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5552A - 加压浸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压浸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5552A
CN108315552A CN201810218788.1A CN201810218788A CN108315552A CN 108315552 A CN108315552 A CN 108315552A CN 201810218788 A CN201810218788 A CN 201810218788A CN 108315552 A CN108315552 A CN 108315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utoclave
horizontal segment
pressure leach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87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北平
殷书岩
宋永平
秦明晓
徐耀武
李少龙
张国华
赵鹏飞
李敦华
陆业大
王私富
傅建国
张朋
彭少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Wenshan Tin Zinc Indium Sme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87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5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5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5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04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by lea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02Apparatu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压浸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液相进口,其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加压釜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相连通;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管路的入口;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使用本发明中的加压浸出装置,一方面取消了传统的液位计和调节阀的使用,从而能够免除其导致的调节阀、液位计的泄漏、维护等问题,大大节省了成本并避免因维护导致的项目停产,提高了连接运行能力。

Description

加压浸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级加压釜加压浸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压浸出装置。
背景技术
加压浸出工艺作为近几年兴起的处理工艺已经应用于镍、钴、锌、黄金、铝、钼、铀等多个领域。加压釜是加压浸出工艺的核心设备,它的控制也是加压浸出工艺的关键,决定了生产的连续稳定。在多级加压釜使用工艺中,上级加压釜液位控制是控制浸出工艺连续稳定性的关键,是整个加压系统正常运转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加压浸出工艺中的釜液位控制技术,主要是采用液位与调节阀连锁的方式,即通过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上级釜液位的高低。然而,对于现有液位计加调节阀的技术,即利用调节阀来控制釜液位的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液位检测难的问题,由于釜体中介质较为复杂一般都为汽液两相或汽液固三相,有的还会有泡沫、结垢产生,因此采用普通的液位计检测通常存在数据偏差,现多利用核液位计及雷达液位计,核液位计较为准确但危险性高,维护难,雷达液位计则存在数据偏差较大等问题;二是排料调节阀门要求高、成本高,由于液位波动,调节阀操作频繁,腐蚀、磨损较大,对于调节阀门的材质等要求较高,目前较可靠的调节阀尚需进口,投资较大;三是存在倒吸问题,当压力波动后面釜的压力大于前面釜压时会导致料液倒吸。
总而言之,目前利用调节阀来控制加压浸出工艺中加压釜的釜液位,该控制方式对液位计、调节阀要求高,调节阀磨损严重,通常投资较大,生产维护成本高;同时,还存在控制复杂,易导致工艺不稳定等缺陷。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控制简便、稳定性高的加压浸出釜液位的控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浸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压浸出釜液位控制成本高、方法复杂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压浸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液相进口,其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加压釜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相连通;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管路的入口;以及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中,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一水平段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液位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用于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二水平段,第二水平段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水平段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一水平段位于第二水平段的下游。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垂直段,第一垂直段连接在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二垂直段,第二垂直段连接在第一水平段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液相出口位于加压釜的侧下方,液相进口位于加压釜的顶部或侧部。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二管路包括第三水平段,第三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管路的入口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三垂直段和第四垂直段,第三垂直段、第三水平段及第四垂直段依次串联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压浸出装置。该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液相进口。其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不同于传统的液位计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其中第一管路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加压釜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相连通;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管路的入口;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
依靠第一管路能够作为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液相流通通道,而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水平段因高于第一管路的入口,能够将位于上游的加压釜釜中的液位维持在与第一水平段持平的高度。依次在相邻的加压釜之间设置,即可以同样的原理维持各个加压釜中的液位高度。而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则能够平衡两个加压釜中的压力。
