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6556B - 线锯 - Google Patents

线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6556B
CN108296556B CN201711193089.8A CN201711193089A CN108296556B CN 108296556 B CN108296556 B CN 108296556B CN 201711193089 A CN201711193089 A CN 201711193089A CN 108296556 B CN108296556 B CN 108296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ire saw
base
batter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30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6556A (zh
Inventor
丹羽健太
杉田文秀
可儿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6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6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6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6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23D51/0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of beds; of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work-tables or saw carriers; of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ight reciprocating saw blades, e.g. hacksaws
    • B23D49/10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 B23D49/16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actuat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ower or prime m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ight reciprocating saw blades, e.g. hacksaws
    • B23D49/10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 B23D49/16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actuat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ower or prime movers
    • B23D49/162Pad saw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将基座更牢固地安装于壳体的方式来抑制基座、壳体中的振动的线锯。线锯(1)具有:主体部(P),其具有树脂制的壳体(2)以及配置于该壳体(2)的内侧的马达(32)和滑块(8);基座(14),其将主体部(P)以能够左右倾摆的方式支承;基座保持件(112),其将主体部(P)向基座(14)按压;和螺栓(147),其贯穿基座(14)、主体部(P)和基座保持件(112),通过其向轴向的拉伸来将主体部(P)固定于基座(14),基座保持件(11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面。

Description

线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锯片对被加工件进行切割的线锯。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线锯,该线锯中,在左右半壳的前方向下方突出并且能够往复运动的杆上安装有切割刀具(锯片)。在壳体内配置有作为往复运动的驱动源的马达,在马达上安装有风扇,风扇的排气被导向第1排风通路和第2排风通路。这些排风通路在左(右)壳体外表面与安装于壳体外侧的罩部件之间形成,第1排风通路以排气朝向杆的锯片安装部上止点的方式左右形成,第2排风通路以排气朝向切割部位的方式左右形成。另外,在壳体的下方形成有前后方向的集尘路径,在集尘路径的前端开设有集尘口(进气口),通过将集尘机连接于集尘路径,来将切割部位周围的切屑吸引到集尘路径内。
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线锯,该线锯具有:通风路径(排风通路),其在锯片的后方侧于壳体的下表面开口,并与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中央的排风嘴相连;集尘路径,其在壳体的下部于前后方向贯通,并在排风嘴的下侧作为集尘口而开口;和闸门部件,其在集尘嘴被连接于集尘路径时对通风路径进行封堵。
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配置有集尘路径的集尘嘴的线锯。
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如下主旨,即,线锯的吸尘装置的吸尘嘴安装于线锯的基座,并配置于锯片的右侧或左侧。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5、6中公开有一种线锯,该线锯中,与被切割件的上表面抵接的基座通过拧入基座固定螺栓而被安装于壳体的下表面。
下述专利文献7的实施方式2中公开有一种线锯,该线锯为手柄在壳体的前部与后端之间延伸设置的顶部手柄式的线锯。在该线锯中,缩短了手柄的前后长度,并且通过手柄的设置而在上下方向上变得较大,相对应地,使得在前后方向上紧凑,因此,电池组相对于壳体的后端面和手柄的后端面向上下方向滑动而能够进行拆装。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有一种线锯,该线锯为在主体部中的壳体的上部形成有防滑部,并且该防滑部供操作者把持的机身手柄式线锯。在该线锯中,壳体(机身)自身成为手柄而在上下方向上变得相对较小,因此,主体部的长度相对较大,电池组被安装于壳体后部的下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21116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10977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4666号
专利文献4: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244005号
专利文献5: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11021号
专利文献6: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24489号
专利文献7: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2389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线锯中,由于在罩部件与壳体外表面之间形成排风通路,因此使结构复杂,并且排风口和集尘口远离锯片。
在专利文献2的线锯中,由于配置有闸门部件而使结构复杂,并且由于排风嘴配置于左右方向的中央,而使得排气、集尘所作用的区域较窄,在风扇的转速较小的情况下,排风的强度较弱。
在专利文献3的线锯中,由于没有设置排风口,而不能够将切屑吹走,因此,集尘効率较差。
在专利文献4的吸尘装置中,由于没有设置排风口,而不能够将切屑吹走,因此,集尘効率较差,并且由于集尘嘴仅配置于右侧或左侧,而使得集尘所作用的区域集中于一方。
因此,关联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线锯,另外,提供一种排风和集尘的至少一方所作用的区域较大,而使得排风或集尘的效率良好的线锯。
另外,在专利文献5、6的线锯中,由于基座直接通过螺栓固定于壳体,因此,由于螺栓的松动、螺栓附近的壳体的挠曲,使得基座与壳体之间的振动比较容易发生。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将基座更牢固地安装于壳体的方式来抑制基座、壳体的振动的线锯。
另外,在所期望为独立的手柄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7的第2方式的线锯所示那样,当电池组配置于壳体的后端面和手柄的后端面的后方时,与没有安装电池组时相比,安装电池组时的线锯的前后长度变得较长,并且在安装容量更大的电池组时,与安装容量较小的电池组时相比,线锯的前后长度变得更长。
