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316B - 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3316B
CN108293316B CN201580084835.2A CN201580084835A CN108293316B CN 108293316 B CN108293316 B CN 108293316B CN 201580084835 A CN201580084835 A CN 201580084835A CN 108293316 B CN108293316 B CN 108293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feeder
power transmission
tape
transmissio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8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3316A (zh
Inventor
仓山朝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3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3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02Position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aligning, indexing or cent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90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joining process
    • B29C66/93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joining process by 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8Feeding articles stored in rolled or folded ba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90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joining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供料器(3a)具备:第一链轮(36),被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并且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一凸起(361);第二链轮(37),被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并且,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二凸起(371)、且与第一链轮同步旋转;以及相位调节机构部(38),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的相位。

Description

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在元件安装装置中使用的供料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1315号公报中公开了供料器。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4-1131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包括元件的载带向预定的搬运方向搬运的供料器。该供料器具备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的第一链轮和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的第二链轮。在载带上设置有可与各链轮卡合的多个孔。第一链轮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一凸起。第二链轮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二凸起。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构成为同步旋转。
元件在第一链轮的附近被吸附。第一链轮对载带进行定位并搬运,以便使元件在吸附位置被正确地吸附。因此,优选的是,在第一链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链轮的第二凸起嵌入载带的孔中的状态下,第二链轮不与载带的孔的周缘部接触(不施加载荷)。即,优选第一链轮作为主导而搬运载带。此外,载带形成为载带上的相邻孔之间的间距相对于标准值而处于预定的误差范围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4-11315号公报的供料器中,由于载带上的相邻的孔之间的间距的误差,在载带与第一链轮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二链轮的第二凸起卡合时,有时第二链轮会与载带接触而对其施加载荷。由此,有时载带会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无法正确地进行载带的搬运。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其抑制载带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能够正确地进行载带的搬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供料器是一种供料器,用于将包括元件的载带向预定的搬运方向搬运,所述供料器具备:第一链轮,被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下游,并且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一凸起;第二链轮,被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并且,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二凸起、且与第一链轮同步旋转;以及相位调节机构部,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的相位。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供料器中,如上述所述,设置有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的相位的相位调节机构部。由此,即使在载带上的相邻孔之间的间距存在误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链轮的相位(旋转方向的位置),也能够抑制在载带与第一链轮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二链轮的第二凸起卡合时第二链轮与载带接触而对其施加载荷的现象。其结果为,能够抑制载带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的现象,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载带的搬运。