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5830A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5830A
CN108305830A CN201710020799.4A CN201710020799A CN108305830A CN 108305830 A CN108305830 A CN 108305830A CN 201710020799 A CN201710020799 A CN 201710020799A CN 108305830 A CN108305830 A CN 108305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oped
area
substrat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07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207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5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5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5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6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 H01L21/263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with high-energy radiation
    • H01L21/265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with high-energy radiation producing ion implantation
    • H01L21/266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with high-energy radiation producing ion implantation using mas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栅极区,所述栅极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在所述栅极区的衬底上形成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上的掩膜层;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形成掺杂区;在所述第二区域衬底中形成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在形成所述掺杂层的过程中,所述栅极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且不容易影响后续工艺。因此,所述形成方法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逐渐变小。关键尺寸的缩小意味着在芯片上可布置更多数量的晶体管,同时给半导体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有掺杂离子的掺杂层是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减小离子注入对衬底的损伤,现有技术形成所述掺杂层的步骤包括:对衬底进行刻蚀,在衬底中形成凹槽;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随着芯片上晶体管数量的增加,往往需要在芯片上形成具有不同导电类型掺杂离子的掺杂层,包括:N型掺杂层和P型掺杂层。可以通过两次掺杂层形成步骤形成所述N型掺杂层和P型掺杂层。
然而,现有技术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栅极区,所述栅极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在所述栅极区的衬底上形成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上的掩膜层;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形成掺杂区;在所述第二区域衬底中形成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可选的,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
可选的,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硼离子或BF2-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磷离子或砷离子。
可选的,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所述第二区域衬底的第一图形层,所述第一图形层暴露出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以所述第一图形层和掩膜层为掩膜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掺杂区。
可选的,形成所述掺杂层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所述衬底第一区域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暴露出所述衬底的第二区域;以所述阻挡层为掩膜对所述衬底进行刻蚀,在第二区域衬底中形成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之后,去除所述阻挡层。
可选的,形成所述阻挡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衬底上形成初始阻挡层;在所述第一区域初始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图形层,所述第二图形层暴露出所述第二区域初始阻挡层;以所述第二图形层为掩膜对所述初始阻挡层进行刻蚀。
可选的,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并在所述外延生长的过程中对所述掺杂层进行原位掺杂。
可选的,对所述第二区域衬底进行刻蚀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应用。
可选的,所述阻挡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可选的,所述栅极的材料为多晶硅、多晶锗或多晶硅锗。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材料为氮化硅。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厚度为30nm~60nm。
可选的,所述离子注入的工艺参数包括:注入剂量为1.0E15atoms/cm2~5.0E15atoms/cm2;注入能量为2KeV~10KeV。
可选的,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掺杂区、掺杂层和所述掩膜层的介质层;对所述介质层进行平坦化处理。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栅极区,所述栅极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位于所述栅极区衬底上的栅极;位于所述栅极上的掩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的掺杂区,所述掺杂区中具有第一掺杂离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衬底中的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可选的,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
可选的,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硼离子或BF2-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磷离子或砷离子。
可选的,所述栅极的材料为多晶硅、多晶锗或多晶硅锗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厚度为30nm~6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所述掺杂区,在形成所述掺杂区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刻蚀工艺,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暴露出所述栅极。在形成所述掺杂层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掩膜层的保护,所述栅极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且不容易影响后续工艺。因此,所述形成方法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进一步,通过所述掺杂层进行原位掺杂,在所述掺杂层中掺入第二掺杂离子。通过原位掺杂在掺杂层中掺入第二掺杂离子时,第二掺杂离子的能量较小,不容易对衬底产生损伤,从而能够改善半导体结构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掺杂离子,P型掺杂离子的质量较小,在所述离子注入过程中,P型掺杂离子的能量较小,从而不容易对衬底产生损伤,进而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所述掺杂区的形成不需要进行刻蚀工艺,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暴露出所述栅极,从而所述栅极上不具有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二极管的形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8是本发明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所形成的半导体结构性能较差