因此,关联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线锯,即,即使在独立的手柄设于电动马达上部的顶部手柄式线锯中安装各种容量的电池或者将电池拆下,前后长度也基本不变而容易使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线锯,其特征在于,具有:线锯主体部,其具有树脂制的壳体以及配置于其内侧的马达和驱动部;基座,其将所述线锯主体部以能够左右倾摆的方式支承;紧固部件,其将所述线锯主体部向所述基座进行按压;和固定件,其贯穿所述基座、所述线锯主体部和所述紧固部件,通过向轴向的拉伸来将所述线锯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面。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向所述固定件的后方延伸。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按压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线锯主体部与所述基座的接触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立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立起部。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前端部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抵接肋相邻。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为具有弯曲部的金属板。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在主视时呈U字状。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固定件重叠部,所述固定件在侧视时以与所述固定件重叠部重叠的方式贯穿所述固定件重叠部。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部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小片部,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所述小片部的小片收容部。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片收容部在所述小片部的上下配置。
另外,关联发明为,一种线锯,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具有左壳体和右壳体,在其内侧配置有马达和驱动部;离心风扇,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槽部,其位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在从所述离心风扇的下方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凹进的方式形成;和引导部件,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以与所述槽部连续的方式配置,通过所述槽部和所述引导部件,所述离心风扇的排气通向前方而形成排气通路,排气口朝向前方开口。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将排气通路左右分支的分隔部。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集尘用进气口。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所述马达的控制器,在所述壳体,于比所述马达靠后方的部分配置有用于冷却所述马达的冷却用进气口,所述控制器以沿着穿过所述离心风扇和所述冷却用进气口的虚拟直线的这样的姿势配置。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电池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后方,连接于集尘器的软管的吸尘管接头在所述电池的下方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置。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接头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以该吸尘管接头的后部相对于该吸尘管接头的前部位于下方的方式连接该前部和该后部。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呈导电性的紧固部件而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基座,所述吸尘管接头在安装状态下与所述紧固部件接触。
而且,关联发明为,一种线锯,其特征在于,具有:线锯主体部,其具有壳体以及配置于其内侧的马达和驱动部;手柄,其位于所述线锯主体部的上部,配置于所述马达的上方;电池,其具有电池侧安装面,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和电池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线锯主体部,具有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所述电池通过在沿着所述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的方向上进行滑动,能够以所述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与所述电池侧安装面相向的状态向所述电池安装部安装,所述电池以所述电池侧安装面成为上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在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状态下在主视时与所述马达重叠。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在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状态下在俯视时与所述手柄重叠。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所述马达的板状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以沿着安装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所述电池的所述电池侧安装面的姿势配置于所述电池的上方。
优选,关联发明为,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俯视时与所述手柄重叠。
【发明効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主要效果之一是:提供一种以将基座更牢固地安装于壳体的方式来抑制基座、壳体中的振动的线锯。
关联发明所涉及的主要效果之一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线锯,另外,提供一种排风和集尘中的至少一方所作用的区域较大,使得该排风或集尘的効率良好的线锯。
关联发明所涉及的主要効果之一是:提供如下一种线锯,即,即使在将独立的手柄设于电动马达上部的顶部手柄式线锯中安装各种容量的电池或者将电池拆下,前后长度也基本不变而容易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线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前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8是图3的D-D纵向剖视图。
图9是图3的D-D横向剖视图。
图10是图3的E-E剖视图。
图11是图3中的左壳体、右壳体以及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左壳体的立体图。
图13的(a)是图3中的基座保持件的俯视图,图13的(b)是图3中的基座保持件的右视图,图13的(c)是图3中的基座保持件的主视图,图13的(d)是图3中的基座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线锯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4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7是图16的前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6的F-F剖视图。
图19是图16的G-G剖视图。
图20是图16的H-H剖视图。
图21是图16的I-I纵向剖视图。
图22是图16的J-J横向剖视图。
图23是图16的K-K剖视图。
