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7854B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27854B CN109327854B CN201811363118.5A CN201811363118A CN109327854B CN 109327854 B CN109327854 B CN 109327854B CN 201811363118 A CN201811363118 A CN 201811363118A CN 109327854 B CN109327854 B CN 1093278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track
- identified
- communication state
- terminal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8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460 N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依次与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本发明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对于轨道用户的识别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铁、轻轨、地铁等轨道已成为客运的主要力量,为轨道用户提供相应的轨道通信服务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而为轨道用户提供服务的前提,就是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出轨道用户,以在后续才能够对轨道用户提供相应的轨道通信服务。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接入轨道沿线小区的终端设备都认为是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为该些终端设备的用户提供相应的轨道通信服务。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虽然将轨道沿线小区的终端设备作为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简单易行,但是轨道沿线小区通常不仅仅有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接入,还包括了轨道沿线小区周围的居民以及其他道路的用户使用的终端。因此,现有的轨道用户识别技术并不能准确地识别出使用的终端设备接入轨道沿线小区内的轨道用户,造成了对于轨道用户的识别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对于轨道用户的识别准确度。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包括:
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将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依次与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状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占用的小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包括:
获取运营商数据,所述运营商数据包括:XDR数据、MR数据、路测数据和基站工程参数数据;
根据所述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
根据所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以及所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确定位于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所述通信状态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通过KNN分类器对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进行分类,依次在分类器中与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并根据所述分类器的输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所述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所述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包括: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中,有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个小区与所述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中的小区相同,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中,在超过第二预设阈值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轨道用户识别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第一识别模块,将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依次与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
第二识别模块,用于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第三识别模块,用于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运营商数据,所述运营商数据包括:XDR数据、MR数据、路测数据和基站工程参数数据;
根据所述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
根据所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以及所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确定位于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所述通信状态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通过KNN分类器对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进行分类,依次在分类器中与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并根据所述分类器的输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所述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所述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识别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中,有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个小区与所述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中的小区相同,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识别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中,在超过第二预设阈值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本发明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通过依次对待识别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器识别,以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提高了对于轨道用户的识别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获取运营商数据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MR数据和XDR数据关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分类器的应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包括:
S101: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备相关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者服务器等。在对轨道用户进行识别时,首先通过S101确定待识别的用户,本步骤中可以获取待识别用户并对该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分别进行识别。其中,待识别用户是通过运营商注册并通过用户唯一的身份信息绑定的用户,例如待识别用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个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待识别用户通过终端设备接入轨道沿线的小区,因此S101中通过获取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该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从而在后续识别过程中,通过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的通信状态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是轨道用户,并可以为轨道用户提供相应的轨道通信服务。
S102: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
具体地,在S102中,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依次在分类器中与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并根据分类器的输出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能够通过依次对待识别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小区顺序识别、通信状态识别以及分类器识别,以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从而提高了对于轨道用户的识别准确度。
