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7334B - 便携式信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信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7334B
CN108337334B CN201810018590.9A CN201810018590A CN108337334B CN 108337334 B CN108337334 B CN 108337334B CN 201810018590 A CN201810018590 A CN 201810018590A CN 108337334 B CN108337334 B CN 108337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member
case
portable information
ridge
inform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85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7334A (zh
Inventor
山内武仁
天野将之
渡村宪司
堀越正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3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7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7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7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设备,其虽然为能够折叠的结构但仍能够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耐久性。便携式信息设备(10)具备脊部件(41),其以覆盖由铰接机构(19)连结的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之间的缝隙的方式,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之间地设置。脊部件(14)被设置为能够在从第二壳体部件(12B)朝向第一壳体部件(12A)的X方向上沿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相对于该内表面滑动,并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不能滑动地固定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

Description

便携式信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能够折叠的一对壳体部件的内侧设置有能够折叠的显示器的便携式信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触摸面板式液晶显示器且不具有物理键盘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设备迅速普及。这种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显示器在使用时大一些较为理想但在携带时又被希望小型化。因此,有人提出了通过使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等柔性显示器从而不仅是壳体能够折叠、使显示器也能够折叠的便携式信息设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6025号公报
作为如上所述的折叠构造的壳体,例如有将左右并排设置的一对壳体部件之间的相邻的边缘部彼此通过铰接机构连结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中,在对折闭合一对壳体部件彼此的情况下,会在各壳体部件的靠铰接件侧的边缘部之间产生缝隙。于是,内部各要素从该缝隙暴露,而在产品的外观质量、耐久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产生,目的在于提供虽然为能够折叠的结构但能够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耐久性的便携式信息设备。
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具备: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它们通过利用铰接机构使相邻配置的一边缘部彼此连结而能够对折折叠;以及显示器,其能够对折折叠,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脊部件,该脊部件以覆盖由所述铰接机构连结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之间的缝隙的方式,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之间地设置,所述脊部件被设置为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方向上沿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内表面滑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不能滑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所述内表面。
可以构成为,所述脊部件具有:挠性片状部件,其能够对折弯折;和加强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挠性片状部件的内表面,并沿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延伸。
可以构成为,所述加强部件沿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之间借助所述铰接机构对折折叠了的状态下,在对折弯折了的所述挠性片状部件的折曲部的内表面侧,各加强部件形成相互的侧表面彼此抵接的拱形形状。
可以构成为,设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沿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滑动方向对所述脊部件施力。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脊部件的内表面,沿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方向,设置有用于插通使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侧之间连接的布线的槽部。
可以构成为,具备封闭所述槽部的开口的盖部件。
可以构成为,具备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侧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侧,并支承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使用金属制的片状部件作为所述盖部件。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脊部件的滑动方向上,所述盖部件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脊部件的表面,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载置于所述脊部件的表面。
