刷层(CA1)及绝缘体(CA3),则即使是使用者将卡加载于触摸面板时,也可以阅览画面并在卡上操作触摸面板。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印刷层(CA1)及绝缘体(CA3)例如以玻璃或丙烯酸树脂等透明介质制作即可。另外,保护/印刷层(CA1)及绝缘体(CA3)也可以与透明、不透明无关地一体制作。
图135是经过连接图131的C1箭头、C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图的变形例(以下称为剖面CC)。例如,元件(111)(导体)和导体板(CA2)均由印刷形成,可以为元件(111A)、导电板(111A)。在这种情况下,元件(111A)、导电板(111A)可以均为印刷的薄膜。而且,也可以用导线连接元件(111A)、导电板(111A)。另外,元件(111A)、导电板(111A)、导线之外的部分埋设绝缘体(CA3),形成卡型的外壳即可。不过,也可以将元件(111A)、导电板(111A)、导线之外的部分形成为一部分空隙。
图136是经过连接图131的D1箭头、D2箭头的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面上将卡截断的剖面图的变形例(下面称为剖面DD)。在该示例中,在触摸区域(TC3)印刷的各个图标下方配备有元件(111)(导体)。如果使用者触摸图132中示例性图示的图标(“英语”等标签),则手指引起的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通过紧下方的元件(111)(导体),给予触摸面板以相互作用。因此,信息设备(200)可以识别哪个图标被按下。
另外,当借助于如图132所示的卡上印刷的图标进行操作时,在使用者触摸图标时,存在卡滑动、旋转的情形。如果卡滑动、旋转,则信息设备(200)无法取得触摸区域与触摸位置的对应。因此,也可以在卡里面涂覆防滑材料,使得卡不滑动、旋转。
不过,即使卡滑动、旋转,如果触摸导电区域(触摸区域(TC2)),则即使不涂覆防滑材料,也可以无问题地选择既定的图标。
图137是游戏用另一卡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在卡上配备有透明触摸区域(TC4)。透明触摸区域(TC4)例如为玻璃或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电介质即可。另外,触摸区域(TC2)里面的结构与图131、图132的情形一样,配备有元件(111)(导体)。如果使用者将这种构成的卡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画面,则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图标图像显示于透明触摸区域(TC4)。即使倾斜地加载卡,根据卡的方向而倾斜地显示智能手机画面,以便进入透明边框。但是,成为即使卡旋转、移动也在相同位置显示的状态。此时,如果再次触摸导电区域,则图标图像显示得进入透明触摸区域(TC4)。如果使用者触摸透明触摸区域(TC4),则借助于手指对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触摸面板可以检测手指的触摸位置,对触摸的位置进行特定。即,手指引起的电容或电场强度可以通过透明触摸区域(TC4)的透明电介质而被触摸面板检测。因此,信息设备(200)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执行与触摸位置显示的图标对应的处理即可。
另外,利用导电性透明薄膜覆盖触摸区域(TC2)和透明触摸区域(TC4),如果与图133中示例性图示的导体板(CA2)连接,则在使用者触摸透明触摸区域(TC4)期间,可以从触摸区域(TC2)里面的元件(111)(导体)向触摸面板给予充分的相互作用,信息设备(200)可以识别元件(111)(导体)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透明触摸区域(TC4),向“英语”等显示装置上的图标部分的触摸面板给予手指引起的相互作用,可以选择显示装置上的图标。
图138是在图137的卡上执行画画应用程序的处理的示例。如果使用者用手指在透明触摸区域(TC4)上画画,则信息设备(200)中运行的画画应用程序可以借助于来自透明触摸区域(TC4)的手指引起的相互作用,通过触摸面板取得手指的移动轨迹。画画应用程序根据轨迹而在显示装置上画线即可。因此,使用者例如可以在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上加载的卡的透明触摸区域(TC4)紧下方的画画应用程序的画面区域书写文字。
图139是信息设备(200)识别图125~图138中示例性图示的卡并运行的游戏程序的处理例。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的中央处理器(CPU)根据使用者操作而启动游戏程序。例如,首先,角色在游戏场景中登场(S1)。而且,CPU等待卡加载于触摸面板(S2)。CPU如果检测卡加载于触摸面板(S2中的是),则从元件(111)的配置起对卡的种类进行特定,而且,对卡在触摸面板上的相对位置(配置)进行特定。而且,CPU等待使用者的手指触摸卡图标。另外,在卡具有透明触摸区域(TC4)的情况下,CPU等待使用者的手指触摸显示装置上的图标(S4)。
而且,CPU如果检测手指的触摸(S4中的是),则判定被触摸的图标是否指示游戏程序的结束(S5)。当被触摸的图标并非指示游戏程序的结束时,CPU使角色执行由触摸位置决定的动作。而且,CPU使处理返回S4。另一方面,通过S5的判定,当被触摸的图标是指示游戏程序的结束时,CPU结束游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形态16,可以从G-Card等装置(110)、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等去除需要电源的构成,以绝缘物、元件(111)以及导体板(CA2)等简单的构成,形成游戏用卡及此外的物品(道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比图125所示的触摸面板可同时检测的触摸处数(例如5处)更少数量(例如4个)的元件(111),即使在将卡或物品放置于游戏机、信息设备(200)等的触摸面板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基于手指的接触操作。另外,如图129所示,通过组合导体板(CA2)与弹性绝缘体(CA4),从而物理量引起的相互作用从导体板(CA2)上涉及到下层的触摸面板,可以识别触摸位置。另外,如图130所示,利用导体板(CA2)和配置了隔片(CA5)的弹性绝缘体(CA4)的情形也一样。在图130的情况下,弹性绝缘体(CA4)为空隙,从而导体板(CA2)与触摸面板表面的距离为0.2mm~0.3mm左右,在尚未按下的状态下,使触摸面板不检测导体板(CA2),使用者按下导体板(CA2),从而使触摸面板可以识别按压位置。
另外,通过利用图137的透明触摸区域(TC4),从而并用游戏机、信息设备(200)等显示装置上的图标和卡,通过显示装置上的图标操作,可以使与卡对应的角色等做动作。
<实施形态17>
根据图140~图142,示例性图示了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或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的装置(110、110A~110J)等、实施形态15的数字图章、实施形态16的G-Card等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传递处理。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信息设备(200)检测例如图72H中示例性图示的装置(110)中的元件(111)的配置,在与从元件(111)的配置而掌握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等对应的发光区域(LE1~LE6)输出光代码的处理例。另外,在本实施形态处理中,组合使用例如在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或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8的装置(110)等、实施形态15的数字图章中说明的构成。因此,假定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或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8的装置(110)等、实施形态15的数字图章具有用于从信息设备(200)受光的多个光电二极管。因此,以下图140~图142中说明的处理可以直接应用于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或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8的装置(110)等、实施形态15的数字图章。
在图140的处理中,信息设备(200)的CPU例如通过装置(110)的元件(111)对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变化而取得图案代码。而且,CPU检测取得的图案代码是否为与触发图案对应的图案代码(S10)。触发图案例如为图70A中示例性图示的基准符号图案。另外,触发图案例如是图72G中示例性图示的符号(6)连续为ON、符号(1)连续为OFF的图案1、2的组合。不过,除这种基准符号图案或代表开始输出的图案的组合外,也可以根据信息图案(例如图72的图案3~图案9),在应用程序级别中规定触发图案。如果检测触发图案(S10中的是),则CPU以在触摸面板中检测的元件配置为基础,在显示装置上,对与装置(110)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对应的发光区域(LE1~LE6)位置进行特定(S11)。另外,装置(110)的发光区域例如可以根据每个装置(110)的机型而决定。信息设备(200)也可以针对每个装置(110)机型,根据元件(111)的配置而决定装置(110)机型。另外,信息设备(200)在检测触发图案后,可以按照既定步骤,根据来自元件(111)的图案代码,从装置(110)取得装置(110)的机型信息。在S10中检测触发图案,是指通过装置(110)的元件(111)对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变化而取得图案代码的情形。因此,当在S10中为是时,相当于作为物体一个示例的装置(110)接触了作为平板传感器一个示例的触摸面板的情形。另外,触摸面板是搭载透明平板传感器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
而且,CPU使得在显示装置上的发光区域(LE1~LE6)(参照图72H)中,根据光代码进行发光,从而对装置(110)进行应答(S12)。显示装置上的发光区域(LE1~LE6)是与受光元件(光电二极管(WPD1~WPD6)等)在装置(110)上配备的位置对应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一个示例。发光区域(LE1~LE6)的位置由触摸面板与装置(1110)的位置关系决定。CPU根据光代码进行发光,因而发光区域(LE1~LE6)的光量如图72I中说明所示随时间而变化。而且,CPU成为事件待机(S13)。事件例如以触摸面板的驱动器或CPU运行中的计算机程序等的处理为基础,从OS发行。
例如,当事件是代表装置(110)的移动的事件时(S14中的是),CPU在触摸面板上检测元件(111)的位置,执行追踪元件(111)移动的处理(S15)。借助于该处理,即使装置(110)在触摸面板上移动,CPU也可以再次检测元件(111)的位置(S15)。追踪处理结束后,CPU使处理返回S13。
另外,例如当事件是通过元件(111)的来自装置(110)的图案代码输入时,CPU执行图案代码输入处理(S19)。图案代码输入处理结束后,CPU使处理返回S13。图案代码输入处理例如在装置(110)为信用卡、现金卡、积分卡等的情况下,是取得卡号等的处理。另外,图案代码输入处理例如是从电子货币卡判读电子货币的余额的处理。
另外,例如当事件是来自CPU运行中的应用程序的发光要求时(S18中的是),CPU执行光代码发光处理(S19)。光代码发行处理结束后,CPU使处理返回S13。光代码发行处理例如在装置(110)为信用卡、现金卡、积分卡等的情况下,是进行对卡的应答的处理、在现金卡中记录汇款处的处理、在积分卡中记入积分的处理、在电子货币卡中记入余额的处理等。其中,在S19处理中,CPU使与受光元件(光电二极管(WPD1~WPD6)等)在装置(110)中配备的位置对应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例如图72H的发行区域(LE1~LE6))的光量,例如如图72I所示,按时间变化。而且,当事件为代表结束的指令时(S20中的是),CPU结束程序。
图141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通过元件(111)而将图案代码输出到信息设备(200)的处理。在该处理中,装置(110)的CPU等待启动处理的触发(S30)。触发例如是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输入到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ON信号。另外,例如是图72I中示例性图示的对光电二极管(WPD1)的2次连续受光。另外,在装置(110)具有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指纹传感器的情况下,触发例如是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指纹传感器中的认证成功。另外,在装置(110)具有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情况下,触发例如是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开始电力供应。
装置(110)的CPU如果检测到触发,则从元件(111)输出图案代码(S31)。而且,装置(110)等待光代码的应答。光代码例如在与光电二极管(WPD1~WPD6)对应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LE1~LE6)发生。如果装置(110)通过光电二极管(WPD1~WPD6)检测光代码的应答,则成为事件待机(S33)。
事件例如是从信息设备(200)通过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光代码受光(S34)。当事件为光代码受光时,CPU对接受的光代码进行解码。而且,CPU使处理返回S33。
另外,事件例如是从光代码解码的图案代码输出要求(S36)。当事件为图案代码输出要求时,CPU执行图案代码输出处理(S37)。而且,CPU使处理返回S33。其中,图案代码输出处理例如在装置(110)为信用卡、现金卡、积分卡的情况下,是从存储器(117)(参照实施形态1)取得卡号等并送交信息设备(200)的处理。另外,例如作为电子货币卡,图案代码输出处理是从存储器(117)判读电子货币余额并送交信息设备(200)的处理。
另外,当事件例如是要求将从光代码解码的信息存储到存储器(117)(参照实施形态1)时,CPU执行将信息存储于存储器(117)的存储器存储处理(S39)。其中,在装置(110)为积分卡的情况下,存储器存储处理是存储积分的处理。另外,在装置(110)为电子货币卡的情况下,存储器存储处理是将电子货币的余额记入存储器(117)的处理。而且,在事件是代表结束的指令时(S20中的是),CPU结束程序。
<<变形例>>
在图140、图141中,信息设备(200)以装置(110)的装置(111)的配置为基础,决定发光区域(LE1~LE6)的配置。但是,本发明的实施并非限定于这种处理。例如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取代从元件(111)的配置来决定发光区域(LE1~LE6),而是如图111所示,在显示装置中显示加载卡等装置(110)的边框。而且,在检测代表卡已加载于显示的边框的触发信号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从显示的边框,对装置(110)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进行特定,决定发光区域(LE1~LE6)的配置。
在该处理中,例如,信息设备(200)例如从应用程序检测光代码的发光要求(S10A)。光代码的发光要求例如是从web浏览器取得信用卡号的要求。如果检测光代码的发光要求(S10A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的CPU在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卡边框,引导使用者加载G-Card等装置(110)、(S12A)。而且,CPU成为事件待机(S13)。例如,显示卡边框后,如果加载了装置(110),则发生加载事件(S14A)。加载事件例如由触摸面板根据元件(111)检测装置(110)的加载而发生。如果发生加载事件,则CPU执行对位确认(S15A)。在对位确认中,在发光区域(LE1~LE6)发光,CPU从装置(110)的元件(111)接到受光应答。当无法进行对位确认时,例如发生超时,CPU在显示装置中显示引导,执行重试即可。另外,如果对位确认成功,则CPU使处理返回S13。进而,S16之后的处理除了没有对移动事件的处理之外,与图140相同。在该示例中,CPU引导使用者加载卡等装置(110),确认卡等装置(110)加载到触摸面板。进而,CPU确认对位,执行光代码发行处理(S19)。因此,即使在该处理中,也可以说是CPU在物体接触平板传感器时,从平板传感器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使与受光元件在物体面上配备的位置对应的所述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光量随时间而变化。
根据图140、图141的处理,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等的元件(111)配置,对光传感器(例如图72H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配置进行特定,决定发光区域(例如同一图中以虚线绘制的显示装置侧的LE1~LE6)。因此,信息设备(200)可以在多个通道中,根据光量的变化等,向装置(110)等输入信息。
或根据图142的处理,使用者被利用显示装置上的卡边框等图形对象所引导,信息设备(200)不需要检测元件(111)的配置。因此,即使在元件(111)数不足3个的装置(110)或元件(111)的配置为点对称而无法对元件(111)方向进行特定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在多个通道中,根据光量的变化等,向装置(110)等输入信息。
本实施形态的处理例如根据记录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在信息设备(200)的CPU等中执行。在这种记录介质中,作为可从计算机等分离的记录介质,例如有软盘、光磁盘、CD-ROM、CD-R/W、DVD、蓝光盘、DAT、8mm磁带、快闪存储器等存储卡等。另外,作为固定于计算机等的记录介质,有硬盘、ROM(只读存储器)等。进而,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作为可从计算机等分离的记录介质,也可以作为固定于计算机等的记录介质使用。
<实施形态18>
根据图143~图147,说明实施形态18的光传感器(130F及130G)。光传感器(130F及130G)与实施形态14一样,具有作为发光元件的LED与作为受光元件的光电二极管的组合。因此,光传感器(130F及130G)可向印刷品等照射光线并检测其颜色。因此,光传感器(130F及130G)可以作为实施形态8等中的光传感器(130)使用。另外,光传感器(130F及130G)可以埋设于实施形态0的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或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8等的装置(110)使用。
图143是从光传感器(130F)的受光面观察的平面图。在光传感器(130F)的中央,配置有作为受光元件的光电二极管(240)。在光电二极管(240)的周围,按既定间隔配置有作为分别发出不同波长光线(RGB)的发光二极管(LED)的LED-R(241)、LED-G(242)、LED-B(243)。在该构成中,当在与光传感器(130F)的受光面相向的面上有红色(R)的印刷面的情况下,当LED-R(241)发光时,光电二极管(240)以既定以上的受光量,从印刷面接受反射光。即,光电二极管(240)接收从LED-R(241)照射的红色波长区域的反射光。另一方面,针对红色(R)的印刷面,LED-G(242)(绿色波长区域)、LED-B(243)(蓝色的波长区域)即使发光,光电二极管(240)也可以只以不足既定值的受光量,从印刷面接受反射光。
同样地,针对绿色(G)的印刷面,当LED-G(242)在绿色波长区域发光时,光电二极管(240)以既定以上的受光量,从印刷面接受反射光。另一方面,针对绿色(G)的印刷面,即使LED-R(241)(红色的波长区域)、LED-B(243)(蓝色波长区域)发光,光电二极管(240)也可以只以不足既定值的受光量,从印刷面接受反射光。
同样地,针对蓝色(B)的印刷面,在LED-B(243)发光时,光电二极管(240)以既定以上的受光量,从印刷面接受反射光。另一方面,针对蓝色(B)的印刷面,即使LED-R(241)、LED-G(242)发光,光电二极管(240)也可以只以不足既定值的受光量,从印刷面接受反射光。
图144是从具有6个LED的光传感器(130G)的受光面观察的平面图。光传感器(130G)作为受光元件,在中央配置有光电二极管(240)。而且,在光电二极管(240)周围,LED-R(241)、LED-G(242)、LED-B(243)分别按等间隔两两配置。在图144的示例中,发光二极管沿顺时针方向,按R->G->B->R->G->B的顺序配置。
图145是光传感器(130F)的剖面图(以与经过附着了图143“A剖面”的箭头的底面垂直的平面截断)。光传感器(130F)是安装了具有既定厚度的光透过板(145)的形态,以便照射光等从LED-R(241)、LED-G(242)、LED-B(243)向颜色代码的印刷区域照射后,光电二极管(240)可以接受既定的反射光。从LED-R(241)、LED-G(242)、LED-B(243)作为点光源而照射的光线,在光电二极管(240)的表面接受各反射光。反射光的光量在LED-R(241)、LED-G(242)、LED-B(243)各自紧下方的印刷介质面的光量高,而随着远离各LEC紧下方而降低,因此存在印刷的颜色信息无法被准确取得的情形。但是,当卡型的装置(110)中包括光透过板(145)时,如果周边侧面以反射材料成型,则光线在侧面被反射,因而即使在远离各LEC紧下方的位置,光量也不会相应地下降。当不包括光透过板(145)时,在周边侧面配备反射板即可。
图146是示例性图示搭载了光传感器(130F)或光传感器(130G)的装置(110)等的CPU执行的光代码取得处理的流程图。其中,光代码例如通过LED-R发光时的受光量(R)、LED-G发光时的受光量(G)、LED-B发光时的受光量(B)的组合而获得。当受光量(R、G、B)的水平为2等级(1比特)时,装置(110)可以获得各LED的发光1电路1比特的信息,借助于LED-R、LED-G、LED-B,可以取得3比特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将受光量(R、G、B)设为多个等级,装置(110)可以通过R、G、B的组合,从印刷面等取得更多的信息。另外,在将受光量(R、G、B)设为多个等级的情况下,在成为基准的印刷面事先照射LED-R、LED-G、LED-B,校正光电二极管的增益(gain)即可。在此时的成为基准的印刷面,以单色印刷与多个等级的R、G、B组合对应的成为基准颜色、明度的色彩即可。成为基准的印刷介质只按多个等级的R、G、B组合数进行准备。
在颜色代码取得处理中,装置(110)的CPU使LED-R发光,光电二极管受光,保存受光量(R)、(S50)。然后,装置(110)的CPU使LED-G发光,光电二极管受光,保存受光量(G)、(S51)。然后,装置(110)的CPU使LED-B发光,光电二极管受光,保存受光量(B)、(S52)。另外,S50~S52的处理顺序没有限定。即,对于从RGB中哪个发光颜色起首先发光没有限定。
而且,CPU将受光量(R、G、B)输出于例如应用程序(例如游戏程序)访问的区域。而且,CPU判定处理是否结束(S54)。在未结束处理的情况下,CPU使处理返回S50,反复同样的处理。另外,在图145中,RGB分别每发光1次便将受光量(RGB)输出于应用程序访问的区域。但也可以取代这种处理,由CPU取得RGB既定组数后,以排列的形式交给应用程序。
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18的光传感器(130F、130G)可以从不同颜色(RGB)的印刷面检测颜色。因此,光传感器(130F)可以与实施形态14的光传感器(130A~130E)一样,从印刷面取得颜色代码。但是,实施形态18的光传感器的特征是,作为发光元件而配备LED-R(241)、LED-G(242)、LED-B(243),另一方面,不象实施形态14一样需要彩色滤镜。即,光电二极管(240)在没有彩色滤镜的情况下,检测来自印刷面的反射光。因此,在光传感器(130F、130G)中,没有发生因彩色滤镜导致的光衰减的情形。即,与实施形态14的光传感器(130A~130E)相比,光传感器(130F、130G)可以以高灵敏度,从印刷面判读颜色代码。
<实施形态19>
参照图147~图148,对实施形态19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9不同于以电气方式使导体输出可变地输出的图案代码的实施例,显示了固定的图案代码的配置例。在本实施形态的图案代码中,其特征在于,配备有基准导体和信息导体2种导体,根据基准导体与信息导体的位置关系,定义图案代码的方向和图案代码。
图147是对配置3~4个相同大小导体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a)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43mm的情形、(b)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8mm的情形、(c)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3mm的情形、(d)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28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本实施形态的图案代码配置2个基准导体和1个或2个信息导体,从而图案代码的方向被确定,可以定义独特的图案代码。
配置2个基准导体,使得2个基准导体之间距离大于其他任何导体间(基准导体与信息导体之间、信息导体与信息导体之间)的距离,即,在所有导体间距离中,2个基准导体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由此,就导体之间的距离而言,如果检索到最大的2个导体,则可知这2个是基准导体。而且,可知其余1个或2个为信息导体,从基准导体与信息导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图案代码的方向,定义独特的图案代码。
其中,所谓“导体间距离”,是某导体中心至另一导体中心的距离。
导体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mm左右。不过,优选的距离根据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性能而不同。
导体中心位置的最大识别误差假定为±2mm左右(合计4mm左右)后,识别导体中心间隔距离并配置导体,以便准确地取得图案代码。
接着,对(a)~(d)的各情形进行说明。
(a)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43mm的情形显示的图。
该图的虚线的圆是信息导体的配置候选(以下称为“配置候选”)。配置候选设为5mm间隔。如果识别误差小,则增加可减小配置候选间隔进行配置的信息导体,可以定义大量的图案代码。另外,邻接配置时,离开10mm以上距离配备,以便能够切实地识别邻接的2个导体。
在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43mm的情形下,导体间距离比基准导体之间的距离短4mm以上的(即,导体间距离为39mm以下的)配置候选存在38个。
但是,如果在基准导体之间配置有2个信息导体,则基准导体和信息导体配置成一条直线,无法确定图案代码的方向。因此,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其中,首先从38个中排除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5个配置候选,如下所示,从剩余33个中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33C2+33=561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9+15+21+27+33+28+5=138种...(B)。
无法将导体配置得使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这是因为存在无法识别邻接的2个的可能性。因此,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29×2+28×3=142种...(C)。
由此,(a)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561-138+142=565种。
(B)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8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此时,导体间距离比基准导体之间距离短4mm以上(即,导体间距离为34mm以下)的配置候选存在29个。
但是,如(a)的情形所示,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其中,首先在29个中排除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4个配置候选,如下所示,从剩余25个中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25C2+25=325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5+21+27+27+18+3=101种...(C)。
如(a)的情形所示,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21×2+20×2=82种...(C)。
由此,(B)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325-101+82=306种。
(C)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3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此时,导体之间距离比基准导体之间距离短4mm以上的(即,导体间距离为29mm以下的)配置候选存在21个。
但是,如(a)、(B)的情形所示,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因此,首先在21个中排除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3个配置候选,如下所示,从剩余18个中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18C2+18=171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9+15+21+18+3=66种...(B)。
如(a)、(B)的情形所示,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够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14×2+13=41种...(C)。
由此,(C)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171-66+41=146种。
(d)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28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此时,半导体间距离比基准导体之间距离短4mm以上的(即,导体间距离为24mm以下的)配置候选存在10个。
但是,如(a)~(C)的情形所示,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因此,首先在10个中排除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2个配置候选,如下所示,从剩余8个中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8C2+8=36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3+9+8+1=21种...(B)。
如(a)~(C)的情形所示,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4×2=8种...(C)。
由此,(d)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36-21+8=23种。
从(a)~(d),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不同的4种图案代码的合计代码数为
565+306+146+23=1,040个。
另外,基准导体之间距离当然不限定于所述4种,如果能够识别图案代码的方向,则可以随处配置基准导体。另外,即使不配置基准导体,也可以仅以信息导体形成独特的配置,定义图案代码。所谓独特的配置,是即使旋转、移动也不存在相同图案的配置。
图148是对配置大小不同于信息导体的基准介质的情形进行说明的图,合计配置3~4个导体。(a)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5mm的情形、(B)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0mm的情形、(C)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25mm的情形、(d)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20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本实施形态的图案代码配置2个基准导体和1个或2个信息导体,从而图案代码的方向被确定,可以定义独特的图案代码。
使2个基准导体大小不同于信息导体,达到具有触摸面板的信息设备(200)可识别的程度(在同一图中,使基准导体大于信息导体)。由此,信息设备(200)识别导体的大小,可知大的导体为基准导体。而且,可知剩余1个或2个是信息导体,从基准导体与信息导体的位置关系,确定图案代码的方向。
导体间距离(某个导体中心至另一导体中心的距离)优选为10mm左右。不过,优选的距离因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性能而异。
导体中心位置的最大识别误差假定为±2mm左右(合计4mm左右)以内后,识别导体中心间隔距离并配置导体,以便能够准确地取得图案代码。
接着,对(a)~(d)的各情形进行说明。
(a)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5mm的情形显示的图。
同一图的虚线的圆是信息导体的配置候选(以下称为“配置候选”)。配置候选为5mm间隔。如果识别误差小,则增加可减小配置候选间隔进行配置的信息导体,可以定义大量的图案代码。实际配置时,离开10mm以上距离配备,以便能够切实地识别邻接的2个导体。
当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5mm时,信息导体的配置候选存在34个。
但是,如果在基准导体之间配置2个信息导体,则基准导体与信息导体配置成一条直线,无法确定图案代码的方向。因此,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其中,首先在34个中,将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3个配置候选排除在外,如下所示,从剩余31个中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31C2+31=496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25+25+25+15+2=92种...(B)。
无法将导体配置得使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这是因为存在无法识别邻接2个的可能性。因此,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29×2+28=86种...(C)。
由此,(a)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496-92+86=490种。
(B)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0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此时,与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35mm的情形完全相同,信息导体的配置候选存在34个。
因此,由于构成与(a)的情形完全相同的组合,因而与(B)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490种。
(C)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25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此时,信息导体的配置候选存在32个。
但是,如(a)(B)的情形所示,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因此,首先在32个中排除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1个配置候选,如下所示,从剩余31个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31C2+31=496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25+25+25+15+2=92种...(B)。
如(a)(B)的情形所示,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28种...(C)。
由此,(C)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496-92+28=432种。
(d)是针对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为20mm的情形显示的图。
此时,信息导体的配置候选存在30个。
但是,如(a)~(C)的情形所示,在基准导体之间,信息介质只能配置1个。因此,首先在30个中排除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1个配置候选,如下所示,从剩余29个求出选择2个及1个的组合。
29C2+29=435种...(a)
接着,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2个候选位置的组合为
25+25+25+9=84种...(B)。
如(a)~(C)的情形所示,导体之间距离不足10mm的组合被排除在外。
接着,位于基准导体之间的配置候选选择1个,能与其他导体判别的情形的组合为
28种...(C)。
由此,(d)情形中的可配置的信息导体的配置组合为
(a)-(B)+(C)=435-84+28=379种。
从(a)~(d),基准导体之间距离不同的4种图案代码的合计代码数为
490+490+432+379=1,791个。
如上所述,当使基准导体与信息导体的大小不同时,与采用相同的大小的情形相比,可以输出更多的图案代码。
另外,基准导体之间距离当然不限定于所述4种,只要能够识别图案代码的方向,则可随处配置基准导体。
进而,通过变更2个基准导体的大小,无论信息导体配置在何处,均可识别图案代码的方向。
另外,以上虽然对实施形态0~19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各实施形态的各图案代码、装置等可以超越实施形态而适宜地组合使用。例如,可以将在图章型代码发生装置中利用的图案代码,用于卡型装置,或将作为卡型而利用的信息判读装置,用于图章型的装置。当然反之也亦然。
<实施形态20>
也可以组合上面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的卡型装置(110~110G)(以下单纯称为装置(110)等)、实施形态16的图125~图138中示例性图示的不需要电源的游戏用卡、此外的物品(道具)而形成1个装置。此时,在本实施形态的装置中,也可以组合实施形态10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D)、实施形态11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E)、实施形态12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F)、实施形态13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G)、实施形态14中示例性图示的光传感器(130)。另外,作为本实施形态的装置的图案代码输出步骤,也可以应用实施形态15中示例性图示的输出步骤。另外,也可以将实施形态17中示例性图示的装置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传递处理应用于本实施形态的装置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传递处理。另外,也可以将实施形态18中示例性图示的光传感器(130F及130G)应用于本实施形态的装置。另外,作为本实施形态的装置的图案代码,也可以应用实施形态19的图案代码的配置。
图149是在与实施形态20相关的装置(110K)的里面观察的平面图。其中,里面与实施形态1等一样,是装置(110K)的供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接触或接近侧的面。另外,图150是在与实施形态20相关的装置(110K)的表面观察的平面图。表面是里面的相反面,是当里面接触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时,被使用者手指等人体的一部分所触摸的面。
如图149、图150所示,装置(110K)的里面、表面均分为电气器件区域(110K-1)和非电气器件区域(110K-2)。电气器件区域(110K-1)具有电子电路部件、电力供应部件等,借助于电气电路、电子电路的作用,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物理作用。电气器件区域(110K-1)例如具有诸如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的卡型装置(110~110G)(以下单纯称为装置(110)等)的构成。另外,在触摸区域(TC2)的下端,埋设有图151中示例性图示的接触导体(114)。
在图151中示例性图示了电气器件区域(110K-1)的构成。具体而言,电气器件区域(110K-1)与图68A的装置(110F)的构成相比,将光电测量元件排列(129)变更为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另外,在图151中,针对与已经在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10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与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1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电气器件区域(110K-1)的部件构成不限定于图151,可以使用实施形态0、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10中说明的装置(110)等。另外,在图151中,虽然比较器(118)示例性图示了1个,但并非比较器(118)数量限定为1个。在从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EPD6等)的光电变换元件(光传感器、光晶体管等)并列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比较器(110)可以按与多个光电变换元件相同的数量并列配备。借助于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EPD6等)与多个比较器(118)的组合,形成取得多个通道的输入信号的电路。另外,也可以取代比较器而使用模拟/数字变换器(A/D变换器)。通过利用A/D变换器,从而在各通道中,一次输入可以实现3比特以上的多值信号。
如图149所示,装置(110K)在里面具有6个元件(111)和6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6),在这点上与[实施形态8的变形例2](图72G、图72H)相同。进而,装置(110K)在里面具有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触摸区域(SCP1)。另外,如图150所示,装置(110K)在表面具有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指纹传感器(113)、触摸区域(TC2)及触摸区域(TC4)。
