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9854A - 主观式验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观式验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9854A
CN108209854A CN201711248158.0A CN201711248158A CN108209854A CN 108209854 A CN108209854 A CN 108209854A CN 201711248158 A CN201711248158 A CN 201711248158A CN 108209854 A CN108209854 A CN 108209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hting target
eye
light beam
refraction
determin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481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山幸人
铃木陵司
柴田徳
柴田一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h K K
Nid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ech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h K K filed Critical Nidech K K
Publication of CN108209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9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32Devices for presenting test symbols or characters, e.g. test chart pro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285Phorop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61B3/15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with means for aligning, spacing or blocking spurious reflection ; with means for relaxing
    • A61B3/15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with means for aligning, spacing or blocking spurious reflection ; with means for relaxing for align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观式验光装置,其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并以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进行主观式检查。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壳体,收纳投影光学系统;以及发光部,是与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并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而且,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眼屈光度测定单元,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改变从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射出的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

Description

主观式验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主观地测定被检眼的光学特性的主观式验光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主观式验光装置,使用配置在被检者眼睛的前方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检查窗配置球面镜片或柱面(散光)镜片等光学元件,通过配置的光学元件向被检眼呈现视标,由此来检查(测定)被检眼的屈光度等(参照专利文献1)。此时,被检者通过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检查窗,确认能否看清呈现的视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76893号公报
然而,在主观式验光装置中,在使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情况下,从视标呈现部射出视标光束,被检者通过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检查窗来确认射出的视标光束,由此进行主观式检查。例如,在这样的主观式验光装置中,研究通过缩短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视标呈现部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省空间化。
以往,大部分都是在受到照明光等环境光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生活,可认为在照明光等环境光的影响存在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检查是更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检查。然而,在缩短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视标呈现部的距离的情况下,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视标呈现部之间,环境光的影响少,有时成为昏暗环境下的主观式检查。由此可知,视网膜照度下降,难以实现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检查。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并以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进行主观式检查的主观式验光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特征在于具备如下的结构。
(1)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所述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壳体,收纳所述投影光学系统;以及发光部,是与所述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并使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
(2)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所述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壳体,收纳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改变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射出的所述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以及发光部,是与所述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以包围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使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围进行面发光,所述壳体与所述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所述发光部在所述发光部的中心区域具有开口部,所述视标呈现部配置于所述开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示出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示出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保持臂的拆除罩后的图。
图4是从右侧面观察投影光学系统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观察单元的图。
图6是示出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图。
图7是示出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的图。
图8是瞄准刻度板和标线板的结构图。
图9是说明第一指标与第二指标的关系的图。
图10示出从正面方向观察面发光部的图。
图11示出剖切了面发光部及显示器时的剖视图。
图12是主观式验光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示出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处于测定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经由观察窗观察被检眼的图。
图15是示出确认角膜顶点位置时的瞄准刻度板和标线板的图。图16是示出导光部的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 主观式验光装置
2 壳体
3 呈现窗
10 投影光学系统
11 显示器
12 平面反光镜
13 凹面反光镜
20 远近切换部
21 保持部
40 观察单元
41 观察窗
42 遮蔽部
45 检测器
50 眼屈光度测定单元
53 检查窗
60 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
65 确认窗
66 导光部
80 控制部
90 面发光部
97 开口部
98 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
以下,关于典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图1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验光装置及验光程序的图。此外,以下的利用<>进行分类的项目可以独立或关联地利用。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主观式验光装置的进深方向(被检者进行测定时的被检者的前后方向)为Z方向、与进深方向垂直(被检者进行测定时的被检者的左右方向)的平面上的水平方向为X方向、铅垂方向(被检者进行测定时的被检者的上下方向)为Y方向进行说明。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主观式验光装置(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1)具备投影光学系统(例如,投影光学系统10)。例如,投影光学系统具有视标呈现部(例如,显示器11)。例如,视标呈现部射出视标光束。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收纳投影光学系统的壳体(例如,壳体2)。例如,壳体收纳投影光学系统。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呈现窗(例如,呈现窗3)。例如,呈现窗可以用于通过使来自投影光学系统的视标光束透射,并从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射出视标光束,而将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
例如,投影光学系统将从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例如,投影光学系统可以具有将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的至少1个以上的光学构件等。
例如,作为视标呈现部,可以是使用显示器的结构。例如,作为显示器,可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例如,在显示器上显示兰氏环视标等检查视标等。
例如,作为视标呈现部,可以使用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通常DMD的反射率高,明亮。因此,与使用了利用偏振光的液晶显示器的情况相比,能够维持视标光束的光量。
