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1007A -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21007A CN108221007A CN201810075075.4A CN201810075075A CN108221007A CN 108221007 A CN108221007 A CN 108221007A CN 201810075075 A CN201810075075 A CN 201810075075A CN 108221007 A CN108221007 A CN 1082210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sleeve
- bar
- sleeve
- limiting
- bra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00—Electroforming
- C25D1/04—Wires; Strips; Foi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10—Electrodes, e.g. composition, counter electrode
- C25D17/12—Shape or for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21/00—Processes for servicing or operating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C25D7/06—Wires; Strips; Foils
- C25D7/0614—Strips or fo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板、侧板、转动轴支撑架,滚轮、滚轮支座板;所述底板以及转动轴支撑架均固定在滚轮支座板上;滚轮支座板的下侧至少设置2排滚轮,其中,每排滚轮至少包括2个滚轮;所述其中至少2排滚轮的滚轮间固接有滚动转轴,所述至少有2个滚动转轴均保持相互平行、其用于限位;所述的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限位杆能够通过连接套筒将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限定。采用本发明的装置,解决了阴极辊从研磨到生箔两个工序之间的吊装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辊研磨保养这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
背景技术
定期研磨阴极辊,是阴极辊保养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阴极辊的直径越来越大,其重量也越来越大。在研磨时,需要将阴极辊从电解槽上吊装到研磨支撑槽内,并且在吊装时还需要保证阴极辊的定位精度,因此,吊装阴极辊目前是阴极辊研磨准备工作中费时费力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在研磨准备工作中,不需要再吊装阴极辊,节约了研磨准备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包括:底板(1-1)、侧板(1-2)、转动轴支撑架(2)、滚轮(3)、滚轮支座板(4)、限位杆;所述底板(1-1)以及转动轴支撑架(2)均固定在滚轮支座板(4)上 ;滚轮支座板的下侧至少设置 2排滚轮,其中,每排滚轮至少包括2个滚轮;所述其中至少2排滚轮的滚轮间固接有滚动转轴(5),所述至少有2个滚动转轴(5)均保持相互平行、其用于限位;所述的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套筒(6),所述限位杆能够通过连接套筒(6)将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限定。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采用弹性限位杆,所述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连接套筒组件,所述连接套筒组件由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组成,所述4个连接套筒(6)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所述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以及连接套筒的结构完全相同,相邻2个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为正反螺纹;相邻2个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相对应的连接套筒处于同一直线时的长度记为L;所述弹性限位杆(7-1)的两端的外螺纹为正反螺纹,所述弹性限位杆(7-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长度大于L。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采用刚性限位杆,在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1)上设置有至少1组连接套筒组件,所述连接套筒组件由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组成,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的轴线共线,第三连接套筒与第四连接套筒的轴线共线,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 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之间的滚动转轴设置有通孔(5-1),第三连接套筒与第四连接套筒之间的滚动转轴设置也有通孔(5-1);连接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刚性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采用刚性限位杆,在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1)上设置有至少1组连接套筒组件,所述连接套筒组件由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组成,且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呈口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所述每个连接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刚性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在转动轴支撑架(2)的外侧固定有平移限定装置(8);所述平移限定装置(8)包括:竖向杆限定套筒(8-1),竖向限定杆(8-2);其中竖向杆限定套筒的一侧壁设置有纵向槽(8-3),所述竖向限定杆(8-2)插入到竖向杆限定套筒(8-1)中;所述竖向限定杆(8-2)包括: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铰接装置(8-2-2)、限位装置(8-2-3);所述限位装置(8-2-3)与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通过铰接装置(8-2-2)连接在一起;限位装置(8-2-3)采用T形结构;在地面上设置限位孔,竖向限定杆的底部插入到限位孔中。
