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5186B - 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35186B CN108235186B CN201711499243.4A CN201711499243A CN108235186B CN 108235186 B CN108235186 B CN 108235186B CN 201711499243 A CN201711499243 A CN 201711499243A CN 108235186 B CN108235186 B CN 1082351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back
- unit
- audio signal
- output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4—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correcting frequency response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4—Negative-feedback-circuit arrangements with or without positive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68—Combinations of amplifiers, e.g. multi-channel amplifiers for stereophoni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designed for audio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反馈输出扬声器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以及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均连接的扬声器本体。第一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音频信号的音频。第一反馈采集模块,用于在获得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调制至与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反馈信号补偿调节音频信号。通过音频信号适配的反馈信号来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实现了扬声器本体输出该音频信号时的高保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音频播放系统中,失真最大的是扬声器,可以说,扬声器已经成为整套音频播放系统的瓶颈。
目前的扬声器大多都是被动式的,也就是说功放输出信号给扬声器,扬声器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动作,如何震动,完全取决于扬声器自身的特性,功放对扬声器的输出结果完全无法知晓和把控。功放只是单方向地向扬声器输出信号。因此,在该状态下,功放输出的信号极有可能造成扬声器失真。而为防止失真,现有技术中,少部分功放可以对扬声器进行反馈调节,以减小扬声器的失真。但在目前的反馈调节中,采用反馈并不能完全消除扬声器失真,甚至由于反馈的不合理还会导致过度反馈或过度振荡,进而进一步导致扬声器失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以改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均连接的扬声器本体。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扬声器本体连接的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均连接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所述反馈信号时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获得所述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单元、第二放大单元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获得所述音频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将所述音频信号通过一级放大后输出至所述第二放大单元。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用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获得所述第一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在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反馈端根据从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获得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并二级放大所述音频信号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获得所述第二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根据所述音频信号导通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至所述扬声器本体,以使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放大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压源、第二电压源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压源的正相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的反相电压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源的正相电压端均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源的反相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扬声器本体包括:驱动线圈、反馈线圈和震动扬声单元。所述驱动线圈套设在所述震动扬声单元的柱体上,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反馈线圈套设在所述震动扬声单元的柱体上,所述反馈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同相接地。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输出扬声器还包括:与所述扬声器本体连接的第二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扬声器本体均连接的第二反馈采集模块。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所述第二反馈采集模块,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扬声器本体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中的每个扬声器本体均与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连接;所述反馈输出扬声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均连接分频模块。所述分频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将所述音频信号分频为至少两个音频子信号,将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子信号中每个音频子信号均输出至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中对应的一所述扬声器本体。
结合第一方面提供实施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连接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中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均与对应的所述每个扬声器本体连接。所述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用于在获得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中对应连接的一所述扬声器本体的反馈子信号时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获得所述反馈子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用于将获得共至少两个所述反馈子信号混频为所述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输出调节方法,应用于反馈输出扬声器,所述反馈输出扬声器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均连接的扬声器本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放大驱动模块通过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音频信号的音频。于此同时,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第一反馈采集模块通过将反馈信号调制至与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则以使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反馈信号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因此,在扬声器本体震动时,第一反馈采集模块才进行反馈调节,其有效控制了功耗。而通过音频信号适配的反馈信号来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实现了扬声器本体输出该音频信号时的高保真,并杜绝了出现过度反馈或过度振荡的情况。