可以构成为,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越过所述脊部件的端部而延伸。
根据本发明,虽然为能够折叠的结构但能够确保便携式信息设备的产品的外观质量、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闭合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设备而设定为收纳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开图1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而设定为使用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1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省略了脊部件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脊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中的VIA-VIA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3中的VIB-VIB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中的VIIA-VIIA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3中的VIIB-VIIB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2中的VIII-VIII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脊部件的沿槽部的排列方向的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B是示意性地示出脊部件的沿长边方向的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便携式信息设备;12A…第一壳体部件;12B…第二壳体部件;14…脊部件;16…显示器;18…支承板;19…铰接机构;28A…第一铰接壳体;28B…第二铰接壳体;40…片状部件;40a…折曲部;42…第一支承部件;42c、43c、48a、48b…侧表面;43…第二支承部件;44a~44d…加强部件;45…拉力弹簧;54…布线;56…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例举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设备。
1.对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是示出闭合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而设定为收纳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开图1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而设定为使用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便携式信息设备10具备第一壳体部件12A和第二壳体部件12B、脊部件14以及显示器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式信息设备10,例示能够如书般对折折叠的平板电脑。便携式信息设备10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电子记事本等。
各壳体部件12A、12B分别为矩形的板状部件,在与脊部件14对应的边以外的三条边立起形成有侧壁。各壳体部件12A、12B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板、含有碳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树脂板构成。在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侧借助支承板18固定显示器16(亦参见图6B)。壳体部件12A、12B之间借助设置于脊部件14的两端部的一对铰接机构19、19连结。铰接机构19以使壳体部件12A、12B之间连结为能够折叠为图1所示的收纳形态和图2所示的使用形态的方式。在图3中,点划线所示的线C表示成为壳体部件12A、12B的折叠动作的中心的折曲中心C。
各壳体部件12A、12B中,靠脊部件14侧的内端面12Aa、12Ba为铰接侧,与脊部件14侧相反一侧的外端面12Ab、12Bb为开放端部侧。
如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使用未图示的螺钉等安装固定主基板20、通信模块21以及冷却风扇22等。在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表面使用未图示的螺钉等安装固定副基板24、天线25以及电池装置26等。主基板20是用于实施对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整体性控制的电子基板,在主基板20上安装有未图示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等各种电子部件。通信模块21是实施对使用天线25收发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等各种无线通信的信息处理的器件。冷却风扇22是用于对安装于主基板20的中央处理器等处的发热进行冷却的风扇。副基板24是作为对显示器16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发挥功能的电子基板。电池装置26是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电源,能够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电缆从外部电源充电。
显示器16例如是触摸面板式液晶显示器。显示器16是能够在折叠了壳体部件12A、12B时与之一起折叠的构造。显示器16例如是具有高柔软性的纸式构造(Paper structure)的有机EL等柔性显示器,其随着壳体部件12A、12B的开闭动作而开闭。
显示器16使用未图示的螺钉借助支承板18安装固定于各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侧。显示器16的显示面(正面)的背面被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等粘贴固定于支承板18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承板18具有一对板部件18a、18a,该一对板部件18a、18a被分别配置于各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侧,并且以能够相互以折曲中心C为中心折曲的方式连结(参见图6A和图6B)。在一对板部件18a、18a的表面全域固定片状部件18b,由此该一对板部件18a、18a能够相互折曲地连结。