图24是图16中的左壳体、右壳体和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的左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01线锯;2、202壳体;6锯片;8滑块;14基座;15、215左壳体;16、216右壳体;20电池安装部;21电池;25控制器;32马达;41离心风扇;42b、42e冷却用进气口;110引导部件;112基座保持件(紧固部件);116(基座保持件的)前部(立起部、固定件重叠部);118(基座保持件的)后部(立起部、固定件重叠部);120(基座保持件的)连结部(立起部,固定件重叠部);122前小片部(小片部);124后小片部(小片部);132前肋(前小片收容部);134后肋(后小片收容部);147螺栓(固定件);155左下肋(抵接肋,排气通路);158左槽部(槽部);162分隔部;166集尘用进气口;169排气口;172吸尘管接头;176(吸尘管接头的)前部;177(吸尘管接头的)后部;178(吸尘管接头的)弯曲部;308右槽部(槽部);M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N电池侧安装面;P(线锯的)主体部;Q手柄;X虚拟直线;Y进气通路;Z排气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地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
该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的前后、上下及左右是为了方便进行说明而规定的,有时根据使用状况、移动的部件的状态等而发生变化。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方式及变形例。
[第1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割机的一例的充电式的线锯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中央纵剖视图,图4是图3的前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B-B剖视图,图7是C-C剖视图,图8是D-D纵向剖视图,图9是D-D横向剖视图,图10是E-E剖视图。另外,图3的右为线锯1的前,图2、图3的上为线锯1的上,图2的右为线锯1的左。
线锯1在成为外部轮廓的壳体2的内侧具有内部机构(包括从局部壳体露出的部件)。
在线锯1的内部机构中,包括:动力部3;作为往复运动机构的动力传递部4;作为驱动部的滑块8,其能够安装锯片6,并且能够上下运动(上下的往复动作);轨道运动机构10,其使上下运动的锯片6沿前后方向摆动而使其在椭圆状的轨迹上运动;配重12,其相对于上下运动的锯片6、滑块8而设置;和基座14。
壳体2为树脂(合成树脂)制,其被左右分割而具有左壳体15和右壳体16。
壳体2具有动力部3、动力传递部4、滑块8、轨道运动机构10、在内侧配置有配重12的壳体基部17、和形成于壳体基部17(动力部3)的上方的手柄部18。
壳体2和至少局部配置于其内侧的内部机构构成线锯1的主体部P(线锯主体部),手柄部18和配置于其内侧的内部机构构成线锯1的手柄Q。线锯1为手柄Q配置于动力部3的上方的顶部手柄式。另外,手柄Q也可以仅由壳体2的手柄部18构成,即,也可以不将内部机构配置于手柄部18。
在壳体基部17的后部下表面配置有电池安装部20,其中,电池安装部20具有电池连接端子19。电池安装部20具有在前后左右(以向后上升的状态稍微倾斜)扩展并朝向下方的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在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配置有电池连接端子19。
在电池安装部20安装有电池21。电池21为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并具有以与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对应的方式而形成的电池侧安装面N。
电池端子22以与电池连接端子19对应的方式配置于电池侧安装面N。电池21通过在电池侧安装面N处于其上部,电池端子22处于其上表面的状态下向作为沿着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的方向的前方滑动,而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当电池21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时,电池21的电池侧安装面N与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相向而朝向上方,另外,电池端子22与电池安装部20的电池连接端子19电连接。电池21为动力部3的电力供给源。
电池21具有与未图示的电池杆联动的电池爪23,该电池爪23在电池21的后部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以向下方能够移动的方式局部露出地设置,电池安装部20在后部具有电池爪收容部24,该电池爪收容部24向上方凹进,用于在电池21安装时收容电池爪23。在通过拉下电池杆而使电池爪23离开电池爪收容部24的同时使电池21向后方滑动,来将电池21从电池安装部20拆下。
在电池安装部20的上方配置有与前后左右相比上下方向较薄的板状的控制器25。控制器25向前后左右扩展,成为沿着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电池21的电池侧安装面N的姿势。控制器25通过电池端子22以及电池连接端子19而与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电池21电连接。在控制器25中,以与控制器25同样的姿势收装有电路基板25a。
控制器25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手柄Q的局部(后部)相同的位置,在俯视时与手柄Q重叠。
比图示的电池21容量更大的电池21(省略图示)也能够滑动地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大容量的电池21也具有电池侧安装面N、电池端子22,并且以电池侧安装面N为上部,与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相向的状态被安装。
大容量的电池21和图示的电池21(电动工具用电池)形成为,电池21的图示的状态下的前后方向(长边方向)的尺寸为彼此尽可能相等的大小,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厚度方向)的尺寸根据容量的大小而为彼此不同的大小。即,大容量的电池21具有与图示的电池21同样的前后方向的大小,且具有比图示的电池21大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尤其是后者)的大小。
在手柄部18的内侧配置有开关26,在开关26上连接有用于对该开关26进行切换操作的触发开关27。触发开关27的下部从手柄部18的下部向下方露出。
另外,在开关26的左方配置有按钮式的锁定开关28。锁定开关28的按钮部在手柄部18的触发开关27上方,从左壳体15的左表面露出。
并且,在壳体2的前上(手柄部18前端前方的壳体基部17)部分配置有按钮切换式的待机开关29。待机开关29的按钮部在壳体2的上表面露出。
而且,在壳体基部17的后部中的电池安装部20的左侧上方,于手柄部18的后下端左侧的下方,以局部从壳体2露出的状态配置有速度调整拨盘30。
动力部3具有配置于壳体基部17的中央部内侧的电动(DC)的马达32。
马达32配置于电池安装部20和电池21的前方。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电池21以在上下方向上与马达32同样的高度配置,在主视时与马达32重叠。另外,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电池2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手柄Q的局部(后部)同样的位置,在俯视时与手柄Q重叠。
马达32、开关26、锁定开关28、待机开关29、速度调整拨盘30通过未图示的导线(适当包括连接器)与控制器25(控制电路基板25a)电连接。控制器25(控制电路基板25a)控制马达32的驱动。
马达32为无刷马达,具有绕轴线旋转的转子33和被固定于壳体2的定子34。
转子33包括:作为马达32的旋转轴的马达轴35;在马达轴35的中央部与马达轴35一体设置的转子铁芯36和多个(4个)磁铁37。
在马达轴35的前端部形成有齿。
马达轴35的前部被前轴承(球轴承)3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马达轴35的后端部被后轴承(球轴承)3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前轴承38通过轴承外壳40被保持于壳体2,后轴承39被保持于壳体2。
在前轴承38的后侧,通过旋转来将空气向径向外方推出(排出)的离心风扇41被固定于马达轴35。
另外,在左壳体15中的马达32的后方(后轴承39的后侧)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冷却用进气口42a,该多个冷却用进气口42a为前后方向的狭缝状,彼此上下排列,在右壳体16中的电池安装部20的侧方开设有为前后方向的狭缝状的冷却用进气口42b(图11)。
控制器25以沿着穿过离心风扇41与冷却用进气口42b的虚拟直线X(图3)的姿势配置。
定子34包括:筒状的定子铁芯43,其以前后方向作为轴向;圆盘状的第1绝缘部件44,其配置于定子铁芯43的前侧;圆盘状的第2绝缘部件45,其配置于定子铁芯43的后侧至定子铁芯43内;和多个(此处为6个)线圈46、46…,其隔着第1绝缘部件44和第2绝缘部件45卷绕于定子铁芯43。