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路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输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00-反馈输出扬声器;110-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1-第一放大单元;112-第二放大单元;113-第一驱动单元;120-扬声器本体;121-驱动线圈;122-反馈线圈;123-震动扬声单元;130-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1-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2-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40-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1-第三放大单元;142-第四放大单元;143-第二驱动单元;150-第二反馈采集模块; 151-第二反馈导通单元;152-第二反馈适配单元;160-分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耦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100。反馈输出扬声器100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扬声器本体 120和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其中,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连接,扬声器本体120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和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均连接。
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来获得外部设备输入的音频信号,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在将该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扬声器本体120 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音频信号的音频。
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用于在获得扬声器本体120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该反馈信号调制至与音频信号适配的大小后输出至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以使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根据反馈信号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从而实现了扬声器本体120根据该补偿调节后的音频信号所播放的声音的高保真。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该反馈输出扬声器100中。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可以为各个芯片、元件或器件的集成电路,例如,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可包括:第一放大单元111、第二放大单元112和第一驱动单元113。其中,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单元112的反馈端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连接,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出端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和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入端均连接,而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出端则与扬声器本体120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放大单元111可以为由功放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放大单元111中:
第一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均作为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第一放大器U1的正相电源端可与第一外部电源VCC连接。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电源端可与第二外部电源VSS连接。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则作为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出端,用于与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放大单元111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入端获得音频信号后,第一放大单元111中的第一放大器U1可将该音频信号通过一级放大,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出端再将通过一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二放大单元112。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放大单元112也可以为由功放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放大单元112中:
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外部电源VCC连接,第一三极管Q1 的基极与第一电压源VS1的正相电压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电源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S1的反相电压端和第二电压源VS2的正相电压端均与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则作为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放大单元1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外部电源VSS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二电压源VS2的反相电压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电源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则作为第二放大单元112的反馈端,用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 连接。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则作为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出端,用于分别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和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放大单元112基于上述结构,在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入端获得第一放大单元111输出的音频信号的同时,第二放大单元112的反馈端还能够获得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放大单元112中的第二放大器U2根据获得的反馈信号补偿调节并二级放大该音频信号,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出端再将二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输出至驱动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压源VS1和第二电压源VS2均与第二放大器 U2连接,一方面可保证了第二放大器U2的正常工作。而在另一方面,第一电压源VS1和第二电压源VS2的配平使得第二放大器U2能够对输入微小的信号也能够响应,故提高了反馈输出扬声器100的灵敏性和适用性。另外,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电源端和反相电源端均加载了三极管,在面临音频信号的突变性时,所加载的两个三极管能够有效的为第二放大器U2进行电流补偿,使得第二放大器U2无论音频信号怎么突变,第二放大器U2 均能够快速对其进行响应,故也提高了反馈输出扬声器100的灵敏性和适用性。当然,所加载的两个三极管也可采用场效应管来替代,采用三极管为本实施例方式的一种选择,并不作为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单元113也可以为由驱动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放大单元112中:
第三电压源VS3的反相电压端和第四电压源VS4的正相电压端均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二放大单元11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压源 VS3的正相电压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则与第一外部电源VCC连接。第四电压源VS4的反相电压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 MOS2的漏极则与第二外部电源VSS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则均作为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出端而与扬声器本体120连接。
第一驱动单元113基于上述结构,第一驱动单元113的第一场效应管 MOS1在第三电压源VS3和第四电压源VS4的作用下,以及第二场效应管 MOS2在第三电压源VS3和第四电压源VS4的作用下,第一场效应管MOS1 和第二场效应管MOS2均处于微导通状态,此时,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 R4构成平衡状态,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出端的电势为0,即可以没有信号输出。当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入端获得第二放大单元112输出的音频信号时,第一驱动单元113的第一场效应管MOS1和第二场效应管MOS2根据该音频信号而由微导通改变导通状态,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13 的输出端电势为0被打破,进而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出端将音频信号输出至扬声器本体120。其中,第一场效应管MOS1和第二场效应管MOS2 在未获得音频信号也处于微导通状态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13对微小的音频信号也能够快速响应,增强了反馈输出扬声器100的灵敏性和适用性。另外,所采用两个场效应管也可采用相应的三极管来替代,采用场效应管为本实施例方式的一种选择,并不作为限定。
