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6766B -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6766B
CN108266766B CN201810137607.2A CN201810137607A CN108266766B CN 108266766 B CN108266766 B CN 108266766B CN 201810137607 A CN201810137607 A CN 201810137607A CN 108266766 B CN108266766 B CN 108266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section
heat exchange
tail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76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6766A (zh
Inventor
夏光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nsum Instru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nsum Instru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nsum Instru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nsum Instru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76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6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6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6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6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3/00Stoves or ranges with additional provisions for heating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3/00Steam-generation plants, e.g. comprising steam boilers of different types in mutual association
    • F22B33/18Combinations of steam boilers with oth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本发明包括水箱、炉膛以及节水装置;炉膛包括炉包,炉包开口处设有炉圈,炉圈由布置成圆环形的第一换热管绕组构成,炉包内壁处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第二换热管绕组;尾铮进水时,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尾铮停水时,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接通,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节水装置包括尾铮以及尾铮水位控制单元,尾铮底部设有支撑弹簧,当尾铮进水时尾铮向下压缩支撑弹簧达到设定位移量时尾铮水位控制单元控制停止向尾铮中进水。本发明实现余热利用的同时降低了炉灶台面的温度,同时实现尾铮“缺水补水,水满即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炉灶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背景技术
传统商用炒菜灶的炉膛包括炉包,所述炉包开口处设有支撑炒锅的炉圈,所述炉圈多为铸铁材料,存在使用寿命短、笨重的缺点,而且在炉灶长时间燃烧情况下,炉圈被加热至火红状态,会向环境散发大量的热量,既浪费了能源,又恶化了厨房环境。所述炉包通常由耐火砖、耐火泥以及陶瓷纤维等保温材料构成,炉灶在长时间燃烧情况下,炉包中的保温材料会在短时间内达到热饱和,从而导致炉包周边部位的炉灶台板(又称“上面板”)温度过高,容易造成人员烫伤,而且大量的热量传导会导致炉灶台板的变形、损坏,同时也导致厨房环境温度更高。为此,通常需要保持汤锅(尾铮)水龙头长流水,通过持续漫过台板的自来水来降低台板和环境温度,这导致大量的自来水资源被浪费。
商用炉灶通常都带有手动旋转拨动式自来水龙头,厨师炒菜过程中用水时,需频繁用炒勺拨动它,因此大大增加了厨师的工作量,同时水龙头也极易损坏失灵。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炉灶隔热效果不好,厨师也必须通过保持水龙头长流水以保护设备并降低环境温度。当然,节水意识不强也是水龙头长流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商用炉灶水资源浪费极其严重。随着国家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和用户对商用灶自来水节能的认识,也有业内人士开发出一些节水装置,如:利用红外感应原理的节水水龙头、利用浮球开关原理的“节水宝”等,但是往往因为维护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工作不够可靠、寿命短等原因,导致此类节水技术未能切实有效的应用于餐饮行业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包括水箱、炉膛以及节水装置;
所述炉膛包括位于炉灶台面处的炉包,所述炉包开口处设有用于支撑炒锅的炉圈,所述炉圈由布置成圆环形的第一换热管绕组构成,所述炉包内壁处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第二换热管绕组;当尾铮进水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当尾铮停水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
所述节水装置包括所述尾铮以及尾铮水位控制单元,所述尾铮底部设有支撑弹簧,当所述尾铮进水时所述尾铮向下压缩所述支撑弹簧达到设定位移量时所述尾铮水位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停止向所述尾铮中进水。
