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745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745A
CN108291745A CN201680067582.2A CN201680067582A CN108291745A CN 108291745 A CN108291745 A CN 108291745A CN 201680067582 A CN201680067582 A CN 201680067582A CN 108291745 A CN108291745 A CN 108291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ntrol cabinet
chuck
substrate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苫惠介
吉田纯
吉田纯一
五十住晋
五十住晋一
仓地正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1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7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控制箱(81),供基板(83B)装配;制冷剂夹套(87),设于控制箱(81)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元件(83A);托架(93),供制冷剂夹套(87)装配;以及基座(85),对控制箱(81)以及托架(93)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由此,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83A)的作用。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空气调节器,为了控制压缩机的电动机的运转状态,搭载有倒相电路(inverter circuit)等电路。一般地,在该倒相电路使用产生高热的功率元件,在以往的空气调节器设有冷却功率元件的单元,以使该功率元件不会成为比可操作的温度高的温度。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备:印刷基板,装配有功率元件;制冷剂夹套,供用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在内部流通;以及开关盒,经由间隔件(spacer)固定有印刷基板,通过在制冷剂夹套中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元件。在该空气调节器,功率元件经由传热板装配于制冷剂夹套,传热板装配于开关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8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气调节器,记载有:制冷剂夹套经由传热板间接地固定于开关盒,印刷基板与制冷剂夹套通过开关盒连结,因此在制冷剂夹套通过沿着制冷剂配管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印刷基板与制冷剂夹套进行同样的运动(振动)。
但是,制冷剂夹套、传热板、印刷基板以及功率元件全部固定于开关盒,因此当制冷剂夹套被激振时,开关盒负责吸收振动,其结果是振动传递至包含功率元件的所有部件。因此,希望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的作用。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的作用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第一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功率元件,设于基板;控制箱,供所述基板装配;制冷剂夹套,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元件;托架,供所述制冷剂夹套装配;以及基座,对所述控制箱以及所述托架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冷却功率元件的制冷剂夹套通过托架与经由基板装配有功率元件的控制箱独立地固定于基座。因此,在制冷剂夹套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托架与控制箱独立地吸收该制冷剂夹套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减少振动向功率元件的传递,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的作用。
此外,第二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控制箱侧,并在所述控制箱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以及制冷剂夹套支承在控制箱侧,能与控制箱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不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的组装时,能通过与控制箱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来提高组装性。
此外,第三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以及制冷剂夹套支承在托架侧,能以基板以及功率元件与制冷剂夹套一同留在托架侧的方式卸下控制箱。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之后的维护时,通过以留下而不取下制冷剂夹套和由制冷剂夹套冷却的功率元件以及基板的方式卸下控制箱,能提高维护性。
此外,第四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所述制冷剂夹套与所述功率元件隔着传热板相互装配。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隔着传热板装配制冷剂夹套和功率元件,在制冷剂夹套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传热板吸收该制冷剂夹套的振动。其结果是,能进一步减少振动向功率元件的传递,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的作用。
此外,第五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发明中,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装配于所述控制箱。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将基板装配于传热板,在制冷剂夹套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传热板吸收该制冷剂夹套的振动,并且与功率元件同样地,该振动也被传递至基板。其结果是,通过相同的振动传递至功率元件和基板,能防止功率元件与基板的连接断开这样的情况。
此外,第六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第五发明中,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控制箱侧,并在所述控制箱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传热板以及制冷剂夹套支承在控制箱侧,能与控制箱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不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的组装时,能通过与控制箱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来提高组装性。