里面的6个元件(111)和6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构成及作用与通过图72G及图72H说明的一样。如图72G中所作的说明,各元件(111)按照图案1~图案9的顺序切换ON/OFF,输出图案代码。装置(110K)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例如6个元件(111)中的5个元件(111)引起的电容(电场强度)。信息设备(200)在触摸面板上识别例如6个元件(111)中的5个元件(111)的输出图案,从而根据元件(111)的配置,识别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配置位置。
另一方面,光电二极管(WPD1~WPD6)分别配置于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光代码发光区域(LE1~LE6)对应的以波线环绕的位置。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使与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配置位置对应的显示装置的光代码发光区域(LE1~LE6)分别以独立的光量发光,使对应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受光。根据这种构成,不限制波长,通过对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进行区分,可以从显示装置向装置(110)进行多路的信息输入。
光电元件变换排列(112A)是所谓的太阳能面板,接受来自显示装置的太阳光线并变换成电能,向装置(110K)的各部供应电力。不过,也可以取代配备光电元件变换排列(112A),由光电二极管(WPD1~WPD6)通过光电变换而向装置(110K)供应电力。即,作为光电二极管(WPD1~WPD6),使用分别具有充分变换能力的受光元件即可。光电二极管(WPD1~WPD6)也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光电二极管而提高发电能力。
另外,表面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配备用于加强借助于里面的光电元件变换排列(112A)的电力供应或借助于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电力供应。即,装置(110K)借助于表面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里面的光电元件变换排列(112A)及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组合或他们至少一个而接受电力供应。不过,在借助于里面的光电元件变换排列(112A)或光电二极管(WPD1~WPD6)而供应充分的电力的情况下,没有表面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B)也无妨。
指纹传感器(113)例如用于使用者认证。与实施形态1的装置(110)一样,装置(110K)例如在利用指纹传感器检测的指纹与存储器中存储的使用者指纹数据一致时,可以控制SW(115)而使得触发图案从元件被触摸面板检测。
另外,在省略指纹传感器(113)的情况下,装置(110K)例如将从光电二极管(WPD1~WPD6)接受既定的启动用光图案当作触发,开始处理即可。另外,装置(110K)例如将人的手指、此外的导体接触触摸区域(TC2)的接触导体(114)当作触发,开始处理即可。另外,装置(110K)例如也可以取代指纹传感器(113)而具有图59、图60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13)等。在这种情况下,装置(110K)将图像传感器(113)等判读既定图案当作触发,开始处理即可。
非电气器件区域(110K-2)不具有电子电路部件、电力供应部件等,例如当使用者按压装置(110K)的表面时,借助于形成装置(110K)的材料的机械/物理变形,使用者手指的接近被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所检测。非电气器件区域(110K-2)具有与实施形态16中示例性图示的不需要电源的游戏用卡及此外物品(道具)相同的结构。作为非电气器件区域(110K-2),也可以利用图128A、图128B、图130、图133~图136的某一种结构。另外,作为非电气器件区域(110K-2)的触摸区域(TC4),也可以有如图137所示的透明的触摸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形态20的装置(110K),可以组合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与实施形态16的不需要电源的游戏用卡及此外物品(道具)而形成为1个装置。另外,可以组合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的装置(110)等与实施形态16的不需要电源的游戏用卡及此外的物品(道具)而形成1个装置。
此时,使用者使手指或导体等接触触摸区域(TC2),从而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到元件(111)的位置,从而将数据输入于信息设备(200)。另外,使用者触摸按压触摸区域(TC4),从而可以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到按压位置。
此时,触摸区域(TC2)作为第一操作部,如果接触人体的部位或装置(110K)外的导电体,则通过借助于信息输出部而驱动的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的信息。另外,触摸区域(TC4)作为第二操作部,如果接触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则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识别相应接触位置。
因此,信息设备(200)检测元件(111)的位置,从而如果识别装置(110K)的位置,则使显示装置上的区域(LE1~LE6)发光,从而可以向光电二极管(WPD1~WPD6)输入光图案。另外,信息设备(200)检测元件(111)的位置,从而如果识别装置(110K)的位置,则可以检测触摸区域(TC4)的按压位置,识别装置(110K)表面的哪处被按压。信息设备(200)例如可以识别图150的贴有“日语”、“英语”、“听(Listen)”、“读(Read)”、“写(Write)”等标签的区域被按压,执行由这些标签决定的处理。
另外,在触摸区域(TC4)如图137所示具有透明触摸区域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选择透明区域显示的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图标及此外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部件。因此,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K)的元件(111)接受对触摸面板的输入,从显示装置向光电二极管(WPD1~WPD6)输入光图案,从而可以与装置(110K)收发信息,在执行多样处理的同时,通过触摸区域(TC4)的透明区域,接受向触摸面板的输入。
<实施形态21>
根据图152~图175,对与实施形态21相关的装置(110L)的电路构成详情、控制及信息处理进行说明。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的装置(110L)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及实施形态20的装置(110~110K)(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及实施形态20的装置(110~110K)(以下单纯称为装置(110)等)的构成应用于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L)。装置(110K)的外观构成与实施形态20的装置(110K)相同(参照图149、图150)。另外,装置(110K)的电气电路的构成与装置(110K)的电气器件区域(110K-1)的构成(图151)相同。因此,图149、图150在实施形态21中也直接参照。
图152是示例性图示装置(110L)的电路构成详情的图。装置(110L)在信息输入侧配备有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6)、检测来自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各个信号的多个比较器(118)和保有来自多个比较器(118)的信号的缓冲器(18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总称光电二极管(WPD1~WPDk(k为整数))的情况下,单纯称为光电二极管(WPD)。
另外,在信息输出侧,配备有2个输出缓冲器(183A/183B)、选择器(184)、驱动电路(180)、SW(115)、元件(111)及接触导体(导体垫)(114)。与所述实施形态的装置(110)等一样,如果使用者用手指等接触接触导体(114),则通过ON状态的SW(115),使用者的人体具有的电容与元件(111)电气连接。结果,静电在元件(111)与人体之间移动,触摸面板检测面板与元件(111)之间的电容变化或来自元件(111)的电场强度变化。
CPU(116)例如根据存储器(117)中可运行地展开的计算机程序等来控制装置(110L)。CPU(116)从输出缓冲器(183A和183B)交替输出信息,控制选择器(184),从输出缓冲器(183A和183B)交替向驱动电路(180)输出信息。驱动电路(180)从输出缓冲器(183A和183B)交替取得信息,根据取得的信息,控制SW(115)变为ON或OFF,从而从元件(111),以图案代码的形式输出信息。另外,虽然在图152中省略,但驱动电路(180)利用分别独立的配线(电路)而与各SW(115)连接,可以使各SW(115)独立地为ON或OFF。而且,CPU(116)将下个信息输出到输出缓冲器(183A)。CPU(116)和驱动电路(180)可以说是信息输出部的一个示例。
于是,信息设备(200)与同步用光信号一起,将检测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朝向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发光。比较器(118)从光电二极管(WPD1~WPD6)接受的信号,生成0或1的数字信号,保存于缓冲器(182)。于是,异或(EXOR)电路(181)对输出缓冲器(183B)保有的信息(代码值)与缓冲器(182)中保护的信息(代码值)进行比较。如果异或电路(181)在缓冲器(182)的代码值与输出缓冲器(183B)的代码值中检测不一致,则向选择器(184)下达再传输指示。于是,选择器(184)将输出缓冲器(183B)的信息重新输出给驱动电路(180)。另一方面,如果异或电路(181)在缓冲器(182)的代码值与输出缓冲器(183B)的代码值中检测一致,则向选择器(184)下达缓冲器切换指示。于是,选择器(184)将输出缓冲器(183A)的信息输出给驱动电路(180)。如此一来,在从元件(111)输出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与同步用光代码中包含的代码值之间执行出错检验。
不过,在图152中,装置(110L)虽然具有2个输出缓冲器(183A/183B),但并非输出缓冲器数限定为2个。例如,如在实施形态21中所作的说明,装置(110K)将成为区分的基准图案和多个信息图案整理成一个,作为图案代码串,输出图案代码。该图案代码串称为电容代码或信息代码。此时,也可以根据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信息图案数,相应地配备输出缓冲器(183A)等。通过配备与图案代码串相应的输出缓冲器,可以延迟执行输出的图案代码的出错检验的时序,例如,可以在图案代码串输出后执行出错检验。
另外,在图152中,转换输出缓冲器(183A/183B)的选择器(184)、驱动电路(180)、执行出错检验的异或电路(181)等硬件电路,可以与CPU(116)一起,执行图案代码输出处理、出错检验、再传输处理等。但是,CPU(116)也可以执行这些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硬件电路中执行CPU(116)的一部分处理。
另外,虽然在图152中省略,与实施形态20(图151)一样,从图151中示例性图示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112B)等,向CPU(116)、比较器(118)、光电二极管(WPD1~WPD6)、缓冲器(182)、输出缓冲器(183A/183B)、驱动电路(180)、SW(115)等供应电源。
另外,在图152中,光电二极管(WPD1~WPD6)、多个元件(111)隔开配置。但是,图152明示了电气电路上的连接关系,但并非限定物理的位置关系。因此,光电二极管(WPD1~WPD6)、多个元件(111)既可以如图149、图151所示相互邻接配置,也可以隔开配置。另外,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数量与多个元件(111)的数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52中示例性图示所示,装置(110L)也可以具有接口(I/F)电路(180A)和连接于I/F电路(180A)的发光部、音响部、振动部、无线通信部等。其中,发光部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ED)等。另外,音响部为包括数字/模拟变换部的声音(声音、声音)发生部和扬声器等。另外,振动部是振荡器和引起机械振动的振动器等。另外,无线通信部是基于无线LocalArea Ntwork(LAN)、Bluetooth规格等的通信接口。
而且,装置(110L)(CPU(116))在根据图案代码而输出作为第一信息的图案代码的数据块(电容代码、信息代码)的同时,输入作为第二信息的光代码的数据块(信息代码),执行多样的信息处理。而且,装置(110L)也可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通过I/F电路(180A),根据于来自发光部的发光、来自于音响部的音响、来自于振动部的振动、来自于无线通信部的无线通信,向外部通知第三信息。以上发光部、音响部、振动部、无线通信部的至少1个、I/F电路(180A)及CPU(116)可以说是信息输出部的一个示例。不过,在包括实施形态21的本实施形态中,发光部、音响部、振动部、无线通信部及I/F电路(180A)并非必需构成,可以省略。
图153是实施形态21中的5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5)、5个元件(111-1~111-5)的配置例。另外,在以下实施形态中,在个别地称呼元件(111-1)等的情况下,记述为元件(111-1)等,在总称的情况下,单纯称为元件(111)。另外,在总称光电二极管(WPD1~WPD5)的情况下,单纯称为光电二极管(WPD)。不过,并非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等和多个元件(111)的个数限定为5个。例如,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等和多个元件(111)的个数也可以不是相同数。另外,并非将多个光电二极管(WPD1)等和多个元件(111)的配置例限定于图152。例如,光电二极管(WPD1~WPD6)和多个元件(111)的配置也可以为实施形态8、实施形态9、实施例21的构成。
在图153示例中,5个元件(111)和5个光电二极管(WPD1~WPD5)邻接配置。另外,在图中示例性图示了对各个元件(111)赋予数字标签,使得5个元件(111)可以在图上识别。
如实施形态8中所做的说明,信息设备(200)在触摸面板上检测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识别元件(111)的配置,在光电二极管(WPD1~WPD5)的相应位置,使显示装置发光,从而与装置(110L)通信。另外,在本说明书通篇中,将使连接于元件(111)的SW(115)变为ON、使元件(111)与接触导体(114)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形,表现为“使元件(111)变为ON”。另外,将使连接于元件(111)的SW(115)变为OFF、使元件(111)与接触导体(114)之间变为切断状态的情形,表现为“使元件(111)变为OFF”。
在图154中图示性图示了装置(110L)与信息设备(200)之间的通信顺序。在图中,从上侧起,在第一行和第三行示例性图示了图案代码,白色圆圈显示了SW(115)为OFF时的状态、黑色圆圈显示了SW(115)为ON时的状态。在图中,用虚线环绕的部分是与图153的配置对应地输出的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相当于1次输出的图案代码。另外,从图的上侧起,在第二行和第四行中示例性图示了光代码。与图案代码一样,用虚线环绕的部分是对光电二极管(WPD1~WPD5)发光的相当于1次发光的光代码。在图152中,例如黑色矩形示例性图示了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受光状态,白色矩形示例性图示了光电二极管(WPD1~WPD6)的无受光状态。
装置(110L)通过触摸面板,使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在信息设备(200)中发生变化,使信息设备(200)识别元件(111)在触摸面板上的配置。例如,使用者将装置(110L)贴近触摸面板,使得输出用于识别元件(111)位置的基准图案(连接于所有元件(111)的SW(115)均ON)。其中,在图案代码下方记载的数字0~10是图案代码的索引。索引示例性图示了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前的一系列图案代码的输出顺序的位置。即,装置(110L)作为第一个图案代码而输出基准图案。于是,触摸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识别导体的位置。
于是,信息设备(200)识别元件(111)的配置后,对同步用光代码进行发光,控制下个图案代码从装置(110L)输出的时序。信息设备(200)可以借助于同步用光代码的时序控制,提高通过触摸面板的图案代码识别几率。另外,在图154中,未使图案代码的索引(下述进制)从装置(111)包含于同步用光代码。在图154中,索引示例性图示为0~10的数字。通过附加同步用光代码赋予索引,从而,例如在指定了该索引的同步用光代码中发生图案代码错误时,装置(110L)可以指定该索引而重新传输图案代码。
在附图的示例中,信息设备(200)在识别基准图案后,输出索引2的同步用光代码。如果接受索引2的同步用光代码,则装置(110L)输出奇偶校验图案。另外,也可以使得奇偶校验图案在图案代码串的结尾输出。另外,在来自装置(110L)的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代码输出方面,奇偶校验并非是必需的。针对取代奇偶校验的出错检验,利用图155及图164~图170另外详细记述。
信息设备(200)在检测奇偶校验图案后,输出索引3~10的同步用光代码。索引3~10的同步用光代码进行组合来表现信息,因而称为信息代码。不过,并非信息代码中包含的光代码数限定于8。装置(110L)如果接受索引3~10的同步用光代码,则针对索引3~10的各个光同步用光代码输入,按既定时序,分别输出8个图案的图案代码。
然后,信息设备(200)对同步用光代码1进行发光,所述同步用光代码1对代表区分及导体配置图案的基准图案进行输出控制。同步用光代码1是包含索引1的代码。装置(110)如果接受同步用光代码1,则重新输出基准图案。进而,如果信息设备(200)输出索引2~10的同步用光代码,则与同步用光代码的受光同步,装置(110L)输出奇偶校验代码及传递信息的图案代码串。与索引3~10的同步用光代码串对应的图案代码串也称为信息代码。不过,为了与光代码相区别,也有将图案代码串称为电容代码的情形。
于是,在信息设备(200)通过触摸面板而识别基准图案后,对同步用光代码进行发光,控制输出下个导体图案,从而触摸面板可以确实地识别导体图案。于是,当在同步用光代码中包含来自装置(110)的代表图案代码的顺序位置的索引(包括下述10进制)时,针对信息设备(200)侧曾无法识别的图案代码,可以对包含相同索引的同步用光代码1重新发光,重新输出图案代码。进而,信息设备(200)侧可以只输出与指定的索引对应的图案代码。不过,并非必须在同步用光代码中包含索引。即,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作为同步用光信号,单纯地发行1个种类的图案,例如发行使所有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受光的光代码。在将使所有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受光的光代码用作同步用光代码的情况下,即使元件(111)的识别不完全也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信息设备(200)对显示装置中包括装置(110)的全体区域进行发光即可。此时,按每个时间间隔依次输出图案代码。但是,如果不配备索引,则使得无法识别输出了哪个图案代码,在所有SW(115)按与基准图案(使连接于所有元件(111)的SW(115)变为ON)不同的图案变为ON的情况下,无法识别基准图案。因此,通过将所有元件(111)均为ON的图案限定为基准图案并加以利用,从而信息设备(200)可以识别基准图案。进而,装置(110L)无法将最初基准图案输出之前或全部OFF的奇偶校验图案、触摸面板无法识别导体图案的情形(错误等)、用于排除触摸移动现象(后述)的将所有元件(111)变为OFF的图案等,与所有元件(111)为OFF的信息图案相区别并识别。因此,所有元件(111)均为OFF的图案被从图案代码中消除,从而可以实现基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图案识别。结果,当如实施形态21所示,3~10的8个导体图案成为信息图案时,本来可以输出5bit×8=40bit(约1100兆代码)的信息量,但作为信息图案,如果将全体为ON、全体为OFF排列在外,则可记述的信息量为5bit=64,因而为(64-2)的8次方=约218兆代码。作为信息图案,通过将全体为ON、全体为OFF排列在外,从而与未排除在外的情形相比,信息量为1/5左右。另一方面,如果将用于区别基准图案与信息图案的标志使用1bit,则图案代码可记述的信息为4bit×8=32bit(约43亿代码),信息量极度减小。因此,对于区别特定位基准图案与信息图案的方法,本实施形态的手法非常合理,也可以用作以其他实施形态说明的图案代码,这是不言而喻的。
图155是示例性图示信息设备(200)从显示装置输出的同步用光代码与接受同步用光代码的装置(110L)输出的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代码的关系的时序图。首先,在开始通信时,装置(110L)输出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基准图案。信息设备(200)在触摸面板中识别的最初的图案代码为基准图案,因而基准图案的索引为1。即,信息设备(200)借助于基准图案的识别而将索引初始化为1。
信息设备(200)借助于触摸面板而识别从装置(110L)输出的基准图案后,作为同步信号,同步用光代码从显示装置进行发光。在图中,显示了同步用光代码显示的序列号(索引2~10及1)。装置(110L)如果识别同步用光代码,则立即输出代表在相应索引的时序中输出的信息的图案代码。
图156显示实施形态21中的出错检验方式的一个示例。在图154中,作为同步用光代码,示例性图示了代表1~10索引的光代码或单纯相同的光代码。但是,对于同步用光代码发光,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将在相应同步用光代码发光前检测的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代码代表的值(也称为代码值)直接返还给装置(110L)。信息设备(200)将从由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代码中获得的代码值包含于下个同步用光代码,并返送给装置(110),从而装置(110)可以多次实施出错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从装置(110L)输出到信息设备(200)的图案代码直接从信息设备(200)返送回装置(110),因而装置(110)可以检验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输出结果的全部比特。
另外,信息设备(200)中的处理速度与装置(110L)中的处理速度不同,由此,装置(110L)不需要每当从信息设备(200)返送光代码时,将错误结果通知信息设备(200),按任意时序通知即可。
在图156中,从索引0的全体SW(115)为OFF的状态,在索引1中输出基准图案。而且,针对索引1~9的同步用光代码,输出索引2~10的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代码。例如,索引2的同步用光代码是索引3的同步用光代码,同时,当作检验在此前输出的索引2的图案代码的错误的代码(以下称为出错检验光代码)。
装置(110L)作为同步用光代码而识别出错检验用光代码后,输出下个图案代码。如果光电二极管(WPD1~WPD5)中至少1个不发光,则装置(110L)无法接受同步信号。因此,在图156中,中央的光电二极管(WPD5)用作同步用。即,信息设备(200)在所有同步用光代码发光时,使显示装置针对中央的光电二极管(WPD5)发光。
根据这种通信顺序,在图中按如下实现错误订正。在图的索引5中,装置(110L)在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代码(CP1)中,将元件(111-1、111-3、111-4)输出为ON,将元件(111-2、111-5)输出为OFF(元件(111)的定义参照图153的标签)。另一方面,在索引5中的借助于装置(110L)的图案代码(CP1)输出之后,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同步用光代码(CP2)是光电二极管(WPD3、WPD4、WPD5)为ON、光电二极管(WPD1、WPD2)为OFF。其中,光电二极管(WPD5)如上所述,是为了同步而始终输出ON的比特。因此,就索引5中的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同步用光代码(CP2)而言,光电二极管(WPD1)的值与此前从装置(110L)发送到信息设备(200)的图案代码(CP1)相异。
接受索引5的同步用光代码(CP2)的装置(110L),对相应光代码(CP2)的代码值与自身输出缓冲器(183A或183B)中保有的在索引5中结束发送的图案代码(CP1)的代码值进行比较,检测元件(111-1)中的输出值的错误。此时,装置(110L)重新输出与在索引5中结束输出的图案代码相同的图案代码(CP3)。在图中,重新输出的图案代码(CP3)的索引图示为5-2。不过,重新输出时,装置(110L)将中央的元件(111-5)变为ON。于是,信息设备(200)从中央元件(111-5)为ON的情形,识别为是前面结束输出的图案代码(索引5的图案代码)的再输出。而且,在索引5A中,对与之前受光的图案代码(CP3)对应的同步用光代码进行发光。然后,装置(110L)和信息设备(200)恢复通常的通信。如上所述,信息设备(200)将与此前结束检测的图案代码对应的光代码返送到装置(110L),从而实现出错检验。
在图157中,显示了图案代码再输出的另一示例。在图中,在索引3中,图案代码(CP4)从装置(110L)输出到信息设备(200)。图案代码(CP4)中,元件(111-1)和元件(111-3)为ON。另一方面,在索引3中,从信息设备(200)返送到装置(110L)的同步用光代码(CP5)排除作为同步比特的光电二极管(WPD5),只有光电二极管(WPD3)为ON。因此,装置(110L)识别为图案代码(CP4)中元件(111-1)的比特错误。而且,装置(110L)在索引3A中,再输出与图案代码(CP4)相同的图案代码(CP6)。然后,装置(110L)与信息设备(200)的通信恢复通常的状态。
图158是示例性图示图156、图157中的同步用光代码与图案代码关系的时序图。在图案代码及同步用光代码中,索引示例性图示为标签。正如在图156、图157中所作的说明,在图的上端(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索引5中,在信息设备(200)检测装置(110L)输出的图案代码时发生错误。而且,根据从信息设备(200)返送到装置(110L)的同步用光代码,装置(110L)检测错误,在索引5A中再输出前次结束输出的图案代码(中央的元件(111-5)为ON、其他元件的输出相同)。同样地,在图的下端(第三行和第四行)的索引3中,根据从信息设备(200)返送到装置(110L)的同步用光代码,装置(110L)检测错误,在索引3A中再输出前次结束输出的图案代码。
[图案代码的变形例]
图159是示例性图示装置(110L)接触触摸面板的里面的另一构成的图。如图所示,装置(110L)具有元件(111-1)~元件(111-5)。另外,装置(110L)也可以具有开关(SWL)。开关(SWL)是在装置(110L)加载于触摸面板之外的表面时为ON的开关。另外,装置(110L)也可以在开关(SWL)的位置,配备信息判读装置。信息判读装置例如为实施形态9的图像传感器(160)、实施形态10~实施形态13中示例性图示的图像传感器(160D)等。该信息判读装置具有判读QR代码、圆点代码、色码等二维代码或指纹等的功能。当判读二维代码时,如果是印刷品,则在不从装置(110L)照射光线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反射光,因而拍摄得黑暗,当照射光线时,因反射光而拍摄得明亮。另一方面,如果是显示装置,则在不从装置照射光线的情况下,除显示装置不发光的情形之外,拍摄得明亮。在照射了光线的情况下,显示装置不反射照射光,因而拍摄图像没有变化。由此可以从光线照射与否的结果,识别是印刷品还是显示装置。另一方面,显示装置中显示的二维代码无法以与印刷一样的高分辨率显示,因而优选进行切换,显示为比印刷进一步扩大的二维代码,以便信息判读装置判读。例如,二维代码为圆点代码时,在印刷中,圆点尺寸为0.042mm,基准圆点间隔为0.508mm,但在显示装置中,如果不是全部为2倍左右以上,则无法准确地显示圆点图案,难以判读。因此,拍摄印刷品的情形与拍摄显示装置的情形,可以利用信息判读装置判断某一个,利用对应的软件进行切换,适当地判读二维代码。
另外,在图159中,光电二极管(WPD1)等省略。不接受光代码时,也可以没有光电二极管。在该例中,示例性图示了元件(111-1)~元件(111-5)。另外,在该例中,元件(111-1)~元件(111-5)对应于输出的图案代码的比特1~5。
图160、图161是示例性图示借助于图159的元件(111-1)~元件(111-5)而输出的图案代码的图。在图中,元件(111)的ON图示为黑色,OFF图示为白色。在图中,在图案代码的下方,示例性图示了索引1~10和图案代码所代表的比特值。另外,比特值根据图159的比特的定义。在图中,索引1的所有元件(111)为ON的图案,是装置(110L)使信息设备(200)识别元件(111)配置的同时代表图案代码串的区分的基准图案。代表信息的图案(称为信息图案)的图案代码不需要将基准图案排除在外。因此,在图159中示例性图示的信息图案中,元件(111-1)(对应于比特5)始终为OFF。另外,索引2的图案代码在奇偶校验图案中使用。因此,装置(110L)可以利用索引3~10的图案代码,输出4bit×8=32bit(约43亿代码)的信息量。其中,索引6的信息图案是元件(111)全部为OFF(以下称为全OFF图案)、两侧的图案代码也全部为OFF。此时,难以识别信息图案。因此,正如图154的同步用光代码不包含索引的情形的说明,通过将全ON的图案限定为基准图案,从而可以识别基准图案。进而,通过将全OFF的信息图案从图案代码中去除,而必须有某个元件为ON,从而可以识别信息图案。结果,如本实施例所示,当索引3~10的8个信息图案成为1个块的图案代码时,如果将全ON、全OFF的图案排除在外,则为5bit=64,因而(64-2)的8次方=约218兆代码,信息量大幅增加。
另外,装置(110L)将与多样应用程序对应的信息输出为图案代码。作为一个示例,在装置(110L)具有CPU(116)等信息判读装置的情况下,既可以直接输出信息判读装置判读的信息,例如圆点代码(32bit),也可以在输出的信息的一部分中包含装置(110L)的识别信息(ID)。
图160及图161的特征可以示例性图示在索引1~10中提出的基准图案、奇偶校验图案及信息图案之间插入有所有元件(111)均为OFF的图案代码。全OFF图案是为了在从第一图案代码的输出状态变化为第二图案代码的输出状态时防止触摸移动的误检测而输出。其中,所谓触摸移动,是使用者在触摸面板实施触摸操作时,如果使用者将手指从现在手指等触摸的位置拿开并在既定时间以内的短时间内触摸附近位置,则触摸面板视为并检测手指在触摸状态下移动的操作。如果触摸面板检测触摸操作,则插入2个触摸操作之间的坐标数据进行输出。例如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中,特别是如果快速触摸附近位置,则触摸移动被检测。
如上所述,在索引1的基准图案、索引2的奇偶校验图案、索引3~10的信息图案之前插入全部元件(111)为OFF的图案代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该全部元件(111)为OFF的图案代码用作同步图案。信息设备(200)按NOR逻辑,对与各元件(111)对应的物理量输出进行合成即可。于是,在图159的元件(111-1~111-5)的全部输出为OFF的情况下,信息设备检测逻辑1,可以与该全部比特为OFF的输入同步,导入为下个信息图案。
另外,在该处理中,可以将全比特为OFF的图案代码兼用作错误图案代码。例如,假定处理是通过第一次的图案代码输入,某种图案代码输入信息设备(200),然后,该图案代码的代码值从信息设备(200)以相同光代码返回。而且,假定结束前次发送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与作为光代码返回的代码值不一致。于是,装置(110L)为了向信息设备(200)通知错误,(1)首先输出同步图案代码(全比特为OFF),(2)然后输出错误图案代码(全比特为OFF),(3)接着再次输出发生错误的图案即可。通过如此输出图案代码,信息设备(200)可以在(1)同步图案之后,检测(2)错误错误图案代码(全比特为OFF),进而再取得图案代码。
不过,该处理是针对来自装置(110L)的图案代码输出,在下个同步图案输出之前,与图案代码对应的代码值从信息设备(200)作为光代码进行回信,可以无时间延迟地处理的情形。另外,如果图案的再输出在下个同步图案发生之前未结束时,装置(110L)将取代所述处理,在(1)之后,(2)输出错误错误图案代码(全比特为OFF),(3)之后,输出代表在哪个图案代码中发生错误的索引的图案代码,(4)之后,重新输出下个发生错误的图案即可。由此,信息设备(200)可以在同步图案之外,(2)检测错误错误图案代码(全比特为OFF),(3)取得发生错误的索引,(4)再取得图案代码。
在图162中显示了借助于装置(110L)输出来自元件(111)的图案代码时,触摸面板对触摸移动进行误检测的示例。在图中,输出变化前,元件(111-1和111-2)为ON。然后,在既定时间内的短时间,元件(111-1)成为OFF,元件(111-4)成为ON。元件(111-2)的输出无变化。现在,将元件(111-1)的位置当作起点PS(X0、Y0),将元件(111-4)的位置当作终点PE(XE、YE)。在这种情况下,触摸面板将从起点PS(X0、Y0)至终点PE(XE、YE)的直线上的多个点PS(X0、Y0)、P1(X1、Y1)、P2(X2、Y2)、...、PE(XE、YE)的坐标值输出到应用程序。这种触摸移动的检测被认为在触摸面板设备驱动器等中执行。根据触摸面板,也存在不输出中途坐标,以元件(111-1)为触摸开始,输出为在触摸状态下移动到元件(111-4)的触摸移动的情形。
图163示例性图示了用于在输出来自装置(110L)的图案代码时减少触摸移动误检测的处理。即,装置(110L)输出第一信息图案后,在输出第二信息图案时,输出全部元件(111)为OFF的全OFF图案。而且,然后输出第二信息图案。在试用的智能手机中,将信息图案设为70ms,同步图案设为100ms,防止触摸移动的误检测。另外,也可以根据智能手机机型而异。其中,如果加宽邻接的元件(111)的间隔(例如15mm左右),则触摸移动现象的发生降低。另外,通过开发与触摸移动处理对应的软件,可以识别本来元件的位置。这种信息设备(200)机型的设计值或设置值的限制,可按每个机型而通过设置进行变更。不过,例如在各机型中,将操作系统(OS)运行的设备驱动器变更为不限定于机型的设计值或设置值,从而可以避免这种这种限制。
返回图160、图161,说明处理例。在图160的索引1中,由于确定了数据块的区分和方向,因而输出基准图案。然后,输出全OFF图案,在索引2中,输出奇偶校验图案。进而,输出全OFF图案,在索引3中,输出与比特串1011对应的信息图案。之后反复进行相同处理,直至索引10。
根据图161,对实施形态21的奇偶校验进行说明。在图中,在索引2的奇偶校验图案中,元件(111-1):OFF,元件(111-2~111-4):ON。另一方面,在索引3~10中,元件(111-1)在索引3、4、5、8、9、10中为1。因此,奇偶值是加算这些比特1,为1+1+1+0+0+1+1+1=1。因此,在采用奇数奇偶值的情况下,在奇偶校验图案中,元件(111-1)为OFF。
同样地,对于元件(111-2),索引3~10中的比特加算值为1+1+0+1+0+1+1+1+0=0。当为奇数奇偶值时,在奇偶校验图案中,元件(111-1)为ON。另外,对于元件(111-3),索引3~10中的比特加算值为0+1+1+0+0+1+1+1=1。当为奇数奇偶值时,在奇偶校验图案中,元件(111-3)为OFF。进而,对于元件(111-4),索引3~10中的比特加算值为1+0+0+0+1+1+0+0=1。当为奇数奇偶值时,在奇偶校验图案中,元件(111-4)为OFF。
[装置(110L)与信息设备(200)之间的通信处理流程]
在图164A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L)的CPU(116)执行的图案代码输出处理(装置侧同步通信)。不过,图164A以下的处理可以不是由CPU(116)执行,而是由硬件电路执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各处理流程按照由装置(110L)执行来说明。
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首先从元件(111)输出基准图案(S60)。然后,装置(110L)等待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同步用光代码的受光。而且,如果接受同步用光代码,则装置(110L)从元件(111)输出奇偶校验图案(S61)。而且,装置(110L)执行信息图案的同步输出(S63)。
然后,装置(110L)等待来自信息设备的应答。而且,装置(110L)从信息设备(200)接受应答。而且,装置(110L)判定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应答中是否出现奇偶错误(S67)。另外,S67的处理也可以是判定应答是否为正常应答的处理。在S67的判定中,当出现奇偶错误时,装置(110L)使处理返回S60,重新执行所述的处理。另外,在S67的奇偶错误在相同的图案代码串发送中发生既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装置(110L)可以判定为故障,结束处理。
在S67的判定中,当没有奇偶错误时,装置(110L)判定是否还有下个发送的信息,当有下个信息时,装置(110L)使处理返回S60,发送下个信息。
另外,在图164A的处理中,装置(110L)输出基准图案后(S60后),在索引2的时序中输出奇偶校验图案,但装置(110L)在输出信息图案后(索引10后的时序),也可以不输出奇偶校验图案。
在图165中示例性图示了信息图案同步输出处理(图164A的S63)的详情。在该示例中,装置(110L)等待光同步图案的受光(S631)。而且,装置(110L)判定同步用光图案的受光与否(S632)。而且,装置(110L)如果接收光同步图案,则在该受光时序输出下个图案代码(S635)。而且,装置(110L)判定是否进行了与全图案代码数相应的输出(S637)。全图案代码数例如在所述图156、图157、图160、图161等示例中,为索引3~10的合计8个图案。而且,直至完成与全图案代码数相应的输出,装置(110L)反复进行S631~S637的处理。另外,在将装置加载于触摸面板的瞬间或使装置移动时,容易发生误认,因而优选将全图案代码反复既定次数。此时,不需要从基准图案的取得开始图案代码的出错检验,而记忆包含通过触摸面板而取得的最新基准图案的必要数量的图案代码后实施奇偶校验即可。当发生奇偶校验错误时,省略记忆的最初信息图案,利用新取得的必要数量的信息图案实施出错检验,反复进行该处理即可,直至不发生错误为止。出错检验的结果,取得无错误的电容代码后,利用光代码结束图案代码的输出即可。
在图166中显示了信息图案同步输出处理(图164A的S63)的另一处理例。在图166的处理中,在输出1次图案代码后实施出错检验。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也等待光同步图案的受光(S631)。图166的S631处理虽然是与图165相同的处理,但在作为受光对象的光同步图案中,包括与结束前次输出的图案代码相同的代码值。而且,装置(110L)判定光同步图案的受光与否(S632)。而且,如果装置(110L)接受同步用光图案,则装置(110L)对前次输出图案代码的代码值与同步用光图案的代码值进行组合。而且,判定2个代码值是否一致,即,判定有无错误(S633)。另外,前次输出图案代码例如在图152示例性图示的输出缓冲器(183A或183B)中保持。
在S633的判定中没有错误时,装置(110L)在基于S632判定的受光时序,输出下个图案代码(S635)。另一方面,当S633的判定中有错误时,装置(110L)再次输出前次输出图案代码(S635)。而且,装置(110L)反复S631~S637的处理,直至完成与全图案代码数相应的输出时为止。
图165、图166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L)与信息设备(200)发光的同步用光代码同步,输出图案代码的处理。在图167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L)接续同步用图案代码而输出信息图案的处理。另外,此时,在图164A的作为装置侧同步通信处理的S62处理中,装置(110L)首先输出同步用图案代码,然后在既定时序输出奇偶校验图案。接着,处理移动到图167。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首先输出同步用图案代码(S63F)。同步用图案代码在可利用图案代码定义的图案中,使用基准图案及不用作信息图案的图案即可。例如在图160示例中,将元件(111-1)~元件(111-4)用作信息图案,因而合计可使用16个图案。然后,装置(110L)输出信息图案(S63G)。然后,装置(110L)接收光代码(S63H)。而且,装置(110L)对前次输出图案与光代码进行组合(S633)。S633以下的处理与图166一样,因而省略。
在图166、图167中,装置(110L)输出图案代码后,信息设备(200)将检测的图案代码代码值编码为同步光代码,返送给装置(110L)。即,针对1次的图案代码输出,根据下个同步用光代码实施出错检验。不过,正如已在图152中说明的,准备3个以上输出缓冲器(183A)等,例如与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数相应地进行准备,从而能够推迟出错检验。
图168是出错检验在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串输出后实施的处理例。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等待光同步图案的受光(S631)。图168的S631处理是与图166相同的处理。而且,装置(110L)判定光同步图案受光与否(S632)。而且,如果装置(110L)接收同步用光图案,则装置(110L)将同步用光图案中包含的最新图案的代码值保存于缓冲器(183)等(参照图152),输出下个图案代码(S635A)。而且,装置(110L)判定是否输出了直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串中包含的全图案代码数的图案代码(S637)。
当在S637的判定中,输出了全图案代码数的图案代码时,装置(110L)将S635的处理中保存的来自信息设备(200)的最新代码值与结束发送的图案代码进行比较(S638)。S638的处理针对全体发送图案代码实施。而且,装置(110L)判定错误,即,判定答复代码值与结束发送的图案代码是否不一致(S639)。
当在S639判定中有错误时,装置(110L)例如输出检测错误的图案代码的索引,进而输出检测错误的图案代码(S63A)。其中,索引是代表图156、图157、图160、图160等示例性图示的信息图案的顺序位置的号码(例如图156的索引3~10)。
因此,在该处理中,在可借助于图案代码而定义的元件(111)的ON与OFF组合中,一部分图案代码用作信息图案,其余图案代码用作索引。例如图160的情形,借助于元件(111-1)~元件(111-4)的4个元件(111)的ON和OFF组合,可以使用16个图案。
正如已在图159的说明中进行的叙述,装置(110L)可以将元件(111)全部为ON的图案用作基准图案,将元件(111)全部为OFF的图案代码用作错误图案代码。另外,在发生错误的图案代码的再输出不能晚于下个同步时序的情况下,装置(110L)接受光同步图案后,首先输出错误图案代码,接着输出代表索引的图案代码即可。即,作为一个示例,在S63A处理中,错误图案代码、代表索引的图案与检测错误的信息图案(再输出)构成组并输出。另外,如果在1个图案代码内配备错误比特的情况下,接受光同步图案后,发生错误的图案代码按时输出,则装置(110L)也可以不利用索引,而是通过一次输出,输出错误比特和再次输出的图案代码。S63A处理针对在S638的处理中检测错误的所有图案代码实施。
进而,装置(110L)针对S63A中输出的图案代码,执行与S638相同的处理,即执行接收回信图案并将回信图案的代码值与结束发送的图案代码进行比较的处理(S63B)。而且,在S63B的处理中,如果检测错误,则装置(110L)使处理返回63A,反复进行再输出。不过,在错误次数超过允许限度的情况下,装置(110L)也可以视为发生异常而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63C的判定中没有错误时,装置(110L)清空图案代码输出缓冲器(183A)等(S63D),结束处理。另外,在S639判定中没有错误时,装置(110L)也清空图案代码图案代码输出缓冲器(183A)等(S63D),结束处理。
