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154B -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154B
CN108306154B CN201810166744.9A CN201810166744A CN108306154B CN 108306154 B CN108306154 B CN 108306154B CN 201810166744 A CN201810166744 A CN 201810166744A CN 108306154 B CN108306154 B CN 108306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supp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ignal
outpu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67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6154A (zh
Inventor
马东辉
周瑾
张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67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6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其中,该装置的第一端设有电源信号输入部和通讯信号输入部;该装置的第二端设有电源信号输出部和通讯信号输出部,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用于与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用于与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该装置内设有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基于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生成与第二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并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输出生成的通讯信号。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动汽车上仅设置一充电插座即可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充电方式。

Description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工程技术领域中,电动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充电汽车上一般需要部署直流充电插座和交流充电插座两种充电插座。这样,利用直流充电插座,电动汽车能够进行直流充电;利用交流充电插座,电动汽车能够进行交流充电。但是,当电动汽车上部署两种充电插座时,电动汽车的研发费用非常高,这样会导致电动汽车的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的第一端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和通讯信号输入部,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用于与第一充电类型的充电枪的电源信号输出部插拔电连接,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用于与所述充电枪的通讯信号输出部插拔电连接;所述装置的第二端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出部和通讯信号输出部,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与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用于与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用于与所述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
所述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处理模块,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通过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生成与所述第二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并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输出生成的通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
所述第二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的低压直流辅助正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的低压直流辅助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的设备连接判断引脚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的信号通讯引脚电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分别接收到信号,且检测到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的电压为预设电压时,生成与所述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脉宽调制信号,并从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所述脉宽调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稳压器、电阻桥组件、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和分压电阻;其中,
所述稳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之间,所述稳压器用于向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和所述控制单元的开关连接端口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的接地端口与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电阻桥组件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利用所述电阻桥组件检测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的电压,并在检测到的电压为所述预设电压时,基于所述开关单元,从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所述脉宽调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桥组件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所述分压电阻的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连接线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与电连接所述稳压器和所述控制单元的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与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连接线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MOS,所述MOS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MOS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开关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MOS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切换装置、电池和车载充电机;其中,
所述切换装置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和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所述切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与所述车辆上设置的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通过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电池的第一充电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充电端口电连接;
所述电池的通讯信号输入部与所述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电池还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切换装置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切换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切换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池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池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确定目标充电类型,并从所述切换信号输出端口输出携带所述目标充电类型的切换处理信号;