现结合现有技术的半导体结构,分析现有技术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性能较差的原因:
图1是一种二级管的形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形成所述二极管的步骤包括:提供衬底100;在所述衬底100上形成伪栅极110和位于所述伪栅极110上的掩膜层101,所述伪栅极1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一侧的衬底100中形成P型掺杂层121;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二侧的衬底中形成N型掺杂层122;形成覆盖所述伪栅极110及所述P型掺杂层121和N型掺杂层122的介质层(图中未示出)。
形成所述P型掺杂层121的步骤包括: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二侧的衬底100上形成第一阻挡层;形成所述第一阻挡层之后,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一侧的衬底100中形成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形成P型掺杂层121;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形成P型掺杂层121之后,去除所述第一阻挡层;形成所述N型掺杂层122的步骤包括: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一侧的衬底100上形成第二阻挡层;形成所述第二阻挡层之后,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二侧的衬底100中形成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形成N型掺杂层122;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形成N型掺杂层122之后,去除所述第二阻挡层。
其中,所述伪栅极110用于隔离所述P型掺杂层121和N型掺杂层,避免所述P型掺杂层121和N型掺杂层122接触,且所述伪栅极110能够减小介质层中的凹陷。
形成所述第一阻挡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伪栅极110两侧的衬底100上形成第一初始阻挡层;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一侧的初始阻挡层上和邻近所述第一侧的部分伪栅极110上形成第一光刻胶;以所述第一光刻胶为掩膜对所述第一初始阻挡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一阻挡层;形成所述第二阻挡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伪栅极110两侧的衬底100上形成第二初始阻挡层;在所述伪栅极110第二侧的第二初始阻挡层和邻近所述第二侧的部分伪栅极110上形成第二光刻胶;以所述第二光刻胶为掩膜对所述第二初始阻挡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二阻挡层。
由于半导体结构的尺寸较小,所述伪栅极110、N型掺杂层122和P型掺杂层121的尺寸较小,在形成所述第一光刻胶时,为了防止所述第一光刻胶覆盖所述伪栅极110第二侧的衬底100,所述第一光刻胶需要暴露出邻近所述第二侧衬底100的部分掩膜层101;在形成所述第二光刻胶时,为了防止所述第二光刻胶覆盖所述伪栅极110第一侧的衬底100,所述第二光刻胶需要暴露出邻近所述第一侧衬底100的部分掩膜层101。然而,在形成所述第一光刻胶和第二光刻胶的过程中,如果所述第一光刻胶或第二光刻胶的位置发生偏移,容易使所述第一光刻胶覆盖的掩膜层101区域与第二光刻胶覆盖的掩膜层101区域之间具有部分未被覆盖的掩膜层101,从而使所述第一光刻胶覆盖的掩膜层101区域与第二光刻胶覆盖的掩膜层101区域之间的掩膜层101经过两次刻蚀工艺,从而容易使所述掩膜层101暴露出伪栅极110部分顶部表面。在形成所述N型掺杂层122和P型掺杂层121的过程中,由于所述伪栅极110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暴露出的伪栅极110上也容易生长N型掺杂层122和P型掺杂层121材料。且伪栅极110上的N型掺杂层122和P型掺杂层121材料不容易被去除,容易增加所形成二极管的漏电流,且容易对所述介质层的形成工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栅极区;在所述栅极区的衬底上形成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上的掩膜层;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形成掺杂区;在所述第二区域衬底中形成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其中,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所述掺杂区,在形成所述掺杂区的过程中不需要对衬底进行刻蚀,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暴露出所述栅极。在形成所述掺杂层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掩膜层的保护,所述栅极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且不容易影响后续工艺。因此,所述形成方法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至图8是本发明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和栅极区C,所述栅极区C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A用于后续形成掺杂区,所述第二区域B用于后续形成掺杂层,所述栅极区C用于后续形成栅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A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区域B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栅极区C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用于形成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包括:基底200和位于所述基底200上的鳍部20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衬底还可以为平面衬底,例如,硅衬底、锗衬底或硅锗衬底。
本实施例中,所述鳍部201和基底200的材料为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鳍部和衬底的材料还可以为锗或硅锗。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衬底的步骤包括:提供初始衬底;对所述初始衬底进行图形化,形成基底200和位于所述基底200上的鳍部2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底200上形成隔离结构202,所述隔离结构202覆盖所述鳍部201部分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结构202的材料为氧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结构的材料还可以为氮氧化硅。
请参考图3,在所述栅极区C的衬底上形成栅极210以及位于所述栅极210上的掩膜层211。
所述栅极210用于为后续介质层的平坦化处理提供支撑,减小介质层中的凹陷;所述掩膜层211用于在后续形成掺杂层的过程中保护所述栅极2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210的材料为多晶硅。多晶硅栅极210的形成工艺能够与其他半导体器件的形成工艺兼容,从而能够简化工艺流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的材料还可以为多晶锗或多晶硅锗。
本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211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的材料为氮氧化硅。
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栅极210和栅极区C鳍部201之间的栅介质层(图中未示出)。
形成所述栅介质层、栅极210和掩膜层211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栅介质膜;在所述栅介质膜上形成栅极膜;在所述栅极区C栅极膜上形成掩膜层211;以所述掩膜层211为掩膜对所述栅介质膜和栅极膜进行刻蚀,形成栅介质层和位于所述栅介质层上的栅极210。
如果所述掩膜层211的厚度过小,不利于对后续刻蚀所述鳍部201时对栅极210的保护;如果所述掩膜层211的厚度过大,容易给形成工艺带来困哪。具体的,所述掩膜层211的厚度为30nm~60nm。
本实施例中,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栅极210和掩膜层211侧壁的侧墙212。
所述侧墙212用做后续形成掺杂层和掺杂区的掩膜,从而防止掺杂层和掺杂区过分靠近沟道,进而减小短沟道效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墙212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侧墙的材料还可以为氮氧化硅。
请参考图4,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A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形成掺杂区221。
