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744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7442A
CN108227442A CN201711337756.5A CN201711337756A CN108227442A CN 108227442 A CN108227442 A CN 108227442A CN 201711337756 A CN201711337756 A CN 201711337756A CN 108227442 A CN108227442 A CN 108227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recording medium
cooling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37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田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22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7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P)的输送路径上,在比定影辊(10)靠下游侧,具有冷却辊(90)和冷却辊(91)。冷却辊(90)和冷却辊(91)被配置于被定影辊(10)加热后的纸张(P)在0.5秒以内被输送至冷却辊(90、91)的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使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的定影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各种具备通过加热等使由调色剂等形成的图像定影的定影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日本特开平06-7549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用于对在定影器中被加热后的纸张进行冷却的风扇的图像形成装置。日本特开2002-31852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输送辊的形状上下工夫,来边进行输送边对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进行冷却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早期就对在定影器中被加热后的纸张进行冷却具有抑制之后的纸张的卷曲等优点。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风扇的设置而产生装置大型化的可能性。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一部分的输送路径由螺杆构成,所以在与输送路径相交的方向上构成输送路径的螺杆与纸张的紧贴的程度变化,由此,产生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产生不均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避免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大型化,并且避免所形成的图像中的不均的产生,来对用定影器加热后的纸张进行冷却。
根据本公开的某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器,用于对在图像形成部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定影;冷却部件,被构成为通过与从定影器排出的记录介质接触来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冷却;以及输送部,被构成为从定影器向冷却部件输送记录介质,冷却部件被配置于从在定影器中被加热的位置起在0.5秒以内与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的位置。
冷却部件也可以被配置于从在定影器中被加热的位置起在0.2秒以内与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的位置。
冷却部件也可以包括与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第一部件和与该记录介质的与第一面不同的第二面接触的第二部件。
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位移部,该位移部被构成为使冷却部件位移,以使冷却部件与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之间的距离变化。
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反转部,该反转部被构成为将在第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导入至图像形成部,以便在与第一面不同的第二面形成图像。位移部也可以被构成为使冷却部件位移,以使:在输送部将在第一面形成了图像之后而从定影器排出的记录介质导入至冷却部件时,使冷却部件与该记录介质接触,并且在输送部将进一步在第二面形成了图像之后而从定影器排出的记录介质导入至冷却部件时,使冷却部件与该记录介质分离。
位移部也可以被构成为:以形成于第二面的图像的形态是规定的形态为条件,使冷却部件位移而与该记录介质接触。
位移部也可以被构成为:以记录介质的电阻值比规定的基准高为条件,使冷却部件位移而与该记录介质接触。
图像形成部也可以被构成为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冷却部件也可以包括与记录介质的第二面接触的部件。
冷却部件也可以具有根据记录介质的输送而旋转的辊形状。
冷却部件也可以具有与输送中的记录介质接触的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联地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以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清楚。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被定影辊加热定影后的纸张的温度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图3的例子中的纸张中的含水率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相对于从自定影辊的辊隙部排出起的经过时间的纸张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6是表示相对于从自定影辊的辊隙部排出起的经过时间的纸张中的含水率的变化的图。
