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475A -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6475A
CN108216475A CN201711293641.0A CN201711293641A CN108216475A CN 108216475 A CN108216475 A CN 108216475A CN 201711293641 A CN201711293641 A CN 201711293641A CN 108216475 A CN108216475 A CN 108216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wheel brake
hole
connector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36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16475B (zh
Inventor
林恒盛
山崎隼人
户田真
樱田启太
D·库马尔
A·卡汉
A·阿加尔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16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6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能够抑制鼓式制动器的摆动臂与制动缆线的连接部分产生的敲击声。具有:前轮制动臂(21),其使前轮鼓式制动器(12)动作;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其与使前轮鼓式制动器(12)动作的右侧制动杆(26)对应;和第2前轮制动缆线(23),其与使前轮鼓式制动器(12)和后轮制动器(16)联动的左侧制动杆(36)对应。对前轮制动臂(21)连接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第2前轮制动缆线(23)。将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与贯插于形成在前轮制动臂(21)的下侧孔(77b)中的第2联接件(78)连接。具备将第2联接件(78)按压于下侧孔(77b)的内周面的弹簧部件(100)。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通过操作单独的操作件使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联动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联动制动装置,通过操作单一的操作件,鞍乘型车辆的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联动地动作。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机械式联动制动装置:在前后轮具备通过将制动靴按压于制动鼓的内周面来产生摩擦力的鼓式制动器的机动二轮车中,对设置在把手的右侧制动杆连接第1前轮制动缆线,并且对设置在把手的左侧的制动杆连接后轮制动缆线和第2前轮制动缆线。根据该结构,在操作右侧制动杆的情况下,前轮制动器动作,在操作左侧制动杆的情况下,能够使前后轮的制动器联动地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71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鼓式联动制动装置中,在使前轮的鼓式制动器动作的制动臂上连接有第1前轮制动缆线和第2前轮制动缆线这两者。详细而言,在通过牵引制动缆线而摆动的制动臂的远离摆动轴的位置连接有右侧制动杆的第1前轮制动缆线,并且在比该连接位置接近摆动轴的位置连接有左侧制动杆的第2前轮制动缆线。
应用该结构时,优选在第2前轮制动缆线的连接部分设置较大的游隙,使得当第1前轮制动缆线与右侧制动杆的操作相应地使摆动臂摆动时,第2前轮制动缆线不会妨碍摆动臂的动作。于是,当第2前轮制动缆线未被牵引时,可能由于行驶振动而使得第2前轮制动缆线的连接部分产生敲击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能够抑制鼓式制动器的摆动臂与制动缆线的连接部分产生的敲击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40,其具有:前轮制动臂21,其使前轮鼓式制动器12动作;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其与使所述前轮鼓式制动器12动作的第1操作件26对应;以及第2前轮制动缆线23,其与使所述前轮鼓式制动器12和后轮制动器16联动的第2操作件36对应,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连接有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与联接件78连接,该联接件78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孔77b中,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具备将所述联接件78按压于所述孔77b的内周面的施力单元100、101、102。
此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孔77b被设置成沿着牵引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的方向的长孔形状,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的施力方向是与所述孔77b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
此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第1联接件82连接,所述第1联接件82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是将所述第1联接件82与第2联接件78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
此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
此外,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联接件8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1凸起82a,在所述第2联接件78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2凸起78a,使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卡合在所述第1凸起82a与第2凸起78a之间。
此外,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第1联接件82连接,所述第1联接件82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比所述第2孔77b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卡合凸起200,所述施力单元101是将所述卡合凸起200与所述第2凸起78a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
