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7009A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07009A CN108207009A CN201711397704.7A CN201711397704A CN108207009A CN 108207009 A CN108207009 A CN 108207009A CN 201711397704 A CN201711397704 A CN 201711397704A CN 108207009 A CN108207009 A CN 1082070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location information
- grid
- track
- measurement re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报告、核心网话单、以及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不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人工定位打点,也不需要将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提高了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铁、轻轨、地铁等轨道已成为客运的主要力量,关注轨道用户使用移动网络业务的感知变得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
现有技术中,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测试人员利用测试终端、测试设备、GPS模块在轨道里实施路测,路测后根据后台工具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输出测试指标以评价轨道网络质量。第二种方法是划分出覆盖轨道专线的所有基站及小区,把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简称MR)确定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以落到轨道轨迹上的经纬度作为列车行驶轨迹,根据列车行驶轨迹上的采样点的覆盖水平和网络质量来评估轨道网络质量。
对于第一种方法而言,由于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定位打点,而在例如隧道这种场景时,无法进行定位打点。对于第二种方法而言,轨道专线沿线的基站及小区可能不仅覆盖轨道,还可能覆盖轨道周围的乡村、道路等,导致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出轨道网络质量。对于第三种方法而言,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不能准确的确定出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确定列车行驶轨迹,无法准确测量轨道网络质量。
因此,采用以上现有技术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和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报告、核心网话单、以及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不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人工定位打点,也不需要将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提高了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虚拟测试全景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纬度匹配关键字和经度匹配关键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虚拟测试模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虚拟测试模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虚拟测试模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虚拟测试全景模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提供了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
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具体可以是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轨道具体可以是高铁、轻轨、地铁等轨道。在轨道中通过终端设备使用移动网业务的用户称为轨道用户。
以一个服务器为例,该服务器可以从其他服务器中采集到轨道沿线中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核心网话单XDR话单、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简称MR)、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轨道沿线的基础数据,其中,轨道沿线的基础数据包括轨道沿线的基站的高度、方向、小区的方位角等参数。
可选的,该服务器可以从轨道沿线的基础数据中确定出轨道沿线的基站,以及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
步骤102、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
当该服务器获取到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之后,根据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用户的指标特征、时间特征、事件特征、序列特征和衰减特征,并根据用户的指标特征、时间特征、事件特征、序列特征和衰减特征,识别出轨道用户,即确定出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轨道用户分别对于的终端设备。
步骤103、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服务器可以从核心网话单中钻取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也可以基于位置指纹确定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还可以基于传播模型多点定位方法确定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这三种方法的组合来确定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
步骤104、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将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实时上报的测量报告、XDR信令面、用户面话单、以及终端库实施关联,得到终端设备的基础信息、覆盖类指标和感知类指标,终端设备的基础信息、覆盖类指标和感知类指标可以作为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步骤105、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将定位后的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进行栅格化,一个栅格可以包括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每个栅格各自对应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根据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可确定出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报告、核心网话单、以及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不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人工定位打点,也不需要将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提高了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虚拟测试全景模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基站21、基站22、基站23表示轨道沿线的基站,基站21覆盖的小区的标识为CI1和CI2,基站22覆盖的小区的标识为CI3和CI4,基站23覆盖的小区的标识为CI5和CI6。圆圈表示虚拟测试打点,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简称RSRP)为例,黑色的圆圈表示覆盖良好例如RSRP>-95db,阴影的圆圈表示覆盖一般例如-105db<RSRP<=-95db,白色的圆圈表示覆盖较差例如RSRP<=-105db。虚线部分是小区的拉线图,用于划分各个打点的主覆盖小区。24和25分别表示轨道中的隧道。