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4604A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4604A
CN108294604A CN201810095537.9A CN201810095537A CN108294604A CN 108294604 A CN108294604 A CN 108294604A CN 201810095537 A CN201810095537 A CN 201810095537A CN 108294604 A CN108294604 A CN 108294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plant
heat
cooking apparatus
conducting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55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文杰
张戈扬
黄永喜
陈育加
黄奕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55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4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4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4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其中公开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制冷装置、隔板及用于与烹饪器具的烹饪内胆导热接触的导热部件;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均设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部件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邻近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所述隔板。本发明的烹饪器具能够对食材进行保鲜,并能让加热好的食物快速冷却到人们可以食用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例如电炖锅或电炖盅等)一般不具有制冷的功能,这样不能对放于烹饪器具内的食材进行保鲜。而且,由于烹饪器具不具备制冷功能,这样在烹饪器具加热好食物后,食物需要自然冷却较长时间才能达到人们可以食用的温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其能够对食材进行保鲜,并能让加热好的食物快速冷却到人们可以食用的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其包括加热装置、制冷装置、隔板及用于与烹饪器具的烹饪内胆导热接触的导热部件;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均设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部件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邻近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所述隔板。
较佳地,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较佳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管身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发热管围绕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制冷部件之间设有为环状结构的所述隔板。
较佳地,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设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的中间。
较佳地,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隔板均为铝材质板。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顶盖、用于容设烹饪器具的烹饪内胆的主壳体、底座、主控装置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
所述加热制冷装置设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顶盖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处;所述底座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所述底座的或所述主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制冷装置的散热部件伸入所述散热通道中;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工作。
较佳地,所述主壳体包括外壳、隔热板及用于容设所述烹饪内胆的内壳;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上下两端开口,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所述内壳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的顶部的周边与所述外壳的顶部的周边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的周边与所述底座的顶部的周边连接;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处,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导热部件设于所述内壳的底部处并位于所述隔热板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及用于对放于所述内壳内的所述烹饪内胆进行温度测量的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制冷装置均通过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
较佳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通风口,所述底座内设有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的顶部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散热腔体的底部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散热腔体内设有与所述主控装置电连接的散热风扇。
较佳地,所述底座的或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所述散热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通过在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设有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且所述微型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与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接触,这样当将所述烹饪内胆放于所述导热部件的顶部时,所述加热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导热部来传递热量给所述烹饪内胆,从而对所述烹饪内胆内的食物进行加热;而且所述制冷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导热部来冷却所述烹饪内胆,从而能够对所述烹饪内胆内的食材进行保鲜,并能够使所述烹饪内胆内的加热好的食物快速冷却到人们可以食用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结构分解状态图;
图3是图1示出的主壳体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顶盖;2.烹饪内胆;3.加热装置;30.发热管;4.底座;5.主壳体;50.外壳;51.隔热板;52.内壳;6.制冷装置;60.散热部件;61.制冷部件;7.散热通道;8.散热口;11.通风口;12.散热腔体;13.散热风扇;15.导热部件;150.安装槽;16.隔板;17.主控装置;18.测温探头;19、温度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2与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顶盖1、用于容设烹饪器具的烹饪内胆2的主壳体5、底座4、主控装置17及加热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制冷装置设于所述主壳体5内;所述主壳体5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顶盖1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主壳体5的顶部处。所述底座4设于所述主壳体5的底部,所述底座4与所述主壳体5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7,所述底座4的或所述主壳体5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散热通道7连通的散热口8。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装置3、制冷装置6、隔板16及顶部用于与所述烹饪内胆2导热接触的导热部件15;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均设于所述导热部件15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3的加热部件与所述制冷装置6的制冷部件61与所述导热部件15接触,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邻近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所述隔板16。所述制冷装置6的散热部件60伸入所述散热通道7中;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均与所述主控装置17电连接。