各板部件18a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板、使由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基体树脂浸入于碳纤维等强化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板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碳纤维来强化树脂的碳纤维强化树脂板。片状部件18b是由像薄树脂膜、金属箔那样具有挠性的材质构成的薄膜。片状部件18b遍布各板部件18a、18a的表面全域地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锈钢制金属箔作为片状部件18b。显示器16被使用粘合剂等粘合于片状部件18b的表面。片状部件18b的覆盖各板部件18a的邻接端部的部分作为支承板18的折曲部(柔性铰接件)发挥功能。
在将壳体部件12A、12B之间打开为平板状的使用形态下,支承板18的一对板部件18a、18a的相邻的端面彼此抵接(参见图6B)。在将壳体部件12A、12B之间对折折叠了的收纳形态下,支承板18的一对板部件18a、18a的相邻的端面彼此分离(参见图6A)。
如图2所示,显示器16在被安装固定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侧的状态下,在其表面的外周边缘部配设边框部件27(亦参见图8)。边框部件27被设置为覆盖除了显示器16的表面的显示区域(活动区域)R1以外的外周边缘部的非显示区域(非活动区域)R2。
这样,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通过开闭一对壳体部件12A、12B而开闭设置于其内侧的显示器16,并能够使之变形为图1所示的收纳形态和图2所示的使用形态。
下面,如图1~图3所示,有关便携式信息设备10,将从脊部件14朝向外端面12Ab、12Bb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沿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称为Y方向进行说明。有关X方向,也有时将从脊部件14朝向一个外端面12Ab的方向称为X1方向,将从脊部件14朝向另一个外端面12Bb的方向称为X2方向。同样地,有关Y方向,也有时将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上朝向一侧(图3中为上侧)的方向称为Y1方向,将朝向另一侧(在图3中为下侧)的方向称为Y2方向。
2.对铰接机构的说明
对连结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的铰接机构19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4是从图1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省略了脊部件14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如图3所示,铰接机构19分别配设于与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重叠的位置。各铰接机构19设置于成为显示器16的外形的外侧的位置,为相互线对称的构造。铰接机构19具有第一铰接壳体28A、第二铰接壳体28B、第一臂30以及第二臂31。
第一铰接壳体28A是由树脂、金属等形成的薄型块体状的部件。第一铰接壳体28A使用固定螺钉32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上。第二铰接壳体28B是由树脂、金属等形成的薄型块体状的部件。第二铰接壳体28B使用固定螺钉32固定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表面上。
第一铰接壳体28A在着落于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的背面侧具有凹状部34。凹状部34是从第一铰接壳体28A的内侧表面(在图3中的上侧的铰接机构19处为靠Y2侧的侧表面)到靠折曲中心C侧的侧表面(靠X2侧的侧表面)为止形成开口的凹形状(亦参见图7A~图8)。第二铰接壳体28B在着落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表面的背面侧具有凹状部35。凹状部35是从第二铰接壳体28B的内侧表面(在图3中的上侧的铰接机构19处为靠Y2侧的侧表面)到靠折曲中心C侧的侧表面(靠X1侧的侧表面)为止形成开口的凹形状(亦参见图7A~图8)。各凹状部34、35隔着折曲中心C相互连通(参见图3和图7B)。
第一臂30的一端部借助第一铰接轴36a以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壳体28A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铰接壳体28A连结,而另一端部借助第二铰接轴36b以能够相对于第二铰接壳体28B转动的方式与第二铰接壳体28B连结(亦参见图7A和图7B)。第二臂31的一端部借助第三铰接轴36c以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壳体28A转动的方式与第二铰接壳体28B连结,而另一端部借助第四铰接轴36d以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壳体28A转动的方式与第二铰接壳体28B连结(亦参见图7A和图7B)。
第一臂30和第二臂31沿Y方向并列。第一臂30的第二铰接轴36b位于夹设于第二臂31的第三铰接轴36c与第四铰接轴36d之间的位置。第二臂31的第三铰接轴36c位于夹设于第一臂30的第一铰接轴36a与第二铰接轴36b之间的位置。由此,第一臂30与第二臂31在X方向和Y方向上错位地错开排列。
若将壳体部件12A、12B之间以折曲中心C为中心折叠,则各铰接机构19的各臂30、31借助各铰接轴36a~36d转动(参见图4)。由此,铰接机构19将壳体部件12A、12B连结为能够从对折折叠了的状态转动到打开为平板状的状态。
3.对脊部件的说明
说明脊部件14。在图1所示的收纳形态下,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的内端面12Aa、12Ba之间分离得较大而产生缝隙(亦参见图4)。因此,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为了通过覆盖该缝隙来防止内部的显示器16、主基板20、电池装置26等各要素暴露,而设置有脊部件14。图5是脊部件14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中的VIA-VIA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3中的VIB-VIB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脊部件14是成为将便携式信息设备10折叠了时的脊部的部件,是具有挠性的薄板状部件。脊部件14以跨内端面12Aa、12Ba之间且从内侧覆盖的方式在壳体部件12A、12B之间设置(参见图3、图6A以及图6B)。
如图5所示,脊部件14具有片状部件(挠性片状部件)40、第一支承部件42、第二支承部件43以及多个加强部件44a、44b、44c、44d。
第一支承部件42和第二支承部件43是沿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Y方向)延伸的薄板状部件。加强部件44a~44d是沿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薄板状部件,且在X方向上宽度小于支承部件42、43。加强部件44a~44d分别在支承部件42、43之间沿从第一壳体部件12A朝向第二壳体部件12B的X2方向排列。第一支承部件42、第二支承部件43以及加强部件44a~44d为由树脂、金属等形成的薄板部件。
