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9211B -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 Google Patents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9211B
CN108299211B CN201810097756.0A CN201810097756A CN108299211B CN 108299211 B CN108299211 B CN 108299211B CN 201810097756 A CN201810097756 A CN 201810097756A CN 108299211 B CN108299211 B CN 108299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kettle
calcium hydroxide
palladium
synthesizing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77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9211A (zh
Inventor
朱桂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jm Pharm Inc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jm Phar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jm Pharm Inc filed Critical Wuhan Bjm Pharm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0977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9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9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9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9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1/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f nitric or nitrous acid or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1/06Preparation of nitro compounds
    • C07C201/12Preparation of nitro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nitr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3/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amino and etherified hydroxy or amino and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3/0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oxy, amino and etherified hydroxy or amino and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amino groups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xy groups or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包括: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5℃;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5小时,得到混合液;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7;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步骤三:产品的精制。本发明具有安全环保、产物得率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氨丁三醇的合成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丁三醇的合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氨丁三醇,为非钠的氨基缓冲碱。在体液中可与水起反应,而使其减少,适用于代谢性酸血症,也适用于呼吸性酸血症,对代谢性酸血症合并急性呼吸性酸血症的病人是比较理想的药物,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工业上合成氨丁三醇,多采用聚合-氢化两步法合成氨丁三醇。但是,现有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方法,氢化反应的压强较高,对反应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易引发安全事故,监控人员的要求也高。并且,采用原有的工艺生产氨丁三醇的过程中固体及液体的废弃物多,三废多。同时,氨丁三醇的合成效率多年来一成不变,合成效率也不高,产品的纯度及精度都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环保、产物得率高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包括: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5℃;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5小时,得到混合液;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7;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2℃,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步骤三:产品的精制。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包括: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0.46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7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S32:降温到-5℃-2℃,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优选地,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在磁性球内,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贴合包裹一层筛网,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与所述筛网之间,所述筛网的直径小于钯碳催化剂的直径;所述氢化反应釜的转轴的上端同轴且水平套设有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置有第一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后可将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壳体的下端面。
优选地,所述氢化反应釜的底板内置有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球的磁性相同,且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同时充电与断电。
优选地,所述氢氧化钙在使用前,经过了前处理,所述前处理步骤具体如下:A1:将氢氧化钙进行研磨并制成粒径为200目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A2:将A1得到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预冷至-50℃~-60℃;A3: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预冷为液体状,向液体状的二氧化碳中均匀加入步骤A2得到的预冷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A4:将容器内的温度降低至-110℃~-120℃,制备成包裹在干冰中的氢氧化钙。
优选地,所述氢氧化钙精细颗粒与液体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1。
优选地,包裹了氢氧化钙的干冰制备成颗粒状且粒径为80-100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铁每隔60s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为120s。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提供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采用比现有技术更低的反应压强和温度进行反应,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间接降低了试验的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监控试验的人员的配置,减小了工业设备的成本及人力资源的投入,在保证了产物的产率及纯度的同时,保证了安全环保的生产,对能耗的消耗更低,是一种安全环保、低能耗、低成本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二、本发明提供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采用新型的催化剂钯碳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的效率更高,产生的工业废物也相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小。而且采用磁性球中包裹钯碳催化剂的方式,并通过第一电磁铁及第二电磁铁的通电与否,来实现钯碳催化剂在S16得到的滤液中的反复翻滚升降,保证了钯碳催化剂与S16得到的滤液的充分接触,也让氢气与S16得到的滤液的接触面积变大,让反应的效率变高,从而实现了产物产率的增加;再者,采用磁球吸附来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率可达99%以上,故本发明是一种环保型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三、本发明提供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催化剂氢氧化钙进行前处理,并且在加入硝基甲烷之后,马上加入被干冰包裹的氢氧化钙,让多聚甲醛的解聚不会因为温度的突然升高,急剧解聚,从而减少了歧化反应及副反应的发生,利于反应往着聚合反应的方向进行,从而实现了产物产率的增加。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核磁共振的H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得到的氨丁三醇的纯度鉴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本发明提供一种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包括: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5℃;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5小时,得到混合液;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7;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2℃,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安全排放氢气,氮气置换;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步骤三:产品的精制。本发明提供的试验方法,在氢化反应过程中,压强控制在0.3-0.32Mpa左右,气压较低,比现有的技术中的高气压反应更安全环保。
