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1696B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1696B
CN108211696B CN201810064273.0A CN201810064273A CN108211696B CN 108211696 B CN108211696 B CN 108211696B CN 201810064273 A CN201810064273 A CN 201810064273A CN 108211696 B CN108211696 B CN 108211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ontainer
mixed solution
solution
formaldehyde
microb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42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11696A (zh
Inventor
徐爱玲
段松青
郎秀璐
宋志文
陈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0642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11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11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1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1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1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72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53/48 - B01D53/70, e.g. hydrocar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4Biological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反应容器、曝气盘、输气管、驱动电机、温控仪、承载板、滴流过滤槽、微生物载体、混合液、空腔、排气口、移门盖板和拉手条,方法的工艺过程包括组装主体结构、制备混合液、加装混合液、启动反应程序、培养微生物和稳定益菌屋六个步骤,由滴流过滤槽和固定化微生物组成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可以除去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和苯酚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增强了微生物的稳定性,实现室内空气的快速净化;其主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保存和运输,操作性和实用性强,提高了室内空气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和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益菌屋可以除去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和苯酚等多种有害气体,实现室内空气的快速净化,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背景技术:
相关研究表明:现代人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影响,室内污染物气体会引起或加剧亚慢性、慢性呼吸道疾患,如支气管炎、过敏性肺炎、肺癌及其他器官癌症;常见的室内污染物有:甲醛、苯、氨等挥发性气体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颗粒物,其中的甲醛是室内主要污染物,甲醛对人体具有急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眼睛、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痛、流泪和皮炎等症状;气态甲醛眼刺激阈为0.06mg/m3,嗅觉刺激阈为0.06~0.22mg/m3,上呼吸道刺激阈为0.12mg/m3,较低浓度甲醛中毒症状包括头疼、神经衰弱、焦虑、眩晕、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等,高浓度甲醛中毒症状包括肺炎、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喘息、泡沫痰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是成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目前,对甲醛为主的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植物法三大类:物理法是通过活性炭等疏松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虽然吸附效率较高但更换周期短,不利于重复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试剂与甲醛发生反应,采用光源作为媒介进行催化,可以高效净化甲醛,但是甲醛清除剂与甲醛发生的不完全反应会生成其他有害物质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利用化学法制成的试剂价格昂贵,使用结束后回收不便;植物法是通过植物对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和处理,在污染气体超标的室内种植绿色植物以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是植物吸附效率低且所耗时间较长,一般不采用此法。微生物法是新兴的甲醛处理方法,现阶段,对于利用微生物法处理甲醛的研究,国外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远早于国内,已分离出多种能够去除污染气体的微生物,国内研究较少但也于2001年陆续开始发现并培养了许多可以去除污染气体的菌种,国内走在甲醛处理前列的黄赛花等人已经分离出了几种对甲醛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霉菌;微生物法与上述三种方法相比,具有无污染、降解效率高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中国专利201510861650.X公开的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甲醛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制备液体培养基;S2.接种甲醛降解微生物:将甲醛降解微生物经斜面培养后制成孢子悬液,孢子浓度0.1~10×109/ml,之后接种至含有甲醛的液体培养基中,而后加入过氧化氢酶;S3.