并且,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第1联接件82连接,所述第1联接件82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所述第2孔77b与所述第1孔77a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卡合凸起300,所述施力单元102是将所述卡合凸起300与所述第2凸起78a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与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孔77b中的联接件78连接,具备将所述联接件78按压于所述孔77b的内周面的施力单元100、101、102,因此,虽然与使联动制动器动作的第2操作件连接的第2前轮制动缆线相比于第1前轮制动缆线,必须较大地设定连接部的游隙,由此联接件可能在行驶振动下跳动而产生敲击声,但是通过用施力单元对联接件施力来堵塞间隙,能够防止这样的敲击声。
根据第二特征,所述孔77b被设置成沿着牵引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的方向的长孔形状,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的施力方向是与所述孔77b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能够不对第2前轮制动缆线的移动方向的游隙带来影响地防止联接件的敲击声。
根据第三特征,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的第1联接件82连接,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是将所述第1联接件82与第2联接件78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因此例如通过在第1联接件和第2联接件的端部形成用于卡合弹簧部件的圆柱凸起,能够使弹簧部件卡合在圆柱凸起间,将第1联接件与第2联接件彼此拉近。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第2联接件按压于第2孔的内周面,从而防止敲击声的产生。
根据第四特征,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容易产生敲击声的部分实施有效的对策。
根据第五特征,在所述第1联接件8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1凸起82a,在所述第2联接件78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2凸起78a,使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卡合在所述第1凸起82a与第2凸起78a之间,因此仅稍微改变两个联接件的形状,就能够使得防止第2联接件产生敲击声的施力单元卡合。此外,通过在第1凸起、第2凸起与制动臂之间配置施力单元,能够保护施力单元避免来自飞石等的外力。
根据第六特征,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的第1联接件82连接,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比所述第2孔77b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卡合凸起200,所述施力单元101是将所述卡合凸起200与所述第2凸起78a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因此通过在前轮制动臂设置凸起来使施力单元卡合,能够将第2联接件向车体下方拉近。由此,能够将第2联接件按压于第2孔的下侧面,从而防止第2联接件产生敲击声。
根据第七特征,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的第1联接件82连接,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所述第2孔77b与所述第1孔77a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卡合凸起300,所述施力单元102是将所述卡合凸起300与所述第2凸起78a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因此通过在前轮制动臂设置凸起来使施力单元卡合,能够将第2联接件向车体上方拉近。由此,能够将第2联接件按压于第2孔的上侧面,从而防止第2联接件产生敲击声。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动制动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3是车宽方向左侧的把手的俯视图。
图4是车宽方向左侧的把手的主视图。
图5是前轮制动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从车体前方观察前轮制动臂的主视图。
图7是游隙调整机构的放大图。
图8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前轮制动臂与第1、2联接件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敲击声防止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敲击声防止结构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11:前叉;12:前轮鼓式制动器;16:后轮制动器;18:摆动轴;21:前轮制动臂;22:第1前轮制动缆线;23:第2前轮制动缆线;26:右侧制动杆;36:左侧制动杆;77a:第1孔;77b:第2孔;78:第2联接件;78a:第2凸起;82:第1联接件;82a:第1凸起;81:第2调整螺母;84:第1调整螺母;100、101、102:弹簧部件(施力单元);200、300:卡合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40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此外,图2是联动制动装置40的结构说明图。
机动二轮车1是具有驾驶员放置脚的低地板的踏板式(scooter)的鞍乘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39具备:前立管38,其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前叉11,前叉11上支承有把手24和前轮WF;下管5,其从该前立管38向下方延伸;以及后架10,其连续设置在该下管5的下端部,并向后方延伸。
后架10具有:一对前部框架部6A,它们的前端部与下管5的下端连结,向后方侧大致水平延伸;左右一对中间框架部6B,它们从前部框架部6A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以及后部框架部6C,其将中间框架部6B的后端相互连结起来。
车架4被合成树脂制的罩盖2覆盖。罩盖2包括:把手罩盖2G,其具有前灯3,并覆盖把手24周边的部件;前罩盖2A,其覆盖前立管38的前部和前轮WF的上部;腿部护罩2B,其与前罩盖2A接合,覆盖驾驶员的脚部前方;左右一对前侧罩盖2C,它们与前罩盖2A和腿部护罩2B接合,并覆盖前部车体的两侧;地板2D,其与腿部护罩2B接合,支承驾驶员的脚;左右一对后下罩盖2E,它们与两个前侧罩盖2C和地板2D接合,覆盖后部车体的两侧;以及后上罩盖2F,其与两个后下罩盖2E和地板2D接合。在后上罩盖2F的后部安装有覆盖后轮WR的上部的后挡泥板8。在后上罩盖2F的上部设置有驾驶员就坐的坐席7。
后轮WR枢转支承于动力单元P的后部,动力单元P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架39。动力单元P由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向后轮WR传递的无级变速器M构成。动力单元P的前部借助未图示的连杆机构,相对于中间框架部6B被与后轮WR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摆动轴支承。动力单元P的后部通过后减震器9悬吊于中间框架部6B。