片状部件40是使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浸入于碳纤维等强化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板。片状部件40例如为0.3mm以下的薄片状部件,具有挠性且强度高。作为强化纤维,可以使用不锈钢纤维等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等无机纤维等各种材料。片状部件40可以由树脂膜、金属箔等形成。
各支承部件42、43和各加强部件44a~44d被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等固定于片状部件40的表面。各支承部件42、43和各加强部件44a~44d可以与片状部件40一体成形。由此,脊部件14能够随着壳体部件12A、12B的折叠动作而弯折。片状部件40的覆盖壳体部件12A、12B的内端面12Aa、12Ba之间的部分成为折曲部40a(参见图6A和图6B)。片状部件40的在靠第二支承部件43侧的边缘部具有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缺口部40b。
第一支承部件42设置为能够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侧沿该内表面在跨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的X方向上滑动。第一支承部件42在其长边方向上于两端部的表面分别具有按压面42a。按压面42a是比第一支承部件42的其它表面低一些的面。第一支承部件42在长边方向上成为一对按压面42a、42a之间的部分的表面具有多个X方向的槽部42b。第一支承部件42的与加强部件44a对置的靠X2侧的侧表面42c成为在从背面侧(片状部件40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上从加强部件44a侧沿X1方向后退的倾斜面(参见图6A和图6B)。
第一支承部件42沿X方向受到拉力弹簧(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参见图3和图6A)。拉力弹簧45沿从第二壳体部件12B朝向第一壳体部件12A的X1方向始终对脊部件14施力。
第二支承部件43由固定螺钉46在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表面侧以相对于该内表面不能滑动的方式安装固定于该内表面(参见图6A和图6B)。第二支承部件43在其长边方向上于两端部的表面分别具有按压面43a。按压面43a是比第二支承部件43的其它表面低一些的面。第二支承部件43在成为一对按压面43a、43a之间的部分的表面具有多个X方向的槽部43b。在第二支承部件43的长边方向上的适当位置,设置有用于插通固定螺钉46的螺纹部的贯通孔47。固定螺钉46穿过片状部件40的缺口部40b紧固固定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第二支承部件43的与加强部件44d对置的靠X1侧的侧表面43c是在从背面侧(片状部件40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上从加强部件44d侧起沿X2方向后退的倾斜面(参见图6A和图6B)。
各加强部件44a~44d具有上底和下底弯曲些许的梯形状的截面形状。在各加强部件44a~44d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比其它表面低一些的面即按压面44e(参见图5)。各按压面44e形成于与各支承部件42、43的按压面42a、43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参见图7B)。加强部件44a~44d的设置根数能够适当地变更。
各加强部件44a~44d具有靠第一支承部件42侧(X1侧)的侧表面48a和靠第二支承部件43侧(X2侧)的侧表面48b(参见图6A和图6B)。靠近第一支承部件42侧的两个加强部件44a、44b和靠近第二支承部件43侧的两个加强部件44c、44d为以中央的加强部件44b、44c间的分界线为基准相互大致线对称的形状。加强部件44a的侧表面48a为在从背面侧(片状部件40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上从第一支承部件42侧起沿X2方向后退的倾斜面。加强部件44d的侧表面48b为在从背面侧(片状部件40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上从第二支承部件43侧起沿X1方向后退的倾斜面。其它侧表面48a、48b是与各自对置的侧表面48b、48a大致平行地相对或者相互多少分离的方向上的倾斜面。
在图6A所示的收纳形态下,各加强部件44a~44d在对折弯折了的片状部件40的折曲部40a的内表面侧,相互的侧表面48a、48b彼此抵接,形成像多个齿无缝隙地排列那样的拱形形状(圆弧形状)。此时,两端的加强部件44a、44d的靠外侧的侧表面48a、48b分别与各支承部件42、43的侧表面42c、43c抵接。通过该拱形形状,各加强部件44a~44d作为支柱发挥功能,对内端面12Aa、12Ba之间分离而刚度降低了的收纳形态下的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稳固地进行支承。即,有关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的脊部件14附近,虽然在收纳形态下在Y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铰接机构19,但两端部以外的部分都是没有任何刚性的部分沿Y方向延伸。因此,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支承部件42、43和加强部件44a~44b形成沿Y方向延伸的拱形形状的支柱,并保证收纳形态下的厚度方向上的刚度。
在这样的收纳形态下,一方面,壳体部件12A、12B的内端面12Aa、12Ba之间被配置于分离得最远的位置。因此脊部件14处于后退位置,滑动侧即第一支承部件42侧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上位于最靠近内端面12Aa侧(X2方向)。此时,第一支承部件42克服拉力弹簧45的作用力而向内端面12Aa侧滑动。
另一方面,在壳体部件12A、12B之间打开为平板状的使用形态下,各加强部件44a~44d与各支承部件42、43一起在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上排列成一列配置。因此,脊部件14成为拥有最小限度的厚度的平板状的形态。在该使用形态下,壳体部件12A、12B的内端面12Aa、12Ba之间被配置于最接近或者形成了抵接的位置。因此脊部件14处于前进位置,滑动侧即第一支承部件42侧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上向与内端面12Aa侧相反的外端面12Ab侧(X1方向)最大程度地前进。此时,第一支承部件42因拉力弹簧45的作用力而顺利地向外端面12Ab侧滑动,因此脊部件14在滑动时不会产生脱离、钩挂。
4.对脊部件与铰接机构的关系的说明
说明脊部件14与铰接机构19的关系。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中的VIIA-VIIA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3中的VIIB-VIIB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2中的VIII-VIII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4所示,脊部件14延伸至覆盖各铰接机构19的背面侧的位置,防止铰接机构19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端面12Aa、12Ba之间暴露。