图7是对根据某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9是用于对冷却辊的位置的切换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为了冷却辊的位置的控制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某个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的图。
图1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的图。
图1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以及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它们的说明。
[公开的概要]
图1和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使形成在纸张P上的图像加热定影的定影辊10、和用于与被定影辊10加热后的纸张P接触来对该纸张P进行冷却的冷却辊90、91。
在图1和图2中,箭头A表示纸张P的输送方向。冷却辊90、91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比定影辊10靠下游侧。定影辊10通过与加压辊11一起夹住纸张P,来对纸张P加热。在图2中,冷却辊90通过与冷却辊91一起夹住纸张P,来对纸张P进行冷却。点X表示定影辊10与加压辊11夹住纸张P的位置(辊隙部)。点Y表示冷却辊90与冷却辊91夹住纸张P的位置。距离R表示从点X到点Y输送纸张P的距离。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冷却辊90和冷却辊91被配置在被定影辊10加热后的纸张P在0.5秒以内被输送至冷却辊90、91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在将输送速度设为V的情况下,以距离R满足以下的式(1)的关系的方式来配置冷却辊90和冷却辊91。
R/V≤0.5(秒) …(1)
通过以满足依据式(1)的条件的方式来配置冷却辊91,纸张P在高温的状态下存在的时间为0.5秒以下。由此,可避免水分从纸张P过分逸出。若纸张P中的含水量减少,则纸张P中的电阻值可能上升。有时在第一面(以下,也称为“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之后在其第二面(以下,也称为“背面”)形成图像。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纸张P的电阻值升高,则存在形成于背面的图像的品质降低的可能性。在满足依据式(1)的条件的情况下,可抑制纸张P的电性质的变化,由此,能够避免形成于背面的画质的降低。
此外,纸张P例如是复印纸,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记录介质并不限定于复印纸。冷却辊90、91例如是由树脂、橡胶构成的圆柱状的辊,是冷却部件的一个例子。冷却部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辊。
[记录介质的特性的一个例子]
图3是表示被定影辊10加热定影后的纸张P的温度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图3所示的结果是未利用冷却辊90、91对被定影辊10加热后的纸张P进行冷却而直接进行放置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结果。
在图3中,线L11和线L12分别表示定影辊10中的定影温度为190℃和130℃的情况。在图3中,横轴表示从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后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纸张P(记录介质)的温度。
在线L11和线L12的任意一个中,紧接着纸张P从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之后,纸张P的温度都急剧降低。在定影温度为190℃和130℃的双方中,在排出后约0.6秒以后,温度降低的程度降低。
图4是表示图3的例子中的纸张P中的含水率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所谓的含水率是纸张P所包括的水分的重量的百分率。
在图4中,线L21和线L22分别表示定影辊10中的定影温度为190℃的情况和为130℃的情况。线L21表示图3的线L11所表示的纸张中的含水率的变化。线L22表示图3的线L12所表示的纸张中的含水率的变化。在图4中,横轴表示从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后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纸张P的含水率。
如线L21和线L22所示那样,在定影温度为190℃和130℃的任意一种情况下,紧接着从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之后,纸张P中的含水率都急剧减少。整体上,190℃的情况下的含水率比130℃的情况下的含水率低。
如在线L21和线L22双方中所示的那样,在定影温度为190℃和130℃的任意一种情况下,至从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0.6秒为止,纸张P中的含水率的减少都结束。因此,可以说在定影辊10中的加热定影后在经过0.6秒之前进行冷却,这在抑制水分从纸张P中逸出方面有效。
因此,在本公开中,通过在从辊隙部排出后在0.5秒以内与冷却部件接触,来对纸张P进行冷却。由此,可高效地避免水分从被加热的纸张P中逸出。此外,由于从自辊隙部的排出到由冷却部件进行的冷却为止的时间的缩短,所以纸张P为高温的时间可被缩短。由此,能够缩短纸张P处于水分容易蒸发的状态的时间,能够抑制从纸张P的水分的蒸发量。由此,也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设计为从辊隙部排出后在更短的时间内(例如,0.2秒以内)使纸张P与冷却部件接触。
图5和图6是表示在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加热定影后被冷却部件冷却的纸张P的举动的图。更具体而言,图5表示相对于从自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起的经过时间的纸张P的温度变化。图6表示相对于从自定影辊10的辊隙部排出起的经过时间的纸张P中的含水率的变化。
在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纸张P在从辊隙部排出0.2秒后与冷却部件接触从而被冷却时的结果。如图5所示,通过与冷却部件的接触,在定影温度为190℃的情况下(线L31)和130℃的情况下(线L32),纸张P的温度都急剧降低。如图6所示,在定影温度为190℃的情况下(线L41)和130℃的情况下(线L42),以与温度急剧降低相呼应的方式,在从辊隙部排出0.2秒后,显著地抑制纸张P中的含水率的降低。根据图6所示的结果,在加热定影后,通过被冷却部件冷却,能够抑制从纸张P的水分的释放。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