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供料器中,优选为,在搬运方向上,第二链轮的第二凸起的宽度小于第一链轮的第一凸起的宽度。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调节搬运方向上的第二凸起的宽度较小的第二链轮的相位,从而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宽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抑制第二链轮与载带接触的现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供料器中,优选为,相位调节机构部包括向第二链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齿轮,第二链轮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进行转动移动。如果这样构成,则仅通过使第二链轮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进行转动移动,就能够容易地改变第二链轮的相位。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相位调节机构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构成为,被固定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上、且将第二链轮以可围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如果这样构成,则与将第二链轮直接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上的情况不同,能够使用固定板容易地且以可进行相位调节的方式固定第二链轮。
在上述相位调节机构部包括固定板的结构中,优选为,第二链轮被配置在固定板与动力传递齿轮之间的位置。如果这样构成,则在第二链轮、固定板及动力传递齿轮重叠的方向上,第二链轮不会远离动力传递齿轮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第二链轮与动力传递齿轮的距离和用于向第一链轮及第一链轮传递驱动力的齿轮的距离不同。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在同载带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偏离,因此,能够容易地搬运载带。
在上述第二链轮被配置在固定板和动力传递齿轮之间的位置的结构中,优选为,动力传递齿轮包括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第二链轮包括用于供动力传递齿轮的旋转轴贯通的孔部,固定板构成为,被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的旋转轴上。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使动力传递齿轮和第二链轮的旋转中心一致,同时,将第二链轮配置在固定板和动力传递齿轮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相位调节机构部包括固定板的结构中,优选为,固定板包括形成为长孔形状且沿圆周方向配置的长孔,第二链轮包括沿圆周方向配置的紧固孔,第二链轮构成为,通过将穿入长孔的紧固部件紧固于紧固孔中而以可转动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固定板上。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第二链轮以沿着沿圆周方向配置的长孔的方式可转动移动地固定于固定板上。由此,能够容易地调节第二链轮相对于固定板的旋转相位。另外,即使在更换载带的情况下,通过旋松紧固部件的操作和拧紧操作,也能够容易地改变第二链轮的位置(旋转相位)。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长孔由圆弧形状的孔形成。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将第二链轮以可转动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元件安装装置具备供料器及安装部,所述供料器包括:第一链轮,配置在搬运包括元件的载带的搬运方向的下游,并且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一凸起;第二链轮,配置在搬运方向的上游,并且,包括与载带卡合的第二凸起、且与第一链轮同步旋转;以及相位调节机构部,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的相位,所述安装部用于向安装对象物上安装元件。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元件安装装置中,如上述所述,设置有包括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的相位的相位调节机构部的供料器。由此,即使在载带上的相邻的孔之间的间距存在误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链轮的相位(旋转方向的位置),也能够抑制在载带与第一链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链轮的第二凸起卡合时第二链轮与载带接触而对其施加载荷的现象。其结果为,能够抑制载带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载带的搬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所述,能够提供一种供料器及元件安装装置,其能够抑制载带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的现象,从而正确地进行载带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配置在供料器上的载带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供料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将供料器的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放大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与供料器的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卡合的载带的垂直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供料器的相位调节机构部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供料器的固定板的卡合部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与供料器的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卡合的载带的俯视图。