如图3、图7A、图7B以及图8所示,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按压面42a、43a、44e被保持于各铰接壳体28A、28B的背面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之间。具体而言,脊部件14的各按压面42a、43a、44e被插入配置于铰接壳体28A、28B的凹状部34、35。此时,至少第一支承部件42的按压面42a和各加强部件44a~44d的按压面44e以能够在壳体28A的凹状部34内滑动的方式被保持,并在第一壳体12A的内表面与凹状部34的顶面之间受到引导。即,第一铰接壳体28A侧的凹状部34以脊部件14能够沿X方向滑动的方式引导脊部件14,防止脊部件14滑动时的脱离等。该凹状部34具有能够应付脊部件14的滑动距离(滑动范围)L(参见图7A)的长度尺寸。因此,凹状部34在X方向上长度大于第二铰接壳体28B侧的凹状部35。
如图8所示,一方面,铰接机构19在各铰接壳体28A、28B的外侧表面分别具有嵌合凸部50。另一方面,在从各壳体部件12A、12B的与该嵌合凸部50对置的内表面立起的沿X方向的侧壁即壁部52的内侧表面形成有嵌合凹部52a。嵌合凹部52a能够供嵌合凸部50嵌合,至少限制嵌合凸部50在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上升的方向上的移动。
因此,第一铰接壳体28A被夹设于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表面与壁部52的嵌合凹部52a的顶面之间,而防止其脱离。第二铰接壳体28B夹设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表面与壁部52的嵌合凹部52a的顶面之间,被防止脱离。即,铰接壳体28A、28B在其背面侧设置有供将脊部件14插入的凹状部34、35,固定螺钉32仅能在该凹状部34、35的周围紧固。因此,在铰接机构19能够活动时,铰接壳体28A、28B有可能产生脱离。因此,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将铰接壳体28A、28B向壳体部件12A、12B的壁部52嵌合并按压,而防止其脱离。此外,各铰接壳体28A、28B可以不设置嵌合凸部50地嵌合于嵌合凹部52a。
5.对布线构造的说明
说明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布线构造。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采用能够对折折叠的结构。因此,需要将电子基板、电子部件适当地配置于左右壳体部件12A、12B的内表面,并将对电子基板、电子部件之间进行连接的布线类经过弯折的脊部件14的内表面侧地进行设置。因此,在壳体部件12A、12B开闭时,布线上可能出现错位、被夹住、连接脱落等不良,故防止该布线的错位较为理想。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脊部件14的沿槽部42b、43b的排列方向(X方向)的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9B是示意性地示出脊部件14的沿长边方向(Y方向)的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3、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12A与第二壳体部件12B之间例如设置有多根用于对主基板20与副基板24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布线54。布线54经过脊部件14的内表面侧而在壳体部件12A、12B之间配线。因此,布线54插通于在脊部件14的各支承部件42、43形成的X方向的槽部42b、43b内。此外,在脊部件14中,加强部件44a~44b的表面的高度位置与槽部42b、43b的底面的高度位置大致一致(参见图9A)。
因此,布线54在插通于槽部42b、43b内的状态下被稳定地保持,因此,能防止在壳体部件12A、12B开闭时产生错位等不良。即,在脊部件14随着壳体部件12A、12B的开闭动作而出现了滑动的情况下,布线54也在槽部42b、43b内滑动,因此防止产生错位、夹住等不良。此外,布线54例如可以在槽部42b、43b中的一者的外侧,被定位固定于壳体部件12A、12B中的一者。
如图9A和图9B所示,槽部42b、43b的上部开口由支承板18的背面盖上。因此,能够防止布线54从槽部42b、43b的上部开口脱离、脱落到槽部42b、43b的外部这样的情况出现。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和图9B所示,设置封闭槽部42b、43b的开口的盖部件56,更加可靠地防止布线54从槽部42b、43b脱落。
盖部件56是由薄树脂膜、金属箔那样的具有挠性的材质构成的薄膜。盖部件56在脊部件14的除Y方向上的两端部以外的大致全长上且在X方向上的整个宽度上设置,并粘贴于脊部件14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盖部件56使用不锈钢制的片状部件(不锈钢片)。盖部件56例如靠X2侧的端部(一端部)固定于第二支承部件43的表面,靠X1侧的端部(另一端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载置于第一支承部件42的表面(参见图6A和图6B)。因此,盖部件56随着脊部件14的滑动在脊部件14上滑动,同时防止布线54从槽部42b、43b脱落。也可以省略盖部件56,使用板部件18a作为盖部件56的替代物。
6.对便携式信息设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具备脊部件14,该脊部件14以覆盖由铰接机构19连结的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之间的缝隙的方式,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之间设置。脊部件14被设置为能够在从第二壳体部件12B朝向第一壳体部件12A的X方向上沿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相对于该内表面滑动,而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不能滑动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
因此,在借助铰接机构19将第一壳体部件12A与第二壳体部件12B对折折叠了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脊部件14覆盖在各壳体部件12A、12B的靠铰接侧的边缘部之间(内端面12Aa、12Ba之间)产生的缝隙。因此,能够防止内部的主基板20等各要素从该缝隙暴露,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耐久性。并且,脊部件14的一边缘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12A滑动,另一个边缘部被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12B固定。由此,随着第一壳体部件12A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借助铰接机构19的开闭动作,脊部件14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在将两个壳体部件12A、12B之间打开为平板状而减少了相互的缝隙的情况下,脊部件14在壳体部件12A、12B内产生脱离、错位等。