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所述掺杂区221,在形成所述掺杂区221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刻蚀工艺,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211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211暴露出所述栅极210。在后续形成掺杂层的过程中,所述栅极210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且不容易影响后续工艺。因此,所述形成方法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区221用于形成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例如硼离子或BF2-离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区还可以用于形成二极管的阴极。
需要说明的是,P型掺杂离子的质量较小,在所述离子注入过程中,P型掺杂离子的能量较小,从而不容易对衬底产生损伤,进而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包括鳍部201,对所述第一区域A鳍部201进行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A鳍部201中形成掺杂区221。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区域A衬底进行离子注入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的第一图形层213;以所述第一图形层213和掩膜层212为掩膜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掺杂区211;离子注入之后,去除所述第一图形层213。
所述第一图形层213用于在所述离子注入的过程中保护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避免在所述第二区域B1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形层213还覆盖所述掩膜层2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形层213的材料为光刻胶。形成所述第一图形层213的工艺包括旋涂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子注入的工艺参数包括:注入剂量为1.0E15atoms/cm2~5.0E15atoms/cm2;注入能量为2KeV~10KeV。
后续在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中形成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本实施例中,在形成所述掺杂区221之后,形成所述掺杂层222。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形成所述掺杂层之后,形成所述掺杂区。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掺杂层的步骤如图5至图7所示。
请参考图5,在所述第一区域A衬底上形成阻挡层240,所述阻挡层240暴露出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
所述阻挡层240用于在后续刻蚀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的过程中保护所述第一区域A衬底。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层240的材料为氮化硅。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阻挡层240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所述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衬底的初始阻挡层;在所述第一区域A的初始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图形层224,所述第二图形层224暴露出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以所述第二图形层224为掩膜对所述初始阻挡层进行刻蚀,形成阻挡层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层240还覆盖部分所述掩膜层211。
所述第二图形层224用于在刻蚀所述初始阻挡层和后续刻蚀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的过程中,保护所述掺杂区221,避免所述掺杂区221被刻蚀;所述第二图形层224还可以在后续刻蚀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的过程中,保护所述掩膜层211减少掩膜层211的损耗,从而防止所述掩膜层211暴露出所述栅极21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图形层还可以不覆盖所述掩膜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图形层224的材料为光刻胶。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二图形层224的工艺包括旋涂工艺。
本实施例中,通过干法刻蚀工艺或湿法刻蚀工艺对所述初始阻挡层进行刻蚀。
请参考图6,以所述第二图形层224和所述阻挡层241为掩膜对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进行刻蚀,在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中形成凹槽223。
所述凹槽223用于后续容纳掺杂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二图形层224为掩膜对所述第二区域B鳍部201进行刻蚀,在所述第二区域B鳍部201中形成凹槽223。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进行刻蚀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湿法刻蚀工艺或干法、湿法刻蚀的共同作用。
请参考图7,在所述凹槽223(如图6所示)中形成掺杂层222,所述掺杂层222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所述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本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层221用于形成二极管的阳极,则所述掺杂层222用于形成二极管的阴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例如磷离子或砷离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还可以为P型掺杂离子。
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凹槽223中形成掺杂层222,并在所述外延生长的过程中对所述掺杂层222进行原位掺杂,在所述掺杂层222中掺入第二掺杂离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栅极210上具有掩膜层211,所述掩膜层211不容易暴露出所述栅极210,因此在所述外延生长的过程中,所述栅极210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222材料,从而能够减小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N型离子的质量较大,通过原位掺杂在所述掺杂层222中掺入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能量较小,对鳍部201的损伤小,从而能够改善所形成的半导体结构性能。
继续参考图7,在所述凹槽223(如图6所示)中形成所述掺杂层222之后,去除所述阻挡层240(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掺杂层222之后,去除所述阻挡层240之前,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去除所述第二图形层224(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去除所述第二图形层224的工艺包括灰化工艺。在其他实施例中,去除所述第二图形层的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或干法刻蚀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210、掺杂区221和掺杂层222以及衬底构成所述二极管。
请参考图8,形成覆盖所述掺杂区221、掺杂层222和所述掩膜层211的介质层230。
所述介质层230用于实现所述二极管与外部电路的电绝缘。
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230的材料为氧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层的材料还可以为氮氧化硅。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介质层230的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所述介质层的工艺还可以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或原子层沉积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介质层230进行平坦化处理,增加所述介质层230表面的平坦度。
在所述平坦化处理过程中,所述栅极210能够对所述介质层230进行支撑,从而减小所述介质层230中的凹陷,从而增加介质层230表面的平坦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掩膜层211的损耗较小,所述栅极210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222材料,从而所述栅极210不容易对所述平坦化处理过程产生影响,进而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性能。