请参阅图2和图3,扬声器本体120可以为由多个部件的集成构成,例如,扬声器本体120可包括:驱动线圈121、反馈线圈122和震动扬声单元 123。
驱动线圈121套设在震动扬声单元123的柱体上,驱动线圈121的一端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连接并作为扬声器本体120的输出端,而驱动线圈121的另一端接地。当驱动线圈121内对应通过由第一驱动单元113 输出的音频信号时,驱动线圈121会产生对应音频信号的电磁场,从而以对应音频信号的方式推动或拉动震动扬声单元123上的振膜,进而使得震动扬声单元123发出对应音频信号的音频。
与此同时,反馈线圈122也套设在震动扬声单元123的柱体上,并可以与驱动线圈121在该柱体上形成并列。通过反馈线圈122的一端作为扬声器本体120的反馈输出端,用于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连接,而反馈线圈122的另一端与驱动线圈121同相接地,那么在震动扬声单元123震动的同时,也使得反馈线圈122相对的在磁场中运动,从而与该震动的特征对应的反馈信号。
当然,反馈线圈122套设在震动扬声单元123的柱体上仅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定。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反馈线圈122的设置方式只要与驱动线圈121形成联动而到达本实施例的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也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可以为由各个芯片、元件或器件所组成的集成电路,例如,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可包括: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和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其中,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输入端与扬声器本体120的反馈输出端连接,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输出端与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入端连接,而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出端则至少与第二放大单元112的反馈端连接。
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可以为由功放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中:
第三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作为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输入端与反馈线圈122的一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3的正相电源端可与第一外部电源 VCC连接。第三放大器U3的反相电源端可与第二外部电源VSS连接。第三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并作为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输出端,用于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入端。
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基于上述结构,由于第三放大器U3所采用的连接方式,第三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在没有信号输入的情况下,第三放大器U3的输出端是不输出信号的,即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可认为是处于断路状态。当扬声器本体120产生震动而产生的与震动的特征对应的反馈信号,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中第三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可从反馈线圈 122的一端获得该反馈信号。第三放大器U3根据获得反馈信号而使得第三放大器U3的输出端同步输出该反馈信号,即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可认为是处于导通状态。进一步的,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将获得反馈信号输出至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
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可以为由容阻类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中:
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而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六电阻 R6的一端还作为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出端和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 中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此外,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六电阻 R6的另一端均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中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基于上述结构,由于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 R6串联构成分压电阻,且第五电阻R5的阻值和第六电阻R6的阻值的比值是与扬声器本体120的型号对应的。在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获得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输出的反馈信号时,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串联构成的分压电阻可对应反馈信号进行分压调节,以将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音频信号适配,例如,反馈信号的大小被调节至与音频信号的大小相同,比如,音频信号的高电平为5V,那么反馈信号的高电平也为5V。进而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再将该调节后的反馈信号输出给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 中的第二放大单元112,以使第二放大单元112根据反馈信号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且补偿调节使得该音频信号能够得到一定的增益。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对反馈信号的适配调节有效的增加的整个电路的稳定性,防止第二放大单元112出现过度反馈或过度振荡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对反馈信号的适配调节应该是要依赖于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和扬声器本体120。例如,反馈线圈122和驱动线圈121的匝数比为2比1,那么产生的反馈信号的大小在理想情况下是输出的音频信号大小的2倍,而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是不带电压增益的,那么在该状态下,则需要第五电阻R5的阻值和第六电阻R6的阻值的比值1比1才能够将反馈信号调节至与音频信号适配。当然,此例举仅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案,并不作为限定。当然,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 也可采用带增益的方式,则此时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和第六电阻R6的阻值的比值则需要根据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增益和反馈线圈122与驱动线圈121的匝数比来综合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可相当于单向导通的二极管。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这种特质使得第二放大单元112在输出音频信号时,音频信号不会通过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反灌到扬声器本体120的反馈线圈122中而造成失真。