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的切换处理信号中的目标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时,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并在目标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时,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具体用于在从所述电池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存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信号时,将直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并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不存在CAN信号时,将交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所述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第一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第二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中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该装置的第一端(具体为图1至图3中所示的左端)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10和通讯信号输入部12,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用于与第一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的电源信号输出部40插拔电连接,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用于与充电枪4的通讯信号输出部42插拔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枪4的电源信号输出部40与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插拔电连接,且充电枪4的通讯信号输出部42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插拔电连接时,供电设备6输出的充电信号中的电源信号能够依次经充电枪4的电源信号输出部40和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输入该装置内,供电设备6输出的充电信号中的控制信号能够依次经充电枪4的通讯信号输出部42和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输入该装置内。
该装置的第二端(具体为图1至图3中所示的右端)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出部14和通讯信号输出部16,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与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电连接,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用于与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插拔电连接,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用于与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入部82插拔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与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插拔电连接,且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与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入部82插拔电连接时,输入该装置内的电源信号能够依次经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和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输入充电插座8内。
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处理模块18,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通过处理模块18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电连接。处理模块18用于基于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生成与第二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并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输出生成的通讯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涉及两种充电类型,分别是直流充电类型和交流充电类型。当第一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时,第二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当第一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时,第二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方案,下面以第一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第二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的情况为例,对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国标充电规范,如图1、图4所示,该装置的第一端可以设置直流充电对应的9个引脚,这9个引脚分别是HV+引脚、HV-引脚、S+引脚、S-引脚、A+引脚、A-引脚、CC1引脚、CC2引脚和PE引脚。其中,HV+引脚为高压直流正极引脚;HV-引脚为高压直流负极引脚;S+引脚为第一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讯引脚;S-引脚为第二CAN通讯引脚;A+引脚为低压直流辅助正极引脚;A-引脚为低压直流辅助负极引脚;CC1引脚为设备连接判断引脚;CC2引脚为车辆连接判断引脚;PE引脚为接地保护引脚。需要说明的是,HV+引脚和HV-引脚共同构成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S+引脚、S-引脚、A+引脚、A-引脚、CC1引脚、CC2引脚和PE引脚共同构成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
如图1、图5所示,该装置的第二端可以设置交流充电对应的7个引脚,这7个引脚分别是L1引脚、N引脚、L2引脚、L3引脚、CP引脚、CC引脚、和PE引脚。其中,L1引脚为交流充电L1相引脚;N引脚为交流充电N相引脚;L2引脚为交流充电L2相引脚;L3引脚为交流充电L3相引脚;CP引脚为信号通讯引脚;CC引脚为连接判断端口;PE引脚为接地保护引脚。需要说明的是,L1引脚和N引脚共同构成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L2引脚、L3引脚、CP引脚、CC引脚和PE引脚共同构成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
由于直流充电对应着9个引脚,交流充电对应着7个引脚,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8的功能可以是基于A+引脚、A-引脚和CC2引脚这三个引脚的输入,从CP引脚输出一个信号。
本实施例中,充电插座8具体为交流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即交流充电插座。
当电动汽车需要进行交流充电时,如图3所示,可以直接将交流充电类型的供电设备6(即交流供电设备)上设置的充电枪4(即交流充电枪)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这样,供电设备6提供的交流充电信号J流入充电枪4后,交流充电信号J中的电源信号J1在依次经充电枪4的电源信号输出部40和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后成功输入充电插座8内。另外,交流充电信号J中的通讯信号J2在依次经充电枪4的通讯信号输出部42和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入部82后成功输入充电插座8内。
可见,电源信号J1和通讯信号J2均成功输入交流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8内。这样,电源信号J1和通讯信号J2在从充电插座8输出后可进入电动汽车内部,以便于电动汽车基于电源信号J1和通讯信号J2实现交流充电。
当电动汽车需要进行直流充电时,如图2所示,可以将直流充电类型的供电设备6(即直流供电设备)上设置的充电枪4(即直流充电枪)通过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此时,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与充电枪4的电源信号输出部40插拔电连接,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与充电枪4的通讯信号输出部42插拔电连接,该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与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插拔电连接,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与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入部82插拔电连接。这样,供电设备6提供的直流充电信号Z流入充电枪4后,直流充电信号Z中的电源信号Z1在依次经充电枪4的电源信号输出部40、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10、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和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后成功输入充电插座8内。另外,直流充电信号Z中的通讯信号Z1依次经充电枪4的通讯信号输出部42和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输入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内,之后,处理模块18基于输入的通讯信号Z2,生成与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Z3,这样,通讯信号Z3依次经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和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入部82后成功输入充电插座8内。