图9是将比较例的供料器的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放大的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的与供料器的第二链轮卡合的载带的第一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与供料器的第二链轮卡合的载带的第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装置100是一种如下的元件安装装置,其通过一对输送机2将基板Cb向X方向搬运,并在安装操作位置M处向基板Cb上安装元件900a。基板Cb是发明的所请求的技术方案的“安装对象物”的一个例子。X方向是基板Cb的搬运方向。Y方向是水平方向且是与基板Cb的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
元件安装装置100具备基台1、一对输送机2、元件供给部3、以及头部单元4。元件安装装置100具备支承部5、一对轨道部6、元件识别拍摄部7及拍摄单元8。
一对输送机2被设置在基台1上,以向X方向搬运基板Cb的方式构成。一对输送机2构成为在使基板Cb在安装操作位置M停止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一对输送机2构成为能够配合基板Cb的尺寸而被调节Y方向的间隔。
元件供给部3分别配置在一对输送机2的两外侧(Y1侧和Y2侧)。在元件供给部3上配置有多个供料器3a。供料器3a是带式供料器,且构成为从由保持有元件900a的载带(下面称为带)900卷绕而成的带盘(未图示)间歇地送出带900。元件供给部3构成为,通过将包括元件900a的带900向预定的搬运方向(T方向、参照图3)搬运(送出),从而从供料器3a的前端供给元件900a。T方向是带900的搬运方向,是朝向供料器3a的吸附位置的方向。
如图2所示,带900由形成有收容部901和带孔902的带主体及膜903构成。收容部901形成为从带900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面下陷的凹状。收容部901隔开预定间隔(间距P)而形成为列状。元件900a被收容于收容部901。相邻的带孔902隔开预定间隔而被配置。相邻的带孔902之间的间距P存在误差。例如,在JIS标准中,按照每10间距(10×P)的误差落在±0.2mm的范围内的方式设置带孔902。膜903覆盖着收容有元件900a的收容部901的上侧。元件900a例如是IC、晶体管、电容器及电阻器等电子元件。此外,对于供料器3a,在后文中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头部单元4被配置在一对输送机2和元件供给部3的上方位置。头部单元4包括在下端安装有吸嘴41的多个安装头42、和基板识别相机43。安装头42是发明的所请求的技术方案中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
安装头42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构成。安装头42构成为,通过利用压产生器(未图示)在吸嘴41的顶端部产生的负压,吸附由供料器3a供给的元件900a,在基板Cb上安装元件900a。
基板识别相机43构成为通过对基板Cb的定位标记F进行拍摄,来识别基板Cb的位置。
支承部5形成为向X方向延伸。支承部5的两端部由一对轨道部6支承。支承部5包括电机51。支承部5构成为,通过驱动电机51而使头部单元4沿支承部5向X方向移动。
一对轨道部6被固定在基台1上。X1侧的轨道部6包括电机61。轨道部6构成为通过驱动电机61,使支承部5沿一对轨道部6向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移动。通过支承部5和轨道部6,头部单元4能够移动至水平方向的任意位置。
元件识别拍摄部7被固定在基台1的上表面上。元件识别拍摄部7被设置有一对。元件识别拍摄部7构成为,为了在安装元件900a之前识别元件900a的吸附状态,故而从下侧(Z2侧)对吸附在安装头42的吸嘴41上的元件900a进行拍摄。
拍摄单元8被安装在头部单元4上。拍摄单元8构成为与头部单元4共同向XY方向移动。拍摄单元8构成为,为了进行元件900a是否已正常安装在安装位置的判定以及安装位置周围的元件900a的安装状态的判定,故而对安装位置和安装位置周围的安装前后的图像进行拍摄。拍摄单元8包括未图示的相机和照明。
(供料器的详细结构)
如图3所示,供料器3a具备驱动部31、驱动传递机构32及链轮33。供料器3a具备驱动部34、驱动传递机构35、第一链轮36、第二链轮37及相位调节机构部38。相位调节机构部38具备动力传递齿轮380和固定板390。另外,供料器3a具备元件露出部40。此外,在图3中,为了方便说明,在省略了带900的元件900a的状态下进行图示。
驱动部31包括电机。
驱动传递机构32具备多个齿轮321。驱动传递机构32以将驱动部31的驱动力向链轮33传递的方式构成。
链轮33是包括多个凸起331的齿轮形部件。链轮33构成为,通过在使带900d的带孔902与凸起331卡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向第二链轮37及第一链轮36的方向(T方向)搬运带900。
驱动部34包括电机。
驱动传递机构35具备多个齿轮351。驱动传递机构35构成为将驱动部34的驱动力向第一链轮36和第二链轮37传递。通过驱动传递机构35,能够使第二链轮37和第一链轮36同步旋转。
如图4所示,第一链轮36在搬运方向(T方向)上被配置在第二链轮37的下游。第一链轮36包括与带900(带孔902)卡合的第一凸起361。第一链轮36是包括沿圆周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361的齿轮形部件。第一链轮36在链轮33、第二链轮37及第一链轮36全部与带900(带孔902)卡合的状态下主动搬运带900。详细而言,第一链轮36按照如下方式搬运带900,该方式为,在第一凸起361与带孔902的搬运方向(T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抵接的同时(对带900进行定位的同时),在预定的吸附位置B处正确地吸附元件。
由此,带900的元件900a在第一链轮36的附近的吸附位置B处被吸附。此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在省略了带900的元件900a的状态下进行图示。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形成为顶端逐渐变细的形状,第一凸起361的顶端形成为带有圆形的形状。第一凸起361具有例如炮弹型的垂直截面形状(参照图5)。第一凸起361具有例如四角被倒角的正方形的水平截面形状(参照图8)。
第二链轮37在搬运方向(T方向)上被配置在第一链轮36的上游。第二链轮37包括与带900(带孔902)卡合的第二凸起371。第二链轮37是包括沿圆周设置的多个第二凸起371的齿轮形部件。如图5所示,在搬运方向(T方向)上,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宽度W2比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的宽度W1小。
第二链轮37(第二凸起371)形成为顶端逐渐变细的形状。第二凸起371的顶端形成为带有圆形的形状。第二凸起371的高度H2比第一凸起361的高度H1低。第二凸起371具有例如炮弹型的垂直截面形状。第二凸起371具有例如长方形的水平截面形状(参照图8)。
在带900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处,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沿搬运方向的宽度W2例如是带孔902的内径R的约40%。
