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856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6856A
CN108346856A CN201810064545.7A CN201810064545A CN108346856A CN 108346856 A CN108346856 A CN 108346856A CN 201810064545 A CN201810064545 A CN 201810064545A CN 108346856 A CN108346856 A CN 108346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ntenna assembly
antenna
substrat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45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6856B (zh
Inventor
嘉户诚司
小川智之
吉原聪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46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6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01Q1/46Electric supply lines or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01Q21/0075Stripline fe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8Phase-shifters
    • H01P1/184Strip lin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mechan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098Components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printed or non-printed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8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组装的天线装置,其具备:多个天线元件(2);一体地具有第1壁(41)和从该第1壁(41)的一个面开始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2壁(42)的金属构件(4);以及容纳于作为相邻的第2壁(42)间的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43),且搭载有用于向多个天线元件(2)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天线装置,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将供电电路分割为第1~第3三板线路,以与第1三板线路正交的方式设有第2和第3三板线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64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中成为将三板线路彼此组合的构成,因此部件数量多,螺丝紧固部位也增加,存在组装天线装置耗费人力的课题。更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中,需要用螺栓将各三板线路的接地导体彼此连接、或者为了将接地导体间的间隔保持一定而设置多个间隔物,组装作业花费时间。从控制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期待容易组装的天线装置。
这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组装的天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多个天线元件;一体地具有第1壁和从该第1壁的一个面开始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2壁的金属构件;以及容纳于作为相邻的所述第2壁间的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且搭载有用于向所述多个天线元件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容易组装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a)为正视图,(b)为后视图。
图2为图1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中,(a)为搭载有电路基板的金属构件的截面图,(b)为进一步将金属构件嵌合于金属板并设置保持构件、滑动构件和层间连接基板时的截面图。
图4为搭载有电路基板和保持构件的金属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显示电路基板的一个例子的图,(a)为俯视图,(b)为顶视图,(c)为(a)的A-A线截面图,(d)为(a)的B-B线截面图。
图6中,(a)为示意性显示层间连接基板的截面的图,(b)为显示层间连接基板中连接电路基板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图,(a)为截面图,(b)为其C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1:天线装置;2:天线元件;3:电路基板;4:金属构件;41:第1壁;42:第2壁;43:基板容纳空间;44:基板保持槽;45:贯通孔;46:凸缘部;5:层间连接基板;6:天线连接基板;7:保持构件;7a:基部;7b:金属构件卡合部;7c:滑动保持部;7d:基板保持部;8:金属板;8a:嵌合孔;9:移相器;91:电介质构件;10:滑动构件;12: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天线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天线装置1作为手机用的基站天线使用。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1用于高频信号的信号发射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该天线装置1用于信号接收。