此时,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在搭载有电池装置26的第二壳体部件12B侧,将脊部件14固定得不能滑动。即,就在搭载于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各要素中,特别是电池装置26而言,为了要应对高容量而期望尽可能地大型化,并且与主基板20等相比,难以设定为特殊的形状。因此,脊部件14通过将靠电池装置26侧的边缘部设定为固定侧,无需在电池装置26侧确保滑动距离L,能够为作为机器整体的小型化做贡献。当然,脊部件14的滑动侧、固定侧的设定能够适当地变更。
脊部件14具有:片状部件40,其是能够对折弯折的挠性片状部件;和加强部件44a~44b,其固定于片状部件40的内表面,并沿第一壳体部件12A的一边缘部和第二壳体部件12B的一边缘部在Y方向上延伸。由此,脊部件14能够使用加强部件44a~44d对覆盖对折折叠了的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的缝隙的部分进行加强。因此,能够防止脊部件14受到外力而变形,内部的主基板20等各要素破损等。并且,因为使加强部件44a~44d固定于片状部件40,因此能够防止脊部件14的顺畅的折曲动作被阻碍。当然,即使省略加强部件44a~44d,仅以片状部件40构成脊部件14,也能确保封闭壳体部件12A、12B之间的缝隙的效果。
在对折弯折了的片状部件40的折曲部40a的内表面侧,多个加强部件44a~44d形成相互的侧表面48a、48b彼此抵接的拱形形状。由此,各加强部件44a~44d作为支柱发挥功能,牢固地对折叠了的壳体部件12A、12B之间进行支承。因此,能够确保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厚度方向上的刚度,从而能够防止因外力使得折叠了的壳体部件12A、12B之间被压扁而使内部的显示器16等各要素产生破损等这些情况出现。
在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借助由金属箔构成的盖部件56封闭槽部42b、43b,并防止布线54脱落。因此,例如在从图6A所示的收纳形态向图6B所示的使用形态变化时,盖部件56也与脊部件14一起随着支承板18的一对板部件18a、18a的折曲动作形成弯折。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布线56与各板部件18a、18a之间的邻接端部(边缘)等接触,从而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耐久性、可靠性提高。此外,可以构成为使盖部件56的靠滑动侧的端部即靠X1侧的端部越过第一支承部件42的X1侧端部延伸。由此,能够在大于布线54与脊部件14重叠的区域的范围保护布线54。
此外,本发明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变更。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信息设备,具备: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它们通过利用铰接机构使相邻配置的一边缘部彼此连结而能够对折折叠;以及显示器,其能够对折折叠,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脊部件,该脊部件以覆盖由所述铰接机构连结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之间的缝隙的方式,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之间地设置,
所述脊部件被设置为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方向上沿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内表面滑动,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内表面不能滑动地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所述内表面;
其中,所述脊部件包括第一支承部件、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侧沿该内表面在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之间的方向上滑动,第二支承部件在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侧以相对于该内表面不能滑动的方式安装固定于该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部件还具有:挠性片状部件,其能够对折弯折;和加强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挠性片状部件的内表面,并沿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沿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一边缘部的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
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间借助所述铰接机构对折折叠了的状态下,在对折弯折了的所述挠性片状部件的折曲部的内表面侧,各加强部件形成相互的侧表面彼此抵接的拱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沿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滑动方向对所述脊部件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脊部件的内表面,沿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方向,设置有用于插通使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侧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侧之间连接的布线的槽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封闭所述槽部的开口的盖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侧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侧,并支承所述显示器的背面,
使用金属制的片状部件作为所述盖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脊部件的滑动方向上,所述盖部件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脊部件的表面,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载置于所述脊部件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越过所述脊部件的端部而延伸。
CN201810018590.9A 2017-01-10 2018-01-09 便携式信息设备 Active CN108337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2063 2017-01-10
JP2017002063A JP6429909B2 (ja) 2017-01-10 2017-01-10 携帯用情報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7334A CN108337334A (zh) 2018-07-27
CN108337334B true CN108337334B (zh) 2020-06-23

Family