第二凸起371的沿带900下表面(即带移动面)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对于带孔902的面积例如是约35%。第二凸起371的沿带900下表面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对于带孔902的面积可形成为在3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内。换言之,带孔902的水平截面中,第二凸起371以外的部分(空间S)相对于带孔902的面积是约65%。带孔902的水平截面中,第二凸起371以外的部分可按照相对于带孔902的面积而处于的70%以下40%以上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第二凸起371。
此外,能够至少考虑如下两方面来决定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形状,所述两个方面为:(1)确保第二凸起371的强度,(2)在向供料器3a插入了带900之后,在从带900与第二链轮37卡合但没有与第一链轮36卡合的状态过渡至带900与第二链轮37和第一链轮36卡合的状态时,能够使带900正确地与第一链轮36卡合。
另外,如图4所示,元件露出部40包括切割部(刀部)41。元件露出部40被设置在搬运方向(T方向)上的第一链轮36与第二链轮37之间的位置。在向搬运方向搬运带900时,带900的膜903与元件露出部40的切割部41接触。元件露出部40的切割部41与垂直于搬运方向的方向上的带900的中央部分接触。由此,在与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带900的中央部分,膜903被沿朝向带900的搬运方向的直线撕开进而向与带搬运方向正交的两侧卷起,元件900a在上表面露出。此时,被撕开的膜903分别与垂直于搬运方向的水平方向上的带900的两端部接触。这样一来,在带900的上面露出的元件900a在吸附位置B被吸附。
如图6所示,第二链轮37包设置在中心的孔部372和沿圆周配置的紧固孔373。
(相位调节机构部的结构)
如图6所示,相位调节机构部38具备动力传递齿轮380、固定板390、紧固部件400a及400b。第二链轮37配置为被夹在固定板390和动力传递齿轮380之间的位置。此外,动力传递齿轮380是用于向第二链轮37传递动力的齿轮。相位调节机构部38以可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37的相位的方式构成。
动力传递齿轮380以向第二链轮37传递驱动力的方式构成。动力传递齿轮380包括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381。旋转轴381向动力传递齿轮380的厚度方向(Ax2方向)突出。在旋转轴381上设置有卡合部381a。卡合部381a例如是凹部,且从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被设置有多个。旋转轴381以贯通第二链轮37的孔部372的方式被配置在孔部372内。
固定板390被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380上。固定板390是圆盘状的板材。固定板390一面包括卡合部391。卡合部391是例如从旋转中心呈放射状地被设置有多个的凸部(参照图7)。卡合部391构成为与动力传递齿轮380的卡合部381a卡合。固定板390构成为在卡合部391与动力传递齿轮380的卡合部381a卡合的状态下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380的旋转轴381上。固定板390通过紧固部件400a而被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380(旋转轴381)上。因此,固定板390与动力传递齿轮380以相对于以动力传递齿轮380的旋转轴38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而彼此不会相对移动的方式被固定。此外,图7是表示从Ax1方向观察到的固定板390单体,为了方便说明,对长孔392及中心孔以外的部分标注阴影。
固定板390包括沿圆周方向配置的长孔392。长孔392由圆弧形状的孔形成,长孔392大概是沿固定板390的圆周(外圆周)方向的形状的孔。
固定板390构成为将第二链轮37以能够围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详细而言,第二链轮37构成为通过将穿入固定板390的长孔392的紧固部件400b紧固于紧固孔373中,从而以能够转动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固定板390上。能够以长孔392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量(在长度Lr的范围内,参照图7)来调节第二链轮37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固定板390)的旋转相位,而将第二链轮37固定在固定板390上。详细而言,能够沿如图6所示的Ro方向调节第二链轮37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固定板390)的旋转相位。由此,第二链轮37以能够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固定板390)进行转动移动的方式构成,能够在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固定板390)的正确的旋转相位位置处固定。第二链轮37以在被调节至正确的旋转相位位置之后,通过紧固部件400b而以不会相对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固定板390上。固定板390通过紧固部件400a而被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380上。此外,紧固部件400a和400b可采用例如螺钉和螺栓等。
(链轮与带孔的卡合状态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8,对第一链轮36及第二链轮37与带孔902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
图5和图8是表示带900与第二链轮37第一链轮36卡合被搬运的状态的图。第一链轮36按照如下方式搬运带900,该方式为,在第一凸起361与带孔902的搬运方向(T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902a抵接的同时(对带900进行定位的同时),同时,元件被正确地吸附在预定的吸附位置B被正确地吸附。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宽度W2比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的宽度W1小,因此,在第二凸起371与带孔902的缘部(带孔902的搬运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902a或上游侧的位置902b)之间确保了空间S。由此,即使在相邻的带孔902之间的间距P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二凸起371和带孔902的缘部的接触的情况,因此,第二凸起371不会对带900施加载荷。其结果为,可抑制因带900变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而导致不能正确地进行带900的搬运的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相位调节机构部38,即使是在搬运方向(T方向)上的第一链轮36和第二链轮37之间的距离偏离设计值的情况(即使是在存在将第一链轮36和第二链轮37配置在供料器3a上时的尺寸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相位调节机构部38来吸收供料器3a上的尺寸误差,从而调节第二链轮37的相位以达到带孔902的间距P的整数倍。