在第2绝缘部件45的后侧,圆板状的传感器基板47通过使螺钉48拧入第2绝缘部件45而设置。在传感器基板47的中央部开设有供马达轴35穿过的孔。传感器基板47具有作为检测转子33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传感器的、多个(此处为3个)旋转检测元件(省略图示)。旋转检测元件为磁传感器,其在传感器基板47的前表面上部,以彼此在周向上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线圈46、46…在规定的接线式样(三角形接线)中彼此电连接,还经由端子部49与控制器25电连接。
控制器25具有以规定的式样顺次切换对定子34的各线圈46的电力供给的开关元件(省略图示),在开关26接通时,从传感器基板47取得转子33的旋转状态,根据转子33的旋转状态,通过由单片机形成的控制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并通过由开关元件形成的驱动电路使电流依次流过各线圈46,由此通过磁铁37来执行转子33的旋转。
并且,在控制器25搭载有自动断电电路(省略图示),该自动断电电路根据电池21的状态的检测结果来断开向马达32的电力供给,以使得不会出现过放电或者过电流状态。
动力传递部4具有:中间齿轮50;前后方向的支承轴51,其穿过中间齿轮50的中央部;和引导辊54,其从中间齿轮50的前表面周缘部隔着轴52和轴承(滚针轴承)53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中间齿轮50配置于马达轴35的上方,以相对于支承轴51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51。在中间齿轮50与支承轴51之间,安装有轴承(滚针轴承)55、55。轴承55、55前后排列,其后端与轴承外壳40的前表面抵接,其前端被簧环56按压。
中间齿轮50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一体具有齿部60、配重凸轮部61和推压板凸轮部62。
齿部60为圆盘状,在其外周具有与马达轴35顶端部的齿啮合的齿。
配重凸轮部61为直径比齿部60小的圆盘状,在齿部60的后表面侧偏心配置。
推压板凸轮部62为直径比配重凸轮部61小的圆盘状,并且在配重凸轮部61的后表面侧相对于齿部60偏心配置。
中间齿轮50的齿部60的直径(齿数)比马达32的马达轴35的直径(齿数)大,因此,马达轴35的旋转通过中间齿轮50被减速。
支承轴51的前端部被支承于壳体2,支承轴51的后端部进入形成于轴承外壳40(前轴承38的上方)的前后方向的孔。支承轴51穿过齿部60的中心。
引导辊54被安装于相对于中间齿轮50的齿部60的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
引导辊54向与中间齿轮50的配重凸轮部61、推压板凸轮部62相反一侧偏心,即,在齿部60的旋转方向上,引导辊54以与配重凸轮部61、推压板凸轮部62具有180°角度的方式配置。
引导辊54的轴52以从中间齿轮50的周缘部的前部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装于中间齿轮50的周缘部,并通过轴承5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滑块8通过将引导辊54以能够左右往复移动的方式收容,来接受经由动力传递部4被传递的动力部3的动力,而进行上下运动。
滑块8具有滑块主体69。滑块主体69为向上下左右扩展的板状的部件。
滑块主体69在中央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孔部70,引导辊54进入孔部70。引导辊54通过在滑块主体69的孔部70中自转,而能够沿着孔部70移动。
当中间齿轮50旋转而使引导辊54进行位移(公转)时,引导辊54在上下方向的位移分量被传递给滑块主体69。因此,滑块主体69通过引导辊54上下运动。另外,引导辊54的公转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分量通过引导辊54在滑块主体69的孔部70内自转且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而不会被传递给滑块主体69。
另外,滑块8在下端部具有:筒状的锯片引导件71,其具有收容锯片6的上端部的细孔;锯片夹紧件72和板状件73,其在前后夹持锯片引导件71的上端部。
锯片引导件71在其细孔中收容锯片6,并且保持锯片6。
作为弹性体的弹簧74进入锯片引导件71的细孔的上端部,容许由轨道运动机构10向前后方向推压的锯片6的、在维持由锯片引导件71保持的状态下的摆动。
锯片夹紧件72和板状件73以夹持滑块主体69和锯片引导件71的状态彼此固定,连接滑块主体69和锯片引导件71。锯片夹紧件72、板状件73、以及保持锯片6的锯片引导件71与滑块主体69一起上下运动。
邻接滑块主体69的上部,配置有在中央具有狭缝的圆柱状的滑块引导件75。滑块主体69的上部(比孔部70靠上方,并且左右方向的大小(宽度)比孔部70小的部分)进入滑块引导件75的狭缝。滑块引导件75被安装于壳体2。
另外,邻接滑块主体69的下部,配置有圆筒状的滑动支承件76、和其下方的环状的密封部件78。滑动支承件76和密封部件78被分别安装于壳体2。
滑动支承件76配置于比马达轴35靠下方的位置,滑块主体69的下部进入该滑动支承件76的中央孔。
密封部件78为弹性体(聚氨酯制海绵),滑块主体69的下部进入该密封部件78的中央孔。密封部件78配置在比锯片引导件71的上止点(上下运动的范围的上端,在各图中被图示的状态)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锯片引导件71、锯片6的前方配置有主视时呈U字状弯曲、且上下延伸的金属丝制的防护件79。防护件79的上端部被支承于壳体2。防护件79在图2中被省略。
轨道运动机构10具有:推压板80,其与中间齿轮50的推压板凸轮部62联动而上下运动;辊保持件82,其配置于推压板80的下侧;切换杆84,其配置于辊保持件82的上侧;和后辊86,其通过轴8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辊保持件82。
推压板80为向上下左右扩展的板状的部件。推压板80在上部具有与推压板凸轮部62同等大小的孔,推压板凸轮部62进入该孔,即,推压板80在上部与推压板凸轮部62相连接。在中间齿轮50旋转而使推压板凸轮部62进行旋转移动时,推压板80也以上部的孔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上下运动乃至左右移动)。由于推压板凸轮部62的偏心量较小,因此,推压板80的移动量也较小。
辊保持件82具有:一对板状的把持部87、87,其在侧视时呈向前方弯曲的J字状;和臂片88,其从把持部87、87的上部共同向后方延伸。辊保持件82在把持部87的上端部通过销89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销89被固定于壳体2。另外,在把持部87的前下部配置有后辊86。并且,推压板80的下端部能够与臂片88的上侧接触。通过推压板80的上下运动,推压板80的下端部反复推压臂片88,而使辊保持件82绕销89摆动。
切换杆84具有:半圆柱状的切换杆主体部90,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被配置于壳体内;和切换杆操作部91,其与切换杆主体部90的左端连接,从壳体2露出。在以将切换杆主体部90的曲面置于下方(将平面置于上方)的方式来操作切换杆84时,曲面抵接于臂片88的上部,而使得辊保持件82不能摆动地被限制。另一方面,在以使切换杆主体部90的曲面成为上方的方式操作切换杆84时(图3、图4的状态),操作切换杆84从臂片88的上部离开,容许辊保持件82的摆动。
后辊86沿着锯片6的后边能够自转,另外,能够从后方推压锯片6。
在以容许辊保持件82的摆动的方式切换了切换杆84的情况下,由于推压板凸轮部62和引导辊54的安装位置在彼此相反侧偏心,因此,当滑块8向上移动时,推压板80下降,通过辊保持件82而使后辊86向前方摆动,当滑块8向下移动时,推压板80上升,而使后辊86从摆动前进位置恢复至后方的摆动开始位置。因此,后辊86与锯片6的上升相配合而将锯片6向前方推压,在锯片6下降时,不对锯片6推压,而使锯片6轨道运动。
配重12具有与中间齿轮50的配重凸轮部61联动而进行上下运动的平衡板100。
平衡板100为比推压板80厚的板状的部件,其向上下左右扩展,被配置在推压板80的前侧。在平衡板100的上部形成有向前方鼓出的鼓出部101,该鼓出部分相应地使平衡板100的重量(在与位于下方的锯片6相反方向的上部)增加。
平衡板100的中央部被中间齿轮50的齿部60和推压板80夹持,推压板80被平衡板100和轴承外壳40夹持。
平衡板100在中央部具有凸轮孔部102。凸轮孔部102的左右的大小被设为容许配重凸轮部61的旋转移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的程度,即,被设为即使在配重凸轮部61的最大偏心部分为左(右)的状态下,配重凸轮部61也能够位于凸轮孔部102中的大小。
在中间齿轮50旋转而使配重凸轮部61位移时,配重凸轮部61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分量被传递给凸轮孔部102,而使平衡板100上下运动。另外,通过配重凸轮部61在凸轮孔部102内滑动,配重凸轮部6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分量不会被传递给平衡板100。