空白部分26表示虚拟测试中由于某些时刻无业务产生或没有定位打点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103可选的,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中的经度关键字提取经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URI信息中的纬度关键字提取纬度信息,所述经度信息和所述纬度信息构成定位经纬度;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主覆盖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轨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使用移动网络业务时,例如轨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在使用APP业务时,终端设备需要与远程的业务服务器进行通讯,在终端设备和业务服务器的交互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自己的定位信息例如经纬度信息包含在URI信息中发送给业务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服务器可以获取到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与远程的业务服务器进行通讯过程中,终端设备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的URI信息,具体的,该服务器可以从核心网话单中S1_U类型话单读取URI信息,URI信息的具体格式如图4所示,在图4中黑色框部分表示轨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在使用APP过程中,该终端设备所上报的经纬度,该终端设备上报的经纬度即为该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其中,黑色框部分包括经度关键字和纬度关键字,具体可以根据如图5所示的纬度匹配关键字和经度匹配关键字确定出URI信息中包括的经度关键字和纬度关键字,从而根据经度关键字和纬度关键字,确定出终端设备的经纬度。如图4所示,第一个黑色框部分中的latitude为纬度关键字,latitude之后的29.08638183030215表示终端设备的纬度,第一个黑色框部分中的longitude表示经度关键字,longitude之后的106.6191表示终端设备的经度,29.08638183030215和106.6191构成终端设备的定位经纬度。第二个黑色框部分和第三个黑色框部分分别与第一个黑色框部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一个URI中可以包括多个经纬度,该多个经纬度可以是多个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也可以是同一个终端设备在不同时刻的经纬度。
另外,还需要将从URI信息中提取出的经纬度进行格式转换,转换为WGS84平面坐标。
此外,还需要对从URI信息中提取出的经纬度进行数据清洗,去除终端设备上报错误的经纬度。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下几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对从URI信息中提取出的经纬度进行数据清洗。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是: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主覆盖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比较该第一距离和第一阈值。
具体的,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主覆盖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丢弃该定位经纬度。
可选的,服务器从URI信息中提取出多个定位经纬度,需要对该多个定位经纬度中的每个定位经纬度进行清洗,以其中一个定位经纬度为例,其他定位经纬度的清洗过程与此类似,不一一赘述。
假设提取出的一个定位经纬度为(lon1,lat1),主覆盖基站的经纬度为(lon2,lat2),计算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和主覆盖基站的经纬度(lon2,lat2)之间的距离dist,dist的计算方法如下公式(1)(2)(3)所示:
con1=102834.74m (2)
con2=111712.69m (3)
比较dist和第一阈值thre1,如果dist大于或等于thre1,则丢弃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如果dist小于thre1,则将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作为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是: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比较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和第二阈值。
具体的,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如果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如果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丢弃该定位经纬度。
例如,计算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与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mindist,假设终端设备的主服小区为cell1,该终端设备的位置为uelocation={lon,lat},获取主服小区同样为cell1的路测打点集合例如{point1,point2,point3,......,pointn},计算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与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mindist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计算该终端设备的位置与路测打点集合中的每个点的距离,将最小的距离作为mindist,即mindist可以根据如下公式(4)计算得出:
mindist=min(dist(uelocation,pointi)),1≤i≤n (4)
若mindist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thre2,则丢弃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如果mindist小于thre2,则将该定位经纬度(lon1,lat1)作为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如图6所示,服务器根据UE1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UE1位于轨道沿线上,此时可以认为UE1与轨道沿线的距离为0,根据UE1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的UE1的定位信息是有效的。服务器根据UE2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UE2位于轨道边缘,表示UE2与轨道用户的实际位置有一定的误差,但该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根据UE2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的UE2的定位信息是有效的。服务器根据UE3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UE3与轨道的最小距离为mindist,若mindist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thre2,则认为根据UE3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的UE3的位置信息是错误信息,则丢弃根据UE3上报的URI信息确定出的UE3的位置信息。
步骤302、判断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是否能够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是则结束,否则执行步骤303。
通常情况下,核心网话单XDR中包括的经纬度信息比较少,若终端设备没有上报其经纬度信息,则核心网话单XDR中可能没有经纬度信息,从而无法根据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确定出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此时可以执行下述步骤303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步骤303、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如图7所示的如下步骤:
步骤701、根据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中多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栅格,以及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主服小区。