即,通过相位位置来吸收第一链轮36和第二链轮37相对于供料器3a的组装误差,能够将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配置在带孔902的中央附近(不与带孔902的缘接触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所述,设置有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第二链轮37的相位的相位调节机构部38。由此,即使在带900上的相邻的孔之间的间距P存在误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第二链轮37的相位(旋转方向的位置),也能够抑制在带900与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和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卡合时第二链轮37与带900接触而对其施加载荷的现象。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带900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的现象,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带900的搬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运方向(T方向)上,将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宽度设为比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的宽度小。由此,通过调节搬运方向(T方向)上的第二凸起371的宽度较小的第二链轮37的相位,从而与第一凸起361和第二凸起371的宽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抑制第二链轮37与带900接触的现象。通过将第二凸起371的宽度设为比第一凸起361小,能够在第二凸起371与带孔(链轮孔)902的内壁面之间在搬运方向前后形成间隙,但在带孔902之间的间距P是标准的中位数程度的情况下,优选按照如下方式调节,该方式为,在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与带孔902嵌合的位置(带孔902的带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内壁面与第一凸起361接触的位置902a)上具有带900的状态下,第二凸起371位于带孔902的中央部。如果这样调节,则只要是标准的中位数程度的间距P在带孔902内就能够形成两侧相等的间隙,但通过带900,即使间距P比标准的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大或在一定程度上小也能够应对。即,即使比标准值的中位数向正方向或负方向有某种程度的间距P的偏离,也能够在通过第一链轮36进行带900的搬运的情况下不使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与带900接触。另外,只要是在间距P的趋势相比于标准值的中央向较大的一侧或较小的一侧的任何一侧偏离的情况,则也可以根据这种值在第二凸起371的前后改变调节带孔902内的间隙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位调节机构部38设置用于向第二链轮37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齿轮380。以能够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进行转动移动的方式构成第二链轮37。由此,仅通过使第二链轮37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转动移动,就能够轻易地改变第二链轮37的相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位调节机构部38设置固定板390。将固定板390构成为,被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380,且对第二链轮37以能够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由此,与将第二链轮37直接固定在动力传递齿轮380上的情况不同,能够使用固定板390而以可容易地进行相位调节的方式固定第二链轮3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板390与动力传递齿轮380之间的位置配置第二链轮37。由此,在第二链轮37、固定板390及动力传递齿轮380重叠的方向上,第二链轮37不与动力传递齿轮380分离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第二链轮37与动力传递齿轮380的距离和用于向第一链轮36和第一链轮36传递驱动力的齿轮的距离不同的现象。其结果为,由于能够抑制第一链轮36与第二链轮37在正交于带900的搬运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现象,因此,能够容易地搬运带9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动力传递齿轮380上设置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381。以包括用于供动力传递齿轮380的旋转轴381贯通的孔部372的方式构成第二链轮37。以固定于动力传递齿轮380的旋转轴381上的方式构成固定板390。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动力传递齿轮380和第二链轮37的旋转中心一致,同时将第二链轮37配置在固定板390和动力传递齿轮380之间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括形成为长孔形状且沿圆周方向配置的长孔392的方式构成固定板390。以包括沿圆周方向配置的紧固孔373的方式构成第二链轮37。将第二链轮37构成为,通过将穿入长孔392的紧固部件400b紧固于紧固孔373中,从而以可转动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固定板390。由此,能够将第二链轮37以沿着沿圆周方向配置的长孔392的方式可转动移动地固定于固定板390上。其结果为,能够容易地调节第二链轮37相对于固定板390的旋转相位。另外,即使在更换带90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旋松紧固部件400b的操作和紧固操作,轻易地改变第二链轮37的位置(旋转相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孔392是圆弧形状的孔。由此,能够容易地可转动移动地固定第二链轮37。
接着,使用比较例的结构(参照图9~图11)和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比较例的说明)
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供料器503a不具有相位调节机构部,并且具备与第一链轮536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二链轮537。