图169的处理是取代根据同步用光代码取得同步,而是在根据装置(110L)输出的同步用图案代码取得同步的同时,出错检验比图168所示的1次图案代码输出时延迟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69中,S63F、S63G的处理与图167相同。然后,装置(110L)接收回信的光代码,保存于缓冲器(182)等(S63I)。图169的S637之后的处理与图168相同。如上所述,装置(110L)输出同步用图案代码的情形也与图168一样,可以在输出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串后,执行出错检验。
另外,在图168、图168处理中,装置(110L)在输出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串后,执行出错检验,在有错误的情况下,再次输出检测错误的图案代码。但是,并非装置(110L)的处理限定于图168、图169的示例。在装置(110L)具有充足的缓冲器(183)的情况下,在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包含的图案代码串(例如图154的索引3~索引10的图案代码)的受光处理期间中哪个时序执行出错检验均无妨。
在图164B中,示例性图示了取代由信息设备(200)输出同步用光代码,而由装置(110L)输出同步用图案代码的处理。在该元件中也与图164A一样,装置(110L)首先在元件(111)中输出基准图案(S60)。而且,装置(110L)等待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应答。装置(110L)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应答,当信息设备(200)识别了基准图案时(S6A中为是),装置(110L)从元件(111)输出同步图案(S6B)。而且,与同步图案同步,输入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光代码(S6C)。
其中,在S6B、S6C的处理中,装置(110L)可以使用多样形态作为同步图案。例如装置(110L)也可以输入不包含索引的固定的图案代码作为同步图案。在该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将与该固定的图案代码输入时序同步地输入光代码即可。
另外,装置(110L)也可以输入索引作为同步图案。在该情况下,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使得输入与已输入的索引对应的光代码。即,光代码例如如图72I、图154~图158所示,为各光代码赋予索引。因此,在装置(110L)输入同步图案代码的情况下,作为同步图案而指定索引,信息设备(200)对指定的索引的光代码进行发光即可。在该情况下,信息设备(200)按照输入的同步图案代码的各比特值的OR逻辑,生成同步信号,调整时序,对光代码进行发光即可。
另外,装置(110L)可以直接对作为同步图案代码而在此前从信息设备(200)输入的光代码进行回信。在该情况下,信息设备(200)按照同步代码的各比特值的OR逻辑,生成同步信号,调整时序,对光代码进行发光即可。另外,在该情况下,信息设备(200)也可以对作为同步图案代码而输入的代码值与此前通过光代码的发光而发送到装置(110L)的光代码进行比较,进行出错检验。
然后,装置(110L)判定是否取得了1个信息代码分量(代表1个数据块内的信息的光代码)的光代码(S6D)。其中,所谓1个信息代码分量,正如图72I中所作的说明,是指数据块的区分至下个区分的一系列光代码。当1个信息代码分量的光代码的取得未完成时,装置(110L)使处理返回S6B。在1个信息代码分量的光代码的取得完成的情况下,装置(110L)判定是否取得下个信息(S6E)。
取得下个信息的情形,作为输入预先确定的信息的光代码的情形,是未取得所有信息代码的情形等。在取得下个信息的情况下,装置(110L)使控制处理返回S6B。
如上所述,取代由信息设备(200)输出同步用光代码,而由装置(110L)输出同步用图案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从取得基准图案开始图案代码的出错检验。这是因为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从限定于基准图案的某个图案代码取得、积累坐标值,在接收基准图案或具有电容代码(1个数据块)的图案代码的时间点,从积累的坐标值对图案代码进行既定即可。因此,装置(110L)记忆通过触摸面板取得的包括最新基准图案的所需数量的图案代码,实施奇偶校验即可。当发生奇偶校验错误时,省略记忆的最初信息图案,利用新取得的所需数量的信息图案进行出错检验,反复进行该处理,直至不发生错误时为止即可。
装置(110L)将索引与再输出的图案代码成对输出,从而可以使信息设备(200)检测索引。信息设备(200)如果检测索引,则识别为是发生错误的图案代码的再输出,对结束取得的图案代码进行修正即可。
图170A是示例性图示信息设备(200)侧的同步通信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如已作的说明,信息设备(200)的硬件构成与实施形态0中说明的代码识别装置(3)一样,因而省略说明(参照图5)。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图5的CPU(51))通过触摸面板检测装置(110L)的基准图案(S70)。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已检测基准图案(S71)。当未检测基准图案时,信息设备(200)再次判定是否结束处理(S72)。例如,信息设备(200)在既定时间以上无法检测基准图案的情况下,可以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当未结束处理时,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70。另外,也可以由使用者进行判断并结束。
通过S71的判定,信息设备(200)如果检测基准图案,则对光电二极管(WPD1)等的位置进行特定,对光同步图案进行发光。光电二极管(WPD1)等位置的特定方法与实施形态17(图140的S11)相同。即,例如如图153所示,针对元件(111-1~111-6)的配置,光电二极管(WPD1~WPD6)(图159中,光电二极管(WPD1~WPD5))的配置在装置(110L)上大致固定。就少许的移动而言,当检测基准图案时,以各元件的检测位置为中心,将既定区域设置为边界框(bounding box),如果在稍稍移动后检测的元件的位置进入边界框,则可以识别图案代码。进而,如果以新检测的位置为中心,将既定区域再设置为边界框,则可以进行与装置移动相应的补正,通过反复这种操作,即使移动继续,也可以准确地取得图案代码。该处理也可以在装置(110L)识别其他图案代码时使用,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装置(110L)如果可以检测基准图案并对元件(111)的配置进行特定,则可以明确地对光电二极管(WPD1)等的位置进行特定。当然,当装置(110L)移动时,可以按照元件配置的每个补正,明确地对光电二极管(WPD1)等的位置进行特定。而且,信息设备(200)在显示装置的与光电二极管(WPD1)等各个位置对应的位置,对同步用光图案进行发光(S73)。
然后,信息设备(200)借助于触摸面板而检测奇偶校验图案(S74)。而且,信息设备(200)执行信息图案同步输入处理(S75)。而且,信息设备(200)实施对在S75中输入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的奇偶校验,对应答信号进行发光(S76)。当奇偶校验发生错误时,再次从基准图案起开始输出。另外,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结束处理(S77)。例如,在使用者在触摸面板等的菜单画面中选择了结束处理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结束处理。信息设备(200)在未结束处理的情况下,移动到S70的处理。其中,当在奇偶校验图案中未检测到错误,信息设备(200)取得了正确的信息代码时,也可以对代表信息代码取得结束的光代码进行发光,使来自装置(110L)的图案代码的输出结束。另外,不需要从基准图案取得开始图案代码的出错检验,记忆包含在触摸面板中取得的最新基准图案的需要数量的图案代码,实施奇偶校验即可。当发生奇偶校验错误时,省略先前记忆的信息图案,包含新取得的图案代码在内,利用需要数量的信息图案进行出错检验,推导检验对象的图案代码并反复进行相应处理即可,直至不发生错误时为止。
图171是示例性图示借助于信息设备(200)的信息图案同步输入处理(图170A的S75)详情的处理流程图。该处理是与装置(110L)中的信息图案同步输出处理(图166)对应的信息设备(200)侧处理。
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L)输出的图案代码进行解码,编写包括向装置(110L)回信的代码值的同步用光图案代码(S750)。而且对编写的同步用光图案代码进行发光(S751)。
然后,与同步用光图案代码同步,输入来自装置(110L)的图案代码(S752)。而且,判定在输入的图案代码中是否有错误指定。所谓有错误指定的情形,例如如图156所示,是代表错误的中央元件(111-5)为ON的情形。在代表错误的中央元件(111-5)为ON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在S752处理中同时输入错误的指定和再输入的图案代码。另外,所谓有错误指定的情形,例如也可以是输入信息图案之外的索引的情形。在输入信息图案之外的索引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重新输出下个同步用光信号,输入下个再输出的图案代码。
而且,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将在S752中输入的图案代码当作新图案代码,保存代码值(S754)。另一方面,通过S753的判定,当输入的图案代码中有错误指定时,对错误指定的、已结束输入的图案代码进行修正。例如如图156所示,在代表错误的中央元件(111-5)为ON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根据在S752中输入的图案代码,对之前结束输入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进行修正。又例如,在索引中指定错误的情况下,对与索引对应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进行修正。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从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串是否全数输入。当未全数输入时,信息设备返回S750的处理。
这里虽然称为代表错误的中央元件(111-5)为ON的情形,但在图154及图160的说明中,记载为从信息图案,利用省略了全为ON的基准图案和全为OFF的图案的图案代码来定义信息图案,但进而,也可以从信息图案中省略代表错误的1个图案(例如只有5个元件为ON、其余为OFF的图案),将相应图案当作输出代表发生错误的错误图案。然后,再输出索引和信息图案即可。由此,为5bit=64,因而(64-3)的8次方=约191兆代码,与4bit×8=32bit(约43亿代码)相比,信息量大幅增加。
在图171的处理中,从装置(110L)向信息设备(200)输出有错误指定的图案代码的时序没有限制。即,如图166所示,装置(110L)针对每1次的图案代码输出,检验错误,即使在再输出曾有错误的图案代码的情况下,根据图171,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修正曾有错误的图案代码。另外,如图168所示,装置(110L)在图案代码全数输出后检验错误,即使在再输出曾有错误的图案代码的情况下,根据图171,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修正曾有错误的图案代码。另外,即使在装置(110L)在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任意时序再输出曾有错误的图案代码的情况下,图171的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修正曾有错误的图案代码。
另外,在图171的处理中,省略了对基准图案至下个基准图案的图案代码串的最后图案代码的出错检验。就最后图案代码的代码值而言,信息设备(200)将其包含于使装置(110L)输出下个基准图案时的同步用光图案,从而实现出错检验。
另外,在装置(110L)如图165所示,只单纯地与同步用光图案同步而不实施出错检验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图171的S750的处理。在省略S750的处理的情况下,作为信息设备(200)侧的出错检验,只执行图170A的奇偶校验(S76)。不过,借助于奇偶校验和图171的S750、S751,将输入信息设备(200)的图案代码回信给装置(110L),从而可以实现装置(110L)中的全部检验处理。
图172是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L)输入同步用图案代码的情形的信息设备(200)的处理例。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输入同步用图案的图案代码(S752A)。然后,信息设备(200)从同步用图案图案代码输入,在既定的时序输入信息图案(S752B)。S753以下的处理与图171相同。
正如以上所作的说明,在实施形态21中,根据同步用光图案,装置(110L)输出图案代码,信息设备(200)将基于接收的图案代码的代码值,作为出错检验用光代码发送给装置(110L)。因此,装置(110L)和信息设备(200)借助于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的输出和信息设备(200)显示装置的光代码的发光,可同时实现所谓的双向通信。另外,装置(110L)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间,实施基于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的图案代码输出和基于光电二极管(WPD1~WPD5)等的能量到来量检测。
[触摸面板的位置信息通知处理应用程序]
在实施形态21中,示例性图示了信息设备(200)将在触摸面板上检测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的位置坐标通知给装置(110L)的处理。根据这种处理,装置(110L)通过从元件(111)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图案代码,可以从信息设备(200)取得触摸面板上的坐标。其结果,装置(110L)例如在具有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形对象的布局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基于图形对象的处理。例如,装置(110L)可以识别特定按钮、菜单、图标等被装置(110L)的元件(111)所访问。
其中,装置(110L)为了识别访问了哪个特定按钮、菜单、图标等,需要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对代表访问了哪个特定按钮、菜单、图标等的光代码进行发光,使装置(110L)的光电二极管可以检测、识别。如上所述,装置(110L)通过识别出访问了特定按钮、菜单、图标等,可以将访问的各种信息记忆(记录于日志)于装置(110L)。作为该多样的信息,也可以为奖券或积分等活动,或可以访问特定信息的钥匙、在游戏等中获得的道具/积分、购买的票或虚拟货币等任何信息。通过取得这些,装置(110L)可以将对应的操作/处理输出为信息代码。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可以在装置(110L)中配备指示器(箭头或凸起等),根据从装置(110L)输出的基准图案,取得指示器指示的信息设备(200)上的位置信息,也可以容易地目视确认访问了哪个特定按钮、菜单、图标等。
在图170A中,示例性图示了首先取得基准图案,在最初检测奇偶校验图案后,同步输入信息图案的处理。但是,也可以取代这种处理,与基准图案检测与否无关,信息设备(200)临时保存从装置(11L)输入的物理量变化的坐标位置,在输入了基准图案、奇偶校验图案及1个电容代码(信息代码)份量的图案代码时,从坐标位置对图案代码进行特定。这种处理在装置(110L)一同输入同步图案代码和信息图案的情况下有效。
在图164C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L)与同步图案代码同步并将信息图案输入信息设备(200)的处理。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首先输出基准图案(S60)。然后,装置(110L)与同步图案代码同步,从元件同步输出奇偶校验图案(S62A)。进而,装置(11L)与同步图案代码同步,按既定数量从元件同步输出信息图案(S63A)。而且,装置(110L)判定是否接收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应答(S6H)。当等待既定时间也没有接收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应答时,装置(110L)判定该处理是否为既定次数以内(S67A)。
而且,当为既定次数以内时,装置(110L)使控制返回S60,反复相同的处理。即,当与同步图案代码同步输入信息图案时,与信息设备(200)中的物理量检测处理相对应,将包括基准图案、奇偶校验图案及既定数的信息图案(电容代码、信息代码)的数据块输出,反复既定次数即可。另一方面,通过S6H的判定,在接收了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应答的情况下,信息设备(110L)判定是否输出下个信息代码(S68A)。而且,在再次输出下个信息代码的情况下,使处理返回S60。
如上所述,在装置(110L)与同步图案同步输入信息图案的情况下,可以反复输出既定次数、基准图案、奇偶图案代码(除必要情况外,可以省略)及既定个数的信息图案。
在图170B中,示例性图示了信息设备(200)与基准图案检测与否无关地输入图案代码的处理。
在该处理中,首先,在信息设备(200)中,用于图案代码输入的应用程序(也称为G应用程序)启动(S80)。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检测图案代码(S81)。当无法检测图案代码时,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81,等待图案代码输入。
另一方面,当在S81中检测了图案代码时,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检测基准图案(S82)。信息设备(200)在检测了基准图案时,决定坐标的方向(S83)。然后,信息设备(200)输入奇偶校验图案(S84)。另一方面,在S82的判定中,当信息设备(200)检测了基准图案之外的图案代码时,信息设备(200)临时将检测物理量变化的坐标值保存于存储器等(S85)。这是因为就基准图案之外的图案而言,无法限定可以对坐标的方向,即,对装置(110L)元件的配置进行特定。
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完成1信息代码(即,1电容代码)的取得(S86)。当未完成1信息代码的取得时,使处理进入S87。而且,设备(200)等待同步图案代码输入(S87)。如果输入同步图案代码(S88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按照同步图案代码,在既定时序,输入信息图案坐标值(S89)。而且,信息设备(200)将在信息图案输入时检测的坐标值保存于存储器等(S8A)。而且,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86。如上所述,在装置(110L)与同步图案同步输入信息图案的情况下,可以在信息设备(200)侧,启动与装置(110L)衔接的应用程序(G应用程序等),等待图案代码的输入。此时,即使不是必须取得基准图案,也可以依次取得基准图案、奇偶图案代码(除必要情形外,也可以省略)及既定个数的信息图案中某一者。而且,通过多次的数据块输入,在具有了基准图案、奇偶图案代码(必要的情形)及既定个数的信息图案的时间点,信息设备(200)可以从既定个数的信息图案坐标值,对信息图案进行特定。因此,与按基准图案、奇偶图案代码(必要的情形)及既定个数的信息图案顺序输入图案代码的情形相比,信息设备(200)可以实现高速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86的判定中完成了1信息代码的取得时,信息设备(200)从存储器等中保存的坐标值,决定图案代码(S8B)。而且,信息设备(200)进行奇偶校验等,将应答信号的光代码向装置(110L)发光(S8C)。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结束处理(S8D)。当未结束处理时,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81,进入下个信息代码取得处理。
图173是信息设备(200)根据来自装置(110L)的图案代码输出而发送触摸面板上的位置坐标的处理例。在该处理中,例如装置(110L)如上所述通知基准图案,从而使元件(111)的位置被信息设备(200)识别,接收同步用光代码。而且,装置(110L)根据同步用光代码,输出图案代码,向信息设备(200)发送多种要求。另外,装置(110L)通过输出同步图案代码,与装置(110L)自身的图案代码同步,输出信息图案。现在,在这种状态下,信息设备(200)处于来自装置(110L)的坐标发送要求的待机状态(S100)。
而且,如果信息设备(200)从装置(110L)检测坐标发送要求(S101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取得检测坐标发送要求时的图案代码的各元件(111)坐标(S102)。而且,信息设备(200)对光代码进行发光,从而将取得的坐标发送给装置(110L)、(S103)。然后,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结束处理(S104)。例如,在使用者指示结束进行本处理的应用程序的情况下,信息设备(200)结束处理。另外,也可以利用来自装置(110L)的信息代码输出,使信息设备(200)结束处理。
在图174中示例性图示了基于装置(110L)的位置坐标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在该状态下,装置(110L)已经将坐标发送要求发送给信息设备(200),正在等待其应答。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从信息设备(200)接收光代码(S110)。而且,装置(110L)从光代码取得坐标值(S111)。与多个元件(111)对应,取得的坐标也可以有多个。
然后,装置(110L)实施基于坐标值的处理(S112)。例如,装置(110L)运行信息设备(200)显示装置上处于坐标值位置的图标的应用程序。例如,在图标是意味着来自装置(110L)的信息取得要求的图标的情况下,装置(110L)从存储器(117)等取得要求的信息,根据图案代码的格式向信息设备(200)进行输出。而且,装置(110L)判定是否结束处理(S113)。例如,在坐标值是意味着结束的图标中包含的坐标的情况下,装置(110L)结束处理。其中,装置(110L)的光电二极管识别基于光代码的信息设备(200)上的位置信息,从而装置(110L)可以识别出加装于信息设备(200)上的哪个位置、哪个方向。由此,装置(110L)可以将与该位置、方向对应的操作/处理输出为信息代码。进而,可以将其位置、方向的信息记忆于装置(110L)(记录于日志)。如果将装置(110L)加载于信息设备(200)上显示的地图或游戏画面,那么,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根据从其位置、方向计算的作为装置(110L)一部分的指示器(箭头或凸起等)的坐标值,识别使用者指示了哪个位置,可以将与该位置对应的操作/处理输出为信息代码。借助于该指示器,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目视确认正在指示哪里。
[物理量输出值的调整]
根据图175及图176,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L)在与信息设备(200)之间调整输出的物理量的输出值的处理。该处理借助于装置(110L)的CPU(116)启动调整程序而执行。在该处理中,装置(110L)的CPU(116)以既定范围内扫描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从元件(111)输出物理量,从信息设备(200)取得物理量的检测结果。
装置(110L)将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设置为既定值(S121)。其中,所谓SW(115)的ON驱动信号,例如是用于将SW(115)中包含的晶体管变为ON的栅极驱动信号。所谓SW(115)的OFF驱动信号,例如是用于使SW(115)中包含的晶体管变为OFF的栅极驱动信号。
而且,装置(110L)利用所述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驱动SW(115),将试验图案的图案代码输出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且,在既定范围内扫描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反复进行处理(S122)。而且,既定范围的扫描结束后,装置(110L)从信息设备(200),取得所述操作范围中适度的ON驱动信号振幅及OFF驱动信号振幅,设置为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S123)。S123的处理是根据使所述半导体开关成为导通状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振幅、使所述半导体开关成为切断状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振幅来实施物理量变化调整的处理例之一。
图176是示例性图示根据信息设备中的试验图案检测而决定适当外壳的处理流程图。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利用触摸面板,从装置(110L)检测在既定范围内扫描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的多个试验外壳中的物理量输出(S130)。而且,信息设备(200)对检测的试验图案和正确答案图案进行比较。信息设备(200)通过所述多个试验外壳,实施这种检测的试验图案与正确答案图案的比较。而且,信息设备(200)将与正确答案图案最多的试验外壳的情形对应的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的设置值通知给装置(110L)、(S133)。
根据以上步骤,装置(110L)可以将SW(115)的ON驱动信号及OFF驱动信号设置为适度值。通过将SW(115)的ON驱动信号设置为适度值,从而装置(110L)可以使SW(115)切实地变为ON。另一方面,通过将SW(115)的OFF驱动信号设置为适度值,从而例如可以减小因SW(115)中包含的二极管、晶体管等势垒层的形成而导致的结电容影响。
另外,例如当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根据交流信号而检测与装置(110L)的元件(111)之间的电容或来自元件(111)的电场强度时,存在无法忽视SW(115)的结电容的情形。例如,尽管SW(115)为OFF,假设因SW(115)的结电容(也称为寄生电容、杂散电容)而有交流信号流入SW(115)的情形。根据所述图175及图176的处理,SW(115)的结电容的影响减轻,使得信息设备(200)可以良好地检测来自装置(110L)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
<实施形态22>
在图177中示例性图示了与实施形态22相关的装置(110M)的触摸面板接触的里面的构成的图。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的装置(110M)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及实施形态21的装置(110~110L,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及实施形态21的装置110~110L,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的构成应用于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L)。
实施形态22的装置(110M)具有接触触摸面板的圆形模样的里面。如图所示,装置(110M)在里面的中央附近具有信息判读部(11)。另外,装置(110M)具有在信息判读部(11)周围配置成圆形模样的6个光电二极管(WPD)。而且,装置(110M)具有在6个光电二极管(WPD)周围配置成圆形模样的元件(111)。
利用图177的构成,可以在圆形模样的里面内,尽可能确保元件(111)间的距离。为此,当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从多个元件(111)检测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时,可以减小元件(111)与元件(111)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影响。借助于元件(111)与元件(111)的相互作用,例如在一个元件(111)为ON的情况下,由于邻接的OFF状态的元件(111)而存在来自ON状态元件(111)的物理量,例如电容或电场强度被检测得较大的情形。通过在装置(110M)的底面内尽可能确保元件(111)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元件(111)间相互作用导致的影响。
图178是装置(110M)的变形例。如图178所示,装置(110M)也可以在信息判读部(11)的周围,按圆形模样交替配置配置元件(111)和光电二极管(WPD)。
<实施形态23>
根据图179~192,对与实施形态23相关的装置(110N)进行说明。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装置(110N)的形状、结构、外观等的一个示例。另外,作为本实施形态而说明的装置(110N)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2的装置(110~110M,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2的装置(110)等的构成应用于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N)。
在实施形态23中,装置(110N)利用卡型,即平板型基材形成。不过,并非装置(110N)限定为卡型,既可以具有与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相同的外壳,也可以为箱形状等。另外,装置(110N)也可以形成为多样的卡通商品的一部分。下面以卡型或平板型外壳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谓外壳,一般是指收纳设备的箱子,但在以下的实施形态23中,在卡的基材内部封装有电子部件、配线等的情形、插入于卡的基材与基材之间的情形或安装于在卡的基材上形成的凹陷部的情形,也将卡的基材称为外壳。另外,外壳也可以是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的外形结构等。
图179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N)中的接触中间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里面的外观。在信息设备(200)的里面,在外壳上配备有多个(例如5个)元件(111)和多个光电二极管(WPD)、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另外,为了明示与其他图的关系,在5个元件(111)中,将2个称为元件(111-1、111-2)。另外,在信息设备(200)的里面,除元件(111)配备的部分之外,利用可印刷的涂布层被覆。
另外,如果涂布材料是高介电常数的非导电材料,则也可以涂布于元件的表面。此时,可以当作用于遮挡元件的印刷或有色涂布。另外,也可以将涂布层采用2层结构,在底涂布层实施印刷,然后在其上形成覆盖印刷的透明涂布层。涂布层的材质没有限制,优选对人体无害、有耐久性的材料。不过,涂布层并非必需,也可以针对露出的卡基材等外壳表面实施印刷。就涂布材料而言,至少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光电二极管(WPD)配备的部分为透明材料。不过,覆盖信息设备(200)里面的涂布材料也可以全部透明。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光电二极管(WPD)配备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进行印刷。另外,如果利用至少RGB中某一种光线透过的墨水,则在光电二极管(WPD)配备的部分印刷也无妨。
在图179中,虚线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N)的内部构成。在装置(110N)的内部配备有控制部,元件(111)、光电二极管(WPD)、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等通过配线而与控制部连接。在控制部中,例如配备有图151的CPU(116)、存储器(117)、电容器(123)、比较器(118)、图152的缓冲器(182)、异或电路(181)、输出缓冲器(183A、183B)、驱动电路(180)、选择器(184)等。
在图179中虽然省略,但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与涂布层之间,形成有支撑涂布层的光线可透过的支撑结构(M1,参照图182)。另外,光电二极管(WPD)配备于基材内部,从装置(110N)里面的利用透明涂布材料被覆的开口,光线入射到光电二极管(WPD)。作为并非薄型卡的其他形态,装置(110N)里面的供光线入射的开口部分也可以不进行涂布而保持开口状态。
图180是经过图179中的“A剖面”箭头而沿垂直于纸面的平面将装置(110N)截断的剖面(以下称为A剖面)的剖面图。图181是经过图179中的“B剖面”箭头而沿垂直于纸面的平面将装置(110N)截断的剖面(以下称为B剖面)的剖面图。图182是经过图179中的“C剖面”箭头而沿垂直于纸面的平面将装置(110N)截断的剖面(以下称为C剖面)的剖面图。在图180~182中,无论哪种情况,装置(110N)的上侧为表面,下侧为里面。
如图180所示,在包括元件(111)的剖面部分中,在表侧的涂布层下方或内侧配备有导电层(114A)。导电层(114A)是与实施形态1等的接触导体(114)相同的结构。导电层(114A)以板状或片状的导电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利用导电墨水印刷形成。也可以不设置涂布层,使得导电层(114A)露出于装置(110N)的表面。
在装置(110N)中,在外壳内部配备有与元件(111)相同数量的SW(115)。另外,在图180中,示例性图示了元件(111-1、11-2)、SW(115-1)、SW(115-2)。导电层(114A)、SW(115)、元件(111)以配线连接。即,各个元件(111)通过1个以上的作为物理量控制部的SW(115),利用电路(配线)与导电层(114A)连接。
因此,如果使用者人体的一部分,例如手指通过涂布层触摸操作装置(110N)的导电层(114A),则通过进行通电控制(ON)的SW(115)及元件(111),在装置(110N)的里面发生电容或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变化。信息设备(200)通过触摸面板,检测装置(110N)里面的物理量变化,检测元件(111)的存在。因此,使用者无论在装置(110N)的表面中操作导电层(114A)所配备的部分的哪里,均可将触摸操作引起的效果传递给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触摸操作既可以利用使用者的手指执行,也可以由使用者手持导体,借助于导体而执行。在这种意义上,装置(110N)外壳的里面可以称为用于作用于对象装置的作用面的一个示例。
另外,优选表面涂布层具有导电性,但即使导电性低,在介电常数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根据使用者的触摸操作,在装置(110N)里面发生所述物理量的变化。不过,正如以上所作的说明,也可以没有涂布层。
如图180、图181、图182所示,在装置(110N)的基材里面侧,形成有被基材的侧壁(WW1、WW2)环绕的凹陷部。而且,如图180、图181所示,在包括元件(111)及光电二极管(WPD)的凹陷部内的区域,填充有填充材料(M2)。另外,如图182所示,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里面侧的凹陷部内形成有支撑结构(M1)。
如上所述,在装置(110N)里面侧的凹陷部中包括元件(111)、光电二极管(WPD)的区域,形成有填充了填充材料(M2)的层。填充材料(M2)的层作为在装置(110N)中包括元件(111)周边的部分,是在除导电层(114A)、元件(111)、SW(115)、涂布层之外的基材的中空部分,填充非导电性(即,绝缘性)或低介电常数的填充材料而形成的层。填充材料(M2)例如可以为包含多个空隙的蜂窝结构、禁锢空气的纳米胶囊。这种填充材料(M2)由于大量包含空气,因而导电率及介电常数很低,例如为接近空气的程度。填充材料(M2)填充于基材中空部分,形成耐力面材。
作为这种填充材料的商品例,可以例如TEIJIN株式会社(帝人株式社)产空气胶囊(注册商标)。空气胶囊(注册商标)也称为高中空结构丝,在丝内形成大的空洞,在纤维本身中禁锢了大量的空气。高中空结构丝将中空率提高到极限,包含大量的空气。不过,并非填充材料(M2)限定于空气胶囊(注册商标)或高中空结构丝。填充材料(M2)会极大地缘于装置(110N)的厚度,如果是既定厚度(2~3mm左右)以上,则也可以使用介电常数比较低的非导电体。
不过,并非填充材料(M2)限定于纳米胶囊或高中空结构丝。作为介电常数接近空气的不足2的材料,例如可以为所谓low-k膜。例如文献ULVAC TECHNICAL JOURNAL No.662007pp.8-12中所示,提出了以多样的多孔质物质,例如作为以多孔质硅石材料为基础的物质,提出了相对介电常数不足2的物质。
借助于填充材料(M2),在支撑装置(110N)的表面及里面的同时,可以降低因使用者手指等的存在而对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物理量检测的影响。即,当信息设备(200)检测借助于SW(115)的ON和OFF而在元件(111)中发生的物理量变化时,存在使用者手指等的影响叠加于SW(115)的ON和OFF导致的物理量变化的情形。这被推定为是使用者手指等接触装置(11N)而导致物理量变动的原因。另外,推定为是装置(110N)的电气电路与信息设备(200)的电气电路相互作用并耦合从而导致的物理量变动,叠加于借助SW(115)的ON和OFF而在元件(111)中发生的物理量变化的情形。在基材中配备凹陷部,将基材制成中空,从而甚至在外壳里面侧至外壳表面侧的导电层(114)或配置于外壳内部的SW(115)、配线层、控制部等也可以形成空气层。从经验上可知,如果空气层为0.1~0.2左右,则可以小到能够忽视人体或装置(110N)的电气电路等与信息设备(200)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即,通过在基材中配备凹陷部或空洞,从而可以降低所述物理量变动的影响等。不过,优选在里面侧,形成配置元件(111)的作用面。因此,在实施形态23中,在卡的基材凹陷部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绝缘性的填充材料(M2)。另外,作为填充材料(M2),如果是可以抑制所述物理量的变动的材料,任何材料均可。填充材料(M2)是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一个示例。另外,填充材料(M2)的层是支撑层的一个示例。
借助于填充材料(M2)的填充,SW(115)可以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表面保持既定以上距离,并抑制SW(115)与触摸面板表面的相互作用。针对SW(115)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表面的优选距离,将在[电容的界限值]一节中说明。另外,填充材料(M2)的层可以露出,但也可以用涂布材料被覆。因此,填充材料(M2)层的里面侧可以说是填充了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支撑层露出或利用涂布材料进行涂布而形成作用面的示例。
SW(115)既可以固定于导电层(114A),也可以从导电层离开。在使SW(115)从导电层(114A)离开的情况下,也可以在SW(115)与导电层(114A)之间填充填充材料(M2)。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80的A剖面中,装置(110N)在表面(上)侧,按(涂布材料)、导电层(114A)、填充材料(M2)、SW(115)、填充材料(M2)、(涂布材料)、元件(111)顺序形成阶层。
另外,也可以在SW(115)与导电层(114A)之间,插入装置(110N)的基材(卡的基材或未形成电子电路的基板等)。即,在图180的A剖面中,装置(110N)也可以在表面(上)侧,按(涂布材料)、导电层(114A)、卡的基材、SW(115)、填充材料(M2)、(涂布材料)、元件(111)顺序形成阶层。无论哪种情形,在SW(115)与接触触摸面板的里面之间,插入有填充材料(M2)层,因而可以说作为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的SW(115)配备于通过支撑层而从作用面离开的层中。
如图181所示,为了降低元件(111)及信息设备(200)的干扰,光电二极管(WPD)固定于装置(110N)基材的凹陷部内壁面(顶面)。如上所述,包括光电二极管(WPD)的B剖面附近虽然填充有填充材料(M2),但在填充材料(M2)的填充部分配备有开口(HL1),因而来自里面的光线到达光电二极管(WPD)。因此,填充材料(M2)不需要透明。不过,在利用透明材料作为填充材料(M2)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开口(HL1)。优选光电二极管(WPD)的下部开口(HL1)是信息设备(200)向其他光电二极管(WPD)方向发光的光线无法侵入的结构,为了对光线进行集光,也可以配备下部张开的锥形模样的开口。
如上所述,在图181的填充材料(M2)中配备有开口(HL1),因而无需透明。不过,在填充材料(M2)透明的情况下,支撑结构(M1)需要利用切断光线的光线隔壁覆盖开口(HL1),以便信息设备(200)向其他光电二极管(WPD)方向发光的光线不侵入。
图182的支撑结构(M1)在经过图182的“D剖面”箭头而沿垂直于纸面的平面截断的剖面(以下称为D剖面)中也可以为格子状的壁部。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结构(M1)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至接触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里面,在以低导电率材料形成的长方体形状或蜂窝形状的井形中,形成多个开口的空间。因此,支撑结构(M1)也可以说是排列形成有多个开口以便光线可透过的第二支撑层的一个示例,支撑结构(M1)的里面侧形成作用面的至少一部分。
由此,成为降低介电常数、发挥作为耐力面材的功能、可低损耗接受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发光能量的结构。因此,装置(110N)的里面接触或接近触摸面板时,来自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的光线透过支撑结构(M1),入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并发生电力。因此可以说,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在通过支撑结构(M1)而从作用面(里面)离开的层中,从多个开口接受光线。
如上所述,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也称为太阳电池板)的里面侧,形成有可透过光线或支撑里面涂布材料的支撑结构(M1,耐力面材的边框)。支撑结构(M1)只要是非导电体、介电常数低、可以低损耗透过光线,则任何结构均可。
在平板型外壳底面的上方配置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这是为了使得触摸面板检测不到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散乱(寄生)的电容,或用手指触摸导电层时的电容。为此,可以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下方配备空隙层,使得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可以不浪费地接受从触摸面板发光的光线并变换为能量。
支撑结构(M1)的形状剖面并非限定为格子形状,也可以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以上的多边形。图185作为支撑结构(M1)而示例性图示了称为蜂窝结构的剖面为六边形状的情形。不过,也可以取代配备图182的支撑结构(M1)或如图185所示剖面为多边形的支撑结构,而是使用触摸面板检测不到的非导电层的介电常数低的透明介质。