进一步,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沿所述炉包径向布置有多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进水口低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进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一汇流盒,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出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二汇流盒,所述第一汇流盒、第二汇流盒均与水箱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构成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接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的管路上设有第四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炉灶台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尾铮的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尾铮的活动托盘,所述支撑弹簧套在竖直布置的弹簧导管上,所述弹簧导管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撑弹簧上端安装有活动罩,所述支撑弹簧下端套设有位于所述活动罩内侧的保护导管,所述活动托盘底部设有随尾铮同步上下移动且通过所述活动罩压缩所述支撑弹簧的托盘导轨。
进一步,所述活动罩侧面设有防止活动罩旋转的止转片,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供所述止转片上下移动的活动导轨;所述凹腔底面设有排污口以及供所述托盘导轨竖直贯穿的通道,所述通道上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内且高于所述凹腔底面设置;所述尾铮水位控制单元包括检测所述支撑弹簧压缩量的位置传感器以及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尾铮进水关闭。
进一步,所述炉灶还包括由所述炉膛燃烧加热并产生蒸汽的蒸发锅,所述蒸发锅包括构成锅盖且密闭的上层腔体以及构成锅体的下层腔体,所述上层腔体与下层腔体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下层腔体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层腔体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口高于所述进水管。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第二进水管段以及第三进水管段,所述出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水管段、第二出水管段以及第三出水管段;
所述第三进水管段与第一出水管段沿蒸发锅前后方向并列插入下层腔体内,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与第三进水管段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段与第一出水管段弯折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与第二出水管段沿蒸发锅的左右方向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进水管段形成转轴式连通结构并与第一进水管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段形成转轴式连通结构并与第三出水管段转动连接;
该炉灶还包括将所述蒸发锅向上翻起并从所述炉膛上移开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以及第二出水管段固定并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以及第二出水管段转动。
进一步,所述炉膛上的炉圈朝向前方倾斜布置,所述锅体内底面设有将锅体隔成前后两个水槽的阻水板,所述第三进水管段向所述锅体内延伸至后方水槽,所述第一出水管段向所述锅体内延伸至前方水槽,所述阻水板与所述锅体内顶面之间留有间距。
进一步,所述锅体内顶面固定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进水管段以及第一出水管段的安装定位板,所述第三进水管段以及第一出水管段垂直贯穿所述安装定位板,所述安装定位板与所述锅体内底面之间留有间距。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以及第二出水管段安装在所述炉膛后方的支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所述炉圈以及第二换热管绕组可以将炉包内大量的余热利用起来用来加热水以免费获得热水和蒸汽。本发明既可以使炉膛内余热得到充分的利用,又可以延长炉灶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大降低了炉灶台面的温度,由于炉灶台面不再需要放水降温,因此节约了大量的宝贵的自来水资源的,同时又避免了人员被炉灶台面烫伤,本发明有效降低了厨房环境温度。
(2)由于传统商用炒菜灶多配置有汤锅(或称为“尾铮”),汤锅的进水为常温自来水。厨师炒菜时,随着炒勺从汤锅中取水,会将食用油带入汤锅,尤其是动物性油脂,低温下会在汤锅壁凝结,导致炒菜串味,也加大厨师清理工作量。本发可以为汤锅持续供应热水,则很好的解决了前述问题。本发明巧妙地将炉圈余热利用技术与汤锅进水联合控制,既实现炉圈余热利用,又可实现汤锅的进水为热水。具体操作是:当汤锅进水时: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开,第三控制阀以及第四控制阀关;当汤锅停水时: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关,第三控制阀以及第四控制阀开,所述炉圈与水箱形成内循环。
(3)本发明所述炉圈以及炉包内换热管材料为满足自来水食品安全要求的耐高温不锈钢管,炉圈是由布置成圆环形的不锈钢管绕组构成,该绕组由一匝或多匝不锈钢管绕制而成(一匝是指换热水管盘一圈)。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的进水端接至水箱的低位出水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的出水端接至水箱的高位进水口。所述炉包内第二换热管绕组由一个或多个呈螺旋状布置的不锈钢管绕组构成,每个绕组由多匝不锈钢管绕制而成。所述炉包内多个绕组的低位进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一汇流盒,所述第一汇流盒接至水箱的低位的出水口;炉包内多个绕组的高位出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二汇流盒,第二汇流盒接至水箱的高位的进水口。本发明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和第二换热管绕组利用水的热虹吸原理和换热器水管内水汽化后的动力实现换热水管进水和出水、出蒸汽的自动循环。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炉灶节水装置,实现尾铮“缺水补水,水满即停”的效果,其操作简便、实用性广,具有较高的节水能力。本发明弥补了现有传统炉灶节水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所述节水装置结构科学、性能可靠、维护量低、操作简便,便于市场推广。