图10是表示在搬运带孔902的间距P因误差而比标准值短的带900的状态下,第二链轮537的第二凸起571的俯视图。通过该供料器503a,在定位了第一链轮536的第一凸起561和带孔902的状态下,且在搬运带孔902的间距P较短的带900的情况下,第二链轮537的第二凸起571与带孔902的上游侧的位置902b接触。通过第二凸起571和带孔902的缘部(位置902b)接触,在第一凸起561及第二凸起571之间对带900施加有张力,带900以支起的状态被搬运。由此,由第一链轮536供给的带900不易脱落,因此,在由第一链轮536供给的带900脱落时带900会发生振动。其结果为,会因配置在带900的收容部901的元件900a发生振动,而使元件900a的吸附精度下降。
图11是表示搬运带孔902的间距P因误差而比标准值长的带900的第二链轮537的第二凸起571的俯视图。通过该供料器503a,在定位了第一链轮536的第一凸起561和带孔902的状态下,且在搬运带孔902的间距P较长的带900的情况下,第二链轮537的第二凸起571与带孔902的下游侧的位置902a接触。第二凸起571与带孔902的缘部(位置902a)接触,因此,会在由第二凸起571按压带900的(弯曲)状态下搬运。其结果,元件900a的吸附精度下降。
(本实施方式的说明)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料器3a具备相位调节机构部38。另外,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宽度W2形成为比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的宽度W1小。由此,如图8所示,通过该供料器3a,在定位了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和带孔902而搬运带900的状态下,即使带孔902的间距P有误差(即使在比标准值短或长的情况下),在第二凸起371与带孔902的缘部(下游侧的位置902a或上游侧的位置902b)之间也确保了空间S。由此,即使在相邻的带孔902之间的间距P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二凸起371与带孔902的缘部接触,因此,第二凸起371不会对带900施加载荷。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因带900形成支起状态或弯曲状态,而无法正确地搬运带900的现象。
(变形例)
此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通过本发明所请求的技术方案来表示,进而,包含与本发明所请求的技术方案具有同等的意义及在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如下的例子,设置相位调节机构部38,同时,将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搬运方向上的宽度设为比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的宽度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设置相位调节机构部38,也可以将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搬运方向上的宽度设为比第一链轮36的第一凸起361的宽度小。即使第二凸起371的宽度与第一凸起361的宽度相同,也能够进行对带孔902间的间距误差的调节。另外,在如第二凸起371在第二链轮37上的形成位置等的尺寸上存在加工方面的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调节相位调节机构部38而使相位位置吻合。另外,若想要仅以第二链轮37和其安装对象的嵌合部之间加工方面的精度正确地进行第二链轮37的旋转方向的相位的定位固定,则加工方面的精度管理会变得变得困难,但通过具有相位调节机构部38则能够通过调节而容易地使相位吻合固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第二链轮37固定在固定板390上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390。也可以在动力传递齿轮380上直接固定第二链轮37。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动力传递齿轮380上设置调节第二链轮37相对于动力传递齿轮380的旋转相位的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第二链轮37配置在固定板390和动力传递齿轮380之间的位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第二链轮37配置在与固定板390和动力传递齿轮380之间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紧固部件400b,将第二链轮37固定在固定板390上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除紧固部件400b之外的部件将第二链轮37固定在固定板390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元件露出部40,在与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带900的中央部分将膜903撕开,从而使元件900a在上面露出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不设置元件露出部40,而是通过剥离膜903,使元件900a从上面露出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代替在中央部切割膜903的元件露出部40而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剥掉在夹持带900的收容部901的两侧粘贴有膜903的部分的一侧,另一侧保持粘贴而卷起膜903,使元件900a露出。即,本发明可应用于如下各种结构:在与带900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隔着收容部901的两侧沿带900的搬运方向而在带900上粘接膜903与从而将元件900a密封,并从元件900a的上方除去该膜903从而使之露出。此外,在带900被装载于供料器3a中时,首先,从链轮33被搬运至第二链轮37的该带900通过第二链轮37被搬运至利用元件露出部40使元件900a露出的位置。即,第二凸起371与带孔902的下游侧内壁抵接而对带900a进行输送。由于在元件露出部40进行切断带900等的元件露出的处理,会对带900a的搬运施加载荷,但第二链轮37配置在即使是柔软的带900也不会因该载荷而屈曲(不弯曲)这样的比较接近的位置上。但是,如果没有屈曲的危险则也可以将第二链轮37相对于元件露出部40而远离地设置,但为了向元件露出部40导入带900需要设置于比元件露出部40靠搬运方向的上游侧。带900从元件露出部40通过后,由第二链轮37进行搬运,直到与第一链轮36嵌合,但如果与第一链轮36嵌合,则主要由第一链轮36进行搬运。即,第二链轮37以与第一链轮36相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但如上述所述不与带900卡合而是从动地旋转。第二链轮是装载带900时的向第一链轮36搬运带900所必须的部件,第一链轮36担任使带900间歇地移动,将露出的元件900a正确地定位在吸附位置B的工作。由于第一链轮36位于拉伸从元件露出部40通过的带900a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带900a不会在元件露出部40折弯屈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沿搬运方向的垂直截面大致为炮弹型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二链轮37的第二凸起371的沿搬运方向的垂直截面也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梯形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二凸起371是具有长方形的水平截面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二凸起371也可以具有除长方形之外的水平截面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3a 供料器;