图183是图180的A剖面的变形例。在图183中,在导电性金属元件(111)的下侧,即,在接触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面,形成有导电性橡胶(111A)层。如图180所示,在没有导电性橡胶(111A)的情况下,使用者将装置(110N)的里面接触或接近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时的触摸面板物理量检测灵敏度,依赖于元件(111)的下侧面的加工精度。即,依赖于元件(111)的下侧面的加工精度,例如使用者将装置(110N)的里面接触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时,在元件(111)与触摸面板之间发生缝隙。其结果,当SW(115)为ON时,也会有触摸面板从元件(111)检测的物理量检测值变动的情形。
因此,如图183所示,如果在元件(111)的接触触摸面板的面形成导电性橡胶(111A)层,则可以提高元件(111)与触摸面板的贴紧性,可以抑制触摸面板从元件(111)检测的物理量检测值的变动。导电性橡胶(111A)的硬度比金属制元件(111)低。
导电性橡胶(111A)的种类虽然没有限制,但优选导电性接近元件(111)。例如,根据Shin-Etsu Chemical Co.,Ltd.(信越化工业株式会社)网站(https://www.silicone.jp/contact/qa/qa123.shtml),记述为“作为混入硅橡胶的导体(导电性填充剂),除碳黑外,有银粉、镀金硅石或石墨、导电性锌白等多种”。而且记载,“就获得的体积电阻值而言,碳系的情形为1×10-2~1×104(Ω·m),银系的情形更低,可以实现1×10-7~1×10-4(Ω·m)”。因此,即使元件(111)是金属材料,也可以优选导电性的导电性橡胶(111A)。另外,这种形态优选用作并非薄型卡的其他形态。元件(111)可以称为金属层,因而导电性橡胶(111A)可以称为覆盖金属层作用面侧的、硬度比金属层低的导电性材料层。
图184是图181的B剖面的变形例。也可以取代如图181所示填充填充材料(M2)并在光电二极管(WPD)下方配备开口(HL1),而是配备环绕光电二极管(WPD)的光隔壁(M3)。在图184中,光电二极管(WPD)插入于基板(BD1),加装于装置(110N)下侧凹陷部的顶部分。不过,也可以不利用基板(BD1),而是将光电二极管(WPD)固定于装置(110N)下侧凹陷部的顶部分(卡基材)。
在基板(BD1)中,光隔壁(M3)从基板(BD1)插入于下方(供触摸面板接触的里面方向)。信息设备(200)需要用切断光线的光隔壁(M3)覆盖开口(HL1),以便向其他光电二极管(WPD)方向发光的光线不侵入。进而,为了对光线进行集光,也可以配备下部张开的锥形模样的开口。光隔壁(M3)在经过图184的“E剖面”而沿着垂直于纸面的平面截断的剖面(以下称为E剖面)中也可能为格子模样的壁部。因此,光隔壁(M3)与基板(BD1)一起,在光电二极管(WPD)的周围形成剖面为矩形的内壁空间。该内壁空间如图184所示,在接触触摸面板一侧具有开口。
因此,当装置(110N)接触触摸面板时,借助于光隔壁(M3),容纳了各光电二极管(WPD)的内壁空间紧下方的信息设备(200)显示装置的光线入射到各光电二极管(WPD)。即,如图149所示,信息设备(200)将显示装置区分为光代码发光区域(LE1~LE6)并对光代码进行发光时,可以使来自各个光代码发光区域(LE1~LE6)的光线被与各个发光区域(LE1~LE6)对应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6)接收。另一方面,借助于光隔壁(M3),可以抑制来自于容纳了各光电二极管(WPD)的内壁空间紧下方之外的发光区域的光代码被各光电二极管(WPD)接收。
另外,通过适宜地选择光隔壁(M3)的间隔及厚度,从而光隔壁(M3)可以支撑装置(110N)里面的涂层。不过,也可以并用光隔壁(M3)与图180~183中利用的填充材料(M2)。
底面印刷层及/或涂布层优选为透明,但只要是使光电二极管(WPD)检测的光线透过的印刷即可。另外,光电二极管(WPD)不局限于检测白色,检测既定的光线即可。
如图181、图184所示,将光电二极管(WPD)配置于比底面(与触摸面板接触的面)更上方,这是为了抑制光电二极管(WPD)及连接于光电二极管(WPD)的导电体与触摸面板等信息设备(200)的电气电路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借助于这种结构,抑制光电二极管(WPD)及导电体等与触摸面板的耦合。另外,借助于这种结构,可以减少触摸面板检测到SW(115)等电子部件散乱(寄生)的电容、用手指触摸导电层时的电容。进而,优选光隔壁之间在确保开口(HL1,参照图181)而以便能够检测光代码后,用填充材料(M2)填充,所述填充材料(M2)形成包括所述空气层在内的非导电层。另外,也可以取代填充材料(M2),使用触摸面板检测不到的低介电常数的非导电性透明介质。另外,对于光电二极管(WPD)的配置而言,由于可以根据元件(111)的配置来识别触摸面板,因而没有限定,何种配置均可。
图186A、图186B显示了装置(110N)的变形例。在图中,控制部是与图179相同的构成,包括CPU(116)等。在图186A的示例中,在控制部配备有使导电层(114A)与元件(111)之间的连接ON或OFF的SW(115)。其结果,在连接元件(111)与控制部的部分(称为配线层),也可以只配备配线。即,在作为作用面的里面上,假定全部包括1个以上元件的第一部分区域。另外,与该第一部分区域相对应,在图186A中,在平面方向上重复位置的表侧(导电层(114A)侧)假定第二部分区域。第二部分区域可以称为相对于第一部分区域,在插入外壳的位置进行特定的部分区域。在插入于这2个部分区域的部分,作为成为电气电路的要素,只包括元件(111)和配线。因此,作为物理控制部的SW(115),可以说是配置于特定为插入于2个部分区域的部分的外壳部分之外。另外,在图186A中,省略了表面及里面的涂布、印刷。另外,基材侧壁(WW1,WW2)形成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填充材料(M2)、支撑结构(M1)等与图180~182相同。
另一方面,在图186B中,取代图183的导电性橡胶(111A),形成有借助于导电墨水(111B)而形成的印刷层。印刷层可以说是覆盖金属层作用面侧的、硬度比金属层低的导电材料层。另外,印刷层是印刷加工物的一个示例。
图186A的导电性橡胶(111A)层或导电墨水(111B)层抑制在元件(111)与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之间发生空气层,提高贴紧性。因此,借助于导电性橡胶(111A)层或导电墨水(111B)层,触摸面板可以稳定地检测随着SW(115)的ON和OFF而发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变化。即,触摸面板可以稳定地检测SW(115)为ON时的代表元件(111)和导电性橡胶(111A)的存在或代表元件(111)和导电墨水(111B)的存在的电容或电场强度。
正如以上所作的说明,实施形态23的装置(110N)在基材的触摸面板侧具有凹陷部,通过空气层,可以使元件(111)之外的构成要素从触摸面板离开既定以上。其结果,实施形态23的装置(110N)可以抑制元件(111)之外的构成要素引起的与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因此,在SW(115)切换ON和OFF而使借助于触摸面板而从元件(111)检测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减少SW(115)与触摸面板之外的信息设备的电气电路/电子部件(以下称为信息设备(200)等)引起相互作用的情形、CPU(116)等控制部与信息设备(200)等引起相互作用的情形、光电变换元件(112)与信息设备(200)等引起相互作用的情形、将手指等人体贴近导电层(114A)的使用者与信息设备(200)等引起相互作用的情形。
另外,在实施形态23中,在平板型外壳基材的触摸面板侧的凹陷部,形成有包括空气或空隙的填充材料(M2)层。填充材料(M2)为低介电常数、高绝缘率的材料,可以在抑制所述相互作用的同时,在装置(110N)的里面形成作用面。另外,填充材料(M2)可以支撑对里面进行涂布的涂布层。
另外,装置(110N)将SW(111)封隔于控制部,从而可以减小SW(115)与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另外,装置(110N)在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的触摸面板侧具有支撑结构(M1),因而可以在保持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受光量的同时,抑制电变换元件排列(112)与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
如上所述,实施形态23的装置(110N)可以在触摸面板输入基于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的图案代码时,抑制误检测。
[电容的界限值]
下面参照图187~190,说明假定触摸面板检测的物理量为电容时的对界限值的实验结果。在该实验中,实施了旨在调查触摸面板检测的元件(111)的物理量界限值(电容的界限值)的实验。
图187示例性图示了实验夹具的构成和实验顺序。在该实验中,连接元件(111)与电容器(C)一方的端子(电极),当实验者的手指碰到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端子(电极)时,调查触摸面板是否将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检测为触摸操作。
另外,作为电容器(C),使用了特性电阻为50欧姆的同轴电缆。可知,对于同轴电缆的尺寸及来自实测的同轴电缆长度L(mm),芯线与屏蔽(shied)材料之间的电容可以通过L=0.29*L(pF)算出。其中,星号(*)是代表相乘的符号。下面也将同轴电缆称为屏蔽线。
另外,元件(111)利用直径7mm、7.5mm、8mm的黄铜制(brass)圆形材料。进而,作为触摸面板,利用了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注册商标)5s、iphone(注册商标)6。
其中,在人体不接触电容器(C)的端子的情况下,如果将电容器(C)的端子间容量称为C。另外,将元件(111)的电容称为C2,将实验者的人体电容称为Cm,则手指接触电容器(C)端子时的合成容量为1/CTOTAL=1/C+1/C2+Cm。因此,通过使电容C变化,可以决定触摸面板检测的合成容量的界限值。另外,可以对用于通过电容C及元件(111)而使触摸面板检测人体电容Cm所需的电容C的界限值进行特定。电容C的界限值成为为了抑制实施形态23中说明的SW(115)、光电二极管(WPD)、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及控制部等(装置(110N)的电气电路)与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相互作用而决定应在装置(110N)的电气电路与触摸面板之间配备的距离的指针。另外,电容C的界限值可以对SW(115)为OFF时的SW(115)中包含的晶体管等半导体电路的结电容的界限值进行特定。
即,SW(115)、光电二极管(WPD)、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控制部等的电气电路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电容如果不足该界限值,则存在在装置(110N)的电气电路与触摸面板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另外,如果SW(115)的结电容不足该界限值,则即使在使SW(115)变为OFF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利用交流信号检测电容的情况下,也发生SW(115)无法起到OFF功能的情形,发生触摸面板无法检测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输出OFF(SW(115)的OFF)的情形。
在图188~图190中显示实验结果。图188是元件(111)的直径为7mm时的实验结果。在图188中,当屏蔽线长度5.3mm、电容C=1.54pF时,iphone5s、iphone6两者均无法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另一方面,当屏蔽线长度为6.0mm以上、电容C=1.74pF以上时,iphone5s、iphone6两者均可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因此,元件(111)的直径为7mm时,就电容C的界限值而言,iphone5s、iphone6两者均可特定为约1.64pF。采用了全部可以检测时的电容和无法检测时的电容的中间值。下同。
图189是元件(111)的直径为7.5mm时的实验结果。在图189中,当屏蔽线长度为6mm、电容C=1.74pF时,iphone5s、iphone6两者均无法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另一方面,当屏蔽线长度为6.8mm、电容C=1.972pF以上时,iphone5s可以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因此,在元件(111)的直径为7.5mm的情况下,作为iphone5s,电容C的界限值可以特定为约1.86pF。另外,当屏蔽线长度为7.8mm以上、电容C=2.262pF以上时,iphone6可以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因此,在元件(111)的直径为7.5mm的情况下,作为iphone6,电容C的界限值可以特定为约2.12pF。
图190是元件(111)的直径为8mm时的实验结果。在图190中,当屏蔽线长度为6.8mm、电容C=1.972pF时,iphone5s、iphone6两者均无法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另一方面,当屏蔽线长度为7.6mm以上、电容C=2.204pF以上时,iphone5s、iphone6两者均可检测元件(111)的存在(触摸操作)。因此,当元件(111)的直径为8mm时,就电容C的界限值而言,iphone5s、iphone6两者均可特定为约2.09pF。
可是,元件(111)在与触摸面板之间形成的电容C2如下。
ε:触摸面板的传感器与导电体之间的缝隙(例如,触摸面板表面的玻璃)的相对介电常数=7.5
d:缝隙的距离(m)=0.2mm
S:相对于导电体的面积(平方米),导电体、传感器直径为8mm。
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εo=8.854×10的-12幂,
可得到C2=6.64E-11×2×π×0.004m×0.004m/0.0002m=3.34E-10=33.4pF。
另外有报告称,人体的电容为Cm=100pF~150pF(电子信息通信学会论文期刊BVol.J84-B,no.10pp.1841-1847 2001年10月)。
因此,作为屏蔽线的电容C、元件(111)的电容、人体电容Cm的合成容量总和,元件(111)的电容C2、人体的电容Cm几乎可以忽视。以上触摸面板可以检测的界限电容如图188~190所示,可以特定为1.6pF~2.2pF左右。
当为OFF时,或者如果采用1/2作为抑制相互作用所需的安全系数,则为了使触摸面板检测不到电容,SW(115)切断时的结电容优选为0.8pF以下。另外,为了抑制元件(111)之外的部分,即,为了抑制SW(115)、光电二极管(WPD)、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控制部等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优选保持元件(111)之外的部分与触摸面板等之间的电容达到0.8pF以下的距离。
进而,如果采用1/3作为安全系数,则为了使触摸面板检测不到电容,SW(115)切断时的结电容优选为0.5pF以下。另外,为了抑制元件(111)之外的部分,即,为了抑制SW(115)、光电二极管(WPD)、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控制部等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优选保持元件(111)之外的部分与触摸面板等之间的电容达到0.5pF以下的距离。
例如,假定在控制部中存在具有直径8mm圆形底面的部件(P),杂散电容Cf引起的作用影响到触摸面板的情形。部件(P)与触摸面板之间的电容假定为空气相对介电常数为1,通过Cf=εS/d进行计算,在触摸面板的距离d=0.2mm下,约为0.45pF,满足安全系数为1/3时的电容的界限值。另外,在距离d=0.12mm下,约为0.75pF,满足安全系数为1/2时的电容的界限值。进而,在距离d=0.057mm下,约为1.58pF,满足安全系数为1时的电容的界限值。
另一方面,如果将为ON时的安全系数设为2,则触摸面板为了检测作为元件(111)物理量的电容,优选ON时的电容为6.6pF以上。该值在SW(115)为ON时,可以根据所述元件(111)的电容C2及人体的电容Cm而充分达成。
[SW ON阻抗的界限值]
下面参照图191~192,说明对SW(115)ON阻抗的界限值的实验结果。图187示例性图示了实验用具的构成和实验顺序。在该实验中,在元件(111)与人体之间插入多种阻抗,调查触摸面板是否将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检测为触摸操作。此时获得的阻抗值也可以称为SW(115)ON阻抗的界限值。
在图192中显示了实验结果。在该实验中,也使阻抗(R)变化,调查了iphone(注册商标)5s、iphone(注册商标)6是否可通过所述阻抗检测人体连接的元件(111)。元件的直径与电容的调查一样,为7mm、7.5mm、8mm。如图192所示,在iphone(注册商标)5s中,无论哪个直径,均可在1200千欧左右以下检测。另外,在1500千欧左右以上无法检测。由此,iphone(注册商标)5s中的界限阻抗值可以特定为1350千欧左右。
另一方面,在iphone(注册商标)6中,在820千欧以下可以检测,在1000千欧以上无法检测。由此,iphone(注册商标)6中的界限阻抗值可以特定为910千欧左右。
<实施形态27>
参照图193~195B,说明与实施形态27相关的装置(110P)。在实施形态27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P)根据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的图案代码(电容代码)和信息设备(200)检测该图案代码的处理。本实施形态的图案代码的输出及信息设备(200)的图案代码判读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的装置(110~110N,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的图案代码的输出及其判读。另外,在与本实施形态相关的装置(110P)的构成中,虽然未对元件(111)配置之外部分进行明示,但与所述各实施形态的装置(110)等的构成相同。因此,根据需要,引用所述各实施形态的装置(110)等的构成。
因此,例如图58、图64等中示例性图示的CPU(116),可以称为信息输入部、信息输出部的一个示例,SW(115)可以称为物理量控制部的一个示例。另外,图64中示例性图示的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和比较器(118)可以称为检测基于到来的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的1个或多个检测部的一个示例。不过,例如在使用图149所示的装置(110K)的情况下,光电二极管(WPD1~WPD6)可以称为检测基于到来的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的1个或多个检测部。
另外,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或图5中示例性图示的代码识别装置(3)的触摸面板(31)可以称为面板的一个示例。另外,由从装置(110P)向信息设备(200)输出的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是第一信息的示例,信息设备(200)从显示装置发光的光代码是第二信息的示例。
图193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P)接触触摸面板的里面的元件(111)的构成和从元件(111)输出的图案代码。在本实施形态中,各个元件(111)利用下级符号区别为111-1~111-5。另外,在总称的情况下,称为元件(111)。不过,在实施形态27中,并非元件(111)的数量限定为5个。装置(110P)既可以具有6个以上元件,也可以具有4个以下元件。在图中,在示例性图示111-1~111-5的圆圈标志内赋予符号1~5。图中的圆圈内赋予的符号是元件编号。例如元件编号是识别元件的号码,如果信息设备在触摸面板上识别元件的位置,则为了区别已识别的元件而赋予元件编号。
在实施形态27中,各图案代码中包含的1个信息图案和下个信息图案利用区分图案进行区分。区分图案是全部元件(111)为OFF的图案。所谓元件(111)为OFF,意味着元件(111)和例如图67A中说明的连接接触导体(114)的SW(115)为OFF。
在图193中,在左侧上端,示例性图示了元件(111-1)~元件(111-5)的配置。其中,在1个图案中,元件(111-1)~元件(111-5)分别对应于比特1~比特5。比特1是比特串的右侧末端的比特,比特5是比特串左侧末端的比特。其中,将与元件(111-1)~元件(111-5)的物理量输出对应的比特图案显示为b5b4b3b2b1。b1是与来自元件(111-1)的物理量输出对应的比特,b5是与来自元件(111-5)的物理量输出对应的比特。在图193中,示例性图示了在左侧上端,关于在元件(111-1)~元件(111-5)的配置中,各元件为ON(黑色)的情形和为OFF(白色)的情形的组合图案(以下简称为图案)的比特图案。赋予系列号1~6,以便能够识别各图案输出的时间轴上的位置(时序)。该系列号也可以称为识别各图案的编码。
系列号中的1A、2A、3A、4A、5A、6A代表各个系列号1~6的信息图案(通过某个元件ON而传递信息的图案)输出后的区分图案。在包括一系列图案的图案代码(图案串的块)中,插入系列号1A、2A、3A、4A、5A、6A的区分图案,从而可以明确地识别1个图案与下个图案。另外,例如使ON元件变为OFF时,在由于杂散电容的影响而导致ON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残留的情况下,通过配备区分图案,可以明确地识别1个图案和下个图案。
在图中,利用系列号0示例性图示了全体OFF的图案。这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P)仍然未被信息设备(200)检测的状态。在该示例中,随后,装置(110P)输出全部ON的图案(系列号1),进而,输出区分图案输出(系列号1A)。其中,全体ON的图案在实施形态27中为基准图案。基准图案也称为标题图案。信息设备(200)通过检测基准图案,可以识别图案代码中包含的各图案中的元件配置。
在图193中,装置(110P)在基准图案之后输出奇偶校验图案(系列号2),进而,输出区分图案输出(系列号2A)。然后,装置(110P)输出4组信息图案与区分图案的组。而且,装置(110P)重新反复输出同一图案代码。
在实施形态27的图案代码中,定义信息的信息图案在元件(111-1)~元件(111-4)的至少1个为OFF的情况下,使元件(111-5)变为ON。根据这种图案的构成,可以将信息图案与全体OFF的区分图案相区别。另一方面,在元件(111-1)~元件(111-4)为ON的情况下,装置(110P)使元件(111-5)变为OFF。根据这种图案的构成,可以将信息图案与全体ON的标题图案相区别。
另外,即使在奇偶校验图案(系列号2)中,在元件(111-1)~元件(111-4)全部为ON的情况下,装置(110P)也使元件(111-5)变为OFF。根据这种图案的构成,可以将奇偶校验图案与全体ON的标题图案相区别。
在图193的各图案中,在各元件(111)变为ON的时间,会发生时间迟延。因此,信息设备(200)在判读图案时,(1)在检测全体OFF后,监视哪个元件(111)变为ON。(2)如果某个元件(111)变为ON,则分别监视各元件是否变为ON,直至成为全体OFF。(3)当检测到下个全体OFF时,确认在前一全体OFF((1)的全体OFF)至本次全体OFF((3)的全体OFF)之间,哪个元件(111)变为ON。根据这种步骤,即使各元件的ON时间存在差异,信息设备(200)也可以识别至少1次ON状态的元件(111)的组合,对信息图案进行特定。
如上所述,全体OFF的图案被从定义信息的信息图案中排除在外。这是因为,全体OFF的图案借助于至少1个元件(111)变为ON而被触摸面板检测,因而具有对作为至少1个元件(111)为ON的图案的区分图案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全体ON图案、奇偶校验图案被从定义信息的信息图案中排除在外。全体ON形态在定义图案代码(即,电容代码)的既定数量的图案中包含1个。通过在定义图案代码的既定数量的图案中包含1个基准图案,信息设备可以为基准图案的位置赋予元件编号,对基准图案之外的信息图案进行编码。因此,基准图案具有与信息图案相区别的作为保留字的特殊图案作用,在信息图案中不包含。另外,也可以在基准图案之外,将指定多样作用的保留字配备既定数量,从信息图案中排除在外。在作为保留字的特殊图案中,除基准图案外,也可以设置指定了插入处理的图案。另外,也可以配备用于通知出错等状态的保留字。
另外,在图196中,示例性图示了奇偶校验图案,但在本实施形态中,触摸面板取得的图案作为光代码而从显示装置返还到装置(110P),实现错误核查,因而装置(110P)与信息设备(200)也可以不收发奇偶校验图案,省略奇偶校验。
图194A示例性图示了图193的图案组合所定义的信息的构成。如果结合图193的信息图案(1)~(4),则形成16比特图案代码。信息图案(1)作为元件(111-1)和元件(111-2)为ON的图案,代表比特图案0011。信息图案(2)作为元件(111-1)、元件(111-3)及元件(111-4)为ON的图案,代表比特图案1101。同样地,信息图案(3)、(4)分别代表比特图案1111、0000。因此,在图193的物理量输出中,信息设备(200)可以对图194A所示的16比特的图案代码进行编码。
图194B示例性图示了奇偶校验图案设置。针对各元件(111-1)~(111-4),加算(异或)信息图案(1)~(4)的比特,可以计算奇偶校验比特。在图194B的示例中,示例性图示了包括信息图案(1)~(4)的各比特、奇偶校验比特的加算(异或)为0的偶数奇偶值。
图195A是与图193相对应,示例性图示在从元件(111)输出的图案中发生错误时的信号接收步骤的图。在本实施形态中,从元件(111)输出的图案,由信息设备(200)借助于显示装置的发光而作为光代码发送给装置(110P)。因此,在图195A中,在来自图193所示元件(111)的图案基础上,还示例性图示了光代码。另外,在图示装置(110P)作用面的用符号(110P)的箭头指示处,示例性图示了光电二极管(WPD1~WPD5)的列(在矩形内赋予1~5的数字)。
信息设备(200)如果识别来自元件(111)的全体OFF的图案,则从元件(111)结束取得的ON位置的组合,对图案进行特定。信息设备(200)对图案进行特定后,将特定的图案变换成比特图案,立即以光代码从显示装置发送。在图中,首先,信息设备(200)对系列号1的图案进行特定,从特定的图案变换的11111比特图案以光代码进行发送。
然后,装置(110P)发送系列号2的信息图案(1)(相当于10001的比特图案),信息设备(200)对该图案(1)进行特定,变换为比特图案10001,以光代码进行发送。进而,装置(110P)发送系列号3的信息图案(2)(相当于10011的比特图案),但信息设备(200)所特定的信息图案是不同的信息图案(相当于比特缺失的10010)。信息设备(200)将如上所述获得的信息图案变换成比特图案,发送给装置(110P)。即,在系列号2中,从装置(110P)发送的信息图案(2)与信息设备(200)返还并发送的光代码不一致。
于是,就装置(110P)而言,信息图案(2)的一部分缺失,从信息设备的显示装置发送的比特图案为10010,判明为错误。装置(110P)为了再传输相同的信息图案(2)而输出错误再传输图案。错误再传输图案及全体ON、全体OFF是信息图案中不使用的图案,即保留字,信息设备(200)判别发生错误后,可以执行错误订正。另外,错误订正后的信息图案也按相似的顺序,以光代码从信息设备(200)发送给装置(110P),因而可以确认错误订正是否正确。
图195B是示例性图示发送的图案代码的图。按照所述图195A的顺序,发送20比特的图案代码10000 01111 10011 10001。不过,在信息图案5bit=32中,作为基准图案的全体ON(11111)、区分图案全体OFF(00000)、错误再传输图案(11110)被排除在外,因而可利用本实施形态图案代码记述的信息量数值为(32-3)的4次方=707,281。因此,比全体20bit的信息=1,048,576数值降低约30%。但是,例如向5个元件(111)的1个比特分配错误等标志,将剩余4比特用作信息图案,在这种情况下,数值为4bit×4=16bit=65,536。因此,在配备诸如基准图案、区分图案及错误再传输图案的保留字的本实施形态的通信方式中,与配备标志比特的方式相比,可以使数据极大增加。
图196~201示例性图示在装置(110P)与信息设备(200)之间,接收图193所示包括全体OFF的区分图案的物理量输出图案的处理。图196是信息设备(200)取得从装置(110P)输出的图案代码的处理例。该处理是将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输入到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的处理,因而称为面板输入处理。在该处理中,首先,信息设备(200)执行检测事件的取得作业(S140)。所谓检测事件,是代表信息设备(200)的CPU(图5的代码识别装置的CPU(51))通过触摸面板控制电路而在触摸面板上感知物理量变化的信息。其中,所谓物理量变化,例如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情形下,是指在触摸面板上,互电容等电容从不足阈值变化为超过阈值的值的情形,或电容从超过阈值的值变化为不足阈值的情形。借助于触摸面板而从装置(110P)的元件(110)检测的电容不足阈值的情形,称为元件(110)为OFF,从元件(110)检测的电容为超过阈值的值的情形,称为元件(110)为ON。正如在实施形态1等中说明的那样,元件(110P)的ON和OFF对应于SW(115)的ON和OFF。
在检测事件的检测处理中,扫描触摸面板的全体坐标,检测从OFF变化为ON(或从ON变化为OFF)的坐标。报告为检测事件的信息是触摸面板上的从OFF到ON的变化或从ON到OFF的变化及检测到该变化的位置坐标。不过,根据访问触摸面板控制电路的驱动程序的处理,在曾为ON的触摸面板上的位置坐标有多个邻接的情况下,存在以1个统合区域通知触摸事件的情形。例如取代曾为ON的触摸面板上的1个统合位置坐标群,通知1个统合位置坐标群代表的区域的中心坐标和该区域的尺寸(例如,触摸面板X轴或Y轴方向上的区域长度)等。
在图197中示例性图示了检测事件的取得处理(图196的S140)的详情。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判定在触摸面板上的某个位置是否有ON/OFF的变化(S1401)。而且,当在触摸面板上的某个位置有ON/OFF的变化时,接着,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为全体OFF(S1402)。其中,所谓全体OFF,是指作为扫描触摸面板上各传感器的结果,没有互电容等物理量超过阈值的坐标位置的情形。即,取得全体OFF的检测事件时,截至现在在1处以上的位置,从触摸面板上的传感器曾为ON的状态变化为全部OFF。另外,在装置(110P)的作用面(即,元件(110)的配置面)接触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识别元件(110)的位置的情况下,S140的触摸事件的检测也可以限定于装置(110P)的作用面所接触的范围。
在S1402的判定中,当检测事件不是全体OFF时,信息设备(200)判定前次的检测事件是否为全体ON(S1403)。所谓全体ON,是指在与装置(110P)的所有元件(111)数对应的位置检测ON的情形。另外,信息设备(200)如果在与装置(110P)的所有元件(111)数对应的位置检测ON,则判定为检测了全体ON。前次的检测事件为全体ON时,信息设备(200)将基于本次检测事件的位置的配置(称为图案)当作奇偶校验图案记忆于元件缓冲器(S1405)。所谓元件缓冲器,是临时寄存检测事件结果的存储器(117)上的缓冲器,具有寄存装置(110P)的元件(111)的一组(图193的111-1~111-5等)坐标的容量。另外,信息设备(200)既可以记忆针对1个元件(111)检测的区域的坐标群,也可以记忆中心坐标和尺寸。而且,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1401。
另一方面,通过S1403的判定,当前次事件不是全体ON时,信息设备(200)将从检测事件中取得的ON的位置(即,元件的位置)记忆于元件缓冲器。另外,如上所述,如果在全部元件缓冲器中记忆了ON的位置,则信息设备(200)识别为检测了全体ON。信息设备(200)将全体ON的元件缓冲器的位置信息(即,图案)记忆为基准图案。基准图案用作针对基准图案之外的图案,对坐标进行特定并赋予元件编号的信息。而且,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1401。另外,通过S1402的判定,当从检测事件判定为全体OFF时,信息设备(200)结束检测事件登记处理。
下面返回图196继续说明。检测事件取得处理(S140)后,信息设备(200)将元件缓冲器的图案传输给存储器,清空元件缓冲器(S141)。进而,信息设备(200)在将本次图案以光代码返送给装置的同时,指示由下个物理量变化决定的下个图案输出(S142)。例如,信息设备(200)如图156所示,信息设备(200)执行同步用光代码发光,将在相应同步用光代码的发光前检测的基于物理量变化的图案代码所代表的值(也可称为代码值)直接返送给装置(110P)。借助于该同步用光代码发光,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P)指示下个图案输出。S142的处理可以说是对基于包括每当作为第一信息而输出所述对方装置取得的信息在内的所述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进行应答的情形的一个示例。另外,S142的处理可以说是对方装置通过所述面板,检测1个以上元件全部OFF的OFF状态,将代表至少识别了所述OFF状态的OFF识别信息包含于第二信息并输出的情形的一个示例。
然后,信息设备(200)判定图案存储器中记忆的图案数是否达到信息图案数+2(S143)。信息图案数+2,意味着记忆信息图案、基准图案和奇偶校验图案。当图案存储器中记忆的图案数未达到信息图案数+2时,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140。
在S143的判定中,当图案存储器中记忆的图案数达到信息图案数+2时,信息设备(200)利用图案存储器中记忆的既定数的一系列图案执行奇偶校验(S144)。其中,信息设备(200)按图案存储器上的记忆顺序,对奇偶校验图案进行特定。即,信息设备将图案存储器上的基准图案之后记忆的图案视为奇偶校验图案。另外,当图案存储器上记忆的一系列的图案末端为基准图案时,信息设备(200)将最初的图案判定为奇偶校验图案。而且,信息设备(200)将基准图案及奇偶校验图案排除在外,针对图案存储器上的既定数量的信息图案的各元件,执行异或逻辑,与奇偶校验图案进行比较。
在S144的奇偶校验中,当为奇偶错误(NG)时,信息设备(200)将奇偶校验对象信息图案从图案存储器删除,将错误通知装置(110P)、(S145)。另外,如在S142中所作的说明,在实施形态27中,信息设备(200)执行同步用光代码发光,将在相应同步用光代码发光前检测的基于物理量变化的图案所代表的值(也称为代码值)直接返送给装置(110P),因而执行图案单位中的出错检验。即,如果返送的同步用光代码中包含的代码值和装置(110P)在此前输出的图案有不一致,则有错误比特的装置(110P)重新输出图案(参照图156)。因此,S144及S145的奇偶校验可以省略。
另一方面,当S144的奇偶校验为OK时,信息设备(200)以基准图案为基础,向图案存储器上的各图案元件的位置分配元件编号(S146)。当基准图案为上下左右非对称的图案时,信息设备(200)可以决定基准图案的方向,向与基准图案上的装置(110P)各元件对应的位置赋予元件编号。更具体而言,信息设备(200)使各元件的坐标和元件编号对应。而且,信息设备(200)以图案存储器元件的位置信息为基础,赋予元件编号,对图案进行特定。而且,信息设备(200)取得图案代码(电容代码),向装置(110P)通知取得完成(S147)。
图198是示例性图示不进行奇偶校验的面板输入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S140~S142的处理与图196相同,因而省略说明。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判断记忆的图案数是否达到信息图案数+1(S143A)。所谓信息图案数+1,是在信息情形的数量上加上取得基准图案的情形的图案数。当记忆的图案数未达到信息图案数+1时,信息设备(200)返回S140的处理,执行检测事件取得作业。
另一方面,当记忆的图案数达到信息图案数+1时,信息设备(200)以基准图案为基础,向元件的位置分配元件编号(S146)。而且,信息设备(200)以元件缓冲器的元件的位置信息和基准图案的元件编号为基础,取得电容代码(S148)。而且,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P)通知图案代码(电容代码)取得完成(S148)。
图199是示例性图示基于装置(110P)物理量变化的图案输出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装置(110P)输出最初的图案,然后输出全体OFF图案(S170)。而且,装置(110P)等待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S171)。当没有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时,装置(110P)取代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判定是否接收了完成代码(S178)。装置(110P)在接收了完成代码的情况下,结束图案输出。另一方面,在S171、S178的判定中,当没有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也未接收完成代码时,装置(110P)返回S17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S171的判定中,如果有下个图案输出指示,则装置(110P)与下个图案输出指示一同取得以光代码形式送交的返还图案(S172)。在本实施形态中,信息设备(200)如果检测全体OFF图案,则针对装置(110P),以光代码发送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另外,在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中,前次装置(110P)根据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而向信息设备(200)输出的图案回返。将该图案称为返还图案。
在S171、S172中,装置(110P)取得返还图案,这是信息输入部从所述应答的能量取得应答信息的情形的一个示例。另外,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和返还图案是应答信息的一个示例。另外,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和返还图案可以称为OFF识别信息。
而且,装置(110P)比较结束送交的图案和返送图案(S173)。所谓结束送交的图案,是装置(110P)直至返还图案接收前保有的、结束前次发送的图案。当结束送交的图案与返送图案一致时(S174中的是),装置(110P)输出下个图案(S176)。
另一方面,当结束送交的图案与返送图案不一致时(S174中的否),装置(110P)重新输出结束送交的图案(S175)。S173的处理是正误判定的一个示例。另外,S175的处理也可以说是重新输出相应的既定量信息的情形的一个示例。另外,S175、S176的处理是输入相应OFF识别信息后,信息输出部将相应OFF识别信息当作同步信号,根据下个物理量的变化而发生所述ON状态的情形的一个示例。S175、S176的图案输出后,装置(110P)输出全体OFF的图案(S177)。而且,装置(110P)使处理返回S191。
S175~S177的处理可以说是装置(110P)在第一时间点,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至少1个为ON状态、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为OFF状态的处理的一个示例。另外,作为本实施形态,装置(110P)使触摸面板从元件(111)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可以说是发生被面板检测的ON状态和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未被所述面板检测的OFF状态的变化的一个示例。
图200示例性图示了面板输入处理的变形。在图中,检测图案代码的信息设备(200)通过检测全体ON的基准图案,识别图案代码的输出开始。在图199处理中,首先,信息设备(200)通过检测全体ON图案而开始(S150)。另外,在全体ON检测前,信息设备(200)可以视为装置(110)的存在无法识别的状态。
信息设备(200)如果检测全体ON,则对元件(111)的配置进行特定(S151)。而且,信息设备(200)等待至元件(111)为全体OFF(S152)。信息设备(200)如果检测全体OFF(S152中的是),则等待至1个以上元件变为ON(S153)。在1个以上元件变为ON之前,如果经过既定时间而发生超时(S154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结束处理。
通过S153的判定,如果至少一个元件(111)变为ON(S153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记忆ON元件(111)的识别,即,记忆是元件(111-1~111-5)的哪个(S155)。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检测到元件(111)为全体OFF(S156)。当无法感知全体OFF时,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155,记忆ON元件。信息设备(200)如此记忆哪个元件(111)变为ON,直至检测到全体OFF。
在S156的判定中,如果检测全体OFF(S156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对1次输出图案进行特定并保存。即,存储将在S155的处理中检测的ON元件(111)设为比特1、将未成为ON的元件设为比特0的比特图案4比特(S157)。另外,在实施形态27中,并非元件(111)的数量限定于5个,因而并非由1次图案输出决定的比特数限定于4比特。
然后,信息设备(200)将错误核查用光代码,即,使与S157中保存的比特图案相当的光代码,在装置(110)的光电二极管(WPD1~WPD5)中进行发光(S158)。光电二极管(WPFD1~WPD5)的配置位置例如既可以如图72G等所示在元件(111)的近处,也可以是如图179所示的配置位置。根据S158,如果装置(110P)接收了与S157中保存的比特图案相当的光代码,则装置(110P)判定从元件(111)输出的图案与光电二极管(WPFD1~WPD5)接受的光代码是否一致。如果装置(110P)检测错误,则从元件(111)重新输出图案。装置(110P)重新输出图案的步骤例如与图166、图167、图168、图169中所示内容相同。即,装置(110P)保有结束输出的图案代码既定时间,在从信息设备(200)返送的光代码与结束输出的图案代码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例如输出检测到错误的图案代码的索引,进而输出检测到错误的图案代码即可。即,根据S158的光代码输出,装置(110P)检测到错误的情形的错误订正步骤与实施形态20相同。
然后,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保存了既定数的图案,即,判定是否保存了信息图案数+1个的图案(S159)。即,信息图案数+1个的图案,意味着1种图案代码的输入结束。因此,信息设备(200)对一系列的图案代码(电容代码)进行特定并保存(S160)。在该保存的图案代码中,包括与图193的奇偶校验图案对应的比特图案、与信息图案(1)~(4)对应的比特图案。就奇偶校验而言,比执行图200的处理的程序更上级的程序进行校验即可。另外,根据S158的处理,针对每1次的图案输入,执行错误核查,因而也可以不实施奇偶校验。另外,如图200所示,也可以在S160的处理后执行奇偶校验。而且,信息设备(200)使处理返回S153,检测下个图案代码。
另外,在图200中,图案代码从全体ON的标题图案(系列号1)开始。但是,信息设备(200)也并非必须从标题图案检测开始处理。信息设备(200)在记忆奇偶校验图案、信息图案(1)~(4)后,也可以在最后检测标题图案时,识别一系列图案代码的检测结束。又例如,信息设备(200)也可以首先识别信息图案(1)~(4),然后识别标题图案。此时,信息设备(200)视为在标题图案之后存在奇偶校验图案的输入,检测下个图案即可。
同样地,信息设备(200)例如也可以首先识别信息图案(2)~(4),然后识别标题图案。此时,信息设备(200)视为在标题图案之后存在奇偶校验图案和信息图案(1)的输入,检测以后的图案即可。信息设备(200)最初识别信息图案(3)或(4)的情形也一样。
图201是显示信息设备(200)与装置(110P)之间的通信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根据来自装置(110)的输出指示,信息设备(200)对光代码进行发光,使装置(110)受光。另外,信息设备(200)执行基于返还代码的出错检验。图201的处理称为光代码输出处理。