结合参照图2,在前叉11的下端部配置有制动前轮WF的前轮制动器12,并配置有作为覆盖该前轮制动器12的侧方的罩盖部件的前轮制动盘13。另一方面,在动力单元P的后端部配置有制动后轮WR的后轮制动器16,并配置有作为覆盖该后轮制动器16的侧方的罩盖部件的后轮制动盘17。
向前轮制动器12施加制动力的前轮制动臂2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摆动轴18枢转支承于前轮制动盘13。在前轮制动臂21上连结有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第2前轮制动缆线23。
在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上连结有设置在把手24的右端部的右侧制动杆26,通过该作为第1操作件的右侧制动杆26的操作来制动前轮。在左右的把手24的端部安装有把手手柄27。
向后轮制动器16施加制动力的后轮制动臂3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摆动轴28枢转支承于后轮制动盘17。在后轮制动臂31上连结有后轮制动缆线32,在后轮制动缆线32上连结有分配向前轮制动器12和后轮制动器16施加的力的均衡器部34。在均衡器部34上连结有设置在把手24的左端部的作为第2操作件的左侧制动杆36。
本发明的前后联动制动装置40具备:制动前轮WF的前轮制动器12和制动后轮WR的后轮制动器16;与前轮制动器12连结的前轮制动缆线20;以及与后轮制动器16连结的后轮制动缆线32。前轮制动缆线20由与右侧制动杆26连结的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与左侧制动杆36连结的第2前轮制动缆线23构成。
图3是车宽方向左侧的把手24的俯视图。此外,图4是车宽方向左侧的把手24的主视图。在左侧的把手24上安装有制动杆支架41,在该制动杆支架41上安装有:左侧制动杆36,其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被杆支承轴42枢转支承;以及均衡器部34,其向前后制动器分配制动器操作力。
均衡器部34具备安装于制动杆支架41上的壳体44。壳体44内收纳有:卡定件45、46,它们固定在第2前轮制动缆线23和后轮制动缆线32的各端部;操作力分配杆48,其与卡定件45、46卡合,分配制动器操作力;连结杆49,其将操作力分配杆48与左侧制动杆36之间连结起来;以及分配杆按压单元53,其构成制动力保持单元51的一部分,并按压操作力分配杆48。
连结杆49将施加于左侧制动杆36的制动器操作力向操作力分配杆48传递。左侧制动杆36与连结杆49之间通过连结销47(参照图3)连结。操作力分配杆48的中央部48c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左侧制动杆36。
当操作左侧制动杆36时,操作力分配杆48经由连结杆49被拉向车宽方向左侧,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与后轮制动缆线32被牵引相同的量。由此,前后制动器联动地动作。
另一方面,制动力保持单元51是作用于操作力分配杆48并构成后轮驻车制动器的单元。分配杆按压单元53作为切换单元发挥功能,其通过按压操作力分配杆48的一端48a,使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位于非动作位置,使后轮制动缆线32位于动作位置。
图5是前轮制动器12的放大侧视图。此外,图6是从车体前方观察前轮制动臂21的主视图,图7是游隙调整机构的放大图。在前轮制动盘13上,借助摆动轴1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有前轮制动臂21。在前轮制动臂21上连结有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与该第1前轮制动缆线22相邻的第2前轮制动缆线23。
如上所述,在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上连结有右侧制动杆26,通过该右侧制动杆26的操作而制动前轮WF。另一方面,在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上经由均衡器部34连结有左侧制动杆36,通过左侧制动杆36的操作而制动前轮WF和后轮WR。
前叉11为在车轴72的后方具有连杆臂74的底部连杆式(bottom link)。车速传感器缆线76的支承部97设置于前轮制动盘13,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也支承于该支承部97。
前轮制动臂21被弹簧75向制动解除方向施力。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部由以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的两片板材构成,在这两片板材之间设置有前轮制动缆线的游隙调整机构。另外,为了确保更大的制动器操作力,前轮制动臂21的长度被设定得尽量长,且优选在接近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连结前轮制动缆线22、23。
结合参照图6、7,在前轮制动臂21的下部设置有沿车宽方向贯通两片板材的长孔。详细而言,形成有接近下端部的位置的第2孔77b和比第2孔77b接近摆动轴18的位置的第1孔77a。
第1孔77a中被贯插有圆筒形状的第1联接件82,用于游隙调整的第1调整螺栓83贯通第1联接件82,并大致水平地配置。第1调整螺栓83的后端部在被波纹管罩96覆盖的位置与第1前轮制动缆线22连结。另一方面,在第1调整螺栓83的前端部螺合有具有圆筒形的主体部84a的第1调整螺母84。
此外,第2孔77b中被贯插有圆筒形状的第2联接件78,用于游隙调整的第2调整螺栓79贯通第2联接件78,并大致水平地配置。第2调整螺栓79的后端部在被波纹管罩95覆盖的位置与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结。另一方面,在第2调整螺栓79的前端部螺合有具有圆筒形的主体部81a的第2调整螺母81。
第1孔77a、第2孔77b分别被设为在车体前后方向上长的长孔形状,它们的前后尺寸被设定成第2孔77b的更大。由此,在仅向第1前轮制动缆线22施加了制动器操作力的情况下,第2联接件78在第2孔77b的范围内滑动,能够释放向未施加制动器操作力的第2前轮制动缆线23施加的力。
为了以简单的结构使前后的鼓式制动器联动,这样的结构是优选的,但当车辆在未操作左侧制动杆36的状态下行驶时,由于设置在第2联接件78与第2孔77b之间的游隙(间隙),第2联接件78有可能连续地与第2孔77b的内周面抵接而产生敲击声。
本发明的联动制动器系统具有使得不产生上述敲击声的敲击声防止结构。具体的结构是,在第2联接件78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宽方向右侧)设置具有槽78b的圆柱凸起78a,并且在第1联接件8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具有槽82b的圆柱状的第1凸起82a。
图8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前轮制动臂21与第1、2联接件82、78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在第1调整螺栓83和第2调整螺栓79的外周部卷绕有螺旋弹簧83a、79a,螺旋弹簧83a、79a用于在未操作制动杆26、36的情况下使第1调整螺栓83和第2调整螺栓79返回初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的敲击声防止结构:使第1凸起82a和第2凸起78a从第1、2联接件82、78的车宽方向内侧分别突出,利用作为施力单元的弹簧部件100将第1凸起82a和第2凸起78a彼此拉近。由此,第2联接件78的圆筒侧面被按压于第2孔77b的上侧面,能够防止第2联接件78在振动下跳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第1联接件82和第2联接件78彼此拉近,将第2联接件78拉近的方向是沿着前轮制动臂21的长度方向的。由于该方向与第2孔77b的长度方向、即第2联接件78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不妨碍利用第2联接件78使前轮制动臂21摆动的本来的动作,为优选的。