平衡板100的重量按照如下方式设定。即,平衡板100的重量和锯片6及滑块8的重量以相称的方式被设定。
配重凸轮部61与引导辊54的安装位置在彼此相反侧偏心。因此,滑块8和平衡板100以如下这样的方式彼此向相反方向(以180°的不同的相位)进行上下运动,即,当滑块8向上移动时,平衡板100向下移动(图示的状态),当滑块8向下移动时,平衡板100向上移动。因此,滑块8和平衡板100以处于以两者中间的水平面作为基准而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上下运动。另外,平衡板100的鼓出部101被配置于与锯片6相反一侧的上方,以调整平衡板100的重量平衡。
而且,滑块8及锯片6的重量、和配重12的重量实质上等同。
据此,由于滑块8的上下运动而产生的振动通过平衡板100(配重12)的上下运动而被消除、被抑制。
而且,在壳体2的下部前侧设有对空气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110,在壳体2的下部后侧设有作为基座14固定用的紧固部件的基座保持件112。
图11是左壳体15、右壳体16以及引导部件110的立体图,图12是左壳体15的立体图,图13的(a)是基座保持件112的俯视图,图13的(b)是基座保持件112的右视图,图13的(c)是基座保持件112的主视图,图13的(d)是基座保持件112的立体图。图13的(a)、(b)的右侧、乃至(d)的右下为前。
基座保持件112在主视时呈U字状,在侧视时呈Ω字状,其为金属制,呈导电性。
在基座保持件112的中央部配置有连结部120、120,该连结部120、120连接截面呈U字状的前部116和截面呈U字状的后部118中的一对立起壁的上部彼此。前部116、连结部120、120乃至后部118中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立起的左右部分构成立起部,前部116和后部118之间,且连结部120、120之间构成固定件重叠部。基座保持件112的前部116和后部118在左右具有前后方向的弯曲部。基座保持件112通过对钣金的成为弯曲部的部分实施折弯或挤压(包括凸棱)而形成。
在基座保持件112的前部116的底部的前边形成有相对于其他的部分向前方突出的前小片部122,在基座保持件112的后部118的底部的后边形成有相对于其他的部分向后方突出的后小片部124。
在基座保持件112的前部116中的一对立起壁的前上部形成有倾斜部125、125,该倾斜部125、125为被倒角的状态而形成为向前下降。
在基座保持件112的前部116的底部开设有作为紧固孔的螺栓孔126。
基座保持件112被保持于左保持件外壳部130和未图示的右保持件外壳部,其中,左保持件外壳部130在左壳体15的下边部向右方突出,同样地,右保持件外壳部在右壳体16的下边部向左方突出。下面对左保持件外壳部130进行的说明除了特殊记载的情况之外,也适用于右保持件外壳部。左保持件外壳部130和右保持件外壳部合在一起形成保持件外壳部。
左保持件外壳部130向前后左右扩展,在其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和后方延伸的侧视呈r字状的前肋132,在其后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和前方延伸的侧视呈r字状的后肋134。前小片部122进入左保持件外壳部130的前肋132(和右壳体16的前肋)。前小片部122与前肋132乃至保持件外壳部的下部上表面前端部(前小片收容部)接触,前小片收容部在前小片部122的上下配置。同样地,后小片部124进入后肋134乃至保持件外壳部的下部上表面后端部(后小片收容部),后小片收容部在后小片部122的上下配置。另外,前肋132的前部作为越向下越向前方伸出的倾斜部135而形成。倾斜部135与基座保持件112的倾斜部125的延长线连续。
另外,在左壳体15上形成有多个螺纹凸起136、136…,在右壳体16上形成有与该多个螺纹凸起136、136…对应的螺纹孔138、138…,在通过将螺钉140拧入重叠的螺纹孔138和螺纹凸起136来将左壳体15和右壳体16彼此固定。螺纹凸起136被配置在左保持件外壳部130的中央部上侧。另外,在右保持件外壳部的中央部上侧配置有螺纹孔138。该螺纹凸起136配置于基座保持件112的连结部120的下侧,基座保持件112具有避让螺纹凸起136这样的形状。
在左保持件外壳部130中的比螺纹凸起136靠前方的部分形成有具有半圆柱状的空间的左螺栓孔141,通过与在右保持件外壳部中同样形成的右螺栓孔相配合,而形成具有圆柱状的空间的螺栓孔。在该螺栓孔的上侧重叠(对齐)有基座保持件112的螺栓孔126。
基座保持件112的立起部与保持件外壳部的上侧左右的壳体2的内表面接触,但立起部的局部或全部也可以不与壳体2的内表面接触。
另外,在左保持件外壳部130的前肋132的前方,且于左壳体15的前下角部形成有支承辊保持件82的销89的左销支承部142,同样地,于右壳体116的前下角部形成有支承辊保持件82的销89的右销支承部143。
基座14为下表面呈大致平面的板状部件,在其中央部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圆顶部144。圆顶部144的上表面形成在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半圆筒面上,圆顶部144具有沿前后方向呈直线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弯曲的上表面。在圆顶部144的上表面的中央形成有俯视时形成为十字状、沿前后左右延伸的狭缝部145。
基座14使用主视时呈倒U字状的金属制的紧固板146和螺栓147(固定件)被固定于线锯1的主体部P侧的基座保持件112。
即,在紧固板146配置在基座14的圆顶部144中的狭缝部145的下侧的状态下,将螺栓147穿过形成于紧固板146的中央部的螺栓孔、狭缝部145、壳体2的左保持件外壳部130的左螺栓孔141和右螺栓孔,这样一来,能够使螺栓147进入基座保持件112的螺栓孔126,来将基座14紧固于主体部P。圆顶部144的狭缝部145的周围被紧固板146和壳体2的保持件外壳部的下表面夹持,而将基座14固定于壳体2。螺栓147通过贯穿壳体2和基座14的圆顶部144,穿入螺栓孔126而沿自身的轴向呈现拉伸力,通过该拉伸将基座14固定于线锯1的主体部P。
在螺栓147穿过狭缝部145的前后方向的部分时,线锯1的主体部P的姿势相对于基座14而呈垂直,通过将螺栓147穿过狭缝部145的前后方向的任意的部分,而使主体部P相对于基座14前后滑动。
另外,当螺栓147在狭缝部145的左侧穿过时,线锯1的主体部P的姿势相对于基座14向左倾斜,当螺栓147在狭缝部145的右侧穿过时,线锯1的主体部P的姿势相对于基座14向右倾斜。
即,线锯1的主体部P通过调整其相对于基座14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倾斜而能够固定于基座14,其沿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倾摆。
基座保持件112相对于穿过基座保持件112的前部116的螺栓孔126的螺栓147前后延伸,尤其是向后方延伸。
在线锯1的主体部P与基座14被紧固的情况下,基座保持件112的前部116的外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和后部118的外表面成为按压面,基座保持件112将线锯1的主体部P(保持件外壳部)向基座14(向下方)按压。另外,主体部P和基座14在壳体2下表面和圆顶部144上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接触面,基座保持件112的按压面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前部116和后部118的合计)被设为主体部P和基座14的接触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并且,螺栓147贯穿基座保持件112的固定件重叠部,在侧视时螺栓147与基座保持件112重叠。
在左壳体15内,于基座保持件112和马达32之间配置有左马达外壳部150的下表面部152。另外,在右壳体16中,同样地形成有右马达外壳部150R(图5、图6、图8),其与左马达外壳部150配合而形成马达外壳部。
左马达外壳部150具有向内方突出的下表面部152、和从下表面部152的前边部向上方延伸的前表面部154,右马达外壳部150R同样地具有下表面部152R和前表面部154R,在马达外壳部的内部配置有马达32的局部。马达轴35贯穿前表面部154、154R,并且在比前表面部154、154R靠前方(马达外壳部的外方)配置有离心风扇41、前轴承38。
从左马达外壳部150的前表面部154的下侧经由左保持件外壳部130的倾斜部135的上侧至左壳体15的左销支承部142的上侧,配置有从左壳体15的内表面向内方突出的左下肋155。左下肋155与前表面部154相比,在左右方向上较低。另外,左下肋155的从前表面部154的下侧至倾斜部135的上侧的部分形成为向前下降的弧状,该弧状部分沿着倾斜部135。并且,在左下肋155的上侧(切换杆主体部90的下侧),以与左下肋155同样地向内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左下邻接肋156,该左下邻接肋156以追随着的方式与左下肋155隔开规定间隔地与左下肋155相向设置。同样地,在右壳体16上形成有右下肋305和右下邻接肋306(省略图示)。左下肋155的后表面与基座保持件112的左侧的立起部的前表面(前部116的左侧的倾斜部125)邻接,同样地,右下肋305的后表面与前部116的右侧的倾斜部125邻接(抵接肋)。