例如,作为视标呈现部,可以是具有视标呈现用可视光源、视标板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视标板是能够旋转的圆板,具有多个视标。多个视标包括例如在主观测定时使用的视力检查用视标等。例如,视力检查用视标准备各视力值的视标(视力值0.1,0.3,…,1.5)。例如,视标板通过电动机等而旋转,视标被切换配置在向被检眼引导视标光束的光路上。当然,作为将视标光束进行投影的视标呈现部,可以使用上述结构以外的视标呈现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光学系统可以具有设置成左右一对的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和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设置成左右一对的视标呈现部。例如,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和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可以是构成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与构成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由同一构件构成。而且,例如,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和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可以是在构成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与构成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中至少一部分构件由不同的构件构成。例如,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和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可以是在构成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与构成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中至少一部分构件被兼用的结构。而且,例如,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和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可以是构成右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和构成左眼用投影光学系统的构件另行分别设置的结构。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具备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这种情况下,例如,将视标光束经由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向被检眼投影。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只要是改变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例如,球面度数、圆柱度数、圆柱轴、偏振光特性及像差量等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结构即可。例如,作为改变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的结构,可以是控制光学元件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使用波面调制元件的结构。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可以是具备向检查窗切换配置光学元件的左右一对镜片室单元的结构。由此,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改变从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射出的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由此,检查者能够容易地进行被检眼的主观式检查。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是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的结构。例如,靠近地配置的结构可以是指检查者的头部无法进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壳体2之间的距离。例如,靠近地配置的结构可以是指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壳体2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下(例如,1m、500mm、135mm、70mm等)。当然,例如,靠近地配置的结构可以是指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壳体2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下。
<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确认>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具备观察单元(例如,观察单元40)。例如,观察单元可以用于经由呈现窗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改变从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射出的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由此,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用于经由呈现窗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的观察单元,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改变从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射出的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由此,检查者能够容易地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能够容易地进行被检眼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对位。
例如,观察单元可以配置在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的光路外。这种情况下,例如,作为配置在光路外的结构,可以是相对于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以从光路脱离的方式向左右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配置。此外,以从光路脱离的方式配置不需要完全脱离,可以是至少观察单元的一部分成为光路外的结构。而且,这种情况下,例如,作为配置在光路外的结构,可以设为在投影光学系统的各构件中的一部分构件(例如,平面反光镜12)中,在一部分构件的背面方向配置观察单元的结构。由此,视标光束被一部分构件反射,从观察单元透射一部分构件而能够观察被检眼。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的光路外配置观察单元。因此,观察单元不会遮挡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能够抑制检查视标产生缺口。因此,对于被检眼能够呈现适当的检查视标。
例如,作为观察单元,可以是具备观察窗(例如,观察窗41)的结构,该观察窗用于从壳体的外部经由所述呈现窗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例如,观察窗可以由透明面板形成。例如,观察窗的材料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玻璃板等透明的构件。由此,例如,观察单元具备用于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的观察窗。因此,检查者通过对观察窗直接进行观察,能够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检查者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容易地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
例如,观察单元可以还具备将来自投影光学系统的视标光束遮蔽的遮蔽部(例如,遮蔽部42)。由此,例如,观察单元具备用于将视标光束遮蔽的遮蔽部。因此,不向检查者引导来自视标呈现部的视标光束,不会感到炫目,从观察窗能够观察被检眼。而且,因此,在被检者确认视标而进行检查时,能够抑制视标映入观察窗而妨碍检查。
例如,遮蔽部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例如,树脂、金属等)的构件。而且,例如,遮蔽部可以对各种材料施行抑制反射的涂层等。例如,遮蔽部只要配置在能够抑制来自投影光学系统的视标光束进入观察窗的位置即可。
例如,观察单元可以还具备相对于观察窗能够开闭的罩(例如,罩43)和检测罩的开闭的检测部(例如,检测器45)。这种情况下,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具备控制部(例如,控制部80),该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切换用于进行被检者的主观性的检查的第一模式与用于确认被检者的瞳孔位置的第二模式。例如,检测器可以使用光传感器(例如,光断续器等)、位置检测传感器、旋转角传感器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观察单元还具备相对于观察窗能够开闭的罩和检测罩的开闭的检测部。而且,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切换用于进行被检者的主观性的检查的第一模式与用于确认被检者的瞳孔位置的第二模式。由此,自动地进行用于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的设定,因此检查者能够顺畅地进行主观式检查的准备。
另外,例如,作为观察单元,可以是具备摄像光学系统的结构,该摄像光学系统具有经由呈现窗来拍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和被检眼的摄像元件。例如,本实施例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用于经由呈现窗拍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和被检眼的摄像光学系统。由此,检查者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容易地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具备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这种情况下,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具备确认窗(例如,确认窗65)。而且,这种情况下,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可以具备导光部(例如,导光部66)。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是配置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且用于确认镜片佩戴基准位置与被检眼的角膜顶点之间的顶间距离。例如,确认窗用于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外部确认配置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内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例如,导光部用于观察确认窗。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配置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且用于确认镜片佩戴基准位置与被检眼的角膜顶点之间的顶间距离;确认窗,用于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外部确认配置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内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导光部,用于观察确认窗。由此,检查者能够容易地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角膜顶点位置的位置关系,能够容易地进行被检眼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对位。
