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9653A -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9653A
CN108239653A CN201711498860.2A CN201711498860A CN108239653A CN 108239653 A CN108239653 A CN 108239653A CN 201711498860 A CN201711498860 A CN 201711498860A CN 108239653 A CN108239653 A CN 108239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gene
upstream
sterile line
eat1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988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栋
刘佳音
罗碧
葛旭娟
徐春莹
米铁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uan Ce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uan Ce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uan Ce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uan Ce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988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96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9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96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4190 priority patent/WO201912912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1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65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using mark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6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 C12N15/8287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fertility modification, e.g. apomix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上下游都引入的Afl2酶切位点,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通过单酶切位点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和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的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本发明方法F1代杂合体在自交结实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产生的后代既有能保持三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又有无育性的不育系。

Description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核酸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是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的主食,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和作为工业原料,人类对水稻的需求很大。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因此杂交水稻彰显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杂交水稻的发展依赖于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规模被种植。第一代杂交水稻是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第二代杂交水稻是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育种技术对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也存在问题。三系法中可利用的具有优良形状的父母本有限,配组不自由,野败保持系频率较低。
生产上现有的不育系间遗传差异小,杂交种育性稳定性不够,抵御逆境能力较差。而“两系法”中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受外界温度控制,易导致光温敏不育系自交结实,制种失败。因此开发新一代不育系对杂交水稻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稻EAT1基因是bHLH转录因子中的一员,bHLH转录因子大部分参与花药绒毡层的发育或小孢子发育。花药绒毡层对花粉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绒毡层分泌的胼胝质酶能够适时地分解花粉母细胞和四分体的胼胝质壁,以保证小孢子彼此分离。而水稻EAT1基因突变后会导致绒毡层细胞不能及时降解,程序性死亡延迟,从而绒毡层分泌的胼胝质酶影响到小孢子的发育和分离,最终表现为不育。
玉米ZMAA1基因编码α-淀粉酶,可催化水解多糖分子的α-1,4-D糖苷键。Pg47启动子是玉米花粉发育后期表达的特异性启动子。利用Pg47启动子来调控ZMAA1基因,可以水解花粉中的淀粉,从而使花粉不育。LTP2启动子是大麦(Hordeumvulgare L)胚乳特异性的启动子,通过它可以调控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本发明将水稻普通核不育基因EAT1与玉米种的致死基因ZMAA1连锁,同时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作为报告基因,对水稻eat1突变体进行基因改造,获得F1代杂合体。F1代杂合体在自交结实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产生的后代既有能保持三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又有无育性的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B、水稻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C、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
D、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
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
所述步骤A、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进一步包括:
以含有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的质粒为模板,以F1/R1为上下游引物进行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EcoRI和Kpn I位点,同时在下游引物引入的KpnI位点前面加入Afl2酶切位点。
所述步骤B、水稻基因表达盒的获得,进一步包括:
提取水稻植株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2/R2为上下游引物进行完整EAT1基因表达盒的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中引入Sma I和Sal I酶切位点,其扩增的水稻EAT1基因包含其上游的启动子和下游的终止子,同时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所述步骤C、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进一步包括: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3/R3为上下游引物进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Afl2酶切位点;其扩增的致死基因ZMAA1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所述步骤D、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进一步包括: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4/R4为上下游引物进行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一步,将DsRED基因表达元件连接到pCAMBIA1300载体上;
第二步,将完整的水稻EAT1基因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DsRED基因表达元件的pCAMBIA1300载体上;
第三步,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
第四步,将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上DsRED基因表达元件、水稻EAT1基因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复合载体上。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三步,利用上下游都引入的Afl2酶切位点,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通过单酶切位点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EAT1突变体的利用方法,应用水稻EAT1基因表达盒构建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将水稻普通核不育基因EAT1与玉米种的致死基因ZMAA1连锁,同时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作为报告基因,对水稻eat1突变体进行基因改造,获得F1代杂合体。F1代杂合体在自交结实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产生的后代既有能保持三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又有无育性的不育系。
附图说明
图1: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图;
图2:水稻EAT1基因表达盒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图;
图3: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凝胶电泳检测图;
图4: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凝胶电泳检测图;
图5:植物表达载体基因连锁、转录方向和酶切位点图谱;
图6:转基因植株结出的稻穗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是将水稻普通核不育基因EAT1与玉米种的致死基因ZMAA1连锁,同时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作为报告基因,对水稻eatl突变体进行基因改造,获得F1代杂合体。F1代杂合体在自交结实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产生的后代既有能保持三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又有无育性的不育系,即所谓的第三代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B、水稻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C、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