请参阅图2和图4,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方式中,该变形方式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其反馈线圈122和驱动线圈121是反相接地。该接地方式使得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所获得反馈信号相较于音频信号是反相的。在此情况下,反相的反馈信号是无法通过第二放大单元112中第二放大器 U2的反相输入端来实现反馈调节的。因此,在该变形方式中,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出端连接一第七电阻R7的一端,而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则可以与第一放大单元111中第一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或第二放大单元112中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保证也能够对反馈信号进行适配调节,在该变形方式中,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和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之间还串联了一第八电阻R8。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则构成了用于将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与音频信号适配的分压电阻。此外,在该变形方式中,第五电阻R5的一端则与第一驱动单元113的输出端连接,进而使得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一电容C1、第二放大单元112和第一驱动单元113构成一个低内阻驱动电路。该低内阻驱动电路能够有效增强带载能力,即能够实现驱动高功耗的扬声器本体120。
第二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该反馈输出扬声器 100中。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反馈输出扬声器100还包括: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和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其中,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和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均与扬声器本体120连接,而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则还与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连接。
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来获得外部设备输入的音频信号,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在将该音频信号放大输出至扬声器本体120,以配合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输出至扬声器本体120的音频信号来共同驱动扬声器本体120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音频信号的音频。
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也用于在获得扬声器本体120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该反馈信号调制至与音频信号适配的大小后输出至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以使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根据反馈信号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从而实现了扬声器本体120根据该补偿调节后的音频信号所播放的声音的高保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的电路构造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的电路构造是相同的,且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的电路构造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的电路构造是相同的。进一步的,其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中第二驱动单元143的输出端是与扬声器本体120的驱动线圈121的另一端连接,而第二反馈采集模块 150中第二反馈适配单元152的输入端是与扬声器本体120的反馈线圈122 的另一端连接。此外,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中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连接外部设备,而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中第一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连接外部设备。
基于上述连接关系,其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用于对音频信号执行反相的处理,而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 则用于对音频信号执行正相的处理,进而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和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则形成了相互配和。例如,在同一时刻,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对扬声器本体120中振膜的控制是推动,而第而放大驱动模块对扬声器本体120中振膜的控制则是与推动同相的拉动。进一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是以反相的形式向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输入反馈信号,而第而反馈采集模块则是以正相的形式向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输入反馈信号。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和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产生的作用与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和第二放大驱动模块 140产生的作用相互配合则构成了功放电路中的平衡BTL输出模式。
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在通过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和第二反馈采集模块150均进行反馈补偿的情况下,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 的驱动方式和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的驱动方式形成了配合,使得扬声器本体120的保真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也可采用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中第一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连接外部设备,而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40中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连接外部设备,该连接方式的工作模式则与第二实施方式上述工作模式相反,为便于说明的简洁,在此不再累述。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本体120中反馈线圈122和驱动线圈121也可采用类似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中的反相接地的方式。对此,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就不在做过多累述。
第三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该反馈输出扬声器 100中。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扬声器本体12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120中的每个扬声器本体120的均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连接。其区别还在于,反馈输出扬声器100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120均连接分频模块160。
具体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的工作方式和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第一放大驱动模块110所连接的分频模块160,例如,分频器U7,分频模块160用于获得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分频为至少两个音频子信号,将至少两个音频子信号中每个音频子信号均输出至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120中对应的一扬声器本体120 中驱动线圈121的一端。以便每个扬声器本体120均能够根据所获得的音频子信号播放出对应的音频。
进一步的,为便于对每个扬声器本体120均能够执行反馈补偿,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却别还在于,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以及与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连接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
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中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 的输入端均与对应的一扬声器本体120中反馈线圈122的一端连接。而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的输出端则均与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的输入端连接。故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均用于在获得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120 中对应连接的一扬声器本体120的反馈子信号时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获得反馈子信号输出至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