此外,弹簧部件100位于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且配置在第2凸起78a与第1凸起82a之间,因此能够保护弹簧部件100避开飞石、外力。另外,弹簧部件100的形式可以是螺旋弹簧、板簧等各种变形,但如果通过设置在两端的钩使得能够与第2凸起78a和第1凸起82a的槽78b、82b卡合,则容易组装或维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向着将第1联接件82与第2联接件78彼此拉近的方向发挥作用力的弹簧部件,但也可以使用向着使第1联接件82与第2联接件78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力的弹簧部件。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敲击声防止结构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向车体下方拉近圆柱凸起78a,来防止第2联接件78的敲击声。具体而言,在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比第2孔77b靠下方的位置设置圆柱状的卡合凸起200,在该卡合凸起200与第2凸起78a之间卡合弹簧部件101。由此,将第2联接件78的圆筒侧面按压于第2孔77b的下侧面,防止第2联接件78在振动下跳动。该情况下,不需要第1联接件82的第1凸起82a。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敲击声防止结构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向车体上方拉近圆柱凸起78a,来防止第2联接件78的敲击声。具体而言,在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第2孔77b与第1孔77a之间的位置设置卡合凸起300,在该卡合凸起300与第2凸起78a之间卡合弹簧部件102。由此,将第2联接件78按压于第2孔77b的上侧面,防止第2联接件78在振动下跳动。该情况下,不需要第1联接件82的第1凸起82a。
根据上述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与贯插于形成在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2孔77b中的第2联接件78连接,具备将第2联接件78按压于第2孔77b的内周面的弹簧部件100,因此,虽然与使联动制动器动作的第2操作件连接的第2前轮制动缆线的第2联接件可能在行驶振动下跳动而产生敲击声,但是通过用施力单元对联接件施力来堵塞间隙,能够防止这样的敲击声。
另外,联动制动器的结构、前轮鼓式制动器的形状和结构、前轮制动臂、第1/第2联接件、第1/第2凸起、上侧孔和下侧孔的形状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第1制动臂和第2制动臂相对于前轮制动臂的安装位置可以是上下相反的配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可以应用于鞍乘型的三/四轮车等各种车辆等,不限于机动二轮车。

Claims (7)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该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40)具有:前轮制动臂(21),其使前轮鼓式制动器(12)动作;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其与使所述前轮鼓式制动器(12)动作的第1操作件(26)对应;以及第2前轮制动缆线(23),其与使所述前轮鼓式制动器(12)和后轮制动器(16)联动的第2操作件(36)对应,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连接有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和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与联接件(78)连接,该联接件(78)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孔(77b)中,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具备将所述联接件(78)按压于所述孔(77b)的内周面的施力单元(100、101、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77b)被设置成沿着牵引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的方向的长孔形状,
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的施力方向是与所述孔(77b)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第1联接件(82)连接,该第1联接件(82)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
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
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
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是将所述第1联接件(82)与第2联接件(78)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联接件(8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1凸起(82a),
在所述第2联接件(78)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2凸起(78a),
使所述施力单元(100、101、102)卡合在所述第1凸起(82a)与第2凸起(78a)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第1联接件(82)连接,该第1联接件(82)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
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
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
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
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比所述第2孔(77b)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卡合凸起(200),
所述施力单元(101)是将所述卡合凸起(200)与所述联接件(78)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前轮制动缆线(22)与第1联接件(82)连接,该第1联接件(82)贯插于形成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上的第1孔(77a)中,