继续参考图8,在所述第一区域A介质层230中形成第一插塞231,所述第一插塞231与所述掺杂区221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区域B介质层230中形成第二插塞232,所述第二插塞232与所述掺杂层22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插塞231和第二插塞232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A介质层230中形成第一接触孔,所述第一接触孔暴露出所述掺杂区221;在所述第二区域B介质层230中形成第二接触孔,所述第二接触孔暴露出所述掺杂层222;在所述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及所述介质层230上形成金属层;去除所述介质层230上的金属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栅极210的支撑作用,所述介质层230中的凹陷较小。在形成所述第一插塞231和第二插塞232的过程中,所述凹陷中的金属层材料较少,从而能够增加所述介质层230的绝缘性,提供所形成半导体结构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的材料还可以为铜或铝。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金属层的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金属层的工艺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或电化学镀膜工艺。
本实施例中,通过酸洗处理去除所述介质层230上的金属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塞231和第二插塞232的材料为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塞和第二插塞的材料为铜或铝。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中,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所述掺杂区,在形成所述掺杂区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刻蚀工艺,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暴露出所述栅极。在形成所述掺杂层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掩膜层的保护,所述栅极上不容易形成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且不容易影响后续工艺。因此,所述形成方法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进一步,通过所述掺杂层进行原位掺杂,在所述掺杂层中掺入第二掺杂离子。通过原位掺杂在掺杂层中掺入第二掺杂离子时,第二掺杂离子的能量较小,不容易对衬底产生损伤,从而能够改善半导体结构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掺杂离子,P型掺杂离子的质量较小,在所述离子注入过程中,P型掺杂离子的能量较小,从而不容易对衬底产生损伤,进而能够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继续参考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和栅极区C,所述栅极区C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之间;位于所述栅极区C衬底上的栅极210;位于所述栅极210上的掩膜层21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衬底中的掺杂区221,所述掺杂区221中具有第一掺杂离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B衬底中的掺杂层222,所述掺杂层222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掺杂区221的形成不需要进行刻蚀工艺,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211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211暴露出所述栅极210,从而所述栅极210上不具有掺杂层222材料,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所述衬底包括:基底200和位于所述基底200上的鳍部201。
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200上的隔离结构202,所述隔离结构202覆盖所述鳍部201部分侧壁。
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覆盖所述栅极210、掺杂层222和掺杂区221的介质层230;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介质层230中的第一插塞231,所述第一插塞231与所述掺杂区221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区域B介质层230中的第二插塞232,所述第二插塞232与所述掺杂层22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栅极210、掩膜层211、掺杂区221、掺杂层222、介质层230、第一插塞231和第二插塞232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所述掺杂区的形成不需要进行刻蚀工艺,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掩膜层的损耗,因此,不容易使所述掩膜层暴露出所述栅极,从而所述栅极上不具有掺杂层材料,从而能够减少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漏电流,改善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栅极区,所述栅极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
在所述栅极区的衬底上形成栅极以及位于所述栅极上的掩膜层;
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形成掺杂区;
在所述第二区域衬底中形成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硼离子或BF2-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磷离子或砷离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注入第一掺杂离子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所述第二区域衬底的第一图形层,所述第一图形层暴露出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以所述第一图形层和掩膜层为掩膜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掺杂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掺杂层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所述衬底第一区域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暴露出所述衬底的第二区域;以所述阻挡层为掩膜对所述衬底进行刻蚀,在第二区域衬底中形成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之后,去除所述阻挡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阻挡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衬底上形成初始阻挡层;在所述第一区域初始阻挡层上形成第二图形层,所述第二图形层暴露出所述第二区域初始阻挡层;以所述第二图形层为掩膜对所述初始阻挡层进行刻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凹槽中形成掺杂层,并在所述外延生长的过程中对所述掺杂层进行原位掺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区域衬底进行刻蚀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应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的材料为多晶硅、多晶锗或多晶硅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材料为氮化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厚度为30nm~60n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注入的工艺参数包括:注入剂量为1.0E15atoms/cm2~5.0E15atoms/cm2;注入能量为2KeV~10KeV。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掺杂区、掺杂层和所述掩膜层的介质层;对所述介质层进行平坦化处理。
15.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栅极区,所述栅极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
位于所述栅极区衬底上的栅极;
位于所述栅极上的掩膜层;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衬底中的掺杂区,所述掺杂区中具有第一掺杂离子;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衬底中的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 型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硼离子或BF2-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磷离子或砷离子。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的材料为多晶硅、多晶锗或多晶硅锗。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的厚度为30nm~60nm。