此外,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却别还在于,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中包括由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二十电阻 R20构成的混频电路。混频电路的输入端首先与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131连接,从而将将获得的至少两个反馈子信号混频为反馈信号。混频电路再将该反馈信号输出至第一反馈适配单元132由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构成的适配调节电路,以再将反馈信号调节至与音频信号适配。
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在通过每个第一反馈采集模块130 均进行反馈补偿的情况下,反馈输出扬声器100对音频信号分频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120来进行音频播放,使得扬声器本体120播放的保真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第三实施方式也可采用类似第二实施方式中BTL的工作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每个扬声器本体120中反馈线圈122和驱动线圈121 也可采用类似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中的反相接地的方式,当然,第三实施方式甚至也采用BTL方式与反相接地的方式混合,对此,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就不在做过多累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输出调节方法,该反馈输出调节方法应用于反馈输出扬声器。反馈输出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100 和步骤S200。
步骤S100: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
步骤S200: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考前述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反馈输出扬声器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均连接的扬声器本体。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第一放大驱动模块通过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音频信号的音频。于此同时,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时反馈信号,第一反馈采集模块通过将反馈信号调制至与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则以使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反馈信号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因此,在扬声器本体震动时,第一反馈采集模块才进行反馈调节,其有效控制了功耗。而通过音频信号适配的反馈信号来补偿调节该音频信号,实现了扬声器本体输出该音频信号时的高保真,并杜绝了出现过度反馈或过度振荡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均连接的扬声器本体;
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
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反馈信号时 ,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扬声器本体连接的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均连接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
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所述反馈信号时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获得所述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
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单元、第二放大单元和第一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获得所述音频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将所述音频信号通过一级放大后输出至所述第二放大单元;
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用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获得所述第一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在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反馈端根据从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获得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并二级放大所述音频信号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出端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获得所述第二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根据所述音频信号导通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至所述扬声器本体,以使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压源、第二电压源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压源的正相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的反相电压端和所述第二电压源的正相电压端均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源的反相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本体包括:驱动线圈、反馈线圈和震动扬声单元;
所述驱动线圈套设在所述震动扬声单元的柱体上,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反馈线圈套设在所述震动扬声单元的柱体上,所述反馈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同相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输出扬声器还包括:与所述扬声器本体连接的第二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扬声器本体均连接的第二反馈采集模块;
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
所述第二反馈采集模块,用于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反馈信号时 ,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本体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中的每个扬声器本体均与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连接;所述反馈输出扬声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均连接分频模块;
所述分频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将所述音频信号分频为至少两个音频子信号,将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子信号中每个音频子信号均输出至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中对应的一所述扬声器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输出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连接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中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均与对应的所述每个扬声器本体连接;
所述每个第一反馈导通单元,用于在获得所述至少两个扬声器本体中对应连接的一所述扬声器本体的反馈子信号时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获得所述反馈子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
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用于将获得共至少两个所述反馈子信号混频为所述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8.一种反馈输出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反馈输出扬声器,所述反馈输出扬声器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反馈采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均连接的扬声器本体;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包括:与所述扬声器本体连接的第一反馈导通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均连接的第一反馈适配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将获得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播放对应所述音频信号的音频;