(简要结构)
图7是对根据某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200是激光打印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打印机等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控制箱700,该控制箱700用于收纳包括用于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动作的控制电路(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构件。
图像形成装置200在内部的几乎中央部具备中间转印带1。在中间转印带1的下部水平部的下方,沿着中间转印带1排列地配置有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对应的4个成像单元2Y、2M、2C、2K。这些成像单元2Y、2M、2C、2K分别具有被构成为可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体3Y、3M、3C、3K。
在作为图像承载体的各感光体3Y、3M、3C、3K的周围,沿着其旋转方向依次分别配置有用于使对应的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辊4Y、4M、4C、4K;打印头部5Y、5M、5C、5K;显影器6Y、6M、6C、6K;以及夹着中间转印带1而与各感光体3Y、3M、3C、3K对置的一次转印辊7Y、7M、7C、7K。
在中间转印带1的被中间转印带驱动辊8支承的部分,压接有二次转印辊9,在该区域进行二次转印。二次转印辊9的材料的一个例子例如是导电性的橡胶。在二次转印区域后方的第一输送路径R1的下游位置配置有包括定影辊10和加压辊11的定影加热部20。定影辊10内含有加热器26。
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下部,以可拆装的方式配置有供纸盒30。被积载收纳在供纸盒30内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31的旋转从最上部的纸张开始一张一张地被送出至第一输送路径R1。纸张P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
为了将纸张P输送到第一输送路径R1上,图像形成装置200还包括辊32、33、辊34、35。图像形成装置200通过使辊32、33以及辊34、35旋转,将纸张P经由第一输送路径R1传送到排纸辊50。
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上部配置有操作面板800。作为一个例子,操作面板800由触摸面板和显示器相互重叠而成的画面、和物理按钮构成。
在某一方面,中间转印带1、带电辊4Y、4M、4C、4K、一次转印辊7Y、7M、7C、7K、二次转印辊9可作为离子导电性的导电部件发挥功能。作为一个例子,这些导电部件可包括混合有氢化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表氯醇橡胶等的离子导电性橡胶。这些导电部件分别可根据所需要的特性,来包括适当的离子导电性的材料。
在上述的例子中,图像形成装置200采用了串联式的中间转印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具体而言,只要是包括离子导电性的导电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可,既可以是采用循环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采用从显影装置直接将调色剂转印至打印介质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简要动作)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简要动作进行说明。若从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等)向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控制部100(例如,设置于控制箱700内)输入图像信号,则在控制部100中创建将该图像信号颜色转换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后的数字图像信号,并基于所输入的数字信号,使各成像单元2Y、2M、2C、2K的各打印头部5Y、5M、5C、5K发光来进行曝光。
由此,形成在各感光体3Y、3M、3C、3K上的静电潜像分别被各显影器6Y、6M、6C、6K显影而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各一次转印辊7Y、7M、7C、7K的作用,被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至沿图7中的箭头A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上。
这样,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9的作用被一并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
被二次转印至纸张P的调色剂图像到达定影加热部20。调色剂图像通过被加热的定影辊10以及加压辊11的作用而被定影于纸张P。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经由排纸辊50排出至排纸托盘60。
图像形成装置200还包括第二输送路径R2。排纸辊50被构成为能够切换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像形成装置200通过由排纸辊50切换纸张的传送方向,能够不将到达排纸辊50的纸张P排出至排纸托盘60,而是将在第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传送至第二输送路径R2。
在第二输送路径R2上,设置有辊80、81、辊82、83、辊84、85。图像形成装置200能够通过控制辊80、81、辊82、83、辊84、85的旋转,在使被送入至第二输送路径R2的纸张P正反面反转后,返回到第一输送路径R1。从第二输送路径R2返回到第一输送路径R1的纸张P在背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纸张P进一步被送入至定影加热部20。由此,背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辊10和加压辊11的作用而定影于纸张P。
之后,纸张P经由排纸辊50排出至排纸托盘60。