可见,电源信号Z1和基于通讯信号Z2生成的通讯信号Z3均成功输入交流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8内。这样,电源信号Z1和通讯信号Z3在从充电插座8输出后可进入电动汽车内部,以便于电动汽车基于电源信号Z1和通讯信号Z3实现直流充电。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动汽车上可以仅设置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8。当需要以第二充电类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可直接将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这样,充电插座8内可成功输入第二充电类型的电源信号和相应的通讯信号,从而便于电动汽车基于第二充电类型的电源信号和相应的通讯信号,以第二充电类型进行充电。当需要以第一充电类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可将第一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通过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这样,充电插座8内可成功输入第一充电类型的电源信号和相应的通讯信号,以便于电动汽车基于第一充电类型的电源信号和相应的通讯信号,以第一充电类型进行充电。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电动汽车上仅设置一充电插座8的情况下,直流充电类型和交流充电类型的充电信号均可以通过充电插座8输入电动汽车内,以便于电动汽车以输入充电插座8的充电信号的充电类型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8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181、第二输入端口182、第三输入端口183和输出端口184;其中,
第一输入端口181与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的低压直流辅助正极引脚(图1和图4中的A+引脚)电连接,第二输入端口182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的低压直流辅助负极引脚(图1和图4中的A-引脚)电连接,第三输入端口183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的设备连接判断引脚(图1和图4中的CC2引脚)电连接,输出端口184与该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的信号通讯引脚(图1和图5中的CP引脚)电连接;
处理模块18具体用于在通过第一输入端口181和第二输入端口182分别接收到信号,且检测到第三输入端口183的电压为预设电压时,生成与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脉宽调制信号,并从输出端口184输出该脉宽调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与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各项参数的取值,以及预设电压的具体取值需要符合电动汽车的国标充电规范。具体地,该脉宽调制信号的电压可以为6V,占空比可以为90%,频率可以为1kHz。
可以看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8能够根据A+引脚、A-引脚和CC2引脚的三路输入产生一路脉冲调制信号并输出,这样,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最终能够成功输出与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处理模块18包括:稳压器191、电阻桥组件、控制单元193、开关单元194和分压电阻195。
其中,稳压器191设置于第一输入端口181与第二输入端口182之间,稳压器191用于向控制单元193供电。具体地,稳压器191可以向控制单元193提供5V的工作电压,以保证控制单元193的正常运行。
分压电阻195的第一端(图6中所示的上端)与第一输入端口181电连接,分压电阻195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与输出端口184电连接,分压电阻195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还通过开关单元194分别与第二输入端口182和控制单元193的开关连接端口1931电连接。
控制单元193的接地端口1932与电连接开关单元194和第二输入端口182的连接线路电连接,电阻桥组件与第三输入端口183电连接,控制单元193利用电阻桥组件检测第三输入端口183的电压,并在检测到的电压为预设电压时,基于开关单元194,从输出端口184输出脉宽调制信号。
其中,分压电阻195的电阻可以为1KΩ,当然,分压电阻195的阻值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93可以对开关单元194进行开关控制,以较好地保证输出端口184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的电压、占空比等参数满足电动汽车的国标充电规范。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8的整体结构非常简单,这样有利于降低整个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94包括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Semiconductor,MOS),MOS的第一引脚与分压电阻195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电连接,MOS的第二引脚与开关连接端口1931电连接,MOS的第三引脚与第二输入端口182电连接;其中,第一引脚为漏极引脚,第二引脚为栅极引脚,第三引脚为源极引脚。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94具体为MOS,由于MOS的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成本也较低,这样有利于降低处理模块18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桥组件包括:第一电阻1921、第二电阻1922和第三电阻1923;其中,
第一电阻1921的第一端(图6中所示的左端)分别与第三输入端口183和第二电阻1922的第一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电连接,第一电阻1921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右端)分别与控制单元193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口1933和第三电阻1923的第一端(图6中所示的上端)电连接,第二电阻1922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上端)与电连接第一输入端口181和分压电阻195的连接线路电连接,第三电阻1923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与电连接开关单元194和第二输入端口182的连接线路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电阻1921、第二电阻1922和第三电阻1923的阻值均可以为1KΩ,当然,第一电阻1921、第二电阻1922和第三电阻1923的阻值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阻桥组件的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安装,这样有利于降低处理模块18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8还包括:电容器196;其中,电容器196的第一端(图6中所示的上端)与电连接稳压器191和控制单元193的供电线路电连接,电容器196的第二端(图6中所示的下端)与电连接开关单元194和第二输入端口182的连接线路电连接。这样,电容器196能够对控制单元193起到静电保护作用,从而防止静电损坏控制单元193,并防止静电对控制单元193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充电插座8中输入不同充电类型的充电信号的情况下,电动汽车能够以该充电类型进行充电,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车辆(具体为电动汽车)中包括切换装置200、电池300和车载充电机500。具体地,切换装置200可以为交直流配电盒。
其中,切换装置200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211、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和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切换装置200的电源信号输入部211与车辆上设置的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电连接,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通过车载充电机500与电池300的第一充电端口311电连接,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与电池300的第二充电端口31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可以认为是与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可以认为是与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另外,由于切换装置200的电源信号输入部211与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电连接,故从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输出的电源信号能够经切换装置200的电源信号输入部211输入切换装置200内。
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与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出部84电连接,电池300还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切换装置200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入端口214,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与切换信号输入端口214电连接。电池300用于根据从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接收到的通讯信号(该通讯信号为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出部84输出的通讯信号),确定目标充电类型,并从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输出携带目标充电类型的切换处理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300确定目标充电类型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300具体用于在从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存在CAN信号(当该CAN信号存在时,该CAN信号具体存在于L2引脚和L3引脚间)时,将直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并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不存在CAN信号时,将交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可以看出,采用上述方式,电池300可以非常便捷地确定出目标充电类型。