CN201710020799.4A 2017-01-11 2017-01-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8305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0799.4A CN108305830A (zh) 2017-01-11 2017-01-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0799.4A CN108305830A (zh) 2017-01-11 2017-01-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5830A true CN108305830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7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0799.4A Pending CN108305830A (zh) 2017-01-11 2017-01-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583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1345A (zh) * 2021-07-12 2021-08-10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3517185A (zh) * 2020-04-10 2021-10-19 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0881A1 (en) * 2006-02-01 2008-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terojunction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20208338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 aligned impact-ionization mos (i-mos)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03430292A (zh) * 2011-03-30 2013-1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二极管,使用二极管的电路及制造方法
US20140206160A1 (en) * 2012-06-06 2014-07-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Gated Diode Structure for Eliminating RIE Damage From Cap Removal
CN104347629A (zh) * 2013-07-24 2015-02-1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栅控二极管反熔丝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01360A (zh) * 2015-03-17 2015-06-10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绝缘层上高浓度n型掺杂薄锗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WO2016013170A1 (ja) * 2014-07-25 2016-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アレイ、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0881A1 (en) * 2006-02-01 2008-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terojunction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20208338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 aligned impact-ionization mos (i-mos)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03430292A (zh) * 2011-03-30 2013-1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二极管,使用二极管的电路及制造方法
US20140206160A1 (en) * 2012-06-06 2014-07-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Gated Diode Structure for Eliminating RIE Damage From Cap Removal
CN104347629A (zh) * 2013-07-24 2015-02-1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栅控二极管反熔丝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6013170A1 (ja) * 2014-07-25 2016-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アレイ、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CN104701360A (zh) * 2015-03-17 2015-06-10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绝缘层上高浓度n型掺杂薄锗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185A (zh) * 2020-04-10 2021-10-19 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3241345A (zh) * 2021-07-12 2021-08-10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3241345B (zh) * 2021-07-12 2021-11-26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1250B (zh) 用于形成接触件的掺杂保护层
US20190051729A1 (en) Gate-all-around field-effect-transistor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US850734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employing fin-type g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148278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200411519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13594039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5985773A (zh) 一种自对准沟槽栅与源区接触igbt的制造方法
CN111508843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0364483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8573910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8305830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003899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9309056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1916399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以及半导体器件
CN113327978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11798939B2 (en)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inFET) device with protection layer
CN110098150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427675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4388616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951765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151381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151605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9346408A (zh)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以及闪存的形成方法
CN111128731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11627854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