本发明所述弹簧导管用于安装所述支撑弹簧,所述活动罩以及保护导管可以用于保护所述支撑弹簧,避免支撑弹簧暴露在外而引起损坏和腐蚀。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安装。
本发明所述支撑弹簧的压缩量通过相应的位置传感器进行检测,所述凹腔内设置的活动托盘随着托盘导轨同步上下移动,随着尾铮(汤锅)内水量的变化,所述活动托盘跟着托盘导轨向下移动并压缩支撑弹簧,所述位置传感器由此获得所述支撑弹簧的压缩位移量,进而通过信号采集处理单元实现对尾铮进水开关的控制。本发明利于对尾铮内所需水量的精确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本发明所述止转片与所述活动导轨配合可以避免所述活动罩旋转而造成支撑弹簧扭曲,利于提高位置传感器对支撑弹簧压缩量的检测精度,从而实现对尾铮进水的精确控制。
所述凹腔底面设有的通道上端延伸至凹腔内,可以避免凹腔内产生的厨房污水由所述通道流入下方,而对所述支撑弹簧以及位置传感器等部件造成损坏,所述排污口可以将凹腔内产生的厨房污水排出,确保凹腔内干净整洁。
(5)本发明所述蒸发锅可置于炉膛上并通过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接至水箱,然后通过点燃所述炉膛对所述蒸发锅进行加热,所述水箱可以对所述蒸发锅内热水以及蒸汽进行收集利用。所述蒸发锅的上层腔体形成锅盖的同时还可以形成保温隔热层,以避免下层腔体内热量向上传导散失。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与所述水箱进水口、出水口的布置方式,使得所述蒸发锅和水箱形成自循环系统,即所述水箱内的冷水通过所述出水口、进水管自动流入所述蒸发锅,所述蒸发锅内的水加热后自动上升并通过所述出水管、进水口进入到所述水箱内。本发明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水在100℃以下时的热虹吸原理以及蒸汽状况下水被汽化后产生的动力,在不需要水泵的条件下,自动实现蒸发锅的补水和被加热后的热水出水与蒸汽的排放。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炉灶进行炒菜的情况下为厨房相应设备不间断提供蒸汽,从而避免另行为蒸汽设备配置产生蒸汽的燃烧和控制装置,这样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制造成本,也节约了厨房空间。
(6)本发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第二出水管段形成转轴式连通装置,所述蒸发锅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第二出水管段实现向上翻转,即炉膛需要用来炒菜时所述蒸发锅可以向上转动翻折从所述炉膛上移开并置于炉膛后方,当炉膛不需要用来炒菜时所述蒸发锅可以向下转动翻折被置于炉膛的上方以便于加热产生蒸汽。本发明所述蒸发锅可以与传统灶具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使用方便的同时,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也更为节省空间。
(7)本发明所述炉膛的炉圈设置成倾斜结构使得放置在炉膛上方的炒锅也呈倾斜状态,这样更利于位于炉膛前方的厨师进行炒菜操作。本发明所述蒸发锅置于炉膛上方后同样呈倾斜状态,即蒸发锅形成前低后高的状态,所述阻水板可以确保所述蒸发锅的后方始终有水,以避免所述蒸发锅内的水全部聚集在蒸发锅的前方而造成蒸发锅后方出现空烧受损的现象,同时也能确保蒸发锅自发进水以及出水的通畅。本发明所述蒸发锅结构设计更合理,使用寿命更长,尤其适合商用厨房进行使用。
(8)本发明所述安装定位板使得延伸至所述锅体内部的所述第三进水管段以及第一出水管段可以更好地被固定。本发明所述第一出水管段以及第三进水管段呈一前一后布置,即所述第一出水管段的入口靠近锅体前方,所述第三进水管段的出口靠近锅体后方,这样便于使得锅体内的水在加热的同时可以形成对流,从而提高蒸汽产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炉圈与尾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蒸发锅置于炉膛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蒸发锅从炉膛上移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蒸发锅俯视图。
图6为节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0-水箱 11-出水口 12-进水口 20-炉膛 21-炉圈 22-炉包
23-第二换热管绕组 24-第一控制阀 25-第二控制阀
26-第三控制阀 27-第四控制阀 28-尾铮 29-凹腔
291-排污口 292-通道
30-蒸发锅 31-上层腔体 32-下层腔体 321-阻水板
322-安装定位板 332-第二进水管段 333-第三进水管段
341-第一出水管段 342-第二出水管段
41-连杆 42-电动推杆 50-支架 71-尾铮
72-支撑弹簧 73-活动托盘 74-弹簧导管 75底座 76-活动罩
77-保护导管 78-托盘导轨 791-止转片 792-活动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更为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包括水箱10、炉膛20以及以及节水装置。
如图1、4所示:所述炉膛20包括位于炉灶台面处的炉包22,所述炉包22开口处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蒸发锅的炉圈21,所述炉圈21由布置成圆环形的第一换热管绕组构成;当尾铮28进水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28;当尾铮28停水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本发明通过所述炉圈21以及第二换热管绕组23可以将炉包22内大量的余热利用起来用来加热水以免费获得热水和蒸汽。本发明既可以使炉膛内余热得到充分的利用,又可以延长炉灶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大降低了炉灶台面的温度,由于炉灶台面不再需要放水降温,因此节约了大量的宝贵的自来水资源的,同时又避免了人员被炉灶台面烫伤,本发明有效降低了厨房环境温度。
当然,本发明所述节水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只包含第一换热管绕组以及尾铮28,即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连接自来水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连接尾铮28。或者所述节水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只包含第一换热管绕组以及水箱10,即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10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10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