(天线装置1的整体构成)
图1为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a)为正视图,(b)为后视图。图2为其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天线装置1具备:多个天线元件2;搭载有用于向多个天线元件2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以及容纳电路基板3的金属构件4。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1中,将搭载有用于向天线元件2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搭载于截面梳齿状的金属构件4而构成。
这里,作为天线元件2,使用将发射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45度的偏振波的第1天线元件21与发射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45度的偏振波的第2天线元件22以X字状组合的天线元件对。第1和第2天线元件21、22在铅直方向上排列配置成2列。这里,对第1天线元件21和第2天线元件22分别具有20个(各列中每列10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元件数不限于此。此外,两天线元件21、22的配置也不限于图示配置,例如也可以在铅直方向上配置成1列。天线装置1中具备用于向第1天线元件21供电的供电电路和用于向第2天线元件22供电的供电电路,具备合计2个系统的供电电路。
图1(b)中的符号14是供电用的同轴电缆。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系统数设有两根同轴电缆14。这些同轴电缆14介由电缆连接用基板15而电连接于电路基板3。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天线元件2、电路基板3和金属构件4是容纳于圆筒状天线罩中的。该天线装置1能够发射例如1.8~2.1GHz带的高频信号。
(金属构件4的说明)
图3(a)为搭载有电路基板3的金属构件4的截面图,图3(b)为进一步将金属构件4嵌合于金属板8并设有保持构件7、滑动构件10和层间连接基板5时的截面图。此外,图4为搭载有电路基板3和保持构件7的金属构件4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金属构件4一体地具有第1壁41、以及从第1壁41的一个面开始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2壁42。第1壁41和多个第2壁42均形成为板状。即,金属构件4中,多个第2壁42的端部连接于第1壁41的一个面。本实施方式中,将5个第2壁42等间隔地配置。
金属构件4由铝或铝合金构成,通过拉拔加工而成型。由此,与例如将第1壁41和第2壁42单独形成并进行螺栓固定的情况相比,天线装置1的组装作业简化。金属构件4左右对称地(相对于第2壁42的排列方向的中心对称)形成,以便在拉拔加工时不易发生不希望的弯曲等。
天线装置1中,在作为相邻的第2壁42间的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43中容纳有电路基板3。本实施方式中具有5个第2壁42,因此会形成4个基板容纳空间43。电路基板3配置在与相邻的第2壁42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壁41的面向基板容纳空间43的一个面上形成基板保持槽44,将电路基板3的端部插入该基板保持槽44,从而将电路基板3保持于金属构件4。基板保持槽44形成为相对于第2壁42平行的直线状,形成于相对的第2壁42的中间位置。通过具有基板保持槽44,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3的对位,天线装置1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容易。
拉拔加工中能够成型的尺寸存在限制,第2壁42从第1壁41的突出长度受到限制。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2个系统的供电电路分别分割搭载于多个电路基板3。此外,将搭载有同一系统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容纳于相邻的2个基板容纳空间43。该天线装置1中,容纳于不同的基板容纳空间43的多个电路基板3彼此(搭载有同一系统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彼此)通过层间连接基板5而电连接。层间连接基板5的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在第1壁41,形成有多个贯通第1壁41且用于使后述的电路基板3的连接部33连通的贯通孔45(参照图4)。介由该贯通孔45,电路基板3与层间连接基板5电连接。此外,介由该贯通孔45,电路基板3与后述的天线连接基板6连接。
第1壁41一体地具有用于连接于后述的金属板8的凸缘部46。凸缘部46以从第1壁41的两侧向侧方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以与第1壁41的一个面(延伸出第2壁42一侧的面)连接的方式形成。凸缘部46形成为厚度比凸缘部46以外的第1壁41薄,在第1壁41的两侧(凸缘部46与凸缘部46以外的第1壁41之间)形成有级差。
此外,配置于最外面的2个第2壁42的前端部(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后述的保持构件7卡合的卡合爪42a。卡合爪42a以从配置于最外面的第2壁42的外方的面朝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电路基板3的说明)
图5为显示电路基板3的一个例子的图,(a)为俯视图,(b)为顶视图,(c)为(a)的A-A线截面图,(d)为(a)的B-B线截面图。
电路基板3通过在电介质基板31的两个面形成作为供电线路的配线图形32而构成。在电路基板3的两个面,形成有从电介质基板31的厚度方向的一方观察呈相同形状的配线图形(相对于电介质基板3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的配线图形)32。形成于电介质基板31的正面和背面的配线图形32可以通过贯通电介质基板31的通孔而电连接。