所述步骤三包括: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0.46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7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S32:降温到-5℃-2℃,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在磁性球内,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贴合包裹一层筛网,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与所述筛网之间,所述筛网的直径小于钯碳催化剂的直径;所述氢化反应釜的转轴的上端同轴且水平套设有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置有第一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后可将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置钯碳催化剂于磁性内,有两大优点,一是,第一电磁铁不通电时,带有钯碳催化剂的磁性球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淀于S16得到的滤液的最下方,当第一电磁铁通电时,在磁性的作用下,会将位于S16得到的滤液最下方的磁性球吸附至壳体的下端面,给第一电磁铁通电,在重力的作用下,磁性球又回沉至S16得到的滤液最下方,如此反复,钯碳催化剂与S16得到的滤液充分接触,反应的更彻底,产物得率更高;同时,氢气与S16得到的滤液的接触也更充分。二是,在反应结束后,方便回收钯碳催化剂。
所述氢化反应釜的底板内置有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球的磁性相同,且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同时充电与断电。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同时通电时,第二电磁铁给磁性球反向作用力,辅助第一电磁铁吸附磁性球至壳体的下端面。
所述氢氧化钙在使用前,经过了前处理,所述前处理步骤具体如下:A1:将氢氧化钙进行研磨并制成粒径为200目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A2:将A1得到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预冷至-50℃~-60℃;A3: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预冷为液体状,向液体状的二氧化碳中均匀加入步骤A2得到的预冷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A4:将容器内的温度降低至-110℃~-120℃,制备成包裹在干冰中的氢氧化钙。在加入硝基甲烷和多聚甲醛反应时,会放热,导致反应釜内温度高,甲醛的歧化反应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加入包裹在干冰中的氢氧化钙,一方面可以辅助降热,而且氢氧化钙的含量不多,不会导致反应温度过低。另一方面,因为多聚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及温度较高时,均容易发生解聚反应,大量解聚后的甲醛容易发生歧化反应,也会导致各种副反应的发生,在加入硝基甲烷后再加入氢氧化钙,利于反应往着聚合反应的方向进行,进而减小歧化反应的发生,增加产物的得率。再一方面,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像搅拌棒一样在S16得到的滤液中向上穿行,让S16得到的滤液更均匀,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所述氢氧化钙精细颗粒与液体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1。控制干冰的含量,防止反应温度过低,影响反应效率。
包裹了氢氧化钙的干冰制备成颗粒状且粒径为80-100目。
所述第一电磁铁每隔60s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为120s。
本发明为两步法,第一步是多聚甲醛和硝基甲烷反应得到中间体,第二步是中间体氢化反应得到氨丁三醇的粗品,粗品再精制得到产品。具体的反应步骤如下:
Figure BDA0001565514210000051
本试验设计了三个实施例及一个对比例,每个实施例与对比例均经过多次试验得到试验的结果,具体的试验步骤如下:
实施例一
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小时,得到混合液;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安全排放氢气,氮气置换;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步骤三:产品的精制;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S32:降温到-5℃,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实施例二
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小时,得到混合液;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安全排放氢气,氮气置换;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步骤三:产品的精制;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S32:降温到-5℃,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在磁性球内,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贴合包裹一层筛网,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与所述筛网之间,所述筛网的直径小于钯碳催化剂的直径;所述氢化反应釜的转轴的上端同轴且水平套设有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置有第一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后可将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所述氢化反应釜的底板内置有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球的磁性相同。
实施例三
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小时,得到混合液;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安全排放氢气,氮气置换;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步骤三:产品的精制;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S32:降温到-5℃,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在磁性球内,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贴合包裹一层筛网,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与所述筛网之间,所述筛网的直径小于钯碳催化剂的直径;所述氢化反应釜的转轴的上端同轴且水平套设有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置有第一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后可将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所述氢化反应釜的底板内置有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球的磁性相同。
所述氢氧化钙在使用前,经过了前处理,所述前处理步骤具体如下:A1:将氢氧化钙进行研磨并制成粒径为200目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A2:将A1得到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预冷至-50℃~-60℃;A3: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预冷为液体状,向液体状的二氧化碳中均匀加入步骤A2得到的预冷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A4:将容器内的温度降低至-110℃~-120℃,制备成包裹在干冰中的氢氧化钙。
所述氢氧化钙精细颗粒与液体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1。
包裹了氢氧化钙的干冰制备成颗粒状且粒径为80-100目。
对比例一
采用现有的工艺方法进行反应。
三个实施例及一个对比例使用的物料的量一样,均如下表所示。
多聚甲醛(Kg) 130
硝基甲烷(Kg) 100
甲醇(Kg) 250
氢氧化钙(g) 500
钯碳催化剂(Kg) 2
活性炭(Kg) 3
产物的量汇总表
实施例一产物(Kg) 87.2
实施例二产物(Kg) 90.8
实施例三产物(Kg) 92.5
对比例一产物(Kg) 75.6
实施例一与对比例一比较,区别在于,氢化反应压强,多次试验表明,氢化反应压强降低并没有导致产物的得率变低,而氢化反应压强的压强低,反应进行得更安全环保。
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比较,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氢化反应的钯碳催化剂包裹在磁性球中,钯碳催化剂与S16得到的滤液的接触更充分,氢气与S16得到的滤液的接触面积也更大,多次试验表明,实施例二比实施例的产物的得率高。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比较,区别在于,实施例三的缩合反应的催化剂氢氧化钙在反应前进行了前处理,多次试验表明,实施例三比实施例二的产物的得率高。
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钯碳催化剂的回收率分别为75.8%、99.8%,多次试验表明,实施例二中钯碳催化剂的回收率远高于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三得到的氨丁三醇的核磁共振的H谱图的结果分析如下:1HNMR(300MHz,D2O)δ=3.50ppm(m,6H),证明得到的物质就是氨丁三醇,而且如图2所示,HPLC结果显示,实施例三得到的氨丁三醇的纯度为100%,而对比例一得到的氨丁三醇的纯度仅为92.7%。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