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24,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构成的第二控制阀25,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接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26,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的管路上设有第四控制阀27。由于传统商用炒菜灶多配置有汤锅(或称为“尾铮”),汤锅的进水为常温自来水。厨师炒菜时,随着炒勺从汤锅中取水,会将食用油带入汤锅,尤其是动物性油脂,低温下会在汤锅壁凝结,导致炒菜串味,也加大厨师清理工作量。本发可以为汤锅持续供应热水,则很好的解决了前述问题。本发明巧妙地将炉圈余热利用技术与汤锅进水联合控制,既实现炉圈21余热利用,又可实现汤锅的进水为热水。具体操作是:当汤锅进水时:第一控制阀24以及第二控制阀25开,第三控制阀26以及第四控制阀27关;当汤锅停水时:第一控制阀24以及第二控制阀25关,第三控制阀26以及第四控制阀27开,所述炉圈21与水箱10形成内循环。
所述炉包22内壁处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第二换热管绕组23,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沿所述炉包径向布置有多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进水口低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进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一汇流盒,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的出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二汇流盒。
如图6所示:所述节水装置包括尾铮水位控制单元以及安装在炉灶台面凹腔29中的尾铮71,所述尾铮71底部设有支撑弹簧72,当所述尾铮71进水时所述尾铮71向下压缩所述支撑弹簧72达到设定位移量时所述尾铮水位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尾铮71进水关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炉灶节水装置,实现尾铮“缺水补水,水满即停”的效果,其操作简便、实用性广,具有较高的节水能力。本发明弥补了现有传统炉灶节水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所述节水装置结构科学、性能可靠、维护量低、操作简便,便于市场推广。
所述凹腔29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尾铮71的活动托盘73,所述支撑弹簧72套在竖直布置的弹簧导管74上,所述弹簧导管74底端固定在底座75上,所述支撑弹簧72上端安装有活动罩76,所述支撑弹簧72下端套设有位于所述活动罩76内侧的保护导管77,所述活动托盘73底部设有随尾铮71同步上下移动且作用在所述活动罩76上以压缩所述支撑弹簧72的托盘导轨78。本发明所述弹簧导管74用于安装所述支撑弹簧72,所述活动罩76以及保护导管77可以用于保护所述支撑弹簧72,避免支撑弹簧72暴露在外而引起损坏和腐蚀。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安装。
所述活动罩76侧面设有防止活动罩76旋转的止转片791,所述底座75上固定有供所述止转片791上下移动的活动导轨792。本发明所述止转片791与所述活动导轨792配合可以避免所述活动罩76旋转而造成支撑弹簧72扭曲,利于提高位置传感器对支撑弹簧压缩量的检测精度,从而实现对尾铮71进水的精确控制。
所述凹腔29底面设有排污口291以及供所述托盘导轨78竖直贯穿的通道292,所述通道292上端延伸至所述凹腔29内且高于所述凹腔29底面设置。所述凹腔29底面设有的通道292上端延伸至凹腔29内,可以避免凹腔29内产生的厨房污水由所述通道292流入下方,而对所述支撑弹簧72以及位置传感器等部件造成损坏,所述排污口291可以将凹腔29内产生的厨房污水排出,确保凹腔29内干净整洁。
所述尾铮水位控制单元包括检测所述支撑弹簧72压缩量的位置传感器以及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尾铮71进水关闭。所述位置传感器包括检测单元一和检测单元二。所述检测单元一可以安装在活动件上,比如活动罩76上;所述检测单元二可以安装在固定件上,比如保护导管77或是弹簧导管74上。所述位置传感器可布置为多组,利于精确控制。本发明所述支撑弹簧72的压缩量通过相应的位置传感器进行检测,所述凹腔29内设置的活动托盘73随着托盘导轨78同步上下移动,随着尾铮71(汤锅)内水量的变化,所述活动托盘73跟着托盘导轨78向下移动并压缩支撑弹簧72,所述位置传感器由此获得所述支撑弹簧72的压缩位移量,所述信号采集处理单元获得位置传感器的信号从而实现对尾铮进水开关的控制。本发明利于对尾铮71内所需水量的精确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如图2、3、4、5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由所述炉膛燃烧加热并产生蒸汽的蒸发锅,所述蒸发锅30包括构成锅盖且密闭的上层腔体31以及构成锅体的下层腔体32,所述上层腔体31与下层腔体32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下层腔体32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箱10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11连通,所述下层腔体32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水箱10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12连通,所述进水口12高于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口11高于所述进水管。本发明所述炉圈21以及炉包内换热管材料为满足自来水食品安全要求的耐高温不锈钢管,炉圈21是由布置成圆环形的不锈钢管绕组构成,该绕组由一匝或多匝不锈钢管绕制而成。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的进水端接至水箱10的低位出水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的出水端接至水箱10的高位进水口。所述炉包22内第二换热管绕组23由一个或多个呈螺旋状布置的不锈钢管绕组构成,每个绕组由多匝不锈钢管绕制而成。所述炉包22内多个绕组的低位进水口汇集安装至一个密闭容器(称为“汇流盒”),该汇流盒接至水箱的低位的出水口;炉包内多个绕组的高位出水口汇集安装至一个汇流盒,该汇流盒接至水箱的高位的进水口。本发明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和第二换热管绕组利用水的热虹吸原理和换热器水管内水汽化后的动力实现换热水管进水和出水、出蒸汽的自动循环。