总之,使用本发明中的加压浸出装置,一方面取消了液位计和调节阀的使用,从而能够免除其导致的调节阀、液位计泄漏、维护等问题,大大节省了浸出成本并避免因维护导致的项目停产,提高了连接运行能力。同时,利用管道调节上游釜液位,操作简单,液位稳定,也大大提高了多级加压釜浸出工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加压浸出装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液位控制装置;11、第一管路;111、第一水平段;112、第二水平段;113、第一垂直段;114、第二垂直段;12、第二管路;13、第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加压浸出釜液位控制成本高、方法复杂,且稳定性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压浸出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液相进口,其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10;液位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管路11以及第二管路12,第一管路11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加压釜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一管路11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相连通;第一管路11包括第一水平段111,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管路11的入口;第二管路12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加压浸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的液相进口。其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10。不同于传统的液位计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液位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管路11以及第二管路12,其中第一管路11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加压釜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一管路11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相连通;第一管路11包括第一水平段111,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管路11的入口;第二管路12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
依靠第一管路11能够作为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液相流通通道,而第一管路11中的第一水平段111因高于第一管路11的入口,能够将位于上游的加压釜釜中的液位维持在与第一水平段111持平的高度。依次在相邻的加压釜之间设置,即可以同样的原理维持各个加压釜中的液位高度。而第二管路12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则能够平衡两个加压釜中的压力。
总之,使用本发明中的加压浸出装置,一方面取消了液位计和调节阀的使用,从而能够免除其导致的调节阀、液位计的泄漏、维护等问题,大大节省了浸出成本并避免因维护导致的项目停产,提高了连接运行能力。同时,利用管道调节上游釜液位,操作简单,液位稳定,也大大提高了多级加压釜浸出工艺的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加压浸出装置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中,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将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位高度设置为低于第一水平段111,则更有利于依靠压差自流方式使浸出液的液相从上游的加压釜中流入下游的加压釜中,从而能够达到解决能耗,维持稳定性的目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加压浸出装置的液位控制装置10还包括第三管路13,第三管路13分别与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连通。在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间设置第三管路13,能够保证第一管路11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中的压力相同,从而能够避免发生虹吸造成液位下降。这样更有利于维持上游加压釜中的液位平衡,提高浸出工艺的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一管路11还包括第二水平段112,第二水平段112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设置第二水平段112,并使第二水平段112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有利于使液相更稳定地进入下游加压釜中。
更优选地,第一水平段111位于第二水平段112的下游。加压浸出液中通常含有部分固态物。将第一水平段111设置在第二水平段112的下游处,能有效防止固态物过多地进入第一管路11,减少管道堵塞情况。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1还包括第一垂直段113,第一垂直段113分别与第一水平段111和第二水平段112连通。更优选地,第一管路11还包括第二垂直段114,第二垂直段114连接在第一水平段111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之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液相出口靠近加压釜的底部设置,液相进口位于加压釜的顶部或侧部。如此设置,可以尽量利用重力差使液相从上游加压釜流入下游加压釜中。这更有利于节约能耗,降低加压浸出的工艺成本。
优选地,上述加压浸出装置中,第二管路包括第三水平段,第三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管路的入口的水平高度。优选地,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三垂直段和第四垂直段,第三垂直段、第三水平段及第四垂直段依次串联设置。这样,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能够更稳定地连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加压浸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的液相进口。其中,相邻的两个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不同于传统的液位计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其中第一管路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加压釜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加压釜的液相进口相连通;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管路的入口;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
依靠第一管路能够作为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液相流通通道,而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水平段因高于第一管路的入口,能够将位于上游的加压釜釜中的液位维持在与第一水平段持平的高度。依次在相邻的加压釜之间设置,即可以同样的原理维持各个加压釜中的液位高度。而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加压釜之间的气相,则能够平衡两个加压釜中的压力。
总之,使用本发明中的加压浸出装置,一方面取消了液位计和调节阀的使用,从而能够免除其导致的调节阀、排料阀磨损问题,大大节省了浸出成本。同时,利用管道调节上游釜液位,操作简单,液位稳定,也大大提高了多级加压釜浸出工艺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压浸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加压釜,所述加压釜上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液相进口,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压釜之间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10);所述液位控制装置(10)包括:
第一管路(11),所述第一管路(11)的入口和位于上游的所述加压釜的所述液相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出口和位于下游的所述加压釜的所述液相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包括第一水平段(111),所述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管路(11)的入口;以及