电路基板3容纳于基板容纳空间43,以夹在第2壁42之间的方式配置。金属构件4被接地而成为接地导体,因此实现了电路基板3被夹在2块接地导体之间的三板结构供电电路。
电路基板3的端部被插入基板保持槽44,由此进行电路基板3与作为接地导体的第2壁42的对位。在电路基板3的端部设有突起状的连接部33,该连接部33穿过贯通孔45而向第1壁41的另一面侧(与第2壁42相反的一侧)延伸。该连接部33电连接于层间连接基板5、天线连接基板6。
在电路基板3的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矩形的缺口35,后述的保持构件7被卡合于该缺口35。通过将保持构件7嵌入缺口35,电路基板3相对于保持构件7在长度方向(铅直方向、与第1壁41的表面和第2壁4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电路基板3的位置偏移被抑制。
(移相器的说明)
搭载于电路基板3的供电电路具有用于调整各天线元件2的供电相位、调整所发射的波束的电气倾斜角的多个移相器9。
本实施方式中,各移相器9具有以夹住电路基板3的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的、截面形状为コ字形的电介质构件91。电介质构件91一体地具有:与形成于电路基板3的一个面的配线图形32相对的第1电介质部91a、与形成于电路基板3的另一面的配线图形32相对的第2电介质部91b、以及连接第1和第2电介质部91a、91b的连接部91c。第1和第2电介质部91a、91b形成为与电路基板3平行的板状,连接部91c形成为与第1和第2电介质部91a、91b正交的板状。
电介质构件91设为能够沿着电路基板3的边缘滑动。随着电介质构件91的滑动移动,配线图形32与电介质构件91相对的面积发生变化,由此,移相量发生变化。以下,将电介质构件91的移动方向称为长度方向。长度方向是金属构件4中与第1壁41的表面和第2壁4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
在电介质构件91的信号输入侧的端部设有用于将与电介质构件91相对的部分的配线图形32和不与电介质构件91相对的部分的配线图形32间的阻抗整合的变压器部92。信号输入侧的配线图形32形成为沿电介质构件91的滑动方向(长度方向)的直线状,不管电介质构件91的滑动位置如何,变压器部92一直位于电介质构件91的信号输入侧的端部。
变压器部92的具体构成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上分开地形成2个贯通孔而设为高阻抗部92a、92c,将未形成贯通孔的部分设为低阻抗部92b、92d,高阻抗部92a、92c与低阻抗部92b、92d交替配置而形成变压器部92。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部92中,从信号输入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第2低阻抗部92d、第2高阻抗部92c、第1低阻抗部92b、第1高阻抗部92a,从而形成有2级变压器。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比第1高阻抗92a更靠近信号输出侧的电介质构件91(第1和第2电介质部91a、91b)与配线图形31重合的面积有助于移相量的调整。
变压器部92中,通过调整高阻抗部92a、92c和低阻抗部92b、92d的长度,能够调整变压器部92的特性阻抗而实现阻抗的整合。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与例如使用λ/4变压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变压器部92的长度,有助于移相器9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中将变压器部92设为2级构成,但也可以为1级构成。
电路基板3中形成有沿贯通电路基板3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引导槽34a,电介质构件91的第1和第2电介质部91a、91b中,分别形成有向引导槽34a内突出的引导突起91d。此外,电路基板3中形成有沿贯通电路基板3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状引导槽34b,变压器部92的第2低阻抗部92d中,形成有向引导槽34b内突出的引导突起92e。通过引导突起91d、92e干涉引导槽34a、34b周边的电介质基板31,从而抑制了电介质构件91(包括变压器部92)从电路基板3脱落。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的电介质构件9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引导突起91d、92e(以及与之对应的引导槽34a、34b),从而抑制了电介质构件91倾斜(单侧浮起的状态)。
此外,天线装置1具有使多个电介质构件91联动地滑动的机构。具体而言,移相器9具有:形成为与第1壁41平行的板状,并且以夹着第2壁42而与第1壁41相对的方式配置,连接有多个电介质构件91的滑动构件10;以及安装于第2壁42的前端部(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且具有将滑动构件10保持为能够在长度方向(与第1壁41的表面和第2壁4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的滑动保持部7c的保持构件7。保持构件7由绝缘性树脂形成。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构件10由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例如金属形成,滑动构件1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电介质构件91具有从连接部91c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第1壁41的相反侧突出的连接用突起91e,滑动构件10具有将连接用突起91e插入的连接用缺口10a。通过将连接用突起91e插入连接用缺口10a,电介质构件91与滑动构件10连接,电介质构件91随着滑动构件10的滑动移动而滑动移动。滑动构件10的一个端部连接于具有使滑动构件10滑动移动的DC马达等的驱动部16(参照图1(b)和图2)。