本发明所述蒸发锅30可置于炉膛20上并通过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接至水箱10,然后通过点燃所述炉膛20对所述蒸发锅30进行加热,所述水箱10可以对所述蒸发锅30内热水以及蒸汽进行收集利用。所述蒸发锅30的上层腔体31形成锅盖的同时还可以形成保温隔热层,以避免下层腔体32内热量向上传导散失。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与所述水箱进水口12、出水口11的布置方式,使得所述蒸发锅30和水箱10形成自循环系统,即所述水箱10内的冷水通过所述出水口11、进水管自动流入所述蒸发锅30,所述蒸发锅30内的水加热后自动上升并通过所述出水管、进水口12进入到所述水箱10内。本发明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水在100℃以下时的热虹吸原理以及蒸汽状况下水被汽化后产生的动力,在不需要水泵的条件下,自动实现蒸发锅30的补水和被加热后的热水出水与蒸汽的排放。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炉灶进行炒菜的情况下为厨房相应设备不间断提供蒸汽,并且相比于传统炉灶产生蒸汽的方式更为节能。
所述进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三进水管段333,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水管段341、第二出水管段342以及第三出水管段;
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与第一出水管段341沿蒸发锅30前后方向并列插入锅体后方,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与第三进水管段333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段342与第一出水管段341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与第二出水管段342沿蒸发锅30的左右方向同轴布置并形成转轴式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与第二进水管段3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段与第二出水管段342转动连接;所述炉膛20后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二出水管段342的支架50。
该炉灶还包括将所述蒸发锅30向上翻起并从所述炉膛20上移开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杆41以及与所述连杆41一端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42,所述连杆4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二出水管段342固定并在电动推杆4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二出水管段342转动。
本发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第二出水管段342形成转轴式连通装置,所述蒸发锅3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第二出水管段342实现向上翻转,即炉膛需要用来炒菜时所述蒸发锅30可以向上转动翻折从所述炉膛20上移开并置于炉膛20后方,当炉膛20不需要用来炒菜时所述蒸发锅30可以向下转动翻折被置于炉膛20的上方以便于加热产生蒸汽。本发明所述蒸发锅30可以与传统灶具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使用方便的同时,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也更为节省空间。
所述炉膛20上的炉圈朝向前方倾斜布置,所述锅体内底面设有将锅体隔成前后两个水槽的阻水板321,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向所述锅体内延伸至后方水槽,所述第一出水管段341向所述锅体内延伸至前方水槽,所述阻水板321与所述锅体内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本发明所述炉膛20的炉圈设置成倾斜结构使得放置在炉膛20上方的炒锅也呈倾斜状态,这样更利于位于炉膛20前方的厨师进行炒菜操作。本发明所述蒸发锅30置于炉膛20上方后同样呈倾斜状态,即蒸发锅30形成前低后高的状态,所述阻水板321可以确保所述蒸发锅30的后方始终有水,以避免所述蒸发锅30内的水全部聚集在蒸发锅30的前方而造成蒸发锅30后方出现空烧受损的现象,同时也能确保蒸发锅30自发进水以及出水的通畅。本发明所述蒸发锅30结构设计更合理,使用寿命更长,尤其适合商用厨房进行使用。
所述锅体内顶面固定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以及第一出水管段341的安装定位板322,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以及第一出水管段341垂直贯穿所述安装定位板322,所述安装定位板322与所述锅体内底面之间留有间距。本发明所述安装定位板322使得延伸至所述锅体内部的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以及第一出水管段341可以更好地被固定。本发明所述第一出水管段341以及第三进水管段333呈一前一后布置,即所述第一出水管段341的入口靠近锅体前方,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的出口靠近锅体后方,这样便于使得锅体内的水在加热的同时可以形成对流,从而提高蒸汽产生效率。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0)、炉膛(20)以及节水装置;
所述炉膛(20)包括位于炉灶台面处的炉包(22),所述炉包(22)开口处设有用于支撑炒锅的炉圈(21),所述炉圈(21)由布置成圆环形的第一换热管绕组构成,所述炉包(22)内壁处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第二换热管绕组(23);当尾铮进水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当尾铮停水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10)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11)接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10)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12);