进一步,所述竖向限定杆设置有水平通孔,所述水平通孔用于穿设限位杆。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部设置有转动手柄。
进一步,在支撑槽的前、后转动轴支撑架(2)上均设置有平移限定装置(8)。
进一步,滚动转轴(5)与滚轮(3)之间固定连接有辐条杆。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步骤包括:
支撑电解槽移动时,首先,将刚性限位杆从竖向限位杆的通孔以及连接套筒(6)中抽出,然后,将支撑电解槽的竖向限位杆从限位孔拉伸起来,然后将限位装置转动90°,使得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放置在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上;
支撑电解槽固定时,首先,将限位装置转动90°,使得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从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脱离,将竖向限位杆插入到限位孔中,然后,在竖向限位孔的通孔以及连接套筒中旋转插入刚性限位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解决了阴极辊从研磨到生箔两个工序之间的吊装难的问题;(2)由于阴极辊在研磨、生箔时均要转动,同时,车间内各种机械也可能会与电解槽发生碰撞,因此,防止电解槽的移动成为设计的重点,而采用现有技术的制动滚轮无法满足要求,本申请给出了弹性限位杆、刚性限位杆两种设计思路;(3)本申请给出了连接套筒的2种设计方式,同时口字型的设计要较十字形的设计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的侧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的正面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滚动转轴与滚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限位杆与滚动转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限位杆与滚动转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限位杆与滚动转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的正面图;
图8:为实施例四的竖向限定杆与竖向杆限定套筒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五的刚性限位杆的设计图;
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1,侧板1-2,转动轴支撑架2,滚轮3,滚轮支座板4,滚动转轴5,连接套筒6,弹性限位杆7-1,刚性限位杆7-2,平移限定装置8,竖向杆限定套筒8-1,竖向限定杆8-2,竖向槽8-3,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铰接装置8-2-2,限位装置8-2-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2所示,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包括:底板(1-1)、侧板(1-2)、转动轴支撑架(2),滚轮(3)、滚轮支座板(4);
所述底板(1-1)以及转动轴支撑架(2)均固定在滚轮支座板(4)上,滚轮支座板的下侧设置 2排滚轮,其中,每排滚轮包括2个滚轮;
所述其每排滚轮的滚轮间固接有滚动转轴(5),滚轮与滚动转轴之间固接有若干加强辐条筋;所述2个滚动转轴(5)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2个滚动转轴(5)的表面设置有4个连接套筒(6),所述4个连接套筒(6)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
转动时,2个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6)的方向始终平行;
所述连接套筒(6)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2个转轴的连接套筒为正反螺纹;
2个滚动转轴的相对应的连接套筒处于同一直线时的长度记为L;
还包括有:弹性限位杆(7-1),弹性限位杆(7-1)的两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刚性段,所述两端的外螺纹为正反螺纹,所述弹性限位杆(7-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长度大于L。
在制动时,在2个滚动轴之间相对应的连接套筒(6)之间螺纹连接弹性限位杆(7-1)。
结合附图3所示,滚动转轴(5)与滚轮(3)之间固定连接有辐条杆,以加强滚轮与滚轮转动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一的设计要点在于:
(1)通过移动支撑电解槽,解决了阴极辊的吊装问题;
(2)通过限定滚动转轴(5)的转动,来防止滚轮发生转动,进而限制了电解槽的转动;
(3)连接套筒(6)与弹性限位杆(7-1)螺纹连接时,必须要满足:2个滚动转轴的相对应的连接套筒的方向呈一直线才行;设置4个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在需要固定时,可以适当前进或者后退电解槽,即可满足“2个滚动转轴的相对应的连接套筒的方向呈一直线”这一条件。
(4)连接套筒(6)如何与限位杆连接也是个一大技术问题,如果限位杆采用刚性构件,在实际操作中,则无法连接;因而,只能采用弹性杆的形式,首先将弹性杆压缩,使得其两端与其两侧的连接套筒对应,然后旋转弹性杆,在弹性杆自身的压力下,由于连接套筒采用了正反螺纹,使得弹性杆沿着同一方向转动,也可使得两边的刚性端旋入两边的连接套筒内;
(5)滚轮的前进方向与阴极辊的轴向方向平行,而非与阴极辊的轴向方向垂直;这是在阴极辊需要研磨时,可以从生产线中抽出“电解槽”。
实施例一的缺点在于:单个弹性限位杆的限位效果不佳,由于弹性限位杆具有一定的弹性效果,其对于转动轴的限位效果有限;在连接时,需要设置数量较多的如10根以上的弹性限位杆才能解决制动问题。
由于阴极辊无论是在生箔工序中、还是在研磨工序中,一般均要转动;因此,支撑电解槽的制动效果是阴极辊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采用刚性限位杆,同时,在滚动转轴(5-1)上设置多组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 且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的轴线共线,第三连接套筒与第四连接套筒的轴线共线;
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之间的滚动转轴设置有通孔(5-1),第三连接套筒与第四连接套筒之间的滚动转轴设置也有通孔(5-1);