D、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
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
所述步骤A、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进一步包括:
以含有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的质粒为模板,以F1/RI为上下游引物进行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EcoRI和Kpn I位点,同时在下游引物引入的KpnI位点前面加入Afl2酶切位点。
所述步骤B、水稻基因表达盒的获得,进一步包括:
提取水稻植株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2/R2为上下游引物进行完整EAT1基因表达盒的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中引入Sma I和Sal I酶切位点,其扩增的水稻EAT1基因包含其上游的启动子和下游的终止子,同时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所述步骤C、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进一步包括: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3/R3为上下游引物进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Afl2酶切位点;其扩增的致死基因ZMAA1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所述步骤D、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进一步包括: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4/R4为上下游引物进行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一步,将DsRED基因表达元件连接到pCAMBIA1300载体上;
第二步,将完整的水稻EAT1基因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DsRED基因表达元件的pCAMBIA1300载体上;
第三步,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
第四步,将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上DsRED基因表达元件、水稻EAT1基因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复合载体上。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三步,利用上下游都引入的Afl2酶切位点,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通过单酶切位点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EAT1突变体的利用方法,应用水稻EAT1基因表达盒构建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以实验室保存的含有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pLtp2-DsRed)的质粒为模板,以F1/R1为上下游引物进行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EcoRI和Kpn I位点,同时在下游引物引入的KpnI位点前面加入Afl2酶切位点。整个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的长度由1187bp的Ltp2启动子和1870bp的DsRed基因组成,表达盒总长度为3057bp,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初步获得了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
2、水稻EAT1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提取水稻武运粳7号植株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2/R2为上下游引物进行完整EAT1基因表达盒的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中引入Sma I和Sal I酶切位点,其扩增的水稻EAT1基因包含其上游的启动子和下游的终止子,同时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3、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3/R3为上下游引物进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Afl2酶切位点。其扩增的致死基因ZMAA1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4、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4/R4为上下游引物进行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
5、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
第一步,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的EcoR1和Kpn1酶切位点和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EcoR1和Kpn1酶切位点,将DsRED基因表达元件连接到pCAMBIA1300载体上。第二步,连接EAT1基因,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的Sma1和Sal1酶切位点和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的Sma1和Sal1酶切位点,将完整的水稻EAT1基因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DsRED基因表达元件的pCAMBIA1300载体上。第三步,利用上下游都引入的Afl2酶切位点,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通过单酶切位点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最后一步,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和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的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将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上DsRED基因表达元件、水稻EAT1基因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复合载体上。
表1:各基因扩增用到的引物、引物中添加的酶切位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包括以下步骤:
A、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B、水稻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C、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
D、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
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A、DsRED基因表达盒的获得,进一步包括:
以含有DsRed基因完整表达盒的质粒为模板,以F1/R1为上下游引物进行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EcoRI和Kpn I位点,同时在下游引物引入的KpnI位点前面加入Afl2酶切位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B、水稻基因表达盒的获得,进一步包括:
提取水稻植株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2/R2为上下游引物进行完整EAT1基因表达盒的扩增,扩增过程中分别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中引入Sma I和Sal I酶切位点,其扩增的水稻EAT1基因包含其上游的启动子和下游的终止子,同时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C、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进一步包括: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3/R3为上下游引物进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Afl2酶切位点;其扩增的致死基因ZMAA1包含所有的外显子和内含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D、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进一步包括: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以F4/R4为上下游引物进行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扩增,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一步,将DsRED基因表达元件连接到pCAMBIA1300载体上;
第二步,将完整的水稻EAT1基因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DsRED基因表达元件的pCAMBIA1300载体上;
第三步,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
第四步,将玉米花粉特异性启动pPG47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上DsRED基因表达元件、水稻EAT1基因和玉米致死基因ZMAA1的复合载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三步,利用上下游都引入的Afl2酶切位点,将玉米致死基因ZMAA1通过单酶切位点连入到已经连有DsRED基因表达元件和水稻EAT1基因的pCAMBIA1300双元载体上。
8.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EAT1突变体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水稻EAT1基因表达盒构建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9.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CN201711498860.2A 2017-12-31 2017-12-31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2396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8860.2A CN108239653A (zh) 2017-12-31 2017-12-31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PCT/CN2018/124190 WO2019129122A1 (zh) 2017-12-31 2018-12-27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8860.2A CN108239653A (zh) 2017-12-31 2017-12-31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9653A true CN108239653A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98860.2A Pending CN108239653A (zh) 2017-12-31 2017-12-31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9653A (zh)