在该处理中,首先,信息设备(200)以光代码输出触发信号(S190)。然后,信息设备(200)等待下个光代码的输出指示(S191)。当没有下个光代码的输出指示时,信息设备(200)判定是否取代下个光代码的输出指示而接收了完成代码(S198)。信息设备(200)在接收了完成代码的情况下,结束光代码输出处理。另一方面,通过S191、S198的判定,当在没有下个光代码的输出指示的情况下,也没有接收完成代码时,装置(110P)返回S19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S191的判定中,如果有下个光代码的输出指示,则装置(110P)取得与下个光代码的输出指示一同送交的返还图案(S192)。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下个图案的输出指示中,前次从信息设备(200)向元件(111P)发送(发光)的光代码的信息作为由元件(111)决定的图案而返回。将该图案称为返还图案。
而且,信息设备(200)对结束送交的光代码与返送图案进行比较(S193)。所谓结束送交的光代码,是信息设备(200)保有至接收返还图案的、结束前次发送的光代码。当结束送交的光代码的信息与返送图案的信息一致时,信息设备(200)输出下个光代码(S196)。
另一方面,当结束送交的光代码与返送图案不一致时,信息设备(200)重新输出结束送交的光代码(S197)。而且,装置(110P)使处理返回S191。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P)在信息图案与信息图案之间插入全体OFF图案,因而在从装置(110P)输出物理量时,当要求从元件(111)变为ON后直至变为OFF时的时间时,或因元件(111)(或因连接于各元件(111)的各SW(115))而直至变为OFF时存在时间差异时,也可以区别信息图案和信息图案并输出。另外,根据实施形态27的步骤,信息设备(200)取得由物理量变化决定的图案后,将通过该图案而特定的信息,以光代码返送给装置(110P),使装置(110P)执行正误检验,在有错误的情况下,重新输出图案。因此,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P)可以借助于基于来自元件(111)(连接于元件(111)的SW(115))的物理量变化的图案和光代码,实现高可靠性通信。
<实施形态28>
根据图202~图206,说明与实施形态28相关的装置(110Q)的处理。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对装置(110Q)判定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输出水平(电容大小、电场强度)或信息设备(200)物理量的输出水平的阈值进行调整的处理。另外,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Q)的构成及处理顺序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的装置(110~110N、110P(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的图案代码的输出及其判读。
在所述实施形态1的装置(110)等中,借助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检测的元件(111)的面积(以下称为触摸面积),依存于包括接触接触导体(114)的人体电容、元件(111)的电容、从元件(111)至接触接触导体(114)的人的系列杂散电容在内的合成容量而变动。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用于在装置(110Q)侧对借助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检测的元件(111)的触摸面积进行调整所需的构成及处理。
元件(111)间有充分距离,在元件(111)近处未配置电气部件时,借助于直径7.5~8mm左右的圆形的元件(111)而对触摸面板施加影响的区域(以下称为反应区域)的面积或尺寸(例如作为最大长度方向尺寸的最大长度),大致上与利用成人手指触摸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终端等的触摸面板时的触摸区域的面积或最大长度相同。
多个元件(111)相互接近(数百微米至几毫米左右)时,因元件(111)间的耦合,反应区域存在增大的倾向。在反应区域较大的情况下,将SW(115)变为ON时的触摸面板引起的检测区域尺寸过大,邻接的2个元件(111)引起的反应区域会被识别为1个。另外,在反应区域过大的情况下,存在借助于触摸面板而检测的反应区域的中心坐标值从与本来元件(111)中心对应的位置超出的情形。如上所述,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超过适度反应区域的反应区域时,为了成为适度反应区域,借助于光代码而向装置侧进行指示,使SW1或SW1+SW2变为ON,控制使得反应区域变为适度。
由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终端等的触摸面板的性能或保护片材料的介电常数或厚度的影响,存在反应区域减小而难以识别的情形。如上所述,当借助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检测的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等达不到适度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等时,信息设备(200)借助于光代码向装置(110Q)侧进行指示,以便达到适度的尺寸、面积等。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人接触接触导体(114)(图58等)的状态下,将装置(110Q)的元件(111)在ON和OFF之间切换。而且,装置200取得元件(111)为ON时的触摸面积,即,根据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输出,触摸面板触摸传感器取得超过触摸检测阈值的表面部分的尺寸(例如,触摸传感器的矩阵的电极数)。此时,装置(110Q)可以在将SW(115)的顺向偏值作为参数进行变更的同时,将元件(111)在ON与OFF之间切换。而且,装置(110)决定最适度的顺向偏值。
图202是示例性图示装置(110Q)与信息设备(200)的信号接收关系的图。如图所示,装置(110Q)可以借助于DAC(DA1),调整SW(115)的顺向偏压(或电流)。另外,CPU(116)指示从DAC(DA1)输出的顺向偏压(或电流)。根据CPU(116)的控制,调整来自DAC(DA1)的压电值(或电流值),从而可以调节SW(115)的顺向偏压时的阻抗。例如当SW(115)为通常的二极管时,例如,对于二极管电流电压的特定,可以以映射形式将电流I与电压V的关系寄存于信息设备(200)的存储器等,以光代码形式,从信息设备向装置(110Q)下达顺向偏压等的指示。
在图202的示例中,首先,使用者将装置(110Q)的元件(111)的某个作用面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且,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执行顺向偏压的调整处理。而且,按照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基于光代码的指示,装置(110Q)以既定压电值(例如0.7V),对SW(115)沿顺向施加偏压。既定的压电值既可以为初始值,也可以为现在的设置值。而且,SW(115)变为ON,由此引起的元件(111)与触摸面板的互电容(或来自元件(111)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变化被触摸面板检测。而且,触摸面板根据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判定元件(111)影响的范围,即,判定获得与对触摸面板的触摸操作相当的物理量变化的区域的尺寸、面积等。
获得的区域的尺寸为适度值的允许公差范围时,信息设备(200)将代表OK的光代码发送给装置(110Q)。另外,区域的尺寸相对于适度值过小时,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由顺向偏压等的既定增量决定的增加。另外,区域的尺寸相对于适度值过大时,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根据顺向偏压等的既定增量决定的减少。装置(110Q)的CPU(116)通过光电二极管,接受基于光代码的指示,对基于光代码的指示进行编码,控制DAC(DA1),调整顺向偏压。
如上所述,信息设备(200)反复进行指示与触摸面板中所述区域的检测,直至区域的尺寸达到适度值。而且,如果获得的区域的尺寸达到适度值允许公差范围,则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发送代表OK的光代码。装置(110Q)的CPU(116)将通知OK时的DAC(DA1)的设置值寄存于非易失性的寄存器,在之后的处理中,用作DAC(DA1)的设置值。
根据以上的处理,获得相当于对触摸面板的触摸操作的物理量变化的区域的尺寸、面积,被调整得接近适度值的允许公差范围。因此可以说,CPU(116)和DAC(DA1)作为一个示例,控制作为物理量控制部的SW(115),调整1个以上元件(111)产生的物理量变化对面板的作用程度。
图203是显示图202的变形例的图。如图202所示,装置(110Q)也可以取代DAC(DA1)而具有脉冲发生器(PG1)。脉冲发生器(PG1)对SW(115)(半导体开关)的顺向电压(或电流)施加既定占空比(duty ratio)或既定频率脉冲信号。例如装置(110Q)可以通过使占空比近于1(100%)而增加顺向电压(或电流),减小半导体开关的顺向阻抗。另外,装置(110Q)可以通过使占空比从1(100%)下降而降低顺向电压(或电流),增加半导体开关的顺向阻抗。
因此,如图202的情形所示,信息设备(200)在装置(110Q)元件的影响所及区域的尺寸相对于适度值过小时,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由脉冲信号占空比的既定增量引起的增加。另外,当区域的尺寸相对于适度值过大时,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因脉冲信号占空比的指定增量引起的减少。装置(110Q)的CPU(116)通过光电二极管,接受基于光代码的指示,对基于光代码的指示进行编码,控制脉冲发生器(PG1),调整占空比或频率。信息设备(200)如此反复进行指示和在触摸面板中所述区域的检测,直至区域的尺寸达到适度值。
另外,CPU(116)也可以取代变更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而变更频率。通过变更频率,SW(115)具有的电阻变更。因此,与所述图202的情形一样,CPU(116)和脉冲发生器(PG1)可以使SW(115)的电阻变化,调整顺向电压(或电流)。
根据以上的处理,获得相当于对触摸面板的触摸操作的物理量变化的区域的尺寸、面积,被调整得接近适度值的允许公差范围。因而可以说,CPU(116)和脉冲发生器(PG1)作为一个示例,控制作为物理量控制部的SW(115),调整1个以上元件(111)产生的物理量变化对面板的作用程度。
图204A、图204B是显示图202、图203的变形例的图。图204A是元件(111)的俯视图和示例性图示元件(111)的俯视图中各部与接触导体及半导体开关(SW1~SW4)的连接的图,图204B是将图204A的元件(111)沿着垂直于包括P1箭头的纸面的平面截断的剖面图。
在图204A、图204B中,元件(111)具有中央金属膜部分(导体1)和环绕所述中央金属膜部分的1个以上环状金属膜部分(导体2~导体4)。而且,使得导体1~导体4借助于开关(SW1~SW4)而可以与接触导体(114)连接。因此,CPU(116)与开关(SW1~SW4)一同起到调整部的作用,借助于中央金属膜部分(导体1)和1个以上环状金属膜部分(导体2~导体4)中的SW1~SW4,调整与接触导体(114)导通的部分的数量。装置200与图202、203的情形一样,取得初始状态或当前设置值中的基于元件(111A)的反应区域,决定使SW1~SW4变为ON的组合,以便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达到适度值。成为ON信号的开关组合例如为SW1、SW1+SW2、SW1+SW2+SW3或SW1+SW2+SW3+SW4等。
如图202、图203的情形所示,信息设备(200)在装置(110Q)元件的影响所及区域的尺寸相对于适度值过小时,信息设备(200)以光代码向装置(110Q)指示增加变为ON的开关(SW1~SW4)等。另外,当区域的尺寸相对于适度值过大时,信息设备(200)以光代码向装置(110Q)指示增加变为OFF的开关(SW1~SW4)等。装置(110Q)的CPU(116)通过光电二极管,接受基于光代码的指示,对基于光代码的指示进行编码,根据指示,增加或减少变为ON的开关。信息设备(200)如此反复进行指示和在触摸面板中所述区域的检测,直至区域的尺寸达到适度值。
根据以上的处理,获得相当于对触摸面板的触摸操作的物理量变化的区域的尺寸、面积,被调整得接近适度值的允许公差范围。因而可以说,CPU(116)作为一个示例,控制作为物理量控制部的SW1~SW4,调整1个以上元件(111)产生的物理量变化对面板的作用程度。
另外,在该示例中,元件(111A)分割为导体1~导体4,但并非分割数限定于4的区分。即,导体数既可以为3个以下,也可以为5个以上。另外,开关数根据导体数适当配备即可。另外,在图204中,导体1为圆形,导体2~导体4为圆环状,但并非将这些导体限定于圆形或圆环状。例如导体1可以为多边形,导体2~导体4可以为多边形环状图案。
在图204A、图204B的示例中,虽然使得可以选择直径6mm、7mm、8mm、9mm的导体,但在制造装置时,可以根据导体之间的距离和导体材料、导体之间是否用某种非导电材料填充、保护导体接面的材料的介电常数、导线的长度等多样条件,决定导体的直径和环状导体数。另外,环状导体间优选用非导电体至低介电常数材料填充。这是因为,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通电时的耦合。可以在环状导体之间配备空隙。可以将导体制成凸起状。
图205是示例性图示信息设备(200)执行实施形态208的校准的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信息设备(200)以光代码,向装置(110Q)发送校准开始和顺向偏压设置指示(S201)。然后,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发送图案输出指示(S202)。装置(110Q)根据图案输出指示,利用初始值或现在值,使SW(115)变为ON。此时,装置(110Q)可以将SW(115)一个个地变为ON,也可以一次将SW(115)变为多个ON。然后,信息设备(200)取得反应区域的面积(S203)。
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反应区域的面积是否为适度值允许范围(S204、S205)。通过S204、S205判定,当反应区域的面积过大时,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减小设置(S206)。减小设置例如为减小顺向偏压、降低占空比、降低频率、减少图205中开关(SW1~SW4)中的导通者等。
另一方面,通过S204、S205判定,当反应区域的面积过小时,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增加设置(S206)。增加设置例如为增加顺向偏压、增加占空比、增加频率、增加图205中开关(SW1~SW4)中的导通者等。
而且,在S204的判定中,当反应区域的面积适度时,信息设备(200)以光代码向装置(110Q)发送完成通知(S208)。装置(110Q)如果接收到完成通知,则将基于校准处理的当前设置寄存于非易失性的寄存器,在以后的处理中使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信息设备(200)可以设置装置(110Q),使得装置(110Q)元件(111)的影响所及的触摸面板上的反应区域达到适度值。装置(110Q)根据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中的反应区域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使得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达到适度值。
图206是显示与实施形态28的变形例相关的信息设备(200)的处理的图。在所述实施形态28中,信息设备(200)向装置(110Q)指示当SW(115)为半导体开关时的顺向偏压等的设置值,使得反应区域达到适度值。在图206所示的变形例中,信息设备(200)调整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检测互电容变化的限界,使得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达到适度值。图206的另一处理与图205相同。即,在图206中,S201~S205处理与图205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通过S204、S205判定,当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过大时,信息设备(200)使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的阈值增加(S216)。通过增加阈值,到达阈值的检测值的触摸传感器减少,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等减小。另一方面,通过S204、S205判定,当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过小时,信息设备(200)减小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的阈值(S217)。通过降低阈值,达到阈值的检测值的触摸传感器增加,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等增大。而且,如果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达到适度值(S204中的是),则信息设备(200)将阈值保存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向装置(110Q)通知完成(S218)。
根据图206的处理,不在装置(110Q)中配备特殊的构成,通过信息设备(200)的设置,可以使反应区域的尺寸、面积达到适度值。
<实施形态29>
参照图207~209,对实施形态29的装置(110)进行说明。图207~图209均显示了元件(111)的变形例。另外,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的构成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实施形态28的装置(110~110N、110P、110Q(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
图207是示例性图示元件(111B)的构成的图。该图组合了元件(111B)的俯视图和侧视图(主视图)。如图所示,元件(111B)是靠近中心的部分较厚、越靠近周边越薄的立体形状。即,元件(111B)的接触触摸面板的面,其中央部高于周边部。即,成为元件(111B)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法线方向的高度高于周边附近的凸起形状。
因此,元件(111B)的中央部分容易贴紧触摸面板。另一方面,越是靠近元件(111B)周边的部分,在触摸面板之间越容易发生细小的空气层。借助于这种结构,触摸面板较强地检测中央部分的电容,识别中心坐标位置的准确度提高。即,元件(111B)在接触触摸面板的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产生的物理量变化,也比接触面周边附件更大地形成。
图208是示例性图示元件(111C)的构成的图。图中黑色部分是导体。即,元件(111C)具有网眼状的导体,覆盖接触面中心附近的每单位面积的导体面积比周边附近大。即,元件(111C)借助于辐射状的导体和环状的导体的组合,达成所述导体密度的分布。根据这种结构,触摸面板较强地检测中央部分的电容,识别中心坐标位置的精度提高。即,元件(111C)在接触触摸面板的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产生的物理量变化,形成得比接触面周边附近更大。
图209是示例性图示元件(111D)的构成的图。元件(111D)越靠近中央,使用电阻值低的材料,越靠近周边,使用阻抗值高的材料。即,元件(111D)为接触面中心附近的导电率高于周边附近的构成。例如,当借助于印刷而形成元件(111D)时,使导电墨水的印刷密度(网点)象灰度一样渐变,可以在中心附近提高密度,降低阻抗值。
根据这种结构,触摸面板较强地检测中央部分的电容,识别中心坐标位置的精度提高。即,元件(111D)形成得在接触触摸面板的各个接触面中心附近发生的物理量变化比接触面周边附近大。
<实施形态30>
根据图210、图211,对与实施形态30相关的装置(110S)进行说明。图211是装置(110S)的俯视图,图210是在图211的箭头P2、P2处截断装置(110S)的剖面。另外,本实施形态的装置(110S)的构成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实施形态28的装置(110~110N、110P~110Q(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
装置(110S)利用导电片被覆上面(作用面的相反面)。不过,可以利用介电常数高的膜进行被覆,使得可以在表面印刷花纹。图211是去除装置(110S)的上面(作用面的相反面)导电片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装置(110S)在导电片下层的基板上具备CPU(116)、存储器(117)、电池(122)、SW(115)、光电二极管(WPD)。电池(122)为钮扣电池。另外,在装置(110S)为薄型的情况下,可以取代电池(122)而配备太阳电池板。在沿平面方向观察装置(110S)的情况下,将CPU(116)、存储器(117)、电池(122)、SW(115)、光电二极管(WPD)存在的区域称为控制电路区域。
另一方面,如图211、图210所示,在装置(110S)的作用面上配置有元件(111)。在如图210所示沿平面方向观察装置(10S)的情况下,元件(111)存在于离开控制区域的区域。把元件(111)存在的沿装置(110S)平面方向观察的区域称为元件区域。另一方面,元件(111)不存在的控制电路区域也可称为非元件区域。
如图211所示,元件(111)插入于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即,作用面是在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形成元件(111)的结构。元件(111)可以称为导电元件,以铝箔、导电纸、导电墨水印刷等形成。不过,在作用面的表面可以形成高介电常数膜,使得可以印刷。作用面的表面膜可以称为涂层或保护膜。
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为低介电常数的非导电体,优选包括空气层的材料。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例如为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的绝缘层,例如图128A、图128B、图133~图135、图136等的空气层或空隙,包括图179~图186B的空气层的非导电层、填充材料(M2)层等。
进而,在低介电常数绝缘层的上层(在作用面的相反面侧)配备有基板。而且,如图210所示,在元件区域,铺设有从元件(111)贯通上面侧(在作用面的相反面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及基板的贯通配线。贯通配线在导电片的下层中,从基板的上面(作用面的相反面侧),与连接于SW(115)的导线连接。即,导线配备于基板的上面,连接SW(115)与贯通配线。因此,元件(111)借助于贯通配线及基板上面侧的导线而连接元件(111)。另外,在控制电路区域,连接SW(115)、CPU(116)、存储器(117)、电池(122)等的配线在图211中省略记载。
另外,在作用面形成有开口,插入有光电二极管(WPD)。光电二极管(WPD)安装于基板的作用面侧,借助于未图示的贯通配线及基板上面上的导线,与包括CPU等的控制电路区域连接。另外,供光电二极管(WPD)插入的开口用透明体覆盖。开口为锥形模样,可以是能够集中光线的结构。
如上所述,装置(110S)是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可以如下所示。即,装置(110S)具有作用面和操作面,所述作用面从装置相向面发生所述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所述操作面在作用的相反面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作用面具有配置1个以上元件(111)的元件区域和元件区域之外的非元件区域。
另外,在作用面与操作面之间,具有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的绝缘层和配线控制层,所述配线控制层包括在绝缘层的所述操作面侧使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物理量变化的物理量控制部和将所述物理量控制部连接到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配线部。
另外,1个以上元件分别借助于贯通绝缘层的贯通导线而连接于配线控制层,在配线控制层的与非元件区域对应的操作面侧的上层基板部分,配置有物理量控制部,配线部在配线控制层内,连接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与贯通配线。
通过采取这种构成,可以降低基板上的导线、CPU(116)、存储器(117)、电池(122)、SW(115)等控制部件引起的耦合影响。即,借助于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的低介电常数绝缘,可以降低控制部件对触摸面板的影响。另外,可以取代电池(122),借助于太阳电池板,例如与实施形态1等一样,借助于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等,利用从显示装置、室内照明等接受的光线,向装置(110S)的各部供应电力。另外,与实施形态1一样,如图65~图67A所示,可以借助于电磁波、压电变换、热电变换等而供应电能。
另外,当装置(110S)借助于太阳电池板等的光线而实施电力供应时,在太阳电池板朝向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等的光源的面侧,形成光线可透过的结构,例如图182所示的支撑结构(M1)(长方体状或蜂窝状的井形中形成多个开口空间)、如图185所示的蜂窝结构,以便可以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等受光。
因此,当元件(111)借助于SW(115)而使触摸面板检测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时,可以减小所述控制部件引起的耦合影响。因此,装置(110S)可以使触摸面板稳定地检测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另外,对于光电二极管(WPD),只要能够接受来自触摸面板显示装置的光,可以插入于最大限度靠近基板上面的位置。
<实施形态31>
根据图212~图216,说明与实施形态31相关的装置(110T)。图212是在装置(110T)的上侧(作用面的相反面侧)观察的俯视图,图213是经过图212的箭头P3而沿着垂直于的纸面的平面截断装置(110T)的剖面。如图所示,装置(110T)具有与作用面上的元件(111)形成作用面的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和网状金属层。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与实施形态30的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一样,是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的绝缘层。不过,图212的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优选比实施形态30的低介电常数绝缘层有弹性。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例如如图128B所示,可以由以蜂窝结构或海绵状材料形成的弹性绝缘体(CA4)和隔片(CA5)构成。
网状金属层以在使用者将手指贴近装置(110T)的上面(称为操作面)时,手指切实接触网状金属层的、网眼大小极大的尺寸形成。例如,当为矩形的网眼时,是数毫米方形。图212示例性图示了在元件(111)所配置区域的上面侧(与作用面的相反面侧)也有网状金属层的构成。即,贯通配线从元件(111)贯通低介电常数绝缘层,连接于网状金属层。
将装置(110S)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如果使用者用手指接触网状金属层,则使用者的电容、电场等物理量变化在作用面上的元件(111)表面发生。于是,信息设备(200)通过触摸面板来检测物理量变化。例如在图212的情况下,触摸面板检测到由合计4个元件(111)引起物理量变化的4处位置。
进而,如果使用者按压网状金属层,则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凹陷。于是,在该凹陷的部分,网状金属层接近触摸面板,因而借助于接近的网状金属层部分而引起物理量变化,例如,引起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之间的互电容变化、触摸面板表面中的电场强度变化等。其结果,触摸面板在所述元件(111)引起的物理量变化的位置基础上,检测所述凹陷部分引起的物理量变化。
在图212的构成中,使用者在元件(111)所配置的区域,即,在元件(111)周边也按压网状金属层,可以使触摸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的位置。另外,在图212中,假定触摸面板可检测的多点触摸数最大为5处。因此,由于检测凹陷部分引起的物理量变化位置,因而将元件(111)引起的物理量变化位置定为4处,因此元件(111)配备有4个。进而,为了用2个手指触摸,配备3个元件(111)即可。元件(111)可以以铝箔、导电纸、导电墨水印刷等而在作用面(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表面)形成。另外,可以在作用面表面配备高介电常数的膜并印刷形成。
另外,在图212中,虽然假定触摸面板可检测的多点触摸数最大为5处,但并非多点触摸数限定为最大5处。即,作为装置(110T),多点触摸数按照从最大数中扣除手指同时操作的位置数之后的数量,配备元件(111)即可。进而,可以利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覆盖作为操作面的网状金属层上面,可以在覆盖的高介电常数材料上印刷花纹,形成按钮等。
图214、图215是装置(110)变形例。图214是在与变形例相关的装置(110T)的上侧(作用面的相反面侧)观察的俯视图,图215是根据图214的箭头P4而截断装置(110T)的俯视图。
在图212、图213中,在元件(111)所配置的区域,即,在元件(111)的周边也按压网状金属层,可以使触摸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图214、图215中,当俯视观察装置(110T)时,元件(111)所配置的区域与网状金属层分离。借助于这种构成,使用者可按压网状金属层的区域不限定,但可以更稳定地借助于网状金属层的压迫而作用于触摸面板。这是因为可以抑制因使用者手指而凹陷的部分与元件(111)的耦合。
图216是示例性图示与第四变形例相关的装置(110U)的构成的图。图216是装置(110U)组合俯视图、左侧侧视图及主视图并用虚线连接的图。
如图所示,装置(110U)具有形成有槽部的电介质层上层的网状金属层。不过,可以取代网状金属层而形成导电印刷层。导电印刷层例如在电介质层的上层配备高介电常数膜,用导电墨水,借助于印刷而形成电路。导电印刷层可以与其他印刷在同一面印刷。下面,将网状金属或导电印刷层称为网状金属层。在网为格子状的情况下,格子间隔为6mm左右,使得在用手指触摸的情况下,必须触及导线或导电墨水印刷线,并使得触摸面板感知手指。另外,网状金属层也可以称为网状导电体层,网状金属层的一条条导线可以称为电路。作为电介质层和网状金属层的成型方法,例如将配置了金属网的片或用导电墨水印刷的片,沿下面方向粘贴于在格子状上有槽的电介质层即可。因此,借助于此,金属网或导电墨水等隐藏于背面。在这种构成中,在片充分薄或介电常数高的情况下,因人接触网状金属层而引起元件(111)中的电容或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装置(110U)下面侧成为作用于触摸面板的作用面,具有多个(图中为4个)元件(111)。元件(111)借助于贯通电介质层的贯通配线而连接于网状金属层。因此,通过使用者用手指触碰网状金属层,从而通过贯通配线,使用者的电容与元件(111)连接,在作用面引起互电容或电场强度等物理量变化。
另外,如图所示,装置(110U)在与网状金属层中包含的导线对应的部分,在电介质层内具有槽部。槽部将网状金属层的导线所形成的路径直接平行移动到电介质层内,是剖面为0.3mm左右以上的长方形、多边形或由圆形通路形状的空间构成的形状。即,电介质层的槽部可以说与构成网状金属层的电路并行形成。槽部的宽度为1mm左右,以便触摸面板借助于手指对电介质层的接触而反应。另外,槽部的深度为0.3mm左右以上,使得触摸面板不感知来自导线的电容。
借助于该槽部的存在,在加载于触摸面板的装置(110U)中,即使使用者的手指触碰网状金属层,触摸面板也难以检测网状金属层引起的互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变化。即,在网状金属层的电路紧下方形成格子状的槽,降低网状金属或网状印刷部分的导体对触摸面板的影响。
另一方面,网状金属层借助于贯通电介质层的贯通配线而与元件(111)连接。因此,通过使用者的手指触碰网状金属层,元件(111)中的物理量变化被触摸面板检测。进而,使用者的手指触碰电介质,从而通过电介质层,互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变化被触摸面板检测。另外,其中,在网状金属配置于片里面的情况下,或在片里面被用导电墨水印刷而形成有网状电路的情况下,并非使用者的手指直接触碰电路或片下层的电介质。但是,当片本身充分薄或介电常数充分高时,使用者通过片而接触电路导致的影响(电容或电场强度的变化)会波及元件(111)。另外,当片本身充分薄或介电常数充分高时,使用者通过片而接触底层电介质导致的影响(电容或电场强度的变化)会波及触摸面板。
因此,在图216的构成中,不同于图212~图215,即使电介质层无弹性,网状金属层不凹陷,借助于网状金属层,在元件(111)中的物理量变化被触摸面板检测的同时,手指对电介质的接触操作导致的互电容、电场强度等物理量变化被触摸面板检测。
另外,信息设备(200)的多点触摸的最大值设为5。此时,将使用者手指对信息设备(200)触摸面板的触摸操作视为有效,因此,元件(111)的个数设为4个。另外,使用者为了利用2根手指对触摸面板进行触摸操作,将元件(111)设为3个。
因此,在图216中,可以利用接近普通塑料卡的材质,形成便于使用的卡形状的装置(110U)。
在图216的示例中,在元件(111)所配置的区域,也形成有网状金属层或网状印刷层。因此,在图216的装置(110U)中,使用者即使在元件(111)所配置的区域,也可以通过网状金属层,使元件(111)引起的作用影响到接触或接近作用面的触摸面板。
图217是装置(110U)的变形例。在图217的示例中,在与导电性元件(111)所配置的元件区域不同的区域,形成有网状金属层或网状印刷层。其中,在俯视观察装置(110U)的情况下,元件区域是指在作用面侧配置有元件(111)的平面区域。在图中的构成中,由于在操作面(上面)的元件区域没有网状金属层,因而在操作面侧的元件区域,无法使由元件(111)引起的物理量变化影响到触摸面板。不过,在使用者用手指触碰网状金属层时,由于手指也触碰电介质层,因而使用者的操作通过电介质层传递到触摸面板。此时,使用者的操作在超过元件区域的区域进行,因而元件(111)的影响降低,使用者可以稳定地实施通过电介质层的操作。
图218是示例性图示与另一变形例相关的装置(110U)构成的图。图218是装置(110U)组合俯视图、左侧侧视图及主视图并用虚线连接的图。如图所示,在图218中,装置(110U)也具有电介质层和作为作用面的电介质层下面的元件(111)、作为操作面的电介质层上面的网状金属层。而且,图218的装置(110U)具有控制元件(111)与网状金属层的连接的SW(115)、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接受光代码的光电二极管(WPD)。而且,在图中虽然省略,但与图58、图64等一样,图218的装置(110U)具有CPU(116)、存储器(117)、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等。在图中,SW(115)、光电二极管(WPD)、CPU(116)、存储器(117)、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等部分称为元件ON/OFF控制部。因此,图218的装置(110U)的操作面(上面)具有元件区域、元件ON/OFF控制部及配备有网状金属层的触摸区域等3个区域。
因此,图218的装置(110U)在使用者触碰网状金属层时,借助于SW(115)的ON/OFF动作,可以通过元件(111),使触摸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另外,通过使用者触碰网状金属层下方的电介质层,装置(110U)可以使触摸面板检测使用者的触摸操作。而且,装置(110)可以借助于光电二极管(WPD),接受由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发光引起的光代码。
另外,本实施形态说明的装置(110T)的构成,即,组合网状金属层和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借助于元件(111)对触摸面板的作用和使用者手指对触摸面板的作用而与触摸面板进行通信的构成,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实施形态28的装置(110~110N、110P~110Q(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例如在图58的装置(111)中,将元件(111)插入于弹性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在形成作用面的同时,取代接触导体(114)而形成网状金属层即可。又例如在图128A、图149、图150等中,在触摸区域(TC2)及触摸区域(TC4),在上侧的保护印刷层(例如参照图128A)的紧下方,取代导体板(CA2)而配备网状金属层,取代里侧的绝缘体(CA3)而使用弹性绝缘体即可。
同样地,装置(110U)的构成,即,组合网状金属层与具有空洞的电介质,借助于元件(111)对触摸面板的作用和使用者手指对触摸面板的作用而与触摸面板进行通信的构成,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实施形态28的装置(110~110N、110P~110Q(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例如在图58的装置(111)中,将元件(111)插入于有空洞的低电介质,在形成作用面的同时,取代接触导体(114)而形成网状金属层即可。又例如在图128A、图149、图150等中,在触摸区域(TC2)及触摸区域(TC4)中,在上侧的保护、印刷层(例如参照图128A)的紧下方,取代导体板(CA2)而配备网状金属层,取代里侧的绝缘体(CA3)而使用有空洞的电介质即可。
<实施形态32>
参照图219、图220,说明与实施形态32相关的装置(110V)。图219是在作用于触摸面板的作用面侧观察装置(110V)的俯视图,图220是经过图219的箭头P5而沿着垂直于纸面的平面截断装置(110V)的剖面图。在本实施形态中,装置(110V)在元件(111)所配置的元件区域具有太阳电池板(112C)。太阳电池板(112C)向装置(110V)的控制电路区域供应电力。实施形态32的其他构成及作用与实施形态30的装置(110S)相同。
在实施形态32中,太阳电池板(112C)配备于元件区域。即,在装置(110S)的作用面上配备有元件(111)。与实施形态30一样,如图220所示,在沿平面方向观察装置(10S)的情况下,元件(111)存在于与控制区域隔开的区域。可以将元件(111)所在的装置(110S)的沿平面方向观察的区域称为元件区域。另一方面,不存在元件(111)的控制电路区域可以称为非元件区域。
如图220所示,元件(111)插入于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与实施形态30一样,作用面是以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形成元件(111)的结构。元件(111)与实施形态1或实施形态30等一样。
低介电常数绝缘层是低介电常数的非导电体,优选包括空气层的材料。即,低介电常数绝缘层例如为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的绝缘层,例如,为图128A、图128B、图133~图135、图136等的空气层或空隙、图179~图186B的包括空气层的非导电层、填充材料(M2)层等。不过,在太阳电池板(112C)的作用面侧,形成光线可透过的结构,例如图182所示的支撑结构(M1)(长方体状或蜂窝状的井形中形成多个开口空间)、如图185所示的蜂窝结构,以便可以从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等受光。
而且,低介电常数绝缘层的上层(作用面的相反面侧)与实施形态30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通过采取这种构成,可以确保配置太阳电池板(112C)的区域。而且,即使在装置(110V)加载于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和太阳电池板(112C)与触摸面板(112C)之间插入有低介电常数绝缘层,因而可以降低触摸面板和太阳电池板(112C)与触摸面板(112C)的耦合。因此,可以使触摸面板从元件(111)精密地检测物理量变化。
<实施形态33>
参照图221~图223,说明基于与实施形态33相关的装置(110W)与信息设备(200)的认证处理。其中,装置(110W)例如是与图149的装置(110K)相同的构成。不过,实施形态33中的装置(110W)并非限定于图149的装置(110W)。即,实施形态33的处理可以应用于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实施形态32的装置(110~110N、110P~110V(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
如图221所示,装置(110W)与实施形态20的装置(110K)一样,划分为电气器具区域(110K-1)和非电气器具区域(110K-2)。电气器具区域(110K-1)具有电子电路部件、电力供应部件等,借助于电气电路、电子电路的作用而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使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物理作用。电气器具区域(110K-1)例如具有与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的卡型装置(110~110G,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相同的构成。例如电气器具区域(110K-1)具有图151或图152所示的CPU(116)、存储器(117)、SW(115)、元件(111)、光电二极管(WPD1~WPD6)、指纹传感器(113)、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2A、112B)等。
另外,在触摸区域(TC2)的下部,安装有与实施形态20相同的接触导体(114)或实施形态31的网状金属层。因此,将装置(110W)加载于触摸面板,通过使用者将手指贴近触摸区域(TC2),从而使用者可以启动触摸面板中的处理,例如启动“认证卡”的处理。
非电气器具区域(110K-2)不具有电子电路部件、电力供应部件等,例如当使用者按压装置(110K)的表面时,借助于形成装置(110K)形成的材料的机械物理变形,使用者手指的接近(触摸操作)被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检测。不过,在本实施形态中,并非基于使用者手指接近的触摸操作限定于形成装置(110W)的材料的机械物理变形并被检测。例如与实施形态30的装置(110U)的网状金属层下层一样,可以利用厚度和介电常数满足从触摸面板检测使用者的触摸操作的电介质,从而使触摸面板检测使用者的触摸操作。
另外,非电气器具区域(110K-2)可以具有与实施形态16所示的不需要电源的游戏用卡、其他物品(道具)相同的结构。作为非电气器具区域(110K-2),也可以使用图128A、图128B、图130、图133~图136的某种结构。另外,作为非电气器具区域(110K-2)的触摸区域(TC4),可以有如图137所示的透明触摸区域。
在本实施形态中,装置(110W)例如起到执行使用者认证处理的ID卡的功能。即,在装置(110W)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17)中登记使用者的密码等。使用者将装置(110W)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如果触摸贴有“认证卡”标签的触摸区域(TC2),则通过装置(110W)的作用面(里面,例如参照图149)的元件(111),信息图案(元件(111)的配置)输入到信息设备(200)。
信息设备(200)从信息图案(元件(111)的配置),对装置(110W)的方向进行特定,对与贴于触摸区域(TC4)的标签“登录”、“认证”、“ENTER”、“0”~“9”等的位置对应的触摸面板上的坐标(区域)进行特定。
如果使用者触摸例如“登录”标签,则形成装置(110W)的材料发生机械物理变形或对电介质的作用。而且,信息设备(200)检测使用者对“登录”标签的触摸操作,执行登录处理。在登录处理中,检测对“0”~“9”及“ENTER”的触摸操作,接受登录用密码。装置(110V)将收到的登录用密码登记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17)。
