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328B -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328B
CN112399328B CN201910692959.9A CN201910692959A CN112399328B CN 112399328 B CN112399328 B CN 112399328B CN 201910692959 A CN201910692959 A CN 201910692959A CN 112399328 B CN112399328 B CN 112399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speed rail
line
speed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29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9328A (zh
Inventor
许盛宏
宫云平
马泽雄
王谦
高智衡
谭志远
姚彦强
谢卓罡
郑博
余育青
罗伟华
刘阳
李力卡
张慧嫦
陈喜洲
范家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29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9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9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9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网络覆盖测评装置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MR;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及速度满足预定条件;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及速度满足预定条件;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根据估算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问题区域。本公开在无需路测和GPS的情况下实现高铁网络覆盖的自动高效测评。

Description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利用高铁出行的同时,希望能享受稳定的、高质量的移动业务服务,因此高铁用户成为各运营商重点关注的用户群体。高铁用户作为运营商的优质客户,业务需求量较大,需要重点保障高铁沿线移动网络覆盖质量,以便快速提升客户感知,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
目前,高铁密闭车厢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信号屏蔽严重,导致GPS定位困难且不准确,4G网络的MR(Measurement Report,用户测量记录)的AGPS记录也无法使用。此外,路测设备在隧道无法获取GPS信号,不能进行测试位置打点,导致高铁隧道覆盖采用路测也难以评估。
目前通常采用的相关技术为:首先获取网络信令并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通过人工配置高铁沿线小区,若用户终端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满足一定条件,且经过相邻沿线小区的时间差也满足一定条件,则将该用户终端确定为高铁用户终端。接下来,通过所有高铁用户终端的对应时间段的信令来分析高铁整体覆盖质量。上述相关技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需要人工及时维护高铁沿线小区列表,否则就会导致出现错漏,影响高铁用户判断的准确度;二是没有用户记录的位置导致无法打点,无法分析质差路段,只能得到整条高铁的线路情况,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质差评估分析。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的网络覆盖测评主要采用路测的方式,需要人工进行路面测试,因此导致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工作量很大且效率低下。此外,由于高铁密闭车厢、隧道屏蔽GPS严重,导致分析问题片面且准确性不高。
据此,本公开提出一种在无需路测和GPS的情况下实现高铁网络覆盖测评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包括: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用户测量报告MR;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在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小区中,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一小区门限,且第一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门限;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在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小区门限,且第二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门限;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其中高铁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包括: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基站为圆心,时间提前量为半径生成圆;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存在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则通过第一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一直线,通过第二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二直线;形成通过圆心的第三直线,其中所述第三直线与指定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扇区方位角;计算第一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二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在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中,将与角度较小的夹角相关联的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仅存在唯一交点,则将唯一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包括:将高铁线路按照预定长度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区段;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所发送的MR与相应区段相关联,以实现MR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包括:根据每个区段的MR聚合结果,将用户测量结果小于预定门限的区段作为问题区段;对高铁线路上的区段进行聚类处理,将包括预定数量个问题区段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网络覆盖问题区域中,连片距离达到预设距离门限,且连片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门限,其中连片距离是指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最大距离,连片数量为连接的问题区段的最少个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包括: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用户测量报告MR;第一选择模块,被配置为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在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小区中,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一小区门限,且第一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门限;沿线小区识别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第二选择模块,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在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小区门限,且第二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门限;位置估算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其中高铁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聚合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聚类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估算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基站为圆心,时间提前量为半径生成圆,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存在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则通过第一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一直线,通过第二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二直线,形成通过圆心的第三直线,其中所述第三直线与指定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扇区方位角,计算第一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二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在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中,将与角度较小的夹角相关联的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估算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仅存在唯一交点,则将唯一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模块被配置为将高铁线路按照预定长度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区段,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所发送的MR与相应区段相关联,以实现MR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类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每个区段的MR聚合结果,将用户测量结果小于预定门限的区段作为问题区段,对高铁线路上的区段进行聚类处理,将包括预定数量个问题区段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网络覆盖问题区域中,连片距离达到预设距离门限,且连片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门限,其中连片距离是指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最大距离,连片数量为连接的问题区段的最少个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MR位置点计算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MR位置点计算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面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步骤由网络覆盖测评装置执行。