此外,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可以分别设置左眼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和右眼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这种情况下,例如,导光部可以设置左眼用的导光部和右眼用的导光部。而且,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可以设置在左眼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和右眼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中的一个。这种情况下,例如,导光部可以设置在设有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的一侧。
<发光部>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发光部(例如,面发光部90)。例如,发光部是与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由此,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壳体,收纳投影光学系统;发光部,是与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且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能够进行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测定。
例如,发光部可以是包围视标呈现部的周围地配置的结构。由此,例如,发光部包围视标呈现部的周围地配置。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发光部与视标呈现部连结地配置的结构。而且,这种情况下,例如,发光部可以是在与视标呈现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其他构件的结构。而且,这种情况下,例如,发光部可以是在与视标呈现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空间的结构。由此,由于配置成通过发光部包围视标呈现部的周围,因此能够抑制视标呈现部的周围的照明不均。即,能够均匀地对视标呈现部的周围进行照明。
另外,例如,发光部可以是配置于视标呈现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视标呈现部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等)的结构。例如,发光部可以是发光部的至少一部分构件配置在与视标呈现部的周围不同的位置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发光部可以是配置在与视标呈现部的周围不同的位置并对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照明的结构。而且,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在视标呈现部的周围设置反射构件,从另行设置在与周围不同的位置的光源朝向反射构件照射光束,由此利用反射构件使光束反射,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而且,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对壳体内进行照明,由此在被检者观察视标呈现部时,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被照明而观察的结构。
例如,发光部能够以任意的亮度值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例如,发光部可以是以成为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的程度的亮度值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发光部可以是以能够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的程度的亮度值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例如,发光部可以是以比视标呈现部的亮度值附近的亮度值小的亮度值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以相对于视标呈现部的亮度值为10%~25%的亮度值进行面发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过亮而在主观式检查时被检者感觉到炫目的情况,从而抑制主观式检查的测定精度的下降。而且,抑制例如由于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过暗而无法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的情况,能够进行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测定。而且,例如,这种情况下,可以使面发光部90的亮度值与视标呈现部的亮度值为相同程度,由此在检查者观察视标时,能够观察为视标的背景区域被放大。此外,作为发光部以比视标呈现部的亮度值附近的亮度值小的亮度值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也包括发光部的亮度值比视标呈现部的亮度值稍大的结构。
例如,发光部可以具有开口部(例如,开口部97、开口部98)。例如,开口部可以设置在发光部的中心区域。而且,例如,开口部可以设置在与发光部的中心区域不同的区域(例如,左右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区域等)。例如,在开口部可以配置视标呈现部。由此,从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经由开口部被投影到被检眼。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结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外观图。图1是从正面侧示出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示出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立体图。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后述的呈现窗3所在的一侧为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正面、后述的观察窗41所在的一侧为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背面进行说明。
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1具备壳体2、呈现窗3、保持臂4、投影光学系统10、观察单元40及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等。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被检者与壳体2的正面相对。例如,壳体2在其内部收纳投影光学系统10。例如,呈现窗3用于向被检者眼睛(以下,记载为被检眼)呈现检查视标。例如,呈现窗3使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透射。因此,经由呈现窗3的视标光束被投影于被检眼。例如,为了防止尘埃等的侵入而通过透明面板堵塞呈现窗3。例如,作为透明面板,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或玻璃板等透明的构件。
此外,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配置于呈现窗3与被检眼之间的情况下,将经由呈现窗3及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检查窗53的视标光束投影到被检眼。
例如,保持臂4保持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例如,通过保持臂4将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支承于等待位置或测定位置。例如,本实施例的等待位置如图1所示是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上升到壳体2的上部的状态。而且,本实施例的测定位置如图13所示是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下降到壳体2的正面的状态。通过后述的驱动部5使保持臂4上下移动来进行这样的等待位置与测定位置的切换。
例如,图3是保持臂4的拆除罩后的图。例如,保持臂4由驱动部(例如,电动机)6、臂部30、基台31等构成。例如,保持臂4具备连结部5。例如,经由连结部5,将保持臂4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连结。例如,臂部30安装于基台31。例如,基台31设置在壳体2的上表面。例如,具备电动机6、轴7、支承构件8等。例如,电动机6固定于臂部30,且与轴7的上部连结。例如,轴7的下部具有螺纹部,且与支承构件8螺合。例如,支承构件8安装于基台31。例如,固定构件8以旋转轴R1为中心,将轴7支承为相对于基台3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旋转。例如,基台31固定配置于壳体2。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机6进行驱动,由此轴7沿螺纹部的螺旋方向旋转,相对于支承构件8伸缩。例如,当轴7伸长时,支承构件8以旋转轴R1为中心向箭头A方向旋转。此时,与轴7连结的电动机6及固定有电动机6的臂部30以旋转轴R2为中心一体地向箭头A方向旋转。而且,例如,当轴7缩短时,支承构件8以旋转轴R1为中心向箭头B方向旋转。此时,与轴7连结的电动机6及固定有电动机6的臂部30以旋转轴R2为中心一体地向箭头B方向旋转。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这样能够使保持臂4相对于壳体2进行上下移动,因此能够使保持臂4保持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移动到等待位置和测定位置。即,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能够在等待位置和测定位置进行切换。
<投影光学系统>
以下,对投影光学系统10进行说明。例如,图4是从右侧面(图1及图2中的箭头方向C)观察投影光学系统10的图。图4(a)示出远用检查时的光学配置。图4(b)示出近用检查时的光学配置。例如,投影光学系统10具有视标呈现部,将从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E投影。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显示器(例如,显示器11)作为视标呈现部。例如,投影光学系统10具备显示器11、平面反光镜12、凹面反光镜13及远近切换部20等。
例如,在显示器11上显示兰氏环视标或固视标等检查视标。例如,显示器11的显示由后述的控制部80控制。例如,作为显示器,可以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等离子显示器等。
例如,在图4(a)所示的远用检查时,显示器11的画面朝向壳体2的里侧,朝向里侧方向射出视标光束。此外,可以从显示器沿水平方向(Z方向)射出视标光束,也可以沿倾斜方向(YZ方向)射出视标光束。例如,在图4(b)所示的近用检查时,显示器11的画面朝向上侧,朝向上方射出视标光束。此外,可以从显示器沿垂直方向(Y方向)射出视标光束,也可以沿倾斜方向(YZ方向)射出视标光束。由此,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被朝向被检眼E投影。
例如,平面反光镜12使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反射,向凹面反光镜13引导。而且,例如,平面反光镜12使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反射,向被检眼E引导。例如,平面反光镜12仅在其下部(图4中的平面反光镜12的实线部)实施镜面涂层,在上部(图4中的平面反光镜12的虚线部)不实施镜面涂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平面反光镜12的上部成为透明的结构。例如,近用检查时的平面反光镜12的焦点距离被设计成从显示器至被检眼E的光学距离成为40cm。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只要能够使视标光束反射即可,并不限定为使用平面反光镜的结构。例如,只要是反射构件即可。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使用棱镜、分束器、半透半反镜等的结构。