降解甲醛:在25~35℃条件下,振荡培养18~36h;中国专利201621251801.6公开的一种除甲醛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盘和支撑座;所述培养盘的中部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培养盘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个放置槽,该放置槽的侧壁上开有卡接槽,且所述卡接槽匹配有培养板,所述培养板上开有若干个放置孔,所述培养板插入卡接槽;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开有盲孔,并与所述转动轴间隙配合,所述支撑轴的下端攻有螺纹,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加热皿,所述加热皿的侧壁上设有加热装置,加热皿的底部中心处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中心处开有内壁上攻有螺纹的安装孔;中国专利201621251895.7公开的一种除甲醛微生物培养槽包括槽体和翻转结构;所述槽体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安装块,每个安装块上均开有安装槽;所述槽体匹配有若干个培养板,每个培养板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的卡接块,通过所述卡接块所述培养板插在所述安装槽中;在所述安装块下方的所述槽体中设有沥水板;所述翻转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支撑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一端连接有动力装置;中国专利201610923087.9公开的一种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甲醛制剂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制备步骤为:(1)称取500~700g餐厨废弃物放入塑料桶中,并向塑料桶中加入到3~5L自来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密封塑料桶,在避光的环境下放置5~7天,放置结束后过滤,去除滤液得滤渣;(2)称取200~300g聚甲醛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加入到发酵釜中,向发酵釜中加入500~700mL去离子水和30~50g红糖,搅拌混合后在25~27℃温度下静置发酵3~5天,发酵后得发酵物,并与上述滤渣混合,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3)分别40~50g称取蛋白胨、35~45g牛肉膏、20~25g酵母浸提物、25~35g葡萄糖、5~10g吐温80、1~3g柠檬酸胺、3~4g醋酸钠、0.1~0.3g硫酸镁、0.01~0.03g硫酸锰、1~2g磷酸氢二钾加入到1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pH值调至7.0,调节后在121℃灭菌15min,冷却后制得培养基,将培养基和上述混合物按质量比5:1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在20~25℃温度下富集培养3~5天;(4)向上述富集培养结束后的物质中加入30~45mL质量分数0.5%甲醛溶液,搅拌均匀5~7h后滴加5~7mL浓度为0.05mol/L硫化钠溶液,并通入氧气进行曝气,曝气量为30~50L/h进行曝气5~7h,曝气结束后加入5~7mL浓度为0.05mol/L亚硫酸钠溶液,继续曝气10~12h,曝气后加入5~7mL浓度为0.05mol/L亚硫酸氢钠溶液,曝气12~14h后加入5~7mL浓度为0.05mol/L硫酸钠溶液,曝气18~20h;(5)挑选上述曝气结束后的混合物中生长旺盛的菌落接种斜面培养基中纯化培养,将纯化培养后的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在25~30℃和120~150r/min条件下培养20~30h,培养后得降解甲醛的菌液,备用;(6)收集100~200g蚯蚓粪,在紫外灯下灭菌15~20min,灭菌后与上述80~100mL降解甲醛的菌液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甲醛制剂,并放入冰箱中,在-10~-5℃温度下保存;中国专利200910099963.0公开的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甲醛的方法的步骤包括:(1)以活性污泥作为细菌分离源,采用涂布平板及分区划线法经多次纯化分离,最终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降解甲醛效果的菌株,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 usthuringiensis,命名为Bacillusthur ingiensisstr9,将其接入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于冰箱中4℃保存;(2)利用菌株Bacillusthurin giensisstr9对甲醛的降解,将步骤(1)中在冰箱内保藏的菌体活化后接种到装有培养基的无菌三角瓶中,在30℃、15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10~12h后,细菌进入对数增长期,得到含有菌株Bacillusthuringiensis str9的菌液;上述专利产品或方法以及现有技术涉及的微生物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生物菌剂对甲醛浓度变化的适应性差,对特定浓度范围内甲醛的降解效果不稳定,且菌种容易老化;二是微生物处理有毒有害气体具有单一性,一种微生物一般仅能处理一种或两种污染气体,应用范围狭窄。因此,研发设计一种能够增强微生物稳定性和对不同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成本低、启动快和易运输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同时增强微生物的稳定性和对不同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反应容器、曝气盘、输气管、驱动电机、温控仪、承载板、滴流过滤槽、微生物载体、混合液、空腔、排气口、移门盖板和拉手条;内空式长方体结构的反应容器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半球形结构的曝气盘,曝气盘的顶端通过倒U形结构的输气管与设置在反应容器外部的驱动电机连接,反应容器内壁的下部设置有温控仪,反应容器内壁设置温控仪的上方设置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承载板,承载板上搁置有1~2层滴流过滤槽,每层设置2~4个滴流过滤槽,滴流过滤槽中填充有微生物载体,反应容器的内部盛有混合液,混合液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反应容器的高度的4/5,反应容器的上部空间形成空腔,反应容器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结构的排气口,反应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推拉式结构的移门盖板,移门盖板的表面设置有三角棱锥式结构的拉手条。