在步骤101,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MR。
在步骤102,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
在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小区中,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一小区门限,且第一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门限。
例如,在高铁行进的方向上,先经过第一高铁站台,后经过第二高铁站台。对于乘坐该高铁的用户来说,将用户终端接入第一高铁站台所在小区后所发的第一条MR的时间戳和用户终端离开第二高铁站台所在小区前所发的最后一条MR的时间戳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经过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所用的时间。此外,将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之间的经纬度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之间的距离。利用所得到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作为该用户终端在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若用户终端所经过的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超过预定值,且该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150km/h,则将该用户终端选为第一用户终端(也可称为种子用户终端)。
在步骤103,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
通过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就能够自动确定出高铁沿线的全部小区,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和维护,因此可有效提升效率。
在步骤104,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
在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小区门限,且第二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门限。
例如,在高铁行进的方向上,先经过第一沿线小区,后经过第二沿线小区。对于乘坐该高铁的用户来说,将用户终端接入第一沿线小区后所发的第一条MR的时间戳和用户终端离开第二沿线小区前所发的最后一条MR的时间戳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经过第一沿线小区和第二沿线小区所用的时间。此外,将第一沿线小区的基站和第二沿线小区的基站之间的经纬度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沿线小区和第二沿线小区之间的距离。利用所得到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作为该用户终端在第一沿线小区和第二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若用户终端所经过的沿线小区的数量超过预定值,且该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150km/h,则将该用户终端选为第二用户终端(也可称为非种子用户终端)。
在步骤105,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高铁用户终端包括上述的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MR位置点计算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基站为圆心,时间提前量TA为半径生成圆20。若所生成的圆20和高铁线路10存在第一交点21和第二交点22,则通过第一交点21和圆心形成第一直线31,通过第二交点22和圆心形成第二直线32。形成通过圆心的第三直线33。第三直线33与指定方向(例如,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扇区方位角θ。计算第一直线31和第三直线33之间的第一夹角α,以及第二直线32和第三直线33之间的第二夹角β。在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中,将与角度较小的夹角相关联的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例如,若β小于α,则将第二交点22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该MR的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MR位置点计算的示意图。
图3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若所生成的圆20和高铁线路10仅存在唯一的交点21,则将该唯一交点21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该MR的位置。
返回图1。在步骤106,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高铁线路按照预定长度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区段。例如,每个区段长20米。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所发送的MR与相应区段的经纬度范围进行匹配关联,以便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归属到某一个高铁区段上,以实现MR在高铁线路上的聚合。
在步骤107,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区段的MR聚合结果,将用户测量结果小于预定门限的区段作为问题区段。接下来,通过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对高铁线路上的问题区段进行聚类处理。例如,将满足连片距离达到预设距离门限且连片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门限的问题区段所组成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其中连片距离是指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最大距离(单位为区段的个数),连片数量为连接的问题区段的最少个数。比如:若设置连片距离为1,连片数量为10,则对于某个区域,若相邻的问题区段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个区段长度,同时这样的问题区域的连接数量达到10个,则将该区域作为问题区域。又比如,若设置连片距离为2,连片数量为5,则对于某个区域,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的距离最大为2个区段长度,此时连接的问题区段可能不是连续的,同时这样的问题区域的连接数量达到了5个,则将该区域作为问题区域。所以,在该问题区域中,问题区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中,通过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利用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来自动获得整个高铁沿线的全部小区,接下来利用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来估算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进而将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并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本公开在无需路测和GPS的情况下实现高铁网络覆盖测评,从而实现高效、准确、全面的网络覆盖自动测评。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网络覆盖测评装置包括采集模块41、第一选择模块42、沿线小区识别模块43、第二选择模块44、位置估算模块45、聚合模块46和聚类处理模块47。
采集模块41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MR。
第一选择模块42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在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小区中,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一小区门限,且第一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门限。
例如,在高铁行进的方向上,先经过第一高铁站台,后经过第二高铁站台。对于乘坐该高铁的用户来说,将用户终端接入第一高铁站台所在小区后所发的第一条MR的时间戳和用户终端离开第二高铁站台所在小区前所发的最后一条MR的时间戳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经过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所用的时间。此外,将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之间的经纬度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之间的距离。利用所得到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作为该用户终端在第一高铁站台和第二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若用户终端所经过的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超过预定值,且该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150km/h,则将该用户终端选为第一用户终端(也可称为种子用户终端)。
沿线小区识别模块43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
通过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就能够自动确定出高铁沿线的全部小区,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和维护,因此可有效提升效率。