连接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刚性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时,将限位杆依次穿过:一个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通孔、连接套筒,然后再与穿过另一个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通孔、连接套筒。
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二的优点在于:(1)限位杆采用刚性杆,较之弹性杆而言,极大的提高了制动性能;(2)单根刚性杆可以连续穿过3根以上的滚动转轴;而实施例一的单根限位杆连接方式只能用来连接相邻的滚动转轴。
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二的缺点在于:(1)由于刚性杆与连接套筒采用螺纹连接,因此,刚性杆的安装时需要一直转动,安装起来不便;(2)由于滚动转轴与滚轮连接,且限位杆也是通过限制滚动转轴来限制电解槽的位移,在滚动转轴上设置通孔,会破坏滚动转轴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实施例二的连接套筒的轴线方向处在滚轮转轴的径向方向,而实施例三将实施例二的连接转轴的方向全部旋转90°,即连接转轴设置在滚轮转轴的切向方向。连接时,将限位杆依次穿过:相邻滚动转轴顶部和/或底部的连接套筒。
与实施例二相比,实施三的优点在于:(1)单根刚性杆也可以连续穿过3根以上的滚动转轴;(2)不需要在滚动转轴上设置孔;(3)可以在相邻的滚动转轴上设置双层限位杆。
实施例一、二、三的共同点之处在于:其技术主要考虑了滚轮的转动;但是,支撑槽作为阴极辊的基础,在考虑制动时,还需要考虑滚轮的平动。
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设计:在转动轴支撑架(2)的外侧固定有平移限定装置(8);所述平移限定装置(8)包括:竖向杆限定套筒(8-1),竖向限定杆(8-2);其中竖向杆限定套筒的一侧壁设置有纵向槽(8-3),所述竖向限定杆(8-2)插入到竖向杆限定套筒(8-1)中;
所述竖向限定杆(8-2)包括: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铰接装置(8-2-2)、限位装置(8-2-3);
所述限位装置(8-2-3)与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通过铰接装置(8-2-2)连接在一起;限位装置(8-2-3)采用T形结构,正常移动时,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放置在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上,在需要固定时,将先竖向限定杆(8-2)向上抽出一小段距离,然后将其限位装置(8-2-3)转动90°,然后放下竖向限定杆(8-2),使得T形结构的腹杆穿过纵向槽(8-3)。
铰接装置(8-2-2)采用现有技术的铰接方式,如合页、铰链等方式。
在地面上设置限位孔,竖向限定杆的底部插入到限位孔中;
竖向限定杆设置有水平通孔,且水平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竖向限定杆的通孔用于穿设刚性限定杆;优选的,在支撑槽的前、后转动轴支撑架(2)上均设置有平移限定装置(8),且前、后转动轴支撑架(2)的平移限定装置(8)的竖向限定杆均设置有水平通孔。
实施例四的优点在于:(1)竖向限位杆采用插入地面水平面以下的限位孔的方式,来限制支撑槽的平移。对于支撑槽限制平移的方式,还有两种比选方案:一种是竖向限位杆的底面设置长方形或者圆形的摩擦层,与地面接触;另外一种是竖向限位杆采用液压的方式,将支撑槽整个顶起,此时,滚轮与地面不接触。第一种比选方案, 摩擦层占地面积太大、而且摩擦层的重量相对较重(否则没有效果),拉起竖向限位杆不便;第二种比选方案,由于阴极辊的重量太重,对液压缸的要求较高,造价过高,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支撑槽的高度有要求);(2)竖向限位杆上设置通孔,便于水平的刚性限位杆的安装;(3)在前后转动轴支撑架上均设置竖向限定杆,可以采用1根水平的刚性杆,即可穿过:两端的竖向限定杆以及全部的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3)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四的平移限定装置的设计也可用于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在于:
支撑电解槽移动时,首先,将刚性限位杆从竖向限位杆的通孔以及连接套筒(6)中抽出,然后,将支撑电解槽的竖向限位杆从限位孔拉伸起来,然后将限位装置转动90°,使得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放置在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上;
支撑电解槽固定时,首先,将限位装置转动90°,使得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从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脱离,将竖向限位杆插入到限位孔中,然后,在竖向限位孔的通孔以及连接套筒中旋转插入刚性限位杆。
实施例五,一种铜箔生产线,包括生箔区和研磨区;在生箔区和研磨区的地面上均设置有与支撑电解槽的竖向限定杆相配合的限位孔,所述刚性限位杆(7-2)的一端部设置有转动手柄,以利用转动。
本发明中,其他未论述的部分,均是现有技术成熟的方式,如滚轮支撑板(4)与滚轮之间的连接方式,阴极辊的驱动机构等。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10)
1.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侧板(1-2)、转动轴支撑架(2),滚轮(3)、滚轮支座板(4)、限位杆;所述底板(1-1)以及转动轴支撑架(2)均固定在滚轮支座板(4)上 ;滚轮支座板的下侧至少设置 2排滚轮,其中,每排滚轮至少包括2个滚轮;所述其中至少2排滚轮的滚轮间固接有滚动转轴(5),所述至少有2个滚动转轴(5)均保持相互平行、其用于限位;所述的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套筒(6),所述限位杆能够通过连接套筒(6)将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限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采用弹性限位杆,所述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至少1组连接套筒组件,所述连接套筒组件由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所述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以及连接套筒的结构完全相同,相邻2个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连接套筒为正反螺纹;相邻2个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的相对应的连接套筒处于同一直线时的长度记为L;所述弹性限位杆(7-1)的两端的外螺纹为正反螺纹,所述弹性限位杆(7-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长度大于L。