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中包括多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中多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栅格,例如,栅格大小为50米*50米。假设多个采样点中一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为(106.34562,29.38127),对该采样点的定位信息进行截取,以得到该采样点对应的栅格的标识信息,可选的,对该采样点的定位信息进行截取的一种方式是:获取该采样点的定位信息中经纬度小数点后的第4位,假设经纬度小数点后的第4位为a,0≤a≤9,如果0≤a≤5,则将a统一取值为0,如果5<a≤9,将a统一取值为5,根据该方法对(106.34562,29.38127)进行截取后得到的结果为(106.3455,29.3810),(106.3455,29.3810)即为该采样点对应的栅格的标识信息。其他采样点对应的栅格的标识信息依次类推。可以理解,多个采样点可以映射到一个栅格中。如图2所示,每个圆圈具体可以为一个栅格。多个栅格可以对应一个主服小区,例如前5个栅格对应主服小区CI1,其他栅格同理。
步骤702、计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服小区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
可选的,主服小区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具体可以等于主服小区对应的栅格数与该主服小区覆盖的轨道沿线的分段可以容纳的栅格数。如图2所示,对于主服小区CI1,主服小区CI1对应的栅格数为5,主服小区CI1覆盖的轨道沿线的分段D1可以容纳的栅格数为5,则主服小区CI1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5。对于主服小区CI4,主服小区CI4对应的栅格数为5,主服小区CI4覆盖的轨道沿线的分段D2可以容纳的栅格数为8,则主服小区CI4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8。可选的,5/5大于预设完整率,5/8小于预设完整率。
步骤703、如果所述完整率大于预设完整率,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的特征向量和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特征向量,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中的每个栅格进行特征匹配;从所述多个栅格中确定出与所述测量报告相似度最高的目标栅格;根据所述目标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以主服小区CI1为例,主服小区CI1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5,可选的,5/5大于预设完整率。提取主服小区CI1中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每个测量报告MR数据的特征向量,假设MR数据的特征向量由前六强导频以及发射功率txpow组成,MR数据的特征向量记为p,p=(rsrp1,rsrp2,rsrp3,rsrp4,rsrp5,rsrp6,txpow)。主服小区CI1对应的栅格数n为5,主服小区CI1对应的n个栅格的特征向量集合记为q'=(q1,q2,q3,q4,......,qn),其中,qi=(dtrsrp1,dtrsrp2,dtrsrp3,dtrsrp4,dtrsrp5,dtrsrp6,dttxpow),1≤i≤n。
根据MR数据的特征向量p=(rsrp1,rsrp2,rsrp3,rsrp4,rsrp5,rsrp6,txpow)和主服小区CI1对应的n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特征向量qi=(dtrsrp1,dtrsrp2,dtrsrp3,dtrsrp4,dtrsrp5,dtrsrp6,dttxpow),1≤i≤n,对该MR数据和该n个栅格中的每个栅格进行特征匹配,特征匹配的具体过程为:计算MR数据的特征向量p=(rsrp1,rsrp2,rsrp3,rsrp4,rsrp5,rsrp6,txpow)和主服小区CI1对应的n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特征向量qi=(dtrsrp1,dtrsrp2,dtrsrp3,dtrsrp4,dtrsrp5,dtrsrp6,dttxpow),1≤i≤n的距离,即计算d(p,q1)、d(p,q2)、……d(p,qn),如果d(p,qi)越小,表示MR数据的特征向量与该n个栅格中的第i个栅格的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越小,即MR数据与该n个栅格中的第i个栅格越相似。可选的,确定出d(p,q1)、d(p,q2)、……d(p,qn)中的最小距离,假设d(p,q1)、d(p,q2)、……d(p,qn)中d(p,q2)最小,则说明主服小区CI1对应的5个栅格中,第2个栅格与该MR数据的相似度最高,即主服小区CI1对应的5个栅格中的第2个栅格是与该MR数据的相似度最高的目标栅格,进一步比较d(p,q2)和阈值,如果d(p,q2)大于阈值,则不能将第2个栅格的定位信息作为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如果d(p,q2)小于阈值,则将第2个栅格的定位信息作为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步骤704、如果所述完整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完整率,则采用加权KNN算法计算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的匹配度;如果所述匹配度小于预设匹配度,则根据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以主服小区CI4为例,主服小区CI4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8,可选的,5/8小于预设完整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加权KNN算法计算MR数据的特征向量p=(rsrp1,rsrp2,rsrp3,rsrp4,rsrp5,rsrp6,txpow)和主服小区CI1对应的n个栅格的匹配度d(p,q')可根据如下公式(5)确定:
d(p,q')=(w1*d(p,q1)+w2*d(p,q2)+......+wn*d(p,qn))/(w1+w2+......+wn)(5)
其中,wk=1/(dk+const),1≤k≤n,dk表示该MR数据与其相邻的第k个栅格的距离,const为常量。
若d(p,q')大于阈值,则说明该MR数据的特征向量与主服小区CI4对应的多个栅格不匹配,无法准确定位终端设备。如果d(p,q')小于阈值,则可以根据多个栅格的定位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公式(6):
其中,MrLon表示终端设备的经度,MrLat表示终端设备的纬度,lon1、lon2…lonk分别表示k个栅格的经度,lat1、lat2…latk分别表示k个栅格的纬度。
步骤304、判断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是否能够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是则结束,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轨道用户在列车上使用移网业务时,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上报的MR会包括主服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具体的,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基站到用户间距离。
具体的,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的RSRP值和相邻小区的RSRP值,结合cost231-hata模型,计算基站到轨道用户即终端设备的距离d,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7)、(8)、(9):
Lpath=46.3+33.9logfc-13.82loght-a(hr)+(44.9-6.55loght)logd+Cx (7)
a(hr)=(1.11lgfc-0.7)hr-1.56lg fc+0.8 (8)
TX+G-Lpath-L=RX (9)
其中,fc表示系统中心频率,在LTE网络1800网段中fc取值为1840;ht表示天线高度与海拔落差之和,海拔落差是指基站的海拔高度减去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的海拔高度;hr表示终端设备的海拔高度,可选的,hr取值为1.65米;Cx表示不同场景的校正因子,这里根据实际轨道测试情况取固定值;TX表示基站侧天线的发射功率;G表示天线的增益;RX表示终端设备接收到当前小区的接收电平;L表示终端设备的损耗,此处可以是列车车体损耗。
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如下几种可能的情况: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对于一个终端设备而言,可以在不同时刻上报测量报告,如果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说明终端设备处于单链情况,如图8所示,UE只与主服小区通信。
如图8所示,假设主服小区的经纬度为(X1,Y1),主服小区距离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为R1,基站到轨道用户即终端设备的距离为d,则终端设备在以(X1,Y1)为圆心、d为半径的圆弧与轨道沿线的交点处,假设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为(X,Y),则(X,Y)、(X1,Y1)、R1、d满足如下公式(10)、(11):