所述节水装置包括所述尾铮(71)以及尾铮水位控制单元,所述尾铮(71)底部设有支撑弹簧(72),当所述尾铮(71)进水时所述尾铮(71)向下压缩所述支撑弹簧(72)达到设定位移量时所述尾铮水位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停止向所述尾铮(71)中进水;
所述炉灶台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尾铮(71)的凹腔(29),所述凹腔(29)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尾铮(71)的活动托盘(73),所述支撑弹簧(72)套在竖直布置的弹簧导管(74)上,所述弹簧导管(74)底端固定在底座(75)上,所述支撑弹簧(72)上端安装有活动罩(76),所述支撑弹簧(72)下端套设有位于所述活动罩(76)内侧的保护导管(77),所述活动托盘(73)底部设有随尾铮(71)同步上下移动且通过所述活动罩(76)压缩所述支撑弹簧(72)的托盘导轨(78);
所述炉灶还包括由所述炉膛燃烧加热并产生蒸汽的蒸发锅(30),所述蒸发锅(30)包括构成锅盖且密闭的上层腔体(31)以及构成锅体的下层腔体(32),所述上层腔体(31)与下层腔体(32)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下层腔体(32)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箱(10)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11)连通,所述下层腔体(32)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水箱(10)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12)连通,所述进水口(12)高于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口(11)高于所述进水管;
所述进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三进水管段(333),所述出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水管段(341)、第二出水管段(342)以及第三出水管段;
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与第一出水管段(341)沿蒸发锅(30)前后方向并列插入下层腔体(32)内,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与第三进水管段(333)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段(342)与第一出水管段(341)弯折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与第二出水管段(342)沿蒸发锅(30)的左右方向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形成转轴式连通结构并与第一进水管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段(342)形成转轴式连通结构并与第三出水管段转动连接;
该炉灶还包括将所述蒸发锅(30)向上翻起并从所述炉膛(20)上移开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杆(41)以及与所述连杆(41)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42),所述连杆(4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二出水管段(342)固定并在电动推杆(4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二出水管段(342)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23)沿所述炉包(22)径向布置有多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23)的进水口低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23)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23)的进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一汇流盒,所述第二换热管绕组(23)的出水口汇集安装至第二汇流盒,所述第一汇流盒、第二汇流盒均与水箱(10)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自来水管接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24),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尾铮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构成的第二控制阀(25),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进口与水箱位于低位处的出水口(11)接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26),所述第一换热管绕组出口通向所述水箱位于高位处的进水口(12)的管路上设有第四控制阀(2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罩(76)侧面设有防止活动罩(76)旋转的止转片(791),所述底座(75)上固定有供所述止转片(791)上下移动的活动导轨(792);所述凹腔(29)底面设有排污口(291)以及供所述托盘导轨(78)竖直贯穿的通道(292),所述通道(292)上端延伸至所述凹腔(29)内且高于所述凹腔(29)底面设置;所述尾铮水位控制单元包括检测所述支撑弹簧(72)压缩量的位置传感器以及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尾铮(71)进水关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20)上的炉圈朝向前方倾斜布置,所述锅体内底面设有将锅体隔成前后两个水槽的阻水板(321),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向所述锅体内延伸至后方水槽,所述第一出水管段(341)向所述锅体内延伸至前方水槽,所述阻水板(321)与所述锅体内顶面之间留有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顶面固定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以及第一出水管段(341)的安装定位板(322),所述第三进水管段(333)以及第一出水管段(341)垂直贯穿所述安装定位板(322),所述安装定位板(322)与所述锅体内底面之间留有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332)以及第二出水管段(342)安装在所述炉膛(20)后方的支架(50)上。