此外,第七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第五发明中,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传热板以及制冷剂夹套支承在托架侧,能以使基板以及功率元件与制冷剂夹套一同留在托架侧的方式卸下控制箱。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之后的维护时,通过以留下而不取下制冷剂夹套和由制冷剂夹套冷却的功率元件以及基板的方式卸下控制箱,能提高维护性。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示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在图1中,示出多联式空气调节装置1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应用的一个示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制冷循环装置能应用于热泵。多联式空气调节装置1包含:一台室外机3,从室外机3导出的气体侧配管5以及液体侧配管7,以及在该气体侧配管5以及液体侧配管7之间经由分支器9并联连接的多台室内机11A、11B。
室外机3具备:逆变器驱动的压缩机13,其压缩制冷剂;四通切换阀17,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室外热交换器19,使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制暖用室外膨胀阀(EEVH)23;储液器(receiver)25,储存液态制冷剂;过冷却热交换器27,对液态制冷剂施加过冷却;过冷却用膨胀阀(EEVSC)29,控制分流至过冷却热交换器27的制冷剂量;储液器(accumulator)31,从吸入至压缩机13的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液体成分,仅使气体成分吸入至压缩机13;气体侧控制阀33;以及液体侧控制阀35。
室外机3侧的上述各设备经由排出配管37A、气体配管37B、液体配管37C、气体配管37D、吸入配管37E以及过冷却用的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等制冷剂配管如公知那样进行连接,构成室外侧制冷剂回路39。此外,在室外机3设有对室外热交换器19送入外部空气的室外风扇41。
气体侧配管5以及液体侧配管7是与室外机3的气体侧控制阀33以及液体侧控制阀35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在车间进行安装施工时,根据室外机3和与其连接的室内机11A、11B之间的距离,设定其长度。在气体侧配管5以及液体侧配管7的中途设有适当数量的分支器9,经由该分支器9分别连接有适当台数的室内机11A、11B。由此,构成封闭的一个系统的制冷循环45。
室内机11A、11B具备:室内热交换器47,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供于室内的空气调节;制冷用室内膨胀阀(EEVC)49;以及室内风扇51,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7来使室内空气循环,所述室内机11A、11B经由室内侧的分支气体侧配管5A、5B以及分支液体侧配管7A、7B与分支器9连接。
在上述多联式空气调节装置1中如下进行制暖运转。由压缩机13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排出至排出配管37A之后,通过四通切换阀17循环至气体配管37D侧。该制冷剂从气体侧控制阀33、气体侧配管5经过而从室外机3导出,进而从分支器9、室内侧的分支气体侧配管5A、5B经过而被导入至室内机11A、11B。
导入至室内机11A、11B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与由室内风扇51循环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室内空气被加热,供于室内的制暖。另一方面,制冷剂被冷凝,并从室内膨胀阀(EEVC)49、分支液体侧配管7A、7B经过而到达分支器9,与来自其他室内机的制冷剂合流之后,从液体侧配管7经过而返回至室外机3。
返回至室外机3的制冷剂从液体侧控制阀35、液体配管37C经过而到达过冷却热交换器27,在与制冷时的情况同样地被施加过冷却之后,流入储液器25,通过暂时储存来调整循环量。该液态制冷剂经由液体配管37C被供给至室外膨胀阀(EEVH)23,在那里绝热膨胀之后,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19。
在室外热交换器19,从室外风扇41送入的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剂从外部空气吸热而蒸发气化。该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19经过气体配管37B、四通切换阀17、吸入配管37E与来自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的制冷剂合流,并被导入储液器31。在储液器31,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成分被分离,仅气体成分被吸入压缩机13,并在压缩机13再次被压缩。通过重复以上的循环,进行制暖运转。
另一方面,如下进行制冷运转。在压缩机13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排出至排出配管37A。之后,制冷剂气体通过四通切换阀17被循环至气体配管37B侧,在室外热交换器19与由室外风扇41送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凝液化。该液态制冷剂从室外膨胀阀23通过,并暂时储存于储液器25。
在储液器25调整了循环量的液态制冷剂在经由液体配管37C流通于过冷却热交换器27的过程中,一部分分流至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与在过冷却用膨胀阀(EEVSC)29绝热膨胀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给予过冷度。该液态制冷剂从液体侧控制阀35经过,从室外机3被导出至液体侧配管7,进而导出至液体侧配管7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分支器9被分流至各室内机11A、11B的分支液体侧配管7A、7B。
分流至分支液体侧配管7A、7B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各室内机11A、11B,在室内膨胀阀(EEVC)49被绝热膨胀,成为气液二相流,而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47。在室内热交换器47,成为气液二相流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1循环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室内空气被冷却,供于室内的制冷。另一方面,制冷剂被气化,从分支气体侧配管5A、5B经过而到达分支器9,与来自其他室内机的制冷剂气体在气体侧配管5合流。