图2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S201: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S201中对S101中所确定的每个待识别用户进行分别确定,通过S101中所获取的待识别用户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通信状态,通信状态中包括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并将该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本步骤又可称为小区序列规则识别。
具体地,由于轨道上运行的列车在移动时的轨迹相对固定,则列车内的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移动的轨迹也相对固定。而列车上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跟随列车以相对固定的轨迹移动时,会以相同或相似的顺序接入轨道沿线的小区。因此,在本步骤中,以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轨道上运行时依次接入的基站为预设小区占用顺序,并将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接入的小区与该预设小区占用顺序进行比对,若比对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S202: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在S202中对S101中所确定的每个待识别用户进行分别确定,通过S101中所获取的待识别用户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通信状态,确定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并与预设的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本步骤又可称为事件序列规则识别。
具体地,由于轨道上运行的列车在移动时所经过的轨迹相对固定,则列车上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特定的区域的目标小区时,终端设备的状态会根据预设的状态进行变化。这里的通信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识别位置区(location area code,LAC)更新或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 of cell served by neighbor,TAC)更新、异频切换、异系统切换或者掉话等通信事件。例如:某一小区位于轨道所经过的山洞前,则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列车上沿轨道接入该小区后,后续会由于进入山洞而产生诸如掉话等通信事件。因此,本步骤中可利用轨道用户在至少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为基础,判断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接入至少一个目标基站后的通信状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S201、S202和S102的三种识别轨道用户的方法,可以共同进行识别,例如只有当某一待识别用户经过S201、S202和S102的识别结果都为轨道用户时,才能够将该待识别用户确认为轨道用户。或者,上述实施例中S201、S202和S102以并列识别关系出现,并以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某一待识别用户经过S201识别为轨道用户后不再通过S202和S102进行识别,某一待识别用户经过S201识别为非轨道用户后继续经过S202进行识别,三种方式任一种识别出该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即可确定并不再进行其他方式的识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S201、S202和S102的顺序仅为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对于S201、S202和S102三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的顺序并不具体限定。
可选地,当采用上述第二种识别方式,即以S201、S202和S102的顺序,一旦待识别用户在某一步骤中被识别为轨道用户,则不进行其他步骤的识别。例如:图3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下面以图3为例,并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对图2中所述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
具体地,对于S101中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获取运营商数据,运营商数据包括:XDR(CDR呼叫详细记录和TDR事物详细记录统称)数据、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路测数据和基站工程参数数据;根据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根据路测数据、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以及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例如:图4为本发明获取运营商数据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运营商数据获取流程中,作为本实施例执行主体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接入运营商,从运营商网络侧获取S1-MME(S1接口控制平面)以及S1-U(S1接口用户平面)口的XDR数据、MR数据、路测数据以及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简称:工参数据),并存储于本地服务器中。可选地,采集上述XDR数据、MR数据、路测数据以及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的接口可以是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 Protocol,FTP)接口或DB(D型数据)接口。其中,XDR数据包括用户上网信令面、用户面的数据以及用户标识,用于提取事件特征。XDR数据可通过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标识用户、通过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标识用户使用的终端、通过Cell ID(小区识别码)标识所在小区、通过型号核准码(Type Approval Code,TAC)标识所在区域、通过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标识所处理的业务等。MR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所占用的主服务小区以及N个邻区的电平,用于提取电平特征;路测数据同样包含主服务小区以及N个邻区的电平,用于后续识别步骤中作为对比形成现有的轨道用户以及非轨道用户的训练集数据。只要用户和网络发起交互(通话、上网、开机、位置更新等),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都会向基站上报MR测量报告,MR主要包含了用户标识、驻留的小区(Cell ID),以及接收到基站或者邻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随后,根据所获取的运营商数据中的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具体地,运营商数据中的基站工程参数数据中包括工参表,其中,工参表用于维护该运营商的小区、天线等基础信息,以及该运营商各小区的配置、覆盖场景等数据。本步骤中关注工参表中用于表示小区覆盖场景的参数。例如,在一些工参表中,通过“Sence_Name场景名称”字段能够查找到目标小区覆盖的场景,场景名称包括例如:轨道、高速、社区、医院、学校等。因此,本步骤中可从运营商提供的工参表中的“场景名称”字段筛选出名称为轨道的所有小区列表,以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
进一步通过已确定的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以及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图5为本发明MR数据和XDR数据关联的结构示意图;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将MR数据与XDR数据进行关联而确定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方式。其中,由于已经通过前述步骤确定了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则本步骤中通过将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与同样位于该轨道沿线的小区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进行关联,从而进一步明确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具体地,如图5所示,将XDR数据中的S1MME能够进行关联,即如图中连线的S1-MME-UE-AP-ID、MMECODE(MME编号)与MME事件时间之间MR上报时间相关联,则可以确定该S1MME所属的终端设备是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并进一步通过SIMME得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IMEI以及使用该终端设备的用户IMSI,以最终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具体地,对于S201中的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以通过实测数据得到的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某段轨道上运行时一段时间T内依次接入的小区为{C1,C2,C3,……,Cn},获取待识别用户在该段轨道上运行时相同时间T内依次接入的小区为{C1′,C2′,C3′,…,Cn′},如果当{C1,C2,C3,……,Cn}与{C1′,C2′,C3′,…,Cn′}相同时,即可判断待识别的用户为轨道用户。