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采用刚性限位杆,在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1)上设置有至少1组连接套筒组件,所述连接套筒组件由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组成,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的轴线共线,第三连接套筒与第四连接套筒的轴线共线,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呈十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 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之间的滚动转轴设置有通孔(5-1),第三连接套筒与第四连接套筒之间的滚动转轴设置也有通孔(5-1);连接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刚性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采用刚性限位杆,在用于限位的滚动转轴(5-1)上设置有至少1组连接套筒组件,所述连接套筒组件由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组成,且第一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套筒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三连接套筒、第四连接套筒呈口字形分布在滚动转轴(5)上;所述每个连接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刚性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在转动轴支撑架(2)的外侧固定有平移限定装置(8);所述平移限定装置(8)包括:竖向杆限定套筒(8-1),竖向限定杆(8-2);其中竖向杆限定套筒的一侧壁设置有纵向槽(8-3),所述竖向限定杆(8-2)插入到竖向杆限定套筒(8-1)中;所述竖向限定杆(8-2)包括: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铰接装置(8-2-2)、限位装置(8-2-3);所述限位装置(8-2-3)与竖向限定杆本体(8-2-1)通过铰接装置(8-2-2)连接在一起;限位装置(8-2-3)采用T形结构;在地面上设置限位孔,竖向限定杆的底部插入到限位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限定杆设置有水平通孔,所述水平通孔用于穿设限位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部设置有转动手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槽的前、后转动轴支撑架(2)上均设置有平移限定装置(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滚动转轴(5)与滚轮(3)之间固定连接有辐条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支撑电解槽移动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将刚性限位杆从竖向限位杆的通孔以及连接套筒(6)中抽出,然后,将支撑电解槽的竖向限位杆从限位孔拉伸起来,然后将限位装置转动90°,使得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放置在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上;
支撑电解槽固定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将限位装置转动90°,使得限位装置(8-2-3)的两端的悬臂杆从竖向杆限定套筒(8-1)的顶端开口脱离,将竖向限位杆插入到限位孔中,然后,在竖向限位孔的通孔以及连接套筒中旋转插入刚性限位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75075.4A CN108221007A (zh) | 2018-01-25 | 2018-01-25 |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75075.4A CN108221007A (zh) | 2018-01-25 | 2018-01-25 |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21007A true CN108221007A (zh) | 2018-06-29 |
Family
ID=6266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75075.4A Withdrawn CN108221007A (zh) | 2018-01-25 | 2018-01-25 |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21007A (zh) |
-
2018
- 2018-01-25 CN CN201810075075.4A patent/CN10822100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869129U (zh) | 电梯井曳引上置伸缩式施工升降机天梁 | |
CN201161870Y (zh) | 轴承吊装夹具 | |
CN101913532A (zh) | 门式起重机挠性支腿的铰轴装置 | |
CN204182921U (zh) | 一种轴类零件车加工设备 | |
CN108221007A (zh) | 一种可移动的阴极辊支撑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 | |
CN2605083Y (zh) | 闭口式机架平立转换轧机 | |
CN108166025B (zh) | 一种研磨与生箔两用安放装置 | |
CN108247445A (zh) | 一种铜箔生产线 | |
CN202056163U (zh) | 旋转吊环螺栓 | |
CN207127019U (zh) | 三辊卷板机卷制大直径薄筒节辅助支撑工装 | |
CN205294752U (zh) | 一种救援机器人平台 | |
CN107819389A (zh) | 转子吊装夹具 | |
CN114920085A (zh) | 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的放线装置 | |
CN202398610U (zh) | 一种异型断面法兰环轧机的轧辊 | |
CN211569926U (zh) | 一种新型悬挂式副臂 | |
CN204182922U (zh) | 一种轴类零件加工设备 | |
CN107601253A (zh) | 一种旋转结构机械换辊装置 | |
CN210067437U (zh) | 一种建筑机械用支撑架 | |
CN203266041U (zh) | 一种安装或拆卸滑履轴承轴瓦的装置 | |
CN206126717U (zh) | 起重机臂架防后倾装置及具有该防后倾装置的起重机 | |
CN201841889U (zh) | 扁平万向轮 | |
CN207375669U (zh) | 电缆隧道内立柱式电缆电动提升支架 | |
CN206795261U (zh) | 一种丝杠加工用外支撑装置 | |
CN204251092U (zh) | 钢丝绳卷盘的托架装置 | |
CN201660407U (zh) | 研瓦用简易旋转吊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