在气体侧配管5合流的制冷剂气体再次返回至室外机3,并从气体侧控制阀33、气体配管37D、四通切换阀17经过而到达吸入配管37E,与来自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的制冷剂气体合流之后,被导入至储液器31。在储液器31,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成分被分离,仅气体成分被吸入至压缩机13。通过该制冷剂在压缩机13中再次被压缩,并重复以上的循环,进行制冷运转。如此一来,作为制冷剂循环装置的多联式空气调节装置1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为了控制压缩机13的运转,设有倒相电路等电路。然后,电路通过冷却装置被冷却。以下,对冷却电路的冷却装置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2~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80将控制箱81作为壳体,在其内部容纳有电路83等。控制箱81具有箱主体81A和分割部81B。箱主体81A是容纳有电路83等的壳体构件。该箱主体81A通过螺钉101A可拆装地装配于支承有上述的室外机3的各构成的基座85。分割部81B是通过螺钉101B可拆装地装配于箱主体81A,并对壳体构件的局部开口进行开闭的盖构件。
电路83通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而连接。基板83B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侧,以夹存间隔件101C的方式通过螺钉101D可拆装地装配于分割部81B。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基板83B也可以通过锁定支撑件101E可拆装地装配于分割部81B。
分割部81B形成有贯通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外的贯通孔81Ba。然后,分割部81B以堵塞贯通孔81Ba的方式通过螺钉101F可拆装地装配有制冷剂夹套87。电路83的功率元件83A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侧,经由传热片89通过螺钉101G可拆装地装配于制冷剂夹套87。
制冷剂夹套87具有供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该制冷剂配管87A设为被夹于铝块的第一传热构件87B以及第二传热构件87C。如图1所示,制冷剂配管87A在室外机3中以使室外热交换器19与室内热交换器47之间的液体配管37C与吸入配管37E旁通的方式连接,供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从液体配管37C流通。第一传热构件87B与第二传热构件87C通过螺钉101H可拆装地装配。然后,第一传热构件87B以堵塞分割部81B的贯通孔81Ba的方式通过螺钉101F可拆装地装配于分割部81B,且第一传热构件87B通过螺钉101G可拆装地装配有电路83的功率元件83A。在第二传热构件87C的外边缘,通过螺钉101I可拆装地装配有安装片91。安装片91以在第二传热构件87C的外周延伸出的方式装配。该安装片91通过螺钉101J可拆装地装配于托架93。托架93通过螺钉101K可拆装地装配于基座85。
对于这样的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功率元件83A通过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的在制冷剂配管87A流通的制冷剂被冷却。由此,使功率元件83A不会成为比可操作的温度高的温度。
参照图4~图6对上述的构成的组装以及维护时拆卸进行说明。
在进行组装时,如图4所示,控制箱81在装配于基座85以前,装配有电路83以及制冷剂夹套87的第一传热构件87B。之后,如图5所示,在制冷剂夹套87的第一传热构件87B装配有制冷剂配管87A以及第二传热构件87C,且在第二传热构件87C装配有安装片91。控制箱81自该形态如图2所示地装配于基座85。另一方面,制冷剂夹套87自该形态如图2所示地在装配于基座85的托架93进行装配。
如图6所示,在进行维护时,控制箱81的箱主体81A从分割部81B以及基座85卸下。分割部81B装配有电路83的基板83B,且装配有制冷剂夹套87。因此,包含功率元件83A的电路83在保持经由分割部81B以及制冷剂夹套87装配于托架93的状态下,装配于基座85。因此,在保持使制冷剂夹套87、电路83留在基座85侧的状态下取出箱主体81A,进行容纳于箱主体81A的构成的维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从电路83的基板83B配线的电缆经由连接器与箱主体81A内的其他基板等连接,在将箱主体81A从分割部81B以及基座85卸下时,通过取下该连接器,使电路83与箱主体81A分离。
在此,如图2所示,将箱主体81A与分割部81B接合的螺钉101B设为从箱主体81A的内部进行装配或者卸下。此外,将制冷剂夹套87与托架93接合的螺钉101I设为从控制箱81的相反侧进行装配或者卸下。该控制箱81的相反侧是室外机3处壁侧等作为被封闭侧的背面侧,控制箱81侧是室外机3处作为被敞开侧的正面侧。即,由于进行组装时是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前,因此在室外机3的背面侧也能进行作业,所以能在装配于基座85的托架93装配制冷剂夹套87。另一方面,由于进行维护时是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后,因此在室外机3的背面侧难以进行作业,所以在控制箱81侧能够从分割部81B卸下箱主体81A。此外,如果在托架93的背面侧、即在控制箱81的相反侧配置比较难以发生故障的设备(例如,电解电容器等),则该设备配置于控制箱81的外侧,因此能使控制箱81小型化。
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控制箱81,供基板83B装配;制冷剂夹套87,设于控制箱81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元件83A;托架93,供制冷剂夹套87装配;以及基座85,对控制箱81以及托架93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冷却功率元件83A的制冷剂夹套87、与经由基板83B装配有功率元件83A的控制箱81独立地通过托架93固定于基座85。因此,在制冷剂夹套87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沿着制冷剂配管87A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托架93与控制箱81独立地吸收该制冷剂夹套87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减少振动向功率元件83A的传递而不依赖于控制箱81的强度,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83A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控制箱81侧,并在控制箱81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83B以及制冷剂夹套87支承在控制箱81侧,能与控制箱81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87。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不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的组装时,通过与控制箱81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87,能提高组装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托架93侧,并在托架93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83B以及制冷剂夹套87支承在托架93侧,能以使基板83B以及功率元件83A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留在托架93侧的方式卸下控制箱81。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之后的维护时,通过以留下而不取下制冷剂夹套87和由制冷剂夹套87冷却的功率元件83A以及基板83B的方式卸下控制箱81,能提高维护性。