例如,凹面反光镜13将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朝向平面反光镜12反射。例如,凹面反光镜13将显示于显示器11的检查视标的呈现距离设定为远用检查距离。例如,凹面反光镜13的焦点距离被设计呈使从显示器11至被检眼E的光学距离成为5m。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于使用凹面反光镜13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能够对视标光束进行反射的反射构件。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使用非球面反光镜或自由曲面反光镜等的结构。而且,例如,可以是使用镜片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从显示器11经由镜片将视标光束投影到被检眼E,由此通过镜片设计成使从显示器11至被检眼E的光学距离成为5m的结构。
例如,在图4(a)所示的远用检查时,向被检者的被检眼E投影从显示器11射出并按照平面反光镜12、凹面反光镜13、平面反光镜12的顺序经由光学构件的视标光束。即,从显示器11射出的视标光束通过光轴L1向平面反光镜12入射时,沿光轴L2方向被反射,朝向凹面反光镜13。当该视标光束向凹面反光镜13入射时,沿光轴L3方向被反射,朝向平面反光镜12。而且,当视标光束向平面反光镜12入射时,沿光轴L4方向被反射,被投影到被检者的被检眼E。而且,例如,在图4(b)所示的近用检查时,从显示器11射出,由平面反光镜12反射后的视标光束向被检者的被检眼E投影。即,从显示器11射出的视标光束通过光轴L3向平面反光镜12入射,沿光轴L4方向被反射,向被检者的被检眼E投影。例如,投影光学系统10这样从壳体2的内部向外部射出视标光束。
例如,远近切换部20在远用检查时和近用检查时,改变显示器11的位置。例如,远近切换部20具备保持部21、齿轮22及电动机23等。例如,保持部21保持显示器11。例如,齿轮22具有蜗杆部24和蜗轮部25。例如,蜗杆部24和蜗轮部25由相互啮合的齿轮形成。例如,在蜗杆部24连结电动机23,在蜗轮部25连结保持部21。例如,通过电动机23进行驱动而蜗杆部24旋转,伴随于此,蜗轮部25向箭头方向旋转。由此,能够使显示器11随着保持部21一体地移动,能够将显示器11的画面上显示的检查视标的呈现位置在远用检查时与近用检查时进行切换。此外,齿轮22及电动机23配置于壳体2的侧壁,配置在不妨碍从显示器11朝向被检眼E的视标光束的位置。
<观察单元>
以下,对观察单元40进行说明。例如,图5是示出观察单元40的一例的图。例如,本实施例的观察单元40用于经由呈现窗3观察后述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E的位置关系。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观察单元40具备观察窗41、遮蔽部42(参照图4)、罩43及检测器(检测部)45等。此外,作为观察单元40,可以是至少具备观察窗41的结构。
例如,观察窗41用于从壳体2的外部经由呈现窗3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E的位置关系。例如,本实施例的观察窗41配置在能够从检查者眼睛OE确认被检眼E的瞳孔位置C(例如,参照图14)的位置。例如,检查者通过对观察窗41进行观察,能够分别确认左右的被检眼E的瞳孔位置C。由此,例如,能够进行左右的被检眼E相对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左右的验光窗53的位置的对位。例如,在将被检眼E与检查窗53进行对位时,在左右的检查窗53配置带有对位用的十字标记的镜片。例如,通过将十字标记的中心位置F(参照图12)与被检眼的瞳孔位置C对位,能够进行对位。详情在后文叙述。
例如,观察窗41配置在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的光路外(参照图4)。观察窗41处于光路外,从而将显示器11上显示的检查视标没有缺口地呈现于被检眼E。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将观察窗41配置在视标光束的光路的上方,从而成为光路外。
例如,为了防止尘埃等的侵入而通过透明面板堵塞观察窗41。例如,作为透明面板,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或玻璃板等透明的构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观察窗41由透明面板构成,此外,如上所述构成为投影光学系统10具备的平面反光镜12的上部(虚线部)成为透明。例如,在检查者对观察窗41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检查者的视线被平面反光镜12遮挡,在检查者的视线通过的区域,将平面反光镜12形成为透明。通过上述那样的结构,检查者(检查者眼睛OE)能够经由观察窗41及平面反光镜12从壳体2的背面侧观察被检眼E。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使平面反光镜12的一部分透明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使用平面反光镜12不会位于检查者的视线通过的区域那样的尺寸的平面反光镜12。而且,例如,也可以将平面反光镜12的配置位置设定成避免平面反光镜12位于检查者的视线通过的区域。这种情况下,可列举将观察窗41配置于在从观察窗41观察被检眼E时平面反光镜12不遮挡检查者眼睛OE的视线的位置的结构。或者,可列举将平面反光镜配置于在从观察窗41观察被检眼E时平面反光镜12不遮挡检查者眼睛OE的视线的位置的结构。
例如,遮蔽部42遮蔽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例如,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在壳体2的内部进行内部反射,有时会进入观察窗41。而且,例如,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中的朝向观察窗41的方向的视标光束有时会进入观察窗41。这样的情况下,在检查者对观察窗41进行观察时,有时会感觉到炫目而不能良好地进行观察。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被检者确认视标而进行检查时,有时视标会映入观察窗41而妨碍检查。例如,遮蔽部42抑制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向观察窗41的进入。例如,遮蔽部42使用向由铝形成的构件实施了黑色的涂层的结构。当然,遮蔽部42并不限定为上述结构。例如,遮蔽部42只要是抑制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向观察窗41进入的结构即可。例如,遮蔽部42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例如,树脂、金属等)的构件。而且,遮蔽部42可以向各种材料实施抑制反射的涂层等。
例如,遮蔽部42配置在平面反光镜12的上方。而且,例如,遮蔽部42在壳体2的内部,配置于观察窗的下方。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遮蔽部42配置于平面反光镜12的透明部与镜部的交界。此外,配置遮蔽部42的位置并不限定为上述结构。例如,遮蔽部42只要配置在能够抑制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向观察窗41进入的位置即可。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遮蔽部42,在图4(a)所示的远用检查时,能够抑制来自投影光学系统10的视标光束中的朝向观察窗41的方向的视标光束向检查者眼睛OE的投影。
例如,罩43通过铰接件44固定于壳体2,相对于观察窗41能够开闭。例如,罩43通过检查者对未图示的把手进行推拉而能够开闭。此外,关于罩43的开闭并不限定为本实施例。罩43只要是检查者能够用手勾住的结构即可。这种情况下,可列举例如在罩43设置切缺的结构等。
例如,检测器45检测观察单元40中的罩43的开闭。例如,检测器45使用光断续器等光传感器构成。即,本实施例的检测器45具有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相对的凸部45a,设于罩43的突出部46与凹部45b嵌合。例如,当由于突出部46嵌合于凹部45b而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被遮挡时,检测器45检测到罩为关闭状态。而且,例如,当突出部46从凹部45b分离而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被受光元件接收时,检测器45检测到罩为打开状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使用光断续器作为检测器4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检测器45只要是能够检测罩43的开闭的结构即可。例如,作为检测器,也可以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或旋转角传感器等。
<眼屈光度测定单元>
以下,对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进行说明。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壳体2靠近(参照图4)。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检查窗53至配置于壳体2的呈现窗3的距离W(参照图4)被设计为135mm左右。此外,从检查窗53至呈现窗3的距离W并不限定为本实施例。例如,在距离W比检查者的头长更短的情况下,检查者无法使头进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壳体2之间,因此难以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E的位置关系。因此,在距离W比检查者的头长更短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观察窗41。
例如,图6是示出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图。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具备额托51、左右一对镜片室单元52、检查窗53、驱动部54、驱动部55、移动单元56及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等。例如,额托51与被检者的额头抵接,用于将被检眼E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距离保持为恒定。
例如,镜片室单元52向检查窗53切换配置光学元件。例如,在镜片室单元52的内部具备镜片盘57。镜片盘57在同一圆周上配置有多个光学元件(球面镜片、圆柱镜片、分散棱镜等)。例如,镜片盘57由驱动部54(促动器等)进行旋转控制。由此,检查者将所希望的光学元件配置于检查窗53。例如,配置于检查窗53的光学元件由驱动部55(电动机或螺旋管等)进行旋转控制。由此,光学元件以检查者所希望的旋转角度配置于检查窗53。
例如,镜片盘57由1片镜片盘或多片镜片盘构成。例如,在具备多片镜片盘(镜片盘组)的情况下,分别设置与各镜片盘对应的驱动部。例如,镜片盘组的各镜片盘具备开口(或0D的镜片)及多个光学元件。作为各镜片盘的种类,以具有度数不同的多个球面镜片的球面镜片盘、具有度数不同的多个圆柱镜片的圆柱镜片盘、辅助镜片盘为代表。而且,本实施例的镜片盘具备标有十字线的对位用的镜片(参照图14)(详情后述)。例如,在辅助镜片盘配置有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棱镜、交叉圆柱镜、偏振光板、马氏杆镜片、自动交叉圆柱镜中的至少任一个。此外,关于镜片盘的详细的结构,请参考日本特开2007-6857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1-72431号公报。
例如,移动单元56调整镜片室单元52的间隔。例如,左右镜片室单元的间隔由具有滑动机构的驱动部58调整。由此,能够对应于被检眼的PD而改变检查窗53的间隔。而且,移动单元56调整左右镜片室单元的收敛角(会聚角)。例如,左右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收敛角通过具有收敛机构的驱动部59来调整。此外,关于移动单元的详细的结构,请参考日本特开2004-329345号公报。
此外,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并不限定为上述结构。例如,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只要是改变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例如,球面度数、圆柱度数、圆柱轴、偏振光特性及像差量等的至少任一个)的结构即可。例如,作为改变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的结构,可以是控制光学元件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使用波面调制元件的结构。