保持构件7一体地具有:棒状的基部7a;长矛状的金属构件卡合部7b,其从基部7a向第1壁41侧延伸,被卡合于第2壁42的卡合爪42a,用于将保持构件7固定于金属构件4;保持从基部7a的端部向金属构件4的相反侧突出而形成的滑动构件10能够滑动的滑动保持部7c;以及从基部7a向基板容纳空间43内延伸并保持电路基板3的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基板保持部7d。
滑动保持部7c一体地具有:从基部7a的端部向金属构件4的相反侧延伸的垂直部7e、以及从垂直部7e的前端部向第2壁42的排列方向上的内方延伸的水平部7f,形成为大体Γ字状。通过将滑动构件10插入水平部7f与基部7a之间,滑动构件1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保持构件7。
基板保持部7d具有夹住电路基板3的2个突起7g。其中,金属构件卡合部7b侧的突起7g还起到与金属构件卡合部7b一起夹住第2壁42的作用。
这样,保持构件7是兼具保持滑动构件10的作用和保持电路基板3的作用的构件。其中,也可以将保持滑动构件10的构件和保持电路基板3的构件设为不同的构件,但这种情况下,部件数量会增加。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具有滑动保持部7c和基板保持部7d两者的保持构件7,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使天线装置1的组装作业更容易。
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在基部7a的两个端部具有金属构件卡合部7b和滑动保持部7c,且被卡合于配置在最外面的两个第2壁42的第1保持构件71;以及仅在基部7a的一个端部具有金属构件卡合部7b和滑动保持部7c,且仅被卡合于配置在最外面的两个第2壁42中的一方的第2保持构件72,并且根据电路基板3的配置状况分别使用这两种保持构件7(71、72)。
(反射板的说明)
天线装置1具备具有嵌合金属构件4的第1壁41的嵌合孔8a的金属板8。金属板8由与金属构件4相同的材料、即铝或铝合金构成。金属构件4通过利用螺栓等将其凸缘部46固定于嵌合孔8a周边的金属板8而被固定于金属板8。
金属板8以正面观察时覆盖整个天线元件1的背面的方式在充分宽广的面积上形成,发挥反射板12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堵住嵌合孔8a的金属构件4的第1壁41还发挥反射板12的作用。即,天线装置1中,反射板12具有金属构件4的第1壁41和具有嵌合第1壁41的嵌合孔8a的金属板8,并且将第1壁41嵌合于嵌合孔8a而构成。
(层间连接基板5和天线连接基板6的说明)
层间连接基板5用于将搭载有同一系统的供电电路且容纳于不同的基板容纳空间43的电路基板3彼此电连接。层间连接基板5配置于第1壁41的另一面侧(第2壁42的相反侧),介由贯通孔45,与容纳于基板容纳空间43内的电路基板3电连接。
如图6(a)所示,层间连接基板5具有:形成于其第1壁41侧的面的接地图形51;以及形成于其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面且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52。即,层间连接基板5中,形成有微带线路作为传输路径。
本实施方式中,层间连接基板5进一步具有以覆盖接地图形51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抗蚀层53。层间连接基板5以使抗蚀层53的表面抵接于第1壁41的状态固定于金属构件4。
也可以考虑使接地图形51直接抵接于成为接地导体的第1壁41而实现电导通,但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情况下,设为高输出时,互调失真(IM)变大,引起特性劣化。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绝缘性抗蚀层53介于接地图形51与成为接地导体的第1壁41之间,使接地图形51与第1壁41电磁耦合。由此,接地图形51与第1壁41间形成直流被电屏蔽、高频为电连接的状态,能够抑制互调失真。
此外,如图6(b)所示,层间连接基板5中,形成有使从金属构件4的贯通孔45延伸出的电路基板3的连接部33通过的基板连接用贯通孔54。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3的两个面形成有配线图形32,因此以夹住基板连接用贯通孔54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垫部55。两个垫部55以成为相同电位的方式形成为相同形状。通过使电路基板3的连接部33通过基板连接用贯通孔54,并将正面和背面的配线图形32分别焊料固定于垫部55,从而电路基板3与层间连接基板5电连接,并且层间连接基板5被固定于金属构件4。
配线图形52被连接于一对垫部55,但如果设为例如将配线图形52连接于一个垫部55从而将一个垫部55与另一垫部55电连接那样的配线结构,则到电路基板3的正面和背面的配线图形的线路长度不同,在流过电路基板3的正面和背面的配线图形的信号中会产生相位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构成:从基板连接用贯通孔54的周边中距离两个垫部55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在与垫部55的相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引出配线图形52。
如图1(a)所示,天线连接基板6与层间连接基板5同样地,配置于第1壁41的另一面侧,介由形成于第1壁41的贯通孔45而电连接于电路基板3。天线连接基板6中搭载有天线元件2,搭载于电路基板3的供电电路与天线元件2介由天线连接基板6而电连接。
虽然未图示,但天线连接基板6与层间连接基板5同样地,具有:形成于其第1壁41侧的面的接地图形、形成于其与第1壁41相反一侧的面且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以及以覆盖接地图形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抗蚀层。天线连接基板6以使抗蚀层抵接于第1壁41的状态固定于第1壁41。由此,能够抑制互调失真,能够实现适合于手机用等高输出用途的天线装置1。
(天线装置1的组装作业)
组装天线装置1时,首先,将电路基板3容纳于金属构件4的基板容纳空间43。此时,将电路基板3的端部插入基板保持槽44,利用保持构件7固定其相反侧的端部。然后,在保持构件7上安装滑动构件10,在滑动构件10的连接用缺口10a中插入电介质构件91的连接用突起91e,将各电介质构件91连接于滑动构件10。