36 第一链轮;
37 第二链轮;
38 相位调节机构部;
42 安装头(安装部);
100 元件安装装置;
361 第一凸起;
371 第二凸起;
372 孔部;
373 紧固孔;
380 动力传递齿轮;
381 旋转轴;
390 固定板;
392 长孔;
400b 紧固部件;
900 带(载带);
900a 元件;
Cb 基板(安装对象物);
W1 宽度;
W2 宽度。

Claims (9)

1.一种供料器(3a),是用于将包括元件(900a)的载带(900)向预定的搬运方向搬运的供料器,所述供料器具备:
第一链轮(36),相对于元件露出部而被配置在所述搬运方向的下游,并且包括与所述载带卡合的第一凸起(361);
第二链轮(37),相对于所述元件露出部而被配置在所述搬运方向的上游,并且,包括与所述载带卡合的第二凸起(371)、且与所述第一链轮同步旋转;以及
相位调节机构部(38),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所述第二链轮的相位,
对于所述第二链轮设置所述相位调节机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在所述搬运方向上,所述第二链轮的第二凸起的宽度(W2)比所述第一链轮的第一凸起的宽度(W1)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所述相位调节机构部包括向所述第二链轮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齿轮(380),
所述第二链轮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进行转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所述相位调节机构部包括固定板(390),
所述固定板构成为,被固定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上、且将所述第二链轮以可围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所述第二链轮被配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之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齿轮包括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381),
所述第二链轮包括用于供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的旋转轴贯通的孔部(372),
所述固定板构成为被固定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的旋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4~6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所述固定板包括形成为长孔形状并沿圆周方向配置的长孔(392),
所述第二链轮包括沿圆周方向配置的紧固孔(373),
所述第二链轮构成为,通过将穿入所述长孔的紧固部件(400b)紧固于所述紧固孔中而以可转动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器,其中,
所述长孔由圆弧形状的孔形成。
9.一种元件安装装置(100),具备供料器和安装部(42),
所述供料器包括:第一链轮,相对于元件露出部而被配置在搬运包括元件的载带的搬运方向的下游,并且包括与所述载带卡合的第一凸起;第二链轮,相对于所述元件露出部而被配置在所述搬运方向的上游,并且,包括与所述载带卡合的第二凸起、且与所述第一链轮同步旋转;以及相位调节机构部,用于调节围绕旋转中心的所述第二链轮的相位,
所述安装部用于向安装对象物(Cb)上安装所述元件,
对于所述第二链轮设置所述相位调节机构部。
CN201580084835.2A 2015-12-09 2015-12-09 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Active CN108293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4580 WO2017098616A1 (ja) 2015-12-09 2015-12-09 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3316A CN108293316A (zh) 2018-07-17
CN108293316B true CN108293316B (zh) 2020-04-17

Family

ID=5901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835.2A Active CN108293316B (zh) 2015-12-09 2015-12-09 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5446B2 (zh)
JP (1) JP6629879B2 (zh)
CN (1) CN108293316B (zh)
DE (1) DE112015007182T5 (zh)
WO (1) WO2017098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5403B2 (ja) * 2016-01-26 2020-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11418275B (zh) * 2017-12-26 2021-03-23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CN112092426B (zh) * 2020-09-01 2022-07-19 无锡佳欣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矫正纠偏功能的自动化载带成型设备
JP2021002685A (ja) * 2020-10-06 2021-0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DE102021130748B3 (de) 2021-11-24 2023-04-13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Rad einer Bauteilgurtfördervorrichtung, Bauteilgurtfördervorrichtung sowie Bestück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4631U (zh) * 2010-08-04 2011-04-13 宜宾天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装置
CN203864150U (zh) * 2014-06-16 2014-10-08 玉田县盛田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预涂膜覆膜机接纸切分结构