CN201810137607.2A 2018-02-10 2018-02-10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Active CN108266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7607.2A CN108266766B (zh) 2018-02-10 2018-02-10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7607.2A CN108266766B (zh) 2018-02-10 2018-02-10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6766A CN108266766A (zh) 2018-07-10
CN108266766B true CN108266766B (zh) 2023-08-29

Family

ID=6277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7607.2A Active CN108266766B (zh) 2018-02-10 2018-02-10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676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6022A (zh) * 2002-03-20 2003-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立式可弹出音箱
CN202613535U (zh) * 2012-05-25 2012-12-19 宫润涛 集成式余热热水燃烧中餐炒灶
CN203893263U (zh) * 2014-02-26 2014-10-22 宁波市鄞州亿锦厨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炉灶
CN203907972U (zh) * 2014-04-17 2014-10-29 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厨具系统
CN204648340U (zh) * 2015-05-26 2015-09-16 昆山安卡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炉灶
CN206709151U (zh) * 2017-01-22 2017-12-05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气电两用灶
CN206822517U (zh) * 2017-02-10 2018-01-02 广州市利与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功能的电热水壶电路
CN208042223U (zh) * 2018-02-10 2018-11-02 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12139Y (zh) * 1994-12-28 1995-11-08 李明贵 多功能节能炉灶
CN204786636U (zh) * 2015-05-13 2015-11-18 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炉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6022A (zh) * 2002-03-20 2003-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立式可弹出音箱
CN202613535U (zh) * 2012-05-25 2012-12-19 宫润涛 集成式余热热水燃烧中餐炒灶
CN203893263U (zh) * 2014-02-26 2014-10-22 宁波市鄞州亿锦厨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炉灶
CN203907972U (zh) * 2014-04-17 2014-10-29 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厨具系统
CN204648340U (zh) * 2015-05-26 2015-09-16 昆山安卡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炉灶
CN206709151U (zh) * 2017-01-22 2017-12-05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气电两用灶
CN206822517U (zh) * 2017-02-10 2018-01-02 广州市利与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功能的电热水壶电路
CN208042223U (zh) * 2018-02-10 2018-11-02 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6766A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00122A1 (zh) 节能密闭蒸汽传导式食品烹饪装置
CN103375828A (zh) 商用燃气灶余热利用装置
CN202537143U (zh) 一种电磁压力锅
CN108266766B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CN208042223U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节能炉灶
CN202365598U (zh) 一种快速蒸炉
CN102226540B (zh) 零能耗中餐厨房设备
CN201299073Y (zh) 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08579357U (zh) 一种燃气灶热能再利用加热杯装置
CN205053770U (zh) 一种节能双头炒炉
CN101021359A (zh) 炉灶余热回收节能系统及水位控制隔热装置
CN210891800U (zh) 一种燃气炉灶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CN201093576Y (zh) 全自动循环炉具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8903626B (zh) 蒸汽热能自动内循环蒸饭柜
CN203024394U (zh) 一种两箱式开水机
CN214619687U (zh) 一种多功能保温承压热水灶
CN207648868U (zh) 电磁大锅灶
CN101718469A (zh) 壁挂式采暖炉
CN207179741U (zh) 电热炉
CN20591938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灶
CN207745031U (zh) 一种带有即热装置的茶盘
CN200996715Y (zh) 炉灶余热回收节能系统及水位控制隔热装置
CN201412826Y (zh) 无泵自压加水的锅炉
CN220689132U (zh) 一种节能环保商用灶
CN217131247U (zh) 一种可自动上水的电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