同样地,如果使用者触摸“认证”标签,则装置(110W)启动认证处理,检测对“0”~“9”及“ENTER”的触摸操作,接受认证用密码。装置(110W)对收到的认证用密码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17)登记的密码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从元件(111)输出为对触摸面板的信息图案(图案代码)。
如图221所示,具有印刷有“0”~“9”及“ENTER”等标签的触摸区域(TC2)。另外,装置(110W)在作用面具有1个以上元件(111)(参照图149)。因此,装置(110W)在作用面的第一区域配置有1个以上元件,不同于作用面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以电介质形成。而且,在装置(110W)中,在第二区域作用面的相反面,赋予显示文字的标签,在基于1个以上元件信息图案基础上,通过使用者用手指接触标签,从而相对于触摸面板而接触标签,从而能够使触摸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
在图222中示例性图示了基于信息设备(200)的卡认证处理的流程图。其中,装置(110W)称为卡型装置。首先,装置(110)使作用面接触触摸面板进行加载后,信息设备(200)从ON元件(111)的配置识别装置(110W)(卡)。其中,ON元件的配置根据非易失性存储器(117)中记忆的信息,借助于SW(115)而指定即可。
而且,信息设备(200)等待来自装置(110W)的指令。指令如上所述,通过对贴于触摸区域(TC4)的标签的触摸而输入。当指令是登记密码时(S221中的是),信息设备(200)执行密码登记/更新处理(S222)。在密码登记/更新处理中,信息设备借助于对“0”~“9”及“ENTER”的触摸操作,通过触摸面板,接受当前密码、新密码等。而且,信息设备(200)将收到的当前密码、新密码等以光代码输入到装置(110W)。装置(110W)以光代码输入的当前密码、新密码等为基础,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7)中登记登录用密码。
当指令是密码认证时(S223中的是),信息设备(200)执行密码认证处理。在密码认证处理中,信息设备借助于对“0”~“9”及“ENTER”的触摸操作,通过触摸面板而接受认证用密码的输入(S224)。而且,信息设备(200)将收到的认证用密码以光代码输入到装置(110W)、(S225)。而且,信息设备(200)利用来自元件(111)的信息图案(图案代码),从装置(110W)取得认证结果(S226)。而且,信息设备(200)判定认证结果是否为OK(S227)。当认证结果为OK时,信息设备(200)执行认证后的处理(S228)。另一方面,当认证结果为OK时,信息设备(200)将错误显示于显示装置(S229)。而且,在指令为密码登记、密码认证之外的情况时,信息设备(200)结束处理。
在223中示例性图示了装置(110W)的卡认证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装置(110W)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接受指令输入(S230)。当指令为密码登记时(S231中的是),装置(110W)执行密码登记/更新处理(S232)。在密码登记/更新处理中,装置(110W)从信息设备(200),根据通过显示装置的光代码,接受当前密码、登录用密码等。而且,装置(110W)以收到的当前密码、新密码等为基础,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7)中登记登录用密码。装置(110W)的CPU(116)作为登记处理的一个示例而执行S232处理。
另外,当指令为密码认证时(S233中的是),装置(110W)根据通过显示装置的光代码,接受认证用密码的输入(S234)。而且,装置(110W)对输入的密码与非易失性存储器(117)中登记的密码进行比较(S235)。而且,装置(110W)通过基于元件(111)物理量变化的信息图案(图案代码)而输出认证结果(S236)。进而,在指令为密码登记、密码认证之外的情形时,装置(110W)结束处理。装置(110W)的CPU(116)作为认证处理的一个示例而执行S233~S236的处理。CPU(116)作为信息输出部的一个示例而执行S236的处理。
正如以上所作的说明,根据本实施形态,装置(110W)利用触摸面板检测基于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的信息图案(图案代码)和使用者对装置(110W)的操作,从而可以根据位置信息的输入而向信息设备(200)输入信息。而且,装置(110W)从信息设备(200)接受基于光代码的认证信息。即,装置(110W)与信息设备(200)衔接,从信息设备(200)接受用于认证使用者的使用者操作,进而,通过来自信息设备(200)的光代码,取得从信息设备(200)收到的信息。根据这种构成,提供作为认证卡的功能,即,组合装置(110W)具有的固有指令(例如,启动认证卡处理)与使用者对触摸面板的操作,认证使用者自身。
另外,在所述S222、S224中,信息设备(200)检测使用者对装置(110W)上标签的触摸操作,执行登记指令的接受、认证指令的接收、密码的输入等。但是,在S222、S224的处理中,信息设备(200)可以通过利用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的作为通常信息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登记指令的接受、认证指令的接收、密码的输入等。而且,随着利用触摸面板而接受通常的登记指令、接受认证指令、密码输入,可以利用光代码,向装置(110W)要求进行密码的登记/更新或密码认证。
因此,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W)将通过装置(110W)的标签和触摸面板而由使用者输入的认证信息,借助于光代码而登记于装置(110W)的非易失性记忆部。另外,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W)将通过装置(110W)的标签和触摸面板而输入的认证信息,借助于光代码而输入装置(110W),与非易失性记忆部中登记的认证信息比较。另外,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W)根据使用者通过信息设备(200)的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进行的输入而执行这种处理。因此,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W)是相互衔接并充分执行认证的系统的一个示例。这种认证可以在多样的场景中利用。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W)根据来自元件(111)的输出图案而对处理或服务进行特定。而且,信息设备(200)和装置(110W)对使用者输入的认证信息与非易失性存储器(117)中登记的认证信息进行比较,可以在认证了使用者后,提供处理或服务。因此,在单纯的ID卡或电子钥匙功能之外,还可以根据装置(110W)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登记的认证信息来认证使用者。
<实施形态34>
就所述实施形态33的处理而言,由于在所述实施形态0的代码发生装置(1)、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20~实施形态23、实施形态27~实施形态32的装置(110~110N、110P~110V(以下简称为装置(110)等))中,发生来自元件(111)的物理量变化,因而控制图19~图21等的半导体开关或图58~图58、图60、图64、图151等中示例性图示的SW(115)。另外,在图25中,代码发生装置(1)根据图案代码设置/输出装置(403)的触点开关(404),定义构成图案代码的1个数值。
但是,在以上实施形态的各装置中,也可以取代半导体开关、SW(115)或触点开关而使用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开关。半导体开关具有PN结偏向相反方向时的结电容或势垒层容量,因而即使在OFF状态下,也会有脉冲信号或交流信号流过物情形。另一方面,普通的触点开关由于尺寸大,会有不适合作为小型装置(110)等的情形。
因此,在所述各实施形态的装置中,可以借助于MEMS开关,在代码输出部(13)或元件(111)等中产生物理量的变化。MEMS借助于启动电极和对所述启动电极进行驱动的执行器,接通或切断1个以上元件(111)所连接的电路。MEMS的执行器没有限定。执行器例如可以为静电驱动、压电驱动。例如CPU(116)借助于驱动晶体管或直接驱动执行器,与所述实施形态的SW(115)等一样,将MEMS开关在ON与OFF之间进行控制即可。
通过利用MEMS开关,至少可以抑制PN结的结电容或势垒层发生的多样寄生电容问题。MEMS由于以数微米至数百微米以上的尺寸形成,因而在小型化方面也有利。
<实施形态35>
参照图224~图227,说明实施形态35。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利用装置(110)和各种信息设备的实验结果。首先,图224示例性图示实验时的装置的状态。实验是将实验工具加载于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而实施。实验工具与装置(110)一样,具有元件(111)、SW(115)(半导体开关)和驱动SW(115)的ON/OFF的驱动电路。SW(115)一方的端子连接于元件(111),另一方的端子接触人体(手指)。中心间距离→配置2个接头时的接头的中心间距离。
实验步骤如下。将SW(115)的ON/OFF反复100次,计数可以识别几次ON/OFF,将可识别比率当作识别率,求出百分率。
此时,测量SW(115)与元件(111)之间的导线的长度、粗细、触摸面板(信息设备(200))的种类、ON脉冲时间幅度、OFF时间幅度、将SW(115)从ON转换为OFF时通过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测量的从ON状态切换为OFF状态的时间的平均值、最短时间、最长时间。另外,在如图224所示搭载2个元件(111)的情况下,在只搭载1个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在搭载2个元件(111)的情况下,变更元件(111)间的距离。作为信息设备(200),利用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注册商标)、ipad(注册商标)。
图225显示当导线的长度为5cm时,变更ON时间,显示通过触摸面板测量的从ON到OFF变化的识别率、从ON状态到OFF状态的切换时间(以下称为“ON”、“OFF时间”)的平均值、最短时间、最长时间。导线直径为0.33mm。另外,元件(111)的半径为8mm,材质为铝。如图所示,识别率随着ON时间变长而上升,ON时间20ms~30ms时,为81~85%左右,ON时间40ms~100ms时,为90%以上。另一方面,ON、OFF时间具有与ON时间一同增加的倾斜。以上结果不依赖于信息设备(200)的机型。
以上优选ON时间为30ms。不过,在ON时间为40ms以上时,均可获得90%以上识别率,因而更优选。另外,如果将触摸面板检测事件的取样时间设为T,则可以假定取样为T,即,控制电路可以假定从触摸面板的开始点(例如,左侧上方像素)至结束点(例如,右侧下方像素)的期间大致为T。而且,例如在取样开始点附近,在元件(111)的取样在元件(111)变为ON之前结束的情况下,检测该元件(111)的ON则成为下个取样时间,作为检测事件,是从元件(111)变为ON时起的第二次检测事件。如果说1个检测事件向OS报告1个取样结果,则在取样开始点附近,在元件(111)的取样在元件(111)变为ON之前结束的情况下,从元件(111)变为ON时起,大致延时取样时间T的2倍,报告检测事件。另一方面,在取样结束点附近的元件(111)变为ON后执行取样的情况下,在元件(111)变为ON时,第一次取样几乎结束,几乎无时间迟延地报告元件(111)变为ON。因此,对于触摸面板的取样时间T,从元件(111)变为ON的时刻起,会发生大致取样时间2倍的检测误差。
因此,将元件(111)变为ON的时间,即,驱动SW(115)的脉冲的ON时间,优选大致为取样时间(即,触摸面板的扫描时间)的2倍左右。这是因为,如果以上ON时间短,则发生元件(111)的ON不被信息设备(200)检测的可能性。可以认为理由是在所述图225的实验结果中,在ON时间短的情况下识别率低。因此,可以认为全体OFF所需的时间也一样。如果全体ON的时间比取样时间的2倍左右短,则产生全体OFF不被检测的可能性。
另外,虽然推定认为信息设备(200)的触摸面板的取样时间取决于机型,但是,例如如果定为接近普通显示装置帧率的1/60秒,则为16.6ms,优选ON时间、全体OFF时间为30ms左右以上。另外,图225的实验结果显示,这些时间为40ms更有利。
另外,在图225中,ON、OFF时间与ON时间一同延长,这是因为当在元件(111)为ON的脉冲的前头附近检测到ON时,以后的ON脉冲时间直接作为ON而被信息设备(200)检测。
图226是将图225的条件中的导线的长度设为10cm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识别率及ON、OFF时间与图224相同。
图227是利用2个元件(111)来测量识别率及ON、OFF时间的结果。此时,导线的长度为7.cm,粗细为0.33mm,ON时间为40ms。如图所示,在中心间距离充足,为13㎜以上的情况下,识别率及ON、OFF时间均不依赖于元件(111)的中间距离。因此,当元件(111)的直径为8mm左右时,如果有12㎜以上,则信息设备(200)可以稳定地识别。
图228是利用1个元件(111)变更导线的长度并测量识别率及ON、OFF时间的结果。导线的粗细为0.07mm,ON时间为40ms。如图所示,识别率及ON、OFF时间均不依赖于元件的长度。
图228是导线直径为0.33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识别率及ON、OFF时间均不依赖于元件的长度。
<此外的形态>
本实施形态还包括以下形态。
(形态1)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所述作用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的状态下,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抑制寄存的物理量,使得在将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输出变为OFF的情况下,所述面板不识别所述寄存的物理量。
(形态2)
一种形态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控制部具有端子间寄生电容被抑制在1.6Pf以下、优选地在0.8pF以下、更优选地在0.5pF以下的半导体开关。
(形态3)
一种形态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开关设置有逆偏压,使得开关OFF时的阻抗值达到800千欧以上、结电容达到2.1pF以下。
(形态4)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电力供应电路,其以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能量为基础,供应电能;
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所述作用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的状态下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5)
一种形态4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力供应电路在所述作用面及相对于所述作用面的后面中至少一方的面上具有变换部,所述变换部从光线、电磁波、来自外部的压力或端子间的温度差而发生电能。
(形态6)
一种形态4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面板中包括显示装置,
所述变换部配备于所述作用面,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光的光线而发生电能,
所述到来的能量是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光的光线。
(形态7)
一种形态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变换部为太阳能发电。
(形态8)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多个元件配备超过面板能够同时识别的元件最大个数的个数,
所述信息输出部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得同时产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元件的个数达到所述最大个数以下。
(形态9)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至少1个以上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发生时间变化,从而输出同步信号,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的信息输出用元件的物理量同步到同步信号而发生时间变化,从而向所述面板发送信息。
(形态10)
一种形态9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来自所述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的输出为所述面板能检测的值以上的ON既定时间内及不足所述面板能检测的值的OFF既定时间内同步,向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的所述面板发送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11)
一种形态9或10之一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同步用元件配备2个以上,利用既定方法,使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的时间变化各不相同,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识别不同的元件的配置。
(形态12)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既定的所述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引起物理量变化,或利用1个或多个既定的所述元件组合,使所述元件的物理量变化多次重复,从而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识别所述元件的所有配置。
(形态13)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通过引起能够按既定时间间隔,与其他内容不同地对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控制进行特定的物理量变化,从而显示出反复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输出时的所述既定信息的区分。
(形态14)
一种形态13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显示出所述既定区分的、能够按既定时间间隔与其他内容不同地进行特定的物理量变化中,包括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出错检验。
(形态15)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非导电层,其在所述作用面中,在与元件所配置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
导电层,其在所述作用面的元件所配置的区域的相反面,具有通向所述元件的导电性路径,是以导电性材料而在一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导电层,或在上层形成有非导电层的所述导电层的某一者;
操作部,其在所述作用面的非导电层的相反面形成;
如果用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导电层或在上层形成有所述非导电层的导电层的某一者,则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进而,如果利用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操作部,则使所述面板识别所述触摸位置。
(形态16)
一种形态15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非导电层,在所述非导电层的下层,所述导电层还包括所述操作部而一体配备。
(形态17)
一种形态1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配备于所述操作部下层的所述导电层与配备于所述作用面的所述非导电层之间,配备有因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的压迫而被压缩并能够识别触摸位置的空气层。
(形态18)
一种形态1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配备于所述操作部相反面的所述非导电层,包括因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的压迫而被压缩并能够识别触摸位置的空隙。
(形态19)
一种形态18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非导电层以蜂窝结构或海绵状态的材料形成。
(形态20)
一种形态15~1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及形成该操作部下层的一部分或所有层是透明的。
(形态21)
一种形态15~20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至少在所述操作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有图形或文字。
(形态22)
一种形态20或21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具有显示装置,
所述元件配置3个以上,或者借助于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对所述操作部的触摸,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识别所述操作部的透明区域的位置,借助于所述显示装置而在所述透明区域内显示既定的图像。
(形态23)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图像传感器,其配备于所述作用面或相反面的至少某一者。
(形态24)
一种形态23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人体的部位中至少一部分或其一部分表面的凸凹部的模样。
(形态25)
一种形态23或24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输入于所述装置的输入信息的条形码、圆点代码、二维代码或色码。
(形态26)
一种形态25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输入信息是在既定介质上形成或在显示装置中显示的某一者。
(形态27)
一种形态2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配备于所述面板。
(形态28)
一种形态26或27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配备得在加载于所述既定的介质或所述显示装置的某一者的状态下,使外光不入射,
还具有照射部,其针对所述输入信息,照射既定波长的光线;
当加载于所述既定的介质时,拍摄向所述既定介质照射的光线的反应,
当加载于所述显示装置时,拍摄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
(形态29)
一种形态28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检测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既定波长时的光线的反应,从而识别是加载于所述既定的介质,还是加载于所述显示装置。
(形态30)
一种形态23~30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处理部,其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的信息执行信息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信息处理的结果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31)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触摸面板,其从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接收触摸或描画的输入操作。
(形态32)
一种形态3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至少在所述触摸面板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有图形或文字。
(形态33)
一种形态31或32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至少在所述触摸面板具有识别利用人体的部位或所述导电体描画的轨迹的文字识别装置。
(形态34)
一种形态31~33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具有识别所述人体部位的表面的凸凹部的模样的生物体识别装置。
(形态35)
一种形态31~34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处理部,其根据利用所述触摸面板取得的信息而执行信息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信息处理结果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36)
一种形态1~35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37)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至少1个以上检测部根据时间进行变化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检测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同步检测不同能量的到来量变化,从而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38)
一种形态37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入部在所述同步信号为所述检测部的能检测的值以上的ON既定时间内及不足所述检测部的能检测的值的OFF既定时间内同步,从所述面板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39)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物理量变化和能量到来量的检测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间实施。
(形态40)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根据时间进行变化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所述检测部检测同步信号,使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同步到同步信号而发生时间变化,从而所述信息输入部向所述面板发送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41)
一种形态40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所述同步信号为所述检测部能检测的值以上的ON既定时间内及不足检测部能检测的值的OFF既定时间内同步,向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的所述面板发送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42)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至少1个以上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发生时间变化,从而输出同步信号,
所述信息输入部与所述同步信号同步地检测所述能量到来量的变化,从而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43)
一种形态4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入部在来自所述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的输出为所述面板能检测的值以上的ON既定时间内及不足所述面板能检测的值的OFF既定时间内同步,从所述面板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44)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检测部检测能够按既定时间间隔,与其他内容不同地对所述能量到来量的变化进行特定的物理量变化,从而对反复所述第二既定信息输出时的当前既定信息的区分进行显示。
(形态45)
一种形态44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能够按照显示所述既定区分的既定时间间隔,与其他内容不同地进行特定的到来量的变化中,包含所述第二既定信息的出错检验。
(形态46)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以上的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以上的各个元件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以上的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在每当形成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基于所述元件物理量变化的信息图案中既定数的信息图案输出时,接到包含取得的相应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在内的所述到来能量,所述信息输入部针对所述检测部检测的相应代码与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进行正误判定,当两侧不一致时,重新输出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
(形态47)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装置在每当形成所述第二既定信息的基于所述到来能量变化的信息图案中既定数的信息图案到来时,输出包含取得的相应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在内的所述物理量,所述对方装置针对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与所述检测部检测的相应代码进行正误判定,当两侧不一致时,取得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
(形态48)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在所述到来量中包含所述面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从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到来量取得所述位置信息。
(形态49)
一种形态48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利用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既定信息,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形态50)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至少1个以上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元件的内部或以相应元件为中心的圆环模样的区域中至少一者。
(形态51)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计数装置,其计数识别所述装置与其他装置的识别信息;
所述计数装置以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含所述编码信息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52)
一种形态5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ID记忆装置,其记录识别所述装置与其他装置的ID,
所述计数装置至少以前述信息输入装置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和所述ID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形态53)
一种形态51或5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时钟信号发生部,其在既定的初始时间,在既定的时钟周期中发生时钟信号,
所述计数装置至少以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和所述时钟信号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形态54)
一种形态51~53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检测电路,其检测来自外部的标准时刻信号,
所述计数装置至少以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和所述标准时刻信号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形态55)
一种形态51~54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既定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是每隔既定时间进行变化的信息,
所述第二既定信息是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自行发生的信息或从云向具有相向面板的对方装置发送的信息中的某一者。
(形态56)
一种形态51~55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或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发送了识别信息的所述云,识别识别信息,识别所述装置。
(形态57)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以具有所述传感器的面板检测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检测结果为基础,取得作为用于对相应物理量变化进行适度补正的指示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实施对所述物理量变化的调整,输出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58)
一种形态57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根据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变为导通状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振幅、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变为切断状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振幅,实施对所述物理量变化的调整。
(形态59)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所述作用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的状态,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检测部配置于被识别为所述面板检测物理量的多个元件配置之一的位置。
(形态60)
一种形态8~58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以所述作用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的状态,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61)
一种形态37~58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入部在所述作用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的状态下,以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62)
一种形态2~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控制部抑制所述寄存的物理量,使得在将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输出变为OFF的情况下,所述面板识别不到寄存的物理量。
(形态63)
一种形态1~3或8~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具有电力供应电路,其以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能量为基础供应电能。
(形态64)
一种形态1~7或9~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配备有个数超过所述面板能够同时识别的元件最大个数的元件,
所述信息输出部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得同时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元件个数达到所述最大个数以下。
(形态65)
一种形态1~8或12~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至少1个以上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发生时间变化,输出同步信号,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的信息输出用元件的物理量同步到同步信号而发生时间变化,从而向所述面板发送信息。
(形态66)
一种形态1~11或13~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既定的所述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引起物理量变化,或利用1个或多个的既定所述元件的组合,多次引起相应元件的物理量变化,从而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识别所述元件的所有配置。
(形态67)
一种形态1~12或15~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引起按既定时间间隔而不同于其他地对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控制进行特定的物理量变化,从而显示出反复所述第一既定信息输出时的相应既定信息的区分。
(形态68)
一种形态1~14或23~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作用面具有:非导电层,其在与元件所配置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
导电层,其在所述作用面的元件所配置的区域相反面,具有通向所述元件的导电性路径,是以导电性材料而在一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导电层或在其上层形成有非导电层的相应导电层中某一者;
操作部,其在所述作用面的非导电层的相反面形成;
如果人体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导电层或在上层形成有所述非导电层的导电层中某一者,则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进而,如果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操作部,则使所述面板识别相应触摸位置。
(形态69)
一种形态1~22或31~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具备配备于所述作用面或相反面的至少某一者的图像传感器。
(形态70)
一种形态1~30或37~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具有通过触摸或描画而从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接受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
(形态71)
一种形态36或39~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就所述信息输入部而言,至少1个以上检测部根据发生时间变化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检测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同步检测其他能量到来量的变化,从而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72)
一种形态36~38或40~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变化和能量到来量的检测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间实施。
(形态73)
一种形态36~39或42~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就所述信息输入部而言,所述检测部根据发生时间变化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检测同步信号,使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与同步信号同步发生时间变化,从而向所述面板发送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74)
一种形态36~41或44~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从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至少1个以上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发生时间变化,从而输出同步信号,
所述信息输入部与所述同步信号同步检测所述能量到来量的变化,从而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75)
一种形态36~43或46~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能够按既定时间间隔而不同于其他地对所述能量到来量变化进行特定的到来量变化,从而显示出反复输出所述第二既定信息时的相应既定信息的区分。
(形态76)
一种形态36~45或47~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在每当形成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基于所述元件物理量变化的信息图案中既定数的信息图案输出时,接到包含取得的相应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在内的所述到来能量,所述信息输入部针对所述检测部检测的相应代码与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进行正误判定,当两者不一致时,重新输出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