<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
以下,对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的图。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配置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内部,分别设置于左右镜片室单元52。此外,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在左侧和右侧的镜片室单元中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说明左侧的镜片室单元。
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用于确认后述的镜片佩戴时的基准位置和被检眼E的角膜顶点间距离VD(Vertex Distance)。例如,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具备观察光通过窗61、反射镜62、瞄准刻度板63、标线板64、确认窗65、导光部66等。
例如,观察光通过窗61是用于使被检眼E的观察光通过的窗。例如,反射镜62配置于被检眼E的侧方向(X方向)。例如,瞄准刻度板63设置在反射镜62与确认窗65之间。此外,瞄准刻度板63也可以设置在被检眼E与反射镜62之间。例如,标线板64配置在确认窗65的背面侧(镜片室单元内侧)。例如,确认窗65用于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外部观察向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投光的被检眼E的观察光。例如,导光部66用于对确认窗65进行确认。例如,导光部66将来自确认窗65的观察光向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外部引导。例如,本实施例的导光部66由反光镜构成。
例如,来自被检眼E的观察光通过观察光通过窗61,被反射镜62从光轴O1向光轴O2方向反射。观察光经由瞄准刻度板63、标线板64及确认窗65朝向导光部66,被导光部66向光轴O3方向反射。由此,检查者眼睛OE通过观察导光部66而能够观察被检眼E的侧方。
例如,图8是瞄准刻度板63和标线板64的结构图。图8(a)示出瞄准刻度板63,图8(b)示出标线板64。例如,在瞄准刻度板63标有几根刻度线S1~S5、中央线S6、第一指标67。例如,刻度线S1~S5依次对应于VD=12mm、13.75mm、16mm、18mm、20mm。例如,刻度线S2(13.75mm)成为镜片佩戴时的基准位置,以能够与其他的刻度线区别的方式描绘。例如,中央线S6作为用于将标线板64的标线68进行对位的基准而使用。而且,例如,中央线S6位于瞄准刻度板63的左右中央。例如,第一指标67是相对于标线板64而用于将检查者眼睛OE向规定的距离引导的指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标67形成作为方形的框线。例如,第一指标67的框线预先设定为规定的尺寸A。
例如,在标线板64标有标线68及第二指标69等。例如,标线68形成为三角形形状。而且,标线68位于标线板64的左右中央。例如,第二指标69是相对于标线板64而用于将检查者眼睛OE向规定的距离引导的指标,与瞄准刻度板63的第一指标67一起使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指标67同样,第二指标69也形成作为方形的框线。例如,第二指标69的框线预先设定为规定的尺寸B。例如,在标线板64的外周部分显示有表示VD的数值70。
例如,图9是说明第一指标67与第二指标69的关系的图。例如,在将从标线板64至导光部66的距离D1(参照图8)与从导光部66至检查者眼睛OE的距离D2(参照图8)相加得到的距离D=250mm的情况下,第一指标67与第二指标69看起来重叠成1个。即,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从第一指标67至第二指标69的距离ΔD和相对于第二指标69而检查者眼睛OE应处于的设计上的距离D,以使以下的公式成立的方式设定第一指标67的尺寸A和第二指标69的尺寸B。
【公式1】
D/(D+ΔD)=B/A
例如,在检查者眼睛OE位于比距离D=250mm近的P1的情况下,第一指标67看起来相对于第二指标69位于内侧。而且,例如,在检查者眼睛OE位于比距离D=250mm远的P2的情况下,第一指标67看起来相对于第二指标69位于外侧。例如,如果第一指标67与第二指标69位于看起来重叠成1个的位置,则检查者眼睛OE准确地位于距离D=250mm的P0。
<面发光部>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具备作为与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且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发光部。更详细而言,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检查装置1具备面发光部90。例如,面发光部90包围显示器11的周围地配置。
例如,面发光部90使显示器90的周边进行面发光。以下,对面发光部90的结构进行说明。例如,图10示出从正面方向观察面发光部的图。例如,图11是将图10的面发光部90及显示器11以D-D’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
例如,面发光部90由与显示器11不同的构件构成。例如,面发光部90具备光源91、导光板92、反射片93及漫射片94等。例如,面发光部90与显示器11一起由保持部21保持。例如,在导光板92的一个面上配置反射片93,在另一个面上配置漫射片94。例如,在配置反射片93的一侧的面上配置显示器11。例如,在反射片93设有用于使从显示器11射出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开口部97。例如,来自光源91的光束从配置漫射片94的一侧的面朝向平面反光镜12射出。而且,例如,在漫射片94设有用于使从显示器11射出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开口部98。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形成在面发光部90的中心区域。当然,也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区域。例如,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形成为避免遮蔽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的大小。例如,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形成为显示器11的画面以上的尺寸。当然,例如,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也可以形成为避免遮蔽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的程度的尺寸。
例如,光源91可以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激光、卤素灯等。例如,光源91由保持部21保持。例如,光源91沿图10的纸面上的上下方向排列多个地配置。当然,光源91可以是形成为线状的光源。例如,光源91沿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例如,左右的光源91朝向显示器11方向分别射出光束。当然,光源91也可以是设有至少1个以上的光源的结构。而且,例如,配置光源91的位置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左右方向。例如,可以是在左右方向的一方设置的结构。而且,例如,光源91可以沿上下方向配置。
例如,导光板92使从光源91射出的光束朝向显示器11方向漫射并引导。例如,导光板92将从左右的光源91射出的各个光束朝向显示器11方向引导。例如,导光板92使由显示器11射出的视标光束透射。例如,导光板92是使用丙烯酸树脂形成的丙烯酸板。例如,导光板92以厚度2mm形成。当然,导光板92可以形成为不同的厚度。此外,导光板95的材料并不限定为丙烯酸树脂。只要是能够对于从光源91射出的光束进行引导的材料即可。
例如,在导光板92形成有多个槽95。例如,槽95形成在配置有反射片93的一侧的面上。例如,槽95通过激光而形成于导光板92。当然,槽95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形成于导光板92。例如,可以预先以在导光板92上形成槽95的方式对导光板92进行成型。例如,由光源91射出而朝向显示器11方向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被槽95反射而漫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由光源91射出而朝向显示器11方向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被反射而漫射的结构,列举使用槽9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由光源91射出而朝向显示器11方向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被槽95反射而漫射的结构即可。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使墨液等附着于导光板92,来形成由光源91射出而朝向显示器11方向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被反射而漫射的部位。
例如,多个槽95未形成在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区域。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槽95未形成在与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的区域对应的区域。即,在与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的区域同样的区域中未形成多个槽95。此外,同样的区域不需要为完全相同的区域,也包括大致相同的区域。当然,作为未形成多个槽95的区域,并不限定为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的区域。例如,多个槽95只要是未形成在导光板92的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区域的结构即可。如上所述,例如,多个槽95未形成在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在视标光束的通过部分产生由面发光部90引起的面发光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由面发光部90引起的面发光与视标光束部分重叠的情况,能够抑制难以确认视标光束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通过的区域未形成多个槽95,由此抑制了视标光束的通过部分发生面发光的情况,但是作为抑制视标光束的通过部分的面发光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在导光板92设置开口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在导光板92中的视标光速通过的区域设置开口部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导光板92的开口部只要形成在与开口部97及开口部98的区域对应的区域即可。
例如,反射片93用于将由光源91射出的光束朝向漫射片94方向反射。而且,例如,反射片93将由槽95漫射后的光束中的朝向反射片93漫射的光束向漫射片94方向反射。例如,反射片93由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形成。当然,反射片93并不限定为由PET材料形成,只要是能够将从光源91射出的光束反射的材料即可。
例如,漫射片94使由光源91射出的光束朝向平面反光镜方向发散。而且,例如,漫射片94使由反射片及槽反射后的光束朝向平面反光镜方向发散。由此,光束由漫射片94朝向平面反光镜12发散,由此显示器11的周边进行面发光。
此外,反射片93和漫射片94虽然由PET材料形成,但是反射率不同。例如,反射片93的反射率比漫射片的反射率高。例如,反射片93可以是乳白色的片。而且,例如,漫射片94可以是半透明的片。当然,反射片93及漫射片94并不限定为上述结构。例如,反射片93只要是能够使光束反射的结构即可。而且,例如,漫射片94只要是能够使光束漫射而射出的结构即可。