(X-X1)2+(Y-Y1)2=d2 (10)
Y=Y1-R1 (11)
根据公式(10)、(11)即可确定出终端设备的经纬度(X,Y)。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信号强度最强的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对于一个终端设备而言,可以在不同时刻上报测量报告,如果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说明终端设备处于多链情况,以双链为例,如图9所示,UE与主服小区和相邻小区通信。
如图9所示,假设主服小区的经纬度为(X1,Y1),主服小区距离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为R1,主服小区的理论覆盖距离为d,相邻小区的经纬度为(X2,Y2),相邻小区距离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为R2,相邻小区的理论覆盖距离为d2,则终端设备在以(X1,Y1)为圆心、d为半径的圆弧与轨道沿线的第一交点m和以(X2,Y2)为圆心、d2为半径的圆弧与轨道沿线的第二交点n之间,假设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为(lon,lat),第一交点m的经纬度为(X,Y),第二交点n的经纬度为(X',Y'),则(lon,lat)、(X',Y')、(X,Y)、(X1,Y1)、R1、d、(X2,Y2)、R2、d2满足如下公式(12)、(13)、(14)、(15)、(16)、(17):
(X-X1)2+(Y-Y1)2=d2 (12)
(X'-X2)2+(Y'-Y2)=d22 (13)
Y=Y1-R1 (14)
Y'=Y2-R2 (15)
lon=(X+X')/2 (16)
lat=(Y+Y')/2 (17)
根据上述公式(12)、(13)、(14)、(15)、(16)、(17)即可确定出终端设备的经纬度(lon,lat)。
本实施例通过从核心网话单中钻取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基于位置指纹确定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基于传播模型多点定位方法确定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的组合来确定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104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通过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MME话单进行关联,得到IMEI字段和IMSI字段。
轨道虚拟测试的目标是实现不同终端、不同用户的覆盖指标与感知指标全时域模拟评估测试。MR中没有用户标识和终端标识,且MR中仅有覆盖类和干扰类指标,无法实现全面的虚拟测试,故需要数据间关联。MR的结构具体如下表1所示,MME话单的结构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1
SIMMEUEAPID |
MMECODE |
MR上报时间 |
ECI |
主服小区RSRP |
主服小区RSRQ |
相邻小区RSRP |
相邻小区RSRQ |
表2
通过对表1和表2进行关联,可得出IMEI字段和IMSI字段。另外,对表1和表2进行关联后得到的MR的结构具体如下表3所示:
表3
SIMMEUEAPID |
MMECODE |
MR上报时间 |
ECI |
主服小区RSRP |
主服小区RSRQ |
相邻小区RSRP |
相邻小区RSRQ |
IMEI |
IMSI |
步骤1002、根据所述IMEI字段、所述IMSI字段、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时间、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的标识信息,从S1-U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IMEI字段可进一步关联终端库,终端库具体如下表4所示,终端库包括终端的厂家以及具体型号。
表4
IMEI | company | model | mobiletype | networktype |
86685902 | 荣耀 | 荣耀7i | 联通4G终端 | LTE/TD-SCDMA/WCDMA/GSM |
86780902 | 酷派 | CP8721 | 联通2G终端 | GSM |
86667602 | 酷派 | 新S6 | 联通2G终端 | GSM |
86781602 | 酷派 | 大观MINI | 联通4G终端 | LTE/TD-SCDMA/WCDMA/GSM |
86787002 | 酷派 | 锋尚2 | 联通4G终端 | LTE/TD-SCDMA/WCDMA/GSM |
86773702 | 酷派 | 锋尚2 | 联通4G终端 | LTE/TD-SCDMA/WCDMA/GSM |
具体的,截取MR中IMEI字段的前8位,将IMEI字段的前8位与终端库中的IMEI字段进行匹配,获得终端的厂家以及终端型号。
MR关联终端库后,通过IMEI、IMSI、上报时间、ECI从S1-U中关联出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S1-U的结构具体如下表5所示:
表5
IMEI |
IMSI |
ECI |
业务时间 |
URI |
上行速率 |
下行速率 |
上行时延 |
下行时延 |
通过将表3和表5进行关联,可关联出终端设备的上行速率、下行速率、上行时延、下行时延,终端设备的上行速率、下行速率、上行时延、下行时延具体可作为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本实施例通过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MME话单进行关联,得到IMEI字段和IMSI字段,根据所述IMEI字段、所述IMSI字段、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时间、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的标识信息,从S1-U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实现了对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的获取方法。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105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栅格。
服务器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法可确定出轨道沿线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经纬度保留5位小数。具体的,若采集到的经纬度小数点后位数超过5位,则省略掉第5位后的位数,若不足5位,则在后面补0。
进一步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栅格,以10米*10米栅格为例,截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经纬度小数点后第4位(精度为10米),以此作为栅格标识。
例如,一个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为(106.34562,29.38127),(106.34562,29.38127)对于的10米*10米的栅格标识为(106.3456,29.3812),从而将(106.34562,29.38127)划分到栅格标识为(106.3456,29.3812)的栅格中,同理,可以将多个终端设备的经纬度划分到多个栅格中。一个栅格可以包括一个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也可以包括多个终端设备的经纬度。
步骤1102、根据所述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服务器采用如图10所示的方法可确定出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该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可作为该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RSRP值为例,假设当前栅格有n条MR数据,栅格的电平强度如下公式(18)所示:
另外,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不限于RSRP值,还可以包括其他指标,例如上行速率、下行速率、上行时延、下行时延,则该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上行速率的平均值可作为该栅格的上行速率,该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下行速率的平均值可作为该栅格的下行速率,该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上行时延的平均值可作为该栅格的上行时延,该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下行时延的平均值可作为该栅格的下行时延。其他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与此类似,此处不一一赘述。
步骤1103、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可选的,将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作为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另外,还可以包括:将所述轨道沿线进行分段;计算每个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若所述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介于预设范围内,则采用K临近算法对所述分段进行栅格填充。