然后,将金属构件4安装于金属板8。此时,将第1壁41嵌合于嵌合孔8a,通过螺栓固定等将凸缘部46固定于金属板8。然后,在金属板8上搭载驱动部16,将滑动构件10的一个端部连接于驱动部16,并且在从贯通孔45延伸出的电路基板3的连接部33上连接层间连接基板5、搭载有天线元件2的天线连接基板6、和电缆连接用基板15。然后,将同轴电缆14连接于电缆连接用基板15,将它们整体容纳于天线罩,则得到天线装置1。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1具备:多个天线元件2;一体地具有第1壁41和从该第1壁41的一个面开始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2壁42的金属构件4;以及容纳于作为相邻的第2壁42间的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43且搭载有用于向多个天线元件2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
通过设为将电路基板3容纳于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4的基板容纳空间43的结构,与以往的将三板线路彼此连接的结构相比,天线装置1的组装变得容易,也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有助于缩短制造时间、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天线装置1中,成为接地导体的第2壁42彼此通过第1壁41而连接为一体,确保了第2壁42彼此的电导通,因此,无需安装用于实现第2壁42彼此的电导通的金属柱等,组装作业非常容易。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1壁41嵌入金属板8而形成了反射板12,但反射板12的具体构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大型基板的接地图形用作反射板12。
具体而言,也可以如图7(a)、(b)所示的天线装置1a那样,将多个天线元件2搭载于大型的共用天线连接基板6a,在天线连接基板6a的与搭载有天线元件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成为反射板12的接地图形62。这种情况下,天线连接基板6a可以兼具层间连接基板5的作用。关于天线连接基板6a,在基板61的一个面形成有接地图形62,在另一面形成有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63,在接地图形62上形成有抗蚀层64。金属构件4与接地图形62通过电磁耦合而连接。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将1个系统的供电电路分割搭载于多个电路基板3,但在例如天线元件2的数量少的情况下等,也可以将1个系统的供电电路搭载于1个电路基板3。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层间连接基板5。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截面コ字形的电介质构件9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以夹着电路基板3相对的方式配置相同形状的电介质即可,例如,两电介质可以通过销等连接构件而连接。
(实施方式的汇总)
接下来,对于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所理解的技术思想,引用实施方式中的符号等进行记载。但是,以下记载中的各符号等并不将权利要求书中的构成要素限定为实施方式中具体示出的构件等。
[1]一种天线装置(1),其具备:多个天线元件(2);一体地具有第1壁(41)和从该第1壁(41)的一个面开始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2壁(42)的金属构件(4);以及容纳于作为相邻的所述第2壁(42)间的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43)且搭载有用于向所述多个天线元件(2)供电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基板(3)。
[2]根据[1]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金属构件(4)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壁(41)的面向所述基板容纳空间(43)的一个面的基板保持槽(44),所述电路基板(3)通过该电路基板(3)的端部插入于所述基板保持槽(44)而被保持于所述金属构件(4)。
[3]根据[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供电电路分割搭载于多个所述电路基板(3),所述天线装置进一步具备层间连接基板(5),所述层间连接基板(5)配置于所述第1壁(41)的另一面侧,且介由形成于所述第1壁(41)的贯通孔(45)而使容纳于不同的所述基板容纳空间(43)的多个所述电路基板(3)彼此电连接。
[4]根据[3]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层间连接基板(5)具有:形成于其所述第1壁(41)侧的面的接地图形(51)、形成于其与所述第1壁(41)相反一侧的面且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52);以及以覆盖所述接地图形(51)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抗蚀层(53)。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其具备天线连接基板(6),所述天线连接基板(6)配置于所述第1壁(41)的另一面侧,介由形成于所述第1壁(41)的贯通孔(45)而与所述电路基板(3)电连接,从而使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天线元件(2)电连接。