在左马达外壳部150的前表面部154的前方,为了保持轴承外壳40而形成有从左壳体15的内表面向内方(右侧)突出的左轴承外壳保持肋157,同样地,在右壳体16形成有右轴承外壳保持肋307(省略图示),据此,形成轴承外壳保持部。
而且,左马达外壳部150的前表面部154、左轴承外壳保持肋157及两者之间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左方)凹进的方式形成,成为从离心风扇41配置部分向下方延伸的左槽部158的上部。左槽部158的下部由左下肋155、左下邻接肋156及两者之间的左壳体15内壁形成,并且向前方延伸。另外,同样地,在右壳体16也形成有右槽部308。
并且,在左槽部158与右槽部308的下部内,于从马达外壳部的下表面部152、152R的前部下侧靠前方的位置,以与左槽部158乃至右槽部308的上部连续的方式配置有引导部件110。
引导部件110具有:倾斜面部160,其越向下越向前方伸出;主视时呈倒T字状的分隔部162,其从倾斜面部160的下部中央向前方突出;进气引导部164,其以包围倾斜面部160的后表面的方式从倾斜面部160的上边、左边和右边向后方突出;集尘用进气口166,其在分隔部162和进气引导部164的下侧以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开口;和进气口引导部168,其在集尘用进气口166的下侧,与倾斜面部160同样地倾斜。
辊保持件82位于倾斜面部160和进气口引导部168的前侧,分隔部162进入把持部87、87之间。
进气引导部164的上表面后部与马达外壳部的下表面前部接触,进气引导部164的左右倾斜的后边与基座保持件112的倾斜部125、保持件外壳部的前肋132的倾斜部135朝向相同的方向。
通过马达轴35的旋转而使离心风扇41旋转时,被推出的空气在左槽部158与右槽部308之间(在轴承外壳40、推压板80的下部与马达外壳部的前表面部154、154R之间)向下方流动,并经由引导部件110中的进气引导部164的上侧、倾斜面部160的上侧(前侧)乃至分隔部162的上侧排气(鼓风机)。排风通过截面呈倒T字状的分隔部162,以被向左右分支的状态向前方被排出。
通过左槽部158、右槽部308、引导部件110形成排气通路Z。另外,由分隔部162、把持部87、87和臂片88包围的部分为局部(下部)左右分开且向前方开口的排气口169。
在壳体2中的左马达外壳部150的下表面部152的后部与左保持件外壳部130的后肋134上表面之间(乃至同样形成的右壳体16的部分)形成有后下开口部170,吸尘管接头172的顶端部能够从后下开口部170向前方插入。
吸尘管接头172与未图示的集尘机的软管连接,以吸引空气。
吸尘管接头172形成为半分割筒状,具有左吸尘管接头部173和右吸尘管接头部174。
吸尘管接头172穿过主视呈U字状的基座保持件112内,与基座保持件112接触,其顶端伸至引导部件110的进气引导部164的后侧。吸尘管接头172与引导部件110的集尘用进气口166通过倾斜面部160后表面、分隔部162乃至于进气口引导部168,以集尘用空气能够流通的方式连通。从吸尘管接头172顶端至集尘用进气口166的部分形成进气通路Y,进气通路Y经由吸尘管接头172与集尘机的软管连接。
吸尘管接头172被配置于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0上的电池21的下方,通过从后下开口部170抽出而能够拆下。
吸尘管接头172具有弯曲部178,该弯曲部178以吸尘管接头172的后部177相对于吸尘管接头172的前部176成为下方的方式连接前部176和后部177。
对这样的线锯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由作业者将锯片6以锯齿朝前的方式设置于停止状态的滑块8,使基座14的下表面前部抵接于被加工件。而且,在电池21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状态下,把持手柄部18(手柄Q),通过对触发开关27的操作使开关26接通时,由控制器25向对应于速度调整拨盘30的状态的马达32供电,马达轴35以对应于速度调整拨盘30的状态的速度进行旋转,通过旋转的马达轴35使中间齿轮50进行旋转。但是,在锁定开关28接通时,即使不对触发开关27进行操作而使开关26断开,控制器25也进行向马达32的供电。另外,在待机开关29接通时,即使触发开关27被操作而使开关26接通,或者即使锁定开关28接通,控制器25也不进行向马达32的供电。
通过中间齿轮50的旋转,滑块8通过引导辊54而进行上下运动。另外,通过中间齿轮50的配重凸轮部61的旋转,配重12(平衡板100)进行上下运动。并且,通过中间齿轮50的推压板凸轮部62的旋转,推压板80进行上下运动,并且切换杆84切换至容许摆动位置时,后辊86通过辊保持件82进行摆动。这些上下运动、摆动以彼此相同的次数(中间齿轮50每旋转1圈就进行1次上下运动、摆动)进行。
摆动的后辊86与锯片6的上升相配合,而将锯片6向前方推压,在锯片6下降时不推压锯片6,而使锯片6轨道运动。
另外,滑块8通过与其对称的进行上下运动的配重12(平衡板100),以振动被抑制的状态进行上下运动。
在滑块8乃至锯片6的动作状态下,由作业者将手柄Q向前方推压时,上下运动的锯片6的前边的锯齿与被加工件接触,以前后方向为切割方向对被加工件进行切割。当一边由后辊86推压锯片6而使之进行轨道运动,一边对被加工件进行切割时,使锯片6向上方移动而且向前方推压该锯片6,因此,与不进行轨道运动的情况相比,切割力变大(推压操作减轻)。另外,在对被加工件进行切割时,锯片6承受从被加工件朝向后方的力(切割阻力)。
并且,在将螺栓147暂时旋松的状态下,壳体2相对于基座14成为任意的倾摆姿势,之后,在将螺栓147旋紧时,壳体2通过基座保持件112和紧固板146以该倾摆姿势被固定。
基座保持件112在前部116上具有螺栓孔126,基座保持件112相比螺栓孔126向后方延伸。
而且,通过马达轴35的旋转而使离心风扇41旋转,空气经由排气通路Z,以被引导部件110的分隔部162左右分开的状态,从排气口169向基座14附近的锯片6的左右(加工部位的左右)等排出。
另外,在被连接于集尘机的吸尘管接头172以从壳体2的后下开口部170被插入的状态下使集尘机动作时,引导部件110的集尘用进气口166周围(加工部位的后方)的空气从进气口引导部168和倾斜面部160的后表面乃至于进气引导部164被吸引到吸尘管接头172(进气通路Y)。
在通过对触发开关27的操作使开关26被断开,或者,待机开关29被接通时,通过控制器25停止向马达32供电,而使马达轴35停止,由此,各种的上下运动、摆动乃至于排气停止。
上述的线锯1具有:壳体2,其具有左壳体15和右壳体16,在其内侧配置有马达32和滑块8;离心风扇41,其配置于壳体2的内侧;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其在左壳体15和右壳体16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于从离心风扇41的下方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凹进的方式形成;和引导部件110,其在壳体2的内侧,以与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连续的方式配置,由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与引导部件110形成排气通路Z,排气口169朝向前方开口。因此,由壳体2的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以及引导部件110简单地形成排气通路Z(鼓风机)。
另外,引导部件110具有将排气通路Z向左右分支的分隔部162。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产生朝向锯片6的左右双方的排风,使空气的排风效率良好,被加工件在被切割时产生的切割粉以良好的效率被吹飞。
并且,引导部件11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集尘用进气口166。因此,用于集尘的进气通路Y(与排气通路Z一起)能够简单地构成。
而且,线锯1具有控制马达32的控制器25,在壳体2,于电池安装部20的侧方的部分配置有用于冷却马达23的冷却用进气口42b,控制器25以沿着穿过离心风扇41与冷却用进气口42b的虚拟直线X的这样的姿势配置。因此,冷却风沿着控制器25通过,来有效地冷却控制器25,通过控制器25,冷却风在虚拟直线X的方向上被调整流动,使马达23等被有效地冷却。
另外,用于驱动马达32的电池21被配置于马达32的后方,被连接于集尘器的软管的吸尘管接头17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配置于电池21的下方。因此,电池21、吸尘管接头172、软管以彼此不干渉的方式被配置。
并且,吸尘管接头172具有弯曲部178,该弯曲部178以吸尘管接头172的后部177相对于吸尘管接头172的前部176成为下方的方式将前部176和后部177连接。因此,即使在进行大型的电池安装时,吸尘管接头172和集尘机的软管也不会干涉。
另外,还具有基座14,该基座14通过配置于壳体2的内侧的呈导电性的基座保持件112,在壳体2的下方与壳体2连接,吸尘管接头172在安装状态下与基座保持件112接触。因此,即使在吸尘管接头172产生静电,该静电也会通过基座保持件112被发散,由此防止吸尘管接头172等中的静电蓄积。
而且,线锯1具有:主体部P,其具有树脂制的壳体2以及配置于该壳体2的内侧的马达32和滑块8;基座14,其将主体部P以能够左右倾摆的方式支承;基座保持件112,其将主体部P向基座14按压;和螺栓147,其贯穿基座14、主体部P和基座保持件112,通过其向轴向的拉伸来将主体部P固定于基座14,基座保持件11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面。因此,基座14通过基座保持件112被牢固地固定于主体部P,从而抑制基座14、主体部P中的振动。