第二管路(12),所述第二管路(12)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加压釜之间的气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压釜中,位于下游的所述加压釜的液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装置(10)还包括第三管路(13),所述第三管路(13)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11)和所述第二管路(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还包括第二水平段(112),所述第二水平段(112)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11)的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11)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段(112)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还包括第一垂直段(113),所述第一垂直段(113)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段(111)和所述第二水平段(1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还包括第二垂直段(114),所述第二垂直段(114)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段(111)和位于下游的所述加压釜的所述液相进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出口靠近所述加压釜的底部设置,所述液相进口位于所述加压釜的顶部或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2)包括第三水平段,所述第三水平段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路(12)的入口的水平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压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2)还包括第三垂直段和第四垂直段,所述第三垂直段、所述第三水平段及所述第四垂直段依次串联设置。
CN201810218788.1A 2018-03-16 2018-03-16 加压浸出装置 Pending CN108315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8788.1A CN108315552A (zh) 2018-03-16 2018-03-16 加压浸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8788.1A CN108315552A (zh) 2018-03-16 2018-03-16 加压浸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5552A true CN108315552A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9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8788.1A Pending CN108315552A (zh) 2018-03-16 2018-03-16 加压浸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55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4855A (zh) * 2021-06-21 2021-08-13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闪蒸槽和冶炼加压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1908A (en) * 1974-02-27 1976-06-08 Freeport Minerals Company Autoclave system for leaching sulfide concentrates
CN101289624A (zh) * 2008-06-03 2008-10-22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 两段串联连续加压热聚生产中温改质沥青的方法
CN101356292A (zh) * 2005-11-10 2009-01-28 瓦利·德·利奥多斯公司 组合浸出方法
CN204198814U (zh) * 2014-10-24 2015-03-11 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易清垢的赤铁矿沉铁多级高压釜
CN107629024A (zh) * 2017-10-13 2018-01-26 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硫化促进剂m连续合成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208008859U (zh) * 2018-03-16 2018-10-26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加压浸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1908A (en) * 1974-02-27 1976-06-08 Freeport Minerals Company Autoclave system for leaching sulfide concentrates
CN101356292A (zh) * 2005-11-10 2009-01-28 瓦利·德·利奥多斯公司 组合浸出方法
CN101289624A (zh) * 2008-06-03 2008-10-22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 两段串联连续加压热聚生产中温改质沥青的方法
CN204198814U (zh) * 2014-10-24 2015-03-11 昆明理工大学科技产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易清垢的赤铁矿沉铁多级高压釜
CN107629024A (zh) * 2017-10-13 2018-01-26 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硫化促进剂m连续合成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208008859U (zh) * 2018-03-16 2018-10-26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加压浸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 "《地质辞典 5 上 地质普查勘探技术方法分册 上》", 冶金工业出版社, pages: 206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4855A (zh) * 2021-06-21 2021-08-13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闪蒸槽和冶炼加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6174U (zh)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充装气瓶的充装装置
CN208008859U (zh) 加压浸出装置
CN108315552A (zh) 加压浸出装置
CN208570798U (zh) 蓄电池化成槽恒温水循环系统
CN206738944U (zh) 一种可控制流量的甲醇存储罐
CN107091254A (zh) Lng/l‑cng液压增压装置及加气站
CN209012796U (zh) 一种制药用水循环分配系统
CN203926925U (zh) 低压降水封罐
CN205102487U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设备的冷却装置
CN211501827U (zh) 一种压力容器调压装置
CN213543325U (zh) 一种制药注射用水的冷点子循环系统
CN205824610U (zh) 异压气体管网互通装置
CN213294793U (zh) 一种可在线维护的两级dtro系统
CN107505166A (zh) 一种原油自动取样系统注水实验方法
CN210302508U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进行萃取的超临界系统
CN207660813U (zh) 一种氢氟酸生产用98酸计量泵控制装置
CN209372323U (zh) 一种阀壳铸件渗漏测试装置
CN102866716A (zh) 高压大容量iegt变流器全数字恒温水冷控制系统
CN206929356U (zh) 一种防泄漏的燃气用阀门
CN207864316U (zh) 一种液压油降温装置
CN207591866U (zh) 一种通过调整流体液位控制物料流速的生产设备
CN219849508U (zh) 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
CN208587736U (zh) 一种油品回收装置和油品回收系统
CN106402657B (zh) 异压气体管网互通装置
CN207970714U (zh) 65号冷却液污染度等级的配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