即,图像形成装置200既能够仅在被传送至第一输送路径R1的纸张的表面形成图像并排出,也能够在被传送至第一输送路径R1的纸张的表面形成了图像之后,传送至第二输送路径R2,进一步在纸张的背面形成了图像之后,排出该纸张。
[硬件结构]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硬件结构的图。
如图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用于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动作的控制部100。构成控制部100的部件例如被收纳在控制箱700(图7)内。
控制部10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2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CPU101从ROM102读出与处理内容相应的程序并在RAM103展开,与展开后的程序相配合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各模块的动作。此时,参照储存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和/或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0经由通信部71,与连接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收发各种数据。控制部100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出的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在纸张P形成图像。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操作面板80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单元来实现。该单元作为显示部801以及操作部802来发挥功能。显示部801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来实现,根据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来显示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操作部802由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触摸面板内的触摸传感器来实现。操作部802受理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0。
图像处理部310具备对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10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并执行针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各种处理(包括灰度修正、颜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以及压缩处理)。控制部100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体3Y、3M、3C、3K(图7)等用于形成图像的构件。
机构部600包括用于为了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而输送纸张的机构以及用于使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定影的机构。更具体而言,机构部600包括定影辊用马达61、加压辊用马达62、加热器26、排纸辊用马达64、旋转方向变更用致动器65、冷却辊位移用致动器66以及输送用马达组67。控制部100控制机构部600的各构件的动作。
定影辊用马达61使定影辊10旋转。加压辊用马达62使加压辊11旋转。加热器26对定影辊10加热。排纸辊用马达64使排纸辊50旋转。旋转方向变更用致动器65通过更换给定的齿轮等,来切换排纸辊50的旋转方向。冷却辊位移用致动器66切换冷却辊90、91的位置。输送用马达组67使图7所示的各种辊(辊32、33、辊34、35、辊80、81、辊82、83、辊84、85)分别旋转。
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旋转方向变更用致动器65是用于使纸张P反转后导入至第一输送路径R1的反转部的一个例子。冷却辊位移用致动器66是使冷却部件位移的位移部的一个例子。
图9是用于对冷却辊90、91的位置的切换进行说明的图。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冷却辊90、91与纸张P的输送路径分离。由此,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冷却辊90、91不与纸张P接触。
冷却辊位移用致动器66在图2所示的位置和图9所示的位置之间切换冷却辊90、91的位置。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存在被定影辊10加热后的纸张P在与冷却辊90、91接触后到达排纸辊50的情况(图2),也存在不与冷却辊90、91接触而到达排纸辊50的情况(图9)。
[冷却辊的位置的控制]
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冷却辊90、91可以配置于稳定地与纸张P接触的位置(图2),也可以配置于根据状况与纸张P(纸张P的输送路径)分离的位置(图9)。
图10是为了冷却辊90、91的位置的控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0的处理例如通过CPU101(图8)执行储存于存储部72等的程序来实现。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初始状态下,如图9所示,冷却辊90、91配置于与通过输送路径的纸张P分离的位置。
参照图10,在步骤S100中,CPU101判断在规定时间内(例如,0.5秒以内),图像形成未完成的纸张P是否到达冷却辊90、91。
对于“图像形成未完成”而言,例如在从定影加热部20排出的纸张P是在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但尚且仅在该纸张P的单面完成了图像形成时,在步骤S100中将该纸张P判断为“图像形成未完成”。
CPU101通过管理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动作,能够识别与纸张P的表面/背面的打印中/打印完成有关的状况。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用于检测第一输送路径R1和/或第二输送路径R2上的规定的位置上的纸张的通过的传感器。在某个实施方式中,CPU101能够通过这样的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识别纸张P的位置。CPU101例如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动作状况和/或上述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识别纸张的状态(仅在表面形成有图像、或者在表面和背面双方形成有图像)以及纸张P的位置。