另外,基座保持件112向螺栓147的后方延伸。因此,由于动力传递部4的以滑块8的后方作为支点的往复旋转运动而产生的振动,通过尽可能地被保持于后方而被有效地抑制。
并且,基座保持件112的按压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主体部P与基座14的接触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因此,基座保持件112的按压面的长度变大,使基座14更牢固地固定于主体部P,从而进一步抑制基座14、主体部P中的振动。
另外,基座保持件112还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立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立起部。因此,能够提高基座保持件112自身的刚性,相应地,基座14被牢固地固定。
而且,基座保持件112的前端部与形成于壳体2的左下肋155和右下肋305邻接。因此,基座保持件112被保持于壳体2内的适当的位置,从而防止壳体2的变形。
另外,基座保持件112为具有弯曲部的金属板。因此,刚性较高的基座保持件112能够简单地形成。
并且,基座保持件112在主视时呈U字状。因此,能够提高基座保持件112自身的刚性,相应地,基座14被牢固地固定。
另外,基座保持件112还具有固定件重叠部,螺栓147以侧视时与固定件重叠部重叠的方式贯穿该固定件重叠部。因此,基座保持件112不与螺栓147干渉,以包围螺栓147的方式有效地配置。
而且,在基座保持件112的前端部形成前小片部122,并且在基座保持件112的后端部形成后小片部124,在壳体2形成收容前小片部122的前小片收容部(前肋132),并且形成有后小片收容部(后肋134)。因此,基座保持件112被保持于壳体2内的适当的位置。
另外,前小片收容部在前小片部122的上下配置,后小片收容部在后小片部124的上下配置。因此,在为前小片部122、后小片部124的厚度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能够限制基座保持件112的移动,前小片部122和后小片部124的厚度,即,基座保持件112的厚度为板材的厚度,而容易实现尺寸的稳定,因此,容易形成前小片部122、后小片部124乃至前小片收容部、后小片收容部。
线锯1还具有:主体部P,其具有壳体2以及配置于其内侧的马达32和滑块8;手柄Q,其位于主体部P的上部,并配置于马达32的上方;电池21,其具有电池侧安装面N,用于向马达32供给电力;和电池安装部20,其设置于主体部P,具有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电池21通过在沿着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的方向上进行滑动,而能够以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与电池侧安装面N相向的状态向电池安装部20安装,电池21以电池侧安装面N成为上部的方式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因此,在独立的手柄Q被设置于马达32的上部的顶部手柄式的线锯1中,即使安装各种容量的电池21等,或者即使将电池21拆下,也能够使前后长度不变,而能够容易地使用。
另外,电池21在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状态下,在主视时与马达32重叠。因此,即使电池安装部侧安装面M朝向下方,也能够使电池21在上下方向上较高,而充分确保电池21所涉及的安装空间,即使安装大容量的电池21,也能够使结构紧凑,由于电池21接近马达32而能够抑制振动。
并且,电池21在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状态下,俯视时与手柄Q重叠。因此,与未重叠的情况相比,线锯1在前后方向上更紧凑。
另外,还具有控制马达32的板状的控制器25,控制器25以沿着安装于电池安装部20的电池21的电池侧安装面N的姿势配置于电池21的上方。因此,线锯1在上下方向上结构紧凑,尤其是,即使在安装大容量的电池21时,电池安装部20周围部的结构也紧凑。
而且,控制器25在俯视时与手柄Q重叠。因此,线锯1在前后方向上结构紧凑。
[第2方式]
图14至图25是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线锯201的、与图1至图12相对应的图。
第2方式所涉及的线锯201除了手柄乃至各种开关类之外,其他则与第1方式的线锯1相同,如此,对同样构成的部件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线锯201在主体部P不具有独立的手柄,收装动力部3的壳体202的上表面被设为机身手柄QB(机身手柄式)。
壳体202具有左壳体215和右壳体216。另外,在左壳体215开设有与第1方式的冷却用进气口42a同样的冷却用进气口42c,另外,在右壳体216也开设有多个冷却用进气口42d。并且,在右壳体16中的电池安装部20的侧方开设有多个冷却用进气口42e,该冷却用进气口42e为前后方向的狭缝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图24)。
线锯201不具有第1方式中的开关26和触发开关27,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开关228,该开关228具有接通按钮226和待机按钮227。接通按钮226和待机按钮227从壳体202的左表面露出。与开关228电连接的控制器25在待机按钮227被按下时成为待机状态,当接通按钮226被按下时向马达32供给电力。
第2方式的线锯201由于具有与第1方式同样的壳体202下部的结构、动力部3、动力传递部4、滑块8、轨道运动机构10、配重12、基座14,因此能够实现与第1方式同样的作用。
尤其是,线锯201具有:壳体202,其具有左壳体215和右壳体216,在其内侧配置有马达32和滑块8;离心风扇41,其配置于壳体202的内侧;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其在左壳体215和右壳体216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于从离心风扇41的下方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凹进的方式形成;和引导部件110,其在壳体202的内侧以与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连续的方式配置,由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与引导部件110形成排气通路Z,排气口169朝向前方开口。因此,由壳体202的左槽部158和右槽部308以及引导部件110简单地形成排气通路Z(鼓风机)。
另外,线锯201具有:主体部P,其具有树脂制的壳体202以及配置于该壳体202的内侧的马达32和滑块8;基座14,其将主体部P以能够左右倾摆的方式支承;基座保持件112,其将主体部P向基座14按压;和螺栓147,其贯穿基座14、主体部P和基座保持件112,通过其向轴向的拉伸来将主体部P固定于基座14,基座保持件11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面。因此,基座14通过基座保持件112被牢固地固定于主体部P,从而抑制基座14、主体部P中的振动。
还具有用于控制马达32的控制器25,在壳体202,于电池安装部20的侧方的部分配置有用于冷却马达32的冷却用进气口42e,控制器25以沿着穿过离心风扇41与冷却用进气口42e的虚拟直线X的这样的姿势配置。因此,冷却风沿着控制器25通过,来有效地冷却控制器25,通过控制器25,冷却风在虚拟直线X的方向上被调整流动,使马达32等被有效地冷却。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适当地实施如下的变形。
可以代替滑块,或者以与滑块连接的方式设置杆,在杆上安装锯片。在这种情况下,驱动部成为杆。杆也可在上部具有左右方向的支承轴,以进行轨道运动。对于滑块、杆而言,可以为圆柱状、楕圆柱状、四棱柱状或六棱柱状等。
中间齿轮中的各种凸轮部可以彼此相互独立,也可以彼此被不同的轴支承,还可以彼此由各自的驱动源驱动,相位可以被设定为0°或180°以外的角度。
锯片也可以为具有锯齿以外的刃的部件。
可以通过引导部件的分隔部将排气口的上下方向整体进行分隔这样的方式等,来将排气口在左右完全分开。另外,也可以通过在进气口、该进气口的周围部配置分隔部这样的方式等,来将进气口的局部或全部在左右分开。
左右壳体可以对形状、材料等进行如下变更,即,盖状的左壳体覆盖浴盆状的右壳体,或者使局部或全部为金属制,或者为弹性体等。对于其他的部件、部分也可以对形状、材料等进行变更。
基座保持件(紧固部件)所涉及的螺栓(固定件)也可以是销、插销、夹紧件、夹子或这些的组合。
电池也可以是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
可以代替由电池供电,而由利用电源线的商用电源供电。
马达、导线的接线式样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马达的线圈、磁铁的数量等各种部件的数量、配置也可以适当地增减、或配置于不同的场所。各种元件的配置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将开关元件设置于传感器基板等。马达也可以是有刷马达。