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
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
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5℃;
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5小时,得到混合液;
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7;
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
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
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
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2℃,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
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
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
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在磁性球内,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贴合包裹一层筛网,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与所述筛网之间,所述筛网的直径小于钯碳催化剂的直径;
所述氢化反应釜的转轴的上端同轴且水平套设有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置有第一电磁铁;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后可将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壳体的下端面;
所述氢化反应釜的底板内置有第二电磁铁;
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球的磁性相同,且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同时充电与断电;
步骤三:产品的精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
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0.46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7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
S32:降温到-5℃-2℃,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钙在使用前,经过了前处理,所述前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A1:将氢氧化钙进行研磨并制成粒径为200目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
A2:将A1得到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预冷至-50℃~-60℃;
A3: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预冷为液体状,向液体状的二氧化碳中均匀加入步骤A2得到的预冷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
A4:将容器内的温度降低至-110℃~-120℃,制备成包裹在干冰中的氢氧化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钙精细颗粒与液体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裹了氢氧化钙的干冰制备成颗粒状且粒径为80-100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每隔60s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为120s。
CN201810097756.0A 2018-01-31 2018-01-31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Active CN108299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7756.0A CN108299211B (zh) 2018-01-31 2018-01-31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7756.0A CN108299211B (zh) 2018-01-31 2018-01-31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9211A CN108299211A (zh) 2018-07-20
CN108299211B true CN108299211B (zh) 2020-09-22

Family

ID=6285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7756.0A Active CN108299211B (zh) 2018-01-31 2018-01-31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9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0877B (zh) * 2021-05-21 2022-04-15 涉县津东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制备方法
CN115872875A (zh) * 2021-09-28 2023-03-31 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制备方法
CN115611751A (zh) * 2022-11-08 2023-01-17 四平欧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制备方法
CN116715592B (zh) * 2023-08-08 2023-10-10 苏州开元民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6278C2 (ru) * 2004-01-29 2005-12-20 ФГУП "Бийский олеумный завод"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рисамина
JP2014534153A (ja) * 2011-10-13 2014-12-18 2262554 オンタリオ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炭酸カルシウムでコートした水酸化カルシウム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9211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9211B (zh) 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
WO2019126862A1 (en)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lithium from brine
CN110732325B (zh) 一种钌炭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B2056429A (en) Ion adsorbent
CN112029108B (zh) 一种纳米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13251A (zh) 一种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
CN110215896A (zh) 一种多孔硅球支载的锂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2876B (zh) 一种气相法制备氨基腈类有机物的方法
CN113493529B (zh) 一种双粒径分布聚丁二烯胶乳的制备方法
CN114437101A (zh) 一种异山梨醇的制备方法
CN113651343A (zh) 一种回收空气净化用氢氧化锂制备高纯碳酸锂的方法
CN108311097A (zh) 一种粗醚精制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基于该吸附剂的粗醚精制方法
CN101980962B (zh) 从液氨除去卤素的方法
CN113578252A (zh) 一种锂提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JPS6225415B2 (zh)
CN107324333B (zh) 一种整体式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及使用其降低二异氰酸酯色数的方法
CN103121689B (zh) 纯硅mfi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CN112062661A (zh) 一种环己二酮的制备方法以及设备
CN108929393B (zh) 球形双介孔凹凸棒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021342A1 (zh) 一种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493530B (zh) 一种聚丁二烯胶乳附聚方法及其用途
CN112744845B (zh) 一种拟薄水铝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52984B (zh) 一种光学级偏磷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15259197B (zh) 一种使用聚脒型导向剂制备圆盘状纳米碳酸钙的方法
JP2602444B2 (ja) 球状塩基性炭酸マグネシウ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30074 Building B 1518, Wuhan Guanggu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east of Guanshan Avenue and north of Chuangcheng Street, Wuhan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Benjamin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Building B 1518, Wuhan Guanggu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east of Guanshan Avenue and north of Chuangcheng Street, Wuhan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Benjamin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raw material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