CPU101若判断为图像形成未完成的纸张P到达冷却辊90、91(在步骤S100中为“是”),则将控制进入至步骤S110。CPU101若在当前时刻判断为图像形成未完成的纸张P未到达冷却辊90、91(在步骤S100中为“否”),则将控制停留在步骤S100,直到判断为纸张P到达冷却辊90、91为止。
在步骤S110中,CPU101控制冷却辊位移用致动器66,以使冷却辊90、91配置于接触位置。所谓的接触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是与纸张P(输送路径)接触的位置。之后,控制进入至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CPU101判断在规定时间内(例如,0.5秒以内),图像形成完成了的纸张P是否到达冷却辊90、91。
所谓的“图像形成完成了”例如意味着在从定影加热部20排出的纸张P是仅在单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完成了该纸张P的单面的图像形成,在从定影加热部20排出的纸张P是在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完成了该纸张P的两面(表面以及背面双方)的图像形成。例如,在两面形成图像的预定的纸张P仅在单面形成了图像的情况下,该纸张P还不是“图像形成完成了”的状态。
CPU101若判断为图像形成完成了的纸张P到达冷却辊90、91(在步骤S120中为“是”),则将控制进入至步骤S130。CPU101若在当前时刻判断为图像形成完成了的纸张P未到达冷却辊90、91(在步骤S120中为“否”),则将控制停留在步骤S120,直到纸张P到达冷却辊90、91为止。
在步骤S130中,CPU101控制冷却辊位移用致动器66,以使冷却辊90、91配置于分离位置。所谓的分离位置例如如图9所示那样是与纸张P(输送路径)分离的位置。之后,控制返回到步骤S100。
在以上说明的图10的处理中,CPU101在之后将在背面形成图像的纸张P通过时(在步骤S100中为“是”),将冷却辊90、91配置于与纸张P接触的位置。CPU101在图像结束并将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200外的纸张P通过时(在步骤S120中为“是”),将冷却辊90、91配置于与纸张P分离的位置。由此,图像形成装置200能够避免在纸张P的背面形成图像之前,纸张P中含水量过分降低,并且能够极力避免由于冷却辊90、91与不再形成图像的纸张P接触,而不必要地对纸张P给予摩擦力致使在纸张P上生成的图像的品质降低。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冷却辊90、91也可以一直配置于图2所示的位置。通过与冷却辊90、91接触,能够极力抑制从纸张P的水分的蒸发,由此,能够抑制纸张P的弯曲等。
图11是图10所示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图11的处理相对于图10的处理还包括步骤S102的控制。更具体而言,在图11的处理中,CPU101在步骤S100中,判断为图像形成未完成的纸张P到达冷却辊90、91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中为“是”),将控制进入至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CPU101判断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是否满足用于将冷却辊90、91配置于图2所示的接触位置的条件(接触用的条件)。若满足接触用的条件(在步骤S102中为“是”),则CPU101在步骤S110中,将冷却辊90、91配置于接触位置。
若不满足接触用的条件(在步骤S102中为“否”),CPU101将控制返回到步骤S100。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00中判断为通过冷却辊90、91的纸张P不与冷却辊90、91接触地通过冷却辊90、91。
接触用的条件的一个例子是形成于纸张P的背面的预定的图像的印字密度为预先决定的程度以上。所谓的印字密度意味着相对于纸张的面积的、为了形成图像而转印于纸张的调色剂的量。
在该情况下,对于CPU101而言,例如在纸张P的表面的图像形成后且背面的图像形成前,若在背面的图像形成中转印的预定的调色剂量为规定量以上,则将冷却辊90、91配置于接触位置,若该调色剂量小于规定量,则将冷却辊90、91配置于分离位置。CPU101例如基于转印至背面的预定的图像数据,来判断所转印的预定的调色剂量是否为规定量以上。在该情况下,仅在预定为背面的图像形成利用较多的调色剂时,对纸张P进行冷却。由此,仅在预定利用较多的调色剂的情况下,采取用于避免从纸张P蒸发较多的水分的措置。
接触用的条件的其他例子与形成于纸张P的背面的预定的图像的颜色有关。更具体而言,在形成于纸张P的背面的预定的图像是“在中间转印带1上转印在远离纸张P的一侧的调色剂的颜色为容易识别出不均的颜色”这样的像素为规定像素以上的图像的情况下,满足接触用的条件。“容易识别出不均的颜色”例如为品红色(M)。在该例中,以在向纸张P的背面转印调色剂像时,在中间转印带1上,在距离纸张P最远的位置配置有容易识别出不均的颜色的调色剂为条件,在形成该图像之前,通过冷却辊90、91对纸张P进行冷却。由此,在满足这样的条件时,采取用于抑制从纸张P的水分的蒸发的措置。
接触用的条件的其他例子为纸张P由电阻相对较高的材料构成。
在一个例子中,CPU101基于来自用户的输入来判断纸张P的电阻是否较高。更具体而言,用户对操作面板800输入表示纸张P由电阻较高的材料构成的信息(例如,“高电阻纸模式”的设定)。CPU101以输入了该信息为条件,使冷却辊90、91与在背面形成图像之前的纸张P接触。
在其他例子中,CPU101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测量纸张P的电阻,来判断纸张P的电阻是否较高。更具体而言,CPU101能够使用在ATVC(Active Transfer Voltage Control:有源转换电压控制)动作中检测出的数据,来计算纸张P的电阻值。更具体而言,CPU101在表面的图像形成时,在ATVC动作中,测定中间转印带1和二次转印辊9的电阻值。该电阻值实际上表示中间转印带1、二次转印辊9、纸张P、以及纸张P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这4个元素的电阻。
CPU101例如通过从所测定出的电阻值中减去预先测定的中间转印带1的电阻值和二次转印辊9的电阻值,并且减去纸张P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的电阻值,来获取纸张P的电阻值。纸张P的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的电阻值能够根据所承载的调色剂的量而变化。CPU101可以根据在纸张P的表面由图像形成装置200形成的图像的信息,来计算所承载的调色剂的量。CPU101例如通过对所承载的调色剂的量乘以预先决定出的常量,来计算纸张P上的调色剂的电阻值。