下面结合所述烹饪器具的相关结构来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如下说明:
(1)当所述烹饪器具需要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加热或制冷时,将所述顶盖1打开并将所述烹饪内胆2放入所述主壳体5内,然后将所述顶盖1盖合在所述主壳体5的顶部。其中,放于所述主壳体5内后的所述烹饪内胆2会被所述导热部件15的顶部承载。此时,当需要对所述烹饪内胆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时,所述主控装置17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开始加热工作,所述加热装置3就会通过所述导热部件15来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加热。当需要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制冷时,所述主控装置17控制所述制冷装置6开始制冷工作,所述制冷装置6的所述制冷部件61会通过所述导热部件15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从而保鲜所述烹饪内胆2内的食材或快速冷却所述烹饪内胆2内的食物。
(2)此外,由于所述制冷装置6与所述加热装置3邻近设置在所述导热部件15的底部,这样可以将所述制冷装置6与所述加热装置3集合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从而使得所述制冷装置6与所述加热装置3两者需要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少。并且,在所述加热装置3加热完后,由于所述制冷装置6与所述加热装置3邻近设置,这样所述制冷装置6能够更快速地对所述导热部件15进行冷却,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因为,当所述制冷装置6与所述加热装置3不是集中在所述导热部件15上时,尤其是所述制冷装置6不设置在所述导热部件15上,这样在所述制冷装置6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的过程中,所述导热部件15还是会有一定的热量不断传递给所述烹饪内胆2,从而影响所述烹饪内胆2的冷却的速度。
(3)一般来说,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是不能邻近设置的,因为两者邻近设置会出现结构干涉的问题并容易损坏所述制冷装置6。而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之间设置所述隔板16,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在结构上发生干涉,而且所述隔板16可以避免所述加热装置3在进行加热工作时直接高温辐射所述制冷装置6,从而避免所述制冷装置6因为经常受到高温辐射而出现老化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
(4)通过在所述底座4与所述主壳体5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7,并将所述制冷装置6的所述散热部件60伸入所述散热通道7中,这样所述散热部件60能够通过所述散热通道7及所述通风口11将热量有效地散发到所述烹饪器具的外面。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2与图3,所述导热部件15的底部开设有一安装槽150,所述制冷装置6的所述制冷部件61设于所述安装槽150内。其中,由于所述导热部件15开设有所述安装槽150,这样所述制冷部件61与所述导热部件15的顶部之间的传递热量的距离更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并且所述安装槽150还会为所述制冷部件61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制冷环境,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制冷部件61的冷气不容易散发出去,并能够增加所述制冷部件61与所述导热部件15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所述制冷部件61能够更有效地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
具体地,请参见图1、图2与图3,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一发热管30;其中,所述发热管30的管身与所述导热部件15的底部接触,这样所述发热管30能够与所述导热部件15有效地传递热量。此外,所述发热管30围绕所述制冷装置6的所述制冷部件61,所述发热管30与所述制冷部件61之间设有为环状结构的所述隔板16,这样所述隔板16会为所述制冷部件61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制冷环境,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制冷部件61的冷气不容易散发出去,进而使得所述制冷部件61能够更有效地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2与图3,较佳地,所述制冷装置6的所述制冷部件61设于所述导热部件15的底部的中间,这样所述制冷部件61能够更有效地通过所述导热部件15对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冷却。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件15与所述隔板16均优选为铝材质板,当然所述导热部件15与所述隔板16还可以为铜板或者是不锈钢板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主壳体5包括外壳50、隔热板51及用于容设所述烹饪内胆2的内壳52。其中,所述外壳50与所述内壳52上下两端开口,所述底座4的顶部开口;所述内壳52设于所述外壳50的内部,所述内壳52的顶部的周边与所述外壳50的顶部的周边连接,所述外壳50的底部的周边与所述底座4的顶部的周边连接。此外,所述隔热板51设于所述外壳50的底部处,所述隔热板51与所述底座4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7,所述导热部件15设于所述内壳52的底部处并位于所述隔热板51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制冷装置6的制冷部件61就会位于所述导热部件15与所述隔热板51形成的冷腔内,而所述隔热板51可以避免位于所述散热通道7内的所述散热部件60产生的热量进入到所述冷腔中。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至图4,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控制模块19及用于对放于所述内壳52内的所述烹饪内胆2进行温度测量的测温探头18,所述测温探头18、所述加热装置3及所述制冷装置6均通过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9与所述主控装置17连接。具体地,所述测温探头18设于所述导热部件15上且其测温部伸入所述内壳52体内。其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9会实时监测所述测温探头18检测到的所述烹饪内胆2的温度,并根据监测结果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来让所述主控装置17对所述加热装置3和所述制冷装置6的工作进行控制。例如当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9监测到所述测温探头18检测到所述烹饪内胆2的温度过高时,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9会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所述主控装置17,所述主控装置17会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停止工作;又例如当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9通过所述测温探头18检测到所述烹饪内胆2冷却到预定的温度时,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9会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所述主控装置17,所述主控装置17会减少所述制冷装置6的制冷功率或是控制所述制冷装置6停止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底座4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底座4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通风口11,所述底座4内设有散热腔体12,所述散热腔体12的顶部与所述散热通道7连通,所述散热腔体12的底部与所述通风口11连通;所述散热腔体12内设有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7电连接的散热风扇13。