ID=62783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8590.9A Active CN108337334B (zh) 2017-01-10 2018-01-09 便携式信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082827B2 (zh)
JP (1) JP6429909B2 (zh)
CN (1) CN108337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9909B2 (ja) * 2017-01-10 2018-11-2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KR102426694B1 (ko) 2017-05-02 2022-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9070293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D ASSEMBLIES
KR102529148B1 (ko) * 2017-12-27 2023-05-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9210766A1 (en) * 2018-05-02 2019-1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16717B2 (en) * 2018-05-29 2021-02-0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ssembly
TWI673598B (zh) * 2018-06-21 2019-10-0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裝置
KR102468068B1 (ko) * 2018-07-13 2022-1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712538B (zh) 2018-07-27 2021-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
WO2020029322A1 (zh) * 2018-08-09 2020-02-1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JP2020046541A (ja) * 2018-09-19 2020-03-2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KR20200063801A (ko) * 2018-11-28 2020-06-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JP6917973B2 (ja) * 2018-12-28 2021-08-11 Nissha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表示装置
US11023009B2 (en) * 2019-02-12 2021-06-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ing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769050A (zh) * 2019-02-27 2019-05-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卷曲的手机
US11337321B2 (en) * 2019-02-28 2022-05-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EP3944596B1 (en) * 2019-03-19 2024-05-0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9992052B (zh) * 2019-03-29 2020-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20200130574A (ko) * 2019-05-10 2020-1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811815A (zh) * 2019-05-16 2021-12-17 索尼集团公司 热传导机构
US11029725B2 (en) 2019-05-30 2021-06-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oldable folio
TWI693352B (zh) * 2019-06-25 2020-05-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螢幕裝置及鉸鏈機構
JP6807993B1 (ja) * 2019-07-24 2021-01-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033776A (ja) * 2019-08-27 2021-03-0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837106B2 (ja) * 2019-08-27 2021-03-0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KR20210072857A (ko) * 2019-12-09 2021-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09086A (ko) * 2020-02-26 2021-09-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EP4108940A4 (en) * 2020-03-20 2023-08-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TARY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212850572U (zh) 2020-03-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JP2021184162A (ja) 2020-05-21 2021-12-0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185444A (ja) 2020-05-23 2021-12-0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2233557B (zh) * 2020-10-29 2022-06-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2078601A (ja) * 2020-11-13 2022-05-2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情報機器
KR20220099182A (ko) * 2021-01-05 2022-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4045009A1 (en) * 2022-08-31 2024-03-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ldable computing device spine cover plat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4529A (zh) * 2013-09-16 2015-03-25 株式会社普莱斯科 具有引导部件的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6057B (en) * 2001-10-16 2004-05-01 Wistron Corp Assembl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and system platform for portable computer