各种开关类也可以适当省略,或者设置为其他的形式,或者设置新的开关。
本发明也可以代替线锯,而适用于往复锯、切割机等。

Claims (10)

1.一种线锯,其特征在于,
具有:
线锯主体部,其具有树脂制的壳体以及配置于其内侧的马达和驱动部;
基座,其将所述线锯主体部以能够左右倾摆的方式支承;
紧固部件,其将所述线锯主体部向所述基座进行按压;和
固定件,其贯穿所述基座、所述线锯主体部和所述紧固部件,通过向轴向的拉伸来将所述线锯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基座,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面,
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按压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线锯主体部与所述基座的接触面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向所述固定件的后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立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立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立起,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立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的前端部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抵接肋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为具有弯曲部的金属板。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在主视时呈U字状。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固定件重叠部,所述固定件在侧视时以与所述固定件重叠部重叠的方式贯穿所述固定件重叠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部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小片部,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所述小片部的小片收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片收容部在所述小片部的上下配置。
CN201711193089.8A 2017-01-13 2017-11-24 线锯 Active CN108296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4453 2017-01-13
JP2017004453A JP6824755B2 (ja) 2017-01-13 2017-01-13 ジグソ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6556A CN108296556A (zh) 2018-07-20
CN108296556B true CN108296556B (zh) 2020-11-17

Family

ID=62716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3089.8A Active CN108296556B (zh) 2017-01-13 2017-11-24 线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24755B2 (zh)
CN (1) CN108296556B (zh)
DE (1) DE1020170095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6575B (zh) * 2023-08-18 2024-03-22 徐州大禹磁电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材料生产用裁切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1456B2 (ja) 1995-03-10 2002-01-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ジグソーの吸塵装置
DE29513616U1 (de) * 1995-08-24 1996-12-19 Scintilla Ag Stichsäge
JP4147673B2 (ja) * 1999-03-12 2008-09-1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セーバソー
US7296356B2 (en) * 2004-04-14 2007-11-20 Eastway Fair Company Limited Toolless adjustable base for a portable saw
CN100374234C (zh) * 2004-06-01 2008-03-1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曲线锯
EP1834722A1 (en) * 2006-03-15 2007-09-19 Black & Decker, Inc. Reciprocating saw, timing fork and gearbox for use therewith
CN101596620B (zh) * 2008-06-05 2012-10-2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往复切割工具
JP5526003B2 (ja) 2010-11-19 2014-06-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切断機
JP5618784B2 (ja) 2010-11-26 2014-11-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切断機
JP5654859B2 (ja) 2010-12-10 2015-01-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切断機
JP5854914B2 (ja) 2012-04-20 2016-02-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式電動工具
JP2014004666A (ja) 2012-06-26 2014-01-16 Makita Corp ジグソー
JP6295128B2 (ja) * 2013-06-20 2018-03-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ジグソー
CN105127510B (zh) * 2015-06-28 2017-07-28 浙江康盈磁业有限公司 线锯切割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4755B2 (ja) 2021-02-03
DE102017009539A1 (de) 2018-07-19
JP2018111182A (ja) 2018-07-19
CN108296556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8343B2 (en) Portable machining device
US10569406B2 (en) Work tool
US10399159B2 (en) Jigsaw
EP3305487B1 (en) Cutting machine
EP3587039B1 (en) Work tool
JP2014079873A (ja) 電動工具
JP2019130645A (ja) 長竿型研磨機
WO2018105494A1 (ja) 切断機
EP2591887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20200139459A1 (en) Rechargeable shear
US20200130077A1 (en) Cutting machine
US20230173599A1 (en) Power tool
CN108296556B (zh) 线锯
CN115121865A (zh) 往复运动式切割工具
JP6480975B2 (ja) 電動工具
JP6824754B2 (ja) ジグソー
JP6710258B2 (ja) 充電式レシプロソー
JP2012111021A (ja) 切断機
CN112638591B (zh) 电动工具
JP2023040861A (ja) 往復動切断工具
CN110883378B (zh) 便携式切割机
EP3859815B1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N115338474A (zh) 往复运动切割工具
WO2024090294A1 (ja) レシプロソー
JP2019076970A (ja) ベルトサン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