如图2所示,主服小区CI1覆盖的轨道沿线的分段为D1,主服小区CI4覆盖的轨道沿线的分段为D2,另外,还可以对其他的主服小区覆盖的轨道沿线进行分段,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主服小区CI1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5,主服小区CI4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8。
如图2所示,空白部分26表示虚拟测试中由于某些时刻无业务产生或没有定位打点的情况。对于主服小区CI4,主服小区CI4对应的栅格数为5,主服小区CI4覆盖的轨道沿线的分段D2可以容纳的栅格数为8,则主服小区CI4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为5/8,若5/8处于阈值thre1与thre2之间,则可通过K临近算法对主服小区CI4对应的分段进行栅格填充,同理还可以对24和25分别表示的轨道中的隧道进行栅格填充,得到如图12所示的轨道虚拟测试全景模型示意图。
设当前隧道空白栅格周边的K个最临近栅格组成向量q={rsrp1,rsrp2,...,rsrpk},则当前空白栅格rsrp取值为avgrsrp,avgrsrp可根据如下公式(19)和(20)确定:
avgrsrp=(w1*rsrp1+w2*rsrp2+...+wk*rsrpk)/(w1+w2+...+wk) (19)
wk=1/(dk+const) (20)
其中,dk表示当前MR与其相邻的第k个栅格的距离,const为常量。公式(19)和(20)的核心思想是取隧道周边的最邻近栅格的加权平均值最为当前隧道的指标值,并根据隧道轨迹实施打点。
步骤1103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时,具体可以根据如图12所示的栅格填充之后的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报告、核心网话单、以及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不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人工定位打点,也不需要将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提高了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的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可以执行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13所示,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130包括:获取模块131、确定模块132;其中,获取模块131用于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模块132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如果无法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如果无法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中的经度关键字提取经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URI信息中的纬度关键字提取纬度信息,所述经度信息和所述纬度信息构成定位经纬度;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主覆盖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还用于: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如果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中多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栅格,以及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主服小区;计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服小区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如果所述完整率大于预设完整率,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的特征向量和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特征向量,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中的每个栅格进行特征匹配;从所述多个栅格中确定出与所述测量报告相似度最高的目标栅格;根据所述目标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完整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完整率,则确定模块132还用于采用加权KNN算法计算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的匹配度;如果所述匹配度小于预设匹配度,则确定模块132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信号强度最强的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时,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MME话单进行关联,得到IMEI字段和IMSI字段;根据所述IMEI字段、所述IMSI字段、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时间、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的标识信息,从S1-U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栅格;根据所述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可选的,确定模块132还用于:将所述轨道沿线进行分段;计算每个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若所述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介于预设范围内,则采用K临近算法对所述分段进行栅格填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报告、核心网话单、以及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不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人工定位打点,也不需要将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提高了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确定出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测量报告、核心网话单、以及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确度,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不需要借助GPS模块进行人工定位打点,也不需要将小区的KPI指标和覆盖水平间接作为轨道网络质量,提高了对轨道网络质量进行测试的精确度以及测试效率。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如果无法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如果无法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中的经度关键字提取经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URI信息中的纬度关键字提取纬度信息,所述经度信息和所述纬度信息构成定位经纬度;
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主覆盖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如果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中多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栅格,以及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主服小区;
计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服小区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
如果所述完整率大于预设完整率,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的特征向量和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特征向量,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中的每个栅格进行特征匹配;