进一步地,由于实际的列车运行过程中,终端设备可能不会完全按照预小区占用顺序接入其中的小区,可能在某一时刻接入轨道附近其他非轨道小区中。因此,还可以在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时间范围内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进行比较时,设置一定的识准率。即当满足一定数量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中的小区相同的情况下,就能够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并结束对该待识别用户的继续判断;否则,当没有满足数量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中的小区相同时,认为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不能够准确判断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并继续通过后续实施例对待识别用户进行判断。例如:确定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T时间段内接入的小区的数量为N,并确定数量门限N′。依次对比待识别用户在该段轨道上运行时相同时间T内依次接入的N个小区{C1′,C2′,C3′,…,Cn′}与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某段轨道上运行时一段时间T内依次接入的小区{C1,C2,C3,……,Cn}中,C1与C1′是否一致,Cn与Cn′是否一致,若一致计数加一,假设N个小区有k个小区序列一致,则识准率为(N/N′)*(k/N)=k/N′。若识准率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若识准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通过本实施例不能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并继续进行本申请后续实施例中S202的判断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接入的小区时,可以通过待识别用户的IMSI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占用的小区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小区标识(E-UTRAN Cell Identifier,ECI)确定所接入的N个小区。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运营商的工程参数表(简称:工参表)中确定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某段轨道上运行时一段时间T内依次接入的小区{C1,C2,C3,……,Cn}。
具体地,对于S202中的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以通过实测数据得到的轨道用户在某段轨道上运行一段时间T内接入的目标小区以及接入目标小区后的通信事件的映射集合为f={C1→A,C2→B…Cn→N};获取待识别用户在该段轨道上运行时相同时间T内接入的目标小区以及接入目标小区后的通信事件的映射集合为f′={C1′→A′,C2′→B′…Cn′→N′}。如果当f与f′相同时,即可判断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进一步地,由于实际列车运行过程中,终端设备在每个目标小区可能不会完全发生预设的通信事件。因此,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在对待识别用户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是否与预设通信状态相同时,设置一定的识准率。即,当满足预定数量的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预设通信状态相同时,就能够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并结束对该待识别用户的继续判断;否则,当没有预定数量的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预设通信状态相同时,认为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不能够准确判断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并继续通过本申请后续实施例对待识别用户进行判断。例如:在上述实例中判断f={C1→A,C2→B…Cn→N}与f′={C1′→A′,C2′→B′…Cn′→N′}是否相同时,通过对比A1与A1′是否一致,K与K′是否一致,若一致计数加一,假设N个小区有k个小区事件一致,则识准率为k/N。若识准率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若识准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通过本实施例不能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并继续进行本申请后续实施例中S102的判断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接入的至少一个目标小区时,可通过待识别用户的IMSI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占用的小区ECI确定所接入的至少一个目标小区。同时,可以通过XDR话单确定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S101中获取的路测数据确定轨道用户在某段轨道上运行一段时间T内接入的至少一个目标小区,以及接入的至少一个目标小区后的通信事件的映射集合f={C1→A,C2→B…Cn→N}。
具体地,对于S102中的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本实施例可用于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以及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的两种方法的识别后,都不能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过分类器的方式,将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分别轨道用户与非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进行比对后,最终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的方法。
或者,可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独立于前述实施例,即,可以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通信设备的通信状态直接送入分类器中进行识别,以通过分类器直接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
其中,分类器通过实际的轨道用户以及非轨道用户的路测数据作为训练集,轨道用户的路测数据作为分类的正例、非轨道用户的路测数据作为分类的反例。特别地,由于当某段轨道附近存在某段平行或近似平行的道路时,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内的终端设备在该段道路行驶时的通信状态,与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设备较为相似。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非轨道用户的路测数据优选使用轨道附近道路(例如乡道)上的非轨道用户的路测数据。
可选地,路测数据中可包括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而用于具体的识别中,本实施例进一步采用前六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以及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Txpower)作为用于判断轨道用户的通信状态,并进行相关分类器的计算。
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实施例的中通过分类器判断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的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用K最近邻(k-NearestNeighbor,KNN)作为分类器。需要提前采集n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跟随列车在某段轨道上运行时,终端设备的前六强导频以及Txpower作为特征,得到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Q1={q1,q2,q3,…,qn},并采集m个非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前六强导频以及Txpower作为特征,得到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Q2={q1′,q2′,q3′,…,qm′},m与n相同或不同。其中,将终端设备前六强导频以及Txpower依次排列组成向量后得到集合Q1和Q2中特征向量q=(rsrp1,rsrp2,rsrp3,rsrp4,rsrp5,rsrp6,txpow)。将上述集合Q1和Q2作为KNN分类器中对比的特征。
在识别过程中,同样采集待识别用户的终端设备在相同路段的轨道附近运行时,终端设备的前六强导频以及Txpower。并参照特征向量q得到特征向量p=(rsrp1,rsrp2,rsrp3,rsrp4,rsrp5,rsrp6,txpow)。随后将特征向量p送入KNN分类器中,由KNN分类器将特征向量p依次与集合Q1与Q2中的特征向量进行对比。例如KNN分类器能够通过欧氏距离计算特征向量p与两个集合中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并设置距离门限以求出集合Q1中与特征向量p更为相似的k1个采样点、以及集合Q2中与特征向量p相似的k2个采样点。随后KNN分类器能够通过投票方式确定并输出分类结果,即特征向量p与集合Q1更为相似或者与集合Q2更为相似。如果分类器输出的结果为特征向量p与集合Q1更为相似,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如果分类器输出的结果为特征向量p与集合Q2更为相似,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非轨道用户。
例如:图6为本发明分类器的应用示意图。在如图6的示例中,示出了经过上述示例计算后的分类器的计算结果,其中,虚线圆形区域中包括了与当前用户最相邻的K个采样点,其中轨道用户(高铁)的路测数据的正例有5个、非轨道用户(乡道)的路测数据的反例有9个。则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分类器根据具体加权值的投票结果输出反例,并确定待识别用户为非轨道用户。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获取终端设备的前六强导频以及Txpower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提取终端设备每条MR数据,从MR数据中的前六强导频以及Txpower。