本发明涉及的反应容器为微生物载体培养场所;曝气盘为陶瓷纳米微孔曝气盘,为反应容器内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提供溶解氧;输气管为胶管,作为空气进入曝气盘的通道;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温控仪用以控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承载板用于承载和固定滴流过滤槽;滴流过滤槽为微生物载体的存放场所;微生物载体包括果壳活性炭、柱状活性炭、陶粒滤料、石英球、细菌球、尼特利微生物纤维环、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滤珠、呼吸环、火山石、麦饭石、玻璃环、培养生物球和珊瑚骨,微生物载体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便于微生物后期的使用或保存;混合液为培养液、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组成的混合液;空腔为反应容器内的气体存储空间;排气口作为空腔中气体排出反应容器的通道;移门盖板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便于随时观察反应容器内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以及取样和添料;拉手条便于对移门盖板进行推拉操作。
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方法得具体工艺包括组装主体结构、制备混合液、加装混合液、启动反应程序、培养微生物和稳定益菌屋共六个步骤:
(一)组装主体结构:将曝气盘和温控仪装设在反应容器内,将输气管的一端与曝气盘连接,将输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反应容器的侧壁后与设置在反应容器外的驱动电机连接,将填充有微生物载体的2~8个滴流过滤槽搁置在反应容器内壁的承载板上,完成主体结构的组装;
(二)制备混合液:在烧杯内加入pH值为7的培养液,再依次加入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0~500mg/L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微量元素液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0.2~0.4‰,吐温80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0.5%,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10~15%,培养液、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组成pH值为6~8混合液;
(三)加装混合液:在反应容器内加入步骤(二)制备的混合液,控制混合液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反应容器的高度的4/5;
(四)启动反应程序:启动驱动电机和温控仪,将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设定为20~30℃,溶解氧浓度设定为3.0~6.0mg/L;
(五)培养微生物: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打开移门盖板取样并检测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溶解氧浓度、pH值以及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浓度,当混合液的pH值下降到6以下时,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混合液的pH值调节至7,再根据混合液中的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浓度,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能够降解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的微生物以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作为碳源在微生物载体的表面进行固定化生长;
(六)稳定益菌屋:当混合液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苯酚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在24h内降解分别达到1000mg/L、100mg/L、500mg/L、1800mg/L和1200mg/L时,完成附着有降解有害气体功能的微生物载体的培养,得到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
本发明涉及的培养液是将2.16g磷酸氢二钾、0.85g磷酸二氢钾、1.05g氯化铵、0.1g硫酸镁、0.05g一水硫酸锰、0.01g七水硫酸铁和0.03g二水氯化钙的混合物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制备而成的;微量元素液是将0.287mg七水硫酸锌、7.5mg五水硫酸铜、3.9g五水柠檬酸铁、6.8mg五水钼酸钠、2.4mg二水乙二胺四乙酸钠、12mg六水氯化钴和2.4mg六水硫酸镍的混合物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制备而成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为市售空气污染物降解微生物制剂、回流污泥静置上清液或土壤浸出液,具有降解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有害气体功能。
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适用场所包括带空调或加湿器的住房或办公室等有污染、空气流通且长期使用的建筑物、鱼缸以及地铁、飞机、汽车、公交车或私家车等使用频率较高的交通工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经过组装主体结构、制备混合液、加装混合液、启动反应程序、培养微生物和稳定益菌屋六个步骤制备成由滴流过滤槽和固定化微生物为主体结构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可以除去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和苯酚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增强了微生物的稳定性,实现室内空气的快速净化;其主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保存和运输,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和实用性强,提高了室内空气