第二选择模块44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在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小区门限,且第二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门限。
例如,在高铁行进的方向上,先经过第一沿线小区,后经过第二沿线小区。对于乘坐该高铁的用户来说,将用户终端接入第一沿线小区后所发的第一条MR的时间戳和用户终端离开第二沿线小区前所发的最后一条MR的时间戳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经过第一沿线小区和第二沿线小区所用的时间。此外,将第一沿线小区的基站和第二沿线小区的基站之间的经纬度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沿线小区和第二沿线小区之间的距离。利用所得到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作为该用户终端在第一沿线小区和第二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若用户终端所经过的沿线小区的数量超过预定值,且该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150km/h,则将该用户终端选为第二用户终端(也可称为非种子用户终端)。
位置估算模块45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高铁用户终端包括上述的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估算模块45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基站为圆心,时间提前量为半径生成圆,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存在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则通过第一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一直线,通过第二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二直线,形成通过圆心的第三直线,其中第三直线与指定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扇区方位角,计算第一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二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在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中,将与角度较小的夹角相关联的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此外,位置估算模块45还在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仅存在唯一交点的情况下,则将唯一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聚合模块46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模块46将高铁线路按照预定长度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区段,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所发送的MR与相应区段相关联,以实现MR聚合。
聚类处理模块47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类处理模块47根据每个区段的MR聚合结果,将用户测量结果小于预定门限的区段作为问题区段,对高铁线路上的区段进行聚类处理,将包括预定数量个问题区段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例如,将满足连片距离达到预设距离门限且连片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门限的问题区段所组成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其中连片距离是指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最大距离(单位为区段的个数),连片数量为连接的问题区段的最少个数。比如:若设置连片距离为1,连片数量为10,则对于某个区域,若相邻的问题区段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个区段长度,同时这样的问题区域的连接数量达到10个,则将该区域作为问题区域。又比如,若设置连片距离为2,连片数量为5,则对于某个区域,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的距离最大为2个区段长度,此时连接的问题区段可能不是连续的,同时这样的问题区域的连接数量达到了5个,则将该区域作为问题区域。所以,在该问题区域中,问题区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网络覆盖测评装置包括存储器51和处理器52。
存储器51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52耦合到存储器51。处理器5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图1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如图5所示,网络覆盖测评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53,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该装置还包括总线54,处理器52、通信接口53、以及存储器51通过总线5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51可以包含高速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还包括NVM(Non-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1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51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此外,处理器5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或者可以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能模块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包括:
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用户测量报告MR;
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在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小区中,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一小区门限,且第一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门限;
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
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在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小区门限,且第二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门限;
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其中高铁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
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包括:
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基站为圆心,时间提前量为半径生成圆;
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存在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则通过第一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一直线,通过第二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二直线;
形成通过圆心的第三直线,其中所述第三直线与指定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扇区方位角;
计算第一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二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
在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中,将与角度较小的夹角相关联的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仅存在唯一交点,则将唯一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包括:
将高铁线路按照预定长度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区段;
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所发送的MR与相应区段相关联,以实现MR聚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包括:
根据每个区段的MR聚合结果,将用户测量结果小于预定门限的区段作为问题区段;
对高铁线路上的区段进行聚类处理,将包括预定数量个问题区段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网络覆盖问题区域中,连片距离达到预设距离门限,且连片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门限,其中连片距离是指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最大距离,连片数量为连接的问题区段的最少个数。
7.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各用户终端以预定频率上报的用户测量报告MR;
第一选择模块,被配置为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一用户终端,其中在第一用户终端经过的小区中,高铁站台所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一小区门限,且第一用户终端在两个高铁站台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门限;
沿线小区识别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用户终端所经过的小区,确定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
第二选择模块,从各用户终端中选出第二用户终端,其中在高铁的全部沿线小区中,第二用户终端所经过沿线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小区门限,且第二用户终端在两个沿线小区之间的平均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门限;