所述第一反馈采集模块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反馈信号时 ,将所述反馈信号调制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反馈导通单元在获得所述扬声器本体产生震动而输出的与所述震动的特征对应的所述反馈信号时处于导通状态,以将获得所述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
所述第一反馈适配单元将所述反馈信号的大小调节至与所述音频信号适配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以使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补偿调节所述音频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99243.4A CN108235186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99243.4A CN108235186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5186A CN108235186A (zh) | 2018-06-29 |
CN108235186B true CN108235186B (zh) | 2021-08-06 |
Family
ID=62642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99243.4A Active CN108235186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351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4781B (zh) * | 2020-03-13 | 2021-08-10 |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扬声器的低频驱动补偿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08135Y (zh) * | 2007-02-15 | 2008-01-16 | 朱耐东 | 具有电压电流负反馈调节功能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
CN101350598A (zh) * | 2007-07-19 | 2009-01-2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双路反馈单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 |
CN105577125A (zh) * | 2016-02-23 | 2016-05-11 | 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的直流输出电位的控制装置 |
CN105721982A (zh) * | 2014-12-19 | 2016-06-29 | 意法半导体 (Alps) 有限公司 | 音频扬声器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
CN106165446A (zh) * | 2014-02-26 | 2016-11-23 | 帝瓦雷公司 | 用于控制扬声器的设备 |
CN106341763A (zh) * | 2016-11-17 | 2017-01-18 |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 扬声器驱动装置和扬声器驱动方法 |
CN107493080A (zh) * | 2017-09-01 | 2017-12-19 | 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 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19041B2 (ja) * | 2005-09-20 | 2010-08-04 |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 楽器用スピーカ装置 |
US9173020B2 (en) * | 2012-03-27 | 2015-10-27 | Htc Corporation | Control method of sound producing, sound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apparatus |
US9900690B2 (en) * | 2012-09-24 | 2018-02-20 | Cirrus Logic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Ltd. |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loudspeakers |
CN202957789U (zh) * | 2012-11-30 | 2013-05-29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失真调整控制设备 |
JP6299363B2 (ja) * | 2014-04-16 | 2018-03-28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 |
TWI651971B (zh) * | 2016-04-26 | 2019-02-21 |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式電子裝置、聲音產生系統及其聲音產生的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11499243.4A patent/CN1082351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08135Y (zh) * | 2007-02-15 | 2008-01-16 | 朱耐东 | 具有电压电流负反馈调节功能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
CN101350598A (zh) * | 2007-07-19 | 2009-01-2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双路反馈单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 |
CN106165446A (zh) * | 2014-02-26 | 2016-11-23 | 帝瓦雷公司 | 用于控制扬声器的设备 |
CN105721982A (zh) * | 2014-12-19 | 2016-06-29 | 意法半导体 (Alps) 有限公司 | 音频扬声器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
CN105577125A (zh) * | 2016-02-23 | 2016-05-11 | 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的直流输出电位的控制装置 |
CN106341763A (zh) * | 2016-11-17 | 2017-01-18 |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 扬声器驱动装置和扬声器驱动方法 |
CN107493080A (zh) * | 2017-09-01 | 2017-12-19 | 广州时艺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 低内阻缓冲输出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5186A (zh) | 2018-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437237B2 (ja) | 増幅装置 | |
US922530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ass AB audio amplifier output stage voltage protection | |
CN106549644B (zh) | 放大器系统 | |
TWI465034B (zh) | 放大器電路及放大器電路中放大訊號之方法 | |
CN103731112B (zh) | 用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系统和方法 | |
US5387875A (en) | Output circuit capable of driving a vibration device | |
US9402131B2 (en) | Push-pull microphone buffer | |
US20050242874A1 (en) |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input driver for class D audio amplifiers | |
CN103796134B (zh) | 用于电容信号源放大器的系统和方法 | |
TW200948164A (en) | Audio processing methods and systems | |
US20090245541A1 (en) | Audio Power Amplifier with Feedback-Shifting Technology | |
CN110383680A (zh) | Mems传感器 | |
CN108235186B (zh) | 反馈输出扬声器及反馈输出调节方法 | |
US8249274B2 (en) | Audio amplifier with timing circuit to power down bias control and amplifying circuits in sequence | |
US7262650B2 (en) | Amplitude adjusting circuit | |
JP6840673B2 (ja) | 増幅器、オーディオ信号出力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
US20090274319A1 (en) | Audio amplifier | |
JP2013017107A (ja) | パワーアンプ付き真空管増幅器 | |
JP4515926B2 (ja) | デジタルスイッチングアンプ | |
JP2003509941A (ja) | 高音量伸張器回路 | |
TW202121836A (zh) | D類放大器電路及音訊放大方法 | |
EP2659586B1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ectric signal representing a sound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GB2334841A (en) | Class A audio amplifier with current sink controlled by feedback in dependence on speaker current | |
US20090284313A1 (en) | Audio amplifier | |
US20170329359A1 (en) | Low Voltage Tube Circui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