所述孔(77b)是与所述第1孔(77a)相邻配置的第2孔,
所述联接件(78)是与所述第2前轮制动缆线(23)连接的第2联接件,
所述第2孔(77b)形成在比所述第1孔(77a)靠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前端的位置,
在所述前轮制动臂(21)的车宽方向内侧,在所述第2孔(77b)与所述第1孔(77a)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卡合凸起(300),
所述施力单元(102)是将所述卡合凸起(300)与所述联接件(78)彼此拉近的弹簧部件。
CN201711293641.0A 2016-12-09 2017-12-08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Active CN1082164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641042115 2016-12-09
IN201641042115 2016-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475A true CN108216475A (zh) 2018-06-29
CN108216475B CN108216475B (zh) 2020-01-07

Family

ID=6263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3641.0A Active CN108216475B (zh) 2016-12-09 2017-12-08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18753B2 (zh)
CN (1) CN108216475B (zh)
BR (1) BR102017026316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702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后联动制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0064U (ja) * 1983-12-28 1985-07-2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パ−キングブレ−キ
JPH07196069A (ja) * 1993-12-29 1995-08-0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CN1740045A (zh) * 2004-08-27 2006-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JP2009067199A (ja) * 2007-09-12 2009-04-0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3693152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0064U (ja) * 1983-12-28 1985-07-2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パ−キングブレ−キ
JPH07196069A (ja) * 1993-12-29 1995-08-0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CN1740045A (zh) * 2004-08-27 2006-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JP2009067199A (ja) * 2007-09-12 2009-04-0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3693152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702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后联动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475B (zh) 2020-01-07
JP6518753B2 (ja) 2019-05-22
JP2018095245A (ja) 2018-06-21
BR102017026316A2 (pt)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4387B1 (en) Brake device for a vehicle
EP2684788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interlocking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9126653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20160280193A1 (en)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JP5084713B2 (ja) 鞍乗型車両
TW412488B (en) Front and rear interlocking brake system for motorcycle
WO2014147900A1 (ja)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JP5227872B2 (ja) 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2009202650A (ja) 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10023184A (zh) 同步制动系统
JP599766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498027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8216475A (zh)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CN108025792B (zh) 鞍乘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JP6538111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WO2016108247A1 (en) Synchronized braking system
JP601268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JP679619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8698668B (zh) 连动制动装置
JP4590197B2 (ja) 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JP2018177201A (ja) 鞍乗型車両
CN113226908B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JP642534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11377025B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后联动制动装置
EP1621433B1 (en) Braking system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