位置估算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时间提前量和扇区方位角,估算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其中高铁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聚合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发送的MR在高铁线路上进行聚合;
聚类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对聚合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以便得到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位置估算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时所处沿线小区的基站为圆心,时间提前量为半径生成圆,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存在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则通过第一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一直线,通过第二交点和圆心形成第二直线,形成通过圆心的第三直线,其中所述第三直线与指定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扇区方位角,计算第一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二直线和第三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在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中,将与角度较小的夹角相关联的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位置估算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生成的圆和高铁线路仅存在唯一交点,则将唯一交点的位置作为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聚合模块被配置为将高铁线路按照预定长度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区段,根据高铁用户终端发送MR的位置,将高铁用户终端所发送的MR与相应区段相关联,以实现MR聚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
聚类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每个区段的MR聚合结果,将用户测量结果小于预定门限的区段作为问题区段,对高铁线路上的区段进行聚类处理,将包括预定数量个问题区段的区域作为网络覆盖问题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网络覆盖问题区域中,连片距离达到预设距离门限,且连片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门限,其中连片距离是指相邻的问题区段中点之间最大距离,连片数量为连接的问题区段的最少个数。
13.一种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装置,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
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692959.9A 2019-07-30 2019-07-30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399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2959.9A CN112399328B (zh) 2019-07-30 2019-07-30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2959.9A CN112399328B (zh) 2019-07-30 2019-07-30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328A CN112399328A (zh) 2021-02-23
CN112399328B true CN112399328B (zh) 2022-03-29

Family

ID=7460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2959.9A Active CN112399328B (zh) 2019-07-30 2019-07-30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93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8005A (zh) * 2022-03-30 2022-07-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常小区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594A (zh) * 2008-05-22 2009-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测试点定位、测试点与测试数据的对应方法及装置
CN108156626A (zh) * 2017-12-21 2018-06-12 重庆玖舆博泓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207009A (zh) * 2017-12-21 2018-06-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005504A (zh) * 2018-08-15 2018-12-14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息的定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14779A (zh) * 2017-10-25 2019-05-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铁路的网络覆盖识别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9091A1 (en) * 2013-11-25 2015-05-28 PlaceIQ,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r Accuracy of Reported Lo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594A (zh) * 2008-05-22 2009-1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测试点定位、测试点与测试数据的对应方法及装置
CN109714779A (zh) * 2017-10-25 2019-05-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铁路的网络覆盖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8156626A (zh) * 2017-12-21 2018-06-12 重庆玖舆博泓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207009A (zh) * 2017-12-21 2018-06-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005504A (zh) * 2018-08-15 2018-12-14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息的定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大数据的高铁通信网络质量分析及优化;刘莺 等;《信息技术》;2018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328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6626B (zh)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677859B (zh) 弱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CN103794061B (zh) 基于多种定位数据计算道路融合行程车速的方法
CN10687901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质量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1673460B (zh) 一种交通信息的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91580A1 (zh) 利用无线信号来定位的方法和定位服务器
CN110392379B (zh) 一种网络问题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08141551A1 (fr) Procédé et équipement pour la planification du réseau d'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CN114173356A (zh) 网络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328B (zh) 基于网络定位的网络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CN108307316A (zh) 基于s1-mme数据的快速移动用户高精度判别方法
CN102077530A (zh) 检查无线业务及减缓分组删除以避免无线饱和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24270B (zh) 一种lte网络的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392069B (zh) 一种广域测量系统时延特性建模方法
Pattanusorn et al. Passenger estimation system using Wi-Fi probe request
CN111510848A (zh) 一种终端位置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0650747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定位增强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192155A1 (en) Facilitating estimation of mobile device presence inside a defined region
CN105282780A (zh) 一种空口吞吐量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2351435B (zh) 基于网络定位的异网覆盖测评方法和装置
CN109982368A (zh) 小区方位角的核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616803A (zh) 高铁用户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243039B (zh) 交通干线网络综合分析方法及装置
JP7420033B2 (ja) プローブ情報送信装置、電波マップ更新装置、電波マップ提供装置、及び電波マップ取得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