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和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反应容器1、曝气盘2、输气管3、驱动电机4、温控仪5、承载板6、滴流过滤槽7、微生物载体8、混合液9、空腔10、排气口11、移门盖板12和拉手条13;内空式长方体结构的反应容器1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半球形结构的曝气盘2,曝气盘2的顶端通过倒U形结构的输气管3与设置在反应容器1外部的驱动电机4连接,反应容器1内壁的下部设置有温控仪5,反应容器1内壁设置温控仪5的上方设置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承载板6,承载板6上搁置有1~2层滴流过滤槽7,每层设置2~4个滴流过滤槽7,滴流过滤槽7中填充有微生物载体8,反应容器1的内部盛有混合液9,混合液9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反应容器1的高度的4/5,反应容器1的上部空间形成空腔10,反应容器1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结构的排气口11,反应容器1的顶部设置有推拉式结构的移门盖板12,移门盖板12的表面设置有三角棱锥式结构的拉手条13。
本实施例涉及的反应容器1为微生物载体8培养场所;曝气盘2为陶瓷纳米微孔曝气盘,为反应容器1内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提供溶解氧;输气管3为胶管,作为空气进入曝气盘2的通道;驱动电机4为减速电机;温控仪5用以控制反应容器1内的温度;承载板6用于承载和固定滴流过滤槽7;滴流过滤槽7为微生物载体8的存放场所;微生物载体8包括果壳活性炭、柱状活性炭、陶粒滤料、石英球、细菌球、尼特利微生物纤维环、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滤珠(EPS发泡塑料滤珠)、呼吸环、火山石、麦饭石、玻璃环、培养生物球和珊瑚骨,微生物载体8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便于微生物后期的使用或保存;混合液9为培养液、微量元素液、吐温80(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山梨酯-80)和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组成的混合液;空腔10为反应容器1内的气体存储空间;排气口11作为空腔10中气体排出反应容器1的通道;移门盖板12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便于随时观察反应容器1内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以及取样和添料;拉手条13便于对移门盖板12进行推拉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工艺包括组装主体结构、制备混合液、加装混合液、启动反应程序、培养微生物和稳定益菌屋共六个步骤:
(一)组装主体结构:按照图1所示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将曝气盘2和温控仪5装设在反应容器1内,将输气管3的一端与曝气盘2连接,将输气管3的另一端穿过反应容器1的侧壁后与设置在反应容器1外的驱动电机4连接,将填充有微生物载体8的2~8个滴流过滤槽7搁置在反应容器1内壁的承载板6上,完成主体结构的组装;
(二)制备混合液:在烧杯内加入pH值为7的培养液,再依次加入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0~500mg/L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微量元素液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0.2~0.4‰,吐温80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0.5%,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10~15%,培养液、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组成pH值为6~8混合液9;
(三)加装混合液:在反应容器1内加入步骤(二)制备的混合液9,控制混合液9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反应容器1的高度的4/5;
(四)启动反应程序:启动驱动电机4和温控仪5,将反应容器1的内部温度设定为20~30℃,溶解氧浓度设定为3.0~6.0mg/L;
(五)培养微生物: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打开移门盖板12取样并检测混合液9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溶解氧浓度、pH值以及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浓度,当混合液9的pH值下降到6以下时,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NaOH)水溶液将混合液9的pH值调节至7,再根据混合液9中的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浓度,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能够降解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的微生物以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作为碳源在微生物载体8的表面进行固定化生长;
(六)稳定益菌屋:当混合液9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苯酚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在24h内降解分别达到1000mg/L、100mg/L、500mg/L、1800mg/L和1200mg/L时,完成附着有降解有害气体功能的微生物载体8的培养,得到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
本实施例涉及的培养液是将2.16g磷酸氢二钾(K2HPO4)、0.85g磷酸二氢钾(KH2PO4)、1.05g氯化铵(NH4Cl)、0.1g硫酸镁(MgSO4)、0.05g一水硫酸锰(MnSO4·H20)、0.01g七水硫酸铁(FeSO4·7H2O)和0.03g二水氯化钙(CaCl2·2H20)的混合物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制备而成的;微量元素液是将0.287mg七水硫酸锌(ZnSO4·7H2O)、7.5mg五水硫酸铜(CuSO4·5H2O)、3.9g五水柠檬酸铁(FeC6H5O7·5H2O)、6.8mg五水钼酸钠(NaMoO4·5H2O)、2.4mg二水乙二胺四乙酸钠(C10H14N2Na2O8·2H2O)、12mg六水氯化钴(CoCl·6H2O)和2.4mg六水硫酸镍(NiSO4·6H2O)的混合物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制备而成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为市售空气污染物降解微生物制剂、回流污泥静置上清液或土壤浸出液,具有降解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甲苯、二甲苯、苯酚)的有害气体功能。