切换装置200用于在接收到的切换处理信号中的目标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时,从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并在目标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时,从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可以看出,切换装置200所选择的输出电源信号的端口与切换处理信号中的目标充电类型相对应。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300可以根据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出部84输出的通讯信号,确定目标充电类型,并将目标充电类型携带在切换处理信号中提供给切换装置200。在输出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的电源信号为交流充电类型的情况下,基于切换处理信号的指示,切换装置200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以保证该电源信号通过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充电传输路径传输至电池300(即该电源信号通过车载充电机500传输至电池300)进行充电,从而实现电池300的交流充电。在输出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的电源信号为直流充电类型的情况下,基于切换处理信号的指示,切换装置200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以保证该电源信号通过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充电传输路径传输至电池300(即该电源信号直接传输至电池300)进行充电,从而实现电池300的直流充电。
可以看出,通过切换装置200和电池300的配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保证输出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以正确的充电传输路径传输至电池300,从而使电动汽车以该电源信号的充电类型进行充电。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当电动汽车需要进行交流充电时,如图3所示,可以直接将交流充电类型的供电设备6(即交流供电设备)上设置的充电枪4(即交流充电枪)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这样,供电设备6提供的交流充电信号J流入充电枪4后,交流充电信号J中的电源信号J1依次经充电枪4、充电插座8以及切换装置200的电源信号输入部211输入切换装置200内。另外,交流充电信号J中的通讯信号J2依次经充电枪4、充电插座8以及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输入电池300内。
当电池300从通讯信号输入部313接收到通讯信号J2后,电池300判断通讯信号J2中是否存在CAN信号。这时,判断结果为不存在,因此,电池300确定目标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电池300从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输出携带交流充电类型的切换处理信号。
接下来,切换装置200能够通过切换信号输入端口214接收到该切换处理信号。由于该切换处理信号中携带的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因此,切换装置200从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与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J1。这样,车载充电机500会接收到电源信号J1后,之后,车载充电机500通过第一充电端口311向电池300输入电能,可见,电动汽车的交流充电得以成功实现。
当电动汽车需要进行直流充电时,如图2所示,可以将直流充电类型的供电设备6(即直流供电设备)上设置的充电枪4(即直流充电枪)通过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这样,供电设备6提供的直流充电信号Z流入充电枪4后,直流充电信号Z中的电源信号Z1依次经充电枪4、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充电插座8以及切换装置200的电源信号输入部211输入切换装置200内。另外,直流充电信号Z中的通讯信号Z1依次经充电枪4和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12输入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内,之后,处理模块18基于输入的通讯信号Z2,生成与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Z3,通讯信号Z3依次经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充电插座8以及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输入电池300内。
当电池300从通讯信号输入部313接收到通讯信号Z3后,电池300判断通讯信号Z3中是否存在CAN信号。这时,判断结果为存在,因此,电池300确定目标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电池300从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输出携带直流充电类型的切换处理信号。
接下来,切换装置200能够通过切换信号输入端口214接收到该切换处理信号。由于该切换处理信号中携带的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因此,切换装置200从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与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Z1,电源信号Z1通过第二充电端口312直接向电池300输入电能,可见,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得以成功实现。
由图2和图3可知,在电动汽车上仅设置有交流充电插座的情况下,利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也能成功实现。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动汽车上可以仅设置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8。当需要以第二充电类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直接将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并控制输入切换装置200中的电源信号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第二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即可。当需要以第一充电类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只需将第一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通过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并控制输入切换装置200中的电源信号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第一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即可。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动汽车上仅设置一充电插座8即可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充电方式,这样能够降低电动汽车的研发费用,从而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涉及的车辆可以为电动汽车,后续实施例中均以该车辆为电动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图3,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该车辆包括:切换装置200、电池300和车载充电机500;其中,
切换装置200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211、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和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切换装置200的电源信号输入部211与车辆上设置的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电连接,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通过车载充电机500与电池300的第一充电端口311电连接,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与电池300的第二充电端口312电连接。可见,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可以认为是与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可以认为是与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
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与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出部84电连接,电池300还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切换装置200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入端口214,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与切换信号输入端口214电连接。电池300用于根据从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确定目标充电类型,并从切换信号输出端口314输出携带目标充电类型的切换处理信号。