[实施方式二]
图7~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如图7所示,冷却装置80将控制箱81作为壳体,在其内部容纳有电路83等。控制箱81具有箱主体81A和分割部81B。箱主体81A是容纳有电路83等的壳体构件。该箱主体81A通过螺钉101A可拆装地装配于支承有上述的室外机3的各构成的基座85。分割部81B是通过螺钉101B可拆装地装配于箱主体81A,并对壳体构件的局部开口进行开闭的盖构件。
电路83通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而连接。基板83B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侧,以夹存间隔件101C的方式通过螺钉101D可拆装地装配于分割部81B。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基板83B也可以通过锁定支撑件101E可拆装地装配于分割部81B。
分割部81B形成有贯通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外的贯通孔81Ba。然后,分割部81B以堵塞贯通孔81Ba的方式通过螺钉101F可拆装地装配有制冷剂夹套87。电路83的功率元件83A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侧,经由传热片89通过螺钉101G可拆装地装配于制冷剂夹套87。
制冷剂夹套87具有供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该制冷剂配管87A以插入至铝块的传热构件87D的内部的方式设置。如图1所示,制冷剂配管87A在室外机3中以使室外热交换器19与室内热交换器47之间的液体配管37C与吸入配管37E旁通的方式连接,供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从液体配管37C流通。传热构件87D以堵塞分割部81B的贯通孔81Ba的方式通过螺钉101F可拆装地装配于分割部81B,且传热构件87D通过螺钉101G可拆装地装配有电路83的功率元件83A。在传热构件87D的外边缘,通过螺钉1011可拆装地装配有安装片91。安装片91以在传热构件87D的外周延伸出的方式装配。该安装片91通过螺钉101J可拆装地装配于托架93。托架93通过螺钉101K可拆装地装配于基座85。
对于这样的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功率元件83A通过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的在制冷剂配管87A流通的制冷剂被冷却。由此,使功率元件83A不会成为比可操作的温度高的温度。
参照图8以及图9对上述的构成的组装以及维护时拆卸进行说明。
在进行组装时,如图8所示,控制箱81在装配于基座85以前,装配有电路83以及制冷剂夹套87的传热构件87D。然后,制冷剂夹套87的传热构件87D装配有安装片91。控制箱81自该形态如图7所示地装配于基座85。另一方面,制冷剂夹套87自该形态如图7所示地在装配于基座85的托架93进行装配。
如图9所示,在进行维护时,控制箱81的箱主体81A从分割部81B以及基座85卸下。分割部81B装配有电路83的基板83B,且装配有制冷剂夹套87。因此,包含功率元件83A的电路83在保持经由分割部81B以及制冷剂夹套87装配于托架93的状态下,装配于基座85。因此,在保持使制冷剂夹套87、电路83留在基座85侧的状态下取出箱主体81A,进行容纳于箱主体81A的构成的维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从电路83的基板83B配线的电缆经由连接器与箱主体81A内的其他基板等连接,在将箱主体81A从分割部81B以及基座85卸下时,通过取下该连接器,使电路83与箱主体81A分离。
在此,如图7所示,将箱主体81A与分割部81B接合的螺钉101B设为从箱主体81A的内部进行装配或者卸下。此外,将制冷剂夹套87与托架93接合的螺钉101I设为从控制箱81的相反侧进行装配或者卸下。该控制箱81的相反侧是室外机3处壁侧等作为被封闭侧的背面侧,控制箱81侧是室外机3处作为被敞开侧的正面侧。即,由于进行组装时是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前,因此在室外机3的背面侧也能进行作业,所以能在装配于基座85的托架93装配制冷剂夹套87。另一方面,由于进行维护时是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后,因此在室外机3的背面侧难以进行作业,所以在控制箱81侧能够从分割部81B卸下箱主体81A。此外,如果在托架93的背面侧、即在控制箱81的相反侧配置比较难以发生故障的设备(例如,电解电容器等),则该设备配置于控制箱81的外侧,因此能使控制箱81小型化。
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控制箱81,供基板83B装配;制冷剂夹套87,设于控制箱81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元件83A;托架93,供制冷剂夹套87装配;以及基座85,对控制箱81以及托架93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冷却功率元件83A的制冷剂夹套87、与经由基板83B装配有功率元件83A的控制箱81独立地通过托架93固定于基座85。因此,在制冷剂夹套87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沿着制冷剂配管87A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托架93与控制箱81独立地吸收该制冷剂夹套87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减少振动向功率元件83A的传递而不依赖于控制箱81的强度,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83A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控制箱81侧,并在控制箱81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83B以及制冷剂夹套87支承在控制箱81侧,能与控制箱81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87。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不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的组装时,通过与控制箱81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87,能提高组装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托架93侧,并在托架93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83B以及制冷剂夹套87支承在托架93侧,能以使基板83B以及功率元件83A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留在托架93侧的方式卸下控制箱81。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之后的维护时,通过以留下而不取下制冷剂夹套87和由制冷剂夹套87冷却的功率元件83A以及基板83B的方式卸下控制箱81,能提高维护性。