图7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装置包括:确定模块701,第一识别模块702,
其中,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第一识别模块702用于将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装置可用于执行如图1所示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轨道用户识别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装置在如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识别模块801用于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第三识别模块802用于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装置可用于执行如图2所示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获取运营商数据,运营商数据包括:XDR数据、MR数据、路测数据和基站工程参数数据;根据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根据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以及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识别模块702具体用于,确定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通信状态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通过KNN分类器对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进行分类,依次在分类器中与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并根据分类器的输出确定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识别模块801具体用于,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中,有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个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中的小区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识别模块802具体用于,若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中,在超过第二预设阈值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用户识别装置,可用于执行前述各实施例中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其具体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以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轨道用户识别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所述通信状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占用的小区;
将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依次与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所述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范围的通信状态,所述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且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包括:
获取运营商数据,所述运营商数据包括:XDR数据、测量报告MR数据、路测数据和基站工程参数数据;
根据所述基站工程参数数据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
根据所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的MR数据、以及所述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XDR数据,确定位于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所述通信状态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通过K最近邻KNN分类器对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进行分类,依次在分类器中与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并根据所述分类器的输出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所述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所述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所述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包括: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中,有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个小区与所述预设小区占用顺序中的小区相同,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包括:
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中,在超过第二预设阈值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6.一种轨道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位于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待识别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第一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作为特征,通过分类器依次与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非轨道用户的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集合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为轨道用户,其中,所述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轨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范围的通信状态,所述非轨道用户通信状态集合包括轨道沿线的小区内的多个非轨道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的通信状态;
第二识别模块:用于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连续占用的小区与预设小区占用顺序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第三识别模块:用于若所述待识别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通信状态与至少一个目标小区的预设通信状态相同,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轨道用户。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63118.5A CN109327854B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63118.5A CN109327854B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7854A CN109327854A (zh) | 2019-02-12 |
CN109327854B true CN109327854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6525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63118.5A Active CN109327854B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278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28093B (zh) * | 2020-02-29 | 2020-10-20 | 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环境下lte系统前向切换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5096A (zh) * | 2015-06-19 | 2015-09-3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636104A (zh) * | 2014-10-27 | 2016-06-01 |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中高速移动用户通话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658394A (zh) * | 2015-11-04 | 2017-05-1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高铁用户分离方法及装置 |
CN106961667A (zh) * | 2017-02-09 | 2017-07-18 |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8171973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手机网格数据的交通出行模式识别方法 |
CN108207009A (zh) * | 2017-12-21 | 2018-06-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08271114A (zh) * | 2016-12-29 | 2018-07-10 | 北京亿阳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用户识别、定位方法和装置 |