(形态77)
一种形态36~46或48~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装置在每当形成所述第二既定信息的基于所述到来能量变化的信息图案中既定数的信息图案到来时,输出包含取得的相应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在内的所述物理量,所述对方装置针对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与所述检测部检测的相应代码进行正误判定,当两者不一致时,重新取得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
(形态78)
一种形态36~47或50~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到来量中包含所述面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从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到来量,取得所述位置信息。
(形态79)
一种形态36~49或51~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元件的内部或以相应元件为中心的圆环模样区域的至少某一处。
(形态80)
一种形态36~50或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对识别所述装置与其他装置的识别信息进行计数的计数装置;
所述计数装置以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计算编码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编码信息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81)
一种形态36~58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所述检测部配置于从所述面板检测物理量的多个元件的配置当中明确识别的位置。
(形态82)
一种形态1~81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为电容或电场强度,
所述1个以上元件以导电性物质形成。
(形态83)
一种形态1~82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作用面具有:非导电层,其在与元件配置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
导电层,其在所述作用面的元件所配置的区域相反面,具有通向所述元件的导电性路径,是以导电性材料而在一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导电层或在其上层形成有非导电层的相应导电层中某一者;
如果人体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导电层或在上层形成有所述非导电层的导电层中某一者,则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84)
一种形态1~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接触导体,其在所述作用面的相反面,以导电性材料形成,接受来自外部的接近或接触;
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包括开关,所述开关控制使得是形成从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到所述接触导体的路径还是切断所述路径。
(形态85)
一种形态84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接触导体的表面配备作为保护/印刷层的非导电层。
(形态86)
一种形态1~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元件为在所述作用面形成的薄膜半导体。
(形态87)
一种形态1~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为作用于面板的图章型装置或卡型装置。
(形态88)
一种形态1~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之一。
(形态89)
一种形态36~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元件所配置的位置附近。
(形态90)
一种形态36~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部为检测1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线的受光部,
所述信息输入部利用以所述1种或多种颜色的各个光量及光量的时间变化至少某一者为基础的光信号,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91)
一种形态90中记载的装置,其中,
所述受光部将所述多种颜色中至少一种颜色检测为所述同步用光信号。
(形态92)
一种形态9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多种颜色的光信号为R、G、B。
(形态93)
一种形态36~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部从所述相向面判读图像,
所述信息输入部以判读的图像为基础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94)
一种形态36~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既定信息和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处于对接收信息的发送信息或对发送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关系中。
(形态95)
一种形态36~59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处理部,其根据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而执行信息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信息处理结果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形态96)
一种形态9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借助基于无线的信息发送、语音输出、发光或振动中某一种,输出既定的第三信息。
(形态97)
一种信息设备,具有:面板,其搭载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检测来自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发生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传感器及面板;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元件接近或接触所述传感器时,使所述面板的与从所述元件的配置当中明确定义的位置对应的部分区域的光量发生时间变化,发送第二既定信息。
(形态98)
一种程序,用于在连接于搭载了传感器的面板的计算机中(其中,所述传感器检测来自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发生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执行:
当所述元件接近或接触所述传感器时,从所述元件的配置,对定义为一个的位置进行特定,
使与所述位置对应的所述面板的部分区域的光量发生时间变化,
(形态99)
一种程序,用于执行:接受来自检测部的输入,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从具有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形态100)
一种程序,用于执行:接受来自图像传感器的输入,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形态101)
一种程序,用于在连接于面板的计算机中执行:
通过所述面板,检测来自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发生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实施既定的处理。
(形态102)
一种程序,用于执行:接受来自检测部的既定输入,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从具有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在对方装置发送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时,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相应能量的到来量;
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三既定信息。
(形态103)
一种程序,用于执行:接受来自图像传感器的既定的输入,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在对方装置发送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时,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相应能量的到来量;
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三既定信息。
(形态104)
一种程序,用于在连接于面板的计算机中执行:
通过所述面板,检测来自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发生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以既定的方法,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向所述装置发送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
(形态105)
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具有:
装置,其发生物理量;
信息设备,其具有面板,所述面板具有检测所述物理量的传感器;
在所述通信系统中,
所述装置具有:
1个以上元件,其在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
图像传感器;
记忆部;
信息输入部;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
所述信息输入部接受来自所述检测部或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一者的既定输入,或从所述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所述信息设备通过所述面板,
从所述装置检测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执行既定的处理。
(形态106)
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具有:发生物理量的装置;具有面板的信息设备,所述面板具有检测所述物理量的传感器;在所述通信系统中,
所述装置具备:
1个以上元件,其在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图像传感器;
记忆部;
信息输入部;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
所述信息输入部接受所述检测部或所述图像传感器至少一者的既定输入,或从所述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所述信息设备通过所述面板,
从所述装置检测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以既定的方法,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向所述装置发送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
所述装置借助于所述检测部,对发送的相应能量的到来量进行检测,
借助于所述信息输入部,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三既定信息。
(形态107)
一种通信方法,在信息设备的通信方法中,
当元件接近或接触所述传感器时,从所述元件的配置,对配置于定义为一个的位置的受光部所配备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既定的方法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与所述受光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面板部分区域的光量发生时间变化。
(形态108)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接受来自检测部的输入,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从具有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具有面板(其具有检测所述物理量的传感器)的信息设备,
借助于所述面板,从所述装置检测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执行既定的处理。
(形态109)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接受来自图像传感器的输入,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具有面板(其具有检测所述物理量的传感器)的信息设备,
借助于所述面板,从所述装置检测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取得所述元件的位置;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执行既定的处理。
(形态110)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接受来自检测部的输入,其中,所述检测部检测从具有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或从内置的记忆装置读取,从而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使在产生面板可检测的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形成的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
具有面板(其具有检测所述物理量的传感器)的信息设备,
从所述装置检测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和相应物理量变化发生的位置;
从检测的物理量变化和位置,对所述元件的位置进行特定;
以所述元件的位置为基础,取得第一既定信息;
利用既定的方法,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将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发送给所述装置;
所述装置借助于所述检测部,检测发送的相应能量的到来量;
借助于所述信息输入部,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三既定信息。
(形态111)
一种装置,具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在所述到来量中包含所述面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取得检测的1个或多个所述位置信息。
(形态112)
一种形态111中记载的装置,还具有:处理部,其执行与所述1个或多个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信息处理;信息输出部,其以所述信息处理为基础,实施既定的输出。
(形态113)
一种形态11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出部借助基于无线的信息发送、语音输出、发光或振动的某一种而实施既定的输出。
(形态114)
一种形态111~113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部包括光电二极管。
(形态115)
一种形态111~114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入部在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的状态下,取得所述位置信息。
(形态116)
一种装置,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作用于对方装置的作用面,
所述作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填充了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支撑层露出而形成或借助于涂布材料而涂布形成,同时,配备有1个以上导电性的元件,
所述外壳在通过所述支撑层而从所述作用面离开的层中,具有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物理量变化的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
在所述外壳中的所述作用面的相反面,导电层露出形成或由涂布材料涂布形成,
所述1个以上元件通过各个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通过电路与所述导电层连接。
(形态117)
一种形态11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1个以上元件具有分别覆盖金属层和所述金属层的作用面侧、硬度低于所述金属层的导电材料层。
(形态118)
一种形态117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材料层为印刷加工物。
(形态119)
一种形态116~118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作用面的至少另一部分形成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排列形成有多个开口,以便能够透过光线;
在通过所述支撑层而从所述作用面离开的层中,配备有从所述多个开口接受光线的光电变换元件。
(形态120)
一种形态119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光电变换元件配备多个,形成太阳电池板。
(形态121)
一种形态116~120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具有高中空结构或多孔质结构。
(形态122)
一种116~121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控制部针对前述的外壳内、所述作用面上的全部包括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部分区域和所述相反面上的所述部分区域,在插入所述外壳的位置,在借助于特定的部分区域,被特定为插入所述2个部分区域的部分的外壳部分外进行配置。
(形态123)
一种形态116~122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为平板型结构。
(形态124)
一种形态1~95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全部具有形态116~123中某一项记载的构成。
<此外的示例>
本实施形态还包括以下示例。
(例1)<插入全体OFF而进行物理量输出的装置(图199)>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信息;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的ON状态和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信息输出部反复执行在第一时间点,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至少1个变为ON状态,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变为OFF状态的处理。
(例2)
一种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信息。
(例3)
一种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每当从所述信息输出部,作为第一信息而输出既定量的信息时,所述对方装置对包含取得的信息在内的基于所述光或电磁波的能量进行应答,所述信息输入部从所述应答的能量取得应答信息,根据取得的应答信息和所述既定量的信息实施正误判定,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信息输出部重新输出相应的既定量的信息。
(例4)<同步信号(图198、图200)>
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由所述1个以上元件中ON状态的元件的组合所定义,同时,
所述对方装置通过所述面板,检测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为OFF的OFF状态,将代表至少识别了相应OFF状态的OFF识别信息包含于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输出,对此进行应答,所述信息输入部输入相应OFF识别信息后,信息输出部将相应OFF识别信息当作同步信号,根据下个所述物理量变化而发生所述ON状态。
(例5)(图200)
一种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输入部作为所述OFF识别信息而在上面取得应答信息。
(例6)(图207~209)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信息;
所述1个以上元件形成得使在接触所述面板的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发生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大于所述接触面周边附近。
(例7)(图207~209)
一种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1个以上元件满足在以下三种条件中选择的一种条件:
(条件1)是所述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法线方向的高度高于所述周边附近的凸出形状;
(条件2)覆盖所述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每单位面积的导体面积大于所述周边附近;
(条件3)所述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导电率高于周边附近。
(例8)<校准>(图202~206)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信息;
调整部,其控制所述物理量控制部,调整所述1个以上元件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对所述面板的作用程度。
(例9)<开关偏压的调整>(图202)
一种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所述调整部控制将所述半导体开关变为ON时的驱动电压值或驱动电流值。
(例10)(图203)
一种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所述调整部利用脉冲信号,在将所述半导体开关驱动为ON的同时,控制所述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或所述脉冲信号的反复周期。
(例11)(图204A、图204B)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所述1个以上元件具有中央金属膜部分和环绕所述中央金属膜部分的1个以上环状金属膜部分,
所述调整部调整所述中央金属膜的部分和所述1个以上环状金属膜的部分中的借助于所述半导体开关而导通的部分的数量。
(例12)(图202~205)
一种权利要求8~11中某一项记载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调整用的所述物理量变化;
所述检测部从所述对方装置取得对所述调整用所述物理量变化的应答;
所述调整部根据所述应答,调整对所述面板的作用程度。
(例13)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具有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信息。
(例14)
一种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MEMS借助于启动电极和对所述启动电极进行驱动的执行器,导通或切断所述1个以上元件连接的电路。
(例15)(图212~图217)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卡形状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电介质层,其介于所述作用面与相对于所述作用面的所述卡形状的相反面之间;
网形状导电体层,其在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相反面侧形成;
所述电介质层由绝缘物形成,通过使用者接触包括所述网形状导电体层的所述电介质层表面,从而可以检测从相应接触位置作用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物理量变化。
(例16)(图216~217)
一种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电介质层,形成有与构成所述网形状导电体层的电路并行的槽部。
(例17)
一种权利要求15或16中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例18)(图125、图126、图129)
一种权利要求1~17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元件配备3个以上,可以在相对于所述作用面上的2个交叉轴而分别非对称的面板上3个以上位置引起物理量变化。
(例19)(图196、图200)
一种权利要求1~18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由作为所述ON状态的元件组合的图案所定义,同时,不包括所述1个以上元件为全部OFF状态的元件组合。
(例20)(图196、图200)
一种权利要求1~19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由作为ON状态的元件配置的图案所定义,同时,将包含用于在所述面板识别所述装置方向的基准图案在内的既定数量的预约图案排除在外。
(例21)<空气层的存在(图179~187、图210、图211)>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和在所述作用的相反面接受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面,所述作用面具有配置1个以上元件的元件区域和元件区域之外的非元件区域,
在所述作用面与所述操作面之间,具有:
绝缘层,其为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了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
配线控制层,其在所述绝缘层的所述操作面侧,包括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的物理量控制部和将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与所述1个以上元件连接的配线部;
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借助于贯通所述绝缘层的贯通导线而连接于配线控制层;
在所述配线控制层的与所述非元件区域对应的所述操作面侧的上层部分,配置有所述物理量控制部,所述配线部在配线控制层内,连接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与所述贯通配线。
(例22)<能量到来量的检测部>(作为图210的实施例,参照图179~186B进行说明)
一种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绝缘层的所述操作面侧的上层,配备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部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从所述作用面至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部之间,形成得光线或电磁波能够透过。
(例23)<电力供应>(作为图210、图219的实施例,参照图179~186B进行说明)
一种权利要求21或2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绝缘层的所述操作面侧的上层,配备有电力供应电路,所述电力供应电路以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为基础供应电能,从所述作用面至所述电力供应电路之间,形成得光线或电磁波能够透过。
(例24)<在卡内部登记密码、进行本人认证>(图220、图221)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第一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信息;
非易失性记忆部;
所述信息输入部执行:
作为第二信息而将认证信息登记于所述非易失性记忆部的登记处理;
将所述登记处理后输入的第二信息与所述非易失性记忆部中记忆的记忆信息进行比较的认证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将所述认证处理的结果输出为第一信息。
(例25)
一种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为卡型,所述1个以上元件配置于所述作用面的第一区域,所述作用面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由电介质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的相对于作用面的相反面,赋予显示文字的标签,在基于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信息图案上,使用者用手指接触所述标签,相对于所述面板而接触所述标签,从而使物理量的变化可以被所述面板检测。
(例26)
一种信息系统,在具有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装置和带有触摸面板的信息设备的信息系统中,
所述第二信息通过所述触摸面板输入。
(例27)<与权利要求1对应的信息设备>(图196)
一种信息设备,具有:
面板,其能够对平面上的位置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控制部掌握面板上1个以上检测对象位置全部为OFF状态的第一时间点,检测到所述1个以上检测对象位置的至少1个为ON状态后,对所述1个以上检测对象位置全部为OFF状态的第二时间点进行特定,根据在所述第一时间点~第二时间点的期间中检测为ON状态的检测对象位置组合,取得第一信息。
(例28)<基准图案的存在、检测对象位置的限定>(图196~198)
一种权利要求27中记载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借助于所述面板,取得作为所述平面上位置中的发生物理量变化的位置组合的多个图案,所述多个图案包括指定所述检测对象位置的基准图案、定义第一信息的信息图案。
(例29)<同步到光代码(图164A~172再确认)>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光信号之外的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装置上既定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检测与所述辉度变化同步而在面板上借助于所述装置发生的物理量的变化。
(例30)<同步到物理量变化(图164A~172再确认)>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光信号之外的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面板上的既定位置的物理量变化,与所述物理量变化同步,使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既定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
(例31)<(基于电容+人的触摸的识别)(图125~139)>
一种通信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对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所述面板上的多个第一种位置进行特定,基于所述多个第一种位置中的所述物理量状态(ON或OFF),执行第一处理(启动应用程序或提供服务),在保持所述多个第一种位置中的所述物理量状态(ON或OFF)的状态下,在所述面板上的多个第一种位置之外,掌握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所述面板上的第二种位置,执行由第二种位置决定的第二处理(指令输入、数字输入等)。
(例32)<物理量变化和能量到来量的检测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间实施,图172>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光信号之外的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与借助于所述面板而执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的检测处理的时间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间,将基于来自所述显示装置的光信号的第二信息输入到所述装置。
(例33)<基于光代码返还的出错检验>(图196~200、图166、图167、图168、图169、图171)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取得基于所述面板检测的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既定量信息,使所述显示装置的既定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所述取得的相应既定量信息的光信号。
(例34)(图196~199、图171、图172)
一种权利要求33中记载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每当取得基于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既定量的信息时,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相应既定量信息的光信号。
(例35)(图196~199)
一种权利要求33中记载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面板而检测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为OFF的OFF状态时,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所述既定量信息的光信号。
(例36)<执行基于光代码返还的出错检验、从装置接受并实施出错判定,图142、图143>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装置的既定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既定量信息的光信号,从所述装置取得基于所述面板检测的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既定量的信息,对所述光信号中包含的既定量的信息、基于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既定量的信息实施正误判定,在双方不一致的情况下,使所述装置重新接受包含相应的既定量信息的光信号。
(例37)
一种权利要求36中记载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每当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既定量信息的光信号时,从所述装置取得基于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既定量信息。
(例38)<输出面板位置信息,图173>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既定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信息的光信号。
(例39)<向装置输入光信号,以输入的信息为基础,制作编码信息,图67C>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区域是从所述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的多个位置的配置识别为一个的区域,从而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第二信息的光信号,通过所述面板取得所述装置以所述输入的第二信息为基础而生成的第一信息,执行基于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处理(认证等)。
(例40)<对相应物理量变化进行适度补正的>(图175、图176、图205)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既定区域的辉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既定区域是从所述面板检测物理量变化的多个位置的配置识别为一个的区域,从而所述装置指示发生成为试验对象的物理量变化,以借助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检测结果为基础,使所述装置接受包含用于对相应物理量变化进行适度调整的指示的光信号。
(例41)<变更信息设备的阈值>(图206)
一种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与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接受光信号而输入信息,同时,输出基于物理量变化的信息,所述信息设备具有:
显示装置;
面板,其能够对所述显示装置上的位置中的物理量变化和发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位置进行特定;
控制部;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控制部具有对基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物理量变化和所述位置的特定结果进行调整的调整模式,在所述调整模式中,根据通过所述面板的所述物理量为ON状态时的检测结果,调整判定所述物理量为ON状态的阈值。
(例42)不进行ON时间、实验结果、匹配移动处理时,不需要OFF时间。另外,即使有少许杂散电容,检测软件也可以根据时间经过而判断是杂散电容还是本来的ON。
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第一信息;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的变化,所述ON状态的时间设置为,对所述面板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在面板中扫描面板并对整个面板的像素数据进行取样所需的取样时间的2倍以上时间。
(例43)
一种权利要求42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1个以上元件中的所述物理量为ON状态的元件的组合所定义的信息图案和所述1个以上元件中所述物理量均为OFF状态的区分图案交替生成。
(例44)
一种权利要求43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物理量为OFF状态的区分图案中,所述OFF状态的时间设置为所述取样时间的2倍以上的时间。
(例45)
一种权利要求43中记载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物理量为OFF状态的区分图案中,所述OFF状态的时间设置为30ms以上。
符号说明
1...代码发生装置、3...代码识别装置、11…信息判读部、12...代码发生部、13...代码输出部、31...触摸面板、32...检测部33...识别部
110...装置,卡型装置、200...信息设备、111...元件、112...光电变换元件排列、113...指纹传感器、114...接触导体(导体垫)、114A...导电层115...SW、116...CPU、117...存储器、118...比较器、119...控制线、120...电源线、121...驱动电路、122...电池、123...电容器、124...天线、125...电力变换电路、126...压电元件、127...整流电路、128...热电元件、129...光量测量元件排列

Claims (78)

1.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抑制所述寄存的物理量,以便在将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输出变为OFF的情况下,所述面板不识别寄存的物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具有端子间寄生电容被抑制到1.6pF以下的半导体开关、优选地,被抑制在0.8pF以下,更优选地,被抑制在0.5pF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开关设置逆偏压,使得开关OFF时的阻抗值达到800千欧以上,结电容达到2.1pF以下。
4.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的变化而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的至少某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检测部配置于从所述面板检测物理量的多个元件的配置当中明确识别的位置。
5.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第一既定信息;及
电力供应电路,其以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能量为基础,供应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供应电路在所述作用面及相对于所述作用面的后面中至少一侧的面上具有变换部,所述变换部从光线、电磁波、来自外部的压力或端子间的温度差而发生电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面板中包括显示装置,
所述变换部配备于所述作用面,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光的光线而发生电能,
所述到来的能量是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光的光线。
8.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多个元件配备有超过面板能够同时识别的元件最大个数的个数,
所述信息输出部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得同时产生所述物理量变化的元件的个数达到所述最大个数以下。
9.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至少1个以上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发生时间变化,从而输出同步信号,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的信息输出用元件的物理量同步到同步信号而发生时间变化,从而向所述面板发送信息。