本实施例制备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适用场所包括带空调或加湿器的住房或办公室等有污染、空气流通且长期使用的建筑物、鱼缸以及地铁、飞机、汽车、公交车或私家车等使用频率较高的交通工具。

Claims (2)

1.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反应容器、曝气盘、输气管、驱动电机、温控仪、承载板、滴流过滤槽、微生物载体、混合液、空腔、排气口、移门盖板和拉手条;内空式长方体结构的反应容器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半球形结构的曝气盘,曝气盘的顶端通过倒U形结构的输气管与设置在反应容器外部的驱动电机连接,反应容器内壁的下部设置有温控仪,反应容器内壁设置温控仪的上方设置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承载板,承载板上搁置有1~2层滴流过滤槽,每层设置2~4个滴流过滤槽,滴流过滤槽中填充有微生物载体,反应容器的内部盛有混合液,混合液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反应容器的高度的4/5,反应容器的上部空间形成空腔,反应容器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结构的排气口,反应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推拉式结构的移门盖板,移门盖板的表面设置有三角棱锥式结构的拉手条;反应容器为微生物载体培养场所;曝气盘为陶瓷纳米微孔曝气盘,为反应容器内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提供溶解氧;输气管为胶管,作为空气进入曝气盘的通道;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温控仪用以控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承载板用于承载和固定滴流过滤槽;滴流过滤槽为微生物载体的存放场所;微生物载体包括果壳活性炭、柱状活性炭、陶粒滤料、石英球、细菌球、尼特利微生物纤维环、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滤珠、呼吸环、火山石、麦饭石、玻璃环、培养生物球和珊瑚骨,微生物载体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便于微生物后期的使用或保存;混合液为培养液、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组成的混合液;空腔为反应容器内的气体存储空间;排气口作为空腔中气体排出反应容器的通道;移门盖板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便于随时观察反应容器内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以及取样和添料;拉手条便于对移门盖板进行推拉操作。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包括组装主体结构、制备混合液、加装混合液、启动反应程序、培养微生物和稳定益菌屋共六个步骤:
(一)组装主体结构:将曝气盘和温控仪装设在反应容器内,将输气管的一端与曝气盘连接,将输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反应容器的侧壁后与设置在反应容器外的驱动电机连接,将填充有微生物载体的2~8个滴流过滤槽搁置在反应容器内壁的承载板上,完成主体结构的组装;
(二)制备混合液:在烧杯内加入pH值为7的培养液,再依次加入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0~500 mg/L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微量元素液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0.2~0.4‰,吐温80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0.5%,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的体积占培养液的体积的10~15%,培养液、微量元素液、吐温80和微生物混合液菌剂组成pH值为6~8混合液;
(三)加装混合液:在反应容器内加入步骤(二)制备的混合液,控制混合液的液面高度小于等于反应容器的高度的4/5;
(四)启动反应程序:启动驱动电机和温控仪,将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设定为20~30℃,溶解氧浓度设定为3.0~6.0 mg/L;
(五)培养微生物: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打开移门盖板取样并检测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溶解氧浓度、pH值以及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浓度,当混合液的pH值下降到6以下时,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混合液的pH值调节至7,再根据混合液中的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浓度,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能够降解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的微生物以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作为碳源在微生物载体的表面进行固定化生长;
(六)稳定益菌屋:当混合液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苯酚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在24h内降解分别达到1000mg/L、100mg/L、500mg/L、1800mg/L和1200mg/L时,完成附着有降解有害气体功能的微生物载体的培养,得到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培养液是将2.16g磷酸氢二钾、0.85g磷酸二氢钾、1.05g氯化铵、0.1g硫酸镁、0.05g一水硫酸锰、0.01g七水硫酸铁和0.03g二水氯化钙的混合物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制备而成的;微量元素液是将0.287mg七水硫酸锌、7.5mg五水硫酸铜、3.9g五水柠檬酸铁、6.8mg五水钼酸钠、2.4mg二水乙二胺四乙酸钠、12mg六水氯化钴和2.4mg六水硫酸镍的混合物溶解于1000 mL蒸馏水中制备而成的;微生物混合液菌剂为市售空气污染物降解微生物制剂、回流污泥静置上清液或土壤浸出液,具有降解甲醛、苯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有害气体功能;制备的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适用场所包括带空调或加湿器的住房、办公室、鱼缸、地铁、飞机或汽车。