KR101221428B1 (ko) * 2004-07-20 2013-01-11 김시환 휴대용 표시장치
TWI321980B (en) * 2007-01-22 2010-03-11 Qisda Corp Foldabl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JP4785810B2 (ja) * 2007-09-27 2011-10-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KR101636077B1 (ko) * 2009-09-14 2016-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11119831A (ja) 2009-12-01 2011-06-16 Sharp Corp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KR101672345B1 (ko) * 2010-12-08 2016-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804324B2 (en) * 2011-06-03 2014-08-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overcenter assembly
US20120314399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foldable assembly
US8787016B2 (en) * 2011-07-06 2014-07-22 Apple Inc. Flexible display devices
US8842424B2 (en) * 2011-11-30 2014-09-23 Nokia Corporation Joint cover
US8971031B2 (en) * 2012-08-07 2015-03-03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system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US9524030B2 (en) 2013-04-26 2016-12-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interactions with foldable-bendable displays
KR102020659B1 (ko) * 2013-06-03 2019-09-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US9442530B2 (en) * 2013-12-04 2016-09-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Foldable device
KR101875855B1 (ko) * 2014-02-17 2018-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33119B1 (ko) * 2014-09-23 2021-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6287814B2 (ja) 2014-12-24 2018-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用カバー
US10365691B2 (en) * 2015-04-09 2019-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JP6429909B2 (ja) * 2017-01-10 2018-11-2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4529A (zh) * 2013-09-16 2015-03-25 株式会社普莱斯科 具有引导部件的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35799A1 (en) 2018-11-22
JP6429909B2 (ja) 2018-11-28
CN108337334A (zh) 2018-07-27
JP2018112834A (ja) 2018-07-19
US10082827B2 (en) 2018-09-25
US10386886B2 (en) 2019-08-20
US20180196469A1 (en)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7334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CN108319331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US10481634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US10416710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CN107632661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CN110928363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JP2019067279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1301007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6532972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636125B1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686115B1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2068636A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以及显示器组件
US11287854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apparatus
JP2021184162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9049280B2 (en)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display unit
JP2022165707A (ja) 電子機器
JP6421263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928153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051556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491770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7046244B1 (ja) 電子機器
US2023030560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