在所述制冷装置6进行制冷工作的时候,所述温度控制模块17会控制所述散热风扇13进行工作,这样所述散热风扇13会使得外界的温度较低的空气流入所述散热通道7内,并将所述散热通道7内的温度高的空气排出,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所述散热部件60进行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底座4的或所述外壳50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所述散热口8,这样所述散热通道7可以更有效地对外界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优选为电炖锅,当然所述烹饪器具还可以为具有制冷功能的电饭煲或者是电压力锅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6优选为半导体制冷器,这样所述制冷装置6的体积小且制冷功率较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冷装置6还可以为制冷压缩机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制冷装置、隔板及用于与烹饪器具的烹饪内胆导热接触的导热部件;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均设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部件与所述制冷装置的制冷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邻近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所述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管身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接触,所述发热管围绕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制冷部件之间设有为环状结构的所述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制冷部件设于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隔板均为铝材质板。
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用于容设烹饪器具的烹饪内胆的主壳体、底座、主控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制冷装置;
所述加热制冷装置设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顶盖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处;所述底座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所述底座的或所述主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制冷装置的散热部件伸入所述散热通道中;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外壳、隔热板及用于容设所述烹饪内胆的内壳;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上下两端开口,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所述内壳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的顶部的周边与所述外壳的顶部的周边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的周边与所述底座的顶部的周边连接;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处,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导热部件设于所述内壳的底部处并位于所述隔热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及用于对放于所述内壳内的所述烹饪内胆进行温度测量的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制冷装置均通过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通风口,所述底座内设有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的顶部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散热腔体的底部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散热腔体内设有与所述主控装置电连接的散热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或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所述散热口。
CN201810095537.9A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Pending CN1082946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537.9A CN108294604A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537.9A CN108294604A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4604A true CN108294604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5537.9A Pending CN108294604A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460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207A (zh) * 2010-09-01 2011-02-02 广东富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冷热装置
CN202981576U (zh) * 2012-10-19 2013-06-12 吴海荣 一种车载冷热杯
CN204765025U (zh) * 2015-06-09 2015-11-18 广东多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高效制冷电水壶
CN106993925A (zh) * 2016-01-22 2017-08-0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207A (zh) * 2010-09-01 2011-02-02 广东富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冷热装置
CN202981576U (zh) * 2012-10-19 2013-06-12 吴海荣 一种车载冷热杯
CN204765025U (zh) * 2015-06-09 2015-11-18 广东多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高效制冷电水壶
CN106993925A (zh) * 2016-01-22 2017-08-0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41367A1 (zh) 一种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烤箱
US20180028012A1 (en) Slow cooker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05125908U (zh) 一种新型烹饪器
CN108013768A (zh) 一种ih电饭煲的降温控温方法
CN208524515U (zh) 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CN108294604A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热制冷装置
CN104905671B (zh) 带制冷功能的电饭煲
CN209235780U (zh) 小家电制冷装置和冷热一体装置
CN210154168U (zh) 一种米柜制冷保温系统
CN209246506U (zh) 小家电制冷装置和冷热一体装置
CN213721364U (zh) 一种电饭煲
CN108006722A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装置的商用电磁炉
CN211582688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629417U (zh) 一种智能电饭煲
CN209235781U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208524514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壳体结构
CN206929813U (zh) 电磁炉
CN208832837U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209235783U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110464219A (zh) 烹饪设备
CN209235782U (zh) 冷热一体装置
CN208832839U (zh) 小家电制冷装置和冷热一体装置
CN208582188U (zh) 一种制冷隔热电煲
CN108013736A (zh) 一种ih电饭煲
CN20859813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