从所述多个栅格中确定出与所述测量报告相似度最高的目标栅格;
根据所述目标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完整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完整率,则采用加权KNN算法计算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的匹配度;
如果所述匹配度小于预设匹配度,则根据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
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包括:
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信号强度最强的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包括:
通过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MME话单进行关联,得到IMEI字段和IMSI字段;
根据所述IMEI字段、所述IMSI字段、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时间、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的标识信息,从S1-U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栅格;
根据所述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轨道沿线进行分段;
计算每个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
若所述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介于预设范围内,则采用K临近算法对所述分段进行栅格填充。
12.一种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轨道沿线的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测量报告和核心网话单;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轨道沿线中使用移动网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所述核心网话单、以及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如果无法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如果无法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确定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URI信息中的经度关键字提取经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URI信息中的纬度关键字提取纬度信息,所述经度信息和所述纬度信息构成定位经纬度;
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主覆盖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计算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如果所述定位经纬度和所述轨道沿线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定位经纬度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轨道沿线的路测数据中多个采样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栅格,以及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主服小区;
计算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服小区对应的多个栅格的完整率;
如果所述完整率大于预设完整率,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的特征向量和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特征向量,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中的每个栅格进行特征匹配;
从所述多个栅格中确定出与所述测量报告相似度最高的目标栅格;
根据所述目标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完整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完整率,则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采用加权KNN算法计算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多个栅格的匹配度;
如果所述匹配度小于预设匹配度,则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定位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记录的信号强度信息结合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主服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相邻小区信号的强度信息,则根据无线传播模型计算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信号强度最强的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主服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相邻小区的基站距离所述轨道沿线的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时,具体用于:
通过对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核心网话单中的MME话单进行关联,得到IMEI字段和IMSI字段;
根据所述IMEI字段、所述IMSI字段、所述测量报告的上报时间、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的标识信息,从S1-U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栅格;
根据所述栅格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对应的多个栅格中每个栅格的网络质量评价指标,确定所述轨道沿线的网络质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轨道网络质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轨道沿线进行分段;
计算每个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
若所述分段中栅格的完整率介于预设范围内,则采用K临近算法对所述分段进行栅格填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97704.7A CN108207009B (zh) | 2017-12-21 | 2017-12-21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97704.7A CN108207009B (zh) | 2017-12-21 | 2017-12-21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07009A true CN108207009A (zh) | 2018-06-26 |
CN108207009B CN108207009B (zh) | 2021-05-18 |
Family
ID=6260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97704.7A Active CN108207009B (zh) | 2017-12-21 | 2017-12-21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07009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1039A (zh) * | 2018-07-24 | 2018-11-2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交通线路区域中小区覆盖状况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9327854A (zh) * | 2018-11-15 | 2019-02-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0099353A (zh) * | 2019-05-10 | 2019-08-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列车用户识别方法及设备 |
CN110099405A (zh) * | 2019-05-28 | 2019-08-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1093264A (zh) * | 2018-10-23 | 2020-05-0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定位方法和系统 |