CPU101能够通过仅在纸张P的电阻值较高时利用冷却部件对纸张P进行冷却,来极力避免由电阻较高的材料构成的纸张P因由定影辊10的加热所引起的水分的蒸发而导致电阻进一步上升的情况。
[图12的冷却部件]
图12是表示某个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的图。在图12的例子中,作为冷却部件,设置有仅与纸张P的加压辊11侧接触的冷却辊91。
在定影加热部20中,定影辊10与纸张P的形成有图像的面抵接。加压辊11和与形成有图像的面不同的面抵接。
在将于纸张P的两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导入至定影加热部20的情况下,定影辊10与通过前一次的图像形成(针对纸张P的背面的图像形成)而形成有图像的面抵接。加压辊11与通过再前一次图像形成而形成有图像的面(纸张P的表面)抵接,但不与通过前一次图像形成(针对纸张P的背面的图像形成)而形成有图像的面抵接。
如图12所示,通过将冷却部件构成为仅与加压辊11侧接触,能够避免刚形成于纸张P上的图像的品质因与冷却部件的接触而降低。
[图13的冷却部件]
图13和图1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的图。在图13和图14的例子中,冷却体92、93构成冷却部件的一个例子。冷却体92、93具有截面为四边形的柱形状。冷却辊90、91构成为根据纸张P的输送来旋转,以(沿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线与纸张P接触。与此相对,冷却体92、93以面与输送中的纸张P接触。图13的冷却部件不是如圆柱那样以线与纸张接触而是以面与纸张接触,从而冷却体92、93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加可靠地将纸张P冷却。
对于冷却体92、93而言,距离R例如被规定为从定影辊10与加压辊11的辊隙部到冷却体92与冷却体93抵接的范围中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位置为止的距离。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点都是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其被构成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器,其被构成为对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冷却部件,其被构成为通过与从所述定影器排出的记录介质接触来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冷却;以及
输送部,其被构成为从所述定影器向所述冷却部件输送记录介质,
所述冷却部件被配置于从在所述定影器中被加热的位置起在0.5秒以内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被配置于从在所述定影器中被加热的位置起在0.2秒以内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包括与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第一部件和与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第一面不同的第二面接触的第二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位移部,所述位移部被构成为使所述冷却部件位移,以使所述冷却部件与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之间的距离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转部,所述反转部被构成为将在第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导入至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便在与所述第一面不同的第二面形成图像,
所述位移部被构成为使所述冷却部件位移,以使:
在所述输送部将在所述第一面形成了图像之后而从所述定影器排出的记录介质导入至所述冷却部件时,使所述冷却部件与该记录介质接触,并且
在所述输送部将进一步在所述第二面形成了图像之后而从所述定影器排出的记录介质导入至所述冷却部件时,使所述冷却部件与该记录介质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被构成为:以形成于所述第二面的图像的形态是规定的形态为条件,来使所述冷却部件位移而与该记录介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被构成为:以所述记录介质的电阻值比规定的基准高为条件,来使所述冷却部件位移而与该记录介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被构成为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图像,
所述冷却部件包括与记录介质的第二面接触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具有根据记录介质的输送而旋转的辊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具有与输送中的记录介质接触的面。
CN201711337756.5A 2016-12-15 2017-12-14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82274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3637A JP2018097267A (ja) 2016-12-15 2016-12-1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43637 2016-1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7442A true CN108227442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3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37756.5A Pending CN108227442A (zh) 2016-12-15 2017-12-1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97267A (zh)
CN (1) CN10822744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5920A (en) * 1988-12-22 1993-09-21 Sulzer Escher Wyss Gmbh Method of calendering a paper web