[实施方式三]
图10~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冷却装置的放大图。
如图10所示,冷却装置80将控制箱81作为壳体,在其内部容纳有电路83等。控制箱81由箱主体81A构成。箱主体81A是容纳有电路83等的壳体构件。该箱主体81A通过螺钉101A可拆装地装配于支承有上述的室外机3的各构成的基座85。
箱主体81A形成有贯通此壳体构件的内外的贯通孔81Aa。然后,箱主体81A以堵塞贯通孔81Aa的方式通过螺钉101B可拆装地装配有传热板95。传热板95是由铝块形成的传热构件,且构成为对贯通孔81Aa进行开闭的盖构件。
电路83通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而连接。基板83B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侧,以夹存间隔件101C的方式通过螺钉101D可拆装地装配于传热板9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基板83B也可以通过锁定支撑件101E可拆装地装配于支承板97,所述支承板97以堵塞形成于传热板95的凹部95a的方式通过螺钉101L可拆装地装配于传热板95。电路83的功率元件83A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内侧,经由传热片89通过螺钉101G可拆装地装配于传热板95。
制冷剂夹套87具有供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该制冷剂配管87A以插入至铝块的传热构件87D的内部的方式设置。如图1所示,制冷剂配管87A在室外机3中以使室外热交换器19与室内热交换器47之间的液体配管37C与吸入配管37E旁通的方式连接,供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从液体配管37C流通。传热构件87D在作为箱主体81A的壳体构件的外侧,经由传热片96通过螺钉101H可拆装地装配于传热板95。在传热构件87D的外边缘,通过螺钉101I可拆装地装配有安装片91。安装片91以在传热构件87D的外周延伸出的方式装配。该安装片91通过螺钉101J可拆装地装配于托架93。托架93通过螺钉101K可拆装地装配于基座85。
对于这样的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经由传热板95通过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的在制冷剂配管87A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元件83A。由此,使功率元件83A不会成为比可操作的温度高的温度。
参照图12~图14对上述的构成的组装以及维护时拆卸进行说明。
在进行组装时,如图12所示,控制箱81在装配于基座85以前,装配有电路83以及传热板95。之后,如图13所示,在传热板95装配有制冷剂夹套87的传热构件87D,且在传热构件87D装配有安装片91。控制箱81自该形态如图10所示地装配于基座85。另一方面,制冷剂夹套87自该形态如图10所示地在装配于基座85的托架93进行装配。
在进行维护时,如图14所示,控制箱81的箱主体81A从传热板95以及基座85卸下。传热板95装配有电路83的基板83B,且装配有制冷剂夹套87。因此,包含功率元件83A的电路83在保持经由传热板95以及制冷剂夹套87装配于托架93的状态下装配于基座85。因此,在保持使制冷剂夹套87、电路83留在基座85侧的状态下取出箱主体81A,进行容纳于箱主体81A的构成的维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从电路83的基板83B配线的电缆经由连接器与箱主体81A内的其他基板等连接,在从传热板95以及基座85卸下箱主体81A时,通过取下该连接器,使电路83与箱主体81A分离。
在此,如图10所示,将箱主体81A与传热板95接合的螺钉101B设为从箱主体81A的内部进行装配或者卸下。此外,将制冷剂夹套87与托架93接合的螺钉101I设为从控制箱81的相反侧进行装配或者卸下。该控制箱81的相反侧是室外机3处壁侧等作为被封闭侧的背面侧,控制箱81侧是室外机3处作为被敞开侧的正面侧。即,由于进行组装时是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前,因此在室外机3的背面侧也能进行作业,所以能在装配于基座85的托架93装配制冷剂夹套87。另一方面,由于进行维护时是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后,因此在室外机3的背面侧难以进行作业,所以在控制箱81侧能够从传热板95卸下箱主体81A。此外,如果在托架93的背面侧、即在控制箱81的相反侧配置比较难以发生故障的设备(例如,电解电容器等),则该设备配置于控制箱81的外侧,因此能使控制箱81小型化。
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功率元件83A,设于基板83B;控制箱81,供基板83B装配;制冷剂夹套87,设于控制箱81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元件83A;托架93,供制冷剂夹套87装配;以及基座85,对控制箱81以及托架93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冷却功率元件83A的制冷剂夹套87、与经由基板83B装配有功率元件83A的控制箱81独立地通过托架93固定于基座85。因此,在制冷剂夹套87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沿着制冷剂配管87A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托架93与控制箱81独立地吸收该制冷剂夹套87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减少振动向功率元件83A的传递,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83A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剂夹套87与功率元件83A隔着传热板95相互装配。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隔着传热板95装配制冷剂夹套87和功率元件83A,在制冷剂夹套87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沿着制冷剂配管87A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传热板95吸收该制冷剂夹套87的振动。其结果是,能进一步减少振动向功率元件83A的传递而不依赖于控制箱81的强度,能进一步减少负载对功率元件83A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经由传热板95装配于控制箱81。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将基板83B装配于传热板95,在制冷剂夹套87通过制冷剂流通而由此沿着制冷剂配管87A传递来的振动被激振的情况下,传热板95吸收该制冷剂夹套87的振动,并且与功率元件83A同样地,该振动也被传递至基板83B。