WO2015029125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CN104488372A (zh) * 2012-07-27 2015-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应设备和部件供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94311A5 (zh) * 1972-07-25 1974-02-22 Ctre Etu Rech Machine
JPS49109077U (zh) 1973-01-12 1974-09-18
JPS6077844U (ja) 1983-07-05 1985-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イ−ゼル機関用燃料噴射ポンプのプ−リ
JPS6077844A (ja) * 1983-10-05 1985-05-02 後藤 実 間歇式自動充填包装機に於ける空袋排出防止装置
JPS63177591A (ja) 1987-01-19 1988-07-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0072216A (ja) 1998-06-16 2000-03-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角筒容器充填機用搬送キャリア
US6032845A (en) * 1998-10-15 2000-03-07 Hover-Davis, Inc. Variable pitch tape feeder and pitch selection switch therefor
US7380581B2 (en) * 2005-01-26 2008-06-03 Samsung Techwin Co., Ltd. Tape feeder and tape feeding and recovering modules therefor
GB2475532A (en) 2009-11-23 2011-05-25 St Microelectronics Array of daisy chained image sensors
JP5408146B2 (ja) * 2011-01-25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テープ装着方法
JP6033588B2 (ja) 2012-06-29 2016-11-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及びフィーダ制御方法並びに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US10667450B2 (en) * 2012-08-06 2020-05-26 Hanwha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Carrier tape feeding device, chip mounting system, and chip mounting method
CN104185411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进给器
JP5995784B2 (ja) 2013-05-31 2016-09-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05474770B (zh) 2013-08-26 2018-11-09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4631U (zh) * 2010-08-04 2011-04-13 宜宾天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调节装置
CN104488372A (zh) * 2012-07-27 2015-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应设备和部件供应方法
WO2015029125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CN203864150U (zh) * 2014-06-16 2014-10-08 玉田县盛田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预涂膜覆膜机接纸切分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7182T5 (de) 2018-08-23
US20180359888A1 (en) 2018-12-13
US10555446B2 (en) 2020-02-04
JPWO2017098616A1 (ja) 2018-07-26
CN108293316A (zh) 2018-07-17
JP6629879B2 (ja) 2020-01-15
WO2017098616A1 (ja)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3316B (zh) 供料器和元件安装装置
JP6334689B2 (ja) フィーダ
JP2011029297A (ja) 電子部品フィーダ
JP2013077668A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US20190037739A1 (en) Mounting target working device
KR101744609B1 (ko) 부품 공급 장치, 및 부품 실장 장치
US11576290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JP6574372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JP2013012572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11418275B (zh) 供料器
CN112106458B (zh) 元件供给装置
JP6898782B2 (ja) リール保持装置
CN110226368B (zh) 元件安装机、元件吸附方法、吸嘴配置方法及元件供给装置配置方法
JP5965697B2 (ja)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JP6486506B2 (ja) 被実装物作業装置
WO2022219824A1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263413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7178552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112042287A (zh) 元件安装机、元件用尽判定方法
JP2009239001A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WO2021171370A1 (ja) 基板作業機
CN117063624A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JP587951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24036731A (ja) 部品装着装置および部品装着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JP2012186261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よる部品供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