例如,面发光部90与显示器11一起发光。例如,在面发光部90,当光源91被点亮时,从光源91射出的光束经由导光板92朝向显示器11。此时,例如,从光源91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由反射片93朝向漫射片94反射。而且,例如,从光源91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由导光板92的槽95反射而漫射。由槽95漫射后的光束的一部分朝向漫射片94。而且,由槽95漫射后的光束的一部分朝向反射片93,由反射片93反射而朝向漫射片。例如,朝向漫射片94的光束通过漫射片94朝向平面反光镜12发散。
另一方面,来自显示器11的视标光束通过开口部97朝向导光板92射出。射出到导光板92的视标光束通过导光板92及开口部98射出到平面反光镜12。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面发光部90使显示器11的周边以相对于显示器11的亮度值为10%~25%的亮度值进行面发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过亮而在主观式检查时被检者感觉到炫目的情况,抑制主观式检查的测定精度的下降。而且,例如,抑制由于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过暗而无法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的情况,能够进行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测定。当然,面发光部90并不限定为使显示器11的周边以相对于显示器11的亮度值为10%~25%的亮度值进行面发光的结构。此外,面发光部90可以是以与10%~25%的亮度值不同的亮度值进行面发光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以能够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的程度的亮度值使显示器11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列举面发光部9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在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设置反射构件,从另行设置的光源朝向反射构件照射光束,由此利用反射构件使光束反射,从而能够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以包围显示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面发光部9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将面发光部设置成能够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的程度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在视标呈现部的左右方向设置面发光部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是仅在视标呈现部的上下方向设置面发光部的结构。
<控制部>
例如,图12是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图。例如,在控制部80连接有显示器11、检测器45、控制器81、非易失性存储器82及光源91等。而且,例如,在控制部80连接保持臂4中的驱动部5所具备的电动机6、远近切换部20所具备的电动机23、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各构件所具备的驱动部(驱动部54、55、58、59)等。
例如,控制部80具备CPU(处理器)、RAM、ROM等。例如,CPU担任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各构件的控制。例如,RAM暂时存储各种信息。例如,在ROM存储用于控制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动作的各种程序、检查视标数据等。此外,控制部80可以由多个控制部(即,多个处理器)构成。
例如,控制器81在对于投影光学系统10的显示器11的显示或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光学元件的配置等进行切换时使用。例如,从控制器81输入的信号经由未图示的线缆被输入到控制部8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构成为来自控制器81的信号经由红外线等无线通信,从而向控制部80输入。
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82是即使电源的供给被切断也能够保持存储内容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例如,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82,可以使用硬盘驱动器、快闪ROM、OCT(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设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例如,在非易失性存储器82存储有兰氏环视标等多个检查视标数据(例如,视力值为0.1~2.0的视标数据)。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80基于检测器45的检测结果来切换主观式验光装置1的测定模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80与罩43的开闭联动而自动地进行测定模式的切换。例如,当通过检测器45检测到罩43打开的情况时,控制部80将测定模式设定为用于确认被检者的瞳孔位置的第二模式。而且,例如,当通过检测器45检测到罩43关闭的情况时,控制部80将测定模式设定为用于进行被检者的主观性的检查的第一模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为与罩43的开闭联动而自动地进行测定模式的切换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测定模式的切换可以由检查者通过手动进行。这种情况下,可以是使用后述的控制器81将用于切换测定模式的信号向控制部80输入的结构。
<控制动作>
关于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主观式验光装置1,对其控制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在主观式检查的开始前,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位于等待位置。例如,本实施例的等待位置如图1所示是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上升后的状态。而且,由于罩43处于关闭的状态,因此测定模式被设定为用于进行被检者的主观性的检查的第一模式。
例如,检查者对控制器81进行操作,使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下降到图13所示的测定位置。例如,检查者在实施主观式检查之前,预先测定被检者的瞳孔间距离(PD),在主观式验光装置1中,输入测定到的PD。由此,控制部80使驱动部58驱动,调整左右镜片室单元52的间隔,对应于被检眼的PD来改变检查窗53的间隔。例如,控制部80以使左右的检查窗53的光轴间的水平方向(X方向)上的距离成为与PD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同也包括大致相同。
接下来,检查者指示被检者观察检查窗53。在此,例如,检查者为了确认被检眼E的瞳孔间距离PD而将罩43打开。此时,检测器45检测到罩43打开的情况,控制部80将测定模式切换为用于确认被检者的瞳孔位置的第二模式。
例如,图14是经由观察窗41观察被检眼E的图。图14(a)示出未良好地进行被检眼E与检查窗53的对位的状态。图14(b)示出良好地进行被检眼E与检查窗53的对位的状态。例如,通过将测定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由此,控制部80将未图示的前眼部照明用的照明点亮,对被检眼E的前眼部进行照明。
另外,例如,控制部80对驱动部55进行驱动,使镜片室单元52内具备的镜片盘57旋转,将具有十字线的对位用的镜片配置于检查窗53。例如,检查者对观察窗41进行观察,经由壳体2的内部及检查窗53来确认被检眼E。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以使镜片上标有的十字线的中心位置F与对位用的镜片的中心位置(换言之,检查窗53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将十字线标在对位用的镜片上。
例如,在检查者对观察窗41进行观察时,如图14(a)那样,在被检眼E的瞳孔中心C与十字线的中心位置F(换言之,对位用的镜片的中心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检查者操作控制器81来调整左右镜片室单元52的间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位用的镜片的中心位置可以是对位用的镜片的光轴的位置。即,检查窗53的中心位置可以是检查窗53的光轴的位置。
例如,检查者操作控制器81来调整左右镜片室单元52的间隔时,以使在左右的被检眼E的各眼中,瞳孔位置C与对位用镜片上标有的十字线的中心位置F一致的方式调整左右镜片室单元52的间隔。例如图14(b)所示,在左右的被检眼E的各眼中,在瞳孔位置C与对位用镜片上标有的十字线的中心位置F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良好地进行了对位。
接下来,检查者为了确认被检眼E的角膜顶点位置而经由导光部66观察确认窗65。例如,图15是示出确认角膜顶点位置时的瞄准刻度板63和标线板64的图。检查者寻找瞄准刻度板63的第一指标67与标线板64的第二指标69的上下左右一致且第一指标与第二指标重叠而看起来成为1个的位置。此外,检查者寻找标线68的前端与中央线S6看起来一致的位置。例如,检查者在进行这样的对位之后确认被检眼E的侧方。而且,检查者操作未图示的额托调整把手来调整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额托51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被检眼E的角膜顶点移动而与刻度线S2一致。
例如,当被检眼E相对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对位结束时,检查者将罩43关闭而开始主观式检查。此时,控制部80通过检测器45检测到罩43关闭的情况,将测定模式切换为用于进行被检者的主观性的检查的第一模式。
例如,在进行远用检查的情况下(参照图4(a)),控制部80将显示器11点亮。例如,从保持部21保持的显示器11朝向平面反光镜12射出视标光束。视标光束被平面反光镜12和凹面反光镜13分别反射,再次经由平面反光镜12向被检眼E引导。而且,例如,在进行近用检查的情况下(参照图4(b)),显示器11与保持部21一起移动,相对于被检眼E而配置在近距离(例如,分离40cm的距离)处。从显示器11朝向平面反光镜12射出视标光束。视标光束由平面反光镜12反射,向被检眼E引导。
另一方面,随着显示器11的点亮,控制部80将配置在显示器11的周围的面发光部90点亮。例如,从面发光部90射出的光束被平面反光镜12和凹面反光镜13分别反射,再次经由平面反光镜12向被检眼E引导。
例如,在远用检查时及近用检查时,检查者操作控制器81而使检查视标显示于显示器11的画面。控制部80根据来自控制器81的输入信号,从非易失性存储器82调出对应的检查视标数据,对显示器11的显示进行控制。显示于显示器11的检查视标经由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检查窗53和呈现窗3,向被检者的被检眼E呈现。而且,例如,显示器11的周边通过面发光部90进行面发光。
例如,检查者一边切换检查视标,一边向被检者询问能否看清检查视标。例如,在被检者的回答为肯定的情况下,切换为高1级的视力值的视标。而且,例如,在被检者的回答为否定的情况下,切换为低1级的视力值的视标。检查者通过这样进行视功能检查,能够取得被检眼E的光学特性(例如,球面度数S、柱面度数C、散光轴角度A等)等。
例如,当远用检查或近用检查结束时,检查者对于被检眼E实施临时框检查。此时,检查者操作控制器81而使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上升到图1所示的等待位置。而且,检查者使被检者佩戴临时框(试用框架或测试框架),一边更换各种度数的镜片(试用镜片),一边确认佩戴感。