其结果是,通过相同的振动传递至功率元件83A和基板83B,能防止功率元件83A与基板83B的连接断开这样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经由传热板95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控制箱81侧,并在控制箱81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83B、传热板95以及制冷剂夹套87支承在控制箱81侧,能与控制箱81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87。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不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的组装时,通过与控制箱81一体地组装制冷剂夹套87,能提高组装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基板83B经由传热板95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托架93侧,并在托架93侧被支承。
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基板83B、传热板95以及制冷剂夹套87支承在托架93侧,能以使基板83B以及功率元件83A与制冷剂夹套87一同留在托架93侧的方式卸下控制箱81。例如,在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夹套87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配管87A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部位连接之后的维护时,通过以留下而不取下制冷剂夹套87和由制冷剂夹套87冷却的功率元件83A以及基板83B的方式卸下控制箱81,能提高维护性。
再者,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示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在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包含由过冷却热交换器27、过冷却用膨胀阀29以及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构成的过冷却回路。在该图1所示的构成的情况下,制冷剂配管87A与液体配管37C处比连接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的位置靠近液体侧控制阀35的位置连接。另一方面,图15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是不包含作为过冷却回路的过冷却热交换器27、过冷却用膨胀阀29以及过冷却用分支配管37F的构成,与液体配管37C连接而与过冷却回路无关。
符号说明
81 控制箱
83A 功率元件
83B 基板
85 基座
87 制冷剂夹套
93 托架
95 传热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功率元件,设于基板;
控制箱,供所述基板装配;
制冷剂夹套,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元件;
托架,供所述制冷剂夹套装配;以及
基座,对所述控制箱以及所述托架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并支承室外机的各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控制箱侧,并在所述控制箱侧被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夹套与所述功率元件隔着传热板相互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装配于所述控制箱。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控制箱侧,并在所述控制箱侧被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8.[追加]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功率元件,设于基板;
控制箱,供所述基板装配;
制冷剂夹套,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元件;
托架,供所述制冷剂夹套装配;以及
基座,对所述控制箱以及所述托架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9.[追加]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功率元件,设于基板;
控制箱,供所述基板装配;
制冷剂夹套,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元件;
托架,供所述制冷剂夹套装配;以及
基座,对所述控制箱以及所述托架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所述制冷剂夹套与所述功率元件隔着传热板相互装配,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Claims (7)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功率元件,设于基板;
控制箱,供所述基板装配;
制冷剂夹套,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外部,并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元件;
托架,供所述制冷剂夹套装配;以及
基座,对所述控制箱以及所述托架分别独立地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控制箱侧,并在所述控制箱侧被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夹套与所述功率元件隔着传热板相互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装配于所述控制箱。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控制箱侧,并在所述控制箱侧被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制冷剂夹套一同可拆装地设于所述托架侧,并在所述托架侧被支承。
CN201680067582.2A 2016-02-08 2016-12-13 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082917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2038A JP2017141988A (ja) 2016-02-08 2016-02-0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6-022038 2016-02-08
PCT/JP2016/087076 WO2017138244A1 (ja) 2016-02-08 2016-12-13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745A true CN108291745A (zh) 2018-07-17