[6]根据[5]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天线连接基板(6)具有:形成于其所述第1壁(41)侧的面的接地图形、形成于其与所述第1壁(41)相反一侧的面且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以及以覆盖所述接地图形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抗蚀层。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供电电路具有多个移相器(9),所述各移相器(9)分别具有以夹住所述电路基板(3)的与所述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的截面形状为コ字形的电介质构件(91)。
[8]根据[7]所述的天线装置(1),进一步具备:滑动构件(10),其形成为与所述第1壁(41)平行的板状,并且以夹着所述第2壁(42)而与所述第1壁(41)相对的方式配置,连接有多个所述电介质构件(91);以及保持构件(7),其安装于所述第2壁(42)的与所述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保持所述滑动构件(10)能够在与所述第1壁(41)的表面和所述第2壁(4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的滑动保持部(7c)。
[9]根据[8]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电介质构件(91)具有向所述第1壁(41)的相反侧突出的连接用突起(91e),所述滑动构件(10)具有将所述连接用突起(91e)插入的连接用缺口(10a),通过将所述连接用突起(91e)插入所述连接用缺口(10a),从而将所述电介质构件(91)与所述滑动构件(10)连接。
[10]根据[8]或[9]所述的天线装置(1),所述保持构件(7)具有保持所述电路基板(3)的与所述第1壁(4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基板保持部(7d)。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其具备反射板(12),所述反射板(12)具有:所述金属构件(4)的所述第1壁(41)、和具有将所述第1壁(41)嵌合的嵌合孔(8a)的金属板(8),使所述第1壁(41)嵌合于所述嵌合孔(8a)而构成。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a),所述多个天线元件(2)搭载于共用的所述天线连接基板(6a),所述天线连接基板(6a)在与搭载有所述天线元件(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成为反射板(12)的接地图形(6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记载的实施方式不对权利要求书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此外,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特征的组合未必是用于解决发明课题的方法所必需的。
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适当变形而实施。

Claims (12)

1.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多个天线元件;
金属构件,其一体地具有第1壁和从该第1壁的一个面开始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2壁;以及
电路基板,其容纳于作为相邻的所述第2壁之间的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且搭载有用于向所述多个天线元件供电的供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金属构件具有基板保持槽,所述基板保持槽形成于所述第1壁的面向所述基板容纳空间的一个面,
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该电路基板的端部插入于所述基板保持槽而被保持于所述金属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供电电路被分割搭载于多个所述电路基板,
所述天线装置进一步具备层间连接基板,所述层间连接基板配置于所述第1壁的另一面侧,且介由形成于所述第1壁的贯通孔而使容纳于不同的所述基板容纳空间的多个所述电路基板彼此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层间连接基板具有:
形成于其所述第1壁侧的面的接地图形;
形成于其与所述第1壁相反一侧的面且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以及
以覆盖所述接地图形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抗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具备天线连接基板,所述天线连接基板配置于所述第1壁的另一面侧,介由形成于所述第1壁的贯通孔而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从而使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天线元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连接基板具有:
形成于其所述第1壁侧的面的接地图形;
形成于其与所述第1壁相反一侧的面且成为供电线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形;以及
以覆盖所述接地图形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抗蚀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供电电路具有多个移相器,
所述各移相器分别具有以夹住所述电路基板的与所述第1壁相反一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的、截面形状为コ字形的电介质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进一步具备:
滑动构件,其形成为与所述第1壁平行的板状,并且以夹着所述第2壁而与所述第1壁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连接有多个所述电介质构件;以及