如以上所述,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观察单元,该观察单元经由呈现窗而用于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对于从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射出的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进行改变。由此,检查者能够容易地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能够容易地进行被检眼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对位。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的光路外配置观察单元。因此,观察单元不会遮挡视标光束通过的光路,能够抑制检查视标产生缺口的情况。因此,对于被检眼能够呈现适当的检查视标。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观察单元具备用于观察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的观察窗。因此,检查者通过对观察窗直接观察,能够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检查者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容易地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观察单元具备用于遮蔽视标光束的遮蔽部。因此,不向检查者引导来自视标呈现部的视标光束,不会感觉到炫目,从观察窗能够观察被检眼。而且,因此,被检者在确认视标而进行检查时,能够抑制视标映入观察窗而妨碍检查的情况。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观察单元还具备相对于观察窗能够开闭的罩和检测罩的开闭的检测部。而且,例如,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切换用于进行被检者的主观性的检查的第一模式与用于确认被检者的瞳孔位置的第二模式。由此,自动地进行用于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的设定,因此检查者能够顺畅地进行主观式检查的准备。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配置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且用于确认镜片佩戴基准位置与被检眼的角膜顶点之间的顶间距离;确认窗,用于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外部确认配置在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内部的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以及导光部,用于观察确认窗。由此,检查者能够容易地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角膜顶点位置的位置关系,能够容易地进行被检眼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对位。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通过将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能够有助于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省空间化。而且,尤其是在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情况下,从壳体至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距离缩短,因此从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之间难以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与被检眼的瞳孔位置或角膜顶点位置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与被检眼的位置关系的本公开的技术特别有用。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壳体,收纳投影光学系统;以及发光部,是与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并使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视网膜照度的下降,能够进行接近于自然观察的状态下的主观式测定。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通过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而能够有助于主观式验光装置的省空间化。而且,尤其是在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情况下,从壳体至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距离缩短,因此视网膜照度降低。因此,在壳体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的主观式验光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视网膜照度下降的本公开的技术特别有用。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发光部将视标呈现部的周围包围的结构。由此,通过发光部包围视标呈现部的周围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视标呈现部的周围的照明不均。即,能够对视标呈现部的周围进行均匀的照明。
<变形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投影光学系统10的光轴L3及光轴L4在远用检查时和近用检查时成为同轴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向被检眼E引导视标光束即可,可以是在远用检查时和近用检查时通过不同的光路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固定配置投影光学系统10所具备的平面反光镜1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平面反光镜12也可以调节旋转角度。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驱动平面反光镜12的驱动单元,可列举设置旋转轴和驱动部的结构。例如,旋转轴与平面反光镜连结。而且,驱动部通过使平面反光镜绕水平轴旋转来调整其旋转角度。由此,能够改变从凹面反光镜反射而向平面反光镜入射的视标光束的光路。换言之,通过使平面反光镜旋转,能够使得用于向被检眼E呈现视标光束的光轴L4的方向变化。因此,即使在各被检者的被检眼E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向被检眼E引导视标光束。此外,这样的驱动单元可以是相对于被检者而前后或上下地驱动平面反光镜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在从检查者眼睛OE能够观察被检眼E的位置配置观察窗4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观察窗41可以设置在从检查者眼睛OE无法直接确认被检眼E的瞳孔位置C的位置(例如,壳体2的上表面或侧面等)。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壳体2的内部另外设置反光镜等,经由反光镜能够确认被检眼E的瞳孔位置C。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将观察窗41设为视标光束的光路外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观察窗41也可以通过配置在视标光束的光路的下方而成为光路外。这种情况下,例如,可列举将观察窗41设置在平面反光镜12的下部的结构。而且,例如,通过取代平面反光镜12而使用分束器,也能够使观察窗41成为视标光束的光路外。例如,分束器对于向分束器入射的视标光束的一部分进行反射,并使一部分透射。因此,能够向被检眼E引导视标光束,并呈现正确的视标。而且,通过将观察窗41配置于分束器的透射方向,也能够向检查者眼睛OE引导视标光束,因此检查者能够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E的位置关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了设置观察窗41作为观察单元4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观察单元,可以是设置摄像光学系统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观察单元可以是具备摄像光学系统的结构,该摄像光学系统具有经由呈现窗来拍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和被检眼的摄像元件。例如,通过摄像光学系统具有的摄像元件,经由呈现窗3拍摄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和被检眼E。例如,拍摄到的被检眼的图像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等而显示于控制器81的监视器。而且,例如,可以是将拍摄到的被检眼的图像印刷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可列举经由通信线缆等向打印机等进行输出传送的结构。即使是这样的结构,检查者通过确认摄像光学系统取得的被检眼的图像,也能够判断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E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结构,例如,检查者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容易地确认被检眼的瞳孔位置和眼屈光度测定单元的位置。此外,例如,摄像光学系统只要配置在能够拍摄被检眼E的位置即可。例如,如上所述地设为取代平面反光镜12而使用分束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摄像光学系统配置于分束器的透射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未必非要设置观察窗41。例如,作为不设置观察窗41的结构,可列举能够拆卸平面反光镜12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壳体2的背面具备平面反光镜12,通过取下壳体2的背面而能够进行平面反光镜12的拆卸。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即使不设置观察窗41,检查者取下壳体2的背面也能够确认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与被检眼E的位置关系。如果使拆卸的壳体2的背面返回原状,则通过投影光学系统10能够向被检眼E呈现检查视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将角膜位置瞄准光学系统60具备的导光部66设置于眼屈光度测定单元5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图16是示出导光部66的变形例的图。例如,导光部66可以如图16(a)所示设置在壳体2的外部。这种情况下,由导光部66反射的被检眼E的观察光向检查者眼睛OE投影。而且,例如,导光部66可以如图16(b)所示地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壳体2的侧面设置确认窗165。由此,被检眼E的观察光被导光部66反射,通过确认窗165向检查者眼睛OE投影。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而能够观察被检眼E的侧方,能够确认被检眼E的镜片佩戴时的基准位置、角膜顶点间距离VD。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使用反光镜作为导光部66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导光部66只要是能够观察确认窗65的结构即可。即,可以具备用于拍摄确认窗65的摄像光学系统。这种情况下,检查者使用由摄像光学系统拍摄的被检眼E的图像,能够确认镜片佩戴时的基准位置、角膜顶点间距离VD。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瞄准刻度板63的第一指标67及标线板64的第二指标69的形状设为方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指标67及第二指标69可以是圆形形状,也可以仅是1条直线形状。而且,如果使第一指标67及第二指标69为不同的颜色,则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觉辨认性。
另外,例如在脸部的轮廓深的人或眼窝深陷的人等中,有时难以使被检眼E移动至瞄准刻度板63的刻度线S2。此时,可以使用其他的刻度线S1及S3~S5中的任一刻度线,来确认被检眼E的角膜顶点。例如,可以是控制部80基于使用的刻度线的VD通过规定的换算式来求出基准位置的屈光度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列举面发光部90随着显示器11的点亮而被点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以与显示器11不同的定时将面发光部90点亮。