Family

ID=59562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582.2A Pending CN108291745A (zh) 2016-02-08 2016-12-13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361186A4 (zh)
JP (1) JP2017141988A (zh)
CN (1) CN108291745A (zh)
WO (1) WO2017138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9685B2 (ja) * 2018-03-30 2020-05-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081336B2 (ja) * 2018-06-26 2022-06-0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装品モジュール
CN111207454A (zh) * 2020-01-09 2020-05-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控盒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826A (zh) * 1998-11-24 2000-05-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载用冷却装置
JP2009299957A (ja) * 2008-06-11 2009-1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604168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203718978U (zh) * 2014-01-13 2014-07-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电控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3134A (ja) * 2005-06-27 2007-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器の冷却装置
JP4488093B2 (ja) * 2008-07-24 2010-06-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0113196A (ja) * 2008-11-07 2010-05-20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JP5675304B2 (ja) * 2010-12-02 2015-02-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式コントロールボックスと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2013011392A (ja) * 2011-06-29 2013-01-17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6320731B2 (ja) * 2013-11-26 2018-05-09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49729B2 (ja) * 2013-12-27 2018-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ユニット
KR101589027B1 (ko) * 2014-03-18 2016-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826A (zh) * 1998-11-24 2000-05-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载用冷却装置
JP2009299957A (ja) * 2008-06-11 2009-1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604168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203718978U (zh) * 2014-01-13 2014-07-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电控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1186A1 (en) 2018-08-15
WO2017138244A1 (ja) 2017-08-17
JP2017141988A (ja) 2017-08-17
EP3361186A4 (en) 2018-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5111B2 (en) Motor cooling method for a compressor
KR101391344B1 (ko) 냉각 시스템을 위한 서브-냉각 유닛 및 방법
AU682917B2 (en) An air cooling system
JP4174917B2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08291745A (zh) 制冷循环装置
WO2013142166A1 (en) Electronics cooling using lubricant return for a shell-and-tube style evaporator
EP3869929B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US20110185765A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CN103443564A (zh) 多功能制冷剂容器及操作这种制冷剂容器的方法
CN109764591A (zh) 一种间接式制冷系统及冷藏箱
JP518639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3024510A (ja) 水冷媒冷凍システム
CN108571791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US20140311177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207299683U (zh) 一种集成式冷冻站
JP5529432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100524720B1 (ko)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용 실내기 바이패스 장치
CN217564002U (zh) 机柜冷却装置
CN108291746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220017812U (zh) 一种独立式冷柜机组及具有该机组的展示柜
CN220210872U (zh) 数据中心
JP3871206B2 (ja) 吸収式と圧縮式とを組合せた冷凍装置
JP3918980B2 (ja) 冷凍装置
AU3036089A (en)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umping preferably refrigerants
CN209459256U (zh) 离心水冷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