10.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既定的所述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引起物理量变化,或利用1个或多个既定的所述元件组合,使相应元件的物理量变化发生多次,从而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识别所述元件的所有配置。
11.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引起能够按既定时间间隔而不同于其他地对来自于所述元件的物理量变化的控制进行特定的物理量变化,从而显示出反复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输出时的相应既定信息的区分。
12.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在所述作用面具有:非导电层,其在与元件所配置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
导电层,其在所述作用面的元件所配置的区域的相反面,具有通向所述元件的导电性路径,是以导电性材料而在一部分或全部形成的导电层或在上层形成有非导电层的相应导电层的某一者;
操作部,其在所述作用面的非导电层的相反面形成;
如果用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导电层或在上层形成有所述非导电层的导电层的某一者,则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输出第一既定信息,进而,如果利用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触摸所述操作部,则使所述面板识别相应触摸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包括非导电层,在相应非导电层的下层,所述导电层还包括所述操作部而一体配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配备于所述操作部的下层的所述导电层与配备于所述作用面的所述非导电层之间,配备有因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的压迫而被压缩并能够识别触摸位置的空气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配备于所述操作部的相反面的所述非导电层,包括因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触摸导致的压迫而被压缩并能够识别触摸位置的空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非导电层以蜂窝结构或海绵形状的材料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及形成相应操作部的下层的一部分或所有层是透明的。
18.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第一既定信息;及
图像传感器,其配备于所述作用面或相反面的至少某一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人体的部位中至少一部分或相应一部分表面的凸凹部的模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作为输入于所述装置的输入信息的条形码、圆点代码、二维代码或色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信息是在既定介质上形成或在显示装置中显示的某一者。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配备得在加载于所述既定的介质或所述显示装置的某一者的状态下,使外光无法入射,
还具有照射部,其针对所述输入信息,照射既定波长的光线;
在加载于所述既定的介质的情况下,拍摄向所述既定介质照射的光线的反应,
在加载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拍摄相应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检测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既定波长时的光线的反应,从而识别是加载于所述既定的介质,还是加载于所述显示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处理部,其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的信息而执行信息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信息处理结果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25.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第一既定信息;及
触摸面板,其通过以人体的部位或导电体进行触摸或描画而接受输入操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
具有识别所述人体部位的表面的凸凹部的模样的生物体识别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处理部,其根据以所述触摸面板取得的信息而执行信息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信息处理结果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29.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至少1个以上检测部根据进行时间变化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检测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同步检测不同能量的到来量变化,从而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30.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物理量变化和能量到来量的检测在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时间实施。
31.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根据进行时间变化的所述能量到来量,所述检测部检测同步信号,使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同步到同步信号而发生时间变化,从而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向所述面板发送第一既定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所述同步信号为所述检测部能检测的值以上的ON的既定时间内及不足检测部能检测的值的OFF的既定时间内同步,驱动所述物理量控制部,向所述面板发送第一既定信息。
33.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装置,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使来自多个所述元件中至少1个以上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发生时间变化,从而输出同步信号,
所述信息输入部与所述同步信号同步检测所述能量到来量的变化,从而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输入部在来自所述同步用元件的物理量的输出为所述面板能检测的值以上的ON的既定时间内及不足所述面板能检测的值的OFF的既定时间内同步,从所述面板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35.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检测部检测能够按既定时间间隔而不同于其他地对所述能量到来量变化进行特定的到来量变化,从而显示出反复输出所述第二既定信息时的相应既定信息的区分。
36.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在每当形成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的基于所述元件物理量变化的信息图案中既定数的信息图案输出时,接到包含取得的相应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在内的所述到来能量,所述信息输入部针对所述检测部检测的相应代码及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实施正误判定,当两者不一致时,重新输出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
37.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在每当形成所述第二既定信息的基于所述到来能量变化的信息图案中既定数的信息图案到来时,输出包含取得的相应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在内的所述物理量,所述对方装置针对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中定义的代码与所述检测部检测的相应代码进行正误判定,当两者不一致时,取得相应的既定数的信息图案。
38.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在所述到来量中包含所述面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从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到来量取得所述位置信息。
39.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多个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多个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或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一者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至少1个以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元件的内部或以相应元件为中心的圆环模样的区域中至少一者。
40.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及
计数装置,其计数识别所述装置与其他装置的识别信息;
所述计数装置以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含所述编码信息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ID记忆装置,其记录识别所述装置与其他装置的ID,
所述计数装置至少以所述信息输入装置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和所述ID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时钟信号发生部,其从既定初始时间,在既定的时钟周期中发生时钟信号,
所述计数装置至少以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和所述时钟信号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检测电路,其检测来自外部的标准时刻信号,
所述计数装置至少以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和所述标准时刻信号为基础,计数编码信息。
44.根据权利要求40至4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既定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是每隔既定时间进行变化的信息,
所述第二既定信息是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自行发生的信息或从云向具有相应面板的对方装置发送的信息中的某一者。
45.根据权利要求40至4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以所述第一既定信息为基础,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或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发送了识别信息的所述云,识别识别信息,识别所述装置。
46.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既定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以具有所述传感器的面板检测所述物理量变化的检测结果为基础,取得作为用于对相应物理量变化进行适度补正的指示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部以所述第二既定信息为基础,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实施对所述物理量变化的调整,输出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根据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变为导通状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振幅、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变为切断状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振幅,实施对所述物理量变化的调整。
48.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接触导体,其在所述作用面的相反面,以导电性材料形成,接受来自外部的接近或接触;
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包括开关,所述开关控制是形成从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到所述接触导体的路径还是切断所述路径。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接触导体的表面配备作为保护/印刷层的非导电层。
50.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为在所述作用面形成的薄膜导体。
51.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为作用于面板的图章型装置或卡型装置。
52.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之一。
53.根据权利要求4、29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至少1个以上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元件所配置的位置附近。
54.根据权利要求29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为检测1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线的受光部,
所述信息输入部在以所述1种或多种颜色的各个的光量及光量的时间变化中至少某一者为基础的光信号中,取得所述第二既定信息。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受光部将所述多种颜色中至少一种颜色检测为所述同步用光信号。
56.根据权利要求4、29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处理部,其根据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的所述第二既定信息而执行信息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输出包括所述信息处理结果的所述第一既定信息。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输出部借助基于无线的信息发送、语音输出、发光或振动中某一种,输出既定的第三信息。
58.一种装置,具有: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及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到来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既定信息;
在所述到来量中包含所述面板的位置信息;
所述信息输入部取得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1个或多个所述位置信息。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具有:
处理部,其执行与所述1个或多个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信息处理;及信息输出部,其实施基于所述信息处理的既定输出。
60.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信息;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信息输出部反复执行在第一时间点,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的至少1个变为ON状态,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变为OFF状态的处理。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当从所述信息输出部,作为第一信息而输出既定量的信息时,所述对方装置对包含取得的信息在内的基于所述光或电磁波的能量进行应答,所述信息输入部从所述应答的能量取得应答信息,根据取得的应答信息和所述既定量的信息实施正误判定,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信息输出部重新输出相应的既定量的信息。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由所述1个以上元件中ON状态的元件的组合所定义,同时,
所述对方装置通过所述面板,检测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为OFF的OFF状态,将代表至少识别了相应OFF状态的OFF识别信息包含于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输出,
所述信息输入部输入相应OFF识别信息后,信息输出部将相应OFF识别信息当作同步信号,根据下个所述物理量变化而发生所述ON状态。
63.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信息;
所述1个以上元件形成得使在接触所述面板的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发生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大于所述接触面周边附近。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1个以上元件满足在以下三种条件中选择的一种条件:
(条件1)是所述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法线方向的高度高于所述周边附近的凸出形状;
(条件2)覆盖所述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每单位面积的导体面积大于所述周边附近;
(条件3)所述各个接触面的中心附近的导电率高于周边附近。
65.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信息;及
调整部,其控制所述物理量控制部,调整所述1个以上元件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对所述面板的作用程度。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所述调整部控制将所述半导体开关变为ON时的驱动电压值或驱动电流值。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所述调整部利用脉冲信号,在将所述半导体开关驱动为ON的同时,控制所述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或所述脉冲信号的反复周期。
68.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为半导体开关,
所述1个以上元件具有中央金属膜部分和环绕所述中央金属膜部分的1个以上环状金属膜部分,
所述调整部调整所述中央金属膜的部分和所述1个以上环状金属膜的部分中的借助于所述半导体开关而导通的部分的数量。
69.根据权利要求65至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的到来量;
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发生调整用的所述物理量变化;
所述检测部从所述对方装置取得对所述调整用所述物理量变化的应答;
所述调整部根据所述应答,调整对所述面板的作用程度。
70.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具有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而输出信息。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MEMS借助于启动电极和对所述启动电极进行驱动的执行器,导通或切断所述1个以上元件连接的电路。
72.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卡形状装置,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电介质层,其介于所述作用面与相对于所述作用面的所述卡形状的相反面之间;及
网形状导电体层,其在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相反面侧形成;
所述电介质层由绝缘物形成,可以检测通过使用者接触包括所述网形状导电体层的所述电介质层表面,从而从相应接触位置作用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物理量变化。
73.根据权利要求60至7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配备3个以上,能够在相对于所述作用面上的2个交叉轴而分别非对称的面板上的3个以上位置引起物理量变化。
74.根据权利要求60至7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由作为所述ON状态的元件组合的图案所定义,同时,不包括所述1个以上元件全部为OFF状态的元件组合。
75.根据权利要求60至74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使得发生所述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和所述物理量不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FF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一既定信息由作为ON状态的元件配置的图案所定义,同时,将包含用于在所述面板中识别所述装置方向的基准图案在内的既定数量的预约图案排除在外。
76.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变化的作用面及在所述作用的相反面接受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面,所述作用面具有配置1个以上元件的元件区域和元件区域之外的非元件区域,
在所述作用面与所述操作面之间,具有:
绝缘层,其为多孔结构、中空结构或填充了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结构;及
配线控制层,其在所述绝缘层的所述操作面侧,包括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变化的物理量控制部和将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与所述1个以上元件连接的配线部;
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借助于贯通所述绝缘层的贯通导线而连接于配线控制层;
在所述配线控制层的与所述非元件区域对应的所述操作面侧的上层部分,配置有所述物理量控制部,所述配线部在配线控制层内,连接所述物理量控制部与所述贯通配线。
77.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而输出第一信息;
1个或多个检测部,其检测从具有所述面板的对方装置到来的基于光线或电磁波的能量到来量;
信息输入部,其以借助于所述检测部而检测的所述能量的时间变化为基础,取得第二信息;及
非易失性记忆部;
所述信息输入部执行:
作为第二信息而将认证信息登记于所述非易失性记忆部的登记处理;
将所述登记处理后输入的第二信息与所述非易失性记忆部中记忆的记忆信息进行比较的认证处理;
所述信息输出部将所述认证处理的结果输出为第一信息。
78.一种装置,作为作用于具有检测物理量的传感器的面板的装置,其中,
具有作用面,所述作用面产生所述面板能从所述装置的相向面检测的所述物理量的变化,
具备:1个以上元件,其在所述作用面形成;
物理量控制部,其使所述1个以上元件分别引起所述物理量的变化;及
信息输出部,其驱动所述1个以上物理量控制部,根据所述物理量变化,输出第一信息;
所述物理量的变化是来自所述元件的物理量被所述面板检测到的ON状态的变化,所述ON状态的时间设置为,对所述面板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在面板中扫描面板并对整个面板的像素数据进行取样所需的取样时间的2倍以上时间。
CN201680067062.1A 2015-09-21 2016-09-21 装置及卡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51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6144 2015-09-21
JP2015-186144 2015-09-21
JP2015225115A JP5911995B1 (ja) 2015-09-21 2015-11-17 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5-225115 2015-11-17
JPPCT/JP2015/082315 2015-11-17
PCT/JP2015/082315 WO2017051486A1 (ja) 2015-09-21 2015-11-17 コード発生装置、及びコード認識装置
JP2016028444 2016-02-17
JP2016-028444 2016-02-17
US201662311611P 2016-03-22 2016-03-22
JP2016057723A JP6031689B1 (ja) 2015-09-21 2016-03-22 装置、及びカード型装置
US62/311,611 2016-03-22
JP2016-057723 2016-03-22
US201662366615P 2016-07-25 2016-07-25
JP2016-145848 2016-07-25
US62/366,615 2016-07-25
JP2016145848A JP6089194B1 (ja) 2015-09-21 2016-07-25 装置、及びカード型装置
PCT/JP2016/077914 WO2017051833A1 (ja) 2015-09-21 2016-09-21 装置、及びカード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1712A true CN108351712A (zh) 2018-07-31
CN108351712B CN108351712B (zh) 2021-10-08

Family

ID=57358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0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51712B (zh) 2015-09-21 2016-09-21 装置及卡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355168A4 (zh)
JP (5) JP6031689B1 (zh)
KR (1) KR102248330B1 (zh)
CN (1) CN108351712B (zh)
WO (1) WO20170518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6835A (zh) * 2019-02-27 2019-05-28 江苏腾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性高的学校用访客登记装置
CN110443250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天津车之家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合同印章的类别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3663313A (zh) * 2021-08-19 2021-11-19 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搭载智能显示屏运动设备的控制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7058B2 (en) * 2015-11-12 2019-03-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artificail object and artifical object used therein
JP6112641B2 (ja) * 2016-06-24 2017-04-12 株式会社ベネッセ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入力デバイスセット及び複合入力デバイスセット
KR101950806B1 (ko) * 2016-11-07 2019-02-2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터치 패널을 위한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CN108269350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印章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WO2018174109A1 (ja) * 2017-03-20 2018-09-27 株式会社I・P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薄板状の装置
CN107220813A (zh) * 2017-06-01 2017-09-29 北京戈德泰视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体公章的强制认证云电子公章系统
US20200387265A1 (en) * 2017-06-30 2020-12-10 I.P Solutions, Ltd. Code generation device
CN111279297A (zh) * 2017-10-30 2020-06-12 兰诺嘉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数字书写仪器的设备
JP6613407B2 (ja) * 2017-12-29 2019-12-04 株式会社I・P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コード発生装置
FR3077659B1 (fr) * 2018-02-06 2020-01-24 Bystamp Dispositif d'authentification securise
EP3557481B1 (en) * 2018-04-20 2023-02-22 Nxp B.V.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de pattern
JP6758548B2 (ja) * 2018-07-05 2020-09-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回転検出方法
JP7149441B2 (ja) * 2018-11-13 2022-10-06 playground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
JP7078519B2 (ja) * 2018-11-13 2022-05-31 playground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
TWI693554B (zh) * 2019-02-21 2020-05-1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指紋識別裝置安全性的處理方法、指紋識別裝置及資訊處理裝置
CN111726376B (zh) * 2019-03-19 2022-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现场验票系统
CN111327306B (zh) * 2020-02-26 2023-03-2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和操作手柄
CN112613873B (zh) * 2020-11-20 2024-01-12 北京尚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能站的可溯源支付方法及支付设备
WO2023156688A1 (es) * 2022-02-21 2023-08-24 Telefónica Cybersecurity & Cloud Tech, S.L. Sistema, método y tarjeta para la autenticación y/o autorización de usuario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31546A1 (en) * 2011-06-22 2012-12-27 Falkenburg David R Intelligent stylus
US20130076690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Nano Nails, LLC Finger stylus for use with capacitive touch panels
CN104220977A (zh) * 2012-01-09 2014-12-17 崔泳佑 采用触摸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用触摸戳记及用此的认证系统及方法
GB2523611A (en) * 2014-02-27 2015-09-02 Fidelis Technology Lt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a transac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3044B2 (ja) 2006-11-30 2011-12-07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照光型入力装置
KR100968255B1 (ko) * 2008-07-01 2010-07-06 이병진 터치스크린을 이용한 접촉카드 인식 시스템 및 인식 방법
JP2010044730A (ja) * 2008-07-17 2010-02-25 Ne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検査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検査方法
JP5577202B2 (ja) * 2009-11-30 2014-08-20 高司 山本 情報処理装置用の駆動装置及びマルチタッチ機能を利用し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EP2645216B1 (en) 2010-11-22 2019-10-02 YOSHIDA, Kenji Information input system, program, medium
JP5808954B2 (ja) * 2011-06-09 2015-11-10 株式会社クロスエイド 導電式印章処理システム
CN103582864B (zh) * 2011-06-22 2016-09-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移动触摸生成设备及其与触摸屏设备的通信方法、触摸系统
JP5825036B2 (ja) * 2011-10-18 2015-12-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媒体及び情報媒体の読取方法
EP2722739A1 (en) * 2012-10-22 2014-04-23 Cartamundi Turnhout N.V. System comprising a card and a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 sensor
US20160070418A1 (en) * 2013-04-25 2016-03-10 Yoichiro HARA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JP5804398B2 (ja) * 2013-05-22 2015-11-04 株式会社Leonis&Co. 電子チケッ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33845B2 (ja) * 2013-07-17 2015-06-10 信行 千葉 入力デバイス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35051A (ja) * 2013-08-08 2015-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取得方法
JP2015191629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株式会社エヌディエス 電子スタンプ表示装置、電子スタンプ表示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5207837A (ja) * 2014-04-18 2015-11-19 Appliya株式会社 電子印鑑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31546A1 (en) * 2011-06-22 2012-12-27 Falkenburg David R Intelligent stylus
US20130076690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Nano Nails, LLC Finger stylus for use with capacitive touch panels
CN104220977A (zh) * 2012-01-09 2014-12-17 崔泳佑 采用触摸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用触摸戳记及用此的认证系统及方法
GB2523611A (en) * 2014-02-27 2015-09-02 Fidelis Technology Lt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a transaction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6835A (zh) * 2019-02-27 2019-05-28 江苏腾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性高的学校用访客登记装置
CN110443250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天津车之家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合同印章的类别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0443250B (zh) * 2019-07-31 2022-06-10 天津车之家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合同印章的类别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3663313A (zh) * 2021-08-19 2021-11-19 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搭载智能显示屏运动设备的控制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6948A (ja) 2017-08-24
JP6089194B1 (ja) 2017-03-08
JP2017174383A (ja) 2017-09-28
JP6031689B1 (ja) 2016-11-24
EP3355168A4 (en) 2019-10-02
KR20180088635A (ko) 2018-08-06
CN108351712B (zh) 2021-10-08
WO2017051833A1 (ja) 2017-03-30
JPWO2017051833A1 (ja) 2018-08-30
KR102248330B1 (ko) 2021-05-11
EP3355168A1 (en) 2018-08-01
JP7062848B2 (ja) 202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1712A (zh) 装置及卡型装置
KR102168577B1 (ko) 장치 및 카드형 장치
US10643046B2 (en) Device, and card type device
CN106133659B (zh) 对触摸传感器中的可能的信道进行动态分配
CN106164827B (zh) 用于输入事件处理的抽选策略
US9563984B2 (en) Integrating components into 3D printed objects
JP6030768B2 (ja)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フォームファクタセキュアなモバイル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複数の方法
US20200349788A1 (en) Wearable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220038135A1 (en) Mean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unidirectional or bidirectional manner
CN106255944A (zh) 移动平台中的空中和表面多点触摸检测
CN107209597A (zh) 用于减少投影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中的串扰的差分传输
KR20160133514A (ko) 지문 센서
CN107506757A (zh) 一种侧向指纹模组以及具有侧向指纹模组的移动终端
CN109923503A (zh) 装置及卡型装置
EP3605282A1 (en) Sheet-shaped device
CN102214039A (zh) 辅助实现多状态触摸屏检测的多模式义肢设备
EP3647916A2 (en) Code generation device
EP304474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918505A (zh) 手写交互式显示装置与手写交互式读取装置
CN10489895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输入设备和电子设备
Chadalavada Building a Scalable Sensing Foundation for Contextual and Precise Interaction
CN204331747U (zh) 一种能耗采集设备
CN102576274A (zh) 用于触控屏幕的电容性触控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