此外,例如,面发光部90可以进行能够以任意的周期闪烁的控制。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面发光部90可以兼作闪烁测试用的光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能够设定是否使面发光部90点亮的结构。例如,可以在通过检查者选择了面发光部90的点亮开关的情况下使面发光部90点亮。而且,例如,可以检测干扰光等环境光,基于环境光的检测结果使面发光部90点亮。
此外,可以进行能够以面发光部90点亮时的亮度值为高亮度进行发光的控制。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例如,面发光部90可以兼用作强光的光源。
此外,也可以是面发光部90的亮度值能够改变为任意的亮度值。例如,可以是检查者通过亮度值改变开关改变为任意的亮度值的结构。而且,例如,可以检测环境光,基于干扰光等环境光的检测结果来改变亮度值。而且,例如,可以根据视标呈现部显示的视标而预先设定不同的亮度值。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视标的改变来改变面发光部90的亮度值。

Claims (7)

1.一种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
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所述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
壳体,收纳所述投影光学系统;以及
发光部,是与所述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并使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边进行面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其中,
具备眼屈光度测定单元,该眼屈光度测定单元改变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射出的所述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与所述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其中,
所述眼屈光度测定单元具备向检查窗切换配置光学元件的左右一对镜片室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部以包围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观式验光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部使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边以相对于所述视标呈现部的亮度值为10%~25%的亮度值进行面发光。
7.一种主观式验光装置,具备:
投影光学系统,具有射出视标光束的视标呈现部,并将从所述视标呈现部射出的视标光束朝向被检眼投影;
壳体,收纳所述投影光学系统;
眼屈光度测定单元,改变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射出的所述视标光束的光学特性;以及
发光部,是与所述视标呈现部不同的构件,以包围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使所述视标呈现部的周围进行面发光,
所述壳体与所述眼屈光度测定单元靠近地配置,
所述发光部在所述发光部的中心区域具有开口部,
所述视标呈现部配置于所述开口部。
CN201711248158.0A 2016-12-01 2017-12-01 主观式验光装置 Pending CN1082098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4523 2016-12-01
JP2016234523A JP6798287B2 (ja) 2016-12-01 2016-12-01 自覚式検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9854A true CN108209854A (zh) 2018-06-29

Family

ID=6054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48158.0A Pending CN108209854A (zh) 2016-12-01 2017-12-01 主观式验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29836A1 (zh)
JP (1) JP6798287B2 (zh)
CN (1) CN1082098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4698A (zh) * 2019-04-04 2019-06-11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便携式视力测试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5274A1 (de) * 2021-09-29 2023-03-30 Carl Zeiss Meditec Ag Messvorrichtung und Messverfahren zur Vorbereitung einer Laserbehandlung, Planungseinrichtung zum Erzeugen von Steuerdaten für eine 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r Laserbehandlung, 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r Laserbehandlung
EP4364643A1 (en) * 2022-11-04 2024-05-08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ve error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0755A (ja) * 2005-06-07 2006-12-21 Shinko Seiki Co Ltd 眼科検査装置
JP2008284264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opcon Corp 検眼装置
CN101966074A (zh) * 2010-10-08 2011-02-09 黄涨国 自动综合验光仪
US20130021577A1 (en) * 2011-06-01 2013-01-24 Nidek Co., Ltd. Anterior segment measuring apparatus
US20140211164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Nidek Co., Ltd. Optometric apparatus
WO2015040950A1 (ja) * 2013-09-18 2015-03-26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検眼装置
EP2949266A1 (en) * 2014-05-29 2015-12-02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CN106102560A (zh) * 2014-02-20 2016-11-09 英詹尼斯有限公司 眼科装置、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0968B2 (ja) 1992-01-07 2002-10-07 ホーヤ株式会社 自覚式検眼装置
JP3953977B2 (ja) 2003-04-30 2007-08-08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検眼装置
JP4794951B2 (ja) 2005-09-02 2011-10-19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検眼装置
JP5421044B2 (ja) 2009-09-29 2014-02-19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検眼装置
JP5749511B2 (ja) * 2011-02-10 2015-07-1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検眼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0755A (ja) * 2005-06-07 2006-12-21 Shinko Seiki Co Ltd 眼科検査装置
JP2008284264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opcon Corp 検眼装置
CN101966074A (zh) * 2010-10-08 2011-02-09 黄涨国 自动综合验光仪
US20130021577A1 (en) * 2011-06-01 2013-01-24 Nidek Co., Ltd. Anterior segment measuring apparatus
US20140211164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Nidek Co., Ltd. Optometric apparatus
WO2015040950A1 (ja) * 2013-09-18 2015-03-26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検眼装置
CN106102560A (zh) * 2014-02-20 2016-11-09 英詹尼斯有限公司 眼科装置、方法及系统
EP2949266A1 (en) * 2014-05-29 2015-12-02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4698A (zh) * 2019-04-04 2019-06-11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便携式视力测试仪
CN109864698B (zh) * 2019-04-04 2021-06-08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便携式视力测试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9836A1 (en) 2018-06-06
JP2018089080A (ja) 2018-06-14
JP6798287B2 (ja)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9855A (zh) 主观式验光装置
US3797921A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rneal radius
GB157210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vision
CN108209854A (zh) 主观式验光装置
CN110471182A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
JP2017113573A (ja) 視力検査装置及び視の検査方法
JPH08140933A (ja) 視覚機能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US11395586B2 (en) Subjective optometry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099472B1 (ko) 검안 장치
US6091911A (en) Microscope photographing unit with brightness control for observation optical system
KR102378394B1 (ko) 자각식 검안 장치
KR102099473B1 (ko) 검안 장치
JP6255849B2 (ja) 眼鏡装用パラメータ測定用撮影装置
JPH1099271A (ja) 視力検査装置
JP2010082253A (ja) 視標呈示装置
JP7099855B2 (ja) 視標呈示装置
JP6079989B2 (ja) 検眼装置
CN109820475A (zh) 内读式投影视力仪的光路结构
JP6179320B2 (ja) 眼鏡装用パラメータ測定用撮影装置
JP6357771B2 (ja) 眼鏡装用パラメータ測定用撮影装置
KR102194289B1 (ko) 청색 또는 보라색 광을 차단하는 차단 성능을 검사하는 검사장치 및 그 검사방법
US20220183548A1 (en) Chart display device for visual acuity tests
RU227970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оптоэлектронных объектов
JP2014028068A (ja) 検眼装置
JP2018201770A (ja) 自覚式検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