CN108377469A (zh) * | 2016-11-08 | 2018-08-0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462966A (zh) * | 2017-02-21 | 2018-08-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2g网络高铁小区rru定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50492A1 (en) * | 2010-10-11 | 2012-04-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for use in associating tracking area lists with user equip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102572863B (zh) * | 2012-02-03 | 2015-10-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
DE102014113669A1 (de) * | 2014-09-22 | 2016-03-24 |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 Verfahren zur Zustandsermittlung in einem Schienenfahrzeug |
EP3001706A1 (en) * | 2014-09-26 | 2016-03-30 | Alcatel Lucent | A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a vehicle braking circuit, and method of using a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near a crossing |
US9848362B2 (en) * | 2015-01-30 | 2017-12-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cell arrangement in high speed scenario |
CN106817678B (zh) * | 2015-12-01 | 2020-01-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驻留高铁专网的终端的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792557B (zh) * | 2016-12-13 | 2021-01-15 |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lte轨道交通场景下数据调度方法 |
CN106878946A (zh) * | 2017-02-16 | 2017-06-20 |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 |
CN108573464B (zh) * | 2017-03-13 | 2021-05-28 |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同车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8738037B (zh) * | 2017-04-17 | 2021-07-30 |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方法和装置 |
CN108156626B (zh) * | 2017-12-21 | 2020-05-22 | 重庆玖舆博泓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
CN108200536A (zh) * | 2018-02-07 | 2018-06-22 |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 行驶车辆驾乘人员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08769951B (zh) * | 2018-04-18 | 2020-10-20 | 西安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识别4g高铁专网中非高铁用户的方法及系统 |
-
2018
- 2018-11-15 CN CN201811363118.5A patent/CN1093278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6104A (zh) * | 2014-10-27 | 2016-06-01 |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中高速移动用户通话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955096A (zh) * | 2015-06-19 | 2015-09-3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高铁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658394A (zh) * | 2015-11-04 | 2017-05-1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高铁用户分离方法及装置 |
CN108377469A (zh) * | 2016-11-08 | 2018-08-0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 识别高铁用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271114A (zh) * | 2016-12-29 | 2018-07-10 | 北京亿阳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用户识别、定位方法和装置 |
CN106961667A (zh) * | 2017-02-09 | 2017-07-18 |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8462966A (zh) * | 2017-02-21 | 2018-08-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2g网络高铁小区rru定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08207009A (zh) * | 2017-12-21 | 2018-06-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轨道网络质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08171973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手机网格数据的交通出行模式识别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7854A (zh) | 2019-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67049B (zh) | 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166943B (zh) |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 |
US20150139074A1 (en) | Adaptive Generation of Network Scores From Crowdsourced Data | |
CN111327450B (zh) | 一种质差原因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8243421B (zh) | 伪基站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12449302B (zh) | 一种定位、离线指纹库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8768695B (zh) | Kqi的问题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5704657A (zh) | 监测移动终端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243435B (zh) | 一种lte小区场景划分中的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13133064A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09040744B (zh) | 预测视频业务的关键质量指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140315496A1 (en) | Wireless quality collecting device, wireless quality collect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CN109327854B (zh) | 轨道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1866935B (zh) | 指纹库创建、应用方法、装置及集中处理设备、基站 | |
EP4171128A1 (en) |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660687A (zh) | 网络差小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945433A (zh) | 一种网络弱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5323828A (zh) | 一种多模终端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终端 | |
CN109982373B (zh) | Lte频繁回落点分析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15073753A1 (en) | Adaptive generation of network scores from crowdsourced data | |
CN114828055A (zh) | 用户业务感知评估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07396385B (zh) | 移动网络质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13115301B (zh) | 一种确定方法、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390605B (zh) | 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548064B (zh) | 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