保持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2壁的与所述第1壁相反一侧的端部,并且具有保持所述滑动构件能够在与所述第1壁的表面和所述第2壁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的滑动保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电介质构件具有向所述第1壁的相反侧突出的连接用突起,
所述滑动构件具有用于将所述连接用突起插入的连接用缺口,
通过将所述连接用突起插入于所述连接用缺口而将所述电介质构件与所述滑动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保持所述电路基板的与所述第1壁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基板保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具备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具有:所述金属构件的所述第1壁、和具有嵌合所述第1壁的嵌合孔的金属板,并且通过将所述第1壁嵌合于所述嵌合孔而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多个天线元件搭载于共用的所述天线连接基板,
所述天线连接基板在与搭载有所述天线元件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成为反射板的接地图形。
CN201810064545.7A 2017-01-25 2018-01-23 天线装置 Active CN108346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1237A JP6916985B2 (ja) 2017-01-25 2017-01-25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7-011237 2017-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856A true CN108346856A (zh) 2018-07-31
CN108346856B CN108346856B (zh) 2021-11-02

Family

ID=6290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4545.7A Active CN108346856B (zh) 2017-01-25 2018-01-23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9296B2 (zh)
JP (1) JP6916985B2 (zh)
CN (1) CN10834685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8502A (ja) * 2000-11-20 2002-05-31 Tamagawa Electronics Co Ltd 可変移相器
WO2002091518A1 (en) * 2001-05-04 2002-11-14 Harris Corporation Spatially orthogonal signal distribution and support architecture for multi-beam phased array antenna
EP2105988A1 (en) * 2008-03-19 2009-09-30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weden AB Transmission lin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transmission line
US8026864B2 (en) * 2006-09-01 2011-09-2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tenna element and antenna module
CN102208715A (zh) * 2010-03-31 2011-10-05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平板天线、天线单元及天线装置
US8836587B2 (en) * 2012-03-30 2014-09-16 Apple Inc. Antenna having flexible feed structure with components
CN10434792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天线和终端设备
CN104466405A (zh) * 2014-11-11 2015-03-25 李梓萌 一种阵列天线可调移相装置
CN105322251A (zh) * 2014-07-14 2016-02-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移相器及具备该移相器的天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9195A (en) * 1997-02-21 1999-06-01 Marconi Aerospace Systems Inc. Antennas employing U-dipole elements
JP3798733B2 (ja) * 2001-06-13 2006-07-1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モジュールとこの無線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無線通信端末
US6947008B2 (en) * 2003-01-31 2005-09-20 Ems Technologies, Inc. Conformable layered antenna array
US7027005B1 (en) * 2004-09-23 2006-04-11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Broadband dipole array antenna
DE102006037518B3 (de) * 2006-08-10 2008-03-06 Kathrein-Werke Kg Antennenanordn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Mobilfunk-Basisstation