CN112399328A (zh) * | 2019-07-30 | 2021-02-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
CN114070749A (zh) * | 2021-11-16 | 2022-02-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4422949A (zh) * | 2021-12-29 | 2022-04-2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9036A (zh) * | 2013-12-09 | 2014-03-0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与评估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70162057A1 (en) * | 2015-12-08 | 2017-06-08 | Uber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ed vehic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7105450A (zh) * | 2017-05-18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车辆运行线路上的信号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17148130A1 (zh) * | 2016-02-29 | 2017-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络质差问题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12-21 CN CN201711397704.7A patent/CN1082070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9036A (zh) * | 2013-12-09 | 2014-03-0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与评估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70162057A1 (en) * | 2015-12-08 | 2017-06-08 | Uber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ed vehic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17148130A1 (zh) * | 2016-02-29 | 2017-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络质差问题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105450A (zh) * | 2017-05-18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车辆运行线路上的信号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1039A (zh) * | 2018-07-24 | 2018-11-2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交通线路区域中小区覆盖状况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8901039B (zh) * | 2018-07-24 | 2021-07-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交通线路区域中小区覆盖状况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1093264A (zh) * | 2018-10-23 | 2020-05-0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定位方法和系统 |
CN109327854A (zh) * | 2018-11-15 | 2019-02-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327854B (zh) * | 2018-11-15 | 2022-05-3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0099353A (zh) * | 2019-05-10 | 2019-08-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列车用户识别方法及设备 |
CN110099405A (zh) * | 2019-05-28 | 2019-08-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0099405B (zh) * | 2019-05-28 | 2022-03-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2399328A (zh) * | 2019-07-30 | 2021-02-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
CN112399328B (zh) * | 2019-07-30 | 2022-03-2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
CN114070749A (zh) * | 2021-11-16 | 2022-02-1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4422949A (zh) * | 2021-12-29 | 2022-04-2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07009B (zh) | 202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07009A (zh)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0831019B (zh) | 基站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1536591B (zh) | 用于改善定位的扩展聚类 | |
CN106658399B (zh) |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 |
EP2952047B1 (en) | Method for localizing wireless devices | |
CN106879017B (zh) | 一种lte网络覆盖质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6804046A (zh) | 基于测量报告的移动台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9963287A (zh) | 天线方向角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0430535B (zh) | 室内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846688B (zh) | 一种基于多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站址规划方法和装置 | |
CN110798804B (zh) |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 |
CN102480784A (zh) | 一种指纹定位误差的评估方法和系统 | |
CN106937296A (zh) | 一种部署蜂窝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 |
US9612313B2 (en) | Supporting coverage area modeling | |
KR101471038B1 (ko) | 무선랜 전파 환경 맵을 이용한 ap 위치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5916202A (zh) | 一种概率性的WiFi室内定位指纹库构建方法 | |
CN109428657B (zh) |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650747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定位增强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828393B (zh) | 一种系统间邻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8124270B (zh) | 一种lte网络的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9936820A (zh) | 一种用户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11491255B (zh) | 一种回填经纬度定位扩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2243242B (zh) | 大规模天线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 |
CN104244446A (zh) | 获得无线局域网部署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200584B (zh) | 一种待建wlan站点的筛选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