切换装置200用于在接收到的切换处理信号中的目标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时,从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212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并在目标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时,从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213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可以看出,切换装置200所选择的输出电源信号的端口与切换处理信号中的目标充电类型相对应。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300可以根据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出部84输出的通讯信号,确定目标充电类型,并将目标充电类型携带在切换处理信号中提供给切换装置200。在输出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的电源信号为交流充电类型的情况下,基于切换处理信号的指示,切换装置200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以保证该电源信号通过交流充电类型对应的充电传输路径传输至电池300(即该电源信号通过车载充电机500传输至电池300)进行充电,从而实现电池300的交流充电。在输出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出部83的电源信号为直流充电类型的情况下,基于切换处理信号的指示,切换装置200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以保证该电源信号通过直流充电类型对应的充电传输路径传输至电池300(即该电源信号直接传输至电池300)进行充电,从而实现电池300的直流充电。
可以看出,通过切换装置200和电池300的配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保证输出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以正确的充电传输路径传输至电池300,从而使电动汽车以该电源信号的充电类型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300具体用于在从电池300的通讯信号输入部313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存在CAN信号时,将直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并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不存在CAN信号时,将交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可以看出,电池300可以非常便捷地确定出目标充电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14与充电插座8的电源信号输入部81插拔电连接,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16与充电插座8的通讯信号输入部82插拔电连接。这样,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直接设置于电动汽车上,当然,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也可以不设置于电动汽车上,操作人员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再取用充电接口转换装置,这也是可行的。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动汽车上可以仅设置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8。当需要以第二充电类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直接将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并控制输入切换装置200中的电源信号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第二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即可。当需要以第一充电类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只需将第一充电类型的充电枪4通过充电接口转换装置与充电插座8插拔电连接,并控制输入切换装置200中的电源信号从切换装置200上设置的、第一充电类型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即可。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动汽车上仅设置一充电插座8即可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充电方式,这样能够降低电动汽车的研发费用,从而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装置的第一端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和通讯信号输入部,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用于与第一充电类型的充电枪的电源信号输出部插拔电连接,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用于与所述充电枪的通讯信号输出部插拔电连接;所述装置的第二端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出部和通讯信号输出部,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与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用于与第二充电类型的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用于与所述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
所述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处理模块,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通过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生成与所述第二充电类型匹配的通讯信号,并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输出生成的通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
所述第二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的低压直流辅助正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的低压直流辅助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入部的设备连接判断引脚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的信号通讯引脚电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分别接收到信号,且检测到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的电压为预设电压时,生成与所述交流充电类型匹配的脉宽调制信号,并从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所述脉宽调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稳压器、电阻桥组件、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和分压电阻;其中,
所述稳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之间,所述稳压器用于向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和所述控制单元的开关连接端口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的接地端口与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电阻桥组件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利用所述电阻桥组件检测所述第三输入端口的电压,并在检测到的电压为所述预设电压时,基于所述开关单元,从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所述脉宽调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桥组件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所述分压电阻的连接线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连接线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与电连接所述稳压器和所述控制单元的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与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连接线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MOS,所述MOS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MOS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开关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MOS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为漏极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为栅极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为源极引脚。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装置、电池和车载充电机;其中,