US7755559B2 (en) * 2008-12-09 2010-07-13 Mobile Mark, Inc. Dual-ban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JP6003811B2 (ja) 2013-06-05 2016-10-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6348396B2 (ja) * 2014-10-07 2018-06-27 株式会社Soken アンテ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8502A (ja) * 2000-11-20 2002-05-31 Tamagawa Electronics Co Ltd 可変移相器
WO2002091518A1 (en) * 2001-05-04 2002-11-14 Harris Corporation Spatially orthogonal signal distribution and support architecture for multi-beam phased array antenna
US8026864B2 (en) * 2006-09-01 2011-09-2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tenna element and antenna module
EP2105988A1 (en) * 2008-03-19 2009-09-30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weden AB Transmission lin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transmission line
CN102208715A (zh) * 2010-03-31 2011-10-05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平板天线、天线单元及天线装置
US8836587B2 (en) * 2012-03-30 2014-09-16 Apple Inc. Antenna having flexible feed structure with components
CN10434792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天线和终端设备
EP2871714A1 (en) * 2013-07-31 2015-05-13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nted antenna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5322251A (zh) * 2014-07-14 2016-02-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移相器及具备该移相器的天线装置
CN104466405A (zh) * 2014-11-11 2015-03-25 李梓萌 一种阵列天线可调移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39296B2 (en) 2019-10-08
JP6916985B2 (ja) 2021-08-11
JP2018121198A (ja) 2018-08-02
US20180212335A1 (en) 2018-07-26
CN108346856B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7744B2 (en) Multi-line phase shifter having a fixed plate and a mobile plate in slideable engagement to provide vertical beam-tilt
JP7023683B2 (ja) パッチアンテナ
CN111466056A (zh) 双极化天线及包括其的双极化天线组合体
JP5696819B2 (ja) 伝送線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508415B2 (en) Antenna and electr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30111238A (ko) 방향성 커플러의 샌드위치 구조체
CN102422488A (zh) 分支多端口天线
CN102082328B (zh) 变形折叠式偶极天线及其阻抗控制方法和包括该天线的天线装置
CN108346856A (zh) 天线装置
CN104241854A (zh) 天线装置
JP3820223B2 (ja) 平面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US9685704B2 (en) Surface antenna with a single radiation element
CN113826282A (zh) 利用位移串联供电的双极化天线
US10403948B2 (en) Adjustable phase shifter including a signal conductor, a movable dielectric plate and a transformer unit, where the transformer unit defines overlapped and non-overlapped por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signal conductor
KR101409541B1 (ko) 슬롯을 이용하여 광대역을 구현하는 엔포트 피딩 시스템
CN110416706A (zh) 用于波束成形天线和相关基站天线的校准电路
JP7088311B2 (ja) 伝送線路
CN113519090B (zh) 用于天线元件的馈电方法和馈电结构
JP5699305B2 (ja) アンテナ
JP6735029B2 (ja) 移相器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JP2001035612A (ja) Fpc/ffcコネクタ
EP1198860A1 (en)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JP5929365B2 (ja) 内蔵アンテナ装置
JP2022051890A (ja) パッチアンテナ
CN114792887A (zh) 偶极子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