CN201810064273.0A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Active CN108211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4273.0A CN108211696B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4273.0A CN108211696B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1696A CN108211696A (zh) 2018-06-29
CN108211696B true CN108211696B (zh) 2020-12-22

Family

ID=6266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4273.0A Active CN108211696B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116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379B (zh) * 2019-06-27 2021-12-28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室内甲醛降解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5276A (ja) * 1986-02-20 1987-08-28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細胞培養法
CN1305524A (zh) * 1998-04-30 2001-07-25 普洛菲塔生化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固态发酵罐及固态发酵过程
CN2786130Y (zh) * 2004-11-17 2006-06-07 邹书海 开放式超净箱
CN104946527A (zh) * 2015-06-26 2015-09-3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甲醛降解细菌培养装置
CN205398612U (zh) * 2016-03-21 2016-07-27 山东大学 提高微藻生长速率的光生物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5276A (ja) * 1986-02-20 1987-08-28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細胞培養法
CN1305524A (zh) * 1998-04-30 2001-07-25 普洛菲塔生化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固态发酵罐及固态发酵过程
CN2786130Y (zh) * 2004-11-17 2006-06-07 邹书海 开放式超净箱
CN104946527A (zh) * 2015-06-26 2015-09-3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甲醛降解细菌培养装置
CN205398612U (zh) * 2016-03-21 2016-07-27 山东大学 提高微藻生长速率的光生物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1696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6563B (zh) 一种高效好氧反硝化聚磷菌固定化小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946527A (zh) 一种甲醛降解细菌培养装置
CN103896407B (zh) 一种快速启动、挂膜碳素微生物组合净水方法
CN110217890B (zh) 基于好氧反硝化真菌强化水体氮去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03064A (zh) 一种含氮磷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CN103382049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及处理工艺
CN115491312B (zh) 一种好氧反硝化菌-小球藻菌藻生物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174325A (zh)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固定化方法及处理黑臭水的方法
CN103275899B (zh) 水微菌及其在脱除含硫恶臭物质中的应用
CN109574259B (zh) 一种去除低温地下水中高浓度硝酸盐的装置及地下水处理方法
CN108211696B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益菌屋的制备装置与方法
CN106350502A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甲醛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12143665B (zh) 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5016B (zh) 一种处理含氨和甲烷废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13736686A (zh) 一种脱硫除氨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1815A (zh) 一种微生物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54310A (zh) 一种用于消减水体氨氮的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及生物菌剂
CN115960783A (zh) 一种具有磺胺类抗生素降解功能的厌氧微生物组合及其应用
CN116042467A (zh) 一种水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13082998B (zh) 一种生物土壤除臭用复合滤料及其应用
CN101927014B (zh) 生物异味清除剂及其生产方法
CN204779600U (zh) 一种甲醛降解细菌培养装置
CN109896703B (zh)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CN202430209U (zh) 一种间歇式培菌装置
CN107365717A (zh) 一种光合细菌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