JP2004145160A (ja) * 2002-10-28 2004-05-20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材冷却装置
CN101231502A (zh) * 2007-01-25 2008-07-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冷却记录材料的方法
CN101526788A (zh) * 2008-03-04 2009-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0054813A (ja) * 2008-08-28 2010-03-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37A (zh) * 2011-03-02 2012-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2892B2 (ja) * 1996-08-27 2005-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の冷却装置
US7113718B2 (en) * 2004-04-30 2006-09-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mage artifacts caused by release fluid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machine
JP2009020344A (ja) * 2007-07-12 2009-01-2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167099U (ja) * 2011-01-24 2011-04-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788B2 (ja) * 2012-03-27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5920A (en) * 1988-12-22 1993-09-21 Sulzer Escher Wyss Gmbh Method of calendering a paper web
JP2004145160A (ja) * 2002-10-28 2004-05-20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材冷却装置
CN101231502A (zh) * 2007-01-25 2008-07-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冷却记录材料的方法
CN101526788A (zh) * 2008-03-04 2009-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0054813A (ja) * 2008-08-28 2010-03-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37A (zh) * 2011-03-02 2012-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7267A (ja)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36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time unable to perform image formation due to temperature change of image Bearing member
CN102023545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483664B2 (en) Fusing apparatus having a segmented external heater
US7457557B2 (en) High precision-heating and fusing apparatus
US11513456B2 (en)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JP68006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196435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000280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696814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20135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045049A (ja) 温度平準化および/または抵抗増大を伴う中心を見当合わせされた工程方向加熱要素
US91284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ailure suppression
JP20101910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397020B1 (en)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2274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1215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85978A (zh) 纸张传送装置、纸张传送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587162B2 (en) Multi-tap series ceramic heater cold spot compensation
CN10911670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910131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240B2 (ja) 発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060053A1 (en) Center registered process direction heating element background
JP69297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22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202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