所述切换装置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部、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和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所述切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入部与所述车辆上设置的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通过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电池的第一充电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充电端口电连接;
所述电池的通讯信号输入部与所述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出部电连接,所述电池还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切换装置设置有切换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切换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切换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池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池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确定目标充电类型,并从所述切换信号输出端口输出携带所述目标充电类型的切换处理信号;
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的切换处理信号中的目标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时,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并在目标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类型时,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部输出接收到的电源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具体用于在从所述电池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存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信号时,将直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并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不存在CAN信号时,将交流充电类型确定为目标充电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转换装置,所述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电源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充电插座的电源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转换装置的通讯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充电插座的通讯信号输入部插拔电连接。
CN201810166744.9A 2018-02-28 2018-02-28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08306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6744.9A CN108306154B (zh) 2018-02-28 2018-02-28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6744.9A CN108306154B (zh) 2018-02-28 2018-02-28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154A CN108306154A (zh) 2018-07-20
CN108306154B true CN108306154B (zh) 2019-05-24

Family

ID=6284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6744.9A Active CN108306154B (zh) 2018-02-28 2018-02-28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1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672B (zh) * 2018-08-15 2023-10-17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装置以及电连接方法
JP71474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CN109941135A (zh) * 2019-03-29 2019-06-28 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871987B (zh) * 2020-06-30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转接装置、检测继电器烧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71955B (zh) * 2020-06-30 2023-02-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转接装置、对准车载交流充电插座的方法和车辆
CN113858995B (zh) * 2020-06-30 2024-02-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车载充电机及车辆和介质
CN113871926B (zh) * 2020-06-30 2023-03-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插座和车辆
CN111969381A (zh) * 2020-08-17 2020-11-20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直转交转接器
CN112477640B (zh) * 2020-11-04 2022-10-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器
CN112356729A (zh) * 2020-11-06 2021-02-12 张岳 支持can通讯的交流充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09898U (zh) * 2015-05-20 2015-11-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机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KR101783860B1 (ko) * 2015-12-24 2017-10-10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젠더
CN105811542B (zh) * 2016-05-26 2019-05-17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兼容交直流输入的充电电路及其电动汽车充电模块
CN206797147U (zh) * 2017-03-31 2017-12-26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系统以及车载充电机
CN206834474U (zh) * 2017-06-01 2018-01-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转接头
CN107264332A (zh) * 2017-07-25 2017-10-2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154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6154B (zh) 充电接口转换装置及车辆
EP3508371B1 (en) Charging post
CN206217669U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充放电充电桩
CN108279373A (zh) 电动汽车充电开关检测方法、装置
CN103227495A (zh)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适配器
CN105109358B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CN107662509A (zh) 一种立式交流充电桩及方法
CN1085282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共享交流充电系统
CN104410126B (zh)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及车载dc/dc一体化集成系统
CN108270101A (zh) 充电插座、充电插头、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传导控制系统
CN103852699A (zh) 绝缘检测电路及其方法
CN109383312A (zh) 一种充放电装置
CN104714916A (zh) Usb接口外部设备插入/拨出检测系统
CN208923412U (zh) 一种转接插座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系统
CN105162198B (zh) 一种基于模拟开关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CN218929236U (zh) 一种充电桩
WO2023125615A1 (zh) 一种车载配电装置及电动车辆
CN109733245A (zh) 使电动汽车在升级固件或软件后继续充电的方法
CN105846519A (zh) 用于从ac供电系统对高压电池电力充电的方法和设备
CN206023316U (zh) 一种充电系统
CN213072187U (zh) 车载低压电池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CN209852087U (zh) 集线器及电动汽车的电池高压控制系统
CN105186664B (zh) 一种车载电源
CN208469586U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共享交流充电系统
CN207433308U (zh) 一种基于能量均衡充电的车辆直流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 / F, building 3, No.10 courtyard,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