WO (1) WO2019129122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1860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myb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8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d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7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yp703a3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9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sp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7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08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pw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0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yp704b2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3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zmaa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77458A (zh) * 2018-07-05 2018-12-11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植物转基因细胞制备方法
CN109486858A (zh) * 2018-12-24 2019-03-19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代不育系创制中所需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09652446A (zh) * 2018-12-24 2019-04-19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先将片段进行融合然后转化构成载体的构建方法
WO2019129122A1 (zh) * 2017-12-31 2019-07-04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制备方法
CN113817768A (zh) * 2021-09-13 2021-12-21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改良水稻温敏不育系的方法及应用和重组载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2163B (zh) * 2021-03-05 2022-08-30 贵州大学 转录因子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以及水稻育种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4684A (zh) * 2013-03-29 2014-06-04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雌性不育的杂交稻机械化制种方法
CN104837334A (zh) * 2013-05-23 2015-08-12 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 植物新型保持系及不育系建立及其用途
CN105063083A (zh) * 2015-07-16 2015-11-18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防止基因漂移的水稻工程保持系的创制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44358A (zh) * 2016-11-25 2017-03-2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9653A (zh) * 2017-12-31 2018-07-03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CN108148855A (zh) * 2017-12-31 2018-06-12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选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4684A (zh) * 2013-03-29 2014-06-04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雌性不育的杂交稻机械化制种方法
CN104837334A (zh) * 2013-05-23 2015-08-12 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 植物新型保持系及不育系建立及其用途
CN105063083A (zh) * 2015-07-16 2015-11-18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防止基因漂移的水稻工程保持系的创制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44358A (zh) * 2016-11-25 2017-03-2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9122A1 (zh) * 2017-12-31 2019-07-04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制备方法
CN108949810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yp704b2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7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yp703a3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9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sp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7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08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pw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60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myb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3A (zh) * 2018-07-04 2018-12-07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zmaa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8A (zh) * 2018-07-04 2018-11-20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d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77458A (zh) * 2018-07-05 2018-12-11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植物转基因细胞制备方法
CN109486858A (zh) * 2018-12-24 2019-03-19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代不育系创制中所需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09652446A (zh) * 2018-12-24 2019-04-19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先将片段进行融合然后转化构成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13817768A (zh) * 2021-09-13 2021-12-21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改良水稻温敏不育系的方法及应用和重组载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9122A1 (zh)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8855A (zh) 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选育方法
CN108239653A (zh) 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CN106544358A (zh) 一种水稻普通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
CN106636192A (zh) 一种应用于草莓上的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08841860A (zh) 一种基于gamyb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14107537A (zh) 与小麦苗期侧根数目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其检测引物及其应用
CN102690812B (zh) 与谷子抽穗期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Isv0067
CN102690811B (zh) 与谷子叶片颜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Isv1363
CN104379751A (zh) 一种小麦新型育性调控构建体及其应用
CN108949816A (zh) 一种基于pai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9A (zh) 一种基于msp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3A (zh) 一种基于zmaa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841857A (zh) 一种基于cyp703a3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16103304A (zh) 一种水稻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及其应用
CN108949817A (zh) 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5A (zh) 一种基于ptc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2690817B (zh) 与谷子花粉颜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Isv0659
CN108949776A (zh) 一种基于udt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4A (zh) 一种基于tdr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777A (zh) 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0A (zh) 一种基于cyp704b2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12A (zh) 一种基于dtm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08949808A (zh) 一种基于dpw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CN112877468A (zh) 基于红麻线粒体基因非编码区的cms分子标签及其引物对与应用
CN108949775A (zh) 一种基于小麦花粉致死基因Ki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